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摈弃好人主义汇集20篇

引导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必须反对当“老好人”,小编收集了反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演讲稿,欢迎阅读。

浏览

7814

作文

54

浅谈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危害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好人主义危害不可低估。它从庸俗的关系学出发,遮蔽真相,回避矛盾,放弃批评,导致党内生活极不正常。好人主义盛行,实际上起了掩护和纵容干部错误思想和言行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危害的内容,欢迎大家的查看!

在干部队伍中,有这样一类人: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一律“好好好”“对对对”。久而久之,为自己赢得了“好好先生”的绰号。他们只讲私情而不讲党性、只讲关系而不讲原则,认为“坚持原则麻烦多,平平稳稳好处多,拉拉扯扯朋友多”。这类“好好先生”奉行的正是好人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指出,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这话意味深长。现在,确有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好人主义盛行,对错误的东西听之任之甚至随波逐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丢得远远的。对上级,热衷于“吹喇叭”“抬轿子”,百般投其所好,即使明知不对,也一味迎合;对同级,“你好我好大家好”,极力保持“一团和气”;对下级,只“栽花”,不“栽刺”,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出了问题,还费尽心机去包庇、去掩盖。

好人主义的危害不可低估。它从庸俗的关系学出发,遮蔽真相,回避矛盾,放弃批评,导致党内生活极不正常。好人主义盛行,实际上起了掩护和纵容干部错误思想和言行的作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问题严重,群众屡屡有反映,但当地党委、组织部门、班子同事愣是充耳不闻、装“不知道”,甚至导致“塌方式腐败”,这正是好人主义盛行带来的恶果。

好人主义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好好先生”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一堆奉行好人主义的人在一起,必然蜕变为“山头主义”“团团伙伙”。早在70多年前,毛泽东就在《反对自由主义》中,历数了好人主义的对象“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者、老同事、老部下”,这些对象就是“害死人”的“小圈子”雏形,就是沆瀣一气、利益攸关的“朋党”的基础。

好人主义,看起来是对人“好”,其实是对同志不负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免有缺点、犯错误,需要经常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许多干部犯错误,开始往往只是一个小缺口,如果这时候有人及时咬咬耳朵、拉拉袖子,早提醒、早纠正,可能就不至于越走越远,滑入错误甚至是犯罪的深渊。更何况,有的人看起来是“好人”,其实是双面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举手、会下摇手,当面唯唯诺诺、转身挖坑设陷,哪有半分“好人”的样子?

好人主义,意在通过讨好别人使自己得好。毋庸讳言,好人主义之所以盛行,就是因为不少“好人”得了好处,带来模仿跟风,以致“潜规则”蔚然成风。如果干部选任只是简单地以票取人,“唯票”的指挥棒下,必然会出现干部拉关系、拜门子、争票数。奉行者得了好处,讲原则、敢批评的不仅没有应有的鼓励和褒奖,甚至还被看作异类。这种“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搞关系的越来越多、讲原则的越来越少。

“老好人”并不是真“好人”,“多栽花”无非是要“少栽刺”,“与人方便”终究是为了“自己方便”。克服好人主义,关键是确立科学的识人标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起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老好人”得好的价值标准。在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下,中央越来越注重凭实绩用干部,旗帜鲜明的引导下,好人主义者的好日子已不多矣。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浅谈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

全文共 1985 字

+ 加入清单

圈子文化”是诱发腐败窝案的大染缸。“圈子文化”的巨大危害不仅仅在于滋生腐败,而在于传染腐败、扩散腐败、加剧腐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内容,欢迎大家的查看!

圈子原本的一种含义是指人与人因为相同兴趣、经历或其他目的而结合成的非正式团体。志同道合而相聚一起,或结伴临溪,流觞曲水,或坐而论道,疑义相析,都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但是当下社会和官场上流行的圈子却完全脱离了志趣的主题和情感的联合。不少人削尖脑袋钻进圈子,想方设法经营圈子,千方百计扩大圈子,形成了一种畸形繁荣的“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最注重界限。圈子看似松散,但却“画圈为牢”,水泼不进,针插不入。不管人与人关系多么错综复杂,一个人进没进圈子,是谁的圈子却分得一清二楚。在圈子内,可以呼朋引伴,称兄道弟,觥筹交错,互相照应,彼此绝对心照不宣;但对圈子外,或冷若冰霜,形同陌路,或表面和气,暗中使绊,乃至排斥打击,落井下石,斗争起来毫不手软。让人感叹圈内圈外是“两重天”。

“圈子文化”很讲究中心。圈子实行的是家长制。圈子中的人际关系如同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描写的“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的中心就是圈子的“家长”。“家长”掌控着圈子内外部资源的获取分配和圈子的运作,圈子其他成员只能唯“家长”马首是瞻,老老实实服从指示。圈子还实行等级制。圈子之内谁是老大,谁是心腹,谁是马仔,谁也不会搞混。“上下有等、尊卑有序、贵贱有别”之类在圈子中最适用。

“圈子文化”最关键的是规矩。这种规矩是潜规则,摆不到台面上,也落不到纸面上,但是谁要敢坏了规矩,那今后肯定是在圈子里“混”不下去了。圈内圈外,第一位的规矩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圈内人要是混出了名堂,必定要彼此拉一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要是出了问题,则必定要统一口径,百般包庇。因此社会上常常听见某个地方“拔出萝卜带出泥”,被“一锅端”。圈子上下,第一位的规矩是“江湖义气”。下属对待老大要“忠心耿耿”,老大对待下属则要“义薄云天”,你为我效犬马之劳,我为你两肋插刀。至于这种规矩是否符合党纪国法,是否遵从组织原则,都在所不问。

这样畸形的“圈子文化”让一些领导干部成为利益团体的附庸,丧失独立的政治人格、清醒的政治判断。任其发展,将是对组织纪律的严重挑战,将对党的事业和党的组织造成极大的伤害。

“圈子文化”从源头上看是专制主义糟粕的残留。专制主义延续几千年的陈腐观念、人身依附、等级制度、门客政治等在党内仍未得到完全肃清,并且在思想日益多元、利益日益分化的今天还有所发酵。一些人错误地把组织当成了朝廷,仍然在搞任人唯亲、任人唯派,进行人身控制,围绕自己打造盘根错节的现代“宗族”,将组织内纯洁的同志关系江湖化、庸俗化。“圈子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党内宗派主义的变种。每个小圈子就是一个小团体、小山头,它们时常闹独立性,只强调局部利益,无视整体利益,往往通过内部被异化的伪团结,相互间无原则的争斗,于无声无息中解构了组织意志,绑架了组织意图,裹挟着组织的运行。“圈子文化”从本质上看是利己主义的恶性发展。组织的运行围绕一个“公”字,圈子的运行围绕一个“私”字。混迹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但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利。归根到底这类圈子都是个人利益关系的同盟。它们交织着权力、地位、关系、面子,将单纯的利益交换关系发展为饱含“人情”的人际承诺,为其赤裸裸的目的蒙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匡正风气,破除“圈子文化”的途径有很多,但最关键要摆正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学会正确对待组织和领导干部个人。每一个党员都必须认识到,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强弱,贡献大小,个人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都必须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置身于党的一个组织之中。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参加党内生活,认真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要时刻牢记感恩组织,而不是感恩个人。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归根到底靠组织关心培养,而不是靠圈子帮衬,更不是靠“贵人”相助。因此要对组织心怀感恩,心存敬意,更加自觉地相信组织、更加紧密地依靠组织。但是这种感恩的对象只能是组织,而不是组织里的任何领导,决不能因为某些领导曾经有过提携之举,就搞庸俗的“投桃报李”那一套。

要时刻牢记对组织忠诚,而不是对个人忠诚。领导同志作为组织的灵魂,对组织控制力强、贡献大,很多时候是组织意志的代言者。但是每个党员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领导都只能代表组织,而不能代替组织,在组织之内每一个党员的政治人格都是平等的,绝不存在凌驾于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要明白自己是组织的党员,而不是谁的家丁、门客,不能将个人进步等利益诉求寄希望于对某些领导的“效忠”上。

要时刻牢记维护组织利益,而不是维护个人私利。决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损害组织利益,更不能拿原则送人情,做交易。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11月21日,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反对圈子文化、克服好人主义”专题民主生活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冯绍宽主持会议并讲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陈秋华、王晓琳、赵昔涛、王怀亮逐一作对照检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学光列席会议。

党组成员紧紧围绕主题,结合各自思想实际进行对照检查,大家在发言中谈认识深刻,谈问题透彻,谈措施具体,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忠于党和人民、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等方面,深入进行对照检查,形成了高度共识。在开展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做到了抹开面子、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达到了触动思想、促进工作的效果。

冯绍宽代表党组进行对照检查,查摆分析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圈子文化”不绝、“好人主义”盛行,是一种严重破坏政治纪律、搞乱政治规矩、污染政治生态的行为。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严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诚恳、真心,收获很大,达到了预期目的。

冯绍宽强调,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

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夯实管党治党责任从政治上铲除“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的滋生土壤。要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从制度上破解“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的生存空间。要强化党内监督,狠抓执纪监督,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监督上消除“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的形成条件。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思想上清除“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的生成基础。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铲除“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形成的人文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反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3191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在中央巡视组对外公布的被巡视央企反馈情况中,“小圈子”问题屡被提及。“小圈子”已成为危害党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党员、干部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但社会上对如何认识“圈子”,还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领导干部可不可以有“圈子”?“圈子”能不能得到净化?要消除的是“圈子”,还是“圈子文化”?“圈子文化”的危害是什么?为澄清认识,辨明是非,本论坛特约请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圈子”可以有,“小圈子”不能碰

