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国演义读后感6篇【通用20篇】

浏览

5052

作文

370

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我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受益匪浅,它是我国古代着名作家罗贯中写的,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孙权、曹操三人通过努力各自创建了蜀、吴、魏三国,三分天下,从而展开了长久的纷争。后来,由于刘备之子刘蝉整日不务正业,软弱无能,孙权之孙孙皓大量消耗国家物资,最后都归降于魏国的司马炎,被晋国统一的故事。

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等。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诸葛亮了。他原本住在隆中,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相助,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诸葛亮出山后对刘备忠心耿耿,多次用计谋打退了魏、吴两国的进攻,就连临死前也用计吓退了魏国的兵马,他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也有许多情节让我感动,当我读到刘关张三人打败吕布时,我为他们能打败吕布而感到高兴;当我读到关羽被杀时,不禁为关羽感谢到难过;当我读到张飞为了给关羽报仇却因打了手下而被杀死时,我巴不得立即进入书中把那两个手下打死;当我读到刘蝉整日只知花天酒地,敌军来到城下时,不仅没有想到对抗,反而想投降时,我为蜀国有这样的君主感到惋惜,又为蜀国这样的灭亡而感到遗憾。

读完《三国演义》后,让我大开眼见。诸葛亮的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刘备的宽厚仁爱;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深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我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像书中的英雄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干出一番事业。我相信,只要我从现在开始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将来就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_[第七单元]写读后感1100字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一本书能完整的概括三国统一的历史,那便是《三国演义》;要寻一本书中人物计谋多端,那也是《三国演义》;要论书中“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好汉,那必定是《三国演义》。

我大中华的五千年历史,可不是白过的,精神食粮自然也不能少,《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大名著更是对我们后人的心灵颇有震撼,其中,我最爱翻阅的便是“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了。

“三国”“三国”,顾名思义,主要讲的是由于一场农民的大规模起义,引发了一场天下之争,在那个风起云涌之年代,天下的人各立帮派,各奔东西,人的贪念也随之膨胀了起来,他们想拥有更多的国土;更多的威信;更多的人马;更多的财宝……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发生了。

在这本书中,我寻着(zha二声)了最崇拜的人——孔明。孔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诸葛亮了,问我为什么崇拜他?这不是白问嘛!我认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一直忠心耿耿于刘备,就连刘备死后,诸葛亮也照样没有半点投靠他人的心思,照样辅佐着刘邦,这是我觉得最为优秀的一点。唉,人算不如天算,可惜呀可惜,诸葛亮到最后还是把自己给算死了。有人说他什么夜观天象、借东风,这并不代表他有什么神力,而是说人家乃文人也,书读的多了,知识自然就渊博了嘛!

有些人读的书多了,就常常自以为是起来,有些人,毛毛躁躁,貌似看了一遍书就不愿看第二遍了似的。以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讽刺《三国演义》是记流水账,我觉得煞是可笑,那罗贯中为何还要费尽心机在书中捏造出400多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呢?

古代文学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可能很难理解,但我却偏偏爱好读文言文版的《三国》,这似懂非懂地读一趟下来,说句实话,感觉自己脑子好用多了!

再折回到书中人物这方面,要论英勇善战,吕布自然当先,但转念一想,吕布粗心大意,少了个心眼,少了个防范,最终还不是因为貂蝉和董卓闹翻,最后被自己人给“卖”了?

在那个年代,昔日的敌人随时都可以跑到你的阵地上和你并肩作战;昔日的盟友随时都可能一把利剑插入你的胸膛。把刘关张三兄弟看成一个整体,刚刚上述的问题压根就威胁不到他们,这正是他们打法的精髓所在——哪里好就投奔哪里,哪里不好就离它远远儿的。其次,刘玄德的耐心也是颇受我称赞的,这点从“三顾茅庐”这一章可以看出。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我看来,读书不只是“阅内容”,还有“品道理”。道理清了,真理明了,感受自然就多了。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一个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都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就像关云长大意是荆州一样。

