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法国作文经典20篇

巴黎,世界上的一座历史名城,拥有着凯旋门,爱丽舍宫等许多古代建筑,小编收集了法国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747

作文

106

小学作文:请到我的家乡来——法国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请到我的家乡来,我的家乡是欧洲的古国法国

说到我们法国,我真不知道从哪儿谈起,因为法国是一个历史久、文化高、花样多的国家,真是说也说不完。那么,我就从巴黎说起吧。巴黎是世界著名的都市,它的名气大,不是因为它大,或者热闹,而是因为它美,世人都管巴黎叫“花都”。巴黎的凯旋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迹,有十二条整洁的林荫大道,从凯旋门向外伸展出去。附近还有大喷水池和广场上的石雕像,陪衬着形状美丽的艾菲尔铁塔。

这座铁塔,矗(chù)立在这儿已经一百多年了,它全身都是铁架建成的,连顶儿有三百二十米高。还有一千年历史的圣母院、收藏着许多美术品的罗浮宫,都是了不起的地方。卢浮宫有两件宝物,是世界著名的,说来你一定知道,一件是缺了两只胳臂的“维纳斯雕像”,是现在世界上最古最精美的大理石雕刻像;一件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画像,画这张画的画家,也就是画耶稣(yē sū)“最后的晚餐”的达芬奇。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国际社会同声谴责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件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社会事件予以强烈谴责,国际政要纷纷表示同法国政府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同时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

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谴责袭击事件是“野蛮和懦弱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潘基文形容袭击事件是“卑鄙”的。他说,国际社会将继续团结一致打击恐怖主义。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对袭击事件予以强烈谴责。奥巴马说,法国所秉持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不会因袭击事件而被破坏。他说,“自由、平等、博爱”是人们共同坚守的价值观。

习近平就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向法国总统致慰问电

11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法国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向法国总统奥朗德致慰问电。

习近平表示,惊悉巴黎发生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在此法国人民悲伤的时刻,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这一野蛮行径予以最强烈的谴责,向不幸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伤员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法国巴黎红磨坊MoulinRouge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巴黎,无论是文学戏、荒诞戏还是宗教戏,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法国的戏剧流派百花齐放,古典现代并存,独具一格。老鸽巢剧院、安托万剧院,令人流连忘返。其中,当属红磨坊最有特色,地道的法国歌舞令“红磨坊”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英国伦敦 莎士比亚环球剧场 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

在与法国隔海相望的英国,人们对喜剧的热爱丝毫未减,莎翁、萧伯纳、王尔德的底蕴犹存,为英语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艺术原创。著名的伦敦西区剧院林立,观众络绎不绝。位于泰晤士河岸边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复建自16世纪被烧坏的原迹,除了提供露天表演舞台的功能,它更是一座戏剧博物馆,让观众全身心地融入戏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在法国谁的权力最大?

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2007年12月,我第一次前往欧洲,从罗马到威尼斯,再到日内瓦,最后到了巴黎。巴黎是那次旅游的重点城市,因此住的时间也长一些,一共住了3个晚上。

在巴黎大街上,我看到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戴高乐的雕像,也在荣军院里瞻仰了拿破仑的陵墓。而此时,新担任法国总统的是萨科齐,上一届总统雅克·希拉克刚刚卸任。

此时,希拉克已到75岁的高龄。他当了18年巴黎市长,又当了两届总统,成绩显赫,功劳卓着。劳苦功高的老者本该退下来后享享清福,但不曾想他很忙就被一名法官盯上了。

这名法官叫西梅奥尼,女性,57岁。她早就盯上了希拉克,但由于希拉克身为总统,拥有司法豁免权,法律也奈何他不得。所以在他退下来之后,西梅奥尼就想找他算账,但检察官却不允许……就这样扯来扯去,两年后,法官赢了。

2009年10月30日,可能是西梅奥尼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她亲笔签署法令,以“挪用公款”和“滥用信任”两项罪名正式开展调查德高望重的前总统希拉克。这一天,距离她退休的日子不到一个月。

西梅奥尼只是巴黎上诉法院的一名法官,她为何有权力把前任总统送上审判台呢?这是因为,西梅奥尼是一名预审调查法官,而法国的司法制度中,有一项预审调查法官制度。法国现行的预审调查法官制度正式建立于19世纪初,继承了拿破仑时代的“刑事长官”体制。这种司法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赋予法官身份的双重性和独立性。

在预审调查法官制度下,预审法官经检察官授权,或接受受害者正式起诉后,可启动预审程序,直接领导并参与案件侦查,并最终决定是否将疑犯提交法庭审判,但预审法官无权就案件直接作出判决。

预审调查法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调查者,又是裁判者。预审调查法官像警察一样追查证据,同时又拥有处理预审中各种法律争议的裁判权。为寻求相关证据,预审调查法官有权动用各种侦查手段,如调查、窃听,传唤和询问证人等。更为重要的是,预审调查法官具有独立性和不可罢免性,谁也无法对其行为进行干预。

所以,从拿破仑时代起,预审调查法官就被称为“共和国权力最大的人”。他们在侦查中无所畏惧,不受来自政府或其他方面的任何压力。广泛和独立的调查权,使得预审调查法官能够相对容易地揭露腐败丑闻和经济犯罪行为,在法国,一些着名的政客和经济界人物经常被他们送上法庭。

关于希拉克的案件,两年后我听到了最终结果。2011年12月15日,巴黎一家刑事法院裁定前总统希拉克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罪名成立,判处他两年监禁,缓期执行。 法官认定,希拉克1990年至1995年担任巴黎市长期间,设立多个虚假公职,挪用政府资金为所属政党工作人员发放薪水,巴黎纳税人为此埋单大约140万欧元(约合180万美元)。希拉克成为法国首名获刑的前国家元首。

判决虽然不是由西梅奥尼下达的,但对这一“共和国大案”的审理裁判中,谁能否认法国独立调查法官的功劳呢?由此,我们不得不碰到两个崭新的词儿:独立调查或独立调查法官。

为什么需要独立调查呢?政府手里拥有的人才资源还少吗?政府组织调查不就行了吗?对此我想,即使《天龙八部》里的风波恶同志听到这种论调,一定也会连声说“非也、非也!”其实道理相当简单:人都是有私心的,一些机构也有私心,政府当然也有私心。如果所调查的事件跟自己有某种牵连,或者说事件中的某些细节的曝光会使自己颜面无光,谁还愿意把调查结果一五一十地告诉公众呢?换句话说,如何保障调查程序的公正、调查行煌无私和结果的全面公开,必须作出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法国:打造“竞争力集群”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增强创新能力、将科技成果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从2005年起,法国政府斥资15亿欧元在各地扶持了60多个不同产业的科技园区,也称“竞争力集群”。