“圈子”是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圈子”范围广泛,类别众多,如“文化圈”、“朋友圈”、“微信圈”等,联系较为松散。虽有优劣之分,但这样的“圈子”大家都可以有。狭义的“圈子”特指政治上的“小圈子”,是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拉山头、搞宗派,结党营私、谋取私利的小团体。这样的“小圈子”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背离,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违反组织纪律,危害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坚决反对的。

江苏省阜宁县纪委王国柱:实际上,“圈子”是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领导干部也是人,只要参与社会交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况且领导干部正常的、适度的社会交往,有利于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有利于了解社情民意,扩大信息来源。只要不用来谋取私利,领导干部可以有自己的“圈子”。

井冈山干部学院姚玉珍:我认为,现实中的“小圈子”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形式,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运行规则和文化价值观念。从正向看,“圈子”可以使人们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坐标,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负面说,“小圈子”会使得社会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裙带关系等交织而成的不正当关系网。领导干部对“圈子”要慎重,要警惕“圈子”变“圈套”,以免掉入陷阱。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柴杰:我这里讲的“圈子”是特指搞山头主义的“小圈子”。我们党一贯坚决反对“小圈子”。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但大都是以利禄相勾结,以升迁相依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要从规矩抓起。对此类问题,如不下力气整治,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最终危害党的肌体。

净化“圈子”须监督和自律并重

现在,社会上各种“圈子”鱼龙混杂。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信念,自觉净化自己的“圈子”,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管党治党的责任,对领导干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要求,督促其净化自己的“工作圈”、“朋友圈”、“关系圈”,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工作中。

江苏省建湖县纪委胥加洲:我认为光靠外部监督很难净化领导干部的“圈子”。现实中,有的人认为干部的“圈子”活动涉及个人生活,不少内容属于个人隐私,过多干涉有侵权之嫌,不宜监督。有的认为基层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任务重,一些干部在外应酬多,自然要接触企业老板,与“大款”交友,其真实目的,局外人难以界定,无从监督。还有人认为领导干部在“圈子”的活动具有隐蔽性、私人性、复杂性,圈内人员之间又有相容性、保护性,监督起来难度大,不易净化。

湖北省利川市纪委陈登帆: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净化自己的“圈子”。我们注意到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专门把交友过多过滥,工作圈、朋友圈、关系圈复杂,作为一项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很有针对性,纪检干部作为监督者,如果自己的“圈子”过多过滥,更容易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包括纪检干部在内,都要在社会交往中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善于识人,要把握住“朋友圈”不是越大越好,“生活圈”不是越广越好,应坚持原则,做到择善而交、择人而友。

江苏省阜宁县纪委王国柱:净化“圈子”,自律很重要,但也离不开外部监督。必须构建家庭、组织、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形成监督防线。家庭监督,宜采取多种形式教育领导干部家属多关心、过问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当好“廉内助”,为廉洁从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组织监督,通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的交友情况,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监督格局。社会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多形式、多方面了解领导干部“生活圈”、“朋友圈”的情况。通过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对领导干部“圈子”存在的违纪违法行为公布于众,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净化“圈子”。

坚决摒弃“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古已有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代名词,与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核的党的价值取向根本对立。党内“圈子文化”的滋生和蔓延,不利于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予以铲除。

知名时评人于文军:“圈子文化”虽脱胎于“圈子”,但与“圈子”不能画等号。我们要消除的是“圈子文化”,而不是“圈子”。从历史与现实看,“圈子文化” 是导向“山头主义”的基础,具有负面性,发展下去往往会破坏政治生态,让一些党员干部失去政治信仰,形成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彻底铲除“圈子文化”的土壤,非一朝一夕之功。现阶段,清理和整治“圈子文化”,重在约束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领导干部把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至于普通群众的“圈子”,应当倡导其高雅向上的价值取向,使普通公民的“圈子”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一个个能量源。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柴杰:由于传统儒家社会重人情、轻法治的特点,我国的“圈子文化”由来已久。从唐朝的牛李党争、北宋的新旧党争,到明末的东林党争、清末的帝后党争,尽管圈子的成因不同、良莠互见,但最终都加剧了统治危机,留下了“朋党兴、政事乱”的历史箴言。革命战争时期,因为斗争的需要,形成了各个解放区、根据地和白区等的客观分离,出现过与共产党的党性对立的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建国之后,党中央一直十分警惕山头主义、防范“圈子文化”。而从林彪到 “四人帮”,无不因为搞“小圈子”,给党的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灾难。从近几年落马的领导干部来看,很多人都是毁于不正常的“小圈子”,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纪律和规矩是医治“圈子病”的良药。要想“肌体健康”,就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对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情况的监督执纪,使守纪律讲规矩、一板一眼按纪律和规矩办事,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党内的“圈子文化”,具有依附性、投机性、帮派性、贪婪性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腐朽文化。依附性,是“圈子文化”最基本的特点。在查处的一些腐败大要案中,少数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他们选人用人,一切以能否对自己尽忠为标准,这种人身依附性,严重损害党的选人用人原则。投机性,是“圈子文化”的生成性特点,它不仅推动“圈子”的生成,而且玷污共产党人应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败坏党的形象和风气。帮派性,是 “圈子文化”的总体特点。现在腐败案件中暴露出来的帮派圈子,纯粹是以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为自己谋私利。贪婪性,是“圈子文化”的劣根性特点。当前揭露出来的帮派圈子,无论搞人身依附,还是搞政治投机、结党营私,都贯穿一个“贪”字。消除“圈子文化”的影响,必须从抓价值观建设、法治建设、纪律建设方面多措并举,并由党的高级干部带头,各级干部身体力行,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抓,坚持不懈地抓,就一定能铲除这种腐朽文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好人主义的现实表现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为“睁眼闭眼一只眼”,下联为“你好我好大家好”,横批为“好人主义”,这是给好人主义画像。好人主义常常表现为四种类型:

一是“逢迎讨好”型。有的人对上级的工作不作辨别、不提意见,有时明知上司有错,也不纠正制止,不提不同意见,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前程。有的更是唯唯诺诺,热衷于“吹喇叭”、“抬轿子”,无原则地逢迎讨好,净拣好听的说,左一个“领导很英明”,右一个“领导有水平”。这种人宁可“得罪”工作,也不得罪领导,擅长揣摩上级心理,百般投其所好,事事随声附和,时时处处迎合,让上级很受用。

二是“粉饰太平”型。有的人对什么人都说好,对什么事都说不错,上级来搞工作调研、征求意见,问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他会说没什么意见,就这样很好;明知这个干部不咋样,只要与自己没有利害冲突,有上级组织来考察,说优点一大堆,说问题轻描淡写,做顺水人情;干群之间明明有矛盾,单位内部明明有诸多不谐之音,可总是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味地说好。总而言之,得罪人的话不说,得罪人的事不做,永远给领导、同事“好人”的印象。

三是“投桃报李”型。有的人心里永远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人,极力去讨好,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极力去争取,吃亏不讨好的事,打死也不干。有的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以制度、原则为代价,做交易、做好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极力保持一团和气。这种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宁伤原则不伤感情,宁可留下隐患、贻误事业也不做“恶人”,以我为本、损公肥私,慷公家之慨,谋一己之利。

四是“故作开明”型。有的人出于“爱惜羽毛”的考虑,维护所谓的公众形象,故作大度、开明,当起了“开明绅士”,对大是大非问题绕着走,态度暧昧、独善其身。正因为如此,有的人担心被人说“不开明”,对那些恶意攻击、造谣生事的错误言论,对那些侵犯群众利益、违反党纪国法的言行,哪怕有理也不敢发声,于是少说或者干脆不说,三缄其口、装聋作哑。这种人面对杂音、噪音以及错误言论不“发声”,遇到各种错误思想不批判,任凭舆论鼎沸甚至谣言扩散、矛盾激化,说到底是担当精神的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1986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拉开新的大幕,中国踏上新的征程。“十三五”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矗目标远大、事业辉煌,人民在期待,世界在关注。

大国大党,正道沧桑。翻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壮丽篇章,回答“中国为什么能”的历史追问,答案清晰而深刻: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站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起点上,党中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正是为了使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意识”的提出,是我们党95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昭示,是我们党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总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和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的成功经验,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对我们党的必然要求。

“四个意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政治意识是根本,确保方向和立场正确坚定;大局意识是基础,确保局部和整体协调一致;核心意识是关键,确保全党的集中统一;看齐意识是保证,确保队伍的齐整有力。新形势下,不管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不管是啃下深化改革的硬骨头,还是打赢扶贫脱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攻坚战,都要求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围绕核心聚力、向党中央看齐。“四个意识”,是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强劲动力。围绕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必将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个意识”中,政治意识是打头的、管总的。讲政治,自觉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最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毛泽东同志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都是这个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提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到要求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从增强政治定力,到强调“心中有党”,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到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政治问题始终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政治上的要求始终摆在首要位置,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是贯穿始终的思想主线。

增强政治意识,就要把握政治方向这个生命线,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牢牢站稳政治立常共产党人姓“马”姓“共”,作为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政治意识,坚持党性原则,经得起风浪考验。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形势越是复杂,现象越是纷繁,就越要绷紧政治这根弦,把党摆在心头正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坚定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做到爱党、护党、为党。

增强政治意识,就要挺起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补足精神钙质,坚定“三个自信”。“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党员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反之,不信马列信鬼神,不念苍生念权力,信仰不真信、修身不真修,就会成为“两面人”,最终走向腐化堕落。讲政治,必须坚持思想引领,在固本培元、凝魂聚气上下功夫。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领会其立场观点方法,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从而以信仰的力量凝聚意志力量、统一思想行动。

增强政治意识,就要立起纪律规矩这个顶梁柱,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解决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历史与现实一再警示我们:人无规矩则废,党无规矩则乱。讲政治,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坚持用纪律规矩来约束规范自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学习和遵守党章党规,不断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才能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以铁的纪律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今天,我们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的共同夙愿、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从未如此之近。目标越伟大,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方向,加强党在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历史的新荣光必将属于砥砺前行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属于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分析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存在的问题

