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杜甫的作文精选三篇 优秀作文大全(经典20篇)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杜甫的作文精选三篇 优秀作文大全,欢迎大家的阅读。

浏览

725

作文

155

参观杜甫草堂的作文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过年期间 ,我们在成都去参观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杜甫草堂。杜甫 ,我们背诵过他的一些古诗 ,对他生平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但对他曾经生活过的草堂没有什么印象 ,所以我也感到很好奇 。

我提前看了一些资料 ,了解到“ 杜甫草堂 ”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在此居住了约五年多 ,写下240多首诗歌 ,真是让人惊叹 !后来 ,草堂也是历经磨难 、屡废屡兴 ,留存至今 。

一进草堂的大门 ,几棵干枝梅呈现在眼前 ,清香味扑鼻而来 ,令人陶醉 。郁郁葱葱树木布满庭院 ,可以想象杜甫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下 ,一定会激发他的灵感和想象 ,挂不得能创作出那么多好诗句呢 !整个的院落面积很大 ,被分成了4 、5个小部分 。再往里走 ,有个古建筑的展厅 ,介绍了杜甫的一生 。我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杜甫的事迹以及一些他的著名的诗歌 ,可爸爸说 :“ 这还没到真正的草堂遗址呢 ”。他说 :“ 这些房子 ,都是后来不同年代的人建造的 。当时杜甫住的草屋可没这么雅致 、漂亮 ,他当时居住的地方其实是很简陋的 ”。我们继续向前走去 ,不一会儿 ,我们看见了连在一起的 、几间稻草屋顶的寒酸草房 。那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杜甫草堂 ?是的 ,真真切切 ,就是这么简陋的草堂 。草堂中只有简陋的一间客厅 、一间书房 、一间卧室 、一个厨房及柴房 、一个厕所 。但是与其说是客厅 、不如说是只能摆了几把椅子的空间 ;与其说是厕所 ,其实就是一个坑 ;与其说是卧室 ,其实就只能放一张小床 。著名的诗人杜甫就曾经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草屋中创做出无数的旷世佳作 ,他曾经就是居住在这样的简陋茅屋 ,忍受着严寒 ,忍受茅屋在被咆哮的秋风损毁下遭受雨淋的痛苦 。他用他的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诉说着“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的凄惨情景 ,但是他更是忧国忧民 ,向往“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理想 ,表达出“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情怀 。

杜甫的理想也许我们今天实现了 ,我们有温暖的房屋 ,宽敞的教室 ,我们不在遭受寒冷和雨淋 ,但是我们却缺少了他的拼搏 ,他的情怀 。诗人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 ,却能写出那么多的好诗 ,虽然自己身临困境 ,但是仍然心系祖国 ,这不是我们更应该敬仰和学习的吗 ?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走进杜甫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锦城丝管月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当我走进杜甫草堂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首诗。

在浓浓文化与乡土气息中,杜甫草堂让人感到古典又淡雅,到杜甫草堂内更让人的心非常静,从南门走进不远你就会看到用青花瓷碎片镶成的“草堂”两个字非常的引人注目。

在杜甫草堂还有两个地方让我最为喜欢。

杜甫的故居。是由一个四合小院组成,小院外有一个醒目的名字“柴门”,这就是小院的代名词,也非常符合小院的特征。外面种着很多树与竹子,还有一条小溪,院中央还有一组石桌,看到它我们自然就会想起当杜甫坐在石凳旁或独自或与友人饮酒作诗的场景。所大部分游客都会到这里坐一坐,感受一下大诗人的风范。走进屋里,入眼的便是客厅,客厅里的摆设非常简单,慢慢走入寝室,室内只有一张床与一个柜子,杜甫的生活让我看到他对生活的追求和淡薄。

还有一个地方是杜甫塑像馆。入眼首先看到的是杜甫悠闲的躺着,又有一股大诗人潇洒的大风范,这座塑像把杜甫刻化得像一朵云一样,它让人琢磨不透,而且还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塑像后面是一幅壁画,壁画主色是大红,雕刻精美且气势磅礴,与所有雕塑显得相得益彰,还有几座塑像,都是我国的大名鼎鼎的诗人或词人。有一座我听别人说摸了它的胡子才有福,原来就是杜甫的塑像,发现塑像的胡子都被摸得发亮发光了,但愿我也能沾沾大诗的光慧。短短的游览,可能我不能尽兴,但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走出塑像馆,我就准备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告诉自己:“我走进了杜甫草堂,心也走进去了!下次我还会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参观杜甫草堂作文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春是生机的,春是五彩的,春是游览的好天气,好时光。

