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作文元宵节【合集20篇】

社会在变化,城市在变化,我生活的家乡也在变化。它变成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元宵节,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6893

作文

539

我家乡的元宵节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是不是一边吃着香甜的汤圆,一边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呢?

我们家乡,每年的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看花灯,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街上看花灯。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吃完汤圆,我们又来到广场观看礼花。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我相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发达,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令人们期盼!

这就是我家乡的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风俗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吴川,飘色、泥塑、花桥只有我们家乡才有,被称为吴川三绝!

我喜欢飘色,飘色以儿童乔装各种人物,站在或坐在“色板”上面,在游行时手舞足蹈!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吴川三绝便会隆重登场。首先是飘色,一个个小娃儿穿着像神仙样的服饰,头上带着闪闪发光的头饰,让人心慕手追。看到他们站在或坐在钢丝上,似乎有点害怕,可是小娃儿们把怕变成兴奋!传说中的神仙会飞,小娃儿们也会“飞”,而且在“飞”的过程中,摆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姿态,让人觉得精彩!

今年的孔雀开屏和游龙封神正是数一数二,游龙封神大概有12米长,小娃儿们坐在上面代表着不同人物。孔雀开屏象征着新的一年将会财源广进,吉星高照,多福多寿,給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会做泥塑的人可灵活了,将泥塑做得与现实一般,就像真的神仙下凡一样,这边的“财神爷”在給我们发钱,让我们发财,那边的“八仙过海”正在飘来飘去,正准备把你也带上,一起遨游东海呢!每一个泥塑都象征着一个传说,它们正向你描绘一个个神话故事!

最后一个绝艺那可数花桥了,说起来还真的有一段典故呢。吴川人民是根据牛郎织女这一段传说造了一座桥,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将桥放上桃花等装饰,把桥打造的漂漂亮亮,光彩耀眼!传说如果有情人从桥上走过便有桃花运。现在不止了,有一家大小的,朋友的,同学们的一起走花桥,祈求新的一年好运连连,真热闹啊!

我们既爱演又爱看,家乡的习俗也将一代一代地传授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年末将至,跟着老爸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今年将这在这里过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

我没来几天,清扫老屋,整理房间,摆弄桌椅都一一到位了,但显得有些没意思。这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哗,散落在山间的农户显得格外的安静,刚开始还找不到过年的气氛。

“冬冬嚓,冬冬嚓……”我隐隐约约听到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循着声音找去,在如牛背的山脊上,十几号人着装各异,吹的吹,打的打,但更让我感觉到特别的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三个人——一个似船夫的老大爷,拿着一把木桨,头扎花巾,不时在做着划船状;中间的一个人手提莲花船置身其中,身穿花袄,浓妆,怪吓人的,随着前面的划桨人“随波荡漾”;最后一个人就更“搞笑”了,黑袄、头卡、白脸,手持蒲伞,最让人有趣的是耳朵间的那朵独鲜花,嘴角那颗大黑痣,关键的是随着“冬冬嚓”扭起了秧歌,再加上后面跟着一群又敲又打的老乡,好不热闹啊!我一边看着一边跟着大部队走着,穿过小桥,走进东村,来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锣鼓声、鞭炮声,小孩子们嬉笑声,不时升上一阵阵青烟,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一天下来,我也不知道我跑了多少个村,也不知道来回看了多少遍,就是觉得看不过瘾。回来的路上还不时哼哼“彩莲船哪,哟哟,两头尖哪,呀嗬嗨,妹坐中间,呀儿哟,帅哥牵哪,划着。哟哟,呀嗬嗨”。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告诉我这个叫“采莲船”,是我们湖北传统的民俗舞蹈。传说中观音娘娘坐船筹款修桥铺路,后人为了纪念观音娘娘的善举,就通过采莲船表演来表示赞颂,在春节期间,撑起采莲船为每家每户拜年、送上祝福。

后来的几天里,我天天坐在山脊边等着采莲船来,和他们一起给村民们送祝福。你别不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也做了一回划桨人,学着划船的样子,还知道那个桨是纸糊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家乡的元宵节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过后,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家乡——海西名城泉州的元宵节充满喜庆,浓厚的闽南。

