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杜甫的作文精选三篇 优秀作文大全【热门20篇】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杜甫的作文精选三篇 优秀作文大全,欢迎大家的阅读。

浏览

792

作文

155

绝句杜甫扩写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的一个春天,诗人杜甫来到了郊外。

他看见一条河流正在淙淙流淌,小鱼儿正在里面跳来跳去的玩耍。远处的山脉和平原都变成了一望无际绿油油的一片。远看有几只小羊在吃草,近看却发现是一簇簇白色的花朵。

他走进了一个小村庄,看到小孩们玩得不亦乐乎:有的玩过家家,有的捉迷藏……大人们也不闲着:有的播种,有的织布……一阵春风吹过,如茵的芳草和盛开的花朵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仿佛让杜甫忘掉了一切的烦恼事。他捏了捏泥土,泥土变得又湿又软。勤劳的燕子看见了,准备衔泥筑巢。杜甫又坐在沙滩上享受着这花草的芳香。忽然他觉得沙滩不再那么冰冷那么硬,而是温暖而柔软。一对对鸳鸯悠闲自在的睡在沙滩上,做着美梦。

杜甫看了这些景象后,不禁赞叹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他回到家后,但写下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杜甫家人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妻子]

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元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妻子小他十多岁,想来是一位知书达理、聪慧贤淑的女子。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用他的大手笔为爱妻立传,甚至我们连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却多处提及她,虽然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但从那饱蘸深情的笔墨中,我们对诗圣背后那个含辛茹苦相濡以沫的伟大女性,还是不由得肃然起敬。

[子女]

育有两子宗文、宗武,另有一女凤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与杜甫在诗海中相遇作文800字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浩瀚的诗海波澜壮阔,撑一叶轻舟,随著起伏的浪花荡漾,我与杜甫在诗海中相遇作文。

我与你初次相遇是在包罗万象,气韵超然,宏伟壮观的五岳之首——泰山,我眺望著《望岳》中所描绘的天地万物间变化的情景,脚踏著挺拔在齐鲁两地间,连绵不断的东岳泰山之上,和你一起享受这“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虽然你科举不第而游历齐赵,但你仍欲将自己远大浩茫之思想与高奇苍莽的泰山合为一体,你正是抱著登最高处的理想,创最辉煌业绩的心情来望岳的。“荡胸生层云”通过山中层出不穷,飘浮不定的云雾,表现出泰山的深邃;从而随山云层出而使你心胸高远,思绪万千。“决眥入归鸟”,把你开阔博大的胸襟进一步展现开来!

与你再次相遇是在一个天地肃穆,日昏月暗的世界,一个情谊淳厚,绵绵不尽的瑶池仙境,一个悲怆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诉说著边塞的苦寒,苍凉与悲壮。在那空旷寂寥的边塞,明月高悬的深夜,本应是人马安歇,进入甜美梦乡之时。事实却否,在胡笳的悲鸣声中,在寂寥高挂的明月之下,在军令严肃的氛围裹,士卒不敢放松,不能懈怠,只能默然惨然,听凭战争的摆布,没有丝毫的自由可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让我和你一起体味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警世之句的深远,想象作文大全《我与杜甫在诗海中相遇作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你始终关心著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安危,你深深体会到人民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你亲眼目睹了百姓妻离子散,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万民无辜牺牲的惨状,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你深夜经过嘶杀拼搏的战场,在一弯凄清的寒月映照下,那累累白骨,正在诉说著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悲剧,控诉著安史之乱带给人民不尽的灾难。这裏充满著你忧民的情思,怀抱著你对国家复兴的愿望!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连年战乱,风尘连绵,家书已绝,关塞萧条,前途渺茫,这样的伶俜生活你已忍受十年之久,现在又别无他途。蜡烛已残,秋月凄冷。你拙於生计,命途多舛,依靠朋友接济,且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正是这身世之叹和思念之情萦绕在你心头脑际,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忧心重重呢

“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你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孤独的,凄凉的。惟有那苍穹的月亮陪伴著你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月是你的精神伴侣,你的理想寄托。在幽静朦胧的月色中,你敞开心扉,倾诉你的孤寂和苦闷,寄托你的思念和希望。月是你坎坷岁月,匆匆行旅,悲情一生的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将记住杜甫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他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少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百姓,甚至能自我牺牲。他一生都不忘济世报国,然他报国无门,满腹忧国忧民之情只能寄于诗歌。

他的一生很苦,很累,很辛酸,也是,哪一个诗人背后没有发生刻苦铭心的事情。我每读完一首他的诗都多多少少了解到他所发生的故事,又心疼,又心酸。另他感慨发出的号角,我更是久久不能忘怀,一句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使得多少中华儿女明责任,报国家。

当他坐在破烂不堪的茅屋里,无人问津时,他还在为别人着想,这又是何等气势才能呼吁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越想越觉得难过,为什么名声大躁的他,如此落魄,静言思,不禁让我想到“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时不只唯他如此这般艰辛吧,他所受的哭定比别人多的多,所以才能颂出这千古名句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情结,但他的“悲秋”也独独仅此一份。安史之乱后,他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从48到59岁去世为止,一直在外漂泊。“万里”我看到他归家无期,欲归难。秋天的天色肃冷,天高风急,猿啼哀啸,落叶飘零,无边无际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处处透着孤独,寂寞。叹一声悲词于他。又更是亲朋离散,相会侥然无期,且身患疾病,连最爱的酒都不能喝,人生唯一一乐趣也被抽走,他应该是可悲的。

没有此生的遭遇,何来那流芳百世的作品,一代传一代,不洺不灭,也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眼中杜甫小学作文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我一听这话来了气。怎么老杜就靠着咱们几个朋友生活呀?

