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说服的关键(精选20篇)

中考系着万千初三家长的心,稍有风吹草动,在家长心里会引发蝴蝶效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夯实基础是关键,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5836

作文

168

东北雾霾罪魁祸首探究:秸秆燃烧或成关键

全文共 1710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的沈阳街头,尽管还有些轻,但天空已呈现了淡淡的蓝色,路上的行人摘掉了厚重的口罩。辽宁史上最严重的雾霾终于有了退却的迹象,不过东三省仍有多地被雾霾笼罩。持续的空气污染指数爆表和刚刚开始的供暖季让不少人将怀疑的目光盯在了城市的供暖锅炉上。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供暖燃煤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大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从环保部门检测的污染数据来看,供暖和雾霾显然不能简单地画一个等号。

紧随着供暖季而来的雾霾

每年冬季供暖,从黑龙江开始,吉林、辽宁等地自北向南逐步开始供暖,今年的雾霾也随着供暖开始的顺序依次袭击了东三省的多个城市。11月1日起,哈尔滨、长春、沈阳的空气污染指数相继爆表。

沈阳的PM2.5浓度一度接近1400。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去年同一时期沈阳连续35小时空气污染指数爆表,而在前年的这个时候,沈阳也遭遇了空气严重污染。

辽宁省环保厅在解释此次“史上最重雾霾”的成因时曾表示,本月初进入本省采暖期,燃煤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大。那么,供暖季就一定成为雾霾季吗?

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供暖面积的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加大毋庸置疑。据公开报道,2015年,沈阳市还有锅炉5000台,其中供暖锅炉2800台,大烟囱几百根。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和此前相比已经“大大缩水”。近年来,为了减少冬季供暖产生的污染,沈阳一直在进行锅炉“拆小并大”集中供热。在过去的十年间,沈阳城市集中供热率已经从50%升到了90%以上,供热企业数量从1000多家减少到了200多家。

数据显示了另外一种可能

尽管沈阳在减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雾霾却似乎越来越严重,而且出现的时间段总是“恰好”在供暖开始后的这一时间段。这样的“巧合”也让很多人把雾霾和供暖画上了等号。不过,环保部门的数据却指向了另外一种可能。

沈阳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李刚在前日的记者发布会上透露,在11月8日,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并不高。而二氧化硫是与燃煤直接相关的污染物。当天,二氧化硫含量一直处于国家均值二级标准之内。今年沈阳二氧化硫只出现过一次极值,为131微克/立方米,这个数据出现在11月1日,而不是雾霾最严重的8日。

而长春的空气检测数据也显示,供暖对重污染的作用有限。在长春的两次重污染期间,二氧化硫浓度均为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二氧化硫的含量不超标,给燃煤抛去了此次雾霾“罪魁祸首”的帽子。但秸秆焚烧的问题却有据可查。沈阳市环保局称, 11月8日,钾元素的数据超过正常均值的1倍以上,而钾元素含量与燃烧秸秆有密切联系。在去年沈阳同一时期的重污染天气里,污染物中钾元素的比例超过了60%。

秸秆燃烧做了多少“贡献”

沈阳郊区县一位农民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他所在的村里,秸秆焚烧根本管不住,能烧的地方都已经烧完了。这位村民介绍,每年焚烧秸秆就是10月末11月初的那十几天,采用大型收割机作业的一定焚烧秸秆。

“大型机器作业的把粮食收割后,直接就把秸秆粉碎,一截一截的秸秆碎片直接扔在地里。但这过后就是厚厚一层秸秆,整地也没法整。从前美其名曰秸秆粉碎后可以还田,让土地更有养分,但实际上这给农民第二年种地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只能烧掉。”如今大型收割机在沈阳农村应用已经很普遍,一亩地才收60块钱,粮食收完还直接送到农户家里。大型收割机在沈阳农村的使用率达到了50%以上,而这样高的普及率也同时带动了秸秆焚烧率。“我前几天刚去地里看了,该烧不该烧的都烧完了,根本管不住。”这位农民说。

今年10月份,沈阳市出台意见要求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意见要求建立责任机制,实施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组,要层层签订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目标责任状。这位农民也表示,这两年确实管得严,政府下达了通知不允许烧秸秆,挨家挨户通知并签字,派专人巡逻,并称一经发现罚款500元到1000元。但这些措施也并不能起到作用。“即使就在我的地头上烧了秸秆,谁也不能说这就是我烧的,我只要说不是我点的,那谁也没办法罚我。”

秸秆焚烧这样一个“老大难”问题并非只出现在辽宁。昨天环保部称,黑龙江、吉林两省秸秆焚烧现象尤为突出,分别比2014年同期增加645%和120%,给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说服的艺术初中1年级作文

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封建社会占了二千多年.历代封建帝王号令天下,具有无上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他们是天子,是代表上天来统治天下的,臣民只能绝对服从.

