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节包粽子的一篇作文【热门19篇】

提到赛龙舟,吃粽子,每一个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端午节,作为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文化的节日,端午节有着重要的文化含义。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端午节包粽子的一篇作文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439

作文

228

端午节吃粽子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桃儿红、杏儿黄,粽子香,香五粮……”一大清早,妈妈就把我叫起来,对我说:“今天吃粽子。”

什么情况?早上吃粽子?“端午节传统就是吃粽子、做香包,绑五彩线,戴虎头帽……”“虎头帽,我喜欢!” 我高兴地说。妈妈把虎头帽戴在我的头上,我把最爱的香粽子吃完,和妈妈去商店买了一些香料、艾叶和菖蒲。

我们回来把艾叶、菖蒲绑在一起,挂在门上,然后妈妈在我的手腕和脚腕上绑上了五彩线。

忙完这些,我们开始包粽子喽!妈妈递给我一片粽叶,我把粽叶的一头我成了漏斗的形状,然后撒上米,放一颗 红枣,把多余的粽叶合上口。哎呀,底下怎么漏了。我又拿起一片粽叶,裹了上去这下不漏了。我用一根绳子缠了好 几圈,这下结实了。一个粽子包好了,我又包了好几个,越包越熟练越好看,妈妈把粽子整齐的摆进锅里,开始上火 蒸煮。经过两个小时的闷蒸,香香的粽子出锅了,太香了,满屋弥漫着浓浓的棕香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端午节吃粽子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人们要吃粽子,划龙舟。为了过端午,妈妈买了几个粽子。棕叶是绿色的,糯米是白色的,粽子是三角形。

还没等妈妈煮粽子,我的肚子早已经“咕咕”叫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肚子饿了。”妈妈说:“看把你急得。”

妈妈把粽子放在高压锅里煮。发出一种“丝丝丝”的声音,还会冒出热气,我真想快点煮熟。

粽子终于煮好了,妈妈不知道在厨房干什么?过了好一会才端出一盘香喷喷的粽子,我连忙找粽子身上的绳子的结。我折腾了半天,才

解开绳子。在剥粽叶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粽子的里面,手上粘上了几粒糯米。我连忙拿面巾纸擦掉,可是却怎么也擦不干净手黏糊糊的。刚

刚出锅的粽子有点烫,还是个肉粽散发着一股粽叶夹肉的香味。

不知道粽子还有些什么味的,是不是还有甜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粽子飘香作文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子飘香的时节。

春天,一看到那大片的芦苇叶,肥嘟嘟,绿油油的,长满了河边,俨然是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我们小孩子就指望着它快快长大,好尝一尝那一年一遇的粽子了。

端午节这天,我们一大早就会跟着大人去割艾叶,收菖蒲,摘苇叶,回来后把它插在门的两边,听奶奶说,这些东西能辟邪驱鬼,保四季平安。而这一切做好后,就是包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粽子了。

包粽子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先要选好上等的糯米,然后放到清水里泡上半天,等到米被泡得白白胖胖的,再用煮过的苇叶包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粽子。粽子的馅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也是各有不同,牛肉的、猪肉的、红枣的、莲子的、赤豆的……想吃什么就包什么。而每当此时,大人们总要给我们小孩子包一种特殊形状的猪蹄粽子,那形状与猪蹄绝无两样,看着满篮翠绿欲滴,形状万千的粽子,会禁不住咽几口口水。

等到煮粽子的时候,我总会钻进灶膛,依靠在奶奶身边,帮助奶奶添几把柴火。这时候奶奶就会教我煮粽子的方法:开始要大火猛烧,等到锅里的水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热气从锅沿周围冒出来,就要改用小火烧。这时,那浓浓的苇叶香味就在小村的空气中蔓延开了。

