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20篇

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厉害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进而形成一个独立学科“成功学”。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前来查阅!

浏览

1047

作文

1000

鲁迅与萧红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萧红,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一个地主家庭。萧红本姓张,名乃莹,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萧红是其1935年在上海出版著名长篇小说《生死场》时所用的笔名。

1934年6月12日,萧红离开哈尔滨,同萧军一起流亡到青岛。9月,在青岛她写完了旨在宣扬“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的长篇小说《生死场》。然而周围的朋友相继被捕,他们只好又流亡到上海。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终于见到了文坛大师鲁迅先生。萧红眼中的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大师出奇的平和并充满善意,他面色苍白显得有些衰弱,脸颊消瘦,颧骨突出,嘴上留有浓密的唇须,头发极富于特征,硬而直立,眼睛喜欢眯起来,但目光却异常锐利。他们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鲁迅先生喜欢萧红、萧军的纯朴爽直,而且萧红与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也一见如故,甚至淘气的满嘴上海话的海婴,也很快和萧红混熟了。这次见面后,鲁迅为了给二萧在上海铺展一条从事文学写作的道路,又于12月29日以庆祝胡风的儿子满月为名,在梁园豫菜馆举行了一次宴会,把二萧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等左翼著名作家,并指派叶紫作为二萧的向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上海,加入到左翼作家队伍中去。后来又支持他们三人结成“奴隶社”,出版“奴隶丛书”。

从此,在鲁迅的关怀引导下,萧红开始走入上海文坛,并与当时的许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广泛联系。而萧红与鲁迅之间的情谊日益加深,这对其日后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1935年12月,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的成名作《生死场》,就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三,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的。鲁迅先生还亲自为《生死场》一书写了序,震动了当时的文坛。《生死场》的出版,不仅为萧红打开了上海文坛的大门,而且使她立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左翼作家之林。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与鼓励下,萧红很快步入了上海文坛,创作也如山中瀑布,奔泻而来。在此之后,萧红发表了不少散文和小说。如散文《索菲亚的愁苦》,短篇小说《手》、《马房之夜》等等。这期间萧红写的作品大多都经过鲁迅的审阅并介绍发表。萧红是鲁迅精心培养起来的作家。

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出版方面鼓励、支持萧红,而且在经济、生活等方面也特别予以关怀和帮助。鲁迅时刻关心着萧红的成长,还经常把萧红介绍给一些外国的进步文化人士,与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的相识,就是鲁迅介绍的。

鲁迅先生的人格风范、美学思想和文艺创作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给萧红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次,萧红到鲁迅家里做客,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忘了时间,当萧红要走时已是午夜1点钟以后了,许广平送萧红出来,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弄堂里的灯全都熄灭了,鲁迅一再嘱咐许广平一定让萧红做小汽车回去,并让许广平先付车费。后来,二萧把家搬到北四川路,离鲁迅家住得近了,萧红就经常到鲁迅家来,一方面排解纷杂的思想因素,一方面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有时萧红也给鲁迅一家做一些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之类的北方面食,即使萧红没做好,鲁迅也必定要多吃一些,似乎是对萧红的一种鼓励,萧红看到鲁迅先生吃了许多,心里非常高兴。

1936年夏,由于个人感情方面的原因,在极度苦闷的心情指使下,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去东京疗养。临行前的7月15日,鲁迅支撑着病重的身体,设家宴为萧红饯行,许广平亲自下厨烧菜。鲁迅爱怜地嘱咐萧红:“每到码头就有验病的上来,不要怕,中国人就会吓唬中国人。”这一次相聚,竟成了萧红与鲁迅先生的永诀。

1936年10月21日,萧红在日本东京得知了鲁迅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为此,她写了散文《海外的悲悼》。

回国后,萧红怀着巨大的悲痛,拜谒了鲁迅先生墓,写下了令人泪下的《拜墓》一诗。她用很多时间负责《鲁迅纪念集》中新闻报纸部分的剪贴、校对工作,以寄托她对鲁迅先生的哀思。同时也写了许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鲁迅的深深怀念、崇敬与感激之情。她用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让读者看到鲁迅家庭的和谐、生活的朴素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间的感情。

在萧红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与鲁迅相处的日子,是萧红坎坷不幸的一生中少有的闪烁着灿烂阳光的日子,她对鲁迅先生一直怀着深深的崇敬与感激之情。鲁迅先生的早逝,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给她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悲痛,甚至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鲁迅先生。1942年1月22日,弥留之际的萧红一再拜托守候在她床前的挚友骆宾基说:“我死后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把我的一点骨灰埋葬在鲁迅先生的墓旁……如果真有在天之灵的话,以便在天国里也能聆听到先生的教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名人故事

全文共 5326 字

+ 加入清单

接到乔羽的宝贝女儿国子的短信,我心里一动:多年不见,乔老爷和夫人佟琦,还有他们三个懂事的早已成家立业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国子在短信上说:“亲爱的妈咪,一切都好吧?9月12日上午9点在新闻大厦举办老爷子歌词研讨会,央视来录制现场,特请您作为嘉宾发言。您能来是我们全家人的愿望。请回复!爱您的国子。”

我立刻兴奋起来。这些年我年纪大了,过去常联系的朋友,渐渐地疏远了。而且,对方也一样,好像大家都躲在自己的世界里静静地老去。就连名气很大,过去经常抛头露面的人,比如乔羽乔老爷,也陷进了这个怪圈。想到此,我连忙给乔羽的女儿国子回短信:“亲爱的国子,我正盼望见到你们,谢谢你们全家人想到我,给我这个机会。你父亲乔老爷的歌词研讨会,我一定参加,雷打不动。”

但是,那天我还是食言了。问题出在我老眼昏花,把9月12日上午9点的研讨会,看成9月17日上午9点。偏偏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我还接到了冯牧先生逝世20周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纪念活动的邀请,也指定我在会上发言。当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深情追忆冯牧先生的时候,新闻大厦乔羽歌词研讨会给我安排的那把椅子,却让乔老爷全家人失望地空着。回到家再看国子的短信,我蒙了,不禁十万火急地向孩子道歉:“亲爱的国子,实在对不起,我把乔老爷的歌词研讨会误记成9月17号了!今天我去开完冯牧逝世20周年纪念会,再看你的短信,才发现我记错了日期。看来,我是真的老了,日子过得稀里糊涂。不过,老爷子的歌词有口皆碑,万众传唱,这比开任何研讨会都珍贵。而我不懂歌词艺术,即使参加研讨会也说不出什么来。但对老爷子及你们全家给我的情谊,我铭记在心。为此,我准备认认真真写一篇文章,倾心说说老爷子和你们全家人对我的关爱。”

笑眯眯的,那个几年前常在电视里出现的如同弥勒佛的乔老爷,没有多少人不知道。他写的歌词,可谓点石成金,广为流传,说他是中国歌词界的泰斗,是没有人持疑义的。不说他在“**”前为电影《祖国的花朵》写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为电影《上甘岭》写的插曲《我的祖国》早已家喻户晓,成了中国歌坛的经典,只说20世纪80年代后,乘着改革开放大潮,他写的《牡丹之歌》《爱我中华》《难忘今宵》《思念》《夕阳红》《说聊斋》等等,哪一首不风靡一时,久唱不衰?郭兰英、李谷一、彭丽媛、毛阿敏、宋祖英,这些在国内风光无限的一线歌手,都是唱着他的歌红起来的。不过,我如此强烈地想写写乔老爷,却不是因为他的歌词,而是因为他的为人,因为他对我的滴水之恩。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我对他虽然没有涌泉相报之能,但涌泉相报之心还是有的。

乔老爷的滴水之恩那是4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比我大8岁的乔羽还年轻,才40出头。除了私下里,人们决不敢像现在那样开口闭口叫他乔老爷。既然叫了,他也会环顾左右,不敢答应。因为,那是个人鬼颠倒的年代,他和许多文艺界的著名人士一样,活得灰头土脸的。