《诗经》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是说舜已经做了天子,请问“瞽瞍”(舜之父)怎能不做他的臣子?由此可知皇帝的权力之大.

因此,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身首异处,甚至株连九族,遭灭顶之灾.但是仍有无数谋臣良相,他们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勇敢地向君王冒死直谏,结果落得轻者贬谪削官,重者惨遭灭门之祸,让功臣谋士谈虎色变,封堵进谏言路.如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

然而同为讽谏之臣的优孟则深谙讽谏之术,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巧妙讽谏,让楚庄王欣然纳谏,不仅收回成命,而且还将他的爱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做了大家的盘中之物,不得不让人佩服.那么优孟到底利用了什么法术呢?仔细捉摸,他只不过是深明讽谏之道,充分运用讽谏艺术,取得了众人称快的效果.

讽谏,亦称“设喻说理”,即用暗示、比喻、夸张、反语等方法委婉的说理,也就是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抽象的道理.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的切身利益着想,是游说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烛之武先讲明秦和晋围郑(即使是攻下郑国),秦国无大裨益;进而分析晋侯出征目的在于扩张领土,且欲壑难填.一方面使秦伯觉得枉费心机,一方面顿感危险将至矣.可见,烛之武头头是道挑拨离间了“秦晋之好”.这叫曲线救国.

邹忌可谓酒色财气俱全,竟还拥有聪明脑瓜支配下的厉害嘴巴,叫人刮目相看.他从妻、妾、客人的阿谀之词“小题大作”——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献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也使齐国夺得人才乃至发展先机.

触龙用“缓冲法”拉家常套近乎,用“引诱法”开后门托幼子,用“旁击法”谈燕后陪衬人,用‘植入法”论历史望未来.先用三寸不烂之舌变相息怒缓和气氛,再用反证法“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来巧设鱼饵,引鱼上钩,推出“为长安君计短也”的结论.迂回包抄使得赵太后主动缴械.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引来杀身之祸.虽然烛之武和触鸡年岁已高,但岂敢倚老卖老?烛之武早有言“无 能”,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触龙嘘寒问暖“曾不能疾走……窃自恕……”没话找话,话题轻松,铺设情境.此三者谙习“良药蜜口更于病,忠言顺耳更利于听”之道.事实亦如此,良言一声三冬暖,冷语一句六月寒.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优

烛之武长于外交辞令,说理透辟,步步深人,层层逼紧.他抓住秦伯担忧“帮晋灭郑后反而惹火烧身”之心理,申明围郑对秦无任何好处,晓之以利害,因说服力很强,所以句句打动对方.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隐忧国之清明;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心理),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触龙非常了解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便采用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太后心结.当然更见触龙为国之忧心,忠心明鉴.

烛之武、邹忌、触龙游说的成功也告诉我们:游说时要不亢不卑,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

[说服的艺术初中1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首创性、关键作用,这就是屠呦呦获奖的最重要的原因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1967年,越南战争陷入拉锯。当时,一种可怕的瘟疫席卷战区,杀伤力之大远胜于子弹炸药,造成的非战斗性减员是战斗性减员的4—5倍。这种古老的瘟疫正是疟疾。越南方面向中国求助。1967年5月23日,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悄悄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代号“523”,研究的指向明确——找到防治疟疾新药。两年后,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也参与进来。

那一年,屠呦呦39岁。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屠呦呦研究组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最终入选的胡椒“虽对疟原虫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抑杀作用并不理想”。青蒿是当时的191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

问题出在哪里呢?

