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最崇敬的名人精彩20篇

导语:没有一个人不会不遭受挫折,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从挫折中磨砺出来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崇敬的名人,供各位参考。

浏览

2833

作文

1000

我最崇敬的名人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敬的偶像,有的喜欢周杰伦,有的喜欢成龙,而我却崇敬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先生。

谈起鲁迅先生,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小说《呐喊》、《彷徨》的作者。其中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他还写有《朝花夕拾》等散文。这些是鲁迅先生作为文学家方面的成就,鲁迅先生的文章注重象征手法的运用,文章具有音乐美和画面美。而且他的文章运用了平铺真叙使文章具有真实感等特点。

我最崇敬鲁迅的,还有他的精神品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见鲁迅先生爱恨分明,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他还是一个为自己想法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救助受伤的车夫等事情中都可以看出鲁迅的为人。鲁迅先生还是一个爱国的人,他弃医从文,想通过文学作品唤醒国人奋斗的精神。爱恨分明、乐于奉献、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爱国这些无不是鲁迅先生的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也是我崇敬鲁迅先生的原因。

鲁迅先生的精神无不感染着我,我也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故事:离家出走的托尔斯泰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的大文豪,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享誉世界的名作。但他的妻子却是有名的泼妇,脾气甚坏。她是一位医生的女儿,托尔斯泰跟她结婚时已经34岁了,而她却是一位芳龄18的天真少女。托尔斯泰年轻时风流成性,玩弄过不少女人,他为了真诚地对待这位少女,便把详述过去荒唐事情的日记,交给了她。这位少女虽吃了一惊,仍然勇敢地重申她的诺言。于是她们结合了,开始了一种互相忠诚又互相苦恼的生活,一直维持了48年。

48年中,他们生了13个孩子,然而两人的感情仍有介蒂,性格与脾气也大异其趣,经常是吵吵闹闹的。托尔斯泰曾写有三种日记:第一种是夫妻可以同看的,第二种是只写给自己看的,第三种是写了自己也不再看,死后才可让人看的。有人问他成名的秘诀,他说,因为我娶了一个脾气不好的太太!

但托尔斯泰最终还是与太太分离了。82岁那年的一个严寒的冬天,他为了永远躲开吵吵闹闹的妻子,在黑夜之中离家出走了。他坐上一辆又慢又冷的火车,漫无目的地行驶。但他没走多远便突然得了急性肺炎,不得不在阿斯他波佛车站的站长室休息。他的太太赶来后,为了不影响他的病情,未能及时见面。直到他昏过去后,她才被准许入内,在他听不到的耳边说了她的爱,在他无感觉的嘴唇上印下了她的吻。然而,为时已晚,托尔斯泰竟因年老体衰而承受不了心身打击,已经长辞人世。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悲剧就这样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为国家争气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贝时璋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自20世纪20年代起,他就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为人处世,他友好、善良;搞研究做学问,他踏实、细致。

贝时璋在浙江大学生物系负责组织学、胚胎学、无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等等课程时,讲授内容详实,条理清晰,他能记得成百上千个骨头、神经肌肉和血管等的拉丁名称,使学生们惊叹不已。他在浙江大学生物系辛勤耕耘20年,培养出一大批著名的实验生物学家。他曾自豪地说:“我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科学,不久以后简单的生命将在实验室合成。那时,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是固定不变了。”1983年,他还拍摄了“细胞重建”的科普电影,获第五届中国电影最佳科教片金鸡奖,获得第23界国际科技进步奖和意大利巴马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荣誉金质奖。

2003年,正值贝时璋获得图宾根大学博士学位75周年。这一年的10月10日,是他100岁生日,而这一年他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工作。9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召开了“贝时璋先生百岁寿辰暨建所45周年庆祝大会”。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科伊内先生代表德国政府到会祝贺,回顾了贝时璋早年留学德国求学的经历,授予他“唯一学术公民”称号,并代表图宾根大学授予他“钻石博士”学位。正是在那次百岁寿辰庆祝大会上,国家天文台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批准将国家天文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贝老一直珍藏着那些记录着德国人民友谊和母校厚爱的博士证书。在德国留学期间,德国同学亲切地叫他“Paibub”(贝娃娃)。那期间,他曾先后与几位德国同学租住在德国人家里,为了省钱还一起住过汽车房。时间过去了80年,说起他的德国同学,他会随手写出一连串德文名字。几十年来,一些德国同学以及他们的家人与贝时璋一直有着书信往来。

