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推荐20篇)

扬州科技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旁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浏览

7091

作文

1000

关于东施效颦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东施效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做真实的自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东施效颦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施效颦:接纳自己,做最真的自己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运》。

【释义】效:仿效;颦:皱眉。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女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都十分惹人喜爱。西施略施淡妆,衣着朴素,但美若天仙,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都为她的美貌而折服。

美貌的西施却患有心口疼的毛病。一天,她的病又犯了,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美。从乡间走过的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心口疼的西施。

乡下有一个相貌很丑的女子,名叫东施。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总想让自己变成像西施一样的美女。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喜爱,回去以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着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使她的样子变得更难看。结果,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的东施,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都离她远远的。

东施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只是一味地模仿,落得一个被人嘲笑的下场。

【成长心语】

每一种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独有的长处与特点,无论自己怎样,都要坦然地接纳自己,这样才能绽放出独特的芳香。每一个人毕竟是自己的花朵,妒忌和羡慕别人是愚蠢的。真正的智者懂得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懂得接纳自己的缺憾,做最真实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典故:克己奉公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历史典故中产生并流传下来的成语或者短语,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历史典故:克己奉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典故:克己奉公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

【释义】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历史典故】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陽人。祭遵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贤孝博学。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陽一带时,祭遵前去投奔,刘秀便将其收到帐下。刘秀发现祭遵为人正派,做事讲究原则,便任命他为军市令,负责军营的法令,管理军纪。祭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相后,依法把这名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欲降罪于祭遵。有人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这样号令三军才有威信,保证以后再也没人敢以身试法了。”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笑着说:“这个侍从死得太妙了,他一个该死的人让我看到了我的营帐中的两个贤人。”于是,他不但没有降罪于祭遵,还提升他为刺奸将军。后来,祭遵因屡立战功,又被封为征虏将军,颍陽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做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了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陽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成长心语】

“克己”,便是要对自己有要求,有一个时刻不能松懈的标尺。贪、嗔、痴,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诱惑,但不同的人在诱惑面前的表现却大不一样。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这应是我们对自己的最起码的要求。“奉公”,是一种为自己所在的团体贡献力量的义务,是一种维护自己所在团体的公平与公正的义务。以法律和法规为行事的准则,以共同利益为行为的目标,以众人的幸福为己任,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寒饮食习俗历史典故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小寒节气,也已进入数九寒天,饮食以冬季进补为主。冬季干冷的时候,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注意冬日养生,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养肾防寒”:要补血、补气、补阴、补阳。民谚也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足见冬日养生进补的重要性。

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一种补,而民俗中在冬日有适当多吃点羊肉、狗肉的习惯,也是一种补。但不要千篇一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顺其自然为好。因此,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贪恋油腻、辛辣的食品,应以补气润燥为主。当然,民谚也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日养生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身体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专家们提倡,要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适当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特别是在阳光出来时锻炼为佳。强身健体,增强御寒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养生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故事典故不翼而飞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有一年秦王派大将王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一连攻了十七个月,也攻不下城池。

王稽非常烦恼,有个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献计说:“你如果犒赏部下,就可以鼓舞他们的斗志,邯郸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烦地说:“我是统帅,只知道服从国王的命令,别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庄并没有被王稽的不耐烦而吓退,他继续说道:“你这样讲不太对。即使是父亲给儿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轻视士兵已经很久了。我听说,假如有三个人谎称老虎来了,那么听的人就会信以为真;如果有十个人合力弯一个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弯;如果大家都口传消息,要求你改变指挥方法,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这说明众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还是赏赐一下你的将士们吧!”

可是,王稽还是听不进庄的意见。

几天之后秦军果然发生叛乱,严重地影响了战事的顺利进行,秦王很是恼怒,就把王稽处死了。

不翼而飞这个成语较多形容东西突然不见了,看完今天的故事后大家知道它的另一层含义了吗?它也可以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故事中的王稽不听信士兵庄的建议,奖励士兵们这个消息传播的很快,几天后秦军发生叛乱,严重影响战事的顺利进行,最后秦王恼羞成怒处死了王稽。

这个成语教育小朋友们,要争做一个好孩子,这样佳名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出去,大家都会喜欢并且尊重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与酒相关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7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典故故事更是数不清,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与酒相关的历史典故10篇,希望大家喜欢!

1、长安酒会

冠军酒局让政治走开,让杀伐走开,让一切不痛快消失,让所有快乐降临。这就是大路为什么评选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为第一名的原因。

当年读杜甫的诗,最喜欢的一首就是《饮中八仙歌》。为什么在杜甫那么多的诗里独独最喜欢这一首?原因只有两个字:热闹。这首诗十分热闹而有趣,把“饮中八仙”描绘的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古人说“二士共谈,必说妙法”,这“饮中八仙”齐聚,会是怎样的一种盛况?我们只能从杜甫的诗里来揣摩体会了。这“饮中八仙”分别是诗人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义者苏晋、诗仙李白、书法家张旭、辩论高手焦遂等八人。

虽然历史上没有这“饮中八仙”齐聚一堂的明确记载,但盛唐时各种酒会盛行一时,参与者甚众。这“饮中八仙”,都是当时的名人,或同朝为官,或诗文相交,或意气相投,我们知道,名人一向喜欢扎堆,他们八个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坚信他们必聚在一起饮过酒,而且还不只一次,当然参与者可能还有些其他人。这种聚会,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绵绵中举杯把盏,也可能在春雷阵阵里开怀痛饮。总之,如果你不能证明他们没在一起过,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说法,曾经有过这么一次潇洒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诗把这种场面记录下来并传于后世。

