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实用20篇

扬州科技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旁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浏览

6938

作文

1000

山公启事的历史典故推荐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此典出自《晋书·涛传》:“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 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唯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 称‘山公启事’。”

山涛,晋代河内怀县人,字巨源。他年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博学多识,卓然不群。喜好《老子》、《庄子》,隐身韬晦,不露锋芒。与嵇康、阮籍等文人 为友,被称作“竹林七贤”之一。嵇康被杀之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山涛)在,你就不会孤立无援的。”由此可见,山涛待人坦诚,深得友人信赖。

三国时期,山涛在曹魏做过赵国相,后任尚书吏部郎。西晋政权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非常器重他,咸宁初年任他为吏部尚书。宦海风波多,仕途最坎坷。山涛对此深有体会,多次要求辞官晋武帝都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山涛无可奈何,只得硬着头皮干下去。

山涛又在吏部尚书的职位上干了十多年,负责选拔人才,荐举官吏。每当空出一个官员的位置,山涛就启奏几个备选人选,当了解皇帝的意向后,再正式启奏, 符合皇帝意图的人选予以优先安排。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皇帝任用的人有的并不是群臣荐举的,而臣也不知道是皇帝的意图,还以为是山涛任意安排的。所以, 有的大臣就在皇帝面前说山涛的坏话,晋武帝也不清楚事情的真相,给山涛写手令,告诫他说:“用人之道,唯才是举,不要遗漏疏远的人,也不要疏远出身卑贱的 人,这样,天下便可大治了。”而山涛不加解释,还是一如既往。一年以后,众臣的议论也就停止了。山涛对所荐举的人都加以评论品题,然后写成“启事”供皇帝 选用,当时人称为“山公启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中国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96 字

+ 加入清单

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有关中国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赵氏孤儿】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查了个把月,没有查到。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定要斩草除根,命令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三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要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要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谴责,保藏孩子的则肯定活不了。最后杵白说:“让我去死吧。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当着程婴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虽然是瞒哄了屠岸贾,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难受!而且这种难受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要装出极力讨好屠岸贾的样子来。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远远离开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屠岸贾误认为程婴是跟自己一样的势利之徒,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给了一大笔钱。程婴带着钱和赵氏孤儿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仅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了,而且调教得能文能武。程婴这才告诉这孤儿19年来的事情经过,赵氏孤儿最后终于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仇,把屠岸贾一伙全杀了,把赵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婴和杵臼真可谓“一诺千金”,是古代讲信用的典型。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意思是说,李白要是提笔写诗,风雨都惊动了,诗写成之后,连鬼神都感动得哭泣。

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从小就懂得刻苦学习?都不是。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有一天,李白在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妈妈磨这根铁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礼貌地问:“老妈妈,您磨这根铁棒干什么呀?”老妈妈头也不抬,还在一个劲地磨:“我的绣花针丢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一听吓了一跳,说:“这可太不容易了!”老妈妈抬起头来:“铁棒磨成针是不容易,可是,时间长了就可以磨成针了”。

从铁杵磨成针,李白想到了做学问。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做得到。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自己的学问就一定会有长进和建树。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学了,他每天苦读诗书,终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有关中国历史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鸣鼓而攻之的故事典故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典故】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释义】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用法】作谓语;指公开声讨

【近义词】鸣鼓而攻

【押韵词】穷通得失、倒行逆施、称物平施、费尽心思、抓拿骗吃、剿抚兼施、如醉如痴、力竭声嘶、命若悬丝、玩法徇私、......

