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寻访古村落40集(最新20篇)

日记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日记的内容,源自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寻访古村落40集,方便大家学习。

浏览

4581

作文

203

寻访美丽浙江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刚过,梅花便盛开了。小小的花,飘出的香味却芬芳四溢,引来了数不尽的蜜蜂来采蜜。

今日,我终于有机会去赏梅最好的地方——东方梅园,甚喜!

一进门,便看见梅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棵棵梅树枝丫交错,连成一气,形成了一片或白或红的梅海。我忍不住轻轻一吸,丝丝芳香入鼻,顿时感到神清气爽。那一排排梅花树就像一名名舞者,这片大地就是它们敬畏的舞台,它们在这要热爱一生奉献一生的舞台上尽心尽力地用自己与众不同的“舞姿”打动人心,一棵有一棵的姿态,一棵有一颗的独特魅力。你看,大部分的树干是棕色的,点点的凹凸形成了粗糙的表面。黑压压的枝干,更衬托出了梅花的美丽

近看,那梅花的花瓣重重叠叠,或三层或四层,一瓣叠着一瓣,手指轻轻一碰中间那嫩黄的花蕊,就会粘上黄色的粉末。细看,那梅花色泽喜人:红的、紫的、白的、粉红的、嫩黄的,整个园子是那样五彩缤纷、春意盎然、生气勃勃!梅林右边,有一条大河,河水清澈见底宛如碧带,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熠熠生辉。微风一吹,波光粼粼,水波鱼鳞斑地向前缓缓涌动。

伴着树叶沙沙作响,随着鸟儿声声啼鸣,我们赏梅一行人兴致盎然地边赏边玩……渐渐的,一抹红霞涂抹了西边,再望着那娇艳的花朵,此时此景,真美!

梅花虽小,清香四溢,“梅”丽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寻访心得作文400字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学校大队部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科教新城群星花园,拜访了一位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的老爷爷。

刚走进屋子,只见老爷爷独自一人坐在阳台上,瘦小的身影,看着外面。看见我们,他慢慢地站起来向我们走来,仔细一瞧,老爷爷瘦削的脸,黝黑的皮肤,大概80多岁,眼睛却炯炯有神,微笑着向我们招了招手,示意我们坐下。

我们和老爷爷快乐地交流着。老爷爷告诉我们:他是1951年去朝鲜参加抗美援朝,1956年回到太仓。期间,培训了两年,打了三年仗。去之前还要写血书,以表决心。在朝鲜的时候,他当过炮兵,抬过伤员;吃的是窝窝头和豆渣,有时甚至什么也吃不到,饿着肚子参与战斗;住的是山洞,以地为床,以天为被,过着非常艰苦的战争生活。最后我们一起演唱了歌曲《龙的传人》。

正是他们的艰苦战斗才造就了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好好感谢他们,更要懂得感恩,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寻访古迹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皂儿巷的路不曾规律过,好似是古人有意为之?——亦或是古人偷懒的?哈哈,我不由得笑了笑。这巷子处处露露着一股浓郁的厚重感:石是宋时的,砖是明朝的,瓦是清代的。它让我依稀模糊的看到了从前:一排身穿黑衣的衙役面容庄严肃穆,行动迅速的穿过小巷,而旁的人则噤声不语。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啊!

我的手缓缓地抚摸着这古巷的墙,我蹲下来嗅着这路,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一不是在给予我回忆、思索和倾诉。

风悄悄的滑过我的勃颈,天有些凉了,我裹紧了衣衫。却想:你是否也会感到冷呢?我想不会吧,皂儿巷,对吧?你屹立在江南泥土之上,度过千年春秋,感受寒冬腊月及烈日当空,你不曾言语,但我却聆听你的心声,对吧?

我知道你的想法,我知道你的沧桑,我更知道你的……骄傲!所以,就这样,我就慢慢的来到你的身边,去触摸历史的细节,去想那千年沧桑,去寻找你心古老。我寻找着,我探索着,但却发现你我之间还有一层薄膜。

我无法透过它,你却也不愿打破它。我了解,你有你的自豪,你不愿我用现代的气息来点污你,但我一定会寻访你的内心深处。

路很歪,我好似跌撞的走着,遐想着,心中也走过漫漫长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突然吟诵着。

而在这恍然之间,我感觉那个膜已然消失了。啊!那就是你的面目——皂儿巷!我寻访的古巷!

“皂儿巷,你不会孤单了,你有我了。”我笑了。古巷,我已寻到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寻访千年历史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富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的造纸文化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如今的大源双溪岸边,造纸技艺依旧传承着悠扬的历史。

细雨朦朦,却仍然阻挡不了我们寻访千年历史的快乐脚步,我们乘着大巴,映着小溪流水,看着天空中的鸟儿,来到了大源双溪村。所谓“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根根翠竹不时弯腰向我们问好,我们也兴致勃勃地笑着回礼。一座富有年代感的礼堂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手工宣纸正在各位爷爷手里熟练地诞生,他们马不停蹄操作着,一会儿抄纸,一会儿收纸,一张张洁白如玉的宣纸整齐地叠在一起,好似一块块雪白的豆腐!这项沉甸甸的国家级文化遗产,见证了先辈们的勤劳创新。

离开造纸作坊,我们还参观了打磨纸浆,晒纸,检验纸品。每一道工序都是那么不简单,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最有趣的就是我们亲手做宣纸。在师傅的指导下,大家亲身感受了造纸,抄纸,收水,放纸。看上去一举一抡,你千万别以为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那是很有很大的难度的,讲究可不少。要做好一张纸,可真没那么简单!我小心翼翼地做起来,把木板放入水中,然后轻轻端起来,向前一抬,水排出来了,纸浆在这操作中渐渐叠合成一张薄如蝉翼的白纸,太神奇了!要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正在被小小的我们感受着!

