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以上最新20篇

端午节最有乐趣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包粽子了吧,下面是开学吧为大家整理的包粽子的作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2254

作文

1000

端午节感受作文高一大全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春节……而我最喜欢的节日则是热闹美丽的元宵节,为什么魅美丽呢?因为灯美啊!为什么热闹呢?因为赏灯的人多啊!

以前听奶奶讲关于元宵节放花灯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迷路在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震怒,决定火烧人间。但天地的女儿不忍心看无辜的人类受到牵连,就把这件事偷偷地告诉了人们。人们就在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门口挂上红灯笼,放鞭炮,让天帝以为人间已经被烧了。后来,元宵节放花灯这个习俗就流传至今。

当黑色的墨水浸染了天空,大街上便挂起了图案各异,五颜六色的花灯。大街上人头攒动,人们肩挨着肩,脚挤着脚,放眼望去,尽是无边无际的人流。这场面,当真是热闹非凡。

在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花灯中,我最喜欢的是莲灯,它与其它挂在街上的灯笼不同,它是放在河里,漂浮在河面上的。那莲灯有内外两层,外一层花瓣饱满,向外倾斜绽放;而内一层则小巧粉嫩。还有的人更有创意,在河边放桃花灯,桃花灯蕊,抽着缕缕金丝花蕊。偶有一阵微风拂过,清新娇媚之中,又有几分憨态可掬。

黑色的夜幕中有郎朗繁星,而这一条河中,又有着千万颗随波逐流,奔腾似的“繁星”。单是一朵莲灯便美丽无双,千万朵一齐绽放,那又岂是语言能够赞叹的?

这时,我又忽然觉得天边隐隐有光透出来,抬头一看才发觉,这并非我的错觉,是天边长明灯的光芒。长明灯耀眼,似乎连地上的道路都给照亮了。我不禁暗想:天上漂浮的灯,真的好美,好有趣啊!美丽的东西存在于世上,仅这一点就值得感谢了。浮灯在夜空中流动,浩浩荡荡,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照彻了长夜。连天空中繁星的光芒在它面前都大惊失色。灯在空中流动飞舞,如梦似幻,照彻了长夜,照彻了人们回家的路。愿那些有理想的人们,借助天边灯光,无所畏惧,一路前行!

元宵节的灯会就这样结束了,而我却依旧沉浸在那热闹非凡的灯会中,无法自拔……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难忘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端午这天的一大早,爸爸就买回了一束艾草。长长的个艾草比我的个子还要高,靠近一闻,有一种淡淡地清香味。爸爸说:“艾草能消灾祛病,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其实是表达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祝福。”

上午,我刚做好语文作业,妈妈为我买来了五色丝线,给我带在左用腕上。只见五种不同色彩的线拧成小一股小绳,绳上系着三个银色的小铃铛。我轻轻晃一下小手,铃铛哗啦哗啦地响,真是悦耳动听。妈妈又把五色线编成织的鸭蛋网,挂在我的脖子上,爸爸把一个鸭蛋装在里面。妈妈说,这些五色线是吉祥如意的意思,祝我健康成长。只是鸭蛋太重了,爸爸摘一把艾叶放在网中,既能闻到清香味又能驱蚊,真是一举两得。

在这个节日里,我不仅品尝了五芳斋的棕子,第一次吃到了高邮的双黄蛋,还又一次听爸爸讲起了爱国诗人屈原《天问》的故事。更令我难忘的是,在晚上睡觉之前,爸爸不知从何处抓来一只萤火虫,放在蚊帐的上面。萤火虫一眨一眨地闪着光,就像天上的一颗星星半着我进入了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主题作文300字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们说,端午节是门前悬挂的艾草,菖蒲,可以驱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们说,端午节是河上的一条条龙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孩子们说,端午节是腰上挂着的一个个香袋,每一个都装有一个童趣的心。只要拥有过她的人,哪怕只听过她的故事,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感觉,我又岂能例外。

