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货币崛起纪录片观后感(精选20篇)

反假币工作是一项工程浩大的日常系统工程,这需要银行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反假意识,小编收集了货币崛起纪录片观后感,欢迎阅读。

浏览

2664

作文

697

20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参加加抗美援朝的将军有彭德怀、赓大将、王平、王建安、邓华、甘泗淇、刘震、许世友、李达。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每年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1945年8月8日,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对日宣战。13日,苏军开始在朝鲜东部清津地区登陆,14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为划分对日本占领地区受降范围,经苏,美协商,在朝鲜,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以下简称三八线)为界,以北为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根据开罗宣言精神,1945年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达成协议,由驻朝鲜的苏军司令部和美军司令部组成联合委员会,协助南、北朝鲜迅速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但是由于苏、美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而未能实现。

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大韩民国成立,9月9日,北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成南北分裂、对立的局面。围绕朝鲜统一问题,双方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三八线上武装冲突日增,局势日趋紧张。

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

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观看纪录片《英雄之城》心得体会观后感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伴着暖阳春风,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患者群众、社区居民。

“党和人民在一起,领袖和人民心贴心。”考察中,总书记先后去到火神山医院、东湖新城社区,主持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报。他动情地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为你们而感动、而赞叹!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

病毒来袭,“疫”时多少豪杰。英雄精神一直被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崇和倡导。情之所牵、行之所至。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亲临战“疫”一线考察调研。在他眼中,真正的英雄豪杰总是和武汉人民一样,有着“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总能在危难时刻“不畏艰险、顽强不屈”。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部中国历史,印刻着外敌入侵、抗洪、抗震等灾难的记忆,而每一次灾害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凝练和升华。此次抗击疫情更不例外,因为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砥砺奋进,已经在战“疫”中以“大国实力”奏响“凯旋之歌”。可以预见,这场全民战“疫”,让中国再次“疫”举成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愿春暖花开之时,我们能共同见证樱花的盛开。

——题记

同心战疫》用科学的态度和平实的语言,客观讲述中国有力有效防控疫情“魔鬼”的真相和事实,留下那些最真实、最生动、最温暖、最有力量的故事。

面对这场疫战,年轻的医护人员用他们并不厚实的肩膀挡在前方,用口罩磨破的鼻梁顶住了生死一线的疯狂。84岁的老人钟南山院士领衔200多名专家迎战疫情,给大家传授相关知识,这无疑是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两天看新闻,发现很多人,很多组织都在给武汉捐赠食物、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的物资。捐赠物资上都写着“湖北人加油,祝早日战胜疫情,”“众志成城,抗击病毒,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等温暖的祝福语。

每一个逆行者,都是中国的英雄,不论是含着眼泪剃光头的女医护人员,还是不留姓名捐赠物资的亲爱的陌生人,也有瞒着家人偷偷支援武汉的不归人,所有的平凡英雄,值得我们所有人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中国才有今天。向你们致敬的同时,也希望你们保重,尽管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也不要累垮自己的身体,听到医护人员太累死亡的消息比确诊人数的增加更让我们痛心,你们从来不是孤身在战斗,中华儿女的心永远寄于你们,所以请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救治别人的同时也要关爱自己,你们的家人还在等着你们回去。

“Stay

withyou,等待着日出,不想说多累多辛苦,总有人会知足。”这是林俊杰和孙燕姿用歌声表达了爱,希望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医护人员能听到这份特殊的音乐的鼓舞。

武汉,别怕。全中国都在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武汉,一起吃一碗正宗的热乎乎的热干面。

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温暖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600字左右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时代,有多少人还记得70年前的那份壮烈 那份执着 那份无畏一切的勇气

以及那一群最可爱的人?70年前,抗美援朝战役在鸭绿江边打响。百废俱兴,保家卫国,前仆后继,冰天雪地……一个一个关键词,勾勒出那段腥风血雨。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每当我们纪念抗美援朝时,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感慨的层次,应该更深入的去挖掘中国人民内核的精神本质——那种敢于拼搏的勇气与大国的担当。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学习祖辈的精神,怀着最崇高的信仰与坚守,努力开创一个更加和平开放的新中国。

铭记历史从来都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激励自己不断的向前 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大型纪录片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

全文共 1721 字

+ 加入清单

【同期声】黄苇町(《求是》杂志研究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些不正之风的存在,“四风”的问题,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我们要一直抓下去,一直抓到底,永远在路上,你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它避免一个反弹,避免一个在很多人,让有些人认为这像运动式的,过一阵就没事儿了,让这种幻想彻底打消,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使咱们的,通过正风肃纪,使我们的新风气、新作风,真正成为一种新常态。

【解说】纠正“四风”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斩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错误认为正风反腐总会有松懈之时的念头。各地纪委在执纪监督中发现,一些党员干部依然心存侥幸,说一套做一套,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将享乐奢靡问题改头换面、转入地下。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道原党委书记高祝杰就把这一套做法发挥到了极致。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太奇葩了,这么多年咱们治理“四风”问题,查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没有发现这么奇葩的这种行为。

【解说】究竟是什么行为,让工作人员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这就是高祝杰的一处办公用房,进来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书柜、衣柜、办公桌跟普通的这个办公用房是一模一样的,在勘查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个衣柜有一个,透出一道亮光,我们觉得挺可疑,打开以后里面挂着衣服,这个衣柜没有了后挡板,直通里间,俨然就是一个暗门,大家可以进来看一看,这个里间里边,这个床铺、电视、衣柜、冰箱一应俱全,卫生间、洗浴设施一应俱全的,俨然就是一个高级宾馆。

【解说】2013年,西青区对超标准办公用房进行了集中清理。这个带套间的306办公室是高祝杰原来使用的,清理之后他搬到了对面较小的303办公室。但是他仍然拿着306的钥匙,暗地里作为他的休息室。

【同期声】高祝杰(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道原党委书记)