如今,这种企业 实验室的模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它不但提高了科技转化的效率,节省了资金,还使得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法国的“竞争力集群”由多个层次组成,既包括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也有中小创新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各合作伙伴组成常务理事会,负责园区的管理工作,并代为向政府申请资金,统一调配资金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欧洲行之法国

全文共 3707 字

+ 加入清单

怀着对历史文明的崇敬和惊叹,现代文明发展的敬慕和向往。一个曾让我觉得如此神秘遥不可及的地方------欧洲,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所在之地,世界经济发展、科技、教育各领域水平最高的大洲。在穿越了曼谷湾、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阿拉伯湾、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后到达,开始了一场访古探幽的欧洲行。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欧罗巴”一词据说最初来自腓尼基语的“伊利布”一词,意思是西方日落的地方。传说是宙斯爱上了一个欧罗巴的女人,就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牛把欧罗巴带到了现在的欧洲,后来以她名字命名的地方----欧洲。

对欧洲的好奇始于《世界五千年》、《欧洲文化史》荷马、旦丁、苏格拉底、柏拉图、莎士比亚、雨果、亚里士多德......后者更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慢慢有了肤浅的了解。

最早生物学上的欧洲人出现于公元前35000年,中欧在公元前6千年,北欧部分地区在公元前5千至四千到达新石器时代。欧洲几千年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最早的米诺阿文明始从欧洲东南隅的海上边界,岛上的希腊居民和埃及与中东各民族的海上经济文化中发展而来。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米偌阿文明和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希腊帝国、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和东罗马帝国的盛世,一直延续到15世纪中叶的拜占庭帝国。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里不能不提亚历山大大帝,历史的扉页大篇幅的记载了,希腊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他的军事成就和智慧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亚历山大最为伟大的大东征,把希腊文化和知识传播到了东亚印度。东西方文明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希腊文明。大东征虽然是饱含血与泪的赤裸裸的掠夺,给被征服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但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有着不可磨灭的事实,以及世界文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他是个征服者和建设者与传播者合一的伟大的历史人物。

亚历山大执掌政权短短十来年把版图扩充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但他死后随即四分五裂。之后在布匿战争中战胜迦太基强大起来的罗马共和国崛起,希腊文化传承到罗马。罗马从阿拉伯扩充到不列颠尼亚;屋大维篡权罗马从共和到帝国的转变。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科林斯战争、留克特拉战役......这个大陆发生着频繁的侵略、征服兴衰更迭。似乎战争起着让各种文化发生联系和影响,以及推动文明多元化和世界性色彩的形式和实质?文艺复新、宗教信仰、几次革命对于欧洲以及世界的意义......欧洲文明史就如地中海的滔滔海水永不停歇地唱着历史之歌源源流淌......侵略、征服、革命演绎出的没落兴衰如今已化着陈迹任人凭吊观摩!

在空中飘了十几个钟后终于踏上了法国的土地。巴黎----这个世界闻名的浪漫艺术之都。对它想象很多向往很久!来到塞纳河畔,从心里大喊了一声。啊!终于见到了——-塞纳河!有人曾说: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条塞纳河,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是梦想,右岸是生活......这些寓意早让我对塞纳河有着一份特别的向往和期待,终睹其真容。它没有波涛汹涌的壮阔;没有湛蓝见底的澄澈;没有想像的宏大。或许说它的魅力不在水本身,然而却是这个城市的灵魂。36座或古典、华丽或凝重、简约......连接左岸右岸不同风格意义的桥梁,把塞纳河分割得精巧别致对称有序;波光潋滟的河水从桥下潺潺而过,落日的余晖在河面浮光耀金;折射出优雅、浪漫、古典、时尚那就是巴黎风格......海明威曾说:“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达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到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在此想借用,游过塞纳河就亲历一场盛宴!

它把巴黎分为右岸和左岸。右岸,在塞纳河以北,凝聚着奢华宏大的文化象征: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王宫府邸、金融机构、高级百货公司、精品店、饭店组成的权力和经济中心。被称之谓“右岸用钱,左岸用脑”。

左岸,作家诗人的天堂,清贫的文化,年轻的奋斗,人文的气质。大学、各种书店、美术馆、博物馆、咖啡馆围绕这种氛围而生。从圣米歇尔大街开始,文化名人和先贤们常光顾聚会的咖啡馆酒吧遍布街区。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用过的灯、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左岸的咖啡历史悠久,300多年来,从不加糖到不但加了糖还加了文学、艺术和哲学的精华......“左岸”因此成为文化遗产,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个时尚的代名词,也是卓尔不群的精神指向。

带着对大文豪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对圣母院充满神秘诗意的描写的向往来到巴黎圣母院。圣母院建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于哥特式建筑。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圣母院正面的拱门上为众王廊,上有代表以色列犹太国历代二十八个国王的雕塑。中间是圣母圣婴、两边是天使的雕塑。院内辉煌壮丽高耸挺拔,精致神圣而庄严和谐。空间高阔光线充足。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站在圣母院前即处于巴黎去任何地方的中心点,可想圣母院在法国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对于我这个不太雅不太有艺术修养的人来说,走进卢浮宫或许是附庸风雅或许是艺术扫盲;或许是一次提升艺术素养之行!然而就算有导游的讲解却始终有走马观花的感觉!只是对艺术家们更是崇敬,他们用心血写真用灵魂作色!那些现代派、浪漫主义派、古典主义派;那些美丽与善良、那些悲怆与自由......是他们的伟大成就了那些不朽的珍品!客观的说走进卢浮宫就走进了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卢浮宫位于塞纳河的右岸,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殿堂。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曾有50多位国王王后居住过。我虽不懂欣赏不能感受到那种与灵魂共舞生命共存的艺术魅力,但知道卢浮宫里收藏的绘画之珍贵是世界其它艺术馆不能比拟的。其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阿海山纳《维纳斯》雕像、达、芬奇《蒙娜丽莎》油画、作者不详的《胜利女神》雕像。路易.大卫的《苏格拉底之死》、《安德洛玛刻哀掉赫克托耳》、《帕里斯与海伦的爱》;德拉罗什《年轻殉道者》、《少女贵族》......太多太多的艺术珍品让人叹为观止!还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和东方的古董;法国意大利的古遗物。卢浮宫不仅仅展品珍贵、丰富,它本身也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给人震撼让人流连!

