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卸磨杀驴的出处【最新19篇】

浏览

3114

作文

73

成语出处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栩栩如生 -成语典故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 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出处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1、春秋时期孔子《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孝当竭力 ,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 言辞安定 。”

3、北宋《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千字文语乞社》引《启颜录》:“酒则川流不息,肉则似兰斯馨。”

4、南宋·朱熹〈答张敬夫书〉(张栻字敬夫):“夫岂别有一物拘于一时限于一处而名之哉?即夫日用之间,浑然全体,如川流之不息,天运之不穷耳。”

5、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两个丫头,川流不息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声响。”

6、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他是掌院,又是尚书,自然有些门生属吏,川流不息的前来瞧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狗尾续貂释义出处近义词成语故事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貂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当对自己使用时也带有自谦的含义,表谦虚(多用于日常生活)。

1成语资料【读音】:gǒu wěi xù diāo

【英文】:a wretched sequel to a fine work

近义词】:佛头着粪、鱼目混珠[1]

【反义词】:凤头豹尾、抛砖引玉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贬义词。当用于自己时,有谦义。

【结构】:主谓式

【同韵词】:文韬武韬、洒洒潇潇、代人捉刀、臼杵之交、枉勘虚招、似漆投胶[2]

【简明释义】:指以坏续好, 前后不相称

2成语典故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与一个名叫张林的大臣密谋策划,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由于是靠这种手段当上皇帝,司马伦整日忧心忡忡,害怕众人不服。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等高管,在当时的宫廷人事编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马伦当皇帝时竟达近百人。真是官职泛滥成灾!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都是统一式样。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侍中插在左边,常侍插在右边。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来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也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1][3]

3成语示例◎圣叹断定《水浒》只有七十回,而骂罗贯中、施耐庵为狗尾续貂。 (胡适《〈水浒传〉考证》四)

◎ 即便是悲剧,也给人留下一点希望的结局,好让好事者有一天来个狗尾续貂,满足我这种低层次的需要。

◎你这部小说已经写了大半;请我继续写下去;我怎敢狗尾续貂。

◎文章到这里结束就已经很圆满了,他非要在后面又加上一段,真是狗尾续貂!

◎当今的电视剧,动不动就整个续期,真是狗尾续貂啊!

[狗尾续貂释义出处近义词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出处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1、《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汉.贾谊〈过秦论上〉(:“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源)

2、汉.贾谊《新书.卷一.过秦下》:“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韩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源)

3、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深谋远虑,即良、平无以加也;行军用兵,则韩、彭不能尚焉。”

4、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5、《宋史.卷三一一.晏殊列传》:“论曰:『……方夷简在下僚,诸父蒙正以宰相才期之。及其为相,深谋远虑,有古大臣之度焉。”

6、《西游记.第二○回》:“大王深谋远虑,说得有理。”

7、《封神演义.第七回》:“我等俱系女流,况奴婢不过一侍婢耳,有甚深谋远虑。依奴婢之意,不若召一外臣,计议方妥。”

【深谋远虑的造句】

1、我看你这个人倒很有深谋远虑呀。

2、把原则应用在特殊问题上是深谋远虑的。

3、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如果不是恶意的深谋远虑。

4、他干的那件精明事,表现了这个家伙的深谋远虑和巧妙干炼。

5、你能够在买卖上维持你的地位,并不是靠你的谨慎稳重或者深谋远虑。

6、寂静随即就笼罩在这熟睡的孩子周围,国家的贤人们也就不再施展他们的深谋远虑了。

7、杰克逊将军的雕象仍然高高屹立在石座上,以一副深谋远虑的神态望着脚下的一堆水泥炮弹。

8、深谋远虑的人为家庭贮蓄钱财。

9、谨慎小心是好事;深谋远虑是明智。

10、我看你这个人倒是很能深谋远虑呀。

11、因此需要更多的计划和深谋远虑。

12、深谋远虑是明智。

13、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一点点深谋远虑可以带来极大的回报。

14、在那场大风雪中,我庆幸自己深谋远虑,事先买了足够的食品杂货。

15、在那场大风雪中,我庆幸自己深谋远虑,事先买了足够的食品杂货。

16、但对于任何深谋远虑的基金管理总裁而言,危机肯定是一个长期的担忧。

17、不论男女,作为ceo都应深谋远虑、有先见之明、谦虚和终身学习。

18、他呼吁国际社会能够“以激动人心、深谋远虑的方式重新开启”巴以和平进程。

19、维尔福已不再是那个精明近于深谋远虑的上层人物了,现在他是一只受伤将死的老虎,他的牙已被最后的痛苦磨碎了。

20、书中体现了胡启立同志在创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中所表现出来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及独特的睿智与果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英雄不论出处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大江东去浪淘尽,淘出千古英雄。既是英雄,何问出处?(以问代议,开门见山,起笔不凡。)