还有侥幸心理,觉得部门这么多,领导干部这么多,怎么会查到我呢?掩耳盗铃吧,欺骗组织,也欺骗自己。

【解说】在现场能看到,这组柜子恰好和里面套间的门高度平行,如果不是仔细盯着柜门看,一般人很难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2015年,有知情者向天津市委巡视组反映线索,高祝杰办公室里隐藏的秘密才得以曝光。

【同期声】李文彩(天津市西青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他是专门定做的,他这个柜子是沿着门框,这么高度来做的,正好把这个里间这个门挡上,想通过这种瞒天过海,认为风头已过,就能够躲过检查、逃避检查,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

【解说】高祝杰以为,可以用小聪明躲过检查,没想到最后还是躲不过查处,最终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类似这样花样翻新的“四风”问题并不少见。

【解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款旅游这一早就被明令禁止的行为,受到了更有力的管控。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有些人却还在想方设法,另辟蹊径,接受甚至主动要求服务对象安排旅游。

曾任青岛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的王海涛,就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他负责报社的经营管理和广告业务,因此和许多广告客户来往密切。

【同期声】王海涛(青岛日报社原党委副书记)

我对他们的所求就是希望多投放广告,为青岛报业集团多争取利益,他们和我,希望和我能够多接触,也是希望媒体在某些方面,比如说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新闻上能够予以关照。凡是找我的我都会给他们处理好,就不在媒体上进行曝光了,会这样处理好和客户的关系。

【解说】为了感谢王海涛这种“关照”,当地一家地产企业提出邀请他出国旅游。双方商量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去一趟巴西和美国。王海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出国审批是非常严格的,那么王海涛是如何通过审批的呢?

【同期声】高升杰(青岛市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

他这种接受企业邀请的出国不可能批下来,于是他们就想了一个规避的手段,就是通过这个地产公司,在国外的一个公司以考察项目的名义出具了一个虚假的邀请函,然后又联系旅行社,就是按照考察项目的行程提供了虚假的行程单。

【解说】这就是王海涛提交审批的虚假行程单,上面列的全都是邀请方在美国的地产企业和当地项目工程公司等参观内容。而这一份才是王海涛一行真实的行程单,实际都是旅游观光,包括夜游曼哈顿、游览耶稣山、参观圣保罗大教堂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2017 字

+ 加入清单

报告大家,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已经认真看完了,汇报下感想:

首先,说说我赞同和支持的部分:

1. 在大气科学方面(比如雾霾的时空分布、来源、成分、二次反应过程等),至少在我的认知领域内,没有错误。对于一些曾经引发争议的热点话题,没有一味迎合民粹化的观点,而采用了符合科学事实的陈述。比如:

(1)不少人认为PM2.5完全是工业时代的特有产物;而片中提到了自然界本来也有PM2.5。

(2)不少人认为机动车排放对于雾霾而言并不重要,关键因素应该是工业生产排放;而片中提到机动车是北京本地PM2.5的最大来源。

(3)不少人指责政府隐藏和瞒报空气质量检测数据;而片中提到,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在线空气监测系统,而且获取这些数据并不困难,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机APP上查询并举报超标单位。

——至于其它涉及医学知识、煤品油品等内容的,我不懂,请其它专业人士把握吧。

2. 态度严肃、积极。

之前微博上的雾霾话题,有两个倾向:

第一是过分娱乐化,把雾霾的严重性稀释在众多段子和哈哈哈哈哈中无迹可寻,老百姓这么着勉强算是苦中作乐也就罢了,很多主流媒体官V也乐衷于此,久而久之显得雾霾问题很轻佻、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第二是过分政治化,一说到雾霾,就把个体行为撇得一干二净,纯骂政府,一边开大排放车一边购买因违规排放而降低成本而廉价出售的商品一边吃露天烧烤一边放鞭炮…一边骂政府,骂完抽支烟。

有鉴于此,柴静制作本片的态度,在现今中国还是很难得的。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作了严肃的调查报道,将公众重新拉回到思考模式中;在质问“油怎么了”“煤怎么了”“环保部去哪儿了”之后,也强调了每一个普通市民的积极作用——“再强大的政府也无法独立治理好雾霾,要依靠的是普通人的选择和意志!”,片尾那段“我能为空气做什么”大赞,真心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

3. 引述严谨。

片中所引用的数据,基本都来自于权威科研或监测机构。

现在有些媒体,动不动就“小编为了证实真假,也买了个PM2.5监测器,在办公室一测才发现,原来真相是…”,或者“小区张先生对此有异议,他告诉我们,以前感觉…现在感觉…”,诸如此类的无厘头实验和个人感观描述。

柴静在这方面跟他们比起来真的已经强太多了。

其次,说说我不赞同的部分:

片子中有几段,很鲜明地传递出一个意思:空气都差到这种地步了,你们还在烧劣质煤还在违规排放还在污染空气你们是不是疯了?!

这个“你们”,理论上应该包含两类:第一类是利欲熏心的黑企业黑工厂黑作坊黑老板——柴静重点关注的就是这一类。

但是柴静似乎忽略了第二类,就是那些注定无法选择的、只能用健康换取金钱的一群人。你不要笑他们蠢,他们虽然不懂化学和医学,但是耳濡目染也早就看明白了,积年累月地烧炭出去卖、开黑作坊、烧劣质煤,一定会严重损伤健康——问题就是,很多人并没有选择,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环境,而是生计。

城市居民,尤其城市年轻人,经常以为城市就是全世界,根本不知道在城市和旅游风景区以外的中国现状。空气好不好?这只是已经远远跃出温饱线一大截的城市居民才会关心的话题。是的,城市居民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不过你也别忘了,城市周边大把的贫困带村庄也有出卖新鲜空气换钱的自由。

对于这部分人而言,环保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

所以,仅仅局限在城市小圈子视角里讨论环境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城市霸权。

最后,说说我疑惑的部分:

我从昨天到现在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述这些观点,我都在过去一两年时间中写文章表述过,比如:

“古代也有霾,虽然在成分和比例上跟现代的霾有所区别,但是就霾本身的定义而言,并不需要指定其来源。”

“北京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在20-30%之间,根据站点、季节、年份等不同,数据会有一些变化,但其作为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

“日本爱知大学李春利教授的研究显示,东京的轨道交通出行率为86%,而北京只有12%;北京中心区市民每天乘坐私家车上下班的比例是34%,而东京中心区只有5%都不到!也就是说,北京的机动车出行率更高,排放也就更多。”

“空气治理,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也就是说,为了治理雾霾,一个城市及其市民,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经济损失,牺牲多少生活舒适度?”