行走在巴黎的街头,步步皆风景处处是艺术;让人兴奋激动。畅游在塞纳河上看那鳞次栉比色调统一的古典建筑,每一栋都是历史每一栋都有故事。站在优雅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上,就如穿越了时光希腊、古罗马的繁华盛世就在眼前。走过那座曾被希望爱情永恒的人们挂满同心锁的艺术桥,此时已身轻意重:走过艺术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真爱”......倚栏凭眺埃菲尔铁塔就在眼前,这个和爱与浪漫有关的故事。埃菲尔用十年时间亲手设计高入云端的铁塔,只为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对她的爱人说:“我爱你”!情之挚爱之深让人感动钦敬......站在戴高乐广场看一缕初生的霞光飘过凯旋门在穹窿上生辉;铁蹄下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回荡......

离开巴黎来到法国南郊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故宫、凡尔赛宫、白金汉宫、白宫、克里姆林宫)。路易十三以一万里弗尔买下,始用作狩猎行宫,后来路易十四在之基础上扩大把行宫从卢浮宫搬到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直至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被挟到巴黎斩头;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结束。凡尔赛宫的巨幅油画、挂毯、家具、吊灯、来至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还有我国古代的精品陶瓷,豪华富丽堪称巴黎的另一座艺术瑰宝殿堂。内部装潢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它有最美丽面积达100公顷的皇家花园,以海神喷泉为中心,花园内有1400个喷泉,有一条1.6公里的十字人工大运河。路易十四曾安排帆船海战表演,或布置贡多拉和船夫,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花园内有森林、花径、温室、柱廊、神庙、村庄动物园还有散布的大理石雕像......让人大开眼界。凡尔赛宫在当时是法国乃至欧洲贵族的活动中心、艺术中心、文化时尚发源地。全盛时期居住王子王孙贵族和随仆达三四万人。金碧辉煌极尽奢华宏大让人折服。

离开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来到梅兹小镇,一个静谧悠然而美丽的地方。一条运河分成几条支系怀抱着小镇,那些像德式建筑的房屋倚水而立鸥水相依。两岸鲜花幽芳,中间河水静淌;小桥南北相连。天鹅河上追逐,情侣艇仔悠游......次般情景给人视觉享受,更是身心放松,顿时忘却了旅途的疲乏。栉枇的酒吧给小镇添了小资情调的浪漫闲散和惬意!

走过广场的小桥来到法国第三大教堂。大教堂是以巴洛克和哥特式风格结合,它是世界上彩色琉璃玻璃总面积最大的教堂。窗户也多不甚数,而且每扇窗都镶嵌着图案各异的彩色琉璃,多得认不出是些什么人物。午后的阳光穿过琉璃窗斜射到教堂内,映得一墙缤纷,一地斑斓......

在梅兹刚好遇到法国国庆(7月14),晚上十点半(欧洲才天黑)有烟花庆祝活动。天黑的河边,嘭、嘭、嘭......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划过天际,五彩斑斓的焰火似彩绸绚丽多姿璀璨耀眼。顿时把梅兹的夜空变成了一个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一串串的盛放又如流星一串串滑落......似乎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夜静人散剩下我无法安静的思绪:人生旅途是否一场尘世的烟花?有绚丽有荒凉?欧洲文明是否一场历史的烟花?在璀璨暗淡间更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法国梧桐树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静静地,倚在法国梧桐树上。手轻轻抚过他那粗糙的树皮,像抚过一片一片斑驳的记忆。

它的叶子黄透了,有一些落了,有一些凋零在枝头,如折翼的蝴蝶般凄美。树皮上有大大小小的粗糙的洞,像一只只眼睛望着我们,那上面被刻满了字。那是那些在姜湾读过书的孩子们存在的唯一证明,他静静看着那些孩子在他身旁长大,然后又在他身旁离开,静静地……

那树叶的纹理十分清晰,茎一根一根挺起,可以看到法国梧桐树成长的痕迹。

它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我们从刚刚才来的傻傻的,只会吮手指的小笨蛋长成了六年级的大孩子。而它,不知何时长到了二楼阳台边来了。

冬至。它全身都好像在慢慢枯萎。可是,它那从枝下慢慢展开的小小的绿叶,又分明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气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它的树皮里已有脱落的迹象,可是,我突然又有一种幻觉——那脱落的皮里,在明天就会冒出新芽——像小婴儿似的嫩嫩的新芽。

我感觉在这棵梧桐树那厚厚的树皮里,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那力量就像夜中的一颗夜明珠,慢慢温暖着黑夜,照亮着黑夜。那力量就是已没有鱼儿的海中有一颗小小的鱼卵,那颗鱼卵,就是那片海的希望,那片海,因那个小小的生命而涌动。我想,那股力量,一定可以支撑着梧桐树艰难的走过漫长的冬季,迎接春天的到来吧。

我,依然倚在这棵梧桐树上,静静地看风带枫叶远去,像一首渐行渐远的歌,又像泛黄的纸片在空中掠过,踏空而无痕,只是掉落了一地隐形的回忆。在梧桐树身旁,我即将度过的是,小学六年的最后一个冬天。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下个冬天,我,我们应该不再在这里,这一棵梧桐树旁度过了吧。梧桐树,也不再在这里,默默地望着我们了吧。我,一个人,静静地想着,然后,用食指,在梧桐树上写了两个字——

珍——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游法国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和爸爸去欧洲旅行

法国巴黎,是我和爸爸欧洲旅行的最后一站这个城市实在是太美了

第一天,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是在1889年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的,塔高320米由法国的建筑师G.埃菲尔建造,现在已成为法国的国家象征之一。

凯旋门也是法国的国家象征,它位于戴高乐广场,面对香榭丽舍大街,是拿破仑为了纪念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而建的,他的全石质建筑体上布满了精美的雕塑。法国的凯旋门不止一座,而这座却是最有名的

法国有许多的美食,其中的三大类就是鹅肝丶松露和鱼子酱。而法国的葡萄酒也是非常有名的,像波尔多,拉菲这种世界名酒都产自法国。

法国真是一个好玩的国家,这不仅有好玩的景点,有好吃的食物,有精美的建筑,刚才只说了两个地方,但好看的还不止这些,法国真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法国巴黎450字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和家人去巴黎一游,令我印象深刻。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啊!在这里,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吧!

