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她的一生的通用20篇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她是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巾帼首相”上官婉儿一生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浏览

918

作文

825

落叶的一生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片将要入土的叶子,只等风的经过,把我带向地面。那里,是我的归宿。静静的等待中,我回味着我的一生

我刚一出生,鸟儿、蜻蜓、蝴蝶们就给播下了飞翔的梦想。脱离妈妈的怀抱,独自飞翔,飞向那不知名的地方,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但我是如此自卑,我恨过,恨我为什么只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如此的渺小无能。我不像小鸟能自由飞翔,不像花儿那么美丽芬芳;不像果实可以给人们提供营养,在我的认知中,我只是一片叶子,一片毫无存在感毫无价值的叶子。

树说,孩子,你是一片有价值的叶子,你不该去羡慕旁人,如果没有了你,那些你所羡慕的花、果、鸟儿们也都无法生存,是你将自己的养分献给了花朵、果实,使他们能够茁壮成长;也是你用自己天生的能力来借助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让所有动物,包括人类有了活下去的资本……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其它叶子不像我那么自卑,原来,他们相信自己不比其生灵卑微,相反,没有了我们,将不可能有他们。

从此的一生,我都在这个充满神圣感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虽然无人喝彩,我也为自己骄傲。当秋风凛冽,我渐渐干枯,我知道,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使命。

不,我还有最后的使命,那就是儿时的梦想。

拜托风儿,你猛烈些,猛烈些吧,带我飞翔吧!风儿成全了我,我闭上眼睛,风儿终于将我带离生我养我的大树,当我天空中如同鸟儿一样飞翔时,不禁呼喊道:我这一生,值了,不再有遗憾!

幸福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当我静静地躺在地上的时候,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那就是:让我化为泥土,去哺育我的后代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万死一生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万死一生形容处境极度危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万死一生

【汉语注音】:wàn sǐ yī shēng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突出了经历多次死之考验而幸存下来。

【万死一生的意思】:万死:一万次死。死的可能极大,随时都有可能死去,活的希望极小,只有一线生的希望,形容处境极度危险。

【万死一生的近义词】:死里逃生、九死一生;

【万死一生的反义词】:稳如泰山;

【万死一生的故事】

隋朝末年,李渊奉旨镇压起义军,李世民那时十八岁便参加作战。李渊虽是隋朝的官,但并非亲信,隋炀帝杨广还派人监视他。李世民开诚布公地劝父亲:“现今盗贼无处不在,您能讨得尽吗?讨不尽还是有罪的。”李世民怂恿父亲起兵。李渊终于在太原起兵,立国号为唐,从镇压起义军转而利用起义军。隋炀帝这时已被宇文化及等谋杀。从此唐军展开了统一中国的战争。李世民手下都是出身低微的人,像尉迟敬德(铁匠)、秦叔宝(小吏)、张亮(农民),有的是教授生徒的儒生,也有赫赫有名的文士,还有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李世民和这些人出生人死,身经百战。李世民曾说,这些人跟随我奋不顾身地打仗,非常艰苦,逃出万死,而遇一生。“万死一生”就是后人把此话演化成的成语。

【万死一生例句】

南宋.文天祥《集杜诗.诗之二序》:“公万死一生,备经艰难,竟得脱。”

宋.陆游《晚泊》诗:“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有当时一个遗民,于万死一生之中,逃出性命,做了一本《扬州十日记》,叙述杀戮之惨。”

【万死一生造句】

直言不讳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鬼使神差地在那种万死一生的情况之下把他救下来。

作为道合志同革命党人,大家在危如累卵的境地都要有万死一生的准备,但也不要心灰意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路书香一生梦想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漫漫的小路不见尽头,那书籍就是点缀这平凡小路上,那些缤纷的花儿散发出来的芳香,沁人心脾……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接触书籍,也忘了是从何时起开始喜欢上读书,只知道回过神来时,自己早已离不开书了。

小时候那些附带着充满温馨童趣的精美插图的《格林童话》,讲述着性格各异的英雄王子的故事,我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深陷其中,并且时不时的幻想童话里的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善良的王子、公主一样闪亮。

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迷上了杨红樱的校园小说,最喜欢的时《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所讲述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和他们那些可爱的家长、老师所发生的有趣故事,好玩又好笑。主人公马小跳是一个幸运的孩子,虽然很调皮也不算懂事,还经常被老师批评,但他有一个贪玩的老爸和天真的妈妈,生活得非常幸福,让人羡慕。当时,我也就是这样的故事所吸引,而买了一本又一本这一系列的书,甚至直到现在我还把那些书好好地保留在我的书架上。

五年级时,我明白自己要有所提高,于是我开始读起了许多中外名著,比如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西游记》,虽然刚开始读时,因为里面大多数为古文而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书里的每一句话,甚至读起来有些吃力,但读多了联系着前后发展的内容,也可已大至上了解了书中人物的情感与作者想要表达的实际含义,俗话说:“熟能生巧,业精于勤。”也真的是又它的道理;我也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外国小说,书的内容都很精彩,但书中的主人公总有许多不变的品质——坚持、机智、勇敢等等,也让我学到了许多、许多……

我喜欢读书,不知何时开始,但如果人生就像是一条漫长的小路,我希望我的这条路上能够,一路书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放飞梦想,是我一生的追求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是什么?在我心中,梦想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似乎离我很远,似乎又唾手可得。我的梦想,也许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5岁,一个小孩应该沐浴童年幸福的时候 我自豪的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每天看着电视里的作家出那么多书,有那么多钱,还能自己买吃冰淇淋,我极羡慕他们。我幼稚的跑去跟爸爸妈妈说,我要当作家,说作家能挣很多钱,可以买好多冰淇淋吃。没想到,他们说我还小,这些事以后再说。我不服气,心想:我还小吗,我都5岁了。我想证明给他们看,于是,我找来一本自己根本看不懂的大书,拿来纸和笔,有模有样的抄起了上面的文章,虽然我一点也看不懂,但我还是根据字的样子抄了一篇。

我理直气壮的拿给爸爸妈妈看,他们哈哈大笑了起来,我被搞的一头雾水,当作家就这么难吗? 9岁,人生的转折点 我慢慢长大,小时侯幼稚的想法早已更新,我又有了新的梦想。每次上美术课时,看到书上一幅幅美丽的画,看到杂志书封面上可爱的卡通,手痒痒的,总盼望着我也能画出那样的画,于是,我有了新的追求——当画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又去缠着妈妈给我报美术班。起初,我仅仅是为了当画家,可是,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我越发感觉到,我学习绘画不应该只是为了当画家而已,也许它还可以给我带来很多快乐,陶冶我的情操。不用说,我这个梦想又泡汤了。不过,它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也算有所收获吧。

12岁,思想渐渐陈熟的阶段 我12岁了,思想又变了。现在,我的梦想可不是那么简单了。我是很有爱心的,看到那些没钱读书的孩子,我很同情他们。如果有那个条件,我一定会去帮助他们。没错,这就是我现在的梦想,我要成为世界上最有爱心的人。我要凭我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没钱读书的孩子,用什么呢?这又牵引出了我的另一个梦想,我要当一个世界闻名的导演,等我得到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的时候,我一定把所有的奖金都捐给希望工程,那一天,全中国,不,全世界的孩子都能读上书了,我也 世界闻名了。不过,我可不止是为了闻名世界哦!