期颐之年的贝老,思路仍很清晰,也比较健谈,尤其与人谈起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间都不停顿。有时,家人害怕老人话说多了会累,想让他停下来喝口水,他却极少停下来去喝。小儿子贝德常曾风趣地说:“爸爸说话刹不住车。”

2004年,在贝老家里工作了几十年的保姆李妈已到古稀之年。8月间,贝老特意请来李妈的儿子接李妈回安徽老家养老。贝老深情地对李妈说:“你在我家几十年,我们相处很好,就和一家人一样。你对我们帮助很大,我很是感谢。你要回家了,我们应该表示一点心意,给你拿上3万元钱,作你的养老钱。再拿上2000元作为你们母子两个的路费。你儿子专程来接你回家养老,是他的孝心,是你的福气,希望你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这场面,让李妈母子和在场的人流下了眼泪。

那个时候,贝老的家,无论是从房子、家具布置,还是他的用品等似乎都不太合他的身份,显得过于俭朴。贝老却说:“学问要看胜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贝老拥有一个人人称羡的家,夫人程亦明更是为这个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长期以来,程亦明是贝时璋精神上的强大后盾,为他营造了一个大后方,同时,也是他亲密的伙伴和同行。贝老一生没有生过大病。98岁之前没有住过医院,除了正常的体格检查,他是不去医院的,平常几乎从来不打针吃药。总结自己的长寿经验时,贝老认为主要得益于4个方面:淡泊名利,宽厚待人,适当运动,注意营养。

在离世的前一天,贝老还召集了6位研究人员,一起讨论如何在已有的创新课题基础上继续努力工作,热情地鼓励大家要以为国争光为己任。王谷岩是6人之一,他回忆说,2009年诺贝尔奖公布后,老人的心情就一直很不平静,他对我国科学创新问题陷入了深刻的思考之中。“贝老想起北京大学教授林克椿198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发现了螺旋状脂质体,1982年《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这一成果。贝老觉得这个方向值得努力下去,特别邀请林教授过来,鼓励大家更进一步做下去。”王谷岩说,那天贝老精神很好,也很激动,和大家聊了有一个来小时,告诉大家“我们要为国家争气!”

2009年10月29日上午9点30分,我国大陆唯一走进2009年的第一批(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贝时璋老先生,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107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中名人名言名句经典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1.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重,最容易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刻。——高尔基

2.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4. 当咱们只遇到逆风行舟的时候,咱们调整航向迂回行驶就能够了;但是,当海面上波涛汹涌,而咱们想停在原地的时候,那就要抛锚。当心啊,年轻的舵手,别让你的缆绳松了,别让你的船锚动摇,不好在你没有发觉以前,船就漂走了。——卢梭

5.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

6.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以不舍。——荀况

7. 当咱们在一些难关面前停顿下来的时候,他总是说:“你会把它弄好的!凭你的聪明,这点小事是难不倒你的!”而咱们往往就正因父亲这句话,奇迹似的把本来弄不好的东西弄好,对本来视为畏途的工作发生兴趣。——罗兰

8.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因此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咱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领悟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9. 如果你浪费了自我的年龄,那是挺可悲的。正因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刻——很短的一点儿时刻。——王尔德

10. 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正因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陀思妥也夫斯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欧姆与欧姆定律的故事名人故事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分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欧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

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他将实验结果于1826年发表。

1827年欧姆又在《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E。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动力,即导线两端的电势差,γ为导线对电流的传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

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欧姆在自己的许多着作里还证明了: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传导性成反比;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

人们为纪念他,将测量电阻的物理量单位以欧姆的姓氏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海迪姐姐的故事》,这本书对我的印象很深刻。

海迪出生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她一直都生活得很快乐。不幸的是,在她五岁那年,患上了“骨髓血管瘤”,患上这种病,就等于一生都站不起来了,因为这是严重的高位截瘫。这对海迪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这场病并没有让海迪放弃她的理想。她每天在家里学习,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并攻读了大学和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她还自信针灸医术为百姓免费治疗。又自学英、日、德等外语,还自学修理无线电。1982 年海迪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3年开始,她翻译并创作出版了多部作品。她曾到日本、韩国、德国游学访问,长期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最后她当上了残联主席。