回味着造纸的技艺,议论着悠久的文化,我们漫步来到书香四溢的接待室,一排长长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白色的毛毡上摆放着令人神往的毛笔,大小不一。我们兴致勃勃地写起字来,“一点、一横、一撇、一捺……”,这些笔画不停地在我手中跳越,弹唱出美妙的中国字。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造纸的工艺一直没有停过,双溪村的宣纸文化也还在进行着,传承着中国历史,一步步面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中华美德,寻访红色足迹,实现中华复兴与民族富强。

——题记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的纪念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庄严而高昂的国歌声,让我们回忆起那一段红色的历史,那是一段可怕的回忆,悲惨的回忆啊!无数祖国同胞为了现在美好的生活而战死沙场,无数无辜的人民死在敌人的枪击下,无数英雄好汉与敌人拼死争斗换来了如今美好的家园,请与我一起走进身边的红色历史。

今年8月上旬我来到了江阴的鹅鼻嘴公园,一只硕大的船只停留在一个三叉路口,看似它仅仅是一艘普普通通的农家渔船,它身后却藏有红色的记忆——渡江战役第一船。那是一个历经血腥风雨的年代,这艘船在敌人的炮台下,来回运送战士了六次,减少了不少的伤亡。

深入公园,可以见到黄山炮台的遗址,它是,光绪年间,为防外舰入侵,特在此增筑炮台,使它成为中外闻名的江阴要塞。前进的征途上,血色记忆中的不畏艰难;时时刻刻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再向前。

8月底我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也许这仅仅是一个数字,大家并没有在意,但当你走上长城,你知道,你错了!远远望去,长城绿树环绕,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矗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当你踏上长城,就相当于踏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陡峭而崎岖的台阶,近一百三十度都陡坡,当我登上第一座烽火台时却已是气喘吁吁,举目远望——长城气魄宏伟,雄伟壮观,分外妖娆,一种民族感油然而生:长城的修建工程有多浩大;长城上的战争有多残酷;长城上曾经躺下了多少祖国英雄好汉!

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悲壮的红色场面,想起了陆游的悲壮词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

黄昏时刻来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坦克、步枪、飞机、炮弹、卫星……每一样武器都是当时革命人士智慧的结晶,每一样武器都有一段红色的历史。抬头望向天空,火红的落日就像当年人们斗志昂扬的心。那是勇敢、顽强、坚定,排除一切障碍的心!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回到潍坊,我来到了潍坊的烈士陵园,方形烈士碑亭高10米,飞檐翘角,熠熠生辉。一点儿也不逊于天安门广场前的革命英雄纪念碑,高26米的纪念碑矗立广场中央,碑体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贴金大字出自毛泽东主席的手体。烈士陵园的各处建筑都深深的反应出战士们的伟大,与人民的团结!

红色文化是党史,中国革命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的生动体现。寻访红色文化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更

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

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华美德,寻访红色足迹,实现中华复兴与民族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描写蚂蚁的村落的小学说明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周日,我坐在郊外的石凳上,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蚂蚁,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石凳变成了一座高楼大厦。一只小蚂蚁,一只身着黑色铠甲的蚂蚁,迷失在这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的前进着。哇!前面有一块面包渣。小蚂蚁好像加快了脚步,来到了这块面包渣面前,他使劲用前爪往前一推,大概是面包渣太重了,推不动。他停了下来,走到路旁的田野里,我想:小蚂蚁不可能不要这个面包渣了吧?

过了一会儿,小蚂蚁又回来了,身后还跟着4只蚂蚁,原来是找援兵去了呀,那五只蚂蚁站成一排,前爪用力一推,终于推动了。

我跟着小蚂蚁们一起来到了他们的村落。哇!好一派热闹的景象。一只只蚂蚁来来往往地忙碌着。瞧!一只红色的娇小的蚂蚁,它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好多洞穴啊!比较小的蚂蚁都往一个洞穴里走,我想这一定是学堂吧。在小蚂蚁上学的时候,它们的父母在工作、上班。叮铃铃……放学铃响了。小蚂蚁们都回家了,到了家的小蚂蚁向父母汇报一天的收获,父母也许会不满意,也许会批评它们,也许会很满意,也许会表扬它们。一只看上去非常得意的小蚂蚁,我想它一定是考了好成绩了吧。

我又看到了蚂蚁们成群结队的回来了,一定是在外劳作了一天了吧?现在他们归来了,每一群都用前爪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的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忽然,爸爸妈妈的喊声把我的心灵换回来。我多么得意发现了蚂蚁的乐园呀!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蚂蚁的村落里去散散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虫子们的村落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我闲来无事,就来到公园转。在那里,我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小虫。

我看到了许多小蚂蚁在忙着搬食物,我追随着他们来到了一个村子,里面有许多小虫子,各不相同,我看到有小甲虫、小瓢虫、蚂蚁、还有小蜘蛛和蛐蛐。我看到那些蚂蚁推着食物走到洞前时洞口的几只小蚂蚁和他们一齐将食物搬回了洞里。我想,他们肯定是一家人吧,他们一起将食物搬回洞里进行了一次很愉快的丰盛大餐吧!

