0

天和号发射作文19篇

导语:6月19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过程中,火箭三级工作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2631

作文

80

17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两天后,飞船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将进驻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并在那里工作生活30天,为建设空间站、实现太空长期驻留奠定基础。

又一“高大上”的“大国神器”直上九天揽月,在太空中写下中国名字。此次太空飞行将长达33天,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这充分展现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最新实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每一次飞行都会运用一些新技术,解决一些老问题;每一次验证的技术都比上一次更先进,更完美。未来,神舟家族成员注定将源源不断进入太空,一步步实现中国人自己的航天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神舟十一号发射现场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10、9、8、7……3、

2、1,点火!”昨天早上7时30分28秒,随着零号指挥员的一声“点火”令下,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巨大的推力中缓缓升空。

凌晨5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乘组景海鹏、陈冬已经从问天阁乘坐中巴,到达了发射架,并进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舱内。

尽管已是农历九月十七,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每一个角落,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一轮巨大的圆月,照亮着整片西北大地。

6时许,羊城晚报记者来到距离火箭发射架仅仅1.3公里的媒体区域内,由于已是深秋10月中旬,从戈壁滩上刮来的冷风如刀子一般,让近百名记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彼时,在北京飞控中心的指挥大厅里,气氛一样紧张有序,所有参试岗位人员都在安静地忙碌着。指挥大厅的屏幕上,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实时信号,可以看到航天员在舱内活动的情况。

6时49分左右,发射场的媒体区域内,长枪短炮已经架好,天边已露出红晕,天色开始放亮。远在1.3公里外的发射架雄伟矗立。

一分钟后,进入倒计时40分钟,火箭发射塔回转平台逐渐打开,长征二号F 遥十一火箭逐渐显露在记者眼前。10分钟后,发射塔回转平台已经全部打开,火箭全貌显露出来。

7时15分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中心通报“进入15分钟倒计时”,命令发射区内全体人员撤离。7时24分,广播通报,点火时间正式设定为7时30分28秒。航天员也随即招手示意:准备好了。

7时30分28秒,随着零号指挥员下达“点火”命令,发射窗口打开,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火箭在巨大的火力推动下缓缓升空,火光照亮了整个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场,三四秒后,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贴着地面席卷而来,随后整个戈壁滩仿佛都在震动。

“太震撼了!”感受到火箭点火时整片大地的颤动,不少记者快速按下手中的快门,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记录下来。

而在火箭升空之后,在划过的天空中,留下了一团美丽的光雾,这是飞船的逃逸塔被释放出来,不少已经放下相机的记者再次拿起相机拍摄。

而在此时,一轮朝阳从东方缓缓升起,逐渐照亮了整片天空。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神舟十号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根据任务和产品研制需要,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达33天。

今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举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新闻发布会,10时30分左右将举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

交会对接全过程

1、交会

航天器的交会对接,第一步要让两个飞行器在彼此距离相隔上万公里的太空能互相找到。所谓交会是指两个航天器接触之前,慢慢接近的过程。要求两个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轨道上同一个位置,而且是要一个近似相同的速度。

飞船入轨后,地面人员将根据两个飞行器轨道的偏差来控制飞船变轨,经过若干次修正之后,飞船将一点一点接近天宫,直到相距约50公里的位置。神舟飞船经过2天的飞行,最终与天宫相见,接下来则要进行对接。这个过程需要两个航天器自主完成,所以需要不断地确认位置关系,调整自己的姿态和速度,做到步调一致才行

2、对接

所谓对接,简单来讲就像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连接。航天器之间的对接,也需要这样的过程,要保证两个重达8吨多的飞行器严丝合缝地对接到一起,对精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在对接过程中,两个航天器的相对速度要从之前的每秒7.8公里降到每秒0.2米,飞船上有像手一样的捕获装置,会先伸出手来把天宫二号紧紧抓住。通过飞船上交会对接的测量敏感设备,主动捕获天宫二号,然后逐渐靠近。对接过程中,小到指甲大小的齿轮和针头大小的接口,都要严丝合缝对在一起。顺利完成对接后,二者开始在太空中连体飞行

“对接天眼”全新升级

此次任务中将使用全新升级的“对接天眼”——光学成像敏感器(CRDS),它由位于运输飞船上的相机和位于目标飞行器上的目标标志器组成。升级版的CRDS产品在太阳杂光抑制能力、识别目标敏感度上有了大幅提升。敏感器首次捕获时间也由原来的约十秒缩短至不到几百毫秒

太空“两居室”如何分配?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合体后,这个太空“两居室”被紧凑地隔成了多个功能区

为何只带2名航天员?

