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奥运跳水冠军施廷什么(优秀20篇)

导语:在世界的关注下,里约奥运会终于迎来了开幕仪式,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5101

作文

50

2024年里约奥运跳水冠军吴敏霞的夺冠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3129 字

+ 加入清单

真牛,中国跳水队的花旦吴敏霞兑现了里约的承诺中:不留遗憾,实现新突破。她终于夺得了职业生涯中奥运第五块金牌,超越郭晶晶、伏明霞等昔日的“跳水女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跳水界有史以来取得金牌和奖牌总数最多的女子选手。今天小编就来分享2016年里约奥运跳水冠军吴敏霞夺冠背后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2016年里约奥运跳水冠军吴敏霞夺冠背后的故事

夺冠之后的感慨

夺冠后,吴敏霞满脸笑容:“今天的比赛太短了,我都没来得及享受呢。室外比赛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困难也非常多,但是我们有坚定的信念。”

对于自己超越郭晶晶的纪录成为传奇人物,吴敏霞并不在意:“郭晶晶对我的成长非常重要,帮助非常大,她在比赛和生活中照顾我,让我慢慢成长起来。不管我是否在成绩上超越她,她一直是我的郭姐,这一点从来不会变。”

作为30岁的老将,吴敏霞透露:“中国跳水的成功关键在于起点一直都比较高,我们这些后辈要更努力去付出,把前辈的精神延续下去。我们的团队非常团结,一起为了共同的梦想和目标去努力。”

“我没想过要坚持这么久,确实挺不容易的,要克服年龄、思想和身体上的各种压力。”说起自己所经历的困难,吴敏霞不愿谈太多。但事实上,作为一个身体条件并无优势,甚至伤病缠身的老队员,坚持对她来讲意味着更多的痛苦和汗水。

“当然想过放弃,想过好多次呢,”吴敏霞笑言,“可这是我的梦想,如果放弃,之前的努力就可惜了。现在拿到了金牌就觉得努力是值得的,但我也曾犹豫过,尤其是在身体已经透支的时候。我脚伤以后,如果不是教练和团队的帮助,我肯定坚持不到今天。”

这位看似柔弱的上海姑娘实则性子倔强,意志顽强。“我的性格非常要强,所以才会一直坚持到现在,因为还没有中国运动员在30岁站上(奥运会跳水)这个舞台,我和秦凯都非常不容易,我们一直相互鼓励。今天我跳出了自己的水平,有这样一个结果很开心。”

吴敏霞把这次制胜的因素归结为两个人的团结,“今天两个人能够同心协力,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在整场比赛发挥得那么出色,我们真的很棒!”谈及以后,她还没有想太多,“我实在是太累了,只想好好放松一下。接下来,先给队友的比赛加油,然后我会再重新学习、接触其他东西,希望能继续为中国体育出一份力。”

吴敏霞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才18岁,不过,她那时更多的是当师姐郭晶晶的配角。后来,在长达12年的人生历程中,她经历了上海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并夺得单人桂冠的辉煌,直到现在的里约奥运会,终于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我应该挺伟大的。”吴敏霞笑言。

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也为吴敏霞欢呼:“吴敏霞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我为她骄傲!”

周继红对吴敏霞不吝惜赞美之词:“作为一个老将,奥运四朝元老,吴敏霞从12岁进入国家队,一直坚持到现在。即将年满31岁的女运动员,真的非常不容易。在这个年龄,她面对这样的身体条件还能够坚持,并且保持这么高的水准,非常难得。她浑身都是伤病,时刻都在和伤病做斗争,非常不容易。我祝贺她,为她感到骄傲,为中国跳水队感到骄傲。”

逐渐痊愈的伤口

作为女子能在跳坛坚持到31岁的,在国家女子跳水队中吴敏霞是唯一的一个。即便是封为皇后的郭晶晶也在30岁之前退出跳坛。那些与吴敏霞同时代的队友和比她年轻的队员很多早已销声匿迹。是能吃苦、不服输和勇于追求的精神令31岁的吴敏霞坚持了下来。在这期间吴敏所经历伤病的痛若和心灵上的创伤是外人所不知道和不能体验得到的。

还有一道伤口未痊愈

吴敏霞一直被先天贫血和先天性胯、髋关节的突出折磨着。吴敏霞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刘恒林透露其血色素刚过10克,“这个血色素量对一个搞竞技体育的人来说实在太少了,而且她又是先天性胯、髋关节的突出,导致她训练一过量,胯部就会收不回来,且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她的腰、腿到处都有伤……”但吴敏霞一直坚持着,为的只是她的梦想。

拉伤肌肉的针炙治疗,给大腿扎下一针

吴敏霞就是用这样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创,以及伤痕、泪水创造着她的人生历史和传奇。看到她那伤痕累累的真实记录(图片),让每一个人无不为之感到动容和心酸。

在16日轻松拿下跳水世界杯女子双人三米板冠军之后,阔别上海许久的吴敏霞终于回到了她最初的根——上海东亚跳水俱乐部。熟悉的水池,熟悉的跳板,甚至是熟悉的饭堂,每一个细节都勾起了吴敏霞无限回忆。从1998年离开俱乐部前往国家队后,她对于上海的记忆几乎都是在这里一点点累积的,如今,过去的片段如画面般铺展开,上海小囡一下子好像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梦想开始的地方。

获金牌“反哺”斯诺克球台

“霞姐!霞姐!”昨天上午10点,当吴敏霞刚刚踏入上海游泳馆的跳水训练池这边,孩子们就立刻激动了起来。去年这个时候,因为备战全运会,吴敏霞曾和小队员们一起训练过两个月,直到今天,她依然能清楚叫出不少孩子的名字。

冰清、玉洁是一对双胞胎,相似的面孔和高高的个子在队伍里分外惹眼,吴敏霞一下子就认出了她们,三个人亲昵地拥抱了一下,好像是久别重逢的姐妹。冰清、玉洁说,每次霞姐来都会和大家聊一些动作的细节,就好像是大姐姐一样让人安心。吴敏霞听了笑着说:都快30岁了还什么大姐姐啊,阿姨还差不多啊!

这话让现场的人一下子都笑了出来,好像那个原本活泼的上海小囡一下子回来了。

事实上,这么多年国家队的磨砺,从未改变过吴敏霞什么,她甚至更怀念当年在这里的童年,或许,当真的触及儿时的梦想之后,在回望时才会回味着一路的滋味。

现在东亚跳水俱乐部总教练余晓玲是看着吴敏霞长大的,她告诉记者,22楼饭堂里有一件吴敏霞留下的大纪念品,是一个标准尺寸的斯诺克球台。这是吴敏霞2004年拿到首枚奥运金牌后给队里的礼物,说起这份礼物,吴敏霞一下子笑出来。她说,那时她还在雅典,队里的王天凌给她打电话,开玩笑说她现在应该是“反哺”的时候啦。没想到,吴敏霞咨询了一番意见后,自掏腰包给队里添了这个娱乐设施。

韧性和坚持成就一代名将

现在的“霞姐”已然成为上海跳水的金字招牌,就在女子双人三米板拿下世界杯桂冠当天,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给了吴敏霞一个新的封号——上海韧度。这是继姚明的上海高度、刘翔的上海速度之后,又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新名号。而这样一个“韧”字,恰好也精确体现出吴敏霞的个性。

昨天,走在熟悉的跳水池边,吴敏霞想起了很多当年的故事,她说自己最初在这里并不起眼,个子小小的,身体也不好,要不是骨子里的那股子韧性和坚持,她可能今时今日不会站在这里,“真的,今天看到队里那么多小队员,能够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这里训练时的感受,在这里受过伤、流过泪,大家一起聊天时候开心的那种场景,自己这一路走过来的路,很多东西都值得我去回忆。”

在跳水俱乐部搬到22楼后,吴敏霞住在2216号房,昨天去的时候不巧,因为住在里面的小队员还在训练没有回来,门被反锁了。吴敏霞在门口站了许久,好似在回想着自己当年从这个房间欢快跑出去的画面。出神了许久,她才笑着对身旁的余晓玲教练说,不想不知道,这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啦。

1985年出生的吴敏霞即将迈入三十岁,就在采访前她还偷偷地笑着说,双人三米板比赛当天,她才知道队里给她报小了一岁,就这个小细节,让她偷乐了半天,好像真的年轻了一岁一样,但现在想来,当时的开心还真是有些傻乎乎的味道。

对于年龄的恐惧是每个运动员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是吴敏霞要好一些,她已经拥有了可以拥有的一切,而现在,她只是在寻找接下去的生活,到底该走哪条路。

说起退役的话题,吴敏霞好像又找回了一姐的范儿,她说自己是个“专一”的人,这份专一不是指感情,而是对于跳水的执着。“既然选择了这里,那我还是会继续下去。如果我真的到退役这一天,我会先深造一下,然后再挖掘潜力,看看自己适合走一条怎样的路。”只是她强调说,这条路的终点,应该不会离开跳水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奥运冠军杜丽令人感动的故事

全文共 2391 字

+ 加入清单

2004年8月14日,在雅典奥运会女子气步枪决赛中,杜丽在关键的最后一枪中,击败一路领先的俄罗斯名将加尔金娜,为中国赢得了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佳音传开,各地记者蜂拥杜丽的家乡进行采访。在杜丽的父母家中,记者提出要看看杜丽过去获奖的奖杯,奖牌和老照片,居然看不到;杜丽作客新浪网时,为什么反复说她感谢外公和外婆?