端午节是我们这块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传统节日。到了那时,可热闹了!人人门前悬上艾草,挂上钟馗,有的地方还有赛龙舟,但这些还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欢吃粽子,爸爸对我说,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投江殉国。我想,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支柱,屈原精神的伟大,在于他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叶。妈妈对我说,箬叶要到山上采,山上会有箬叶树,我和伙伴们,大人们一块儿去采箬叶,山上有人工栽种的箬叶树,所以我们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会与伙伴们竞赛,看谁采的多。箬叶采回家后,还得用剪刀剪去箬叶的两端,放在水里泡个一天半会儿的,才能包!有了箬叶还不行,还得有糯米和馅料,我家是吃荤的,所以当然是去买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念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在我家地位是十分高的,在前三天就开始准备了。

第一天,全家一起去山上摘粽叶,摘来的粽叶先在水里泡个八小时,泡好洗干净,上锅蒸煮三分钟,这样起到了杀菌的作用。第二天,去集市上买粽绳,糯米还有馅料,粽绳能让包好的粽子不散开,糯米作为粽子的主料,而馅料只是增加粽子的味道罢了。第三天,便到了激动人心的——包粽子。

包粽子可是个”功夫活”。妈妈先示范了一下,她先将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放入泡好的糯米,中间夹着一块瘦腊肉,最后用糯米封顶,折上封口,扎上粽绳,一个腊肉馅的粽子便成了。看完后,我心想:没想到啊!包粽子那么简单。我立刻学着妈妈的样子,有模有样的包了起来,可是刚准备封口时,糯米调皮的从它的绿衣服上露了出来,再试一次,这下在妈妈的教导下,我完成了。可就在我扎粽绳的时候,麻烦它又出现了,妈妈细心的教我,总算将一个绿豆馅的粽子包好啦!在我的不断努力下,我包了许多,虽然样子丑丑的,但里面全是我一天的心血,煮起来香喷喷的,美味极了!

在端午节,下午我走到公园,正好碰上了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只要你运气好,总会碰上。随着观众的增加,队伍做好准备,”砰”的一声龙舟出发了,从上游到下游成一个s形,女子队又九的划浆总算与男子对并肩同行,两队你追我赶,将把湖水划出一道道波浪,最终两队打成了平手。

这便是我家乡的端午节,你家乡的端午节是怎样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生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重五、端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人们在这天还要悬菖蒲、洒雄黄水、挂艾枝、喝雄黄酒,杀菌防病。传说端午节源于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反对,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悲愤,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投汨罗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捞他的身体,有人投饭团,后来怕饭团被蛟龙吞食,就用栏叶抱起饭团,投下汨罗江,这就成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呢!因为要吃粽子,所以老妈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叶包成一个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颗大红枣,用欗叶裹紧,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做好了。老妈一个个地做着,汗水无声的落着,终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才会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阵阵粽香向我袭来,我尝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这是老妈用辛劳的汗水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远都不能忘怀。这就是我家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端午节,我就想到了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龙舟节……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听我来说一说吧!

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或窗户插艾蒿、挂菖蒲,用来驱蚊避邪保安康。

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相传古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他被奸人所害被流放。他在流放途中听到了他的国家快要灭亡了,悲愤交加,投入汨罗江自杀了。老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遗体,于是就把糯米团子扔到河里。从那以后,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就传承下来了。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有棱有角、口味应有尽有,比如咸肉馅的、香芋馅的、红枣馅的……吃起来软软糯糯,好吃极了。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有戴长命缕、吃五黄、佩香囊等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要把这些习俗好好地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悼念屈原投江诗歌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那一天

那一天有些早

还得好几年,楚国

才会灭亡

楚国果然灭亡

但不要紧,楚国

还有好几家人呢

仍然存在力量

楚国果然灭秦

楚国还有几家子

至少有两家吧

其一可承担大任

屈原,但是很遗憾

剩下这一家楚国人

似乎不是贵族

不知你是否伤心

屈原,那一天

好象日子不错

你死了正好纪念

屈原,那一天

好象你选择日子

死了好有些效果

屈原,那一天

日子好象被日子

证明效果没有

屈原,那一天

好象你错了呀

你更应该活着

屈原,那一天

你一定坐了一条船

屈原,那一天

大家都找你一定

屈原,那一天

你被发现失踪了同时

屈原,那一天

一定有人发现船丢了

屈原,那一天

船的下落没有被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优秀等奖

全文共 149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中国的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每逢端午,我国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生二年级作文端午节趣事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在潮汕地区,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吧:

首先在端午节,我们必须要吃粽子,为什么我们要吃粽子呢?是因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在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还有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潮汕的端午还有一种吃的习俗,那就是吃栀粽,栀粽的主要原料有栀子、浦姜、糯米浆(@浆)等等。因为栀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后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会粘着,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聪明的人想到执纱线,牵拉切@,成为一小片,粘着盛于瓷盘上的白砂糖。

吃完粽子,接下来就是赛龙舟了。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但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潮汕的端午节习俗还有很多……大家感兴趣就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了解和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端午节的高三语文作文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这天是端午节,大家明白端午节的来历吗?!不明白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此时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我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期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此刻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此时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一样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的高一英语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Dear Charlie,

I’m LiHua, president of the Student Union. I’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 our Dragon Boat Festival celebration, which is to be held in the Lecture Hall at 14:00 next Monday.

The Duanwu or Dragon Boat Festival, generally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month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er, falls on June 18 this year. It is one of the oldest festivals in China,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Legend holds that this festival is in memory of Qu Yuan, a patriotic poet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the celebration, you can enjoy a performance about that legend and watch live broadcast of dragon boat racing. In the meanwhile, varieties of Zongzi, an essential food for this unique occasion, are available, which take different shapes and various fillings. Come and join us!

Your early reply is highlyappreciated!

Yours,

Li Hu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小学二年级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唱着童谣,端午节又来到了我的身边。

五月初二,我来到了邻居大妈家中,看见大妈正在包粽子,一片片粽叶、糯米经过大妈的巧手包扎成了一个个小巧可爱的粽子。我好奇地说:“大妈,我也想学包粽子。”大妈笑着说:“包粽子是细致活儿,手劲活儿,你看得容易做得难的。”“我会用心来学的。”“那好,你先仔细看看我是怎样包的?再自己试着包吧。”大妈爽快地答应了。

只见大妈拿起两三片粽叶交叉一小边叠好,双手从粽叶的外边卷起,一个圆锥形的粽叶筒子做好了。她就把准备好的糯米红豆一勺一勺往里装,待快装满时,又拿来一根筷子使劲一下一下插紧粽叶筒子里的糯米,果然那糯米下降了一点,她又加了一点糯米,又压紧。接着她迅速把筒子上面的粽叶对着包起,尖角突出,还用手压压,使得尖角处不流出糯米。最后她把包扎好的粽子用绳子使劲绑好,有时还用牙齿咬着绳子一端绑着。她说:“如果绳子没有绑紧粽子,待煮时,粽子就会爆破流出糯米饭来,那就没有包好粽子了。所以包粽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

我看了一会儿就学着包起粽子来,我拿好三片粽叶叠好,往外一卷,嘿,真成了一个圆锥形,一只手握着这个圆锥形,一只手把糯米装进来,待满了时,我也学着用筷子插紧,再加些糯米。我再慢慢地把两边的粽叶头对折包起,咦,怎么不成角了?打开再包还是不成角,形状异常难看。只能求救大妈了,“说了吧,看得容易做得难。”大妈接过我手中的粽子,重新包扎,这时我仔细看到她包起时,两边粽叶边对折包,手边压平压成角来。我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

我又重新包起粽子来,在粽叶对折包起时,用心压平压成角,可不管我怎么用心,粽叶似乎总不听我的使唤,美丽的尖角总不在我的手上出现。几经努力,最后总算包好两个形状丑丑的粽子来,也算是安慰我了。

望着这两个丑丑的粽子,我真正明白了,有些事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四年级作文节日端午节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五月的开端,从此之后,阴气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强,是阳气强盛的顶峰,又是阴阳变化的开始。大家都知道“否极泰来”这个词,否卦(三阴在下,三阳在上)是七月,它的极限就是代表十月的坤卦(六爻全阴);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还应该有个“泰极否来”,只是因为人们喜欢事情从不好到好,所以,不大提这个词。泰卦(三阳在下,三阴在上)是正月,它的极限就是代表四月的乾卦