三月二十日,同学们兴高采烈的踏上春游之旅。一上车,同学们如同顽皮的小鸟叽叽喳喳闹个不停,车里一下乐开了花。

我们游览的地点是杜甫草堂,它位于二环路浣花公园旁,整个草堂大约有二百七十多亩。大门前有一个用水泥做的罩壁,做得精美极了。进入大门,我们走过一条林荫小道来到大雅堂,大雅堂里塑刻的各朝著名诗人:正中央是杜甫,旁边是李白、王维、白居易、陈子昂等。走出大雅堂,我们来到花径,花径两旁是一道红墙,红墙边上有各种各样的竹子:绵竹、茅竹,青丝竹。

走出花径,就能看到杜甫以前居住的茅屋。我们还在茅屋前背诵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深深表达了杜甫在草堂生活环境的辛苦,诗中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深深表达了杜甫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一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反映了诗人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已。茅屋里设有中客厅,厨房,书房,卧房等。

来到史诗堂,就能看到杜甫的铜像,那是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雕刻的,这个雕像很清瘦,最能表达出杜甫一身的艰难曲折,在铜像旁,还有朱德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听导游阿姨介绍:成都的杜甫草堂是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靠亲友支助在浣花溪修建茅屋居住,因为成都是远离战乱的中原,草堂又地处郊外,所以杜甫在这里写下了具有田园风情的著名诗歌,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杜甫一生写了XX多首诗,在草堂就完成了240首,杜甫草堂共收集了1000多首,这些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杜甫草堂誉为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再往里走,还有大廨、工部祠、柴门、唐代遗址等景区,它们各有特色,展示出不同的魅力,让人留恋往返。短短的时间过去了,通过这次的游览,让我们对中国诗人的才华赞叹不已,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依依不舍的走出来,和杜甫草堂说声再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给杜甫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1186 字

+ 加入清单

最最尊敬、伟大的诗圣杜甫先生

您好!

给您写这封,说实在的,真实有些诚惶诚恐。因为,我不知道,您在另外一个遥想的 世界里,究竟能不能收到我这封冒昧的来信。

从小到大,您那被称为诗史的脍炙人口的诗歌,就一直在我耳旁回响。读着您一首首忧国忧民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您那“想为百姓而想,急为百姓而急”的焦灼的脸庞。尤其是,您那句流传已久的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不知道让多少人在多少文章中“引经据典”,徒添了不少色彩。您彼时的心情,彼时的表情,虽说此时的我们不能看到,但是,看看如今一路飙升的房价,看看一些地方为了种.种目的而强制百姓拆迁的场景,说实在的,您彼时的心情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心情,您彼时的愿望其实也就是我们时下的愿望。

本来,我不想打扰您千百年来清静的“休息”,可是,如今发生的这一件与您有关的事情,我却不得不斗胆给您说道说道。

或许,您还不知道,百年之后的您,早已成了不少后人心目中的“偶像”,成了万人景仰的伟大的“诗圣”。因此,就连您当初不堪回忆的故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已经成了一种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应的“旅游资源”,成为了当地政府竭力保护的对象。我想,假如您泉下有知,能够看到这种现象,您肯定会为自己能够“死而不已”,能够继续为后人带来福祉,而感到万分欣慰与自豪吧!

不过,接下来要给您说的,您或许就该转喜为怒了!1月1日,位于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的杜甫故里景区开始升级改造,有关部门勒令您的“邻居们”搬家,却不为村民们提供住处。并且,如有人抗拒拆迁,将被实行“株连”:亲戚中有人当教师的,停课;有做工人的,停工;有做公务员的,停岗;有做商户的,吊销执照……(大河网1月3日报道)您说,您的故里景区升级改造就改造吧!怎么能够强制人家搬迁呢!退一步讲,搬迁也就搬迁吧!怎么能够实行“断水断电”、“株连”的不人道政策呢?如此强盗行径,想必与您那时候的类似行为相比,也足以令您瞠目结舌吧!

更让人气愤的是,如此强制百姓拆迁的行为却是戴着一个高尚的“帽子”,那就是——以保护杜甫先生您的故里改造为名进行的。要说,对于您这么伟大的人物,后代子孙出于敬仰的目的,保护您的故里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即便是出于保护您的故居,也不能强制拆迁您故里的邻居们的房屋吧!如此,弄得不少人无可奈何的去租房、购商品房,怎么看也与您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愿不相符啊!您说是不是?就是如此堪比野蛮拆迁的行为,有人还在大言不惭地称之为“和谐拆迁”,您说,这和谐得了吗?我想,您要是泉下有知,您肯定不愿意看到人们这么保护您的故里的吧!