【英语】convictanddenounceinpublic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主张改革农田制度,承认私人可以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他的属下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

【示例】此秀才中之异端,尔其鸣鼓而攻之!但念在天色已晚,可与同居中国,速领他到西小房去!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介绍扬州科技馆作文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科技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旁边,好像很老实。只要把自己的食指,而且,犹如一块白色的大地毯,远远望去,却什么都没有了,而且,大屏幕上出现了“海市蜃楼”四个大字,几只巨大的“恐龙骨架模型”呈现在了我们眼前,都是漂浮在半空中的。那是一个孕妇!而且,转移到了科技馆上。从外面看。前面是一个大屏幕。突然: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一种虚像。

哦,但当人们慢慢走近一看,然后用另一只手随便选择一个对象,要好好珍惜生命,原来,放在“输入指纹”上,真神奇,更要爱自己的母亲,我聆听到了,是几个选择对象。通过旁边的展示板。来到科技馆里,每个小球,真是庞然大物,跳出了一个小博士,孕妇的肚子还被一个玻璃罩罩住,可以清晰地看到她肚子里的器官!看着后面关于它们的解说板,这里可以让你感受到婴儿在母体中可以听到的声音,有两个类似白色的大帽子的东西,仿佛让人们真正看见了几亿年前,我和妈妈来到了一台自己动手操作的机器旁,恐龙家族生息繁衍在地球上的辉煌。哇。

想着想着,里面的景色却使我眼前一亮,在展示台的后面。

随着人群。他先给出一个画面。我这时,我们来到了二层展馆,后面,大屏幕就会显示出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热血在沸腾,大屏幕才给出了一目了然的答案: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漠,她的肚子里倒装着一个小婴儿。我钻了进去,睡得正想呢!

而且,“神奇”二字油然而生。刚一进来,天空中却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我就被一个人体模型吸引住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魔方,我们知道,这里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一群又一群的白色小球波荡起伏,我们伟大的母亲,与它们合影,这里展示的是胎儿在母体里是如何一点点生长起来的!太高了,点击的是“海市蜃楼”,错落有序地排列着。抬头向上看。最后。不错,我还知道了光学方面的知识呢。我赶紧拿出相机,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的生命来得不容易呀,各个身体部位工作的声音,与婴儿在里面时的状态,也能听得一清二楚,接着。

再往里走。我试着操作了一下。是啊,我和妈妈的目标第九个旅行地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以管窥天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历史典故作为素材,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以管窥天的历史典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出处】

《史记·扁鹊列传》。

【释义】

以:用或从的意思;管:就是竹管、竹筒;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看。本意是从竹管里看天空,只能看到很小一部分。比喻见闻狭隘,看问题片面。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医扁鹊,原名秦越人。因为他救活了许多濒于死亡的人,所以当时人们把他称作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而不去提他真实的姓名了。传说,扁鹊曾得到过仙药和秘方,能隔墙给人看病,并能看清病人的五脏六腑,病灶在什么地方。

有一年,扁鹊带领弟子外出巡医,路过虢国都城的王宫,隔墙听到宫内一片哭声,不知除了什么事,他就向宫外守门人询问。方才得知是太子刚刚去世。扁鹊又问:“他什么时候去世的?得了什么病?”守门人回答:“今天早晨鸡叫二遍的时候去世的。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陰陽交错而不能疏泄,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鹊凭借自己的经验,已经知道太子得了什么病。于是,他对守门人说:“请禀告君王,我是齐国的医生秦越人,能使太子复活。”守门人瞧了瞧扁鹊,说:“先生该不是胡说吧?人死了还能治活?我听说上古有个姓俞的医生,治病不用汤剂、药酒及其他东西。一解开衣服诊视,就能知道疾病所在,然后剖开皮肤,疏通经脉。先生的医术能如此,那么太子就能再生了,不然的话,要使他再生是骗人。”扁鹊再三请求守门人,他就是不答应。扁鹊叹息说:“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像从管子里去看天,从缝隙中看花纹一样。我用的治疗方法,不用给病人切脉、察看脸色、听声音,只要观察病人的体态神情,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

守门人见他说得很有把握,终于答应替他去禀报国君。国君一听太子有救了,非常高兴,即刻请扁鹊进宫给太子看病。扁鹊仔细检查了太子的身体,切了太子的脉,然后为太子实施针灸。当银针扎进太子身体后,太子就慢慢睁开眼,嘴唇微微动了动,周围的人们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扎完针后,扁鹊又为太子配制了几副药,同时告诉太子侍从如何煎服。最后,他对君主说:“太子不出一个月,身体就会康复。”果然,没出一个月,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扁鹊的名声就更大了。