(六爻全阳)。因为到了五月初五时,已经开始“泰极否来”,所以,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转变,而且要通过一些方法来消除阴气开始强盛可能即将带来的不祥之气。

为什么又把时间定为“初五”呢?一方面因为“五”与“午”谐音,“五”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天地之气相交合,与“五”相对应的五行中的“土”又代表着转化与过渡;另一方面,中国的“阴阳合历(即农历)”每月的开端并不是“初一”,而是根据那个月的“节”(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来确定,比如一年的开始不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而是从立春那天开始,夏季不是从四月初一开始,而是从立夏那天开始,因此,夏季的开始结束是到夏至,初五前后正是夏至的时候。

从五月是阳气极盛、阳气是正气来说,“端”是“正”的意思;从五月是阴气开始的时候,所以也可以说是“初”的意思,因此,“端五”也可以称为“初五”。因为“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五月正是“午”月,因午是阳气极盛而同时转衰的时候,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也称重五或重午。因为端午是天地之气阴阳转化的过渡点,此前是一年中阳气由初生到极盛,此后是阴气从初生到极盛,所以又叫天中节。如此等等,还有很多,不再多加解释。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其中,纪念屈原说为这个节日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是后起的;三代夏至节说是与我国的历法紧密相关的,应该是较早的,云尘子主张采用此说;恶月恶日驱避说与我国的历法和术数观念有关,与第二说并不矛盾;吴越民族图腾祭说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而且以图腾作为切入点来加以说明,是近代以来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主题高一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正阳节、龙舟节……

之所以有了端午节是因为在古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因为他心怀国家,正直大义,常常被一些小人陷害,那些小人在楚怀王身边诬陷屈原,使得楚怀王不再信任这位忠臣,最后把他流放到了城外。被赶出家乡的屈原,看到祖国山河破碎,心里悲愤交加。于是绑上石头纵身跳入汨罗江中。老百姓知道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尸体,捞了好久还是没有捞到,老百姓们害怕小鱼和小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就把自己家用米包好的粽子纷纷投进河里,想让小鱼小虾吃掉这些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也由此而来。

在我的家乡泾川,端午节最流行的习俗除了吃粽子,就是带荷包了。在每年端午节的前夕,县城街道会有很多卖荷包的摊点,与其说买,看荷包倒更让人乐在其中。荷包精美、种类繁多,有机器制成的还有纯手工制作的。妈妈每年最喜欢带着我去看一位老奶奶的纯手工荷包了,憨乎乎的小老虎、栩栩如生的蛇蝎、金丝线勾边的公鸡、绣着五毒的青蛙……她说这种手工艺品以后就会慢慢失传,所以显得格外珍贵,每年去我们都会挑一些买回家珍藏起来。荷包寓意驱邪保安康,到了端午节那天,妈妈大清早就会为我们姐弟三人准备好要带的荷包和五彩花绳,希望我们平安快乐地成长。

端午节还有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习俗。随着时代发展,粽子也变得形式多样,豆沙陷的,红枣陷的,蛋黄陷的,肉馅的……应有尽有。挂艾草对于我来说就更神奇了,听大人们说,小小一捆艾草放在门口竟然可以防蚊虫,去毒气。看来这万千世界,我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常识还有很多呢。

端午节让我们了解到了伟大的屈原,还在每年过节的时候掌握到了更多端午节的习俗,更多地是感受到了亲人的关爱和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我喜爱节日,更喜爱这样充满仪式感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爱端午节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一年端午,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所谓传统,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等人文与自然文化有关,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到了今天端午似乎仅剩一天假期和一个粽子,唯有是和家人团聚的节日氛围。

