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表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作文【汇集20篇】

关爱很简单,只需要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作文:关爱,其实很简单,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454

作文

1000

有关爱的初中作文:母爱如灯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这世界上有无数的灯光明亮着,却未必能照亮人们的心灵,未必能点燃生活的希望。虽然灯的背景永远是黑暗的,可总有一盏灯凝聚着如火的深情,孕藏着生命的多彩,摇曳着五彩的斑斓。这盏灯是希望的灯,是温情的灯,是幸福的灯。我渴望的就是这样的灯光,它为你明亮着,照耀前行的方向。

匆匆赶回家已是深夜,走进小区,四周一片漆黑,走到自家的楼前,唯独有一家灯光明亮着。在寂静的夜晚,这灯光是如此的耀眼,如此的生动。我的心海顿时盈满了幸福与感动,因为我知道,那是为我守侯的灯光。

这盏为我点亮的灯,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一进门,看到的是母亲浅浅的微笑,听到的是母亲柔柔的话语,感受到的是母亲浓浓的爱意。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一天的奔波劳累顿时烟消云散。无论我多大,无论走得多远,在母亲的眼里我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母亲却是我最真实的牵挂。生活中最平凡、最朴实、最温暖的一幕如灯光弥散开来,柔柔的灯光,暖暖地照亮我的心房,其实,幸福的味道就是这灯光的味道。在这环绕着温情的灯光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份实实在在牵挂,是一份浓浓的母爱

一缕灯光,一片月色,一份诗意让我有了安静的怀想。我知道,弥漫在我心深处的就是这样一盏灯。

儿时的记忆中,一盏小小的油灯闪着微弱的光,母亲用她灵巧纤细的手一针一线为我缝补衣服。学生时代,每到雨天,母亲都会在学校门口的路灯下撑伞等我,是母亲为我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让我一路享受温暖和幸福。女儿出生后的每个夜晚,都会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在柔和的灯光下总能收到母亲递过来的一杯水,一盘点心,一份温情。受伤的日子,朦胧的灯光成了心中的一道最美的风景,母亲的陪伴与担忧、焦急和关爱都凝聚在无言的感动中。

母亲如灯,总会在疲惫时照亮我的心房,总会在受伤时温暖我的心空。在我的世界里,母爱是一路的鸟语花香,是挚真挚爱的写意。是母亲无私的爱,让我懂得了健康重要,懂得了亲情的重要,懂得了珍惜和感恩。喜欢看母亲甜美的微笑,那笑容比灯光还要美丽。喜欢听母亲慈祥的话语,那声音比灯光还要明亮。有了这盏灯,我的世界是光亮的,充盈的。

亲爱的母亲,是您把爱全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如今您不再年轻,我会用最平常的守候,为您点亮一盏心灯。我会用人间最纯的情,最真的爱,陪您走过生命中每一个平淡如水的日子……

[有关爱的初中作文:母爱如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说中的艺术表现

全文共 10976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一起来看看小说中的艺术表现,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一、研究小说艺术内容形式的重要意义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文学样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消亡。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竭尽全力;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它自身的生灭。我们有过众多出色的学者,曾对文学发展

做过同样出色的研究,从中总结出很多颇有教益的经验与规律;然而,从艺术内容形式上,亦即从文学本身的规律上去研究它们,却很少有人去做。至今,在我们这样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国度里,还没有一本完善的《文体学》专著,就是一个明证。

上述情况,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文学始终不能登上大雅之堂,除了诗歌可以做为赞颂统治阶级以及上层人士间酬答的工具之外,其余可以说都被视为邪端异说。特别是小说这一样式,向来受到轻慢。如果说对文学样式进行研究,前人还给我们留下为数不少的“诗话”“词话”的话,而对小说样式的研究的著述,实在是风毛麟角。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来看,十九世纪以来,小说这种样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运用语言表达社会生活的文学诸种样式中,已经超群绝伦,人们可以一口气说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列入世界名著的小说来。就中国文学史的情况看,曾经有过几个繁荣时期:唐宋的诗词、元代的杂剧、明清的小说。可以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繁杂多变,小说正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完成了它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小说出于它本身艺术表现上的原因,才能够肩负重任,大显身手。

从艺术内容形式上去研究小说,不是没有意义的。不错,鲁迅曾否定过“小说作法”,但我们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去领会他的这一论断。他否定的是当时草率成篇专为骗钱的“密诀”“入门”之类的书籍,绝不反对对小说艺术进行研究。在鲁迅的著作中,论及小说作法的篇章很多,假如不是由于斗争紧迫无暇顾及,他倒真会写一部高水平的“小说作法”来呢。

“利其器”向来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小说,怎么可以不研究作法呢?

当前,我们正处在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高昂的情绪、举国上下沸腾的场面,需要我们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它。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我们在运用各种文学样式时,能够扬其长,弃其短,则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说发展的历史,就是小说艺术发展的历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小说提出日益繁难的要求;这要求,成为小说艺术发展的动力,使它完成自身的发展。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它从古代神话传说、史传文学吸取了营养,在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初具规模,于宋元话本中日趋成熟,至明清小说中达到高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不单在表现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深刻、广泛,而且与之相适应在艺术表现上也越来越灵活、有力。

二,小说艺术表现力在逐步提高

从小说发展的历史来看,艺术表现力的逐步提高,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对人物刻划的手法日趋丰富、多样。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是从记事开始的。魏晋小说,不过是如鲁迅所说的“粗陈梗概”(《中国小说史略>),因为作者们的着眼点是“搜奇记逸”。唐宋传奇,已经在叙述故事力求“宛转”的同时,注意落墨于人物形象。所以,在唐宋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刻划人物的细节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简单表露。到了宋元话本中,人物已经从故事的演进中凸现出来,得到了多方面的表现。有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固然是吸引住听众的一个先决条件;但要想真正抓住听众,还需得力于绘声绘形的渲染。这样,说活艺术必须做到:“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拾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说到底,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是听众关注的焦点,说话人的“敷演”就不能不围绕着它来进行。话本中的人物,面貌是清晰可见的,这里有具体的肖象描写;这些人物的身世是清楚的,这里有概括的介绍;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是活灵活现的,这里有语言、动作的简劲描绘;这些人物的内心是可以窥测的,这里有多种方式的心理交代。明清小说,使小说艺术达到了高峰。

《红楼梦》一书,单就人物描写的艺术方法而论,可以说无愧于世界名著的称号。在人物描写的手法上,且不说那性格化的语言,也不说那独特性的动作,就那心理描写的多样性来说,也足以使人惊服。这里不但运用了结合人物行为言谈透示心理的传统手法,而且运用了条分缕析的静态剖析的创新手法,也运用了诸如幻境、梦境等等特异手法。有人说,静态剖析的心理描写手法,为19世纪西洋小说所独有,可是我们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在18世纪闭塞的中国却使用了它,恐怕这个手法的“独创权”不该归于外人吧。再说,意识流动,意识交流的写法,在《红楼梦》的幻景、梦境中有所体现,也可以说是“意识流”的较早的应用吧。综上所述,小说艺术在发展中,逐渐把人物描写推到首位,相应地也就促进了人物描写手法的丰富多样。

(二)对故事叙述的方式日趋曲折、多变。

敷演故事,一开始就成为小说着力解决的任务,但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内容形式上并没有那么复杂多变的手法。志怪、志人小说及传奇,大都叙述简单的故事,而且依自然顺序,平板地叙述交代。到了话本小说里,情况有了大的变化。由于说话人要靠“三寸不烂之舌”吸引住听众,就必须有一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故事的曲折动人,固然要靠故事本身;但在叙述交代时运用一些技巧,则不但不是多余的,而且是必需的。先提出结局,后交代过程,可以造成悬念;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繁杂的故事得以表现;线索人物、线索物件的使用,使情节可以严谨贯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能够层层推进。

如果仔细考察中国古典小说,就可以发现,短篇向长篇有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从《西游记》、《水浒传》等著作中都可以看得出来。先有了精心构制的短篇内容形式,再用它连环延续,最后才有了通体安排妥切的长篇结构《红楼梦》在安排情节方面,又达到另一个高峰。繁杂的生活琐事,众多的人物行为,是那样如涓涓细流归入大海;而看去平淡的家务事、儿女情,又是那样丝丝入扣、层层相因地依据它自身的逻辑在变化发展。面对《红楼梦》所表现的生活事件,恐怕除了曹雪芹以外的作者,都会束手无策吧。看来,小说艺术的焦点从叙事转向写人,并没有降低对叙事本身的要求,而是使它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着力刻划人物的需要。何况,叙事本身,也是小说艺术的一个不可推卸的任务。