屠呦呦开始系统地查阅古代文献,希望能在古籍中找到只言片语,而这还真被她找到了。这就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抓住了“牛鼻子”——温度正是青蒿素(青蒿素到了1972年才获得命名,此时研究组尚不知这种物质的化学结构)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

参与“523”项目的单位遍布北京、上海、云南、山东等全国各地,人员也数以百计,这是一个具有浓重时代特色的大规模政府主导的合作项目。而屠呦呦,这个仅仅是助理研究员的女性,在此时成为了发挥历史性作用的那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功的关键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的成功不取决于他的智慧,而是毅力。在我国古代,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那么,怎么办呢?对了,邻家有灯烛,但光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让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想借你家的书,把它们读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从此,匡衡更加努力学习,于是成了西汉著名的经学大师。科学家居里夫人,历经十几年的苦心研究,不怕挫折和失败,才从几十吨矿石中提炼出几克镭。艺术家达芬奇凭借坚强的毅力,刻苦磨练,几百次画鸡蛋,才有蒙娜丽莎的诞生。 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身处白色可怕的恶劣环境之中,仍坚强拼搏,用别人喝咖啡的时光尽力学习和写作,终于成为中国文坛的大师……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自古至今,多少伟人的成功依靠的是自己奋发向上的毅力。

那么,一个人一生中有了奋发向上的毅力,有了成就,人生就完美了吗?当然不是。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2012年5月8日在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发生了这样的一幕:一辆大客车像发了疯似的冲向正在上车的学生们,而这时,一位看起来只有30岁的女教师本可以躲过这场灾难,可是他没有,相反,在危急之下她奋不顾身的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被碾到车下。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猜出了这位女教师的名字,没错,她就是被人们称为最美教师的张丽莉。事后,经医生的尽力医治,张老师保住了性命,可却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虽然,张老师落下了终生的残疾,但是她用他自己柔弱的身躯谱写了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

匡衡,居里夫人,达芬奇,鲁迅这些伟人都是我们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张丽莉老师这种崇德向善的精神也自然让他的人格得到了升华;这足以证明,奋发向上的毅力,崇德向善的精神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功的关键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自信——只是通往成功道路的一部分,我认为不可能是成功的关键,自信不是成功的关键。所说的自信,只是虚浮的。

一个人光有自信而没有其他因素是不可能成功的——自信只不过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盲目而不努力的过于自信,就会把自己的能力夸大、放大!最终会变成自负、失败。但有“自信+努力”就会变成关键,是成功的关键。倘诺有了崇高的理想,想为理想而奋斗、想去实现它,就必须借助“自、力”(自信+努力)。一步一点地攀爬各种高峰,克服所有不可能克服的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啥路不能“修”,没路的话,那就无中生有吧,自己造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不可能别人帮你?或造吧!这样,就不属于“自、力”了,也不可能长久的成功。

爱迪生,一个发明家,一生都创造奇迹,总发明两千多项。他虽是个没读过书的穷小子,曾经当过发电报的人,买报子的小孩,,水手···但他那遇问(问题)便问(问答)的性格使他在“努力”上又加了一层。他为了制造电灯包,失败了2000多次,但他的自信心一直不倒,反倒说:“我已经知道电灯不亮的两千多个原因!”他就是在这不倒的“自信围墙”上一次又一次的制造出不朽的作品,这使他的“自信”上又加了一层。成为世界上的科学巨匠。他的这种成功正是在失败与“自信+努力”中吸取的。

在学习、工作中也要这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连绵不断、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永攀高峰,失败而不倒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回报。有坐享其成、以逸待劳的懒惰思想的人,中将会变成不切实际、不会成功的人。

在这两大因素的配合中,才能获永久的成功。只要记住“自信+努力=成功”才能得到回报。

所以说:自信不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看点六:看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公报内容: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监督制度,让巡视成为党内监督的利器,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紧盯年节假期,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坚持以上率下,看住“关键少数”。

专家解读:汪玉凯表示,治国理政,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领导干部意义重大,看住了“关键少数”,也就抓住了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牛鼻子,只有“关键少数”率先垂范,才能以上带下。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对其监督是重点更是难点。部分边腐边升的干部,不少曾有一把手的经历,只有破除“批评领导、官位难保”的问题,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尤其是监督机制,加大上级巡视和派驻纪检的监督作用,才能解决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审题——紧扣主题的关键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审题,就是正确理解题意,所写短文要紧扣题目要求。从每年的英文短文考题可看出,除了题目外,还有开头第一句话和一个写作提纲。这个写作提纲就是短文的写作具体范围。考生必须以指定的句子开头,按写作提纲规定的要点和顺序(通常是3个要点)往下写。

通常3个要点就是写三段话,每段开头(除第一段已给了外)第一句话必须把该段写作提纲中的主要的词或主要意思包括进去,这就是段落中心句。每段其他句子必须紧扣该段的段落中心句,与段落中心句无关的句子或关系不大的句子必须坚决删去。由于写作提纲中所给的3个要点(即关键词)已包括在每段开头的段落中心句(即每段开头的第一句)中,而每段的其他句子又紧扣段落中心句,这就使每段的内容紧扣主题,而不至离开主题去谈别的问题,这就是抓住主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键时刻作文700字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愉快地走进教室,可今天的气氛和以往不大一样,以往同学们都是嬉皮笑脸地走出位子,话就像坏了的水龙头,说也说不完,可今天同学们都严肃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像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