每年端午节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提前泡好黄绿的粽叶、乳白的江米和酒红的大枣。端午的前一天,晚饭后长辈和父母开始包粽子,我时不时还去凑一凑热闹,包几个不成形的粽子。端午节当天,姥姥很早起来煮粽子和鸡蛋,每次香甜的粽子从热气腾腾的锅中出来,姥姥总会先把第一个粽子剥好放在碗里,撒上白糖,让我第一个品尝,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吃粽子,顶鸡蛋,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两年,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作业要写到九、十点,周末也满满地,就很少去长辈家。端牛节前一天姥烧就煮好粽子,给我们送过来,每次都说:学习挺累的,休息别起太早了,多睡一会儿。每天就像粽子一样被紧紧地裹在学习、成绩这些粽叶之中,挤得满满的,毫无一点空隙,还要被高温蒸熟。过节的气氛有点淡,复习才是这个端午节最为重要的事情,粽子反倒成了配角,不过还是感谢有这样一个节日让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洋溢着暖暖的亲情。

端年节这类传统节日真正的意义渐渐被人淡忘,不仅是节日的氛围,更是传统的丢失。端午节先被韩国申遗,这不只应该只对文化的归属进行争论,更要反省国人因何对端午节的忽视。希望今年端午,大家可以放下工作、放下学业,真正和亲人团聚,感受传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二年级及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端午的清晨在小孩子们欢快清亮的曲调中到来,脆生生的歌声唤醒了宁静祥和的村庄。

外婆踏著一地细碎的露珠,在清凉的晨风中唤我起床。起初我舍不得柔软的被窝,但端午的香气已从厨房飘出,瞌睡便随着这芳香散去了。

最先跑出来的端午的香,便是粽叶的香。修长的叶片晕染了一片青绿,散发着艾草的清香。外婆将几片粽叶铺开放在铁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热水。丝丝缕缕的清香被袅袅水雾携着,弥散在小院上空,树梢的鸟儿似乎都被香气吸引,忘记了歌唱,探头探脑地向院里窥视。

外婆再将那一颗颗雪白透亮的糯米放入淘箩,糯米们你挤我我挤你,欢快地“咯咯”笑着,在清水中惬意地游来游去。

我最着迷的是外婆包粽子的过程。外婆将三片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抹平,然后,变魔术一般,双手随意一弯,便折出一个小小的漏斗来。再将那鼓鼓囊囊的糯米添一些在尖角里,捏几颗红枣盖在米上,最后把另一撮米压在红枣上。外婆不会让红枣露出米外,这样,红枣香香甜甜的汁液全部浸在米中,不放糖,却更加甜蜜。外婆紧紧捏着盛满馅儿的粽叶,将粽叶往下一折,随手拽过绳紧紧缠两圈,便将粽叶裹住,最后打上一个精巧的结,一个精致的三角粽子就制作完工啦。我赶紧接过粽子,满心满眼的喜欢。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唱着歌,应和着端午的歌谣,香气从厨房中争先恐后地跑出,和在窗外扒望的我撞了个满怀。我不住地吸着鼻子,吞咽着口水,恨不得把香气全部吃进肚子里。外婆看我这馋样,笑道:“不急,外婆的粽子啊,越煮越香。”

终于,粽子出锅了,我顾不得烫,一把拉开绳子,三片粽叶便应势而开,露出里面微黄透亮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咬下一大口,唇齿间立即溢满了端午的气息,这是叶的清香,米的软糯,枣的甜蜜,更是几千年来人们对自己身边亲人们喜乐安康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晚上,妈妈准备了糯米、红豆、瘦肉和干贝等食材,分别放在几个大碗里面,还泡了两捆竹叶。我有些好奇,这是要包粽子吗?看我疑惑的眼神,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没错,我们明天包粽子。”

第二天,妈妈把提前准备好的材料都摆好,我出于好奇也跟了过去。妈妈看我好学的样子,就打算教我怎么包粽子。“来,看好了。”只见竹叶在妈妈手里几个来回,瞬间就扎成了一个漂亮的粽子。我看了几遍,就开始学着妈妈,拿了两片大小差不多的粽叶,竹叶经过一晚上的浸泡再经过妈妈的清洗,好像褪去了一件“衣服”一样,滑溜溜的,颜色也由绿转黄了。我先把两片叶子头尾相对,再在中间的位置转个弯,呀!一个小漏斗就形成了,从侧面看形状还有点像尖尖的鞋子。我激动地眉开眼笑,因为这个步骤很关键,这么轻易就被我搞定了。接着,我舀一勺糯米放进去,大概占一半的空间,中间放上馅儿,最后上面再放一层米。就差一步就可以包好一个粽子啦,我心理暗暗自喜。