我又看到了两只黑甲虫在互相相撞,他们的旁边站了一只略显娇小的紫色甲虫,我想他们一定是为了争夺和紫甲虫在一起的权力吧。他们两个一起退后,然后猛地加速,向对方撞了出去,他们一直这样重复着一个动作,直至一只甲虫被撞倒了,那个胜利者看了失败者一眼,好像在说:“跟我斗,你还嫩着呢。”胜利者与紫甲虫相伴相依地回到洞里,然而剩下的失败者只好垂头丧气地逃走了。

后来,我又看到了几只蛐蛐,他们在草丛中欢快的唱着歌。我感觉他们是一个乐队,分工合作,有一只主唱,还有几个伴唱,而且还有几个在跳动着伴舞,我感觉他们的乐队超过人们的一切乐队,他们精细的分工和超级的实力使人感到他们的音乐弹奏的很是动听。

这次,我看到了许多,我知道了在虫子的世界里也是和人类一样丰富多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这个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听爷爷奶奶讲他们以前的艰苦岁月。野菜、玉米、红薯是他们的主食,玉米粥是他们的饮料,大白菜则是他们的佳肴。听起来确实艰苦,但他们的上一代却更让我们敬佩,那就是革命前辈老红军。顺着历史的大潮,我们寻找这红色足迹。在我们山东有这么一个革命老区。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走进沂蒙山区,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那感人的故事。

走进常山庄村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扶着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的铜像,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这儿保留了沂蒙山区的抗战古村风貌,房子和墙都是用石头砌成,有些房子有一百年的历史了。馆内以红色为主,以文字、图片、荧屏、雕塑和实物相结合,详细了介绍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看着照片中一位位看似平凡、慈祥的老奶奶,听着她们的故事却让我们肃然起敬。她们除了有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四个代表外,还有一大批红嫂典型。有智闯虎穴的刘玉梅、有卖女拥军的方兰亭等等。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送军粮、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她们的那几句,“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听着就让我们潸然泪下。

她们虽然平凡普通,却干了出一件伟大的事情,尽管她们大字不识一个,但她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为革命出一把力,让全中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有这么一群红嫂的支持,才让我们的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和敌人厮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的国家也慢慢的强盛起来了。我们作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应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舍身救人的事迹也是红色精神。我们小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不辜负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1433 字

+ 加入清单

井冈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我们此次旅程的第一站,当我们的车队驶入它的怀抱时,巍巍五百里的山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毛泽东、朱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树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红旗,播撒燎原神州的星火,开辟着“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如今,井冈山处处都留有红军的足迹,革命遗址遍布全市的各个角落。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对巍巍井冈山的敬畏,对先烈们的敬畏,依次参观了黄洋界、象山庵、八角楼、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大井革命旧址。站在先辈们奋斗的地方,触摸着他们用过的物品,看着一幅幅陈旧的相片,一件件尘封的文物,我们窥到的不仅仅是历史,而且是一种精神。在黄洋界,站在炮台边,远眺群山,黄洋界保卫战宛如就在眼前重演。一炮把敌人吓得魂飞魄散,一条妙计、一个战略取得了保卫战的完胜。“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首《西江月•井冈山》就是毛泽东同志为这次伟大保卫战胜利而作。如今身临其境,当年击中敌军指挥部的隆隆炮声和红军的欢呼声、锣鼓声依稀还在耳际回荡;在黄洋界,站在毛泽东和朱德等革命先辈挑粮的地方,内心震撼不已。往下看,是曲曲折折的山路,险峻,陡峭,独自攀登尚有难度,何况肩上挑着沉重的粮食;在大井革命旧址,一件件遗物使我们肃然起敬,看到了当年厮杀用过的大刀、长予、土炮、土枪,经过无数战斗的军装、军旗、军鞋布衣,上面还带着战场的硝烟,还有带血的遗迹,一张张先烈的照片,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是那样的陌生,又是那样的熟悉,千千万万红军的遗容,与我们零距离,面对面,脸对脸,凝固在历史的瞬间,仿佛您们有多少话要对我们讲,又有多少事儿要对我们谈。我们的心跳的快了,零距离接触,使我们的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仿佛心在一起跳跃,血又在一起沸腾,刹那间,在我们面前您们又是那样的高大、庄严,巍巍身影化作雄伟的井冈山;在八角楼,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曾经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看着室内的陈列如床架子、桌子、砚台、油灯、茶几、高背椅等原物,让人陷入到历史的隧道中,通过这个时空隧道,看到了毛泽东在深夜疾书。在这里毛泽东写作和完稿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井冈山,多少先烈们在这边热土上为了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有多少热血中华儿女在这里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行列。今天,站在井冈山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站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上,面对着第一次党代会时的党旗,我们心潮澎湃。