瞧,说着说着,怎么成了给您诉苦了呢?实在不好意思,还是就此打住的好。想想看,本来您当时生活的就不太如意,我等晚辈这样不知好歹,还把千年以后的烦心事给您诉说,真是不孝啊!切望您老千万别和晚辈我等计较呵!

景仰您的一名晚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最欣赏杜甫优美作文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欣赏杜甫,不仅因为他的诗,而且因为他的人。

杜甫早年,喜欢游山玩水,出游吴越。曾感叹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登上山顶,抒发“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当他想与古代诗人一样考取功名,为 国报效的时候却仅仅得了一个河西尉,于是他愤慨道:“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他目睹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辞官省亲,刚进家门,又“入门闻嚎 啕,幼子饥已卒”,他空有爱国之心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只是抱负无从施展。

过了几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也进入了他的中年,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时,他感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逃亡途中,他也曾“暮投石壕 村”,目睹了“有吏夜捉人”,但次日告别时却已经是“独与老翁别”,他还看见了“三吏三别”。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遇见李龟年,痛诉悲怅愁 绪。他在逃亡途中与王维一同被捕,后逃出投奔肃宗,得了一个“左拾遗”。后又因言语不当被贬,于是杜甫弃官而去。即使他的中年命运多舛,他还念念不忘报 国。

到了晚年,他因战乱流离失所,最终在四川安定了下来。在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被叛军占领的失地的时候,他和妻子“漫卷诗书喜欲狂”,在白天纵情喝酒高声 歌唱“青春做伴好还乡”。他怀着报国之心,听到官军得胜,才会喜欲狂。在“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I长林梢,下者飘转沉 塘坳”的时候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感叹。他登高望远,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见春雨到来,赞 叹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州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绝句。他访诸葛武侯祠,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对诸葛亮的命运做了评价,同时也写出了报国无门的心情。最后杜甫在一只小船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纵观杜甫一生,虽然在动乱中度过,但是他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佳篇,而且,他还时时怀抱报国之心。即使在安史之乱中,也只身投奔肃宗,这种爱国之心是不可多得的。所以,我欣赏杜甫,一方面是欣赏他的诗句,另一方面是欣赏他的爱国的这份情。

[我最欣赏杜甫优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致杜甫的一封信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是唐朝晚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他被人们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大多忧国忧民,国家即将灭亡又不得重用的无奈心情。那种无能为力,生于晚唐的他,空有满腔热情,然却报国无门。

生于晚唐的他,是有心无力的。他没有遇见“刘备三顾茅庐而请诸葛亮出山”这样贤明的君主。他心怀大志,希望得到重用,可是一切都是他的希望而已。如今的唐王朝早已今非昔比,不但缺少了当初的繁华,而且国力衰退。这是处于飘零中的唐王朝,但他心怀天下并没有因为这样而磨灭,相反忧国忧民的情怀更为浓烈。他希望终有一天得到君主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满腔热情,所以他的一生都几乎怀着这样的情怀。

然而,他的命运总是不幸的。他所生于的时代也是不幸的,这也就注定了。杜甫的一生空有宏图大志,肃宗即位后,杜甫虽表面拥有一官半职,却难有作为。不但无法实现他的宏图大志,而新俸禄也难以养家。最终他狠心辞去,离开中原后,他的生命更如一片黄叶到了尽头。

虽然杜甫生不逢时,但他却是不幸的。最终他也只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已。也许这就是杜甫的一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眼中的杜甫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蒙上厚厚的尘埃,抹去了它本来的印记,添上触目惊心的伤痕。可有一样东西例外,它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它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它与我们时隔千年,却惚然昨日,是诗歌,透过千年的尘埃,射出璀璨的光华。

若说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那么,杜甫便是诗歌的精神之魂。在我的印象中,杜甫是一个遥远的古人,所以我将他想象的衰老。而透过他的诗句“漫卷诗书喜欲狂”我又将他想象的如青年人一般的热情、奔放。但这又似乎不是完整的他,他既有着高贵的灵魂,又有着平凡的身躯。高贵的灵魂使他悲悯苍生,平凡的身躯又使他痛苦万分。他的形象,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概括不来的。我只能说:他像一个苦难的巨人,饱含热泪的轻抚一个时代的创伤。