第一天,我们就去了埃菲尔铁塔。站在塔下,它真的很高。它是一座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总高度达到324米。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的一个重要景点。那时候,正值圣诞节,游人如织,加上白白的雪花,让我感觉就像在画里一样。

第二天,我们又去了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它是一座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一座教堂。我第一次进教堂,大家都很安静地坐在里面听牧师在布经,气氛很庄严。

接下来,我们去了巴黎凯旋门。它位于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的中央。法国皇帝拿破仑为纪念战争的胜利而建立,它特别的大,他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广场周围有12条放射形林荫大道,广场上几乎总是车水马龙,游人可以登上凯旋门欣赏巴黎的美丽景色。我拍了很多照片。每个景色都是那么地美,那么地有特色,令我终生难忘。

法国巴黎真是一个漂亮的城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法国版《蝴蝶》观后感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看了《蝴蝶》后,我又多了一些知识:知道了小青虫、毛毛虫它们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

电影以老人朱利安,小女孩丽莎为主人公。丽莎的母亲19岁就生下丽莎,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丽莎经常独自在家,快要9岁的丽莎一次放学,妈妈去朋友家过夜。丽莎要上楼的时候,无意间听到她家楼下的朱利安要上山抓一种叫伊莎贝尔的罕见的蝴蝶,朱利安家就在丽莎的楼下,他家有很多蝴蝶的标本,还养了很多蝴蝶。丽莎独自一个人悄悄跟着朱利安上了路,朱利安本来不肯带她去的,丽莎为自己求情,说自己多寂寞,后来朱利安说她要懂规矩才可以跟他一起去。

他们长途跋涉的去抓那只蝴蝶。在路上丽莎闯了不少祸。年纪还小的她什么也不懂,不懂什么是“火灶”、“流星”……朱利安便告诉她。上山后,他们抓了一只蝴蝶,准备做成标本。晚上,他们把一块屏障挂起,在旁边挂了一个灯,蝴蝶来了,便可以看到蝴蝶的影子。而此时,丽莎的妈妈正四处登寻人启事。当他们看到了伊莎贝尔的时候,丽莎不小心把屏障弄倒了,蝴蝶飞走了。朱利安很生气,不让她进帐蓬睡觉,第二天,丽莎不见了。她掉进了一个随时可能崩塌的山洞里。朱利安只好报了警,而他自己切以拐骗儿童被抓走了。丽莎被救后,说明了一切,朱利安被放了出来。丽莎的妈妈也终于找到了丽莎,她也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

最后,朱利安家养的毛毛虫结下了茧,到了第六天,丽莎匆匆地赶到朱利安家,看虫子怎样变成蝴蝶,小青虫从茧钻出来,扇动着翅膀,飞到树藤上,小青虫慢慢展开翅膀,翅膀越变越漂亮。这只长大的蝴蝶刚好是他们要找的伊莎贝尔。最后他们把它放生了,让它获得自由。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母亲永远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一个母亲,她唯一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爱他的只有说出三个字,就是“我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苏格兰玛丽女王MaryQueenofScotsTimVicary法国France

全文共 4252 字

+ 加入清单

Dear James.Very soon I am going to die,and meet my God.Before I die,I want to write the true story of my life for you.Everything that I write here is trueI cannot lie to you,or to God.Please believe that,James.Its important to me.

亲爱的詹姆斯,很快我就要死去,去见我的上帝了。在我死之前,我要给你写下我一生的真实的故事。在这里我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我不能对你说谎,也不能对上帝说谎。请相信这一切,詹姆斯,这对我很重要。

My father died when I was one week old,so I was the Queen of Scots when I was a baby.At first I lived with my mother in Scotland,and then,when I was five,I went toFrance.My mother was French,but she stayed in Scotland,and died there.

在我出生只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我的父亲便去世了。因此在我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我就成了苏格兰女王。起初我和母亲一起住在苏格兰,后来在我五岁的时候我去了法国。我母亲是法国人,可是她却呆在苏格兰直到去世。

I went to France to marry the King of Frances son.His name was Francis,and he was one year younger than me.In 1559,his father died,so Francis was King.Then I was Queen of France,and Queen of Scotland too.

我去法国并嫁给了法国王子。他叫弗朗西斯,比我小一岁。1559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因此弗朗西斯成了国王。于是,我既是法国王后,又是苏格兰女王。

I was very happy in France.Francis,my husband,was like a little brother to me.I think he loved me,bur he was very young,and he was often ill.And then,in 1560,he died.He was sixteen years old.

在法国我很幸福。我的丈夫弗朗西斯就像是我的一个*。我想他是爱我的,但是他太年轻了,还经常生病。之后,1560年,他死了,年仅16岁。

When he died I was very unhappy,and my life was very different.There was a new King and Queen,and I wasnt important in France,any more.But I was still Queen of Scots,so I came back to Scotland.When I arrived in Scotland,I was a young girl of eighteen.My mother was dead,and there was on one there to meet me.I walked off the ship,and I slept in a little house near the sea.

他死后我非常伤心,而且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法国有了新的国王和王后,我在法国已显得不再重要。但是我仍然是苏格兰的女王,因此,我回到了苏格兰。我回到了苏格兰的那会儿,我是个才18岁的小姑娘。我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因此没有人来接我。我下了船,就在海边的一间小屋里过夜。

Next day,the Scots lords came from Edinburgh.They were pleased to see me,and for a week everyone was happy.People smiled at me and sang in the streets.I think everyone liked me.Then,that Sunday,I went to church.

第二天,苏格兰的贵族们从爱丁堡来了。他们见到我很高兴。有一个星期大家都很开心。人们朝我微笑,在大街上唱歌。我以为每个人都很喜欢我。然后,在那个星期天,我去了教堂。

James,my son,you are a Protestant and I am a Catholic.You are a good man,and you love God,but your church and my church are enemies.I was born a Catholic,and I am going to die a Catholic.I love God,tooI hope you understand that.Im not going to change now.

詹姆斯,我的儿子,你是个新教徒而我是个天主教徒。你是好人,且热爱上帝,可是你的教会和我的教会是仇敌。我生为天主教徒,死也是天主教徒。我也爱上帝,我希望你能理解这些。即使现在我也不打算改变。

That Sunday,people shouted angrily in the streets.‘Your Majesty,’said the Scots lords.‘Scotland is a Protestant country.You cant go to a Catholic church here.The Scottish people dont like Catholics.’