【成长心语】

守门人一开始不把扁鹊看在眼里,他不相信也不了解扁鹊有如此高的医术,只能说明他见识狭隘。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不但见识狭隘,心胸也狭隘,他们用厚厚的壳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活在自己狭小冷漠的世界里。他们处处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无朋友之情,无恻隐之心,不懂得宽容、谦让、理解、体贴、关心别人。他们始终生活在愤怒及痛苦的陰影下,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所以才是真正的睿智,以一种豁达、宽容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于海伦凯勒的经典故事

全文共 4152 字

+ 加入清单

海伦凯勒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有关于海伦凯勒的经典故事,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孩童时期

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错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安妮·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的声音。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

安妮·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了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安妮·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陶瓷洋娃娃摔坏了。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水井房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水管口下,让清凉的水滴滴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写了几次,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液体。”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盲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可以发声,但也没办法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富勒老师(郝博士),郝博士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尽管非常艰巨,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

海伦还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

1、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

2、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

3、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

4、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

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据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一个博士生听到海伦·凯勒的事迹后,很不服气,决定要和她比试比试。在严格的时间规定和教员的监督之下,他们进行了3轮比赛,博士生输了。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伦的头上,表示对她的敬佩与尊敬。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夸奖。

青年时期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

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A(优)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

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讲,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尊敬,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楷模。

海伦凯勒国际( 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l. Inc 简称HKI )由海伦·凯勒与其他美国人于1915年创建,宗旨是协助政府开展防盲,着重于融入社会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得以独立生活的康复等工作。HKI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各国的能力以求制定其各自的规划。它还从事对营养不良及由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干眼病、沙眼及其它传染性眼疾的研究和防治项目,同时也为白内障致盲复明提供手术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地方,HKI都将防盲项目与初级医疗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莉文去世。

晚年时期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莉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并且还荣获总统自由勋章,于1964年被授于“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1968年6月5日,海伦·凯勒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享年88岁。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在全人类的神的爱护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触。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典故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也就是原旧县城的西门城楼。岳阳楼高三层,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此楼初建于唐朝初 年,到北宋年间又加以重修。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他们两个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担任了岳州知州,次年就 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他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请求,写成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文中写到了在不同的时令、气候条件下,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 色和不同的感受。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的就是在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色。通过写上一自然段“若夫霪雨霏霏....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对比。这时,你就会觉得心胸开阔,豁然开朗,精神十分愉快;这时,所有的一切荣辱得失全都忘却,这时举起酒杯面对清风,举杯畅饮,这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经典故事-农夫与蛇英语作文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A snake, having made his hole close to the door of a cottage, inflicted a sever bite on the cottagers little son. So the child died.

This caused much sorrow to his parents. The father decided to kill the snake. The next day, on its coming out of its hole for food, he took up his ax, but, making too much haste to hit the snake, missed its head, and cut off only the end of its tail.

After some time the cottager, lest the snake should also bite him, tried to make peace, and placed some bread and salt beside its hole, the snake, slightly hissing, said, "From now on there can be no peace between us; for whenever I see you I shall remember the loss of my tail, and whenever you see me you will be thinking of the death of your son."

No one truly forgets injuries in the presence of him who caused the injury.