神舟十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航天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受生命保障系统能力限制,为延长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只能减少人数。多余的空间可以用来搭载更多的物资,如多带一些实验物品

为何没有女航天员?

据介绍,我国女航天员已有2人到过太空,已经实现了飞行体验的目的。这次载两名男航天员飞天,也是考虑三人组已经飞行过多次,同时也考虑到空间实验室还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空间有限

舱门快速检漏仪

航天员在舱里生存,维持其正常生活的气体不能泄漏,因此精准快速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至关重要。舱门快速检漏仪自动完成全部检测时间小于8分钟,可实现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

降落伞

据此前神舟飞船的报道来看,主伞面积约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三个篮球场。主伞重量不到100公斤

返回

组合体运行第30天,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分离,航天员乘返回舱返回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任务

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行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别是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

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后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飞船并非只是睡安稳觉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成功后,将由天宫二号掌握所有的控制权。从飞行器的供电管理、姿态和轨道的控制,到地面的通讯全都由它说了算。在这期间,神舟飞船一直处于停靠状态,相当于是在太空中睡觉,但是可别以为这是个安稳觉。一旦天宫二号出现问题,飞船就要立即启动,帮助航天员紧急撤离。这时飞船主要承担了救生艇的角色

智能太空APP

为天宫二号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不仅汇集了天宫二号13个分系统的所有数据,而且能够显示与天宫二号和航天员相关的52幅页面图,通过这一个APP,航天员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自己和天宫二号的所有情况。神舟十一号飞船也将使用这款智能的太空APP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从漆黑的夜空一直走到现在繁星遍布的辉煌,中国的航空发展历程从来都是国人的骄傲。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搭载两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30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中国,上个世纪初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经常被其他国家欺负,被别人抢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国家却有一群顶天立地不屈不饶的人,他们有着梅花一样坚强的精神。哦,是他们创造出了现在的中国;是他们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也是他们帮助中国一步步走向成功!中国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但现在,神舟十一号发射了,神舟十一号空间成功交会对接,接下来还有神舟十二号中国发射了那么多次火箭,每一次都创造出完美的奇迹!作为中国人,我深深地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

神舟飞船让我们中小学生了解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神舟十一号空间交会对接,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叔叔们能够凯旋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火箭模拟发射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楼,有航空航天、二滩水电发电模型、4D电影院、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但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火箭模拟发射

首先,一座大楼的门打开,运出一个火箭,运到发台,倒计时十、九、八……数到一的时候,火箭发射了,冒着一大团火,灯灭了,我才看清楚那不是火,是一团红布,在灯光的照射下才像火。此时屏幕上的火箭已经飞出了大气层。过了一会儿,飞船飞回来了,推进仓和载人仓脱离了返回仓,返回仓进入了大气层,降落伞一层一层的打开,落到了地上。接着又响起了一阵悦耳的歌声,啊!“火箭”发射成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电 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7日发射成功。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消息显示,神舟十一号的“翅膀”在元器件上达到了90%以上国产化,成为了目前中国国内所有卫星型号中,太阳翼国产化最彻底的型号。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航天员在太空的驻留试验,此次两名中国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组合体内生活30天,但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本就按照半年使用寿命设计,在此情况下,电源分系统为何还进行了一些突破性的改变?神舟十一号电源分系统技术负责人沈冰冰一语道破天机:“为了日后空间站的建设”。

据介绍,以往神舟系列飞船太阳电池翼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都是进口,作为航天器遨游太空的“翅膀”,要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国产化是其必经的一条路。

“国产化的材料虽然在其他卫星上也有用过,但是用的地方和我们的不一样。”沈冰冰介绍到,“材料的稳定性是太阳电池翼的关键,也是启用国产化材料后的较大风险点。起初,我们对国产的材料特性不清楚,工艺特性也不了解。”

