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5749

作文

45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上午10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全场肃立,向在长征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默哀。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场惊天动地的历史壮举,是我们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红军长征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集中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始终是激励党和人民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刘云山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生动表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动课堂。举办这个展览,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红军光辉业绩,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唱响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赵乐际、栗战书、郭金龙、沈跃跃、马飚出席开幕式。张阳主持开幕式。

老红军、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有关部门和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驻京部队官兵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等约600人参加开幕式。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共分“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浴血奋战勇向前”“革命理想高于天”“胜利会师开新局”“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等6个部分,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展出照片275张、文物252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传奇将军赵尚志征文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赵将军的头颅是由三江省警务厅警备股的人锯下来的,后来,把将军的遗体投入了松花江。”

风悲松山黯,雪怒三江寒,壮士随波去,长歌恸地来。民族英雄赵尚志,从1932年参加东北抗日斗争,几起几落,百折不回,与日寇浴血奋战十年,战功卓著。日伪闻风丧胆,哀叹:“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无论多么险恶的逆境,都无法动摇他坚定的信念,直至壮烈殉国(年仅34岁)。

滔滔松江水,日夜回荡着尚志同志的心声:

“党籍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党,希望党组织一天也不要放弃对我的领导。”

1982年,尚志同志牺牲四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组织部致信黑龙江省委,要求对赵尚志党籍问题重新进行调查,实事求是地作出结论。6月8日黑龙江省委做出《决定》:“经复查,赵尚志同志在珠、汤联席会议上以及会后,并没有反对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只是对吉东特委、中央代表来信和王明、康生指示信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批评,不存在反对中央和反党‘左’倾关门主义路线问题,更不存在企图捕杀北满省委领导人的问题。赵尚志同志的一生,是忠诚党的事业的一生,他是个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英勇奋斗,作出了重大贡献,直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决定》给尚志同志恢复党籍,彻底恢复了名誉;对受牵连的同志,也给予平反,作出了公证的历史结论。

尚志同志安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英雄忠骨赵尚志征文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尚志将军是牺牲在东北最冷的季节。而他死后,日军将他的人头砍下,把他的尸体丢进了冰冷的松花江。赵尚志将军的人头被日军送到长春邀功请赏。这时候,一位中国爱国的和尚向日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提出,要安葬赵尚志将军的遗首。也许是出于对这位了不起的对手的尊重,梅津美治郎同意了,但没有人知道埋在了什么地方。

抗日战争胜利50年之后,终于发现赵尚志将军的遗首被埋葬在了长春的般若寺。1995年的一天,赵尚志的老部下、抗联老战士李敏等人来到了长春的般若寺,并起出了这颗头骨。当李敏看到他的头骨的一瞬间,便已经热泪盈眶。这位当年只有16岁的女战士就把总司令的头骨抱在了自己的怀里,从长春一直抱到了哈尔滨。

我们知道赵尚志将军牺牲在东北最寒冷的季节,那个时候又是东北抗日联军最艰难的时刻。我不知道他牺牲的时候心中是否对胜利还有着希望,也许他只有为民族牺牲的那一丝悲壮。然而就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寒冷之后,最终他还是在自己战友的怀里找到了人间的温暖。

赵尚志将军的遗首于2013年被安葬于他的故乡朝阳。假如将军有灵的话,在这一刻,一定体会到了凯旋故里的荣耀和故乡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6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古的光辉诗篇。

我读了《光辉的旗帜》这本书,认识到虽然有些目标很难达到,但是还要自信。我还学会了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我要向像雷锋叔叔一样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雷锋做过的好事。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也要像他一样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这一美德!同学们,让我们唱起学习雷锋之歌,追寻雷锋足迹,感悟雷锋的道德,体验雷锋的心灵,在雷锋精神的感触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再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告诉大家,书中有许多感人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里都有雏鹰行动队。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是一群优秀的小学生代表。本书中雏鹰们将要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共产党的历史,寻访优秀党员,宣传我们周围的优秀事迹,以实际行动,让党的光辉照在每一个人心中。其中有一篇小故事我非常喜欢。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吗?想知道什么内容?那你就往下看吧!

今天,雏鹰行动队跟着老师来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边,开始了暑假红色旅游。。。。。。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党旗和党徽是什么,象征着什么,上面都是哪些图案。我来告诉你吧!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党旗党徽。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学们,这本书是不是很好看呀!如果你有兴趣,请看一看这本书,说不定能从中悟出很多道理呢!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抗日英雄赵尚志征文

全文共 2421 字

+ 加入清单

尚志(1908—1942),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1908 年10 月26 日出身在辽宁省朝阳县喇嘛沟一个农民家庭,11 岁时,随家人迁往哈尔滨。1925 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不久,五卅爱国运动爆发,赵尚志积极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校里组织学生会和从事革命活动被开除后,被党组织送到广州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五期学员。1926年5 月,经安排退出军校,返回哈尔滨。从1927 年3 月至1931 年底,因从事革命活动两次遭逮捕,前后度过两年零八个月的牢狱时光。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在中共满洲省委营郭国言救下出狱。1932 年初,回到哈尔滨,担任满洲省委兵委书记。同年夏,被派往在巴彦活动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江北独立师工作,任参谋长。1932 年11 月,独立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任政治部主任。

