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应用文体作文范文(汇编20篇)

浏览

4170

作文

109

一种文体的启示高中生作文

全文共 578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稍加注意,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一种长短大约在一、两千字左右的叙事性文体正在党报副刊、都市类报纸、杂志、网络上大行其道。拨开重重迷雾,我们就会发现,在林林总总的这种叙事文字之中,有一种风格较为独特,在美学风格上表现为唯美,在文字内容上崇尚人性,在理想境界方面则倾向于人文化。这种文体从千把字的叙事文体中脱颖而出,被业界称之为“小小说”,以别于其他千字左右的叙事文体。最近,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以及郑州的百花园杂志社、《小小说选取刊》编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小小说二十年庆典暨小小说理论研讨会”。中国当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雷达、季红真、何镇邦、胡平等人,对小小说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从理论上对这种文体进行阐述。

小小说这种文体的兴起,与百花园杂志社息息相关。目前,这种文体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千字左右的令事性文学作品,也正是百花园杂志社及小小说选取刊编辑部多年经营、培育的结果。1982年10月,《百花园》出了一期“小小说专号”,没想到,这期《百花园》畅销一空。这鼓舞了当时的办刊人。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小小说,这种“体短式微”的“文学小个子”,有着宽广的发展前景。1985年1月,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富于远见卓识的决定:创办专门刊发小小说的《小小说选刊》,借鸡下蛋。1991年,《百花园》改为专门刊发小小说原创作品的园地。从此,这两本杂志相互响应,相得益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鲜明了亮出了自己的旗帜。

二十年后,小小说没有让她的经营者们失望。现在,仅《小小说选刊》,一年就发行64万份,近5年上缴的利润达400多万元,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但她又比中型企业更为优秀和出色: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她还同时为数不清的读者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陶冶于净化了几代读者的心灵和情操——而这是中型企业远远无法企及的。

而我们如果把这64万份的发行量放到另一个背景下来考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

近二十年来,纯文学刊物纷纷遇到了难题,或者落马,或者改弦易辙,一时间,业界惊呼,指责高雅趣味丧失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仿佛纯文学真的迎来了它的末日时代。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底的时候,能坚守在纯文学阵地上的刊物已经所剩不多,侥幸逃过的一些刊物也大多底气不足,据说诗刊——这本中国最高级别的权威性刊物,发行量也不过三、五万份。面对市场,多少刊物望洋兴叹!

纯文学遭遇的这场劫难真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命运吗。换句话说,纯文学是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只能退出我们精神的领地吗?再换句话说,纯文学就一定要养在温床里吗?

当然不是。这些问题只是弱者和没有竞争力的人的托词。市场与文学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克关系;文学刊物的兴衰,也不能把全部帐都记到“市场”的头上。郑州这座中原古城,因为坐拥地利,已经成为中华大地上一个独特的符号。今天,因为小小说的缘故,它又一次令人瞩目。因为她的头上,又戴上了一顶桂冠:小小说中心。就是这座中心,为纯文学赢得了体面,赚足了尊严。小小说,以自己聪颖的才智和踏实的努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找到了一条纯文学成功之路、生存之路!

这三个单元,咬合紧密,形成了良性循环。正是这种良性循环,才使得小小说这艘航船,平稳地、骄傲地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面目,昂然迎来了自己的“二十年庆典“。在庆典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说王巨才说:“小小说闯出了大路子,提供了大经验,长成了大小伙子。”

还是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小小说的核心单元——经营单元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经营者要考虑必须是如何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进一步说,就是如何使自己的产品让消费者接受。小小说经营者们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不是被动的,而应主动出击,他既要寻找消费者的兴奋点,也要培育他们的兴奋点。围绕着这个基本的思路,小小说事业家们没有把自己锁定在“编辑—发行—广告”这样一个传统的链条上。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培育、扩大自己的市场,推动着自己的事业不断走向顶峰。

就象一种产品总是要为自己的产品设计一个主打广告语一样,小小说也有自己的广告语、自己的旗号、自己的标志。那就是:小小说是一种“平民文学”。这种文学并不新鲜,却意义重大。文学殿堂的大门,神秘、望而生畏,令许多初涉文坛的文学爱好者生出诸多畏惧。而“平民”文学的观念,却把这个门槛降低,使文学重回民间,让文学重新在民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它象一面鲜亮的旗帜,让无数在文学大门外徘徊良久的人感受到一种亲切的召唤。他们由此觉得,文学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感情的领地。于是,他们带着一种近似于“归队”的心情向小小说靠拢。尽管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办法统计出这部分人的数量,但无庸置疑的是,“平民文学”这一口号,在召唤文学文学爱好者“归队”的同时,无形中壮大了自己的读者群。他们带着梦想,在小小说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汲取艺术的养份。

为了使这些文学爱好者不致于成为游荡在小小说大门之外的“散客”,小小说经营单元在全力编辑精品的同时,把提高小小说创作队伍的素质,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举办了一个又一个笔会,为部分作者举办作品研讨会,每年都会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每年九月底、十月初,召开多种多样的理论研讨会。这些会,既有在小小说领域小有成就的“老”作家,更多的,却是他们在大量来稿中发现的新人——仿佛滚雪球一样,将队伍越拉越大。在组织这些会议的时候,他们尽力创造一种大家庭的氛围。每次会议正式开始前,总编辑杨晓敏都会在前一天晚上,召开一个筹备会议,语重心长地告诉与会人员相互多走动,摈弃“文人相轻”的臭毛病,倡导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良好风气。这使得与会者逐渐把小小说看成是一份与自己的荣辱相关的事业,当他们回到各地后,就象种子一样在扩大小小说的影响。

一俟时机成熟,小小说经营单元还开始推出多种选辑。先后计有:《小小说创作百家自述》、《小小说五星连环》、《小小说九龙壁》、《小小说十才子》、《小小说八大高手》……等。这些集子,制作精美,有着统一的标识,内容又富于平民性、人文美,既推出了小小说的代表作,展示了小小说创作队伍的实力,也进一步将小小说作家们更紧密地团结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还赢得了市场效益,创造了轰动效应。