“雾霾的治理,不可能是一纸政令快马加鞭的奇效,更不可能在我们自己不付出任何代价或者只付出微小代价的前提下实现。”

……

——哎为什么我当年写出来的时候,被骂成“五毛洗地”;而柴静说出来,大家就说“非常震撼”呢?

我也被这种巨大反差“非常震撼”了,陷入深深思考中。

目前能想到的答案是:在公共传播技巧方面,柴静作为专业人士,确实很厉害:

比如PPT做得超赞;

比如罗列数据时,往往伴随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或经历,让数据和结论本身异常生动;

比如自我视角选择得很巧妙,一个焦虑的母亲、执着的居民、自费制作者;

比如一些素材和表达,额,的确比较让人动容,增加了情感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一九四九年末春,一个国民党老兵随一艘军舰由上海转退到台湾,此后近三十年听不到家乡父老妻小的音信。为了生计,流浪到美国。那时中美正在朝鲜酣战,当地一些仇华反华分子见到这个中国流浪儿威胁道:不知天高地厚,敢同美国较量,中国佬,滚回去!

老兵觉得天地之大,竟无其容身之处,家不能回,父老妻小不能相见,又恨又恼。回想当初在上海,见到的洋人个个趾高气扬,心中倍感伤痛酸楚,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还受那般恶气,不过那时毕竟还能和家人相通,如今……竟不如当初,连父老妻小的生死都不知道了。他恨国民党无能,让国家战乱不断;他恨共产党无事生非,让他远离家乡。他实在不明白国家为什么这样懦弱,共产党又为什么要和美国人打这必败必羞的一战。老兵的烦恼担忧太重了。

美国,是他的伤心之地,不是他的留根之地,南下吧。但他不知道终点何在。途径中美洲,小国夷民同样鄙视他这个中国人。老兵只是想找一块安身谋生之地,并无他求,可前无去路,后无归路,他开始恨自己是中国人!

一天,孤独的老兵实在太累太累,第二天起床很晚,顾不上吃饭直奔南下的班车,恰共产党胜于国民党,好赶上刚刚启动的汽车。一个黑人双眼直直地盯着他,还不停的摇头。老兵毛骨悚然,想不出自己又犯了什么大忌,看来麻烦又来了。黑人慢慢的移到老兵身旁,满脸不解的样子,轻轻地问道:“中国人吗?”“是的。”话音刚落,黑人猛一转身,挥动着有力的拳头抬高嗓门对着满车箱的人大声说:“朋友们!朋友们!这位先生是伟大的中国人,中国替我们在韩国恨恨地教训了美国这个恶邻。三天前美国佬和他们签定了三八线停战协定,美国佬软啦!”他带头鼓掌,众人稍静,突然整个车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车嘎然而止。老兵就在一瞬间产生了不曾有过的自尊、自信,他自豪地站了起来,忘却了对家人的担忧,忘却了共产党把他赶出国门的愤恨。应黑人、司机等满车人相邀,他兴奋地讲起了自己亲历的以往缄口难开的国共决战史,倒像一个共产党人,顿时,满车箱的小国夷民都成了他的友好。后来,老兵第一次回国探亲前夕,这当中还有五人向他祝福。

怀着自尊、自信、自豪和众人的劝导,老兵依然重返美国谋生。他常常默默自语:“打得好!打得及时!”

一九七八年仲夏,中美尚未建交,老兵冲破重重障碍,辗转月余,第一次回国探亲。他始终认为那场朝鲜战争,为中国人找回了失落一百多年的自尊、自信、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或学习感想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在影片中我们结识了那些最可爱的人:用年轻的身躯为冲锋部开辟道路的黄继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战斗小组长吕松山……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对他们无比的畏惧和佩服:

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对志愿军的评论是: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令我们束手无策。

美国《安斯凯顿研究室》首席研究员偌布斯?弗兰克评论:北韩战场上的中共军队,除了军事装备上不如美国联军,而其他无论斗志、勇气,都是美国难以想象的高……当时,中共军队可以说无论哪一支都可以在一块阵地,独挡一路盟军。

中国志愿军用他们的顽强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也震慑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这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是穷国打败富国、弱国打败强国创造历史奇迹的战争;是中国军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骨气、扬眉吐气的战争;中国自愿军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他们不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入侵者、一两万个外国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鲜,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

今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更不应忘记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是他们让世界从新认识了中国,是他们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让中国人民免遭外国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应铭记这段历史,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中华的儿女,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打败未来的敌人,保卫祖国的领土与祖国的强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回报祖国和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志愿军们,不辜负祖国都对我们的悉心栽培与无限期望。

让我们铭记那些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近段时间,我看完了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历史,原来是这么充满趣味!这么深奥奇妙!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国》,这里面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它是这样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很多的福利设施;一千多年前欧洲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正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一百二十五万吨,而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钢铁业年年产才有七万六千吨。

一千年前的中国农业、商业、制造业、手工业、娱乐业都是世界最发达的……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但晚清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与愤怒之中。

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再现雄风?