清楚记得是1972年,“九一三”事件之后,我们这些因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北京的人,陆续回到北京。城里没有我们的窝了,都靠投亲访友过日子。我算幸运的,经胡华先生引荐,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容。这是我一生中最窘迫也最狼狈的时候:父亲的冤案没有平反,年迈的母亲下放在江西鲤鱼洲,不知何时是归期,三个孩子因我和丈夫的感情破裂而处在骨肉分离中。难以启齿的是,国家经济萧条,商品奇缺,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还有煤球票、肥皂票、白菜票什么的。我带着两个孩子,不仅没有这些票证,即使有,也买不起。因为我很久没有领到工资了,口袋里几乎不名一文。为了不饿着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自己忍饥挨饿,节衣缩食,连午饭都省了。外出很少坐公共汽车,多远的地方都走着去。偶尔也使坏心眼,自己做一张假月票,趁人多的时候挤上车,拿出来远远地向售票员晃一下。售票员通常半睡半醒地趴在台子上,看都不看一眼。古人说一文钱逼死英雄汉,我是真正尝到了被钱逼死的那种感觉。可是,我还死要面子,怕人们知道指着我的脊背说:看,贺龙的女儿落难了,到了这种地步!

那年七八月的一天,天非常热,脚下的柏油路都被晒软了。我去给住在西便门附近的一个同事送药,不知不觉走到我母亲下放前住过的西便门国务院宿舍附近。忽然,一个高大的身影立在我面前,随后听见那人对我说:“这不是捷生吗?大中午的,天这么热,你去干什么?”我茫然抬起头,眼睛一亮,认出对方是大音乐家郑律成。他和我母亲住在同一个院子的同一栋楼里,母亲下放前我们在楼道或路上遇见他,还有他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的夫人丁雪松,常打招呼。

“吃饭了吗?”郑律成在确定站在他面前的真是我之后,不等我回答,又问。我望着他苦笑笑说:“郑叔叔,我没有吃午饭的习惯了。”郑律成看见我这副落魄的样子,明白我处境不好,叹息一声说:“不吃午饭怎么行?走,我带你去吃。”说着,他拽着我的手不由分说往既定的路上走。我个子小,身体弱,拽在他手里没有任何分量,只能由他。这样勉强走了几步,他松开手,自己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

西便门国务院宿舍当年住着不少名人,有写过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的周而复,有截取过日本偷袭珍珠港情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大功的红色特工阎宝航……再就是郑律成,他大名鼎鼎,是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的专业作曲家。整个院子里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因为他是朝鲜人,还因为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到了中国,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他背着从朝鲜带来的小提琴到达延安,投身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事业。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请女诗人莫耶作词,谱写了著名的《延安颂》;请公木作词,写了更著名的《八路军进行曲》(1988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与冼星海、聂耳和田汉齐名。抗战胜利后,经过中央特批,他带着曾是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女生队队长的妻子丁雪松回到了朝鲜,又写了朝鲜人民军军歌。要知道一个人能为两个国家的军歌作曲,在世界举世无双,因此享有“军歌之父”的美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经周总理批准并征得朝鲜金日成首相同意,他随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任外交官的妻子丁雪松一起回国,正式加入中国籍。人们津津乐道的是,1943年他与丁雪松结婚后,上了抗日前线,怀着身孕而留在延安的丁雪松不慎在雪地上滑倒了,引起早产,生下一个女孩。孩子生下后因为没有奶,丁雪松把他从朝鲜辗转上海带来的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卖了,换回一头刚下崽的母羊,每天给孩子挤羊奶喝,这才把孩子救活了。郑律成从前线回到延安,有感于他的那把提琴救了他的孩子,给孩子取名为郑小提。后来郑小提也成了音乐家,在总政歌舞团创作室任创作员,也和大家一样,在西便门国务院宿舍进进出出。

这是在十年“**”中,社会乱哄哄的,文艺团体像郑律成这样的大作曲家,都被打入另册。郑律成更因为历史复杂而受审查,要求他每天去团里报到,中午在那儿吃一顿样板饭。因为中央乐团是样板团,团里的饭也叫样板饭。那时他50多岁,身体很好,从西便门去地处和平里的单位路不算近,每天骑一辆破自行车来回。

那天郑律成没有骑自行车,看来不是去团里,也不是从团里回来,他说带我去吃午饭,可是,既不往他家里带,也没有往街边的小餐馆带,更不可能带我去路途遥远的样板团吃样板饭。当时在小餐馆吃饭也要用粮票,我猜想他家里不开火,上餐馆也囊中羞涩,不知这顿饭怎么吃,吃什么。因此,跟着他在烈日下走,沿路我犹豫不决,走不是,不走也不是。在我的记忆中,好像穿过了半个北京城。

当他带着我穿过大街小巷,敲开大柳树一个破败院落的一扇普普通通的门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把我带到了他的好朋友乔羽家。

乔羽的名字对于我来说,太熟悉了,简直如雷贯耳。因为我也是文学青年,喜欢“**”前的电影、小说、诗歌和歌曲,唱过乔羽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我的祖国》等电影插曲,还知道他是人人皆知的电影《红孩子》和《刘三姐》的编剧。在我心目中,这两项占一项就不得了了,而他两项都占了,太了不起了。

出现在我面前的乔羽,却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高大,那么英俊。他个子不高,微胖,穿着一身颜色单调的衣服,才40多岁,但没有这个年纪的干练和锐气。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郑律成这么大一个音乐家来访,他也不特别热情,甚至有些无所适从。站在他身边明显高出他一头的妻子,反而气质高雅,衣着光鲜,头发梳得纹丝不乱;30多岁的人,还可以用亭亭玉立来形容。后来我才知道,乔羽从他工作的中国歌剧舞剧院下放在张家口,那天是偶尔回家的,碰巧被郑律成和我遇上了。而郑律成顺便带上我去找他,是给毛主席写了一封申诉信,反映他历史问题的清白,但他的汉字写得不好,想请乔羽给他抄一遍。

乔羽的妻子佟琦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她是满人,贵族出身,祖辈曾是朝廷的高级将领,人们在私下里都称她格格。据说顺治皇帝的佟妃,就出自他们家族。由于出身高贵,又有良好的家教,她言行和衣着与众不同,即使在那样极端的年代,也敢于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在山东济宁故乡当过小学教员的乔羽,纯粹一介平民,1946年参加革命后,虽说上了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但那也是土大学。他之所以有今天,是一路吃苦耐劳走过来的。因此,当他站在佟琦身边,形成明显的对照,也因此他们戏剧性地过了一辈子。

看见大音乐家郑律成带着我在午饭时间走进家里,女主人佟琦表情木然,站在那儿不动,没有给我们做饭的意思。我又猜,她肯定有难言之隐,那时粮食定量,她家三个孩子,老大老二是男孩,正是胃口大开的年龄,多招待客人一顿饭,自己就得饿一顿。也是后来才知道,佟琦是中国文联医务室的医生,虽说有皇家血统,但她在单位仍属群众行列,再说,她的医生职业又是人们得罪不起的。因此,乔羽被下放了,她还能带着三个孩子留下来。但要管好这五口之家,她也得量力而出,精打细算。因为在文艺界听多了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她特别痛恨男人拈花惹草。

郑律成和乔羽坐在狭窄的客厅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我完全成了多余的人,那种气氛让我尴尬极了。郑律成突然意识到什么,指着里面的房间对乔羽说,老乔,我给你说几句话。两个人进去后,声音压得很低,嘀嘀咕咕一阵,乔羽冲着门外大喊,佟琦,你进来!女主人进去三两分钟,声音突然高起来:你个死老郑,有话怎么不早说呢?人家是公主啊!你看慢待她了。然后斩钉截铁地说,我出去买菜,割肉割肉!说话间,她已大步流星走回客厅,刚才还表情木然的脸春风荡漾。我惊惶地站起来,她风一样刮到我面前,压住我的两个肩膀说:你坐你坐,和老郑、老乔好好聊天,我去给你们割肉包饺子。

同样也是后来我才知道,郑律成和乔羽进到里屋,是向他解释,我并非佟琦痛恨的那种迎合男人拈花惹草的女人,而是贺龙元帅落难的大女儿。在命运上同样经历了颠簸的佟琦,听说我的身份和处境,大吃一惊,一股侠胆柔情油然而生,对我的态度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我还未从愣怔中回过神来,她已经提上篮子去菜市场买菜了。当时乔羽的供给关系不在北京,她和三个孩子每月每人只有二两肉票,她一口气全买了。回到家,不要任何人沾手,一个人在厨房里丁丁当当包起饺子来。我进厨房去帮她,她举起两只沾满面粉的手,用臂弯把我推了出来,说请你都请不来,哪能让你动手呢?