他有手有脚,四肢发达:眼睛,鼻子,耳朵,嘴,还有眉毛。五官又很齐全,他怎么就不自己某个生路,挣几个钱呢?可人家借诗抒情正发愁呢!这可不是,自从安史之乱爆发了,他心情一直都不是太好。就打搬到咱们四川成都后生活才渐渐安定了。

好几年都过去了。有一天,突然就看见老杜从家里疯疯癫癫地跑出来,我赶忙出门迎接。还没等我出门,他就大声喊道:“平定了!平定了!我回家去!”“怎么了?回哪里?什么平定了?”我接连问了好几句。他一字一顿地说:“安史之乱平定了,我们可以回家去了。谢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的关怀和照顾。”一听老杜要走,真的有点不舍得。我问:“老杜,你真的要回去吗?再呆一段时间,不好吗?先别回去,这儿的风景多好。既然安史之乱平定了,那你的牵挂也就没有了,好好享受一下吧!”“不,我要回去,我一定要回去。”他坚定地说。

“那我明天去送你!”我对他说。他没理我,转身就离开了。

第二天,我左等右等,也不见他的踪影。我就跑到他那儿里看看。一到那儿,空空如也,只有一座草房立在那里。转头向江上望去:碧波荡漾的江面上,只有一叶小船在向远处飘去。那小船上,也许是回家心切的老杜和他的妻子儿女吧!

就这样,我们分别了。虽然有许多不舍,但我还是希望他回到家乡能够安宁,幸福地生活。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杜甫草堂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位于成都市区的杜甫草堂时,我的心情是激动而兴奋的,以前学过的诗圣名句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能写出如此优美诗句的诗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觉得杜甫一定是个乐观而细心的人,能够在春天的雨夜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杜甫草堂的大门很气派,我让爸爸给我美美地拍了几张照片,然后进入景区参观。

幽静的园林里有许多房子,房子的屋顶都覆盖着一层茅草,碧水环绕在房子四周,荷花映红了游人的脸。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路两边是红色的墙,墙外是一片竹林,有几棵竹子探墙而出,在微风中摇曳着和我打招呼。

小路的尽头,我远远地看到了杜甫居住过的茅屋,我知道脚下这条路当年曾栽满了花木,“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的草堂看起来很简陋,但至少要比当年坚固很多,成都刚下了雨,我不小心踩进了一个泥坑,心里一阵懊恼,看来杜甫当年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可就算身在如此的环境中,杜甫仍不忘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股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草堂在我眼中变得高大起来。

峰回路转,走过一段小路,我抬头看到颜真卿写的“大雅堂”三个字。大雅堂内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大型彩釉镶嵌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那些雕塑栩栩如生,充满韵味,仿佛重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的风采,和那个诗歌灿烂的年代。“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行走在杜甫草堂内,杜甫的生平事迹和一句句诗文叩击着我的心扉,我的心情时而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洒脱欢快,时而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干云,时而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愁沉重,时而又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志与落寞……

杜甫草堂再现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我在这里看到了杜甫一生的缩影。杜甫的诗就像他本人一样,乐观豁达,坚韧不拔,胸怀宽广,忧国忧民。今后,我要努力学习,认真读书,去探求那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杜甫遇李白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杜甫相遇,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

其实,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11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两人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即便完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杜甫令他惊叹,因此二人很快成为好友。他当然不能预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他们喝了几通酒就骑上了马,决定一起去打猎。

他们的出发地也是见面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旧地名叫陈留。到哪儿去打猎呢?向东,再向东,经过现在的杞县、睢县、宁陵,到达商丘,从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东地界,当时有一个大泽湿地,这便是我们的两位大诗人纵马打猎的地方。

当时与他们一起打猎的,还有一位着名诗人高适。高适比李白小3岁,属于同辈。这位能够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种慷慨佳句的诗人,当时正在这一带“混迹渔樵”“狂歌草泽”。也就是说,他空怀壮志在社会的最底层艰难谋生,无聊晃悠。这是他的“地盘”,沟沟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来陪猎,再合适不过。

挤在他们三人身边的,还有一个年轻诗人,不太有名,叫贾至,比杜甫还小6岁,当时才26岁。年龄虽小,他倒是当地真正的主人,因为他在这片大泽湿地北边今天山东单县当县尉,张罗起来比较方便。贾至还带了一些当地人来凑热闹,其中也有几个能写诗的。

于是,一支马队形成了。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适,他带路;接着是李白,他是马队的主角,由贾至陪着;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经常跨前两步与李白并驾齐驱;贾至带来的那些人,跟在后面。

当时的大泽湿地,野生动物很多。他们没走多远就挽弓射箭,扬鞭跃马,奔驰呼啸起来。高适和贾至还带来几只猎鹰,这时也像闪电般蹿入草丛。箭声响处,猎物倒地,大家齐声叫好,任何人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寡言的猎人,更像追逐嬉戏的小孩。马队中,喊得最响的是李白,而骑术最好的应该是高适。