战争、饥荒、苛税,病痛、生死离别、漂泊异乡……没有使他麻木,反而让他变得更加清醒,我仿佛看到了他枯瘦的身影奔走在衰败的山河间。这是多么沉重的痛苦啊!压得这个巨人发出痛苦的悲鸣;这又是多么的悲哀,让他一个人背负起一个时代。这一刻,天地变色,鬼魂哀嚎,他望着这世间的流血漂橹,发出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甚至不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是一个斗士,双目散发出雄雄的火光,想要燃烧罪恶、战争与不公,他与这“大势”斗争,他望着残破的江河,受难的人民,凶残的虫豸,发出悲坳的痛哭,他是杜甫,一代诗圣,却又“忧国忧民”“鞠躬尽瘁”,他那铁一般沉重的身影,存在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而那无声的叹息,深深地敲击着我的心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眼中杜甫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懂杜甫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月儿缓缓地爬上枝头,凄冷的月光洒在花草萎靡的岸边。他黯然神伤。一叶孤舟默默地停在岸边。听着沙鸥悲鸣,独自咀嚼着秋风扫落叶的愁苦。杜甫,一路高歌,一壶苦酒,一曲相思,道尽了他人生的悲欢。我愿作一棵小草伫立在舟旁,品读着他的情思,伴他度过漫漫长夜。

泰山下,江畔花。晓风残月之时,他只漫步松林,伴着花开花落,披一身露水,同李白“放荡齐赵间”,难掩他年少风流。夕阳西下,薄雾连山,纵情吟出“会当凌绝顶”响彻云霄。江畔花开,蝶舞缤纷,他踏着芬芳,纵笔轻狂,“可爱深红爱浅红”又是那样含情脉脉。读懂杜甫,读懂他在齐鲁大地的裘马清狂,读懂他的凌云之志,读懂他“泥融飞燕”的炽热。

长安街,车马灯。锦罗碧殿之中,他却不屑名利,伴着天阴雨湿,听一路哭声,恨时事“蹙金孔雀银麒麟”难忍那趋炎附势。佳人锦罗,玄宗沉醉,无奈喊出“萧鼓哀吟泣鬼神”讽荒淫无道。世俗腐朽,民不聊生,他步入民间,下笔沉重“路有冻死骨”又是那样忧苦似海。读懂杜甫,读懂他在京都长安的苦恨忧愁,读懂他的忧国忧民,读懂他心系百姓的情怀。

叛军起,山河荒。狼烟烽火之中,他又辗转流离,听到灵武继位,毅然前去投奔,满腔是“雄剑四五动”谁料途中陷贼,河山破碎,草木残败,悻悻题写“感时花溅泪”甚艰难苦恨。百里尘昏,“血作陈陶泽中水”,他走过义军尸首,泣泪痛吟“都人回面向北啼”又是如此悲怆惘然。读懂杜甫,读懂他在胡歌苍凉中的艰难忧思,读懂他的亡国怨恨,读懂他梦萦河山的气魄。

夜苍茫,卧孤舟。“岁云暮矣”之时,他却离开草堂,避开污秽陈腐,带一壶苦酒,乘孤舟“潇湘洞庭白雪中”,怎奈那“天寒网冻”。冷月秋霜,灰天黄叶,恹恹题写“孤雁不饮啄”愁此笔甚悲,心凉如冰,相思缠绵,他独卧船头,乡曲轻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那么情思绵绵。读懂杜甫,读懂他漂泊异乡的万里悲愁,读懂他乡思的泪,读懂他黄鹂白鹭的渴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漫游诗海,拂去诗史上历史的灰尘。杜甫,我与你心与心地交流,去慢慢读懂你,那壮心未已忧河山,那怜悯疾苦淡名利,那漂泊异乡愁思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杜甫遇李白

全文共 1698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李白与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

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11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即便完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杜甫令他惊叹,因此二人很快成为好友。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是见面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旧地名叫陈留。到哪儿去打猎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陵,到达商丘,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我们的两位大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着名诗人高适。高适比李白小3岁,属于同辈。这位能够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渔樵”“狂歌草泽”。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谋生,无聊晃悠。这是他的“地盘”,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有名,叫贾至,比杜甫还小6岁,当时才26岁。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这片大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当县尉,张罗起来比较方便。贾至还带了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个能写诗的。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适,他带路;接着是李白,他是马队的主角,由贾至陪着;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经常跨前两步与李白并驾齐驱;贾至带来的那些人,跟在后面。

当时的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他们没走多远就挽弓射箭,扬鞭跃马,奔驰呼啸起来。高适和贾至还带来几只猎鹰,这时也像闪电般蹿入草丛。箭声响处,猎物倒地,大家齐声叫好,任何人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寡言的猎人,更像追逐嬉戏的小孩。马队中,喊得最响的是李白,而骑术最好的应该是高适。

猎物不少,大家觉得在野地架上火烤着吃,最香最新鲜,但贾至说早已在城里备好了酒席。盛情难却,那就到城里去吧。到了酒席上,几杯酒下肚,诗就出来了。即席吟诗的不是别人,是李白和杜甫,连高适也只能躲在一边了,真是奢侈至极。

