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志在四方的成语故事实用三篇 作文(精彩20篇)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下面一起和小编欣赏志在四方的成语故事实用三篇 作文吧。

浏览

6544

作文

1000

人给家足的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rén jǐ jiā zú

【出处】汉兴七十余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解释】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社会繁荣

【近义词】丰衣足食、人足家给

【同韵词】渊蜎蠖伏、敦世厉俗、滋蔓难图、饕餮之徒、采光剖璞、糊里糊涂、角巾素服、照天蜡烛、尺竹伍符、惟利是逐、......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宋国工匠出身的墨翟对儒学繁琐的“礼”不满,就另立新学说,主张“非儒”。墨家成员提倡“节用”与“节葬”,住土房吃粗饭穿麻衣,成员内部互相救助,严守纪律,服从首领,强调加强农业,节省用度,人人饱暖,家家富足。

【示例】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素车白马成语故事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后人用“素车白马”指丧葬所用的衣服和车马物品。

【出处】此典出自《尸子·卷上》:“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衣,身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野。

《后汉书·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范式,字巨卿,是汉时山阳的金乡人,他为人诚实守信,和汝南人张邵很要好,邵,字无伯,为人也很守信。

他们两人一起去京城游学,临分别的时候,巨卿和张邵相约,两年后的某日要到他家去拜访他的母亲和儿女们,两年后,张邵让他母亲在这一天预备酒席,等候巨卿。

张邵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会来。

他母亲说:“既然会来,自然替你准备酒菜。

果不其然巨卿在这一天来到了张邵家,拜见了张邵的母亲,然后大家一起喝酒,尽欢而散。

后来张邵病重,快要死的时候,叹着气说:“恨不能再见到范巨卿。

没过多久,张邵死了。

那时巨卿在做功曹的官,夜里梦见张邵,告诉他已在某日某时死了,就要下葬,请他去一趟。

范巨卿醒后,连忙向太守请假,匆匆忙忙地赶去奔丧。

他穿了朋友的丧服,赶到张邵落葬的地方,张邵的棺材快要埋到墓穴中去时,突然再也移不动了。

张邵的母亲这时见到有一人素车白马,哭泣着奔驰而来,知道是范巨卿。

等到范巨卿哭吊祭奠后,棺材才能移得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息尚存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一息尚存

【汉语拼音】yī xī shàng cún

【近义词】:奄奄一息、气息奄奄

【反义词】:寿终正寝

【成语出处】

1、《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成语解释】一息:一呼一吸。还有一口气儿,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一息尚存造句】只要还有一息尚存的机会,我就是要活着走出沼泽。

【一息尚存的成语故事

一个有志之士,(其志向和意志)必须弘大刚强,因为他担负的责任很重并且达成目标的道路很长远。把仁义当做自己的担负,还不算不重吗?这个担子必须一直承担下去,到死才可以放下,还不算不远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以一当十成语故事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当,当作,抵挡,此处不能读作(dàng)。多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战士英勇无比,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也可形容工作能力强或工作方法好。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故事

秦朝末年,秦王派兵攻打赵地,赵军大败。这时,赵王歇以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率军逃到钜鹿固守。

楚王为了救赵,派大将宋义为上将,项羽为副将率领楚军前去救援。宋义勒军不进,被项羽杀死。接着,项羽率楚军渡过漳河。楚兵过了河以后,便把船都凿破,沉入水中;把作饭的锅和蒸饭用的瓦甑都敲破;把房屋都烧掉;只保留三天的粮食,用以向士兵表示:如不能战胜,就只有死,没有退回的可能。这样楚兵就没有一个人存退回之心。

楚军一到,立即把秦军包围起来,与秦军进行决战。楚军与秦军展开激烈的搏斗,战场上金鼓齐鸣,杀声震天。楚军勇猛作战,大破秦军。项羽挥戈跃马,带头冲入敌阵,把秦将苏角一刀砍成两截。楚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秦兵仓皇逃跑一败涂地。

