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介绍一种民间艺术精选20篇

关于学生自我介绍讲什么内容,那么,介绍一种民间艺术,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内容吧!

浏览

3370

作文

61

有趣的民间艺术——剪纸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剪纸,那可是一门有趣民间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人们就开始用剪纸来烘托节日喜庆,把它贴在门上、窗户上,非常喜庆。今天,在“春雷爱心屋”体验营的第三天,我们体验了一把这门艺术。

上课了,我们兴奋不已,拿出剪纸工具,急切地等待着。“同学们,你们先把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平分为四等分。”欧阳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咦?不是剪纸吗,怎么是折纸?别急,听欧阳老师说:“在对折的纸上写上‘喜’字的一半。”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先在纸上画出“喜”字的图案,不一会儿的工夫,就画好了。

看着其他同学还在画着,我不禁沾沾自喜起来,拿着剪刀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剪着,哈!剪完了,我拿起来刚想炫耀一下,可打开一看,呀!怎么是断开的?

我不解地跑去问欧阳老师,欧阳老师看了看,笑眯眯地说:“你看,你画图时把方向弄反了。”我恍然大悟,拿出一张纸又重新做了一遍。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又失败了。我的纸张是正方形的形状,而我却按照长方形的比例来剪的,导致“喜”字成了一个大胖子。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毫不气馁,拿起纸张好好研究了一下,又重新开工。一张漂亮的“喜”字出炉了,我终于成功了!

课程结束时,欧阳老师送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只蝴蝶剪纸。看着栩栩如生的蝴蝶,它似乎正展翅飞翔,我仿佛看到了老师一笔一笔,一刀一刀的艰辛。是啊,任何事要想成功,没有百倍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有趣的剪纸艺术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让我们的节日喜气洋洋。我喜欢剪纸,这是一门有趣生动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间的艺术品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艺术品——剪纸不仅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它们还十分特别。因为剪纸不仅给欣赏的人一种美得感受,更表达出剪纸者内心的感受。

在欣赏了那么多美不胜收的作品后,其中有一幅剪纸让我印象深刻。

看,艳阳高照的下午,一个小男孩套着白马褂,头上扣一顶小巧又可爱的高帽,虽然早已大汗淋漓,却一心想到驯服两头骆驼。这两头骆驼可是出了名的怪脾气,动不动就发火,没人敢招惹。其中一头螺头黑白想见,与众不同,别看它瘦小可怜,脾气比十头牛还倔呢!走起路来头一昂,身子一摆,那不可一世的样子看着就讨厌。还有一头脾气稍微好点,可惜他全身通黑,一种高贵的气息从内而外的流淌着,不怒自威,当看到他的第一眼就会吓得哭爹喊娘。

尽管这两头骆驼很倔,可小男孩不是个省油的灯,非得使出十八般武艺把它们驯服才肯罢休。他灵机一动,照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必须速战速决,倒不如先和他们做朋友再下手。于是,小男孩绞尽脑汁,想法设法,使出所有玩的功夫,硬是把两头骆驼的目光吸引住了。一开始,两头骆驼瞧了瞧小男孩,紧接着心里边有点痒痒了,它们把面子一丢,傲气一甩,向小男孩抛了几个媚眼,还拱手作辑呢!小男孩喜上眉梢,任何动物都是有弱点的。

渐渐地,小男孩和骆驼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顺利地驯服了它们,在回去的路上扯高气昂地变成了小男孩。

从这幅作品中,我不但知道了一个好玩的故事,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剪纸的人要好强好胜,不服输,而对困难毫不退缩的性格。

每一幅完美的民间剪纸背后,不仅隐藏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更表达出了剪纸的人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态度。民间剪纸虽然平凡,却一眼就能打动所有欣赏的人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宁波的民间艺术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上审美习惯、表达方式、方言不同等许多条件,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产生了众多的戏曲剧种,甬剧就是其中的一种。

甬剧是用宁波地区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属于花鼓滩簧声腔。它最早在宁波及附近地区演唱,当时称“串客”,1880年“串客班”到上海演出后又称“宁波滩簧”,1924年“宁波滩簧”在上海遭禁演后称“四明之戏”,1938年上演时装大戏后又称“改良甬剧”,直到1950年,这一剧种才正式定名为“甬剧”。

甬剧音乐曲调丰富,共计约有九十种。主要有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演化而来的“基本调”,从宁波乱弹班中带来的“月调”、“三五七”、“快二簧”、“慢二簧”及四明南词和一些地方小调。甬剧基本调主要用于塑造人物,表现人物较复杂的思想表情。叙述故事情节。小调则用来作为情节片段之间的穿插。