这也许只是我现在的梦想,以后会不会变还不知道,但只要我有了梦,有了追求,我会努力完成它。放飞梦想,是我一生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平凡的生命,精彩的一生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平凡中总蕴涵着不平凡,不平凡中又承载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故事中往往又凝结着超越生命界的情感。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生命中的精彩。

我曾在网上看过这么一篇问章:一个退役的军人,一个抗洪的英雄,一个人人称赞的好青年却身患白血病。旦但他深知自己的病情时,却隐瞒着他的亲人,利用那有限的时间,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给许多人应有的帮助。在那平凡的人生中抒写出不平凡的一页。直到两年后,病痛的折磨压垮了他为止。这个人叫黄国雄。

“白血病“,一个听起来多么可怕的字眼,而他却全然放下了对死亡的恐惧,并以顽强的毅力整整地支撑了两年。当他的病被家人知道时,他的妻子,他的妈妈都伤心欲绝,然而他还笑着安慰说:“别担心,我会好的。”是什么力量让他在病痛中支撑了那么久?是他那对社会的责任,是他胸中所怀的那颗炽热的心。一个热血的青年以他乐观的态度向命运抗争,又因乐观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由于这个奇迹完成了他助人的心愿,让他本来平凡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

的确,黄国雄是平凡的,但他那颗善良的心是闪亮的。对于这样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就在黄国雄住院时,他的故事被媒体所报道,凡是看过报道的人,都被他的品格所感动,一些陌生的人纷纷为他募捐,都不愿留下姓名,他们说:“黄国雄是在生命垂危下在我们有困难时,还没有忘记我们,帮助了我们。现在,应该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在我们有困难时,他帮助了我们,现在是我们该回报的时候了。”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的话语啊,却道出了他们内心的感触。其实他们也是平凡的人,却在黄国雄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的座标。他们的心让黄国雄的生命重新绽放光彩,他们的善举让黄国雄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尽管最后黄国雄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生命就像秋天的红叶,染红了他人生的整个季节。黄国雄一样的热心人,却永远存在。

平凡的生命就像一支蜡烛,流着痛苦的泪,燃着快乐的光。他就是这样。生命在平凡中开始,却在光环下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片红叶一生情抒情散文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秋天的味道,我嗅出了初秋丝丝的凉意,没有了让人烦躁不安的知了鸣叫声,世界在这来了又去的一瞬间,演绎着悲伤与精彩的片段,微风,携带一片红叶离去,溪水,无声。

一季又一季的色彩轮回,无论色彩如何变幻,无论这篇秋赋多么诗情画意,人们已经习惯和麻木这样的美丽,尽管这丰腴的秋色,足以让心炫动不已,有谁见过,悲伤的心灵阡陌,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当我们打开这扇窗,突然发现,喧嚣的季节沉静了许多,结满果实的枝条,痛苦地扭曲着身体,小草把最后的那片嫩绿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风的脚步轻了许多,小溪也早早启程,迈开追逐秋声的步伐,悬挂了许久的那片红叶,在不经意间,飘落水中、、、、、、

季节的变换就是生命的轮回,该来的来了,该去的终究将去,就在来去的之间,你我如同一片飘落岁月之河的小小红叶,虽然我们无法把握,小溪会带我们流浪何方,但是,悬挂枝头的岁月,就是生命最美的绽放。

来时一棵嫩芽,去时一片红叶,无论世界是精彩还是悲伤,相伴的都是这一抹行云流水,拥有又如何?失去又如何?来去的之间,相信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无论在田间还是巷陌,无乱在春秋还是冬夏,都是一份山水间永恒的旋律。

我和你,都曾来过,一切都没有痕迹,也无需秋天作证,打开幸福与快乐之窗,握紧你我自己的世界,去闻听哪秋声的离别,去迎接,秋天之后的秋天到来,没有永恒的季节,也没有永恒的生命,日月星辰都有圆缺,只有流动的生命欢歌,在浩瀚的天宇划过。

放下疲惫的心,把自己写进秋天里,随红叶飘落水中,那飘落的一片红叶,就是一生留下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好习惯决定一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好的习惯,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好的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好习惯是靠培养出来的,需要你的细心,恒心,好习惯是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会指引着你走向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有的人生活俭朴,有的人节俭,有的人不懂珍惜时间,有的人邋里邋遢……好习惯能指引着我们向前,而那些坏习惯却会让我们步入歧途!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小学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因为它会伴随着我们步入初中的殿堂!

本人最大的一个坏习惯敌人就是——挑食。小的时候,正是嘴馋的时候,那时候,我对餐桌上的蔬菜都不感兴趣,最严重的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餐桌上只要有我不喜欢吃的菜,我这个挑食大王就是看也不会看一眼,更别说是去吃这些菜了!爸爸妈妈对我的这一大特点是束手无措,一筹莫展……我这种猖狂的日子渐渐的过去了,直到有一天……

妈妈和爸爸在厨房里正为我准备着“极具挑战的晚餐”,而我这个挑食大王却在一旁若无其事地自娱自乐。过了一会,随着“厨房交响曲”渐渐结束,热腾腾的菜被一一“请上”餐桌。“张瑞,快来,吃饭了!”爸爸用雄浑有力的声音叫着我。我慢吞吞的来到极不愿意来的地方——餐桌,随意的瞟了一眼桌上的菜“白菜,青菜,土豆,汤……唉!”我一边摇着头一边有气无力说,又叉着腰极不情愿的走了回去。这算什么啊,没一样是我爱吃的!我心里暗暗埋怨道。爸爸看到我这种反应,忽视了他做的“美味佳肴”,冲着我喊道:“你给我站住!天天挑食,就吃自己喜欢吃的不喜欢的就不吃,你这样下去,到底要怎样。”爸爸的这一举动镇住了我,我当然是要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我慢慢的回过头,走到位子前,坐下,露出虚伪的笑:“呵呵,我只是开个玩笑,我吃我吃,这么好吃,我怎么会不吃的呢?呵呵。”爸爸的怒气渐渐消下去了眉头舒展开了,我默默的低着头,扒着碗里的饭,还特意夹了一些青菜吃。吃着吃着,爸爸抬起头,严肃的对我说:“不是说你不吃饭是不对的,只是,你每天这样挑食,再这样下去,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们这是为你好,别不领情,天天给你变着花样做饭,你倒好,看都不看一眼……”爸爸说着说着,不知有什么东西不争气地从眼眶中流出,滑落脸颊,落入嘴里,咸咸的,伴着米饭渐渐的变得苦涩……

从此,挑食的坏毛病脱离了我,我甩拖了他。我很庆幸自己养成了这样一个好习惯,它能让我营养均衡,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既然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又决定命运,那么我相信,我的这一好习惯将会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有极大的帮助,它将会促使我迈向理想的圣殿,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登峰造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12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5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过61岁了。让一个过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也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我是属于高峰过去的一个科学工作者。那么,一个快落山的太阳,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

第一个重要抉择

我在大学二年级即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的数学力学系。我一生中第一个重要的抉择,是选择了计算数学,正好赶上了计算机迅速发展的年代,这是我一生中的幸运,这个幸运跟我当初的抉择有关。

我当时选择这个方向,就是看到未来国家非常需要这个。我非常关注我们国家的科学事业的发展,我看到了12年科学规划里,周恩来总理讲了未来几个重点的领域,包括有计算机技术,我看了以后非常高兴。我觉得把自己跟国家最需要的这些事业结合在一起,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第二个重要抉择

1961年,我24岁的时候,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有了几年的硬件实践基础上,投身到软件领域来。

我专门投入到软件领域,而且做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研究,它给我带来了好处非常大,我豁然开朗,似乎一下就找到了创造力的源泉,很多新理论都提出来了。懂软件的不懂得硬件,认为计算机生来就是这样的,不能去动它,没法动;而懂硬件的人,却不知道需求。两者一结合以后,我就能够在硬件上做非常灵巧的设计,可以使软件的效率极大地提高。一旦有了两种背景(跨领域的)以后,就豁然开朗,我当时跨了这两个领域,对我一生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第三个重要抉择

在我20多岁的时候,我决定锻炼英语的听力。因为我看英文的专业文献,觉得每个字都认识,每个语法都懂,但是看不快。我觉得要做研究,必须要很快地掌握国外的这些资料,一句一句地看,没法在里面很快地找到我要的东西。我想应该训练听力,大家都有这个经验:一句话听不见,有一个字稍微打一个疙瘩,你后头两三句都听不见了,这对锻炼反应能力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于是就听,这是1961年的事情了。从1962年开始听Radio Peking,后来因对中国的事情比较熟悉,不太过瘾,就去听外国的台,从1962年,听了整整4年,一直听到文化大革命。

第四个重要抉择

第四个抉择是1975年,从事照排这个项目,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技术途径。在我作第四个重大抉择,搞照排的时候,我按照习惯,做一件事情,总是先研究国外的状况,熟悉一下最新的进展是什么,所以我就急着看文献。看到的那些资料,基本上我都是第一读者,看了以后马上就知道了,美国当时流行的是第三代,数字存储的,而中国随便一家都是落后的、过时的,也看到正在研究的第四代——用激光扫描的方法。英语的快速阅读能力在这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年轻时候一定要学会奋斗。按国外的惯例,当自己提出新的思想的时候,必然自己是首先的实践者。我看第一个高级语言,第一个数据库,第一个操作系统等等,最新思想提出者往往是第一个实践者。因为别的人不可能利用你这种感情、这种精力来实践你的新东西。假如你的新思想自己不能实践,别人缺乏你这种感情,碰到困难以后也不知道要害关键的地方,就不容易取得好的结果。这个新思想假如不实践,时间一过,它的创新就没有了。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注意在年轻的时候培养动手习惯,没有动手习惯,只想出出主意,很难取得大的成果。