(三)对背景、环境的渲染,日趋浓重、炽烈。

由于传奇以前的小说,还只是粗陈梗概,对故事演进的背景、人物活动的环境,还很少交代。这样,那时的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厚度方面,就很受限制。在话本小谠中,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说话人为了绘声绘形地表现人物,便不能不连同他们身处其境的社会形势与自然氛围,也加以必要的渲染。但应该看到,这种对背景、环境的交代,还是很简单的,而且有时也流于公式化,如话本、讲史乃至后来小说中的“风景赞”“器物赞”“肖象赞”等等。又是在伟大著作《红楼梦》中,上述写法达到了新的高峰。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那样丰富多采的画面,实在今人惊叹。《红楼梦》中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诸如政治形势的透示,人物关系的显现,世态人情的披露,风俗习惯的点染,山川景物的勾勒,用具器物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厚度和深度,使后世读者从中得到的东西比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那里得到的要多得多。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作者在完成上述任务时的技巧,曹雪芹一反过去的那种简单而又刻板的写法,结合人物言淡举止,适应故事的推进演化,或随意点染,或着力铺陈,千姿百态,各尽其巧。

( 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抒发,日趋强烈、灵活。

小说的思想,主要靠故事、人物本身去完成;但是,这并不排斥作者的评论抒发。在传奇以前的小说中,还很少出现作者出面表态的情况。话本艺术中,由于有了说话人这一特定的讲述者,就可以随着故事的演进,抒发他的感慨赞叹,也可以对不同人物表示喜厌爱憎。话本中的楔子,内容中很大的因素是警世喻俗的规劝之言。《红楼梦))在这方面,同样攀上高峰。作者的意旨,竟然用了那么多的艺术手段来强调、陈述,实在是后世小说作者的楷模。在这部伟大作品里,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是那样的内容形式多样,又是那样的方法灵活。这里面有几个次要人物做为作者的代言人,又有假主要人物之口发出的议论,有凭借某些细节显示的哲理,又有随处进行的即兴阐发。

小说内容形式的发展,原因在于小说本身。社会生活提出要求,这只是提出了文学内容形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能否适应这种要求完成这种发展,则要取决于文学内容形式本身的主观条件。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要求而消亡的文学样式,是并不乏见的,例如中国的宋词、元曲。那么,为什么在近最几百年间,不是别的文学样式,而恰恰是小说得到充分地发展呢?原因恐怕不难找出。

三,小说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粗粗看来,它似乎不如线条、色彩、音响、造型等等手段那么生动、有力。但是,它的优点,也正在于它的表达条件的简朴。语言,犹如空气和水,无所不在,一当它掌握在巨匠手中,便生出无限的魔力。画一幅万人交战的场面,需要大幅的纸和多量的油彩,而当具体描绘时,则要有千钧的笔力;至于用色彩表现抽象的思维、声音,更是使一般匠人无能为力。在语言艺术领域中,情况则有了不同,尺幅之中可以囊括天下,寸毫之端可以尽洒风情。

社会生活,要求文学去反映它,而这要求似乎是无限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达不到极限,而只能逐步提高这种反映的深度、广度、厚度。

那么,社会生活对文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呢?概括说来,就是:对人物刻划的生动、丰满,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述的完整、多变,对人物活动的背景环境描写的细微、广泛,对人物行为的评论的深刻、灵活。

应该看到,在实现上述要求时,小说这一样式,较之诗歌、散文、剧本,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也可以说,满足上述要求,恰恰是小说之所长。下面,让我们对此做较为详细的研讨。

(一)小说可以生动、丰满地刻划人物。

“文学是人学”,各种文学作品,都以写人为中心。在人物刻划上,小说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说在刻划人物形象时,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这里,我们不妨拿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比较一下。诗歌中写人物的叙事诗,在进行人物刻划时,为适应这种凝炼的艺术内容形式,恐怕很难尽兴;再说,既使找到了那有力的动作、话语,也要屈从于那容量有限的诗行。剧本是供表演用的,它的主人公们,只能靠形诸于外的动作、语言去感染观众;尽管剧作家们创造了例如“独白”之类的揭示人物内心的方式,但要达到探微入细、淋漓尽至,怕也有不小的困难。

小说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分或合地去完成人物刻划。详细地介绍小说刻划人物的方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这种刻划的独异性谈谈几点看法。

小说刻划人物,能够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在小说中,一个人物出场了,作者将对他的言淡举止、遭遇命运负责。如果他是一个主要人物,我们则看到作者在他身上浸注的心血。从集中写的角度,有出场后的大段概括介绍,有特定行为的着力描写。而从分散的角度看,则随时随地都可写他,交代故事时可以点到他,写别的人物时可以想到他;就是在集中的概括介绍中,又何尝不是把很长时间分散的材料集拢到一起的呢。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已出场共两次,是集中写他,这一点在剧本中可以做到;关于他身世的介绍,“有

一回”教“我”认字的描写、“有几回”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交代,都是分散写的,时间很不确切,这在剧本中就难办到。

身世,遭遇、性格的概括介绍,是小说刻划人物的独特手段。它可以概括较长时间内人物的行为表现,将分散的(也是在别的样式中无法或很难表现的)材料集中表现出来。类似《阿Q正传》前几章的描写,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小说刻划人物,也可以做到直接与间接结合。人物出场,可以写入物;人物不出场,也可以写入物。间接写入物,可以在叙述故事中捎带提到,也可以在次要人物的议论中得到反映,还可以在两个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同是在

小说刻划人物,还可以做到写形和写神结合。读者阅读作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所吸引,不单要了解他的言淡举止,更重要的是要窥探他的思想灵魂。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行为的根据;人物形象的深刻、丰满,也源出于此。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各种祥式不能不在这方面有所研讨。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显示了它在表达上的巨大能量,小说的笔锋,可以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探奥搜微,似乎一切禁区死角都不存在;小说的笔力,可以梳理纷乱散漫的思绪,条分缕析,似乎一切繁难庞杂都要就范。

在鲁迅的小说中,较多的是采用结合人物行为举止透示心理的方法。仿佛是随意边一笔,竟然使读者得以窥见人物的隐秘,实在令人赞叹。在《祝福》中,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写祥林嫂的心理活动,然而人们从她那“瞪着”、“间或一轮”、“钉着我、“顺着”、“没有神采”、“旋转眼光”、“围着大黑圈”、“瞪着”、“窈陷下去”的眼睛和眼神中,不是可以看到她的灵魂吗?《阿Q正传》中的阿Q,对“革命”有着他自己的认识与幻想,文中第七章土谷祠的那段心理描写,实在是淋漓尽至。这些,与上述的写法不同,它得力于集中的状写与剖析。

小说的上述心理描写,在其它样式中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剧本中,一切都靠“演”出来,不是动作、言语透示,便是做作的自白 ,同时,揭示人物心理又要受到时问、空间的限制,具体些说它只能表现特定时间、地点的人物内心世界,无法像小说那样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在散文中,这种以描述生活片断为主要内容的样式,怕也授难在状写人物心理时做刭尽兴,它只好采取以少胜多的写意笔法。这样,在韵味上有所得,而在细微处却有所失。就连电影文学这种新兴的能量颇大的样式,虽然有“主观镜头”、“幻想镜头”、“闪光镜头”、“回忆镜头”等等专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手段,但“诉诸视觉”“瞬息即逝”这些大框子却把它套住了。有才能的电影作家,面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笔下的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心理剖析,恐怕也要无能为力吧?

“意识流”手法,把小说揭示人物心灵的功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某些方面,竟然将事物推向它的反面。鉴于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功能,“意识流”派的作家们,以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为描写对象,运用诸如内心独白、幻觉、自由联思、客观心理描写、心理剖析等等手法,以独特的途径反映社会生活。应该看到,从艺术的角度看,意识流手法的出现,是小说内容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长于心理描写的小说,为什么不在心理描写上大显身手呢?然而,物极必反,任何事物的无限制的伸张,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意识流派作家们,沉迷于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快感,竟然忘记了小说本身。

什么是小说?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限定这一祥式,总不至于遭到反对。小说是在相应的环境描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具有典型性的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用以广泛地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要写人,写心理是写人物的内容的一部分;小说要通过故事写人(这是做为阅读文学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有什么东西排斥了故事情节,则势必影响艺术效果。意识流派的小说家,用心理描写冲击了一切,也就冲击了小说本身。心理描写只是小说诸多手法之一,尽管它是有力的手法,但也不能恶性膨胀去代替一切。这正如一个人的双手,人们都希望它壮实有力,但如果它大过了身体,则要造成灾难。

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识流手法,在我国当代小说中得到了应用。中国作家们,对这种手法加以批判吸收,取其长,弃其短,增强了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王蒙的《春之声》、《布礼》,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等,都因此种手法而使作品生色添采。

意识流手法,还不只限于心理描写,它还影响到结构等方面,这里不多谈了。

(二)小说对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叙述,可以做到完整、多变。

敷演故事,本是小说形成后即着力注意的艺术焦点,所以既使是当它转向偏重刻划人物时,也不能不在这方面积累下大量的经验。何况,小说不管是讲说还是阅读,总是要靠故事情节来吸引听众和读者的。

叙述故事的技巧,历经各代积累,到了当代小说中,有了惊人的发展。本来,人世间的各种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为了在表现它时与之相适应,逼得小说艺术不能不如影逐形。故事的表述,应该巧妙地做到“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同时,它本身又该首尾相贯、摇曳多姿。小说在写人时很少禁区,在叙事时同样无甚障碍。这种叙事表现上的独特优越性,明显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错综复杂的,世间的事件千头万绪、繁缛纷纭。从时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绵延数年,源远流长;从空间的因素看,有些事件牵涉几地,场景广阔。俗称“一口难说两家事”,该是文艺家对此难阻发出的慨叹。