“身残志不残”这句话说得好,海迪就是这样。命运对她如此残酷,病痛和残疾始终伴随着她,但海迪从来不向命运低头,一直在顽强拼搏。她努力学习知识,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不求回报。面对困难,她百折不挠,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身边的人。树立坚定的信念,追求伟大的理想。“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这就是张海迪的信念!大家想一想,张海迪残疾,还能做出那么多贡献,我们都很健康,难道就不能创造出一番好事业吗?所以,让我们向张海迪学习吧!努力拼搏,实现自己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故事作文300字集合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三中午放学,妈妈告诉我他给我买了一本新书叫《世界名人故事大全》。并告诉我下午放学回家把作业写完才让我看。

下午放学后,我赶紧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就拿起了书,认认真真的读了起来。其中,我读到了描写曹雪芹的那篇文章时,我被感动了。曹雪芹他生于1715年,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家与朝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是个“百年望族”。有时候有很多文士名流都与曹家有过来往,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里,对于提高曹雪芹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他创作《红楼梦》时他家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红楼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珍藏于研究价值的奇书,为此,还有专门研究此书的学科,称为“红学”。

看《世界名人故事》,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并且使我觉得我更应该认真的去阅读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与书的故事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恩格斯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是不知道是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中名人名言名句热门篇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1. 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蹒跚行步慢,落后最宜鞭。——董必武

2.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3.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秋瑾

4.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5. 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

6. 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性命的恬静和光荣。——肖伯纳

7.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勃朗宁

8.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9. 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立刻,枕上,厕上也。——欧阳修

10. 青春去时不告别,老年来时不招手。——俄罗斯谚语

11. 坚硬优质的钢条,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瑰丽美观的贝壳是经过水冲日曝而得的。咱们的意志和毅力也务必在火热的斗争中理解严峻的考验,去理解长期的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使自我在困难面前,永远热情奋发,斗志昂扬。——加里宁

12. 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13.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5. 只要持续地发奋,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16. 睡得多的人学得少。——西班牙谚语

17. 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发奋结果。——巴斯德

1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发奋,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19.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生命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

20.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21.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22. 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千万石焉。领悟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毛泽东

23.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4. 莫教桑麻困后人,浮云富贵不如贫,男儿志在安天下,破旧山河再造新。——杨超

25. 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任何行动都会失败。——华·欧文

26.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齐。——托·富勒

2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丘

28. 不好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正因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此刻,正因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朗费罗

29.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30.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骆宾王七龄咏鹅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骆宾王,字观光,是我国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他出生于公元640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卒年不详。骆宾王因七岁能作《咏鹅》诗而被称为“神童”。骆宾王之所以七岁就能写出震惊后世的《咏鹅》诗,当然和他的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后天勤奋学习、刻苦努力的结果。

骆宾王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一个诗赋爱好者,熟读《诗经》和《汉赋》;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善于作诗习文。特别是他的父亲骆一度,虽然主读经史,但也喜欢赋诗写文章。

骆宾王出生后,祖父见他生得皮肤如脂,眼睛有神,便预测他将来是一个做诗人的材料,对他格外注重培养。从他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开始,没有先教他识字,而是教他背诗;他的母亲虽然知道应该先教字后教诗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但她不愿意扫老人的兴,便乘老人不在时,偷偷地教他识字。

骆宾王在长辈的影响和教育下,对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祖父教给他背的诗歌,只要祖父教一遍,他自己背一遍,再用母亲私下教给他的字默写一遍,便能记住,而且再也不会忘记。开始,祖父每天教他一首诗,他能记住;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两首诗,也能记住;再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三首、四首、五首诗,他仍能记得住。父亲见儿子一天能学会四五首诗,仍精力充沛,便又夹杂着让他学古文,读经书,骆宾王同样兴趣浓厚,学习刻苦,并且开始模仿着写诗、作文章。当他五六岁的时候,因为他善于观察,喜欢动脑,不仅掌握了上千首诗和几百篇古文,而且写出的诗歌也意新词美,作出的文章气势豪迈,成了当地远近有名的小才子。

公元647年七月,唐太宗下令全国各地选拔人才。来浙江义乌县选才的官员独出心裁,在正式举行考试之前,要召开一次赛诗大会,以进行初选。骆宾王听说后,也非要去参加不可,可是他的父亲骆一度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次赛诗会是朝廷所派官员举办的,一个刚刚学会写诗作文的孩子也去,岂不是胡闹?万一朝廷怪罪下来,自己如何担当得起?