在参观的一天时间里,天气变化不定,时而狂风暴雨,时而阳光高照。就如那段变化不定的历史,在历史的风雨变化中,革命先辈们把握住了方向,经住了暴风雨的洗礼,带着中国人们走向了光明。从先辈们的奋斗轨迹中,或许可以给予我们启迪:中国革命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先辈们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树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红旗,开辟着“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同样,扎根本土,利用本土优势,坚定而自信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我们的生存之道。为此,我们应当发挥自身的本土优势,根据现状,先扎根中低端业务,守住自己的最后阵地,并不断苦练内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趁着好天气,我们来到了徂徕山游玩,山青水秀,景色美极了!忽然,一座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展现在我们面前,走近一看,原来是徂徕山起义纪念碑。这个纪念碑它是1987年为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建的高23米的纪念碑,徐向前题写“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武中奇题写隶书碑文。

看着这座碑,让我心潮澎湃,想起当年的徂徕山起义!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发动泰安、新泰、莱芜、泗水等地群众和平津沦陷区的流亡学生,在此誓师,宣布抗日武装起义,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队长,赵杰任副队长,黎玉任政治委员。队伍以徂徕山为根据地,转战于鲁中南地区,经过短期训练后,1月中旬,部队下山,沿泰安的茅茨、良庄向新泰进发。途中,得知敌人要从大汶口去新泰便决定伏击敌人以打击敌人、锻炼部队。部队从二、三中队中挑选了部分精干人员和武器,由赵杰、封振武率领,26日拂晓隐蔽进入设伏阵地寺岭村。下午15时,日军的一支马车运输队由大汶口方向进入了伏击圈。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向敌人猛烈开火,排子枪、手榴弹,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打响了四支队抗日的第一枪。但是战斗中,三中队班长杨桂芳在抽出大刀要冲上去砍鬼子机枪时不幸被敌人的枪弹击中胸口儿壮烈牺牲,成为四支队创建以来的第一位烈士。

徂徕山起义是山东省委直接发动领导的一次起义,发挥了山东抗战的源头作用、山东抗日队伍的种子作用,在山东首次打出了八路军的旗号,打响了山东省委独立领导山东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山东省党组织独立自主领导抗战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一九三八年六月间,全省共爆发了十余起较有影响力的抗日武装起义,而泰安地区这两场起义为今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着长埋在大山里的这些英雄,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些真的是来之不易,是先烈们为国捐躯,不怕牺牲,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寻访日记600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将要离开桃花潭的时候写的一首《赠汪伦》,它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感谢之情。在20__年的10月5日,我们一家和几位朋友一起去了安徽泾县桃花潭,观赏那里的美丽景色,感受桃花潭边的汪李之情。

在景区导游阿姨的带领下,我们先去了文昌阁,那里是以前文人兴会的地方,也是游客极目的场所,阿姨说,每一个读书人应该先进文昌阁拜会一下。接着,我们去了东岸的古渡口。导游阿姨指点说,那里就是李白和汪伦送别之处了。我往前一看,除了一条江,并没有因诗句闻名天下的桃花潭啊,不禁脱口就问。导游阿姨说:“这里原来就没有什么潭,它只是这条青弋江的一部分,青弋江一贯风景秀丽、江水清澈,附近又有桃花渡,以桃花潭命名此处一段江景是别有韵味。”

我随着她的脚步穿过江边的“踏歌古岸阁”,然后回头环视四周楼阁,是了,就是在那里,李白留下了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据袁枚《随园诗话》所记,当年,桃花潭豪士汪伦邀请李白的信云:“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所以李白欣然应邀,到后却不见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便是指十里处有一桃花渡,万家酒店则是说桃花潭边有一姓万的人开的酒肆”。李白听罢,大笑不已。之后,主人盛情款待,客人开怀畅饮。李白临走,被汪伦的一片诚意感动,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我想,李白和汪伦的这段友情真是让人感动。回望这段千尺深的友谊,我好羡慕他们俩人的这种缘分,李白的随性和洒脱世人皆知,汪伦的坦诚和热情着实难得。他们为后人谱写的友谊篇章至今代代传诵。

最后,我们坐渡船来到了西岸,游览了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尽管这里处处雅致,别有情调,可唯有这份诗意友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寻访日记600字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乡下老家镇上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只听大家都叫他“老恽”。我呢,就叫他“老恽公公”。每次回乡下,只要一有空,我爷爷就会带我到他家去玩。

“老恽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精干利落的老人,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每次还没走到他家的门口,就会听到从他家二楼窗户飘出的“伊伊呀呀”的唱戏声,我爷爷也非常喜欢听戏。所以,他们俩和还有其他几个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就会拉起二胡,打起板鼓,弹起扬琴,敲起小锣……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就会有一个或几个人,有女的有男的,有时还会穿着戏服,他们摆出姿势“啊-伊-呀”的唱起戏来。看他们那种陶醉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啊!

可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听的!

