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莫用道德绑架规则作文(汇总20篇)

一切的坏事都是一时的错误、思想在作怪,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让错误思想在脑海中断根,否则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成长。小编收集了关于莫用道德绑架规则作文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980

作文

78

道德与规则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当一切的规范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时候,你离邪恶有多远?”这是恐怖片《隐身人》海报上的一句话。一个透明的人面对那不透明的世界时,潜伏在其心底沉睡的欲望开始苏醒,于是,就有了那个邪恶的隐身人以及这部惊悚的影片。

真正的不安并不来自于片中的可怕情节,而是来自于我对自我的拷问,“当没有任何规则制约时,你会做坏事吗?”我的答案竟是:我会!这是源自人性之下的潜伏的欲念,也许外面每个人心底都静置着邪恶,而禁锢邪恶的束缚一旦开启,那么就有了人类历史上诸多暴行。

我认为,人类文明的根本象征在于控制欲望,这也是人类摆脱野蛮的标志。起先对于欲念的压制来源于道德,这是一种来自人类长久社会活动中积累的理念,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是我国古代儒学的中心之道,但古人云:无德必之,唯德必危。这就是说,没有强制的道德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一点上说,法家倡导的“以法治国”才是治理社会的方法,儒家所谓“以德治国”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我们无法抑制欲念的衍生和流动,却可以约束由欲念产生的行为,这就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规则。我们的邪念可能将某种道德颠覆了千次万次,但带有惩罚性的规则使得邪念无从迸发,并扶正着道德之树,从而形成了法制社会。可谓“人性本恶,而人行总善。”

道德是规则的基础构建,但违背道德却未违背规则,纳撒尼尔·霍桑笔下的威克菲尔德就是这样的人物,也许是出自对流浪的热望,他在某一天离家出走,却只到离家仅有一个街道之隔的旅店住下,并且一住便是二十年。这个离家出走的流浪者更引人注目,读者不禁会由此丈量他距社会伦理道德间的距离,他违背了道德,脱离了本位,但我们不能说他有任何越轨行径,而老练的霍桑为我们解答了难题,他在最后写道:“在看似伤乱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被规范地放在某一个位置,一旦脱离了这个位置,我们将被这个世界永远地地遗弃。”这个威克菲尔德将被事实上也的确为这个世界所遗弃。在这里,威克菲尔德违背的是另一种规则,一种社会法则。

正如《麦田守望者》中斯宾塞先生对霍尔顿所说:“人生就是一场球赛,我们却要遵守每一项这样或那样的规则。”是的,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参加这样的“球赛”,就只有遵守所谓“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道德规则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有一次父亲带“我”去附近的小岛上钓鱼,当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时,父亲却要“我”将它放回湖中。迫于无奈,“我”只得按父亲说的去做。几年后,“我”才领悟了父亲说的那句话的真正含义。

掩卷沉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记得那一次,我在东营利群集团门口捡到了二百多元钱,怎么办呢?我的心里有两个念头:一是自己拿着可随意花,倒也能做一段时间的“富翁”;二是想想失主,说不定这钱是治病救命的钱……那就理应交给广播站的阿姨,让她交给失主。正在我万分纠结时,猛地想起了那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我走向广播站,将它交给了广播站的阿姨,便悄无声息地走了。

是啊!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在生活中,我们要拒绝诱惑,这也正是道德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让座道德绑架高中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许多多令我忘不掉的事,好象那一颗颗划破夜空的流星,光彩夺目。在这些往事中,有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午,正是最热的时候,太阳的光映照在我的脸上。坐在车里,听着"吼,吼。"的车声,这声音毋庸置疑是噪音,望着车窗外,人来人往的街道,他们都是半眯着眼睛,撑着太阳伞,似乎一点也不喜欢这热辣辣的太阳。

有人上车了,她是一位老人,她看看车上的座位,满了,又没人让座。只好站着,扶着车杆。阳光正直直地照着那位老人,老人皱着眉头,用手擦从额头流下豆大的汗珠。车子突然猛地一刹车!老人踉跄了一下,脚撞到了车杆"哎哟"一声。全车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老人的身上,可过了一会儿,他们都各干各的事,压根没打算让座。我直定定地看老人,手紧紧地握拳,手心都出汗了,咬着下唇。让不让坐呢?我十分犹豫,他们不让,我也不让吧,可是......让了的话我就要站着了呀,又热又嗮。不!这点小事,我怎么可以不让呢?我又想到我是少先队员,我迅速起身,走到老人面前,诚恳地说:"老婆婆,你去我的位置坐吧,没那么多阳光。"老人拒绝了,说:"这怎么行,你还小的,还白白的,会嗮黑的。""小孩子们嗮多身体好。"我坚持要老人坐,老人只好坐了,亲切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我说"没有关系的"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让座,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却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让座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尊敬,那些光顾着自己渺小的利益的人,却会受到被人的唾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道德规则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自律是什么?也许他是一种美好的素质,也许他是一种伟大的信仰,也许它是一种崇高的觉悟。我非常赞同,但我觉得应该给自律下一个通俗易懂的定义:管住自己。这种定义既不深奥又不肤浅,人们更加容易接受理解。既然懂得了自律是什么,那我们为什么要自律呢?