在所有这些活动中,经营单元最有特色的,还应该是他们的授奖活动。小小说选刊每年都会推选上一年度最受欢迎小小说作家和作品活动,为他们颁奖“小小说百家”、“小小说十佳”等各种名号,为小小说作家披上了一层光华,使他们感受到一种承认、肯定的骄傲。4月20日,他们与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联合颁出了“小小说星座三十六家”、“小小说园丁奖”、“小小说事业家”等几个奖项,分别对来自全国十八个省份、不同行业、不同身体的,在小小说创作、小小说理论创作、小小说编辑方面做出过一定成绩的人进行奖励。颁奖活动奠定了小小说选刊在中国小小说领域的权威地位,使自己成为权衡小小说艺术成就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句话:在小小说领域,要想获得承认,首先必须通过小小说选刊的认可——这一多年的妙招,使多少人成了小小说的铁杆关注者啊。

很多人把小小说的兴起归结于时代,认为这是时代的产物,因为“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都加快了,人们必然要选择短小的阅读文体”。其实,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我们看到,今天的人们已经有了太多的选择:报纸上的足球赛消息、彩票预测,杂志上的风流故事,电视机里既可连续、又能独立成集的肥皂剧,互联网上的各种五花八门的文字、图片,连地摊上的卡通也有人能看得津津有味……这个时候,小小说的生存环境非但没有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反倒是遇到了并不比80年代的那些期刊落马时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轻松多少的难题,即:它必须在这种五光十色中把自己打扮得更加富于特色,它必须有更加强烈的个性色彩,才能在这种百花齐放中独树一帜,引人瞩目——也就是说,时代并没有特别青睐小小说,小小说面临的更多的其实是挑战,而不是机遇。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小小说事业家们以自己扎扎实实的努力,二十年如一日,目光专注地投射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间,全心专注于小小说事业,身体力行,“不以其小而轻之”,举重若轻,滴水涓泉,从微芥之处开始,脚踏实地,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厦的繁荣贡献着一砖一瓦。经过多年不息的努力,以郑州百花园杂志社为中心,目前,小小说已经形成了这样三支队伍单元:

一是创作队伍单元。经过培育,小小说有了自己的创作队伍。这支队伍形成了老、中、青三种构成。老一代小小说作家宝刀未老,依然坚守在小小说阵地上。中年作家、青年作家紧紧跟上,新作迭出。小小说作家中流传一种名为“埋葬理论”的观点,即,如果不努力出新作、出佳作,就会被更新一代的小小说作家取代,淹没在他们作品的汪洋大海之中——即,被被埋葬了。语言刺眼,也正说明了小小说作家们有一种深刻的危机感。因此,这支队伍多年来一直都是以一浪高过一浪的态势向前推进着、滚动着,不断壮大着。

二是理论队伍单元。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的杂志并不是《小小说选刊》一家,然而,有理论队伍的,清晰地倡导一种文体的,却只有这一家。百花园杂志社通过多种途径发现和寻找自己的评论家。鼓励、引导他们专门为“小小说”立论和修辞,规范文体特征、研究审美内涵,探讨发展规律,从而构建理论大厦。理论队伍的形成,既为创作队伍提供了理论指导,促使他们的创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也为那些在小小说大门边缘徘徊的作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使他们从理论中感悟到“小小说”这个小不点儿,其实也是一门有自身规律的艺术,而不是初学者的练兵场。

第三个单元是经营单元。这是整个小小说成长、运行的核心单元。这个单元,如今已经成了“小小说”事业上最重要的一个链条。它既要经营创作,也要培育市场;也就是说,它既要思考产品的生产,也同时要考虑产品的销售。多年来,这个单元形成了完善的出版渠道,有自己的策划专家。他们通晓市场经济规律,研究透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知道如何把读者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这是一个值得多写几笔的单元。

——正是以上种种有心的手段、方法,它稳定了自己的消费群,抓住了一批固定的读者(读者:在小小说这里,是集创作、理论、发烧等等于一身的词汇)。它以自己出色的经营,改变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被动选择市场的尴尬局面,创造了文化产业的典范。

有益的启迪

——一种文体的启示之四

《中国新闻出版报》在专题报道小小说时,用的是《与时俱进,夺路而生》的大标题。这个标题颇有些意思,它简洁地勾勒出了小小说在奔向成功的时候所遭遇的种种艰辛。文艺报常务副总编贺绍俊在《当代小小说庆典》上说:在新世纪的文学征程上,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在我们身边的这位成熟的、英俊茁壮的大小伙子——小小说。如果说小小说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太夸张了,小小说也负不起这个重任。但是,从小小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口味的角度来看,把小小说说成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一应该可以说得通。如果这样,即使不考虑小小说已经创造的市场发行量、已经培育的文学群,单是从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文体都值得一做。时代在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也在变。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没有办法“夺路而生”。

今天,在湛江,也有一场悄悄的、不动声色的探索正在进行之中。这就是晚报的“都市新散文”,它在报刊改革、副刊更新的背景下诞生,本着既满足读者健康的阅读需求又唱响主旋律的出发点,它开始尝试走一条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文学副刊之路。它倡导“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这“身边的事”、“自己的事”就是一种平民精神,它强调创作要回到广大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中去,从微观的触角去感受、去观察、去咀嚼一个伟大时代的每一丝变化。从叙述的角度来看,这种“身边的事”是一种叙事体裁。我个人以为,这两点正是它与“小小说”不谋而合的地方。

“都市新散文”不是一股自觉的文学潮流。它是副刊的编辑们审时度势、因时而动、与时俱进提出来的一种口号,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人为”的行为。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都市新散文”开通已经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了,如今,它的旗下已经集结了一批文学爱好者——最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是湛江的。这些人来自雷州半岛社会各个层次,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却因为“新散文”的召唤,表现出共同的对于自然的生活的细心呵护和体味,表现出对雷州半岛这块被无数文学青年已经翻遍了的厚土的新的热情。他们用更加细致的目光,打量雷州半岛的人文历史,描摹这块土地上正在风行的真善美。在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加快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整治软环境”的背景下,“都市新散文”以自己的方式,为一个即将呼之欲出的新湛江做着自己可贵的努力。