解放前活跃在上海、宁波等地有较多的甬剧表演团体,当时著名甬剧艺人有贺显民、徐凤仙、金翠香、金玉兰、黄君卿等。上海堇风甬剧团以改编整理传统剧目为主,如《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双玉蝉》、《借妻》等。宁波市甬剧团以编演反映现代生活为主,如《两兄弟》、《亮眼哥》、《红岩》等,同时也整理了如《田螺姑娘》等一批传统戏。

甬剧适宜于演清装戏、三十年代西装旗袍戏和现代戏,特别擅长于演现代戏,因此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广大观众的欢迎。解放后,宁波、上海两地甬剧团演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宁波、上海、舟山等地。其中上海堇风甬剧团曾在1962年晋京演出,宁波市甬剧团在l990年和1995年两次赴京演出,均产生过较大影响。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更,使一些戏曲剧种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剧种新生、壮大,我相信在甬剧在经历了过去的坎坷之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会如雨后彩虹般更加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间剪纸艺术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虽然存在于纸张上非常的轻盈,不但容易保存,而且成本还非常的低。但是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特点,也使得剪纸不太适宜长时间的保存。虽然剪纸从纸张被发明之后就已经很流行了,但是保存到至今的传世作品却非常的少。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一些经典的古诗集中寻觅到剪纸的踪迹,例如李商隐在《人日》诗中就有着“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里的“剪彩”就是剪纸的意思。而剪纸这个词本身更是频繁的出现于诗句中,例如著名诗人杜甫的《彭衙行》所写的“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这里就直接采用了剪纸这个词。

由于剪纸有着非常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非常的强,虽然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我们可以注意到,过去的剪纸创作常常是围绕着一些山水和吉祥图案来进行创作,但是现代的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可以看到剪纸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艺术的表现特征论文

全文共 3082 字

+ 加入清单

关键词:歌曲衬词 结构 类型 形式

摘要:在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衬腔的运用最能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衬词作为一种情感表达语言,其表现力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但可以强化歌曲的抒情性,也可以使歌曲形象化、生活化。由于衬词的结构类型、表现形式的各异以及在歌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其音乐中的表现性是不一样的。因此,研究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对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传统,提高民族音乐演唱水平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它诞生起就始终伴随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情感。民歌中衬词的运用十分广泛,由于它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因此,在民间和民族歌曲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歌曲情感的抒发、演唱的流畅、风格的形成、形象的塑造、意境的刻画、歌词的表达都是不可缺少的。从“衬词”的特点(用语习惯,表情达意的方式)以及运用的规律来看,衬词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单音节衬词、双音节衬词、多音节衬词。由于衬词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的各异,以及在歌曲中运用方法、位置的不同,它在音乐中的表情性是各不相同的,就是同一结构的衬词在不同的曲调中也能传递各不相同的情感信息。因此,研究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对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民族音乐演唱水平以及对民族歌曲创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单音节结构衬词

由一个音节结构组成的衬词,称单音节衬词(也叫“衬字”)。在汉族民歌中,演唱时在正词中加“衬词”(虚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每首歌、每句词都有加虚词衬字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习惯性用语”衬词,或者叫“语气辅助”衬词。常见的衬词有:“啊”“哪”“呀”“啦”“哇”“哎”“嗨”“哟”“咿”“喂”“耶”等。这些衬词多用于歌词的词或词组中间、句读助词之后以及句末之后。其作用有三种:一是调剂节奏。在正词中加虚词衬字,使词或词组之间增加字数,促成节奏细分,使歌曲的节奏产生变化,从而达到轻快活泼的艺术效果。二是保字、行腔。使语音中的闭口音(清音或浊音)变化成张口音(元音)来增强歌词的可唱性和润腔。特别是在句末有拖腔时促使字音纯正、收韵完美、行腔圆润。三是起感叹词、语气助词的作用。

1.用于单音节词中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它可以插在正词的中间,借正词的歌腔见缝插针,与正词裹在一起唱,且时值较短,没有独立的表现意义,必须依附正词而发挥作用,起着垫字和华彩的作用。

如湖南嘉禾民歌片断:

歌中“送”是一个动词,“姐”是一个名词,同属单音节词,在单音节词中加上一个语气衬词“那”,促成了节奏的细分,产生了轻快活泼的艺术效果,也增加了歌曲的韵味。

2.用于词或词组之间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也是灵活多样,除了调剂节奏、起烘托的作用外,能使正词中的闭口音变为张口音,很好地起到了保字行腔的作用。