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满座;你来我往,举杯豪饮;觥筹交错,满座尽欢;酒色齐聚,且饮且赏;坐而论道,醉而忘忧;以文会友,以诗下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灯,灯下寻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为圣,酒浊为贤;酒乱汝性,酒壮我胆;酒林高手,饮坛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饮驴饮;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过,还有六圈;六圈结束,再来十坛…… (以下省去三千六百字酒况描述)

这么喝下去就是神仙也会醉倒啊,于是乎,于是乎,就有了:

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2、鸿门宴

话说项羽不喜刘邦先占关中,又听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后,更是大怒。谋士范增识见不凡,他对项羽说,刘邦早年在山东一带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活脱脱一暴发户的形象,不足为虑。而目前在关中,刘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范增认为刘邦已有“天子气”,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在张良和项庄的暗地斡旋下,项羽没有立即攻打刘邦,而是摆下了一桌酒席宴请刘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另一场双龙会,但参与者却比煮酒论英雄那场酒局要多,发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强强对话,一时风云际会,楚汉群雄龙骧虎步,聚于新丰鸿门。

这鸿门宴简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现代电影。太史公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他的《史记》在细节方面的描述十分精彩,从项羽和刘邦的出场、退场,到席间各种人物的对话、神情、动作,甚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个鸿门宴的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刘邦屡屡处于危局,却次次能化险为夷。历史上对鸿门宴向有三起三落之说。

第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接连暗示项羽下令杀刘邦,气氛极为紧张。结果“项王默然不应”。二起是范增见原定计划无法执行,于是叫项庄舞剑助兴,伺机刺杀刘邦,空气再一次紧张起来。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樊哙简直就是一巨灵神模样,樊哙闯帐要比戏里的春草闯堂可要生猛太多。樊哙后来说了番慷慨激昂的话,对项羽予以斥责,说的项羽“未有以应”。这时情节发展到高潮,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有三起,必有三落。刘邦的绝处逢生,全在这三落之中。一落是项庄舞剑,本来意在沛公,不想项伯出面与之对舞,救了刘邦。二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这个时候项羽还“英雄识英雄,猛将爱猛将”呢。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他斥责一顿之后心里惭愧,还给樊哙赐了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而逃席而远遁。

如果历史真是一场戏,如果大路是这场戏的导演,大路宁愿在这场酒局的结尾处安排虞姬和戚夫人二人表演双姝对舞,必然美不胜收。然而,成王败寇这种政治博弈向来凶险无比,再美的歌舞升平也不过是假象而已。

3、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里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曹操刘备二人此次双龙会,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似,天生就有领袖气概。刘备和刘邦一样,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将兵之才,而是领袖群伦的将将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识天下英雄,当然对刘备有很透彻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丰满,刘备将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对手。

这场酒局,远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聚,分明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一见面曹操就问刘备:“你在家做的好事!” 刘备当时已经暗受衣带诏,当即吓得面如土色。接着曹操拉着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院,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才放下心来。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刘备每天做些什么他当然清清楚楚。这两位,一个暗地里参加了反曹地下组织,另一个则派人每天监视对方行踪,都是权谋机变之辈。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看似描述龙之变化,目的是说“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显然,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咏志。当然他也下了一个套,试探在刘备眼里,什么人能纵横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刘备接连指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和刘璋等地方豪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刘备这个回答应该给满分,因为当时是个人都会如此回答。这样曹操也就认为刘备见识一般,和常人无异。接着曹操给出了当世英雄的标准,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继续装傻,问:“谁能当之?” 曹操指了指刘备,后指了下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时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内心的惊惶,巧妙的掩饰过去了。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可谓步步玄机。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技巧和城府。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

4、群英会

朋友们还记得中学课本里学的“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吧?

却说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蒋干打扮得象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这一句既是问候,又道出蒋干与周瑜原有一番旧谊。周瑜直接了当:“子翼辛苦,难道是为曹操做说客吗?”蒋干立刻装作很“愕然”的样子,说:“你我分别那么久,我特来和你来叙旧,怎么能说是当说客呢?”周瑜笑着说:“虽然比不上师旷那么聪慧,但闻弦歌而知雅意啊。”蒋干装作很恼怒的样子,说:“阁下待故人若此,我当告退!”蒋干心说,老同学了你还跟我来这一套,于是他装作很有性格的样子,转身就要走,被周瑜拦住。

之后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接着周瑜领蒋干参观了东吴军营的精兵强将。周瑜装醉大笑道:“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蒋干说:“以老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饮至天晚,点上灯烛,周瑜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蒋干被老同学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够呛,倒也丝毫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的事。这时他忽然担心起来,责备自己当时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话说的那么满,现在回去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总得有点收获回去。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说到底蒋干原本想拉老同学下水,想踩着老同学的肩膀在曹操麾下步步高升,没想到反过来让老同学周瑜给自己放了把鸽子。商场里还有个说法就是“杀熟”,你总是老同学长老同学短的挂在嘴上,OK,看在多年的情份上,今天我不灭你一道也说不过去。于是乎,一个劝降不成,便试图以鸡鸣狗盗之术盗取敌方机密。另一个则将计就计请君入瓮。这赤壁之战,蒋干也算为东吴立了件大功。

