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开封的典故(20篇)

关于开封的典故朋友们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特意分享了一些关于开封的典故,欢迎阅读!

浏览

7509

作文

1000

唐伯虎妙对点秋香历史典故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明朝大画家、大诗人唐伯虎,他风流成性,为了秋香,他自称是一个落泊的公子,卖身到华府为奴,改名华安,在华府他是书童,终日伴公子华文和华武读书。有一天华太师带了两个儿子,还有教师爷和一群奴仆去春游,他游兴正浓,他想考一考自己的儿子学业学得怎样,他看见园里到处是蒲叶、桃树和葡萄,便随口吟出上联来: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谁知这华文华武兄弟俩是一对活宝,自然是张口结舌,对不出来。那师爷是奉承的高手,平日只知溜须拍马,他见自己的学生对不出来,马上恭维说:“太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才盖世无双,这上联虽然是信手拈来,但是这是绝对,蒲叶和桃叶的谐音组成葡萄叶,草本木本又指出了它的科目,这实在是一首绝联,任何人都无法可对,佩服!佩服!”

唐伯虎听了独自在那里哂笑,华太师得到师爷的恭维,正在沾沾自喜,看见华安哂笑,勃然大怒道:“大胆的奴才!你为何哂笑?难道你能对此联?”

唐伯虎跪下禀道:“让奴才一试!”

他边走边观花园里的景致,目光在那两旁的花丛中观察,哦!有下联了,他随口曰:“梅花桂花玖瑰花……”但念到此卡住了,

华太师说:“对下去!”

唐伯虎张口结舌,汗流浃背,尴尬非常,快要难住了,突然看见自己心爱的姑娘秋香和另一个名叫春香的丫头站在华太师身旁,他脱口而出曰:“春香秋香!”

华太师点头赞道:“梅花桂花的谐音是玫瑰花,春香秋香又指出它们开花季节,‘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对得好,对得好呀!华安!回去可领奖赏!”

华太师看着自己愚昧的儿子感叹道:“鸡冠花未放!”华安向那师爷瞟了一眼,讽剌答道:狗尾草先生!”

从此,华太师就不敢小看“华安”了,从交谈中,知他很有学问,但是总以为他真的是一个落泊的公子,哪里想到他却是一代名人,为了秋香姑娘,卖身为奴,做出这样荒唐事,从此华安就代替了教师爷的地位,由于得到唐伯虎的得力调教,华文华武后来大有长进,也双双中了举,华太师为了报答“华安”,允许他自选一个丫头为妻,于是唐伯虎就选了秋香,成为文坛千古风流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越王勾践剑历史典故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传说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致使越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忍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为吴国的臣国,并受控于吴国。越王勾践像奴隶一般在吴国宫中服役3年,后来吴王免去了勾践的罪,让他回国去了。为了不忘亡国之痛、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顶上面吊了一个苦胆,无论是出是进、是坐是站,就连吃饭睡觉,也要尝一尝苦胆之味,用来激励自己的斗志;他还既不用床,也不用被褥,累了,便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以此锻炼自己的筋骨。越国最终灭了吴国,就是因为勾践这十多年的磨炼并实行了各种得力措施。

闻名于天下的不仅仅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还有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号楚国贵族墓的越王勾践青铜剑。考古工作者在挖掘的时候发现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有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现代的击剑运动用的剑则与中国古代的宝剑有很大区别,它比的不是剑的锋利程度,而是用剑技巧。为了满足人们对击剑的爱好和需要,又不至于伤害生命,剑身一般较短,并且是呈菱形或长方形的钝头,分为重剑,花剑和佩剑三种。运动员穿戴击剑服装和护具,在击剑场上以一手持剑互相刺击,被先击中身体有效部位的一方,为被击中一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典故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将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 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一次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众,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 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有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以原谅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逬了监狱,施行了 “腐刑”。

后来,汉武帝还杀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牛神受罚的神话典故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天,牛神来到仓库,看见仓库里的草籽东一箩,西一筐的,乱糟糟的散在地上,仓库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他想收拾下仓库,谁知道,他收拾草籽的时候不小心碰撒了一筐,筐里的草籽纷纷的散落到人间来。