这顿午饭,我是含着泪水吃完的。八两肉包出的饺子,乔羽和郑律成基本上是蜻蜓点水。两个人只顾对付乔羽从床底下搜出来的一瓶酒,你一杯我一杯,装出很陶醉的样子。佟琦则坐在我对面,痛惜地望着我,不断地催促说,吃啊吃啊,老郑老乔喝酒,你不管他们。她还说捷生,你父亲贺龙是开国元帅,国家的大功臣,不会整死就整死了,总有一天要给他平反昭雪。今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郑律成和乔羽也附和说,是啊,是啊,苍天有眼,将来一定会还贺龙元帅公道。然后劝我想开一点,把心放宽,先把孩子养大,把难关渡过去,相信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听着这些暖心暖肺的话,我真想趴在桌上,放声大哭。

从此,我和乔羽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和佟琦更是亲如姐妹,她叫我公主,我叫她格格,两个见面无话不说。他家的三个孩子,对我以妈妈相称。当然,我父亲的冤案也很快被澄清了。1975年6月9日,在父亲含冤逝世6周年之际,在中共中央召开的“贺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上,周总理抱病从医院赶来致悼词。20世纪80年代,我回到了部队,老伴李振军担任武警第一任政委。乔羽的小儿子乔方(歌曲《红旗飘飘》的词作者)中学毕业后,没有工作,我和老伴想尽办法把他招到了部队。

可惜郑律成没有活到让我报答的这一天。那是1976年12月,刚刚粉碎”**“,张家口复排反映我父亲领导南昌起义的京剧《八一风暴》,邀请南昌起义将领的亲属和孩子们去观摩,郑律成也在邀请之列。从张家口回来的第二天,12月7日,喜欢撒网捕鱼并写过《川江号子》的郑律成带着侄孙女银珠和6岁的外孙剑锋去昌平京杭大运河捕鱼,突发脑溢血,栽倒在河边。偏僻的运河边根本没有出租车,两个年幼的孩子边哭边艰难地把他弄到岸上,拦了一辆三轮车往昌平城里送。但终因耽搁太久,我们的大音乐家再也没有醒来。得到消息,乔老爷极度悲伤。几年后,他在矗立在八宝山郑律成墓前的墓志上写道:”郑律成同志是一位将自己的生命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结为一体的革命家。人民是不朽的,律成同志的歌曲也是不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音乐神童莫扎特名人故事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 贝多芬通过不懈的奋斗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话,那么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间。

莫扎特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被誉为“神童”。1773年任萨尔兹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学起音乐来就如同别的婴儿学说话一样发自天然。他有一个姐姐叫玛丽安娜(marianne)。当沃尔夫冈刚会走路时,在父亲给小玛丽安娜上音乐课的时侯,他就听着。然后他蹒跚着走到拨弦古钢琴那里把教材从头到尾弹得一点不差。到他四岁时,他不仅能弹拨弦古钢琴,而且开始写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为乐队写一部协奏曲。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并且学着拉它。有一天,当他的父亲和三个朋友正在花园的凉亭里弹奏一部弦乐四重奏时,小沃尔夫冈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点不错地拉了出来!他们都大为惊讶,他又同样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他是出色的钢琴家,可视谱演奏协奏曲,能即兴演奏。从六岁开始作曲:八岁时写下第一首交响曲,十一岁写下第一首清唱剧,十二岁写下第一部歌剧,十四岁指挥了该歌剧的十二场演出。他在1773年听了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后,同年首次写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时年十七岁。

起初,莫扎特的父亲把两个孩子带到德国的音乐城市慕尼黑。在那里,他们使所有的人都高兴得发狂。他们在德国和奥地利的每一个市镇停下来,在贵族们的宫殿里开音乐会。在一个寺院里,孩子们在管风琴上以娴熟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们大惊失色,因为他们过去从来也没有试过这样演奏这个乐器。不久他们就常被邀请到公爵和王子们的家里演奏。后来,他们渴望已久的时刻来到了:他们接到邀请,到皇帝的宫殿里去演出。孩子们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们的整个宫廷面前演奏。小沃尔夫冈被要求作各种不同的测验:他视奏了宫廷作曲家一首难弹的协奏曲,那作曲家为他翻着乐谱,看着他在主题上出色的即兴演奏;他用一个手指弹琴,又在蒙着一块布的键盘上弹奏。最后,皇帝称他是一个小魔术家。皇后送给每个孩子一个钻石指环,给玛丽安娜一件白色丝绸服装,给沃尔夫冈一件镶着宽金边的淡紫色的丝绸服装。

莫扎特全家乘坐公共马车在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旅行了三年。每到有公爵或王子掌管宫廷的地方,他们都停下来开音乐会。那些贵族夫人们对这个小男孩宠爱得这样厉害,以致父亲给一位朋友写信说:他真希望她们给这孩子的金币象她们给他的亲吻一样多。一位英国评论家写道:“这个孩子出于本能懂得的音乐比许多大教堂教师钻研了一辈子所学的还多。”当莫扎特全家回到萨尔兹堡的时候,他们带的许多有装饰图案的精细纺织品、披巾、绸缎、鼻烟盒、戒指和其它礼物足够开一个铺子,但却没有多少钱,他们在音乐会上挣来的钱都在旅途中花光了。他的父亲意识到:假如让这孩子在萨尔兹堡呆得太长,他很快会被世人忘记。于是他又计划了一次旅行演出,这次是去意大利,一个当时在音乐上非常重要的国家。那时,意大利每个城市都有歌剧院,它的歌剧作曲家和歌唱家到全世界都很吃香,往往挤占了当地音乐家们的工作。父亲认为假如沃尔夫冈能够在意大利赢得名誉的话,他在世上的道路就容易走了。父子二人开始了在意大利各城市的旅行演出,自始至终都是一项胜利凯旋。富有的夫人们把各种礼物倾泻到他身上,人们委托他为米兰的大歌剧院写歌剧。在拿波里,他的演奏使单纯的老百姓吃惊得以为他的钻石戒指一定有魔术,要求把它脱下来看看。在罗马,他们在复活节的前一周到西斯廷大教堂去听一个圣乐作品。合唱班对乐谱戒备森严,从来都不准许别人把它抄下来。沃尔夫冈回到自己房间里,仅凭记忆就把它写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名人哲理故事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国将领冯玉祥出身贫寒,十二岁就入伍当了兵。

那时,部队里一般逢三、五日领饷,五、十日打靶。打靶但就是件苦事,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在地上一伏就就是半天。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心疼玉祥年龄小,身板差,每逢打靶的日子,总要给他几个小钱,让他买两个烧饼补补身子。

玉祥虽说接过了钱,可心里老就是犯嘀咕:家中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何况前些天父亲又坠马摔伤了右腿,正需改善饮食,好好调养。这钱,怎能自己享用呢?于就是,他把父亲给的钱都攒了起来,再加上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一点饷金,凑足二十四个钱,到肉铺买了二斤猪肉,送回家中。

晚上,父亲收工回来,发现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猪肉,十分个性,就问站在锅灶前的玉祥:“孩子,这肉就是从哪儿来的?”