元宵节时,吃汤圆是一大习俗。圆圆的“上元丸”象征着团圆、吉祥、美满之意。泉州的元宵丸制法独特,馅料多样:花生米、芝麻、白糖、冬瓜糖、葱头……裹上一层糯米皮,用开水煮好的元宵丸,洁白细嫩,吃香甜可口,人见人爱。

吃元宵丸,夜晚观看踩街最让人期待。歌漫表演是泉州闹元宵缺少的节目。每年来看踩街的都把原本宽敞的道路挤了个水泄不通。长长的踩街队伍,金龙舞,秧歌扭,威风凛凛的南少林武术更是精彩,妙趣横生的拍胸舞尽显风采,诙谐有趣的“火鼎公婆”,引来了的阵阵笑声。

元宵期间,泉州市区主要街道走廊上悬造型奇特、构思新颖的花灯,它成了元宵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花灯的主展区设在文庙,元宵之夜,这里人山人海,灯火辉煌。今年是虎年,与虎的花灯最是显眼,广场四只卡通老虎敲锣打鼓,大榕树下面两虎威风凛凛。

与“海西”的花灯更引人注目。塔灯是东西塔的造型,柱灯是闽台缘博物馆的龙柱模型,帆船灯“海西号”“海西新视野”灯彰显海峡西岸的蓬勃发展,象征大陆渴望宝岛台湾回归的迫切心情。欣赏文庙的灯会,犹如置身于泉州的文化宝库里,让人如痴如醉,为之兴奋,为之鼓舞。

欣赏别出心裁的灯会,来天后宫里海峡两岸的“重量级”大米龟和水果龙杰作。它是闽台共“乞龟习俗”。“大米龟”由上百袋大米堆成,而“水果龙”则是用几百个菠萝连接而成,着海峡两岸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

家乡的元宵节充满了浓厚的闽南,是传统节日的组织部分,海西习俗为海峡两岸交流的平台,让两岸的心贴得更近。家乡的元宵节——海峡两岸沟通的纽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们最爱的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按我们家乡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每当要到春节时,气氛就会变得格外热闹。

在腊月十几的时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储存食物的地方把之前储存的大米,腊肉,什么的都预备充足。整理好过年吃的,用的,就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

到了腊月二十一,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陆续开始做“糍粑”酒什么的,我老家过年时一些要吃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买些水果,糖之类的。有时家里打糍粑不够人手的,可以去找几个邻居或是亲朋好友来帮忙。每当到打糍粑那天,爷爷就会找三两个亲戚来帮忙。不过,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给煮熟,然后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个大竹篮里晾凉,有时我会抓几把来吃,不过那饭很烫,所以我每次都会让奶奶帮我揉成一个球,那样又美味又不烫。不过不能吃太多,因为这些美味还要用来做糍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东西准备好,下午就开始了。等把糍粑打好,就要把还不成形的糍粑给捏好,一般都奶奶来捏,我们一般只是在一旁看着,有时“捏”几个试试。等糍粑捏好后就放到一个装满冷水的盆子里,盖上盖子储存起来。

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差不多6点7点时,再放几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灯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说着一定要守岁,可是到了最后凌晨1点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节到了,天还没完全亮的时候,爷爷就已经拿着鞭炮到门口去放了,说实话我还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们给了我们压岁钱,爸爸就带着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里。等我弟弟回来时,他就和奶奶一起去买花炮之类的炮去了,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节过后,我们又在老家待了几天就回广东这边了。走的时候还带了一些奶奶他们做的腊肉,还有几袋家里种的米,爷爷还拿了一些酒给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爷爷自己酿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风俗作文之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风俗很多,如清明节吃鸡蛋,七月七吃小饼,八月十五吃月饼,元旦吃饺子,春节吃饺子、喝糖水……在这众多的家乡风俗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家乡人又叫过年。在这一天还未来临之前的十几天里,家里的大人们就停下手中的活,开始准备过年用的年货。大人们出去赶集,买鸡、鸭、鱼、肉,有的大人留在家里给孩子们做过年要穿的新衣服,老人们就准备过年用的吉祥品。这些吉祥品全部是用面食做的,如龙、凤凰、八角馒头、年糕等。再过几天,这些活都做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忙活着收拾房间,做一次彻底性的大扫除,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家里的玻璃窗总是归我。这时候,我总是兴致很高,我会使出我的巧妙方法,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明亮的玻璃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