结果,人间的地里到处长满了杂草。粮田里杂草丛生,粮食欠收,饿死了很多老百姓,地上荒野漫漫,白骨成堆,非常凄惨。

玉皇大帝不知道为什么世间会变成这样,就派一个天神去查访。

这个天神到人间一查,发现是牛神把草籽弄到人间去的,就回去向玉皇大帝一一禀报了。玉皇大帝大发雷霆,就把牛神贬到人间去专为人们耕田,拉车,还罚他不能吃肉,每天要吃两担草,以戴罪立功。www.gs5000.cn(神话故事)

牛神觉得自己并不是故意要把草籽弄下去的,对玉皇大帝的责罚感到很委屈,不想到人间去受苦,但又不敢抗旨。

牛神在天窗边上犹犹豫豫,玉皇大帝等不及了,就让两个小神一巴掌把他打出去了,牛神一不留神,脑袋先着地,把门牙给磕没了,所以到现在牛也没有上牙。

牛神来到人间后,因为玉帝罚他一天要吃两担草。他心想:“再怎么吃一天也吃不了两担草呀,但完不成任务又怕玉帝再罚他。

太白金星就给他想了个办法:“你白天先把草吞下去,到了晚上再吐出来咀嚼。”牛神别无他法,只好照办。所以,到现在,牛吃草还要反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马的典故二——伯乐相马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

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

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

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趾高气扬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历史的故事,其运用是为更好传达思想情感的,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趾高气扬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

【释义】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历史典故】

公元前701年春,楚国掌管军政的莫敖屈瑕率军在郧国的城邑蒲騷(今应城西北)与郧、随、蓼等诸侯国的联军作战。由于对方盟国众多,屈瑕准备请求楚王增派军队。将军斗廉认为,敌方盟国虽多,但人心不齐,只要打败郧国,整个盟国就会分崩离析,他建议集中兵力迅速攻破蒲騷。屈瑕采纳了斗廉的建议,果然大获全胜。

屈瑕本就是个看重外表,且无自知之明的人,有了这次的胜利,他就骄傲起来,自以为是常胜将军,从此任何敌人他都不放在眼里。过了两年,楚王又派屈瑕率军去攻罗国。出师那天,屈瑕全身披挂,威风凛凛的。

送行的大夫伯比返回的时候,对给他驾车的人说:“我估计屈瑕这次出征一定要吃败仗,你看他走路的时候脚抬得那么高,一副神气十足的样子,还能冷静地、正确地指挥作战吗?”

伯比越想越不妥,就去求见楚王,建议楚王给屈瑕增加军队,但楚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回宫后,楚王无意中将此事告诉了他的夫人邓曼。邓曼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她听了楚王的话,认为伯比说得很有道理,也建议楚王应该赶紧派兵去援助,否则就来不及了。

楚王听了夫人邓曼的话,这才恍然大悟,立即下令增派部队前去支援,但是已经晚了。屈瑕到了前线,不可一世,武断专横到了极点。楚军来到罗国都城时,对方早就整军待战,而屈瑕则一点也不做戒备。结果遭到了罗军与卢濡的军队的两面夹攻,楚军死伤惨重,屈瑕也因战败而自杀身亡了。

【成长心语】

要想获得成功,应保持谦逊。缺乏这样的素质,没有这样的准备,就难以成就大业。骄傲的人,往往眼高于顶,往往拒人于千里之外,往往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遭人厌弃。如果是身居高位的人目中无人,必定会因其地位而给民众带来巨大的灾难;谦逊的人,平易近人,尊重别人,别人乐于跟他打交道。谦逊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够促使人不断地进取,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才干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谦逊是成功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典故:一诺千金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一诺千金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诺。不妨看看一诺千金。以下仅供参考!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释义】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历史典故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会设法办到,因此广受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项羽兵败后,季布孤身一人杀出重围,开始了他亡命天涯的生活。而当了皇帝的刘邦一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于是下令通缉季布。

那些仰慕季布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化装后,到山东一户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去找汝陰侯夏侯婴说情。在夏侯婴的劝说下,刘邦不仅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还封他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季布有一个同乡曹邱生,听说季布做了大官,就马上去见季布。但季布对他有些误会,知道他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陰沉,话语多么难听,只是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说:“你我都是楚地人,既是同乡,便应该珍视乡情才对。我听说楚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皆因你是我的同乡,我才到处宣扬你啊。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与我结为朋友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对于他的误解顿时消除了,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成长心语】