果然不出所料,我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就不约而同地盯着我,过了一会儿,班长递给我了一张纸条,我仔细一看是一封“战书”,原来是五(1)班的人递过来的,要求在大课间选一个人出来,和他们单挑篮球。我心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呀!只要打过他们班,我们就是全段的篮球冠军啦。想了想后,我大声地宣布,“同学们,这事包在我身上。”同学们听了,一阵欢呼!

时间飞快的流逝,很快就到大课间了。那时,操场上人山人海,两个班所有的同学都来看这场关系班级荣耀的比赛。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我带着球,飞快地冲向篮框,一个上篮,轻轻松松地进了一球。对手也不甘示弱,你进一个,我进一个,过了好久,比分仍然打平,这时他又进了一球,领先我两分。我还没掰平比分的时候,裁判突然说:“最后十秒钟!”我心想:十秒钟内我可以准确无误地进一个二分球,如果投三分的话,几率会小很多,可是输了和打平有什么不一样呢?我记得《摔跤吧,爸爸》电影中那位父亲说过。“得了第二名没有人会记住你,只有夺得冠军才能使世界记住你。”

还是投三分球吧!最后三秒钟,我纵身一跳,最后两秒钟,我双手用力往上一推,最后一秒,只听到一声清脆的投篮声在校园回荡,观众们先是鸦雀无声,而后就是雷鸣般的掌声像潮水一般涌来……最后,裁判宣布我以一分的优势险胜五(1)班,我们班荣登冠军的宝座!

这真是一场难忘的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好论文的关键

全文共 4322 字

+ 加入清单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小编收集了写好论文的关键,欢迎阅读。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二、写好论文的关键

(一)论文写作——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论文的内容,文字是论文的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整篇论文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论文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论文的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也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论文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二)论文写作——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写论文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论文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论文腹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论文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千锤百炼。

不会写论文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忽儿哀声叹气,搔头摸耳,咬笔杆,踱方步。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准备状况的不同,这是很多初写论文的人意识不到的。写论文的良好准备应该有三个阶段。

1.论文写作——近期(写时)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论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论文腹稿,列出 论文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写论文的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帽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论文写作——中期(做时)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写论文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考虑着写论文。论文“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炼。“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写论文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过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经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过程后最后归纳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会写论文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论文。这整个过程就是论文的中期准备。可见,中期准备以论文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论文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论文写作——远期(学时)准备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论文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论文,这就要看论文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 论文的写作水平,而论文写作水平又影响着论文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三)论文写作——审稿与修改

一气呵成写好论文稿件后,是要反复修改、千锤百炼的。不仅自己应该反复锤炼,还应请有关人员提意见,最后还要通过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审阅。 论文修改时凡是属于写作规格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应按刊物规定的要求修改。作为论文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当然十分珍惜,总希望在论文中尽量表达。但 论文审稿者旁观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删除的意见。这时作者应该冷静考虑,该列入论文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写论文只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才能“领导标新”地开出“二月花”。

论文审稿者也常会对所论观点提出意见。这是需要认真推敲决定是否采纳修改的。论文作者毕竟对自己的工作己有过长期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根据的。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据,可以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解释,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有时 论文作者自己局处一隅,想法越来越钻牛角尖。论文审稿人从更高的角度宏观审视,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时论文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舍。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曲意迎合。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论文通过审稿,有些意见不大,稍事修改即可发表。有些要有较大的改动才能发表。有的论文甚至认为基本事实不可靠或基本观点有误而无法发表。论文作者应冷静分析这些意见,妥善处理。一切都应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自己确认结果和观点无误,那么可以在 论文退稿后改投他刊。同一时候是不能一稿二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1.从抓关键句入手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同学们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上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得分关键点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文章结合漫画内涵与现实语境,提出“让教育如春风拂面”的中心论点,接而以鲁迅、木心、叶嘉莹等人教育学生的事例阐明“春风拂面”的教育所具有的风范、所产生的效果。最后引三毛诗议事,向父母们提出“多种春风”的呼告。全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例证紧扣论点,阐释鞭辟入里,让人对“风乎舞雩”似的教育境界心向往之。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连贯。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表现力强。