全文共 4211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存在问题分析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在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甚至违反政治纪律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亟待深度剖析,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就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和研究。

一、存在问题及特征

调研表明,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是能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这是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保证。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淡化,政治纪律执行不力,违反政治纪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呈现以下“四性”:

(一)政治上的迷茫性。一是政治方向偏向。有些党员干部针对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矛盾和困难,比如贫富差距拉大、行业分配不公、少数人价值观扭曲、一切向钱看等,就在政治方向把握上摇摆不定,甚至把此类问题归结为改革开放造成的。二是政治立场偏移。有些党员干部实为政治上的糊涂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不鲜明。比如有的人在对反腐败斗争形势正确判断上,没有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认为:反腐败越反越多,积重难返。而有的又对身边违纪者睁一眼闭一眼,查处时说情开脱,袒护包庇。有的对当今自上而下开展的作风建设、群众路线等工作,不是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而是做局外人,持观望态度。甚至错误地认为作风建设、群众路线做做样子,走走过场,阵风吹过,难以持久。三是政治言辞偏激。有些党员干部私下显能,口无遮拦,惯于传播小道消息,议论网上热门话题,甚至丧失党性原则,传播政治谣言、政治笑话,对党的重大政治问题说三道四,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

(二)思想上的片面性。一是于己无关论。有的党员将自己混同于普遍百姓,消极遁世,不问政治。认为自己无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没有遵守的必要;有的一般党员干部,则认为自己有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也没有约束的必要。二是民主自由论。有的党员干部在党内片面要求决策要民主、言论要自由,不能摆正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说了一些违反组织原则的话,做了一些违反政治纪律的事。三是自以为是论。有的不是全面、正确地理解中央精神,而是片面曲解原意,甚至把自己的不正确理解当成中央精神,使之在执行中变形走样。比如在执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过程中,一些镇、村干部嫌工作麻烦,将强农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将应发到户的惠农补贴资金,违规套取、截留使用,严重背离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精神。近两年来,已查处7件此类案件,对相关人员及时给予纪律处分。

(三)工作上的本位性。一方面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大局意识,不顾国家整体利益,片面强调本单位本部门局部利益,对党和国家政策、上级部署的工作,有利争着上,难事绕道走,合口味的立马照办,不合口味的消极应付。有的强调以本地工作特色为由,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另一方面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有些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不从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利益考量,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从而出现“利大快执行,利小慢执行,无利不执行”现象。比如少数行政执收执罚部门,踩红边线,打擦边球。少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以工作保密等为由,另设办事大厅,规避集中监管。致使“三乱”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

(四)行为上的自由性。一是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有少数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貌似“双面人”,对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或者消极应付,难以落实。有的党员干部参与组织讨论决定时,仍然存在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的违纪行为。二是信仰缺失,行为荒唐。有极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缺失,不信马列主义,信宗教迷信。不讲班子团结,讲团团伙伙。其行为完全丧失共产党员的立场,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极不良影响。三是利益至上,违纪违法。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缺乏理想信念,行为方式上自由散漫,逃避监督,价值取向上追求个人利益至上。有的与不法商人打得火热,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有的甚至受利益驱使,蜕化变质,出卖情报,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比如2011年4月,该县查处县法院一法官周某某违纪违法案,因其政治纪律松懈,难抵金钱诱惑,迷失政治方向,通过互联网络,向境外敌特组织出卖情报,终因犯间谍罪,被依纪依法惩处。

二、原因分析

(一)不注重理论学习,政治素质不够高。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党员干部,只重业务培训,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善于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政治理论基础差,致使思想政治素质难以提升,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难以从思想上、政治上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不注重党性锻炼,纪律观念不够强。有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放松了主观世界改造,致使党性不纯或不强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个人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弱化;本位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弱化;名利意识增强,公仆意识弱化。甚至极少数党员干部把强调政治纪律,视为束缚手脚,自认为只要谋求本单位利益,个人不拿不贪,就不是违纪违法。这样必然造成纪律涣散,难以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民主与集中、个人利益与党和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

(三)不注重制度实效,执行力度不够强。有些单位党组织制度执行力不够强,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比如有少数党员干部不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正确处理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导致民主不够或集中不够,从而影响执纪实效。

(四)不注重从严治党,教育、监管、惩处不到位。有些单位党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治党不严,对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上、行为上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闻不问,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管,甚至当党员干部违纪追究时,帮其说情开脱。有的党组织不抓经常性政治纪律教育,致使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化。有的党组织不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党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一些基层党员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为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有的党组织执纪不严,对违犯政治纪律者,认为蒙上“政治色彩”,尤其针对违反政治纪律言行,处分尺度更不好把握,因此得不到及时应有惩处。

三、加强党员干部执行政治纪律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强化党章意识,增强执纪严肃性。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一个党组织都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自觉维护党章。做到党章规定的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党章禁止的必须坚决纠正和查处。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把严格遵守党章,作为自己必尽的义务和责任,自觉用党章规范一言一行,真正把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见于效,切实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着力强化纪律意识,增强执纪自觉性。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增强纪律意识。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一系列主要论述,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提出的新要求,学懂学透党章、党纪处分条例等党纪条规,自觉规范言行,明确守纪底线。二是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坚持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宗旨教育相结合,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政治纪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注重统筹规划,加强持续教育。把政治纪律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的整体规划,让政治纪律教育进入党校培训中,进入各单位党课教育中,切实使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传递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的正能量,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纪律意识,自觉做到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立场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坚定不移。

(三)着力强化制度执行,增强执纪持久性。严守政治纪律,执行制度是关键。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关键时刻听从指挥、重大方针坚决贯彻,具体规定严格执行、日常生活严守规矩。另一方面,扎实抓好党内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函询和问责等制度落实,查找和解决在执行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予以整改。同时针对违纪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位,查找违纪的深层次主客观原因,及时制定和完善政治纪律规定,增强政治纪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着力强化查处力度,增强执纪有效性。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一是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促进党的团结统一。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三是跟进重点时段、关键环节,加强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常态化检查。要强化新政策出台、重要会议召开等敏感时期的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严明政治纪律;要强化重点人员的检查,突出新党员、新任干部、新进班子成员和离退休干部,及时纠正违反政治纪律的人和事;要突出重点环节检查,定期对网络设施、传播媒体、涉密载体等情况进行清查,防止发生网上政治问题。四是要加强对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吃、住、行、医、学等方面入手,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对违反政治纪律的人和事,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对执行政治纪律监督不力的,要追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

(五)着力强化主体责任,增强执纪示范性。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自觉作好表率,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维护政治纪律,又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一切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强化纪律“铁”的意识,强化按制度办事的意识。要把执行政治纪律贯彻于履职全过程,切实守住“底线”、不踩“黄线”,不越“红线”,以自身的示范表率作用,促进从严治党、严明执纪要求的有效落实。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1746 字

+ 加入清单

从来不说“重话”,遇到问题视而不见,即使明知不对,口中也是“好好好”,极力保持“一团和气”,以当“老好人”为乐事。这样以“人情世故”为第一选择的党员干部,“好人”自己当了,党性、原则丢一边了,如此“好人主义”思想作风,对党的事业的危害不可低估。

“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习近平总书记对好人主义的论述发人深省。好人主义,其实质就是个人主义,爱惜羽毛、怕得罪人,囿于“小我”得失,只要不伤自己,不怕伤党、不怕伤组织、不怕伤事业,选择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把党和人民利益抛之于脑后。

好人主义,表面看起来是对人“好”,其实是对同志极不负责任。明明看到同志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却装作没看见,不提出、不指正;明明发现同志有了危险苗头和不良倾向,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任其在危险边缘愈滑愈远。这种对错误、问题听之任之的态度和作风,实质是违反政治原则、违反组织纪律,贻害无穷。

《晏子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晏子委派高纠为自己管理家政,三年之后却突然把他辞去了。左右的人问晏子:“高纠做事整整三年,不仅不提拔他反而把他赶走,他究竟有什么过错呢?”晏子回答说:“只有圣人才谈得上十全十美。我晏婴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如果身边没有人随时替我指出缺点错误,我在礼、义、廉、耻等方面将存在许多毛病,现在高纠跟随我已经三年时间,却未曾指出过我的缺失,留他在身边有什么作用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听不到批评的声音是可怕的。一些犯了错误的干部,开始时往往只是出现一个“小缺口”,这时候如果有人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提个醒、早纠正,可能就不至于越走越远,越陷越深。而奉行“好人主义”者,宁可得罪事业,也不得罪他人,宁可丧失原则,也不伤害感情,这种庸俗作风的表现,就是学泥瓦匠——和稀泥,学木匠——睁只眼闭只眼,基本不开展批评,即便实在躲不过,批评的内容也是抽象空洞的,包装了再包装,“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此“好人主义”,污染党内政治生活空气,是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大敌。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强调“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坚决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和好人主义”。以《准则》为镜,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力戒好人主义、克服庸俗之风,以责任担当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这才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品格。

时下,一些同志揭露工作中的矛盾怕影响团结,指出同志缺点怕影响感情,自我揭短亮丑怕影响威信。于是,他们奉行不讲原则、不得罪人、一团和气的好人主义,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错误不吭声,遇到问题不提醒。好人主义会积压矛盾,养痈遗患,造成“末者难救”,实则是一种“害人主义”。

好人主义之所以是“害人主义”,是因为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背道而驰。发现问题和缺点不敢批评,对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易造成党纪国法的松懈,侵蚀党的肌体,败坏党的风气,使党组织的原则性、战斗性受损。同时,它也助长了人性的弱点,让人乐听好话而难见缺点,缺了拉拉袖子的提醒、真刀真枪的批评,缺点错误非但难以改正,甚至还可能愈加严重,这种对同志不负责任的态度害人不浅。