诚实守信、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更是为人处世之本。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就如同失去了比千金还宝贵的东西。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世实在。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争功推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历史典故:一诺千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经典历史典故:姽婳将军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姽婳将军,明朝末年人。姽婳将军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政讲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当年一位恒王出镇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艺更精”,恒王让林四娘统辖诸位美女,称为“姽婳将军”。

当然了,这位恒王是一个真正的“须眉浊物”兼草包,竟被“流贼”杀死。文武官员纷纷要献城,“不期忠义明闺阁”,林四娘带领众美女夜袭贼营,力战不支,殉王报国……有人考证,曹雪芹并非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林四娘是明末崇祯年间的秦淮歌妓,后成为衡王朱常庶的宠妃,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斗,在战斗中香消玉殒,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

到了清代,蒲松龄还把林四娘写进了《聊斋志异》。

此事的考证是否可靠不得而知,但是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姽婳将军”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她们不爱红装爱武装,不系明珠系宝刀,艳李浓桃临战场,让婀娜和娇媚在刀光剑影里亮丽着。她们上马杀敌,就是将军;下马后娴静美好,是为“姽婳”,称之为“姽婳将军”,用《红楼梦》中的说法,是“妙极神奇,更觉妩媚风流”。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姽婳将军”是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甲骨文中有关她的记载有二百多条,她曾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去攻打前来侵略的鬼方,并大胜而归,因功勋卓着而深得国民的爱戴。

后来,她的墓中出土了带有“妇好”铭文的“钺”,是妇好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八点五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九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她武艺超群,力大过人。

在历史中,虽然这些巾帼英雄不让须眉,屡立功勋,但正式被皇帝册封,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只有一位,她就是明末的女帅秦良玉,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将军。

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姑娘,她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战功卓着。她统帅的“白杆兵”更是威名远扬,这也是她自己独有的一支部队。

崇祯二年十二月,清兵绕道喜峰口,直抵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闻讯,火速“出家财济饷”,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赶来的十余万官军互相观望,畏缩不前。唯独秦良玉率先奋勇出击,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兵对北京的威胁。

为此,崇祯皇帝召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秦良玉,封其为一品夫人,充总兵官,加封少保。崇祯感慨万千,写下四首诗赐给了秦良玉,夸赞她的功绩。其中“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这一句是非常值得体味的。在国家危在旦夕的时候,崇祯皇帝对男人们也许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他们是靠不住的。明末的男人们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赵州桥头说张果老的典故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赵州石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过,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一曲民间广为传唱的《小放牛》,把当年褡裢里装有日月星辰倒骑毛驴行走在赵州桥上,检验这座桥工程质量并与鲁班斗法的张果老定格在赵州桥的神话传说中。

宋代赵州刺史、诗人杜德源也留下这样的诗句:“隋人选石架虹桥,天下闻名岁月遥。仙子骑驴何处去,至今足迹尚昭昭。”从此,张果老这个怪老头便与千古名桥结下不解之缘。

赵州桥公园的八仙大道上,塑有张果老倒骑毛驴的雕像;桥面上,他留下的“仙驴仙迹”依然鲜活。如今,凡来赵州桥的游客无一例外要在大桥上饶有兴致地寻觅驴蹄印迹,人们迷恋那段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同样对故事里的张果老好奇有加。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张果老其人?据《唐书》记载,确有其人。

张果老本名张果,缀一个“老”字是对其尊称。他是传说中的仙人,是“八仙”中最年长者。

相传他是唐代邢州人,今广宗县张固(果)寨是其家乡。邢台西部有仙翁山,俗称张果老山。张果因得宛丘、铁拐李诸仙道法,获长生秘术,隐居恒州中条山,往来汾晋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武则天曾遣使欲召见之,佯死不见,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

好神仙的唐玄宗数次召见他,求长生不老之法。

待见到张果老时,却见此人老态龙钟,顿生疑惑:“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发疏齿落,老态龙钟? ”张果老说:“我是齿落发稀时得道,只好这副光景。陛下若看着不顺眼,我不如把它们尽去了好。”于是便在殿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玄宗有点害怕,忙叫人扶张果老去休息。

过了一会儿张果老回殿,果然容颜一新,青鬓皓齿,胜似壮年。张果老自称:“生于尧时丙子岁,位侍中。”张果老从尧活到了唐玄宗时期,算算他该有好大一把年纪!张果老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有趣的是,到达目的地后,便将这驴折纸般折叠起来,藏于巾箱,乘坐时则取出,吹口法气,便又幻化成真驴。唐玄宗曾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他的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旧唐书》、《新唐书》方技卷等。