书,人类的灵魂,好好品读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600字作文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看着《三国演义》,不知不觉,我仿佛已身临其境。东汉末年,汉室颓废,悠悠黄天,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百姓潦倒。为复国诛途,三国终留魏、蜀、吴。正谓乱世出英雄,些许无名小卒横空出世。此三国之战亦被记成了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作为我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他为历史战争的实践者,历代文人的书房雅园和历代百姓的茶坊酒肆提供了不尽的生动话题。本书再现了东汉末年到黄巾起义至三国统一归晋,百位英雄豪杰,在战场上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风云叱咤的战斗场面。起初,我只认为《三国演义》是纸上谈兵的散闲书。可我只看了第一回的题目“宴桃源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就产生了兴趣。于是我读了十几回合后就认定这是一本了不起的着作,它再现了那古代战场上将士们的英勇杀敌,以及官场上官吏们的尔虞我诈。本书不仅内容丰富,人物构造也非常细致、严谨、到位,是我国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杰出的、成功的人。我认为诸葛亮最完美,他才华横溢、神机妙算,可在危难时受刘备之托,忠心耿耿。战绩不下其数:“火烧新野、锦囊妙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智算华容道、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夜放七星灯、六出祁山、空城计、二次锦囊算魏延、七擒七纵孟获……”以此能鉴,他说过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是空谈。曹操是最复杂的人,正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残忍奸诈,疑心太重,狡猾虚伪,但有野心、有抱负,只是他对世人说:“世人,都看错我曹操。”但他没打完的江山,白白“送”给了司马懿。

三国纷争魏蜀吴,乱世横出真英雄。吴既生瑜何生亮,反被三气不容瑜。孔明司马争世战,只惜孔明早瞑目。曹操天下归司马,奸雄只得万世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经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我国四大名著中,我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今年寒假,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以魏蜀吴三国为主干线,叙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100余年的风云变幻,兴衰起伏,云波诡谲的历史演义故事。三国中有很多聪明的人,如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读了他们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头脑比肌肉更有用,要做生活的智者!

书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虽然他不像赵云一样能打,但是他的头脑在三国中肯定名列前茅,“草船借箭”中他观天象、懂地理、识人心,向曹军成功“借”了10万支羽箭!“空城计”中他命人把旌旗隐藏,又叫士兵把城门打开,派几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自己则领着两个小书童,到敌楼上弹起琴来,令生性多疑的司马懿全军撤退。“七擒孟获”中他将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孟获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诸葛亮善用头脑的事例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多用头脑,能用头脑解决的,千万不要用蛮力解决。头脑用了能很快的恢复,但伤筋动骨可要100天啊!

记得有一次,我跟小伙伴一起玩,不知怎么着门坏了,他被关在了房间中,很着急。我用力推门,门纹丝不动,用力踢门,但门却毫发无伤。当时大人都不在,我就慌了,使了全身的力气推拉顶拽,可就是打不开。后来我灵机一动,想起了书中开门的方法,轻轻一推,门就开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善用头脑,做生活的智者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游刃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国学经典之《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长江岸边,在神州大地上,在2000年前的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经历了什么呢?三国时期。虽然民不聊生,却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却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年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就像血液是热的,更是充满色彩的。我从小就看三国,6岁时,一本厚厚的,表面枯燥无味的书摆在了我的书架上,怀着充满希望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钻进了这本充满魔力的书,直到现在,我还在研究三国。

这本书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没有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兵厉马,个个雄心勃勃,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大,都有无数的兵马,无限的魅力,打来打去,一场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终于决出了胜负,胜者不是魏、蜀、吴,而是新的势力晋,这个搞笑的结局为三国画上了“!”,或是个“?”。

三国时期,不仅有血肉横飞,猛将如云的战场,还有在战场后方,无数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有像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有像诸葛亮、周瑜这样的不用刀枪却胜过刀枪的谋士。更有像刘备、曹操这样的王者。从这些英雄与历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国世界个个王者最终的目标无非是当上皇上,他们充满野心,自以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后却谁也没能得逞。做人就不要这样,野心越大,输得就越惨。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实的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如果一口吃个胖子是绝对吃不下的。虽然一开始你可能像刘备一样渺小,但是只要努力,踏踏实实的来攀登生活的这个梯子,当爬到梯子顶端时,你会看到自己脚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么美丽。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还不够,除了有心还要有行动。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看看袁绍这样的人,只是充满了野心,却不付出努力,一颗心是达到了成功,可是通过实际行动走的路,他还远没有走完。

这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吕布来了,赵云来了,董卓来了,他们都来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讲述他们的人生。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读三国,让我身处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去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五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看完《三国演义》,我想:书中讲到的人物上百,然而,群雄逐鹿与乱世之中,谁是真正的英雄呢?