摆脱好人主义危害,最根本的是加强党性修养。党性强,就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能对不良现象敢于挺身而出,较真碰硬;修养好,就能够保持想干事、干成事的强烈愿望和“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胸怀气量,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关键的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领导干部只有做到自我批评揭短亮丑、相互批评直截了当,不怕红脸,敢于出汗,才能触及思想、触及灵魂、解决问题;只有发扬党内民主,鼓励和支持下级讲真话、道实情、提意见,努力创造人人敢说真话、愿说真话、争说真话的环境,才能营造出从严从实抓问题、真刀真枪搞批评的浓厚氛围。

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只有使那些讲真话、能干事的人得到重用,让那些不干事、浮于事的人没有位置,不让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吃亏,也不让“老好人”占便宜,才能使好人主义彻底失去市场,使不良风气得以真正扭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反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4221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决杜绝一些党员干部搞“小圈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严肃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纵观十八大以来因一些“老虎”“苍蝇”的落马而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一些地方部门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无不与大大小小的“圈子”有关。总书记的讲话可谓直指症疾,语重心长,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值得全党同志高度重视和警惕。

我们党历来反对在党内搞“小圈子”、拉拉扯扯、另立山头。延安整风时期,就把反对宗派主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毛主席深刻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对于不同认识,应当通过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即便一时不能取得一致的认识,也允许个人保留意见,但在行动上不得另搞一套。从历史上看,张国焘、王明、“四人帮”等都是搞派别活动的,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从现实来看,像周永康、徐才厚、刘志军等,背后都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小圈子”,但这些人也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革命党,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全党有统一的理论基础,统一的组织原则,统一的铁的纪律,统一的奋斗目标、路线方针政策和统一的行为准则。全党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实现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所必需的,如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就不能唱出动听的歌曲,而是一片噪音。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证明,“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小圈子”古已有之。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他从尧舜禹汤、秦汉唐宋,对朋党的严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许多朝代就是亡于朋党。我们所指的“小圈子”就是某些以破坏党的组织原则、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来保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乃至阴谋篡党夺权的团团伙伙。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现实的教训应当记取。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他们的目的和手段虽有所不同,但大都是以利禄相勾结,以升迁相依附。领导干部企图利用“小兄弟”给予支持,“小兄弟”则依靠领导干部给予提携、照顾。他们在一起吹吹拍拍、吃喝玩乐、利益输送、贪污受贿,支持亲信、排斥异己,徇私枉法、胡作非为。有的“小圈子”以亲朋故旧、同乡、同学、同事为主体,结成利益同盟;有的同气相求,相拜结盟,称兄道弟,甚至沿用青红帮的称谓;有的崇洋媚外,向党抹黑;有的与宗教甚至邪教相勾连,讲究风水,崇拜鬼神;有的“小圈子”盘根错节,难分难解。各种“小圈子”都是背离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的,他们是党的健康机体上的毒瘤,危害甚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坚决予以清除。

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理想信念是我们思想的基石,只有理想信念坚定,脚跟才能站得稳,身板才能挺得直,眼睛才能看得清,浑身才能有力量。实践证明,现在有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是一心向着大目标,而是两眼向钱看,党员意识淡薄,革命意志衰退,主动寻找依附于各种“小圈子”。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大的滑坡,理想信念的丧失就是政治生命的完结。一个共产党员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我们有千条万条理由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没有一条理由搞“小圈子”。热衷于搞“小圈子”的人一定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应当悬崖勒马,我们党也应当提高警惕,向他们大喝一声,促使他们幡然醒悟。

坚定理想信念,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尤其要深入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前后继承、创新发展的过程,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有些同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认识不足,要切记几代党的领导人指出的“老祖宗不能丢”,丢了老祖宗就会亡党亡国。要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同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宪政等错误观点进行坚决的斗争,抵御敌对势力进行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有些“小圈子”背后就有他们的影子。

要牢记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苏东剧变有很多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开始,搞全民党、全民国家,在全党全国人民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一夜之间一个世界大党大国销声匿迹。我们要对否定毛主席丰功伟绩,否定新中国历史的毫无根据的欺骗和捏造,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以正视听。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

“小圈子”文化是与党的宗旨完全背离的,杜绝“小圈子”必须有“治本之道”,这个“本”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本质。毛主席入党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大众的利益。他在闽西赣南苏区时就写出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群众利益讲得非常深刻具体,并且提出了社会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唯物史观。毛主席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只用了22年就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划时代的变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又用了27年时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初步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我们今天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如果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毛主席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完全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行动指针,群众需要什么,就带领群众干什么。毛泽东思想是最好的“清醒剂”和“照妖镜”,那些想搞“小圈子”的人真应该经常拿出来“照一照”,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违背了党的宗旨。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点淡薄,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的在工作上强迫命令,欺压群众,这是必须纠正的。忘记群众就是忘本,要牢牢记住群众“是重生亲父母,我们是斗争好儿郎。”要巩固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转变作风,有事同群众商量,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党委领导方法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特别是在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下,更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好、执行好,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实行正确领导、防止和纠正错误的法宝,也是抵制“小圈子”的锐利武器。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自觉执行“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只有坚持“四个服从”,才能保证党在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坚持“四个服从”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图领导满意而侵犯群众利益。现在有些干部为取悦上级满意,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甚至违法乱纪,欺压群众,这是极端错误的,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工作制度,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党委分工负责制。书记要当好“班长”,要主动负责,搞好协调、检查、指导。班长“只是一个比方”,不能个人说了算。要处理好书记与委员的关系,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委员意见,形成集体的智慧和工作合力。

要严格党的民主生活,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克服好人主义、折中主义,真正做到对同志政治上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搞拉拉扯扯、搞“小圈子”的人,要及时提醒,不迁就,不留情面。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

用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这也是透过一些“小圈子”暴露出的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党的干部政策历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道正派,选贤任能。“纵观千古存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这是《东周列国志》结尾诗中的诗句,讲得非常深刻,值得我们借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培养选拔干部的五条要求: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个方面是统一的整体,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按照五项要求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就是在新时期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路线。五项要求中,信念坚定是第一位的,是根本性问题,应予以特别注意。近几年,培养选拔管理干部工作有很大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容回避,其中之一就是一些地方部门对讲政治重视不够,致使某些贪腐分子“带病提拔”,走上了领导岗位。要改进干部考察工作,防止那些信念动摇、心术不正的干部混入领导岗位。

要坚决反对和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用干部只能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而不能降格以求,特别是主持工作的领导干部不能搞亲亲疏疏,不能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搞“小圈子”。对违反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的应当依纪从严惩处。同时,还要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是事业上的需要,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要选好、管好、用好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打铁先得自身硬”,选干部的干部首先要过硬,要切实加强他们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严格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

现在我们党是一个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队伍壮大了是一件好事,但也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困难。有的党员入党动机不纯,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而斗争,不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是企图利用执政党的地位、声望谋取个人私利,追求的是个人名位、权利、财富,这也为一些“小圈子”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小圈子”和不正之风是党的腐蚀剂,必须拿起党纪这把利剑,坚决彻底地清除。纪律是巩固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团结、保持行动一致、贯彻党的路线、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党的纪律是统一的铁的纪律,所谓统一的纪律就是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党龄长短一视同仁,都必须服从统一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及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的纪律,没有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谁违反了就处理谁,不能迁就照顾;所谓铁的纪律就是执纪要严,我们的纪律是钢性的,不是弹性的,不是“橡皮筋”,更不是“豆腐渣”,要克服一些地方部门执纪中失之于宽、散、软等问题。执行纪律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只栽花不栽刺,不能见了矛盾绕道走,要知难而上,铁面无私;不能怕别人说三道四,说得对的要听,说得不对的可以保留意见。只要纪律加强起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一定会逐步得到完全的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反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2756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后指出,广西、四川、江苏、河北存在官场“圈子文化”。如四川,被指出“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广西,“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江苏,“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河北,“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近年来,查处的不少腐败案件都是窝案,特别是一些“老虎”落马,总能拔出萝卜带出泥,相继落马者不乏同学、老乡、上下级、校友等关系,这无疑是畸形“圈子文化”造成的恶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此次中央巡视组晒出的巡视账单着重指出了“圈子文化”问题,足以看出官场“圈子文化”的危害之大。官场 “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各种不良风气,如贪污腐败、耽于安乐、同流合污的温床,成为个别圈子、个别干部违纪违法,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圈子文化”的腐蚀性与危害性。

“圈子文化”显而易见的巨大危害有两个。

首先,“圈子文化”是诱发腐败窝案的大染缸。“圈子文化”的巨大危害不仅仅在于滋生腐败,而在于传染腐败、扩散腐败、加剧腐败。一个贪腐者的出现,可能还会有一点遮遮掩掩或者内心的不安,而“圈子”腐败,则会形成一种“法不责众”的自欺欺人和变本加厉,贪腐行为也会表现得狂妄嚣张。一些腐败窝案曝光后,我们发现这些贪腐官员都拥有集会、享乐的会所,这些地方既是他们耽于享乐的场所,也是他们拉帮结伙、勾兑利益的地方,这种现象正是“圈子文化”的突出体现。“圈子文化”的存在,为“圈子”提供了成员引入、联系交流、利润分配、风险应对的途径和便利,可以说,“圈子文化”已经成为腐败蔓延横行的帮凶与工具。从查处的腐败窝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地区、部门的腐败现象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腐败带来的问题,而是由一个囊括了各类官员、商人、官员家属等在内的“圈子”造成的腐败,这种腐败现象不仅大大加剧了危害和损失,而且也为之后的根除影响带来了很大难度。