猎物不少,大家觉得在野地架上火烤着吃,最香最新鲜,但贾至说早已在城里备好了酒席。盛情难却,那就到城里去吧。到了酒席上,几杯酒下肚,诗就出来了。即席吟诗的不是别人,是李白和杜甫,连高适也只能躲在一边了,真是奢侈至极。

诗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内质却是生命力的勃发——无论是诗的个体、诗的群体、诗的时代都是这样。没有生命力的典雅,就不是我们喜欢的诗。因此,由诗人用马蹄写诗的旷野,实在可以看作被我们遗落已久的宏大课本。

诗人用马蹄写诗的地方也不少,但这儿,是李白、杜甫一起在写,这如何了得。

在那次打猎活动中,高适长时间地与李白、杜甫在一起,并不断受到他们鼓舞,决定要改变一种活法。很快,他就离开这一带,游历去了。

李白和杜甫从秋天一直玩到冬天。分手后,第二年春天,二人又在山东见面,高适也适时地赶了过来。不久,又一次告别,又一次重逢,那已经是秋天了。当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永久地别离了。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永诀,李白在分别之际还写了“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的诗,但金樽再也没有开启。因此,这两大诗人的交往期,一共也只有一年多一点,中间还有不少时间不在一起。

世间很多最珍贵的友情都是这样,看起来亲密得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细细一问却很少见面。相反,半辈子坐在一个办公室的,很可能尚未踏进友谊的最外层门槛。

就在李白、杜甫别离的整整10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那时,李白已经54岁,杜甫43岁。他们和唐代一样,都青春不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眼中的杜甫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烟绿从历史的深巷中飘来,带着阳光,拢着月光,向世人倾述着那如日月一般的伟大人物,一字一句,都在心田绽放光芒。而杜甫,无疑是那最炫耀的一环。

人生的际遇若一直平步青云,那人便也易陷于颓丧;而坎坷的经历,虽然带给人不幸,却也仿佛那一潭沉静的死水中注入了新的注力,焕发夺目的光彩,请停下你匆匆的步履,望望杜甫遗留的脚印。

庭院八月枣梨熟,瞧,那茂密丛中展露的人影,可是少年的杜甫!他健康,而又有才华,更是拥有无忧无虑。“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中年的杜甫跟随着世俗的陀螺,也终无法画圆自己的人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谁能料想晚年的杜甫竟是如此的凄惨,那个昔日英气勃发的少年哪儿去?

儒家倡导“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容易,穷则独善其身着实不易,更能可贵的是穷困时不忘心系天下: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若没有吐纳日月的胸怀,又何能有如此广博的爱心?你让世间的狗苟蝇营者低下头,你的人格在那一刻上升到九霄层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道不是对你的大道希音?

你无疑是一面镜子,一面映照大堂帝国的明镜,你照出了那个时代的丑恶本质,一切都是那么真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累累白骨,你那枯骨凸现的眼眶里滚出两行清泪,你在质问,那累累白骨上原有的生机到底哪儿去了呢?

“偏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男儿的性命犹不如那春风吹又生的草芥,与其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撕心裂肺的痛,便不如生个女孩儿,嫁给比邻,还得时时相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在那个穷兵黩武的年代里,只有“丰功伟绩”,哪怕是亿万百姓的性命堆积起来换得的一份荣耀,有何不可?于是,你觉悟了,百姓的眼泪只会滋长统治者的骄傲,你劝世人莫把枯眼哭泪眼。

然而,读杜甫的诗作,又怎能不潸然泪下。你那枯眼里流出的清泪,虽不能洗去尘世的污秽,却滴落在千秋后代世人的心中,荡涤人们心灵上的那层尘埃,滋润善良与良知的幼苗,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读杜甫人物传记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当代称为“史诗”《杜甫传》的作者冯至自幼热爱杜甫,无论在什么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节选。

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时的豪迈之情还未消逝,但与社会现实的接触渐多,豪迈之情也被一种心理矛盾渐渐替代。由于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征象,杜甫这种矛盾心理也更加浓烈,心中的无奈也愈甚。经过这十年的磨砺,使他的诗风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这几年的流亡生活,也让杜甫更加贴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间疾苦,使其是个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当时社会状态、政治形势,表达了人民的情绪与愿望。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毁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毁了他的仕途和梦想,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和他在中国诗坛中不可磨灭的地位,犹如凤凰涅盘般重生!从官宦世家的公子到为在长安谋职而不择手段的小吏;从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内心矛盾的无奈诗人;从只为个人忙碌的士人到忧国忧民的沉郁诗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进入“诗圣”,一步步迈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内心困顿转而进入民生之境。杜甫,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诗人,一位万方多难成就的诗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杜甫写“诗史”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796 字

+ 加入清单

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对于饱受战乱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过流亡生活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泪流满面。

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样,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把他们合称“李杜”。杜甫原是河南巩县人,生长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就下苦功读书,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三十几岁的时候,他在洛阳,遇见了李白。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他们成为亲密的好友。

后来,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那时候正是奸相李林甫掌权的时候,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怕这些来自下层的读书人当了官,议论起朝政来,对他不利,于是勾结考官,欺骗玄宗说这次应考的人考得很糟,没有一个够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章,说这件事正说明皇帝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经得到任用,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了。

那时候的读书人都把科举作为谋出路的途径,杜甫受到这样的挫折,懊丧的心情就不用说了。他在长安过着贫穷愁苦的生活,亲眼看到权贵的豪华奢侈和穷人受冻挨饿的凄惨情景,按捺不住心里的愤慨,就用诗歌控诉这种不平的现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写下的不朽诗句。