“三顾频频天下计,千载谁堪伯仲间。”躬耕于垄亩,闲唱《梁父吟》,蜗居草庐之中,却难掩他的才华横溢。曾是街头地痞,区区十里亭长,既无文韬亦无武略,却在顷刻间成为天下的主人、汉室的帝王。昔日忍辱胯下,出身市井之中,授食于漂母,却成为汉王的宠臣,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虽出身低微,却全都是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印记,是历经千万年淘洗、沉积而留下的斑斑黄金,更是千古难遇的英雄。英雄,出身,本就没有必然的渊源。(三个典型例证构成排比,叙述概括,说理上势如破竹,结论自然水到渠成。)

穿越千年,时间定格在现在。当我看见杂志上连篇累牍的是关于各种“富二代”的报道时,我迟疑了。当我看到文章中农村大学生举债完成学业却无从就业时,我茫然了。当我看到报纸上“官二代”年纪轻轻就官居高位时,我愤怒了。为什么时隔千年,“英雄”却一定要问出处呢?难道出身真的如此重要吗?(又一组排比构成现实的写照,和上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迟疑”、“茫然”、“愤怒”写出了作者的困惑在蓄积,情绪在变化。)

在春晚的舞台上,当我看见“旭日阳刚”动情地歌唱《春天里》,“西单女孩”用纯净到一尘不染的声音吟唱《想家》,“农民工街舞团”潇洒自如的尽情舞蹈时,心中一切的迟疑与茫然都烟消云散了,只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还可以有草根英雄,还有人能靠自己的真实能力赢得鲜花、掌声和世人的尊重,还有人记得那句英雄不问出处。(又一组材料的排比,解疑,扣题。)

古今中外,似乎总有人只看重别人的地位却忽视了他的才华,就像他们忘记了“英雄重在他的丰功伟绩而非出身”。于是英雄常常会被淹没,常常没有用武之地,但这又如何呢?是金子终会发光,这个世上仍有伯乐。所以英雄们,当你们遭受不白之冤、壮志难酬、潦倒颓废时,请记住这句话“英雄不问出处”。

滚滚波涛东逝去,奔腾后,平静时,河底沙石间的黄金终会显露。既是英雄,不问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出处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1. 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

唐 郑谷《渼陂》诗:“潸然四顾难消遣,祗有佯狂泥酒杯。” 宋 蒋捷 《虞美人·梳楼》词:“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千恩万谢的福了一回,便道:‘今日老身偶有一杯水酒,将来与大娘消遣。’”《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幽王怒曰:‘今天下太平,何事征兵。朕今与王后出游骊宫,无可消遣,聊与诸侯为戏。他日有事,与卿无与!’遂不听郑伯之谏。”《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偶然闲来,不过饮酒看花,消遣岁月。” 冰心《寄小读者》二三:“娱乐不是‘消遣’。消遣两字的背后,隐隐的站着‘无聊’。”

2. 戏弄;捉弄。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吴教授新娶一个老婆在家不多时,你看我消遣他则个。”《水浒传》第二二回:“那汉气将起来,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你是什么鸟人?敢来消遣我!’”《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任九车眼睛骨碌一转,待老子消遣消遣他,叫声:‘慢!我去代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描写冬天的诗句出处及翻译

全文共 3211 字

+ 加入清单

《江雪》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诗词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梅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诗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长卿。其全文诗词如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全诗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

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 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 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 将士们都冻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 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 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终南望余雪》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祖咏。古诗全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问刘十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古诗全文如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北风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词全文如下: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诗词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塞下曲》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纶。其全文诗词如下: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词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春雪》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其全文诗词如下: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翻译】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雪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梅坡。其诗词全文如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夜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诗词全文如下: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描写的是“夜雪”,全用侧面烘托手法。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众多的咏雪诗中,此诗新颖别致,清新淡雅,韵味无穷。

《渔家》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孙承宗。其诗词全文如下: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译文】

撑船篙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有好,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见一片模糊的雪影。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

《征人怨》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柳中庸。古诗全文如下: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对雪》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高骈。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译文】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对雪》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译文】