歌中衬字“呀”用在一更的时间名词之中,“啊”用在时间名词“一更”和方位名词“里”所组成的词组之中,使正词中的闭口音变为了张口音,不但使歌曲中的节奏起到了变化,同时也较好地起到了润腔的作用,使歌曲更具地方特色。

3.用于句间停顿处与句尾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能扩充乐句和衬托色彩性衬腔来抒发歌曲情感。特别是在拖腔时,促使字音纯正、收韵完满、行腔圆润,是句尾拖腔收润不可少的。

歌中衬词“啰”用在“一塘莲”的名词之中与之后,“哟”用在句间停顿处,即形容词“红红绿绿”之后与“水上”名词之后,使拖腔收韵圆满、行腔圆润,不但扩充了乐句,而且较好地抒发了歌中情感。

二、双音节结构衬词

双音节结构衬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其表现形式是经常出现在句中或者句尾,往往词组中第一个衬词都与语气衬词相联系,使之唱起来顺口、听起来自然。歌中运用双音节衬词能使乐句扩展、句幅延伸,有一定的结构意义。常见的双音节衬词有:“哎哟”“哎嗨”“哟嗬”“呀嘛”“哼嗨”“唉呀”“那个”“那么”“哈咳”“里格”“哟喂”等等。双音节衬词的运用,可增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趣味性。

1.用于句中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大多是在传承演变过程中延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规范,遇词即可套用。它们起着对正词的陪衬和烘托的作用,使音乐地域化、生活化、口语化。

歌中每句词中都加了“那个”双音节衬词,很具地域特色。这种“衬词”是在传承演变过程中延留下来的,如果说词中“那个”衬词用在句中是为了体现口语化、生活化,顺应节奏的话,那么歌中“哎呀”这个双音节衬词用在句头处,效果实在是好。它不但承上启下,更为重要的是生动地表现了一种期盼、一种深情,较好地表现了热恋中的姑娘急切盼望情哥归来的质朴情感。这是实词都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2.用于句尾的表现形式

这类衬词的表现形式大多都是用在句尾处,起收字归韵的作用,体现生活化、口语化。如:

歌中每句词的结尾处都用到了衬词“哟喂”,体现了一种生活化、语气化,扩大了句子结构,使旋律自然流畅,道尽了“女儿”的思念之情。

三、多音节结构衬词

多音节结构衬词是由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这种衬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语气式衬词,如“哎嗨哎嗨呀”;口彩式衬词,如“嘚儿嘚儿”;拟声式衬词,如“七不龙冬锵冬锵”等以及多种类型的衬词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混合型衬词”。这类衬词有较强的结构意义,它可以拓展成大段的衬词、衬腔,甚至可以发展到一个乐段,它的作用主要是补充完善乐意、深化强调主题、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使歌曲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它一般常用于乐句的开头,乐句中部以及句尾处等。

1.用于句首的表现形式

多音节衬词用于歌曲首句的开始处,有的是作意境描述,起引子作用,有的是作感叹语,起“引腔”作用,无论起什么作用,它对歌曲情感的表现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江西兴国的客家山歌。这类山歌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开始的多音节衬词“哎呀嘞哎”是当地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感叹语,在这里是起“引腔”作用的,凡是以“哎呀嘞哎”作“话引子”,即表示他要讲话了。歌中开始处运用“衬词”,使旋律明显具有粗放豪迈的山野气息,很好地起到了“引腔”的作用。

2.用于句中的表现形式

多音节衬词用于句中,其目的是扩大句子结构,烘托、渲染正词,增强歌中欢快热烈的气氛。 歌中运用衬词“哎咳哎咳哟”较好地起到了情绪渲染的作用,不但陪衬、烘托了正词,还扩大了句子的结构,体现了地域风格,使歌中的情绪表现得更加热烈欢快。

3.用于句尾的表现形式

句尾运用多音节“衬词”是起补充作用的,其目的是使正词的乐段旋律继续和发展,把主题思想予以深化和加强,使歌曲的表现更深入一步,形象更丰满。这是山西左权民歌“开花调”的代表曲目之一。描写了恋人专一、思念以及思念中略带幽怨的情节。衬词“呀啊个呀呀朵”是“开花调”特有的衬词形式,大都用于歌曲的结尾,它不但补充了词意,扩大了句式,而且形象生动、俏丽娇美。