小说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占的方便。一椿上下几十年、左右数万里发生的大事件,用剧本表现它,要用许多场次,而场次过多过碎又势必为表演带来困难。诗歌虽可以借助于它独有的跳动式的节奏,在表现时间、空间时一试身手,但总是要给人以凌乱、破碎之感。小说则不然,它可以上溯下延,虽概括漫长的岁月,仍能保持其连贯;它可以左勾右联,虽漫写众多场景,仍能保持其完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可否回忆往事,可否畅想未来,对不同时态中的事件可否交叉进行叙写,其它样式对此望而却步,小说却可以挺身而出。几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平行发展又互相制约,进而纠缠绕缭,小说可以对其有条有理地加以叙写,这又为其它样式所不及。能用二、三千字的篇幅写一个人的一生吗?叶圣陶在《一生》中做到了;能够用一只笔写出互相勾联牵涉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吗?茅盾在《子夜》中完成了。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特殊的灵活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依自然顺序进行的。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显示了事件的内在逻辑,是表述它时不可动摇的主干。然而,总是按部就班地叙写,未免使人感到平板。艺术是用有限的内容去反映那无限的世界,以少胜多是应该遵循的总的法则。在诸多事件中,难道没有主次吗?一个事件中的各个环节,岂能轻重均等?重要的结局,应该使读者先睹为快;虽属必要但易使人生厌的交代,最好是分散进行。小说叙述故事,可以使其中的情节串动、跳跃、顿宕、隐藏;正是在这诸多技巧中,使故事的表述生辉。在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死,由于作者把它倒置在故事的开头,该是多么撼人心弦。在《药》这篇作品中,从第三节到第四节,一下子就跳过了几年,又是何等地筒劲明快。

短篇小说,把上述的灵活性发展到了极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撷取一、二场景,竟然上下勾联、左右牵涉地写出在漫长时间、广阔空间发生的人与事,恐怕得力于对小说这种特点的运用。

小说表现故事,具有极大的孕含力。小说以故事为经,以人物活动、场景描绘为纬,交织成一部部生活的书。在小说中,故事的进展恰似流动的河水,载着人物们向前行进。这股河水的容量是巨大的,简直可以负载一切。有才能的小说家,总是那么吝啬,他们不肯轻易地推进情节,这使一般看热闹的外行颇惑失望。随着情节之水的流动,人物做尽了自己的戏,环境也得到了足够的渲染,就连作者的议论阐发也达到了尽兴。在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一书中,整整的第一部,花费了十多万字,主人公仍然象开篇那样躺在床上。这在剧本中,怕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吧?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整章的议论文字,穿插在故事发展之中,恐怕人们对此也不敢轻易否定。说讲文学,似乎从此点得到启发。一部武松的故事,可以说上几个月;“血溅鸳鸯楼”这在电影、戏剧中只能打上几分钟的事件,说书时竟要费上几天。

中国小说,具有说故事的传统,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外国小说,由于它的发展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偏重静态的剖析。前者,生动活泼、引入入胜,但不免失之单薄,特别是不利于人物刻划与评论抒发。后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不免失之沉闷,对习惯看故事的中国读者,不利于普及传播。鲁迅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他在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基础上,吸收外国小说技巧的宝贵经验,铸造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技巧。鲁迅的小说,注重在故事的演进中,通过人物自身言谈举止刻划人物,但在关键处所,也不排斥对人物的深入剖析。令人感到婉惜的是,他忙于战斗,转而运用杂文武器,茌小说创作上只是开了个头,就那样戛然而止了。

(三)小说对人物活动背景的描写,可以做到细微、具体。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背景环境之中的,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形势、自然氛围的人物是没有生命的。问题还不限于此,文学作品的背景环境的渲染,还有另外的作用,那就是显示社会生活的时代的、阶级的、地域的、民族的气息。人们会惊异地发现,文学作品中那随意点染的一件器物、一个细节、一片场景、一种气氛,也许与故事演进、人物刻划并无多大直接关系,但却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个特定的时代。这种点染,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后世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乃至推进历史前进的政治领袖人物,都可以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马克。吐温、曹雪芹、鲁迅等等巨匠的著作中,去吸取营养。一一这些,都是小说家,说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恐怕不是偏颇之词吧!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有很大的随意性。这里没有丝毫的贬意,“随意”者,随处可行也。在小说中,可以专门介绍形势、描写景物;也可以在人物活动中,就目之所及捎带写出;还可以随着人物心情变化,使景物形态也随之变化。鲁迅的《一件小事》,几处写到了“风”:人冒着风,风伴着人;事因风起,入以风显。《白光》中,又几处用到了“月”。月伴着人,月衬出心。一一这里的“风”与“月”,是随手点染的,既省力,又讨好,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与剧本就大不相同了:剧本中的每一场,景物固定,既不许中途变换,又很难随时添加。

小说勾勒环境、点染气氛,又能做到有深度。一定的场景、气氛、细节、器物,总是有它历史的来龙去脉,有它现实的底蕴根源。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选择具有深厚内容的细枝末节,往往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这仿佛从肉猪身上割下的一块肉,它联系着周身的血脉与神经。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它不单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所,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旧社会各阶级依照严格界限交往应酬的画面。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那漫天的黄沙,那酷热的夏日,那皇族的养鱼玩鸟,那军阀的聚宴堂会,那说书的、卖艺的、保镖的、讨饭的、拉车的、算卦的等等三教九流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完整图景。

(四)小说对人物进行评论抒发,能够做到灵活、深刻。

写任何作品,都是为了表露作者的思想。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主张,通过作品中人物表现出来。这种政治倾向,当然主要靠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自然地流露出来”;但是,也不排斥必要的评论与抒发。如果在关键症结之处,结合具体描绘,或画龙点睛,或条分缕析,在形象感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会大大地提高艺术效果。我们拿小说与剧本比较,就会发现: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出场,而在剧本中作者通常却只能退居后台。小说的作者,不单在叙事写人时,把自己的喜怒爱憎,浸注其中,而且,可以象一个万能评沦家随时表态:对事件,他可以予先提示,也可以事后阐发;对人物的言谈举止,他可以赞恶褒贬;对一些细枝末节,他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内在意义;对不同时、地的事物,他可以联系比照,显示出本质和规律。

小说中的抒发评论,是十分灵活的。首先,小说的叙述者,就是一位合法的评论人。叙述人与事,作者先表态,使得读者不能不顺着这个思路走。其次,这种评论取材格外方便,可以就事论理,可以归拢小结,可以联系对比,还可以联想生发。又次,评论的角度是可以变化的,不单以叙述人的身份加以评论,就是以书中人物身份也可以评论;有时,还可以拟设论敌,然后加以论辩。

柳青的巨著《创业史》,在运用小说这抒发评论的手法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小说的开卷,到受到干扰勉强完成的二部下卷结尾,通篇充满了论辩的战斗气息。小说的“题叙”,写了一九二九年陕西饥饿史上严酷的一页,这里边写了多少作者的感叹。主人公梁生宝出场了,作者如同一位“尊神”在守护着他,对于他的事业,发出一通又一通赞语;而对于那来自敌对势力的攻击,作者多次挺身而出去抗击;对那来自人民内部的误解,作者不厌其烦地去劝解。合作化这一空前的事业,在它的每一里程上,作者在做出形象反映的同时,又都做了理性的阐发。

小说的抒发评论,可以做到旨远意深。生活中的事物,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都浸透着生活的浆液,能否深入地开掘它,在于作者的才识。小说为这种开掘,提供了方便,只待作者去发挥才力。一包零碎的纸币,在剧本中出现,只不过是件小道具,然而在小说《创业史》第五章中梁生宝的手里出现,却不同凡响。作者先是慨叹道:  “钱对予那里的贫雇农,该是多么困难啊!庄稼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使唤。”接着,作者对这包零钱做了具体描写:“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当梁生宝“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的时候,作者又禁不住感叹了:“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这里边,并不多费笔墨的抒发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农民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他对在合作化大路上奋斗的带头人的由衷敬爱。显然,在其它文学样式中,是很难挖掘出这一细节的生活底蕴。因而也难使这种阐发达到如此的深度的。

通过上节的简略研讨,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较之其它样式来说,是突出、优异的。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表现出那么多的独特技巧,不能不使人重视这种文学样式,以便更好地表现社会生活。然而,正如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说在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同时,也有它的弱点。我们应该正视它,才能弃短就长。

小说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阅读,为了抓住读者,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为小说所不可少。如果说剧本较为概念,而可以由演出来弥补的话,空洞无物的小说则难以挽回败局。

同样是由于上述原因,小说要有故事。故事恰如一条金线,串起人物、场景、细节等等珠玉,才形成了完整的工艺品。叙事诗如果故事性不强,可以由浓重的描写、抒情来补救,而没有故事的小说,终难取得好的效果。

小说的容量大,它可以容纳那与情节关系并不紧密的次要人物、环境场景、细节器物、抒发议论,但往往由此产生偏差。有的作者随意穿插、尽兴阐发,使小说拖沓臃肿,破坏了作品的有机结构。