原来,在奥运冠军杜丽的背后,有着家庭破裂给她带来的不幸童年,有着她对外公外婆的特殊情感。

2004年8月15日上午10时,记者赶到800公里外的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采访,走进了该县公安局家属院2号楼1单元201室杜丽父母的家中。

杜家两居室的屋里被全国各路云集的记者挤得凌乱不堪,杜丽父母兴奋得脸上写满了疲惫和困顿。

“没什么好说的,杜丽只不过是幸运罢了。”谈及夺冠的女儿,62岁的杜兆祥说得更多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冠军的父母是否太谦虚了。”记者心中感叹着,便提出看一看杜丽过去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其父杜兆祥一愣,旋即说道:“杜丽虽然好胜,但却不爱表现自己,过去的荣誉不能代表什么,她的目标是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她的所有奖杯,奖牌都带走了。”

看看问不出鲜活的幕后新闻,记者走出了杜家。

站在沂源县公安局大门口,一位30岁左右的摩的车主戛然一声停在了记者的面前,说给他100元报料费,带记者去见杜丽的外公和外婆。

76岁的齐登云和74岁的谢家美两位老人热情而激动,在外孙女杜丽夺冠后遭到冷遇的老人猛然间见到记者,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两人先把杜丽珍藏的各种奖杯,奖牌和证书的小木箱打开,让记者翻看其外孙女那半箱荣誉,又抱出杜丽几本各个时期的相册,让记者一睹杜丽的飒爽英姿。

记者惊喜中备感愕然,杜丽的外婆谢家美说:”杜丽是跟着我长大的,她的家庭很不幸福,她的童年太苦了。“

杜丽出生在1982年3月5日。杜丽以前本不姓杜,原名石芳芳。究其原因,缘于其母亲的一场婚变。

7岁那年春天,正上小学一年级的杜丽一天放学回到家,见母亲正坐在地上哭。她”哇“一声跑过去抱住母亲问原因。母亲告诉她,父亲嫌弃她是个女孩,想再结婚,不要她们娘俩了。

难以想象杜丽幼小的心灵当时是怎样承受这种变故的。

后来,齐元珍和石某离了婚。跟了母亲的杜丽把”石芳芳“改为”齐芳芳“。虽然母亲每月从父亲那里领取生活费,杜丽却从此与父亲陌如路人。

离婚不久,齐元珍调到县食品公司,领着女儿搬到县城的娘家。从此,杜丽在县实验小学读书,长时间吃住在外婆家中。

12岁那年,齐元珍和杜兆祥结了婚,并搬到县公安局家属院。杜兆祥把杜丽原先的“齐芳芳”改为“杜丽”。杜丽对继父不经她同意私自更改自己的姓名异常恼火,曾多次对外公说要改过来。

正在苦恼之时,杜丽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射击培训班。

一个星期天,杜丽闲逛到了县射击培训班。隔着大门,她看到一群和她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举枪练瞄准,立即被吸引了。

当晚,杜丽告诉外婆,她想学射击。外婆做不了主,打电话叫来女儿。齐元珍不同意。正在母女俩争执不下时,齐登云从外面回到了家。他听女儿和外孙女说完,当即拍板道:“我支持芳芳学习射击。”随后,老人给齐元珍分析说,杜丽学习不是太好,即使将来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有建树,让她学习射击,说不定日后还能得奥运冠军哩。

9年后的今日,杜丽外公的预言所幸言中,可想齐登云老人是多么的兴奋啊!

在赴雅典奥运前的6月底,杜丽一个人特意悄悄地回到沂源县外婆家中住了两天。

“这是孩子自那年6月份哭着从沂源去北京后今年第一次回家。“外婆说着话,竟哭了起来。

原来,2002年杜丽获得了亚运3金后,沂源县特意开了表彰大会,并奖励2万元现金。会上,由于杜丽要发言,就把现金递给了同台受表彰的母亲,不料被旁边的杜兆祥拿走。

散会后,杜丽问继父要2万元现金,杜兆祥不给,说当年她上市体校曾给她过4000元学费。杜丽说你当年只给了3900元,还想让我给你打欠条,我早还你了。杜兆祥无奈只好把钱交给了杜丽,却窝了一肚子气。

杜丽让外婆把2万元钱代自己存下并保管后,临走的前一天,她和舅家表妹一起特意到母亲家告别。那天,天气很热,杜丽顺手把空调打开。一边的杜兆祥见状说:”开空调要用电,电是钱买来的。“

”用不了几个钱。”杜丽说。“一分钱也是***挣来的!”杜兆祥说。

杜丽不再说话。杜兆祥自己炒了盘花生米,猛喝了半瓶白酒后,开始骂杜丽和她母亲,内容不堪入耳。齐元珍劝了几句,招来杜兆祥一顿毒打。杜丽上前帮忙,也被打。闻讯赶来的杜丽的舅和姨们制止了施暴的杜兆祥,杜丽和母亲回到了外婆家。

第二天上午,杜丽临走前,想起了金牌仍在杜兆祥家,就让舅舅和母亲去取。不料门锁已被杜兆祥换下。

杜丽情急之下报了警。亚运冠军的金牌被藏不是小事,沂源县公安局局长在劝说杜兆祥无效的情况下,动用了3位消防兵,架起云梯破窗而入帮杜丽取出了金牌。

那次,杜丽走得很伤心,一路哭哭啼啼,以至于春节也没有回家过年。赴雅典参加奥运会前,,杜丽回到沂源后没有再登杜兆祥的门,并劝母亲与杜离婚,想把自己的姓名改过来,但遭到母亲的拒绝。最后,杜丽向母亲提出:“如果我得了冠军后,你一定要到外婆家来庆贺。”

事实上,8月14日下午奥运女子10米气步枪开赛前,齐元珍不愿回母亲家,而是和当地记者在杜家观看了比赛。杜丽夺得首金后,淄博市及沂源县的领导到杜丽家庆贺,被杜丽的启蒙教练周士兵领到了杜兆祥家。随即,当地企业赠送的壁挂彩电,电脑及国际直播电话也都送给了杜兆祥。杜兆祥面对央视记者侃侃而谈,很是风光。

不料,远在雅典的杜丽通过央视第4频道看到这一切后,立即把电话打给外公家,询问是怎么一回事。当得知原因后,杜丽又把电话打给启蒙教练周士兵表示不满。

“杜丽自小就敢恨敢爱。”采访快结束时,谈及外孙女杜丽的性格,齐登云老人如是说。是的,有恨才有爱,敢爱敢恨真英雄。杜丽,这位奥运冠军,她的童年遭遇不幸比别人更多,所以她的成功更令人深思,更令人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里约奥运冠军陈若琳的感人故事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陈若琳感人的跳水故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看今朝!南通小丫陈若琳不负众望,和王 鑫一举摘取奥运会女子双人 10 米台跳水桂冠。

殊不知,这枚金光闪闪的金牌背后,除了凝结她本人和教练的血 汗之外,还有多少亲人,为她掏尽人间温暖。

1992 年冬天,若琳降临在南通市民成勇金家。当时,成勇金已经 有了一个儿子,一子一女,刚巧凑成了一个“好”字。 夜间睡觉,一张床上躺四个,两大两小。

儿子好睡,一落枕便进 入梦乡,成勇金两口子却遭殃。若琳饿了会哭。床上有奶瓶,成勇金 迷迷糊糊中顺手将奶瓶朝她嘴巴里一塞,既喂奶又堵哭,再各睡各的。 岁时,父母离异了,母亲带着哥哥去了国外。外婆陈桂英心疼若琳,将她带回自己的家,隔代颔养,陈桂英视她为宝。 “如今,若琳已经过继给了我的儿子、媳妇。”陈桂英说,老伴 以及他们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个个都对她嘘寒问暖,递衣给 食,掏尽人间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孙杨在泳池里霸气十足,平时生活中,他却是个心思细腻的大男生。

“练游泳,与其说是练孩子,不如说是练家长。”孙爸爸对此别有一番感受。体校4年,妈妈每天放学接孙杨,送他去训练;爸爸下班后在家烧饭做菜,确保他一回家就能吃上热菜热饭。到了省队,妈妈拿出积蓄买了一辆车,只为每天能将煲好的汤送给郊区训练的儿子。每逢比赛,父母总是尽量出席。尤其是妈妈,不仅帮着料理后勤,还是儿子最信赖的心理医生。

“父母为我不知花费多少心血与汗水,不仅仅在物质上满足我,更给了我世上最无私的关心和爱护。”即使身在国外,孙杨也要每天打两三次电话与父母联络,“因为有了他们的教育、引导和扶持,我才能一路顺利,保持自信。”

感恩,孙杨当然不会忘了恩师。“朱教练带我8年,每当遇到困难时,朱导总是用他平实的语言鼓励我,带我迈过一道道坎。”

在澳大利亚训练时,看着师父一人身兼教练、厨师、司机等多重角色,孙杨心里很不是滋味。“朱导本来就身体不好,为了我们那么辛苦,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儿女。”除了更努力训练,不让教练失望,孙杨平时会给师父递水,分担点琐事,“他的爱,我要用更多爱来回报。”

对于外教丹尼斯,孙杨有种特殊的情感。他觉得,跟这位澳大利亚人训练,更有激情和冲劲。每次离开,孙杨都会给丹尼斯写一封感谢信,或送上一份小礼物表达谢意。

即使是分开多年的启蒙教练,孙杨也依然挂念。朱颖至今还保存着孙杨送给她的一瓶千纸鹤。“孙杨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很简单、很善良,也很‘黏人’。”朱颖笑着说,“跟他妈妈,跟我,都是一样。遇到什么困难,安慰他几句,他很快就释然,不会把什么都憋在心里。”

伦敦奥运会,孙杨更值得期待。他说:“我会游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奥运冠军身份带来的优势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从体育运动员到创业者,陈一冰坦言自己会经历很多之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比如股权分配、接触投资机构融资、互联网技术等等,都是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是,陈一冰表示创业做体育相关同样有自己的优势

在渠道方面能获得很多官方的支持,比如国家体育总局的资质发放;奥运冠军身份也让他在接触互联网大佬有很多的便利,陈一冰私下和周鸿祎、京东、腾讯方面的关系都很不错。

周鸿祎也会在产品方向和新技术运用上给予陈一冰一定的帮助,比如当前型动体育上所用到的直播技术就是花椒直播所提供的,同时也会带来一部分花椒用户的引流。

在课程方面,陈一冰也请来了他的好朋友张成龙、王丽萍、刘莎莎等冠军进行训练课程教学,这对其他创业公司都是难得的优质资源。

截止目前,型动体育共有40万用户,并于2015年获得数千万人民币融资。今年陈一冰计划主打健身、跑步、滑雪和羽毛球四个项目,在全国开上百个线下培训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奥运“跳水王子”田亮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田亮5岁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有任何运动天赋,在嘉陵江边出生、成长,但 是田亮并不是从小就与水结缘,反而从来没有与江水有过亲密接触,因为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为了防止田亮下江游泳,就给他讲恐怖的故事,说每年江里都会 淹死调皮的小孩子,因此田亮不敢对嘉陵江造次,害怕被淹死,没有下江游过泳 。

7岁时,一位业余体校老师突然将一年级的三个班都拉到操场比立定跳远,跳得 最远的他被选中开始练跳水。9岁进入重庆队,10岁又上了四川队,但试训了没多久,他又被四川队退回重庆队。后入陕西队,最后才正式进入国家队。

跟所有年轻人一样,田亮进入国家队时也是个“追星族”,为接近名将伏明霞 、孙淑伟 ,心甘情愿做“小跑腿”偷偷买方便面、冰棒。当偶尔在楼梯上碰到国家队队员时,田亮总会选择赶快跑开,害怕挡着他们的路。有一次田亮在楼梯上遇到伏明霞,伏明霞开玩笑地说:“你跑这么快啊。”田亮听了头都没敢回,刺溜一下蹿上了三米台,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真想找个地洞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里约竞走奥运冠军王镇历经坎坷的故事