总之,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是从一般规律进行分析。我国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语言的运用相当广泛,且表现力十分丰富。了解、掌握“衬词”语言艺术的结构类型与表现形式,对于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2]湖南民间歌曲集.郴州分册[Z].湖南:198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生活中的艺术_民间艺术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处处其艺术,艺术丰富了人生,艺术一个多么平凡的字眼,却写出了不少艺术家,正如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真的是见过这么几口一口的人物了,真是得感受到了艺术的美好。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里,我与朋友们去集市玩耍,忽然听到了,快跑过去看看老姨一人捏的泥人去,我的好奇心让步伐加快了,顺着人流拥挤的地方去跑去,我像一只小泥鳅从人群中窜来窜去,我看见了一张木头的桌子,上面摆放着不少成品,有婀娜多姿的少女,有威武的大老虎,有一些互相追逐的小孩子,有趣极了这些泥人,被普通的老艺人捏得巧夺天工,栩栩如生,下面老艺人开始为人们展示着自己的艺术,老艺人仿佛失了变戏法,手速快极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围观的人们拍手称赞,手法庙这技术高超,可是那位衣着俭朴的老艺人却默不作声,还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个娇气非凡的小公主就捏好了。那个泥人如同活的一样,正在淘气的像人们眨了眨眼,惹的旁边的小姑娘心里直痒痒,总想把它买走,一会儿老人收摊儿了,人群也散去了,朋友们也悄悄的对我说,那位老人是聋哑人,我震惊了,因为聋哑人内心却这样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捏泥人。

我真为他点赞,艺术让我们心中充满阳光,艺术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版权作品,未经《作文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汉族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每逢过年或者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气氛也因此被烘托的更加热烈。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剪纸常用的材料是纸,比如单色纸、彩色纸、金箔纸……所用的工具也很简单,主要是剪刀和刻刀。

这些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就可以剪出:象征富贵的“年年有余”、“富贵牡丹”和象征喜庆的“喜上眉梢”。还可以剪出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和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比如:飞鸟、小兔子、小猴子……

现在你了解剪纸艺术了吧?你也喜欢剪纸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介绍中国民间艺术作文精选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学校要求做工艺品,我们班的特色是“纸盘画”,就是在盘子上画画,可难哩!

最初,盘子是不画的,中间是一首中的诗意,然后就写上诗;然后,老师提倡:中间依然画诗意和写诗,边沿画一些图案,会更美观。有一少部分同学画了,但是有一大部分同学仍旧没画;现在,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改一改,改为边沿画一些精美的图案,中间不画,只写诗。”“哇!这么难!”有同学说道。我说:“为什么?”“你没有听吗?”“有呀,这么啦?”“老师说要画精美的图案呀,精美的图案画在边沿,边沿又小,图案要精美,实在很难呀!”他说很难,我画起来却很好画,很好看,并不像他说的这样难。我明白了只要认真,再难的事都可以办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间艺术:剪纸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因材料易得,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深受欢迎。它有时表现了中华名族淳厚与隽永的民情民风,有时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有时表达了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星期天,我在书上欣赏着精美的剪纸作品。不禁心血来潮,也想试试剪一个作品。我挑了张简单明了的剪纸作品仿照着剪起来了。伴随着轻微的“沙沙”声和雪花般的碎纸片,可爱的小姑娘“活”了,美丽的花“开”的小鸟“唱”出了动听的歌谣。一个在葡萄藤下伏案读书的维族小姑娘跃然纸上,使我飞向了想象的王国。

筱云是一个善良又聪明的小姑娘。她的家里却很贫穷,甚至连写字的地方都没有。她灵机一动,把又小又破的旧书桌移到了院子里的葡萄藤下,坐在小板凳上看书。闻着葡萄的香甜,看着簇拥在她旁边的牵牛花,再品尝着故事的美味,倒也有几番诗意。正在她专心致志读书的时候,对门传来的一阵笑声吸引了她,原来是邻居在热火朝天地盖小洋房呢!这个村子大多人都已经盖起了小楼层,筱云望着自己家土得掉渣的破屋,强烈的自卑感使她低下了头:“为什么别人家那么富有,我家却那么寒酸!”她伤心地连妖娆的花儿都无心欣赏了。这时,筱云的父母正提着锄头从田地干活回来,他们脸上挂着充实、喜悦的微笑!筱云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她想:“无论富足与贫穷,只要生活得快乐不就行了!”接着,她继续开始了学习。