其次,“圈子文化”是恶化官场生态的催化剂。朋友圈、同学圈、亲戚圈这些维系人们日常人际关系的“圈子”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蕴含了诸多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官场“圈子”已成为隐藏在正常圈子外衣下的社会毒瘤,在这种圈子里,圈子关系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甚至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有一种说法是:“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这从侧面印证了官场“圈子”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决策和执政。在现实中,“圈子文化”的存在,势必弱化大家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导致用干部、作决策不是选贤任能、实事求是,而是讲圈子、看亲疏。“圈子文化”一旦大行其道,就可能使一些人面临“要么加入圈子,要么被圈子孤立、抛弃的两难选择。曾有被查处的贪腐分子就表示,“进了这个的圈子,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 (2012年12月18日《检察日报》)这种由“圈子文化”导致的权力非正常运行,正是政治生态恶化的信号,因此,必须加大治理力度,抵制所谓的“圈子文化”,净化官场政治生态,力促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

一是防范权力过度集中,以监督机制抵制“圈子文化”。“圈子文化”之所以能够病态存在,衍生出一大批腐败群体,就是因为存在“圈子文化”的地方或部门权力过度集中。“一言堂”、“一支笔”的存在,使得个人权力很容易失控,一旦个人私欲膨胀,地方政治、经济等整体发展就会面临发展风险,而个人权力过度集中,也就更容易形成病态“圈子文化”,导致“圈子”腐败的滋生蔓延。因此,抵制“圈子文化”,就必须要防范权力过度集中,强化权力监督机制。首先,要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为依托,以各执行部门为基础,促使权力实施民主化、透明化,在明确一把手权力的同时,更要明确其他班子成员、各执行部门负责人的权力,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促进决策、执行机构的内部约束与监督。

其次,强化双重监督机制,以监督手段遏制“圈子文化”。监督权力运行,可以有效防止“圈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先有了孱弱无力的权力监督,才有自愿的“被苟同者”,进而成为“圈子文化”的簇拥者和参与者。在某些地方官场之所以会成为“酱缸”,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权力及依附于权力而存在的圈子的约束和监管,从而导致“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恶风盛行。双重监督,就是既要完善政府内部监督,又要强化外部监督。作为体制内监督部门的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权力监督,此外还应加强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为外部监督创造条件和途径。

二是弘扬党内民主,以民主机制抵制“圈子文化”。应进一步弘扬党内民主,教育广大党员讲党性,守纪律,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置于健康的、浓厚的党内民主氛围之下,促使广大党员成为抵制“圈子文化”,净化官场生态的倡导者、践行者。党员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抵制“圈子文化”病态蔓延的主体。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党内民主的四大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全面落实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处理好四者的辩证关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党内民主现状,才能有效遏制“圈子文化”的滋生蔓延,才能让政治生活回归正常和健康。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如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只要严格规范、认真落实好相关民主程序,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圈子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抵制“圈子文化”。

三是加强宣传警示和教育引导,以预防机制抵制“圈子文化”。此次中央巡视组明确指出“圈子文化”的存在和危害,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化了对“圈子文化”危害的认识,促使大家深入反思反省,防微杜渐,自觉远离和抵制“圈子文化”的侵扰,更为那些“圈外”同志正了名撑了腰,明确了导向,弘扬了正气,今后还应趁热打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喊打官场“圈子文化”的舆论氛围,让官场“圈子”成为“过街老鼠”,不敢露头。

抵制“圈子文化”,要坚持教育为先,警示为先,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圈子文化”形成气候,将“圈子文化”的病态发展扼杀于萌芽之中。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对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党性教育、纪律培训、反腐倡廉讲座、案例巡回讲演等方式加大教育预防力度,教育党员干部强化组织性、纪律性,自觉依法行政,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要坚持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具备识别判断“圈子文化”的慧眼,具备抵制反对“圈子文化”的能力,从源头上破除“圈子文化”陋习,净化官场政治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反对圈子文化与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2173 字

+ 加入清单

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要从思想理论上划清是非界限。有的同志认为,现在不能搞过去“左”的一套了,不要动不动就批评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固然,上纲上线大批判和无情斗争的“左”的那一套必须摒弃,但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必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必须发扬。把开展批评、揭露和纠正缺点与错误视为“左”的一套,以“做人要与人为善”、“对人要宽容”为由奉行好人主义,都是不对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为人处事首先要讲党性原则,与人为善不是一味地讲好话讨好人,更重要的是要善意地批评帮助人。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闻不问,是对同志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对那些严重违纪违规的言行讲宽容,实际上起着掩护和放任这些错误的消极作用,为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滋生蔓延开了方便之门。对领导干部来说,这是一种失职渎职行为。事实上,怕得罪不守规矩的少数人,就得罪了遵规守纪的多数人;不揭露和纠正不正之风,就伤害了正直廉洁的同志。一身正气、敢抓敢管的干部,绝大多数群众是拥护的,“选票”也丢不了多少。有的同志认为,维护班子团结非常重要,不要因为批评人伤了和气。确实,维护班子团结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是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但班子团结应当是在坚强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而不是没有原则是非的一团和气。那种没有积极思想交锋、没有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没有是非曲直的班子,表面上的团结往往是不牢靠的,也是难以持久的。有的同志认为,批评人要讲究方式方法,还是多表扬多鼓励为好。这个话没有错,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以此为托词,过分“讲究”方式方法,结果批评人像表扬人,根本起不到批评的作用。党内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任何时候原则都是第一位的,方法是第二位的,原则是非要清楚,好恶态度要鲜明。领导工作要以调动积极因素为主,但克服消极因素的工作也要抓。共产党人要讲究领导方法,但不能做没有原则是非的“好好先生”。

反对好人主义,要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克服个人主义。好人主义的实质是个人主义,是把个人名利得失摆在党性原则之上的价值选择。精于算计个人得失的人、四面讨好的人,往往也是功利私心比较重的人。为什么要无原则地逢迎讨好,净捡好听的说?无非是想在领导和同志中落个好印象、得个好人缘,对自己有好处。为什么对缺点错误不敢批评纠正,对不正之风和违规违纪问题不愿揭露查处?无非是怕得罪人,担心会丢选票,影响个人进步。虽然在具体人和事的处理中,可能还有担心得罪了关键人物,会影响单位集体利益、班子团结等多种考虑,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原则,奉行好人主义,都能从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上找到原因。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坚持按党性原则和政策法纪办事,好人主义就不会有市场。如果把自己的人缘、选票看得比党和人民的利益还重,就谈不上讲党性讲原则。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真正做到党的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宁可得罪人吃眼前亏,决不放弃原则当老好人。

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要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严肃党规党纪。一些单位好人主义盛行,与党内生活制度不健全、党内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有关。有的单位党委民主生活会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的评功摆好会,征求意见成了征求赞扬,批评意见没有了,连“希望”和“建议”也不提了。对一些班子成员违规违纪或明显不妥的事,顶多私下嘀咕几句,很少有人在会上严肃认真地当面批评指正。在这种不正常的党内生活环境中,谁要坚持原则,谁就会被认为“死板”、“不好处”;谁当“好好先生”,谁就“吃得开”。因此,反对好人主义,必须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实效性。党内民主生活会要把开展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重要内容,鼓励和支持大家讲真话、讲心里话。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纠正,使好人主义在党内失去生存的环境和土壤。

反对好人主义,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一些领导同志不愿得罪人的重要原因是怕“丢选票”。应当承认,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实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情况下,确有一些敢于揭露和纠正问题的人吃了亏,而一些有“好人缘”的人得了便宜。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同时,要注意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结果,既注重群众公论,又不简单地搞“以票取人”。要认真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注重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特别要注意保护和重用那些敢抓敢管、勇于揭露和纠正缺点错误的干部,不让坚持党性原则的人吃亏,不让“老好人”占便宜。

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主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切实负起责任。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听取大家的批评意见,真正做到闻过则喜、从善如流,而不能听到奉承话就开心,听到不同意见就不高兴,并以各种方式进行“反弹”。要带头坚持党性原则,不怕得罪人、不怕丢选票,不当“和事佬”,不搞无原则的迁就照顾。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他人,作好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具体表现

全文共 1951 字

+ 加入清单

圈子文化”从源头上看是专制主义糟粕的残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具体表现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圈子原本的一种含义是指人与人因为相同兴趣、经历或其他目的而结合成的非正式团体。志同道合而相聚一起,或结伴临溪,流觞曲水,或坐而论道,疑义相析,都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但是当下社会和官场上流行的圈子却完全脱离了志趣的主题和情感的联合。不少人削尖脑袋钻进圈子,想方设法经营圈子,千方百计扩大圈子,形成了一种畸形繁荣的“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最注重界限。圈子看似松散,但却“画圈为牢”,水泼不进,针插不入。不管人与人关系多么错综复杂,一个人进没进圈子,是谁的圈子却分得一清二楚。在圈子内,可以呼朋引伴,称兄道弟,觥筹交错,互相照应,彼此绝对心照不宣;但对圈子外,或冷若冰霜,形同陌路,或表面和气,暗中使绊,乃至排斥打击,落井下石,斗争起来毫不手软。让人感叹圈内圈外是“两重天”。

“圈子文化”很讲究中心。圈子实行的是家长制。圈子中的人际关系如同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描写的“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的中心就是圈子的“家长”。“家长”掌控着圈子内外部资源的获取分配和圈子的运作,圈子其他成员只能唯“家长”马首是瞻,老老实实服从指示。圈子还实行等级制。圈子之内谁是老大,谁是心腹,谁是马仔,谁也不会搞混。“上下有等、尊卑有序、贵贱有别”之类在圈子中最适用。

“圈子文化”最关键的是规矩。这种规矩是潜规则,摆不到台面上,也落不到纸面上,但是谁要敢坏了规矩,那今后肯定是在圈子里“混”不下去了。圈内圈外,第一位的规矩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圈内人要是混出了名堂,必定要彼此拉一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要是出了问题,则必定要统一口径,百般包庇。因此社会上常常听见某个地方“拔出萝卜带出泥”,被“一锅端”。圈子上下,第一位的规矩是“江湖义气”。下属对待老大要“忠心耿耿”,老大对待下属则要“义薄云天”,你为我效犬马之劳,我为你两肋插刀。至于这种规矩是否符合党纪国法,是否遵从组织原则,都在所不问。