是诸葛亮吗?从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三气周瑜、巧设空城计……看得出,诸葛亮完全可以帮助刘阿斗打败魏吴两国,复兴汉室,统一天下,使自己成为盖世英雄。可惜,他知刘禅不可扶而扶,遇到了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什么事情都不干的君主,好几次灭魏被召回,发挥不出才能,最后病死五丈原。

那会是谁呢?关羽太骄傲了,大意失荆州,张飞爱喝酒,老是误事;周瑜目光短浅,气量太小;吕布虽可独战三英,但一见利便忘恩……

真正的英雄当数曹操。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有不同常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的一切事情都变得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纳贤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他统一了北方,为最终平蜀平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他还是一个文学家,他写的诗词匠心独具,奔放洒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全都脍炙人口,为人所争诵。

虽然曹操也有个性上的不足,但是,我总觉得,他的功大于过。同学们,你们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国演义英语读后感

全文共 247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三国演义英语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Rolling the Yangtze river east a mill, the waves are gone all heroes. Exciting, the third time I ope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classics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story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wisdom and brave in turn to launch, but I think that wisdom is always better than brave. For example: in the west, KongMingYong KongChengJi scare the sima yi of one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 troops led. This example for infinite in number.

But in the story also has "wisdom not delimit stratagem, brave enemy, the improper doesnt take the pen, wu fixed gun". Like han room LiuChan, gaily all day, ignore the palace, and is willing to give the shu, finally had staged let one of sneer at things, ran. Who would have thought of a countrys rulers can make such a ShiYiSuYi things to come?

Foolhardy, the big enemy be current, the only desperate battle. Lyu3 bu4, YanLiang are typical example: if BaiMenLou obey the counselor in lyu3 bu4 idea, why should be hanged on the city gate cao? If YanLiang put in hebei things and liu bei guan yu clearly, where as for the chop down by guan yu is nothing?

If in the three countries on the strongest wage, a little too much. Cao cao is a unique way, sima yi is more YongBingRuShen. But both have their own weakness: cao cao suspicious, sima yi too dangerous. Besides shu, the will is various ge bright. His prodigious wit, skilled BingZhen, all let posterity alike. And like chicken, concubines Victoria, seo young pang tong accidental sugarcane and so on some characters, but I think all not equal to the bore is clear. Wu, a occupy sanjiang county of six nation, can calculate on a strategy, also is the week yu, young period of the week yu will read books, proficient in formation. After some hard work, and finally, when the very big paper, the President marines. But he is too too jealous, dead at all twenty-six.

From these characters and state we can see that the importance of ones character. Character relationship with success.

Each people all have own goal, as long as dependable walk good for success in the process of each section of the road, believe that success will not far. When we looked at others envy success, often ignored him on the road to success pay difficultly. Like bing xin said: the success of flower. People got only act she present mingyan! But when her yaren, soak the struggle leiquan, a sacrifice xueyu blood rain!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终于看完《三国演义》这本书了!

也许大家不明白,我已经了解了《三国演义》几乎到了彻底的境界了,为什么又要再看这本是呢?我告诉你们吧!

他又加了一个前提:古文版。这可与现在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天,我约爸爸到书城买书,爸爸爽快的答应了。到了书城,我一个径直就跑道“四大名著”所居的位子,捧着一本《三国演义》就埋头看了起来,爸爸见我又看《三国演义》,问道:“你这个看了几便了,还要看啊?”我不紧不慢地说:“看!

你看封面!

它是古文版的,我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知道吗?”爸爸无可奈何,就只好付了钱走,我兴奋不已,回到家,我捧着这本书就跑到书房,继续接着往下看。我看得聚精会神,等看完后了才了解到,古文比我们的现代文复杂得多,古代时期的罗贯中以他的崇高学问才写出了这本《三国演义》。我又感受到,起初,当你想了解古文书时,必须先看现代文,再看古文,这样就晓得古文时的哪些词词是与我们现代文意义相同,这样写古文就容易得多了。总而言之,我已经领悟到古文中的奥妙了。按我说的去做,再去写一篇文章,那时你会因你乐此不疲的心情兴奋起来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给我增添了快乐,还教会了我写古文的方法,这次收获可不少呢!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完成,就肯定会有收获的。从这件事中我更加热爱四大名著了。它们像一颗光芒四射的星星,永远的升在我的小学生涯的星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优秀作文400字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历史上的魏、蜀、吴,世纪东汉朝后割据而成的三足鼎立的国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西晋陈寿所著的史书《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罗贯中在写作《三国演义》时,对三国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既有选择又有文学加工,人物丰满、传神、情节曲折、生动,读来引人入胜。