这时,妈妈已经包完一个粽子在绑绳子了,看了看我包的粽子,说:“漏斗尖尖的地方叶子要折成一个角,不然米会漏出来,煮的时候还容易爆。”话音刚落,我刚刚放进去的米和馅儿就争先恐后地洒落了一地,瞬间就把我得意的心情降到冰点。无奈,我只好先把地上的米清理干净。妈妈看着因为清理地板而摔了个狗啃泥的我,笑得一脸灿烂,可转眼又一脸严肃地手把手教我包粽子:粽叶要折角,装米、装馅儿,再装米,这次一气呵成。妈妈说:“这里还有一个步骤很关键。”我又疑惑起来,还要干嘛?说着,妈妈又教我一手抓住粽叶的尾巴,一手握住半成品的粽子,放手心里上下抖动几下,为的是让粽子可以更紧固,更饱满,不那么太松散,就像做人一样。我听着怎么这么像在说我呢。最后,把剩下的粽叶反折遮住出口,再捏紧、用绳子绑好,一个完整的粽子就算完成了。就这样,我和妈妈包了一个又一个粽子,米和馅儿都没有了我们才停手。只见在众多漂亮的粽子当中有几个与众不同的,看着有点“经不住风雨”的,那就是我的“作品”。

等我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粽子在锅里“噗噗”直叫唤时,我知道是粽子要出锅了。我挑了自己包的粽子,一解开,香气扑面而来,再沾点白糖,甜甜糯糯的,馅儿咬在嘴里又是酥酥软软的,几种味道交织在一起,妙极了。果然,付出努力,就有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传说粽子的来历和屈原有关,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又为了让他的尸体不让鱼吃掉,就用粽叶裹上糯米投到江里,之后演变成今天的粽子。所以粽子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真是历史悠久的美食。

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的,糯米里面包着各种馅,比如有红枣、豆沙、肉、蛋黄等等馅儿,外面裹着粽叶,粽叶外面用绳子绑紧,扎成不同的形状。粽子的形状一般是锥形和枕头型的。

我很喜欢吃粽子,尤其是肉粽子或者是蛋黄粽子。周六,妈妈答应教我包粽叶,我兴奋极了。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材料,买了糯米、五花肉和粽叶。回到家之后,妈妈告诉我泡粽叶和糯米。我就用两个盆放上水,分别把粽叶和糯米放到水里。泡粽叶的时候要小心啊,叶子的边缘有小刺,防止划伤手指。

妈妈把五花肉切成小块,要半肥半瘦,然后再放酱油、黄酒等腌制半小时。之后,我们把所有的材料都摆到餐桌上,然后就开始做了。我先观察妈妈怎么做的。妈妈将两片粽叶交叉,做成一个“无顶倒三角”的漏斗,但是底部是不漏的。然后在里面加上一半糯米,再用拳头使劲地把糯米压实,如果不压实,煮熟的粽子剥开会散架。再把中间用挖出一个洞,把肉放进去,在肉上压一层糯米,把一片粽叶盖过来,一片粽叶裹过去,裹完,最后用绳子捆好。

我看妈妈做的很简单,可是我却问题百出,不是馅漏出来了,就是粽叶裹得太松了,一点也没有样子,简直就是“四不像”。妈妈包好了三个粽子,我还在满头大汗地反复包第一个,我真想放弃啊。妈妈说:“别着急,第一次都这样,慢慢来一定可以包好的。“”

我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包好。我挑了两条小的粽叶,小心地裹成一个倒三角,左手握紧,右手加糯米,压实,挖了一个小洞,挑了一块小肉,塞进去,再加上一层糯米,压实,然后两片粽叶裹来,另一片裹去,用绳子缠紧,最后我还打了一个漂亮的结。整个过程,我的左手都没敢放松,完工的粽子看起来还不错。妈妈说:“你看,是不是成功了。做事情不能着急,快并不代表好。”