看完《大国崛起》以后,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点,全国的人民要万众一心地为国家努力,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出力,要记住:“国家兴亡,我的责任。”大家团结协作,才能让我们的祖国走向胜利。第二点,国家领导人应该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应该多多建设免费的小学与中学,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国家才能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实现成为强国的梦想。第三点,英明的领导人与有智慧的百姓一样重要。国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制定正确的制度和战略。第五点,即使拥有了以上四点,没有历史机遇,那么崛起的道路还是非常漫长的,重要的历史机遇可以使一个国家迅速崛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另外,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影响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历史,它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们从前人做过的事情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它的缺点是容易在向别的国家学习并改善自己的时候与自己本身的传统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让我们大家都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才,将来为祖国创造光明的未来,让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二十一世纪腾飞,再次遥遥领先于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看得时候又鼻子酸酸,眼泛泪光。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了很久都睡不着,掉下不少眼泪。

复活节假期,回家了一趟。五年没有回家过过清明了,今年妈妈使尽浑身解数,把江南的春天隆重地给我过了一遍。

鲜竹笋蒜苗红烧肉;刀鱼用筷子去肠,笋尖葱姜滚水鱼下锅,吃剩的鱼骨油炸;刚上市的小青菜做成的翡翠烧卖;冒芽的韭菜炒蛋炒饭;刚长出来的新葱做成的烧饼;芦蒿炒臭干;新蒜和新香菜用来下面;路边生机勃勃的各种野菜——黄花菜,菊花秧,采来蒸,煮,配肉配鱼,怎么都好吃……

临走时妈妈说,你以后,清明假期都回来吧,春天真好啊。

于是,第二集里那句“中国人用食物的变化感受四季的更替”深深戳中了我的泪点。

因为现在的我,住在一个都市里,一年四季超市卖的菜都是一样的。

越来越觉得,我被撕裂,被硬生生从故土扯开。痛苦不堪。

我深深依恋故土的生活,物象便是食物与味道。回家的那些天,每天早晨我都会和妈妈去逛菜市场。人们挑选,购买,讨论食物,热火朝天。总是能在菜市场上遇到各种熟人,寒暄以后总是要介绍一番今天要做些什么菜。似乎这些就是一切的生活。我迷恋着这些热闹的场景,贪婪地寻找,观察,勾勒。

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只知道这个世界该有多好,我永远停留在这个世界有多好。可是,我却有另外一个世界。

我不止一次地宽慰自己,故土,可能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桃花源。可是,当我看到屏幕上,那些人,用心耕种采摘果实,郑重为家人制作食物,品尝味道而满足的神情,我便想要流泪。这不就是我的故土吗?这些踏踏实实的日子不就是我迷恋的故土吗?这些从来不是桃花源,而是真真切切地存在啊。

许许多多的味道和记忆被这部纪录片唤醒。

放学回来,外婆说,今天包饺子。记忆里的厨房便是一片永远也散不去的雾气;端午,外婆和妈妈会坐在厨房的门后,包粽子。大高压锅里是用酱油腌制好带着褐色的糯米,青花瓷碗里照例是肥瘦得宜的猪肉。那年高考,每天的早餐都是一个粽子;夏天,外婆煮黄豆,发酵。在盛夏时节满院子的酱缸;蟹肥时节,女人们围坐在家里的八仙桌前,把一只一只的螃蟹蒸煮,肢解,剔骨取肉,熬成的蟹油可以吃一年;冬天,把老豆腐浸上水,数九寒天放在院子里就可以做冻豆腐,火锅或是炖肉,都是无上的美味;……

我也会是片中所说,那些过年过节才回家的孩子。我也将会成为一个飘泊的,永远的异乡人。故土不再是故土,食物和味道却已经成为我的烙印,他们促使我自己学做饭,寻找我自己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我愿,我的后代,不要再与故土分离。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中纪委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为官应先修德,前进不忘初心

网友“贵有恒”:

昨晚,收看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第一集——《人心向背》,细思片中情节,感触良多:党性灵魂丧失很可怕,理想信念滑坡很危险,目无法纪很愚蠢。

网友“言微意真”:

纵观白恩培把家庭变成“权钱交易所”,周本顺上演父子兵,李春城“妻、女收受巨额财物”,都是家风不正、家教不严产生的腐败。党员领导干部务必正家风、严家教啊。

网友“paio10”:

这几天,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在热议这部“大片”,大家反响一致——“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观看了两集,个人感受:为官应先修德,而首德就是讲忠诚,为官者严守党章党纪则是讲忠诚的底线。片中落马官员的忏悔、反思、醒悟,都是以血淋淋的教训给每一名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人生都是直播”,没有重播的机会,真心希望党员干部都能引以为戒,时刻警醒,莫让“悲剧”重演,干好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引导社风民风。

网友“述而不作”:

“走到今天是我没有想到的,走到今天我也非常痛悔。”谷春立在落马后的“自白”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坠落后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极可能被腐败的黑洞所吞噬,最终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还是那句老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纪录片《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1607 字

+ 加入清单

中外合拍的纪录片孔子》于2016年元旦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这部具有国际范儿的长达90分钟的纪录片,不仅是献给亿万电视观众的精神大餐,也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值得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和思考。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在发布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英国,将促进中英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入一个新时期。在这个历史时刻,纪录片《孔子》正式在全球上线开播具有重要意义。这部纪录片既富有鲜明的中国元素和浓郁的中国风格,也体现了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世界表达。

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都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纪录片《孔子》既为中外观众奉献了一部值得长久记忆的经典作品,也探索出一条中英合作拍摄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新模式。进一步深化中英两国文化交流,对于推动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期待两国相关方面继续合作,创作更多的文化精品。

孔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二千多年来,褒贬不一,从汉代独尊儒术直到晚清,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与帝制的亲密关系是传统的主流,然而正如该纪录片所描述的,二十世纪的批孔批儒浪潮,尤其是文革破四旧运动对孔子的极端否定,使得孔子的地位降到历史最低谷。中国近几十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新尊孔,并且再次认可其伦理道德价值。纪录片《孔子》在此历史与时代背景下,从国际视野寻找孔子的灵魂与终极意义,传播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作用巨大!