据介绍,“都市新散文”这个栏目今天很火爆,应者虽说不是云集,却也令人欣喜。这种景象,正是文化产业经营者所希冀的——就象一个包含着智慧和心血的商品需要更广大范围的消费者一样。今天,在有识之士都在探讨文化产业化的背景下,在文艺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的时候,这种探索也是有意义的。它正在努力使自己更接近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它正在努力使文学走出亭子间、象牙塔,与时代同炎凉。我注意到,“都市新散文”关注普通人、重视张扬真善美,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尺寸见乾坤。

近年来,湛江在文化事业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令人为之侧目的成就,许多人甚至把湛江的文化事业称为“湛江现象”,用以表达对湛江文化事业在省内都显得较为突出这一事实的惊讶。今天,中国已经“入世”。作为全国十四个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的湛江,也许有比其他地方更为严峻的考验。如何使湛江的文化事业继续保持不败的势头,如何使湛江的文化产业“夺路而生”,是需要有识之士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都市新散文”走出了自己最初的几步,开始可能不免幼稚,甚至还会带着初起时的蹒跚,还不能提供更多、更完整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但以纯粹的个人的想法,我觉得这种探索的姿态是可取的——写到这里,想起这么多年来,湛江文化艺术之所以能形成“湛江现象”,其实与这个领域里一直不乏许多热心、辛勤的探索者和开拓者有关。我想,这正是湛江文化事业一定能够有更美好的明天的基础和本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注重文体训练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话题作文都是文体不限,但我们也知道“文体不限”绝不是不作体裁要求,因此“不限文体”虽然给了我们体式选择的自由,但不同的话题还是要有较为适宜的体例来承载。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将各种常用文体的写法都训练到位,学生文体知识全面了,写作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从中选取自己最拿手且最适合表现此话题的体式,求得最佳发挥。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可采用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当学生丢失了心爱的铅笔盒,教给他写一篇充分感情的“寻物启示”。当学生面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抒写“谢意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表达真诚的谢意。当自己做错了事,得罪了别人,伤害了友情时,建议他们制做抒写“歉意卡”,表达自己的愧疚,争取别人的谅解,鼓励他们直视自己的缺点,分析自己的不足。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新的良好的建议时,教给他们写建议书。当学生对干部、同学、老师有意见时,教给他们写意见信……作文也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建议每个学生为少先队活动设计活动计划和方案;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总之,学生惟有在通晓各种文体的基础上,方能择善扬长,展现自己最亮丽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2804 字

+ 加入清单

学期即将结束,学校工作正忙,忽然接到通知,让我到芜湖参加“国培计划”信息技术骨干队伍培训班学习。我校是首批省级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也是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但我深知我的信息技术知识落后、信息意识薄弱,学校设备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些落后,自己年龄又偏大,学校毕业班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怕不能胜任这次培训。

21日下午第一场讲座就让我眼前一亮。张新明教授的讲座《教育信息化政策与信息化领导力》,我才感到教师要想发展,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学校信息化很关键,要把信息现代化手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我突然感到我们教师身上的压力变大了,由原来的不情愿到不敢怠慢。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越来越凸显出重要的角色,它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同现、动静交替结合、穿越时空等特点,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听了教授们的讲座: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体,教育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要正确定位自己,支持每位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模式变革;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教育,这些观点都让我思想的火花受到冲击。

可以说这些讲座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我平时都停流在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这次的学习讲座,才真正的认识到自身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今后能力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学校要想发展,教师要想提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如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近两年来我校配备了班班通,下学期又配备了三个电脑教室,老师们积极性很高,信息技术水平好的多位教师运用也很熟练了,几乎每节课都有相应的课件,正是这些一线的教师引领着我校在教学手段上的变革。

培训的面授阶段刚刚结束,在后续的网上学习阶段我会认真学习,学习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作用,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3】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又到期末了,这学期,老师为我们上了两门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法》和《教育研究方法》。现在反思一下《信息技术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与学。

对于“教学法”,我们除了学习必要的理论,主要还进行了两次实践:每位同学都亲历了一次“说课”和一次“试教”;课堂上我们也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

在“说课”时,同学们都能清楚明白的说出要教的内容,也运用了一些教学法。而我在说课时,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同时对比其它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经验。我认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说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两点: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

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发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2、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3、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电子报刊等)。

4、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试教”的过程中,我结合了见习时的经念,把“建构主义”和“戴尔经念之塔”理论应用在课堂上。我想,构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学法”的辅助。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认识计算机》的“试教”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形象教学法

对于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大家都怀着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是用来干什么的,想亲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将学生引入趣味的计算机世界。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浓,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比喻教学法

对于刚开始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甚

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三、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对某一方法、步骤反复实践从而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主要途径。例如教师演示,学生跟着练习

由于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还在培养之中,教师讲授的方法他们不一定都能理解。比如指法、鼠标的使用,如果教师只叙述,不演示,他们很难

领会。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先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接下去就让学生作相应的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以增加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深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技

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式真正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知识,努力设计和探索信息技术的模式,创设出更加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教育以素质为本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注热点注重文体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应该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时要把视野投向社会,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如“生存的环境”,“民族的复兴”,“世界的和平”等,把社会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要养成关注社会热点,留心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习惯。取消文体限制,给学生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但一旦选定了文体,就必须按文体的要求来作文。文体考查会仍将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

加强审题、立意、表达、布局、文体等五个方面的系列训练,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有针对性。培养联想与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文章要有新思维,有个性色彩,材料要新颖,语言要有文采,有真情实感。创新精神主要体现选材立意和语言表达方面,是中考作文较高层次的要求。

有目的收集和整理写作素材,从课外范文或教材中汲取营养。对照优秀习作取长补短,活学活用,分门别类地写几篇成功作文。当然,更重要还是要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跟上时代的节拍,培养健全的人格。为文先为人,有了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就会写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文章来。(文/久隆模范中学高级教师朱寄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文体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平时水平不到40分的同学,学姐建议,稳稳当当写你的记叙文。尝试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上加以揣摩,你的文章会更加引人入胜,更上一层楼。还想再提升的话,可以让你的立意表达深刻。注意学姐说的不是立意深刻,而是立意表达深刻。

比如结尾段,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很给人一种慷慨激昂的情绪感觉。例如:是坚强,让我挺过难关!是坚强,让我愈挫愈奋!是坚强,让我战胜自我!