自律能防微杜渐。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中如果任意放纵自己而不严于律的话,那后果可想而知:坏习惯慢慢养成,举止行为令人厌恶……反之如果一个人每时每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说话有礼貌,待人谦和……那么这个人一定在学习生活中一定是一个好同学,一个好的孩子。一个人只有做到自律,一言一行都能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坏习惯别说养成了,就是在这个人的行为举子中都很难反映出来。

自律可以得到他人的尊敬。回顾历史,放眼现实,许多因自律而闻名的人比比皆是。子罕拒绝他人的美玉,以不贪为宝。这就是自律。他也因此得到他人的尊敬。岳飞曾说过“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也。”这也是自律,岳飞也以此得到他人尊敬。此种事例不胜枚举。所以在生活中做到自律会得到他人的尊敬。

现在中国政府正致力解决环境问题。环境是否得到改善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快慢。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自律。我觉得外国的人做得很好:他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很自律。他们能自觉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里,从不需要有关部门来管理。

总之,自律对一个人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需要反省一下,你自律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道德绑架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8月5日播出的《中国梦想秀》中,来自贵州的“追梦人”杨成燕,梦想是让失散多年的妹妹认回双亲,一起拍张全家福。杨成燕的妹妹张懿小时候被父母送给别人,知道真相后不愿接受生父生母。张懿在现场一直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不料,节目主持人周立波当场指责女孩心胸狭隘,说她应学会原谅,否则永远不会幸福,还说出了“在你儿子眼里你是个尖酸狭隘的女人”的言论。(8月10日《东南早报》)

张懿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有两个原因,一是怕养父母伤心;二是与亲生父母并无感情,她信奉“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认还是不认,张懿已成人,她有权利作出判断。而周立波一再诘问,甚至逼迫,出言不逊,哪怕初衷良好,也有道德绑架之嫌。

从法律上说,如果当初张懿的亲生父母遗弃了她,已涉嫌违法;如果将其送养给别人,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她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换言之,张懿可以不认亲生父母,也不必赡养亲生父母。本来一件很纯粹的事,却因周立波的“好心”而变得复杂。

据杨成燕称,其妹妹张懿属于超生,要上交罚款。无奈家里条件太差,杨成燕的父母实在拿不出罚款,只能将仅有1个多月大的女儿送走。更接近真相的细节应该是,杨成燕的父母重男轻女,因为在生了张懿之后,又生了一女一子,即包括张懿在内,杨家共有四个孩子,直到生了儿子才罢休。在笔者老家,有太多类似的情况,一些家庭连生了几个女儿,直到生了儿子才满足,孩子多养不起就把女儿送人。

不认亲生父母,总有原因。作为旁观者,我们自然不能勉强,更不能道德绑架。他们与养父母建立良好感情,不愿让养父母难受,已尽孝道。他们认亲有时也容易受到阻力,比如被养父母劝阻,张懿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养父母的做法,同样值得理解。

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我们最爱拿道德说事。道德是砝码,道德是武器,挥舞道德大棒,习惯于道德绑架,这种做法明显不合适,可能遮蔽真相,伤害法律,掩藏了社会问题。少一些泛道德化,回归到法律命题,并深思道德泛化背后的社会问题,也许强过动辄上纲上线,拿道德说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道德规则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大火中,只有一本被学生违规带出的书幸存,但是当这名学生将自己“拯救”的图书交还时,校长在感谢过后以违规为由将这名学生开除。

可能有人要说,这位校长过于严苛,规矩虽死,人情却活,难道不应该通融几分?对于保护了图书的行为,难道不应该给予减罪处理吗?

诚然,人情常与规则产生尴尬的火花,大多数人更希望看见富有人情味的灵活处理,而不支持规则化的冷酷裁决。可是人们很少意识到灵活处理常常使规则失去其作用。可以灵活与通融的地方通常是无穷多的,你是救下最后一本书的英雄,那我是图书馆长的亲戚,他是校长的朋友……有太多的人可以寻找理由打破规则,那规则还需要存在吗?

况且,我们难以知晓一个理由究竟需不需要通融,因为情的界限是如此模糊,我们无法判断这个带走图书的行为是过大于功还是功大于过。而规则——以其强制执行性与普遍适应性闻名的产物,将我们从两难中解放。千万种情况被分为两种:合规和不合规。其过程或许不近人情,但是产生的结果是一种统一与公平的美。要发挥规则的作用,执行者就不需要化身为一位不近人情的判官。

那么,这位学生就没有值得辩护之处了吗?当然不是,情与法的冲突出现时,“情”应当让步,而“法”更要反思:如何能在保障秩序的同时,接纳更多的“情”。仅一次违规就开除是不是过于严重了?大学生是成长中的年轻人,经常犯错,也需要犯错,而犯错之后,学校不应仅是惩罚,更应施以教导,给与机会。交出图书,是艰难挣扎后的诚实之举,发扬和鼓励这种品质,是不是应该相应作出奖赏?的确,执行者要冷酷无情地执行规则,但不是天天只执行一套规则,规则应在与人情的冲突中实现合理的磨合。从根本上来说,这两者是一致的,把握好情与法的界限,调整规则,才能发挥规则的作用。

规则需要严格的执行,更要追求自身的合理。严格执行合理的规则,让判官与受判者都露出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道德绑架何时休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11月13日,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第二天,全世界都在为遇难者哀悼的时候,范玮琪在微博上晒出孩子的照片,网友恶语相向:“自己的‘小确幸’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事后,范玮琪发表了另一条微博,意在为遇难者祈祷,却仍然难以平息网友的愤怒。

这已经不是范玮琪第一次因为“晒娃”被网友横眉怒指。“9·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吸引了千千万万人的关注。在关注阅兵时,一些人还同时关注了明星有没有关注阅兵。他们通过微博发现,赵薇、林志玲、大S、SHE、蔡康永、何润东、范玮琪等对大阅兵没有任何表示;范玮琪不但没有表示,还在自己的微博里晒出双胞胎儿子的照片。于是在这些明星的微博下面,“不爱国”“不配当中国人”“取消关注”“你令人失望”等骂声响成一片。尤其在范玮琪的微博里,数以万计的评论如潮涌来,其中相当部分是谩骂:“你不发阅兵的照片,居然发你儿子的照片!你不爱国!”“你不感动吗?你还是中国人吗?”“你不爱国,你滚出中国!”。而在我看来,那些嘴里没说过半句“爱国”字眼的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律,维护权利,承担义务,也都算爱国。