“粽子熟了!”爷爷揭开锅一看,尽管苇叶的颜色没有刚包时的鲜亮翠绿,但感觉中透出一种别样的温和。吃粽子了,可不能太粗鲁,先要小心翼翼地解开捆粽子的绳子,然后轻轻地剥开苇叶。要小心地像欣赏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品一样,轻轻剥开一个,糯米的香味,苇叶的香味扑鼻而来。然后慢慢品尝,细细地咀嚼。那粽子的香味,我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去品尝,才能感受得到。爷爷是我们家吃粽子最诗意的,他总是把粽子放在白糖里面蘸一下,吃一口再喝一口小酒,还怡然自得地唱着:“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小酒一杯暖洋洋,神仙的日子我来享。”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子飘香。年年粽子飘香时,我的家乡总会在粽子的香气中陶醉,在端阳民谣中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包粽子的乐趣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了,妈妈要包粽子,我也跟着学,粽叶有要求,新鲜的竹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如果用干的竹叶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就没有竹叶的清香。因为没有买到新鲜的竹叶,就只好用干竹叶凑合一下了。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蜜枣和饱满的红豆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块,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勤劳的妈妈正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熟了揭开锅,屋里顿时都弥漫着竹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鸡蛋也是少不了的。

这两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好看。在端午节这天一定要把艾蒿挂在门楣上。除了粽子、鸡蛋以外还要吃煮的蒜,我不喜欢吃,因为是端午节必须要吃,我也被强迫吃了几个。又要端午节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难道是用钱可以买到的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包粽子活动简报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6月2日上午,莱州金都社区服务中心内粽叶飘香,在传统佳节“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让辖区空巢老人和低保户过一个欢乐祥和的端午节,社区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包粽子活动

邻里齐包粽:2个小时80多个

活动现场,记者看到糯米、粽叶、鲜肉等必备材料已经被整齐地摆上桌,填糯米、放红枣、裹叶子、扎线……只见一双双巧手在欢声笑语中上下翻飞,很快三角形、喇叭形、牛角形、长条形等各式各样或纤细或壮实的漂亮粽子就这样一个个在居民们的手中诞生了。

“粽子下锅喽!”随着一声喊,在经过2个小时的辛勤劳作,大家将亲手包好的80多个粽子放进锅里,“放粽子可是关键,放不好的话加水一煮米就容易飘散,所以一定要一个挨一个,插着空隙都挤在一起才行。”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可是他们往年总结出来的小诀窍。

你来教我来学:新手跃跃欲试

金都社区的孙主任可是包粽子高手,她包的三角粽吸引了一些围观的居民跃跃欲试,活动中,社区物业的一位张大姐也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包粽子时,粽叶面朝上,包时比普通的粽子多卷一圈,装好米后然后上端要做成三角形的形状才可将粽叶翻盖下来……”孙主任边包边讲解要点。

“太难了,缠来裹去的粽子不是包成扁的,就是底下漏米,特别是最后捆线的时候,没想到包粽子看起来不难,但如果没有掌握技巧,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张大姐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包粽子,亲手包粽子太有趣了,很高兴能在和这么多朋友度过中国传统的节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体验很十分美妙。

友爱暖人心:粽子虽小情义重

当日上午,社区工作人员将煮好的粽子送到社区空巢老人和低保户的手里,大家收到粽子后都很开心,心里觉得十分温暖,“我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平时自己在家,没想到这次端午节社区又来送了粽子,心里真是甜丝丝的。”社区空巢老人张万河说,其实逢年过节社区都会来看看自己,总是能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节日的温馨。

金都社区主任刘俊凤告诉记者,包粽子、吃粽子是传统习俗,这已经是社区第二次举办包粽子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既让大家继承了习俗,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又增进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感情,把粽子送给社区空巢老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众,把传统节日的意义进行了深化,增加了社区的凝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吃粽子,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都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几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罗江自杀,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吃屈原的尸体,人们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所以几千年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

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有很多种传说,下面小编带您看一下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民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另一种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说法是,公元前340年,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就是说我们现在吃的叶子包的粽子,其实在以前是竹筒装起来的。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有记载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但是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由来,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粽子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KS(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她们抱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劲儿顿时上来了。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

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的粽子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这个节日刚刚才过去,就像日历上的一张纸一般被人们匆匆度过,但是在异乡度过的端午节却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必须得在南方发展,而我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的身边,也就跟随了过来,这也使得我只能和我的小伙伴们暂时的分开。虽然我人在南方,小伙伴们在北方,但是我们的心底里都为彼此留一个位置,彼此牵挂着。

还没过端午节之前,我和北方的朋友们视频聊天,往日的端午节都是和家人还有他们一起度过,再一想这个端午节不能与他们度过不禁向她们诉说起对他们的思念。视频后的几天,我收到了一个快递,收到快递的时候我是吃惊的,我记得我没在网上买什么东西,当我打开包裹的时候,看到盒子中有两个手链,往常端午节我总会和朋友们一同编起这个手链,而现在在异乡却有心无力。