全文共 1687 字

+ 加入清单

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的王镇2005年起开始练习竞走,2010年王镇被意大利外教达米拉诺选中,正式进入国家队。之后一年他就开始在大赛中崭露头角,赛季初连续获得两站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的冠军,并于2011年8月的大邱世锦赛上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首个大赛。

在大邱王镇从比赛一开始就紧跟俄罗斯世锦赛奥运会双料冠军波尔钦,但由于体能分配不均在最后两公里处崩盘,最终仅名列男子20公里第四。“大赛经验不足”是时任中国竞走队领队蒲志强对王镇的评价。

2012年王镇展现出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在3月的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太仓站中创造了1小时17分36秒的亚洲纪录。伦敦奥运会前他被视为中国队在男子20公里项目中冲击金牌的最大希望。然而当时只有20岁的王镇再一次犯下了体力分配不均的错误,最终只摘得一枚铜牌。金牌被队友陈定取得。

“其实伦敦奥运会上拿到一块铜牌也挺高兴的,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王镇回忆说。“比完赛之后,教练达米拉诺说要请我吃饭,吃饭过程中他就一直在跟我道歉,觉得是他的战术安排和训练中有没做好的地方,才让我丢了金牌。”

“但是我知道,没拿金牌是我自己的问题,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跟战术也没有关系,我感觉那时我就是太紧张,想法特别多,比赛之前热身的时候心里就是慌的,”王镇说。

最终那顿饭是王镇结的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怎么能让教练请我吃饭呢?必须我请他吃饭!”这次师徒二人开诚布公的交流也让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密,目标更加明确。王镇当时就下定决心,2013年的莫斯科世锦赛上,要用一枚金牌去证明自己。

这一年,王镇依旧保持了很高的竞技水平。世锦赛决赛当天,他也是信心满满,10公里之后就开始加速,从大集团中脱颖而出一路领先。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领走了3公里,王镇就吃满三张卡被裁判罚下。最终本土作战的俄罗斯选手伊万诺夫获得冠军。

这次失利对王镇打击很大,要知道技术动作的规范一直是达米拉诺训练的重点,王镇自己也对技术充满自信,师从意大利人后他还从未在比赛中被罚下过。

由于感觉自己受到了裁判不公正的待遇,王镇从委屈不满最终发展为萌生退役。莫斯科世锦赛结束之后,王镇离开国家队,回到自己的老家,并且一呆就是7个月。

“当时我已经打算不再练竞走了,打算自己做点小生意,开个小超市什么的,”谈到当时的意气用事,王镇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最终经过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的耐心开导劝说,2014年王镇回到了国家队,不过此时的他相比半年多之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王镇回家期间体重增加了很多,每天必须控制饮食降体重,另一方面,他在家里与相恋两年的女友结婚,从一个单身汉变成重任在肩的丈夫。

刚回到队里的时候王镇的体重是75公斤,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把体重降到60公斤左右。每天几十公里的大运动量训练,顿顿却只敢吃个半饱,王镇就这样生生坚持了过来。

“现在想想那会真的是天天挨饿、顿顿挨饿,”王镇笑着说。

除了训练更加刻苦,王镇在比赛中也变得更加成熟老练。复出后的王镇一改之前喜欢早早加速领走的比赛风格,更多的时候选择藏身大集团保存实力,适当的时候再发力冲击。这样的战术能够让王镇后程崩盘的风险降到最低。但在2015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上,王镇还是因为冲动断送了金牌。

“我没有按照教练布置的那样,冲最后5公里,最后7公里我就走出去了,因为前半程感觉非常好,7公里也是我的兴奋点。但没想到我冲出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跟着我,最终没控制好。现在看如果冲5公里,应该能把优势保持到最后,”北京世锦赛上再次在最后两公里被超越的王镇赛后这样说。虽然获得一枚银牌,但他的脸上写满了失落。

每一次大赛中的失利对于王镇而言都像一块拼图碎片,如今王镇终于将这张名叫“比赛经验” 的拼图完成。于是在12日的比赛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王镇始终淡定地走在跟随集团中,任谁加速领走都不跟随。最后三公里,蓄势已久的他终于迈开脚步开始加速,在取得领先后牢牢将优势保持到终点。

夺冠后的王镇没有狂喜,也没有流泪,而是轻松平静地接受着采访。因为他知道这枚金牌应该是属于他的,毕竟之前已经交出了几笔昂贵的“学费”,毕竟备战奥运的四年里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一公斤险胜金国香

奥运会之前,俄罗斯举重队遭遇集体禁赛,该级别头号选手卡什尼娜无缘里约。这样一来,孟苏平的头号对手就是朝鲜选手金国香,两人是去年世锦赛该级别总成绩亚军和季军得主。

抓举比赛中,孟苏平开把要了125公斤,第一把尝试失败后,孟苏平将杠铃稳稳举起。三轮过后,孟苏平只落后金国香1公斤。

挺举孟苏平开把调整到175公斤,金国香开把举起了162公斤。金国香不甘示弱,二把举起了170公斤,孟苏平在175公斤上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终于成功举起这一重量。随后,金国香三把要了175公斤并且试举成功,这样一来,体重比金国香重的孟苏平想要取胜必须挑战177公斤。重压之下,孟苏平顶住压力,成功举起177公斤的重量。综合成绩,最终孟苏平以1公斤的优势夺冠。

孟苏平坦言,自己并没有表现出最佳水平,尤其是抓举项目上。谈及原因,孟苏平表示:“奥运会完全不像世锦赛的感觉,太紧张了。”

磕头只为表达感激

“赢了之后我感觉整个人都是飘的。”夺冠后后,孟苏平跪在颁奖台下,用四叩首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我在台上磕了几个头,真的是非常感谢我的祖国、领导、我的组织,所有帮助我的教练、老师,感谢所有人,感谢现场的观众,巴西是我的福地。所以我用中国最大的礼仪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给所有人磕了这几个头。”

孟苏平能参加奥运会,要得益于举重队奥运前的一次换将决定。奥运开赛前,48公斤级侯志慧因伤被临时换下,经过几天几夜的研究,中国举重队决定召回已经返回安徽老家的孟苏平。8月3日晚,孟苏平才赶往里约。

孟苏平说,回到合肥后,自己一直没有放弃训练,时刻准备着。“能参加奥运会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感谢领导和祖国给我这个艰巨的任务。之前没选上我也没有怨言,我们一切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所以我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说到这里,孟苏平也没有忘记被自己顶替的48公斤级队友侯志慧,她说自己一定会和侯志慧联系,“毕竟我们是一个团队,大家都是为了祖国赢得荣誉。”

王国新想想都后怕

孟苏平这块金牌到手之后,中国女举在参加的四个项目中拿到三块金牌,完成了赛前制定的“保二争三”的目标。女举总教练王国新坦言:“对我们来说,拿到银牌都是失败,所以绝对不能有任何马虎,一旦出现失误,这种遗憾真的承担不起。”

孟苏平夺冠的一刻,王国新的心才有了着落。“完成任务了,可以睡个好觉了。之前真是每天睡不着觉啊,对我们来说,如果拿不到,我感觉我没法回去了。”能让一个参加过7届奥运会的功勋教练如此紧张,可见金牌教练的压力有多大。

对于奥运前临阵换人的决定,王国新表示:“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侯志慧有伤,恢复得不太好,而且对手也很强;另一方面,俄罗斯禁赛了,我们认为孟苏平保险系数更大一些。”

回顾孟苏平的比赛,王国新有些后怕,“如果她失败了,大家可能都会问我为什么临阵换人,为什么把有希望拿金牌的人舍弃了。如果失败了,这些都没法解释。”

最后,王国新坦言:“我经历过7届奥运会,什么事情都可以承担,但很多事情没法对外说,竞技体育只以成败论英雄。今天孟苏平赢了,我跟她说:‘你把自己救了,把我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的偶像是奥运冠军郭晶晶作文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郭晶晶是我心中最棒运动员,我从奥运会的开幕式中,看到她精彩的比赛,让我感动。当她和吴敏霞姐姐站在3米双人跳板上,我不知道有多紧张,心一下子滑到喉咙,生怕你们有所失误。可当你们动作一致完美地完成时,全场欢呼,这时在电视机前的我,看到这一幕,心中的大石头也渐渐地沉了下去。我看到你们站在冠军台上,接受颁奖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不仅仅是祖国的荣誉,也是中国人民的荣誉,更是你们辛勤结晶的象征。当个人三米跳水比赛开始时,在这中间,你独自一人就战胜了对手。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何止付出10年,是时时刻刻,争分夺秒地训练,付出了多少血汗!而你只用了一秒,嗒的一声过去了,随之,你已夺冠,这一秒是多么珍贵,而这一秒也是全场最紧张最兴奋的一刻。郭晶晶姐姐,我希望你在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再现雄姿,争取拿到更多金牌,突破今年的成绩,再创辉煌,也希望你永远从事跳水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为奥运冠军喝彩的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朋友们,当你们看到我们的奥运冠军登上世界人们瞩目的领奖台,领取象征至高无上荣誉的金牌时,你可知为了这块金牌他们付出了多少吗?他们付出了数不清的汗水、泪水,他们承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很多压力。他们为了祖国的荣誉,每天紧张的训练……,以至无法顾及他们的小家,孝敬他们的父母。

曹磊,中国举重队队员在备战、参加2008年奥运会比赛期间,她的母亲永远离开了他,而国事为重,只剩最后一举时,教练马文辉才告诉她母亲去世的消息。这种消息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一声晴天霹雳,可我们的奥运健儿硬是强忍悲痛完成了最后一举,为我们的祖国又增一金。

山东青岛姑娘张娟娟在他妈妈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性格内向、话不多,但能吃苦,骨子里有一种天生不服输的韧劲,正是有这些优良的品质,使她在2008年奥运会上连挫韩国三名射箭高手创造中国射箭的历史。我为你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喝彩

奥林匹克——一个家喻户晓的体育盛事,奥运健儿们在这个盛事中,经过你们的努力,让世界人民目瞩我们龙的传人的真正风采,里面虽然包含了很多失望,很多泪水,但你们能化泪水为动力。使中国成为唯一能动摇美国霸主的地位的唯一体育强国,2012年英国举办的奥运会很快来临了,它将是你们一飞冲天的时刻,奥运健儿们,加油!到时我们在祖国为你们喝彩,为你们欢呼,加油!奥运健儿们,我断言,下一届霸主经过你们的努力一定属于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奥运冠军的故事:我们至爱的孩子

全文共 5375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7月28日,伦敦奥运会拉开帷幕。奥运赛场上,产生了一枚又一枚金牌,一个又一个奥运冠军。每一个冠军站在领奖台上,都引发人们无数的艳羡和感慨。然而鲜花和光环的背后,不仅仅是他们的汗水和泪水,更有一个个默默无闻坚定支持他们的父亲母亲。