该片的第一大亮点是人物采访。国际上著名的汉学家,比如悉尼大学教授王安国、耶鲁大学教授金安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戴梅可、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清华大学教授贝淡宁,他们向世界观众解释孔子的内涵,很有说服力。同时,采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田辰山博士的外语同期声,消除西方人士的语言接受障碍,可谓事半功倍。

故事化讲述,使得抽象理念具象化。这是该片的第二大亮点。不仅讲孔子的传奇故事,还通过今天的典型事例讲述孔子思想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通过山东一个名叫北东野村的礼教缩影,说明《弟子规》儒家教化的作用;通过春节团聚的真实纪录,阐述家庭、孝道的凝聚力与人情味;通过京博石化集团运用儒家文化管理企业,证明传统价值观对当代经济运行的效果;通过四海孔子书院的教育实践,给素质教育提供新的启迪。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孔子的灵魂已经深入世俗生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

提炼关键词,为观众找到理解孔子思想的钥匙。是该片的又一亮点。礼、君子、孝、仁、六艺,这些内涵丰富的汉字词汇,是儒家经典的精华。比如,君子,不仅是精英领导者的楷模,也是一般人学习的榜样。做人,就是要做具有君子人格的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今天,我们看看拜金主义对道德的损害,就更加理解义的重要性。曾经有过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轻视商业利益,导致社会发展迟缓。而事实证明,唯利是图也绝不是市场经济的唯一选择,普通人做人也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会丧失道德底线。人们呼唤儒商,崇尚义利平衡,特别是主流价值观提倡为官、发财两分开,已经说明君子的德行毕竟是真正的正能量。纪录片《孔子》重新让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对于世道人心大有裨益。

此外,该片在叙事结构上采取经纬交织、时空转换的方式,避免了枯燥乏味,能够激荡人的思想。情景再现与影视资料的丰富运用,增加了可视性和感染力。精美的片花穿插,消除了观众的收视疲劳。显然,主创团队具有国际化的业务素质,体现了追求精品力作的实力。

国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表示,在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期间,中英两国机构推出《孔子》纪录片有着很特殊的意义。孔子作为中华文明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已经成全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孔子的智慧也已经跨越时空和国界。

据了解,该片是迄今为止首部以孔子为题材中外合作拍摄的纪录片,90分钟时长客观呈现了孔子的生命历程、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有空的时候,好好的看了一下中央电视台2006年11月播出的12集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感触良多!

500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风起云涌,先后成为世界大国。

葡萄牙王子以国家组织的航海发展,西班牙女王卖掉王冠上的珍珠来支持哥伦布并最终发现新大陆,荷兰的资本运作下的经济崛起,英国奠定了现代国家典范,法国以文化思想创新独尔不群,德国在300多个分裂的小国家中实现精神的统一,19世纪已全面推行国民素质教育,日本从世界学生励精图治经济跃居全球第二,俄国在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版图上发动的工业化进程举世瞩目,美国则用118年成就世界第一强国,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将“无匮乏的自由”纳入人权……500年间,大国在相互的注视,冲突,融合中,让历史照亮了未来!

这部片子给了我太多的启迪与思考,建议没看过的师友去看看,用片中的一句长句作为结语: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未来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三集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纪录片运用先进的纪录片创作理念,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央视纪录频道定于2016年5月25日20:00起连续三天播出。

《千年包公》剧照据了解,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完全根据史实,摒弃戏说,进行人物和实景再现,向观众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全片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第二集《铁面无私》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再现“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典型史迹,突出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作文摘选1000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之城》中描写的感人的场面让人动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正常的生活,20__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在我们阖家团圆吃年夜饭的同时,有这样的一群人,用生命在和病毒打交道;在我们嬉笑玩耍开心时,有这样一群人,每天都在面对生离死别。

疫情当前,小家和大国,无疑先有大国才能有小家。无数志愿人员奔赴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剪短头发甚至剃成光头,许多热心市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捐赠口罩,不留名字。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奔走在疫情一线,从未放弃。

万水千山的距离,是你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用爱扛起生命的重量,我向你们致敬!

这场无声的战役打响以来,千千万万医护人员奔赴前线,自动请缨、毫不犹豫、毫无退缩,微信群里一句句“我请愿”“我报名”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誓言,请战书上的一个个红手印是我见过最耀眼的色彩,视频上掉落的一缕缕发丝是我见过最决绝的感动。

如果这算是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奋战在前线的全体战士,写给坚守岗位为人民服务的勇士,写给同是中国的英雄相见而又不能见的亲人,写给努力抗击疫情的所有人,待到春暖花开之际,见面必定热情相拥。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运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每个人都应当牢牢坚守自己的战位,只要我们继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相信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无数“逆行者”的拼搏奋斗,一定能战胜疫情、打赢这场特殊战争,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海豚湾》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从网上看了一部纪录片海豚湾》,心情难以平静。不知该从何说起。到底是我们人类太自大、野蛮、愚蠢、丑陋……还是那些海豚太善良、纯洁……为什么从没有听过海豚伤人的故事,总是听说海豚救人的故事。而现实中,人类却要野蛮的屠杀那如天使般的生灵!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园。我们真的没有权利这样对待别的生灵,更何况这种生灵还是我们的朋友。请问你会屠杀你的朋友吗?如果你屠杀你的朋友,你还是人吗?你会被舆论谴责、被人们唾弃、被法律制裁!那么那些人日本人屠杀海豚却被日本政府包庇、袒护!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为了利益!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其他生命的利益,甚至生命,他们毫不以为然。他们丑陋的就像来自地狱的“恶鬼”,想吞噬“善良的灵魂”!