看到手链时,我就猜到了是小伙伴们从家乡亲手编好后寄来的,上面的一节节都是她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慢慢编出来的,上面承载着她们对我的思念和满满的友谊,那绝对是我收到过端午节中最好的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包粽子活动简报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中国文化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端午文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民俗文化,在亲子互动中体验过节的乐趣,蠡口实验小学举行了“龙腾端午粽叶飘香”亲子学包粽子活动

6月7日中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包粽子活动开始了。首先,大家在轻松的互动问答题中了解了端午的由来,知道了节日中吃粽子、吃咸鸭蛋、赛龙舟、做香囊等习俗,详细了解了端午节的“粽子文化”。接着,到了让孩子们兴奋的环节——学包粽子。在家长们的指导下,孩子们舞动起了粽叶,手指穿梭,青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在他们的手中瞬间便包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粽子。路过的老师们看见了,都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跟着孩子们的家长学起了包粽子,就连男老师也被这快乐的气氛感染了,忍不住上前瞧瞧。大家看着自己包出来的形态各异的粽子,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活动场上到处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他们都表示这次活动很有趣也很有意义。这不仅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分享了劳动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体验与亲人合作的快乐。同时,为了深入开展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认同、喜爱传统节日,学校也希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们能够真正感受到中华传统的文化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 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较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的,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粽子

今天,我的我的妈妈也买来了糯米,红枣,花生,红豆,还有棕叶。然后把泡好的江米洗干净,放到锅里煮了一会儿。好了,开始包粽子喽!

我一会儿这里看看,一会儿那里弄弄,看我的妈妈把粽叶折成了三角形,放上一层糯米,又放上花生,再放一层红豆,我马上拿了一个我最爱吃的大红枣放了进去,最后我的妈妈把上面的粽叶向下一折,好了,三角形的粽子做成了!哦,忘了还要用棉线绑紧,因为我的妈妈包粽子的技术还不到家,才只能用棉线绑起来。就这样,我和我的妈妈包了很多个粽子,其中我还自己包了一个很特别的大枣馅粽子,是个船形的。煮粽子时,闻着飘出来的香味,馋的我垂涎三尺。

两个小时后,粽子终于煮好啦!我顾不上烫,赶紧拿起我包的那个船形粽子咬了一口,哇!好香啊!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们一家吃着自己包的香喷喷的粽子,我的妈妈我夸说:“家骏真是长大了,能帮我的妈妈包粽子了!”听了这话,我心里甜丝丝的。

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吃粽子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二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了端午节。每年一到这个日子,赛龙舟、吃粽子就是主要的活动。据说人们赛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儿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不过,在我外婆家,至今还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外婆会给我们一家包粽子吃。她和我妈先去采摘一些新鲜的竹叶,清洗干净——先放进热水中煮一煮,同时将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好以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右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后用棉线绑住。一个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外婆喜欢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欢吃白粽;妈妈喜欢吃肉粽;外公喜欢吃黑米粽……哪些穿着绿衣裳的宝宝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里就已经弥漫着粽子的香味了,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马拿出来狂吃。

端午节前夕,妈妈会给我在裤子或衣服上佩戴香囊。我的香囊是蓝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闻到。听妈妈说,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辟邪驱瘟的作用。

我的最爱——端午节。就是这样欢乐、祥和的一天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和粽子度过的端午节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x月x日是端午节,一大早起来,妈妈就开始包粽子,看着一盆白白的糯米在妈妈的手中变戏法似的成了一个个菱角分明的“绿色精灵”,我也忍不住想试一试,可是妈妈说什么也不让,我也不敢违抗“上级”的命令,只能回到房间里,从门缝偷偷地往外看。