以上种种,都提醒作者们掌握艺术的辩证法:样式的优异之赴,恰是应该着力发挥而又格外节制之所。

当前,祖国正在朝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沸腾的生活向文学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各种文艺样式的表现力,就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上述要求。我们祝愿小说这一支花,在百花园中继续放出异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那次,我得到了关爱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关爱,就像冬日里的阳光;关爱,就像雪地的一块炭火。关爱能让人温暖,让人幸福。生活中有许多关爱,生活就会有更多笑脸。

那一天晚上,乌云遮住了蓝天,闪电划开了蓝天,轰隆隆的雷声从我头顶掠过,紧接着狂风卷着暴雨落了下来,拍在我的雨衣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寒气袭人。我骑着自行车,飞快的驶向特长班教室。可能我气得太快了,“嘎”地一声,车链子掉了,我赶紧下车修理,可怎么也修不好,离特长班又远,走过去肯定迟到了,怎么办,怎么办啊!也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迎面来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叔叔,他可能看出了我的困难,就问我:“小朋友,你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呢个困难了?”我望了望他看出它不像是坏人。就把我的困难告诉了他,他犹豫了一会,对我说:“小朋友,你的特长班在哪?我带你去。”什么,我更加惊讶了,抬头望了望他,他的脸很圆,有点胖,嘴唇十分厚实,鼻子并不高,一双真诚的大眼睛望着我。“别犹豫了,快点!”说完,他就让我把车锁在路边,把我拉上车,飞快的走了。

一路上仍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车轮见着水花,越来越慢,叔叔也越来越吃力,脸上淌着不只是汗水还是雨水,我望着那犹如父亲般的背影,倍感亲切。

雨还在下,风还在刮,电还在闪,雷还在响,但我的心却暖洋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份关爱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午,我正埋头写作业,一个小妹妹推开教室门,说语文老师叫四个男生下去。于是,我和张荣强、王力平、丁浴梵四个人来到老师身边。原来,老师叫我们抬两箱书去教室。

装书的箱子沉甸甸的,压得我们都弯着腰。不过,这纸箱越沉,我的心里就越高兴,因为我们抬的不是书,而是知识。

我们四人刚把书抬进教室里,同学们便冲上来围观,一个个开心的样子,好像在看稀世珍宝一样。这时,语文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才各自散去。老师打开箱子,第一个箱子里是各种各样的字典,还有四大名著。第二个箱子里全是经典名著,什么《爱的教育》《飞鸟集》、《繁星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看着这些书,我都有点舍不得动了,生怕手指会弄脏它。以前看的书都是别人看过的,可是今天的这些书都是崭新的,有的连塑封都没有打开。

老师让大家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同学们每人拿了一本。我拿的是《格列佛游记》。我很早就想看这本英国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写的小说了,听说这本书很精彩。还记得有一次考试,试卷上出一道有关这本书的题。因为我们都没有读过这本书,所以丢了好几分。现在好了,有了这本书,我会好好读它。以后再遇到相关的题,我也不至于不知道了,真是天助我也。

同学们取了书后,老师要给我们拍照片,记录下这感动的时刻。这时,我忽然觉得,整个教室都沉浸在一种幸福中,同学们的脸上都挂着无比灿烂的笑容。

老师说,这些书是从祖国福建省一个叫福州的美丽城市寄来的,是一所名叫“江南水都小学”的全体师生寄给我们的一份关爱,一份深情。

大美福建,大美福州,大爱“江南水都小学”,我记住了你们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来自收银员的关爱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真是一个幸运日,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可以在家肆意妄为地看我那一堆美丽的小说了。当我读到书中有一段描写食物的段落时,不禁感到异常饥饿,把视线从书本中移开,正好瞥见床头柜上有一张崭新的五十元钞票,舌头情不自禁地舔到了鼻子,心想,我为什么不用这张美丽的钞票买一些美食回来。

我立马从房间里冲了出来,卷起一阵旋风,用了不到一分钟就穿好衣服,抓上钞票风驰电掣的冲出家门,大手一挥把门关上,可门才刚刚离开手,我大脑里就有一个声音在竭力惨叫“钥匙!钥匙!”,门穿过空气朝着扣槽飞去,我双腿使劲一蹬,跃了起来,手就像子弹一样伸向门把手,手指勾住了门把手,门几乎停了下来,可就在这时,由于我的双脚都没有着地,身体撞上了门,只听一声悠长的NO~……伴着咔嚓一声,门牢牢的锁上了。

见此情景,虽然是如此的糟糕。但我是不会感到绝望的。我的大脑迅速转动,我只有三条路可走:一、在这里待上数小时,直到爸妈回家;二、举起楼道里那辆废弃的自行车,把我家的门砸坏;三、动用我那可靠神奇的大脑,找人求助。显然,我会选第三条喽,我首先想到了小区超市里的工作人员,毕竟他们跟我有过数面之缘,我立马做出决定,大踏步的向超市走去。

到了超市,我向收银员阿姨借了手机,打给我妈妈,“嘟嘟……,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我的心砰砰的只跳,仿佛要从我的身体里跳出来,我绝望的再次拨打妈妈的电话。谢天谢地,这次终于拨通了。“妈妈,我看天气挺好,出来散散心,结果忘带钥匙了”(我机智的避开了食物这个词)。妈妈原本温柔的声音,立马变得急促起来,“我现在就让你爸爸回去给你开门”,我的妈妈咪呀,我心想,听你那急促的声音,还以为你要回家给我开门呢。收银员阿姨放下手边那正在淘气的小宝宝,关切的问“怎么样?打通了吗?”“嗯!打通了谢谢!”她凝重的表情像是松了一口气,立马变得开朗起来。还把自己的椅子拿出来,问要不要坐一会儿,甚至为我拿了杯水!出于礼貌我委婉的拒绝了,她为了让我不会在等待的时侯无聊。便边收钱边和我聊天与我聊起了诸如在学校怎么样啊,在家里怎么样的家常话。

“在学校学习怎么样啊?”

“还可以。”

那你在学校过的开心吗?“

“还不错同学大多很友善。”

……

虽然问题并不新颖但却让我感到心中流进一股暖流。一点都不无聊了!

没过多久,我便看到我那帅气的老爹出现在了门口,把我带回了家。原本以为老爸只用了几分钟就来接我了,谁知总共竟然过了15分钟!

这就是来自陌生人的关爱,在需要帮助时伸出的陌生的手也显得十分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爱陌生人的作文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入秋的每一个傍晚都被冰冷的雾包围。我一步步走向公交站台,将脖颈上的那条淡红色的围巾又围紧了点。

远看去,临近夜晚的站台只有一个人。灰色的绒线帽,灰色的围巾,灰色的长衫长裤,在淡白的薄雾间,好像快要消失一样,他短短的碎发落下来,竟比秋风中的落叶更是萧条。我束紧了围巾,不自在地向一边挪了挪。

公交车又晚点了。夜空中的星星闪啊闪,闪出了泪——下雨了。秋雨濛濛。

那个穿灰色衣服的男子撑起了一把黑色的伞,伞融入了黑暗,隔了一条雨帘下的那个男人,看上去分外惊悚。我举着蘑菇形小伞,握紧了伞柄。整个车站只剩我,那个男人,还有我不安的心跳声。

我望着公交车开来的方向。惨白的雨帘,一如我惨白的脸。

这时,车站里闯进来一个小女孩,没有带伞,满脸泪痕。我看了看她,打心底里感到可怜。可是,我可以帮助她吗?我没有那个能力吧?这个女孩很明显是和父母走丢了……可以带他去派出所,但是,万一这时候公交车来了呢?这可是最后一班公交了……

这时,那个男人伸出手,拍了拍女孩的肩。然后是一阵无力而又坚定的声音:“怎么了?”小女孩眨了眨眼,说:“我找不到妈妈了……”男人迟疑了一下,抿了抿灰白的唇,认真的说:“那我带你去找警察叔叔,让他们帮你找妈妈,好吗?”

小女孩点点头。那个男人伸出手,却不是牵住她,而是脱下了灰色的外套,包住小女孩湿淋淋的身子,然后用一只手抱住她,一只手撑着伞。黑色的伞撞开了白色的雨帘,看上去竟不再令人恐惧。那个男人只穿着一件黑色的衬衫,但他的背影却是如此的昂然。

公交车来了。我没有上车,我决定踏着月光回家。冰凉的雨点经风一扬,滴在我的眼睛里,刺激着我的眼睛,顺着眼角流下来,也不知是悔恨还是感动。

我问了自己一次:他还是一个陌生人吗?是。但也不是。在这个冰凉雾气回荡的季节,在这个冰凉人性肆虐的社会,他的行为已经令人陌生,但却带着熟悉的温暖。希望有一天,我还可以见到那个男人,抑或见到像他一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雨中的关爱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令我们难忘和感动。不过,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次在红山郡彩排,因为“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暴——

记得当时,同学们正在舞台上欢快地唱着跳着,突然,一阵狂风卷来,乌云夹杂着豆大的雨点向我们袭来,让我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霎时,感觉到的是冷冷的风与冰凉的雨水;摸到的,则是已经被雨打湿了的外衣。同学们一个个像无依无靠的小鸟到处乱撞。这时,响起了一个跟雷雨声形成了强烈反差的声音:“孩子们,快往这边来,别被雨淋透了!”原来,是我们的谢老师!只见谢老师张开双臂,像鸡妈妈保护鸡宝宝一样,让我们挤到她的怀里,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那温馨的暖意。后来,不知是哪位老师还是家长,把演出用的宣传彩喷摘了下来。于是,谢老师便让我们弯下腰躲在有几个老师撑起的宣传布下避雨。她则和几位家长、老师们撑着宣传布为我们遮雨。过了好一会儿,暴雨停了,同学们钻了出来,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可再看看谢老师她们,身上已经没有一块干的地方了,雨水顺着头发和脸颊滴滴答答地流着,同学们的眼睛湿润了。看到同学们没有淋到雨,谢老师笑着对我们说:“孩子们,没事的,只要你们没被淋到就好!”