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刚刚封他一个官职,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带的百姓纷纷逃难。杜甫的一家,也挤在难民的行列里,吃尽了千辛万苦,好容易找到一个农村,把家安顿下来。正在这时候,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离开家投奔肃宗,哪想到在半路上碰到叛军,被抓到长安。

长安已经陷落在叛军手里,叛军到处烧杀抢掠,宫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烧。唐王朝的官员,有的投降了,有的被叛军解送到洛阳去。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叛军的头目看他不像什么大官,就把他放了。

第二年,杜甫从长安逃了出来,打听到唐肃宗已经到凤翔(今陕西凤翔),就赶到凤翔去见肃宗。那个时候,杜甫已经穷得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了,身上披的是一件露出手肘的破大褂,脚上穿的是一双旧麻鞋。唐肃宗对杜甫长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赞赏,派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

左拾遗是个谏官。唐肃宗虽然给杜甫这个官职,可并没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却认真地办起事来,过了不久,宰相房琯(音guǎn)被唐肃宗撤了,杜甫认为房琯很有才能,不该把他罢免,就上了奏章向肃宗进谏。这一来,得罪了肃宗,亏得有人在唐肃宗面前说了好话,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唐肃宗把他派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华州。那时候,长安、洛阳虽然被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唐军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

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

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

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

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他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六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

第二年,他辞去了华州的官职。接着,关中闹了一场大旱灾,杜甫在那里穷得过不下去,带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靠朋友的帮助,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造了一座草堂,在那里过了将近四年的隐居生活。后来,因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没有依靠,又带了全家向东流亡。公元770年,竟因贫困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把他在成都住过的地方保存起来,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杜甫草堂游记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573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草堂,环境优美。飞鸟近人不惊,游鱼见人不沉;香樟楠木高耸茂密,修竹挺直清幽,举荷摇逸。建筑考究,不同于其他山水园林中的建筑一样细节浮夸,而是更加古朴自然;山石盆景位置得当,雕塑石刻形象生动。走到中间位置就是工部祠了,杜甫像慈目善眉,旁边记述着他的成就。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千诗碑,这里篆刻着许多名家的书法,有苏东坡、黄庭坚等。这杜甫草堂,成了后世文人墨客顶礼膜拜的地方。走在这里,看着满目的景象,突然觉得这里的一切都与杜甫有关,又觉得一切都与杜甫无关。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首诗,都因杜甫而存在于这里。可是我不管如何走,即使走到工部祠前看见杜甫像,也不觉得找到了杜甫,一想到那最具代表性的少陵草堂都是后人所建,就更加茫然了,只能漫无目的地走。

我常想,杜甫凭什么能让后人如此怀念和敬重呢?按照世俗与传统的观念来讲,直接对大众造成影响的无非名、权、利。有名自当远播,像与杜甫同时代的李白,因诗名远播,在那个时代就早已家喻户晓,甚至连皇帝也对其“破格录取”,更不用说后世对他的推崇与喜爱了。那些权重一时的大臣良将,自然也是因为突出的政绩与军功受到老百姓的推崇敬仰,进而为其歌功颂德,竖碑列传,流传后世。利可能是三者中最不算入流的了,也是影响较小的。战国的范蠡,虽然囤货积得巨万家资,但又德行广播,为当时和后世推崇。秦国的吕不韦,经商投资,最后当上了秦国丞相,广收门客,修《吕氏春秋》流传后世。这几位都是名、权、利所达到极致的代表,更不用说后世的帝王将相,王公大臣和风流名士了。但杜甫与这些好像都不沾边。杜甫在他生存的那个朝代是基本没有什么名气的,可能是因为朝廷里没人,他的诗也比较超前,不符合当时的文化主流。杜甫一生没有做过大官,最大的官职位是左拾遗,从八品,属于谏言、咨询建议一类的官员,这官职毫无权利可言。要说钱,就更尴尬了,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做过宰相,他年轻时家境应该是挺好的,但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四处漂泊,在成都逃难时,有个叫严武的后生接济他们家,但毕竟是寄人篱下,再加上战乱频繁,居无定所,最后还困死在船上。

这样一个无权无势,没有经济收入,甚至有时候连生活都不能料理得很好的穷困老书生,放在哪个时代,都应该是无人问津的角色。还好,上天给了他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给了他一支直抒胸臆的笔,给了他一种心怀天下的情怀。他早些时候登泰山,就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战乱漂泊时,能写出三吏三别这样同情老百姓的佳作。流落成都,能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圣人胸怀。这是一个胸怀大志,才华横溢,爱国爱民的伟大诗人!历史是公正的。在他死后,他的诗歌受到韩愈、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的喜爱和推崇,他的思想正是历代王朝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他的诗歌所体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早已超过了与他同一时代的很多诗人。他的诗歌在唐诗中的地位,足以和李白并肩。杜甫的存在与贡献,哪里是那些只逐世间名利的人所能企及的呢?千秋诗圣,实至名归,圣人他担当得起。