本来长相有点仙风道骨的蒋干,后来在戏里成了鼻梁上贴了块白膏药的角色,人也变得鼠里鼠气的。这一切,都是让他那个老同学害的。反过来,他的老同学周瑜,在酒局中表现出非凡的气魄、风度和智谋,这次群英会酒局,也就成为千古佳话。

5、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响力比现在的春节团拜会要大的多。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1722年康熙帝在阳春园宴请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两千四百一十七人。后来雍正、乾隆两朝也举办过类似的“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被史官记录入史。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6、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话说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荣登大宝,从昔日重臣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龙椅之后,赵匡胤却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担心历史会重演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当年的做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赵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酒席上赵匡胤效小儿女情状,象失恋了一般唉声叹气个不停。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在古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向来有效,拳头就是硬道理。宋朝在这方面的表现在历史上提供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说是反面教材。若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宋朝远胜秦汉,甚至与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让。然而宋朝的军事实力却不敢恭维,屡屡被起步于奴隶社会的辽、西夏、金、蒙古所击败。这种国富兵弱的格局,最后终于导致了宋朝的灭亡。可见,生存权都保证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这些后果,都起始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所以这一场酒局,虽然政治影响力极大,但在大路眼里,由于它的负面作用,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它进入前五的。

7、东晋新亭会

西晋末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遣,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称“衣冠渡江”。

南渡后的北方士人,虽一时安定下来却经常心怀故国。每逢闲暇他们便相约到城外长江边的新亭饮宴。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一时家国无望,纷纷落泪。为首的大名士王导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

这里的江河之异,是指长江和洛河的区别。当年在洛水边,名士高门定期聚众举办酒会,清谈阔论,极兴而归,形成了一个极其风雅的传统。此时众人遥想当年盛况,不由悲从中来,唏嘘一片。王导及时打消了北方士人们的消极情绪。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会。后世咏叹国破家亡的诗词歌赋里常常见到的“风景殊异”、 “新亭会”、“江河”,就是来自此次新亭会。

这次新亭酒会对东晋政权的建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北方士人是组成东晋司马睿政权的重要力量,此次酒会上王导打消了众士人的萎靡颓废之态。后来,众士人团结起来,使东晋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快建立起来。名相王导也被时人称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

8、醉刘伶

像杨贵妃一样,西晋刘伶在酒后也经常失态,但与杨贵妃不同的是,刘伶的酒后失态不是酒后乱性,似乎是刻意而为,以示其雅致高格,与众不同。刘伶每次大醉后,喜欢在大道上裸奔,还自称以天为衣被,以地为床第。他是当时的名士,名气太大了,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时人不但不斥责他这种有违传统的做法,反而称赞他这种行为是名士风流,是“率真”,“潇洒”,“有个性”的表现。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酒量好,诗文更好。他经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可谓意气风发。他的《酒德颂》曾说“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酒醉后浑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当时的名酒。曹操有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杜康酒在当时已是是最好的美酒。这“杜康美酒醉刘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两人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在这个故事里,刘伶慕名来到杜康的酒馆,喝了三杯杜康的家酿美酒,一醉就是三年。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刘伶一醉睡三年。”

一千多年以后,河南的汝阳杜康与伊川杜康兀自为谁是正宗杜康打个不亦乐乎,官司甚至打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那里,这里且按下不表。

9、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历来被公推为中国传统四大美人图之一。在此次酒局中,杨贵妃美中见醉,醉中见美,与太监宫女们演了一出好戏。这是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而且是唯一以女子为主角的酒局,所以不可不选。

却说这天傍晚,皇宫院内凉风习习,皓月当空。唐玄宗与杨贵妃本来相约在百花亭品酒赏花,届时玄宗却没有赴约,而是移驾到西宫与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虽然景色撩人欲醉,杨贵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喝了一会不觉沉醉,边饮边舞,嘴里念叨着“李二郎你枉为人君,说话不算数……” 万般春情,此时竟难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肠,立时便醉。一时春情萌动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面对高力士等一干太监宫女,杨贵妃频频作出种种求欢猥亵状,倦极才怏怏回宫。

《贵妃醉酒》是出著名的京戏。据说《贵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杨贵妃大醉后自赏怀春,轻解罗衣,春光乍泻。当然高力士们不解这种风情,倒也无伤大雅。后来梅兰芳同志亲自出手,以霹雳手段对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处理”,所有少儿不宜内容统统被切掉了。于是,《贵妃醉酒》也就从当初的**变成了今日8岁以上孩童也可观赏的正剧。

10、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壮怂人胆”的典型例子。与醉打金枝相关的酒局实际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家宴后,借酒壮胆而痛打老婆升平公主的故事。

且说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动不动对丈夫和公婆发脾气。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社会里媳妇见了公婆是要行大礼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儿,是君,公婆虽是长辈也是臣,所以那时郭子仪夫妇反过来要向公主下跪。

郭暧对此十分不满,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礼,自己岂非矮了两辈下去?平日在颐指气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这天,郭暧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几杯。当即要求升平公主应该遵守妇道,给郭子仪夫妇行下跪礼,结果被升平公主严词拒绝并遭到当面训斥。此时,这酒是壮胆药,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暧借着酒劲,也不顾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饱以一顿老拳,打的公主满脸开桃花。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宫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诉。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最后,在皇帝和郭子仪的调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这个郭暧为天下所有惧内男人出了口恶气。俗话说,小夫妻打架不记仇。尽管这场家庭纠纷闹腾的动静儿挺大,结果却皆大欢喜,郭暧和升平公主的感情从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于飞。这升平公主从此变得贤淑无比,有不少世人称赞的事迹流传下来。仔细思量,要不是那场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顿老拳,怎会有这样欢天喜地的大结局?我们要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但有时也不得不承认拳头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议衮衮诸公,家中若有河东狮吼,不妨领贵夫人去老舍茶馆看场京戏《打金枝》,当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锅头壮行。