也许,每个生动形象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精彩的故事,就看你能否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神奇的民间艺术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学完琴出来,在门口看到一位不起眼的中年妇女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前忙活着。说不起眼,是因为那个摊位只有我们的一张课桌那么大,可是她旁边的草垛却有一头大象那么大,而且草垛上插满了用糖做成的各种动物。

我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 “我们请她做一个吧。”妈妈问了价钱,只要三元,我选了一条跳跃的鲤鱼。只见她麻利地在桌前的白色大理石板上抹上一层油,然后从右手边的锅子里舀了一勺化好了的糖汁,用一把平铲轻快地抹在大理石板上,顷刻间一条鲤鱼的鱼身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就像中国画的 “大写意”。

她又舀起一勺,朝鱼身慢慢倾倒。随着糖汁的缓缓流下和她手不断地舞动,鱼身上的鳞片出现了。随后是鱼鳍和鱼尾,片刻间,一条鲤鱼已呼之欲出。她拿起一根竹签子放在鱼身上,可鱼眼呢?却见她用那铲尾的尖蘸了点糖在鱼眼处一按, “真的是画龙点睛啊!”我忍不住叫了出来。当那位妇女将那条活灵活现、晶莹剔透的糖画鱼递到我手里时,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我用舌头舔了一下,呵,真甜啊!可我不舍得吃,我还要好好欣赏。

不知什么时候,原本空空的摊位前一下子围了很多人,成了一道最抢眼的风景。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告诉我,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的民间手艺,它在我们勤劳的民间艺人中传承……听着妈妈的话,我心里想: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可真神奇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间艺术读后感1200字

全文共 1345 字

+ 加入清单

它们在岁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经过一代代人的奋斗,流传至今,它们游走在大街小巷之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令人向往。艺术,如一首首无字的歌谣,唱响在每个人深深的回忆中……

——题记

书的封面是土一般坚实质扑的黄色,上面印着四个刚劲有力的毛笔字——民间艺术,这本书看似平淡无奇,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别样的诗情画意。

这是一部散发着乡土气息和草根芳香,全面介绍余杭民间艺术的书。翻阅这本图文并茂、绚丽多彩的书,余杭滚灯、高头竹马、五常掌灯……数不胜数,犹如进入一个迷人的艺术宫殿,让人觉得亲切,让人陶醉,使人留恋。

我家就在余杭仁和,这里有个造好新房子要“上梁”的习俗。所谓“上梁”,就是在新房子造好之后,选个黄道吉日,邀请所有的亲戚朋友、邻居们一同喝酒吃饭,见证、庆贺新房落成,并且,还要在当天补上房顶最后一根大梁。据说这样新房才会牢固,全家幸福安康。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自己家上梁大吉的日子。记得三年前,我还在上三年级,我们家就选在了那年的五月一日“上梁”。那两天我正好放假,一早,就见姑妈、姑父挑着一担担“宝物”来到我们家。这些“宝物”可都出自姑妈之手,是用糯米粉揉成团后做成的。其中,“聚宝盆”最耀眼,那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小鼎,非常漂亮,鼎上插着五颜六色、展翅高飞的小鸟,还有一盆盆五颜六色的糯米“元宝”,每个都捏得小巧玲珑,很是可爱,看着它们,我不禁垂涎三尺,好想拿几颗尝尝,但姑妈说,要完整地展示展示,不能先吃,上梁过后要隔壁邻居分着吃的,我只能忍忍了。说着,姑父又搬来了两盆象征着节节高的翠绿的竹子。

中午时分,宾客们越来越多,每每进门,看到那一盆盆惟妙惟肖的“元宝”,都赞不绝口,这可都是我心灵手巧的姑妈的功劳。正午快到了,爸爸妈妈把案桌、“元宝”们陆续搬到了顶层,我也是个积极的小助手,上蹿下跳地帮忙。

顶层上,木匠师傅、水泥师傅把卷梁布绑在了大梁上,卷好之后钉上一枚枚铜钱。一切就绪,只等吉时,所有东西都摆放好之后,木匠师傅看了看手表,宣布道:“吉时已到!”两位师傅缓缓抬起大梁,把它放在早已经留好的衔口处,师傅们齐声喊:“上梁了”!霎时,屋外爆竹冲天,烟花在空中绽放。紧接着,糯米“元宝”如天女散花般洒向下面翘首以盼的人群,我赶紧跑下楼也去抢点,还有五角硬币、喜糖等也从天而降,大家抢啊、笑啊,拥在一块,好不热闹。开心之后,丰盛的酒席开始了,大伙们有说有笑,沉浸在欢乐中,一起庆贺着新房的落成……