那个星期天,人们在大街上愤怒地叫喊。“陛下,”那些苏格兰贵族们说道。“苏格兰是个信奉新教的国家。你不能上这里的天主教教堂。苏格兰人民不喜欢天主教徒。”

‘Im sorry,my lords,’I said.‘But I am your Queenno one tells me what to do.I dont hate Protestants,and Im not going to kill them.The people can go to their Protestant churches,and pray to God there.But Im going to pray with Catholics,in my church.’

“很抱歉,我的勋爵们,”我说。“可我是你们的女王没有人能告诉我该怎样做。我不憎恨新教徒,也不会杀害他们。人们可以去他们的新教教堂,并在那里祈祷上帝。而我也将和天主教教徒们一起在我的教堂里向上帝祈祷。”

People were angry because of that.A man called John Knox came to see me.He was a famous Protestant churchman,but I didnt like him.He was a big,angry man with black clothes.He hated the Catholic church,and wanted all catholics to leave Scotland.To him,the Protestant church was the only true church of God.He said:‘Your Majesty,youre a young woman,like my daughter.Women cant understand difficult thing like God or the church.Find a good Protestant husband,girl.Let him rule this country for you.’

人们听到这些发怒了。一个名叫约翰诺克斯的人来见我。他是个有名的新教教士,可我不喜欢他。他个头很大,怒气冲冲,穿着一身黑衣服。他憎恨天主教会,且想让所有的天主教教徒都离开苏格兰。对他来说,新教教会才是唯一真正属于上帝的教会。他说道:“陛下,你是位年轻的女子,就像我的女儿。女人是不会懂得诸如上帝、教会这类困难的事情的。找一个新教徒的好丈夫吧,女孩,让他来为你的统治这个国家。”

I was very angry with this man Knox.I was a Queen,but I was only eighteen.He didnt talk quietlyhe shouted at me.I cried because of his angry words.I could not understand himhe talked so much,and he knew so many books.But I did not go to his church.

我对这个名叫诺克斯的男人很生气。我是女王,可我只有18岁。他没有平静地和我说话他对我大声叫嚷。由于他措词严厉,我哭了。我不能接受他虽然他说了那么多,并读过那么多书,但我不会去他的教堂。

He was right about one thing.Perhaps I could rule Scotland without a man,but I could not have a child without one.And every Queen needs a son or daughter to come after her.So I began to look for a husband.

可有一点他是对的。没有男人,或许我可以统治苏格兰,但没有男人,我就不会有小孩。每个女王都需要有个儿子或女儿来继承王位。因此我开始物色一个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法国版《蝴蝶》观后感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看电影《蝴蝶观后感,今天中午我们观看了一部名叫《蝴蝶》的法国电影。说的是一个小女孩爱丽莎和一个老人朱利安到山上去抓一种名叫伊莎贝拉的蝴蝶。虽然故事情节很简单,大多数都是女孩和老人的对话,但从对话中可以让我们觉得可爱又有哲理。一个放学后找不到妈妈的小女孩和一个为了履行对儿子承诺的老人一起去爬一千八百米的山就为了找一种全欧洲最稀有的蝴蝶——伊莎贝拉蝶。这趟远足很辛苦,途中他们有争吵,有相互关心,可是最后他们都找到了各自想要找的东西,小女孩看到了满天飞舞的蝴蝶,找到了她妈妈的爱,而老人也了了一桩心愿,履行了他对儿子的承诺。

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意义是不要忽视身边的爱。当身边的亲人和爱人都还在的时候,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亲人才通过实现当初未能实现的愿望来回忆和遗憾,这是老人给我们的启示;要懂得珍惜,不要因为最亲的人在身边就以为他知道自己的心,爱是需要沟通的,也是需要表达出来的,不要让身边的人受到冷落,这是那对母女的启示。

而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更多了,老人和女孩在寻找伊莎贝拉蝶的过程中,女孩不停地问问题,而且她的问题非常地天真有趣,虽然老人觉得她一直问一直问很烦,但还是认真地回答了她。幼儿园中的小朋友就像影片中的小女孩那样天真、可爱,经常问一些有趣的问题,有的问题连我们老师也一时回答不上来。而作为老师应该多与幼儿交流、沟通。当他们问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耐心地听,还要像老人那样认真地回答,如果碰到回答不出来的,我们也不能不耐烦地批评他们,应该跟他们解释:“老师现在也不知道,等我到网上找一找,找到了再告诉你们,好吗?”只有这样,幼儿才会跟我们交流、跟我们谈心。不然的话就会末杀幼儿求知的欲望,而幼儿也会变得沉默寡言。 smtxjs.com

影片的片尾曲非常地好听。歌词就是故事中女孩和老人的对话,听了后感觉非常地生动。在清新活泼和旋律中,小姑娘问爷爷没完没了的问题:

“为什么鸡会下蛋?” ,“为什么情侣们要亲吻?”,“为什么漂亮的花会凋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法国凡尔赛宫

全文共 1553 字

+ 加入清单

凡尔赛宫法国郊外,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就能见到宏伟壮观的凡尔赛宫了。

远观凡尔赛宫,再一次感觉到法国建筑的雄伟。我们跟着导游,来到宫殿门口,古老的气息扑鼻而来。我探了探头,发现这宫殿里的东西几乎都是用“黄金”造成的,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路易十三在1643年去世时,小路易才5岁,朝政便由他母亲和国家总理大臣帮忙管理。直到他23岁时,大臣去世了,光靠母亲一人不行,路易十四便亲自执政。路易十四小的时候住在卢浮宫,但有一天民众因不满朝廷的苛捐杂税制度而围住卢浮宫向路易十三讨说法,小路易怕极了,害怕他以后当皇帝也会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个阴影在他心中挥之不去,1666年他决定重修凡尔赛,在1682年搬到这里来住。

排了一会儿队,我们就随导游进去了。听导游说,每天在凡尔赛宫活动的王公大臣们一共有3000~10000人,可想而知,这凡尔赛有多么庞大了吧!虽说这宫殿里有900多间房,可是给游人们参观的也只有17间房和一间皇家小教堂。

我们参观的第一间是海格力斯厅,只要天花板上画了古典希腊人物的,那这个房间就用希腊神话中神的名字命名。如维纳斯厅、狄安娜厅、墨丘利厅等等。低头看着地板,这是用橡木做的,每10年换一次。

