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白头如新一词的出处汇总19篇

浏览

7501

作文

73

出处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①两山相对耸立。

例:山峡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峙,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刘白羽《长江三峡》.

相对而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资水》:“县左右二冈对峙。”

【唐】杨炯《浮沤赋》:“排两足而分规,擘波心而对峙。”

【清】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苏县境北际界平,两山对峙,叠嶂复崖,莾为盗薮。”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一条笔直的公路延伸过去,有一座两山对峙的山口,那想必就是虎鸣山口了。”

②对抗;抗衡。

例:【清】黄鸿寿《开设资政院》:“院中议员以钦选、民选两部分组织而成,两造之分子,隐隐然若两党之对峙。”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九章:“我军逐步后撤,退到张朴墕和十字墕村南,与敌人隔沟对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霜露之疾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汉朝的公孙弘年轻时很穷,在海边放猪。四十岁时开始学习《春秋》,六十岁时,汉武帝广招天下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被征为博士。七十六岁时公孙弘当了丞相,封平津侯。虽然贵为三公,但公孙弘生活却很简朴,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把自己的俸禄都给了故人宾客,家里没有什么余财。

后来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朝廷追拿其党羽正紧的时候,公孙弘却生病了。他觉得自己关键时刻不能给国家出力,给汉武帝上书请求辞职。汉武帝回信说:“……你不幸得了小病,就像寒霜朝露一样,很快就会好的,目前朝廷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你,你看看医生,休养休养,好了就回来,为什么要辞职呢?”又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做为养病之用。不久,公孙弘的病好了,就又上朝理事了。

霜露之疾”形容病很轻,很快就会痊愈。

(出自《汉书公孙弘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典故出处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近义词

不招自来

反义词

特约嘉宾

英文翻译

unexpected gues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成语举例:这样出乎意外的不速之客,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郭沫若《海涛集 跨着东海》)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没有邀请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速,不能写作“悚”。

成语谜面:宾来慢

歇后语:蜗牛赴宴;乘车来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英雄不论出处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人杨基在《感怀》中写道“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杨基以邓禹和诸葛亮为例,指出邓禹生于南阳新野,后来追随光武帝刘秀,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成就了一番事业;诸葛亮出山前居于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力邀其入幕,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争得三分天下。这两个人最终功成名就,可谓之为“英雄”,但是成名之后,人们更在乎英雄的见解和谋略,而不会在意英雄的出身贵贱与否。后人也常把“英雄莫问出处”或“英雄不论出处”当作一句俗语,鼓励人们努力拼搏、顽强奋斗去建功立业,而不要在意出身的高低贵贱。

英雄不论出处,对于想成为英雄的人来说,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气和能力。要渴望成功,敢于成功,努力向上奋斗。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要放弃让自己努力进取的决心,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和素质,当机遇来临的时候,要善于抓住机会,展示自我,成就丰功伟绩。

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写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需要伯乐的慧眼,否则只能埋没。同理,人才也需要人才使用者的慧眼识珠。选用人才必须突破资历学历的局限,不按个人好恶、亲疏远近,坚持唯才是举、德才兼备。选才用才当效“九方皋相马”,真正做到不为表象所迷惑,能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对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看准了就要不拘一格的选用。当然,破格不能出格,必须牢牢立足于本地发展实际,结合现实需要选拔,使具有真才实学之人脱颖而出,学以致用。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旨在鼓励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才不要被自身处境所局限,要勇于挑战核心技术,拿出干事业的激情与活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发挥自己所长,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不欺暗室成语出处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按:这只是”暗室而不欺“的字面出处。著名词典学家、语言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关于典故词溯源问题的若干思》指出: 不欺暗室,《辞源》、《成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俱谓其源为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所载之蘧伯玉事: 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味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

但文中只言蘧不以暗昧废礼。如说“暗室”,只有灵公及夫人所坐之室,然“夜坐”未必无灯,用“暗室”自属勉强;至于“不欺”,则只能扯到蘧不欺“暗室”内的灵公与夫人头上,蘧既是不以暗昧废礼的人,用“不欺”也显不当。

从使用书证所体现的词义上考察,“不欺暗室”当是源于有关男女关系的事上。

如: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三:“女仙谓建章曰:‘子不欺暗室,所谓君子人也。’”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天子……又看见二人不欺暗室,因说道:若果如此,又是一个鲁男子,诚可嘉也。”