玉祥笑着说:“一不就是偷的,二不就是抢的,你就放心大胆地吃吧!”

可正直憨厚的有茂老汉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没办法,玉祥只好如实讲了。

冯有茂听罢,顿时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

这事发生在1897年,那年冯玉祥刚满十五岁。此时二十年后,他仍没忘记此事,还专门写了一首搞笑的打油诗呢!

“肥肉二斤买回家,手自炖熟奉吾父。家贫得肉良非易,老父食之儿蹈舞。”

哲理:不论处在怎样样的环境下,都不能忘记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此时以孝为道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车胤囊萤映雪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资料,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齐,借它们的光不就能够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一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领悟十分专心。不管周围怎样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刻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领悟。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微笑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

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空姐连忙来到客舱,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是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你看看,都过了多久了?”空姐手里端着水,心里感到很委屈。但是,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空姐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并不理会空姐。

临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此时,空姐心里虽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职业道德,显得非常有礼貌,而且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你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您的批评!”那位乘客脸色一紧,嘴巴准备说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在上面写了起来。

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打开留言本,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而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是什么使得这位挑剔的乘客最终放弃了投诉呢?在信中,空姐读到这样一句话:“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的这趟航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周有光先生名人故事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周有光先生今年已110岁了。他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典型地体现在其晚年精心结撰的学术随笔上。在85岁那年,周先生离开办公室,走出“专业的深井”,开始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起航。他以读书为帆,以思考为舵,以写作为桨;他心无挂碍,目光如炬,跨越横蹊,脱离窠臼,对陈规戒律犁庭扫穴,对真知真理热情推介;他融汇文史哲经,吸纳古今文化,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见,并赢得“周百科”的称誉。

周老拥有比无数老年人和中青年更为清醒的思想。周老的学术随笔,纵论今古,时空交错,叙评结合,臧否人物,叙述从容,论理透彻。他说:“历史像一条河一样,河的上面有波浪,这个波浪受风的影响,一下子往东,一下子往西。你在这个波浪里面生活,弄得眼花缭乱,弄不清楚。我现在不研究河流上的风浪,我研究河流下面的潜流,潜流比较稳定,它的方向比较明白。我就是研究这个潜流,根据潜流,我假定一个理论,就是我自己认为可以讲清楚的,就是整个人类前进轨道是怎么回事。”

2007年,我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秘书长,自此每年1月我都与学会领导一起,前往名誉会长周有光先生的寓所,为老人贺寿。后来,又先后数次陪同外地友人前往探望。每次拜会,我都被百岁老人的睿智谈吐、和蔼音容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一次利用在北京开会间隙去探望周先生,先生微笑着说:“以前,都是从国家的角度看世界,所以观点各不相同。现在,应该从世界角度去看国家。光从中国角度看也是看不清的。”老人娓娓道来的这段话,絮絮如话家常,但认真回味,却如醍醐灌顶,令人警醒。这就是知识老人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文化启蒙。我当时心中蓦然浮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意图画——百岁老人高瞻远瞩的目光与安详淡定的神态,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多年来,我尽量搜集并力求系统地研读周公关于社会文化的著述,俯读仰思,反复品味,常有豁然开朗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思想渐入佳境,视野、胸襟渐次开阔,视角、思维、逻辑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评论,第一跳出僵化的窠臼,第二不再拘泥于微观枝节,而尽力在历史长河和世界范畴时空交叉的维度着眼、联想、比较、探研……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吧。自身的文化开蒙和思想升华,完全归功于周老“授人以渔”的思想点化和润物无声的文化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哲理故事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苏格拉底的遗憾》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刻里没能给他寻找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貌的。苏格拉底在风蚀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之后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但是,”苏拉格底慢慢悠悠的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务必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这样的人。”“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必须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半年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十分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那里,很失意地闭上了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坚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搁、给丢失了……”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以前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十分后悔,甚至后悔、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哲理:只有自信,才能应对人生的艰辛,岁月的苦楚,抹去你悲伤的眼泪,燃起期望之火,用整个身心趟出一条成功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四则古代名人故事

全文共 2194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一) 三国名将赵子龙

赵子龙,三国时代刘备部下大将军。在进取四川之时,奉命攻打桂阳城,守将赵范战败,献城投降,赵范仰慕赵子龙英勇超群,又是同宗,要求结拜为。结义当日,赵范备酒席庆贺,酒至半醉,忽然一位美如天仙的姑娘,为赵子龙斟酒,赵子龙问她是何人?赵范答道:『她是家嫂樊氏,家兄刚去世不久,又没有,常劝她改嫁,但是至今未有合她心意之人。而且声言,必须如将军这般相貌堂堂,名震四海的人,才下嫁。今天适逢将军,真是天缘巧合,若是将军不嫌弃,家嫂愿意终生奉侍将军』。

赵子龙听了大声严厉斥责赵范说:『你我既然结义为兄弟,你嫂即是我嫂,怎么如此,不仁不义……』赵范被赵子龙严词义正一番话,说得羞愧无地自容,赵子龙愤愤离席而去,其凛凛正气,备受世人敬佩。

赵子龙助刘备攻取四川,屡建奇功,建立蜀国后,被封为五虎将之一,英名盖世。

后人作诗赞赵云:

虽非认义,也仿着关公秉烛。

不学多情叔叔,羞杀他曹植占甄。

(故事二)唐朝名相狄仁杰

狄仁杰年青时,生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相貌英伟。赴京应考途中投宿旅店,夜静灯下读书,突然一位美艳的姑娘来到他房里,原来是旅店的媳妇,不久,去世,日间见狄仁杰俊秀非凡,春心澎湃难以克制,候至晚间以借火为由向狄仁杰挑情,不料狄仁杰虽然她的来意,却丝毫不动心,而且友善地说:『见你如此艳丽动人,使我回忆起老的话。』****好奇地追问是甚么话,狄仁杰借机开导她说:『赴京前在寺中寄居读书,寺中老和尚见我相貌,警戒我说:「你相貌堂堂,将来必定显贵闻达,但是须要谨记,千万不可贪色犯淫,前程尽毁。」我说:「艳女美色,是人人皆喜爱,如何能够遏止这种欲念呢?」老和尚教导我说:「当你见到美貌艳姿,淫念冲动之时,将****想象为吸血的精、毒蛇鬼怪;将她秀丽的面貌想象作害了大病既黄且瘦,犹如鬼脸一般;将迷媚的粉脂,想象作人临死的时候,面目青黑,七孔抽搐那样的丑恶难看;将****人的窈窕丰姿,想象作感染梅毒溃烂,那恶臭的浓血,引来了无数的苍蝇,令人掩鼻疾走;一旦与她交合,不仅被吸取精血,精气枯竭,且百病交侵,受尽病魔折磨。倘若能这样设想,淫念欲火就会静止得如清凉的寒冰了。」老和尚的教诲,我一直谨记于心。所以刚才初见你那撩人动情的丰姿艳容,正当欲火冒升之时,老和尚的话立刻在耳边响起来,炽热的欲火即刻下降。你能够励志守节,乃难能可贵,切勿因一时的冲动,而败坏你的名节,况且你上有年老的公婆,下有年幼的儿子,都需要你一人承担,如果与我通奸,随我而去,公婆、幼子将顿失依靠。古代妇人守节美德为世人称颂,例如韩久英,因恐怕遭色贼奸淫,而持刀割去的鼻子;又如高仲举的夫人逢淫贼,用镜柄刺双目,毁容以保贞。还有其它许多节妇为保贞节,有的投井,有的以热油烫面毁容,以种种确保洁白身躯。』****听了狄仁杰这番话之后,得流泪满面,拜谢说:『恩公大德,不但保全我的贞节,又教我遏欲的方法,从今以后,一定心如止水,冰清玉洁,坚守妇节,以报恩公今日教诲。』然后再三拜谢而别。