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火烧新野、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等是其中著名的故事,读了这几篇后,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历史人物的形象已经在我脑海中鲜活起来,特别是诸葛亮,他聪明过人,足智多谋,对敌人了如指掌,总想到万全之策,又精通天文,利用大雾,向曹操“借”了一船又一船的箭。这样的旷世奇才,一直为后人所纪念,并津津乐道也就不奇怪了。

说到曹操,《三国演义》里基本把他塑造为一个奸雄的形象,这与历史事实是不相符的。实际上,曹操是个有抱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留下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著名诗句,显示了一个王者的霸气!所以,历史小说不能完全当做历史来看,是需要我们认真分辨的。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一个篇章,刘备为了请出诸葛亮先生做自己的军师,三次登门拜访,头两次不语,第三次再去时正逢诸葛亮在睡觉,大雪纷飞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院子里静静等候,待他睡醒才出声打扰,终于感动了这位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从此,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起一番大业。三顾茅庐由此传为佳话,后人用它比喻真心实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能之人。

看起来刘备本人似乎并没有多大本事,但他却受到大家的尊重,成为了老大,不是没有道理的,除了善良,忠厚,胸怀宽广,他更懂得识人用人,为了得到人才,不惜放低身段。试想一下,如果他也像诸葛亮一样恃才傲物,别说三顾茅庐,恐怕一顾也做不到

,那也就不可能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了。

不由想到,做人要么得有诸葛亮那样的本事,可以坐等发光;要么就向刘备学习广纳,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天生具备领导者的能力,那就让我们找到各自的位置。

有一份热发一份热,重要的是我们认真地付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一本好书,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本好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经典名著《三国演义》。

这本书的故事呢,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主要讲的是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再到后面的三国鼎立,直到最后的晋朝。在这当中有许多好故事,比如温酒斩华雄、大意失荆州、三气周瑜、诸葛亮骂王朗、火烧连营等等。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骄兵必败,不能自信过头。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吧。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决定以后要收敛自我,不在下课时大声喧哗,尽量做好自己,不影响他人。

还有一些故事呢,就讲的是关于神机妙算的,比如空城计、水淹七军、七擒孟获等。这当中最经典的就是空城计了。讲的是诸葛亮当时败给司马懿,当时只剩一些老弱病残了。司马懿后率兵奔赴城下,却见城门敞开,诸葛亮在城上悠闲自在的弹琴。为什么会让人头皮发麻呢?首先是诸葛亮化解了危机,其次诸葛亮料定司马懿认为他不会冒险,早已猜透敌方的内心。难怪让司马懿都自叹不如了。

还有就是三顾茅庐、美人计、张飞怒抽张达范疆等。正是有着刘皇叔的礼贤下士,才有了诸葛先生的肝脑涂地,最终合作达到蜀国的鼎盛;因为董卓依仗权势,目中无人,为了貂蝉欲杀吕布,才有了王允的反间成功,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由于张飞一直不能改掉酒后心情暴躁的陋习,导致张达范疆认为走投无路,杀掉张飞投奔东吴。这些都说明了有时对他人的态度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我将来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你对他人的尊重会换来自己的如意,正应了一句话“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听到阅读批注三国演义这个作业时苦闷不已,但现在,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许多,也被这本书填补了不少性格的不足之处,感谢这项作业,感谢老师。总之,一本好书会让人一生受益无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自从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呀!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曹操是一个心怀不轨的人,刘备是个忠厚的人,他三顾茅庐,三次请求孔明出山助他获天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还结拜成了生死兄弟呢!书中还有足智多谋的孙权,英俊吕布,义气关羽,勇猛张飞等。这些人物对我印象很深刻。

《三国演义》中,曹操称帝魏国,刘备称帝蜀国,孙权称帝吴国,这样就引起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当中,公元263年十一月,司马昭伐蜀,蜀国亡,紧接着,司马炎夺位,改国号为大晋,定都洛阳,两年后,魏国亡。公元279年,司马炎拜杜预为大将军,领水陆大军二十万,战船无数,大举伐吴,吴国皇帝降了西晋。