发展等级因“论据充足”“文句有表现力”两方面相当突出记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遇上浙江教育改革关键期

全文共 12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个平湖,明天N个平湖会出现。”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表示,衡水中学招生规模这么大,设奖金这么高,招生这么出格,这显然不是在办学,而是办“高考工厂”,规模大才能带来商业效应。

同样身为浙江教育界的“外来和尚”,叶翠微在湖北省工作时期见证了黄冈中学高考模式的兴旺与衰落。叶校长表示,这种直奔高考目的的“玩法”在杭州以及浙江是走不通的。因为浙江人文底蕴比较深厚,特别是老百姓比较理性。最为重要的是,浙江在2006年启动了高中课程改革,2012年开展高中选修课改革,2014年列为全国两个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正往世界教育潮流方向迈进,不会向“高考主义”妥协。

“以商业化运作的方式,连锁化办学,挑战什么是好的教育改革,容易引起浙江老百姓的误解。”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林莉认为,这是很多人对衡水中学进驻浙江持否定态度的深层次原因。

方展画介绍衡水中学公开的作息时间表说,学生一天要上14节课,学习11个半小时左右。

“衡水中学模式是浙江的昨天,不应该成为浙江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方展画说,浙江正处在摆脱应试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衡水中学进来了。因此,浙江对衡水中学模式的排斥比其他地方更为强烈。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认为,今天的衡水中学不是第一个阶段的衡水中学,应该辩证地看待。该校在实现原始积累集中大量优秀学生以后也做了一些完善和改变。然而,该校不变甚至引以为豪的是单一追求分数,把应试教育做到极致,在特定的区域与文化中有其市场与生长的土壤。但是,这些与浙江教育改革的方向相逆。

杭州长河中学校长何东涛与学军中学校长陈萍的观点不谋而合,反对“高考工厂”式学校,反对大规模择校,反对以分数作为唯一追求的目的等。

浙江省教育厅约谈嘉兴市、平湖市有关领导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专家邵兴江说,浙江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等一些省外优质学校到省内办附属中学,这些学校都没有引起争论。

衡水中学为什么不来省会杭州,而来平湖市?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建议,平湖市当地在这个问题上要反思,一是防止招商引资绑架政府,进而绑架教育和学校;二是衡水中学现象有商业炒作,吸引眼球与“粉丝”之嫌。

在浙江高中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进程中,衡水中学的到来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林莉认为,衡水中学模式若挑战浙江新高考制度改革成功了,就意味着新高考制度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如果改革阻断了衡水中学模式的发展惯性,就说明高考改革的成功。

衡水一中平湖学校在没有违法的情况下,也要合理合规发展,按照浙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节奏走,不搞小动作,不破坏教育生态环境。叶翠微说,对衡水中学现象要有静观反思、自省找短板和自信的态度。

浙江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兼新闻发言人吴永良4月11日下午向记者证实,浙江省教育厅领导已经正式约谈嘉兴市、平湖市政府有关领导。

“衡水一中平湖学校肯定存在违规的问题,省教育厅对此的态度是比较坚决的。”吴永良说,“浙江省教育厅已责令嘉兴市、平湖市等两个地方政府主体及时发布有关最新消息。”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审题方法:抓关键语句溯流寻源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鉴于材料的特点,考生在审题时要遵循以下三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二是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三是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如下: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以下几种常用的审题方法:一是抓关键语句法。所谓的关键语句是指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总结句和概括句等。

二是溯流寻源法(由果析因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结果入手,先问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然后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是多角度立意法。所给材料中有多个人或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行为,从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考虑,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立意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力争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四是寓意(诗意)解读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诗歌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五是多材料的求同存异,辩证分析法。几项材料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是要找出材料的共同点;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说服的智慧作文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孩子都想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对,就是这样,我也想有自己梦想的玩具——遥控飞机。

每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出去散步时,都会看见有许多小朋友,玩着自己的遥控飞机,自由自在地飞着,可我呢,两手空空的,去找别人玩,哪有人会跟我玩呀,我多么羡慕他们啊!不能光说,还得做。于是,我就央求他们借遥控飞机玩,可是人家正玩得开心呢!谁会去想我的感受,谁肯借我呢!没办法,我只能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在一边玩。

回到家里,我跟妈妈说了,让妈妈给我买遥控飞机。妈妈果断地说:“不行,有了那玩意,你整天想着玩,会影响学习。”

妈妈的话是没商量的余地,我也就默不作声,在一旁坐着闷气。妈妈看见我不高兴,说了一句:“除非你月考考试总分进入全班前五名,那时还可以考虑。”