狄仁杰为此事,作诗曰:

美色人间至乐春,我淫人妇妇淫人

色心狂盛思亡妇,遍体蛆攒灭色心

后来这位****,坚守妇节,而显名邻里,为人称颂。

狄仁杰赴京应考,高中状元,官至宰相,辅助唐朝安邦定国,爱民如子,处处毁,提倡伦理道德,成为历史上着名宰相,留芳万世。

后人有诗盛赞狄仁杰:

己身守志避邪缘,尚勉孀姬节要坚;

切戒一时云雨娱,名留万载感苍天。

(故事三)拒淫示淫过 高中状元郎

书生谢迁,明朝浙江余姚县人,在昆陵街上开设书馆,日间教学,赚取路费,夜里攻读,准备明年赴京应考,才貌双全,远近闻名。

有一天晚上,隔邻的一妙龄少女,乘双亲赴省城探亲,私自来到思慕已久的谢迁书房里,百般挑逗,亲近谢迁。谢迁初时以礼相待,后来见其如此不知廉耻,严正诃斥她说:『你乃闺女,应自爱自律,竟敢如此不知羞耻,倘若我也不顾礼义,与你****,岂不是毁了你的贞操,使你终生蒙污,而且败坏你家名誉,如此缺德之事,天理难容,千万不可为也……』少女被谢迁义正辞严的训斥后,如梦中醒来,羞愧万分,感激谢迁见色不乱,及时制止她免犯下遗恨终生的错事,不由自主地如泉涌出,拜谢他的训诲,惶恐地去。

谢迁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以及夜夜勤学不懈,第二年应考,高中状元,后来官升至宰相,是明朝着名的贤相,声誉卓着,其子也官至侍郎。这是他拒淫处女,所得之善报。

(故事四) 心胸坦荡 玉洁冰清

书生刘理顺,明朝人,少年时家贫,欲赴京应考,莫奈无路费,于是在一家中任教,赚取路费。员外见刘理顺博学多才,教学有方,故此甚是器重,特地选一名伶俐的侍女,照顾刘理顺的饮食起居,晚上齐宿一房,其意是赠送与刘理顺为妻。

刘理顺日间教员外的儿子读书,夜间自修,经过三年苦读,学业大进,适逢考期,于是辞别员外,赴京。

临行时,刘理顺请员外替侍女选配一位好丈夫,员外甚为不解,以为刘理顺有意欲抛弃她,于是无奈地说:『她巳陪伴你三年了,深厚。若是此去金榜高中,将来她可作为妾侍。』刘理顺着说:『东翁!您以为我是无情无义之小人吗?虽然同宿三年,却未曾有任何儿女私情。』员外闻言其感诧异,特地请家中老妇向侍女查问,果然仍是处女。员外对刘理顺三年来见色不乱的高尚人格钦佩万分,实是古今罕见的正人君子,征得刘理顺同意,收为义子,厚赠金银衣物,助他上京赴考。

放榜之日,刘理顺高中状元,才德兼备,成为明代着名的理学大师,受人敬重,名誉显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杨振宁和翁帆婚姻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251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9月16日,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场晚宴上高朋满座,校长沈祖尧正与他"小学时课本故事里的人物"——本场晚宴的主角寿星杨振宁同桌吃饭。2012年10月1日是杨振宁90岁生日。

着粉色衣裙的翁帆和丈夫携手切着蛋糕,她已经36岁了,微卷的长发透着成熟风韵。90岁的杨振宁则一身黑西装,内着白衬衣,配上一条绛红色的领带,精神矍铄。

杨振宁夫妇的两段生活短片在晚宴上播放出来。一段场景在北京清华园,桃花盛开:另一段在香港石澳滩头,海天一色。片中翁帆问杨振宁: "Darling,你今天快乐吗?"杨振宁回答: "我很快乐。"

"逃难"式婚姻

9年前的冬天,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去世,杨振宁从美国返回北京,重回清华大学校园,担任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开始丧妻后的晚年生活。

给中国的大一新生上课,是杨振宁一直的心愿,但给清华2004级新生第一学期的课未及讲完,他便"被迫"提前结束了。因为他要结婚了。

杨振宁与翁帆是2004年11月通过电话订的婚。订婚一个月后,消息对外公布,迅速引起轰动。

杨振宁赶忙从北京致电广东,担心翁帆承受不住舆论压力。那时翁帆正与朋友在一家咖啡厅聊天,她有些调皮地对杨振宁说,自己正在"逃难".

消息公布的第二天,翁帆攻读硕士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被海内外媒体包围。翁帆一位同班好友忍不住发了言:"你们不要再打扰她了,今天一天,她为了躲避媒体用尽心机,网上有很多不公正言论,令她伤心欲绝,我都替她难过。"

杨振宁也需要"逃难".接送杨振宁上课的奥迪A6停在了距离教室20米处,一帮扛着摄像机的台湾记者拥上去,争先恐后地追着下车的杨振宁提问。

2004年12月24日,杨振宁和翁帆在汕头登记结婚。杨振宁的传记作者江才健说,正是由于媒体的紧密追踪,原本还有些顾虑的杨振宁决定立即和翁帆结婚。

登记当天,新娘翁帆直言,与杨振宁的婚事让她倍感压力。

2005年年初,杨振宁接受了央视《面对面》专访,这是他婚后首次面对媒体。记者问: "翁小姐那么年轻,您不担心她把您给骗了?"杨振宁答道: "是。我想是有人这样想,但我想是不是还有更多的人觉得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骗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质疑挥之不去

2005年春节,翁帆跟随杨振宁出席香港中文大学的茶话会,这是杨振宁夫妇首次公开亮相。杨振宁特别请翁帆用粤语替自己做了一次讲话,翁帆播放了一盘丈夫精编的录像带,里面有两人相识、相爱的一些照片。

翁帆在台上称赞先生身体健康: "10年后重逢,我曾担心杨先生是不是需要别人扶着走路,见面后才发现,原来杨先生走路的速度比我还快。现在我们经常一起看影碟,但我发现,杨先生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聪明,有时候他对剧情的理解比我还慢……"

一年多后,杨振宁在新加坡接受电视采访时说: "你们现在见我走得很快,可我今天跟10年前走路有一个很大的分别。我现在知道老年人为什么走得慢,因为如果他走得太快,出问题时,他反应会不够快。而现在,我有了翁帆,我跟她走路时,会拉着她的手,这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事实上,因为翁帆来了,我的整个人生观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那一次,不再教书的杨振宁携翁帆南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筹款。由杨振宁担纲的清华高等研究中心为吸纳世界一流学者,亦需世界一流的资金支持。孰料知名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在钱面前,也曾铩羽而归。

让杨振宁烦心的还有外界对他婚事的质疑,久久挥之不去。2006年年初,《亚洲周刊》一篇署名平路的女作家的文章就让杨氏夫妇动了气。

"对于老夫少妻这件事情她非常不赞成,这个我还可以理解,可是她却指名道姓,用非常尖刻的话骂我们。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写了一篇文章。"杨振宁说。

不久,杨振宁夫妇二人共同署名,也在《亚洲周刊》上发文,认为平路的文章"嘲笑和辱骂了老年人身体不好的窘态,用了多种语言描述老夫少妻婚姻有‘解决不了的孤独’".夫妻二人在文中称,他们没有孤独,只有快乐,他们的婚姻是"天作之合".