就这样,三国鼎立结束了,天下终于归了司马家族,西晋建立了统一的权力,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文化,而且让我知道三国中每个人的独特之处,我喜欢看《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

这本书里有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有魏、蜀、吴的政治斗争;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有“借东风”、“空城计”等精彩生动的故事,总是回印在我的脑海里。

这部书描写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这些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喜欢的就是其中的两位英雄——刘备和诸葛亮。

先说说刘备吧,他受将臣、百姓的爱戴。刘备的能力总是体现在用人上,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微,进而幸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此二人指点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天下奇才诸葛亮。而后又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士助他抗东吴,战曹操。他爱民如子,宁失性命也决不丢弃汉室百姓;爱将胜子,看着赵子龙大将抱着阿斗杀出曹军的重围,心疼得将亲生骨肉弃之于地。一个做草鞋的能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正是因为这些高尚而善良的品质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和将臣的忠心。

诸葛亮他不仅善于用计,而且用兵如神。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星灯,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但书中描绘的诸葛亮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大家一个很深的印象。

读完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章回古典小说,深有感触。

这本书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硝烟四起,战乱不断。刘玄德偶遇关云长、张翼德,结为兄弟。后得“卧龙、凤雏”两大军师等人,齐心协力建起了蜀汉。而孙坚之子、孙伯符之弟孙仲谋东征西讨,招兵买马,在江东建立起了势力割据——东吴。至于一代奸雄、朝廷丞相曹孟德阴险狡诈,聚集群英,儿子曹丕建立起了曹魏。最后三国统一,国号改为晋的一个故事。

我最难忘的就是“孔明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孔明的严守军法,为了遵守军纪,严守军法,不顾自己与马谡的多年交情,饱含泪花,杀了马谡。

是啊!生活中也要这样,大公无私。我们不能因为交情,从而赦免于人,包公就是个典行的例子,他公正不阿,不收贿赂,不讲交情,错了就是错了,他从不偏向每一个人,被人广为佳传,人们都说: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我们也要这样,做事公平公正。我们班投票都是你是我的好朋友,就投你;我恨你,就不投你。这样就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五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人中关羽,马中赤兔。”这描述的是一个忠将——刘备的弟弟关云长。

关羽这一人物是罗中最用力刻画的武将之一,《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那么关羽就是“义绝”。

在故事中,关羽在刘备兵败投奔袁绍之时,关羽孤身一人为保护两位皇嫂,不得已投降,但对曹操有言在先:

第一,我和皇叔誓保大汉江山,如今我只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

第二,要按照皇叔的俸禄发给我的两个嫂嫂,闲杂人等不能到其门口;

第三,一旦我知道了刘皇叔的去向,不论千里万里,我都去投奔他。

关羽的衣服破了,怎样也无法补救那个大洞,曹操见了,送了关羽一件新的,但他也只把它穿在里面。

在关羽的眼中,投降是可以变通的,但惟独他对汉朝之忠,对刘备之义,是永远不可更改的。关羽之义绝不是一般的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反顾,他的义比泰山还重,比生命还珍贵,禁得住人间的种种考验。

当然,我们要用现代的观点去理解、体会这个人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忠,是忠于师长、忠于工作;我们的义,是守道义、讲信誉;我们的勇,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见义勇为;我们的气,是做人要有骨气、要有凛然之气。这,就是我通过这个人物领会的最大感想。

以上内容由提供,如果您觉得本站的信息还不能完美解决您的问题,可以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为您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罗贯中妙笔生花以《三国志》为基础,记载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刻画了两百个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思想在字里行间穿梭,,像身临其境一样用心去触摸那段历史。这里既有鼓角铮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武群臣争权夺利,有时候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好像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在讲述着一个个或是美丽动听、或是激动人心的故事,深深地沉浸于故事情节,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也忘记了这是历史。

三国演义里面刻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备的善良仁厚,急性子暴脾气的张飞、英勇善战的赵云、还有那个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_雄”的曹操。最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深谋远虑,扭转乾坤,呼风唤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啦!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借东风赤壁之战七擒孟获……一个连一个的故事让我有点热血沸腾,好像自己随着战鼓加入了他们的战争中,我自己问自己,如果我要在三国时代我会是谁?孙尚香?小乔?貂蝉……哈哈,这是一种猜测而已,生活在这个现代文明的年代里人们不可能回古代的啦!