终于迎来春节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伴随着“噼啪”的鞭炮声,饭菜就端上了桌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联欢会。最高兴的还是初一早晨,清晨大约三四点钟时,外面的鞭炮声就“震耳欲聋”了。大人们忙着下饺子、放鞭炮,我们小孩子从里到外换上了新衣服。吃饭时要先给老人们拜年,拜完了年,老人就送给小孩子压岁钱。早晨的饺子中包着钱、栗子、糖、枣之类的东西,每次我都拼命吃,期望能吃到糖和栗子,因为它象征着来年能甜甜美美的,能激励我努力学习。

红红火火的春节一过,人们就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我喜欢春节,春节是晚霞,是岁末的最后一道风景;春节是朝霞,预示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二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风俗习惯可多了,有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但我觉得最特别的还是大年初一的拜年。

拜年的由来是什么呢?原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顶长独角,口如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为此,人们只好准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食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慢慢的,流传至今就形成了“拜年”的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早上,鞭炮声络绎不绝,家家户户都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威武的门神,还有的挂上两大红灯笼呢?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这一天不仅大人们开心快乐,见面就相互说着吉利的祝福话,更是小孩子们激动不已的日子。看,我一大早就起床去拜年了,为的是拿到更多的红包。首先,我见到奶奶和爷爷就兴奋地把双手合起来,放到胸前祈诚的欢声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话音刚落,我就满脸期待着,激动到眉毛都飞起啦!下一秒两个红通通且厚厚的红包就出现在我面前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接过,并大声喊:“谢谢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满意的笑了。我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了,哼着小歌,蹦蹦跳跳地跑到邻居家向其他小孩炫耀并趁机再向长辈讨红包去。我每遇到一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做那套拜年的动作,说着吉利喜庆的祝福话,这样红包也越来越多,看着口袋里满满当当的红包,开心得像心里攒着一罐蜜似的。

拜年是家乡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我最喜欢的风俗了,这样既让我拿到了不少的零花钱,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多好呀!初二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我的家乡都有用地地菜煮蛋吃的习俗。据说在这一天吃了地地菜煮鸡蛋,一年都不会头痛。

这天早晨,我和妈妈挎着篮子来到田里找地地菜。哇,还真多耶,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我们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虽然已累得满头大汗,但却满心欢喜,只想采得更多。用不了多久,我和妈妈的篮子已经装不下了。我们满载而归,回到家里,把菜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找来一口大铁锅放进去,再放入适量的水,最后放入鸡蛋,记住,千万别放盐,原汁原味才更香。煮了四到五分钟后,要把鸡蛋拿出来,把蛋敲碎一点点,再放进锅里煮,这样才更入味。煮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开锅了,我们小朋友围在灶台边,看着妈妈从锅里把鸡蛋一个个捞出来,放到凉水里。闻到那香味,我们不禁直咽口水。还没等鸡蛋凉冷,就迫不及待伸手去盆里拿一个剥开,边剥边被烫得只叫喊,吃一口到嘴里,满嘴清香,地地菜的香味完全融入到鸡蛋里。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

小伙伴们,你们家乡有这样的习俗吗?这天,你们能吃到这么美味的地地菜鸡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嗯。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拿我最期盼的除夕说,各地都会有自己的一套风俗,我们温州自然也有一套独特的除夕的方式。

早上起来,大门就已经忙着买菜了—鱼、肉、年糕,多到目不暇接。菜场里也是人山人海,路上还能看到许多红灯笼,一片红火。接着便马上开始“掸新”,也就是大扫除,让整个家焕然一新,以此迎接新年。

到了下午,就是贴春联了。许多户人家都拿出准备好的新的红对联,换下贴了一年的老对联,既是辞旧迎新,又给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与对新年到来的期盼和喜悦。