有人认为,作为公众人物,明星不应当把自己的微博简单地视为私人领地,他们在微博上的发声也跟其在公共场合的一言一行一样,具有特殊的传播和示范效应,因此,范玮琪的言行是不对的。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在网友们激烈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对范玮琪“晒娃”

的批判已经不只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升级为人们宣泄负面情绪的一个出口。在这种看似热血、实则非理性的责备中,批判的因果和逻辑是不需要深究的:只要你没做大家正在做的事,你就是不道德;只要你没说大家正在说的话,你就是不道德。在这样的道德批判中,转型期社会的种种压力,轻而易举就转变成荒腔走板的情绪表达,舆论貌似占领了道德伦理的高地,实则却是对寻常生活和情感施以了道德绑架。而事实上,真正的道德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道德绑架对人的伤害则丝毫不逊于真正的绑架。 正如知乎一位作者所说的,每个阶层每个群体都有他们的道德观,正如战争是因为双方都有正义,道德绑架则是因为一方觉得另外一方达不到他们的道德标准。

在你谴责他人这个方面的缺失之时,你在另一方面可能还不如他做的好。这种只存在于部分人心中的“不道德”行为是不足以将一个人的品性定义的。这里举个例子:一个年轻人工作一天回家睡在公交车上,突然被一位老人敲醒,并被要求让出位置,然而老人也就50出头并无身体大碍,本着已经累垮的身体外加被打扰的烦心不愿意理会却被冠以漠视老人,不尊老爱幼的坏品性,可是,这年轻人真的有错么?

“道德高于法律”的本质就是人治思维。但是道德绝对不能高于法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免受道德的绑架,避免“多数人的暴政”。道德绑架则正是因为一方觉得另外一方达不到他们的道德标准。

[道德绑架何时休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道德与规则的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哈佛楼大火后,学生将违规带出馆外、已成珍本的图书交还学校,校长表达感谢后将其开除。校长的做法是否妥当?学生所受待遇是否不公?“道德”与校规相冲突之时,该如何作为?

私以为,校长的做法、学生所受待遇是妥当、公平的。

学生为私人目的违反校规,将珍藏图书带出馆外。倘若事件到此结束,毫无异议地,学生从校规与道德两方面来说都应受惩治。但哈佛楼发生了大火,使学生带出的书籍成为孤本。到此,学生违规行为该被如何处理?先是学生违规,后是哈佛楼大火,难道哈佛楼的大火或学生手持孤本书便能使学生违规的行为不再违规,因而不受惩处吗?或者,若哈佛楼未大火,学生便应受惩治;若哈佛楼大火,学生便不该受惩治?这显然不对,学生保护了孤本完全是偶然结果,对待违规惩处方式并不该受外界因素导致的偶然结果所影响。况且,动机上,学生也并非因预知火灾,为保存孤本而违规,只是为己私欲。

那么,为什么所谓的“道德观点”认为学生所受待遇是不公呢?这是因为,“道德观点”混淆了学生两个不同的行为过程。行为过程如上文,是为个人目的违反校规的行为,应受批判。行为过程二,则是学生深思熟虑后,在个人利益有受损风险的情况下,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将孤本交还学校,保障了学校、集体的利益。而这应受褒扬。因而,我赞同校长对两个行为过程,一采取开除处分,二表达感谢的做法。校长奖罚分明,学生所受的待遇是公平的。

校长之所以说“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正是因为“大众道德”“舆论道德”常常犯这类混淆错误,与屡经完善的校规相比,并不大可靠。

但是,又有观点认为,从处理方式可能造成的结果来看,学生可能因遭开除心生不满,下次不再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可能促进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发展。这其实是误解。先不说,校长并非只有开除,而是也有感谢。就算采取肯定的处理方式,也只是使学生产生一种假装为集体主义牺牲个人利益便可以得到好处的错误认识。而奖罚分明的做法将使学生认识到,违规就应受罚,但即使违规,也会可以进行补救而受认可、感谢。而从是否促进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角度说,倘若采取肯定的处理方式,只是促使其以后学会为利己行为添上伪装——假装为集体主义牺牲个人利益——而已。

综上所述,我认为校长的态度与做法无可非议,学生所受待遇正显示了校规公正,而非不公。当“舆论道德”与校规冲突,屡经完善的校规更加可靠。不过,对于“道德观点”,也应深思,不应抱有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多自我反思,少用道德绑架别人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儿恳请她和母亲挤一挤,遭到拒绝。老人女儿挽着母亲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视而不见,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这时,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生委屈地哭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女生拒绝让座的理由很充分:二等座车厢,座位并不宽敞,硬要挤两个人,比较勉强;从南充到成都近1个半小时,女生若是让座就得长久站着。所以从法理上说女孩的做法是正确的,凭车票对号入座是市场规则决定的,是她应有的权利,而让座只是一种义务。只是不让座在人情上讲是有过错的,有失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美德。

相对的,老人的女儿也要反思。老人与她既购买站票,则表示认同无座乘车的条件。且老人身体有恙,若因“挤坐”而影响病情,对女孩来说也是一场无妄之灾。所以,女生的做法不过是维护自己的权益,老人女儿横加指责,就有道德绑架之嫌了。正如著名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中也评论说:“若子女真有孝心,上车前买个马扎才多少钱?或者主动提出赔偿三倍票价给让座乘客也成。为了老人健康,愿意多付代价,这是孝;宁可让老人站着等别人发善心,也不愿自己用钱解决,我看这个女儿才真是不孝。”