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设计师们在这条国产化的道路上,从确定方案,把关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到通过反复的地面疲劳试验、强度试验,以及仿真飞行试验验证、工艺试验,将太阳电池翼的稳定性做到最大化。最终,神舟十一号电源分系统的设计师们将基板几乎全部进行了国产化“改造”,使其成为了目前中国国内所有卫星型号中,太阳翼国产化最彻底的型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出“太空强国”的实力。

中国已为建设空间站做出了一系列准备。继2011年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上天以来,中国又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成功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

明年,中国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带着天舟一号补给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如该项任务顺利完成,中国计划于2018年开始建造首座装备全面的空间站,2022年基本建成。

空间站类似于在太空中的基地,可供航天员逗留和生活。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等联合建设。国际空间站上主要开展太空环境下人类与物质状态变化的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科特凯利曾在国际空间站生活340天,以了解其身体变化。尽管如此,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结束使命,因此,在这之后中国有望成为唯一运营空间站的国家。

空间站的意义重大,可为探索火星等遥远行星的飞船提供物资补给,甚至可以组建地面发射不了的体型庞大的宇宙飞船。

当问及完成空间站建设所需技术的问题时,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月球探测研究团团长崔基赫(音译)表示:“最根本的是要具备载人火箭技术。”而在太空中将多个舱段连接在一起的空间交会对接也是必备技术,崔基赫说,“要将以每秒7到8公里速度并排飞行的宇宙飞船连接在一起,操控速度比子弹快20倍的宇宙飞船往正确的方向飞行,误差要保持在每秒几十公分以内。”

人类在空间站中生活需要“生命维持装置”,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和水,处理排泄物。此外,还需要把航天员送回地球的再入返回技术。

而韩国在空间站建设方面毫无起色,目前还处于制造无人火箭的阶段。韩国自主研发的三级火箭“韩国型火箭(KSLV-2)”计划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发射,但其核心部分75t发动机仍在辛苦研发中,今年7月已达成燃烧时间超过140秒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观看天宫二号发射有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之所以关心天宫二号,是因为这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它的发射成功,值得大书特书,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三步走”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天宫二号在太空主要完成三大任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此外,还将进行一系列空间应用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站技术验证试验等任务,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提前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天宫二号算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的过渡——如果不发射天宫二号,建设空间站就无从谈起,而没有空间站,我国在航天领域的一系列宏大抱负将难以实现。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但是,与航天强国相比,我们仍有不短距离,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小富即安,重要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基础上改造而成,由资源舱和实验舱组成。其中,资源舱为非封闭结构,主要功能是为天宫二号在太空飞行中提供能源和动力;实验舱作为一个密封舱,其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的载人环境和活动空间。

天宫二号的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力量,塑造了中国精神。有人把天宫二号称为“筑梦空间站”,“筑梦”耐人寻味。古今兴盛,皆成于实。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在仰望太空的过程中不断畅想和贡献智慧,我们的梦想一定更灿烂,人类的未来一定更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神舟十一号发射全程回顾

全文共 238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两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在这期间,两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一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神舟十一发射全程回顾,希望对你有帮助。

太阳还未跃出地平线,但微光已照亮戈壁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在过去的10多个小时,这座聚焦了亿万目光的航天城,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17日凌晨4时45分,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从问天阁出征。

属于中华民族的又一次飞天之旅即将开启。

绿色的发射塔架上,58.3米的长征二号F火箭静静矗立,等待着把飞船送入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的第11次飞行。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在这里发射成功,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过去的25年走完了“三步走”战略的大半征程。

“30分钟准备!”7时许,发射任务零号指挥员王洪志的口令从广播传向发射场每个角落。

与此同时,发射塔架最后一层回转平台打开,乳白色箭体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4个大字格外醒目。

神箭威武,傲立大漠。

“15分钟准备!”