大概三四点钟,丰盛的年夜饭就开始做了。先是准备十样冷菜,拿出晾晒好的酱油肉和蒸好的鸭舌等,用红色高脚碗盛,象征着“十全十美”和“步步高升”,并放上一片胡萝卜,以示讨彩。到了烧热菜的时候,爷爷奶奶与父母便一齐开始忙活,烧鱼的专门烧鱼,煮肉的一心煮肉。且这热菜也是很有讲究的,寓意着“年年有余”“年年高”的鱼或芋和年糕不必说,像红烧肉,金针鸡等通常也会出现在餐桌上。

五六点钟左右,年夜饭也开始了。十个冷盘陆续端上,放在冷盘中间,而年糕则往往是第一个。菜上齐,那红红的排骨和淡黄的咸鱼飘散着两种不同的香气,让人感到无比舒适。大人们也开始互相敬酒,祝贺对方“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等,小孩也在父母的催促下去敬了亲戚长辈,一片喜庆热闹。

吃饱喝足,春晚也拉开序幕,一家老小坐在屏幕前凝神观看,气氛融洽,时不时还在群里发个红包或是给远亲或是亲友送祝福,让喜庆通过网络也能传递。

一个多小时,小孩们便坐不住了,跑去放起了鞭炮。各色鞭炮发出光芒和声响,有的是“噼里啪啦”的炸出绚丽的火花,有的点起来没有美丽颜色,但爆炸威力响声却非常大……与其说是在玩,不如说是一场小型烟花秀。

终于到了零点,钟声一响,四面都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与滚滚浓烟,而天上则是各色烟花。望着眼前的一切,大家都沉浸在长大一岁的喜悦中。

除夕活动也至此大致结束了,有的人睡觉,也有人守岁至天明,早上大家便又开始忙着拜年。

温州的除夕别具一格,但他最吸引人的还不止于此,而是他的热闹,温暖和美好的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才算春节,春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我呀就当一回“小广播员”,给大家“解说”一下我们家乡的春节吧!

除夕可以算得上是春节最忙碌最重要的一天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伯大娘一大早就忙活开了:有的去摘菜,有的去炒菜,有的去包饺子;反正忙忙活活地就干了一天。到了晚上,大人们更忙了,无暇照顾我们这些小孩。天还没黑,性急的哥哥就拿出了一个“二踢脚”,把它“送”上了天,这一声响犹如黎明前的鸡鸣,方圆几十里以内的鞭炮全响了。因为我们这里有一种认为“老祖宗”存在的迷信习俗,所以,爸爸提着鞭炮去放了,这可能是一种欢迎“老祖宗”的仪式,不一会,鞭炮点响了,“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而我们家的小狗却惊恐地躲在床底下,可能是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吃了晚饭,爸爸提着一筒烟花去院子里放了,“轰”的一声震天响,烟花弹从烟花筒中射出,飞上蓝天“啪”烟花在天空绽放了,顿时,天空如一页画纸,五彩缤纷。而年夜饭更加丰盛了:鸡、鸭、鱼、肉样样都有,什么饺子,什么年糕;真是太多了。

大年初一,大家都要去串门,家家户户的门框边,都贴着一幅幅对联,我看着火红的春联,看见了这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我看着火红的春联,仿佛看见这家来年红红火火的日子,那春联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千纸鹤,带着这家人的向往飞向了远方;因为这一天最重要的就要数拜年了,所以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大早就出门拜年了,拜年其实也蛮好的:磕个头,拜个年,临走时再抓把糖,拿把瓜子,多好啊!

正月十五又是一个春节的高潮,超市里挤满了人,真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啊。当然了,元宵节最不能少的就是元宵,煮好的元宵,放进嘴里,软绵绵的,轻轻咬一口,元宵中的馅便溢到嘴里,甜滋滋的,不知有多好吃!

春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欢度春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家乡的元宵节四年级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高青,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个特别热闹的日子。

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令人期待已久的元宵节又在人们的热切盼望中缓缓走来。

到了这天,等啊等啊,终于盼到夜色降临了。圆圆的月亮慢慢地升起来,像是挂在树梢上,给大地洒下一片银白。

吃过晚饭,我们抱着烟花来大门口。门外的胡同里早已站了好多人,烟花盛会就要开始了。

嘭!嘭!嘭!随着一阵“冲天炮”的震响,一团团焰火腾空而起,在星空中展开了绚丽的花朵。有姹紫,有嫣红,有靛蓝,有碧绿,有金黄……真是五彩斑斓,色彩缤纷。绽放的烟花像是划过夜空的流星雨,又宛如漫天飞舞、摇曳缥缈的天女散花,衬着皎洁的明月,把夜空装扮得分外美丽,漂亮极了!