因为是戏说,大路谈及的上述酒局,未必都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其实历史上的著名酒局还有很多,如秦赵渑池之会、东晋兰亭会、韩熙载夜宴、关云长的单刀会、初唐腾王阁寿筵、明朝五女拜寿家宴、座山雕的百鸡宴等等等等,这篇文字尚不及万一。酒后涂鸦,各位原不必当真。自古以来,不可因酒废事,才是正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箭双雕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

北周的国王为子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玉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实晟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采。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扬州博物馆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走进了博物馆的大门,看见一个人不像人、蛇不像蛇的怪物,原来是女娲呀!

听王老师说,这个女娲是根据浔阳公主的陪葬品里的一个小的放大而成。到了二楼,我们走进了“扬州八怪”书画馆,我们认识了郑燮,认识了汪士慎的碧桃,认识了高翔,还认识了杨法的隶书五言、山水图卷……“哇”前方传来了惊呼声,我循声望去。呀,好大的一条船,原来是唐代竞渡船(龙舟)。船竟然长13.65米呢,它是1960年3月出土于今邗江区施桥天江中,是端午时赛龙舟所用的。还有金缕玉衣,它是用金线玉片缝合起来的,不知道穿起来的感觉是怎样的。告别了龙船,我们又去了古代雕刻艺术展,里面有木雕鸡俑、木雕龟俑、白玉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关扬州作文初中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寻一支竹,携上一管箫,一壶茶,独自泛舟于瘦西湖上。轻轻地,缓缓地,竹并不避开这垂柳,只径向前去。柳叶嫩嫩的,细细的,轻托着你的脸庞。天幕上一轮圆月,此时想着白兔捣药成的故事。

月光均匀地撒在湖面。湖面上波光闪烁,月色便朦胧在湖面的水气之上,夹杂着嫩柳的清香,使人赏心悦目。月光蹁跹着,低吟着。这光剔透,朴素,这光美丽,纯洁。

月下有晚练的人,有品茶吟诗的人,更多的是五、六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磕瓜子,一边拉家常的人。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月光的美好。

平躺于竹筏之上,饮一壶扬州绿茶。抬头仰望夜空,月亮明而大,白日的所有忧愁烦恼都抛于脑后船飘至五亭桥下,每个桥洞都有一轮明月,投一颗石子于洞下的月亮,月亮变得朦朦胧胧,仿佛有些支离破碎,又仿佛有些飘忽不定。尔后,便又复拢起来了。天下的星星密密麻麻的,衬托着月亮,使此时之月又有一番神韵。月亮的周围,镶了一道黄色的边,月边没有半丝杂云,感叹道:明天又是个晴天!

天涯共此月,但扬州地平湖多,因此在扬州便能寻觅到许多月亮。天涯共此月,扬州的月,以她的柔、静、美,哺育了扬州这片热土上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愧于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誉。

提到扬州的月,不得不联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扬州的箫声和扬州的明月是紧密联系的,这应了有箫必有月,有月必有箫,箫以它的悠扬纯朴博得了文人墨客与绝代佳人的情物。

扬州的明月被世人所赞颂,因为她美得纯洁,美得剔透,美得不张扬,美得不妖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河清海晏典故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 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了天明起来,就不见了。

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喜欢的中国历史典故作文550字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凿壁偷光

中国有许多历史典故,据我了解的有:望梅止渴、完璧归赵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凿壁偷光。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匡衡,他年幼时十分爱学习和读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那时候的书很贵,有书的人都很珍惜那书,没有孩子愿意借给匡衡。邻居家是有钱人,也瞧不起匡衡,不愿给他一根蜡烛。匡衡为了有书看,就去给其他有钱人干农活,不求工钱,只求有书看,于是,每天休息时间,他都会得到一本书。可白天看书的时间太少了,在晚上看书是最佳时机。但又没有光亮,这使匡衡很苦恼。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偶然看见,跟邻居家隔开的墙壁上有一眼非常小的窟窿,从邻居家那儿透来一道明亮的光。匡衡突然想出了一条妙计。他拿出书本,放到那一眼窟窿下,一个个字体看得清清楚楚。他想:如果窟窿再大一点的话,那不就看得更清楚了吗?

于是,他拿出一把锤子,想把窟窿凿大一点。谁知喧闹的捶打声和小石子儿的滚落声惊动了邻居。邻居以为匡衡是来偷东西的。就气愤地对他和他的父母说:“你们是怎么教孩子的,竟然让他偷东西!还有,你这孩子真是没有教养!”但当匡衡对邻居说出了他真正的目的时,邻居为匡衡勤学好读的精神所感动,并让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明亮宽敞的环境下看书,学习。匡衡长大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使人进取,好学是通往知识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扬州游记作文1600字

全文共 3396 字

+ 加入清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波三月下扬州。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的季节,把自己重新交给自然,带着梦想,背起行囊,再次远行!奔波8个城市,跨越中国南北两端,像当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样游历千山万水!梦里江南之行的第一站—扬州,我来了……