后来,在骆宾王的反复要求下,他的爷爷发话了:“你父亲就是这样胆小怕事。别闹了,他不带你去,我带你去;可有一件,去了后能作诗就作诗,不能作就别参加,去看一看,开开眼界也是好的。”

骆宾王高兴得一个劲地点头。

七月的天气,正是骄阳似火,赛诗场不得不设在了湖边的一片树荫下。即使这样,那些考官们一人一把扇子,不停地扇着,可汗水还是顺着脸往下流。祖孙俩来到一看,赛诗已经开始了。那些报名的举子,有的年过半百,有的已近不惑之年,最年轻的也二三十岁了;可他们念出的那些诗句,不但考官听了摇头,连小骆宾王听了也感到没有味道,不由得心中着急,跃跃欲试。

正在这时,只听考官高声喊道:“还有哪位上场参赛?”

赛场上无人回答。

考官见无人应赛,便宣布说:“既然无人再来参赛,今日就此结束。”

“且慢!我可以参赛吗?”

祖父一把没拉住,骆宾王已跃人场内。

考官见进入赛场的虽然是个小孩,出语倒有胆识,眼睛虽然不大,却炯炯有神,不由得来了兴致,遂微笑着说:“此次赛诗,未宣布年龄限制,你可以参加。”

骆宾王说:“那就请大人出题吧!”

考官一听,不由感到吃惊,心想:别的参赛举子,都是把准备好的诗拿来念,而他却要当场吟诗,还要考官出题,看来,这小孩有点不凡。可是,出个什么题目好呢?

考官正在思考,忽见湖的对面游来一群鹅,并且“哦,哦”地叫着,遂灵机一动说:“就以湖中的鹅为题吧!”

对鹅,骆宾王很熟悉。因为他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天天有鹅在河中戏水觅食,他经常随爷爷去河边散步,对鹅的形象和习性做过细致的观察。所以,当考官说出以鹅为题时,他稍加思索,便随口吟道: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骆宾王的话音一落,那考官便情不自禁地称赞说:“咏得好,咏得好,真是咏绝了!”

那些参赛的举子,更是一个个被骆宾王惊得面红耳赤,目瞪口呆。

这年,骆宾王七岁。他的名字,伴随着《咏鹅》,被越传越远。

后来,骆一度去山东博昌(今山东博兴县)任县令,骆宾王也随父来到博昌。几年后,父亲病死在任上。十七岁的骆宾王带着他的母亲,移居到兖州瑕丘县。他初试未中,公元678年,任长安主簿,后调侍御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简介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李嘉诚教子

如果说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做人方面更是成功的,这一切大家也都耳闻目睹了。同样地,他在教育两个儿子方面更是如此,他常对儿子说: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在今天的李家,每逢吃晚饭时,两个儿子分别坐在李嘉诚的两旁,经常性地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活跃,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有趣话题,而坐在对面的大媳妇王富信则不然,她一声不吭地专心吃着饭。无论工作有多忙碌,每逢星期一,他们一家人必须在深水湾家或去外婆家吃上一顿团圆饭,通常一家四口,四菜一汤,吃得很清淡。这一习惯在李嘉诚创业之初到今天一直坚持着。在众人的眼里,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商业巨子,懂得如何赚大钱。

但在他的两个儿子的心里,李嘉诚有另一种心灵上的追求,感觉很温馨。小儿子泽楷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是令人想不到的。我们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叫做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非常幸福。”李泽钜说:“爸爸是一个很懂得用钱的人,他知道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如果在他一生中,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可以帮助不幸的人,他感觉更加富有。”李嘉诚说:“1957年、1958年,我赚了很多钱,那两年,我很快乐。”一年后,快乐换来迷惘,他想:有了金钱,人生是否就可以很快乐呢?左思右想,他终于想通了。“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等到想通了金钱的意义,跳离了金钱的圈套,李嘉诚就把这一所悟教育给自己的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李嘉诚十四岁丧父,今日的成就是依靠自己千辛万苦挣出来的。于是他明白,只有磨炼,方知做人、做事的艰辛,温室里的幼苗怕是不能够茁壮成长的,他带他们去看外面的困难,让他们去领会人生的艰辛,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又跑到路边报纸摊档,看那一边卖报纸一边还在温习功课的小女孩,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求学态度。他带着两个儿子,从身边大众身上去接受、领悟人世的坎坷,去品味该如何去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学校名人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他,有着高尚的品德;他,有着高超的球技;他,总是队里的“最佳射手王”。他,就是我校大名鼎鼎的臧逸扬。