妈妈首先把粽叶卷成空心的三角形,在往里面放进糯米,放到一半的时候,把一粒蜜枣放进去,然后再盖上一些糯米,最后,把顶上的粽叶折叠下来,再用线捆上,就大功告成了。 这时我高兴地发现妈妈站起身走出去了,我连忙跑出来,拿起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先卷一个空心三角形,再往里边儿装糯米……,原来动起手来远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一会儿,糯米放多了包不拢;一会儿,糯米少了看上去像个瘪嘴老太太;一会儿,捆得太松散开了;一会儿,捆得太紧又把粽叶勒破了。忙碌了半天总算包出了一个“其貌不扬”的白粽子。我正看着自己的“大作”发笑,妈妈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我不知所措地低下头,假装欣赏妈妈包的粽子,妈妈笑逐颜开地说:“别装了,我都在后面看见了!”。

我摸摸自己的头用央求地语气说:“妈妈,您就教教我吧!”,妈妈居然答应了,我兴奋得不得了。经过我不懈地努力,圆鼓鼓的可爱的粽子,终于在我手中诞生了,它们一个个像打胜了仗的将军一样昂首挺胸。

晚饭的时候,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包粽子作文500字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我乖乖地在妈妈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

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 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KS(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她们包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劲儿顿时上来了。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107端午节包粽子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即将来临了,粽子也随着端午节来临的脚步进入各家各户,粽子是美味的,尤其是那种清纯的味道,我就非常喜欢吃,但妈妈不会包,往年都是少买几个尝尝鲜,不过那根本不足于解我的馋,今年妈妈见我像个馋虫一样于是就提议我们自己也试着包一回。而且这要比买便宜得多,于是这个建议于是就马上被采纳了,几天前妈妈便买来了材料。

今天下午我们便准备开工了,但毕竟是第一次包我们心里还是直发慌的,我们先照着买的粽子的样子观察了一遍,然后便开始动工了,首先我们将粽子叶一片一片的排好,还要让它有一点重叠,这样就可以保证不会漏米了,然后再将排好的叶子卷折一下使其底部象一个圆锥形来盛放米,但是决不能有缝隙,否则米会露出来的,接下来将米放进去再包起来,放米虽不难,但包米就不那么容易了,本来放好的叶子再一换手就散了,而且底部就会漏出一个大洞,于是我们就两人一起对付一个粽子,妈妈拿着,我就慢慢的一点一点的用叶子把米包起来,看着马上就包好的粽子也许是因为太高兴啦,我和妈妈一不小心“哗啦”一声,然后低头一看,米撒了一地……终于第一个粽子在我和妈妈的努力下“安全”的诞生了,这才发现外行的妈妈竟然忘了买系粽子的那种叶子,只得用细细的线来代替了,唉,吃个粽子真难啊!足足一下午的时间我们就包了一小盆了。

最后一项也是比较轻松的一项就是煮了……不一会儿香喷喷、黏糊糊、冒着热气的粽子就出锅了

尝着自己做的粽子就是不一样,比买的好吃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吃粽子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古代有一个叫屈原的大作家,因为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处发泄,就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以在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这一段历史是我刚刚受了教训后查到的,因为我忘记了这段历史却得到了一个“吃干饭的”骂名!事情还是要听我从头说起。

“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他怎么那么废材呢?”妹妹好奇地问。

我快速地搜素记忆,但还是记不清楚,于是回答道:“我也忘了。”

妹妹气呼呼地说:“你是吃干饭的?这么重要的事你都敢忘?”一听妹妹这么说话,我就生气了,一把抓起笤帚,追着要打她。她一边躲闪着一边还说:“你个吃干饭的,你敢打我?你还够资格!”说着就咯咯地笑着跑出了房间。

“我怎么就成了吃干饭的了呢?”我在心中愤愤地想:“这小丫头,说话也忒狠了,她老哥的面子可要当抹布了。”

过了一会儿,我的气还没消的时候,她又笑嘻嘻地走过来,对我说:“哥,别生气了,我们玩个游戏吧,我把你捆住,看你能不能跑?”说完,她又奸诈地笑了笑。我并没有看出其中的诡计,说:“好啊!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大的能耐!”

五分钟后,我已经被她捆成了大粽子了,正当我要想办法逃生的时候,只见妹妹她拿起笤帚,向我的屁股打去,一边打一边还嚷嚷着:“我打死你,什么都能忘,你这吃干饭的!”由于我被捆的很紧,一时半会还弄不开,只好被她打个痛快!