有一次我问爷爷,“唱戏很好玩吗?可我怎么觉得不怎么好听呢。”爷爷和老恽公公听了就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们老年人的乐趣啊!我们小时候既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电影也难得看一回。各种戏曲倒是很多,我们就在一起学学唱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了。”“那你们唱的是什么呢?”我又问。老恽公公说:“是锡剧《珍珠塔》。你可别小看这个戏啊,它可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艺术瑰宝啊!锡剧最早叫常州滩簧,后来叫常锡文戏,现在才叫锡剧的。”“那既然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剧种为什么不叫‘常剧’而要叫锡剧呢?”我又好奇地问。老恽公公回答说:“那是因为刚解放的时候有许多唱锡剧的名角都住在无锡。后来国家定名的时候就叫‘锡剧’,但锡剧发源于常州的事实是大家都公认的。”原来是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资料,果然锡剧是发源于常州的,而且还被定为首届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它。现在我听老恽公公和我爷爷在唱戏的时候,不再觉得那么讨厌了,反而觉得别有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知道什么是“国耻”吗?

《勿忘国耻》这本书讲述了清朝末年,我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宰割、欺凌、压榨的一段不可抹的历史。还签下了许多的不平等的条约,其中主要有《中英南京条约》共十三条。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舍香港开放广东、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地为通商口;英国向中国输进货物和从中国输出货物的税则,中国不能自订,必须同英国协商解决英国商人在各岸口可以自由交易,不必通过中国的“公行”。但没想到的是“道光帝”竟然签下了,而且毫无反抗。话说只是权宜之计,安稳好英国政府。

这些还不算侵略者利用胜利者的余威,强迫清政府签了《南京条约》的两个附件,这就是《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以上这几条不平等的条约,哪一条不是丧权辱国!哪一条不让人为之一震!又有哪一条不是我们中华人民的奇耻大辱!难道我若大一个中国,就找不到一支可以和他们抗衡的军队吗?痛定思痛,这全是由于上有昏庸的皇帝,下有无能的大臣,所造成的。不然老将军陈化成会牺牲吗?大沽会沦陷吗?广东城会城破吗?

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各国列强主义侵略我国代表之作。圆明园是中国有史以来的最大园林群,向称万园之园。园林面积约320公顷,湖泊中有人工修建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圆明园里还有外国人郎世宁的欧式建筑,又结合了中国建筑的造石与砖雕等艺术,成为最初的中西结合的珍品。前前后后经过六代皇帝经营,称得起是集中国的珍宝和文物一处的地方。可就在三天三夜的熊熊大火之中毁于一旦。这可是几代人的心血啊,就这样付之东流、毁于一旦。这无疑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脸上划了一道不可抹去的伤痕!着熊熊大火也会永远烙在中华民族的心中!紧接着英法两国又强迫清政府签下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难道我泱泱的中国,就是一块肥肉,使各帝国主义列强垂怜三尺,想啃就啃的吗?

《勿忘国耻》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这部书讲述了我国饱受各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也直接反应了清政府的腐

败。所以我在这里郑重其事的对大家说:“切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寻访红色的足迹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为庆祝建党九十五周年,我们县组织了一次“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走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桂东县东边山追寻红军足迹之旅”,六月的一个周末,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天刚蒙蒙亮,我和妈妈就出门了,到了纪念馆门口,就看到高高飘扬的红旗和穿着红色队服的队员。到了车上我数了一下,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六十多人。原来有这么多人想了解红军的足迹呀!

这次去的目的地是东洛乡的小水山,那里可是当年红军打游击的根据地。经过三个多小时,车子开到了大山脚下,我们开始步行。此刻,我的眼前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和满眼绿色的森林。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红军的身影,望着面前陡峭的大山和繁茂的树林,我仿佛听到了当年激烈的枪声……

不知走了多久,我感觉自己的脚越来越不听使唤了……终于,我看到了一个小山村。在这里,我们访问了一个八十岁高龄的老大爷。他给我们讲述了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的故事。当时的红军被敌人围困在周围的大山里,饿了吃野菜,冷了躲进山洞,病了只能就地挖些草药治病。就这样在这里坚持打了三年的游击战,度过了三年艰苦的岁月。红军走后,敌人为了找到红军放火烧了整个村庄,村里的老百姓都吓得躲到了外地,直到解放后才回来重建了家园。

看着这个历经苦难的小山村,听着老大爷讲的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如今,我们住在温馨舒适大楼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还有数不清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更应该想起为祖国抛头颅晒热血的烈士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蚂蚁的村落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清晨,我趴在草丛里。在温暖阳光的沐浴下,在动听悦耳的鸟叫声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蚂蚁,神游在小蚂蚁们的世界中,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低低的草丛成了一个广阔的大操场。一只小蚂蚁,一只穿着褐色“铠甲”的小蚂蚁在这操场上巡逻。他就像一名威武的勇士昂首阔步。过了一会儿,一只蚂蚁战士与它换岗。换岗后,它向前爬行着,这是要去哪儿?

我跟着它来到了一个小土堆边上,我看见土堆旁的边上有许多村民。在同类蚂蚁的中间有一只强壮的蚂蚁爬过来与它热情的拥抱。我想它们应该是一对好兄弟,也或是一对好战友。就像焦赞与孟良谁也离不开谁。我的目光又被另两只大蚂蚁所吸引,暂时先把它们叫做蚂蚁甲与蚂蚁乙。它们用有力的前大腿打来打去,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好像在比赛摔跤呢!蚂蚁甲用两条强有力的大腿拨弄、踢打这蚂蚁乙,蚂蚁乙也不甘示弱地反击着。两位选手你一脚,我一脚斗得十分起劲不可开交。周围的观众也很激动,它们有的站在蚂蚁乙身后,有的站在蚂蚁甲身后,为自己心中的英雄加油,呐喊。有了”粉丝“的支持,两位选手更卖力了。它们两个拳打脚踢,怒目圆瞪好似在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经过了两分钟的争斗,蚂蚁甲胜出了。蚂蚁甲的“粉丝”们兴奋极了!欢呼雀跃着。