由于“左”倾政策的影响,独立师在1933 年初被击溃解散。当时满洲省委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赵尚志执行右倾路线的结果,被开除党籍。但赵尚志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依然坚定地投身于抗日斗争中。1933 年4 月,到宾县孙朝阳领导的义勇军中当了一名马夫。后被提升为参谋长。由于孙朝阳抗日决心的动摇,当年10 月,赵尚志等七人携带一挺机枪和十余支大小枪支脱离孙部, 决定在珠河县委领导下组建党自己的抗日武装。

1933 年10 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赵尚志任队长。在他的领导下,不到三个月时间内连续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部队也发展到七十多人。1934 年初,他又联合了二十多支义勇军和山林队,组建了东北反日联合军,被推为总司令,全军约五百人。同时在侯林乡、黑龙宫等地建立了游击根据地。同年6 月,部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同年9 月,赵尚志率队一举攻克五常堡,震惊了敌人,被当作“北满治安的最大祸患”。10 月,在日军发动的冬季讨伐中,赵尚志带领哈东支队一部二百余人在返回鬼排山宿营地时,遭到五百多日伪军的包围。他临危不惧,指挥部队沉着应战,顺利突出重围。日伪军却损失了一百多人,日军指挥官望月中佐不禁惊呼:“此战必有名将指挥。”

1935 年1 月,哈东支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与此同时,中共满洲省委也做出了“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议”。3 月,赵尚志与东北民众军司令谢文东和自卫军支队长李华堂的三支武装联合组成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赵尚志担任总指挥。同年夏,日军发动夏季讨伐,叫嚷着“毁灭赵尚志的根据地”。赵尚志于是率第三军主力向方正、汤原、勃利一带转移。在松花江下游地区开辟新的游击区。10 月,赵部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汇合。11 月,扩编汤原游击队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并成功策反了汤原金矿警备连。巩固扩大了汤旺河后方根据地。同年冬,又开辟了巴彦、木兰、通河新游击区。赵尚志部经受住了日军的大讨伐,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到次年8 月已有十个师,六千余人。在此期间,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成立,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

1936 年秋,日军发动以宾县、木兰、通河、汤原、依兰五县为中心的大讨伐。赵尚志于同年11 月率领五百余人踏上西征之路。12 月,在到达海伦冰趟子后,面对一直尾追不舍的日军讨伐队,赵尚志决定利用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部队花了两天时间筑起一道雪砌水浇的交通壕,并在几座木屋内准备好足够的烧火木材。第三天,八百余名日军进入了伏击圈。由于准备充分,又占据了有利地势,虽然冰天雪地,但抗联战士在战斗中可以轮流到木屋里取暖,而日军则趴在冰上射击,不仅冻伤了手脚,且枪油凝固,拉不开枪栓,机枪成了“哑巴”。抗联战士越战越勇。整个战斗,歼灭日军三百余人,缴获一挺机枪和其他大批武器弹药。冰趟子战斗是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作战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指挥讨伐的日军中将岩越惊叹:“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1936 年,北满临时省委成立,赵尚志任省执委主席。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为了巩固东北基地,调集数万日伪军对抗联疯狂围剿。

同年底,北满临时省委派赵尚志作为省委代表赴苏联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

1938 年1 月,赵尚志刚踏上苏联的国土,就被苏方关押起来审查。4 月下旬,北满临时省委召开第七次常委会,会上赵尚志被当作“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之主要负责者”,撤销了他抗联三军军长等一系列职务。

1939 年5 月,赵尚志被苏方释放,并被共产国际任命为东北抗联总司令,他把在苏的东北抗联成员一百多人组织起来,编成一支精干的队伍,于7 月返回东北,投入战斗。

1939 年9 月,由于党内路线斗争的加剧,加之种种矛盾和误会,北满省委做出了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议。同年底,赵尚志无奈之下再次进苏。尽管饱受打击,他日思夜想的依然是投身抗日疆场,实现他“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的誓言。1941 年10 月,赵尚志带领四名抗联战士重又踏上东北的土地。

多年来,日本关东军一直视赵尚志为“心腹大患”,悬赏一万元,收买赵尚志的人头。

1942 年2 月12 日凌晨,赵尚志被混入抗联队伍的日伪特务打成重伤后被俘。他大义凛然地对审讯他的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 你们出卖祖国, 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他痛斥敌人,拒绝医治,受伤8 小时后,壮烈殉国。年仅34 岁。凶残的日军把他的头割下运到长春,他的躯体被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1982 年6 月8 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提议,给赵尚志完全平反并恢复党籍。

从1945 年起,中共党组织开始寻找赵尚志将军的遗骨,但一直没有下落。1989年,终于获悉将军的遗首早在1942 年被长春般若寺的炎虚法师从日军手里要下掩埋在寺中。