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的鬼,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乱云低低的在黄昏的地方,急下的雪在风中飘舞回旋。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好像照得眼前一片通红。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的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从军北征》第一二句,其全诗如下: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译文】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薄海刮来寒冷的风。行军途中,战士都吹起《行路难》的笛曲。沙漠里征军三十万,一到夜晚,所有的战士都一起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

《清平乐·年年雪里》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译文】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出处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很多地方把这个成语故事讲成了一个童话,其实不然。螳臂当车的意思就是螳螂伸出两只前爪想要挡住飞驰的马车。当然这是不可能挡得住的,所以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做事不客观分析敌我,盲目行动、势力单薄、不自量力的人或者行为。这个词最初出自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位贤人蘧伯玉之口。是当时他对鲁国的名士颜阖说的。

春秋时期,鲁国的名士颜阖来到卫国。卫灵公听说他学识渊博,就想聘请他担任自己儿子蒯的老师。蒯为人凶残骄奢,肆意杀人,卫国人对他十分惧怕。颜阖不知道自已能否教导这样的人,于是就去向卫国的贤人蘧伯玉请教。蘧伯玉告诉颜阖说:“你想去教育蒯,这是很困难的。如果你真的要当他的老师,应该处处小心谨慎,尽量不去触犯他,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蘧伯玉给颜阖举了个例子说了成语螳臂当车的意思,他说:“你知道螳螂吗?有一次我乘车外出,看到路上有一只螳螂奋力地举起两条前腿想阻挡车轮前进。它认识不到只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成功,结果自然被车轮轧死。螳螂就是因为不自量力才被车轮碾得粉身碎骨。如果你也不自量力,要去触怒蒯的话,恐怕结局也会和螳螂一样。”颜阖听了蘧伯玉的分析后,觉得十分有理,于是决定不去教导蒯,尽快离开卫国。

后来蒯因为胡乱滋事,被人杀死了。这就是此成语的出处,当然如果我们有兴趣,是可以把它编写成一个童话的,比如讲有一只螳螂他十分骄傲,谁都不服等等。如果不愿意让结局变得血腥,可以写拉车的马看到这种情况停了下来,教育了螳螂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出处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死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四、【拓展延伸】

1、在封建社会,男女自由恋爱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事。

2、这些伤风败俗的非法出版物,对青少年身心的毒害是不容忽视的。

3、他居然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

4、正因为他缺乏起码的道德观念,才干出这伤风败俗的勾当来。

5、女子袒胸露臂,出现于公共场所,伤风败俗。

6 、我万万没想到,你竟会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丑事!

7、他把青少年染发这种行为说成是伤风败俗,未免也太大惊小怪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出处与详解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形容十分慌张,脸被吓得变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西游记》第五九回:“ 行者 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 罗刹 大惊失色。”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39回:“康明理进门一看,不禁毛骨悚然、大惊失色。”[1]

《香茗》.我一看到香茗,不觉大惊失色,为什么少年时的清香不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典故出处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吕氏春秋》卷十二《季冬纪·士节》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有閒,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其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景公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出处与详解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1. 愚妄固陋,不知变通。

①《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况臣顽固,质非二圣,乃应天统,受终明诏。”

②北宋司马光《荐范祖禹状》:“由臣顽固,编集此书,久而不成,致 祖禹 淹回沉沦,不得早闻达於朝廷,而 祖禹 安恬静默,如可以终身下位,曾无滞留之念。”

③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所愿瞻德容,顽固或少痊。”

④老舍 《茶馆》第二幕:“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 民国 ,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

2. 指愚妄固陋不知变通的人。

①《北史·儒林传上·张伟》:“儒谨泛纳,虽有顽固,问至数十, 伟 告喻殷勤,曾无愠色。”

②唐 李绛 《兵部尚书王绍碑》:“顽固革心,疆内如春。”

③《邻女语》第六回:“要使洋兵知道 山东 官长并不与朝中的顽固,通同一气。”

④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人家把我们几个落后顽固编成一组,我们越得争气。”

3. 谓固执己见。

①老舍《微神》:“他们越这样,我越顽固。”

②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三:“ 陈诚 看见我也顽固,却缓和下来了,他又考虑到了别的补救办法。”

4. 坚硬。[1]

①老舍 《茶馆》第三幕:“你呀,老大,比石头还顽固!”