另外前来救赵的各路将士见楚军与秦军奋勇血战,都站在自己的营垒上观看,不敢出兵,惊得目瞪口呆。

在这场战斗中,项羽不仅摧毁了秦军主力,而且对其它军队的将领起到震慑作用,各军队将领表示对他臣服,项羽名气大震,天下皆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舍我其谁的故事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舍我其谁

【拼音】:shě wǒ qí shuí

【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成语故事】:

孟子想到齐国施展自己的雄图大志,也很希望齐国君王能像历史上的商汤和周武王那样有作为。他到齐国后,齐王很高兴,并且任用了他。但孟子总感到不理想,于是决定离开齐国。但他在离开时,心里又是矛盾着的,很想齐王能亲自出面来挽留他。后来,尽管齐王也亲自到孟子住处见了面,但只是寒暄寒暄而已,并没有表示要真正留他。孟子出京城临淄到齐国西南部的昼地后,住了3天才走。途中有人问孟子为什么这样慢腾腾地,孟子说,我自认为还是太快了呢。我想齐王也许能最终改变态度,把我召回去。齐王如果用我,何止齐国的老百姓得到太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够得到太平。在回归的路上,又有一个名叫充虞的人问孟子,说:“老夫子现在好象很不愉快的样子,从前我听您说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回答道:“彼一时,此一时嘛。每过500年必定有位圣君出现,而这当中也必定会有命世之才出来。从周朝到现在,已经过去700余年了。论年头,早超过(500年)了;而以时势的发展来考察之,则现在正该是出圣君贤臣的时候了。老天爷如果想使天下太平,那么当今之世,除了我,还有谁呢?我有何不愉快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专横跋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有一个叫梁冀的将军,狂妄自大而且不讲道理。他是皇后的哥哥,属于内戚,所以无人敢惹。汉顺帝永和元年,梁冀被任命为河南尹。他在任期内做尽了坏事,名声十分不好。梁冀之父梁商是一位大将军,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吕放,任洛阳令。吕放进京时把梁冀的所作所为告诉梁商。于是梁冀怀恨在心,派人杀了吕放。他又担心走漏消息,就把吕放宗族全部杀死。

梁商死后,梁冀继任大将军,掌握了兵权。梁冀的外甥汉冲帝即位时只有两岁,朝政由他的母亲代为主持。因梁冀不怕自己的妹妹,所以越来越跋扈。一年后,汉冲帝驾崩,又立幼帝,史称汉质帝。汉质帝十分不满梁冀,虽然年幼,却也能说出有份量的话来。他曾当众指责梁冀横行霸道,蛮不讲理,惹恼了梁冀,被其毒死。梁冀又立汉桓帝,并且更加狂妄蛮横。他专权二十多年,汉桓帝成年后决心除去梁冀,梁冀被迫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汇总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汗流夹背

出处《汉书·杨敞传》

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百丈竿头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郑谷。某年冬天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更好。”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一字就能完美表达出诗词的主题了。”于是齐已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秋波盈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秋波盈盈

【汉语拼音】qiū bō yíng yíng

【近义词】:暗送秋波、千里命驾

【反义词】:冷眼相待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再看秋痕,早是秋波盈盈,默然不语。”

【成语解释】形容眼神饱含感情。

【秋波盈盈造句】车刚到站,她早已秋波盈盈,不停的诉说着相思之苦。

【秋波盈盈的成语故事

《花月痕》第六回:再看秋痕,早是秋波盈盈,默然不语。荷生便向群花说道:“站了好一会,今日太难为着二十瓣金莲了,请散开坐坐吧。”子慎便跟着说道:“两旁空椅,你们随意坐着。韩师爷是个怜香惜玉的人,再不拘你们的。”秋痕早轻移莲步,从东走向窗下花架傍一把小方椅那里去了。大家也有跟着走去的,也有向西窗下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炼石补天的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传说盘古开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撑天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将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条大缝,女娲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炼了36501块五彩石把天的裂缝补了起来,砍大鳌腿支撑天,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注音】liàn shí bǔ tiān

【典故】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释义】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竭力挽回颓势

【相近词】女娲补天

【同韵词】畏难苟安、一呼三颠、天崩地坍、雄伟壮观、乐水乐山、猛虎离山、万世之安、洗垢求瘢、公听并观、随寓随安、......