霎那间,我明白了,世界上有一种最温暖的爱,就是浓浓的师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爱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人人都需要别人给予的关爱。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只是一枚带着体温的硬币……都会让别人感到温暖。

有一次,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亲眼目睹了一件悲惨的事: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被一辆电动车撞倒,而肇事者却在事后逃离了现场。满地的鲜血,老人倒在了血泊里,无力地呻吟,一群路人围了过来,都非常同情他,“要不然把这个可怜的老人送到医院去?”“不好!万一他把责任全都推到我们的身上,到时候可怎么办?”……但是,嗅着血腥味越来越浓,老人渐渐地陷入了昏迷,人们也争辩不休,仿佛这个世界充满了冷漠和无情,感受不到一丁点“爱”的气息。突然,一位青年挺身而出,瘦瘦的,高挺的鼻梁上驾着一副眼镜,显得格外地精神。他坚定地说:“出了什么事我担着!”他拿起手机拨打了“120”,可救护车却在赶来时遇到堵车,不能及时地赶过来,青年只能通过简单的急救方式维持老人的生命,老人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对青年说:“谢谢你,小伙子。”虽然声音很模糊,但所有人都听清了。围观的群众也被这位青年的行为感化了,没有了任何顾虑,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这位老人“拦车”。可出租车司机看到受伤的老人,都找各种理由以漠然的眼神回绝了。

一次,两次,三次……终于,一位好心的司机送老人和青年去了医院。这时,我瞥见,青年的头上已经集满了晶莹的汗珠,脸上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还不停向司机道谢,好似是自己的老父亲。果真是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之幼啊!他搀扶着老人坐进车里。那位青年的形象在我眼前变得高大无比,看着渐渐散开的人群,我想:那位老应该感受到了幸福。这个世界就需要像这位青年的人,如果人人都这样,必将会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那该是一片多么各谐的景象!我坚信:一害会有那一天的到来!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就会变成美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爱陌生人的作文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记得我7岁那年,我正在外面的小摊买吃的,突然响起了一阵雷声。“轰隆隆……”随着一阵阵雷声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天渐渐变得阴暗起来,我开始害怕起来,两条哆里哆嗦的弯腿几乎站不稳,像弱不禁风的干树枝,浑身发抖,我站在墙角躲躲雨。这时,路边走来一个打着伞的人,亲切地问:“小朋友,你家在哪?我送你去。”我向叔叔说了家的地址,紧接着叔叔抱起我,打着伞走在风雨之中。一路上,叔叔问长问短,我感到好温暖,好像自己的父母就在身边。我隐隐约约看到叔叔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我感到不好意思。不知不觉,我的家到了,外公看到了,急忙走到叔叔面前,拍着叔叔的肩,万分感谢地说:“谢谢你,真谢谢你啊!”外公就把他请进了屋里,拿来毛巾让叔叔擦干衣服上的雨水,叔叔一擦完就走了,外公想问他的名字,他已经消失在风雨中了。心想:这位叔叔可真是好心啊!自己被淋成这样还是一声不吭的,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还不留自己的名字,真是“无名英雄”啊!

你们看,叔叔和我素不相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人的关爱作文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我长这么大,妈妈给过我许多关爱,比如:我感冒了,妈妈照顾我,给我关爱,我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是那样的温暖舒服;我小的时候,别人欺负我,妈妈帮我劝架,给过我关爱。

有一次,我感冒发高烧,我的感觉糟糕透了!又是头疼又是肚子疼,一量体温,高烧39。6度,妈妈一看,急得手忙脚乱,“上医院吧。”妈妈焦急地说道。

打针回来以后,妈妈扶我到床上休息,并用冷毛巾敷在我额头上。彻夜不眠地照顾我,我想:妈妈一定困极了。看妈妈那慈祥的脸庞,我忍住流下了眼泪。有爱的地方,就有奇迹!我觉得妈妈的爱抚胜过了任何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作文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出行和交通,在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现在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私家车多了。因为人们交通安全意识议薄,所以发生的惨剧无数。

据统计,我国已是世界上,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而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全世界的百分之20、

前不久,我和家人就看到了在京开大道和站前路交叉口不远,发生了一场悲剧。有一辆电动车从小道开往快车道时。一辆面包车飞速驶来,两车相撞。电动车车主是一位年轻男子。电动车被面包车撞翻了。男了头先着地,当时就昏了过去,鲜血流了一大片。我吓坏了,赶紧打了120、不一会儿,救护车赶来。男子好想苏醒过来晃晃悠悠,可能是醉酒驾车。

生命只有一次,为了大家的安全。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做文明出行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碎片化的关爱作文900字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当中也许处处都能受到关爱,可是那种关爱是长久的吗?不是,现在的这种科技发达时代让很多爱都遗失了,那个爱也不是最初的那种爱了。但是也不能说这种科技发达的不好,只是它没有了当初的那些感觉罢了。

这种科技化的时代夺走了最初的感觉,它让很多人都感受不到了那些最真挚的爱。现在工作都可以在手机上了,而这些并不是我想要的。

妈妈现在工作很忙,没有多少时间去陪伴我们,而我们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里,没有时间见到她,到了周末曾经以为会可以在一起,但是那只是我以为,妈妈比之前更忙了,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回家,有时候睡眠的时间很少,经常很晚睡,很早就起,身体渐渐的变差了,一个月中总要生病那么个几次,而我们却不能为她做些什么,她生病了不能时时刻刻陪着他,工作上的事情又不能替她分担。我还是想回到之前的日子,那个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那个时候应该是最幸福的吧。

以前的母爱早已不能和如今的母爱相提一比了,我总是羡慕那些母亲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的人,可是我呢只能努力做好自己不去帮妈妈倒忙,妈妈已经很累了,不能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那种爱总是断断续续的,有时候早已接受了,可是有时候想起来就会泪流满面。

现在有时候妈妈会发来一条消息,尽管不是什么重要的消息,但是总会让我的内心里很暖,证明妈妈的心里并不是只有工作,而是一直都有我们。

每周天我们都要去学校上学,妈妈的工作很忙,而爸爸在外地,两人都没有时间送我们去学校,然而往往就会有惊喜发生,妈妈她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来送我们,也许只是这么一件小事却总能让我开心,每当妈妈在家,即使她什么都不做,只是拿着手中那个手机跟员工们聊天,我也不大会生气,因为至少妈妈在,并没有走。

也许人就是这么自私自利,总想要把内心想着的东西据为己有,并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可是这样真的能把那些碎片化的生活挽留回来吗?

改变碎片化,得从改变自身开始。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这句经久不衰的话只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却并没有付诸实践。当我们奔跑在冲往名利的大道上时,不妨驻足片刻,在那书砌成的长椅上倾听心灵的声音,而不是以一种碎片的形式来割裂灵魂。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真正的阅读,而非沉浸于走马观花式的碎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慈母的关爱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还抚养我们长大。她们的一点一滴都花费在我们的身上。母亲就像春天的阳光,时刻照耀着我们。像春天的花园温暖着我们。她们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我的母亲,乌黑的长发,明亮的眼睛,和瘦小的身材。记得我五岁那年,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美妙的阳光温暖的照耀着我。我和母亲一起去逛街,我们买了许多的东西,有衣服,有裤子,有鞋子还有零食。我拿着这一堆动西。慢悠悠地走着。母亲在前,我在后。

就在这时,我忽然摔了一跤。在摔的那一刻,我的身体仿佛腾空了,在天空自由的飞翔。可摔下来的那一刻就像手榴弹倒在了地上,还发出了啪的声音。这时的母亲快速的跑过来。几分秒的时间,母亲就说出了你没事吧?我连忙答应道,哦,没事。我看到了母亲焦急的样子,显得格外担心。母亲把我扶了起来。

我提着东西又慢吞吞的往前走。母亲又说道,还是我来吧!从我手中拿走了东西,牵着我的手。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之后,我从心里知道了母亲是多么的爱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充满关爱的世界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关爱是一种深沉而含蓄的力量,关爱时刻在我们身边,关爱如一阵二月的杨柳风拂过人们的心头,关爱如一只惊世骇的自孔雀飞入你的视线下一刻又飞出你的视线,却永远刻在了你的心头上,关爱是在烈日当头土地干涸的烈开时,突如其来的一场雨。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片段:一个身患脑血栓的七旬老人出门去买东西,不知为何突然倒地不起了,一位青年在查看了老人的情况后,选择扶起这位老人去了附近的医院。这个世界充满关爱,素不相识的青年会在大街上搀扶老人,一些人会在别人有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