《野叟曝言》十八回:“至于淫媒之事,休要说白相公是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即贱婢下人,亦知以礼相持,不欺暗室。”

这些用例写的都是男子在男女关系上能以礼自持。

特别是《汉语成语大词典》所收的《太平广记》卷六八转引的《传奇·封陟》一例,实际上已点明了此典之源:“陟乃怒目而言曰:‘我居书斋,不欺暗室。下惠为证,叔子是师。’”下惠,即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叔子,惜乎《汉语成语大词典》没有搞清所指的乃颜叔子,而错误地认为是指晋代的羊祜,并解释说:“羊祜待人诚恳,都督荆州时,和吴将陆抗对垒,陆抗生病,羊祜送药给他,陆抗服药不疑。”羊祜此事与不欺暗室毫不相干。

颜叔子事见《诗·小雅·巷伯》毛传:“昔者,颜叔子独坐于室。邻之嫠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而蒸尽,缩屋而继之。”文中虽无“不欺”及“暗室”字面,然颜叫妇人于室内执烛,实即不欺暗室。

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敢忘垂堂戒,宁将暗室欺?”清人冯浩笺注以及《事文类聚·不欺暗室》条所录《史记》云云,都是说的颜叔子此事,冯虽未下断语,然倾向性意见是明显的。上面的书例只有用颜叔子事作源才能说通。颜叔子事引申言之,自亦有不以暗昧废礼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出处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很多地方把这个成语故事讲成了一个童话,其实不然。螳臂当车的意思就是螳螂伸出两只前爪想要挡住飞驰的马车。当然这是不可能挡得住的,所以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做事不客观分析敌我,盲目行动、势力单薄、不自量力的人或者行为。这个词最初出自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位贤人蘧伯玉之口。是当时他对鲁国的名士颜阖说的。

春秋时期,鲁国的名士颜阖来到卫国。卫灵公听说他学识渊博,就想聘请他担任自己儿子蒯的老师。蒯为人凶残骄奢,肆意杀人,卫国人对他十分惧怕。颜阖不知道自已能否教导这样的人,于是就去向卫国的贤人蘧伯玉请教。蘧伯玉告诉颜阖说:“你想去教育蒯,这是很困难的。如果你真的要当他的老师,应该处处小心谨慎,尽量不去触犯他,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蘧伯玉给颜阖举了个例子说了成语螳臂当车的意思,他说:“你知道螳螂吗?有一次我乘车外出,看到路上有一只螳螂奋力地举起两条前腿想阻挡车轮前进。它认识不到只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成功,结果自然被车轮轧死。螳螂就是因为不自量力才被车轮碾得粉身碎骨。如果你也不自量力,要去触怒蒯的话,恐怕结局也会和螳螂一样。”颜阖听了蘧伯玉的分析后,觉得十分有理,于是决定不去教导蒯,尽快离开卫国。

后来蒯因为胡乱滋事,被人杀死了。这就是此成语的出处,当然如果我们有兴趣,是可以把它编写成一个童话的,比如讲有一只螳螂他十分骄傲,谁都不服等等。如果不愿意让结局变得血腥,可以写拉车的马看到这种情况停了下来,教育了螳螂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出处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1. 遮掩;隐藏;看不到

《吕氏春秋·决胜》:“诸搏攫柢噬之兽,其用齿角爪牙也,必托於卑微隐蔽,此所以成胜。”高诱注:“若狐之搏雉,俯伏弭毛以喜说之,雉见而信之,不惊惮远飞,故得禽之。” 晋葛洪《神仙传·刘安》:“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存立亡,隐蔽六军。” 宋何薳《春渚纪闻·苏刘互谑》:“独颜子拘谨,不能遽为阔步,顾市中石塔似可隐蔽,即屏伏其旁,以俟夫子之过。”

2. 指暗室等别的人看不到的地方。

汉徐干《中论·法象》:“是故君子敬孤独,而慎幽微,虽在隐蔽,鬼神不得见其隙也。”

3. 深藏不露,深自掩抑。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贤者愈自隐蔽,有而如无;奸人愈自炫沽,虚而类实。”