一晃三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还是觉得格外有趣。这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宝贵财富。这些民间艺术或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或特色鲜明、令人难忘。每一位手艺人,每一位工匠、每一滴汗水、每一点心血,汇聚成了这宏伟壮丽的历史文化。走在艺术的长廊上,看着每一位创始人的脸庞,看着一项项民间艺术,看着大大小小的人拍手欢笑,我感到由衷地自豪。

艺术,需要传承。如今,民间艺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对于他们来说,这早已不再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先辈情怀,一种回忆过去的方式,一颗早已深深扎在心底的种子。民间艺术,需要由我们共同传承,延续,让这颗传承的种子在我们心中发芽、生长,成为人们心中一道永恒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间艺术——泥塑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艺术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反映了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也有特定的审美理想。

泥塑就是捏泥巴,可以用黄泥,也可以用面团。泥塑可以呈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泥塑的手法灵活,有捏、搓、按、压、挤、粘、插等。

去年、爸爸送给我了一匹泥塑马,高约13厘米,长约16厘米,宽约5厘米。这匹马是白色的,身上的花纹是黑色的,马姿雄健,回首遥望,好像在说:“看,我多漂亮。”马身底部盖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明的印章,听爸爸说,胡新明可是一位了不起的泥塑大师,克林顿总统访华时还专门拜会了他。这匹马是我爸爸到陕西省凤翔县胡新明家里买的,可有纪念意义呢! 作文

如果你有机会来我家做客,我一定让你好好欣赏一下我的这匹泥塑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神奇的民间艺术—剪纸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一种神奇民间装饰艺术,被列为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是剪纸

它只需要一把剪刀、一位民间艺人灵巧的手,一幅活灵活现、精美而复杂的图案就出现在你的眼前。最关键的是,艺人们不需要在纸上画好图,然后沿线剪下,他们只需要在脑子里设计一下图,一幅生动的剪纸就出现在你的眼前,这就是剪纸的神奇之处。

这幅通过艺人的手剪出的作品,展现出了蒙古族女孩儿看书的样子。

一座带有精美门窗的蒙古包,里面坐着一个美丽的蒙古族女孩儿。她正坐在屋里聚精会神地看书,她那婀娜多姿的身材,轻盈飘逸的头发,是如此的动人,让人看了都羡慕不已。

当你看到这个已被书香和安静包围的蒙古包时,你会觉得无比惬意。当看着蒙古族女孩儿出神的样子,你就会知道,这一定是一个懂事、热爱知识的美丽女孩儿。

啊,多么精美的图案哪!谁会剪出这么动人的图案哪。当然是我们中国心灵手巧的剪纸艺人。你看了可别误会是用电脑做的,因为用电脑也不可能做出这么美的图案。

这么神奇美妙的图案你看过吗?如果没有,就赶紧去欣赏一番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精选作文:民间艺术

全文共 1793 字

+ 加入清单

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

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只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

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墨、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间艺术作文_中国剪纸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收集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资料,有剪纸。剪纸是民间工艺中独具特色的一族。让人们看了羡慕不已,忍不住要称赞。

瞧,这幅剪纸多有趣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右手拿着一个大白菜,正准备好好的大吃一顿呢!它开心的笑了起来,得意忘形的向人们表演它的吃技呢!小白兔的四周有16个大小不同的福字,祈祷着千家万户幸福安康;外面是“平平安安”四个大字。最外圈的是十只蜻蜓,向人们传递春天的信息。

它体现出人们的心灵手巧和聪明的智慧才能,我也想剪一幅精美的图画送给我的好朋友,和国外的小朋友。让我们中国剪纸也带个他们幸福和快乐。另外,我们还要让中国剪纸发扬光大!让剪纸和我们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一起快快乐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天气秋高气爽,妈妈准备带我和张育霖他们一起去“和坊街”寻找民间艺术

我们一起乘坐地铁来到了“和坊街”。我一到“和坊街”就发现这里的人真多呀,真是不计其数,超级热闹!我和张育霖像两只快乐的小鹿,使劲往人群中挤去看热闹。

我看到这里的房子颜色可真奇怪,全都跟古代建筑颜色竟然一模一样。还真有点像来到了古代的感觉。

我和张育霖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小店铺前,我看见这个小店的墙壁上挂满了用稻草编织而成的草鞋。这些人的手可真巧啊,居然能把稻草编成鞋子。

我看这些草鞋一定很透气,穿上肯定会很舒服。

忽然,我们被一阵“嗬呦嗬呦”的吆喝声吸引了。我们走过去一看,原来这里是卖桂花糕的。只见两位叔叔身穿白色背心和花短裤,头上戴着一个套水果的红色泡沫袋。我觉得他们的样子真滑稽搞笑。他们一人拿着一个大木锤使c劲地打着一块大大的桂花糕。他们一边打着桂花糕,一边“嗬呦嗬呦”

地唱着歌。我想,他们一定很快乐吧!