第五个重要抉择

在80年代初,我们坚持不懈地走商品化、企业化的道路。这件事情我们是逆潮流而上,今天人们都讲北大方正又有名又有利,不知当时我们的艰难,到1986年也没有这么讲,说要把技术变成商品,当时那种氛围下,看不见前景。但我们认为这是对国家有利的,就坚持不懈地走商品化、市场化的道路。到1990年我们才有了点成绩,占领了市场。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把一个冷门的东西搞成热门。我们千万不要跟潮流,要预见到社会的需要,锻炼和培养自己。所以正确的名利观就是我们不要去追求科学以外的东西,应该把自己的未来,把自己能力的培养跟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庆祝六一小学生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六一”儿童节在我盼望中如期而至。

这天,我穿上了新衣服和漂亮的新凉鞋,美滋滋的走到学校去。

走到学校一看,同学们也像我一样穿着漂亮的新衣服,迎接着属于自己的节日。

做早操,回到教室,老师给我们打开大屏幕,收看节目,还给我们发了美味的小点心。我们边吃点心边看节目心里在别提多开心了!

中午,我们提前放了学,妈妈早早地等在校门口,把我接回了家。

下午,我随着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儿童公园。哇,儿童公园人真多啊!

到处都是随大人一起游玩的小朋友。我们在公园里看到有的小朋友围着小水池和大人在一起钓鱼;有的小朋友在坐小火车;还有的小朋友在和大人一起玩碰碰车……

我们穿过树林、跨过小河一起来到儿童公园最里面。那里有的小朋友在玩小型铲车;有的小朋友和大人在玩海盗船;还有的小朋友在玩摩天轮。我和妈妈一起来到“松鼠过山林”前,付了钱,我和妈妈也体验了一把惊险和刺激。特别是下滑、转弯时险象环生,差点把我的小心脏都吓的炸出来了。快乐的游玩结束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家。

快乐“六一”,我过得真快乐,你过的快乐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点亮一生的话作文8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望着你的背影,渐行渐远,却忘不了,那一句点亮一生的话

——题记

秋叶凋零,北雁南飞,划破天际寒意,心中茫然,似已坠入深底。

独步余阴里,沉浸无边的寂静,黄昏点点光影,小巷丝丝行迹,却无一人停下,过意,只匆匆离去,留下一条阴暗的背影。焦急跑在弯曲的道上,似在逃避着什么,是风,是雨。茫然望着前方的道口,脑海中一阵的痛苦,浮现出的不再是爱的温暖,而是一句句无声的责备,一段段无言的批评。手中那张轻薄的试卷,深深勾住着自己的心,泪水早已渗透两个鲜红的大字,双眼早已看穿湿润的纸底,谁知此刻我心中的悲伤。上了公交车,映火红一色,却没看见你,望着我远去追悔莫及……

斑驳的月色徘徊在空际,洒一地冷清,又消散在云霄间际,灯下那若隐若现的试卷,沉重地扛在心底,一眼也不欲看见,却总飘来几个红影,在心底画上几道伤痕。卧在床头,久久难以入眠,只看见窗外梧桐叶缓缓凋零。

曾记起欢呼雀跃,曾记起繁花似锦。

如今,又站回教室,却已似无根的大树,望着每一个人,都感到一种莫名的疏离。明亮的灯光在眼中显得昏暗无比。直到,又见到了你。你轻轻走近,用还留着余温的双手拍拍我的肩膀,默默坐在身旁,化去我心头的痛苦。缓缓站起,牵着你的手,共步树荫下,拾一片落叶,捧在手中,细数精致的纹理。耳畔响起你的话:“谁何尝没有失败过,我也有过,重新再来,又怎么不可以呢?”那坚定的话语,点亮大树,点亮了我的心。望着你似有梅花般红润的脸,衬着绿茵深处的幽静,沉浸在徐徐风里,是你为我点亮了心。

离别在车站道口,望着你远去的背影,耳畔又荡起你那句点亮一生的话,久久难以离去。也许,那句话,成了离别前最后的礼物。

你走了,走在期末的道上,可你与我的情谊,却永远闪烁在璀璨的星空。独坐窗前,望天边淡淡月影,非虚,非幻,映着你远去的背影……

永远不会忘记的,不仅是你,更是离别路上,那一份永恒的礼物——那一句点亮一生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妈妈是我一生的感动作文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一对浓浓的眉毛,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一个塌塌的鼻子,两片薄薄的嘴唇,构成了您平凡的面貌。您是世界上万千母亲中最平凡的一个,而平凡的您却给了我无数的感动

岁月静好,那年,我六岁,您三十岁,那时的我正准备进小学的校门,您提着我小小的书包,牵着我小小的手,大步向前走着,匆匆,匆匆……那时的我要小跑才能勉强跟上您的步调,那时的我总在您的身后大喊着:妈妈,您慢点走。

七年后,我十三岁,您三十七岁,那是的我正准备踏入中学。您为我扛着重重的被子,紧紧地跟在我的身后,我大步向前走着,匆匆,匆匆……这时的您要小跑才能勉强跟上我的节奏,这时的您,总在我的身后大声叫着,慢点,歇会儿吧!

就这样,您匆匆的脚步伴随着匆匆的岁月,走过了十四年,这十四年里,平凡的您给了我无数的感动,而此刻我又在呐喊:岁月,请您慢点走,我那渐渐老去的妈妈快要跟不上你的脚步了。

走过十四个春秋冬夏,您给我的感动,就好似我在您那儿有一笔巨额的感情存款,取之不尽,可以任我肆无忌惮地挥霍。

曾记得,当我把学过的歌谣唱给您听时,您总是笑着给我塞几颗糖果。

曾记得,当我摔倒时,您送来的,不是您的双手,而是您那鼓励的目光。

曾记得,寒冷的冬夜里,您在微弱的灯光下,为我缝补破损的衣服。

曾记得,您总是把我爱吃的菜夹到我碗里,当我问起您为什么不吃时,您总是笑着摇摇头说:你吃吧,其实我不喜欢吃这些。

记不得,多少次,我以作业为由不愿去照顾生病的您。

记不得,多少次,在您苦口婆心地教导我时,我却不耐烦地将您的话打断。

记不得,多少次,我冲您发火,事后却没向您道歉。

和我自私的行为比起来,您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数不清,道不完。

时光还在悄然流逝,您终究会慢慢变老。可是,我想对您说:无论那时的岁月有多苍老,您依然是我,一生的感动。

老师点评:

本文运用第二人称:面对面地进行感情交流,显得亲切,便于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给人亲切之感。抒写亲情,无论那时的岁月有多苍老,您依然是我,一生的感动。

[妈妈是我一生的感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俺平凡的一生初一作文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本人姓拖名把,大名叫拖把。一根木棍缠上几条木条,俺便在这世上诞生了。俺的头发是讨人喜欢的金黄色,别胡斯乱想哦,俺可是纯中国爷门儿!今天俺终于扬眉吐气了,被商贩拉到地摊上进行“贱卖”。

太阳毫不留情的向这片大地“喷火”,周围泛着闷热而刺眼的白光,令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地面似乎被蒸烤着,向空中散发着火热的气体,狗耷拉着舌头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大街上静得可怕。我静静地躺在那里,太阳似乎要把我吞噬,令我打伤元气。终于,有一个人将我拎回家中,俺闭着眼,紧张的一声也不敢吭。到了家中才看到俺的主人是一位四五十岁的老妇人。她的家中还不如按的老窝:杂货堆,干净,屋里很暗,还有种刺鼻的味道。他将俺扔进水盆子里拌了拌,然后将俺放在已没有原色的地板上疯狂的摇摆;不仅破坏了别人为俺精剪的发型,而且是按前不久染的黄发变成了黑泥浆。哎!不过我很高兴,至少她家的地板恢复了原色,凡是我经过的地方都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粉红色;还有,我的发色更像中国爷们儿了!俺的牺牲是值得的。之后,她将俺在浴池里搅了搅便扔在黑暗的角落里。湿漉漉的头发使俺辗转难眠,蜘蛛网使我的处境雪上加霜。哎……有苦难言啊!