诗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内质却是生命力的勃发——无论是诗的个体、诗的群体、诗的时代都是这样。没有生命力的典雅,就不是我们喜欢的诗。因此,由诗人用马蹄写诗的旷野,实在可以看作被我们遗落已久的宏大课本。

诗人用马蹄写诗的地方也不少,但这儿,是李白、杜甫一起在写,这如何了得。

在那次打猎活动中,高适长时间地与李白、杜甫在一起,并不断受到他们鼓舞,决定要改变一种活法。很快,他就离开这一带,游历去了。

李白和杜甫从秋天一直玩到冬天。分手后,第二年春天,二人又在山东见面,高适也适时地赶了过来。不久,又一次告别,又一次重逢,那已经是秋天了。当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永久地别离了。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永诀,李白在分别之际还写了“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的诗,但金樽再也没有开启。因此,这两大诗人的交往期,一共也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还有不少时间不在一起。

世间很多最珍贵的友情都是这样,看起来亲密得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细细一问却很少见面。相反,半辈子坐在一个办公室的,很可能尚未踏进友谊的最外层门槛。

就在李白、杜甫别离的整整10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那时,李白已经54岁,杜甫43岁。他们和唐代一样,都青春不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作文感悟杜甫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谈起杜甫,说他是诗写得最好的一个人。从此幼小的心灵中就对他留下绝对的信任和崇拜。觉得他是那么神秘,那么伟大。

终于我也仰着小小的头,扬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飘动:“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我如饥似渴地啃着这些诗句,逐渐地也慢慢有所领悟。别人告诉我杜甫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他只是个苍老憔悴的“瘦老头”,心中似乎只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悲叹。我便急着和他们争辩。

我长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悄悄冒出新芽,虽还嫩生生的,但终于敢大胆步入成年人的内心深处,敢于评论他了。

然而,杜甫这个一度被他人蒙上灰色的诗人,却以他伟大光明的照射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杜甫生活维艰,“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他甚至还遭受小儿子饿死的奇惨变故。在杜甫的后半生,生活无论怎样困难,他都勇于严肃正视事实,始终关注着民族命运和民生疾苦,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始终贯穿着“穷年忧黎元,叹息热中肠”的精神。

安史叛军的残酷屠杀,统治阶级的腐朽荒淫,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总之有关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都在他的诗中得到深刻反映。当他为命运多舛而倍感凄凉时,国家忧患、人民疾苦随即以更悲凉的色彩横到心上。他那种抛弃“小我”而关心大众的人格升华,是同时代诗人所不可比拟的。

更让人俯首长叹的是,在那凄风苦雨人难寐之夜,杜甫非但说有顿生对天下人怨愤冷漠之心,反而以己及人,甘心牺牲自我而筑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厦,这是怎样一颗满溢着赤诚和慈爱的心灵!但遗憾的是,杜甫很少有欢快的诗句,即使有,体现的总是凄凉,可能是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太深了吧!

对童年的我而言,杜甫是梦;对现在的我而言,他是真;或许他是真正的梦,而这是我用自己的眼看他。我崇拜杜甫的江河才华,更敬慕杜甫那颗悲天悯人、包容一切的魂灵!

[初中生作文感悟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眼中杜甫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雨打芭蕉,打出滴滴伤感;风卷茅顶,卷出丝丝无奈。夜半惊醒,枕头微凉,倚窗外望,故乡月明,不禁老泪纵横。

杜甫,你好。我在心中默念。

人生的际遇若一直平步青云,那人便也易陷于颓丧;而坎坷的经历,虽然带给人不幸,却也仿佛那一潭沉静的死水中注入了新的注力,焕发夺目的光彩,请停下你匆匆的步履,望望杜甫遗留的脚印。

庭院八月枣梨熟,瞧,那茂密丛中展露的人影,可是少年的杜甫!他健康,而又有才华,更是拥有无忧无虑。“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中年的杜甫跟随着世俗的陀螺,也终无法画圆自己的人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谁能料想晚年的杜甫竟是如此的凄惨,那个昔日英气勃发的少年哪儿去?

儒家倡导“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容易,穷则独善其身着实不易,更能可贵的是穷困时不忘心系天下: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若没有吐纳日月的胸怀,又何能有如此广博的爱心?你让世间的狗苟蝇营者低下头,你的人格在那一刻上升到九霄层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道不是对你的大道希音?

你无疑是一面镜子,一面映照大堂帝国的明镜,你照出了那个时代的丑恶本质,一切都是那么真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累累白骨,你那枯骨凸现的眼眶里滚出两行清泪,你在质问,那累累白骨上原有的生机到底哪儿去了呢?