素材点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少不了法理和人情。如果做事时都遵从法理,自己按“理”设定方案,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也不会遇到麻烦;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就不会对别人生出许多不该发的怨气。如果在遵从法理的基础上,人人再付出点温情,这个社会就美好了。

1.2017以道德为话题的议论文素材

2.高考话题作文素材:道德绑架

3.有关公共道德的高考素材:共享单车

4.有关道德的时事热点作文素材

5.道德作文素材积累

6.2017社会热点素材:法律要扶起摔倒的道德

7.道德修养方面的作文素材

8.道德与规则作文素材

9.2017关于道德修养的高考热点素材

10.作文素材及运用思路: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规则与道德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伦敦奥运会上羽联的新规则让不少国家队钻了空子,争着输球,引来观众的极度不满和舆论的一片哗然。且不提规则的漏洞,代表一个国家,这些选手为了取胜,不择手段,不顾礼义廉耻的做法,着实令人寒心。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实不论是对财,对利还是对名,人人心里都该有条道德底线,该有杆秤,掂清楚孰轻孰重。

不可否认,这个社会是功利的,是以成败论英雄的,道德的价值,人人自知却太难以评估,不像年收入一样能被量化,也不像官衔一样被印上名片,于是不免被淡化、被遗忘,甚至为了争取有形的名利而被抛弃,于是,为了“胜功”,为了名利,球员可以不顾体育精神故意放水,学生可以不顾诚信品质考试作弊,连更小的孩子,或许也耳濡目染地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耍花样,骗取一颗糖或五角星。这样一个人人只求功利而忽视道德底线,拼命抓取那些不光明的成功的社会。才会有“要怪只能怪规则,不钻漏洞就是傻蛋”的利欲熏心的口号。

其实追求功利本身没有错,人人喜欢成功,人人崇拜成功人士,想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人们才会努力工作,这个社会,才能有效率地运转下去。要做到“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地,怕是只在庄子的逍遥梦中才有这等人物,但追求名利的方式不应该扭曲,不应该是一条缺失道德的近道。球员想获得成功,能不能不钻规则的空子,而是平时刻苦练习?学生想争个成绩,能不能不偷偷“借鉴”,而在考前好好复习?很多时候,原本不是没有遵守道德底线,磨砺自己实力的选择,而是为一些不正当的成功所蛊惑,没有去选择罢了,不要想“别人也走捷径”,人心自有道德的天平。

钻空子的球员们被处罚,可见这个社会还呼唤道德,至于未来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会怎么看待成功,怎么争得成功,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点滴行动,君子可以爱成功,但取之应有道,这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道德绑架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个七年的闺蜜拉黑了我,原因是我拒绝参与她组织的“救助流浪狗”活动。

闺蜜是个不折不扣的爱狗人士,这些年我看着她为一个又一个动保活动摇旗呐喊,“拦车救狗”有她,“反对狗肉节”有她,“给流浪狗一个家”也有她。

我并不是没有同情心,看到虐狗弃狗的新闻会心痛气愤,对于闺蜜在爱狗道路上的满腔热情也打心眼里佩服。

只是我从小怕狗,遇到大狗会自动保持安全距离,就算是小狗朝我跑来都会战战兢兢。

在几番推辞后,她很生气的说:狗狗那么可爱,有什么好怕的?你不要找借口,你就是冷血。

我想不通我怎么就冷血了,在微信上发了条消息找闺蜜理论,却发现她已经把我拉到了黑名单。

女明星因为在阅兵日发儿子照片,瞬间被骂上热门。

微博里过十万的评论里充斥着匪夷所思的爱国情怀:“你居然不发阅兵的照片,真是对国家没有感情”;“都不表达下自豪, 你不配做中国人”;“这么重要的日子你还要秀小孩,赶快滚出中国”.......

大商人这些年慈善做的不少,却因为一场灾难没有做出表率被逼捐,一大波人用着逼债般的口气指责他有钱不捐款就是为富不仁。

晒娃就不爱国,有钱就该捐款,这是哪门子的强盗逻辑。

如果是个人行为实属可恨,如果是群体行为,那就只能说是可悲了。

说到“道德绑架”,就不得不提历史上“阮籍丧母”的典故。

魏晋时期的大名士阮籍秉性孝顺,但听闻母亲去世脸上却没有悲戚之情,灵堂上其他兄弟都痛苦流涕,他连一滴泪都没有掉。

阮籍的冷漠遭到了众人的不满,纷纷指责他薄情寡义。到了母亲快要下葬的时候,他却因为悲恸过度吐血数升,几乎死去。

中国自古以来讲求礼法,悲伤有很多种形式,泪水往往是最直接的演绎。

但内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只是表情,不是表演。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可是有的人花了大半辈子也没弄明白什么是真的道德。

道德是用来约束有错的人,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

制定自己的准则,绑架别人的道德,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

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就像我不爱狗不代表我冷漠无情,我不让座不代表我不懂孝道,我不发朋友圈不代表我不重视友情.......