放完烟花,我们去街上看彩灯。大街小巷的人家都挂上了红红的灯笼。灯笼的形状各式各样,造型各异,有大的,有小的,有圆的,还有方的……彩灯的图案也各不相同,有生肖图的,有如来佛的,有观世音的,还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灯的海洋。

明月,烟花,彩灯。家乡的元宵节真令人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二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外公的老家在赣州,上次我们一家十六口人一起去赣南游玩的经历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车上,妈妈告诉我了一些客家的基本风俗:因为客家族是从中原汉族迁往广东、福建与赣南与当地土著杂居的,所以语言渐渐受到当地土著的影响,慢慢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方言,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客家习俗,如:大年三十要杀鹅,祭奠祖宗之后才能吃团圆饭;大年初一要吃素,不能沾荤腻,这些都与中原过年有很大区别。

到了赣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数赣州的美食了。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黄元米馃。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打黄元米馃,一般在每年腊月农闲时进行,其打制过程可以体现出客家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因为打黄元米馃,单家独户不行,一般都要几家人合伙一起打。所以一般打黄元米馃的地方,往往也是小孩们喜欢聚集的场所。

外公指着盘里的黄元米馃说:“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成灰后淋水浸泡拌料,然后用木制大盆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饭倒入石碓中,十来个男人齐心协力用黄元棍将米饭捣烂。最后,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型的黄橙橙、金灿灿的黄元米馃就制成了。风干后的黄元米馃,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年前年后,大家走亲访友,总不忘赠送几块色泽金黄的黄元米馃为礼,意寓吉祥富贵。家中来了客人,从贮存缸中取出黄元米馃,切成条块,炸炒蒸煮,独具风味。而刚打出的黄元米馃,用手抓成团蘸点酱油或白糖,即可趁热而吃。

我喜欢赣州,我喜欢赣州的美食,喜欢客家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家乡风俗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和大爸、弟弟一同在奶奶家过除夕。

晚上8点我们聚在一起看精彩的春晚节目,这样看下来,我最喜欢的是牛莉和郭冬临主演的小品:《一句话的事》,看了这个节目大家都开怀大笑,的确非常有趣。大家都知道在12时左右可以放鞭炮,可是还没到点,炮声已连续不断,大概是人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想尽快送走牛年,迎来虎年。我们也不甘落后,爸爸拿出大鞭炮点燃,随着“呯、呯”的响声,烟花在空中绽放,像五彩的花儿,漂亮极了。过了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放鞭炮,空中绽放的烟花也显得越来越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节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风俗有很多,有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这些节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过外国也有节日哟!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里的陷多种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些人可能会把粽子放在水边祭拜屈原。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风俗,人们会把粽子放在水边,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过端午节时,还要划龙船,那场面可热闹了!划龙船还没有开始时,就已经人山人海了,有时挤都挤不进去,所以最好来早点来。划龙船开始时,现场更热闹了,人们会拿着粽子在旁边大喊:“加油!加油!…”队员们拿着桨奋力划动着,哪一队先到终点就会得到奖品,那奖品想都不用想当然是粽子了。

中秋节也是我过得传统节日,中秋节必须吃美味的月饼,月饼的陷也有很多,人们都喜欢吃。关于中秋节的来源,也是有一个传说的,就是嫦娥为了不让一个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后升天了,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把这一天叫中秋节。中秋节的由来可真悲伤啊!不过,有些人会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为了赞美嫦娥的高尚品质。中秋节是我最爱的节日,因为奶奶会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吃晚饭时,难免会拿几个月饼吃,奶奶有时要哄我,就会把月饼放在嘴边,说几个故事,再给我吃。