大约打了十分钟,她把我放开了,但我的屁股却痛的像火烧的一样……

教师评语:小形象地描写了他经历的一次戏弄。通过对调皮的妹妹的动作、语言等细节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增添了一份顽皮与不屑,对于推进事件的发展,也起着促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端午节的粽子为题目的作文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DD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端午节的粽子为题目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端午佳节来临之际,粽子就在市场上畅销起来了。

不论是超市中,还是里,都随处可见粽子的身影。过端午节,必定会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时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已从古流传至今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粽子的品种也越来越繁多。市场上,卖粽子的不停地吆喝着,来来往往的人精挑细选着自己中意的粽子。红豆馅儿的粽子,绿豆沙的粽子,猪肉馅的粽子,腊肉馅儿的粽子应有尽有。一个个粽子被绿油油的粽叶包裹得严严实实,靠近粽叶便可以闻到一阵淡淡的清香,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外婆是一个比较讲究的人。每每到了端午时节,她就会起一个大早,其实是为了去集市挑选新鲜的粽叶。她会提早几天把从市场上买来的糯米用水泡好,将包粽子用得上的食材准备好。外婆会打电话叫上我和,一起包粽子。外婆做起这些事情来总是很细心,该有的东西一律不差。我们一家人老老少少围在前包粽子,在外婆看来,粽子还是自己亲手包的才最清香可口。

外婆包粽子的手法十分娴熟。她先将几张洗净的粽叶合在一起,摊在手心里,再将小心翼翼地卷起,让手里的粽叶呈一个圆锥形,用左手大拇指粽叶的外皮,使劲儿把几张粽叶的重合处压实,接下来,就可以往粽叶里放糯米了,其中,可以添上红豆,绿豆,猪肉等馅料,这时,外婆会笑眯眯地说到:“到了这一步,一定要记得把糯米压平,压实,好上锅煮。”接下来,外婆顺手从身旁抽出一根细绳子,将整个粽子来了一个五花大绑,捆好后,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我学着大人们的手法,包着粽子,也不甘示弱。

接下来,是一个,两个,三个……重复着上面的步骤,粽子很快就堆满了一张桌子。虽说包粽子看上去并不难,但是要亲手包好一个粽子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粽子的大小不一,有的挺着一个大肚子,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秀气,不过论味道,也还算得上是绝对的正宗货。

一锅粽子大约要在沸水里煮上几十分钟,待到一阵清香扑鼻而来,热气腾腾的粽子就可以出锅了。轻轻地剥开那一层粽叶,糯米的香气中夹杂着粽叶的香味,那才叫一个美啊!蘸上那香甜可口的糖水,一口咬下去,心里不禁感叹到:“此乃人间之一大美味啊!”蜂蜜一般的汁水从食道慢慢滑向胃,口腔里留下的是糖水的甜,糯米的鲜,粽叶的香……我学着古人的样子,一边回味着粽香,一边说到:“真可谓美哉,美哉!”

外婆站在一旁说到:“这粽子确实香甜可口。”

端午节的粽子,唯独钟爱外婆包的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再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妈妈带我去外婆家帮忙。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各类年货、打扫卫生、买新衣新裤……事情可多了。

过年要包粽子,外婆家只在端午节和过年的时候才包粽子。走到外婆家楼梯口时,一股粽子的清香扑鼻而来,“耶!肯定是外婆包的粽子!”我兴奋地说。一进家门,果然不出我所料,外婆真的在包粽子了。高压锅里已煮着一锅,“嗞嗞”地唱着歌,餐桌上也摆着外婆刚刚包好的:三角形的红枣粽是祭祀用的,长方形的肉粽是我的最爱,瞧,一个个有棱有角,玲珑剔透。我外婆可是包粽子的高手,碧绿的竹叶裹着白白的糯米,里面镶嵌着各种馅儿,有肉,有红枣,有黑豆,有蛋黄……你想吃什么馅儿的,她都能做出来,而且能根据不同的馅儿,做出不同的形状,有三角形的、长方形的……