飞船总装工人稳稳地从外面关上飞船返回舱舱门,接着又关上轨道舱舱门。

发射塔架上人员全部撤离。完成了飞天前一切准备的两名航天员,静静地躺在距离地面50多米高的返回舱内。

距离发射的时间越来越近,发射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指挥大厅的显示屏上,实时传输着返回舱内的画面:景海鹏、陈冬表情从容淡然,面带微笑,时而扭头交流。

这是景海鹏的第三次太空之旅。这位50岁的特级航天员分别于2008年、2012年执行过神舟七号、九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老骥伏枥。在媒体见面会上,景海鹏动情地说:“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的梦想和追求。”

38岁的陈冬,即将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次飞天的男航天员。“这次任务来得不早也不晚、不快也不慢,时机刚刚好。”他说。

景海鹏和陈冬都是属马。“大马”拉“小马”,携手共飞天。陈冬说:“能与景海鹏师兄组成飞行乘组,我觉得很幸运,心里很踏实、非常有底!”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中国航天员飞天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久——中国人正在成为太空的常客: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把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中国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在刘伯明和景海鹏的协助下出舱作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2012年6月16日,搭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的神舟十号飞行乘组再飞天宫,并进行了生动的太空授课;

这一次,景海鹏和陈冬将开展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相关项目的研究和验证。

太空中的中国宫——天宫二号,承载着中国空间站的新梦想。

可视电话里,传来两名航天员的声音:“我们感觉良好,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5分钟准备!”

景海鹏和陈冬再次调整束缚带,镇定等待着飞天那一刻。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内,一片忙碌。上百名科技人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各自面前的屏幕。

“……5,4,3,2,1……”随着王洪志清晰有力的倒计时口令,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点火!”

7时30分,火箭在等待了四五秒钟之后,从尾部猛地喷出一股橘红色的火焰。发射塔架下方的导流槽内,几百吨水瞬间化为水汽。

伴随着空气燃烧的撕裂声,长征二号F火箭努力挣脱地球的引力,向着寥廓苍穹飞翔、飞翔!

这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第13次飞行,也是长征火箭家族的第237次飞行。

长征精神气贯长虹,长征火箭翱翔苍穹。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走过两万五千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60年前,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中国航天事业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腾飞。

从长征路到飞天路,一代代中华儿女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不同的征程,相同的精神。

碧蓝天空中,长征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一级关机”“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二级关机……”

火箭每完成一个步骤,指挥大厅内都会响起掌声。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紧紧盯着面前的计算机。数据显示,两名航天员一切生理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7时4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建立运行姿态;两分钟后,飞船左右帆板展开。

紧接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指挥大厅内一片沸腾。

距离发射场3公里的东风电厂车间内,在戈壁深处工作了28年的热动能动力设备检修技师蒋庆群,虽然看不到发射现场,但听着火箭的呼啸声就知道发射成功了。忙了一个通宵的他,长舒了一口气。

这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第89次发射。

像老蒋一样,如螺丝钉般铆在岗位上的东风航天人,太多太多……

1958年,十万建设大军悄然进入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拉开了大规模的基地工程建设帷幕……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东风航天人的胸膛里,跳动着忠诚报国的心脏;

“成功是硬道理,圆满是硬指标”——东风航天人的肩膀上,担负着飞天圆梦的重担;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东风航天人的生命里,闪耀着奉献的光芒。

58年栉风沐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已崛起为世界知名的航天发射中心。

截至今日,中国航天人在这里成功发射了104颗卫星、11艘飞船、1艘目标飞行器和1个空间实验室。

秋日的大漠东方,一轮似火朝阳冲破天际,冉冉升起……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作文700字:圆航天梦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9月15日22点04分,天宫二号(TG-2)空间实验室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将进入距离海平面约384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LEO)。由于2011年9月发射的天宫一号是短期运行,仅用于验证在轨关键技术,如对接技术、在轨实验、宇航员生存等,因此天宫二号才算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也就是说,中国的空间实验室将实现长期、安全、稳定地可开展系统性在轨飞行与太空实验,而下一步将是在我国宇航员运往该实验室。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领域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也是我国当代航天人凝聚合力带来的丰硕成果之一。在2016年4月24日我国首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并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对国家和航天的关系作出了最直接、最深刻的诠释。我国航天事业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蕴含着安全战略、人才战略、科技战略。中华民族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辉煌,要实现伟大复兴,则必然需要把握战略制高点。航天是我国少有的能与欧美强国相提并论的尖端科技领域之一,此次天宫二号发射入轨,我国将在宇宙空间进一步前进探索。这是科技力量的体现,是团结协作的彰显,是主权维护的保障。看似仅是一项科学实验与工程建设,但其产业带动效应将是巨大的,产业链之长将深入至社会各个环节,其相关技术的转化,也将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相辅相成,军用则增强国防实力,民用则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怀有危机意识,世界强国的航天科技力量仍在快速发展,美国除了老牌航天企业不断创新之外,私营企业也将在短期内具备一个国家应有的航天能力。欧洲通过多个航天强国的力量整合,具备了外太空的星球探索能力,就连印度也在短期内实现了火星探索与一定的战略威慑能力。正所谓居安思危,必须承认我们仍有差距和不足,需要从各个方面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善,从而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力。