我漫步在杜甫草堂里,寻找着杜甫,眼前见到的,终无一物与他有关。我坐下来开始想着最初对杜甫的印象。最初是小学时候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后来的《望岳》、《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蜀相》等。这些诗歌有对美学的理解,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人生的哲思。这对我思考自身与工作的意义帮助是极大的。我知道诗歌的美不在于意象和不可触及的飘逸,不在于字句朗读的朗朗上口,不在于对历史典故的活学活用。诗歌的美应该是生活化的,读古人的诗句,体会现在的生活,以同样的情怀和思考方式做好每一个人该做的事,就是大美。仔细想来,于我而言,杜甫不在长安,不在这草堂,不在课本里,不在历史长河里。他,应该在读者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杜甫草堂作文500字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明,我们去了诗圣杜甫在成都的住处——杜甫草堂

一大早,我们便来到如怀抱的草堂大门前。它好似一只大手,想把我们揽入它的怀抱,于是我们也从容地迎了进去,享受历史与知识的温暖。

经过不知多久,我们来到杜甫的草堂寺。它分工部祠、柴门、长廊、诗史堂、大庙、前庭。

我们先从柴门进去,它不高,木头柱,瓦檐,但别有诗意。接着,我们穿过石桥。看着两旁的诗画长廊,徐可不禁感叹道:“这虽只是一条通道,但它却保留了杜甫的辉煌与伟大!”

我说:“是啊,它还弥漫着古代的书香呢!”

说完,我们继续前行。刚到了茅屋,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六十多平方米,破烂的墙壁,屋顶是粗糙的茅草。“如此伟大的诗圣,怎么会只住在这破破烂烂的屋子里呢?”我不由地说道。

“那是当然,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写的茅屋还没这么好呢,这是重新建的。”徐可说。

“啊?”我心中一惊,“怎么会这样?”

“因为他在安史之乱时被赶到这儿来的。”

于是我恍然大悟:成功不能只看其外在,而在于精神,但精神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就如欧洲一位艺术评论家所说:“艺术是狂暴的,它无情地攫取了艺术创作者的灵魂和肉体,让它们在无尽的煎熬和磨难中创造出动人心魄的艺术作品,而欣赏者却无视艺术家苦难的灵魂……”

光阴如梭,在欢乐而感叹中,我也不断地在成长,而在成长中也忘不了杜甫那深情的双眼和皱纹,因为他饱含了爱国的精神和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心中的杜甫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搔尽了白头,愁浸了时光。

杜甫,现代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一直怀着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以前不熟悉杜甫的我,只知道他愁容满面,却不了解他为何而愁,本学期学了许多杜甫的诗,我知道他的愁是从何而来的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诗是杜甫老年时期写的,当时他正漂泊在外,好比一叶孤舟,但他依旧担忧着国家,忧到“雨脚如麻未断绝”还在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位把自己一生都倾注在国家中却始终得不到重用的人,就是我们学生也会为他感到可惜啊!杜甫想要在政治上取得成就,但老天就偏不让他完成心愿,混了几十年还是个小官,他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却无奈因为写诗而出了名。从某方面来说老天是不帮他,但换个角度,如果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离愁别恨的时光,也就不会成就一个诗圣,一部史诗。

杜甫的一生,也不全是悲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他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之后,来到泰山。泰山是五岳中最气势磅礴的一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杜甫的决心,他想成为一个征服泰山,征服人生中所有困难的人,充分展现出了他的豪情与气魄。这种积极进取的的心,使杜甫跨上了圣化之路的第一步。

就像阳光总会被黑暗吞噬,杜甫的生命流逝,成了历史长河中永远令人仰望的人物。在他临终前,写下一首诗,始终写的是他对未来社会生活的美好期望,士兵不再与家人离别,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恢复,永远是一个和谐社会。由此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到,杜甫究竟有多放不下国家了。

一阵风,激起了历史长河的波澜,留下了读不尽的一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名人——杜甫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郑州历史悠悠上至千年,当你进入郑州,岁月的风声夹杂着诗的雅美传入你耳中,映入眼帘的是当年明月诗所漫过的步步足迹,杜甫,这一爱国诗人一生心系国家,虽然他颠覆流离,但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困顿不堪,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心系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时光追溯到两千年前,正直黄梅时节,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从小聪明过人,深的人喜爱,但不幸,早年家道中落,屡受打击,一生仕途不顺却并未使杜甫一蹴而就,早年的他曾在玄宗科考中应试,却因李林甫怕因“状元”而使得他地位不保而向玄宗撒了一个谎,至此,杜甫落榜。早年的颠覆琉璃一直持续到中年,流放到长安后,他过着贫穷愁苦的生活,几曾亲眼看到权贵的豪华奢侈和穷人受冻挨饿的凄惨情景,按捺不住心里的愤慨,就用诗歌控诉这种不平的现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对农贫民与富贵人家的不等生活的愤概……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刚刚封他一个官职,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带的百姓纷纷逃难。杜甫的一家,也挤在难民的行列里,吃尽了千辛万苦,好容易找到一个农村,把家安顿下来。正在这时候,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离开家投奔肃宗,哪得知刚出关便遇到叛军挟持,叛军在农民百姓家人户烧杀夺抢,后见杜甫不像是一位高官就将他放了。

逃离出来的杜甫可谓是一贫如洗,身无半分,衣冠简陋,得知玄宗已到凤翔,便欲想见玄宗,玄宗对杜甫不远万里前来投奔,忠贞不渝感到感慨,便封他为一个小官

过了不久,宰相房琯被唐肃宗撤了,杜甫认为房琯很有才能,不该把他罢免,就上了奏章向肃宗进谏。这一来,得罪了肃宗,亏得有人在唐肃宗面前说了好话,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玄宗派他到华安去做个小官,此时正直战火绵延,虽华安已被官军收复但叛军却没有被消灭。

他辞去了官职,正当干旱,杜甫是穷的一身贫,随着当地农民逃亡,在院寺旁建了一个庙,从此隐居。此后朋友去世,杜甫也无所依赖,最终也逃不过病魔的掌心,病死船头……

一生的颠沛流离也使得杜甫唯有对祖国的无限真情这一依恋,杜甫的爱国之心与他对追随淡泊的人生,永远的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以朋友的身份给杜甫写一封信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尊重的杜甫学生:

你佳!