看来,我只能用实际行动来赢得妈妈的心,实现自己有遥控飞机的愿望了。

月考我不负妈妈的心愿,总分排在班级的第一名。可妈妈有些犹豫了,想不兑现承诺。她说:“经过深思熟虑,还是不买为好……”我一听这话,真的使我伤透了心。

怎么办!靠什么来说服妈妈,我冥思苦想,我和几个朋友约好一起出来玩,他们跟我说带上遥控飞机,妈妈看见他们都带了遥控飞机,就我没有。于是妈妈便决定给我买。

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催着妈妈,连午饭都没有吃,就我和爸爸去了玩具店。看到了崭新的遥控飞机时,我高兴极了!

我终于有了自己心爱的遥控飞机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努力,告别失败的关键作文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失败。有的人会从此一蹶不振,有人对此毫不在乎,明智的人会决心告别它,努力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以前,每当我经过补习社,我都会不屑地一笑,一种自豪觉油然而生。因为在那时我总认为自己不会进入这间属于差生的屋子。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去了补习社,面对他们,我心里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很骄傲,因为那时我是“矮子中的高人”。

这一天,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五色斑斓的彩虹,但是我看上去却有那么一丁点的污渍,只有那么一丁点,很少很少。刚帮老师做完事的我回到空无一人的教室,只看见桌上放着一张试卷,我一看,两眼呆呆的,“咚”地一下跌坐在椅子上。“啪嗒,啪嗒”,眼泪打在纸上,染黑了试卷,也染黑了我的心。

回到家后,我怀着惶恐的心情把试卷递给妈妈。妈妈看完试卷,深思了一会儿,说:“努力,是告别失败的关键!看你目前的情况,你应该有些知识没弄懂,不如去补习班吧。”我一听,头都不转就回到房间,放声大哭。我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我知道,我明白,我理解!但也不至于去那间我本想着永远都不想去的屋子吧!

过来几天后,我还是去了那间屋子——补习班。一进去,一股书香的风味扑鼻而来,真舒服!但是我仍然没有减少对补习社的介怀。进到了课室之后,爸爸妈妈就离开了。同学们用奇怪的目光望着我。我低着头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学好,以后证明给他们看,我的实力一定比他们强!”在补习社里,我每天都发愤图强。别人下课时,我就温习功课,别人放学时,我就留下来做练习,我宁愿每天晚上十点多才睡觉,我也要把不会的弄懂。一个星期后,学校又要测验了,在测验前,我把书读了一遍又一遍,做几十道练习题,为的就是在这次测验中考得好一些。

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抱着无限的希望看这试卷。我一点点睁开眼睛,“一百!真的是一百!啊,真的是一百!”我实在难以形容此时的心情!因为我这次成功了,我的努力得到了完美的回报!

“努力,是告别失败的关键!”这句话永远地在我的心里面。我觉得,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正确地面对。

[努力,告别失败的关键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功的关键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折断双翅的雏鹰在陨落中坚信自己,“扑哧扑哧”地飞起,它成功了;破土而出的小苗在风吹雨打中依赖自己,顽强地挺起腰板,它成功了;当出生后即被抛弃的蝌蚪在孤苦伶仃中依靠自己,渐渐蜕变为青蛙,它成功了。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世界里,要想生存,要想成功,关键靠自己。

对于成功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对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便只有一个:靠自己。成功不是姜太公垂钓,愿者上钩,你要为它奋斗;成功不是一劳永逸,你要坚持不懈;成功也不是坐守金山,你要靠自己。一切成功,皆有来源,关键是靠自己。依仗天赋、权势、金钱,到头来不过是春梦一场,抱怨天灾,不思进取,你只能是庸人。唯有靠自己,利用自己,发挥自己,你才能成功。

人常说:富不过三代。这并非于虚乌有。许多豪门望族的后代往往太依靠长辈遗留下的遗产和权位。他们自以为有了优越的条件,他们便能成功,名琴式的光辉掩盖了这些人的不足,使他们飘飘欲仙。他们很少想过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打拼,结果也只能给人生留下败笔。反观白手起家的人,他们无依无靠,唯有的便是靠自己,自己闯荡,自己拼搏,自己承受,终究成就了自己。这正如一把名琴虽然能增加你成功的机会,但你也要提防在名琴的光辉下迷失自我。名琴并不能成为优美乐曲的保障,财富也不能成为你创造财富,获取成功的保障。因而,我们必须靠自己。