而站在所谓道德据点的你们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别人所慨,强别人所难。

请停止道德绑架,世界不是法庭,而你也不是法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有关道德绑架作文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八旬老人乘动车时因没买到坐票,恳请座位主人让座,座位主人因拒绝让座遭到老人女儿讽刺。这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背后意义却引人深思。

在我看来,让座与否是女大学生的权利,如此道德绑架不值得提倡。

诚然,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关爱他人、友善待人也是我们一直弘扬的价值观。社会倡导友善,是因为大家崇尚和谐、反对冷漠,人们不想看到类似佛山“小悦悦”事件再次发生,不希望老人倒在地上无人扶起,也不愿看到类似货车侧翻货物引人哄抢的新闻报道。

但是,以上种种,似乎又与拒绝让座的女大学生不太一样。前者,是拒绝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后者则出于对生命的漠视或是对他人利益的侵害。车票,买来了自然就是自己的,转让与否,分享与否,都是自己应有的权利。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座位的人,不见得就一定品德高尚,而拒绝让座的人,也不一定就是所谓道德滑坡或是品德低劣。若以“让座与否”来划分座位主人是否“近人情”、“素质高”,实在是一种粗鲁的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之举,往往被看作一种对尊老爱幼之类美德的提倡,而其实质上危害不小。几年前曾有过“男子为救母亲偷几百只鸡”,以及“丈夫为救妻子造假医疗保险”等事件,这些同样是一种道德绑架。我们所倡导的“道德”,应是自愿牺牲自身利益,至少也是不损害他人应得权利,而“道德绑架”却是强迫他人牺牲自我权利,甚至是真真实实地侵害了他人的利益。这样的“道德”忽视了法律,是对法律威信力的挑战,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当然,我们拒绝道德绑架,并不等于我们拒绝温情与友善的传播,更不等于我们容许冷漠的蔓延。在任何情况下,不计回报的让座、帮助永远是值得倡导并学习的。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家老人在出门时能得到应有的关爱与照顾。但无论怎样的关爱,皆应出于自愿,就算老人们没得到这样的待遇,也不应对他人冷嘲热讽,冷眼相看。

在提倡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当下,我们希望温情与善良可以涤荡每个人的内心,对社会中的“冷漠”说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拒绝道德绑架,让选择的权利回到每个公民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道德绑架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问:“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看到这个回答,您一定在想,孔融让梨不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的吗,为什么不让梨呢?别急,这个回答其实出自上海一名小朋友的语文考卷。这两天,这份考卷在微博上火了。然而,这个回答虽然反映了孩子真实甚至有点“萌”的想法,却“萌”不倒改卷老师:一个大大的红叉落在了考卷上。(《东南快报》 4月18日)

《孔融让梨》这篇课文,我们都学过。故事的初衷,无非是教会孩子们学会谦让。但是,我们的教育却以“谦让”作为一个标准答案,如果你不谦让,或者说在试卷上说不会谦让,就一定会是错误答案。这就有些荒唐可笑了。

比学会谦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真诚。要明确的是,不谦让不等于自私,自己手中的梨相当于自己的个人财产,如何处理,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因此,我们可以宽容不谦让现象的存在,但我们不能宽容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为了成绩而撒谎。因此,对于改卷老师的判错之举,我们也应该打一个大大的红叉。

然而,为了得到分数而撒谎,在当下的教育之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不真诚的满分作文”曾经就被当作一个教育话题拿来讨论。在大量的满分作文之中,有那么多的假话套话,比如说,小学生喜欢扶老人过马路、小学生将父母给的钱当作拣到的钱交给了警察叔叔、娇生惯养的小学生突然学会了做饭把父母感动的一塌糊涂……面对这些主流地不能再主流、高尚的不能再高尚、虚假的不能再虚假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当下教育的罪恶。可以说,这样的教育与评分方式是在完成道德绑架——非主流就一定是错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高尚起来。殊不知,做一个“不让梨”但真诚的学生,本身也算是一种高尚。

世上没有固定答案,只有参考答案。除了数理化问题有相对较精确的答案,许多科目尤其是一些文科题目,绝对没有固定答案。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世界里,似乎只有高尚的答案才能被判正确,那些发自内心的真实的答案,如果不符合老师和评价体系所认为的主流价值观,则一定就是错误——正确与错误超越事实本身,这是何等的荒唐。

尤其是在市民社会、公民社会的建设过程之中,这样的逻辑与教育方式甚至可以称为一种荒谬。市民社会之中,主人对于一个物件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让与不让那个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梨,和高不高尚没有任何关系。可以说,有些东西可以谦让,有些东西则不可以谦让。谦让是一种美德,但是,一些属于自己的固有的东西却不应该谦让,尤其是自己的权利。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应该成为一种道德风尚。如其不然,老百姓的权利意识就会越来越淡薄,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就会渐行渐远。

韩寒曾说,“人生的第一次撒谎从作文开始”。这句话也不完全对,因为也有一种可能是,人生的第一次撒谎从回答语文老师的问题开始。“不学孔融让梨”被判错误的故事警示我们,教育的评价方式应该变一变了——不进行道德绑架,不将道德分数化、小数点,应该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识。教育不能搞得太虚假,如其不然,学会虚伪就不只是这些孩子的悲剧,而可能会成为整个社会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道德绑架的命题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首富就一定要捐钱呢?为什么首富就一定要捐的比别人多呢?马云的财产有自己分配的权利,网民又有什么权利凌驾于道德之上去指责不捐的人呢?难道捐的多的就比捐的少的有道德吗?我们就先来看看,什么是道德绑架

所谓的“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的情况下才成立。 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

观点一(保守主义):但是,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么都称之为“道德绑架”的人,等于连这样的道德底线和道德义务都要取消。

观点二(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 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所以,正因为“道德”

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自愿是慈善的前提,再合理的诉求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高调公开的慈善策划,与道德捆绑的求助活动,也许在短时间能起到放大爱心、扩大关注的效果,成功于一时,但是伤害的却是慈善事业的基础。试想,哪位董事长如果不借款,是否就贴上了“为富不仁”的标签如果借了款,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群起效仿,是否会给公司正常运作秩序带来影响不理性的“寻善”活动,终将阻碍行善的步伐。