抗战胜利60 周年前夕,英雄的头颅被找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牺牲时年仅22岁的红军第19师师长寻淮洲,被方志敏评价为“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粟裕也在他的回忆录中称寻淮洲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912年出生的寻淮洲,是湖南浏阳人。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随红4军转战赣南、闽西。在大柏地战斗中,他率全连英勇杀敌,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当武器。激战中,他左臂受伤,仍坚持率部追歼逃敌,直到战斗胜利。1933年6月任红3军团第5师师长,率部参加东方军,入闽作战,指挥部队连战告捷,获中革军委的特别嘉奖啊令。同年10月任红7军团团长,此时他才21岁。1934年8月1日,寻淮洲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11月他进入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整编后,寻淮洲任第19师师长,继续率部北上。1934年12月,在安徽太平(今黄山)谭家桥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同数倍于己之敌展开激战。14日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寻淮洲亲自带一个排争夺乌泥关制高点,不幸腹部中弹。弥留之际,寻淮洲口中还在反复地念着:“北上抗日!北上抗日!”因流血过多,寻淮洲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又走进火红的七月。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 中国共产党。 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熟悉的歌声,把我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回那风雨飘摇的岁月。在那个时代,做一名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随时准备为革命牺牲生命。血雨腥风之中,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

流金的“七一”,燃情的“七一”,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锤、银镰砸碎旧世界的机器,铲平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彻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革命先辈们怀着“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豪言壮语,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怨无悔、永往直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九十年征程岁月峥嵘,九十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东方巨龙正在崛起腾飞。看,南极上空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 “神州5号”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日益繁荣,香港澳门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科技迅猛发展……那些曾经蔑视我们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走进新世纪,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是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中国共产党又靠什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90年成功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英雄不朽观后感征文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小铁锤。小铁锤十二岁,矮矮的个子,长得很结实,还很聪明勇敢。有一次,小铁锤装作放羊的抗日英雄——小铁锤。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小铁锤。

小铁锤十二岁,矮矮的个子,长得很结实,还很聪明勇敢。

有一次,小铁锤装作放羊的为八路军放哨。这时候,他远远地看见一群鬼子,马上报告了村里,村民都隐蔽起来。这时日本鬼子来到了近前,看见小铁锤,鬼子官就跳下大白马,把枪口对准了小铁锤恶狠狠地说:“你这个八路探子!”小铁锤不慌不忙,指了指羊说:“俺是放羊的。”日本鬼子看看羊就信了。并让小铁锤把大白马赶进李家院吃草。这时小铁锤看中了那匹大白马,心想:我要想办法得到这匹大白马。他看草很少,就对鬼子官说:“马饿了,院子里草少,我带马去草多的地方。”鬼子官看了看小铁锤想了想说:“去吧,如果照看不好就杀了你!”小铁锤牵着马走出李家院,转到后面就骑上大白马一溜烟儿跑了。他跑出很远的时候才听见鬼子的枪声,他成功了。

这就是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小铁锤。我真佩服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奇英雄赵尚志的征文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念赵尚志的征文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1927年,从事地下革命的赵尚志不幸被捕。皮鞭、老虎凳已是常规刑罚,最残忍的是“披麻戴孝”先往伤口撒盐,接着缠纱布,几天后再扯下沾在肉上的纱布。又有一次,敌人要枪毙3个土匪,把赵尚志提出来,一道押赴刑场。虽然感到死亡即将来临,但他仍十分镇静、坦然。“跪下!” “老子不跪,要死也得站着死。”面对敌人淫威,赵尚志昂首挺立。枪响后,3个土匪应声而倒赵尚志却依然站着。 “原来,敌人是让他"陪决"。生死一线间,"陪决"几乎能瞬间摧毁一般人的意志,但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没有让赵尚志倒下。”赵俊清说。

历尽折磨的赵尚志最终被无罪释放。“回到家中,掀开三哥的上衣,看着一片血肉模糊的样子,我们都哭了。但他却笑着说,共产党员怎能被轻易打倒?”赵尚志的妹妹、90岁的赵尚文回忆说。

赵尚志研究会秘书长、朝阳市尚志乡党委书记雷凤祥说,赵尚志一生曾多次入狱,但他从来没有叛党。相反,他还坚持斗争,甚至策反前来劝降的人。据雷凤祥介绍,1928年初,一位叫刘树屏的教悔师,给狱中的赵尚志等人上教悔课,赵尚志见他有正义感,就悄悄向他宣传爱国主义思想、讲述革命道理,刘树屏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党在敌人监狱里的一名地下工作者。

1940年夏,赵尚志被当时的北满省委以反王明、康生为由错误地开除党籍。这是赵尚志在1933年被以执行右倾路线为由开除党籍后,又一次被开除党籍。这让刚刚离开苏联看守所回到东北筹建新的抗日武装的赵尚志震惊不已。他在写给当时北满省委的《请求书》中写道,“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我万分地向党请求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恢复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