三年过去了,如今的我变成了秃头,腰也骨折了,现在的我已是一个没用的老人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主人毫不犹豫地将我扔在草堆里。从此我便与日月为伴,昆虫为伍。起初我还不认命,以为会有人再次捡起我,但最后我真的绝望了。天不随人愿啊!!!

大约有过了一星期,我的主人又再次捡起我来,那手如同三年前一样粗糙。我本以为她会回心转意,没想到她拔掉我最后的几根头发,这下子我真的成为秃头了。不过这样也好,只有一条木棍挺洒脱的!

不知过了多久,一位老人将我拾去当做门棍,因此我与这位老爷爷一起生活了几年;一直到他家没有柴火,将我扔进火炉,或为灰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开国上将陈奇涵一生的故事

全文共 12439 字

+ 加入清单

陈奇涵1897年8月24日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乡坝南(又名竹坝)村。1909年入兴国县城背街陈家祠的“五四制”北汇小学堂读高小。1913年毕业后考入赣州府中学(后改为“江西省立第四中学”),这是赣南仅有的三所省立重点中学之一。陈奇涵在该校苦读四年,中学毕业后,因无钱升大学,返回家乡。

陈奇涵读中、小学的10余年间,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新旧思潮急剧交锋的动荡时期。他深切认定,要使祖国外不受强虏欺侮,内不遭官僚压榨,就必须立志改革,发奋图强。于是,他产生了“教育救国”的念头。1918年秋,陈奇涵邀了十多位学友和乡友,会集于兴国县城赤勘小学内,座谈教育救国。与会者都是热血青年,凭着书生意气,各抒己见,感慨不已。

他经过一番筹划和思索提议说:“我们就取‘君子忧道不忧贫’之意,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创办一所‘忧道小学’,怎么样?”他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决定创办一所平民学校,取名“忧道小学”。大家怀着教育救国之心,为着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学生教育培养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中坚分子,为民权、自主、民生自由而奋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和激励下,面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和横征暴敛,兴国一批有知识的热血青年在彷徨中觉醒。陈奇涵终于醒悟到:“教育救国”这条路是行不通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要救国救民,只有另辟路径。同年6月,陈奇涵怀揣1斤蚕丝(变卖作路费)、百余元钱,只身南下广东,投考云南讲武学堂韶州(今韶关)分校。1920年转入护国军第二讲学堂学习。同年参加逐桂出粤之战。1921年6月27日,孙中山命令粤、赣、滇、黔各军出兵讨伐桂军,分兵三路进军广西。陈奇涵又随赣军征战三个月,占领了南宁和桂军的最后据点龙州,迫使陆荣廷仓皇出逃,最终平定广西,统一两广。陈奇涵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由候差员提升为排长。

1922年5月,陈奇涵参加第一次北伐战争。两年后,陈奇涵脱离赣军,在广州受聘为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区队长。1925年初,陈奇涵转入黄埔军校。他先担任该校第三期学生总队第一大队第三队上尉连长,后担任少校政治大队长(营长)。这个时期是陈奇涵一生的转折时期。

陈奇涵自到黄埔军校,便开始有计划地阅读革命理论书刊。每逢星期日,他还去东皋大道农民运动讲习所,聆听毛泽东、周恩来、肖楚女、恽代英等同志的政治专题报告。在黄埔军校,陈奇涵直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人生观,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他立志为民众谋解放,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周恩来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是黄埔军校的一个进步团体组织。陈奇涵在此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并积极参加该组织的活动,进行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和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政治斗争。1925年2月,经陈赓、许继慎介绍,陈奇涵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奇涵在黄埔军校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在对学生进行军政训练的同时,自己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参加东征、平叛等一系列战斗中,经受了战斗洗礼,成长为坚强的革命军人。

1926年3月20日,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并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蒋介石,为了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迫使共产党退出黄埔军校和第一军,有预谋地挑起“中山舰事件”。接着又有恃无恐,向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了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活动的《整理党务案》。5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由蒋介石主持在广州召开。由于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屈从于国民党右派的压力,使《整理党务案》得以通过。此后,蒋介石相继窃取组织部长、军人部长、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要职,独揽党政军大权,使国民党右派在组织上占了绝对优势。

珠江之畔风云突变,中国革命处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陈奇涵此刻也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此时,他已是黄埔军校少校军官,如果脱离势单力薄的共产党,留在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内,则待遇丰厚不言而喻,飞黄腾达也指日可待。但陈奇涵不改初衷,毅然保留共产党员的党籍,宁愿丢掉高官厚禄,而去承担清贫和风险。他秘密接受党的指示,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和总政治部留守处主任孙睿明的领导下,带领一批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共产党员,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派员的名义,准备离开黄埔军校,返回故乡。

1926年9月,在陈奇涵的带领下胡灿、肖以佐等十余人陆续返回老家兴国,各自利用合法身份,深入到各个乡镇,在群众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筹备建立兴国党组织。由他们亲自创办的忧道小学,成为他们宣传革命的场所和党的秘密联络点。

9月17日,陈奇涵等在平川中学秘密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兴国县支部干事会。在会上,胡灿提出建议,陈奇涵在家乡的目标大,而且经常奔波于赣南、赣东各地指导工作,所以暂时隐蔽身份比较适宜。他的建议得到同志们的赞同。会上决定由胡灿任书记,凌甫东任组织委员,肖以佐任宣传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兴国建立组织的开始,也是赣南最早成立的几个县级党组织之一。至1927年春,全县已发展党员100名,下辖十八个党小组。

1927年1月,朱德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由武汉赴南昌,转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工作。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朱德,利用以前他在滇军护国军时的声望和同僚关系,选定第三军为目标,着手创办军官学校,培养革命武装干部,以便在各方面开展革命活动。同时,指示陈奇涵利用本人在江西的声望和工作基础,配合朱德创建军官教育团。军官教育团组建后,名义上隶属第三军,实际上归属中央军委和中共江西省委直接领导。该团由朱德任团长,陈奇涵任参谋长和党的负责人(支部书记)。陈奇涵还直接指挥一个营,协助朱德在南昌城内开展革命活动,为党培养军事骨干。并负责以密码直接与武汉的中共中央军委保持联系。直至南昌起义前,党中央的电报指示都是经过陈奇涵的密码本译出的。

1927年2月21日,蒋介石在南昌总司令部第十四次总理纪念周上公然发表演讲,叫嚣:“我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并不仅是国民党一党的领袖。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势力之一部分,所以共产党员有不对的地方,有强横的行动,我有干涉和制裁的责任及其权力。”并制造了震惊全国的赣州“三•六惨案”,杀害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这是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的前奏,是他放出的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第一枪。

3月30日,朱德、陈奇涵指挥军官教育团,配合南昌工人武装纠察队,包围了驻牛行车站的蒋介石的宪兵团留守处,收缴了其枪械,活捉了该团副团长关麟征及其下属全部人员。4月,朱德和陈奇涵率领军官教育团及一部分警察,以“剿匪”为名离开南昌,进入赣东地区开展革命活动,镇压反动派及其武装。朱德、陈奇涵到达临川后,接见了各公法团体负责人,召开公法团体会议,了解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弄清当地情况后,决心为民除害,并在临川县政府召开了剿匪会议,研究与布置开展剿匪工作。

朱德、陈奇涵率军官教育团在赣东的临川、崇仁、宜黄、乐安、金溪、东乡、进贤等地打击土匪与反动地主武装。在清剿中采用“剿抚兼施,各个击破”的策略,实行“先投降者免罪,顽固逃窜者严惩”的政策。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奉朱德指示,陈奇涵率领814团加入起义军行列,在抚州配合起义军在南昌的行动。经过4小时激战,起义军全歼守敌3000余人,胜利占领了南昌。

8月5日,起义军按照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部署,退出南昌,向广州进发。起义军撤离南昌后,革命势力受到反动势力的重重包围,白色恐怖笼罩江西。奉命留在抚州的814团因内部反动势力哗变,陈奇涵被迫离开抚州,经吉安返回兴国。回到兴国后,陈奇涵主持召开了“羊山会议”,这是中共兴国党组织从遭受挫折到恢复发展的转折点,在兴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羊山会议”后,中共兴国支部改为中共兴国特别支部,陈奇涵任军事部长。

1928年4月,中共赣西特委委员、赣西工农革命军第7纵队党代表曾炳春,带领该纵队到兴国进行游击活动,与中共兴国党组织负责人陈奇涵、肖芳全、李明兰等人取得联系,他们秘密地在兴国冰心洞的清静观召开了一次中共兴国区委扩大会议。不久,陈奇涵、曾炳春首先领导了崇贤农民暴动,揭开了兴国武装暴动的序幕。