至于张果老是如何成仙得道的,民间有诸多传说。相传,张果老系穷赶脚出身,靠赶着毛驴运送货物糊口。一日,他路过一座小庙,庙内肉香扑鼻,推门进庙,见殿内支着一口铁锅咕嘟嘟炖着一锅白肉。

张果老饥肠辘辘又见四下无人,就用木棍夹着吃起来,把一锅鲜香味美的白肉吃了个精光。剩下的汤也喂了驴。张果老哪里知道,他吃下的是一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的“地精娃娃肉”,人若吃下可以长生不老,成仙得道!

这传说类似偷吃人参果的孙猴子。

民间还把张果老尊为说唱道情的祖师爷。

传说,唐玄宗一心想把玉真公主下嫁给张果老,但张果老谢拒了,他敲打着渔鼓、简板唱道:“娶妇得公主,平地升公府。人以为可喜,我以为可畏。”

张果老恳请还山以后,云游四方,敲打着渔鼓、简板唱道情,劝化世人,至今仍有陕北道情、义乌道情、扬州道情和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山东渔鼓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蟾宫折桂的典故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蟾宫折桂,也有一些传说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

文章说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内有棵大桂树,枝叶繁荣,树荫可遮盖二亩地面。元末动乱中房屋被焚毁,树也被烧死,树枝被砍做烧柴,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树干竟发出新芽,不几年,便又郁郁葱葱。有人说,此树经火之后,外焦内枯,现发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说,草木无知,却得风气之先。当年寇准病故,人们为凭吊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笋,田氏兄弟闹分家,其家的荆树无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树又复荣,可见周家又将复兴。不入,学颜之子仲方考中进士,人们就都认为此树重荣是祥瑞了。祥瑞之说本出迷信,牵强附会的以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毫无可取,但从老树重荣中,亦可看到桂的顽强生命力。

汉晋以后,又有月中桂树的传说盛行,《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则进一步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有一位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桂,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而始终砍不倒树。关于月中桂树的传奇故事被古人演绎附会得五花八门,尤其以唐宋两代为盛。月中桂树又被命名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对月中桂树的确深信不疑,文人学士每当中秋望月,吟诗作赋,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树的传说,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红楼梦》第九回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也表现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游开封清明上河园作文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河南。在那里,我游览了许多景点,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封清明上河园。

众所周知,开封是宋朝的古都,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园就是以这幅画为蓝本复原的。游览这座圆子,就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感觉。

这座园子很美,汴河两岸到处商铺林立,绿树成荫。满园子都是防宋建筑,街头小贩,商铺店员均是宋朝打扮。还有不少游客穿着宋服穿梭其中,好一派热闹景象。我闭上双眼,仿佛回到了千年之前的宋朝都城。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了解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古代娱乐。这里的一切都有一种穿越之感,就连商铺的招牌也是随意插着一个小竹竿。杆上随便挂着一面大旗,棋上随意写上几个大字“大宋汤包”,“大朗烧饼”等。

园子里的表演真是丰富多彩啊!从早上开园到晚上闭园人群络绎不绝。所有的表演都是室外进行,每个演员都非常敬业,从语言,动作,神态都做得非常到位。每个表演都和宋代的英雄人物,市井文化,民俗民风有关。其中《岳飞单挑小梁王》,《梁山好汉劫囚车》,《保卫京都》都非常精彩!尤其是晚上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京都梦华》,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大宋都城的繁荣与奢华。整部演出由八首经典的宋词串联而成,场面宏大,意境深远,再次震撼于千年的辉煌。宋朝是个文人辈出的朝代,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看这个节目,一定会为宋词的优美,震撼所折服,深深爱上宋词的!

园子里的市井一条街,真是让我们大饱口福。这里是个面食的世界,肉夹馍,烩面,油泼面,蒸面,刀削面……走进小街,香飘四溢,深深刺激着我们的味蕾,情不自禁做下来大快朵颐一番。

如果你认为这座圆子历史文化气息太过浓重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里还有专门为小朋友开辟的趣园。趣园里所有的游乐设施都是用麻绳和木板搭建而成的,古朴而充满情趣。光秋千就有三个完全不同的,其中一个可以同时坐两人,绳子特别长,可以荡得很高很高,我和妹妹在这里玩了很久,直到闭园都舍不得离开呢!