“中国梦,航天梦”,真正的航天人都会有一颗事业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这样的人和不断开拓的精神。当前的“天宫二号”只是万里长征的一步,“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未来任重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不到发射前一秒,就不会停止准备”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整整用了6年时间,陈冬才站在飞天的起跑线上。

这6年,也是陈冬在他朋友圈“失踪”的6年。

2012年,远在洛阳的高中班主任姚志强思念爱徒陈冬心切,在洛阳晚报以《姚老师“想念你”》为题登报寻找陈冬。至今,那则思念浓烈的文章扔挂在互联网上。

姚志强老师哪里知道,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正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绝。

6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这是一段长跑,又是一段短跑,你不仅需要耐力,还需要爆发力。”陈冬直言,他又回到了高强度的学习时代。

回到教室,把扔了十几年的课本重新拾起来——对于陈冬来说,那是一段“异常难熬”的日子。面对天文、航天技术、空间惯性坐标等新知识,陈冬的头直发懵。“刚开始坐在教室的时候,根本坐不住,我就抹点清凉油,到后面站一会,让自己别犯困。”他说。

所幸,学习是他的长处,恰好他又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钻劲。两年时光,“有了入定状态”的陈冬再次找到学霸的感觉——他顺利通过8大类58个专业课程的所有考试。

“他的入选是一个必然。”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的眼里,陈冬各方面都很优秀,各方面都很全面,没有明显短板。从初选到定选,陈冬在同批航天员中成绩都是第一。他的融会贯通能力有时候让教员吃惊,他对完美的追求连景海鹏都赞叹不已。

全力以赴,厚积薄发。备战“神十一”的日日夜夜里,他和景海鹏共计完成了3000多个学时训练。

此次出征,挑战空前。他们不仅要当好“驾驶员”,还要当好“科学家”“工程师”甚至是“医生”“生物学家”“农民”,不仅要去做各种实验,还要种菜。“不到发射一秒,就不会停止准备。”陈冬说。

此刻,少年时代仰望过的太空,正张开怀抱等待着陈冬。这个一心想飞得更高的航天员,即将抵达那片神秘之地。

出征前,这位偶尔给孩子讲《铁臂阿童木》故事的父亲,对喜欢看星空的双胞胎儿子说:“爸爸出趟远门,你们有时间就看看夜空,去找找比较亮的星星,说不定爸爸在那里,然后给爸爸打声招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观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有感

全文共 2576 字

+ 加入清单

在地球上感觉轻松自然的事,到了太空可能都是问题。

神舟十一号飞船计划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后将在两三天内与中秋之夜成功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393公里高的近圆轨道交会对接。随后,两名属马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进入天宫二号,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的太空驻留。

航天员是怎么选拔出来的?上天干什么?穿什么?吃什么?……近日,记者走进航天员“娘家”——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一探究竟。

“老手”与“新手”的无缝衔接

不少小伙伴一定好奇,航天员乘组是怎么选拔出来的?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乘组的选拔需要从思想、身体、心理、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考评和综合评价。

针对这次任务以及未来空间站任务,乘组分别从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中各选出1名。“首批航天员经验丰富,第二批航天员年富力强。新老搭配,干活不累。”黄伟芬说。

于是,景海鹏和陈冬就从重重考评中脱颖而出了。

接下来,两名航天员需要重点训练了。

“经过训练和磨合,我们两个人已非常默契,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彼此间都能心领神会。”景海鹏说。

那么,景海鹏和陈冬是一个什么样的分工?