或者采用自问自答式,例如:到底是什么,让苟延残喘的树枝重新生发绿意?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今终于明了了个中奥妙,是对生命的渴望和敬意!

或抒情排比式,例如:是母亲温柔的泪水,让我……;是母亲深情的目光,让我……;是母亲鼓励的微笑,让我……。

40分以上的同学,如果你觉得你的纯记叙文很难再有质的飞跃,那么我建议你可以尝试记叙性散文。其中“三段式”类最为普遍。这里的三段式的顺序,可以是时间,可以是你的心灵历程,也可以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形式多样,只要注意形散神不散,转变不突兀,这种高端的问题,需要一定水平去驾驭,如果炉火纯青运用自如,辅以语言优美或者立意深刻等优点,在考场作文里面是一定会迅速脱颖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贯彻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7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进行,一些学校相继开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目前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五个选修模块“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算法和程序设计”的选择情况看,一些学校在如何选取选修课开设的内容、如何开展选修课的学习以及选修课的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选修课是谁选谁?

现象

个别地区在选择选修课时直接由教师或学校决定选修模块和教材,学生很少有发言权,并且有的学校十几个班选修同一本教材。

思考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高中选修课的设立也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适合其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资源。从课程本身看,在选修课的开设上学生应是主角,而且与必修课相比,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中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选修的方向。学生应该对选修课的开设具有一定的知情权,教师、学校不能包办。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可能对某个领域有着较强的学习欲望,但是他们对课程的内容、研究的范围等了解并不准确,这时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帮助学生分析、确定选修教材。因此,选修课的开设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

■选修课的重心是什么?

现象

信息技术选修教材《数据库》中有一章节是关于建立濒危动物数据库,教材从需求分析出发,介绍了建立动态数据库的过程,其中涉及了asp技术、sqlserver数据库技术等内容。如果从整体角度看很符合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思想,但是,高中学生没有具体的asp技术和基本的sqlserver数据库基础,这种“拿来就用”的方法能否切实在高中教学中实现?

思考

回忆在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的使用前期,许多教师曾提出,一部分学生由于零起点而无法适应新教材,以及新教材以方法和策略为核心,缺少必要的知识系统性。其实,如果从基础模块必修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面向非零起点的学生考虑,同时明确必修课开设目标是用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以上的那些问题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选修教材还延承必修教材的编写思想,仍然过分关注素养而忽视技术,一些技术操作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那么就不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之所以选修这门课程是出于对该课程涉及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入了解的要求,因此,在选修教材中是否应该更关注一下技术,关注一下知识的系统性?是否应该在致力于素养的提升和方法的引导的同时更加关注技术的深度呢?如果在初期的必修课阶段我们强调一些方法,让学生把握住一些规则与套路,这对于后续的学习应该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在后期的选修课中还仅仅练习套路而不注重技术的提升,那学生不一定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来思考一下信息技术的选修课设置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

■谁为选修课买单?

现象

一些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图像与音视频处理很感兴趣,纷纷选修了“多媒体技术”,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硬件或软件无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现。

思考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选修教材将一些“高端”设备引入到了教学中,如多媒体教材中就涉及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的使用,可是目前一些学校并没有这些设备,这样一来,连一些任课教师自己都不熟悉这些设备,这样的选修课如何开展?要想真正地开设好选修课,那么谁来为这些昂贵的“教具”买单?

■选修课应该如何评价?

现象

有些学校规定,选修内容在总体分值中要小于必修内容分值,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选修内容的热情。

思考

虽然一些省市学校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但是如何评价这一课程的学习是许多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这也关系到选修课的整体价值。有的地方对于选修课的评价采取了非量化的形式,要求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作品创作综合起来进行评价,这一方面体现了评价的多维度,另一方面却忽略了操作技能考试的复杂性(由于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存在不同的选修课)。我们期待着建立一种更为有效的选修课评价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做好话题作文的写作及文体选择的技巧

全文共 2340 字

+ 加入清单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最先出现在1999年的高考中。这种开放性的命题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较充分的写作自由,因而受到考试命题者和广大考生的青睐;所以从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从2001年“诚信”,又到2002年“心灵的选择”,连续4年全国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的形式。由于其具有开放性强,比较符合现代选拔人才的需求的特点,因而一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目前,话题作文正日益受到广大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已经成为高中生日常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1.话题作文命题的结构

话题作文的命题分三个部分:话题前的材料或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材料或提示语用来引出话题,话题提供写作范围,写作要求是对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请看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材料: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口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机敏”、“诚信”、“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河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话题: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这个话题的内容是很宽泛的,作文内容只要与这个话题相关,都符合要求。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自己或他人经历的事情、编述故事(包括小小说、童话、寓言、戏剧)、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等。

(3)无论是写记叙文(包括小小说、童话、寓言、戏剧)还是写议论文不得少于800字。

2.话题作文的基本特点

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是话题作文的三个基本特点。这三个特点为话题作文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从感受最深的一点出发确立主题,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比如“诚信”这个话题,可以围绕历史上有关诚信的故事来写,如古人一诺千金的故事;可以围绕现代社会中与诚信有关的事情来写,如国外的产品召回制度;可以围绕现实中不讲诚信的事情来写,如假冒伪劣产品;可以联系自己身边的事来写,如考试中的作弊问题。同学们请看,在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下,你可写的东西是不是很多呢?可发挥的空间是不是很大呢?