如今,慈善观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都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之中,健康的慈善环境对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愈加重要。现代慈善理念、行善积德的氛围、大批慈善家、慈善捐赠平台是慈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慈善走上良性轨道的坚强支撑。这既需要慈善方的责任、热情,也需要受助者的真诚、冷静,还需要社会的宽容与理性。

此外,还应该明确:慈善只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既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更要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莫用道德绑架的议论文

全文共 1148 字

+ 加入清单

1月13日,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第二天,全世界都在为遇难者哀悼的时候,范玮琪在微博上晒出孩子的照片,网友恶语相向:“自己的‘小确幸’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事后,范玮琪发表了另一条微博,意在为遇难者祈祷,却仍然难以平息网友的愤怒。

这已经不是范玮琪第一次因为“晒娃”被网友横眉怒指。“9·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吸引了千千万万人的关注。在关注阅兵时,一些人还同时关注了明星有没有关注阅兵。他们通过微博发现,赵薇、林志玲、大S、SHE、蔡康永、何润东、范玮琪等对大阅兵没有任何表示;范玮琪不但没有表示,还在自己的微博里晒出双胞胎儿子的照片。于是在这些明星的微博下面,“不爱国”“不配当中国人”“取消关注”“你令人失望”等骂声响成一片。尤其在范玮琪的微博里,数以万计的评论如潮涌来,其中相当部分是谩骂:“你不发阅兵的照片,居然发你儿子的照片!你不爱国!”“你不感动吗?你还是中国人吗?”“你不爱国,你滚出中国!”。而在我看来,那些嘴里没说过半句“爱国”字眼的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律,维护权利,承担义务,也都算爱国。

有人认为,作为公众人物,明星不应当把自己的微博简单地视为私人领地,他们在微博上的发声也跟其在公共场合的一言一行一样,具有特殊的传播和示范效应,因此,范玮琪的言行是不对的。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在网友们激烈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对范玮琪“晒娃”

的批判已经不只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升级为人们宣泄负面情绪的一个出口。在这种看似热血、实则非理性的责备中,批判的因果和逻辑是不需要深究的:只要你没做大家正在做的事,你就是不道德;只要你没说大家正在说的话,你就是不道德。在这样的道德批判中,转型期社会的种种压力,轻而易举就转变成荒腔走板的情绪表达,舆论貌似占领了道德伦理的高地,实则却是对寻常生活和情感施以了道德绑架。而事实上,真正的道德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道德绑架对人的伤害则丝毫不逊于真正的绑架。 正如知乎一位作者所说的,每个阶层每个群体都有他们的道德观,正如战争是因为双方都有正义,道德绑架则是因为一方觉得另外一方达不到他们的道德标准。

在你谴责他人这个方面的缺失之时,你在另一方面可能还不如他做的好。这种只存在于部分人心中的“不道德”行为是不足以将一个人的品性定义的。这里举个例子:一个年轻人工作一天回家睡在公交车上,突然被一位老人敲醒,并被要求让出位置,然而老人也就50出头并无身体大碍,本着已经累垮的身体外加被打扰的烦心不愿意理会却被冠以漠视老人,不尊老爱幼的坏品性,可是,这年轻人真的有错么?

“道德高于法律”的本质就是人治思维。但是道德绝对不能高于法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免受道德的绑架,避免“多数人的暴政”。道德绑架则正是因为一方觉得另外一方达不到他们的道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道德绑架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没买到坐票,老人在南充站被座位主人请了起来,之后另一位乘客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有媒体就此事进行网络调查,结果显示,55.1%的网友认为座位主人没有做错,只有2.2%的网友认为座位主人有点不近人情。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把座位让给需要帮助的乘客。”我们乘坐一些公共交通工具时,总能听到这句熟悉的提醒。但是这能够成为要求别人必须让座的理由吗?尤其在动车上,每一位乘客在买定了自己的票后,就享有相对应的乘车权利。有座位号的乘客,是否愿意将座位让与他人,亦是一种可自由选择的权利。一些拒绝让座事件引发热议,甚至被打上道德的标签,不免有“道德绑架”之嫌。其实让座只是一种情分,却并非本分,对于让座与否又何必苛求呢?——吴语

在公交车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主动让座的行为,不管是老人还是孕妇,都可以在公交车上轻松得到座位,这是文明道德的体现。可是在动车上,却很少看到主动给老人让座的行为,这就暴露出一些人对传统美德的曲解和偏见。一些人认为公交车属于短线运送,让一下座位无所谓;而动车则不一样,让了座,就要站立很久,太辛苦,这也是很多人在动车上拒绝让座的原因。诚然,这些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能成为拒绝给老人让座的理由。让座是一种美德,不应分时间、地点,也不应分交通工具,只要老人有需要,就应该积极给老人让座,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只在公交上让座,拒绝在动车上让座,是对传统美德的片面理解。——吴彩霞

坐自己的位置完全没错,但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应该点赞。在公共场合,遇见身体不适的年轻人我们都要上前询问一下,更何况是面对一位满头白发、身体抱病的老人。让座是一种礼貌,但没有必要把它绑架成一种法定义务。让座是应该的,不让座也不应被归结为不讲道德,毕竟平等享受有偿的公共服务是每个人的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道德绑架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微博上看见一条消息,关于让座,一个女孩子生着病坐在椅子上,来了一个老人,周围的人看见女孩不让座都觉得这个女孩十分的没有羞耻心,最后女孩迫不得已让了座位。