精彩的比赛结束了。我的视线又聚集在另一只小蚂蚁身上,它急急忙忙地跑进洞穴,这是在干什么?难道它们是遇到了来犯的敌军,或是……突然,那头小蚂蚁出来了,后面还跟着一队蚂蚁,那只带头的蚂蚁不停地走着。突然它们停了下来。咦,它们是在干吗?哦,原来在地上有一小块面包屑。几只蚂蚁一拥而上,顶着面包屑一步一步走回洞穴。别看面包屑对我们来说很轻,可对蚂蚁来说要想搬回洞穴可不容易。它们齐心协力,喊着口号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洞穴它们把食物搬了进去。充分展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真不愧对于“小小搬运工“这个称号。

不知不觉,艳阳高照,耀眼的阳光把我带回了现实生活。这就是蚂蚁的村落,我愿牵着你的手来参观参观。

[蚂蚁的村落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寻访红色足迹800字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中华美德,寻访红色足迹,实现中华复兴与民族富强。

——题记

2015年9月3日10点整70发礼炮响彻了整个首都的天空,振奋了所有中华人民的心,震撼了整个世界!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庄严而高昂的国歌声,让我们回忆起那一段红色的历史,那是一段可怕的回忆,悲惨的回忆啊!无数祖国同胞为了现在美好的生活而战死沙场,无数无辜的人民死在敌人的枪击下,无数英雄好汉与敌人拼死争斗换来了如今美好的家园,请与我一起走进身边的红色历史。

今年8月上旬我来到了江阴的鹅鼻嘴公园,一只硕大的船只停留在一个三叉路口,看似它仅仅是一艘普普通通的农家渔船,它身后却藏有红色的记忆渡江战役第一船。那是一个历经血腥风雨的年代,这艘船在敌人的炮台下,来回运送战士了六次,减少了不少的伤亡。

深入公园,可以见到黄山炮台的遗址,它是,光绪年间,为防外舰入侵,特在此增筑炮台,使它成为中外闻名的江阴要塞。前进的征途上,血色记忆中的不畏艰难;时时刻刻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再向前。

8月底我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也许这仅仅是一个数字,大家并没有在意,但当你走上长城,你知道,你错了!远远望去,长城绿树环绕,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矗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当你踏上长城,就相当于踏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陡峭而崎岖的台阶,近一百三十度都陡坡,当我登上第一座烽火台时却已是气喘吁吁,举目远望长城气魄宏伟,雄伟壮观,分外妖娆,一种民族感油然而生:长城的修建工程有多浩大;长城上的战争有多残酷;长城上曾经躺下了多少祖国英雄好汉!

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悲壮的红色场面,想起了陆游的悲壮词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

黄昏时刻来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坦克、步枪、飞机、炮弹、卫星……每一样武器都是当时革命人士智慧的结晶,每一样武器都有一段红色的历史。抬头望向天空,火红的落日就像当年人们斗志昂扬的心。那是勇敢、顽强、坚定,排除一切障碍的心!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回到潍坊,我来到了潍坊的烈士陵园,方形烈士碑亭高10米,飞檐翘角,熠熠生辉。一点儿也不逊于天安门广场前的革命英雄纪念碑,高26米的纪念碑矗立广场中央,碑体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贴金大字出自毛泽东主席的手体。烈士陵园的各处建筑都深深的反应出战士们的伟大,与人民的团结!

红色文化是党史,中国革命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的生动体现。寻访红色文化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更

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

让我们一起向那抹红色致敬,寻访红色足迹,走上民族复兴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蚱蜢的村落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躲进了山的背后,夜幕,就这样渐渐笼罩了大地。我伏在草丛边,目光追随着一只小蚱蜢,它在干什么呢?我思考着。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一个小草丛,变成了一个大森林。忽然,只听见“踏踏”两声,我的眼睛的斜前方,越过了两三只蚱蜢,我猛地明白过来,小蚱蜢正在进行着跳跃比赛呢!刚才我看见的那只蚱蜢,就是发号司令的的裁判员。正思考着,又听见“踏踏”两声,原来,一只蚱蜢运动员领先到达了终点,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一会儿,只见一只小蚱蜢站在一块石头上,手中举着一粒扁扁的小石子,那真像一块小奖牌,我隐约看到了它眼神中那丝丝微笑。我想,那一定是“跳跃之王”吧!

跳跃比赛结束了,我的目光也离开了赛场,转移到了一群蚱蜢居民身上。我看见一只蚱蜢躺在一片树叶上,呀!它看上去病了,我有点儿为它担心;一只小蚱蜢正友好地和一只蜥蜴攀谈着,好像聊着很投机似的;一只小蚱蜢一下子向上一蹦,我想,它一定是在练习蹦高吧!