③ 沙汀 《祖父的故事》:“那黑色的瓦浪,蜿蜒的土墙,碉楼顶上的女墙,看去是顽固,而且丑恶。”

5. 立场反动,不肯改变。

①《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什么叫顽固?固者硬也,顽者,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进步之谓也。”

②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可怜顽固派,摩擦空费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出处与详解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亦作"直钩钩"。 形容眼睛发直、目光呆滞的样子。

1、《三侠五义》第三回:"﹝ 包兴 ﹞两只眼直勾勾的嗔瞅着板院门。"

2、《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直钩钩两只眼睛,瞅着先生,看他拿什么话回答学生。"

3、《官场现形记》第九回:" 陶子尧 不等到看完,两只手已经气得冰冷,眼睛直勾勾的坐在那里,一声也不言语。"

4、老舍 《四世同堂》十二:" 瑞宣 仿佛把刚才的一切都忘记了,眼睛直钩钩的看着弟弟,答不出话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故事出处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多;闻:听见。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他很熟悉汉初西北疆的匈奴和西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公元63年西北羌族各部落奴隶主头子会盟,联合发兵进攻汉朝。宣帝先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义渠,部族名,当作姓用;安国,名)去征讨,结果被打得大败,一口气逃到今居(今甘肃平凉西北),再派人向朝廷讨救兵。

汉宣帝经过与大臣商量,觉得在将军中只有赵充国最熟悉西羌的情况,可是他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出征打仗吗?于是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这次出征派谁去最好。赵充国自告奋勇地说:“要平定西羌,我这个老头子就适合。”

宣帝同意了,便问他:“老将军这次出征,你准备带多少人马,怎样去征服西羌?”

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喻(音yú 于)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听说百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打仗用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作出估计。我到了金城,侦察了解了情况后,才能够制订出作战的计划。

赵充国到了金城,西羌人天天都来挑战。赵充国吩咐将士们坚守营地,不许出战。经过充分的了解后,赵充国就先后四次上书宣帝,报告了自己征服西羌准备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屯田防守,一是着重劝化。对不听劝化的顽固头子,就抓住时机狠狠打击。前三次上书,汉宣帝召集群臣研究,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赞同,并指责赵充国迟迟不进兵,催促他发兵进攻。后来,汉宣帝经过再三思考,又觉得赵充国讲的确有些道理,就把派去征讨的各路骑兵撤回来,只留下赵充国在那里屯田防守,开展各种工作,主要用教育、劝化的办法,去征服西羌。这么一来,果然很有效,西羌那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后来,人们便把“百闻不如一见”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即便听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处理问题要多作实地调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典故出处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①《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②《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64~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出处与详解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1、稳妥适当。

①明 李贽 《答焦漪园》:"今不敢谓此书诸传皆已妥当,但以其是非堪为前人出气而已,断断然不宜使俗士见之。"

②《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名为助许,实是监守一般。齐、鲁二侯不知是计,以为处置妥当,称善不已。"

③《老残游记》第三回:"进了大门,望西一拐,便是三间客厅,铺设也还妥当。"

④老舍 《女店员》:"你自己看着对,就去干,劲头儿虽大,可未必干得妥当。"

⑤老舍 《我怎样写》:"他是北平人,自然就更能听出句子的顺当与否,和字眼的是否妥当。"

2、稳重。

《红楼梦》第一〇二回:"外面的人因那媳妇子不太妥当,便说妖怪爬过墙来吸了精去死的。"[1]

3、可靠

皇帝的新装中:"我倒是很想知道布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出处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1. 遮掩;隐藏;看不到

《吕氏春秋·决胜》:“诸搏攫柢噬之兽,其用齿角爪牙也,必托於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高诱注:“若狐之搏雉,俯伏弭毛以喜说之,雉见而信之,不惊惮远飞,故得禽之。” 晋葛洪《神仙传·刘安》:“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存立亡,隐蔽六军。” 宋何薳《春渚纪闻·苏刘互谑》:“独颜子拘谨,不能遽为阔步,顾市中石塔似可隐蔽,即屏伏其旁,以俟夫子之过。”

2. 指暗室等别的人看不到的地方。

汉徐干《中论·法象》:“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虽在隐蔽,鬼神不得见其隙也。”

3. 深藏不露,深自掩抑。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贤者愈自隐蔽,有而如无;奸人愈自炫沽,虚而类实。”

4. 遮盖,掩饰。

《汉书·翟方进传》:“怀奸朋党,相为隐蔽。” 唐韩愈《请上尊号表》:“天人合愿,不谋而同,非臣之愚所敢隐蔽。”《水浒传》第八二回:“那指挥使回到朝廷,那里敢隐蔽,只得把上项所言,奏闻天子。”