臧逸扬眼睛大大的,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因此踢球时,经常被那些大高个给撞倒,痛苦地躺在地上。虽然如此,他还是经常送出一些妙传,帮助队友进球。我们队拿全区第三名,他功不可没。

令大家称赞的是他不仅球踢得好,更因为他为人和善。有一次,我们队打反击,对方队员连拉带拽把我方李阳拉倒了,李阳倒下后立即站了起来,推了对方一下,还给了他一拳。臧逸扬见他还想打,便立即跑了过来,把他拉到旁边。对方队员被李阳打得渗出血来,臧逸扬见状,飞快地从包里拿出一包面纸,为对方队员止血。

李阳这样做遭到了报应,裁判给了他一张黄牌。臧逸扬看到李阳吃了黄牌,立即跑到他身边去安慰他:“没关系,不错,继续加油!”下半场,臧逸扬又送出了直塞球,造成了我方队员单刀。我方队员一脚挑射,球从守门员头上飞进了网中,球进了!最终,我们以5:2战胜了对手。

这就是我校大名鼎鼎的臧逸扬。我非常敬佩他,敬佩他的球技,更敬佩他的为人。嘿嘿,其实我就是臧逸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影帝出自路人乙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演艺这条路,黄渤一直走得不顺。

他是有天赋的!初中毕业不久,黄渤就签约了太平洋唱片公司。跟他一同签约的还有毛宁与杨玉莹。这两位后来都红了,只有黄渤,一直默默无闻。

1994年,黄渤离开太平洋公司,来到北京,在酒吧里当驻唱歌手。住在郊区的农民房子里,大冬天的,他每天要蹬两个钟头自行车去酒吧唱歌。这期间,黄渤认识了许多同他一样在酒吧里卖唱的朋友,例如周迅、满江、零点乐队、沙宝亮等。这些人相继大红大紫,又只有他,像一枚干枯的稻草,黯然地,被世界遗忘在一个阴暗的角落。

2000年,通过朋友高虎的推荐,黄渤开始演电影。但大多都是诸如士兵甲、路人乙的小角色。微薄的片酬,根本无法维持他在北京的生活。黄渤睡过桥洞,吃过饭店的剩饭,捡过垃圾堆里的衣裤,他的内心充满了不甘与酸楚,就如暗夜里的一只狼,忍受着饥饿与凉寒,时不时对着苍天明月一声凄厉无言地嚎叫。

有朋友劝黄渤:“改行吧,演艺圈向来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你不能再耗下去了。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以后的路到底怎么走,是改行,还是继续耗?黄渤的内心充满了彷徨。

可是不久黄渤就想通了,继续在各大片场蹭一些小角色。朋友见了,不由感叹:“这是何苦呢?”他笑笑:“演艺这条路,我虽然一直都不顺,但是却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与人脉关系,若是改行,这一切还不都得从零开始!”

就这样,黄渤又开始了艰难的尝试与坚持,事业终于慢慢有了起色。2009年,他在电影《斗牛》中饰演牛二。有一次拍摄,在一座三五百米高的石头山上,场工上去一回都累得直喘,黄渤却要一个镜头从山脚跑到山顶,跑三四十趟。戏拍了3个月,鞋子磨破了38双。

付出总有回报!凭借该剧,黄渤一举夺得第46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从此,黄渤的事业步入坦途,仅2009年,他就参与演出了十部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朱德名人故事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四川仪陇人。1909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战争,任过滇军营长、团长、旅长。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领导 四川沪州、顺庆起义和南昌起义,曾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军长。1928年 同陈毅等发动了湘南起义,率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长。1930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部指挥,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兼任军委成立的军事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后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军委前方军事委员会分会(后改称华北分会)书记。

1938至1939年间,先后兼任过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和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年曾负责领导军事教育委员会并兼任军事学院院长,194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继续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朱德协助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军事理论和实战中的建树。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谈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读到57岁了,当然有些经验可谈,希望能提供读者一些参考。