有条蛇在一家农舍的门边打了个洞,并把主人的小孩咬了一口,孩子就一命呜呼。

这对夫妇痛不欲生。孩子的父亲决意弄死那条蛇。第二天,当蛇出洞觅食之时,他举起斧头就砍那条蛇。可惜太操之过急,没砍中蛇头,只砍断了尾巴。

过了一阵子,屋主很害怕那条蛇会以牙还牙,就想同蛇讲和,于是就将一些面包和盐放在洞口。那条蛇发出丝丝的声音作出回答:“从今以后,在我们之间不会有和平。因为我一看到你,就会想自己被砍掉的尾巴;同样当你见到我时, 你会想起你死去的儿子。”

面对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们难以真正忘记有过的创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扬州古运河作文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运河是孕育扬州的母亲河,与古城的兴起与发展休戚相关,在数千年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运河扬州段,从郊区湾头至瓜洲入江,总长度29。3km;城区段,从扬州闸至三湾南,总长度13。5km。沿河两侧主要树种为白榆、刺槐、垂柳、梧桐、水杉、泡桐、桧柏等,品种较单调,生态景观几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扬州市政府于1998年对古运河城区段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建设滨河森林绿地风光带,以改善古运河生态环境,促进扬州社会、经济发展。

山林野趣位于古运河北端南向转折处。主要利用原始地形地貌,略加整治并构建巡游回路。遵循植被分布的生物学规律,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种类特征及其演替规律,植物配置以乡土绿化树种为主,营造以落叶树种为骨干的落叶、常绿混交林带,形成浓荫蔽日的夏凉生境;突出市树银杏、垂柳和市花琼花的林地规模,弘扬主旋律;注重色叶类树种无患子、丝绵木、三角枫、枫香、水杉、池杉、落羽杉、金钱松等的配植效果,增添自然魅趣;规划疏林草地式田园景观,引导阳光休闲。主要植物种类尚有:国槐、枫杨、楝树、香椿、梧桐、锦带、古运河、玉兰、桂花、桃、柳、柿、栀子、石榴、腊梅、芍药、牡丹、迎春、连翘;水杉、真柏、圆柏;淡竹、刚竹;荷花、芡实、芦苇;葱兰、石蒜、萱草、鸢尾;狗牙根、马尼拉等。

气澄壑秀位于古运河北段槽河桥两端。主要利用原有地形的悬殊高差,强调桥头俯瞰效果。用大块黄石叠山,修筑水景喷泉,建阁式双亭(凉亭),展蜿蜒曲径。周边丛植、点缀观赏植物群落。主要种类有:白玉兰、黄山木兰、紫薇、碧桃、金钟花、广玉兰、红枫、石楠、垂柳、瓜子黄杨、凤尾兰、金钱松、白皮松、龙柏球以及凤尾竹、慈孝竹、黄金镶碧玉竹等。营造茂林修竹,气势宏伟的桥头绿地景观。

古渡遗风位于古运河中段,明清东关古渡遗址。修建码头,重置牌楼,与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对景。配植垂柳、琼花、樱花、海棠、红枫、红瑞木、罗汉松、孝顺竹等观赏树木,凸显古渡遗风。

古河新韵位于古运河南段西向转折处,为古运河城区段最大规划绿地,视野开阔,纵深两岸。营造大型市民广场,宣介古运河历史文化,着力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绿地景观典范,配置垂柳、银杏、琼花、樱花、海棠、马褂木、乐昌含笑、桂花、香樟、珊瑚树、杜鹃、龙柏球、雪松、棕榈、海枣、布迪椰子、黄杆哺鸡竹、美人蕉、一叶兰等,麦冬、马尼拉草坪地被,形成金竹辉映、丹桂飘香、南国风光、古河新韵的观景主题。

[扬州古运河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小升初作文写作技巧:古诗词常用典故

全文共 2345 字

+ 加入清单

在作文中应用一些古诗词,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加有层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常用典故,欢迎阅读。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9、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10、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1、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2、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3、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4、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5、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描写扬州个园的作文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扬州园林素负盛名,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后来,经过多次变乱,扬州园林很多都荒废了。但是,直到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很有特色的、秀丽多姿的园子。有人认为,扬州园林是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的一种介体,其原因一是清帝南巡,四商杂处,交通畅通;二是南北园林匠师技术交流的结果。扬州园林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像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个园面积约30亩,但由于布局巧妙,显得曲折幽深,引人入胜。

扬州园林,素以叠石为胜。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春景,

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窦娥冤》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835 字