后来我们还看到了捏泥人,木制大刀,冰糖葫芦,木制弹弓……今天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介绍一件艺术品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亦乃万兽之首,起源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集各种能力于一身,象征着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所以,我一直渴望有一件龙的工艺品。这不,妈妈发现了,她在新年到来时送给我一件晶莹剔透的“二龙戏珠”工艺品。

大年三十的夜晚,我们一家人一起看着春节晚会。当三个指针同时指向12的一刹那,妈妈拿出这件龙的工艺品,并对我说:“早就知道你迷上龙了,这是妈妈特意送给你的新年礼物!”

我接过这件礼物,一个“哇!”字夺口而出,情不自禁赞叹道:“水晶做的呀,太美了!”我对这件工艺品爱不释手。这水晶台上有两条长约8厘米的水晶龙,它们的相貌还真如书上所写: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两条龙共同抓住了一颗圆滑的、美丽的珠子,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二龙戏珠”这个成语。在龙的身边还有几朵祥云,象征着美好。仔细观察后我发现龙的须上还镀着一层金,这使这个工艺品更完美了。

我知道,妈妈送给我这件“二龙戏珠”饱含着她的期盼,是希望我在新的一年里能像龙一样突飞猛进。我暗暗对自己说:“吴雨霏呀,一定不要辜负妈妈赋予的希望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在蒙古草原上有个叫知识的小姑娘,她天资聪颖,又活泼可爱。而且她还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并在当地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小老师呢!她经常帮助一些穷苦的人们。在整个村里人的心中,她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可是天使总是会招惹恶魔的。

这不,住在蓝精洞的小妖得知在村子里有位美若天仙而又聪明伶俐的人非常受村里人的爱戴。哇!她可受不了。嫉妒和仇恨之火在她的心中愈烧愈烈,她准备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将知识抓来。

就在这天晚上,知识回到家中,在花儿的簇拥下在书桌上看书。正当知识看得入神时,门突然被小妖踢开了,她抓起知识就走。还没等知识反应过来,她已被小妖五花大绑了。小妖把知识带回蓝精洞,想尽一切办法来折腾知识。小妖发誓一定要知识痛不欲身,让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知识在残酷的折磨下最终因体力不支而死亡,蓝精洞里传来了一阵阵阴森可怕地笑声。上帝知道这件事后,立即把小妖抓回天上让她得到应有的惩罚。

为了纪念知识,上帝把知识的智慧散发在人群之中,智慧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说起最早意识到民间艺术,还是在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家里。她的哥哥喜欢绘画,因此家里贴着许多他自作的画幅。用的不过是一般的白纸、水彩,内容是一色的龙凤呈祥、花开富贵,并无特色,但笔调浑圆饱满,透露出市民安定亲切的意思。她哥哥的画作,也应当算民间艺术吧。

记得我当时没有见到这位哥哥,却斗胆向其妹妹建议他考美术院校。同学摇头表示家里根本供不起一个学美术的学生。后来听说她哥哥给人家画广告,闲时画些花鸟鱼虫娱乐自己与亲朋。每常惋惜,环境和机遇时常制约着人,也许这位兄长没有徐悲鸿的毅力与胆量去创造,所以做了一个有趣的普通人,但他的画作的魅力已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想这该算民间艺术的魅力。

当然敬佩那些在艺术道路上勇于探索、创新的人,他们是大师。那些明人眼眸的画作,那些启人思索的旋律,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千古佳句……绵延着一种文化精神,无比可贵。但那些无处不在,需细心体味的民间艺术,也能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安定人们世事繁纷中忙乱的身心。