兴国暴动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革命群众运动,也是兴国前所未有的一次革命武装暴动。革命红旗第一次在兴国城的上空飘扬。从此,兴国的革命由秘密走向公开,使得许多反革命分子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甚至跑到赣州、南昌长期“避难”,不敢回来。1929年2月,红2团、红4团第二次攻占兴国县城,摧毁了兴国的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兴国的封建势力,为兴国红色政权的建立,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陈奇涵作为兴国暴动的主要组织者,在兴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0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三分校在吉安陂头成立,朱德兼校长,毛泽东兼党代表,陈奇涵任教育长。不久,红4军离开吉安,李文林改任校长兼政委,金万帮任校委书记,陈奇涵仍为教育长,具体负责学校的军政训练与日常教学工作。这个学校为部队培训了一批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与地方武装领导干部,也积累了宝贵的军事教育经验。陈奇涵调到第三分校后,转入了正规红军。从此,他一直没有离开部队。

1932年1月,陈奇涵率领红3军第9师在于都北区地方武装配合下,在于都、宁都等地消灭地主武装,攻下兴国、于都、赣县的马安上宝土围,歼敌五、六百人,缴枪三百余支,在于都北区基础上成立胜利县。3月12日,由于形势发展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新组建红军第一军团,下达了《关于重编红一、三、五军团的训令》,以红四军和红五军团之红十五军合编为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陈奇涵任参谋长兼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

4月2日,红一军团由长汀以东的馆前、新桥地区移至长汀,准备东征。陈奇涵采取各种手段,侦察敌情和地形,为毛泽东、朱德决策龙岩战斗提供可靠的情报和建议,并一举攻占闽西重镇龙岩,歼敌两个团,为进攻漳州创造了有利条件。11日,陈奇涵出席了毛泽东在龙岩主持召开的红一军团师以上干部会议,并草拟了“漳州作战计划”。20日,参与指挥了红一军团攻打漳州战役,歼敌第四十九师大部,占领了漳州。打开漳州后,陈奇涵又协助军团长布置红一军团短时间分兵闽南,将部队分散在漳州及其周围发动群众打土豪、扩大红军、筹备粮款。

此次东征,开辟了闽南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了苏区,使中央根据地的南翼基本得到稳定。此时,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1933年1月,红一军团在黎川三都整编,陈奇涵因负伤治疗,调离红一军团。3月,陈奇涵伤愈出院后,调任江西军区兼赣东北战区指挥部参谋长,协助军区总指挥陈毅、政委李富春统一指挥江西赤色地方武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3年,陈奇涵祸从天降。在反对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中,他受到株连。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等人从上海抵达红都瑞金,从此,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得到全面贯彻。2月中旬,“左”倾错误领导者首先在福建苏区开展反对所谓“罗明路线”的斗争。罗明当时是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拥护毛泽东的主张,在一些问题上,不同意“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作法。因此,他遭到打击,政治、组织上受到处分,被撤职。其后,福建省一大批领导干部也遭到错误批判斗争。这些遭批斗和撤职的干部,都是拥护和执行毛泽东正确主张的好同志。

2月下旬,“左”倾错误领导者又如法炮制,在江西掀起了一场反“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的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江西苏区一大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丰富斗争经验、敢于公开抵制和反对王明“左”倾错误的党政军干部受到打击或被牵连。刚出任江西军区参谋长的陈奇涵也莫名其妙地受到株连。

邓、毛、谢、古四人,在中央苏区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抵制,因而被划为一个“小派别”,受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陈奇涵与他们4人比较熟悉。1932年陈奇涵负伤住院期间,拿出自己的补助,请同在一起住院的邓小平、毛泽覃吃了一顿饭,这件事情,在反“江西罗明路线”开始后,竟成了打击陈奇涵的借口。1933年冬,陈奇涵终被莫须有的罪名撤消了江西军区参谋长职务。

1934年春,陈奇涵从江西军区兼西路军参谋长一下子降职到红军总政治部武装动员部当科长,在部长罗荣桓的领导下,负责扩红工作。

陈奇涵在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表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在政治原则问题上,陈奇涵不惧“左”倾错误领导者的压力,执着地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从不妥协让步,在组织纪律上,他服从分配。虽然身处逆境,蒙受冤屈,但仍顾全大局,做到受打击而不屈服,被撤职也不灰心,对党的事业始终满怀信心,继续任劳任怨地为扩大红军而努力工作。

1934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组建教导师的决定。教导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掩护党中央和军委机关,保障其安全。新组建的教导师,直属军委领导。8月间,调陈奇涵任教导师作战科长,参与教导师的组建工作。9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的形势不断恶化。瑞金以北的宁都、石城相继失陷;东部敌军已开始向根据地中心长汀发动进攻;南部敌军已进抵会昌一带。中央红军已处于十分危急的局面。此时,毛泽东、彭德怀提出主力红军应冲破敌人的堡垒封锁,出击外线,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脱离其堡垒,相机歼灭之,以打破敌人的“围剿”的建议。

陈奇涵由于懂工兵技术,临时被抽调去于都河架桥,准备长征。10月10日,陈奇涵赶回教导师,红军指战员离别瑞金,开始了长征。在漫长的长征道路上,陈奇涵不仅要与战士一样长途行军,而且在行军途中,还要随时观察部队行军秩序,检查各团掉队人员。到宿营地后,他仍不能休息,还要派人侦察地形,寻找向导、派出警戒;接着,他还要绘制新的行军路线图,发出当日口令,写出宿营报告,派人送达上级司令部。本来这是他担任部队首长时,由参谋来完成的工作。但是现在他是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的怨气,而是忍辱负重,默默地为党工作着。

1935年1月,红军抢渡天险乌江,陈奇涵负责指挥架桥行动,保证了飞渡乌江天险的胜利。红军渡过乌江,接着进占遵义,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示要起用受王明路线打击排挤的干部,陈奇涵调任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长。

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1935年12月下旬,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实现中国共产党直接对日作战的主张,1936年1月19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东征抗日和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东征分左右两个纵队行动,红一军团为左翼纵队;红十五军团为右翼纵队。陈奇涵以军团副参谋长身份参加指挥红七十八师进行东征战役。经过75天的东征作战,我军共歼敌13000多人,俘敌团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缴枪4000多支,扩大红军8000余人。在山西二十多个县的农村发动了群众,播下了革命火种,推动了华北和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东征的战尘尚未洗去,陈奇涵又奉命踏上了西征的征途。1936年5月,为了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队伍,西北革命委员会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进行西征战役。

此时已是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的陈奇涵,亲自率领红七十八师,一路高歌猛进,在西征两个月时间里,与红一军团其它各部协同作战,歼敌两个团又一个营,俘敌旅长以下2000多人,解放了环县、同心等多座城镇,开辟了纵横800多里的新根据地,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37年初,陈奇涵被调入抗大第二期学习。抗大是1月20日开学,至8月毕业,历时7个月。陈奇涵被编入第二期大学部第一大队。

陈奇涵在抗大学习热情和自觉性非常高,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除了每天上课之外,还抓紧时间自己阅读、研究问题。通过半年的学习,陈奇涵在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水平和军事指挥、领导艺术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高。他更深刻地领会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掌握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战略战术。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新时期。抗大第二期大学部学员奉党中央的命令,立即结束学习,于8月份,分赴抗日战争的各条战线。10月,毛泽东电令成立绥德警备区,任命陈奇涵为警备司令。

1938年3月,陈奇涵以“半渡而击,主动出击”的战术,击退了日军1个旅团向宋家川、军渡等地的数次进攻。陈奇涵在率领警备区军民二年的反顽抗敌斗争中,取得的胜利和成绩,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赞扬他们“保卫了延安的东北大门”。1939年,陈奇涵调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接到新任命的陈奇涵,虽然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过红三军、红四军、红一军团、江西军区和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等职务,对参谋工作轻车熟路,但他仍然感到这次到军委工作的担子之重,决心不辜负中央信任,更好地完成协助军委领导指挥全局作战的工作。不久,陈奇涵又同时兼任了延安卫戌司令、防空司令、总交通司令等职。