任务中,50岁的老大哥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负责载人飞船驾驶、交会对接、飞行计划管理、飞行安全保障、科学试验……这么高难度的任务?!别忘了,景海鹏这次可是三度飞天,可谓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了。

“新手”陈冬呢?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我首先是工程师,得做各种试验,还得是修理工,设备坏了要去修,也得是保洁员,要保持舱内的清洁环境,同时也是农民,要种蔬菜。”

不要小看这些角色,背后可是各项技能的掌握,看来成为一名航天员真是不容易啊。

航天员上天干大事了

都飞到太空去了,两名航天员可不仅仅是到此一游的!

他们身上肩负着最重要的任务可是做试验!做试验!做试验!重要的事说三遍。

据黄伟芬介绍,航天员系统策划了四大类十六项在轨试(实)验,包括脑机交互技术在轨适用性研究、植物栽培关键技术验证、在轨味嗅觉变化规律研究、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在轨飞行对航天员视功能影响研究等。

这些高大上的研究有啥用,我们找几个专家来详细解释。

比如,脑机交互技术。黄伟芬介绍,在未来航天发展中,人和机器人要协同工作,一起去外太空探索。人不需要再操作键盘、鼠标甚至控制手柄,而是采用脑控技术、眼控技术等去操作。在太空,航天员处于失重、密闭环境,会对人的情绪、生理都造成影响。因此这样的技术能不能在太空使用,需要深入探索。

比如,在轨味嗅觉研究。黄伟芬说,采用味觉试纸进行酸甜苦辣四种基本味觉测试,玫瑰味嗅棒进行嗅觉敏感度测试,获取航天员在轨味嗅觉敏感度数据,观察在轨飞行条件下人体味嗅觉变化特点,为后续飞行任务飞行食谱设计提供参考。这意味着,航天员在太空就能吃到更美味的食物啦。

比如,植物栽培关键技术验证实验。黄伟芬说,通过开展微重力环境下植物栽培基质水分和养分供应等研究,可为下一步空间站种植可口、营养和安全的新鲜蔬菜奠定技术基础。当然,在天宫二号长期驻留期间有绿植陪伴,也会对航天员的心理起到调节作用。

再比如……

其实这么多的试验,都是为了后续空间站长期驻留提供技术保障,当然,终极目标是为了在太空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航天员服装的时装秀

作为万众瞩目的航天员,大家一定关心他们穿什么吧!

航天员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副研究员杨立众表示,这次为航天员配备的服装不仅体现了航天员职业特点和中国特色,还综合考虑了服装的使用场合、功能、美观、舒适和工效性。

航天员服装系列化的设计分为在轨系列,地面系列和服装配饰,共有10套之多,可谓是一场“时装秀”。小伙伴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场时装秀了吧。

首先出场的是在轨系列设计,分为舱内工作服、舱内鞋、运动服、休闲服、企鹅服、内衣、睡袋。

舱内工作服与舱内用鞋的搭配,主要是为航天员在舱内正常温度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操作生活所设计的。

休闲服的设计是为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日常穿着。

重点登场了!企鹅服的设计充满了科技感,里面有很多弹性带,穿上后可通过弹性的作用,使肌肉得到紧张,避免失重引起的肌肉松弛骨质丢失。

接下来出场的是地面系列设计,分为常服、地面训练服、作训大衣和常服大衣。

常服是为航天员参加正式场合所设计的,地面训练服用于地面训练操作。

冬季外出时,航天员可在地面训练服外搭配作训大衣,用于御寒保暖。服装保暖、轻质、美观、便于护理清洗。

此外,设计师还为航天员设计了一些具有太空特色的服装配饰,包括太空旋律系列、圆梦太空系列领带丝巾、蓝色系围巾、眼罩、耳罩等。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员服装上还有各种标志,比如:国旗、载人航天工程标、飞行荣誉标、任务标、姓名牌等。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在飞行荣誉标上,有几颗星就表示这个航天员上过几次太空。如果没有参加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那就是空的。

为航天员提供100多种美味佳肴

说了那么多时尚的服装,是不是忘了介绍大家最关心的美食系列了。

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说,这次33天的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的食品在种类上比之前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更加丰富,有100多种。

在神舟十一号自主飞行段,航天员可能食欲不佳,所以会配备粥等清淡的食物。

等正式入驻天宫二号后,航天员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里生活一样的一日三餐的待遇了。他们的吃饭时间与地面同步,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产品,酱牛肉、鱼香肉丝等传统菜肴都有,五天之内菜谱不会重样。