我们包了十几个,大概一个小时完成。粽子放进锅里也是有讲究的,要提着结放进去,一个一个挨着放整齐,加上水,没过粽子,然后大火使劲煮,大概煮了一个多小时,满室飘香。我急不可耐,一直问妈妈怎么还不好啊。终于,开锅了,拿出来,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打开粽叶,啊,白白的糯米已经变成黄色的了,还有酱红色的肉透出来,太诱人了。尝一口,软糯鲜香,太好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生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20__月_月_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今天不仅是端午节,还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日子。

一提起端午节,我便想起了美味的粽子。粽子的形状与众不同,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含有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三角吗?我最喜欢绿豆粽子了,因为它颜色鲜艳而美丽。碧绿的芦叶里,裹着雪白的米团和翡翠般的绿豆。我不仅是因为它颜色美丽而喜欢它,更重要的是它十分美味。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清清的、凉凉的,别有一番滋味。所以,它既是开胃美食,又是滋补佳品。大人小孩都爱吃。

那又为什么说今天又是纪念伟大诗人屈的日子呢?因为当时他提出许多爱国主张,国王不采纳,后来国家沦丧,他悲愤到了极点,于是便抱了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这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许多敬爱他的人听说他投江,便抢着划船去搭救他。为了不让鱼虾咬食他的身体,人们争着向江里投食。后来演变成包粽子投入江中。两千多年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对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许多老人曾说,吃粽子时,可不能忘了这位爱国英雄呀!

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端午节小学生话题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永新县,是井冈山脚下的一个小县城,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逢端午节,人们简直就跟过年一样高兴。家家户户都在门头插上茱萸,并把房子打扫干净,还会在水沟里和草丛中撒上石灰。 My hometown is in Yongxi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It is a small county at the foot of Jinggang Mountain and a place where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beautiful.Every Dragon Boat Festival, people are just as happy as the New Year.Every family inserts dogwood on the door, cleans the house, and sprinkle lime in the ditch and grass.

大人们会煮很多鸭蛋,并用颜料把蛋壳染成红色。小孩们就把鸭蛋装在一个小布袋里,挂在脖子上,去和其他小朋友“碰蛋”。鸭蛋被碰破的小朋友就被淘汰了,另外一个小朋友又去找别人碰,直到蛋被碰破为止。

端午节前几天,大人们就泡好糯米,去山上采一种足足有大人手掌那么大的竹叶,当地人管这种竹叶叫“箬叶”。采回来后,把竹叶放在清水中泡,使竹叶变得又柔软又干净。这时全家人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包的粽子可是五花八门:有的粽子里全是糯米,那是原味的;有的粽子里加些花生、红枣,那时甜味的;有的粽子加的是肉或者蛋黄,那时咸味的。

端午节这天,村里人要做鲜美无比的炒血鸭,用艾叶的嫩芽做的米果和米粉肉。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米粉肉,因为平时做米粉肉,放了盐也不能保存几天,而在端午节当天做的,却是不放盐也可以保存一个来月,真神奇呀!所以,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去买许多肉,沾上米粉,做成米粉肉,端午节吃一点,其余的放在外面晒干,留着以后吃。还有,端午节这天,家乡的男女老少,都会在米酒里放一点雄黄粉,做成雄黄酒,并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点一下,据说可以驱邪呢。

家乡的端午节,有滋有味的端午节,让我一想起来,就能闻到那粽子的清香,口水情不自禁要流出来了!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 五月五日五,赠我一枝艾”这是宋朝诗人文天祥的一句诗。你知道端午节习俗的来源吗?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议联合齐国一起对抗秦国,却遭到贵族子弟们的强烈反对,他们甚至还在怀王面前说了很多屈原的坏话。怀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把屈原赶出了都成。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爱国诗篇。后来秦国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至极,在五月五日那一天,写完了《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了。

传说,屈原投河后,百姓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渔夫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寻找屈原,想把他打捞上来。有人把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为了不让鱼、龙虾、蟹去咬屈原的身体,他们拿来一坛雄黄酒,说是要灌醉蛟龙以免伤害屈原。

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相传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或者艾草,都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更加了解端午节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