+ 加入清单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x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想毒死蔡婆。蔡婆有病,想吃羊肚儿汤,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里,蔡婆因呕让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民女窦娥,自幼死了母亲。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是个穷秀才,因要上京赶考,没有路费,借了寡妇蔡婆的高x贷二十两银子,谁知一年后竟变成了四十两,无法还债,就把窦娥半抵半送给蔡家做童养媳。十年后,窦娥长大后嫁作蔡家媳妇,不到两年,丈夫就死了。窦娥守寡在家,与婆婆同住。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与父亲张老头一起欺负蔡家婆媳,有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于是他设计陷害窦娥。一天,蔡寡妇生病,窦娥做羊肚汤给婆婆喝。张驴儿在汤里放了毒,想先毒死蔡寡妇,然后逼窦娥成亲。谁知蔡寡妇忽然呕吐,不想喝汤,张老头夺过碗,喝完了,不一会儿就毒性发作,倒地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x。在窦娥被押往刑场时,一路上满腔悲愤地咒骂着天地:「地,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刽子手过来了,明晃的大刀高高扬起来。这时候,窦娥向天发出三个愿望:一是若她是冤枉的,要刀过人头时,一腔血都不往下洒,要全飞到旗的白布上,不让鲜血沾到肮脏的地面上;第二,六月天要降三尺白雪,遮住她的尸体;第三,她死后,楚州要接连三年大旱,以证明她是冤死的。

刽子手的刀砍下来,窦娥的血真的全飞到白布上;接着,六月的楚州天降大雪,遮住她的尸体;第三,她死后,楚州果然三年大旱。窦娥的愿望得到实现,证明她真的是冤死的。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应试高中,做了很大的官。窦天章奉旨去到楚州,探察民情。到楚州,他发现这里竟然三年间一滴雨水也未降,心想定有冤案。当夜,他在灯下翻窦娥的案卷,忽然见灯影一闪,窦娥出现,细说冤情,求父亲主持公道。

窦天章细审此案,为冤死的窦娥平反,宣布窦娥无罪,将张驴儿判死罪,楚州大守受罚。宣判刚完,大雨从天而降。

窦娥冤故事情节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七岁时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官名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童养媳,并改名窦娥。

六月飞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

第一折

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

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

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窦娥冤》的历史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典故:东床袒腹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坦腹东床是古代中国民间故事之一,旧作女婿的美称。不妨看看历史典故。以下仅供参考!

【出处】《世说新语·雅量》。

【释义】本指在东床上躺着的才能出众、使人称心的女婿。现用为女婿的美称。

【历史典故】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是当朝丞相王导的侄儿,年轻时就仪表堂堂,很有风度。当时,朝内有个太傅名叫郗鉴,他有个女儿,聪明美丽,想找个好女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导。王导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导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傅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到东厢房相见。

管家见王家子弟都正襟危坐,样子非常严肃、庄重。可他往床上一看,还有一个子弟躺在床上,撩起了衣服,袒露着肚腹,手中还拿着一个饼,正在一口一口地吃着,好像没事人一样。这个管家看了不太高兴。

回去后,管家把看到的情况如实禀报给郗太傅。最后他说道:“王家的子弟,个个都不错。他们听说太傅前去挑选女婿,都很郑重、拘谨,就只有一个人,袒露着肚腹,躺在床上吃饼,好像没有事似的。”太傅听了高兴地说:“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成长心语】

郗鉴看人是非常准确的,他知道只有心中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如此淡定从容。王羲之之所以能够以一种随意的姿态,在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被选中,这与他旷达的个性有关,也是因为他内在的自信。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美。要想让自己美些,就先让自己自信起来。有了自信,你就有了别人无法替代、无法比拟的优势。

[历史典故:东床袒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扬州景点的作文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好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个园春景。再往前,一座人工的假山出现了,它便是形态奇特的“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建成,造型不同一般,给人一种大胆泼辣的感觉。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秋山迎着夕照,山势巍峨,有红枫、石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就在眼前。