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时,他们的父母却要忍着长年无法见面的想念之苦;当他们的父母忍受病痛折磨时,却仍要瞒着孩子,不愿他们为自己担心;而当他们身处非议与指责的风口浪尖时,仍是父母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疗伤,成为他们安歇的港湾。

这就是奥运英雄的父母,他们比一般的父母付出更多,舍弃更多,唯一希望得到的,就是孩子能够健康、开心地生活。 本期,我们特别搜集和整理了多位奥运英雄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付出与割舍,才成就了一个个优秀的运动员…… “他努力了,如果有一天他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 起跑—跨越—摔倒,伦敦碗110米栏比赛现场突然发生的一切,让刘学根夫妇有些措手不及。三联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翔翔……”妻子吉粉花情不自禁唤出儿子刘翔的小名,随即,眼泪汹涌而出。而刘学根指间的香烟掉在了地上…… 这一天是2012年8月7日,上午10点45分,身在伦敦的刘学根夫妇正在观看儿子的比赛,但儿子却又出“状况”了。

4年前,同样是在110米栏的比赛现场,儿子因伤退赛。后面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错愕、同情、口水、质疑和谩骂久久未能平息。儿子退赛后的第12小时,刘学根见到了他,他正趴在一张平板椅上做治疗,表情痛苦。刘学根走上去,拍拍他的后背,儿子回头看了父亲一眼,又把头深埋下去,仿佛在抽泣。没有交流,但刘学根知道,这将是他们一家人难眠的夜晚。

如今,4年过去了,刘翔竟然摔倒在比赛现场。想想上次儿子埋头哭泣的情景,刘学根突然有些害怕去面对。可这么多年,儿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刘学根觉得,于心来说,该是无愧的。

北京奥运会退赛后,有一段时间,刘翔曾对自己的运动生涯有过重新的思考,他与刘学根进行过一次长谈:“爸,我不想练了,退役算了。”少顷,他又开始分析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利弊。看在眼里的刘学根明白儿子承受的压力和他心里的苦闷,这让做父亲的他心里沉甸甸的。

最终,刘翔还是选择了“一条压力更大的路,他没有回头”,从来不愿挨刀的他给教练孙海平打了个电话:“师傅,我想彻底治好这个伤,我决定手术。”那一刻,刘学根看到了儿子眼神中的坚定,同时又有些心酸:“我只是个平凡的父亲,想给孩子最好的呵护,让他不受伤害。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却做不到。” 经过伤后107天漫长等待,刘翔前往休斯敦进行手术。

“小家伙特别开心,他知道自己会完全康复,所以他刚才还抱拳谢谢所有人。”刘学根和所有前往送行的人一样,期待手术能够让儿子的伤病彻底治愈,也能够去除他心里的阴影。 母亲吉粉花怕是最高兴的人,“我盼望这天已经很久了。终于可以天天和儿子在一起了……”号称和儿子穿的是母子装的吉粉花,将赴美全程陪同儿子。手术时间定得匆忙,决定让吉粉花陪同前往是一周前才决定的,“为了陪儿子,再大困难、再多的事情我都能扔下。” 吉粉花的箱子里有不少东西是为儿子准备的,八角、桂皮、各种煲汤的中药材以及瓶瓶罐罐的调料……为了当好“大厨”,吉粉花很是下了一番苦心。她心疼儿子,更珍惜这朝夕相处的日子。 吉粉花疼爱儿子,当年,就是因为心疼,她不赞同儿子练体育。“翔翔的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我觉得今后考个名牌大学没什么问题。”作为传统的上海女子,平平安安地同家人过一生,曾是吉粉花最大的幸福。

最初,高难度和高运动量的训练让小刘翔经常练到吐,晚上躺在床上,膝盖内侧被栏架磕破的伤口总会隐隐作痛。一次比赛中的意外扭伤,令吉粉花下定决心让儿子做回“正常人”。不久后,刘翔背着书包,离开了训练基地。但教练孙海平不忍心看到刘翔这样一名大有前途的运动员,半途而废。

“那天雨很大,我领着翔翔到孙海平教练给联系的华山医院去看膝伤。刚一下车,就看到孙教练打着伞在车站接我们,他还忙着帮我们办复查手续……”就这样,孙海平用他的真心唤回了一颗明日之星。

就像当年父母给刘翔取名的寓意,刘翔真的“展翅高飞”了,2002年,他在釜山亚运会中拿到金牌。那时,刘翔和父母还住在上海真北路的弄堂里,老邻居们张罗着在居委会摆了两桌庆功酒。每家出一个菜,懂电工的还在门口拉上两盏小灯,二三十个人在一块儿喝着老酒、吃着小菜、谈论着刘翔。“现在,要见到刘翔,难啊!从小看着他长大,那时候我们就觉得他是个懂事又有出息的孩子,老刘真是好福气。”那场面,仍令刘学根和吉粉花难以忘怀。

老刘的确是“好福气”,刘翔之后多次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可外人看到的都是刘翔给刘学根夫妇带来的荣耀,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夫妇俩这些年对儿子的牵肠挂肚,还有那种荣誉里夹杂着的担忧与心疼。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质疑、讽刺、辱骂的口水曾让退赛的刘翔一度身处漩涡之中,刘学根夫妇跟着儿子,一起承受了太多。 “现在刘翔是国家的儿子,等奥运会后才能还给我。如果有一天刘翔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吉粉花面对媒体曾说出这样的话,让人心疼又心酸。

4年过去了,脚伤时好时坏的刘翔“能否最终走到理想的结局,没有人知道”,这是教练孙海平的忐忑,也是刘学根夫妇的忐忑,但他们却发现,相比周围的人,儿子的决心越发坚定起来。

2009年9月20日,刘翔在上海黄金大奖赛上以13秒15的成绩夺得亚军,宣告自己的归来;2010年初的多哈室内世锦赛,脚伤的反复让刘翔和师傅始终处于无奈的状态,但他还是告诉所有人自己夺冠的决心没有丢;室内赛战绩不佳的刘翔在上海钻石联赛同样没有出色的表现,13秒40的成绩第一次不敌队友史冬鹏。然而,在随后的广州亚运会上,当人们以为刘翔雄风不再时,他又以13秒09夺冠。 为了能够回到巅峰,很多人难以想象刘翔的付出。他在2011年室内赛季结束后,又选择了更改起跑方式,从八步改为七步上栏。“这是一次赌博,但是刘翔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丝机会。”

在刘翔摔倒在伦敦奥运赛场之后,吉粉花做客国内某网站访谈时,说:“他已经努力了,希望大家都要原谅他。”这是一个母亲的偏袒吗?不,它应该是藏在一个母亲内心最深处的“心里话”,她要的不是冠军,而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儿子。

8年,坚守善意的谎言

“人生的路线图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什么样的路线都要靠自己去走完!”吴敏霞在微博个人介绍中写下这样一行文字,为梦想她坚持了又一个4年。但她怎么会知道,为了她的梦想,父母竟将“善意的谎言”坚持了8年。用父亲吴珏明的话说:这是让孩子放心的最好方式,毕竟,孩子也不容易。

从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开始,吴敏霞已经连续3次入选奥运跳水队阵容,这是这个家庭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但吴珏明夫妇一想到女儿一个人扛着那么多事情,心里总会不自觉地疼。“妹妹懂事,电话里总是只讲好的,有时明明碰到困难,也会告诉我们一切都好。世上哪个做父母的不担心孩子?但她既然不说,我们也不问,只是嘱咐几句,尤其要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妹妹”是全家人对吴敏霞的昵称。

父母都非常爱这个懂事的孩子。这些年,虽然吴敏霞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可父母还是把家中唯一一间朝南的卧房留给了她。舒服的公主床、宽敞的大衣柜,还有飘窗外一览无余的好风景,每天都在苦等主人回家。卧室里,除了一张放大的肖像照片,其余的装饰品就是吴敏霞亲手绣制的十字绣。床头正中央,一个绣有“感恩母亲”的抱枕是吴敏霞送给妈妈的礼物。每次看到这些十字绣,妈妈就像看到了她。

在朝南的书房里,吴珏明专门请人订做了一排展示柜。隔着玻璃,满满的奖牌和奖杯承载着吴敏霞跳水生涯的荣光,每一件都是一段故事。女儿不常回来,吴珏明就时常到荣誉柜前看一看,那里记载着女儿这些年走过的路。 为了能让吴敏霞全身心地进行训练和比赛,吴珏明夫妇很少跟女儿说家里的事,女儿已经那么懂事,他们又怎么忍心再给她添负担。

有一次,吴珏明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夫妻俩商量好要对女儿“封锁”消息。可吴敏霞几次打电话回家都是妈妈接电话,而爸爸不是“加班”就是“工作应酬”,吴敏霞最终拨通爸爸的手机。躺在病床上的吴钰明强打精神,说自己“正在外面忙”,听父亲在电话那端平安无事,吴敏霞这才安了心。

这样的“虚惊”不止一次。吴敏霞的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吴珏明也没有告诉女儿,“可孩子好像有预感一样,打来电话问我们老人好不好,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说‘好好好、一切都没有问题’。” 不仅如此,就连8年前自己患了乳腺肿瘤,一直都在化疗的事实,母亲朱金妹也没有告诉吴敏霞,只是说自己得了乳腺增生。

当真相变成一种伤害的时候,我们便没有第二种选择。吴珏明夫妇也是如此,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选择“谎言”。这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吴珏明夫妇坚持了8年。 吴珏明说,这些年家里人都养成了24小时开机的习惯,无论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把手机带在身边,生怕漏掉了吴敏霞的电话。“其实妹妹电话打得不算太多,她训练忙,也怕说多了我们会担心,这些我们都明白。但只要联系,我们都开心。”

伦敦奥运会之前,吴敏霞胯骨关节的伤势有反复的迹象,每天都要接受针灸治疗,她打电话的频率更少了。吴珏明知道,女儿是怕他们担心。那段日子,吴珏明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对他而言,和金牌相比,女儿的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2012年5月的一个下午,吴敏霞意外地回了趟家,是为了参加一次会议。吴珏明只记得,女儿回家倒头就睡。几个小时后,又收拾好行李出发了。一直到送女儿出门,夫妇俩什么也没有问,嘴边有好多话都被硬生生咽了回去,他们怕问多了给女儿添负担。女儿走后,吴珏明打开电脑在女儿的微博上找寻蛛丝马迹,尽管知道找到的希望不大,但他还是想去看看,就图一个心安。 7月24日抵达伦敦后,吴珏明夫妇被赞助商带着看了不少景点,但一路上,却有些心不在焉,他们心里一直想着女儿。有几次,走到某个景点的时候,吴珏明就想:如果女儿在身边该多好。但随即他就笑起了自己,这么多年,他们早已经明白,女儿并不完全属于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这种事情,我不去想更不敢想”。 伦敦时间8月6日,吴敏霞在女子三米跳板决赛中发挥出色,以414分的成绩摘得奥运冠军奖牌。与此同时,她也得知了父母8年来所坚守的“善意谎言”。