这样畸形的“圈子文化”让一些领导干部成为利益团体的附庸,丧失独立的政治人格、清醒的政治判断。任其发展,将是对组织纪律的严重挑战,将对党的事业和党的组织造成极大的伤害。

“圈子文化”从源头上看是专制主义糟粕的残留。专制主义延续几千年的陈腐观念、人身依附、等级制度、门客政治等在党内仍未得到完全肃清,并且在思想日益多元、利益日益分化的今天还有所发酵。一些人错误地把组织当成了朝廷,仍然在搞任人唯亲、任人唯派,进行人身控制,围绕自己打造盘根错节的现代“宗族”,将组织内纯洁的同志关系江湖化、庸俗化。“圈子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党内宗派主义的变种。每个小圈子就是一个小团体、小山头,它们时常闹独立性,只强调局部利益,无视整体利益,往往通过内部被异化的伪团结,相互间无原则的争斗,于无声无息中解构了组织意志,绑架了组织意图,裹挟着组织的运行。“圈子文化”从本质上看是利己主义的恶性发展。组织的运行围绕一个“公”字,圈子的运行围绕一个“私”字。混迹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但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利。归根到底这类圈子都是个人利益关系的同盟。它们交织着权力、地位、关系、面子,将单纯的利益交换关系发展为饱含“人情”的人际承诺,为其赤裸裸的目的蒙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匡正风气,破除“圈子文化”的途径有很多,但最关键要摆正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学会正确对待组织和领导干部个人。每一个党员都必须认识到,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强弱,贡献大小,个人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都必须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置身于党的一个组织之中。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参加党内生活,认真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要时刻牢记感恩组织,而不是感恩个人。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归根到底靠组织关心培养,而不是靠圈子帮衬,更不是靠“贵人”相助。因此要对组织心怀感恩,心存敬意,更加自觉地相信组织、更加紧密地依靠组织。但是这种感恩的对象只能是组织,而不是组织里的任何领导,决不能因为某些领导曾经有过提携之举,就搞庸俗的“投桃报李”那一套。

要时刻牢记对组织忠诚,而不是对个人忠诚。领导同志作为组织的灵魂,对组织控制力强、贡献大,很多时候是组织意志的代言者。但是每个党员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领导都只能代表组织,而不能代替组织,在组织之内每一个党员的政治人格都是平等的,绝不存在凌驾于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要明白自己是组织的党员,而不是谁的家丁、门客,不能将个人进步等利益诉求寄希望于对某些领导的“效忠”上。

要时刻牢记维护组织利益,而不是维护个人私利。决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损害组织利益,更不能拿原则送人情,做交易。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圈子文化”是法治中国的绊脚石,滋生腐败、损害国家与民众利益、阻碍社会公平与正义。只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辅之以严格执行,才能杜绝别有用心者组建“圈子”以牟取不当利益。当感情不再是拿来投资的工具,君子之交方能淡如水,“圈子”也才能回归至停靠友情与亲情的港湾。

首先,要抓价值观建设。“圈子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极端利己的维护帮派私利的价值观。共产党人的文化,内核就是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取向,就是由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文化传统。这种共产党人的文化,同“圈子文化”是根本对立的,同时又是克服“圈子文化”的有力武器。我们共产党人,既要成为全社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又要弘扬和践行共产党人特有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搞小圈子,不走腐败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其次,要抓阳光制度建设。“圈子文化”的滋生和蔓延,极大地破坏了党的各项制度。圈子里的人,不论是大官,还是跟屁虫,总是把宗旨、党章、准则、纪律看作是一纸空文。他们最擅长的,是搞暗箱操作、幕后操纵。他们即使讲制度,也是为了套住别人的手脚、限制别人的行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而且还突出地强调,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他还指出,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同理,解决“圈子文化”,也要把建立阳光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

再次,要抓法治建设。“圈子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无法无天文化。用法治管圈子,才是正道。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整套战略布局,把法治和发展、改革、治党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是为了找到一个治本之策、长治久安之道。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只要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把我国建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封建主义就没有了滋生的土壤,“圈子文化”就失去了蔓延的空间。因此,认真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由党的高级干部带头,各级干部身体力行抓法治,有针对性地抓,坚持不懈地抓,一定能抓出一个风正气清的党建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为何强调“看齐意识”,我曾在“学习小组”专文提过。核心意思两层:

一是“集中统一”是中共执政发展的根本所在,党内分裂、不团结是政治隐患、危机之源。邓小平曾说,“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祝”这是在总结国内外共产党政权兴衰史的基础上,得出的深刻经验教训。苏共偌大一个政党之所以亡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党内政治力量分裂、意识形态分歧等。中共革命史以及建政后的建设、改革史表明,历次困境的根源之一即是中共内部出现不看齐的力量,甚至是搞分裂党的政治勾当。党中央严肃查处周永康、令计划违纪违法案件,消除了党内重大政治隐患,原因之一即是他们破坏党内统一团结。

二是治理中国、变革中国需要有中央权威,需要有打破体制内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威。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中共这么一个大党,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不行的、不可想象的。无论是地方还是部门,必须把分管的工作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统一起来,必须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看齐,决不可自搞一套、阴奉阳违、“标新立异”、搞“独立王国”,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无论是“啃硬骨头”还是“涉险滩”,都需要有中央权威,需要有打破体制内多年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权威。尤其是“触动团体或个人奶酪”时,最需要中央权威。

简言之,“四个意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治、中国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将深远影响未来几年的中国政治格局和改革绩效。党中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将以更大的权威与担当,带给中国民众更多获得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圈子文化”危害巨大,是影响党的集中统一的重要“杀手”,是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是滋生腐败的土壤,是党组织战斗力的“腐蚀剂”,是推动朝阳振兴发展的“绊脚石”,必须彻底整治。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希书记讲话要求上来,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坚决不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切实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推动朝阳振兴发展上。

要把整治“圈子文化”作为巡视整改的重中之重,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任务,深刻汲取教训,痛定思痛,下决心整治圈子问题。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干部工作各项要求,坚持五湖四海,坚持从全局出发选干部、看干部,切实把政治强、讲大局、有能力、敢担当、廉洁、口碑好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并狠抓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能打仗、打胜仗的干部队伍。要狠抓制度建设和执行,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各项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狠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骨子里增强党章意识、党的意识、宗旨意识、纪律意识,切实做到“四讲四有”,树正风、扬正气,从根上清除拉帮结派、团团伙伙的土壤。

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起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一刻也不放松地把党风廉政建设抓在手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担起监督责任,从严查处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搞非组织活动等违纪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分兵把口,形成整治“圈子文化”的强大合力。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决抵制“圈子文化”,全力净化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为推动朝阳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切实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必须时刻牢记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政治自觉,认真践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明纪律和规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切实把好“四关”,不断取得学习实践新成效。

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善于深入思考、善于有效作为,是党员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终身的必修课。只有自觉加强学习,才能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以严明的纪律保障各项工作落实。要把学习六中全会精神与自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在学习中牢固把好 “信念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时刻站在党的立尝站在党性高度上分析和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加强三观改造,确保思想不滑坡。清醒懂得“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决不能把公权异化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做守纪律的明白人,树牢理想信念关。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唯有心中有党、真心向党、对党忠诚,方能担得起“合格党员”称号。

牢固把好“情怀关”。以学促干,将学习与精准脱贫、小城镇建设、危房改造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上下齐心,共建秀美、幸福、诚信、和谐家园,率先建成小康社会。通过学习领会,不断思群众之所思、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用真情真心对待群众,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牢固把好 “担当关”。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聚集务实高效、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激情和干劲,珍惜组织赋予自己的干事创业的平台,切实增强夯实基层、推动发展、后发赶超的责任使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干事创业冲在前,艰苦困难不皱眉。用实际行动带领群众激情创业、团结奋进,心里装着党与人民事业,眼里只有祖国与群众利益,才保得装时代先锋”的称谓。

牢固把好 “敬畏关”。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党的决定,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多作贡献。把学习从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要求与自觉行动上。将思想、行动自觉用纪律与规矩约束自己,用严于一般群众、严于基本法律的要求律己奉公。经常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严于自我解剖,深入剖析原因,认真加以整改,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在各种思潮文化、多元价值的相互激荡中保持敏锐的鉴别力、坚强的免疫力,从严要求自己,自觉把培养高尚情操作为一种自觉追求,稳住心神、守住底线。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使守纪律、讲规矩真正成为行动自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滨海新区召开2016年区委常委会第41次会议,传达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圈子文化好人主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出席会议并讲话。