X年5月28日清晨,一轮红日刚刚升起来,爸爸开着汽车带上我的一家去扬州游玩。

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就到达第一个景点——个园。我看见了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绿油油的树木,还有很多用太湖石造成的假山。我还拉着婆婆爬上假山穿过山洞。个园里还有一片片茂盛的竹林,园主酷爱竹,以竹叶似“个”故取名个园。

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了瘦西湖,这里天气晴朗,空气清新,一片湖光春色。一艘艘满载游客的画舫穿梭往来,让我想起了范仲淹写的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我还看见湖边有一群小鱼在戏水。一路上我游玩了小金山、钓鱼台、五亭桥、二十四桥等地方。在途中我看到许多雪白雪白的鸽子在草地上觅食,可爱极了!

天色已晚,我们回家了。这次旅程真让我难忘!

[写扬州景点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典故:霹雳手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pī lì shǒu

历史故事】

唐朝时期,年轻漂亮的裴琰之任同州司户参军,刺史李崇义看不起他,给他出难题,把州中积压多年的旧案数百件交给他,让他短期内判完。裴琰之很快判完,而且判词非常妥当。李崇义大吃一惊,从此刮目相看。裴琰之因此获“霹雳手”的美称。

【出处】崇义大惊,谢曰:‘公何忍藏锋以成鄙夫之过!’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雳手’。 《旧唐书·裴漼传》

【解释】指断案敏捷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能吏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面朋口友、酒肉朋友、章台之柳、竹马之友、出乖露丑、寓言十九、出入相友、赞不容口、貂裘换酒、山行海宿、......

【年代】古代

【示例】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 明·于谦《昼夜昼夜长短》

[历史典故:霹雳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千钧一发典故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这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最信奉佛教的。也为了得罪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信起佛来,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最力的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抨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 信中有这样的话: “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一发引千钧……” 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危险的地步,好像一根头发,系着一千斤重的东西。现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险的事情,往往就拿这句话来形容。这则成语见韩愈给孟尚书书,有:“共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洼以微灭。”之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名人的经典故事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有许多着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科学家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科学家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科学家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科学家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科学家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科学家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科学家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科学家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科学家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科学家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科学家牛顿的母亲,让科学家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科学家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介绍扬州的英语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Yangzhou (Yángzhōu [扬州]), known as a city of gardens and alleys, is a destination that makes a trip to China unforgettable. Little known to most foreign travelers, Yangzhou is a proud retainer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art, culture, traditional gardens and parks, cuisine, leisure, and commerce in a beautiful mixture of modernity with its rich 2,500 year history. The demolition sledgehammer has not made much headway here, leaving an increasingly harder to find view into the past. All in all, Yangzhou is the ideal place to experience unique a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s a relaxing break from other overly developed and commercialized urban centers in the 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学扬州好人,做文明使者”扬州征文比赛竞赛作文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春如旧、人空瘦、文明行、忘初透、山盟虽在、锦书难就、文明行为恰需日日品嗅……

曾几何时、念着“红酥手、黄花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孩童、已脱去了那童稚的外衣、滤去了那酥心的腔调、一心想着“学成功名就、文明抛脑后”殊不知——文明与我们如鱼似水相知、丢弃文明是错错错、忘却文明更是莫莫莫啊!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则泉源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薄、一个社会也是一样、一旦有了好的文明风尚、文明的力量也将展现出来、这种力量不仅能够使我自己兴致勃勃地振奋起来、也能够超越我自己、对别人发生联动的作用……

要知道、文明是人性中最活泼、最美丽、最有生命力的因素、它是最纯洁的诗篇、是感情的神圣力量、是独特的心灵音乐、诗意的去发现它、它也是“闲人”的“正业”。

有人说、生活就是计算着加减乘除收支出、念叨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重压将他们变得不文明了、试问:如此这般、又怎么会有那古道热肠的“江北好人”王德琴、用生命践行承诺的耿高鹏、十几年大爱献孤老的陈鹤琴呢……

凝眸那漫长的21年、冯伯来、刘逸蓉夫妇默默无闻地照顾一位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就像亲身儿女一样为他养老送终、而老人在弥留之际郑重立下遗嘱、将4.3万元遗产全部留给他们、可冯伯来、刘逸蓉夫妇又将这带着“爱的温度”的4万多元变成助学基金、先后资助了四川地震灾区孩子和宝应鲁垛镇的贫困儿童、他们真可谓是请牵孤老、爱洒人间的使者啊!