“谎言”背后的无奈大概只有吴珏明夫妇自己懂,但他们始终相信:这是让孩子放心的最好方式。

分离,让思念和等待成为主题

分离,要么让人依依不舍,要么让思念更加浓重。对于这些长年封闭训练的运动员来说,与家人的分离是必然的事,并且一分就很久…… 这是60多岁的李相民第一次出国,他要去见两年未曾谋面的女儿。他拾掇好割下不久的麦子,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乡村出发,目的地是伦敦。他的第五个女儿李雪英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举重女子58公斤级的比赛。李相民的四女儿李雪久也曾是举重世界冠军,后来因为伤病,没能参加奥运会。

“姐妹俩都一样,比赛之前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怕家里担心。她们感情好,有什么事,雪英都会跟姐姐说。” 2012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李雪英以超世锦赛冠军13公斤的优异成绩夺冠,并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姐姐未能实现的梦想,在李雪英身上变成了现实,这大概就叫梦想的延续吧,这让一家人都感到欣慰。 李相民已经有1年多没有见到小女儿了,只在一个月前通过一次电话。电话里,女儿告诉他:“没什么事你们就别给我打了,我有事或者想你们了,就会给你们打电话。”平时,李雪英几乎一直关机。李相民不敢给女儿打,怕影响她的训练。

李雪英知道,“父母其实也挺想给我打电话的,却一直没打,能够忍到这个份儿上,我也只有靠出好成绩来回报他们了。”7月31日,李雪英破奥运纪录,以总成绩246公斤在58公斤级女举项目上勇争桂冠,摘中国第8金!

赛后,李相民接受采访时,一谈到女儿便热泪盈眶。“我们家雪英已经快两年没有回过家了,却一直往家里寄钱。”当被问及最想跟女儿说什么时,李相民声音哽咽着说:“闺女,赶紧回家吧,爸爸不需要你寄钱,就希望能见到你。” 也许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思念在心里潜藏了多久? 伦敦当地时间7月31日晚,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林清峰为中国再拿下一块金牌。

今年23岁的林清峰出生在厦门一个清贫之家,父亲林志仁是搬运工,母亲叶雀则做钟点工。林清峰每次试举之前,母亲叶雀就会默默地站起来,走到客厅旁小屋的神龛前“拜拜”(闽南语,拜神),为儿子祈福。

林清峰夺冠后,几个月来都吃不好睡不好的叶雀兴奋不已,她在家里等着儿子,希望儿子能早点回来,为他做顿好吃的。因为每次看到儿子为了保持体重吃得很少,连“喝水都只敢用舌尖轻触”,她就特别心痛。

而林志仁除了要杀鸡宰鸭好好庆祝一番之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全家人补照一张“全家福”。林清峰练习举重这10年来,和家人聚少离多;最长一次有6年半没有见面,以至于在第十届“全运会”比赛时,林志仁竟然没有认出上场的是自己的儿子。 照一张全家福本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它却成了林志仁的心愿,不难想象,这心愿里装着多少林志仁对儿子的想念。

这些冠军们与家人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感动。冠军的运动员生涯会结束,但亲情故事却永远不会终止,因为在父母眼中,他们不仅仅是冠军,更是自己最亲最爱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滴泪,累:1992年,两岁的孙杨被教练“扔”进泳池的那一刻,父母在旁边看得心疼不已,曾是运动员的父母深知里面的辛苦。若不是怕浪费了儿子的游泳天赋,孙杨的妈妈才不会让儿子从事这项运动。两岁的孙杨第一次的触水经历是在哇哇大哭中度过的。正是这个第一次进泳池就被吓哭的孩子在之后的日子,带给了人们一次次惊喜。

爱哭的孙杨小时候训练时,每当累极了,便是在泳池边大哭,哭完之后,继续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在主攻中长距离后,每天有20000米的训练量。累到哭对孙杨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宣泄之后,继续努力。

第二滴泪,不服输:孙杨崭露头角是在2006年的省运会上,那年他16岁。他的当时偶像是张琳和朴泰桓,榜样的力量给了孙杨无限动力,他训练得更为刻苦。在2008年的一次全国性比赛中,他觉得可以在400米自由泳中和名将张琳拼一把,结果孙杨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2010年亚运会时,出战三场哭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在2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中输给了韩国名将朴泰桓。不服输的孙杨在此后更加刻苦训练,成绩飞速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折桂。

第三滴泪,证明:2011年上海世锦赛,1500米的比赛中,孙杨一骑绝尘,打破世界纪录:“不管拿金牌还是破世界纪录,回去还是好好训练吧。”这次,他没哭。我们知道,孙杨长大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孙杨战胜朴泰桓获得冠军,赛后他从容淡定;200米银牌,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依然从容以对;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他力挽狂澜,为中国队赢得一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这次他累瘫在泳池边,但没有哭。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在摘取这枚金牌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时,全球的观众又看到了孙杨的眼泪。这次的眼泪,是爷们儿的眼泪,是释放的眼泪,是成熟、是触动,是感恩的泪水。比赛的压力,外界的质疑,在这一时刻全部瓦解,团队的努力,在这一时刻开花结果,孙杨向世人证明,他已完成了从“爱哭鬼”到“真爷们儿”的蜕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乒乓球奥运冠军丁宁的人生故事

全文共 7444 字

+ 加入清单

丁宁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母以前都是黑龙江省队的专业运动员,爸爸搞速滑,妈妈打篮球。1985年,爸爸退役后到了大庆,在石油化工总厂改行做了材料员。两年后,妈妈追随爱情也来到这里,在厂里文体活动中心体育馆当篮球教练。1991年,他们的爱情结晶丁宁出世了,女儿遗传了父母的体育基因,不仅表现在运动天赋上,还包括一些运动员必备的性格,比如坚强、好强像妈妈,忍耐、大度像爸爸。妈妈在自己运动生涯最巅峰时。曾任黑龙江女篮队长,在场上担任组织后卫,那时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打进国家队,然而腿伤将这一梦想无情地击碎。于是,女儿身上承载着妈妈未竟的梦想,在培养丁宁的道路上.妈妈更像是一个总舵手,始终把握着方向。

丁宁的乒乓球之路是从妈妈单位业余乒乓球班开始的。最初只是想给从幼儿园放学的小丁宁找个玩的地方.顺便练练灵活性,妈妈打算等她再长高点,让她练篮球。可没想到女儿很快就迷恋上了小小银球,练了不到半年就成了那些孩子中打得最好的。既然女儿喜欢打球,妈妈就把她送到更正规一点的少年宫乒乓球班。到了那里才发现丁宁的水平实在业余,可练了一年,她又咸了那里打得最好的。老师说,无论从反应还是身体素质,丁宁都是块搞体育的料。本来就有意让女儿走体育这条路的妈妈开始认真地为她筹划未来。第一步就是送女儿到更专业一点的大庆体校,可当时体校教练拒绝了基本功不扎实、动作不规范的丁宁。随后的日子。妈妈依旧每周日带丁宁到少年宫打两个小时乒乓球。一次打比赛,在场上丁宁连喊带叫,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让体校教练刮目相看。1997年,丁宁进入大庆体校。1998年在辽宁鞍山举办“娃娃杯”比赛,爸爸妈妈一起去观战。团体赛中丁宁打得一塌糊涂,妈妈就跟她说,如果你这么打,以后就别打球了。一听说不让自己打球,小丁宁哇地一声就哭了。看到妈妈不像在跟自己开玩笑,她便一边抹眼泪一边表态说:“如果这次单打真打不好,我就不打球去上学。”在单打比赛中,丁宁势如破竹,一路闯进决赛。她决赛的对手在此前的团体赛中。丁宁已连输两次,可在女单决赛中,丁宁笑到了最后。看到孩子如此喜欢乒乓球,比赛中感觉又好,父母终于下决心让女儿走上了乒乓球之略。

搞了二十几年体育,妈妈深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尽管她视丁宁为掌上明珠,在吃穿止,只要条件允许都会给女儿最好的。但在训练上,妈妈却从来不惯着丁宁。有时训练中丁宁动作过大,摔倒或磕碰,妈妈即使正在边上坐着看训练,也会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更不用说上去扶她。“女孩嘛,如果你上去一扶,肯定贴你怀里,这疼那疼,一上午的球不用练了。”所以,丁宁似乎也习惯了妈妈的“冷酷”,每当这种情况,她都会自己起来继续训练。在妈妈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丁宁在大庆体校训练时挥拍子砸到了眉骨,当时就裂开一个口子,血顺着流下来,教练赶忙把她送到医务室。可妈妈赶到后,并没有接丁宁回家,而是让她坚持完成训练。听到女儿跟其他队员说:“在打球上,我妈可狠了。别想得到她的同情,练球最重要。”妈妈心里涌上一阵酸楚,“我怎么能不心疼呢?我是疼在心里,但不会表露出来。我当过运动员,本身就比较坚强,我告诉自己:必须挺住。如果我挺不住,孩子怎么办,”

周围朋友都说,为了让女儿练球,丁宁妈简直“走火入魔”了。妈妈不会打乒乓球,但她买了一袋子球,想着只要把球发过去,能让丁宁打一下就行。一次,为了让丁宁多练一个小时,妈妈陪她去球馆。当时球馆里一片漆黑,妈妈摸黑找到电闸,跟拽着自己衣角的丁宁说,你往外站,便伸手推闸。等灯亮了,她才发现球馆刚装修完的墙壁上有很多电线还裸露在外面,一下子腿都软了,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后怕。可推闸的那一霎那,妈妈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要让女儿练球”。为了拢人陪丁宁练球,妈妈那些会打球的同学几乎让她找了个遍。这么多年,她放弃了很多工作机会,安心做篮球教练,也是冲着时间自由,可以更好照顾女儿。“其实,孩子开始学东西时,不在于孩子坚持,而是家长能否坚持住。任何小孩学东西时间一长,都会感觉腻味,想退缩,丁宁也有过。我记得刚到少年宫打球时,因为教练太厉害,她就不想去,我说老师会到家里找你,有一次她跟我说,咱们躲到假山后面去,别回家,这样教练就找不到我了。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关键要看如何去挖掘。有些孩子学东西容易半途而废,再加上家长随便孩子自己,久而久之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只会退缩,这样学什么都学不成。”妈妈说。