“不管遇到挫折还是打击,赵尚志都始终如一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中纪委原常务书记、曾任东北抗联第一军政治部代主任的韩光生前回忆,赵尚志多次告诉战友:“我生是共产党的人,做党的工作是我一生的任务,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党,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

赵俊清说,虽然再次被开除党籍,但赵尚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不变,他忍辱负重,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斗争,也随时等待着组织上为他洗刷冤情。1982年,中共黑龙江省委作出了《关于撤销1940年中共满洲省委〈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赵俊清说:“证明虽迟来了40年,却总算告慰了英雄的在天之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征文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5月25日,“英雄河北 燕赵丰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石家庄举行。活动期间将通过深入挖掘八年抗战期间河北大地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震撼人心的英勇事迹,充分展示河北军民英勇抗日的伟大精神,警醒世人不忘屈辱历史,自觉弘扬民族精神,为加快“三个河北”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今年是中国人们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曾给每一个怀有家仇国恨的炎黄子孙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去追寻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再次重温依然让人泪眼婆娑。

有一种记忆,如同人类文明的火种,永远不能熄灭;有一种英雄,如同天上璀璨的明星,永远不会在人们心中消失。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在燕赵丰碑上,抗日英雄事迹不胜枚举:宁死不屈纵身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历经血战十余次名震中外的武士敏,粉碎敌人“囚笼战术”的英雄李荣,“铁壁合围”时殉国的楷模郭好礼,陈赓大将爱戴妻子女英雄王根英,社稷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日英雄孙毅民,威震敌胆的敌工情报队长石嘉植,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司令员王先臣,血洒锦绣江山的八路军团长陈锦秀,平型关战役传奇少将旅长周建屏……这些许许多多发生在河北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抗战英雄事迹,充分展示了燕赵大地英雄儿女为抗战胜利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铁骨和爱国情怀。

历史的丰碑上不仅仅有这些慷慨悲歌的燕赵儿女,更有像杨靖宇、赵尚志、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戴安澜、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抗战的艰苦卓绝与不可轻侮的刚猛、坚韧、顽强。抗战的烽火已经消散70年了,无论时光如何流传更迭,但先烈们却注定要成为伫立于历史中的不朽丰碑。今天,我们缅怀这些抗战英雄,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颂扬他们的英雄气概,就是为了铭记那段历史,铭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恰恰是为了阻止历史悲剧重演,为了捍卫和平正义,为了实现我们强大的中国梦。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过去的屈辱抗争和硝烟炮火,或许因为时间久远而有陌生感,但这不是无视历史、淡忘英雄的理由。我们铭记历史,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个个年代,我们缅怀英雄,也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个个名字。从历史的记忆中,从英雄的故事里,我们感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挺起的脊梁和自强不息的奋斗,这是我们生存、成长、强大的根基所在。

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真刀实枪的上战场同敌人厮杀,但却不能高枕无忧,仍面临很多困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离梦想越近,就越需我们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必胜的信念,保持激情燃烧的状态,保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神,才能抵达中国梦的彼岸,也才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

不管在网上还是在网下,不管是主体宣讲还是走访活动、征文诗歌朗诵等,今天我们用各种形式缅怀英雄,是因为我们早已学会从历史的伤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并且带着这种厚重的历史感去追逐自己的中国梦。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正确地认知,为了更好地传承,为了人类共同的和平与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正在展出。据资料信息,此次展览共展出了252件革命文物。其中,一张陈列在玻璃展柜里的老报纸吸引了我。

那是一张1936年1月19日出版的第8期《救国时报》的头版,对开,竖版繁体印刷。报纸的纸张已经泛黄,边缘有些折痕和破损,版心的地方也有修补的痕迹,但是整体完整,可以看清字迹。当期的一篇社论,批评陈济棠、宋哲元镇压学生运动是“又一次血的教训”;辛辣地指出蒋介石“不止未加讨伐”,而且“压制各地爱国运动”;并呐喊到:“一切惯弄‘雄辩’的先生们,拿‘事实’来证明你们的‘雄辩’吧”!

《救国时报》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创办的报纸,早期称《救国报》。孤悬海外,可以想见,当时的同行们办报办刊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主编吴玉章先生在文章中回忆,除了法国政府曾经忽然命令《救国报》停刊这样的政治压力,报社还面临经济危机和发行困境。办报的同志们甚至到了典质筹资、罗掘俱穷的境地,而且只能不断开发新的发行、寄送方法来应对国内外的压制。

然而,正是因为当年那些新闻舆论战线的先辈们,为了坚守并传播自己的理想信念,攻坚克难,坚持不懈,《救国时报》才在党和共和国的革命历程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1935年10月1日,彼时红军正在长征途中,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在《救国报》第10期上全文刊发,后来被称为“八一宣言”。1936年12月起,长篇长征回忆录《雪山草地行军记》和《从甘肃到山西》在《救国时报》上发表,成了记录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征程的文献史料。《救国时报》编辑部还把这两篇文章和陈云同志化名廉臣写下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一起,出版了合集《长征记》。