"我108岁时翁帆54岁"

2006年杨振宁、翁帆接受新加坡电视采访时,主持人曾月丽直言,在公众场合,杨振宁落落大方,自然流露着对妻子的疼惜之情,而翁帆则似乎还在学习应对不同环境。

翁帆欠身一笑,说: "可以说现在比较适应了,不过有时候还是不习惯,比如说,有好多记者围着我们……以前我是一个学生,环境非常简单,就是在学校里头。可是现在我们经常要旅行,要参加一些活动,要开会。"

婚后几年,陆续有翁帆怀孕的传闻。谣言散布者在网上说: "翁帆怀孕3个月,杨振宁向媒体证实。"另有虚假报道称: "杨先生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头骄傲地高高昂起。而翁小姐也在旁边娇羞证实,孩子的确是杨先生的。"

来自全世界的恭喜电话在不同年份打至杨家。这让杨振宁夫妇哭笑不得,按网上不同时间不同版本的假消息,翁帆都生了好几个孩子了。

翁帆闺中密友孙颖在征得杨振宁夫妇同意后,委托博客独家辟谣,称此类消息就像每隔一两年就要传出"王菲要复出了"一样……

201 2年春季,杨振宁在广东与妻子翁帆十指相扣,同游大学校园的照片走红网络。

照片上的杨振宁穿着粉色衬衫,力展年轻姿态,倒是36岁的妻子穿着黑色连衣裙,与8年前的少女模样大不相同了。

有记者此前在采访手记中写道,在他们婚姻进入第七个年头时,翁帆明显成熟了,在公众面前更加舒展,可以开怀大笑,一反过去一露面就微蹙眉头的样子。

杨振宁说自己查过资料,美国88岁的男人一般可再活5年。"这几年翁帆把我照顾得很好,我相信自己可以活得更久。"杨振宁2010年88岁"米寿"时称, "我要活到‘茶寿’108岁,翁帆那时54岁,风韵犹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让事实教训你们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是个文武兼备的全才。他早年参加“复社”(明末一个文人结社组识)活动时,就注重锻炼身体,反对重文轻武。

当时,“复社”里有个名叫归庄的少年,与顾炎武同岁,不但精通兵法,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顾炎武与归庄朝夕相处,情投意合,两人经常在一起舞枪弄棍,十分自在。

可顾炎武和归庄的做法,却招来“复社”内部许多人的非议,有人竟公开辱骂他俩是“异端的狂生”。顾、归二人对此毫无畏惧。顾炎武针锋相对地说:“我就是要当那些无耻之徒的‘异端狂生’!”这样一来,就更加引起了那些人的仇视。他们知道顾、归二人人品才学都在自己之上,实在无懈可击,就采取了人身攻击的卑劣手段。顾炎武幼年时,因患天花病留下了后遗症,眼球上长了一层白膜,左眼视力也有些偏斜和迟钝。练武时,动作往往不够协调。那些庸夫俗子,竟然纠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将顾炎武围在中间,故意逗笑取乐:“请诸位注意看呀,这位武术大师的眼神有多么好看!”

说完,发出一阵怪笑。顾炎武冷眼相对,暗下决心!你们越是嘲笑,我越要练好武艺,让事实教训你们。从此,他不但更加努力地向归 庄学武,还主动找擅长武功的长辈请教。天长日久,他果然练得武艺高强,身体强健。许多青少年从他的实践中,也受到启发和教育,改变了重文轻武的旧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头几次见面便发生激烈争吵,关系不温不和。

直到那一次,关系彻底破灭。

托尔斯泰听到咚…的门声,这是谁啊?我可没有约谁见面?难道是女人,不会是今天有一个穿着黑色性感衣服的女人一直盯着我跟过来了?靠,老婆还在家里。怎么办?托尔斯泰心里忐忑起来了。托尔斯泰小心翼翼打开门,一只手直接握在托尔斯泰手上。随后看清楚了模样。托尔斯泰诬蔑的说:“哎呦喂,稀客啊。”

“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托尔斯泰。

”今天你来,有什么事情。“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随后坐在沙发上。

”老兄,今天想跟你谈谈我女儿的慈善事业,我女儿在慈善活动可是大放异彩啊。屠格涅夫咬着烟说。屠格涅夫心里想“这次来,可是专门搞好关系啊”。谁知道,托尔斯泰对上流社会的慈善活动是最为恼火的。托尔斯泰说“一个穿着华丽的少女,膝上放些肮脏不堪的破衣服,是在演一场出言不由衷的戏。”争论愈演愈烈,屠格涅夫气坏了。

“我真想抽你几个耳光子。”屠格涅夫威胁地说,还摆个抽耳光的姿势。

托尔斯泰直接跑了自己的房间里,拿出了一把步枪要求决斗。(托尔斯泰当过几年士兵)好挽回自己的名誉。

屠格涅夫看到步枪,“自己是文人斗不过他,屠格涅夫心里想。屠格涅夫只好指着托尔斯泰说”好,你给老子的等着。“屠格涅夫被托尔斯泰用枪指到他逼到家门口。临走时,屠格涅夫还竖起中指指着他,然后撒腿就跑。

这件事,屠格涅夫后悔不迭,给托尔斯泰写了一封道歉信。但托尔斯泰好不原谅。直到二十年以后,托尔斯泰才写了回信,表达了歉意。屠格涅夫哽咽着把信放在嘴里咬啊咬,流下了海水般的泪水。谁知道屠格涅夫在这二十年之间像契诃夫的《小公务之死》得了忧郁症,每天担惊受怕,那么的可怕。直到托尔斯泰回了信,才解救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光良:一直为你唱情歌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5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之前曾一直相信一句话:男人只会变老,而不会变成熟。可是当这话放到入行15年的光良身上时,却好像变得无法成立……

从1995年开始的“无印良品”时代,到2001年单飞后的光良时代,时间在光良身上,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苍老的痕迹。我想,他是那种不需要经历叛逆,就一下子成长起来的人,在处女座的小宇宙里,游走自如。无论年纪大小,都葆有一颗赤子之心,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及对未来的梦想。他是一个歌手,然而却很高兴桂纶镁称赞他的演技;他走在台前,却坚持自己撰写文案。人前,他如自己的歌一样温柔,而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他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该坚持什么。因此,多少年来,他能一直保持着安静优雅的形象,唱出一首首动人的情歌,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即便是他自己即将进入四十岁的不惑之年,光良,这个温暖的处女座男人,也依然想为大家唱情歌。

【情歌就是我的定位】

2008年度音乐先锋榜上,光良一人凭借《右手边》独揽三项大奖,媒体都惊呼“童话”传奇再次上演了。其实,这并不是童话,只是说明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需要情歌来抚慰心灵。如果真的要说,那情歌才算是人生中最美的童话,而这跟单身或者是已婚,没有任何关系,人们需要的是一种情感的出口。

因此才会有,每天不论是开车收听广播,还是在地铁上被大喇叭山寨手机刺激着神经,都有太多人唱着太多的情歌,悲到撕心裂肺,却又大多如同嚼蜡。然而光良强人之处,就是他写的一首首情歌,不论是给自己的《伤心地铁》、《第一次》、《若无其事》,还是为他人嫁衣之作比如《勇气》、《好久好久》,首首动听,首首必是KTV的热门曲。他常胜的武器很简单,因为他最懂情歌。“尽管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喜欢的东西也不同,但一首能打动人心的情歌,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两方都会被感动。所以我在选歌的时候,会从两个角度去看,只有这个词双方都能有感觉,我才会选择。在我看来,歌词是有性别的。选什么样的情歌,怎么去演绎,是我一直会思考的事情。”“音乐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相信情歌是各种音乐风格里最能打动人心的。唱了那么多年歌曲,尤其在《童话》之后,我发现歌词非常重要,这是我现在对待情歌的态度。”曾经光良创作完一首曲子,等来填的词,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催泪弹般的效果,却生硬得让光良毫无感觉。“如果歌词不能打动我,那么制作成演奏曲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唱出来呢?之所以说歌曲,既要有好的旋律,又必须搭配很棒的歌词以供人‘歌’。”