看着外婆包出的那些“艺术品”,我的手也不禁痒起来,“外婆,你来教我包粽子吧!”“好啊,那你先把竹叶洗干净再说,记得竹叶要两面都洗干净。”“得令!”我拿了布开始洗叶子,洗完叶子,外婆开始教我了。“我要包三角形的肉粽子”“可以啊,只要你想学”外婆笑嘻嘻地说,“包肉粽首先得准备好米、五花肉、酱油、料酒,先把这些材料调好,搅拌在一起,然后照我这样,左手托着竹叶,柄朝上,尖朝下,把叶子绕成一个漏斗样的,留出一些叶子,对对,就是这样,好了,现在可以把拌好的米放进去了,注意,只要放一小半米就可以了,再放一块肉进去,然后上面再盖好一些米,对,很好。”得了外婆的夸奖,我不禁得意起来,好象也不难嘛。外婆继续说“现在到关键一步了,左手不要动,托着米,右手把刚才留出的叶子盖在米上,然后用左手大拇指按住一边,右手再折一个角出来,用细绳捆住,就好了。”我一步步照着外婆说的去做,这时手里的米和竹叶好象跟我作对似的,就是不听我的使唤,不是这里陷下去了,就是那是漏出来了,弄得我手忙脚乱,呲牙咧嘴的,旁边的外公,妈妈看着我的囧样哈哈大笑起来,结果最后还是外婆“救活”了我的粽子。

接着我又包了几个,虽然样子有点别扭,但比第一个总算好多了,米也没再漏出来。看来要包好粽子也不像我想得那么容易啊,做任何事都要付出努力的。外婆包得这么快这么好,肯定也是多年练出来的。

这时,窗外不知谁点燃了鞭炮,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过年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吃粽子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一阵骤雨,带来初夏湿热纷乱的躁动。农历的五月,雨后潮湿沉闷的空气里,总是带着薄薄的竹叶香气。端午节粽子在异乡的街头重又出现,一种许久不经触碰的感伤,默默涌上心头。祖母熟悉而亲切的笑脸在脑海中的印记依然清晰,她小而轻健的身影却仿佛隔着五月的雨雾,朦胧而遥远。

以前的那些五月,我是一个尚未涉世的少女,在故乡古老的瓦屋中,在祖母温柔的疼爱里,稚嫩而单纯。

我总是在初五这一天清晨,挽着祖母爬满皱纹的手,踏着雨后的湿泥,来到村边那片翠翠的竹林,采摘鲜嫩的竹叶。青草湿了裙裾,衣袖沾满雨滴,我心里有一股香甜的气息晕染开来,和着微雨和泥土的湿气。采回一篮子沾满雨水的嫩叶,放在井台旁边。祖母搬来年代久远的木桶,打上清冽冽的井水,把一片片竹叶洗得青艳欲滴。那滴水的屋檐,清凉的井水,竹叶泛着的微绿的光,以及祖母在井台旁边轻轻搓洗的身影,多年以后的今天想起,总以为是一场梦,一场温情而生动的梦。

祖母说,五月初五这一天的溪水是“龙须水”,正午时分到溪边清洗便可洗去晦气。我在旷野中的小溪旁,把脚轻轻探入水中,似乎有许多小鱼在脚指头上轻轻咬动,麻麻的,痒痒的。一把乌黑的长发在清澈透明的溪水中轻轻游动,祖母柔柔地帮我搓着,那时的我总相信一切的不愉快都会随着溪水的游走而流向远方。少女满怀的梦和甜蜜在这种古老的慰藉中愈加鲜活。

五月的午后总会有阳光,葡萄架上的蛛网不时地反射几缕,映着祖母的银丝发线以及额头上皱纹缝隙里渗出的汗水。她将一把咸草系在窗栏上,把那些泛青的竹叶和雪白的糯米包成一个个精巧玲珑的小粽子,再用咸草系牢。一串串棱角分明的小粽子吊在窗栏上,不像食物,倒像是艺术品,可爱而诱人。我坐在祖母旁边,学着她用咸草缠绕着小粽球,学了许多个年头却总不及祖母包得精巧,而且祖母所包的粽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当老屋里的大灶上冒出腾腾的蒸气,竹叶香、糯米香便弥漫在空气中。自她离开以后,这种香味我便再没有感受过,无论我再怎么努力地模仿那所有的佐料和做法,那种香味也只能永远存活在我的记忆之中了。

祖母离开时也是将近农历五月,也是那样骤雨骤晴的天气。那一年的端午节,我在空荡荡的老屋里猛然间发现一切都消失了。那一年我搬离了老屋,住进了城里,那曾经的一切,只剩下记忆,在一些不经意间的触碰之中闪出些许伤感而又甜蜜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