革命需要枪支弹药,也需要“思想的闪电”;长征物质条件匮乏,却不缺少精神食粮。长征途中,我们党仍然克服了极端艰苦的条件,坚持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长征中的红星报”中提到的、陪着红军一路走来的《红星》报,用文字保存了大量的关于长征的记录和资料。《遵义新闻》《红军占领桐梓城》《我们胜利渡过了大渡河》《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这些消息和通讯,记录着红军的足迹和故事,也鼓舞和振奋着我们的队伍和人民。

想象一下,在沼泽草地跋涉、在风雪中攀爬,这些消息不就是暗暗夜色中的点点星光、冰天雪地中的莹莹烛火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星照耀着中国!时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在《忆长征》一书中写道:“文字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形容词”,可是在报纸上金榜题名的英雄,“都会像乌江的流水那样,扬名在历史的长河中”。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星》报发表题为《伟大的会合》的社论。除了《红星》报,每支队伍也办有自己的报纸和刊物,比如红一方面军的《战士》报,红二军团的《前进》副刊,红四方面军团的《不胜不休》报等等。

当时我们党办报、办刊的条件有限。两条扁担、四个铁皮箱子,就是跋涉中前进着的《红星》报社。编辑们随着军委日夜兴军,挤出时间办报。铁皮箱子里,一台油印机、几盒油墨、几筒蜡纸和毛边纸,就是我们新闻舆论宣传队伍的枪和匕首。毛泽东同志曾讲,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就是宣言书的撰写者,宣传队的呐喊者,播种机的耕耘者。

那一张泛黄的报纸,那些有些模糊和斑驳的字迹,却在长征精神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英雄史诗是他们撰写,不朽丰碑他们共同铸造,新闻宣传战线的先辈们是长征征途和历史时代的见证者。雄关漫道真如铁,建设路上党继续领导人民攻坚克难,大步向前,渐行渐稳。而今日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今日的党刊人,必以笔化长缨,青史著文山,拄天地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关于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安徽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伟大的长征中,参加长征的安徽人约有3万人,占长征总人数的七分之一左右,分布在三个主力部队。其中绝大多数在红四方面军。在红一方面军有王稼祥、李克农、黄镇等,红四方面军有洪学智、陶勇、皮定均等。他们坚决反对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以及战胜国民党军队的殊死战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的的高级将领。

参加长征的100余名安徽籍将军中,解放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2人,中将10人,少将88人。在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之一金寨县,诞生的59名将军中,有51位参加了长征。此次纪念展共展出了109位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除王稼祥、黄镇、胡迪、黄正平和5位参加长征的女战士外,其余100位全是将军。此次展览不光有图片资料,还有许多当年长征中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和文件等。据了解,这些珍贵资料是从六安、金寨、芜湖、安庆、巢湖、泾县六个地方的博物馆和纪念馆调集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脍炙人口的英雄传奇

全文共 1273 字

+ 加入清单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这首耳熟能详的《好汉歌》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好汉在人们的心中,总是英雄的存在,即使他们是平民,贫民,即使他们性子火爆,即使他们没有文化。这些东西并不能影响人们把他们当做英雄看待。反之亦然,不管他们地位高低,贫穷富贵,文化多少,性情好坏,也并不能响人们对他们的敬佩。那么,你是否还记得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当中的那108条好汉呢?

如今,除却书籍,《水浒传》这部经典的文学佳作已经被翻拍成多部影视作品,加上今的科技,众多的生效、画面使得这部文学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让这108条好汉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首先,值得一说的就是这部名着的题目,其中的“浒”字,许多人晃眼看去就念“xu”,其实不然,这个字读“hu”“水浒”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它泛指水边发生的种种故事。同时,《水浒传》也被传到国外去,题目并且被译为多种版本。

《水浒传》讲述的是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在这部文学着作当中,相信很多人对武松,林冲,李逵、宋江、花和尚鲁智深等人物印象深刻。他们或是智能超群,有勇有谋,又或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朝廷中的奸臣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同时遭受迫害的还有原本富贵的林冲,这108条好汉,不论阶级,不论穷人富人,均是被奸臣所害,重点刻画了小说中的“官逼民反”直到最终被“逼上梁山”。他们在梁山上集结,并且按照个人不同的特长,排出了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员地煞星。巾帛不让须眉,在这108条好汉当中还有3位女中豪杰,形形色色的人,不同阶级的人,不同思想的人,正体现了农民起的大众化特点,但同时,由于各人的认识不同,这也是导致起义失败的原因。