靠自己,首先要对自己信心百倍,相信我能行。“飞鱼”菲尔普斯,从小就相信自己将能超越前人的奥运七金传说,能缔造属于自己的传奇。雅典奥运会上他只得四金,但他不气馁,他执着地相信自己下次会成功。终于,历史见证了这一传奇的时刻,他在北京奥运会上勇夺八金。他非凡的成就靠的就是自信和实力。

靠自己,还要坚持不懈。踏上第一小步的时候,仍可能遭遇失败,但成功就在不远处,除非你拐了弯,否则你永远不知成功还有多远。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你一试再试,争取每天的进步。今天也许失败了,但这预示着明天的成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坚持不懈,你才会成功。

学海无涯,一个个困难等待着我们去克服。人生漫漫,一道道坎坷等待着我们去翻越。当我们心灰意冷,求救无助,身陷绝境时,我们应当在心里默念:成功,关键靠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生的关键之勇气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第一次面对那满满一碗黑水药时我身不由己的退缩了,端着满满的一碗药却一直难以入口,因为我深知它很苦,我是难以忍受的,使我确实没有勇气去喝它。当时妈妈也在我身边看着我喝药,她对我说了一句我铭记在心的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她还说:“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被喝药给吓住了。”我自己也想:我是个男人,长大要造就一番事业,更要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怎能在这点小事的面前懦弱的没了勇气呢?

于是在妈妈的激励下,我终于闭上了眼,屏住了呼吸,鼓足了勇气,忍住苦,一口气把药喝了。妈妈表扬了我。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之所以可以成功地把药喝了,是因为我有勇气,是因为我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我应定要鼓足勇气尝试着做世间的每一件难事,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在漫长的人生大道上,有多少事需要我们去尝试,有多少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喝药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小部分。

在这茫茫的大千世界里,哪里会不需要勇气?谁会不需要勇气。回想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如果被一个个困难吓倒,更没有勇气去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生死之战。那么我们还会有今天这幸福的生活吗?没有,连想都不敢想。所以勇气对于军人来说是莫大的重要。它关系着祖国的兴亡。

我们这些学生入额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一道道难解的题时,那么学生的学习还会好吗?做过的未来将会强大吗?不会,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学习不好,祖国当然会衰败于我们的手中,所以勇气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

这种种的事例都体现了勇气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债日常生活中,努力锻炼自己,提炼自己超常的勇气。努力去做一些自己认为办不到的难事,用心去克服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难事。是自己陈伟一个有勇气,有志气的共产主义建设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兴趣是成功的关键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周浩本来上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为什么竟然痛不欲生?答曰:他对生命科学专业没兴趣!后来,从北大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他,虽说没有接触过数控技术,但他乐意“泡”在实验室,孜孜不倦,直至在全国数控技术大赛决赛中斩获冠军。这,有赖于“兴趣”的支撑!

什么是兴趣?我认为,就是“在高兴的前提下感到趣味”。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成功关键,成功是兴趣的标志。

中外一些名人这样教导我们。儒家大师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是兴趣;英国著名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谈的也是兴趣。正是因为有了兴趣,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做好事情的激情,而有了做事情的过程,不是才有最后的成功吗?

有人说:“成功由三分天赋、七分汗水组成。”而我要说:“成功由七分兴趣、三分汗水组成。”人都是有梦想的,都渴望取得成功,企盼做出一番成就。而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可以点燃梦想,引领行动,直至成功。兴趣助力陈景润在数学界声名鹊起。学生时代的陈景润,正是因为听了老师讲的那个数学故事,对“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的结论产生了兴趣,从而引发了他的勤奋与执著,最终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就了他“杰出的数学家”的骄傲。兴趣促使莫里哀成为著名的戏剧家。因为从小痴迷戏剧,以至于读剧本忘记白天黑夜,莫里哀拒绝了父亲让他经商的请求,以浓厚的兴趣,从事戏剧事业,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创作了许多优秀剧本,成为人民爱戴的著名戏剧家。于是,怀揣着兴趣,以兴趣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德国科学家科赫征服了人类最可怕的绝症——肺结核,还芸芸众生以宝贵的健康;中国作家叶永烈已经出版3000万字的作品,著作等身,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突出地位。试想,如果没有兴趣的驱动,没有扎实的努力,陈景润、莫里哀、科赫、叶永烈们能够取得科学、艺术、文学上的显赫成就吗?