我的爷爷是一名工人,他的背比被大风刮过的小草还佝偻,头发比雪还白上几分,脸上的皱纹跟老树的一样,手上的老茧像砂纸一样磨人。

最近我的爷爷在帮别人砌房子,可手不知为什么突然肿得跟熊掌似的。奶奶都不止一次劝爷爷说:“老头子唉,你就别去做重活咯,你就不能闲下来吗?”可是爷爷就是不听。最后没办法只能做爷爷的左膀右臂:爷爷要搬砖奶奶总是去帮爷爷分担一点工作量,爷爷要砍柴奶奶会先砍好……

其实,关爱无处不在,它可能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也可能发生在亲近人之间;关爱无处不在,只是差寻找它的人;关爱无处不在,只是缺少真正记下来的人;关爱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品味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让关爱温暖孤儿的心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我和爸爸妈妈还有二十多名慈善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到永州植物园,与冷水滩区暖阳学校的同学们开展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慈善公益活动。

在植物园里,我们一边游园一边清理垃圾。志愿者把我和小丽分到了一组,她比我大一岁,个子却没我高,身材很瘦,脸色蜡黄,穿着一双偏大的鞋子。小丽很拘谨,不大和我说话。我们戴上手套、拿好垃圾袋,就开始行动了。我们沿路进行了地毯式的搜查,发现有些垃圾躺在树丛底下,有些矿泉水瓶、餐巾纸、烟头竟肆无忌惮地躺在路中间,我们一一捡起来,一个也不放过。突然灌木丛底下一个黄色的物体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我和小丽一起飞奔过去,原来是个爆米花桶。灌木很深,茅草丛丛,即使我弯下腰去也够不着,正在我一筹莫展、准备放弃的时候,小丽拉了拉我的衣襟,小声地说:“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说完,她便一只脚踩进灌木丛里,我提醒她要小心,她却不以为然地说:“你只要拉住我的手就行了。”只见她使劲地弯腰下去,毫不犹豫地将小手伸进茅草丛中,一把捡起了爆米花桶,动作是那样麻利。她扬了扬手中的爆米花桶兴奋地说:“捡到了!捡到了!”我用力把她拉上来,正要接过她手里的爆米花桶,突然发现她那只瘦瘦的小手被茅草割开了好几道小口子。我问她:“疼吗?”她微微一笑,摇摇头说:“不疼,这点小伤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打心眼里佩服她,就这样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慢慢地,小丽的话也多了起来,她告诉我,她爸爸去世了,妈妈外出打工一直没有回来过,她和弟弟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因为奶奶身体不好,所以她很小就会做家务了,她想要奶奶没那么辛苦,可以活得更久一些。小丽还说学校的同学们都和她一样的处境,她们都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每当有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去看望她们,给她们送学费时,就是她们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听着她的话,再想想自己,每天爸爸妈妈接送我上下学,陪着我做作业。与她们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我们边捡垃圾边聊,不知不觉垃圾袋已经装满了。志愿者阿姨表扬了我们,我和小丽高兴地笑了。

这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却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天。我不仅结识了一位好朋友,还从她身上学到了坚强和独立。我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帮助小丽,让她不再孤独。临走时,我和小丽约定下个月再来看她,也希望大家都能多给她们一些关爱温暖,给她们一个灿烂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悄悄的关爱作文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们这个学期第二次上普通话培训课。课堂上赵老师说她有些头晕。当时我有点儿担心她——她是没吃早餐吗?还是昨晚没睡好?

我觉得作为学生应该关心一下老师,于是我写了一张便条贴“老师,您今天不舒服吗?是不是没吃早餐?还是昨晚没睡好?老师,要注意身体哦!”因为时间比较仓促,所以只写了几句简单的话,我就把便条贴贴到讲台上了。后来想想觉得这样的关心还不到位,如果再加上“不然我们会担心您的!”之类的话,会显得更贴心。还有,其实我当时真的很担心老师是没有吃早餐(虽然后来他告诉我们说她吃过早餐了),可是我身上又没带吃的……说实话,类似这样的情况我遇到过好几次了。我想我一定要养成“随身带食物”的习惯,不为别的,就是希望在他人有需要的时候我可以献一点爱心,就算对方并不是饥饿,你的举动也至少可以给他人一点儿温暖吧!

上课铃声响起,赵老师再次走到讲台上。她发现了桌上的小纸条。她拿起桌上的小纸条,盯着它看了起来。短短的几秒钟,我感觉时间凝固了,我不知道老师看到纸条后会有什么反应,因此我的内心感到非常紧张。阳光般灿烂的微笑出现在老师的嘴角时,我的心瞬间被满满的幸福感充盈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上了像雷锋那样悄悄地做一些好事,不留名,哪怕只是给别人写一张充满了关爱的小纸条,哪怕只是给一个忘记了生日的小伙伴者为一份小小的礼物,并且不让他知道是谁送礼物给他的……真的,只是一些小事。

我不知道这些小小的举动,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效益,但是至少我能让一些人收获感动,同时我自己也收获了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老师关爱学生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感恩的心,谢谢你,陪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自己。每当我听这首歌,我总是想起我的老师李。

李小姐有一双大眼睛,像洋娃娃。健谈的嘴和灿烂的笑容。李老师是我的班主任。李小姐特别认真。前段时间她给我们上了很久的课,所以声音都沙哑了。李先生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扁桃体炎。医生让李先生停课休息一会儿。然而,李先生认为如果他休息一下,他会找到一个代课老师。代课老师一时不知道我们的习惯,怕我们学习退步。李先生在乎别人的感受,不想考虑自己的身体。就这样,他坚持给我们上课,一边上课一边忍着嗓子疼。李老师坚持给我们上课几个星期,然后去医院检查。这是急性扁桃体炎。医生说;李小姐。必须停课!不然你的嗓子会越来越差。如果它还在继续。那以后就不能教孩子了。这也是李老师听医生的话去南充做手术的原因。

李先生是一位敬业的老师,也是一位善良的老师。你所做的一切都让我很感动。我一定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你。李小姐,我们所有的同学都爱你。因为你是一个伟大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舍小说对京味的表现

全文共 8100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 老舍小说对京味的表现,欢迎借鉴!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另外,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性格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在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情感是复杂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地欣赏、陶醉,以致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及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而惋叹不已。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独树一帜。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与鲁迅、张天翼、钱钟书和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名家的幽默艺术互有异同.喜感因素和悲感因素相交织,构成了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独特景观。含蕴丰富,独具一格的幽默感。老舍的幽默,是温暖的北平的幽默,简朴、利落、善良、生气勃勃。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是逐渐成熟的,早期是“为幽默而幽默”,《二马》显示出他的幽默风格趋于形成,《离婚》则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老舍笔下的幽默以悲喜剧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的渗透,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 老舍的小说语言通俗易懂、京味十足,朴实、自然、不造作,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杰出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是当之无愧的,其作品便成了人们最好的精神食粮。下面是为您带来的“浅谈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舍小说的京味表现一】

[摘要]记得我们在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曾经节选过《茶馆》的一部分片段。我开始喜欢老舍文章中发自内心的幽默感。老舍小说所描写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其中一个鲜明特色就是“京味”。老舍小说的“京味”风格,不仅包括小说的取材地域特色所描写的世态人情,习俗,也包括老舍对北京文化心理的揭示以及方言的纯熟运用。

这些“京味”风范,在老舍的小说中散发出来,构成了他艺术风格的重要方面,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本人希望通过文本中老舍作品的“京味”风格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何为“京味”?构成的因素是什么?作品是如何体现“京味”特色的?把这类问题渗透在作品中,用自己的阅读感受清晰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老舍 京味小说 幽默 艺术成就

老舍1988年生于北京,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使小说熟悉挣扎在底层社会的城市贫民。老舍从小就喜爱市井巷内的传统艺术,这些都是他后来写作平民生活的创作基础。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奠基人。京话属于北京官话,流传于北京城区。有人把北京话,北京话口音浓重的普通话称为“京片子”。“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是人们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京味小说”以老舍最具有代表性。我们将描写北京地域文化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京味文学”。老舍用京味的语言风格写尽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

一、京味的构成因素

京味的构成因素是由乡土味,传统味,市井味三股因素互相融会的。这主要是指北京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及独特的乡土气息。其中乡土味主要指地域特色,例如北京胡同,四合院,大杂院,古城楼,包括马路边的戏班子等。传统味是指其历史文化遗留的传统。北京市文明古国的故都,是名族历史的印记所体现出的,如礼节,幽默感,文化素养。

然而落后的方面也表现出了北京人思想的保守和传统的封闭性。市井是泛指下层市民,属于小城市中的小商贩,职员,匠人,搬运工等。他们生活环境简陋条件艰苦。这群劳动人民一面保持着朴素勤劳的美德,又受传统规范的禁锢。这三种形式从不同的程度表现出来的所谓“京味” 特征主要描写的属于这一阶层。