读书的方法大体上要看自己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为学习而读书,有为研究而读书,有为创作而读书,有为娱乐而读书。目的不同,方法也就不免有些差异。

为学习而读书,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自发蒙以采,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人格为止,所受的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强迫性的,非读不可。进步的国家要培养健全的国民,一定有周密的国民教育课程,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是无庸置疑的。

一个人有相对的择业的自由,但所学的课程,一经择定,便必须完成一定的职业教育课程,这是不由自主的。例如我在大学时代学的是医学,则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细菌学以及各种临床或应用医学的教科书,便非读不可,不读你便不能成为医学家。即使学校毕了业,学问也不能毕业,你必须向这方面锲而不舍地追求,然后才能进步,不然你便只好落伍了。我自己因为两耳重听的关系,大学毕业后便中止了医学,故今天不敢自命为医学家,别人也不这样看待我。

为研究而读书,这或许是狭义的读书方式。譬如研究一门特殊学问,或者特殊问题,凡关于那门学问或那个问题的一切书籍和资料,必须尽可能把它们全都搜罗,把它们读到滚瓜烂熟,这样,你对于那个问题便有了充分的把握,你就可以成为该门学问的权威。

在研究上,你自然有充分的自由,但如果你是有责任心的人,你的自由依然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例如我有研究古代史的志趣,为了完成这志趣,我下了一番苦功,把甲骨文字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完全征服了。这些都是进步人士视为落后的东西,一向被人认为是一些吃饱了饭没事做的古董家拿来消磨时日的东西,因此当我在研究这些资料的时候,也曾受过进步人士的非难,指责我为玩物丧志的人。然而我忍受着这些斥责,把我的志趣贯彻了。在今天凡是有志于古代文化研究的人,似乎都沿着我的旧路走。

为研究而读书,我的方法是:

1、直探本源,不受前人的束缚。

2、搜罗一切资料,集腋成裘。

3、对于资料毫不容情、毫不惜力地加以检查,而且必须彻底,绝不放松。这样研究才会有成绩。

我也是搞文艺工作的人,不自量力,差不多一切的文艺形式都尝试过。诗歌、小说、戏剧、评论,我都大胆地写过一些。为了培养写作能力,我曾耽读过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的作品。这样的读书,自可以说是为创作而读书,但在这儿我有一些体会,我想把它表白出来。

我自己在写作上每每有这样的一种准备的步骤。譬如我要写剧本,我便先把莎士比亚或莫里哀的剧本读它一两本;要写小说,我便先把托尔斯泰或福楼拜的小说读它一两篇。读时也不必全部读完,有时仅仅读几页或几行,便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而不可遏止地刺激我写作的兴趣。

别的朋友有没有这种习性,我不知道,但我感觉到这的确是很有效的一种读书方法。

为娱乐而读书,这应该是人人所有的经验。那些在街头巷尾贪读公仔书的朋友们,应该都是这种类型的读书人。的确,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娱乐。文体轻松的书,插图多的书,读熟了自己喜欢的书,版本好、装潢精美的书,研究有素而资料丰富的书……,在工作的闲暇,读起采的确可以使人忘却疲劳而增进生活乐趣。当然,这是应该有限制的。书本种类繁多,质素不一,必须加以选择。滥读一些无病呻吟,而又对身心有害的读物,反而会得不偿失,弄巧反拙。

我拉杂地写了这些,不愿再从这儿总结出教条来,请读者们自己去吸取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读书名人谚语大全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第1条 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

第2条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第3条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读书。

第4条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第5条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第6条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第7条 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第8条 强记不如善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第9条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第10条 学习没计划。盲人骑瞎马。

第11条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第12条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第13条 学海无涯勤是岸,云层有路志是梯。

第14条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第15条 勤奋使人志高,安逸使人志消。

第16条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第17条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第18条 一日不读口不生,一日不写手生。

第19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20条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第21条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22条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第23条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第24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第25条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第26条 做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

第27条 学好三年,学会三天。

第28条 念书不用功。等于白搭工。

第29条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30条 学到知耻处,方知艺不精。

第31条 身不怕动。脑不怕用。

第32条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第33条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第34条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第35条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第36条 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第37条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第38条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第39条 光阴勿虚度,青春不回头。

第40条 宁思考一天,不硬写两日。

第41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42条 酒多人癫,书多人贤。

第43条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第44条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第45条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第46条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第47条 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第48条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达尔文互让优先权名人故事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1858年,正当达尔文写完《物种起源》时,收到了华莱士从马来群岛寄给他的一篇论文。