“偏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男儿的性命犹不如那春风吹又生的草芥,与其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撕心裂肺的痛,便不如生个女孩儿,嫁给比邻,还得时时相见。

同李白一样,你是郁郁不得志的。皇上昏庸,官吏,人民疾苦,栽道怨天。在这种时代,本事被摒弃一旁,视为草芥。你的本领也就只能让后人所铭记,后人所欣赏。

我忽然看到你的眼睛,幽幽的如湖底般清澈,直达心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给杜甫的一封信学生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先生:

您好!您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写这封给您吧?告诉您,我可是您忠实的“粉丝”呢!哈哈,您一定不会理解“粉丝”的意思,这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就是崇拜者的意思,我,就是您忠实的崇拜者。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很多的诗句,可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妈妈的引导下,我好像看到了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穿梭嬉戏,不时发出婉转清脆的鸣叫,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明净广阔的天空……多么美的一幅画啊!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原来古诗也可以象画那么生动美丽,同时也牢牢地记住了您的名字——杜甫。

上学了,我开始接触更多的古诗,课堂上是老师生动的讲解,课余时间是我们反复的吟诵,作为一所诗育特色学校,我们学校特别注意古诗教育。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我对古诗的了解日益加深,并渐渐沉迷。我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象您写的诗我大部分都会背呢!但是,在理解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很困惑:为什么有些诗很浪漫,有些却很残酷;为什么有些诗很快乐,有些却很悲伤……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老师在讲解古诗时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每首诗的诞生都有它的背景,都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真实情感的反映。象杜甫、李白、陆游、李商隐等等,这些诗人生活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理想和追求,因此,他们写出的诗句就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内涵,但他们都称得上是伟大的诗人……”于是,我开始对这些诗的背景产生了兴趣,试着开始了解作者和他们的时代。

我首先开始了解的,当然是您了。

这时,我才理解了您的诗句中的各种情感。《春夜喜雨》中的闲情逸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欣喜若狂,《三吏三别》中的愤怒无奈……这些都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您在当时真实的心情啊,您在用您的笔抨击社会,弘扬正气,用您的方式和黑暗斗争,您无愧于“诗圣”这个称号!

杜甫先生,您是不幸的,因为您生活在那样动乱的时代,但您也是幸运的,您因为您的诗被后人世世代代敬仰。我多希望您生活在我这个时代,那样您的诗里一定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悲哀和愤怒,您会用您的笔歌颂我们这个美好的新时代,为后人留下更绚丽的诗篇。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给杜甫的一封信学生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杜甫

您好

我已久仰您很久了。被称为“诗圣”的您,被称为是“诗史”的您,虽然在外人看来,您拥有如此高的文学成就应该是快乐的、骄傲的,但现实的您总是多愁善感、悲惨而痛苦的。

当我学到您所作的《茅屋秋风所破歌》。我从我的内心深深感受到了您的那种忧国忧民的大情怀。现在想想,您虽然自身身处 窘境,还依然能为他人着想,为天下的读书人着想,为国家而忧愁!像您这样的人还多吗?不多了,像您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

您虽怀有满肚的知识,但只可惜您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而在当时的唐朝也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您经受了这么多的苦痛,但您遗留下的精神财富、文化财产却是永恒的;尽管您在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但现在您是我们心中的伟人!您是多少人梦寐以求所追寻的理想人物,又有多少人想成为您像一样的人呢?

您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我要向您报以感谢,感谢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致

敬礼

裴心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游杜甫草堂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让我对杜甫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父母带我去游览了杜甫草堂

去到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亭子。我走了进去,发现墙壁上题有杜甫的诗以及他的生平写照。当我在小亭子里徘徊时,就会想到我竟然站在了杜甫曾经在这里饮酒作诗的地方,不由得欣喜若狂。我似乎感觉自己也有写诗的灵感了,好像杜甫在同我在一起作诗,我仿佛身临其境。直到妈妈推了我一下,我才顿时醒悟过来,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小亭子。

接着,我看到了一个用古典牌子雕刻着的“杜甫历史博物馆”。我想:杜甫可是我的偶像,他用过的东西,一定会很高大上吧!可是,现实却并非如此,当我看到一排排、一列列杜甫用过的东西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崇拜的大诗人杜甫,竟然用的是非常破旧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是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孩子,杜甫用这些破旧的东西,是因为杜甫所处的时代不好,但是他还是有一股劲,他就用这股劲来磨练出自己坚定的意志,所以才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大诗人。”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像杜甫这样的人才,是靠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才换来的呀。

最后,我终于来到了本次旅游的最终目的地:杜甫住过的茅屋。因为几个月前远方文学的牟老师刚给我们教了杜甫的诗,介绍了他那悲惨的一生,所以我来到这里便想起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每当我念到这首诗时,便为杜甫的一生感到悲切。再往进去看看,这个茅屋跟别的茅屋不一样,这里富有诗意,焕发着光彩。是他,是杜甫,使这个茅屋富有诗意,是他,用忧国忧民的笔触使它焕发光彩,他创造了茅屋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杜甫真了不起!