这座园子,集历史,文化,美食,娱乐于一身。深度了解宋朝,喜欢上宋词,这绝对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欢迎来到我的家乡,欢迎来到清明上河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后起之秀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释义 “秀”,优秀的意思,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这则成语也称 “后起之秀”。

故事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 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 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 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 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 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 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 好好与他谈谈?’’ 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 谈谈嘛。” 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 是后来的优秀人才。” ” 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高力士常被人看作一生的污点,也是高力士在戏台上被人描绘成丑角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他是否给李白脱过靴,并因此而陷害李白。

《唐才子传》描绘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说的是李白曾经骑着一头驴路过华阴县,冲撞了华阴县长官,县令喝问:你是谁啊?李白回答说:“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唐才子传》卷二)皇帝用他的手巾给我擦呕吐物,亲自为我调过羹汤,贵妃为我捧过砚台,高力士给我脱过靴子,天子门前我都被特许骑马,怎么到你这华阴县就不让骑驴了?县令听了吓得赶紧行礼:原来是李翰林。李白大笑而去。

故事很生动,但是这事儿是真是假呢?

记载高力士脱靴之事的主要有三条史料,分别是《唐国史补》《酉阳杂俎》和《旧唐书》。故事都大同小异,说李白在当翰林待诏的时候,经常喝酒,唐玄宗有一次召见李白,让他写诗,李白趁着酒兴,大笔一挥,写得兴致盎然,然后有点得意忘形了,举起脚来对高力士说:“脱靴!”高力士当然十分不愿意,可是想到这是皇帝喜欢的诗人,于是也就蹲下来给他脱了。后面的故事呢?三条史料都说唐玄宗一见李白这个做派,很不高兴,觉得李白举止轻佻,李白因此而失宠。

这三条史料内容相近,结果也类似,应该是有共同的史源。

其实我对此表示高度怀疑:李白不过是翰林待诏,这在当时仅是个供皇帝消遣的职位,他即便是醉了,是否就有胆量让高力士脱靴?李白看似性格狂放不羁,实际上是很小心翼翼的人,从他对待其他官僚的态度就能看出来,所以我认为他没有这个胆量。

另外,范传正给李白撰写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记述此事时说:“他日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他指出那一次李白的确喝醉了,皇帝命令高力士把他扶上船,没提到脱靴一事。这是墓碑,要比其他人的记述更可靠。

明人钟泰华《文苑四史》也对脱靴故事表示怀疑,认为所谓脱靴“恐出自稗官小说”,不可信。

既然脱靴之事尚且存疑,那么与此相关的所谓高力士陷害李白就是无稽之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班造伞的典故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世界上并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顶着个大太阳,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下雨天呢,衣服给淋得湿漉漉的。后来,鲁班动了好多好多的脑筋,终于发明了伞。

鲁班从小就跟着爸爸学木工。他很聪明,又很用功,学了几年,就会造房子了,还会造桥。造桥,造房子,都是露天的活儿。他想:我们做工,难免雨淋日晒,那出门赶路的人,就更苦了。要是能做个东西,又遮太阳又挡雨,那才好呢。鲁班开始动起脑筋。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们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吧。

还得再想办法!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得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非常轻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过了一会儿,他们上岸来,都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小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一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一丝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式样,扎了个架子;又找了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了起来:“这玩意儿挡雨遮太阳,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他妻子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顶着这个玩意儿走路,可就不方便啦。要是能把它收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于是他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玩意改成一个可以活动的东西,用着它,就把再它撑开;用不着,就再把它收拢起来。这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今天人们所用的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不可同日而语的历史典故_1100字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

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成语解释】

不能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形容两者差距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开封清明上河园作文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开封清明上河园游玩,爸爸开了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目的地。那是一个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公园,有花有草,还有一条贯穿全园的河流,真是风景如画。

大门口,有包公迎接你的到来,一进园,就可看到被鲜花簇拥的张择端雕像,有几个人那么高,手里还拿着一卷画卷。左边有一个驿馆可供游客休息住宿。在往里走,便有一些节目等你参与,比如:踩高跷、王员外招婿、杨志卖刀等。在东京食街,更是可以大饱你的口福,有清凉八味豆腐脑,有可口的冰饮,更少不了开封的特色灌汤包。在食街旁,有一个趣园,在这里,你可以荡秋千、溜滑梯、钻圈、爬绳,享尽宋代游戏的乐趣。