宗国英指出,“圈子文化”已经成了危害党肌体健康的顽症。纵观“十八大”以来因一些“老虎”“苍蝇”的落马而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一些地方部门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无不与大大小小的“圈子”有关。好人主义则是不讲原则和党性的庸俗官风。事实证明,好人主义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圈子文化。那些在单位中明哲保身的“老好人”,不分是非,政治上搞投机;不担责任,工作上耍滑头。长此以往,会使党员干部意志衰退,颠倒是非善恶观念,降低党的威信,削弱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宗国英强调,我们要按照市委要求,切实抓好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整治。切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遵守《准则》和《条例》要求,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态。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党纪办事,从制度上杜绝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增强责任意识,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增强“四个意识”,筑牢抵御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防线。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反对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2082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今社会中。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这种观念,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直观描述,也是对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的经验概括。当前体制下,对于干部任命,“一把手”权力过大,很多时候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这就导致,如果跟对了人,就会使获得提拔重用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许多人会把进入某些“圈子”视为成功捷径。【读文有感:人类社会中,“欲望”是关键,“欲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欲望”是控制大局和人群的抓手,当一个人把“欲望”的应用,玩到了极致。那么,他就能将世界把玩于手掌之中。什么是“欲望”呢?就是人们费心思、极力想得到的东西。但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抓住了欲望就抓住了世界,抓住了欲望就抓住了人类的大脑和行动。正常的欲望要应用好。但,还是要经常的想办法,创造一些使人产生欲望的机会。使得利用者自己,始终有抓手牢牢地控制住人们的大脑。比如,评先,有奖的事;比如,选用人的事。有十个人、十个人决不能都评先进,必须差额选举,即使名额富余很多,也不能这么办。不能满给。当然了,多出的名额可以分给其他面层的人吗?!一定要有比例的采用“民主集中制形式”的评选,既合法又合理,还加强了控制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所在人群的积极性。达到奖勤罚懒的欲望驱动效果,使得主动权始终在手中紧攥(老人家通过几十年研究和实践,特别明白此理。遂将此招应用得得心应手,自文革以来控制人们大脑的,让人们为之疯狂的就是这招,百试百爽。人类社会中,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前进发展的动力)。如果在社会中,人人都有时,就变得稀松平常了,人们就不会珍惜了(新、奇、险、特,是人类的软肋似的弱点追求!)。大伙就不会有欲望的产生,没有了欲望的驱使,人们就不会主动积极争取。很多人就会变懒,无所事事的瞎混!达不到鲤鱼跳龙门式的竞争效果。“用欲望来引领;用奖罚来驱动;用保障来安心;用法纪来约束”(这与当前美国的做法大致相同)。这是人类社会的源动力所在,目前,没有其他的好办法!可以借鉴!】

从古到今,无论是性别、年龄、经历、爱好,还是工作生活的环境,人都不可能脱离圈子而存在。一方面,进入某一圈子,可以在圈子中发挥个人专业能力,在小圈子中为全社会的发展起到大作用;另一方面,进入了某一圈子,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圈子,无论是亲情还是兴趣爱好圈子,无论是行业还是团队圈子,都能让个人获得更多的资源,获知更多的前沿信息。

但有的人却利用所谓的“圈子文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首先是想着如何跟对人,想着要去抱着某位高官的权力大腿,为个人的政治前程铺好路。其实,对个人人来说,这是不相信个人的能力,害怕站错队、跟错人影响了前程;对于“大腿”来说,与下属玩起“圈子文化”,结成了权力和利益同盟,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败坏了威信,玷污了公权的尊严,损害了个人的声誉。

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调查显示,有47.3%的受访者表示正因“山头”、“圈子”或附庸问题而苦恼,47.2%的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这表明,“圈子文化”在官场和各行各业仍十分流行。这种权力的附庸,实际上是把公权凌驾于组织利益之上,是通过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来获取圈子成员的最大利益。由此,有的人当上了干部,整日就琢磨着要去抱谁的大腿,进入到谁的圈子,一旦想方设法混入了“圈子”“跟对人”,就不再担心无利益可图、无职位可就。这样一来,造成权力滥用、无心做事、善恶不分、不受约束,各种腐败窝案、串案就会常有发生。诸如,刘志军连同其带病提拔的张曙光等一批铁路系统内的“铁哥们”先后落马;江西九江水利系统窝案中,水利局长竟授意同乡一名毫无经验的木匠承修水库,皆是赤裸裸的案例。这种权力非制度化的运行,正是政治生态恶化的信号。

铲除“圈子文化”,打破官场陈风陋习,对于净化官场文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起着关键作用。唯有真正实施法治、落实法治,才能塑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从而改变权大于法、官大于法的不良局面,让那些别有用心的“圈内人”抬起头来看看“圈外”的世界,看看法治建设给国家带来的繁荣昌盛,看看公平正义给人们带来的安居乐业,看看正确用权给社会发展带来的良性进步,看看良好政治环境给执政地位带来的威望。而让“跟对人文化”没有市场,就必须通过建立风清气正的考核评价机制,让选人用人程序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消消毒、杀杀菌”,避免圈子滋生裙带关系,避免萝卜招聘、互相提携现象,让能人好人好上加好,让能人好人能被提拔重用,让能人好人都有机会干出好成绩。要让领导干部不能总是“一手遮天”,就必须严格规范官员的职务行为,用制度建设提高干部职务的风险系数,确保干部正确用权,不能让那些所谓的“大腿”成了一些人梦想的天堂,更不能让领导手中权力成为一些人“投桃报李”的潜规则。

随着打“老虎”、拍“苍蝇”步骤越来越快,系列的窝案、串案不断被纠出,诸如山西省5党委接连被查,这足以说明官场圈子在一点一点走向失控。铲除“圈子文化”,不仅需要官员自觉自律,更需要从制度建设抓起,为圈里圈外划清界限,决不能让“圈子文化”玷污了公权的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浅谈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具体表现以及对策

全文共 2535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中国社会中,升学、就业、考公务员、评职称、提拔等等,很多人首先想到如何利用关系,至于自己有无能力、能力大小并不重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具体表现以及对策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圈子文化”由来已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形式,圈子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运行规则和文化价值观念。从正向看,圈子可以使人们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坐标,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圈子也会使得社会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裙带关系等交织而成的不正当关系网。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不良“圈子文化”的危害性,强调党内绝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要净化政治生态、清正官场风气,就必须破除“圈子文化”的消极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中,升学、就业、考公务员、评职称、提拔等等,很多人首先想到如何利用关系,至于自己有无能力、能力大小并不重要。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人们对庸俗腐败的关系学“羡慕嫉妒恨”,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其推波助澜,这在仕途发展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有五:

一是“拼爹”。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的,以权枉法的,不乏其人”。“我爸是李刚”,一语道破当今“拼爹”的社会病。“拼爹”进入官场便导致“官二代”现象:有的地方选人用人平衡照顾领导干部子女,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子女进公务员队伍。最近媒体曝光湖南广东一些“官二代”快速升迁,看起来是程序不公正,实质是“拼爹”的结果。“拼爹”是封建社会“封妻荫子”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任其发展,我们社会就没有公平正义可言。

二是刮“裙带风”。一些干部“拼爹”不行就“攀亲”,建立家族式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裙带风”。有的“夫荣妻贵”,一旦自己“阔”起来,老婆也随即成了“人物”,随着自己不断交流提拔,老婆的岗位越来越好、级别越来越高,甚至挂名吃空饷做起“全职太太”;有的“近亲繁殖”,一人官居要职,亲戚、老战友、老同学、老部下、老朋友都追随而来,“大树底下好乘凉”,不但形成堡垒式的利益集团,还影响一个地方、单位的政治生态;有的“狐假虎威”,利用与上级领导的特殊关系,跑官要官,沟通人脉,甚至充当官场“掮客”,通过权钱交易编织“关系网”。“裙带风”已成为当下人们审视官场升迁的一个视角,由此可以搜寻那些春风得意“上位者”的“背景”。官场裙带风,以亲情友情切入,披着温情的面纱,往往容于世俗甚至被认可,但它归根到底是权力攀援、利益勾结,必然压缩人才成长空间,制约社会发展活力。

三是经营“圈子”。一些干部自觉“先天不足”,“拼爹”不行,“背景”不硬,于是“后天补拙”,想方设法经营“圈子”,形成各种挑战公平正义的利益团体。有的建立“老乡圈”,“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音模糊了是非概念和原则底线,却达成了“资源共享”的同盟共识;有的形成“同学圈”,参加学习培训把主要精力花在“联系联系”上,在校互相吃请、拉拉扯扯,结业后利用职权互相提供方便。谋取私利“小圈子”的能量往往不小,如果独善其身、不进“圈子”,领导层就没有力挺的“靠山”,同事中就没有帮腔的“哥们”,民主推荐时往往“出局”。

四是跑官要官。在一些干部看来,官是“跑”出来的,“跑”到一定时候就得“要”。一为渐进式,利用各种人情往来机会请客、送礼、安排消费娱乐活动,与领导套近乎;二为突击式,明码标价,权钱交易,搞“一锤子买卖”;三为曲线式,利用职务便利为领导亲属谋取利益或者提供方便;四为迎合式,“不怕领导没缺点,只怕领导没爱好”,想方设法投其所好;五为“招呼”式,通过领导的上司和亲朋好友说情、施压;六为要挟式,先君子后小人,抓住领导的软肋加以威胁、逼迫,不达目的不罢休。跑官要官不但产生“带病在岗”、“带病提拔”、“边腐边升”,而且导致“老实人”吃亏。

五是热衷应酬。一些干部认为“关系就是生产力,应酬当中求发展”。曾经楼堂馆所何其林立,迎来送往何其热闹,觥筹交错何其铺张,都是为了所谓的“沟通”。有的超标准接待,安排豪华宾馆、高档酒店,给足领导面子;有的赶场子陪客,尤其是接待高官要员,前呼后拥,争先恐后,生怕错过时机。即使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仍有一些官员变着花样奢靡浪费。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冲破“关系网”,创造条件“赛场选马”造成“能力不如关系”现象,“官本位”思想是生存土壤,特权现象是重要推力,用人不公是关键因素。我们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冲破“关系网”,开创一个选贤任能、人才辈出的新时代。

首先,要强化人才意识。国以人治,政以才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现人才要如获至宝;人才优势是根本优势,寻觅人才要求贤若渴;人才浪费是最大浪费,举荐人才要不拘一格;一流人才一流回报,使用人才要各尽其能。重视人才贵在行动,不可“叶公好龙”,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能、容才之量、用才之道。