我喜欢杜甫草堂,是因为里面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我喜欢杜甫草堂,是因为它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总之,杜甫草堂能够给予我对人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写给杜甫的一封信作文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诗圣杜甫

你好!

我是未来世界的邓小雅。

您可能不知道,您在我们这个时代可是出了名的诗圣!您留下的诗都是我们这些小学生必背不可的。但您知道吗,我们现在的科技非常发达,你们那时候用毛笔写字,我们那用钢笔、铅笔和圆珠笔等笔写;你们烧水用火,我们用煤气或天然气;你们放风筝踏春,我们看电视玩电脑;你们学习只是读,我们还得用多媒体学呢!现在,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但是我要告诉你,世界上没有鬼神,你们那时候就是迷,不下雨,就祈雨,我们呢,可以人工降雨。你们坐马车、骑马,我们开轿车、骑自行车。我还要告诉您,地球是圆的,太阳不管什么时候离人都是一样近的。您和李白合称李杜,不过您是在唐末,他是在盛唐时期。现在社会还有很多高科技的东西,就不一一和您说了,等到我发明好了时空穿梭机,去找您!

XX年4月23日星期四

[关于写给杜甫的一封信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听听杜甫的声音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望着窗外的落叶,穿越时空,来到杜甫的面前,只为听听他的声音

声音始于长安。繁华的闹市,仍有一处安静的地方。他与李白正举杯邀明月,畅谈人生快事。杯杯盏盏之间,影射的是偶遇知己的快乐,碰撞的是诗人与诗人的火花。他们虽然年龄稍差,但却听得出杜甫此时的激动与快意。倾听他们的对话,竟生出一种“君生我未生”的失落感。

他的声音逐渐雄浑,已步入青年。此时的他正位于五岳之首。他的声音高昂,在泰山上更显得富有激情。听他的声音,他的意气风发,他的壮志凌云,随着一行行诗句迸发而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未见其景,只闻其声。我仿佛见到一个“自是年少,倾负韵华”的少年,他信心十足,俯视着一切困难。

转眼间,盛世唐朝在安禄山的铁蹄下灰飞烟灭。背井离乡的杜甫在落花时节来到了江南。在这如斯的江南里,他遇到了那王维写出最美《相思》的男人――李龟年。

没错,他吟出了《江南逢李龟年》,声音中的他失去了几分年少时的轻狂,增了几分人生的飘零凄凉。

今非昔比,曾身为大唐盛世最美才子的他们,如今却已成为幡然白首的翩翩老者。杜甫此时的声音写满了“风景不殊,河山有异”。

时光不停转动,长安——杜甫的故乡早已在战火的摧残下破旧不堪。他轻轻吟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只是这微小的声音怎载得动那忧国思家的无限离愁?

杜甫的声音伴我直至湘江,但也只能把那满怀的抱负与满腹的才华深埋在湘江的每一寸土地之下。

他的声,他的音,戛然而止,望向窗外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兴兴亡亡,又怎是杜甫能左右的了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将记住杜甫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他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少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百姓,甚至能自我牺牲。他一生都不忘济世报国,然他报国无门,满腹忧国忧民之情只能寄于诗歌。

他的一生很苦,很累,很辛酸,也是,哪一个诗人背后没有发生刻苦铭心的事情。我每读完一首他的诗都多多少少了解到他所发生的故事,又心疼,又心酸。另他感慨发出的号角,我更是久久不能忘怀,一句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使得多少中华儿女明责任,报国家。

当他坐在破烂不堪的茅屋里,无人问津时,他还在为别人着想,这又是何等气势才能呼吁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越想越觉得难过,为什么名声大躁的他,如此落魄,静言思,不禁让我想到“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时不只唯他如此这般艰辛吧,他所受的哭定比别人多的多,所以才能颂出这千古名句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情结,但他的“悲秋”也独独仅此一份。安史之乱后,他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从48到59岁去世为止,一直在外漂泊。“万里”我看到他归家无期,欲归难。秋天的天色肃冷,天高风急,猿啼哀啸,落叶飘零,无边无际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处处透着孤独,寂寞。叹一声悲词于他。又更是亲朋离散,相会侥然无期,且身患疾病,连最爱的酒都不能喝,人生唯一一乐趣也被抽走,他应该是可悲的。