驶过我国第一大跨径的组合型桥梁,长达35.66公里的润扬长江大桥,低头俯瞰长江之水奔流东去,终于由镇江进入到扬州地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清新、秀美的城市,绿影婆娑的绿化带、整洁的街道、拔地而起的楼群,没有嘈杂的汽车喇叭的鸣叫,安宁、惬意!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距今有2490年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古就有“苏北门户”之称。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森林城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城,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华灯初上的夜晚,来到淮扬人家,品尝着扬州菜的三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一道大煮干丝,充分考验了厨师的刀工,干丝切得细如火柴梗,煨在已经煮得雪白的汤料里,味道非常鲜美。而比这些大菜更出名的则是各色扬州点心和小吃。点心有: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鸭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小吃有: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仅仅看到这些名字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扬州的饮食文化闻名海内外,扬州菜肴与鲁菜、川菜、粤菜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菜系”。扬州菜也称为淮扬菜,淮扬菜的发展经历了一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很早以前就确立了中华第一大风味菜系的地位。

由新区穿越笔直的文昌路来到老城区,道路左首边一栋栋小楼灰瓦白墙、飞檐翘角,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那座从唐代保存至今的石塔,经过一千多年风霜雨雪的洗礼,虽有些陈旧,但在两棵巨大的银杏树的伞盖下依然巍然矗立,而那条笔直的交通隔离带在它的身边也优雅地转了一个角继续延伸开去;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名曰“文昌阁”的建筑,古朴、典雅,巧妙地形成了文昌路和汶河路交叉处的环岛设施。来到淮扬第一楼的富春茶社喝上一杯早茶,再品尝一下扬州特色点心,看着不断有外地游客涌入店堂,繁忙但不嘈杂,悠哉悠哉。沿路两旁的老街铺里摆着厨刀、修脚刀、理发刀,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扬州“三把刀”,真正感受古老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的完美结合。

扬州园林自古就闻名远播,在当时,由于扬州的盐商富甲天下,使他们有大量的财富来建造园林,非常奢华,仅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就达200多处。扬州园林不但具有皇家园林的金碧辉煌与高大壮丽,且具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风格自成一派。

我们游览的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园主何芷舠,其家族为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他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壮年致仕,归隐扬州,于光绪九年斥巨资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园林。

该园建筑布局由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组成,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环环相扣、内外有别、中西合璧、居游两便的人居环境,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至完美。

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

何园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

其他四个第一是片石山房的“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在这里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欣赏到阴影圆缺不同时间的月亮,从弯弯的月牙到一轮皎洁的满月。玲珑剔透的岩石中的一个圆洞,利用光学的折射原理在湖面上形成的一种倒影。只要你挪动脚步,亦步亦趋,行进中就可以观赏到不同形状的月亮。回廊上的“观园镜”,可通观全园景色,给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景观印象,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之美。“水中月镜中花”即为此景。

借助一串串开在复道回廊上的漏窗、空窗组成的花窗带,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窗”;何园中水心亭是一座中国少有的水心戏台,被称为听戏“天下第一亭”。我们去时正值清荷飘香,锦鲤游戏水间。一棵巨大的枫树枝繁叶茂,再过一段时间定会是枫叶如丹的一处胜景。在这里到处可以欣赏到茂密的修竹,还有那一丛丛秀美的南天竹,在亭畔、在岩脚都能找寻到她清丽的踪影,仿佛让我置身于秀冠江南的木渎。

何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与苏州园林灵透清秀的风格不同,这里更注重园林内的建筑雕饰。是扬州的园林特色和风格的体现。漫步何园,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鸟栖庭树,“丘壑宛然,游鱼惊水……宛若“鸟飞屏风里,身置仙境中”。

品味着主人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理念,浏览着丰富多彩的家族人的故事,不禁感叹这座传奇的园林。古运河畔的晚清第一名园——何园就这样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来探寻她的芳踪。

来到扬州,最不能够错过的就是瘦西湖了。瘦西湖位于扬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长,而称“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带,媚态动人。

进入园内,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仔细寻觅甬道两旁一棵棵桂树上盛开的小小的金黄的桂花,不用凑到跟前,那淡淡的清香已经让你醉了。洁白的琼花在这个季节已经实属罕见,很小很小的花瓣吐露着芳香,昭示着它顽强的生命力。

一场小雨如约而至,细密的雨丝无声地洒落在湖面上,朦胧的景象让你不由地惊叹,不用打伞,就这样恣意地徜徉在瘦西湖畔,如痴如醉。烟雨江南终于看到了你极致的一面。雕栏画栋的游船,长堤垂柳,钓鱼台,五亭桥,白塔,波光涟滟的瘦西湖如一位清纯的江南女子款款而来。

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24块栏板。关于二十四桥到底指那座桥,至今众说纷纭。只见烟雨蒙蒙中的玉带桥好似天空中凌空而至的一条玉带连接起两旁的树木和亭台,好美的景致!