皇家小教堂在海格力斯厅的旁边,虽然不能进去,但也能看个大概。这个教堂有两层楼,由白色和金色点缀而成,天花板的华丽设计就是巴洛克风格。每天早晨10点,路易十四带着家人来到教堂的正前方做礼拜。两旁是给身份较高的王公大臣做祷告,而下面一层便是那些次要的人。教堂在1710年建成,而路易十四却只享用了5年的时间,在1715年路易十四过世了。

路易十四自认为是阿波罗太阳神的化身,人称“太阳王”,人们说,清晨,当太阳射出光芒的时候,太阳王在凡尔赛就像第二次日出那样发出炫目的光,事实上,路易十四的一切都显示出了无愧于“太阳王”的品味。他是一个非常有威望的“一言堂”皇帝,任期达72年之久,热爱艺术。他有很多爱好,跳华尔兹是他的强项,慢慢练,他的腿就变得那么细长。芭蕾舞的规则就是由路易十四沿袭下来。你们知道吗,英俊潇洒的路易十四带着假发爆炸头,喜欢往脸上扑白粉,又穿着绫罗绸缎,细长的腿上有玻璃丝袜和高跟鞋,时髦的他一看画像和雕塑便能很快的认出来。他具有不俗的审美能力,影响着欧洲艺术的风格和趣味!不过他有个怪癖,不喜欢洗澡!说什么皮肤保护层容易洗掉,其余的时间就喷喷香水保持香味儿就行,所以法国香水才那么著名,也就是源于这里啦~

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就是镜厅,因为臭美的路易十四爱照镜子,就把这镜厅弄了73米长,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83块镜子组成的巨大镜面。镜厅里的地板是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天花板上有24具巨大的波西米亚水晶吊灯和歌颂太阳王功德的油画。

从东边经过牛眼厅就到了国王寝室。他的床是用真的金银线编织而成,上床都要用楼梯。第一眼看到这个床的时候,发现有点像正方形,那怎么睡呢?原来那时候的欧洲人睡觉是坐着的,因为战争频繁,睡下了之后怕有人潜入寝室一刀杀了你,连防御的能力都失去了,呵呵,还是我们现在比较幸福,至少可以真正地躺下来睡个安稳觉。

在凡尔赛宫也有一幅《拿破仑加冕》图,里面有200个人物。画家将矮小的拿破仑画高了,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为了巩固帝位,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身穿紫红丝绒与华丽锦绣披风的拿破仑,已经戴上了皇冠,他的双手正捧着小皇冠,准备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教皇只不过是加冕过程中的陪衬,教皇的面容很无奈,那个拉小提琴的正是画家自己的映射,旁边那5个女人前三个是拿破仑的妹妹,后2个是弟媳。

参观完毕后,我们就从后门出去,欣赏极其美丽的凡尔赛后花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跟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学写作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福楼拜是法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足以供人借鉴。

写作离不开勤奋。福楼拜因父亲去世,不得不中途辍学,从巴黎回到了塞纳河畔。他住在父亲留下的别墅里,塞纳河水在它的前面缓缓流过,星星点点的桅杆在慢慢地移动,但是他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那些美丽的景色。他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紧紧的,白天阅读文学名著,搜集写作素材;一到夜晚,就伏案创作。他书房里的台灯总是通宵达旦地亮着。在漫漫的长夜里,那盏台灯散发出来的光芒,竟成了塞纳河上渔夫们的“灯塔”。福楼拜勤奋写作,终成一代文豪,饮誉世界文坛。“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这是福楼拜写给莫泊桑的赠言。这句赠言,饱含哲理。它告诉我们,天才出自勤奋,唯有勤奋才能叩开成功的大门。

写作要善于观察。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学习写作。福楼拜教莫泊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观察大街上的人,要求是能够发现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莫泊桑谨遵师命,在大街上转了一天,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小巷的角落里有一个老妇人,于是兴冲冲地向福楼拜报告,可是福楼拜很不满意,让他再去观察一下。莫泊桑又折回去观察,而后,他向福楼拜描述说:“这是个肮脏的,皮肤黑黑的,头发乱得像鸡窝的老妇人。”福楼拜表扬莫泊桑有进步,但要求他重新去细致观察。莫泊桑又默默地来到老妇人处,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打量着老妇人,观察了很长时间后,他鼓足勇气再次向福楼拜描述这位老妇人:“她长着一个鼻子,好像是世界上最蹩脚的木匠随意找一块木头安上去的。”福楼拜听后,啧啧称赞。莫泊桑在福楼拜的精心指导下,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之王”。

写作要精心推敲语言。福楼拜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老是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类似的语句去敷衍了事。”福楼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写作时,总是不厌其烦地锤炼语言,直到满意为止。有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他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厚厚一摞文稿,翻开一看,却见每页上都只写了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不解地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亲爱的,我早已养成了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上,只写第一行,其他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窥见福楼拜严谨的写作态度。“文章不厌改,多改出华章。”他要通过反复修改去润色语言,使语言鲜活起来,形象起来,丰满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法国文学常识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1.莫里哀,伟大的喜剧家,是世界喜剧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主要作品为《伪君子》、《悭吝人》等共37部喜剧。鞭挞封建制度和丑恶势力,是世界喜剧中最出色的作品。

2.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悲》写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吃一片面包被抓迸监狱。后改名换姓,当上企业主和市长,但终不能摆脱迫害。

3.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为《红与黑》写不满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于连,千方百计向上爬,最终被送上断兴台。“红”是将军服色,指“入军界”的道路;“黑”是主教服色,指当神父、主教的道路。

4.巴尔扎克,世界文学界的伟人,现实主义大师。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它“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5.都德,着名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代表作《小东西》等,短篇小说有《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与福楼拜、左拉、龚古尔、屠格涅夫组成文学社团“五人聚餐会”。

6.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一生》、《俊友》。短篇小说《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7.欧仁·鲍狄埃,工人诗人。主要作品为《国际歌》,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谱曲,列宁说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8.罗曼·罗兰,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一个以个人奋斗来反抗社会的艺术家的悲剧人物(以贝多芬为原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法国人为何如此浪费食物?