(2)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你不只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还可以写一个童话、一个科幻故事,可以写一篇日记、一封书信,还可以写一个短剧、一则新闻、一篇采访记等等。在近两年的高考中,考生的文体选择可谓异彩纷呈,出现了不少很有创意的佳作。

(3)话题作文写作的自由度虽然很大,但也有其限制性,同学们必须在话题的范围内写作,超出范围就属跑题。比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就要求我们应该写在这一假定前提(“记忆可以移植”)下可能发生的事情或问题,如果你写记忆移植绝对不可能发生、或者写情感可以移植就属于跑题了。

二、话题作文不能忽视审题

话题作文的写作空间很大,降低了审题难度,有些同学就认为话题作文的审题不重要,不需要重视了。其实不然,每次考试话题作文都会有跑题、偏题的文章,而且题目审得好不好对能否写好作文至关重要。审题时我们自然要从话题作文命题的三个部分人手:

1.审话题

审话题要注意两点:审出话题丰富的内涵及审清话题中的限制。

(1)审内涵:有许多话题包含了很丰富的内涵,深刻理解话题内涵,对我们写作话题作文、打开思路有很大的帮助。一般来讲,内涵包括本义和引申义两层。

以话题“珍宝”为例,珍宝的本义指的是珠玉等宝物,如果单从这一点来立意,可写的东西很少;但我们若考虑到“珍宝”的引申义,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对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来说,良好的制度是珍宝;对一个单位来说,人才是珍宝;对个人来说,珍宝的含义更是丰富多彩,有人把金钱视为珍宝;有人把时间视为珍宝;有人把品质视为珍宝;有人把事业视为珍宝;有人把家庭视为珍宝;有人把感情视为珍宝;有人把快乐视为珍宝……显而易见,从“珍宝”的引申义来立意,不仅容易写,而且文章还能写得有深度、有新意。

(2)审限制:知道哪些是话题范围以内的,哪些是话题范围以外的,这样我们在写作时才能扣紧话题,避免跑题、偏题。

下面是两条具体的注意事项:

①准确理解话题,才能把写作范围搞清楚。例如话题“诚信”,其含义是诚实守信,我们就不能只写诚实,如果写狼来了这种故事,或写同学犯错误后大胆承认显然就偏离了题意。

②抓住话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助于理解话题。例如话题“战胜自己”,其关键词是“自己”,我们就不能写成战胜困难,比如写做实验时缺乏器材,同学们如何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器材,终于战胜了困难,这样写无疑就跑题了。

2.审材料或提示语

认真审读话题前的材料或提示语,有助于我们理解话题和打开思路。

比如一道作文题目“偶像”,话题前有这样一段材料:

人们往往崇拜自己不熟悉的人和远离自己的人,因为这会有一种神秘感。而神秘感一旦消失,崇拜的情绪就可能淡化。

据说,耶稣在外游历了很长时间后,返回家乡布道。起初,人们为他的学问和智慧所叹服。当大家仔细一瞧,发现眼前这个口若悬河的人,原来不过是本地一个木匠的儿子,诚服钦敬之心顿减,立即变得不恭不敬起来。耶稣还是刚才的耶稣,乡邻却已不是刚才的乡邻了。

这段材料能帮助我们理解话题,找到思路。耶稣的故事说明偶像是靠距离、神秘感等维系的,而这些维系条件一旦消失,可能偶像就不复存在了。同学们可以顺着材料提示的观点去进一步阐述,也可以逆向思考进行反驳,还可以挖掘其原因或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3.审要求

看清话题后的写作要求,弄清在内容、文体、字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限制再下笔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茫茫人海中,我遇见了你,于是变成了最美的回忆……当2016弋阳暑期教师全员培训遍地开花时,在领导的关照下,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开班仪式上,我们聆听了威震江西省乃至全国的课件制作大师——张威亮老师对好课件的诠释,顿时令人耳目一新,回顾之前自己所做的那些课件,简直不堪入目,对课件学习更是有些迫不及待。

于是,和信息技术培训就这么自然而然地相遇了… 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的学习了,为期七天的培训,除去开班仪式和结业汇报,老师给我们上了整整六天的课,近四十度的高温,丝毫没有影响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从早上8点来,一直到傍晚6点多,大家都待在机房,练习老师所教的知识,让自己做的课件更加精美。令人感动的是老师一直陪伴我们,为我们一一解惑。张老师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世界,office2013的全面启动使用,利用ps软件抠图抠字,用foucsky软件做课件,字体管家及几何画板的使用……让我这个对信息技术是门外汉的学员来说,眼界大开。

每天老师都会布置一项作业让我们完成,同班的优秀学员总能轻松自如地完成,而我每天回家要做到深夜。这学习的过程,让我深感要做好课件不易的同时,更加惊叹信息技术世界的高深奥妙。当那些专业的英文出现于屏幕,后悔自己的肚里的墨水吃的太少,只能用笔认真地记下老师所教的每一步操作。是信息技术培训让我对课件制作有了重新的认识。

短暂一周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我们只学了其中的冰山一角,但是我们分外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时光,大家互帮互助,为彼此加油鼓劲。大家互相约定 ———明年培训我们还来!感谢培训,让我们与信息技术相遇,相识,相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2708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年底,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将信息技术课逐步列入全国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此后各地采取了诸多积极的措施,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步伐。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这是一段艰难的探索与跋涉之路,相应的课程教材建设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苦乐年华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起步于1981年,但以后的10年中,计算机课都只是作为具有较大灵活性的辅助性学科,在条件具备的学校以高中选修课、初中兴趣小组或劳技课、小学LOGO语言试验教学等形式存在;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了教材编写模块化的原则;1997年,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提出教学内容“以模块为主,兼顾层次”的方法,指导了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国社会和家庭的普及应用,作为中小学生接受计算机普及教育的主渠道,计算机课程愈加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教材建设也相应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处在建设“初级阶段”的课程教材,还远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晓芜介绍说,现在全国各地都以很高的热情、积极认真的态度,投身到信息技术课教材编写和研究上,总体情况是百花齐放,同时,水平也参差不齐。到目前为止,在各地中小学中使用的教材有140多个版本,但内容均不是特别理想。

据了解,目前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尚较陈旧、烦琐,语言乏味,像“使用说明书的分解”,和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尚有差距。在系统上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且深度不够。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目前应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然而现有教材大多讲计算机的使用,对网络安全、网络伦理、与技术相关的人文道德等内容涉及得较少,并且在计算机使用里文字处理、打字等篇幅较长。同时,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忽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忽视应用和操作。

信息技术课是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材在形式上除了书本外,还包括多媒体形式,如光盘、VCD等。而现在优秀的教学软件比较缺乏,更多的像“书本搬家”或“电子练习册”,既没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独特功能,又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沼。