24岁的你满怀雄心壮志,站在泰山足下俯视“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回鸟”这一壮宽之景,顿生英气,奋笔疾书:“会应凌尽底,一览众山小。”你启初假想本人文学思维的漫漫征程,设计了大家诗歌艺术的雄伟蓝图。你那蓬勃的青春生气和豪放的气概,无替唐诗的壮盛奠定了坚名的基本。这种气势,鼓励了多少代华夏儿父!

大天然奇幻的美景跟始唐盛世的繁华赋夺了激情万丈的你另一方面的性情:柔情和细腻。“恶雨知季节,该春乃产生。随风潜天黑,润物细无声。”这徐慢的抒怀,这轻柔的词语,是你对字让的酷爱和对生涯的激情歌颂。“二个黄鹂叫翠柳,一言红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由巧莺偏偏啼”,多么清新的绘面,如许令我沉醉的意境啊!柔情的你由衷地说:“美,源于做作!”

安史之治,彻顶攻破了你青春年多的幻想取豪情。点对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还草丛生的悲凉气象,你发出了“国破江山在,程春草木灰”的感慨,抒发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口”的哀情。从此你开端将视线由美妙的山川转进唐王朝的兴衰。忧天下之愁的你登高一呼而应者寥寥,你激愤万分,慨然写下了“三吏”“三别”,将败落的唐王朝的光明事实,血淋淋地结含出来,末于找到盛世王朝消亡的本源!你关注社会,关注大众的疾甜,你大声疾吸:“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冷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面前突兀睹此屋,吾庐独蒙冻死亦脚”忧念,是诗圣的精华!激愤,是诗圣的灵魂!

古去圣贤都寂寞!孤单的你用文字很汗了世界,却无力转变李氏王晨日益走向颓败的终局。无奈的你,只能借物从比,“飘零何所似,地地一沙鸥!”只能借诸葛亮自喻,“过盖三分邦,名成八阵图。”在将老逝世他城之际,借诸葛明的身世领没了悲痛的感叹“班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好汉泪谦襟!”留下了千古遗憾!

你的毕生是无奈干主调遗憾作到序幕的凄婉旋律!

折上书,掩面而思,朦胧中,我望到你这破竹仗直指一个方向,犹豫之后,我感到尔当决然地朝那个方向走往......

你最崇敬的己:仇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走近历史文化名人之杜甫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让纸张挽起时代的屏幕,让笔墨播转回岁月的车轮,让我们对你的遥望在历史长河上架起一座用仰慕之心筑成的时代桥梁。

站在楼房的最高层,在满天星斗中,不知哪颗是你的灵魂,在茫茫宇宙中,不知哪里是你的归宿,无边星海中,不知哪里穿梭着你的身影,无知的我,只能在脑海中勾画你的脸庞,在心目中想象你的才华,在周记中构思你的伟大,在朦胧的睡梦中勾勒属于你的“盔甲”。

①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②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

③当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活得洒脱,一切的一切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更是悲哀至极。

你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在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荆棘,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的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永远有青春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作文万能素材之人物篇-杜甫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种充满了自信的豪爽。

2、当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沉重,你的举止中饱含压抑,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艰难;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我为你的才高八斗却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壮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叹;既然上帝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你,又为什么让你在悲哀无奈中死去?既然你带着不凡的气质来到世间,却又为什么只因贫困就匆匆离开人世?皆大悲哀!

3、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

皇帝和宫城已在侧身时渐次远去。十年客居,连同迟开的牡丹,一起被经年的雨水冲淡。当百姓的血泪最终融汇于战火,天地间只剩下踉跄的步履,辗转于破碎的山河。辗转于饥饿和病痛,展转于旅途的满目疮痍的忧愁。异乡的屋顶洒满月光和露水,露从今夜白,白发连着秋草。而秋草,秋草瑟缩于一个人的消瘦。

只有草堂在蜀中等他,这世间唯一的栖息地,将在宿命中迎来一个漂泊者的孤独灵魂。他不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妻子无助的泪眼里,承受着稚子新亡的巨大哀伤。

并承受着命运,或被命运摆弄的结局。一个用身躯支撑着王朝的人,却被堂上坠落的瓦片击伤,一个一生热爱祖国的人,始终被祖国遗弃。

没有什么再能够拯救,包括笔端的千万间广厦,也将注定坍倒。所有的泪水朝向一个褴褛者滂沱

但他已无法看见一个时代的辉煌。最终依赖于歌吟,也最终于湮没于歌吟。

4、当读罢你的《春夜喜雨》,我发现,原来在你的人生中还有愉悦欢乐,是啊,你是热爱生命的,热爱自然中的一点一滴,但黑暗的社会世道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有快乐,战争不同意你活得洒脱,一切的一切切断了你与快乐之间的绳索,更是悲哀至极。

你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却在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荆棘,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的不朽的灵魂因你的诗而永远有青春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杜甫草堂的精彩