其次,要搭建成才平台。要创造条件“赛场选马”,让优秀人才有机会、有舞台、有作为,使有关系无能力的人“边缘化”。开展学习交流竞赛活动,让善学习者展示风采;优化后备干部培训,使“充电”与“放电”(展示自我)结合,让优秀者如鱼得水,让平庸者如坐针毡;进行实践考察,通过双向交流、挂职锻炼、参与处理突发事件等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检验能力;扩大公开选拔,让没能力的没指望,让干得好的考得好;严格干部提拔试用制,定任务、定要求、定考核,确保能者上、庸者下。

再次,要狠刹特权现象。特权不刹,关系网不破,党将始终面临“能力不足”的风险。要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杜绝家长制和“一言堂”;把用人权关进制度笼子,阳光操作,规范运行;治理“打招呼”现象,领导干部既不违规违纪“打招呼”,也不能唯唯诺诺“听招呼”;建立用人问责制度,谁提名,谁负责。

最后,要大胆启用能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要坚持德才标准、政绩导向,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让实干的人得实惠;摒弃简单“以票取人”,科学把握“群众公认”,发挥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把关作用,不让“老实人”吃亏;克服嫉贤妒能现象,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宽容失误者,冷落钻营者,追究诬告者,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当前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存在的问题分析

全文共 4211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甚至违反政治纪律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亟待深度剖析,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就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和研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存在问题及特征

调研表明,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是能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这是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保证。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淡化,政治纪律执行不力,违反政治纪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呈现以下“四性”:

(一)政治上的迷茫性。一是政治方向偏向。有些党员干部针对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矛盾和困难,比如贫富差距拉大、行业分配不公、少数人价值观扭曲、一切向钱看等,就在政治方向把握上摇摆不定,甚至把此类问题归结为改革开放造成的。二是政治立场偏移。有些党员干部实为政治上的糊涂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不鲜明。比如有的人在对反腐败斗争形势正确判断上,没有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认为:反腐败越反越多,积重难返。而有的又对身边违纪者睁一眼闭一眼,查处时说情开脱,袒护包庇。有的对当今自上而下开展的作风建设、群众路线等工作,不是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而是做局外人,持观望态度。甚至错误地认为作风建设、群众路线做做样子,走走过场,阵风吹过,难以持久。三是政治言辞偏激。有些党员干部私下显能,口无遮拦,惯于传播小道消息,议论网上热门话题,甚至丧失党性原则,传播政治谣言、政治笑话,对党的重大政治问题说三道四,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

(二)思想上的片面性。一是于己无关论。有的党员将自己混同于普遍百姓,消极遁世,不问政治。认为自己无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没有遵守的必要;有的一般党员干部,则认为自己有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也没有约束的必要。二是民主自由论。有的党员干部在党内片面要求决策要民主、言论要自由,不能摆正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说了一些违反组织原则的话,做了一些违反政治纪律的事。三是自以为是论。有的不是全面、正确地理解中央精神,而是片面曲解原意,甚至把自己的不正确理解当成中央精神,使之在执行中变形走样。比如在执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过程中,一些镇、村干部嫌工作麻烦,将强农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将应发到户的惠农补贴资金,违规套取、截留使用,严重背离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精神。近两年来,已查处7件此类案件,对相关人员及时给予纪律处分。

(三)工作上的本位性。一方面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大局意识,不顾国家整体利益,片面强调本单位本部门局部利益,对党和国家政策、上级部署的工作,有利争着上,难事绕道走,合口味的立马照办,不合口味的消极应付。有的强调以本地工作特色为由,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另一方面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有些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不从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利益考量,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从而出现“利大快执行,利小慢执行,无利不执行”现象。比如少数行政执收执罚部门,踩红边线,打擦边球。少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以工作保密等为由,另设办事大厅,规避集中监管。致使“三乱”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

(四)行为上的自由性。一是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有少数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貌似“双面人”,对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或者消极应付,难以落实。有的党员干部参与组织讨论决定时,仍然存在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的违纪行为。二是信仰缺失,行为荒唐。有极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缺失,不信马列主义,信宗教迷信。不讲班子团结,讲团团伙伙。其行为完全丧失共产党员的立场,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极不良影响。三是利益至上,违纪违法。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缺乏理想信念,行为方式上自由散漫,逃避监督,价值取向上追求个人利益至上。有的与不法商人打得火热,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有的甚至受利益驱使,蜕化变质,出卖情报,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比如2011年4月,该县查处县法院一法官周某某违纪违法案,因其政治纪律松懈,难抵金钱诱惑,迷失政治方向,通过互联网络,向境外敌特组织出卖情报,终因犯间谍罪,被依纪依法惩处。

二、原因分析

(一)不注重理论学习,政治素质不够高。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党员干部,只重业务培训,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善于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政治理论基础差,致使思想政治素质难以提升,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难以从思想上、政治上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不注重党性锻炼,纪律观念不够强。有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放松了主观世界改造,致使党性不纯或不强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个人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弱化;本位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弱化;名利意识增强,公仆意识弱化。甚至极少数党员干部把强调政治纪律,视为束缚手脚,自认为只要谋求本单位利益,个人不拿不贪,就不是违纪违法。这样必然造成纪律涣散,难以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民主与集中、个人利益与党和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

(三)不注重制度实效,执行力度不够强。有些单位党组织制度执行力不够强,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比如有少数党员干部不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正确处理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导致民主不够或集中不够,从而影响执纪实效。

(四)不注重从严治党,教育、监管、惩处不到位。有些单位党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治党不严,对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上、行为上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闻不问,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管,甚至当党员干部违纪追究时,帮其说情开脱。有的党组织不抓经常性政治纪律教育,致使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化。有的党组织不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党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一些基层党员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为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有的党组织执纪不严,对违犯政治纪律者,认为蒙上“政治色彩”,尤其针对违反政治纪律言行,处分尺度更不好把握,因此得不到及时应有惩处。

三、加强党员干部执行政治纪律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强化党章意识,增强执纪严肃性。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一个党组织都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自觉维护党章。做到党章规定的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党章禁止的必须坚决纠正和查处。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把严格遵守党章,作为自己必尽的义务和责任,自觉用党章规范一言一行,真正把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见于效,切实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着力强化纪律意识,增强执纪自觉性。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增强纪律意识。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一系列主要论述,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提出的新要求,学懂学透党章、党纪处分条例等党纪条规,自觉规范言行,明确守纪底线。二是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坚持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宗旨教育相结合,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政治纪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注重统筹规划,加强持续教育。把政治纪律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的整体规划,让政治纪律教育进入党校培训中,进入各单位党课教育中,切实使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传递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的正能量,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纪律意识,自觉做到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立场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坚定不移。

(三)着力强化制度执行,增强执纪持久性。严守政治纪律,执行制度是关键。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关键时刻听从指挥、重大方针坚决贯彻,具体规定严格执行、日常生活严守规矩。另一方面,扎实抓好党内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函询和问责等制度落实,查找和解决在执行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予以整改。同时针对违纪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位,查找违纪的深层次主客观原因,及时制定和完善政治纪律规定,增强政治纪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着力强化查处力度,增强执纪有效性。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一是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促进党的团结统一。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三是跟进重点时段、关键环节,加强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常态化检查。要强化新政策出台、重要会议召开等敏感时期的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严明政治纪律;要强化重点人员的检查,突出新党员、新任干部、新进班子成员和离退休干部,及时纠正违反政治纪律的人和事;要突出重点环节检查,定期对网络设施、传播媒体、涉密载体等情况进行清查,防止发生网上政治问题。四是要加强对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吃、住、行、医、学等方面入手,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对违反政治纪律的人和事,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对执行政治纪律监督不力的,要追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

(五)着力强化主体责任,增强执纪示范性。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自觉作好表率,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维护政治纪律,又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一切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强化纪律“铁”的意识,强化按制度办事的意识。要把执行政治纪律贯彻于履职全过程,切实守住“底线”、不踩“黄线”,不越“红线”,以自身的示范表率作用,促进从严治党、严明执纪要求的有效落实。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好人”本来众心向往之,但“好人主义”却不是个好东西。这既是某些地方流行“为官不为”的重要风气来源,更是某些官场风行明潜规则的“哲学基幢。就在近日网上热传的总书记“十句硬话”中,就有着他对“好人主义”的一语中的“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8月14日 人民日报)

显然,人民日报所指的“好人”只是在一部分人眼中的好人,“好人主义”也可以叫“好好主义”或“好好先生”,在各政府机关里,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领导干部在听过领导指示与下属汇报后总是两个字:“好,好”。这即是某些不闻所以然,却总能得出“好,好”结论的“好好先生”。好好先生体现的是处事圆滑作风,处处充当老好人,为的是上不违领导意愿,下不得罪群众,自己从中得个明哲保身。

却殊不知,正是此类“老好人”,在关键时刻因为失去原则与担当,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最终纵容了下属,漠视了领导私心,助长了失职渎职作风。孔子云:“乡愿德之贼也。”没有是非对错观的“好好先生”,足以败坏道德,令各种私心杂念滋生旺长,最终导致正义失指,邪气上升。习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

“好人主义”还有个更大的祸因,那就是底线不清与“一团和气”之下,容易被诱惑拉入腐败“圈子”。今年1月,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他同时强调,班子讲团结不是搞“一团和气”,讲和谐不是要“和稀泥”。显然,“好好先生”们最擅长的正是“和稀泥”和“一团和气”,当此种风气升级,就会生长为架“天线”、搞“勾兑”,拉帮结派、党同伐异,最终形成官场圈子文化与“山头主义”,可见,“好好主义”形成了班子和谐往往是表形假象,其往往隐藏着暗底汹涌和腐败滋长。

防止误入圈子文化与“山头主义”要防微杜渐,关键时刻更需要有人敢于直言,而非沉默不语。朱镕基曾真言:“敢于当面反对、使我下不来台的人,我会重用他。”各级党委与组织部门正应该圆睁双眼,将“好好先生”们打入冷宫,将敢于直言者提拔重用,如此方能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真正民主和谐政治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