4. 遮盖,掩饰。

《汉书·翟方进传》:“怀奸朋党,相为隐蔽。” 唐韩愈《请上尊号表》:“天人合愿,不谋而同,非臣之愚所敢隐蔽。”《水浒传》第八二回:“那指挥使回到朝廷,那里敢隐蔽,只得把上项所言,奏闻天子。”

5. 犹屏障。

《战国策·齐策二》:“且 赵 之於 燕 齐 ,隐蔽也。”高诱注:“隐蔽,蕃蔽。”

6. 隐晦。

吴晗《学习集·多写一点杂文》:“相反,冷嘲热讽,指桑骂槐,隐蔽曲折的作风都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以的。”

7. 指隐私。

鲁迅《南腔北调集·一年》:“易卜生虽然使他们登场,虽然也揭发一点隐蔽,但并不加上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出处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1、元.郑德辉《伊尹耕莘.楔子》:“俺这里耀武扬威胆气雄,勒马横枪豪气冲。”

2、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他也曾斩将搴旗,耀武扬威,普天下那一个不识的他是杨无敌。”

3、《三国演义.第五回》:“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

4、《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公孙黑得意,越发耀武扬威。至外人看见,都懊悔徐小姐不嫁得他。”

5、《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俊没个头主,没些意思,耀武扬威,一路吆吆喝喝也走去了。”

6、《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徐能此时已做了太爷,在家中耀武扬威,甚是得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千里送鹅毛的出处与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路史》。

在唐朝时期,各地的地方官,常常派人向唐朝天子进贡礼物。

一位偏远地区的地方官,派缅伯高给唐天子进贡活天鹅。

由于路途遥远,还没到那里,笼子里就发出一股臭味,天鹅的羽毛也脏了。

到了沔阳湖后,缅伯高就打开笼子,想让天鹅到湖里去洗洗澡。“呼啦啦”,天鹅张开翅膀飞走了,地上只留下几根洁白的羽毛。

缅伯高又急又怕:“这可怎么向大人交代呢?”把缅伯高都急哭了,可哭有什么用呢?他急中生智,捡起一根羽毛,将它带往京都长安。

到了长安,各地的使臣都来朝拜唐天子,并陆续献上了名贵的礼品。轮到缅伯高了,他大步上前,双手捧着那根羽毛。满朝文武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缅伯高将进贡的前后过程编成歌词,高声唱了起来。

歌词最后两句是:“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天子听了,哈哈大笑,心想:这使臣真聪明!

就这样,缅伯高不但没受到处罚,反而得到了唐天子的赏赐。

释义

比喻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出处辨析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南朝·齐·王僧虔《诫子书》:"郭象言类悬河,不自劳苦,何由至此。"

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

北魏(公元386-557年)郦道元(公元约470-527年)《水经注·清水》:"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

注:南朝顺序为宋、齐、梁、陈,刘义庆为公元403-444年人,为南朝宋时宋武帝刘裕侄子,《世说新语》成书于公元439-440年,早于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但《世说新语》传世本皆为唐以后版本;句中提到的郭子玄即郭象。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北史》为唐朝李延寿所著。

唐 房玄龄《晋书 郭象传》:"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注:《晋书 王衍传》有(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西晋清谈家)"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黄",雌黄即鸡冠石,当时用于涂改在黄纸上写的错字。此段与《世说新语》重复,可视为对《世说新语》记载的转述。

唐·牟融《邵公母》诗:"搔首惊闻楚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

《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

明·李东阳《哭舍弟东山》诗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泪复悬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

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岩电烂。"

苏曼殊《碎簪记》:" 莲佩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精选形容景色优美的成语含解释出处

全文共 1879 字

+ 加入清单

桂子飘香guì zǐ piāo xiāng

解释】: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出自】: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浓香

莺啼燕语yīng tí yàn yǔ

【解释】: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出自】: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花红柳绿huā hóng liǔ lǜ

【解释】: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出自】: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示例】:史见那郊园野旷,景物芳菲,~,仕女游人不断头的走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九回

【近义词】:姹紫嫣红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房屋的高大和众多

张灯结彩zhāng dēng jié cǎi

【解释】: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示例】: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好不热闹。

【近义词】:披红戴绿

【反义词】:披麻戴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郁郁葱葱yù yù cōng cōng

【解释】: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出自】:汉·王充《论衡·吉验》:“城郭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纪》:“望气者至南阳,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示例】:远处是几个农村,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大有~的气象。 ◎叶圣陶《游泳》