后来,在体校同一年龄组甚至大一点年龄组的男女孩中,丁宁都打第一。人往高处走,既然给女儿选择了体育这条路,下一个目标便是黑龙江省队。可当时丁宁只有8岁,省队从来没招过这么小的孩子。那时候,妈妈想如果交点钱能让孩子练,她都愿意。但最终没能成行。省队教练劝她说,现在孩子太小,你别太着急。可成功永远不是等来的,要靠自己去争取。妈妈深知:如果现在不能让女儿在一个更高水平的环境下训练,她会停止进步,将来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当时身边也有些打球孩子的家长跟我说,你觉得你家丁宁在黑龙江算不错的,可到了辽宁就会有种自卑感,那边打球好的孩子太多了。我就有种不服气的感觉,在我心里丁宁就是最棒的。”1999年底到2000年初全国优秀苗子集训,妈妈抱着长见识、开阔视野的目的,带着丁宁自费去辽宁参加集训,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个月,她仍然想方设法地找人陪丁宁练球。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为了让丁宁多练几次球,妈妈每晚都会接送她到练球的地方,那份辛苦至今仍历历在目。

丁宁在比赛中旺盛的斗志和气势让很多教练颇为欣赏,其中就包括北京什刹海体校的甄九祥教练,他同样被丁宁妈妈的执著感动,便建议孩子考什刹海。 “运动员打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往上走。早就听说什刹海体校好,既然进不了省队,我就想让丁宁试着考考什海。”在决定去北京前,丁宁还在辽宁省队训练了一个星期。“当肘女队主教练谷振江挺喜欢丁宁的,开玩笑说辽宁孩子走了很多,我们也要引进‘外援’丁宁就留在辽宁吧。其实,辽宁并不缺左手,而且很多跟丁宁年龄相当的孩子水平都不在她之下,但我始终觉得谷教练的话是对丁宁的一种肯定。“因为机会来之不易,便格外珍惜。在辽宁省队训练的那一个星期里,妈妈陪丁宁从早晨8点一直练到中年,在楼下小卖部买袋牛奶和面包,就算解决了午饭,然后下午接着练。一天训练下来,丁宁累得都走不动路,妈妈就背着她一步步往回走。有时看着在自己背上熟睡的女儿,妈妈会默默流泪。

带丁宁去考什刹海前,很多人都问过妈妈同一个问题:“这么小的孩子,你舍得把她一个人扔在那么远的地方吗?”妈妈的回答是:“我自己本身是搞体育的,我相信我有这样的承受能力,既然孩子走上体育这条路,孩子和家长都必须学会承受体育带给他们的痛苦,不吃苦是不可能出成绩的。”

当被告知丁宁可以留在什刹海,而且跟北京孩子一样交费时,妈妈激动得给朋友打了一圈电话,分享这一喜讯,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好的机会等着丁宁。当时北京队也在招人,周树森、刘世旭和万芳芳都相中了这个充满灵气的孩子,在什刹海练了一天,丁宁就到了北京队,而且费用全免。“当时周指导非常大胆地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各种打法的运动员,在那拨孩子中丁宁排倒数第二,可教练们都非常爱才,从丁宁第一天八队起,就在她身上倾注心血。当时万芳芳教练刚从浙江调到北京,手里就丁宁一个队员,就像管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10岁的丁宁就离开了大庆的家,在北京队开始了自己的乒乓生涯。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担忧。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妈妈对于女儿的思念之情更是难以言述。尤其到了周六周日队里放假,北京的孩子全回家了,房间里只剩下丁宁孤零零的一个人。每每想到这些,妈妈的心就隐隐作痛。每次从北京看女儿回去,别人一跟她提孩子,妈妈的眼泪唰就卞来了,弄得人家莫名其妙。”身边朋友都说我狠心,可天底下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得多。丁宁具备—定的运动天赋。但还需要后天努力。“所以,即使进了北京队,妈妈仍然想尽一切办法带丁宁找球练。”周六周日休息,有家长在北京体育大学联系了一块场地让孩子练球,我让人家把丁宁也带上,我交球台费。暗练的钱也我出。从北京队到体育大学,开车两个多小时。当时7、8月份,我们坐的吉普车没空调。丁宁在我怀里睡着了,我俩不停地流汗,等到了地方,我腿上全湿透了。晚上练完再打车回先农坛,50多块钱,那时候也不把钱当钱,只要有人陪丁宁打球就行。

在北京队的三年。丁宁不仅球技长了,同时也学会了自立。一次妈妈去北京看她,教练讲笑话似的讲起丁宁刚来时洗衣服的故事。当时队里没有洗衣机。每天训练换下来的短衣短裤只能靠手洗。10岁的丁宁哪里会洗衣服,她便想了一个办法:穿着短衣短裤站在淋浴下透,然后拿肥皂往身上抹,就在自己身上搓,再脱下来冲。妈妈听了以后,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那时候,每隔二十多天,爸爸妈妈就会去北京看丁宁一次。肥皂没洗干净留下自印的短衣短裤装了满满一皮箱,只能再重洗一遍。平时穿的外套上油和灰都腻在一起,那时北京队条件不好,没有热水。妈妈把衣服浸在冰凉的水里使劲搓,搓得两只手上起满了泡。“孩子采就是为了练球,只要她的球技在这里能得到提高,能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吃住这些条件我根本没考虑过,冻不到饿不坏就行了。”刚来北京时,丁宁才1.46米的个儿,不知不觉间,她一点点长高,长大。变得独立;她可以自己去逛新世界,一个人吃顿自助餐。

2000年刚到北京队时,丁宁成绩排倒数第二,大约两年时间,她就进入前三名,这让妈妈喜出望外。丁宁打进了国家二队,又给了妈妈一个惊喜。大年初六到国家队报到,前一天晚上,妈妈跟丁宁深谈了一次。“国家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那里竞争更加激烈。现在进国家队对你是件好事,也是一种压力。你的球龄不长,以前你是靠天赋,意志品质和拼劲在打球,真正实力上的东西并没到那个份上,所以进了国家队后,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我们不指望你为家里赚万贯家产。养儿育女是父母应该做的,所以为你付出的辛苦都不算啥,而我们能为你做的都做了,剩下的路只能靠你自己去走。爸妈不要求你非打到哪个程度,但我相信只要把过程做好,结果是水到渠成的。这么多年你的努力只有你自己知道,别对不起自己。”听了妈妈这番话,丁宁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说:“妈,你放心,我会努力的,我知道自己挺幸运的。”

2005年1月,丁宁通过升降级比赛打进一队。妈妈发短信给丁宁:“妈妈好幸福,你是上帝赐给妈妈的最好礼物。妈妈真的很自豪,你要加油,要努力。”

最让妈妈欣慰的是女儿能理解她的一片苦心,而且非常听话。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在比赛中屡建奇功,可这种发球对腿部力量要求高,练起来很辛苦。尤其随着丁宁个子长高,一蹲一起对膝关节的磨损非常大。妈妈就要求丁宁每天在房间里做静力练习以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打电话时都会问她:“今天练了吗?”

2005年10月,打完无锡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回家了。除了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妈妈还让丁宁做东请曾经陪她打过球的人一起吃了顿饭。妈妈跟丁宁说,你现在也挣工资了,这顿饭你来请,也算是对大家的一点回报。在对丁宁的教育上,妈妈一直灌输:人要知恩图报,要学会感恩。“现在如果丁宁赢球,我不会想这球赢了她会怎么样,而是幸好没辜负教练。从进北京队第一天起,教练就把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给她创造一切机会,我觉得孩子只能拿成绩来回报教练。”妈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在孩子争气,没辜负大家。”

施之皓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

2005年10月的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大放异彩,不仅为自己拼下第一个国内大赛的冠军,也拼出了第一次打访欧的机会。德国站的第一天,丁宁单双打都折在削球手的拍下,单打首轮负于白俄罗斯的削球手帕夫洛维奇,双打第三轮输给一对韩国削球。做场外的吴敬平给了她这样一句评价:场上应变还行,但实力(打削球)确实不够。

到了瑞典站,16进8碰加宁娜,丁宁心里暗暗发狠:要么别让我碰到削球,既然碰到,就一定要有突破。丁宁说自己是靠生拼,赢下比赛。

能闯入八强,对于第一次访欧的丁宁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成绩。可访欧回来打了三场超级联赛,她却两次在第5场中负于对手,一次跟孙晋,一次对福原爱。“说实话,我挺紧张的,毕竟是第5场,可在场上就是没有比赛感觉,这可能也是自己真实水平的体现。因为联赛不像大赛,大家打得都很放松,这时候就体现出自己能力不到位了。”

跟随北京队去打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前,当时的主管教练李隼特意找丁宁谈了次话:“这次比赛你一定要拼起来,不能认为是北京队带你去打,就没有压力,可以随便打。你这个球不拼,你以为能赢谁啊?”到了奥地利,无论团体、单打还是双打,每场比赛前丁宁都用李指导的话来提醒自己,一举斩获三枚金牌。“2004年在二队时,一年打了三次亚军。尽管这次最后单打决赛对彭雪,对手不是太强,但终于打了一个冠军,还是挺兴奋的。”人生正因为有了许多这样的第一次,才变得丰富而精彩。

世青赛捧冠的喜悦劲还没过,队内大循环就给了丁宁当头一棒。“大循环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打进前14,想着如果发挥好了,没准还能进前8。可毕竟队内是打实力,没有绝对实力根本站不住。”第一天上午一场没赢,打得丁宁直发蒙,在前两天的9场比赛中,她只赢了一场,当时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一次比赛打不好算什么,只要你有这个拼劲,就具备当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条件。”任国强教练的一席话让几乎绝望的丁宁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到任指导这组后,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一定行。”这句话也许在平时听来很普通,但在这时候,却给了丁宁极大的鼓舞,她把教练的信任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丁宁说,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输过球了,感觉怎么打也赢不了,就连平时跟她有的打的常晨晨、王珊、贾君,她也都输了。“有心态的原因。但即使心态再好,如果没东西,也只能挨打。可能在自己打得好的时候,就算技术上存在一定问题,但比赛中那一刹那,可能就摆脱了。但在大循环中,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一下子全都显现出来了。我反手漏洞很明显,很多人都打同一个战术,可自己就是没办法摆脱。”尽管如此,对每场比赛,每个球,丁宁仍然不会轻易放弃。“已经打到这份上,也没办法,就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打好每一个球。当时就想,如果我一直努力,肯定会有奇迹出现,也许眼前的困难就是对我的考验,在不经意的时候,奇迹就降临了。”虽然,丁宁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奇迹的发生,但她却从努力的过程中收获了对于运动员而言,最可贵的东西——顽强的意志品质。比赛结束后全队集合,主教练施之皓点评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有时失败比成功更可贵,就在于它能让人清醒,催人奋进。“通过这次比赛,自己总结了很多东西,尽量在冬训中改正这些问题,做好准备跟二队打交流。压力肯定有,不可能说不紧张,但还是要摆正心态。现在就把这当成是一种锻炼,大家都要经历的,没准多经历几次就成熟了。即使我打交流,下到了二队,如果真能踏下心来好好练,我相信等我再上一队的时候,实力各方面都会更强。”