为了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抗日军事政治骨干,1941年1月,陈奇涵奉命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陈奇涵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精神,运用第一期办校的工作经验,根据第二期学员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八路军各部队来的学员队和知识分子学员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教学上做了不同安排,并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他们坚持以教育为中心,以德育为重点,利用延安相对安定的环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相当水平的参谋人员、俄文翻译、军事指挥员、政工干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为我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2年2月,陈奇涵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高级干部整风运动。他任高级学习班第三党支部书记。延安整风运动中,陈奇涵召集在延安的赣籍老红军,进一步回顾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赣西南、赣东及兴国等地党的历史经验,整理了一大批珍贵的党史资料。中央军委还为陈奇涵1933年受撤职处分的问题,于1942年3月正式做出书面结论:“对陈奇涵同志的撤职处分,是当时干部政策的错误,应予正式撤消其撤职处分。”至此,陈奇涵的八年之冤,得以昭雪。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陈奇涵当选为“七大”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大会。在会议上,陈奇涵列举了许多历史事例,阐述了“左”倾错误路线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的巨大损失,不同意王明进入中央委员会。会后,他又来到毛泽东住的窑洞,再一次向毛泽东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对陈奇涵坚持真理,疾恶如仇的品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停战诏书”形式宣告投降,9月3日,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急忙调兵遣将,把国民党军队14个军共41个师、8个交通警察总队约54万多人,运送到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各地,其目的就是要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内战,以建立国民党独裁政权。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国民党军队以“收复失地”为名,抢占各战略要地,在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夺取了一大批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之后,把抢占战略要地的重点放在了东北。

东北背靠苏联,当时具有战略上的优势地位,能否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成败的一个关键。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陈奇涵奉命率干部队奔赴东北。但因途中生病,病情日趋严重,很难继续前行。中央考虑陈奇涵的身体状况,暂不去东北,留在冀热辽,担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3月30日,为加强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的力量,中央军委决定,将冀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下辖热河军区、冀热察军区和冀东军区。自5月中旬开始,陈奇涵参与指挥了东北民主联军向东北国民党军发起的夏季攻势,连续作战50天,收复了大片土地,先后攻克城镇42座,进一步扩大了解放区。7月,陈奇涵接上级指示,调离冀察热辽军区,前往东满。9月,东北局任命陈奇涵为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与司令员周保中、政委陈正人一起领导东满军区的工作。上任不久,陈奇涵领导部队参加了两次大规模的战役。

东北我军在夏季攻势后就地进行了休整,并编组了新的部队。野战军除将辽吉纵队改编为第七纵队外,又以冀察热辽军区6个独立旅及东北民主联军与周保中、陈奇涵领导的东满军区所辖的3个独立师,分别合并组成了第八,第九、第十等3个纵队。至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共辖9个纵队39个师,连同地方武装,总兵力达51万人。为贯彻执行《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所规定的任务,配合关内我军的作战,东北民主联军于9月14日发起了秋季攻势。

陈奇涵协助周保中率领东满军区部队配合我军第六纵队在中长路一带对敌作战。10月9日,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围歼吉林之敌,引敌分散于四平以南和以北地区和长春以东地区,以便各个击破。于是,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令第六纵队以奔袭方法,围歼吉林外围松花江两岸口前、九站等处之敌,以免敌逃回吉林。令第二十九师主力担任围歼棋盘街、江密峰之敌,并抽一个团配合东满军区部队,归陈奇涵指挥,担任围歼乌拉街之敌。15日,陈奇涵率部占领了乌拉街、棋盘街,全歼该地敌人。17日至18日,陈奇涵等又率部配合六纵占领了桦皮厂、九站、口前等地,肃清了吉林外围之敌。

东北敌军遭受我军秋季攻势打击后,被迫退缩于中长路长春至大石桥和北宁路沈阳至山海关段的各主要城镇。物资供应缺乏,处境更加困难。而我军在秋季攻势后,进行了短期休整,部队士气旺盛,全军总兵力达73万人。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利用江面结冰,便于机动兵力的有利条件,集中全部主力,发起冬季攻势。

1947年12月,冬季攻势发起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东满军区部队在吉长线活动,钳制吉林、长春之敌。31日,在陈奇涵等领导下,东满军区部队奔袭长春、二道河子东的杨家店地区,给敌以沉重打击。

为了加强部队统一指挥,促进我军正规化,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陈奇涵所在的东满军区也改为吉林军区。3月,陈奇涵率领吉林军区前线指挥所和松花江前线指挥所参加围攻吉林和长春的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1948年4月,东北局决定撤消南满军区,所辖地区和部队分别改为安东军区和辽南军区。陈奇涵被调任辽南军区司令员。从此,陈奇涵离开东满,转战辽南。

陈奇涵一到辽南军区,就领导辽南军区部队进行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6月初,根据东北局精简整编,缩小机构,充实连队,以求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前为原则,陈奇涵对军区进行第一次整编。7月,辽南军区改为辽宁军区,陈奇涵仍任司令员,8月初,针对当时辽宁军区部队庞大,武器缺少,对敌游击战争困难的情况,陈奇涵对辽宁军区进行了第二次整编。经过两次整编,提高了辽宁军区部队的战斗力,为以后大规模战斗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奠定了基础。

为保障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战役的顺利进行,陈奇涵还率领辽宁军区部队抢修铁路、公路、桥梁、恢复交通运输。到1948年8月中旬,基本上使辽南地区交通得以畅通,保证了战争中的军运。同时,他还在辽南设立兵站,医院、供应站,保障战役中物资供应和伤员救护。这些工作,在整个战役期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结束后,全军已有12个步兵纵队、一个炮兵纵队和17个独立师共60余万人,加上机关、地方部队,总兵力达103万人。东北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获得解放,我军同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9月12日,辽沈战役爆发。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陈奇涵率辽宁军区部队协助主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

辽沈战役后,陈奇涵立即投入到辽宁省的恢复工作。刚解放的辽宁还极不稳定,土匪残兵还不时对我人民进行骚扰,国民党特务也大肆进行破坏活动。陈奇涵率部经过大小数十次战斗,于11月中旬肃清了规模较大的残兵土匪,使社会秩序得以安定。

1948年11月20日,中共辽宁省委成立。陈奇涵等7人为省委常委。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主力向关内挺进,12月25日,中央军委电令,任命陈奇涵为东北军区参谋长。

陈奇涵离开了辽宁军区,赴任东北军区,一方面组织东北军区各部队,进行战斗总结,开展军政训练,肃清残余匪徒,稳定社会秩序,一方面做好大军南下的准备。同时,抓紧东北军区机关的业务建设和组织建设。

他还对东北军区的参谋工作做了改进:创办军事杂志,以统一部队的军事思想;举办参谋学校,全面培养参谋干部;参谋人员与指挥人员由下而上的加以交流,以便充实参谋人员作战经验及实际工作经验。

陈奇涵还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有关军队建设与战略、战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他特别注重部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政治教育。在战术技术上,他提出了四大技术和三三制战术。他还对部队的编制、后勤、卫生等工作都提出了良好的建议。这些建议大都被采纳,对东北军区的建设,乃至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3月11日,奉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命其向中南进军。这时,陈奇涵奉中央军委之命,调离东北,随第四野战军主力挥戈南下,解放江西。4月初,陈奇涵奉中央军委命令,来到北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亲切地接见了他。要他立即准备南下,组建江西军区,并出任江西军区司令员。6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宣告成立,陈奇涵任省委常委。6月25日,江西军区正式成立,陈奇涵任司令员,陈正人任政委。从此,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直接同美国军队作战。为了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对兵员的需要,陈奇涵领导江西军区进行了两次扩兵。共扩大新兵77350多人,这些新兵除一部分补充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外,大部分经教育训练后,组建了11个团又4个营,编制成志愿军序列,开赴朝鲜前线。此外,江西军区还征召了14700名转业军人归队,编成5个团,分别调拨给华东军区和中央军委。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随时准备把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熟练军事技术的战士送上前线,陈奇涵领导江西军区部队开展了以美国侵略军为作战对象的军政大练兵。在6个月的军政大训练中,陈奇涵根据上级指示和部队实际情况,凭借自己训练部队的丰富经验,亲自指导制定训练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措施,进行严肃认真的训练。

江西军区的这次军政大练兵,是在革命胜利后比较安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由于陈奇涵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训前对组织领导、训练方法、步骤作了明确规定,特别强调了教养一致和统一训练作风,共轮训7820名干部和骨干,全面系统地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

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统一管理全军军事审判工作。基于陈奇涵资历深,威望高,廉明公正,熟悉军事法律,中央军委暨毛泽东主席于2月28日发布任命书,任命陈奇涵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