“以前我常常被问,是否要尝试新曲风。有一次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责任。每个歌手都有自己的定位,不要刻意去否定自己以及大家认同的东西。如果大家一想到情歌就会找来我的CD听,这对我来说绝对是好事情。每个歌手都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独特的气味,而情歌就是我的定位。”光良就这么“认了命”。

可如今的乐坛,周杰伦红起来,歌手们一窝蜂地唱中国风;《两只蝴蝶》大赚彩铃钱,促使一大批“动物歌曲”诞生;因为陈冠希,有人唱《很傻很天真》……投机是当下乐坛主流的行事风格,光良如此踏实彻底地安分守己,让他成为这个乐坛的“异类”。

【难搞只因够认真】

早有传言,光良在当年签约滚石时,与刘若英、五月天阿信并称滚石三大“难搞”艺人。光良却连连摇头道:“那都是公司想出来的噱头啦。”

“我们就是这个童话故事的主人,我们就是这个童话故事的作者,我们决定故事的结局……”如果你翻阅《童话》专辑的文案,便会发现文字下赫然签着光良的名字。其实早在这张专辑诞生之前,他就没和前东家滚石续约,恢复了自由身。变成独立制作人的光良,事无巨细地承担起包括创作、演唱、专辑制作的诸多工作。不仅和工作人员推敲宣传文案,创意企划、营销方案等我们看不到的唱片流程,光良也都一一参与。他成了“大管家”,做音乐人时,一心创作;计划销售又要综合专辑整体迎合度。正是这样,从《童话》开始,《约定》、《不会分离》,专辑一张比一张更加“光良化”。

聊到工作,光良就滔滔不绝起来,不仅向我们解说唱片销售中最麻烦的环节,还透露身边工作人员不好的习惯。“你这样还叫不难搞吗?”被将了一军,光良委婉一笑说:“不过是我对工作有要求,而每个要求都是为了能让工作更好。比如拍摄,我穿白色衣服时就需要更换背景,这样拍出来会比较自然,这就是要求。我发现有要求的人和有要求的人一起工作,才能做出好的成绩来。你可以把这当做难搞,也可以看做认真。我们是在做事情不是在搞人,如果什么要求都没有就最容易‘搞定’啦,因为这个人很快就可以休息啦。”也许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反而被传成难搞,光良很无奈:“这个行业有些人是来捣乱的,他们根本不懂得这个行业的运作方式,就为了一时的利益做了很多‘超过’的事情。你没办法控制他人,但自己就要有一个底线。”

【一定要向前看】

在乐坛摸爬滚打十多年,光良的事业也如过山车般惊险刺激。“无印良品”时代,他和品冠分享着唾手可得的鲜花与掌声;分道扬镳,两个人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低谷,品冠没有找到合适的音乐定位,而光良则在理念上和公司产生了分歧。再出发时,光良终于知道自己要什么。

尽管1970年出生的光良,即将进入所谓的不惑之年,但他对于自己的音乐事业倒是没有太多迷惑。“李宗盛大哥曾说过,这个行业不是比你能爬多高,而要看谁走得远。”不可否认此话带着他作为乐坛中坚力量的一份骄傲与自负,可他确实有这个资本。

光良说,这世界上幸运儿太少,他已经拥有很多,不要苛求。刚出道时,很多前辈站在他眼前像座座巨山;如今面对新人,他已是前辈。“这是好事情,每个环境都要有新鲜的声音才会进步。不可能大家一听几十年,只有一个歌手不停地唱。我不会觉得新人会对我造成威胁,因为别人没有办法将我留下的作品磨灭。”

问光良还可以唱多久,话才出口便知有些愚蠢,有哪个歌手不渴望风生水起呢?光良的回答却没有那么程式化:“我不知道自己可以走多远。如果我还有音乐的想法,会一直做下去。但是要看还有没有听众想听。”他告诉自己,一直向前看,不要去猜下一秒会怎样,有些刺激生活更精彩。就像前不久举办的演唱会,以前每次都是他独唱《掌心》,在台湾那场品冠到场,于是光良临场即兴问他要不要合唱,圆了歌迷的梦,也验证了每次被问“无印良品”会不会重组,他总会说出的这令人玩味的四个字:“世事难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孤独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叔本华孤独一生,无妻无子甚至无母(20多岁即与母亲决裂,一生最痛恨女人),过着孤独,忧郁和愤世嫉俗的生活。 叔本华恨世界上的一切女人,他认为女人狡诈,虚伪,没有理性。他一辈子最想不通的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愚蠢的男人会喜欢那些“窄肩/短腿/肥臀”的丑陋女 人,他说,爱情是骗人的,婚姻即坟墓,一个人不快乐,多个人也不会快乐,我们就像是挤在一起的刺猬,不能太近,因为会扎人,也不能太远,因为怕冷。 情人节到了,要送女人鲜花吗?不!叔本华说,那都是植物的生殖器!无知的女人还在闻着它们,说着,香啊香叔本华的八卦我也在书上看过,(《哲学的慰藉》里提过很多位哲学家的八卦)他曾经喜欢过个年轻姑娘,结果被人家羞辱,再也不愿意接近女人了《哲学的慰藉》找出来翻了翻,是个叫阿兰。德波顿写的,专爱八卦别人。 我来详细总结叔本华的恋爱史: 1。33岁时和一个19岁的女歌手谈恋爱,他们的关系持续10年左右,但由于当时叔本华十分向往一夫多妻制,他们的关系最终告吹。 2。43岁,他再次想到结婚,看上了个17岁的姑娘,一次他在船上向姑娘献殷勤,递给了她一串白葡萄。后来这个MM在日记中写道:我并我想要那串葡萄,因为老叔本华接触过它,我感到恶心,就悄悄地在身后让它滑到水里。 3。约莫在他50岁时,他终于成名了。他的众多FANS都给他来信,其中有女士的情诗。搞笑的是有个波西米亚男人写信告诉他说,他每天都要在他的肖像上放一圈花环。 4。最后的爱情。他的一位女崇拜者,是个雕塑家,来给他做半身雕塑,他描述:“和她在一起的感觉好象结婚了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帮助他人的名人故事3:李士谦乐善好施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北朝魏齐时,有位叫李士谦的人,家庭非常富有,但人崇尚节俭 ,为人慷慨,常周济老百姓。有一年春荒,许多人家都断了粮,李士谦就拿出一万石粮食给 乡里的缺粮户。到了秋天又遇年成不好,庄稼欠收。借了粮的人都要求延期偿还。李士谦说 :“我借粮给你们是为了帮大家度荒,不是为求利。既然年成不好,借的粮就不用还了。” 于是他请来一些欠粮的人吃饭,在吃饭时当着大家的面烧毁了全部借据。第二年粮食丰收了 ,许多人挑粮来还,李士谦坚决不收,还粮的人只好又挑了回去。李士谦乐善好施30年,在 隋文帝开皇八年去世。他所在的赵州一带有1万多人为他送葬,哭声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故事作文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喜欢看书,每个星期都要读一本。这个星期,我读的书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看完了这本书,我对爱迪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847年的一天,美国俄亥俄州小小的米兰镇上,一个婴儿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发明家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小朋友家里的电灯都是他发明的。但你知道吗,爱迪生小时候可 不听话 了,他看到鸡可以孵小鸡,他也去孵,结果半天都没孵出来;他看到煤会燃烧,他也去试,结果着火了 但爱迪生为什么可以成为这样