白塔相传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儿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两岸,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名寺古刹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扬州——这块大运河滋润的古老土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现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故居就坐落在安乐巷的27号院中。睹物思贤,人们仿佛看见先生伏案笔耕的“背影”。因为时间匆忙,没有来得及到先生的故居瞻仰,留下些许的遗憾。相信霞客还会再来到这里,在濛濛细雨中仔细体会,让秀美江南如一幅锦绣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扬州古运河作文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运河是孕育扬州的母亲河,与古城的兴起与发展休戚相关,在数千年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运河扬州段,从郊区湾头至瓜洲入江,总长度29。3km;城区段,从扬州闸至三湾南,总长度13。5km。沿河两侧主要树种为白榆、刺槐、垂柳、梧桐、水杉、泡桐、桧柏等,品种较单调,生态景观几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扬州市政府于1998年对古运河城区段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建设滨河森林绿地风光带,以改善古运河生态环境,促进扬州社会、经济发展。

山林野趣位于古运河北端南向转折处。主要利用原始地形地貌,略加整治并构建巡游回路。遵循植被分布的生物学规律,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种类特征及其演替规律,植物配置以乡土绿化树种为主,营造以落叶树种为骨干的落叶、常绿混交林带,形成浓荫蔽日的夏凉生境;突出市树银杏、垂柳和市花琼花的林地规模,弘扬主旋律;注重色叶类树种无患子、丝绵木、三角枫、枫香、水杉、池杉、落羽杉、金钱松等的配植效果,增添自然魅趣;规划疏林草地式田园景观,引导阳光休闲。主要植物种类尚有:国槐、枫杨、楝树、香椿、梧桐、锦带、古运河、玉兰、桂花、桃、柳、柿、栀子、石榴、腊梅、芍药、牡丹、迎春、连翘;水杉、真柏、圆柏;淡竹、刚竹;荷花、芡实、芦苇;葱兰、石蒜、萱草、鸢尾;狗牙根、马尼拉等。

气澄壑秀位于古运河北段槽河桥两端。主要利用原有地形的悬殊高差,强调桥头俯瞰效果。用大块黄石叠山,修筑水景喷泉,建阁式双亭(凉亭),展蜿蜒曲径。周边丛植、点缀观赏植物群落。主要种类有:白玉兰、黄山木兰、紫薇、碧桃、金钟花、广玉兰、红枫、石楠、垂柳、瓜子黄杨、凤尾兰、金钱松、白皮松、龙柏球以及凤尾竹、慈孝竹、黄金镶碧玉竹等。营造茂林修竹,气势宏伟的桥头绿地景观。

古渡遗风位于古运河中段,明清东关古渡遗址。修建码头,重置牌楼,与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对景。配植垂柳、琼花、樱花、海棠、红枫、红瑞木、罗汉松、孝顺竹等观赏树木,凸显古渡遗风。

古河新韵位于古运河南段西向转折处,为古运河城区段最大规划绿地,视野开阔,纵深两岸。营造大型市民广场,宣介古运河历史文化,着力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绿地景观典范,配置垂柳、银杏、琼花、樱花、海棠、马褂木、乐昌含笑、桂花、香樟、珊瑚树、杜鹃、龙柏球、雪松、棕榈、海枣、布迪椰子、黄杆哺鸡竹、美人蕉、一叶兰等,麦冬、马尼拉草坪地被,形成金竹辉映、丹桂飘香、南国风光、古河新韵的观景主题。

[扬州古运河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生肖鸡来历的典故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鸡王是一个好强争胜的家伙,成天惹事生非,打架斗殴(这种德性今天都有还有残留)。玉帝封生肖的时候,考虑了动物对人类有无功劳,鸡王当然也排不上了。有一天,鸡王看到已封生肖的马受人宠爱,金鞍银澄,心中十分羡慕,于是上前询问道:“马大哥,你有今天的荣誉,靠的是什么?”马回答道:“我平时耕田运物,战时冲锋陷阵,给人类立下汗马功劳,当然我应该受到爱戴。”马道:“要得到人们的爱戴不难,只要你能发挥自己长处,给人们实实在在地办点事就行了。拿已封生肖的动物来说吧,牛能耕田,狗能守门,猪供人肉食,龙可降雨,你天生金嗓子,说不定对人类有帮助呢。”

鸡王回到家中,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用自己的金嗓子唤醒沉睡的人们,于是每天拂晓,鸡王就早早起床,亮开嗓子歌唱,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人们对鸡王的功劳十分感激,决定请玉帝把鸡也做为生肖赐封为神。

可是当时玉帝封生肖的标准只要走兽,不要飞禽,六畜中的马、牛、羊、狗都有份,唯独没有鸡,这下可急坏了鸡王,它急红了眼,喊精了脖子,可是毫无结果。

一天晚上,鸡王为这事想不通,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缕幽魂直飞天宫,来到玉帝殿前,向玉帝哭诉,自己每天司晨,唤起众生,功劳顺大,却不让入选属相,实在想不通。说完后,泪流不止。玉帝一想,鸡王的功劳实在大,自己规定的挑生肖标准确实有误,于是摘下一朵殿前花戴在鸡王头上,以示嘉奖。

鸡王醒来后,发现头上真有一朵红花,于是它戴红花去见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认出这是玉帝的“御炉红花”,知道玉帝看重鸡王,于是破格让鸡王参与生肖竞争。到了争排生肖的那天,鸡与狗同时起床,相并而进,快到天宫时,鸡怕狗沾了先,就连飞带扑到前面去了。狗急起直追,一直没追上,结果排在鸡之后,从此,狗对鸡再无好感,见到鸡就追,直到今天也余气未消,“狗撵鸡飞”的现象至今可见。而鸡呢,至今还是红脸每天司晨,头上戴着一朵漂亮的大红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介绍扬州美景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里所描绘的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扬州。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一句描写柳树的诗。柳树是扬州的象征,也是我们扬州的市树。柳树婀娜多姿,只有我们想不到的姿态,没有它们做不到的动作。它们有的在空中跳舞,有的在练习武功,有的在照镜子臭美,有的在和妈妈撒娇,有的聚在一起聊天……我最喜欢瘦西湖河边的一棵柳树。它历经百年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它向水面垂下许多翠绿的枝条,好像在打理自己柔软的秀发。它的柳条随风飘飞,仿佛上千条彩带飘在空中。它的树皮很粗糙,摸上去像被刀刻过一般凹凸不平。扬州到处能看到这些不怎么起眼的柳树,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我喜欢扬州的柳。