二、京味的主要体现并举例说明

老舍熟悉北京的风土人情,对民俗的了解,景物描写情景交融,使得小说透有的地方色彩,另外,老舍作品中的最大特点是文章的语言艺术风格。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作为京味小说的文学语言,经过加工,形成了丰富的形象和感情色彩。

1、老舍作品中的京味首先体现为取材的特色。

老舍在其描绘北京的生活经验所呈现出的场景风致,文化情趣,生活百态,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例如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写的是北京下层市民的生活状况,以北京人祥子、虎妞等为描写对象,体现下层市民在旧北京文化下的生活艰难。中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虽然描写的是普通生活俗事,却都是真实生活写照。这些代表作故事全是发生在北京,有许多地方还是北京的真实地名,可以看出他对老市民各个角落的熟稔程度。老舍这样呈现出的故事创作,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散发着“京味”气息。

2、作品还体现在对北京文化结构的揭示。

北京长期作为皇都,形成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谦和,温厚等,这是北京人的气质。也是一种文化性格。老舍的描写,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的欣赏陶醉,又因这种美的丧失而产生的感伤情绪。这种沉痛批判和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呈现出更复杂的审美特征。

3、主要体现在老舍文章的语言艺术上。

《骆驼祥子》是最鲜明突出的京味特色,骆驼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民俗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小说写祥子在混乱的军营中顺手牵走几匹骆驼,卖得了一些钱而后走到北平城郊的时候,对故都那种平和、静谧的景物描写,很好地衬托了祥子此时的心情。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檐子,对瞬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表现出作者对故乡了如指掌的熟谙和驾轻就熟的描写技巧。

4、举例说明

京味在小说语言上的主要体现:身为北京市民,身上的这种特有的北京特质,既是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又是对自我的嘲讽。所以这种幽默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自我批判。语言描绘上,运用俗白的方言,鲜明地描写社会风情,朴实自然。这就是“京味”的重要表现。“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老舍著,《老舍小说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第59页。](《骆驼祥子》)这是多么典型的旧北京妇女!正符合着虎妞的身份与性格。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这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老舍著,《老舍小说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第87页。]

(《骆驼祥子》)这就是酷暑中的北京老城,老舍用这样俗白,生动的北京口语来形容描写,才能里外地裸露出它的真面目吧!“福海的个子可不小,所以很能吃呀!一顿糊搂上三大碗芝麻酱拌面,有时候还不很饱呢!就凭他这么个吃法,他再有我这么两份爸爸也不中用!”[老舍著,《我这一辈子》,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第173页。](《我这一辈子》)还有什么语言能如此维妙维肖地把这老北平下等巡警又当爹又当妈的复杂感情抒写出来呢!

从以上实例可以清楚地看出,老舍使用的北京白话口语之所以能对充分北京地域化了的艺术对象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北京方言中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地域色彩的部分,恰恰是北京话口语。北京话口语还吸收了文人语言、贵族语言、宫廷语言的诸多语汇和语法形式,这就使它成为汉语方言区普遍接受的一种方言口语。老舍在京味小说文学语言体系的建构上确实是功不可没的。所以,从三十年代起,老舍的京味语言就成为了人们评论老舍作品的中心话题。

三、老舍京味小说的成因

老舍的小说大都是以北京话写北京的,写北京的市民,北京的景物,北京的变迁,风俗习惯,人情世态。老舍先生对于北京城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所以我们看到作品中的“京味”深深打上了北京城的印记。小说以展现市民生活为焦点,无论是从创作内容还是从创作方式,都表现着各种景象,各色人物都活跃在老舍的笔端。而在这样一个别具特色的“京味”风格中,又展现着浓重的北京情节,纵观小说的地域特色,北京文化的心理揭示,和方言的熟练运用,形成了如此极具特色的“京味”。

首先文学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老舍先生出生于老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老舍出生第二年,父亲战死,从此一家人靠母亲零售劳力来养活。这种家庭使得老舍从小性格内向,这一段贫民里艰辛的少年生活,使他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感情深厚,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因为从小就熟悉市民生活,喜爱流行于传统的市井模式,所以他的文学语言多是北京的方言土语。同时他的作品诙谐幽默、温情动人,这和年少时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关系。其次是满族文化对老舍的影响。京味小说作者所描述的是明初以来的北京文化,在“成因”中政治历史因素显然占据很大的空间。

由于出生于清末的一个贫困旗人家庭,“八旗制度”限制了人身自由,于是他们用文学和曲艺来将精神生活艺术化。清王朝戏剧性的覆灭,使得贵族文化大量流于民间,又有满汉文化的融合。最后,“五四”运动使老舍精神上收到极大的影响,开阔了他的眼界。“五四”运动期间,他在关心国内形式的同时,大量阅读了文学巨著,这些国外巨著的创作态度和现实主义思想教育了他,因而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进驻了他的思想。

由于时代民俗风情的浸润,在不同的人物个性中显示了相同的文化蕴含。同时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拨开了他的心智。在新文学运动的激荡下,他开始运用白话写作,为他的文学的俗白和凝练创造了平台。

四、老舍对京味小说的艺术贡献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京味十足。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是最能体现出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的象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京味文学”奠定了自己重要的地位,同时也给后人的文学创作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借鉴,更使得他对京味小说做出了重大的艺术贡献:

1、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奠基人。

在他之前,中国虽然有些京都生活,北京风情之作,但是却没有多少京味特色。老舍是第一个真正写出“京味”的作家,无论作品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开创之功。纵览北京低于文学的历史,是老舍第一个从文化的视角对北京社会做出了全面的审视,明确的提出了“北京文化”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绝妙的艺术概括和把握。老舍的“北京情结”诱导着他去不断地拓展着前辈作家所开掘的带有浓郁北京地域色彩的题材,并在这种题材的拓展中实现了京味小说“市民文学”的定位。

2、老舍对京味小说的主要贡献还表现在他对京味文学语言的形成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老舍作品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从人物对话到作家的叙述语言,包括陈述、说明、交代与描写,通通采用北京话口语,用北京话叙述北京的故事,描绘北京的风物,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完全融为了一体。因而他的京味小说被称为典范之格。在挖掘北京人的深层心态,传达神韵上,无人超越。这得力于老舍对于北京的深刻了解,有深厚的生活根底同时,也与他的取材对象有密切关系。他的小说全景式地展示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市民生活,称为了北京文化的象征。

3、老舍还完成了对京味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定位。

浓郁的北京平民化生活的世俗风味,又来自于其画面、人物、故事,风貌的明朗与朴拙,来自于作者对这些融和了北京地域风情和世俗风味艺术对象的温情和幽默态度,也来自于其传统的叙述方式和俗白的文学语言。总之,他是以大众心理来显示出北京最普通的“京味”。

老舍“京味”小说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如今老北京传统的京味现在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当历史的脚步匆匆迈过,我们仍能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怀念老北京逝去的一切。因为这些,使得“京味”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老舍小说的京味表现二】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他以幽默的表达方式、“京味儿”的语言、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关键词:老舍;幽默;京味儿;民族色彩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与茅盾、巴金一起,并称“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其作品中幽默诙谐的语言、浓郁“北京味儿”以及所蕴涵的“民族色彩”,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

一、幽默的表达方式

老舍是有名的幽默大师,他以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刻画出众多的喜剧人物,为中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领域。不管哪一位读者,只要一翻开老舍的作品,就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幽默感扑面而来。它就像一个无所不在的精灵,在字里行间嬉戏着,在读者的脑海里跳跃着。幽默在他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幽默的修辞手法

幽默形象仅赖于揭示事物内涵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辅之以其他艺术手法,老舍深谙个中奥妙,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艺术效果。

幽默的比喻 在老舍所描写的众多人物形象中,我们很难找到相同的比喻和形容词。如《柳家大院》中他把小王媳妇的黄毛脑袋比喻成“像搁了陈了的窝窝头”。《骆驼祥子》中他比喻高妈说话 “象留声机片。是转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起承转合的痕迹”等等。这些奇特的比喻让人忍禁不住,充满了浓郁的幽默色彩。

幽默的夸张 老舍善于运用夸张的方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酿造幽默情趣。《老张的哲学》中的老张在别人家里吃白食,“照沙漠中的骆驼贮水一般,打算吃下一个礼拜的。”而孙八则是客人吃得越多,越喜欢。“不幸客人吃的肚子像秋瓜裂缝一命呜呼,孙八能格外高兴的去给客人买棺材”。《正红旗下》中描写大姐婆婆生气是“鸣炮一百零八响!”。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幽默效果。

幽默的比拟 老舍还善于运用比拟手法。如《二马》中“拿破伦(狗名)一扫兴,跑到后花园对着几株干玫瑰撅上嘴!它心里说:不知道这群可笑的人们为什么全撅上嘴!想不透!人和狗一样,撅上嘴的时候更可笑!”。《老张的哲学》中 “孙八是个好人,傻好人,唯独他肯被老张骑着走”。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既显示了老舍的幽默才能,又为作品增添了新的特色。