伟大的发明家呢?因为,爱迪生有很多很多的问号,很多 为什么 ,然而每次问 为什么 的时候,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喜欢爱迪生那勤奋、好学、爱思考、努力、坚持和勇敢的本领,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样聪明。看完这本书,我得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将一生都不会放过它,这句话就是: 不懂就要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外名人趣味故事:拿破仑美人关下险丧命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拿破仑美人关下险丧命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是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个政治上富有野心、军事上具有卓越天才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对外侵略扩张,曾一度控制了几乎全部的西欧国家。因此,欧洲封建势力对他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可是,当时拿破仑军事实力雄厚,不易推翻。于是,他们便使用美人计,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套。

1810 年,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撮合拿破仑和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斯结婚,从而瓦解了法俄联盟,使俄、奥、英、普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导致了拿破仑在莱比锡大会战中败北并被流放的可悲结局。而其实,在此之前,拿破仑已有一次险些丧命于美人关下的经历。

1793 年 5 月,拿破仑带兵侵入埃及,沉重地打击了英国在地中海以东的实力。英国统治者十分恼火,指示情报部门迅速刺探拿破仑的行动计划,在可能的情况下干掉拿破仑。 接受这一任务的是英国皇家海军间谍约翰·巴尼特。他想到拿破仑是个好色之徒,便决定施行美人计。巴尼特乔装打扮,混进开罗,通过贿赂法国职员以及埃及仆人和向导,了解到拿破仑与他手下一位军官的妻子富雷斯夫人有私,便决定从这儿入手。

按照拿破仑的规定,军官是下准带妻子到埃及来的。但这位富雷斯夫人却女扮男装,偷偷上了运兵船。等到消息泄露之时,她已到达埃及了。拿破仑得悉此事,本想从严处理,无奈富雷斯夫人容貌出众,拿破仑一见倾心。她不但没有受罚,而且很快便得到了拿破仑的宠爱。然而,拿破仑知道一旦事情败露,富雷斯可能妒火骤起,给他一梭复仇的子弹。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调虎离山,打发富雷斯到巴黎去执行使命,并明令不准携带夫人。

巴尼特得悉后,立即命令英国“雄狮”号兵舰,全速前往拦截富雷斯乘坐的法舰“猎人”号。富雷斯被俘之后,巴尼特不仅热情款待,而且奉为上宾,并将拿破仑如何与他妻子勾搭,又如何用计调他返回巴黎等事一一描述,意欲借刀杀人。富雷斯听后怒不可遏,表示要返回开罗同拿破仑算帐。巴尼特心中暗喜,立即派人把富雷斯送回开罗,然后稳坐“雄狮”号上,等待佳音。然而,巴尼特很快便失望了。因为富雷斯一去犹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究竟是富雷斯权衡利弊之后改弦更张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外人无从知晓。不过,对于拿破仑来说,也算是躲过了别人的一次暗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名人故事:彼得潘综合症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基利也撰文描述了这样一个群体:"这类人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为父母。"这些彼得@潘们很爱玩也很好相处,但免不了也有不少孩子的弱点,如优柔寡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渴望被人接受又害怕被人拒绝等。因此他们的行为同年龄很不相称,大多数情况下这无伤大雅,但总有一天,等他们突然明白生活原来并不如想像中那么称心如意时,已经太晚了。这些人就是"彼得·潘综合症"的患者,也就是一些不愿长大,拒绝成熟的人们。

1904年,彼得·潘诞生于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他的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彼得·潘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但这毕竟只能出现在童话中,不能为现实所接受。"彼得·潘综合症"患者就是现实中的彼得·潘。成年人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残酷倾轧,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装嫩",不愿成熟起来。但这种心态如果发展到极端,就被称为"彼得·潘综合症",被定性为一种心理疾病。

帮助患者摆脱"彼得·潘综合症"的最好办法是迫使他面对现实,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告诉他:"没人有义务承担你所应担负的责任;你要是不去银行交费,没人会帮你交;你睡着了,没人会把你叫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拉斯顿断臂求生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4月的一天,27岁的亚伦·拉斯顿只身来到位于犹他州东南部的布鲁庄峡谷攀岩。

出发前,他将手机留在了家里,并决定不告诉任何人他要去哪儿,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是一个令他后悔的决定。

就在他攀上一块重达800磅的大岩石时,岩石突然松动了,拉斯顿的手顿时失去了抓攀点,惯性把他一下子甩到岩壁上。与此同时,大岩石迅速向他滚来,压在了他的右臂上,然后戛然而止。

那一刻,除了剧痛,还有恐惧。一开始拉斯顿就意识到,靠自己绝不可能把手臂弄出来,因为不管他怎么摆动身体,大岩石就是纹丝不动。在随后的几十分钟时间里,拉斯顿拼命用自己的身体去顶撞大岩石,希望大岩石能挪动一点点。但这一番挣扎除了使得他精疲力竭外,没有丝毫作用,拉斯顿就这么被困在那里整整5天,靠身上所带的少许食物和水维持着生命。

为了防止脱水,他还喝了自己的尿。

第六天,食物与水都已经耗完。拉斯顿看着那块巨石,心里冒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用刀子切断胳膊。只有切断自己的胳膊,才能有生还的机会。

为防万一,拉斯顿打开数码摄像机,给家人记录下他最后的信息。“真对不起……”他说,“你们每一个都让我感到骄傲。”然后,他开始用自己的身体做杠杆,使劲往下拧胳膊,越拧越低。不知过了多久,他的耳边响起了“啪”的一声。那声音就像一声枪响,在山谷里回荡。拉斯顿知道他的骨头断了。那一刻,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钻心的痛。

接着,拉斯顿小心翼翼地切臂肉。在开始切手臂前,他先拽下水囊的软管塞子上的绳子当止血绷带,牢牢扎住血管。然后迅速把血管切断,再切断大动脉。那一瞬间,拉斯顿觉得自己就像被人活生生放进了炽热的岩浆中。但是,伴随着剧痛的,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痛快。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获得自由之后所产生的美好感觉。然而拉斯顿远没脱离危险,因为要走出峡谷,他还要走将近4个小时的山路。

血,一直不停地顺着他的双腿往下流,湿透了他的鞋子。拉斯顿靠着坚强的意志力一步一步往外走。终于,他碰上了一个徒步旅行的家庭。这家人在上山时曾碰到了正在峡谷入口搜救拉斯顿的搜救队。看到拉斯顿,他们马上帮他联系搜救队。前来搜救的直升机迅速赶到。搜救队长查看了拉斯顿的伤势后,马上对驾驶员说:“他把自己的手臂切断了,我们必须赶快把他送往医院。”

伤愈出院后,拉斯顿把这次痛苦的经历按时间顺序写成了一本书,起名为《生死两难》一这本书于2004年出版,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他也成为一名励志演说家,在一场场演讲中,他把自己从那场苦难中学到的经验、教训和感悟传播给更多的人。

“我必须下决心勇往直前,尽管不知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拉斯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在关键时刻战胜恐惧而断然采取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拉斯顿还在继续新的行动。他已安装了度身定做的假肢,前不久还登上了位于阿根廷的海拔高达23000英尺的阿空加瓜山的最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名人故事》。其中,另我最震撼的一位名人就是黄道婆。要想知道她的故事,得听我细细得道来。

黄道婆出生于一个穷苦的人家,由于样不活她,只能被迫卖给富人家。这家主人每天都让她干非常重的活—一天要拔几百个棉花球上的刺等一些脏物。有一天,黄道婆实在忍受不了这个重活。偷偷地溜出去,她跟随一位好心的船夫流浪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了。她住在了一位好心人的阿婆家。她在阿婆家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一个织布的架子。黄道婆虽然没有完全靠自己的灵感而想到了改进那种织布架已经是一个超群的女孩子了。她回到家乡后,制作出了不用手的织布架,还靠自己的努力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织布坊。从此,她久远大名。

像黄道婆这种年名气十足的名人不止有一个,他们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希望同学们也看看这本书,一定会对你们大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