我们也要反思!我们平时自己的行为到底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是“财富”、“智慧”、“美好的环境”、“用不尽的能源”、“高级智能的科技”,还是“苦难”、“垃圾”、“残暴”、“一个贫瘠的地球”、“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我们要自己选择!

商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带给我们今天便捷、丰富的生活。可是却也带给我们很多我们忽视的东西——污染、环境的破坏、能源的枯竭、资源的浪费、气候的改变,还有越来越多的“忽悠”。这是一个什么年代?全民“忽悠”的年代吗?“忽悠”是主旋律吗?为什么“忽悠”冠冕堂皇的走进电视台?走进我们浅薄、无知的意识里。慢慢的侵蚀我们的意识,让它变成我们的“潜意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电视广告、影视作品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是现在的这些作品中讲究的是其中蕴含的“美学”。这美学、那美学,甚至“暴力美学”。好像一沾“美学”二字什么都是好的、对的。夸张的暴力在摄影机的镜头里被美化、被人接受,甚至有人学习。这到底是个什么时代???欺骗横行的时代!

广告中的虚假成份越来越重!他说什么,你就认为什么,其实什么都不是。都是别人那样告诉你,而你就信了,掏腰包了!人们都活在这种假象里,自欺欺人的假象里。人们经常告诉自己,别人都用那个,电视上说那个好!“专家”说这个管用!到底该相信谁?各种诈骗,各种传销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在老百姓不仅得是“化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还得是“心理学家”,因为我们要应付周遭的各种欺骗,骗子在快速的繁衍,而我们在不断的被欺骗。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一个信任危机的时代!

我个人觉得我们有必要多看看纪录片,记录我们的这个真实的世界的现状。该觉醒了!少看那些无聊的骗你钱包的商业电影了。现在的影视里充斥的都是很黄很暴力的东西,却用电影手段美化它,让人们喜欢它,甚至钻到人们的潜意识里去影响人们。那么我们的未来在哪里?人类还有未来吗?

别的不多说了,在做反思的时候,先想想怎么拯救那些纯洁的生灵吧!海豚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高智商朋友。而且他们和我们一样是食物链的顶层,所以他们体内沉积了大量的毒素,而那些毒素是我们人类释放到地球上的。经过食物链的沉积,越高层的生物积累的毒素会越多。海豚的肉里含有大量的汞,有剧毒,不可以食用。仅仅从这一点上也请不要再捕杀海豚了。真心的希望他们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大海里,而不再被我们释放的毒素伤害!不再被人类无情的杀戮!请救救海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项南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052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主政福建的改革先锋,项南以力倡“要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大胆勇气推动改革,让福建一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因此有媒体称他为“项大胆”。

“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这个省委书记的胆子太大了。当时在场下听报告的省直机关干部鸦雀无声,简直是目瞪口呆,新来的省委书记给我们全新的感觉,全新的认识。”时任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肖辉家在《项南》记录片中讲述当时项南对他思想上的冲击力。

当时,尽管福建和广东是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但守旧的思想观念让项南在福建改革开放工作举步维艰。

当年项南常说一句话:“不会运用报纸广播的领导,是手工业式的领导。”

根据统计,在任五年多,项南共为《福建日报》写了25篇评论,其中社论和经济评论各七篇。

他在福建推开农业生产责任制时,便充分借用了报纸的影响力。他深知,一张省报,对于全省工作和全省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和推动作用。

当时为了解决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包产到户”的半信半疑的问题,他要求《福建日报》把落实生产责任制作为重点来宣传,并经常亲自撰写评论文章,大胆而鲜明地表达观点。

在当时相对保守的福建,他笔锋尖锐的文章经常引起“反弹”,让报社压力很大,最后都是项南给他们吃“定心丸”。

1981年4月,福建省政府公布了经省五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农业生产若干具体政策问题的规定》,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用立法形式加以规定,成功地推行了“包产到户”。

效果明显。同年,福建遭受多年罕见的自然灾害,但全省粮食产量不减反增,总产比1980年增加一亿五千万斤。关键时刻,人们看见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为历史遗留下的冤假错案平反,是项南另一件让福建人最为感念的事。

土地革命时期,福建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长征以后,留在福建的许多红色武装和潜伏敌后的中共党员,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和地下斗争。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苏联“肃反”运动和党内“左”倾思潮的影响,加上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福建出现了闽中地下党“四〇五专案”、闽西南“红旗党”案、曾镜冰“内奸嫌疑案”等“三大案”,很多涉案人员被逮捕入狱,蒙受冤屈。

“项南同志1981年到福建以后,他所遇到的最难的问题就是落实政策,拨乱反正,怎么样调动干部的积极性。”福建省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原会长杨涛在《项南》纪录片中回忆。

为冤假错案平反并不容易,项南冲破各种现实阻力,历时数年,很多冤假错案获得平反,在福建产生了积极反响。

根据统计,从走马上任到 1986年项南离开福建,头尾六年,福建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六千多个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纠正,解决了四千余名原地下党员的党籍问题,提高了三千六百多名地下党干部的工资待遇。

项南一直认为:“平反冤假错案问题,是能否打开福建改革开放局面的一个关键问题。”后来事实证明,由于他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理,充分调动了大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为福建的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格局。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过程中,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全利用外资建设的机场,也是中国第一个下放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国际机场。同时,厦门航空公司又成为中国首家地方与民航总局合办的、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航空公司。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身处十字路口。项南并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他在一片反对声浪中坚持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而且希望中央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并提出建设“自由港”……同年4月,包括福建省省会福州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1985年初,厦门、漳州和泉州作为闽南三角地区,被中央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福建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1981年6月,项南刚上任不久,福建便对外宣布同日本日立公司合资兴办的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投产,这是在中国落户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公司。

正逢改革开放初期,从中央到地方对于该项目都有不同意见,有的领导甚至将它定性为“殖民地性质的厂子”。与这些质疑不同,项南毫不犹豫地给予有力支持。不只是福日公司,当时福建引进的每一个项目都碰到相似的反对声音,而项南总是挺身说话。