“直通不来梅”队内选拔赛时,丁宁只能坐在场边看比赛。她拿个小本在做技术统计,问她是教练布置的吗?她摇了摇头。“机会随时都有,关键要看你有没有实力。就算教练给你机会,如果你不具备实力,不是毁自己吗?我现在正处于累积实力的阶段,我相信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机会自然会找到你。就算没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创造出机会。现在每个人的目标都是2008年奥运会,但名额只有3个,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到时候就算打不上,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后备中比较闪亮的一个,至少奔着主力阵容去啊。”丁宁说。“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人只有自己成就自己,但一个强大的对手、一个学习的榜样都会化作前进道路上的一种动力。丁宁无疑是幸运的,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这样的对手和榜样。

在比赛中,丁宁的下蹲式发球还有一段故事。当初日本队来北京,有个打怪胶的女孩不仅握板方式不同,而且发球抛得很高,似乎两面晃着发,这让北京队的队员觉得很新鲜,万芳芳教练就鼓励大家学习这种发球。“当时大伙都在学,恨不得直板也这么发。我可能感觉好点,练得就是跟她们不太一样。我侧着发,能发出拱的(球)。”更难得的是丁宁把这种发球一直坚持下来了。“刚开始练真受不了,练两个小时发球,第二天腿基本上动不了。有些人练练,又练其它发球了,而我一直坚持下来,后来组合成套路,逐渐成了自己技术的一部分。”在这段经历中,丁宁说一定要感谢一个人,就是当时在北京队的队友杨小馨。“我们那批中,就我俩特较劲,她反手长胶,我在队里总是赢不了她,老打第2。”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丁宁跟杨小馨飙上了劲。只要杨小馨加班,丁宁即使本来不想练,也会去加班,比着看谁更能练。“她绑沙袋,我也要绑,她练到六点半,我就要练到六点三十五。小孩的时候也不觉得累,就是想着一定要赢她。”当年两个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如今已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已经去了法国的杨小馨经常会跟丁宁煲电话粥,聊起当年较劲的一幕幕,一个说:“那时候,我真服了你,只要看你在练,我就得逼自己练。”另一个则说:“你以为我想啊?可看你练,我心里就不平衡。”然后两个人哈哈大笑。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手的存在,才让丁宁不知疲倦地练。“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太容易满足。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同一批的刘诗雯率先打上一队,这给了丁宁极大的刺激,而她的想法很简单:不应该跟别人差得太远。

“从全运会预赛到决赛这半年中,包括中间打超级联赛,看张怡宁姐、郭焱姐在场上打比赛,尤其全运会决赛时,她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乒乓球的执着和理解,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跟她们相比,我的自觉性和对球的钻研远远不够。”平时训练完,郭焱总会拽着丁宁一起再去练练力量。“有时候累得真不想练了,可看到郭焱姐都在练,我就想:我这么小,有什么理由不练呢?”全运会女团8进4对江苏队那场比赛给丁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3场我跟范瑛打,我打削球确实不好,但那场球我没有做到每球必争。特别是看到第5场郭焱姐跟孙晋打的时候,觉得特悲壮。那天郭焱姐身体不舒服,在场上落后很多,打得连滚带爬的,可她一直在拼。可自己好像随随便便就输掉了,没有为团队尽一份力。”郭焱用行动给丁宁上了的一课,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中,丁宁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的偶像是奥运冠军刘翔作文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电视上伦敦奥运会的比赛,成了暑假 里快乐的享受。但是最让我期待 的日子到了,今天早上有刘翔哥哥的比赛,这个平凡 的日子就变得让人激动不已。

我和妈妈都是刘翔哥哥的铁杆粉丝,所以今天早早地打开电视,等待刘翔的出场。上届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为伤痛退赛,留给全国人民一个遗憾。今天,刘翔能不能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这个问题在我心中扎下了一个种子。

第一枪过去了,第二枪过去了……因为想看刘翔的比赛,我连厕所都不敢上,生怕错过刘翔的比赛。第六枪,刘翔终于站在了第四跑道的起跑线。我的心跳加速,像是要飞起来似的。

彭!随着一声枪响刘翔马上进入状态,占领先了!第一个栏快到了,突然!刘翔的脚没有跨过去,他自己摔倒在地上,翻了个滚。完了,完了,这次是预赛,一眨眼的功夫,其他选手很快会跑到终点,刘翔不能有机会夺冠了。我目瞪口呆,心里千头万绪。只见刘翔站起来,用单脚跳完全程,在最后一个栏架前,俯下身子,亲吻了栏架,好像是跟他的奥运之旅说再见。

刘翔虽然失败 了,但是他都是微笑着面对 ,他是坚强的,勇敢的,在我心中,刘翔永远是个开朗、阳光 的男孩,我喜欢 你,刘翔哥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1776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大赛上,走下亚军领奖台,她选择了愈挫愈勇、再次出发;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之时,大名单上没有她的身影,她选择在默默训练中等待微乎其微的机会;里约赛场,“火线换将”的她顶住压力,为中国军团拿下本届奥运会第15金……她是马鞍山姑娘孟苏平,8月15日的里约奥运会举重赛场,她站上冠军领奖台,成为继许海峰、邓琳琳之后我省第三位奥运冠军。

入选国家队七年默默付出、坚持,终成“一姐”

女子举重队,是中国奥运军团中名副其实的“梦之队”。2009年,凭借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第四名的不俗表现,20岁的孟苏平得以进入这支“梦之队”。

孟苏平所在的75公斤以上级,曾经涌现出丁美媛、唐功红等名将,当时的国家队里也有穆爽爽、周璐璐等顶尖好手。刻苦训练、进步较快的孟苏平引起了国家队重视,2009年和2010年的举重世锦赛、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孟苏平都代表中国队出战。然而,在韩国名将张美兰面前,孟苏平的肩膀稍显稚嫩,屡屡屈居亚军。和孟苏平年龄相仿的周璐璐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实力更胜一筹,2011年世锦赛、2012年奥运会、2013年世锦赛、2014年亚运会,代表中国征战该级别的均为周璐璐。

周璐璐一路奏凯,收获了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人们渐渐忘记了孟苏平,但孟苏平自己没有放弃。

“这样退役,不甘心。 ”孟苏平对教练说。就这样,孟苏平每天按时走进训练房,进行着重复上千遍的动作,在枯燥、高强度的训练中默默坚守。孟苏平的妈妈张朋珍曾无意中发现女儿随身带着剃须刀片,“一个女孩子装着剃须刀片干嘛?后来才知道那是用来剔除手上老茧的。有一次她回家探亲,一摸到她的手,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流了出来,一层厚厚的老茧。 ” 里约奥运备战周期,周璐璐选择退役,孟苏平成为中国女举大级别的“一姐”。过去一年,国际赛场上成绩能达到300公斤以上的,只有孟苏平和俄罗斯名将卡什丽娜。

落选奥运大名单仍不放弃,坚持,终有惊喜

和出征里约奥运会的其他健儿不同,孟苏平直到开幕前3天,才收到出战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的通知。

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举重名将张国政向大家透露了临战换将的原因:开幕前突然爆出俄罗斯举重队全队被禁赛的消息,孟苏平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卡什丽娜来不了里约了,加上征战48公斤级的湖南小将侯志慧受伤病影响,状态大打折扣,中国举重队出于全局考虑,作出这一决定。

“孟苏平始终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也是中国举重队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 ”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家稳介绍说,为队友送行后,孟苏平于7月24日回到安徽。面对再次无缘奥运会的残酷现实,孟苏平没有放弃,教练组没有放弃。孟苏平表示:只要举重比赛没正式开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她都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继续训练,保持临战状态!一个由十多人组成的技术团队保障在孟苏平身边,力量、体能、专项等科目训练对标国家队训练标准,丝毫不放松。在模拟测试中,孟苏平轻松完成抓举135公斤、挺举175公斤的好成绩,一做就是四组,而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也及时地将测试数据反馈到中国举重队在里约的训练营。 拿到金牌后,回顾那备受煎熬的十来天,孟苏平感慨道:“就是时刻准备着,那根弦一直绷着,那口气也不敢松。 ”

决赛最后一举咬着牙顶住,坚持,终圆梦想

奥运资格失而复得,是惊喜,更是巨大压力,这直接导致孟苏平在决赛中严重紧张。孟苏平赛后对李家稳说:“和世锦赛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感觉有点蒙,压力太大了。 ”

抓举第一把,教练给孟苏平报了125公斤,放在平时,这个重量十拿九稳,但首次征战奥运会的孟苏平太紧张了,第一举,失败。虽然随后连续举起125公斤和130公斤,但朝鲜选手金国香举起了131公斤。

挺举比赛,教练把孟苏平的开把重量提高到175公斤,这是令所有对手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然而,她还是太紧张。李家稳说:“她的双腿竟然没有站直,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过。 ”

金国香挺举第三把也举起了175公斤,总成绩达到306公斤,孟苏平最后一把要了177公斤。这个重量恰好可以力压对手夺金。

最后一举,重压之下的孟苏平,顶住了!赛后她对省体育局工作人员说,最后一把还是紧张,但我告诉自己,坚持到这一步太不容易了,再坚持一下,咬着牙也要顶下来。 关于未来的规划,孟苏平没有想太多,“现在就想回去见爸妈,有空的话想跟爸妈出去转转。至于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我希望还能再战。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的偶像是奥运冠军刘翔作文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当你以12.91秒的成绩破了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时,我视你为心中的偶像。我真想对你说:“刘翔,你真棒!”