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8月7日我和老爸、老妈一起来到了闻名中外的杜甫草堂,一睹大师风采,草堂共有三个门可供游客出入,我们是从北门进去的。外面是烈日当空的炎炎夏日,一进到里面却是湿润、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深深的吸上一口还有淡淡的书香呢!简直让人心旷神怡!草堂里的道路全是青石铺成的,路两边还有竹栅栏,一条长长的小溪顺着道路向前流走,小溪边地上、石头上全都长满了青苔,仿佛一个世外桃源……

还在遐想中就听见导游阿姨说:我们现在来到了工部祠,这里面共有三位诗人的雕像,中间的那位就是杜甫,他左边是陆游,右边是黄庭坚。那两位的诗都秉承了杜甫的风格。杜甫的雕像稍胖,因为这尊像是唐朝立的,那个时候以胖为美,但他本人是非常清瘦的。杜甫为逃难来到四川定居在这个地方,没有经济来源要靠朋友的接济才能勉强生活,所以最接近他本人的应该是雕像前面这块石碑上刻的那样,我们小学课本上杜甫的画像就来自这块石碑。

从工部祠出来看见左侧的屋子里收集了许多版本的诗卷,据说有些已经是孤本,很珍贵的!右边的屋子有许多小摆件,件件都透露着古代文化的气息;还有许多有关诗词、地理、文化、历史的书籍和音像制品,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有关于它的一切;更让人激动的是我看到了闻名遐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手法是那样的精细,成品是那样的精致、那样的高雅让我不禁想据为己有,可惜太贵了,一幅小小的双面绣就好几万呢!真是精品!

饱了眼福我们就来到了柴门,据说那个字是象形字:一个山、一个木、一把刀就成了,反正我不认识,而且很多大人都不认识,有意思!

穿过柴门就是一座小桥,桥上面刻着许多花、树、云、鹿等等,老爸说这座桥上的石刻都是从明代留下来的,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修补。站在桥上,聆听着小溪静静地在脚下流淌,张开手臂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杜甫一发感慨的样子,神奇!顺小道走着偶尔会看见一间间茅草屋,里面有做画的、修复古书的等等。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来到了草堂影壁,进到里面就看到左边是我国三代领导人来草堂的留影,其中有毛爷爷、邓爷爷、江爷爷等等;右边是外国领导人和文人墨客的留影,其中有英国的、比利时的、俄罗斯的、法国的等等数都数不过来。哇,我简直太骄傲了,没想到还能合那么多伟人站在同一片土地来欣赏同一样东西,哈哈,是不是很牛。

继续往前我们来到了浣花祠,里面有位女性的塑像,据说她是一个烈女。当年的杜甫到四川最先来到的就是她祠堂旁的古寺。穿过浣花祠里面就是盆景园、杜诗书法木刻廊然后就是茅屋故居:有客厅、卧室、厨房,里面的陈设都很简单,这也正好还原了当时的模样吧!还在想象就又听见导游阿姨说: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雅堂……里面有十几位伟大诗人的雕像: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态;表达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风格。佩服!绕过去我们就来到了万佛楼,这是为数不多的由八个圆形石礅为基石而建的佛塔。现在我们所看见的万佛楼是在原有的基石之上建造的,不仅恢复了当日的雄伟也更好的保护了那一段历史所留给我们的价值。

绕了一整圈没有一点倦意,反倒被那种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吸引,不仅让人感叹他们太有才了:在那样的条件下都可以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而我们这一代人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出生又怎么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思考中……

随着一声关门的声音,我们下了车,来到了杜甫草堂,买了门票,我们便走进了大门里面。

在杜甫草堂里走了许久,这里面的风景很好。当我走到了“大雅堂“前的时候,有座塑像——杜甫的像。杜甫正坐在一块石头上面,石像的右后面长着一棵开满花的桃树,而左后面却种了一排青竹。正座像显得杜甫很高大。

这座像,杜甫眉毛长得很浓,就在眉毛上面有着几条皱纹,眼睛睁得不大。在高高的鼻子下面长着两撇小胡子,下巴下的胡子长长的,闭着嘴,表情十分严肃。头顶上带着官帽,长长的脖子。他那长长的手臂一只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另一只放在自己坐的石头上面。一条腿向外面伸着,而另一条却在里面。看上去,可真是被人刻得栩栩如生。

接着,我们来到了杜甫来到成都时在此修的茅屋故居,听一位老人说:“杜甫草堂坐落于成都涴花溪畔,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离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了避‘安史之乱’携家来到成都,在此处营建茅屋而居,称为‘杜甫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有240余首,这些不朽的诗篇赋予草堂深厚的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想不到,诗圣不仅诗写得非常好,还十分辛勤学习。走进一个木头门,就进入了小院子里面,再到茅屋里面一走,里面光线十分不好,客厅只有两把椅子,一张像床而不是床的东西。

然而,我再走进了他的书房,一张写字的桌子,一个书柜,里面放着几本书,桌子上也有一本未打开的本子,一把很矮的凳子,就别无其样了,杜甫可真是一个俭朴的人呀!

走完了杜甫草,我知道了许许多多有关与诗圣杜甫的知识,他可真是一位勤奋好学,俭朴的伟大诗人,我们真的该向这位诗人学习学习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参观杜甫草堂的作文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的一天,妈妈带我去杜甫草堂游览。

一进门,便看见一棵棵参天古树,有的四季常青,有的只剩光秃秃的树枝,有的粗壮无比,有的还挂上了许多漂亮的红灯笼,还有的享有“独木成林”的称号,真让人惊叹!