扬州不仅有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柳树,还有姿态万千、奇形怪状的桥。二十四桥、渡江桥、五亭桥……各种各样的桥数不胜数。我觉得还是万福大桥最有特色。桥的两端托着两座“宝塔”矗立在大运河之上。到了晚上,斜拉的绳索上发出五彩缤纷的光点。仰望“宝塔”更是美不胜收。别以为万福大桥只是一座桥,它可是藏着千万宝藏呢!高大的“宝塔”里有好多可以参观的地方,如图片展、油画展……我喜欢扬州的桥。

扬州这个千年古城,经历了多少磨难,但正是这些磨难,造就了这样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我爱我的家乡——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典故原文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季氏的臣子)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孟子不尽信书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的第四年,周武王得知商纣王的军队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周武王率军队,进至牧野。

商纣王闻讯后,仓促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战俘,开赴牧野迎战。后来,《尚书·武成》中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

战国时期的孟子,有一次读到这里颇有感慨地说:“尽《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以血之流杵也?”按照孟子的看法,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成河呢?肯定是《尚书》的记述有问题。

经验是一个既有用又无用,既有利又有害的东西,用得好可以使你不断成功,用得不好则会让你一败涂地。书上说的只是理论和经验,要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验证,得到的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书也有错的时候。如果一味相信书本上的东西,就有可能被误导,反而不如没有书本了。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看见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死抱着书本,两眼不见现实,进行所谓的研究。他们的作为充其量不过证明他们自己是书呆子而已。

[历史典故:孟子不尽信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典故:天道酬勤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天道酬勤,是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中文名】 天道酬勤

【汉语拼音】 tiān dào chóu qín

【反义词】 无所事事,不甚了了

【成语故事】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

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处:出自 《论语》 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

造句:只要辛勤努力,就不信没有天道酬勤的道理。你要相信天道酬勤,所以好好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励志名人经典故事:岳飞的冲动与自律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冲动是魔鬼。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也深受冲动之害。大名鼎鼎的岳飞就是其中一个。

岳飞刚从军的时候,才二十四岁,他在军营里担任了从七品的下级军官一职。当时恰逢靖康事变,宋钦宗和宋徽宗都被金人抓走,宋高宗赵构率领着宰相黄潜善与副元帅汪伯彦慌张地向南逃去,这让一心想要报效祖国的岳飞很是着急。他不顾自己职位低下,给赵构写信道:“宰相黄潜善、汪伯彦一干人等畏敌如虎,只知一味拥着皇上南逃,不堪当此大任,还请皇上御驾回京,亲率六军将士北伐,恢复中原。”谁知此信到了黄潜善手里,幸亏黄潜善并没有和他计较,只是把他开除了军籍。

一心报国的他投奔了河北招抚使张所,张所将他安排在属下都统制王彦手下。这一日,王彦的部队与金军在石门山对峙。谨慎的王彦见金军气势宏大,所以按兵不动。岳飞当众指责王彦说:“敌人就在对面,你却不迎战,你这分明就是想要投降金军的意思。”王彦依然不出战,愤怒的岳飞于是率领自己的部队直接去跟金军交战。虽然打了胜仗,但是他的轻举妄动招来金军的围攻,而且祸及王彦,王彦的整个部队被金军打得七零八落。

第一次上书皇上,年少气盛的岳飞并没有意识到冲动给自己带来的灾祸,但是这一次,他的冲动却连累了整个部队,因此被命令推出辕门斩首,幸亏遇到了一直赏识他的宗泽,允许他戴罪立功,岳飞才幸免于难。

吸取这两次教训后,岳飞学会了培养自己的修为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后来成家有了子女,岳飞也始终教育他们以自律为本。

宋朝时有一条规定是“任子恩例”。也就是说,父辈的官衔越高、战绩越多,子女享受的福利就越多。岳飞是朝廷第一大将军,他的战绩自然是当朝第一,但他却从来不申报自己的功绩,因此他的子女也不能享受福利。

宰相张浚过意不去,说:“全国上下的官员子女都因为父辈的荣耀而享受福利,相比之下,岳将军这样做虽然廉洁有加,但对您的子女们却很不公平。”

岳飞摇摇头说:“身为一个父亲,我首先要教会孩子们的是自律和淡泊。只有这样,才不会让他们产生冲动急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岳飞不但不让子女们随便享受特权,而且还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就下地劳作,以培养他们俭朴、自立的生活习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岳飞在知道自己冲动这一缺点后,努力改正缺点,冷静自律,最终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典故之丝绸之路的故事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介绍

全文共 300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指鹿为这个成语在生活很常见,它有什么成语典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指鹿为马的解释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指鹿为马的成语典故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译文: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这时,秦王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相关人物