改革的车轮下荆棘密布。在福建力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项南都是把乌纱帽捧在手上做事情。无论他提出的大念“山海经”战略;还是他提出和组织实施修建厦门国际机场和水口水电站;亦或支持和鼓励为国有企业“松绑放权”;乃至他落实华侨政策,扶持乡镇企业……几乎每一件事情的背后,他都要与守旧的思想争锋。

1985年春天,已经有传言说项南“要下”,省内已有人对他的改革举措不满,认为他“处事偏右”。

同年,福建晋江发生了假药案,尽管项南及时向中央反映,要求采取果断措施严加处理,并先后5次检讨,但他终被处以“党内警告”。

1986年春,项南离开了福建省委书记的岗位。

关于是否处分项南,中央曾有不同意见,但不同意给予处分的意见未被接纳。

返回北京后,项南创办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民间扶贫团体——中国扶贫基金会。

1997年11月10日,项南在北京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录片信仰的观后感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信仰,来自于生命狂热而不舍的追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特理论,是对中国社会历史及其趋势本质的理论把握和实践指导。纵观社会存在的各种信仰:一生愿望只为跪拜在前往布达拉宫征程的信徒;中东教派数百年的红色冲突;无不显示出信仰给人以匪夷所思的力量。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经受不起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就不能真正体现其人生的最高价值,就不能为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而执著追求。

《信仰》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以内在感悟为目的,以优秀共产党人事迹作为论据,以正面的力量击倒一切的歪曲和怀疑。同时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给予传播,体现了共产党人走在时代科技前沿的、鲜明的时代性的特点。在2万多的字字句句里,短片介绍的不再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而一个个普通而不平凡的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时光的流淌赋予了他们各个时代新的任务。这不再是英雄人物主导的中国历史,这是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历史。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与历史观的统一,提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在这些可敬的劳动者中,首先本质是人,而更鲜明的特点是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人。无论动乱还是和平,马克思主义者总能在时代中被人们铭记,因为他们所做为社会历史做出的贡献,更因为他们脚下社会历史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目标很远大,道路前进而曲折。但是历史是由人们一块一块实践的基石砌成的,我们的方向一致,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却是多样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中特理论要求我们把握时代的规律,顺应时代的变迁,发展我们的事业。热情也许可以降温,信仰却不容置疑。我们的信仰--认识过程中的非认知因素,从过去的战争年代开始,起着对认识过程的发动作用,能动带着我们寻找出路;到动荡年代,对我们事业认识的推动支撑作用;再到和平年代的激励作用,将一直以其时代特征引领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荣获纪录片大奖《含泪活着》观后感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含泪活着》是华人导演张丽玲执导,丁尚彪、陈忻星等参与演出的纪录片。影片讲述了主人公丁尚彪,在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留学后,一家三口的命运发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

《含泪活着》记录中国人在日本奋斗经历,讴歌中华民族美德精神。成片近2个半小时,记录了在日中国人丁尚彪及其家人十年的心泪历程,以纪实的《含泪活着》剧照手法表现了主人公丁尚彪为了梦想,为了家庭和孩子,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苦苦打拼15年的蹉跎岁月。“就像赛跑一样,接力棒我已经拿了,跑了那么多年,我的目标是把这个接力棒最后交给女儿。”

《含泪活着》并不是什么大制作的重磅影片,没有巨星加盟、没有华丽场景、更没有特技打造,主角只是一名来自中国上海的平凡小人物,但就是这位普通中国人的奋斗精神感动了整个日本,赚足了大家的眼泪。在东京新宿区的一家电影院《含泪活着》的影片海报旁贴满了日本观众的观后感,有人说这部影片给在经济低迷的冷风中前行的日本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而更让人欣慰的是,今天影片的主人公丁尚彪终于在美国和家人团聚,告别了那段含泪的留日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海豚湾》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我看了09年的一部纪录片海豚湾》,看完之后我整晚都睡不着。影片说的是在日本的一个叫太地的渔村,每年捕杀成千上万的海豚。在海豚捕杀季节,渔民把海豚赶到浅水边,然后由海豚训练员挑选年轻的会发出好听叫声的母海豚,以15万美元一只的价格卖到全世界海洋馆。挑完之后,剩下的所有的海豚全部被赶到一个海湾里屠杀掉。

之前在我的心里,海豚是一种聪明而善良的动物,看过这部电影后,我知道它们是有自我意识的,就是说它们照镜子看到自己会觉得惊讶,它们知道什么是自己,它们知道什么是同胞。而在那个海湾,每天都有无数孩子看见双亲被屠杀,也有无数父母看见孩子死去。如果把这样的感受放在我们自己身上,怎能不让人恐惧呢?

海豚是有爱情的动物,它们会爱上不同种类的海豚,甚至会爱上训练师爱上游泳者。这些和人类近似的情感,让它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能和我们人类一样感受到巨大的痛苦。

插个话,我曾看见过一只狗眼睁睁的看着另一只狗被杀,那只看着的狗竟然有眼泪,那画面让年幼的我震惊了,并且我终生不吃狗肉。

我们是人类,我们其实是主宰了其他生物的生杀大权。但是宽容,仁厚,善良,不应该是人类要具备的品德么?而为什么要用大自然给我们的智慧来操控和毁灭大自然呢?易经说到,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是个圆,我们应该要遵循这个宇宙的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则却一再被破坏,包括前两天看的《阿凡达》,在我看来,潘多拉星球直接映射了人类目前居住的地球上的一切大自然,包括天气,动物,植物,但是人类只想要去征服。

我之前从未看过海豚表演,在这部电影之后我想我也不会去看了。那些在海豚馆表演的海豚,什么时候都是微笑着的,以前的我总觉得它们一边表演一边玩耍很开心的样子,但是电影告诉我海豚的微笑是一个骗局——海豚其实对声音极其敏感,每天在吵闹的音乐和掌声中它们压力很大,长期胃溃疡。而我们能在超级市场买到的所谓鲸鱼肉,绝大部分都是海豚肉。