“喳喳”,鸟叫声把我的心换出来了!啊!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告别了蚱蜢村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蚂蚁的村落300字作文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我走着走着,来到了山中。

我追随者几个蚂蚁村民们,作了一次奇妙的游历。

空间在我的眼前扩大了,我跟随着蚂蚁们在“森林”中走了很久,为什么蚂蚁们不会掉队呢?原来,蚂蚁们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所以蚂蚁们才不会掉队,及时掉队了,也很容易回到原来的地方。

我跟随着蚂蚁们,终于来到了蚂蚁的村落。蚂蚁的村落里有很多蚂蚁村民。有一些蚂蚁看见了一只黑甲虫,它们友好地交谈着,好像谈得很投机似的。为什么蚂蚁们不会怕这只庞然大物—黑甲虫呢?可能是因为这黑甲虫经常和蚂蚁们玩吧!有一些刚刚走出去寻找食物,还有一些刚寻找食物回来。

我走啊走,看见一场大力比赛。说蚂蚁是个大力士,你一定不相信。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相信,但是我看了这场比赛却不这么想,比赛结果出乎意料:体魄雄伟的大象它只能拖走比自身重四五倍的货物;英姿勃勃的骏马也只能拖动相当自身重五倍的东西……而蚂蚁却轻而易举地扛起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轻松获得“金牌”。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与您一起去蚂蚁的村落里玩一玩。

[蚂蚁的村落3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221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月前,翻着手中那厚厚一沓古田会议80周年报道策划,细数着似曾相识的那几个字眼——“红四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九月来信”,我反复尝试着拾起曾经在历史书和政治书中读到的关于那个年代的讲述。然而那些残缺、破碎的记忆,终究难以在我脑中织起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片段。那段峥嵘岁月虽风云变幻莫测,但却承载着厚重的精神积淀。12月初,陈孜主任带着我,来到了闽西这片充盈着英雄传奇的红土地,重新追寻当年革命先驱们在这里留下的红色足迹

参加工作这几年,闽西龙岩也拜访过多次,而到上杭古田却是头回登门,瞻仰过古田会议会址,再参观了古田会议纪念馆,总算对那段历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脑海中原先残缺的记忆也被逐渐串接了起来。晚上回到驻地,请来“谷歌”、“百度”二位弟兄共同梳理白日里的所见所闻。可随着信息的聚集和材料的整合,加上专家、杂家们的各持己见,电脑屏幕上的采访提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可怕的聚变,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历史讲述像蠕虫一般在我的视网膜和大脑皮层上挣扎扭动,好端端的几条新闻策划,怎么就被我折腾成了“史诗”。然而该系列每条新闻预定的长度只有三分钟。

在随后的几天中,我被许多个疑问纠缠着——红四军为什么来到闽西?从红四军的第一次党代会到第九次党代会,从撤销军委到恢复军委,从撤销毛泽东的前委职务到请毛泽东回到部队,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古田会议决议为什么不是毛泽东在古田而是在新泉所作?在离开红四军的日子里,毛泽东又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和毛泽东有关,而如果能解开这些问题的因果,也许创作思路也就能豁然开朗,也许,毛泽东在闽西曾经去过的地方,我都该去看看……

追寻着伟人的足迹,我们来到了新泉、长汀、才溪等毛泽东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在寻访中陈孜教给了我一种“化整为零零上加零”的工作思路。每到一处,除了解毛泽东以及红四军当时在这里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之外,还要结合毛泽东曾经在此处留下的重要著作,进行写作背景的分析研究,甚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在民间流传的“小道消息”,点滴的细节,都可能为整篇报道增添魅力。于是,老人、专家、导游,甚至是依稀留在老房子墙上的标语,都无一能幸免于我们的造访。

随着采访的深入,原先的一个个疑问也迎刃而解。在新泉,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红四军内部存在的军事、政治矛盾;从老人的讲述中得知当时战争情况的复杂,毛泽东在新泉起草《古田会议决议》后的被迫转移;在长汀和才溪,从毛泽东的两部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和《才溪乡调查》中透露出当时毛泽东开展了深入的社会调查,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再次梳理素材,整个系列报道中用于搭建历史框架的材料已一一具备,古田会议的深远意义,远不在于古田镇上那小小的廖氏宗祠内,而是从1928年4月红四军第一次党代会到1929年12月第七次党代会这不到20个月的时间里,在红四军内部发生的曲折反复的争论以及最终确立的正确原则,这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和发生在毛泽东身上的故事,构成了系列报道第一集的主线;同时,毛泽东在闽西期间深入田间地头、乡间农舍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也让第二集要表达的主题浮出水面。

在闽西的这次红色之旅,为正式拍摄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发生在80年前的那段历史不再久远和陌生。现在系列报道已经圆满完成制作并且播出了,每一集都承载着浓重的历史分量和不朽的革命精神。而这次采访对于我来说也超越了一般的主题性报道或一套命题作文,它更像是一次时空穿梭的体验,以至于把自己置身于历史洪流中的我,至今也无法自拔。

近日,参加“红色寻访”活动的同学发起了“百名寻访同学进百个团支部上百堂党课”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团支部学习活动,将自己在寻访过程中的所思所悟传递给更多同学。目前已有60多名寻访学生走进各个团支部。

讲台上,浙大外语学院德语专业研究生罗刚满怀激情,与同学们分享着他寻访中共一大会址的感悟。“一大的召开就像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重新探寻中共一大的历史,我更加深刻感受到党的伟大。”