虽说起义失败,但这次的梁山起义却是成为了经典,那一个个脍炙人口,除暴安良的故事,那一条条嫉恶如仇的好汉,至今仍被我国广大群众传唱。但同时,也有关于《水浒传》当中“善”“恶”的分界线不明显的理论。像是说梁山好汉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并不能始终一贯地执行这个信条:天神般的武松初识孙二娘的时候曾把她当作“铲平”的对象,可是他们一旦结拜,便默许了张青夫妻的为恶;鲁智深嫉恶如仇,慷慨潇洒,却因为受不了别人的小气而砸了人家的酒席,抢了东西就走;而宋江因为受到黄文炳谗言的构陷,就把他活割了吃掉,这些都不足以使他们成为“善”的代表。至于说梁山好汉们推平祝家庄、曾头市,更是不值得被我们“赞颂”等等。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水浒传》确实成为了千古绝唱,广为流传,人们确实激动于其中的除暴安良,好汉的事迹。

起义失败,对我来说,多多少少心里面都有些不是滋味,尤其是在宋江毒死自己的好兄弟李逵时,那种心酸,那种无奈,却是久久不能平静。一心想招安,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各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好汉们,最终走的很不是滋味。农民起义当中的很多无奈,我们都没有办法,到最后,我是皱着眉头看完的。

心酸,遗憾,一直萦绕,但我会记得,会记得那108条好汉的伟大事迹和他们曾经绽放过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诞辰108周年主题征文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赵尚志抗日民族英雄,他是中华民族不甘忍受外来民族侵略、压迫,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优秀代表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斗争中,他和杨靖宇、周保中等同志一道,不畏艰难困苦,组织抗日武装,带领广大民众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其动人的英雄业绩至今仍在流传。

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世界大会上,我的发言,介绍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情况,特别是赵尚志领导的哈东支队的斗争。东北人民的英勇抗敌的事迹是各国共产党所高度重视的。赵尚志的抗日斗争业绩与杨靖宇齐名。我知道在延安时,毛泽东主席于1938年在接见美国合众社记者,回答问题时说过,“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对杨靖宇和赵尚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后来,我知道赵尚志为坚持艰苦的抗日战争,遭受许多挫折,但他毫不气馁,依然坚持战斗,直至最后为国捐躯,这使我们都感到很悲痛。”

2005年4月20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播发的新闻稿“永远的丰碑”中,给赵尚志将军的定位是:

赵尚志是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纪念赵尚志征文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赵尚志的头颅被发现并经过公安部的权威认定后,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东三省的政府和人民都在积极争取英雄头颅的安葬资格,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

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和夫人李敏等东北抗联老战士,专门给哈尔滨市委主要领导写信,希望将英雄的头颅安置在哈尔滨,并建议在松花江边建造赵尚志纪念碑和纪念馆。头颅发现者也致函黑龙江省领导,认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哈尔滨,应该接纳英雄,让英雄精神与英雄城市共存。如果将赵尚志的头颅安放在太阳岛上,而英雄的身体在松花江上,那就实现了英雄忠骨的合葬。可以说,松花江是英雄的肢体,而太阳岛就是英雄的头颅。”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宋法棠、省长张左己都作了具体批示,责成省民政厅负责此项工作。黑龙江省民政厅和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分别致函沈阳军区政治部和姜宝才,在表达谢意的同时,提出了在哈尔滨市厚葬英雄忠骨的意向,希望得到沈阳军区的支持,并拟制了安葬方案。

吉林省长春市有关方面认为英雄的头颅已在长春埋藏了62年,理应将英雄头颅安葬于长春,他们正积极做争取工作。尚志市以该市由赵尚志的名字命名为由,也在主动争取。通化市建有杨靖宇的陵园,当地也希望将头颅安葬在通化,以实现抗联“南杨北赵”在当地“会师”。

而赵尚志的故乡辽宁省朝阳市也当仁不让,盼望抗日英雄早日魂归故里。特别是赵尚志的妹妹赵尚文等27位亲属,在今年5月2日共同签名,一致同意赵尚志头颅回朝阳安葬。今年5月8日,朝阳市委向辽宁省委请示:建议争取赵尚志头颅回朝阳安葬和建设赵尚志烈士陵园等纪念设施。省委书记李克强和省长张文岳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民政部门加紧落实头颅安葬及相关事宜。省民政厅专门派考察组到朝阳市尚志乡实地考察建设烈士陵园的情况,并向国家民政部进行申报。5月27日,朝阳市专门派人到沈阳军区政治部,汇报朝阳人民盼望英雄头颅回归故里的恳切愿望和申请的准备工作,以及建设赵尚志烈士陵园的初步构想,并恳请沈阳军区给予大力支持。据了解,朝阳市委还成立了争取头颅回朝阳安葬领导小组,设专门办事机构落实这项工作。朝阳市委还决定,在6月2日赵尚志头颅发现一周年之际,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同时成立朝阳市赵尚志研究会。

赵尚志生于辽宁,战斗并牺牲于黑龙江,头颅埋藏并发现于吉林。可以说,东北大地,白山黑水,到处都留下了英雄抗日的足迹,赵尚志可以在东三省任何一个省份安葬。然而,最终哪个省、哪座城市有这个礼遇呢……

衷心希望,英雄忠骨能够早日安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1450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长征举世鲜,铁流夜过党岭山;巍巍群峰银龙舞,英雄大战鬼门关。”(李布德少将《夜过党岭山》)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张爱萍将军《过草地》)……