我会说服我身边的朋友,告诉他们不要购买鲸鱼类肉制品,不要去海洋馆看海豚。带孩子去看海豚,本来是一个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好的机会,但是我在电影里看到,那些一边吃着海豚肉一边看海豚表演的孩子,我心里一阵寒意。

我不觉得这是一种好的教育。如果我以后有孩子,我会告诉给他看海豚的纪录片,我会告诉他海豚就应该是生活在海里的。它们是一种美丽,聪慧并且自由的动物。

我能做的其实很少很少,对于那些海豚,我能尽的只是微薄之力,但是我还是想尽我所能来宣传这个电影。让更多的人知道。

我只希望,我们能进化成更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录片《为你而歌》观后感

全文共 228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连续几天观看了纪录片

一、小舞台也能成就大事业。

看完赵永宏的事迹,我立刻想到人们常说的两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事做精做细做到极致就是大事。赵永宏同志不就是每天拿着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标尺在这条仅有4、5米宽的河道里日复一日,年复一日的测量着、记录着河水的流量与流速,这样一件看似人人都会做,也能做的极其简单、枯燥、乏味的小事,赵永宏却凭借自己超乎常人的认真负责的精神,做到了28年测量零失误,凭借自己的勤学好问,善于钻研的精神,在1997年靠两本基本的电脑入门书,自学成才,发明电子流速测算表格,应用于工作中,使前辛庄水文站竟提前10年进入用电脑记录水文数据。平凡中孕育着伟大,赵永宏,就是这样把本来在平常不过的小事做成了大事,正如赵永宏对自己的徒弟所说“小舞台也能舞出精彩人生”。不错,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小事,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骄人成绩,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赵永宏同志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脚踏实地,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努力完成找自己的本职工作,定能成为自己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定能成就自己想成就的事业,再小的舞台也能成就大事业,小舞台也定能舞出精彩人生。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你而歌》20分钟的拍摄采访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他的两个80后、90后的徒弟,讲述师傅赵永红赵永宏的事迹,话语中充满了对师傅的敬佩,而赵永红却只讲了两句话,但这短短的两短话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个工作枯燥、乏味,我不干,总有人干。”“一个人先进,远没有几个人的进步更重要,我希望我的徒弟个个比我强,超越我。”我觉他的事做的实实在在,话也说得是实实在在,为什们呢?因为,他那个跟他工作十年的徒弟说:我以前在一个大的工地干过,有不懂的问题,问别人时,问三个问题别人只回答你一个,而我师傅(赵永宏)你问他一个问题他告诉你你三个,另外还得给你一本书让你看。什么枯燥、乏味,你跟着师傅,师傅怎么干,你就跟着怎么干。正是赵永宏同志的对工作高度负责,对年轻人也高度负责的精神,打造出了一个团结、合作,业务精湛的团队,把当年那个毛毛躁燥的80后毛头小子培养成十年后今天前辛庄副站长。我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的这种精神会代代相传,会培养出更多的像现在这位副站长一样的年轻人。

我做为一名教师党员,看了他的故事,深受教育,也深受鼓舞,我想无论领导把自己放在那个岗位上,只要能像赵永宏同志那样,怀着对本岗位工作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对工作极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肯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就一定能做出骄人的成绩,能相当交出满意的答卷。

教师党员《为你而歌》观后感

从8月6日晚开始我观看了北京卫视频道播出的电视系列片《为你而歌》(第十部),一个个动人的事迹感染着我。最让我难忘的是筑“巢”的人——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总工程师李久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久林敢于担当,勇挑重担。2003年,李久林主动请缨,担任奥运场馆鸟巢的技术负责人。2003年9月的一天,鸟巢技术负责人李久林和同事们第一次走进“鸟巢”工地。那时,工程还没有正式开工,但李久林知道,他和同事们碰到的是一个对他们、对中国建筑界来说都史无前例的工程。

“高兴只是几秒钟几分钟的事,随之而来的是压力,巨大的压力。”谈起当时接到建设“鸟巢”任务时的感受,李久林坦然地说,面对设计方提供的“鸟巢”图纸,面对那纵横交错的钢结构,大家想到的一个字就是:难!

这个马鞍形的钢铁“鸟巢”,最大跨度达330米,最高高度近70米,最后钢结构用钢量超过4.2万吨。“异型、大型、复杂……”李久林用一连串的形容词来表达“鸟巢”建设的挑战性,“我们平常建一个工程,很多都是标准图、标准层,一层一层都是一样的。但是‘鸟巢’不一样,可以讲没有一个楼层是一样的,甚至在那么多的钢管中,也只有两根是完全一样的。”

还有一个更加严峻的挑战,“鸟巢”建设者们必须面对的就是它的工期。2003年12月24日动工建设,从这一天开始,“鸟巢”的施工就进入倒计时阶段,所有的工程必须在确定时间内完工,因为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将在这儿拉开帷幕。“可以讲没有后路,没有回旋余地,也就是不允许失败。”李久林说。

让李久林和同事们自豪的是,他们在“鸟巢”建设过程中攻克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世界级施工技术难题,不仅为“鸟巢”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多方面填补了国内外行业技术空白,在全国各地的许多重大工程中开始推广应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以李久林同志为学习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进一步激励自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力求在思想和业务上走在群众前头,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实现教育事业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反映主旋律的专题片,《为你而歌》是新时期党建成就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就是我观看《为你而歌》后最深刻的感想。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感染着我,只有具有高尚的情操,才能做到像他们那样,也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像他们那样忘我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像他们那样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在物质利益面前,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已奉公,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用辛勤劳动的汗水,为人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展现着新时期一个个平凡的基层共产党员的风采,他们以自己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