【成语造句】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以它为基础的史诗中,往往是征服自然的幻想人物和生产或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如炼石补天的女娲,射落九日的后羿,偷天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和辛勤治水的大禹,多能巧匠的赫尔古列斯,勇猛无敌的阿喀琉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被甲据鞍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pī jiǎ jù ān

【典故】《後汉书·马援传》载:汉·马援年六十二,请出征,光武帝以其老,未许。“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释义】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

【结构】联合式

【押韵词】翫其碛砾不窥玉渊、千里无烟、加膝坠渊、风和日暄、影迹无端、咸五登三、枝木之冠、一溜烟、倏忽之间、狼狈不堪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国内局势未稳,西北少数民族发生动乱,大将马援62岁了请求带兵出征,光武帝刘秀认为他年迈不允。马援说他还能被甲上马,于是亲自演示自己不减当年威风,光武帝看后十分高兴,称赞他宝刀未老,允许他带兵出征

【成语示列】赵国廉将军,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据鞍走若云。

明·刘基《宝林同讲师渴马图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恶人先告状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恶人告状

【汉语拼音】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

【近义词】:贼喊抓贼

【反义词】:据理力争

【成语出处】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成语解释】谓侵犯别人的人,往往倒打一耙,先行诬告。

【恶人先告状造句】你就不要恶人先告状了,大家都已经知晓一切。

【恶人先告状的成语故事

《两地书》系作者鲁迅与景宋(许广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的通信结集,共收信一百三十五封(其中鲁迅信六十七封半),由鲁迅编辑修改而成,分为三集,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孙庞斗智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孙庞斗智

成语拼音:sūn páng du zhì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钩心斗角。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孙:孙膑,战国时齐国人;庞:庞涓,战国时魏国人。比喻各人都有心眼,彼此钩心斗角。

成语来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

成语造句:张平《抉择》:“底下可是孙庞斗智、龙虎相争。”

孙庞斗智的成语故事

孙宾和庞涓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后,庞涓辞师下山,任魏国上将军之职。翟向魏惠王举荐孙宾。庞涓忌妒,诬陷孙宾通齐,残忍地施以刖刑黥刑,又骗他录写《孙子兵法》十三篇,打算写完了杀害他。庞涓家丁暗告孙宾。孙宾装疯,使庞不防,后得齐国大臣救助,逃出魏国。孙宾至齐,被拜为军师之职,每一次用围魏救赵之计,在桂陵地方击败了庞涓统率的魏军。第二次,孙宾用减灶之计,将庞涓诱入马陵道,用乱箭将他射死。

孙字开头的成语

孙庞斗智

包含有孙字的成语

孙庞斗智    名落孙山    生子当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续写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心想: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知道的多;而我整天坐在这口井里,知道的就少,真的是这样吗?于是,青蛙决定跳出井口看个究竟。

机会来啦,接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井里的水满上来了,青蛙趁机一跳,跳出了井。他惊讶极了。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荷塘。荷塘里,绿油油的荷叶像是一把把小伞;荷叶上,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荷花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一只蜻蜓立在花骨朵上,难怪古人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青蛙陶醉于这一切的美好,听见了小鸟的声音:“喂,朋友,我没骗你吧?”“是的,朋友,我现在知道了,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呀!”青蛙不愿意再“坐井观天”了,他跳进荷塘,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从此,荷塘中又多了一位捕捉害虫的小能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孟母三迁的励志成语故事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迁故事原文: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 孟母三迁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三迁故事译文: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注释:

舍:住处。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安顿。

复:再,又。

是:这。

焉:在那里。

注音: mèng mǔ sān qiān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成语示列: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

成语造句:“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说明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励志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季子投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季子投师”讽刺了盲目推崇、幼稚可笑之人。

出处

此典出自《权子·吾师》。

故事

商季子特别爱好道学,他带着很多盘缠,游学四方,只要碰上戴黄帽子的道士,便会施礼求教。

一个狡诈的骗子为了谋取他的旅资,就骗他说:“我是一个得了真传的道士,只要你跟着我云游,我就传授给你。”于是季子便真诚地跟着骗子走了。骗子一直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而季子又不时催促他传道。