红军长征,如果把每支部队的行军里程加起来,总共有8万里,而在四川的里程最长。

过雪山草地无疑是红军长征最为艰苦悲壮的时候。据我们的统计,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翻越的雪山有73座之多,这里的雪山是指垭口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4000米以下的都没有算。其中,在四川境内有67座,云南有3座,甘肃有3座。

从整个红军来说,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1935年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翻越的红军棚子雪山,位于四川阿坝州茂文县境内的松坪沟。红军棚子雪山以前没有名字,就是因为当年红军经过这里时搭了一些窝棚,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座雪山叫作红军棚子。红四方面军发动嘉陵江战役之后,就西进岷江流域,占领了北川河谷及茂县地区。翻越红军棚子雪山是红四方面军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并与之会合。

红军翻越第二座雪山是在1935年6月,由李先念率领的部队为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翻越的理县和懋功县(现小金县)交界的虹桥山。红军翻越的第三座雪山是鹧鸪山,第四座雪山是夹金山。而仅就中央红军来说,共翻越了5座大雪山,其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在所有红军翻越的雪山中,由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从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到巴塘途中的藏巴拉山是红军长征翻越过的最高雪山,其垭口海拔为4904米。

尤其震撼的是,红军在极度疲惫和饥寒的情况下,创造了连续4天翻越决益涅阿、伊则涅阿等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四方面军两次翻越夹金山,3次翻越亚克夏山、梦笔山、打鼓山等4座雪山。

红军是在没有路、没有粮、没有衣物和“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进入雪山草地的。很多战士都来自南方,雪域高原六月天还在下雪,加上高原反应、极度疲惫、没有衣服穿和严重缺粮等因素,导致很多战士都没有挺过来。

如果说长征是一部恢宏史剧,过草地就是即将胜利前的英勇悲壮一幕。

1935年8月,红军决定北上。8月21日,红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开始向草地进军。由于四川草地海拔较高,天气变化快,大雨、冰雹的情况随时都会遇到,除了战士饥寒交迫和极度疲劳外,更令红军担心的是遍地都是危险的沼泽。

红军一共过了3次草地。第二次比第一次过的草地路程更远。第三次过草地路程更长、时间更久,牺牲的人更多,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粮,野菜、皮带都被吃光。第三次过草地时,红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总计5万多人,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部队分三路北上。若尔盖色吉坝、年朵坝等草地红四方面军3次经过。

由于极度饥饿疲劳,当年很多战士在即将走出草地到达若尔盖县班佑村时,眼前20米左右宽的班佑河再也无法跨过,800多名战士就长眠在了河边。而过了河就是有人烟的地方,就能够活下来。当时,已经越过班佑河的彭德怀还派了一个营去,打算将他们背过河,但是到了一看,发现这800多人基本都已经牺牲了。为纪念这800多名战士,后来在班佑村修建了一个纪念碑。当年,红四方面军在长征前有8万多人,但经过南下战斗及雪山草地,最后只剩下了4万多人,可见雪山草地的严酷。

现在说到过草地的困难,很多人不信,不相信草地会陷人。现在的红原、若尔盖草原因为气候变暖、20世纪60年代开沟排水、过度放牧等影响,水分都蒸发了,自然今天看到的草原与过去大不相同。

红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过雪山草地,靠的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胜利,而这种精神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赵尚志的征文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铁力城东北35公里处有一座山,山叫透笼山。透笼山得名于半山处的一个古洞。那洞底部透一眼小孔,因此洞名透笼,山因洞名,就叫了透笼山。现在一般人都知道透笼山是一处漂流、登山的好所在,却鲜有人知道,就在这个高不过8米,深不过20米的古洞中,曾召开过北满省委的一次重要会议。

1937年11月,赵尚志派抗联六军二师代师长陈绍宾前往苏联,寻找同党中央的联系。12月,陈绍宾从苏联归来,说是苏联军方让派一个主要领导过境才可以。这样,1938年初,时任北满抗联总司令的赵尚志去了苏联。不料,赵尚志过境后,苏联军方却说根本没有那么一回事,并把赵尚志送到哈巴罗夫斯克,拘禁起来,一拘就是一年半的时间。

1939年6月,苏联军方释放了赵尚志。赵尚志一出狱,立即组织在苏联的抗联旧部返回祖国,开展对日的游击战争。

9月下旬,打了几个胜仗的赵尚志来到汤原县的马把头碓营,遇见三军留守团团长姜立新,姜向赵汇报了赵离开一年半时间内北满抗日情况,以及北满省委撤消赵职务的决定。赵尚志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9月28日给北满省委书记金策写了一封信,派姜立新寻找且面交金策,并约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准备召开北满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前来开会。

接到姜立新信后,金策(时任北满省委书记)、张寿钱(即李兆麟,时任省委组织部长)、冯仲云(时任省委宣传部长)等人来到透笼山的透笼洞,召开北满省委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去不去马把头碓营参加会议。后终因对赵尚志的误解,会议作出了不去参加会议的决定。