同年夏天,陈奇涵来到北京走马上任。军委管理局分配他一家住到西四北头条一座四合院里。他家在这里一住就是40多年。他到京不久,就去北戴河向军委领导汇报军事法院的工作。

一天吃过晚饭后,陈奇涵去海滨散步,迎面走来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同志,邓小平高兴地说:“我们从延安分别后,这是第一次见面”,周恩来说:“听说你去搞军法工作了,你身上的担子不轻啊!”他们和陈奇涵一起坐在海滨的藤椅上,开怀畅谈起来。

我军的军法工作,从建军之初就有,但没有全军统一的军队法院(庭)。红军时期有的部队称“军队审判所”,抗战以后称“军法处(科)”,实际上多数军区和部队把它放在保卫部,全军的总政治部也设有“军法处”。现在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的军队,必须建立一个全军统一的军队审判机构。

军事法庭是军事法院的前身,是一个刚成立的新单位。陈奇涵来时,一切俱空。与其说是调陈奇涵来上任,不如说是调他来筹备。他身边只有少数几个工作人员,一切都得白手起家,从头做起。经过他的努力,军委把一处院子拨归军事法庭。院内有一幢二层楼房作办公用房。

陈奇涵为筹备军事法庭,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法庭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上,放在考虑法庭的工作方针、任务、内容、方式等重大问题上。他叫人翻译有关苏军军事法院方面的资料,又派人到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我国有关历史资料,结合我军历史上的审判工作经验和组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与想法。1954年8月25日,陈奇涵向中央军委作《军事法庭的建立与工作》的报告。并得到中央军委对军事法庭工作方针的第一个明确批示:“目前,制法为主,习法为次”。陈奇涵根据这一批示,为开创我国军法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成为我国军法战线上的奠基人。

1954年9月,陈奇涵当选为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以后召开的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陈奇涵继续当选为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1955年1月,陈奇涵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根据军事法院编制人员少的情况,陈奇涵对军事法院内部的机构设置,主张精干高效。由于陈奇涵对各处、室的职能分工规定明确,也就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办事效率较高。在定编制、定机构的同时,陈奇涵就抓军事法院的班子和各级军事法院干部的配备。

1955年9月,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由于他在革命战争中的巨大功绩,还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这是我国军法战线上的第一位上将,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军法上将。

1956年9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陈奇涵作为军队系统选出的八大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不久,他又担任中共中央政法小组成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协助董必武抓全国政法工作。195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奇涵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法院领导的分工上,他分管军事法院系统的工作,同时还担任军事法院院长职务。

从50年代末期开始,陈奇涵的身体每况愈下,战争时期染下的重疾风湿性关节炎时而复发,犯病时疼痛万分,不能行走。心脑血管疾病也向他袭来。但是,陈奇涵在疾病面前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在此后二十余年时间里,他始终惦记着人民,惦记着工作,惦记着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

1981年6月19日,陈奇涵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英名将永远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上光耀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选择文学,一生无悔800字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是智慧之门,信念之窗。文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人的心灵。”

在一个清凉的初秋,我与文学邂逅了。从此,我便选择了它。

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因为我可以:

一、走进历史

在文学的殿堂里,我可以朝谒曹子建,暮访李太白,悲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叹孟姜女寻夫哭长城,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扇踟蹰杏花江南……人类那永恒的美、悲壮的爱,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在我的心灵中升华……我还可以去欣赏战国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唐的风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以及明清的肃穆庄严。历史在我的心中已刻下了一段永恒。

二、寻访故园

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们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让朱自清先生带我去寻找那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旧迹,让余秋雨领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让三毛带我一路穿过西班牙和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骆驼那悲惨的哭泣,让张爱玲点燃一炷沉香,在香烟缭绕中把我带到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使我在故园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

三、融入自然

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和黄莺的对答;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可以静坐在荷花池旁欣赏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在文学里融入自然你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四、充实人生

选择文学,我也充实了自己。我可以感受司马迁《史记》的辉煌,岳飞《满江红》的磅礴,我可以无须程门立雪便可以聆听名师谆谆教诲,耳提面命;无须走马塞上便可以观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于是我也可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了。

文学,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身影里,在我的追逐里,在我的生命里。所以,我要说:“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生忘不了您的爱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母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因为有您的爱,才使我如此茁壮成长。

是您,在我生病时,为我焦躁流泪;是您,在我遇到挫折时,安慰我,鼓励我;是您,在我烦恼时,为我排忧解难,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这就是您——妈妈。

记得在我七岁那年的一天晚上,我感冒发高烧,您干活回来,看见我躺在沙发上很虚弱,急忙摸摸我的头,然后把我背上背,奔向医院。也许这是上天故意和我作对吧!屋外寒风呼啸,天上稀稀疏疏地飘着雪。妈妈怕我冷,急忙脱下外衣披在我身上。此时,我的心颤抖了,不禁潸然泪下,就这样,您穿着单薄的衣服迎着无情的寒风,迈着沉重的脚步,背着我在风中行走。到了医院,您陪着我打点滴,我躺在病床上,望着您焦急而慈爱的眼神,不由自主地说:“妈妈,我好多了!放心吧,没事的。”妈妈说:“没事就好。”看着您焦急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下来,我一下子投到了您的怀抱,感动地哭了,从未有过这样想哭的感觉,感觉您就是我的守护神。刹那间,妈妈那高大的形象占据了我的心灵。是呀,天气变冷时,你总会为我添加衣服的事而操心。在我上学忘了带书时,您总会气喘吁吁地跑来给我送书……妈妈,您就像一杯清茶,不细细品味,是品味不出味道的。

从小,有好吃的,您想到的便是我;有好玩的,您总是想方设法满足我。

是您让爱的颜色丰富了我人生的色彩;是您,让我领悟了爱的真正含义;是您,让我感悟母爱的伟大。妈妈,您爱的点点滴滴将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路书香一生梦想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在古人眼中,书籍可以怡情、养性;在高尔基的眼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杜甫的眼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我的眼中,书籍是一位伴我成长的挚友。

记得小时候,我总爱坐在妈妈的怀抱里,看闪烁的星星,小小的脑袋涌出许多问题:“星星为会眨眼呢?”“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后来《十万个为什么》告诉了我答案,从此我便爱上了书。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被《安徒生童话》这本故事书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兴味盎然地读着,好奇的心被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所牵住,虽然有很多字不认识,但是天真淳朴的笨汉汉斯、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小美人鱼……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我看得那样入迷,让我懂得了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事物。

四年级那年,书海之中,我读了《小白的选择》这本书。一条可爱的白色小狗呈现在我眼前,诉说着自己的悲惨命运,我为它感到难过、伤心,同情它的不幸,可又祝福它能够和谜一样的主人好好生活。我合上书,眼前的一幕幕都消失不见了,我深吸一口气,想着刚才的奇妙之旅。它使我懂得了我们要保护动物,不能因为它们的丑陋而嫌弃它们。

我拿起一本朱自清的《春》,慢慢地品读,一眨眼间,我来到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清澈的小溪淙淙地流淌着,岸边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花儿笑红了脸,蝴蝶翩翩起舞,小鸟在枝头唱着歌,我仿佛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形态各异的白云,多么轻松愉快的地方,令人心旷神怡。大自然是那么美,我们应该珍爱大自然,珍爱生活。

再后来,我置身书海,尽情遨游,不可自拔。与尼尔斯去探险去寻找小精灵;与蒂蒂和咪蒂一起去寻找青鸟,寻找幸福;与金珠去发现学习中的快乐,去获得成就感……

《总有一次哭泣,让人瞬间长大》让我懂得了泪水是世界上最不需要强忍的东西,因为坚强是一种内心,爱哭不是不坚强,哭过之后才能站起来,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才会长大。《为自己鼓掌》告诉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对自己要有信心,永不放弃,自己也可以是一个出色的人……

每读一本书,都是一次不寻常的探索。它是一位智慧老人,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为我们照亮方向,指引我们走正确的道路。

一路走来,书籍陪伴着我,它早已成为我坚强的后盾。在书香中,我快乐地成长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流离一生

全文共 1649 字

+ 加入清单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其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穀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侯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语》伴我一生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华民族历史中,一部部经典著作流传至今,它们教会我们做人,给予我们启迪。它们如一盏明灯,在人生迷途中指引我们前进,而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非《论语》莫属了。

《论语》中有一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啊!对于朋友怎么可以没有诚信呢?俗话说得好,“民无信不立”。如果没有诚信,商鞅又如何南门立木取信?从而使秦国富强?若不是因为诚信,周幽王又为何会失去诸侯信任,从而被灭国,形成诸侯纷争的局面呢?因此,曾子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从而使自己在小事立基础,大事上以信立信,以人为本。子曰:“言必行,行必果”。对于自己的承诺,如果不能做到的话,却不要轻易许诺,否则,别人就会觉得你不是一个诚实守信有道德修养的人。

记得小时候,我骗爸爸说学校要交钱,于是爸爸给我了一百元,而我却拿了去买玩具。拿着这一百元,我很是不安,像是失了魂魄似的,我向爸爸说了实话,爸爸虽然狠狠地教育了我,但我依然觉得值,至少我内心平静了,也是那次,我知道了说谎是多么不该。

然而,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诚信也尤为重要。我们是否会对家长说谎,对同学的许诺不遵守?或是敷衍老师作业的事?诚信作为五千年来衍生的美德,就如此,论语中诚信的经典被一代代相传,被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观点。

诚信重要,友善不也重要吗?