我跟爸爸妈妈吃完饭,走过东京食街,看见一个捏面人的,就凑上前去看,那人说可以根据个人形象捏出面人,我觉得有趣,就让他捏了一个。待他捏完,我接过面人一看,做得细致极了,竟然连我稍带金黄的头发都表现出来了。

这时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我们来到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东京梦华》。只见水面上有一朵金莲花,等它绽放的时候,花心上竟站着些舞女,正在翩翩起舞。表演第一章,就是由清明上河图改成的,一些路人、吹糖人的、卖麦芽糖的、踩高跷的,还有其他一些各式各样的人,从观众席前走过。右边城楼上射出的灯光,把天空照的五彩缤纷,壮观至极。还有第四章叫满江红,把整个表演推向高潮,炮火的轰鸣和满江的红色昭示壮怀激烈的豪情。

看完表演后,只见天色已晚,我们不得不回宾馆休息。躺在床上,回想这个园子的一切,当年张择端煞费苦心地画出了清明上河图,如今人们又煞费苦心的把5米多长的画卷变成现实,那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啊,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再来花一整天时间欣赏一下这里的一草一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典故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李密,名虔,字令伯,武陽人,西晋文学家。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相传,祖母生病的时候,李密痛哭流涕,每天晚上衣不解带,守在祖母的身旁,侍奉其左右。所有的食物、汤药,一定要先自己尝过,然后才给祖母进食。

蜀国灭亡后,晋武帝准备让李密做太子洗马这个官,郡县不断催促他前去任职。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李密舍不得离开祖母,于是,就上书给晋武帝,陈述家里情况,说明祖母年老多病,需要人侍奉,这就是著名的《陈情表》。李密在《陈情表》中恳切地说:“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我,今天祖母需要我,否则就不能安度晚年。据说乌鸦都知道喂养衰老的母鸟,人岂能不如鸟呢?况且陛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许多官员都受到您的垂怜,何况我比他们更加特别。我请求陛下准许我奉养祖母,让她安度晚年!”

《陈情表》言语恳切,委婉动人,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典故介绍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文人之间交流,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当数谦辞了,要不为什么要说文人“酸”呢!文人最最要紧就是那个自恃清高,那个让人尊重,当然首先的是先尊重别人。这点在旧时代的文人间交流的函件中可以领略到。

诸如:台鉴、钧鉴、教正、指正、海涵等等,但是很少使用“斧正”一词的。

“斧正”一词源于《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这段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一个郢人,刷墙时不小心在鼻子上沾了一个石灰点,象苍蝇翅膀一样薄。他知道另一个叫匠石的人会耍斧子的绝活,便让他“运斤成风”,也就是把斧子舞得象刮风一样,咔嚓一下把石灰点削掉,鼻子不会受伤,郢人“立不失容”,一点也不害怕。后来一个国家的国君(宋元君)听了这事很稀罕,闲极无聊想找点刺激,便在鼻子上弄点石灰,也让匠石来“运斤成风”。匠石回答说,“我过去是会这个绝活的,但现在玩不成了,因为与我配合的那个郢人已经去世了。”成语“运斤成风”就是说的这个故事。后人就以此引申到修改文章,称之为“斧正”。

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理解,这个“绝活”需要双方配合,不但“斧正”者要“运斤成风”,还需要被“斧正”者的“立不失容”。但在“斧正”过程指的是双方应该是“技术水平”很高的人物中进行的,这就不难理解应该是“高手”间的切磋。如果今天我们使用在自己初学便要求较专业一点的人来“斧正”,一是根本不需要“斧正”的“斧正”,二是自己没有求教于人的虚心,人家如何指点于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典故之丝绸之路的故事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典故:厉兵秣马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释义】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养。磨好兵器,喂饱战马,指准备战斗。形容紧张的战备,也泛指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晋文公重耳与秦穆公任好联合攻打郑国。后来秦穆公被郑国的烛之武说服,不再攻打郑国,而是与郑国结盟,并留下将领杞子等三人驻守郑国。