全文共 184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一贯的印象中,法国人是高贵优雅的,但他们却有着吃完饭不打包的习惯,这种浪费的习惯让人觉得难以理解,接下来的文章内容给我们介绍为何他们不愿意打包?快来看看吧。

不打包的法式“傲娇”

在法国里昂开饭馆12年的法布里斯·莫亚,一点都不介意客人将吃不完的食品打包带走,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他告诉《纽约时报》,平均每星期有500人来就餐,最多只有1个人会打包。

法国政府最近公布的报告称,每年法国因为浪费食品损失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78亿元)。起草这份报告的社会党国会议员加洛特认为,这意味着“生产和消费食品的体系出现了危机”。

在加洛特提出的36项建议中,包括推广餐后打包的“狗食袋”(西方国家对打包袋的戏称)。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在很多法国人看来,餐后打包剩菜与以美国快餐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餐馆”紧紧联系在一起,是“重视分量而轻视口味”的表现。法国人的传统做法是“或者吃掉,或者剩着”。

法国图尔大学社会学家让-皮埃尔·卡伯称,上层社会和贫苦人群都没有打包的概念。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他们难得出外就餐,餐盘上通常不会剩下食物。有钱人则富有到了不屑于打包的地步。

法国“thelocal”网站称,法国人排斥将剩菜打包带回家的观念从小就形成了,成年之后则因为对法律的误解而强化。

加洛特承认,在法国推广打包面临着文化障碍。客人不敢要求,餐馆会将这样的要求视为冒犯。但食物浪费的严重性,迫使人们改变习惯。

欧洲非政府组织“可持续餐饮联盟”称,浪费食物在法国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象征。根据政府数据,法国有350万人依靠慈善机构的免费食物过活。

打包只能偷偷摸摸

据统计,90%的法国人在理论上支持餐后打包。实践中,只有23.6%的受访者这样做过。那些拒绝打包的人给出的理由是,打包剩菜显得小气、不礼貌,甚至是不卫生的。

法国《世界报》发现,人们对于打包的顾虑多种多样。59岁的埃里克直言,“我不敢这么做”。“上周我和太太还有几个朋友一起出去吃饭,谁都没有吃完自己面前的食物。当时我冒出打包的念头,并且和朋友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一桌子人谁都不敢开口要‘狗食袋’。打包不符合法国文化,我们甚至心照不宣地忽略了这个话题。”他说。

47岁的塞西尔告诉《世界报》,她尝试过打包,却不敢经常这样做。她的打包频率差不多是“一年一次”。当她打包时,周围人都惊讶地看着她,好像她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塞西尔说,她这样做是因为自己被食品浪费的数字震惊了。她很想更加经常地打包,但她在环境高雅的餐厅用餐时,不敢张嘴索要打包盒。“周围的环境在告诫你,不能那么做。”

68岁的亨利每次打包都要偷偷摸摸。“我和妻子有时会打包,但只能偷着进行。”他不敢向服务员索要打包袋,所以去餐馆用餐时,妻子总会在身上藏一个塑料袋。用餐完毕,亨利的妻子动作迅速地将剩下的食物装到袋子里,亨利则负责望风,随时告诉她,“右边有人经过,小心”。“每次我们成功了,都会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我们为耻于打包而羞愧,这些食物我们付了钱,打包本应是我们的权利。”

自称索菲的女士告诉《世界报》,每次她在餐馆要求打包时,服务员都会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她,似乎不明白她在说什么,或者她应该为自己提出的要求而尴尬。索菲气愤地表示:“我想等饿的时候吃完我花钱买的食物,难道错了吗?是时候停止浪费了,我认为餐后打包很快就会普及。”

剩饭说明没家教?

法国餐饮咨询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向“thelocal”网站透露,上世纪90年代,一些法国餐饮业的“大咖”曾尝试推广打包文化,却以完败告终。法国文化似乎天然地与打包相悖。

该国一家环保包装公司的创始人洛朗支持餐后打包,但他也指出,自己从小受到的家教是,要吃光盘子里所有的食物。“和很多法国人一样,小时候大人总是告诉我不许剩饭,所以现在出去吃饭,无论菜量有多大,我都会全部吃完。”

他认为,这种习惯让法国人根本用不着打包袋。“如果你无法吃完自己的食物,还将它们装到袋子里招摇过市,一定会遭遇周围谴责的目光。这和不知道说‘谢谢’,以及不为女士开门一样粗鲁,证明一个人家教不好。”

也有人表示,法餐的菜量并不大,因此多数情况下,确实用不着餐后打包。

另一方面,法国的餐馆老板担心,让客人把食物带出餐厅,会让他们摊上食品卫生问题的官司。

法国餐饮业集团俱乐部的高层让-克洛德·厄德公开表示,允许客人使用打包袋违反了法律中关于餐饮安全的规定。“法国法律不允许我们让顾客将食品带出餐厅,如果客人因为这些剩菜而食品中毒,可以起诉餐馆,餐馆老板就要承担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法国电影《轻蔑》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基本资料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Jean Luc Godard

【主演】杰克·帕兰斯 Jack Palance

米歇尔·皮寇利Michel Piccoli

碧姬·芭铎 Brigitte Bardot

【更多中文片名】蔑视

【更多外文片名】Mépris, Le / Contempt / Disprezzo, Il.....(Italy)

【类型】剧情

【片长】103 min / Finland:97 min / USA:102 min

【国家/地区】法国/意大利

【对白语言】 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

【发行公司】 embassy Home Entertainment

【上映日期】 1963年10月29日 意大利

剧情介绍

本片讲述的是编剧家波尔与米尤本是一对幸福美满的夫妻。波尔应邀去见电影制片家布罗可修,其妻也同去。在布罗可修招待他们夫妻二人时,波尔说的话让米尤对他产生轻蔑感。回到公寓后,对拍片的事波尔的表现让米尤再一次产生轻蔑感,在拍片的过程中米尤仍没有改变这种心情。当波尔看到米尤与布罗可修接吻时怒气冲冲宣布不拍了,可这已无法挽回她的心了。最后米尤坐布罗可修的车子前往罗马时发生车祸,二人双双丧命,两具尸体就像无机物样躺在那儿。

幕后/花絮

芭铎与戈达尔的合作本来就令人难以置信,但本片在戈达尔的操控下拍出了浓烈的思辨味道,同时也让芭铎的个人魅力得以展现。本片是以电影界为题材,描写现代人的心理冲突,却把戏中戏(片中的美国制片正在拍摄《荷马史诗》中的一部)与现实间几人的感情冲突互相穿插,以西方古文明来对照现实的爱情世界和现代人的心理矛盾,蔑视现实的爱情虚伪,更对以金钱至上为准则构建的西方现代文明进行嘲弄和批判,突出了戈达尔一贯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法国旅店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上幼儿园时的寒假,我们来到了法国瑞士。在旅馆里,引发了一场令我感动的事。