通过这个事情,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没有谁是必须让座的,法律上也没有这个规定,我们不应该道德绑架任何一个人,当让座这件事情过去夸大,这个世界不就乱了套,我不是提倡不让座,而是提倡不要道德绑架。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上车的时候也会听到车上的乘客请给老弱病残孕等人让座,让座这个词已经深深地刻入我们的脑海里,看到老人,孕妇,残疾人的时候都会反射性的让座,这个是一件好事,毕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涵养,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是有的时候,一些年轻人生病或者是身体不适的时候,因为年轻看不出来,大家强行道德绑架非得逼着人家让座,这个是不提倡的,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道德观来衡量其他人的道德观,道德绑架这种事情我们看到过很多次,这种不良的风气应该制止。

创造和谐的社会首要条件就是约束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道德绑架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成长过程的不断推进,生活中出现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可是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出现了许多难以抉择的事情,常常让我感到不知所措。

但这次,我实在不知如何表态了,因为我现在已经思维碰撞很久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我在一个烤红薯摊位,向摊主——一位老奶奶——买了个红薯,却是花了我一顿半的饭钱!我的心很痛,因为这个红薯对于我来说是“天价”了。

本来,老奶奶这么大年纪了,头发花白,体现了其主人的饱经风霜,更由于是冬天,这儿风又很大,做小本生意的大家都很不容易,何况是这位老奶奶,以及她身边的一位应该是她的老伴的老爷爷。

饿的慌,我迅速来到这个摊位前,挑了个比较小的红薯,老奶奶拿起称了称,报了价,可是却让正在从书包拿出钱包往外掏钱的我感到不可思议,我的动作一瞬间静止了……竟然如此之昂贵!比别人的摊位那儿足足贵了一倍多!但是看见老人家也不容易,老奶奶忙着帮下一位顾客称重,老爷爷已经打包好递给我了。

我是不太想要了现在,但是,想到做生意的艰难,以及老人家还在冷天里出来卖烤红薯实在是——不买似乎对不起自己。于是,我狠狠心,买下了这个“天价”红薯。

但是,走回来的路上心里不是滋味。因为买了又觉得对不起爸妈。爸妈赚钱也不容易,都是无产阶级,他们要是知道我花了这么高的价钱买了家里四处都能见到的红薯不知做何感想?

我不懂,我只知道,不得不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拒绝道德绑架高中作文

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次电视电话会上,一位首长语重心长地说:“领导干部要学会拒绝。”闻后深有同感。拒绝是一种本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素质。身处物欲横流的世界,面对纷繁复杂的诱惑,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学会拒绝。

拒绝有本能的,也有理性的。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人们往往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而对自己心仪的事,要想说“不”就比较困难了。《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锋利的钓钩裸露在水中,池鱼避而远之;而一旦挂上美丽的钓饵,便能诱使成群的鱼儿上钩。世上有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丽的外表;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因此而走向诱惑,坠入了深渊。这都是不会拒绝、不去拒绝的结果。

面对诱惑,会不会拒绝、能不能拒绝,反映出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强弱,也是对党员干部人品官德的考验。党员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权力,现实生活中,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别人的种种请求或“好意”,此时,选择了接受,就等于丢弃了党性;选择了拒绝,才能避免滑向无底的深渊。所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要多问一问:“他是谁?为何而来?他找我是不是要达到个人目的?我该怎么办?”然后,自觉拿党性这把尺子来衡量一下,什么可以接受,什么应该拒绝。对于那些违背原则的问题,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符的事情,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说“不”。特别是对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擦边球”、“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更要谨小慎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随波逐流,不姑息迁就,确保党性观念永不褪色。

做一名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修好“拒绝”这门课。具体讲,就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的理想情趣,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经常审视自己的思想道德,看有没有不健康的苗头;经常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看有没有庸俗的倾向;经常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看有没有越轨的地方。耐得住寂寞、抗得住干扰,坚守精神上的一片净土。

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我们象久旱的土地渴望甘霖,象饥饿的幼儿渴望乳汁,渴望着,吸收着大千世界眼花缭乱的一切的一切,有时候,是否可能甚至连郁金香,还是罂花都分不清、辨不明?朋友,你不觉得在这异常精彩的有时也很无奈的现实中,我们还非常需要学会一样特殊的本领吗?那就是---------学会拒绝!!!

当你还是一个莘莘学子,又常常看到某一些平时学习不努力,但考试时却通过投机取巧从而获得比你刻苦学习还要好的成绩的时候;当你正巧在某个考试时某道题冥思苦想也做不出来有人向你表示可以“帮帮你”的时候,你是否也曾经想过向那些人学学?!这时候,你需要学会拒绝!

当你作为一个被相声中戏称为“冒号”的人物,手里有了某方面签字的权利,许多人有求于你,有的人还会悄悄给你递个“信封”的时候,这时候,你需要学会拒绝!

当你和朋友一起去卡厅唱歌,在时明时暗的灯光里,在杯碟交错的嘻戏中,在陪舞小姐的娇声邀请下,这时候,你需要学会拒绝!

当现代人的时髦问候语,已经从“好久不见了,你吃饭了吗?”演变成为“好久不见了,老婆还是她吗?”的时候;当麻将牌中的“换教”已被赋予现实中的关于婚变的特定含义的时候,这时候,你需要学会拒绝!