一天,两人来到江边,骗子一见机会来了,就骗他说:“道就在这儿了!”季子忙问:“在哪儿?”骗子说:“就在这条船的桅杆顶端,你只要亲自爬上去就能得到了。”季子把钱袋放在桅杆下,急忙抓住桅杆往上爬,骗子在下面连声催喊道:“上!上!”季子爬到桅杆的顶端,无法再往上爬了,恍然大悟,抱着桅杆高兴地欢呼:“得道了!得道了!”骗子乘机拿着钱袋逃走了。

季子从桅杆上下来后,依然欢跃不止。旁观的人说:“傻瓜,那是个骗子,早把你的钱拿走了!”季子说:“那是我师傅,这也是他在教我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饮犊上流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ǐn dú shàng liú

【出处】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

【解释】指蔑视爵禄名位,风操高洁。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许由洗耳

【同韵词】晏婴之狐裘、一蛇两头、不忮不求、供过于求、雨恨云愁、牙签万轴、鼠目獐头、诒阙之谋、马上墙头、隔山买老牛、......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远古时期,尧听说德高望重的贤士许由很有本事,就想让他当九州长。许由坚决不从,觉得耳朵被弄脏就跑到河边反复冲洗耳朵,他的好友巢父牵牛到河边饮水,问他为什么要洗耳,许由告诉了他,巢父怕污染了牛的口就牵到上游去饮水

【示例】饮犊上流奔轶者,何年来此结茆堂。

元·张简《破山涧上听水》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投辖留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辖:车轴两端的铁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出处

汉·班固《汉书·陈遵传》。

故事

陈遵是汉朝杜陵人,哀帝末年任京兆尹。当时官府中的官吏,大多很俭仆,只有陈遵衣车华丽,每日出去饮酒,总是喝得酩酊大醉才回来。对于公事,他时时荒废,常被上级科罚。小吏们去告诉他,也根本不放在心上,反叫小吏注意他被罚满100次后,再来告诉他好了。

后来他因剿匪有功,升为嘉威侯,各地官吏,四方豪杰,都仰慕他的威名,特地去拜访他。陈遵喜欢喝酒,每次大宴会的时候,等到客人到齐后,往往把大门关起来,把客人们马车上的键头(古称辖)投到井里去,即使客人有要紧的事,也不让他回去。曾经有一个刺史,为了公事去见他,也被他留住喝酒,不放他回去,那位刺史因还有要事办理,心里非常着急,结果由陈遵的母亲从后门把他放出去。

后人把陈遵这个故事,说成“投辖留宾”。后来有人效仿他的做法,为了留住客人,常把客人的衣物藏起来,使客人不得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读后感200字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书,我在里面学到了很多成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成语故事是《拔苗助长》。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是个急性子,老是担心自己的禾苗长的不够快,于是他就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了。第二天早上,他的儿子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不会得到成功。故事里的农夫就犯了这样一个思维错误。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避免犯这样的.错误,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是有一个过程的,就像种禾苗一样,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踏踏实实的学习,最后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个成语造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闭关却扫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闭关却扫”表示不与外界来往。此典出自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东汉初年,有一位辞赋家叫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跟随刘玄一起作战。更始三年(公元25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投降,不久被绞死。刘玄死后,汉光武帝刘秀招降冯衍等人,并任命冯衍为曲阳县令。冯衍虽然才华出众,在曲阳令任上也立过功,但由于刘秀的一些大臣毁谤他,因此迟迟得不到升赏。

后来,冯衍升为司隶从事,但又由于与外戚相勾结而被罢免。罢官后,他回到故乡京兆杜陵,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由于社会炎凉,人生坎坷,仕途险恶,冯衍回乡后,闭门自守,不敢同亲戚朋友来往,最后潦倒而死。

南北朝时梁文学家江淹非常同情冯衍等人的遭遇,写了一篇《恨赋》以抒发自己的同情之心。赋中写到冯衍回乡后“闭关却扫,塞门不仕”,意思是说,闭上大门,扫除车迹,不与外界来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