渔舟唱晚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授业、学生求知的重要渠道,好的教材是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在现阶段,全国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出现一些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信息技术课还十分年轻。由于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各地课程的进度很不一样,有些学校开始计算机教学探索已20余年,有的则刚刚起步。所以在系统性上都只好以学生的零起点为标准,这样在内容上交叉重复,没有层次,不适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其次,信息技术课由于是新兴的学科,不可能像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一样,已有严密的学科体系。在课程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教学研究的渠道。很多教师不是计算机教育科班出身,而且教龄较短,还都较缺少教学经验。对他们来说,教材建设是边教边摸索的过程。

再次,各省市遵循“一纲多本”的原则,都在自己编写教材。编者有计算机界的,有大学教师、中学教师,还有一些知名出版社。虽然形式丰富,角度多样,但内容却基本上变化不大。由于“一纲多本”在“本”上没有规定限量,而且教材出版也包含经济因素,各地积极性较高。同时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意识限制了省市优秀教材的交流。

教育和计算机软件产业联系越来越紧密。目前,开发教学软件的企业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探索尚不完善,比较缺乏个性化、真正适合中小学教与学的软件。同时有些中小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方面投入很大,定位却不准,结果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风雨无阻

专家指出,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计算机教育在今天已不仅仅是一种劳技教育和职业教育,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更是一种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

具体到教材编写上,应准确把握基础教育的宗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要求,“信息技术教材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计算机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我们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探索小、初、高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精简不失实用,严肃不失活泼。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计算机课程特点、体现先进的认知理论和教育观念、适合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与教材体系。

在教材编写上应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突出计算机工具性的特点,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学习,进行学科渗透,是极为必要的。

由于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机器设备、师资水平、课时安排、学生素质等条件各有差异,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具体设置上,最好有一定的层次和弹性,使得不同学校可根据课时、师资和设备等条件灵活安排。教材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科体系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如以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操作和应用为主,简单介绍工作原理、程序设计等,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powerpoint、画图,以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教育部门和企业也要加强协作,共同致力于优秀教育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要真正编写出让教师爱用、学生喜欢的教材,还应该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不懈的思考与研究。任何不足都是成长的印记,要善于从问题中总结教训、规律。同时,不断补充进新的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而对于目前教材版本的繁多,王晓芜认为,应多出精品,抓好精品的推广和使用,避免较高水平的重复。全国范围内有几套优秀的、可供不同地区选择的教材就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教材竞争应该是学术上、教学水平上的竞争,而不应该只是经济利益上的竞争。

春暖花开

现在,全国各地在信息技术教材建设方面都有了相当的进展。但各地不可能平衡发展,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走一步,走快一点,在教材改革上积极探索,迈出更大的步子。

让全国90%的中小学校都动起来,再逐步发展,逐步规范。王晓芜表示,对各地教育部门、各学校来说,这段时期都是学习摸索的过程。现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利于活跃课程教材的研究氛围。通过一两年的时间,有了实践的检验,有了经验的积累,有了更清醒的把握,相信一定会迎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更加明媚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何提高作文文体意识

全文共 193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学生及家长经常向笔者询问如何才能写出一篇精彩的考场作文,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规律:正确的审题立意、规范的写作文体、飞扬的行文文采是支撑起一篇上佳考场作文的三个“鼎立之足”。在这三者的复杂关系中,我们有必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作文时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审题立意和写作文体是作文的“基础工程”,如果基础不牢,那么“作文”大厦将倾,这时即使考生展示出“非凡”的文采也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因此目前无论高考作文还是中考作文的训练都非常重视作文的文体规范问题。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增强中学生作文的文体意识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文体意识的重要性

笔者在批阅作文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未经正规有计划文体训练之前,对文体的理解一般都停留在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名称概念的层次方面。他们对为什么要重视文体,怎样写出文体感强的作文这些问题普遍感到概念模糊。这体现在学生作文的实践中,笔者参加过多次市级高三模拟考试的作文阅卷工作,发现还是有大量的“四不像”和“三段论”文章。众多高三的学生对文体的把握尚且停留在“懵懂”的阶段,可见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刻思考和总结。

大部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都强调了这一点,为什么学生不能正确贯彻这一要求呢?笔者也曾深入思考这一难题,后来受到篮球比赛的启发,发现了端倪,篮球比赛中教练的执教能力和对球队的驾驭能力至关重要,反映在比赛中,就转化为球员在赛场上的执行能力,较强的执行力意味着球员在场上就能彻底贯彻教练的战术意图,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道理非常简单,但不是每个球队都能做到的,情同此理,很多教师的教学可能也是蜻蜓点水,没有到位,学生自然在作文过程中很难贯彻执行这一点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学生共同探讨的。

1.基础理念探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必须引导学生明确文体意识的重要性。教师须和学生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学生在此过程中明白中学生作文写作是写作的基础,是作文的初级阶段,必须要严格规范文体,所以要和一些名家散文如余秋雨的散文区别开来。毕竟写作是分层次的,想跑之前一定要先学会走路,笔者赞成写作从模仿开始的观点,但很多学生会盲目地模仿,会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在写作中强调文体感。

2.名师专家效应。教师应强调文体意识在作文中的重要到位,可以巧妙利用“名人效应”,这样做的效果要比教师费尽力气去和学生交流的效果要好得多。笔者找来一些名师专家的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并将一些名师关于文体的要求印发给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文体在考场作文方面的重要性,彻底让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

3.例文评析影响。笔者还将从考试和习作中发现的文体有问题的例文整理出来,打在投影仪的幕布上,让同学讨论例文存在的文体问题,对一些乱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现象进行评论和总结,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例如有“一款”作文的文体文体问题既非常严重,又十分常见。有不少学生可能受到一些杂志上文章的影响,作文开头、结尾是议论,中间记叙一、两件事情,这是典型的“三段论”式的文章。它与“四不像”文章相比,隐蔽性更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学生搞不清它的文体究竟有什么问题。笔者明确地告诉学生,它的形式像议论文,但主要的表达方式却是记叙,所以它也不符合文体的要求。