两年后,杞子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如今真是天赐良机啊!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现在由我们掌管,如果你现在派兵来袭,一定可以一举攻下郑国的都城。”秦穆公收到消息后,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极力反对,他劝秦穆公千万不要做这种背信弃义的事,而且如果秦军出兵,必会遭到晋国军队的截击,有可能会全军覆没。但秦穆公认为机不可失,根本听不进去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将帅领兵出征,讨伐郑国,蹇叔的儿子也在远征的队伍之中。送别时,蹇叔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说:“你们此去凶多吉少,晋军一定会在崤这个地方截击你们,看来我得准备去崤替你收尸了。”

长途跋涉之后,秦军到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正巧郑国的商人弦高途经滑国,得知秦军准备偷袭自己的国家后,他假称自己是郑穆公的派来接待秦军的使者。他对秦军说:“我们国君知道你们要来,特地要我送一批牲口来犒劳你们。”另一边,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火速报告了郑穆公。

郑穆公接到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等人的住地察看,见他们已经打包好了行李,磨好了兵器,喂饱了战马,准备做秦军的内应,便派皇武子跟杞子说:“很抱歉,没有能够好好地款待你们,现在贵国的军队来了,你们可以回去自己的国家了。”杞子等人见事已败露,便匆匆逃走了。

孟明视得到消息,知道已经无法偷袭了,怏怏地说:“如今内应已经没有了,讨伐郑国也没有什么希望了,我看还是回去吧。”于是,下令班师回国。途中经过崤地时,果然遭到了晋军的伏击,秦军全军覆没。秦穆公得知讨伐郑国无果,而且还被晋国全歼,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骞叔的劝告。

【成长心语】

孔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人要想做成一番事业,成就一番理想,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完善、充足的准备必将归于失败。“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这句话就是对准备的最好注解。无论在什么领域,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对准备,当你自觉时,它成全你;当你不自觉时,它毁掉你。也许你正准备扬帆启程,锋芒初露;也许你经历重重,继往开来;也许你对未来充满期待,又恐力所不及。一切都不应该拒绝,但要问自己一句:“准备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难忘的开封之旅作文550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我虽然没有去游学营,可我去了一个非常美丽好玩的地方——开封。那里有清明上河园、万历山、鼓楼等景点。我们参观了博物馆,看到了古代皇上的龙床,被称为三寸金莲的各式鞋,旧社会的结婚证,还有精彩的武打表演和马戏表演,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叹为观止,接下来让我讲讲吧。

在万历山——大宋武侠城里,每个地方都有情景表演,如精武门,还有一条街叫水浒街,里面表演水浒中的各种经典场景,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怒打西门庆等,最好看的是三打祝家庄。我们坐在看台,中间的沙场上,士兵抬着炮,将军骑着马,攻城破门,激烈的厮杀着,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将士们的英勇。还看到了一个大力士叔叔,他把一根很粗的别人家都掰不动的铁丝缠在脖子上好几圈,我看了都觉得疼。他还表演了吐火球。晚上我们看了马戏表演,都是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者,有跳舞,魔术,杂技,马术,训象等。最搞笑的是魔术,魔术师用食指把纸钻到手心里,让观众猜,一次次都猜不中,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魔术师的手太快了,他在猜之前已经把纸团扔到后面去了。以至于后来他把一只鞋也钻到手心里让那个观众猜,那个观众竟然相信他的手里能有鞋。其实魔术就是手快。

这次去开封还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共享单车遍地都是,有好几个品牌,不像我们灵宝只有哈罗单车。但那些车很多都是被闲置在那里,好多的车已经损坏了,没有人管理,堆积如山。我们要爱惜公共财物呀!

这里美吧?你也可以去看看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开封铁塔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上星期天,爸爸带我去了开封,在开封我最难忘的就是开封铁塔了。它的名字虽然叫“铁塔”,可它并不是铁做的,而是因为塔身的砖面是深褐色的,像铁的颜色,所以人们才叫它铁塔。

铁塔真高大呀,听爸爸说一共有一百八十尺呢!远远看去,它就像一根擎天柱一样,直插进蓝天里。走进看,你会发现铁塔的砖面上画着各种各样的浮雕图案,有飞舞的仙女,活泼可爱的小狮子,还有美丽的花儿。

登上铁塔,向远处望去,整个开封市都在眼皮底下了。我看着眼前的美丽景色,不禁深深地陶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