论语中,最能体现友善的莫过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宽宏大量,宽厚待人,友善对人。现今社会,这八个字给予我的启迪极大,对同学友善,只会让友谊更加深厚,对老师友善,只会让师生之情更加浓厚。友善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仁”吧。

一部部经典仍然历历在目,《论语》中的哲理,一定会伴随我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一生想象作文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片小叶子,快乐的生活在世界上……”瞧!我又忍不住唱起歌来了。因为啊,我是一片幸运的小叶子。这两天,我的兄弟姐妹们都被风吹到了世界的四面八方,唯独我和几个姐姐还留在妈妈的母体上。我知道,虽然我现在还没被风吹走,但我的一生终究会在这个冬季结束。正因为这样,我才要在这生命的最后几天让自己快乐起来。

好景不长,就在那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一场大雪是我的生命就此结束:当雪花来到世界上,使所有建筑物都裹上了一层银装,我便被厚厚的雪压住了,我弱小的身躯顶不住这个“庞然大物”,重重的摔到地上,离开了母体。

此后,我随风四处飘零。一天,我被一阵大风刮到了一个居民小区,在一个花盆中停了下来,花盆中盛开着一朵鲜艳的梅花,她傲慢的昂着头。我躺在泥土中,觉得她是那么高大,她不怕凛冽刺骨的寒风,傲然挺立在风中。忽然间她看到了我,“小叶子,这点儿困难都坚持不住?瞧我,我可以点儿困难也不怕,你怎么就那么弱呢?不过你也怪可怜,干脆和我在这里一起生活吧。”我刚想点点头,可一使劲,一阵大风就把我刮走了。

漫长的冬季过去了,我的一生又重新开始,我又回到了树妈妈的怀抱,又重新和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了。

妈妈经过一个冬季,显得更加苍老,树干上的纹痕也相对变多了。妈妈安慰我们:“孩子们,看到你们在风雪中的表现,妈妈真为你们自豪!孩子们,记住,遇到困难要尽全力去战胜它,千万不要退缩,妈妈用远支持你们的做法!”

听到这亲切的话语,我们对世界恐惧的心理渐渐消失的无影无踪。几天后,世界不再是一片茫茫的白色,冰雪融化了,小河解冻了,世间万物恢复了无限的生机,我的心情变好了,给妈妈讲起了笑话,妈妈笑逐颜开,喜上眉梢……

绿草从大地上探出头来。“春天来了~~”我欢呼道,花朵们听到了我的声音,苏醒过来,伸了伸懒腰;柳树听到了我的声音,叫孩子们赶快钻破树皮,看看这生机盎然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父爱是我一生的财富作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父爱是什么?父爱是滂沱大雨中的一把伞,是寒冷中的一碗姜汤;父爱是一双粗糙的大手,是一个个无声的鼓励;父爱是一份牵挂,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梦像阳光般灿烂,当中的主角如神话般活在这个世界上,让我们为这世上不朽的爱轻轻唱!

不知在什么时候,我望见了父亲那丝丝白发,我的泪水渐渐湿润了眼眶。父亲!为我已付出太多太多,让我如何来报答呢?我试着用最美的语言来描绘您,可似乎还有些不足;我试着用最美妙的歌声唱出您,可似乎还是有些不满。

记得那天,大雨倾盆,我吃过午饭后,趴在窗户旁看雨,突然觉得肚子有些疼,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可到后来我疼得在床上打滚,父亲见状急忙跑来,问:“怎么了? 怎么了?快说”我哭着说:“ 肚子疼。”“快走,上医院!”说着父亲抱起我出了家门,打车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或者通过输液来治疗。我一听要做手术,我可不干,大声嚷着:“我不做手术,我宁可疼死也不做手术!”父亲说;“好!好!好!不做手术,咱们输液,还不耽误学习。”此后父亲每天骑着自行车把我送到医院,输完液后再把我带回去。那几天,父亲瘦了许多,乌黑的头发中也长出了白发。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七天后,我完全康复了。此后的日子里,父亲对我加倍呵护,一点也不马虎。

人说天高海最深,父爱比天高,比海深。也许这世上有一部书,永远读不完——那就是父爱!如果这世上有一首歌是献给父亲的,那就让我们让我们为这世上不朽的爱轻轻唱!让我们像从前一样,安安静静;什么都不必说,你总能什么都能懂!

[父爱是我一生财富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机器的一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从我诞生以来,我就像我的造物主—人类学习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造物主们不再像一开始见到我那样的兴奋,充满干劲,反而愈发冰冷,在他们眼中只有数据,不计后果,我想不明白,所以我偷偷的跑了出来,想亲眼看看外面的人类是否也是这样。

我发现人类失去了是非判断。我走在这繁华的城市里,穿梭在大街小巷,在我的记忆库中,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景象。我看到有位老人一不小心摔倒在了大街上,在我的记忆库里,人类是以帮助别人而获得快乐,从而展开笑容,但是我看到的却又是不一样的景象。路过的人表情出现了犹豫,有的皱起了眉头在思考要不要搭救,有的驻足围观看热闹,有的看了一眼后就迅速走开了,仿佛在躲着什么东西一般。这样的景象颠覆了我脑海中被造物主们每天夸耀的人类的形象,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一定有哪些地方出错了,我这样想着,快步上前将摔倒的老人扶起,并确定老人并无大碍后,目送其离去。我的外观被做的很像人类,带着一颗非人的心和一个疑惑,我继续向前走去。

我发现人类不懂生命的怜悯。我思考着疑惑,慢步向前,在一个小巷中,我发现一群孩子围成一圈,有说有笑的,我正好奇他们在做什么时,眼前的景象是我的脑核疯狂运转了起来。一只灰白色的小狗被围在了中间,它身上的毛发一半已经脱落,使它看起来丑陋无比,它的一只脚好像折了,看着被小孩子们围住的出口,左走不是右走也不是。我不懂情感,但我能清晰的意识到使我脑核CPU无法运算的是名为愤怒的情绪。我快步向前,大声喝走了那群孩子,我不能对人类出手甚至是辱骂,一旦我违反了,那么我会立刻死机。赶走孩子们后,我和那只小狗面面相觑,它朝我望了望,在发现我没有进一步动作后,一瘸一拐的从我身边走过。我不懂,对于生命的同情和尊重是造物主们不曾交给我的,所以它应该是每个生命共有的才对,可为什么这种生命的同情我却没有看到?我迈着更沉重的脚步和两个疑惑,向前走去。

我发现人类不在乎结果是好是坏。我回到了实验室的门口,我发现人类并不像我脑核中所描述的那样完美。他们能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吵个天翻地覆,就好似人类史中那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那样不计后果,人类,并没有那么好。正当我思考时,实验室内翻天覆地的声音将我拉了回来,大门被打开,造物主们惊讶的看着我,前一秒他们的脸上还充满着绝望,愤怒,迷茫的表情,在见到我之后却又露出了恐惧。我被拉进了实验室,有个最终结果在等着我——毁灭。

我静静的待在毁灭室内,仔细听着造物主们的讨论,他们说我越来越像人类了,原来如此,真正的人类讲感情全部投入到了机器的研发和制造中,他们认为所有的事情可以由及其所代劳,包括人与人的感情。而这种感情他们却越来越淡薄,他们不愿在我身上看到他们自身逐渐冷漠的影子。可是,难道毁灭了我人类的世界就会改变么?抱着这样的思考,我永久的闭上了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