论文中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和达尔文花了二十年心血进行研究、整理的进化理论大致相同。因为华莱士的论文写在先,收到信的当天,达尔文就向另外两位科学家赖尔和虎克写信,建议立即发表华莱士的论文,而不要发表他的论文,表示决心让出"优先权"。

后来经赖尔和虎克再三说服,达尔文才同意将自己写的《物种起源》提要和信件同华莱士的论文一起发表。华莱士知道后,不仅欣然同意赖尔和虎克的建议,而且始终把优先权让给达尔文。

他在《对于自然淘汰的贡献》一书的序言中,热情地推荐达尔文为进化论的奠基人。他说:"我一向都是这样感觉着,并且现在和以后也要这样想,深知达尔文着手这一工作是远在我之前的。"

这两位科学家虚心谦让的美德,是道德发展史上的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学子归国做贡献名人故事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现在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国家派出去的,还是自己出去的,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也希望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青年医生傅震1988年去德国进修。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因成绩优良,获得了在德国行医的执照,还成为德国医学会会员。德国教授动员他留在德国,每月可得到奖学金5000马克,相当于人民币近2万元。这时候,他出国的签证限期快到了,他只要在申请延期的申请上签字,就能继续留下来。但是他想起祖国的医学事业多么需要自己的技术,想起自己从小就立下的为人民解除痛苦的心愿,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按时回国了。

回国之后,他居住在一套24平米的房子里,还是和别人合住,条件很差。有人不理解他,问他回国图个啥?他只是说:“病人需要我。”他把个人得失放在一边,勤恳工作,成了一名出色的医生,后来还获得了“优秀中青年留学回国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认识自我的名人警句

全文共 1432 字

+ 加入清单

1.缺憾——让不幸赋予你的能源,打算以的可怜博取别人同情的人永远只能躺在自己的不幸上哀鸣.

2.进退——贵在进退之机."进"与"退"都是处世行事的技能,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3.舍得——学会舍弃方能得到.是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

4.贫困——穷人最缺乏的是野心.野心决不是,但不野心,确定不会有造诣.

5.免费的午餐——不要愿望不劳而获.不会从天而降,须要自己去争夺,需要自己去,去发明.

6.金钱——不要做金钱的奴隶.人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活着毫不是只为了赚钱.

7.急躁——人生浮躁要不得.一个人假如有轻佻浮躁的毛病,是什么事件都做不成的.

8.失业——所有只不外是从头再来.被辞退不必定是坏事,只有建立信念,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气象,励志电视剧.

9.面子——体面只是小问题,胜利才是硬情理;

10.压力——潜能在压力中出生.潜能就象是装在牙膏袋中的牙膏,只有禁受压力的挤压之后,才会爆发出来.

11.小事——成绩大业.在欧洲,有一首传播很广的民谚:因为一根铁钉,我们失去了一块马蹄铁;由于一块马蹄铁我们失去了一匹骏马;因为一匹骏马,我们失去一名骑手;因为一名骑手,咱们失去了一场战斗.

12.怀才不遇——少一点悲叹,多一点审思.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越是看轻你.

13.感情隐衷——给彼此一些适度的间隔.的爱侣关联是彼此尊敬,包含尊重对方的隐私.

14.孤单——敢于走出孤独,才干品味甜蜜的人生.走出孤独的暗影,你的人生会变得残暴.

15.失恋——分了再谈,将进行到底.人生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领有的货色而是失去对的盼望.

16.变淡——走过热恋的缘分天空,每个人都要在婚姻的地道里经受着考验

17.分歧理的批驳——素来没有人会踢一只逝世狗.卡耐基告知我们:"不公道批评往往是一种粉饰的夸奖."

18.奴性——尊严,任何时候都不容侵略.那些见了主子就弯腰,做了主子就张狂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些没有尊严的可怜的匍匐罢了.

19.念旧——怀旧的成果往往是使人回避成熟的,进入一种虚无飘渺的境界.屏弃从前,活在.

20.较真——人生如斯短暂而可贵,不用为那些令人不的事情计较而挥霍.红尘本混沌,处事何太真.

21.——如果你信任自己,并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到达,你就够步入坦途.,让神奇来临.

22.懊悔——正像苦难随同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懊悔也与性命同在.不为打翻的牛奶呜咽.