不仅有美味的菜肴,航天员还可以享用甜点。

此外,考虑到中期飞行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变化,结合中国医学食疗食养的理念也配置了相应的食品,使航天员有更好的体魄完成工作。

曹平说,航天食品的保存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但不含防腐剂,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在美味可口的同时为航天员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

为了让航天员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天宫二号里面还配备了专用的食品加热器。航天员的饮用水也是经过特殊方式消毒,能够长期保质。“在未来空间站,将实现尿液净化的饮用水。”曹平说。

除了工作、吃、穿之外,别忘了航天员还有个人休闲时间。

黄伟芬说,这次任务,航天员作息制度逐步向空间站设计过渡,采取6+1周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给航天员更大的自主安排和调整权。

利用个人休闲时间,航天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看看电影、拍拍照、与家人通话等。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17日上午7时30分,由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发射升空,神舟十一号载人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0月17日报道,这意味着大陆又往建造太空站的目标往前迈一大步。

报道称,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的两名太空人是景海鹏、陈冬。神舟十一号入轨后,将在两天内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两名太空人将进入天宫二号,在轨飞行30天,在太空的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 天,这是大陆太空人迄今为止在太空最长的驻留与飞行。

两名太空人在太空30天,将进行航太医学、太空科学实验和太空应用技术、在轨维修技术、太空站技术试验以及科学普及活动。

报道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检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别是太空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太空人中期驻留试验,考核太空人在组合体内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情况,以及太空人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天宫二号发射成功作文700字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中秋佳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充满着欢声笑语,庆祝中秋。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正在发生一件震惊世界、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迹。是的,2016年9月15日晚10时04分,万众瞩目的“天宫二号”,在一声点火命令之下,伴随着隆隆响声,直冲云天,奔向太空,一道美丽的光弧从天空划过,这是中国航天梦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新突破。

“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梦想不再遥远。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历经46年的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中国航天事业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有了巨大的进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到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的腾飞和跨越,见证着中国人航天梦的一步步变为现实。

“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令国人兴奋不已并感到无比自豪。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已不同的方式庆祝,掌声再起!欢呼再起!喝彩再起!掌声、欢呼、喝彩都是对国家航天事业的肯定与自豪,彰显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有能力、有条件攻克高端艰难技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无疑是给中国人民的节日献上了一份伟大厚礼,为中国“航天梦”的进一步实现奠定坚实步伐,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22时04分,伴随着大地的轰鸣声,橘红色的火焰喷涌而出,长征二号FT2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拔地而起,如利剑出鞘,直刺苍穹,照亮黑暗的夜空。

这一刻,每个人的心都伴随着腾飞的火箭,飞向深邃浩渺的太空。

“飞行正常、遥测正常、跟踪正常、发现目标!”来自不同方向测控站的报告声接连响起。

中秋月,耀乾坤。

中国酒泉,今夜无眠。团圆与飞天,两个在龙的传人心灵深处流淌千年的梦想在这里交汇。天宫二号在中华“神箭”长二F火箭的有力托举下,趁此良辰美景腾空而去,带着中华儿女的期盼,探索太空新奥秘。

数十天后,两名航天员将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进入星辰大海中属于中国人的“太空之家”,在这里工作和生活30天。这将是迄今我国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任务。

当科技与梦想交融,探索目光愈加深邃……

天宫二号筑梦之旅继往开来。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实现多项突破:航天员30天中期驻留;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这些将为我国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6艘载人飞船,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飞船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飞船的技术状态,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验证未来航天技术,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

一是为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布局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飞行任务的随行运输能力。

二是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

三是为验证未来航天技术,满足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长寿命使用要求,对“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

刚刚过去不久的2016年10月8日,是我国航天事业创立60周年的纪念日。60年前的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航天一甲子,辉煌六十年。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十三五”,多个航天重大工程进入关键阶段,“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五号的芯级,也就是中间的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体格壮实,绰号“胖五”。这次发射任务主要是检验“胖五”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从国际上来看,从1957年到2015年,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但是,随着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类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比如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而中国现有的长征家族原有的成员在面对未来载人空间站、探月和探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长征家族迫切需要新引入一位“大块头”成员扛起重担。