走着走着,便有一个荷塘,此时,荷叶已经枯萎,荷花也不见踪影,仿佛有些凋敝。可是塘边却盛开着我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白的、橙的、粉的、紫的、蓝的,竞相开放,美丽极了,给荷塘带来了一丝生机。

我们来到杜诗书法木刻廊,长长的走廊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法作品,字都写得非常漂亮。上面有些是楷书,有些是隶书,有些是篆书,还有一些是几乎看不懂的草书。我正在学习写毛笔字,看到这些优美的书法,我更激起了兴趣,盼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写出这样漂亮的字体。

接着,我们又来到杜甫的居住地——一处小稻草屋。它的屋顶是用稻草盖的,很厚很厚,墙是泥土和草砌成的,柱子和家具全都是木头做的,虽然很旧了,但看上去十分古朴。茅屋有好几间,分别是杜甫的书房、卧室、客厅和厨房,每间都小小巧巧的,里面的家具也十分简单——卧房里一张小床,客厅里一个卧榻,榻上一张小几,另有两把椅子,厨房里一张小小的方桌而已。看到这些,我的眼前便浮现出,当年杜甫住在这件小小的茅屋里,吟诗作赋的情景。

我们转着转着,又来到了一个大花园里,里面万紫千红,和郁郁葱葱的竹林相得益彰,简直无与伦比!我好像走进了龙宫的大花园,被这优美的仙境陶醉了。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盆景,它们弯弯曲曲的,长着碧绿的叶子,摆着不同的姿势,好似活了起来,扭着腰儿跳起了舞!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杜甫的雕塑,就在“诗史堂”里面,他满面忧愁,似乎在思虑着什么——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我不得而知,只久久地凝望着他。后来,我们还参观了诗书画院美术馆,里面有许多精美的书画作品,让人流连忘返。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我怀着对杜甫深深的敬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意义非凡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美丽的杜甫草堂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宗源巍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追随着杜甫的脚步,来到了杜甫草堂

一路上,初春的气息异常浓烈。柳树像姜太公一样,把自己的“钓鱼竿”放进了水里,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过了一会儿,一阵微风吹过,柳树又变成了绿衣仙女,随着风翩翩起舞。忽然,两只可爱的小黄鹂一路追逐着飞了过来,灵巧地落到了柳条上,唱起了《春之歌》。那旋律时而高亢,好像是牧童用竹笛吹出的欢快的曲子;时而低沉,好像几个孩童躲在角落了在窃窃私语。一群白鹭从天空中飞过,时而排成人字形,时而排成一字形,像一群舞蹈演员在不断地变化着队形跳舞。蓝蓝的天空上,几朵白云正在飘过,暖暖太阳挂在上面,冲着我们微笑。我想杜甫一定和我一样深深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才会写下千古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晃白鹭上青天。”

不知不觉,我走进了杜甫草堂,从窗户里向外看去,西岭山连绵起伏,高耸入云,山顶上还有厚厚的积雪,像一条白龙盘踞在山顶。而不远处的江边,停泊着很多从遥远的东吴开来的船只,船上的桅杆密密麻麻,就像一个个旗杆矗立在江上。这多像一幅以窗户为画框,以大自然为神笔,景色优美而意境高远的画啊!难怪杜甫情不自禁地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样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如画美景,怎能不令杜甫沉醉?怎能不让我留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最欣赏杜甫优美作文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欣赏杜甫,不仅因为他的诗,而且因为他的人。

杜甫早年,喜欢游山玩水,出游吴越。曾感叹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登上山顶,抒发“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当他想与古代诗人一样考取功名,为 国报效的时候却仅仅得了一个河西尉,于是他愤慨道:“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他目睹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辞官省亲,刚进家门,又“入门闻嚎 啕,幼子饥已卒”,他空有爱国之心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只是抱负无从施展。

过了几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也进入了他的中年,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时,他感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逃亡途中,他也曾“暮投石壕 村”,目睹了“有吏夜捉人”,但次日告别时却已经是“独与老翁别”,他还看见了“三吏三别”。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遇见李龟年,痛诉悲怅愁 绪。他在逃亡途中与王维一同被捕,后逃出投奔肃宗,得了一个“左拾遗”。后又因言语不当被贬,于是杜甫弃官而去。即使他的中年命运多舛,他还念念不忘报 国。

到了晚年,他因战乱流离失所,最终在四川安定了下来。在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被叛军占领的失地的时候,他和妻子“漫卷诗书喜欲狂”,在白天纵情喝酒高声 歌唱“青春做伴好还乡”。他怀着报国之心,听到官军得胜,才会喜欲狂。在“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I长林梢,下者飘转沉 塘坳”的时候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感叹。他登高望远,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见春雨到来,赞 叹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州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绝句。他访诸葛武侯祠,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对诸葛亮的命运做了评价,同时也写出了报国无门的心情。最后杜甫在一只小船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纵观杜甫一生,虽然在动乱中度过,但是他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佳篇,而且,他还时时怀抱报国之心。即使在安史之乱中,也只身投奔肃宗,这种爱国之心是不可多得的。所以,我欣赏杜甫,一方面是欣赏他的诗句,另一方面是欣赏他的爱国的这份情。

[我最欣赏杜甫优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