暗香疏影àn xiāng shū yǐng

【解释】: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出自】: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示例】:两个站在小桥上,疏影暗香,自甘清冷,屋后山冈积雪如银,背着手玩赏。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四回

【近义词】:疏影暗香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梅花 鸟语花香niǎo yǔ huā xiāng

【解释】: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自】:宋·吕本中《紫薇·庵居》:“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示例】:一路行来,山青水绿,~,真是个好风景也。 ◎清·李渔《比目鱼·肥遁》

【近义词】:山清水秀

【反义词】:穷乡僻壤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诗情画意shī qíng huà yì

【解释】: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出自】: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山清水秀shān qīng shuǐ xiù

【解释】:形容风景优美

【出自】: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示例】:我的家乡是个~的好地方。

【近义词】:山明水秀、山青水秀

【反义词】:穷山恶水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秀色可餐xiù sè kě cān

【解释】: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出自】: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近义词】:秀外慧中、国色天香

【反义词】:其貌不扬、面目可憎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茂林修竹mào lín xiū zhú

【解释】: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示例】:刚过了小桥曲水,又见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二回

流水桃花liú shuǐ táo huā

【解释】: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出自】: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示例】:~情不已,待刘郎。 ◎五代·后蜀·欧阳炯《春光好》词六

莺歌燕舞yīng gē yàn wǔ

【解释】: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出自】: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示例】: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

【近义词】:鸟语花香、莺吟燕舞

【反义词】:鸡犬不宁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出处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1、宋.徐铉〈筠州刺史林延皓责受制〉:“证据明具,词理俱穷,殊不省非,更为文过,谓竞厮养,为欺以对,狱官为羞,欲盖弥彰,侮我何甚!”

2、《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唐纪一二.太宗贞观十六年》:“陛下临朝,常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僻。或畏人知,横加威怒,欲盖弥彰,竟有何益!”

3、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刑部.戊戌谤书.闺鉴图说跋》:“人谓吕因败露难容,乃上忧危一疏,号泣朝门,无乃欲盖而弥彰。”

4、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谁呼汝为鬼魅?而先辨非鬼非魅也,非欲盖弥彰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出处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1、春秋时期孔子《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孝当竭力 ,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 言辞安定 。”

3、北宋《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千字文语乞社》引《启颜录》:“酒则川流不息,肉则似兰斯馨。”

4、南宋·朱熹〈答张敬夫书〉(张栻字敬夫):“夫岂别有一物拘于一时限于一处而名之哉?即夫日用之间,浑然全体,如川流之不息,天运之不穷耳。”

5、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两个丫头,川流不息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声响。”

6、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他是掌院,又是尚书,自然有些门生属吏,川流不息的前来瞧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如火如荼出处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徐谓《路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释义: 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故事: 有一个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飞禽——天鹅,便派一位名叫缅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进贡。缅伯高抱着天鹅,走到潘阳湖边时,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 天鹅放入水中。不料,天鹅却振翅飞走了,只掉下—根鹅毛。缅伯高没有办法去捉,只好拿着这根鹅毛面见皇帝。他害怕皇帝处罚自己,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大意是这样的:“我来向您朝贡,经过了万水千 山,可到了潘阳湖时天鹅飞走了;我悲痛欲绝,今天上复天子,请您饶了缅伯高。再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皇帝听后,饶了缅伯高。

中国经历过众多朝代的更迭,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夏、商两朝离我们最远,也是史料最少的两个朝代,我们迫切的想知道那段历史都有何惊人之处。

今年要说的这位商王武丁的夫人“妇好”,在1976年发现其墓葬之前,在很多学者眼里一直都认为这是一位神话人物,因为她的历史太过逆天。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论美貌她丝毫不逊杨贵妃,论权势她和武则天不相上下,论武功连花木兰都得靠边站,而且“妇好”还懂阴阳之术,是商朝的大祭司,在百姓眼中甚至超过君王一样的存在。而妇好在战场上使用的武器更是一把重达9公斤的重兵器斧钺。

妇好并不姓妇,她的父姓是一个亚形中画兕形的标志,当她嫁给武丁成为王妻之后,武丁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称为“妇好”,或者“后妇好”。妇好的谥号为“辛”,商王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武丁见于史料的“诸妇”多达六十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则是第一位。而且也是伟大的商朝中兴之王武丁一生中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波澜老成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bō lán lǎo chéng