我很渴,想喝杯果汁。但我并不会说法语,只能喝点水。忽然,我看见一名中国的服务员,但我有想想:万一她是广东人,就也听不懂我说话呀!但我的嗓子,已经抵不住果汁的诱惑了。

我轻声说道:“阿姨,我想要被果汁。”但是那位服务员听懂了,对一个法国人说了说。我很害怕,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服务员说:“小朋友,原来你是中国人啊!你刚刚要果汁吗?什么味的?”“我……要……苹果味的。”“好!给你。”“谢谢。”

我拿着苹果汁往房间跑,妈妈说要带我去吃法国的饭,我很高兴,跑出房间,玩起来。“哎呦!”我被滑到了。中国服务员把我拉起来,说:“没事吧,小心点。”我被感动了,说:“没事。”

在房间里,我告诉妈妈这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法国恐怖袭击事件回顾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1月7日,法国《沙尔利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遭武装分子袭击事件导致12人死亡。死者中包括多名记者、漫画家,2名警察,还有1名经济学者。

2015年6月26日上午10点,法国东南部格勒诺布尔一家工厂26日遭武装人员袭击,袭击者开车闯进大门后撞击气罐引发剧烈爆炸,事件造成1人死亡,数人受伤。法国总统奥朗德随后表示,这是一起恐怖袭击事件。

8月21日,一列由荷兰开往法国的国际列车上发生未遂恐怖袭击事件,几名持枪的嫌疑人恰巧被几名度假的美国大兵制服,从而避免了一场悲剧。

为何法国恐袭近年来不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除了族裔融合困难的原因外,与安保监管不力、提前预警缺失、民众安全意识淡薄脱不了干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法国之行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到了法国巴黎。

早晨,我起床后,吃了面包、香肠,喝了牛奶后,妈妈提议:“咱们今天出去逛一圈吧”,妈妈的提议立刻得到响应。于是我们开始了一天的旅行。

我们第一个目的地是卢浮宫。它位于巴黎市中心,原为法国王宫,宫内珍藏的艺术珍品达四十万件之多,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即胜利女神像、米洛斯的维纳斯和油画蒙娜丽莎。真是栩栩如生。

下一个目的地是凯旋门。在去凯旋门的途中,我们还见到了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它看起来高耸入云,可实际上是用26个月建成的。简直是奇迹。车停了,凯旋门到了。凯旋门坐落在巴黎戴高乐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法国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我们观赏完凯旋门四周的浮雕后,还到顶部的博物馆参观了一圈。

从凯旋门出来,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我们便找了个饭馆,吃完牛排,喝完咖啡后,我们便马不停蹄的向下一个目的地———巴黎圣母院赶去。巴黎圣母院宽约47米,深约125米。代表着成熟的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整个建筑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从巴黎圣母院出来,天已经黑了。我们便回了家,经过一天的旅行,我已疲惫不堪,一头便倒在床上,忽然,我好像听见有人叫我,我便惊醒了。原来是妈妈在叫我起床,我极不情愿地起来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去法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蝴蝶观后感影评法国电影《蝴蝶》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翩飞过我脑海的你的伊莎贝拉

——评《Le papillon》

“你难过吗?你知道,死亡死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它不会事先通知你,很多人活的好像自己有永恒的生命似的,可是从没有人确定他们是否有时间实现自己的愿望。”于连坐在树下的石头上坦然道。

蝴蝶,最翩飞的生物,却承载着最深沉的哲思,如同破茧,如同成长。

伊莎贝拉,最常见的名字,却背负着最伤痛的执念。一个是一种稀有蝴蝶的名字;一个是淡漠的母亲的姓名。一个是沉迷于对自己患有精神病自杀的儿子的悔恨的老人;一个是对自己母亲不关心自己决心报复和试探的女孩。就这样,他们匆匆去了那片这个时节里能找得到伊丽莎白的葱茏的大山。

不知是自然度化了他们或是他们感染了自然,在轻松活泼的舒缓钢琴曲中,恰到好处地清新感,和充满童稚趣致的对白。

“蝴蝶叫伊莎贝拉真奇怪”

“是一位昆虫学家在1839年在西班牙发现了这种蝴蝶的人,他就用西班牙王后的名字给他命了名。”

“我妈妈给我起名字的时候有个拼写错误,本来我改叫艾丽莎,可是等级的人把字母给忘了。”

“这没什么关系,叫艾尔莎也很好听。”

“艾丽莎是伊丽莎白的简称吗?”

于连点头称是。

“哪艾尔莎是什么简称?”

于连想了想,说“不知道,它不是简称。”于连回头一笑。

艾尔莎沉默了一会儿,喃喃自语到,“那就好,是简称就太傻了。”

艾丽莎总是这样,希望自己得到重视。我想,她其实心里是有些失落的,在知道自己最初的名字不是出于母亲对自己喜爱而精心挑选过的,而是母亲和登记员粗心的一个笔误。不过“那就好了”,不是以别的东西命名的简称,不是替代。然后她开心了一些说,“那就好了。”你可以想象她的心。就像她说,她把鸟笼打开的时候,小鸟并没有飞走时的喜悦,“因为它是真的喜欢我。” 影片中总是充斥着这些情感变化精心描绘的情节。在艾尔莎跟着于连愤怒的目睹了偷猎者的时候,在于连捕捉、毒死蝴蝶。“你这是偷猎!”于连开始沉默。我想,艾尔莎是不明白的,不明白于连为什么对于别人偷猎愤怒,但自己却仍然要偷猎。世界总是难懂。艾尔莎是不会明白的,那个男人在门外面趾高气昂地在电话里命令人买卖股票。这一幕总让我想起《小王子》里的一句话,“人拼命挤进快速火车,却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于是他们变得忧虑、烦躁、在原地打转??”就像那些人也不能懂,“富有,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于连总是能把一些大道理讲得那么平易近人。

在于连讲最后的审判的时候,不知是为了反战的主题还是为了原罪的定论,气氛沉重阒静,就像那个艾尔莎不小心吓跑蝴蝶的那个夜晚。人其实还是有很强盛的执念的,老太太能够注视着一个早已停掉的钟表许久许久。于连能够因为艾尔莎吓跑了蝴蝶失态地吼她。

幸好,一切都来得及挽救。

最后的场景,整整四分钟的镜头,华丽丽地都献给了一只破茧的伊丽莎白蝶。蝴蝶终于翩飞,悔恨终于淡忘,关爱终于表白。

“我们去那么远的地方找它,它却在这里等着我们。” 也难怪简桢说,“我只是一只蝴蝶,很偶然地经过了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