讲台上3位同学真切地将自己的寻访感受与大家分享。电气工程学院08级本科生白杨赞,来自一个“党员之家”,寒假时,他们一家3名党员走访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作为一名党员,面对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门前的党旗,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学习。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入党,我说,我想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人。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很多以前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在那一刻都涌现出来,我为自己是一名党员感到自豪。”白杨赞激动地说。

今年寒假,跨越南北5000公里,从家乡黑龙江来到深圳,浙大工科信息大类大一的学生徐磊追寻着深圳的发展步伐,感悟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徐磊动情地说:“我们年轻党员肩负开拓未来的重任,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新老传承的使命。”坐在前排的学生连冰洁一直听得很专注:“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特别和生动的一堂团支部党史理论学习课,3位同学讲得非常精彩。这一段段红色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我要更加努力提升自我,更好地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

今年1月,由浙江大学与本报联合发起的“红色寻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寻访归来,同学们自发组成了“红色寻访”报告团,举办专题报告会、感悟分享会、座谈会。据悉,下一阶段,同学们还将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和其他高校,分享寻访感悟,播撒红色信仰,在“红五月”里再增一缕青春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1894年日本海军试图侵略朝鲜攻打中国。但是,想要攻打威海必须经过一个岛。这就是我们小记者的活动----参观刘公岛。这次威晚小记者要和来自韩国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建立起友谊之桥。

我们先后去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北洋海军提督署。中韩小记者两人一组进行一对一的互助交流参观活动。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几个大字是江泽民爷爷来参观刘公岛时题写的。博物馆里面有甲午战争纪念碑和许多古建筑。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勇挫强敌,虽然这次战役没能取得成功,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却永载史册。

甲午战争陈列馆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门前矗立着一个塑像,他是黄海海战的一个大将军——邓世昌。他手提望远镜、腰上挂着剑、披着随风飘扬的战袍,无不彰显英勇杀敌的气势。整个陈列馆占地10000万多平方米,分为序厅、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甲午战争、深渊与抗争、尾厅五个部分。通过珍贵历史图片、场景还原、3D影视、声光电与多媒体复合等多种手段,生动展示了黄海大战、威海卫保卫战等战争场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深渊与抗争的画面:当时日本人要抢一家人的粮食,威胁说不给就杀了他们。一家人宁死不屈,背着粮食纵身跳下井里自杀了,死也不死在日军手里。展现了他们傲骨正气的精神。

北洋海军提督署内珍藏打捞舰船文物。标本300多件,其中济远舰双主炮被称为“镇馆之宝”。让我们小记者看得眼花缭乱,无不赞叹叫好。另外,北洋海军六座炮台分别位于黄岛、麻井子、旗顶山、迎门洞、东泓、南嘴。

这次刘公岛之旅让我感受到中国人在清末年前受到的凌辱之压,也感受到中国人坚强不屈、誓死抗争的精神。我们会永远铭记为甲午海战牺牲的将士们。

此行,我们中韩小记者虽然语言不通,可心却在一起。我们一同感受着历史的创伤,同时也为未来的和平祝福祈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湛江位于我国最南端,这是四季如春,鸟语花香,湛江正是这大好的时光中,犹如东升的旭日,向大地宣誓它的未来,它将向世界绽放出最耀眼的强光。

湛江的风景虽然比不上桂林山水的奇特,扬州西湖的秀丽,街市也不如上海的熙嚷,广州的繁华,但它却拥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美。带着一种欣喜,一种冲动,一种神至的渴望,我轻轻的翻开了它的历史册。

曾几何时,湛江这一条无人知晓的水渔村,忆变成一座美而繁华的城市,过去的湛江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连三餐温饱都 成问题,更别提什么经济建设了,环境更是糟糕得不能再糟,到处污水横流,垃圾成堆,道路坑坑洼洼晴天车骑人,雨天人骑车成了人民出入的真实写照,蚊蝇乱飞,臭气熏天,那时的湛江正犹如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正在等待人们去急救它。

人们都说“女大十八变”,而湛江比姑娘变得还要快,不到屈指工夫,湛江就像将要腾飞的巨龙,谁也阻挡不了它强大 的力量。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梯比,一条条笔直的大道,把人民带到美好的明天,工人们用汗水与心血凝成的结晶,筑成了雄伟壮观的世贸大厦,绿色的玻璃以及镶嵌在上面的镏金大字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一座座书城,为我们打开通向理想的大门,人们挥掉了昨天的愁眉不展,换上了今天的满脸春风,大街小巷洋溢着欢声笑语,真是其乐融融。

湛江人民再也不会,被别人取笑为目不识丁的文盲了,他们在和外商交谈时,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为自己创造了一笔笔巨大的财富。在湛江里到处可见一副副伛偻提携的和谐画面,公车上不时传出一声声称赞声,

在党的领导下,湛江的建设事业正蒸蒸日上,人民用自己智慧的双手把它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让繁荣富强的湛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这块神圣的土地。湛江正以它那美丽的新姿巍峨的身躯,磅礴的气势,迷人的风景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作为这块神圣土地的子孙,我为生活在这里而感到自豪,我将努力拼搏,为湛江贡献青春年华,为它的美,再锦上添花。

湛江,愿你和中国的科技事业一样突飞猛进,成为南粤大地上一颗耀 眼的明珠,我们将拭目以待这一天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