当你沉陷于网络中,迷恋于聊天室,被网上的“哥哥妹妹”神魂颠倒,置身边的亲戚朋友于不顾的时候,这时候,你需要学会拒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道德绑架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8月5日播出的《中国梦想秀》中,来自贵州的“追梦人”杨成燕,梦想是让失散多年的妹妹认回双亲,一起拍张全家福,。杨成燕的妹妹张懿小时候被父母送给别人,知道真相后不愿接受生父生母。张懿在现场一直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不料,节目主持人周立波当场指责女孩心胸狭隘,说她应学会原谅,否则永远不会幸福,还说出了“在你儿子眼里你是个尖酸狭隘的女人”的言论。

张懿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有两个原因,一是怕养父母伤心;二是与亲生父母并无感情,她信奉“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认还是不认,张懿已成人,她有权利作出判断。而周立波一再诘问,甚至逼迫,出言不逊,哪怕初衷良好,也有道德绑架之嫌。

从法律上说,如果当初张懿的亲生父母遗弃了她,已涉嫌违法;如果将其送养给别人,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她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换言之,张懿可以不认亲生父母,也不必赡养亲生父母。本来一件很纯粹的事,却因周立波的“好心”而变得复杂。

据杨成燕称,其妹妹张懿属于超生,要上交罚款。无奈家里条件太差,杨成燕的父母实在拿不出罚款,只能将仅有1个多月大的女儿送走。更接近真相的细节应该是,杨成燕的父母重男轻女,因为在生了张懿之后,又生了一女一子,即包括张懿在内,杨家共有四个孩子,直到生了儿子才罢休。在笔者老家,有太多类似的情况,一些家庭连生了几个女儿,直到生了儿子才满足,孩子多养不起就把女儿送人。

不认亲生父母,总有原因。作为旁观者,我们自然不能勉强,更不能道德绑架。他们与养父母建立良好感情,不愿让养父母难受,已尽孝道。他们认亲有时也容易受到阻力,比如被养父母劝阻,张懿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养父母的做法,同样值得理解。

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我们最爱拿道德说事。道德是砝码,道德是武器,挥舞道德大棒,习惯于道德绑架,这种做法明显不合适,可能遮蔽真相,伤害法律,掩藏了社会问题。少一些泛道德化,回归到法律命题,并深思道德泛化背后的社会问题,也许强过动辄上纲上线,拿道德说事。

[道德绑架作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拒绝道德绑架

全文共 1440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前几天在微信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罗一笑事件吗?且不论该事件的真假,单就转发该事件的朋友圈来看,就足以让笔者感慨万千。

我是在上体育课的间隙玩手机刷朋友圈时看到众朋友同学都在疯狂转发罗一笑的募捐文章的。说实话,我一直是不喜欢发朋友圈的,除了刚玩微信时兴致勃勃地发了几条朋友圈外,就一直处于潜水状态,但每当我看到朋友圈大肆转发同一条募捐信息时,都会在指间犹豫,要不要跟风转发,可是我真的不喜欢发朋友圈,而且觉得转发的信息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于是之前我一直坚持坚决不发朋友圈的原则,可是,这次我却妥协了,也许是因为同为文人,对卖文章募捐这一新形式有种深深的同情,也许是因为这次太多人转发,特别是微信里的同学全都转发了,自己如果不转发,会不会给同学留下冷血的印象,我觉得是后者的原因为主,于是,我在道德绑架中无奈地点击了转发,转发后,觉得自己的良心得到了释然,但又觉得自己像个被强权打倒的士兵,狼狈不已,只不过,这次的强权变成了人们高尚的道德。

道德绑架,是指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我觉得道德绑架现如今已沴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连自由的微信,都受到了束缚。

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道德绑架,或许就在公交车上,公车的让座问题,本来是种自发的美德,现在却成了年轻人的道德绑架,老年人一上车,年轻人就必须让座,若有不让座者,轻则被指责,重则被殴打,年轻人不让座反被老人掌捆的事件已不少见,让座本来是为了让年老体弱者提供更舒服的条件,可现在有些老年人每天退休生活过得舒适,精神饱满,有些身体素质比年轻人还好,站一会可能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相比之下,每天忙忙碌碌的年轻人疲于生活,劳累了一天,刚想在公车上眯一会,却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所谓道德给要求让座,如果只是劳累还好,还能強撑下,让就让吧,站会也没什么,可若年轻人遇到身体不适时,是否也要强行站起给健壮的老年人让座?我的朋友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天她正好身体不适,头晕的很,本想去医院看病,可就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老人,一上车看到她没有主动让座,就在她身边喋喋不休地指责她,说她没有礼貌,不懂得尊老,最后我朋友无法,只好撑着站起来给老人让座,而她自己却差点晕倒。我听了她的讲述后不禁唏嘘,如果不让座就被视为道德败坏,那么这种衡量实在是太偏颇了。

而在虚拟生活中,如微信中的道德绑架,也让人头疼不已,就像前文中提到的,当朋友们都转发了募捐信息,或转发寻物启事,这时,你是不是也要必须转发诸如此类的信息,方能显得你有爱心,不冷血,有人情?这样或那样的道德绑架,不管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在虚拟网络中,都如蜘蛛丝般缠绕着我们,让我们逃脱不得,感到厌恶的窒息。

道德如法律般,本是起着促进规范作用,让人们有更良好的行为,但美德的形成应是人人发自内心的实践,从而传播开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道德绑架却让这种美德成为了个人的作秀,人们做得不情不愿,每每在道德的高压下做出所谓的善行,都会感到一种恶心与反感,这样的善行,在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会不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从而索性不做了,如此这般,又怎么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而善行,本来是人们发自内心做出的,人们之所以做善行,是为了获得内心的愉悦,可是被道德绑架的人,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做出的,他们无法在践行美德后获得内心的愉悦,也就无法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美德,在下次没有道德的监控下,会不会变成一种可怕的冷漠?

我们尊重道德,但拒绝道德绑架,让道德在空气中自由的呼吸,比将它强行加压到人的身上,会更让人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