23.模拟——整日装在别人套子里的人,毕竟有一天会发明,本人已变得面目全非了!秉持自我本质,独破于世.

24.依赖——依附是禁止你走向成功的一个绊脚石,要想成大事,你必需把它们踢开.抛开拐杖你才能跑起来.

25.人格——人格就是,从某种意思上来说,这句话比常识就是气力更为准确.人格就是力气.

26.责怪别人——斥责只会让对方耿耿于怀,于己于事都会发生不良影响.要采蜂蜜,就别踢翻蜂巢.

27.说"不"——在不利的下说"不",是对自我的尊重,而且只有懂得尊重自己,别人才会理解如何尊重我们.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28.步入低谷——人生浮沉,步入低谷,在劫难逃.惟有达观的人能力释然无累,真正地摆脱.有个柠檬,就做柠檬水.

29.恶习——一个人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即是成功了一半;反之,就会离不远了.好习惯源于自我培育.

30.自馁——自大的人并不是自己想自满,而是因为他们缺少心坎的保险感.超出人生最大的跨栏.

31.借口——成功,不需要借口.制作托词来说明失败,这已是世界性的问题.这种习惯与人类的同样古老,这是成功的致命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作文_事件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穿越名人读书历史、我的思绪穿行在书林瀚海间……

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的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的对比,说明真乐唯有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慢慢地体会“意味久犹在”的真乐吧。

宋濂,明朝著名的学者。小时候家境贫寒无钱买书,酷爱读书的他就到处向别人借书,回来后自己常常把书抄在纸上,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坚持这样做。据说,即使砚台里的水已结成冰,手指都冻僵了,他还是忘我地抄写不停。这种刻苦执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鲁迅自日本留学归国后,曾长久陷入精神的苦闷之中,于是用读书来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书,读佛经,慢慢地,使自己学识逐渐丰厚起来,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华罗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读书有一个习惯:当他拿到一本书时,并不马上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当书中的意思与自己的猜想一致时就不再读这本书了。这样读书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酷爱读书,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语、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恩格斯认为读书应该读原著,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进而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读原著的方法是探究理论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名人与读书,读书与名人,这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名人的读书方法或读书感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多读书,多体味名人的读书经历或睿语,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人格品位。让我们走进历史,穿越用书构筑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们汲取养料的不竭之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名人日记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胡适写日记之勤令人钦佩。早期的留学日记多是流水账,只有两三句,但由于其连续性,读者读之并不觉得枯燥。海外留学、读书、忧国思乡成为胡适日记的三大主题,现在读之依然能够感受到作者情之真,意之切。

在日记里可以看出,一些后来胡适持之以恒的观念早在留学期间已经形成。例如,他很早就对某种国家主义的观点有强烈的抵触。当看到绮色佳的一家报纸以所谓“但论国家,不问是非”口号相号召时,胡适在该报上表达了对于国内与国际双重标准的不同的观点:“我以为此谬见‘是耶,非耶,终为吾国耳’之所有为然,是因为有两个道德标准。人人都不反对万事皆有一个对错及正义与否的标准,至少文明国应如此。假如吾国违宪向吾征税,或非法将吾之产业充公,或未经审判将吾入狱,吾势必力争,不管其是否以‘吾国’法律之名义行此事。

然而涉及国际间事,吾即放弃那个对错和正义与否之标准,且自得地宣称‘是耶,非耶,终吾国耳’,以此观之,余以为吾人奉行道德的双重标准,其一用于国人,另一用之于他国,或‘化外之民’,余此说不亦对乎?余以为吾人不管国内国外只应奉行一个是非标准,否则无法争论此事。”(卷四,1914年5月15日)

正如胡适在《重印自序》中所说:“这书出版的时候,中国沿海沿江的大都会都已沦陷了,在沦陷的地域里我的书都成了绝对禁卖的书。珍珠港事件之后,内地的交通完全断绝了,这部日记更无法流通了。”因此,《藏晖室札记》国内流传甚少。到1947年11月,上海商务用亚东原纸型出版,更名为《胡适留学日记》,但因正值解放战争期间,此书的发行渠道也不甚通畅,所以流传也不多。胡适的这部日记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几乎成为孤本。1980年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上海书店、1994年海南出版社、1999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湖南岳麓书社分别再版《胡适留学日记》,使之又在读者中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