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1.结构分析法。作文的写作时间较长,所以教师要开动脑筋,积极提高课堂作文训练的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结构分析法可以大幅度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

教师可以布置作文题,不需要做任何的指导,以临场作文的方式安排学生列提纲、写思路。学生将自己列的提纲打在投影仪的屏幕上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学生在此过程中有强烈的参与感,通过思考、鉴赏不同同学的作文结构,不仅可以帮助别的同学改善作文的结构,增强作文的文体感,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

2.作文面批法。作文面批并不是一种新颖的方式,但要使用的恰当、得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否则会事倍功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体有较大问题的作文进行面批,不需要篇篇俱到。教师和学生交流之前应想好作文的文体症结在哪里,学生应如何改进。不同层次的同学要提供不同的写作建议。

3.教师范文指导法。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就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而下水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不断充实、发展、创新、超越的舞台。面对考题,教师要勇于亲自“下水”作文,最好现场和学生一起写作,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真实体验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困难,进而可以进一步改善作文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受到感染和鼓舞,增强写作信心和提高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文体常见误区◆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一、意识较弱,特征不明

一些考生的文体意识较弱,写作不注意突出文体特征,如:写记叙文,缺少矛盾冲突,叙述事情没有跌宕起伏;写议论文,材料不典型,观点与材料“两张皮”;写散文,内容空泛,单纯追求框架式的排比。

二、似是而非,文体模糊

近年来,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越来越少,倒是叙议不分、文体不明或分不清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的文章呈越来越多的趋势。有的考生本想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可叙与议不能有机结合;有的写记叙文时处理不好记叙与议论的关系,议论偏多,成了混乱的文体;有的本想写议论性文章,却不能处理好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不知道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而在论据上花费大量的笔墨,甚至为了将事实论据写得生动形象,而不惜大段记叙,让人搞不清写的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三、花样翻新,文体怪异

近几年,少数高考阅卷老师激情大于理智,一见到那些标新立异的文体,就被表层的华彩闪花了眼,顾不得深究细抠,便拍案叫绝、激情赋分,这在客观上诱导着部分考生不去老老实实地写记叙文、议论文等“常规”文体,而一味地在形式上煞费苦心,追求文体的怪异,招标书、会议记录、诊断报告等形式纷纷出笼,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这样发展下去,其结果必然是把文体当作“敲门砖”,真知灼见反而不能充分表现。这样的文章,何异于买椟还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

6月25日至29日,我有幸在教师进修学校参加“2015年初中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集中培训。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我用心聆听了许希初、邓潇、胡卫国等老师的理论讲座,以及进行了上机实践活动。然后观摩了龙江南、朱爱武、李小琴老师的3堂精彩的展示课,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给我的感受很深刻,让我的思想和观念接受了一次空前的洗礼。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次培训中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ScienceWord科技文档处理软件、PS抠图技术、音频视频裁剪处理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设计与制作,让我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

。还接触了使用 科技文档处理软件,了解了Science Word的优势的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概念,掌握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ScienceWord特色编排功能,其中许多基本操作特别对我们小学老师很实用的,比如:“自动标注拼音”、“算术竖式、”“汉字笔画及动画显示”……

二、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聆听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使我充认识到做互联网时代的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明白了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要“应用”为核心,以“标准”为引领。

三、专业成长方面

此次培训中先后观摩了优秀教师三堂精彩的展示课,三位教师的教学模式、新的思想和理念,信息技术能力恰如其分的运用,让我感觉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也为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真正的学有所获。通过观摩、讨论交流、评课活动、专家指导,学习到了全县各地优秀教师的宝贵教学经验,专业上的互补,共同提高。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在各学科中应用的多样性,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要深入到自己教学设计的每个程序中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时间紧凑,实用性强,只能用“收获颇丰”来概括。

总之,很遗憾培训时间之短,很喜悦收获颇多。我是70后的移动网民,虽然跟不上90后的原居民,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名教师,我时刻准备着学习。不敢奢望培训中所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立竿见影,但我会争取把自己所学的新的教育信息技术和新的教学理念切实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我时刻准备着清空自己,学习新的知识,老师将来的课堂与信息高度的融合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中国文学常识的古代文体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赋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骈 体文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 性、词义相互合对。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论《孙子兵法》精神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全文共 2981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孙子兵法》,这部伟大的著作,它以它独特的魅力与精神,影响这一代代的军事世界。本文,就《孙子兵法》的基本精神与其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孙子兵法 基本精神 现代军事 应用

《孙子兵法》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国门,许许多多的国外军事战略家都沉迷于这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它不仅跨越了国界,更穿越了时空。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这部名著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各个领域领导者的必读书。孙子的思想不仅在现代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种广泛的应用中,人们不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获取启迪,同时又为孙子兵法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一、《孙子兵法》的概述

(一)《孙子兵法》的概述

《孙子兵法》作为举世闻名的兵家“圣经”,以它博大精深的理论内容与完整的思想体系,为世世代代的军事斗争提供了富有哲理的兵学理论。

《孙子兵法》共计13篇,仅5000余字,却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构建起了一座富有哲理的军事理论殿堂。而该书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不论在市场竞争、企业管理、外交谈判、教学艺术等等。

(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第二,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第三,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争境界

第四,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第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灵活多变的作战原则

二、《孙子兵法》的基本精神

《孙子兵法》独具的超越时空的思想魅力和其核心价值,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其所蕴含的深邃而朴素的科学精神。《孙子兵法》蕴含的科学精神渐渐注入社会,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世界军事文化的发展。

1、 安国全军的慎战思想

在《孙子兵法》中,关于“慎”的直接篇章并不长。可是,“慎”的战略思想却是统领兵法的基调,指导着兵法战略与战术的展开。从现代军事的角度来看,“慎战”是孙子对战争问题的一个基本的评价与认知。而孙子跨时代的慎战思想出自对春秋时代

历史和文化朴素而科学的总结。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军争》 战争事关国家存亡,人们生死。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补可以愠而致战。”-------《火攻》 战争的发起必须慎而又慎。