在等待三个多月后,赵尚志见请来开会的人一个也没到,派出的两支部队也都没有归来(总司令部参谋长戴鸿滨带的100来人和刘凤阳带的40多人各剩了几个人,他们没有胆子去见赵尚志,前者去了铁力找北满省委,后者又重新过界去了苏联),只好带着司令部的十几个人又回到了苏联。

时隔63年,我们无法了解这次会议更多的内容,也不好评价这次会议做出的不见赵尚志的决定的是与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决定错失了一次弥合抗联领导人内部矛盾的机会,拉开了将赵尚志排除于抗联领导层的序幕。它与转过年来的第一次伯力会议(会议期间,北满省委开除了赵尚志的党籍)和下半年召开的第二次伯力会议(会前,吉东党组织又撤掉了赵尚志仅剩下的第二路军副总指挥,并取消了他的会议资格),共同沉重地打击了赵尚志则是勿庸置疑的。否则的话,赵尚志就不会说出不让开会,我就回东北,我死也要死在东北战场上的话,并于1941年10月仅仅带了四个人回到国内抗日,1942年初为国捐躯。

不管如何,作为北满省委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透笼洞还是值得后人瞻仰、纪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征文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数字展览近日在央视网上线,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建立链接,方便广大观众网上浏览参观和留言互动。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主题展览自9月23日开幕以来,社会各界踊跃参观,反响热烈。为打造永不落幕的长征主题展览,扩大展览社会影响,持久发挥长征精神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激励和教育作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依托主题展览实景,制作了全景式网上数字展览并在央视网正式上线。数字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表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激励人们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提供了重要的网上平台和生动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缅怀赵尚志征文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月3日,尚志市抗战老兵、烈士遗属、现役军人、预备役军官、民兵、中小学生和机关干部代表500余人来到尚志烈士陵园,在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前奏唱《国歌》,向革命烈士默哀,向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敬献花篮和鲜花,开展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集中纪念活动。

尚志市是全国四个以抗日民族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之一,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原名珠河县。半个多世纪之前,赵尚志、赵一曼率领抗联将士与日寇在在这里殊死搏斗的英雄壮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1946年珠河县更名为尚志县,1948年原苇河县并入尚志县,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抗联将士所体现的“百折不挠、勇为人先”的“尚志精神”,成为今天尚志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依托。

据了解,该市“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尚志精神”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还分别在市区赵尚志将军塑像、赵尚志纪念园英烈群雕、赵一曼纪念园、赵一曼牺牲地和革命烈士碑、墓等地点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少先队入队仪式、祭扫烈士墓等纪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纪念赵尚志的征文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这位1925年入伍的中共党员,1933年1月,第一次被错误开除党籍,他对战友韩光说,开不开除,是组织的事,干不干革命,是个人自己的事。苦思了几天几夜,最后也想开了:自己找门路,打进一支伪军,本想改造这支队伍,但未获成功,只拉出7个人来。赵尚志以这7个人为骨干,继续抗日,直到恢复党籍,重返抗联。

1940年1月,赵尚志第二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这次先是将他“永远开除党籍”,后来改为“开除党籍”。赵尚志,一个令日本人闻风丧胆的英雄,当得知自己被“永远开除党籍”后,竟然放下坚硬的身段,“柔软”地给党写了一份“请求书”:

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我万分地向党请求党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

1985年恢复赵尚志的党籍,距他蒙难之日已过去43年。在生命的最后8小时,他清醒地知道,自己是个没有党籍的战士,高尚于斯,赵尚志依然践行加入共产党时的誓言: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解放全人类,奋斗终生!

我们把8小时再向前延伸一段,赵尚志被开除党籍这两年零一个月是这样生活的:

继北满(第三路军)开除了他,第二路军又不要他了。赵尚志对于保合说:“谁也不要,我一个人革命!”

他利用这段时间思索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及今后如何深入开展东北抗日运动,写了两篇文章:《关于东北抗日游击队过去与现在的略述》《关于布置和建立东北游击队的报告》,第一篇是写给党在重庆办的《新华日报》;第二篇是写给苏方代表,为可能召开的第二次伯力会议进行的思考。

赵尚志在撰写上述两篇文章期间,思绪万千,诗兴勃发,挥笔写下《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歌词分5段,40节。下面辑录其中第三段与最后一段:

凶残的敌人污遍了屠刀,斗争惨史永远不能抹掉,我们以身作则拼命号召,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冻饿困苦更使我革命活跃,敌人的内部已经腐烂糟糕,最后五分钟是战胜绝着,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

分裂中伤是瓦解的祸苗,暗害破坏是奸细的毒药,叛徒贼子个个将他杀掉,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携手一致革命者才是知交,用大家精诚的鲜血将旗染好,庆凯歌看红旗到处飘飘,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

写罢词,他又给词谱了曲。

赵尚志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他的歌,他的歌写照了他的一生。在信仰面前,人啊,轻易不要举起你的右臂,一旦举起来了,你就不可以放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