在领奖台上,那枚金闪闪的金牌挂在你的胸前时,全国人民都在为你所取得的骄傲成绩所欢呼。在鲜花掌声的环绕下人们看到了你的成绩,却不知道你背后那多少感人的故事。

你从16岁就开始练习跨栏,多少痛苦,多少辛酸,你都毫无怨言地受着。我的数学成绩很好,但我算不清你流泪多少汗;我的语文成绩不错,但我用来描述你的词还不够用。

我是生物课代表,自然生物要比别的同学成绩好,也就是因为这样,我莫名其妙的学习压力不知不觉地来了,如果生物考得比别人差,那还怎么当生物课代表。上个学期生物考卷发了下来,我竟只考了86分,这对自尊心强的我,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怎么办呢,以后同学们还会正视我这个生物课代表吗?”正当我迷茫的时候,我想起了刘翔,他也是经历了多少困难才有今天这骄傲的成绩,他也是在赛场上不懈拼搏才让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对,我一定不能放弃,应该要自信的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现在每当我遇上困难时,我就会想想刘翔在赛场上的英姿和辛苦流下的汗水。

现在,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也无法感受到刘翔所经历的困难,但刘翔那坚强、积极、有理想、有追求的精神永远印在我的心中。而这些精神,将是我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刘翔,你是我心中的偶像,我永远支持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奥运比赛:首位00后奥运冠军诞生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在北京时间8月19日凌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单人十米台的比赛中,年仅15岁的中国小将任茜凭借着强大的心理素质,五跳均发挥出色,最终以439.25分的罕见超高分夺得冠军。另外一位中国选手司雅杰以419.40分收获了一块宝贵的银牌。此外,这枚金牌也让出生于2001年的任茜成为了中国代表团历史上,首位夺得奥运金牌的00后。

这是任茜的第一次奥运会,刚满15岁的任茜是国家队跳水队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出生在四川都江堰的任茜是个货真价实的00后,由于她的名字是多音字,所以究竟是读什么也给大家带来了些苦恼,不过任茜自己则说:“其实叫什么都无所谓,当然,如果叫我任茜(xi),我肯定会反应的更快一些。”跟同龄人一样,任茜爱笑爱闹,即使跟教练们一起,她也喜欢没大没小。不过在队里大家也都让着她。可能也正是这样随性自然的性格,让小小年纪的任茜能够顶住压力摘下这枚金牌。

年纪虽小,可是任茜和跳水结缘的日子可不短了。任茜从3岁开始练习体操,6岁转为练习跳水,算来也是个老江湖了。不过干运动员这行,不会一直顺心,总会有一些磕磕碰碰。她说:“没办法,你既然都选择走这条路了,你往回走就走不回去了,只能往前走。”12岁的时候任茜进入了入国家队,距离她自己的梦想也越来越近,至于她的梦想,当然就是里约奥运会。她的教练周继红表示:“她的整体水平实在是太高了。可以说现在看她的训练,到目前为止看任茜的训练,觉得就她目前的训练水平,世界上女子十米台还有谁能跟她比啊,就是这种样子的感觉。”而这块金牌证明了教练所言非虚,任茜确实有着高人一等的实力。

然而去年的喀山世锦赛却久久不能让任茜释怀,那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由于太过紧张发挥失常最终遗憾的错失了金牌。“那种紧张说不出来,就是紧张过头了,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了,跳下去我就觉得,完了,跳砸了,任茜回忆说,但是都已经跳过来了,不可能再给你个时光机倒回去,确实跳的太差了,整个一套动作就跳好了一个,其它都没跳好。”如今,一块沉甸甸的奥运奖牌相信一定能让任茜忘掉去年的伤心记忆,重新收获信心。

对于15岁的任茜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她的首次奥运之旅堪称完美,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位小将接下来的奥运会征程,一定会无可限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观看奥运跳水比赛日记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里约奥运第一个比赛日结束,观众见证了运动之美,也感受了竞技的残酷。唯一的遗憾或许就是,中国运动员没能站上最高领奖台。

谁能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在里约夺下第一金,也成为了中国观众最大的看点之一。

在第二个比赛日中,中国奥运代表团的众多“夺冠大热”就将闪亮登场。除了中国首金的归属,中国健儿们或许能在射击、举重、跳水和击剑等项目中“遍地开花”。当然,除了中国运动员,第二个比赛日中的外国运动员也同样充满了故事和看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猜奥运冠军名字的灯谜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1、石林总集(奥运冠军)

2、开放颇不易 (奥运冠军)

3、见格格连连嘱咐 (奥运冠军)

4、表扬一通抚慰他( 奥运冠军)

5、齐天大圣行万里(奥运冠军)

6、一片春心托御沟 (奥运冠军)

7、闪电过后耳所闻(奥运冠军)

8、六宫粉黛无颜色 (奥运冠军)

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奥运冠军)

提示:往下拉可看到灯谜的答案~

答案:

1、叶诗文

2、张楠

3、丁宁

4、许安琪

5、孙杨

6、叶诗文

7、雷声

8、孙杨

9、陈定

成语类: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迎刃而解

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yín吃卯mǎo粮

照相底片——颠倒黑白

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

桁héng(打一成语)——行将就木

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

仙乐(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

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

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皂白不分

并重(打一成语)——恰如其分

八十八(打一成语)——入木三分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打边鼓(打一成语)——旁敲侧击

感冒通(打一成语)——有伤风化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半路出家

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斤斤计较

纸老虎(打一成语)——外强中干

美梦(打一成语)——好景不长

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无底洞(打一成语)——深不可测

东郊街道:

锣鼓响起来,恰恰跳起来,热闹的场面延续着过年的气氛。宁丰社区“欢腾闹元宵家庭享团圆”元宵主题联欢会沸腾了整个社区,近百名社区居民围观着活动现场,八户家庭在大家的欢呼雀跃中各显神通。夫妻合作“老婆喂老公吃汤圆”、“抱上花轿把家还”,丈夫比拼“中国功夫俯卧撑”,小邻居的“开火车抢座位”,家庭联手“击鼓传花”等众多节目精彩纷呈,以甜蜜、趣味的游戏,和睦的邻里,幸福的家庭共同迎接元宵佳节的到来。

福明街道:

福明家园社区携手共建单位江东第二实验小学举办大型踩街活动。20个头戴兔子帽的可爱小朋友手举着字牌走在最前面,社区的腰鼓队、越剧队、秧歌队,江东第二实验小学的灯笼队,一路浩浩荡荡吸引了数千名居民前来观赏,现场热闹非凡。文化队员的秧歌表演、腰鼓表演也让居民们一饱眼福。

陆嘉社区在社区广场举办了“兔年闹元宵猜灯谜”活动,让300多位前来猜谜的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元宵节的喜庆气氛。使社区居民在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增进了邻里感情和社区的和谐气氛。新城社区助老志愿者们纷纷来到社区独居老人家中,为他们做起了节日汤圆,也包裹起深深的邻里真爱。

白鹤街道:

白鹤社区特邀请了社区居民孙师傅教孩子们动手学做兔子灯,为元宵灯会做好准备。此外,为了使社区内白鹤敬老院老人们过上一个温馨的元宵佳节,白鹤社区特举办了“元宵佳节送暖意,浓浓深情系老人”送元宵活动。为老人们送上一碗碗热气腾腾之汤圆,陪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

元宵佳节将至,日月星城社区内热闹非凡,老年腰鼓队的老人们把腰间的锣鼓敲得震天响,少年旗手队高举彩旗,紧随其后,许多居民纷纷手持各式灯笼,兴高采烈地跟在队伍后面绕着社区“游”了一圈,十几米的游灯队伍俨然成了当晚社区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派喜气祥和的节日气氛。镇安社区举行了一场“圆定今宵,和谐一家”猜灯谜、包汤团活动。

在丹凤公园内各式彩色灯笼高高挂起,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承载着居民对兔年的期盼。社区工作人员共精心收集了200多条灯谜,除了字谜,还有成语谜、地名谜、人物谜、医药谜等,内容丰富,趣味盎然,五颜六色的谜面纸条,挂满了小区广场,引得居民纷纷前来。

黄鹂社区在元宵节当天举行元宵游灯会,并邀请社区的腰鼓队成员一起参与,新老市民欢乐闹元宵。

百丈街道:

欢快的秧歌跳起来,热闹的腰鼓敲起来,喜庆的灯笼亮起来,潜龙社区里一片热闹欢庆的景象。由社区青少年、文艺爱好者、民间组织成员、普通居民等组成的迎元宵“踩街”队伍,浩浩荡荡地绕社区的大街小巷走了一圈,大家手拿灯笼或彩旗,伴着社区秧歌队、腰鼓队、戏曲班等的精彩演出,吸引了大批路人驻足观看,更有不少加入到“踩街”的队伍中。走到波特曼大厦边上,有几个老外也凑过来看热闹,一个甚至还跟着秧歌队边学边跳了起来,另一个则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中国人过年真热闹,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太有趣了!”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俄罗斯举重队被禁止参加里约奥运,大级别上的孟苏平竞争力骤升。

去年的世锦赛上她举出325公斤的总成绩获得银牌,依然输给俄罗斯选手卡什丽娜8公斤,但除了她们两人外,当时其他参赛选手的总成绩都在300公斤以下……

中国举重队领队李浩说:“孟苏平的唯一对手就是卡什丽娜,她缺席奥运,中国队随之做出了应对。”归根结底一句话,那次换人——是因为需要金牌更有把握。

另据《体坛周报》报道,因为侯志慧一直有伤病隐患,在7月时,侯志慧和孟苏平曾进行一场队内测试赛。在各自级别三把抓举,三把挺举,各设定一个成绩标准,谁行谁上。

而从举重队确定换人后,从启程进京,到离京赶赴里约,孟苏平只用了两天时间。

孟苏平1989年出生,是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刘山村人。中国举重队副总教练说这是一个极其憨厚可爱的姑娘,别的选手训练时她都会过来加油。

2013年到2015年,作为75公斤以上级别一姐的俄罗斯选手卡什丽娜实现了世锦赛3连冠。

在和卡什丽娜的较量中,孟苏平一直屈居下风,她的总成绩与对手相差十多公斤,两次世锦赛均获亚军,而排名世界第3的泰国选手又比孟苏平差了近25公斤。

在女子举重这个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中,素来都有一句话——谁上都一样。因此每届奥运参赛人选的确定总让外界雾里看花。

2004年雅典奥运会,48公斤级参赛的是李卓,实力最强的杨烁却被留在了国内,最终李卓未能顶住压力,输给土耳其小将塔伊兰,这是中国女举首次丢金。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杨烁又一次给陈燮霞取代,所幸陈燮霞顺利夺金,那一次换人事件并没有继续发酵。

2012年伦敦奥运会,48公斤级的头号选手田源“落选”,顶替她的是王明娟;69公斤级的向艳梅也被换下,而她当年的最好成绩271公斤比伦敦奥运冠军的总成绩高出10公斤。

有时候夺冠可以掩盖一切,但当从无大赛经验的周俊在53公斤级三次试举交出白卷后,哈萨克斯坦选手祖尔菲亚(也可以称呼她为赵常玲)的“改籍”故事和奥运选拔背后的公平性都一并被置于了风口浪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型动体育带这位奥运冠军的成就感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在拿过两届奥运冠军之后再很难有那种成就感了。”陈一冰说。毕竟在奥运竞技场用尽洪荒之力后,很难再找到最初的那种美好的感觉了。于是,陈一冰就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战场,加入了创业大军。

陈一冰在服役期间分别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体操团队冠军,2008年还获得个人吊环冠军。在2012年退役后,先是在天津的体操中心做管理主任,级别处级。然而,几年下来他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习惯了挑战和磨练的他对这种安逸的生活很不适应(冠军体质果然不一般)。

2015年他开始创业,创办了型动体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