2、 先胜全胜的不战智慧

在《孙子兵法》的理论体系中,“全胜”战略是“慎战”思想的直接导论。因为战场上兵凶战危,思想缜密地定下万全之策,就意味着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最全局的胜利。所以,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的制定与智慧无可匹敌地屹立与兵学的珠穆朗玛峰顶。

孙子强调伐谋、伐交并非单纯的谋略控制与外交机巧,而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控制与筹划。所以孙子又提出了另一兵威的凝结实质----“全胜”。“全胜”不仅仅是“战胜”的保证,更加是“全胜”的前提。为了实现不战而全胜,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取得综合优势。否则伐谋、伐交说到底也就是无源之水。从历史背景来看,孙子所处的时代并不具备对战争效益进行定量精细评估的条件,但这并不损于孙子先胜与全胜思想的真理价值。凭借最充足的准备与最小的代价实施行动来获取尽可能最大的收益,具备了兵学要旨的力量。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

3、 审时度势的战略预见

由于各种不同因素的不断改变,战争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在战争前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知己知彼,才可以在客观上与“先胜”准备以及灵活主动的作战知道密切联动。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谋攻》

4、 因情应变的作战指导

所谓因,就是依情而变,灵活应付,把握主动权。因情应变,要求作战指导者善于把握战争中敌我、得失、攻守、劳逸、众寡、勇怯、胜败、专分、治乱、虚实、奇正等一系列矛盾构成的态势。

“用兵之术,唯因字最妙。” -----《阵纪·因势》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虚实》

5、 令文齐武的治军理念

战争的实质是克敌制胜,不仅仅要善于对敌施事,还要善于统领全军。在治军方面,不仅以文德与刑威为重,更要以宽容与严戒并举。在孙子倡导的诸多治军方法中,最能直接体现“令文齐武”的理念当属奖励军功,赏罚并举。当然,“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倡导的并非全是规则意识之下的激励与惩戒,更多情况下需要“民本主义”的教化和管理。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行军》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 ------《九地》

三、《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世界许多著名的军事家认为,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去世将近25xx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战场。美国自20世纪xx年代末以来,在国防部官员和美军军官中举办了上千次《孙子兵法》讲座。美国陆战队指挥官凯利将军认为《孙子兵法》是所有机动战的基础。他将该书列为部队的年度读物,要求每个陆战队员必须阅读。

有一位翻译过《孙子兵法》的美国人詹姆斯·克拉维尔说:“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军官,特别是将军,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十三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为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许多战略决策者直接依据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有资料说,在19xx年海湾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布什的桌子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战争中,有90页之厚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参战人员阅读。美国记者从战云密布的海湾战场发回的消息称:“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

在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司令就称自己的作战理论是根据《孙子兵法》提出的。美国伊拉克在开战时间上的选择也很稀奇。原本打算在最后通牒后的两天开始比赛,可是突然通过卧底知道萨达姆在开会,所以临时决定立即开展“斩首”的行动。虽然这一次的活动并没有伤到萨达姆,但是也给伊拉克方面的指挥战略系统造成了麻烦。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核心军事思想,其目的是先于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威之前,干掉伊拉克军队。于是,美国在伊拉克的战场上,速度极其之快,不到半个月就拿下了巴格达。而在拿下巴格达之后,美军就对巴格达进行了大规模地探测,弄清了敌人沿路布防的情况。而在外交方面,美国很早就开始了周边国家的工作,使其可以在他们的国家驻军。通过伊拉克战争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美军正是运用了《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

四、总结

《孙子兵法》凭借它博大精深的个人魅力,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各代军事理论思想,更加深入影响到了现代的各大领域。它的基本精神,更是为我们这些后辈奠下基础。这一切,更是《孙子兵法》美丽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3月28日,我校非副班教师齐聚多媒体教室参加了本期第一次信息技术培训会。本次会议由教科室黄慧章主任主持,陶友珍校长也莅临培训活动现场。

首先,黄慧章主任结合省级课题《基于L-Box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强调了本轮培训的背景意义,并对本轮培训后的返岗实践做了具体的要求。接着,课题组的靳春花老师就操作层面进行了专项培训,重点介绍了“数字教材”版块,特别是L-BOX平台中的各版块如何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备课等工作中。随后,黄慧章主任还对L-Box中的“知网期刊”“天翼云盘”“教学黑板”“教案课件”“试题库”等板块进行了推荐。

通过本轮培训,让参培的每位教师深知: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迫在眉睫的是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文体知识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 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 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 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 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 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 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 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 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考生必须按规定文体去写。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内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精心选文体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体,这给了考生很大的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应该掌握文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采用该话题更适宜的文体写作;二是采用考生本人更擅长的文体作文。自己擅长,行文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心中有模式

考生心中要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式:议论文,破题开篇+分析论证+结题收篇;供料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式:引材开篇+析材明理+联材写事+点材收篇;写事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事件发生(清楚明白)+事件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结局(含蓄启迪);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式:契入(用外貌、语言、环境、细节入题)+铺垫(简述几个事件)+高潮(详叙典型事件)+点化(用点睛的议论或抒情句收束)等等,上述结构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演绎出许多的变式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鼓之应用狩猎、祭祀、军事等用途广泛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器具。甲骨文中的“鼓”字据说是鼓的正面形象,其上面的“十”,表示鼓上面的装饰;中间的“日”,表示鼓的本身;下面的“山”,表示鼓下面的足。

鼓在殷商时期开始广泛应用,尤其是军旅和宫廷、郊庙祀典的用鼓,已积累了许多不同用途的鼓型,周代是农耕文化进入高度发展的时期,国家专门建立了管理鼓乐的机构,设置了名为“鼓人”的官职,并制定了一套鼓乐制度,将鼓纳入了儒家的礼制规范。据《周礼·地官》记载:“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六鼓,指分(音)鼓、雷鼓、路鼓、灵鼓、晋鼓、皋鼓;四金,指錞、鐲、铙、铎。可见,此时鼓已用作各种用途,如祭祀用的雷鼓、灵鼓、乐队中的晋鼓等。其中分(音)鼓专门用于军事,据《说文》解释,这是一种长八尺,鼓面四尺,两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等也用于军旅,这些鼓以后发展为各种规格的战鼓,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