[成语解释]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典故出处]    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成语故事

元朝汤编著的《画鉴·宋画》里记载着一个故事。宋朝有个名叫徐友的画家,有一次在常州太和寺佛殿后面的墙壁上,画了一幅描绘河水的壁画,题名《清济贯河》,其中有一笔从头到尾长达40丈,受到观众的特别注意。

汤对此发表评论说:“其实徐友的妙处并不在此。因为他功力深厚,笔法

老练,线条连绵不断,像波涛起伏(原文是‘笔法既老,波澜起伏’),跟水势相结合,互相影响,就觉得越看越奇了。”

后来,人们把“波澜独老成”这个成语,来形容诗文气势雄壮,功力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故事出处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多;闻:听见。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他很熟悉汉初西北疆的匈奴和西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公元63年西北羌族各部落奴隶主头子会盟,联合发兵进攻汉朝。宣帝先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义渠,部族名,当作姓用;安国,名)去征讨,结果被打得大败,一口气逃到今居(今甘肃平凉西北),再派人向朝廷讨救兵。

汉宣帝经过与大臣商量,觉得在将军中只有赵充国最熟悉西羌的情况,可是他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出征打仗吗?于是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这次出征派谁去最好。赵充国自告奋勇地说:“要平定西羌,我这个老头子就适合。”

宣帝同意了,便问他:“老将军这次出征,你准备带多少人马,怎样去征服西羌?”

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喻(音yú 于)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意思是说:听说百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打仗用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作出估计。我到了金城,侦察了解了情况后,才能够制订出作战的计划。

赵充国到了金城,西羌人天天都来挑战。赵充国吩咐将士们坚守营地,不许出战。经过充分的了解后,赵充国就先后四次上书宣帝,报告了自己征服西羌准备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屯田防守,一是着重劝化。对不听劝化的顽固头子,就抓住时机狠狠打击。前三次上书,汉宣帝召集群臣研究,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赞同,并指责赵充国迟迟不进兵,催促他发兵进攻。后来,汉宣帝经过再三思考,又觉得赵充国讲的确有些道理,就把派去征讨的各路骑兵撤回来,只留下赵充国在那里屯田防守,开展各种工作,主要用教育、劝化的办法,去征服西羌。这么一来,果然很有效,西羌那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后来,人们便把“百闻不如一见”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即便听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处理问题要多作实地调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出处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死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四、【拓展延伸】

1、在封建社会,男女自由恋爱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事。

2、这些伤风败俗的非法出版物,对青少年身心的毒害是不容忽视的。

3、他居然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

4、正因为他缺乏起码的道德观念,才干出这伤风败俗的勾当来。

5、女子袒胸露臂,出现于公共场所,伤风败俗。

6 、我万万没想到,你竟会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丑事!

7、他把青少年染发这种行为说成是伤风败俗,未免也太大惊小怪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出处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成语繁体:赤地千裏

成语简拼:CDQL

成语注音:ˋ ㄉ一ˋ ㄑ一 一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赤地千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旱灾、虫灾等十分严重。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地,不能读作“de”。

成语辨形:里,不能写作“理”。

近义词寸草不留、不毛之地

反义词郁郁葱葱、蓊蓊郁郁

成语例子: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三)

英语翻译:a thousand li of barren land

俄语翻译:опустошить оширные райóны

成语谜语赤道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含有手的成语及其解释出处

全文共 2946 字

+ 加入清单

词 目: 举手之劳

发 音: jǔ shǒu zhī láo

近义词: 易如反掌、轻而易举

反义词: 难于登天

用 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事情轻而易举

释 义: 一举手那样的辛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 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词 目: 反手可得

发 音: fǎn shǒu kě dé

释 义: 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出 处: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示 例: 我等费了许多军马,用了许多钱粮,目下南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词 目: 束手缚脚

发 音: shù shǒu fù jiǎo

释 义: 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同“束手束脚”。

出 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目中无人,到处以强为胜,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缚脚,有力无用处。”

词 目: 人多手杂

发 音: rén duō shǒu zá

释 义: 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已,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

词 目: 蹑手蹑足

发 音: niè shǒu niè zú

释 义: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同“蹑手蹑脚”。

出 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蹑手蹑足的在外间收拾那粉盒妆盝,不敢大声说一句话,倒弄得内外静悄悄的。”