后来我每到一处就留心,谁家门楣的雕花,谁家屋畔的石鼓;何处触摸过的把手,何处用过的杯盏;街头清唱,园角丝竹,民间艺术无处不在,就连泥面人里蕴涵的气息神态都让人感怀。于是生活多了乐趣,心情为之舒畅。母亲常说音乐消除烦恼,每当听到夜半,为不影响人将音量调小,趴在音响旁听。我想这个爱好也该算民间的行为艺术吧,一种倾听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间艺术作文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车开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就来到了阳江海边的大沙滩上。这里的景色真美啊!金黄的细软的沙滩一眼望不到尽头,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沙子细极了,比我们学校的沙坑里的沙不知细多少倍。不要以为那是泥土,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海沙啊。沙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是神仙撒下一地的金子。沙滩靠内地的一边闪得更耀眼,而靠海的一边,因为海水冲上来,湿湿的,就不那么耀眼了。但那沙子连着碧绿的海水,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海浪冲上来了,那白色的浪头一个追着一个,仿佛是调皮的小孩永不疲倦地追逐着。追过来了,又是一排白色的海浪。我忍不住赶紧脱鞋挽裤,奔向海里,边大声地喊:“大海,我来了!”爸爸也少了往日的严谨,和我们一起奔跑起来。

沙滩上有很多的游人,有的光着脚在踩着,有的拿着小铲子在挖沙,有的卷起裤管在与潮水嬉戏,有的干脆到海里去游泳。啊,还有人躺在太阳伞下,尽情地享受着海风的吹拂。我站在海水里,当冲来的海水冲击着我的双腿时,我惊叫着跳了起来,海水又一下子退了去,但不一会儿又冲了上来。我发现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戏耍着。弟弟更是夸张了,一边大叫着,一边跳着。玩了差不多了,我们又在沙滩追逐起来,奔跑了一段再回去过头去,看自己踩下的一行弯弯曲曲的,深深浅浅的脚印,真是有意思极了。爸爸说:“这脚印是你自己踩下的,自己走过的。其实人生的路也是如此,你得经常回过头去看看,到底走的对不对,会不会弯了,会不会误入歧途,那你就可以走得很远很远。”爸爸的话我听得似懂非懂,但我还是点了点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民间艺术——剪纸_250字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是一门民间艺术,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其中河北省蔚县的剪纸最为着名。蔚县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工艺流程别具一格:第一步是“薰香”,把原纸样或设计的草图,贴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点燃蜡烛进行烟熏;第二步是“闷”,就是将刻花用宣纸剪成将要刻制的画幅大小,用水淋湿,用手压实;第三步是刻制,把剪纸剪刀换成换成刻刀,刻制时以银刻为主;第四步是着色,点染所用的颜色要先用酒调和。

做一副剪纸作品真不容易,不过努力劳动就一定会有成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间艺术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读书的女孩 一天,我去往在农村的公公家时,看见了一张栩栩如生的剪纸。上面有一位蒙古族的女孩,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书,写字,见我看得这么入神,公公为我诉说了这个小女孩的故事。

这个小女孩原是上天派给蒙古族的女神,可不料小女孩在人间的身世很是凄惨,刚出生不久便父母双亡,只有奶奶悉心照料她,可周围邻居都不愿意靠近她,说小女孩是克星,一出生就把爸爸妈妈给克死了,奶奶早晚有一天也会被她克死。所以,小女孩每天都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待着。她很爱看书,知识面很广,却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小女孩突然在梦中梦见了一位天神,天神告诉她:“过几天,蒙古族就要举行一个‘学问大赛’,这是她展示自己本领的最佳机会,她本来就是上天派来帮助蒙古人民的女神。”

小女孩醒了之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也很赞成小女孩去参加这个比赛,从这之后,小女孩每天都在很用功地读书,学习,希望自己可以赢得一个好成绩。时间不知不觉就从身边溜走了。到了比赛的时候,人们不情愿跟小女孩比赛,免得自己沾上了晦气,但裁判说小女孩也是蒙古人民,有权利比赛,待小女孩谢过了裁判之后,便专心致志地开始比赛了。开始几题很容易,人人都会做,可随着题目难度的加深人们一波波的被淘汰了,最后只剩小女孩一人站在台上,夺得了冠军。人们不相信,说小女孩在作弊,正在小女孩极力辩解的时候,一阵狂风袭来,天神下凡了。天神告诉人们小女孩就是上天派来的女神之后,便又转身飞向了天空。

人们把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蒙古族人民都知道了这件事。可小女孩并不在意,依旧勤奋学习,但现在,她并不闷闷不乐,每一天都有许多人向她请教问题,而她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公公向我讲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我不禁赞叹: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剪纸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