2.幽默的人物语言

老舍擅长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我这一辈子》中“巡警和洋车是大城里头给苦人们安好的两条火车道。大字不识而什么手艺也没有的,只好去拉车。”“识几个字而好体面的,有手艺而挣不上饭的,只好去当巡警……” “六块钱饷粮,扣去三块半钱的伙食,还得扣去什么人情公议儿,净剩也就是两块上下钱吧。”可“就凭那两块大洋,谁也不许生病,不许生小孩,不许吸烟,不许吃点零碎东西;连这么着,月月还不够嚼谷。”借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巡警之口,既不缺乏幽默,又让读者体会到人生的艰辛和无奈,令观众含泪而笑。

3. 幽默的情节结构

老舍幽默技巧不仅在语言表达,在情节结构方面也有所显现。《骆驼祥子》中,厂主小姐虎妞一味追求人力车夫祥子。可以说两人无论出身地位、兴趣爱好都相距甚远,缺乏爱情的基础。但颇有心计的虎妞为引诱祥子上钩,先是安排好一场谝局,然后谎称“我有啦!”逼祥子就范。新婚之夜,她见木已成舟,便说出自己秘密,告诉祥子是“裤腰上塞上了枕头”,使事情出现了异乎寻常的结果,耐人寻味。

二、“京味儿”的语言

老舍是“京味儿”小说的奠基人。一提起他,人们眼前仿佛就看到了老北京那四合小院,听到了那此起彼伏吆喝叫卖声以及北京那京腔、京韵的语言。他的作品好似在“北京城”里发酵的美酒一样,“京味”浓浓飘香。正像老舍说的:“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声音,我都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正是靠着这得天独厚的主客观条件,形成了他作品的 “京味儿”。

1. 俗白浅易的口语

老舍在北京口语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和外国文学的营养,用普通人都能听得懂,说得出的话来写作,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如《骆驼祥子》中对祥子的肖像描写:“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所有的语言,完全是口语里的大白话,但又是经过提炼、控制的大白话,符合普通话口语的习惯,使具有小学水平的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

2.简洁准确的词语

老舍把简洁凝练作为其遣词艺术的追求目标:“写东西一定要求精练、含蓄。”(《人物、语言及其他》)即“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得多”。“一个词就揭示出对象的特征”。《骆驼祥子》中描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的情景:拉车的小伙子们“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大灌一气。”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可见其渴之甚,思水之切。通过人物缺水之苦和得水之乐的敏捷动作,映衬出天气的酷热难耐。言简意赅,准确凝练。

三、浓郁的民族色彩

1.深沉的民族情感

老舍的作品中从来不乏浓重而热烈的民族情感。《四世同堂》是一部堪称民族的痛史、愤史。这部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长篇组成的百万字巨著,透过北平沦陷区的一个羊圈小胡同中各色人物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

作者在讴歌他们英勇不屈斗争精神的同时,把北平市民因长期遭受封建文化思想毒害而形成的封闭自守、缺乏冒险精神和英雄气概等弱点展示在人们面前,对民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性的反省,及要改造这种弱点的痛苦而深沉的思考。祁老人的“息事宁人”,祁瑞宣的“为家尽孝”,常二爷、李四大爷等人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自我安慰……老舍用敏锐的眼光剖析了小羊圈胡同中多文化层次的人群。

2.坚韧的民族精神

老舍的作品中的民族精神,主要是通过他所认为的传统美德来表现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憨厚纯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百折不回,他身上充满了我们民族那种坚韧不拔,顽强向上的精神。

《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由开始的怯懦变得刚强,怒对敌寇,赶走冠小荷,责骂瑞丰。钱默吟也由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整日吟诗赏花的诗人,转变为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民族战士。而信奉“和气生财”祁天佑的沉河自尽,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钱仲石,以及在暴敌面前站着死去的小文夫妇,这些人身上所显现出的民族气节,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不屈、勇于自我牺牲的民族精神。

作为“语言大师”,老舍的小说幽默诙谐、“京味”十足、雅俗共赏。恰似一坛老洒,历久弥醇,芳香四溢。对老舍小说艺术风格的探讨,不仅使我们了解其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对探索我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和个性化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老舍.《老舍选集》[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2] 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 冯燕庆.老舍作品的京味[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00.

[4] 佟家桓.老舍小说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5] 孔庆东.老舍与国民精神[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艺术魅力。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爱是一种美德高中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关爱,是黑暗中的一丝光亮,给人们温暖,给人们希望。

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听着老师讲课,忽然,外面电闪雷鸣,雨马上下了起来,越下越大。我皱皱眉头,在心中暗自庆幸着:还好我天天都带着伞,不然今天回家后肯定会成落汤鸡,说不定还会感冒呢。

“叮铃铃!”让同学期盼已久的下课铃响了起来,大家马上高兴地欢呼着。不一会儿,有些学生的家长来了,便将孩子带走了。

我正准备打开伞回家时,看见小红还坐在那儿,便走了过去,好奇地问:“小红,你怎么了?还不回家啊?”她摇摇头,说:“不行,我没带伞,回不了家。”我听了,点点头,往门口走去,走到门口,我转过头,看见只有小红一个人孤单地坐在那,便走到小红面前,笑着对她说:“走吧!一起回家,我送你。”

她惊讶地抬起头,看着我,不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忙说:“谢谢!谢谢!”我向她摆摆手:“朋友之间说什么谢谢啊!走了走了!”“嗯!”她用力点点头,脸上浮现出笑容。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开开心心,到她家后,她妈妈感激地说:“谢谢啊!我一直没时间去接她的。”我有些不好意思,马上说:“没什么的。”我又对小红说:“拜拜!要换衣服哦!”说完便跑走了,她在我身后大喊:“谢谢!”此时,我心中暖洋洋的。

关爱,让人感到美好,关爱别人,别人也会关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爱是什么的小学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我做完了作业,等爸爸妈妈来检查。

爸爸妈妈一回到家,便给我检查作业。妈妈发现我的数学作业有两题做错了,用的方法不对,便耐心地教我。我听着听着,便不耐烦了,嘟囔了一句:“要到什么时候才好啊!”妈妈听见了,并没有生气,还是耐心地对我说:“陈诺啊,凡事都得有耐心,你这样抱怨是不对的。我们已经很耐心了,你也该好好听听吧。唉!”那时的我认为,妈妈是在批评我,而且还在抱怨,并且还一点也不喜欢我,也不爱我了。

至于爸爸呢,态度可就大不一样了。爸爸指导我时直接告诉我答案,速度比妈妈快多了,听起来就像令人愉悦的歌曲,轻松多了。我一点儿也没显得不耐烦,反而越听越起劲。这是我便想:爸爸比妈妈好多了,也更加爱我吧!

现在我长大了,有了跟以前不同的想法:关爱也是一种爱。爸爸指导我时,我不懂方法,只知道答案;妈妈教我时,我不记答案,只记方法。说心里话,以前的我与现在的我都认为:妈妈教得更加认真、耐心,而爸爸有点儿无所谓的感觉。换种说法:妈妈更关爱我。从这件事中我懂得了:爱不是那么简单的,有时你觉得不爱你的人其实更加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优秀作文:关爱空巢老人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早上,我在阳台上看风景,恰巧看见住在对面楼的一位老奶奶也站在阳台上,她正在晾衣服。晾完衣服后,老奶奶就在阳台上找了张凳子坐下来休息。她大概跟我一样在看风景吧!我没有多想,回屋做作业去了。

转眼间,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站在窗前向对面楼望去,那位老奶奶还坐在阳台上。老奶奶怎么一直坐在阳台上呢?她睡着了吗?

吃饭时,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对面楼的老奶奶为什么从早上到现在一直在阳台上坐着呢?”“她的儿女不在家,也许她是坐在阳台上透气吧。”妈妈回答。

可我还是不放心,吃过午饭,我便走到老奶奶家的楼下大声问道:“奶奶,您在干吗?为什么一整天都坐在阳台上呀?”“都是我没用,早上在阳台上晾衣服,风把门关上了,我就回不去了。”奶奶的语气既伤心又无奈。我听了也十分惊讶:“这么说,您连午饭也没吃吗?”老奶奶点了点头。我十分过意不去,怪自己没早点想办法帮助老奶奶。我赶忙说:“奶奶,您快把家门的钥匙扔下来给我,我到您家去帮您开门!”“这……”老奶奶犹豫了。“奶奶,您不相信我吗?要不我叫妈妈跟我一起去您家!”老奶奶连忙回答:“不,不!我是担心太麻烦你了!”说着,老奶奶用颤抖的手解下了胸前的钥匙,并把钥匙扔了下来。我连忙捡起钥匙,跑上楼替老奶奶开了门。

老奶奶不停地向我道谢,看着老奶奶家里陈旧的摆设和桌子上的饭菜,我猜想:老奶奶的子女大概很少回来陪她,她自己一个人多么寂寞呀!要是没人发现她被关在阳台上,怎么办呢?

空巢老人不仅需要社会的关注,更需要家人的关心。请多回家陪陪爸爸妈妈吧,对父母的爱经不起等待!

[优秀作文:关爱空巢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