赵高

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对胡亥说:“陛下要注意,诸公子和大臣们正在为沙丘之谋而蠢蠢欲动啊!”二世一听,马上紧张起来,忙问赵高如何应付。赵高见时机已到,便煞有其事地说:“万全之策惟有‘换血’,铲除祸患。这样,陛下就可尽情享受人间乐趣了。”二世一听,乐得手舞足蹈。于是,一场“换血”大行动开始了。大批朝臣先后被杀,连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们都惨死在屠刀之下。最后连李斯都遭五刑腰斩,合家灭门。李斯一死,赵高便顶替他做了丞相,其族人、亲信都安插到了权要部门。赵高当了丞相后,成了秦朝的实际独裁zhe。渐渐地,他就想踢开二世自己做皇帝,但又担心群臣不顺从,于是就导演了一幕“指鹿为马”的闹剧。从此,群臣更加害怕赵高了。

李斯

秦相李斯,楚国上蔡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当上了秦王政的侍卫,后任命为长史,又拜为客卿,协助秦王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扶苏

扶苏,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最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胡亥,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秦二世,嬴姓,赵氏,名胡亥,在位时间前210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长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了骊山陵墓里。征调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秦朝的暴政激起了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左丞相李斯与右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纷纷请奏停止修建阿房宫,减轻各种苛捐杂税。二世听信赵高谗言,诛杀李斯,迫使冯去疾和冯劫自杀。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王离投降项羽,刘邦攻下武关,赵高惶恐。前207年赵高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合谋,逼胡亥自杀于望夷宫。临死前二世说只愿当万户侯,阎乐不准,遂自杀,时年24岁。以平民之礼葬。墓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称胡亥墓。

指鹿为马的造句

1) 指鹿作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2) 指鹿为马,颠倒是非,是一些阴谋家的惯用伎俩。

3) 从中国历史上的赵高"指鹿为马",到建国以来的历次运动无一不表明。

4) 指鹿为马是领导干部的大忌。

5) 社会上多的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人,媒体报导不可不慎。

6) 秦朝末年,丞相赵高阴谋篡位,为了排除异己,他想出了一个"指鹿为马"的花招。此举既将皇帝秦世玩于股掌之上,又能将那些不阿权势敢讲真话的大臣识别出来,以便加以清除,可见其用心之深毒。

7) 在如今的社会中,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不被打破,员工们只能阿谀奉承,即使领导指鹿为马,他们也得应声附和。

8) 我们对待科学应该严谨一丝不苟,如果不懂装懂,就可能闹出指鹿为马的笑话。

9) 现代社会,颠倒是非指鹿为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10) 纵然是长官,也不可以要求部属指鹿为马,颠倒是非。

11) 所谓指鹿为马,今日是处处一现实。

12) 做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对那些指鹿为马的人和事明明心知肚明,却要随声附和,阿谀奉承。

13) 成语“指鹿为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我们用它来形容那些故意颠倒是非的人。

14) 画饼充饥,指鹿为马,误导消费。

15) 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却也是以羊易牛。

16)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17) 一些开发商听到某些"官话"后也拍案而起:"简直是指鹿为马,一派胡言"。

18) 明明是一只狮子,却被贴上了驴的标签,这不是指鹿为马吗?

19) 在正义与真理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人终究是要受到惩罚的。

20) 今天经理说话真是蛮横无理,居然指鹿为马,是非不分。

21) 你们"斧头帮"使出的招式叫"指鹿为马",自称京城水景住宅,"坐享清凉的河边生活",其实不过是一条污水沟,像老舍笔下的龙须沟。

22) 岂不知奴才发烧了可以指鹿为马,杀了皇帝,夺了天下。

23) 他竟然敢在大众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真是胆大妄为。

24)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时间引申出"指鹿为马"这句成语。比喻怀着恶意,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5) 环境科学家都支持设定行动的优先顺序;隆伯格指鹿为马,只不过因为他反对别人订定的顺序。

26) 真理只有一个,不可以指鹿为马,也不可以白马指为黑马。

27) 我们一定要彻底杜绝这种粉饰太平,指鹿为马的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

28) 以前我不相信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看到余秋雨曾轶可莲花河畔,我相信了。

29) 他对机械根本就不认识的,不是在指鹿为马吗?

30) 他是当大官的人,他应该明辨是非。如果故意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终会让人讨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爱扬州瘦西湖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扬州,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如诗如画的“瘦西湖”,那儿的景色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春天,瘦西湖里鸟语花香。桃花、柳树又是一番枝繁叶茂的景象:柳树垂下了枝条,像一位少女在舒展着她那长长的头发。桃树上有的还是花苞,像一个小巧玲珑的酒杯;有的半开半闭;有的完全盛开了,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河水清澈见底,可爱的小鱼在水中欢乐地捉迷藏。站在五亭桥上环顾四周,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夏天,瘦西湖是乘凉的好地方。这里绿树缭绕,树阴中凉快极了!傍晚的时候,总会看到老人们在这里谈笑风生。湖面上,有几条小船,游人们在上面游览瘦西湖的风光,他们说:“我们都很喜欢瘦西湖,这里不仅景色好,而且来到这儿,身体的疲惫便在瞬间好了许多。

秋天,瘦西湖又是一番景象。树叶黄了,秋风吹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游客看了纷纷拍手叫绝。夕阳照映下,湖面上泛着金光,白塔、五亭桥、钓鱼台倒映在水中,相映成趣,游客们心旷神怡,对瘦西湖流连忘返!

冬天,雪中的瘦西湖银装素裹,像是一座粉妆玉砌的宫殿:雪花落在柳枝上,垂着的柳枝好像一根根银条,好看极了!远看被白雪点缀的五亭桥、白塔、小金山等景点,更有一番风味!

一年四季的瘦西湖都是那么美不胜收,我爱扬州瘦西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