5. 犹屏障。

《战国策·齐策二》:“且 赵 之於 燕 齐 ,隐蔽也。”高诱注:“隐蔽,蕃蔽。”

6. 隐晦。

吴晗《学习集·多写一点杂文》:“相反,冷嘲热讽,指桑骂槐,隐蔽曲折的作风都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以的。”

7. 指隐私。

鲁迅《南腔北调集·一年》:“易卜生虽然使他们登场,虽然也揭发一点隐蔽,但并不加上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形容声音好听的成语含解释出处

全文共 2457 字

+ 加入清单

风风韵韵

拼音:fēngfēngyùnyùn简拼:ffyy

解释:〖解释〗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出处:〖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好风风韵韵,捻捻腻腻,济济楚楚。”

例子:〖示例〗月下金觥,膝上瑶筝,口口声声,~。★元·张可久《折桂令·酒边分得卿字韵》曲

金石丝竹

拼音:jīnshísīzhú简拼:jssz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泛指各种乐器

解释: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例子: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作壁上观之鸣。~,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林籁泉韵

拼音:línlàiquányùn简拼:llqy

解释: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绵言细语

拼音:miányánxìyǔ简拼:myxy

解释: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绕梁三日

拼音:ráoliángsānrì简拼:rlsr

近义词:余音绕梁、娓娓动听反义词:不堪入耳、鬼哭狼嚎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例子:他的音乐~,回味无穷

乳声乳气

拼音:rǔshēngrǔqì简拼:rsrq

解释: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声音笑貌

拼音:shēngyīnxiàomào简拼:syxm

解释: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例子:局中诸公,性情心术,~,一一如绘。(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

书声琅琅

拼音:shūshēnglǎnglǎng简拼:ssll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唯唯诺诺

拼音:wěiwěinuònuò简拼:wwnn

近义词:唯唯否否、唯唯连声反义词:强头倔脑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解释: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例子: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并不违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谜语:哥哥

无声无息

拼音:wúshēngwúxī简拼:wswx

近义词:默默无闻、无声无臭反义词:大名鼎鼎、举世闻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人、事、物

解释:没有声音,没有气息。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出处:鲁迅《书信集·1047·至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

例子:浩然《艳阳天》第66章:“锯末子纷纷扬扬,像小雪花似的~地落下来。”

谒后语:一只麻雀钻进树林里

喧宾夺主

拼音:xuānbīnduózhǔ简拼:xbdz

近义词:反客为主、本末倒置反义词:客随主便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出处:清·阮葵生《茶余客话》:“余仿为之,香则喷鼻而酒味变矣。不论酒而论香,是为喧宾夺主。”

燕语莺声

拼音:yànyǔyīngshēng简拼:yyys

近义词:鸟语花香、燕语莺啼反义词:龙吟虎啸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解释: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谜语:百灵鸟

音容宛在

拼音:yīnróngwǎnzài简拼:yrwz

近义词:音容如在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解释: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出处:唐·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

洋洋盈耳

拼音:yángyángyíngěr简拼:yyye

解释:〖解释〗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出处〗《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例子:〖示例〗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音,~。★清·归庄《静观楼讲义序》

莺声燕语

拼音:yīngshēngyànyǔ简拼:ysyy

解释: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例子:宋江听的~,不是男子之音,便从神柜底下钻将出来,看时,却是两个青衣女童侍立在床边。(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

音容如在

拼音:yīnróngrúzài简拼:yrrz

解释:〖解释〗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出处:〖出处〗《何典》第八回:“真堪爱,如花似玉风流态。风流态,眠思梦想,音容如在。”

作金石声

拼音:zuòjīnshíshēng简拼:zjss

解释: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掷地有声

拼音:zhìdìyǒushēng简拼:zdys

解释: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沸反盈天

拼音:fèifǎnyíngtiān简拼:ffyt

近义词:人声鼎沸、蜩螗沸羹反义词: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解释: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沸反盈天,喊声不绝。”

例子: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鲁迅《彷徨·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作品出处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瞒天过海》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出处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成语繁体:赤地千裏

成语简拼:CDQL

成语注音:ˋ ㄉ一ˋ ㄑ一 一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赤地千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旱灾、虫灾等十分严重。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地,不能读作“de”。

成语辨形:里,不能写作“理”。

近义词寸草不留、不毛之地

反义词郁郁葱葱、蓊蓊郁郁

成语例子: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三)

英语翻译:a thousand li of barren land

俄语翻译:опустошить оширные райóны

成语谜语赤道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