在我的家乡,过中秋节,每人都要一口气吃几个月饼,月饼不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过中秋节总是开开心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春节也挺有意思的,从腊八起,人们就开始张罗了,忙着采购各种年货。如:春联,鞭炮,灯笼,烟花。但是有一样是人们无需准备的,那就是海鲜,因为我的老家就是吕四,它面临东海,那里海鲜可是特产哦。听说“吕四”这个地名可是有典故的呢,那可是八仙过海里吕洞宾的故乡哦,呵呵。这只是传说而已啦!所以每年假期我都要跟爸爸,妈妈去乡下,赶上潮汛的时候还能吃上好多特新鲜的海鲜呢,特别是夏天还能光着脚丫踩着沙子在海滩边玩耍,抓抓石头缝里的小螃蟹,踩踩脚下沙泥里的黄泥螺,能跟大海这样的亲近这种感觉真的好好,我爱家乡的大海!

老家的春节有着很浓的中国传统。除夕的晚上人人都在家守岁,一家人围坐着一边磕瓜子,一边看着春晚的精彩节目享受着天伦之乐。随着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只听到噼里啪啦一阵阵的鞭炮声,原来是12点了,只见漆黑的夜晚舜时变得明亮了起来,天空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星空开放,此时真是美极了!第二天清晨打开门空气中依然飘着浓郁的火药味,农村的过年可传统了,就这样每天放着喜庆的鞭炮一直到年初五迎完财神呢,家家都是如此的。整个过年都是串门跑亲戚,大人们聊家常,我们小孩们这时候可是最开心的哦,因为可以收好多的红包呢,哈哈。我的储蓄罐又有营养了!

时间过的真快,初五一过我也该离开外公外婆家要回上海读书了,真希望下一个假期可以快点到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风俗1000字作文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当然,过春节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歙县武阳乡,我们这里过春节和别的地方就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习惯不同。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这里便改天换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在这天里,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放上爆竹,一片热闹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见面就互相道贺,乐得合不拢嘴。

在别的地方,人们就是过年时,吃一顿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节晚会……而我们这却是另一番天地——热闹非凡。

我们这呀,白天一过,夜晚就更热闹了,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天空上五彩斑斓,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烟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就算放烟花也只能一个人欣赏,一点都没意思,而我们这天高地阔,只要有一家放烟花,大家都能看到,这种快乐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因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到了晚上5点左右,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都已纷纷赶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吃过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有讲一年收获的,有说对来年的愿望的,有对老人孝顺的,有对儿孙嘱托的……而老人们高兴极了,能和儿孙见面,听一听儿孙们叫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完了年夜饭,大家就在门前谈天说地,我还经常让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书上也看到过:

从前有两个妖怪,一个叫“年”一个叫“夕”,他们每到春节就出来在人间捣乱,乱吃人家粮食,祸害别人房屋。后来人们知道了“年”怕红色,“夕”怕响声,于是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年”看见了就逃回了山上,“夕”还没走呢,人们就制造了一种一点燃线就响的东西——爆竹,“夕”一听到声响就夹着尾巴逃命去喽。从此,人们每到春节就贴红对联,放爆竹。

讲完了故事,外婆就说:“我最喜欢这天了,因为在这天可以看见儿女们,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点多,大家便看春节晚会,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会来,他们对外婆外公都很孝顺,大家其乐融融,一起看着春节晚会,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会时,大家要是饿了,我们便拿出家乡的特色小吃——糯米饼、肉丝面、甜酒糟,一边吃一边看。到了12:00时,也就是新年钟声一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一起到院子去放烟花,只要谁家先带头,那可是一个接一个呀,此起彼伏,那烟花在空中一现,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导弹,有牡丹盛开……如果你家的烟花放完了,不要紧,你还可以看别人家的烟花呢,这快乐的分享,心里真愉快。

放完烟花,大家还要出门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贺,到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有说有笑,真温暖。

这就是我们过的春节,这种乡村淳朴的美在城里是没有的!这种亲情是珍贵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种快乐是幸福!春节,我们最喜欢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10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心中家乡风俗作文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这样个美丽的地方,它叫汤塘,这样一个小镇。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你必须觉得那里有着翻天地覆的变化。

听爸爸说,从前我们的家乡十分贫穷,此时只有几间简陋的小屋。凹凸不平的小路,那里没有商店,只有到城外才能够买东西。用水嘛,就要到几里外的小河打水,生活十分艰苦。可此刻,我的家乡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此刻的家乡,发展的十分快。此刻的人们都住上了一座座美丽的楼房。楼房。此时商店。药店。书店。等等满街都这样。此刻还买上了小汽车。摩托车呢!此刻的每家每户都通自来水,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去跳水啦!而且此刻还创造了很多旅游景点,聚龙湾就这样其中之一,不仅仅如此,还有好多美景呢!