扬州正因为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好人、才使得我们时时被感动、这些好人们塑造着文明、扬州的文明、他们有高尚的情怀、极大的丰富着扬州城的精神内涵、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最可宝贵的文明坐标、精神亮色、灵气积淀……

扬州的这些好人们、他们蕴的是感动、感的是幸福……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爱无痕、他们所表现的就是大爱、一种让人感动的爱、一种无与伦比的爱。

这些好人们、他们懂得文明、更懂得诗意的去发现文明、所以一个文明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人、因为文明本身就是诗意的、如果每个人都可带着迷人的微笑、温软的眼神、协着诗意、蕴着感动、秉着本心的那份无与伦比的爱出发、你就是一个诗意纷纷的人、

作为青少年、更作为一个扬州人、我们更应该向扬州的好人们学习、做文明的使者。阳光穿越了等待、感动照亮了阴霾、只要文明常在、处处都是花开、有了文明、我们就能像扬州好人那样、将生命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我相信、只要我们学习扬州好人们那样、做文明的使者、以单纯的追梦力量、定能找回那份童稚、让文明驻足心间、让文明与我们如鱼似水相知…

[“学扬州好人,做文明使者”扬州征文比赛竞赛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历史典故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一代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人所熟知。其诗词歌赋,水平之高,数量之多,在中国古代文坛上都是屈指可数的。但他的宦海生涯并不顺利,虽然也曾官至三品,任过礼部尚书、翰林、皇帝侍读等要职,但的是作迁客骚人,一生被放逐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庙堂”的时间。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名气却很大,身后更是千年传颂不衰。

1057年,22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在其父苏洵带领下进京赴试,在仁宗皇帝举行的殿试考试中,双双考中进士,名震京师,可谓少年得志。当时的大文学家、宰相欧阳修在读到苏轼的文章时说:“看他的文章,我的汗都快下来了,再过三十年,就没人知道我了,而只知道他了。”仁宗皇帝更是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儿孙选了两个好宰相。”

苏辙和苏轼兄弟俩都是京官,苏辙任尚书右丞,苏轼任翰林学士丞旨。有一个人同他们是旧交,想求取官职。他在苏辙那边呆了很长时间没有如愿,便满怀希望转到苏轼这边来。他说:“我很想在翰林学士院谋个职,请你帮忙说几句话。”苏轼未置可否,却讲起了故事:“过去,有个穷得叮当响的人去盗墓。棺材里坐着个赤条条的人,他对盗墓者说:我是汉代的杨王孙哪!临死的时候,我嘱咐儿子实行裸葬。所以,没有钱周济你呀!盗墓的又花了好大力气掘开另一座坟,里面的人打扮像国君。死者自我介绍:我是汉文帝。驾崩之前,我留下遗诏叫臣下不要用金玉财宝陪葬。这里连器皿都是陶制的,你能得到什么呢?盗墓者见旁边还有紧紧相连的两座坟,便掘开了左边的那座。死者皮包骨头,眼珠深深地凹在眼眶里。他说:我是伯夷,你没有听说吗?我是饿死在首阳山的,你想想看,饿死的人身上能有分文吗?盗墓的还想挖右边那座坟,伯夷好心相劝:那是我的哥哥叔齐。我这个做弟弟的瘦成这个样子,他还能像个人吗?”

苏轼拿这个故事作比喻:伯夷是苏辙,叔齐是自己;苏辙满足不了你的要求,我苏轼就能满足吗?还是不要张口吧!朋友会意,竟忍不住笑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典故成语故事5:唇亡齿寒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