没有此生的遭遇,何来那流芳百世的作品,一代传一代,不洺不灭,也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眼中杜甫小学作文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句佛语说:掬水月在手。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有时可以办到根本不可能的事。同样,当我们虔诚地拜读杜甫的诗作时,一个鲜活的形象也可以很生动的跃出于面前。

杜甫不同于李白,他把自己推到一个压抑的屋檐下。背负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沉重责任感,杜甫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的描述着时代的面貌和人民内心的悲苦。

杜甫的诗犹如大唐由盛到衰可悲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着他不同时期的真实景观和社会生活矛盾。又如一个历史宝库,包含着浑涵汪洋、千汇万状的丰富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百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的忧过忧民的深衷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个惊人死不休”的鸿鹄壮志,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独特格调和精益求精的诗艺,也铸就了这位彷徨者无数铿锵凝练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辞。于是他便成了诗中的圣人。

他的诗便是他的情感发泄,发泄他对现实的不满而又无可为的无可奈何。读他的诗,俨然在接受清除心灵污垢的洗礼,高档格调的文辞、深刻压抑的真实的真实感情在读者的心中荡起一圈圈涟漪。于是人们便想起了大海的浩淼,想起了弯月的宁静,也想起了杜甫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

陆游有诗曰:千载《诗》亡不复删少陵谈笑即追还尝憎晚辈言“诗史”《清庙》《生民》伯仲间。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美丽的杜甫草堂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宗源巍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追随着杜甫的脚步,来到了杜甫草堂

一路上,初春的气息异常浓烈。柳树像姜太公一样,把自己的“钓鱼竿”放进了水里,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过了一会儿,一阵微风吹过,柳树又变成了绿衣仙女,随着风翩翩起舞。忽然,两只可爱的小黄鹂一路追逐着飞了过来,灵巧地落到了柳条上,唱起了《春之歌》。那旋律时而高亢,好像是牧童用竹笛吹出的欢快的曲子;时而低沉,好像几个孩童躲在角落了在窃窃私语。一群白鹭从天空中飞过,时而排成人字形,时而排成一字形,像一群舞蹈演员在不断地变化着队形跳舞。蓝蓝的天空上,几朵白云正在飘过,暖暖太阳挂在上面,冲着我们微笑。我想杜甫一定和我一样深深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才会写下千古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晃白鹭上青天。”

不知不觉,我走进了杜甫草堂,从窗户里向外看去,西岭山连绵起伏,高耸入云,山顶上还有厚厚的积雪,像一条白龙盘踞在山顶。而不远处的江边,停泊着很多从遥远的东吴开来的船只,船上的桅杆密密麻麻,就像一个个旗杆矗立在江上。这多像一幅以窗户为画框,以大自然为神笔,景色优美而意境高远的画啊!难怪杜甫情不自禁地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样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如画美景,怎能不令杜甫沉醉?怎能不让我留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杜甫故里观后感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一代诗圣再难及,“三吏三别”表诗情。

——题记

你伫立西阁,俯仰吟哦,你的声调,如此凄恻悲凉。你生时名不显赫,但逝后名声远播。你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你桀骜不驯,豪气千云……

你一生都是素白的衣衫,厕身天地之间,白鸥般孤独彷徨,这是天涯海角的颠沛流离,正如你至交好友李白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你憾之仕途不顺,任官又被贬数次,再加上安史之乱的风波未平,导致你满身才华无处施展,只能委身天下凄凉之地。你看不惯唐玄宗管理下唐朝的腐败,弃官隐居于乱世之中。自修草堂,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史之乱平定后,你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奈何命运扰人,两年后,你在归乡的小船上与世长辞。

杜甫啊,走吧,离开喧嚣的长安。少年的梦境——想致君整顿朝纲,可曾想,残杯冷炙,磨尽豪情壮怀,化作丝丝悲怆,最后的遗憾——巫峡变成了华岳,蜀江化作了黄河浊浪。寂寞的湖水似永夜的孤月,吞噬着乘一叶小舟的你。

你的诗篇,步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在这里,你是诗国的图腾,诗坛的君王。“不朽”是你诗篇的代名词,永存于历史长河,并真实地反映了家愁国难,时政实景。

其实,我们知道,你的愿望是将神州大地变成真正的天堂。

时代已使山河大地愈加雄壮。你应一展愁眉,放歌引亢,曾经夜夜惨黄的月色,如今已成永夜的光亮,不见你逐狡兔,不见你举杯品美酒流芳,但愿你裘马轻狂。

你看透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荒谬。五更的鼓角,是寒风中的警钟在呜咽;三峡的星河,是永夜中乌云在潜藏。

啊,宫阙长满了野草,远处驰骋着一匹骏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