哪怕不算前20年的研制期,仅仅是立项后的砺“箭”,“胖五”就花了10年时间。按说在新一代成员里,“老大哥”“胖五”是最先启动研制的,但是却比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这些“兄弟们”更晚“成家立业”,足见其难度之大、风险之高。

虽然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坚韧不拔的“胖五”却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以上,还能够与其他家族新成员共享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秋节天宫二号发射观后感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小富即安,重要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一刻,有多少人欢呼雀跃,又有多少人喜极而泣。为了这一刻,有多少航天人通宵达旦,潜心攻关,历史会记住戈壁大漠深处的日与夜;又有多少人筚路蓝缕,“虽九死其犹未悔”,为国家的航天事业甘洒热血。向航天人致敬!

月到中秋分外明,最是一年好时节。在中秋月圆之夜,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可谓喜上加喜,闪耀其中的主题词显然是“圆梦”,这是对民族情感的“加持”,也是书写家国梦的浓厚一笔。自此,仰望浩渺太空,我们多了一份牵挂。

我们之所以关心天宫二号,是因为这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它的发射成功,值得大书特书,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三步走”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天宫二号在太空主要完成三大任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此外,还将进行一系列空间应用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站技术验证试验等任务,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提前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天宫二号算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的过渡——如果不发射天宫二号,建设空间站就无从谈起,而没有空间站,我国在航天领域的一系列宏大抱负将难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神舟十一号今年下半年发射,会搭乘2人[推荐篇]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8日表示,我国将于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

据这位发言人介绍,空间实验室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标志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承前启后,意义重大。

飞行期间,将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的关键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

为实现上述任务目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研制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货运飞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需要组织实施4次发射飞行任务。

目前,空间实验室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抓紧开展。其中,将由2名航天员组成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乘组,航天员正在进行任务训练;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以及配套的2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总装测试;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总装;货运飞船已经基本完成研制工作,正在进行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总装测试;各类空间试验载荷,已完成产品生产和相关准备;文昌发射场、酒泉发射场、测控通信系统和着陆场系统,正按计划进行任务准备工作。

这位发言人说,按计划将于2016年第三季度,择机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016年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在此之前,还将在文昌发射场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通过考核后将于2017年上半年,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

这位发言人强调,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全新研制的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号,该火箭投入使用,必将大幅提升中国航天进出空间的能力。

这位发言人还表示,曾执行我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在轨运行四年半,目前运行状态良好、各类装载设备功能正常,具备继续在轨工作条件;在全面推进空间实验室任务准备工作的同时,我国空间站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将于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

神州飞船历史

神舟一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以及载人情况

1999年11月20日06时30分

1999年11月21日03时41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以及载人情况

2001年01月10日01时00分

2001年01月16日19时22分

无人飞船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以及载人情况

2002年03月25日22时15分

2002年04月01日16时54分

搭载模拟人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以及载人情况

2002年12月30日00时40分

2003年01月05日19时16分

搭载模拟人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以及载人情况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2003年10月16日06时28分

杨利伟

神舟六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以及载人情况

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2005年10月17日04时32分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以及载人情况

2008年0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2008年09月28日17时37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以及载人情况

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10秒

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

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以及载人情况

2012年0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2012年06月29日10时03分

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以及载人情况

2013年06月11日17时38分02秒

2013年06月26日08时07分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自造卫星成功发射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学生自造卫星成功发射,名为“南理工一号”的自主研制卫星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是由南理工微纳卫星中心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微纳卫星。

据了解,“南理工一号”卫星仅重2.2千克,“造星”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仅23岁,包括硕士、博士和教师。

“南理工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11号”运载火箭成功搭载发射,将用于全球海上船舶自动识别、星间信息交换在轨演示验证。

几天来,卫星从太空成功发回数据,可对海洋、大气、飞行物等实施监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南理工研制的这颗卫星包含了卫星所有功能系统:电源、结构、热控、姿态、通讯、星务等一样都不少,星上系统全部采用商用器件,自主研制。

作为上科大二号的B星,这颗立方星将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的2颗立方星进行组网,用于全球海上船舶自动识别、星间信息交换在轨演示验证。这个卫星上搭载有一个船舶识别系统,在大海里跑的船,发出信号,这个系统可进行信号搜集,万一有船在海上失踪,可以进行定位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