我爱我的家乡,让我们一齐努力,创造家乡的明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龙”,我便会想起家乡的那条“首饰龙”。

每逢元宵,“巨龙”就会驾着五彩祥云出现,通体灯光点缀,金碧辉煌。各村的年轻小伙争先恐后地抬着“首饰龙”开始巡游,“嘿哟嘿哟”地喊着号子。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放慢速度,两旁的人们围着“巨龙”欢呼着,叫喊着,祈祷着。平时寂静的小山村,这个时候是最热闹的,仿佛沉睡了整整一年的人们,只有在此时才醒过来。

据说这条“龙”已经有400多岁了,好奇的你肯定想知道这条“龙”是怎么来的吧?我已经替你走访了村里几位年长的老爷爷了,不过他们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有的说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灾害缺乏科学的认识,幻想龙就是神,想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有的说在我们乐清,地处东南海滨,古代渔民靠海捕鱼,他们对渔船寄托了深厚的感情,制作出这种身体呈渔船形状的龙灯来祈求国泰民安。这也就是为什么“首饰龙”在我们家乡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龙船”。

“首饰龙”一般长4。5米,高3米,宽2米,前有龙头,后有龙尾,龙身至少由四层楼阁组成,每层楼阁上插着各色小旗,内壁贴着透光白纸,外壁贴着五颜六色的细纹刻纸图案。仔细看,里面大有乾坤,“住”着好几百号形态各异的人形玩偶。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在色彩缤纷的船型龙灯上手舞足蹈,上演一幕幕古装大戏,妙趣横生。正所谓:一个人物就是一段历史,两个人物就有一段故事。

如果你来到乐清,刚好是元宵节,我一定要带你去见识那件宝贝——“首饰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元宵节的节日风俗作文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可我最喜欢过元宵节,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日。

爸爸给我讲关于元宵节的神话故事:“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在人间,但给一个猎人射死了。天帝非常震怒,要天兵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他的女儿不忍心看着无辜的百姓受难,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人们在正月十五日这天挂上灯笼、放烟花,天帝上了当,人们保住了自己的生命。”爸爸接着说:“在正月十五日家家户户挂上灯笼、放烟火的习俗就留下来了。”

妈妈早已把汤圆煮好了,在吃汤圆时爸爸告诉我:“吃汤圆可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分两种一种小的没馅,一种大的有馅,北方人在里面加甜的,南方人甜、咸、荤、素都有,它又名‘汤团、元宵’。”吃完汤园,我和小伙伴去放烟花,我以为我的烟花比他们好看,可一放像一条蛇似的飞上天一响就没了,但我仍很快乐。美丽的烟花迷漫了我家的后院。

我期待下一次更有趣的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民族风俗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我家的人们都爱唱戏,更爱听戏。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请个豫剧班子,在家门口搭个戏台,这么唱下去。一般持续三天左右,这三天里,可忙坏了人们:一大早儿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个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飞也似地赶去看戏,只怕耽误了剧情。

看戏时,人们把整个戏台“包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就像蚕吐出的丝,裹得紧紧的。若是你来晚了,那就站在外面竖着耳朵听吧,这人群是任凭你怎么挤也挤不进去的。豫剧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马金凤等,她们可是诸多戏迷心目中的偶像呢!姥姥喜欢听常香玉的戏曲,她的声音变幻无穷,有时如大海的涛声般浑厚,有时又如小溪的流水声般恬美,有时候喜气洋洋的,有时候又使人感到无比的忧伤。出门在外的游子听到这熟悉的乡音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幼时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她哼唱着豫剧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说并不会留太长时间。我很惊奇,问:“难道北京不好吗?”姥姥摇摇头,说:“这里没有使我魂牵梦萦的豫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