兴趣可以激活正能量,有时也能带来负效应。负效应的出现,是兴趣“走偏”了。你知道明朝的“木匠皇帝”么?他是明熹宗朱由校。你了解他么?他对打制木器、建造房屋产生了十足的兴趣,却偏偏忽略了治国理政,以至于奸臣弄权、民不聊生,致使大明王朝元气大伤、江山摇摇欲坠。朱由校贵为皇帝,却专注于建筑行当,这不是兴趣“剑走偏锋”了么?

这样看来,兴趣还是一柄双刃剑,这就有赖于我们正确把握。正如材料中提及的周浩一样,怀揣你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投入你十足的精力,你才会一步一步接近成功,获得成就。

记住: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了目标,就会忘记一路的辛苦;哪怕道路再曲折,也要迂回前进;再苦再累在所不辞。——题记

对于一个人来说,目标很重要.目标小而言之就是任务,大而言之就是梦想.一个人倘若没有目标,那这个人必定是碌碌无为,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留下一点一滴.

目标很重要,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古语常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告诉我们成功关键一个是“有志”,另一个是“苦心”.“有志”是成功的前因,因为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的目标而倾尽全力,这就说明了目标很重要.在NBA的赛场上,每位球员都有一颗总冠军的心,他们都渴望胜利,渴望总冠军.正如NBA传奇巨星汤姆贾诺维奇所说的:“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总冠军的心.”总冠军是每位球员的的目标,是他们的梦想,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NBA赛场上经常出现人仰马翻、头破血流的激烈场面,他们每球必争,纵使精疲力竭、遍体鳞伤,也要扞卫胜利!这是目标的强大,目标是如此重要!

然而,假如目标定得太过天方夜谭,效果和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目标太荒谬了,只会是自己渐渐地失去信心,而太简单了,则毫无意义可言.要学会日积月累,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目标很重要.

还记得1984年东京国际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冠军,从此在马拉松的领域上名声大震,一战成名.多年后,山田本一在自传中揭开了自己成功的秘密:“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中国人常说,日本人,韩国人具有超强的毅力,是“跑不死”的.其实不然,每个人都会有“弹尽粮绝”之时,他们之所以“跑不死”是因为目标,目标使他们坚持下来了.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标很重要,不要害怕希望实现后自己会陷入迷茫而从此一蹶不振,如果实现了一个,就在许下另一个更有挑战性的目标.生命从来不缺乏动力,只看你是否愿意去寻找.给自己一个目标,每天为了实现它而不断地分动!日积月累,梦想和目标不会再遥不可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二、写好论文的关键

全文共 2222 字

+ 加入清单

(一)论文写作——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论文的内容,文字是论文的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整篇论文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论文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论文的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也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论文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二)论文写作——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写论文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论文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论文腹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论文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千锤百炼。

不会写论文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忽儿哀声叹气,搔头摸耳,咬笔杆,踱方步。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准备状况的不同,这是很多初写论文的人意识不到的。写论文的良好准备应该有三个阶段。

1.论文写作——近期(写时)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论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论文腹稿,列出 论文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写论文的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帽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论文写作——中期(做时)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写论文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考虑着写论文。论文“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炼。“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写论文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过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经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过程后最后归纳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会写论文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论文。这整个过程就是论文的中期准备。可见,中期准备以论文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论文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论文写作——远期(学时)准备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论文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论文,这就要看论文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 论文的写作水平,而论文写作水平又影响着论文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三)论文写作——审稿与修改

一气呵成写好论文稿件后,是要反复修改、千锤百炼的。不仅自己应该反复锤炼,还应请有关人员提意见,最后还要通过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审阅。 论文修改时凡是属于写作规格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应按刊物规定的要求修改。作为论文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当然十分珍惜,总希望在论文中尽量表达。但 论文审稿者旁观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删除的意见。这时作者应该冷静考虑,该列入论文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写论文只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才能“领导标新”地开出“二月花”。

论文审稿者也常会对所论观点提出意见。这是需要认真推敲决定是否采纳修改的。论文作者毕竟对自己的工作己有过长期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根据的。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据,可以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解释,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有时 论文作者自己局处一隅,想法越来越钻牛角尖。论文审稿人从更高的角度宏观审视,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时论文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舍。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曲意迎合。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论文通过审稿,有些意见不大,稍事修改即可发表。有些要有较大的改动才能发表。有的论文甚至认为基本事实不可靠或基本观点有误而无法发表。论文作者应冷静分析这些意见,妥善处理。一切都应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自己确认结果和观点无误,那么可以在 论文退稿后改投他刊。同一时候是不能一稿二投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