示 例: 为着我到她家去替她看小孩,她走了,和猫一样~的下楼去了。

萧红《桥·烦扰的一日》

词 目: 出手得卢

发 音: chū shǒu dé lú

近义词: 旗开得胜

用 法: 动宾式;最谓语、定语;比喻事情进展很顺利

释 义: 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出 处: 《南齐书·张瓌传》:“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

词 目: 洗手奉职

发 音: xǐ shǒu fèng zhí

释 义: 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出 处: 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词 目: 手舞足蹈

发 音: shǒu wǔ zú dǎo

近义词: 欢天喜地、欢欣鼓舞

反义词: 闷闷不乐、不苟言笑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释 义: 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出 处: 《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词 目: 手眼通天

发 音: shǒu yǎn tōng tiān

近义词: 神通广大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释 义: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词 目: 捏手捏脚

发 音: niē shǒ niē jiǎo

近义词: 蹑手蹑脚、动手动脚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轻手轻脚地走

释 义: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示 例: 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都是~的。

词 目: 拿手好戏

发 音: ná shǒu hǎo xì

近义词: 精于此道、看家本领

反义词: 一无所长、一无所能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称赞人

释 义: 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示 例: 最后,当老场长的~《借东风》收场的时候,三星高高地升起,天已经是在半夜了。(峻青《壮志录》)

词 目: 举手相庆

发 音: jǔ shǒu xiāng qìng

近义词: 举手加额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释 义: 指举手加额,以相庆贺。

出 处: 明·刘基《甘露颂》序:“群臣莫不欣择,百姓莫不蹈舞,举手相庆。”

词 目: 搏手无策

发 音: bó shǒu wú cè

近义词: 束手无策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无计可施

释 义: 搓着双手,毫无办法。

出 处: 宋·洪迈《夷坚丁志·谢生灵柑》:“温州民谢生母,老病不肯服药,以夏月思生柑,不啻饥渴,谢生搏手无策。”

词 目: 易于反手

发 音: yì yú fǎn shǒu

释 义: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 处: 晋·杨泉《物理论》:“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词 目: 七脚八手

发 音: qī jiǎo bā shǒu

释 义: 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出 处: 李昌《回忆民先队》:“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收拾东西,警察已到院内。”

词 目: 翻手云覆手雨

发 音: fān shǒu yún fù shǒu yǔ

释 义: 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

出 处: 语出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示 例: 他~,没定止性儿难据。

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二折

词 目: 毒手尊拳

发 音: dú shǒu zūn quán

释 义: 毒手:凶狠的殴打。泛指无情的打击。

出 处: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躏于明时。”

示 例: 我不害怕你的~。

词 目: 白手兴家

发 音: bái shǒu xīng jiā

释 义: 形容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

出 处: 沙汀《记贺龙》十一:“联络参谋极力称赞这些同志都是白手兴家的能手。”

词 目: 指手点脚

发 音: zhǐ shǒu diǎn jiǎo

释 义: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出 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词 目: 一手一脚

发 音: yī shǒu yī jiǎo

释 义: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同“一手一足”。

出 处: 郭沫若《棠棣之华》第五幕:“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

词 目: 缩手缩脚

发 音: suō shǒu suō jiǎo

近义词: 束手束脚

反义词: 无拘无束、大手大脚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释 义: 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词 目: 束手无措

发 音: shù shǒu wú cuò

释 义: 措:措施,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 处: 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与其束手无措以委输于虏,孰若变通尽利,以庶几虏之可逐也。”

词 目: 高下其手

发 音: gāo xià qí shǒu

释 义: 犹言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出 处: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示 例: 相君纵欲市恩,而即此两端,已不得不~。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守》

词 目: 碍足碍手

发 音: ài zú ài shǒu

释 义: 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同“碍手碍脚”。

示 例: 如果你不想好好干的话,就别在这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出处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成语繁体:方寸已亂

成语简拼:FCYL

成语注音:ㄈㄤ ㄘㄨㄣˋ 一ˇ ㄨ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方寸已乱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寸,不能读作“chùn”。

成语辨形:已,不能写作“己”或“巳”。

近义词:心神不定、如坐针毡

反义词:无动于衷、心安理得

成语例子:我的方寸已乱,断无道理可计议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英语翻译:be greatly perplexe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