读完《三国演义》,有趣的故事情节,回味无穷的历史典故深深打动了我。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随时都在脑海浮现。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我感觉《三国演义》也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宝莲灯,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还激发着我的斗志。《三国演义》你是我心中永不熄灭的长明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此生有限而事业不能实现,这是多么悲哀啊!”孔明在临死前长叹。这句话启发了我,诸葛亮都觉得一生是很遗憾,没有达成事业,那我们更应该努力。书里的人物个个斗智斗勇。英勇乃吕布,他设计使袁术和刘备不再打仗。智慧乃诸葛孔明,他帮助刘备一统天下。使一空城计,让司马懿逃去。狡猾乃曹操,他计谋多的数不胜数,求贤若渴的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想要留住关羽。

故事中的十六回中的片段,让我记忆深刻。大概讲述了吕布邀请了纪灵和刘备前来参会,酒会刚一半吕布让他两家各自会营不再打仗。纪念和张飞的“舌斗”,使吕布决定帮助刘备。他说:“只要我一百五十步外射中小枝,你俩家各自退兵。”刘备心中暗暗希望吕布射中。便见吕布慢慢踱步到庭院中,一手拿起箭,一手拉满弓,嘴里叫一声声“着!”,之间箭就飞出弓外,眨眼间射中150步远的小枝。

假如我是刘备。第一,我兵力不足。第二,敌方入兵杀来,我不情愿,也只能硬战。第三,我希望吕布射中,这样就避免了双方的厮杀,老百姓的无畏牺牲。

假如我是纪灵。第一,我觉得吕布射不中。第二,就算他射不中,我方军力也很十足,这样很容易就灭了刘备。

假如我是吕布。第一,我希望各自两方不要战争。第二,我不想得罪两家中的任何一家。第三,我要帮助刘备且我有这个本事。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儿时的我只会画出那吕布,觉得帅气。而且我只能用画笔让自己感到他的英勇。而此时的我,读了那么多真实的故事,真正地从作者文字中了解了吕布的形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国演义》学生读后感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一束阳光,可以照亮一片黑喑。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

——题记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蜀、魏、吴三国鼎立的故事。它是一部战争作品,可把我这个“小军事迷”迷住了,反反复复读了六遍。每次翻开书籍,就好像看见各国名将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仿佛听见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厮杀声,让我犹如身临其境……

我想,假如我能穿越时空,回到三国那该多好。我愿作一个曹操身边的小卒,忠心耿耿,帮他英勇杀敌。在“官渡之战”,我会帮他奋力烧袁绍在乌巢的粮草,帮他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赤壁之战”我会和他一起撤兵,看他是如何豪迈地大笑,再看看关羽是如何义薄云天,将他放走。

如果我能穿越时空,我将领略武将们的风采,在长坂坡和赵云杀他个七进七出。看看关羽刮骨疗伤时与马良下棋的情景。再看看蜀将姜维和魏将郭淮来回骑马追逐、射箭,像汽车追逐一样精彩……

唉,别做白日梦了……但此时,我不是和作者一起遨游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仁的重要性;这本书,使我感到了那个战国时期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这本书,使我终生受益,一向勉励着我,鼓舞着我做一个重情义,讲义气的人。这本书就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让我们翻开这本经典之作,让我们在一次体会一下当时他们的别样人生。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比较欣赏刘备这个人。他文武双全,凭借着自我的仁义和虚心,将不少名将都招入自我的势力中。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都收入他的膝下,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当年刘备因没有一个好军师而愁困不已,听说诸葛亮是一个上至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人,便带上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帮忙自我。结果第一次没见到,第二次不顾张飞关羽阻拦,冒着大雪去请仍没见到,第三次等诸葛亮睡醒后才最终见到他本人。这显示了刘备真情实意的邀请诸葛亮出山来协助他统一天下,同时第二次请诸葛亮时,关羽等人说要把诸葛亮绑起来威胁他,刘备却狠狠地斥责了他们,这又体现了刘备的以诚待人。

《三国演义》中不仅有刘备的“仁”去值得我们学习,还有诸葛亮的“智”关羽的“忠”,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战争,正义的信念使我们看清前进的道路,而信念会让我们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最终告诉大家一句话“仁”可治天下,“智”可管理好人民,“邪”再怎样努力,终究还是会一败涂地。

祝大家都能打赢人生这场战争,祝大家都能成功,成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人物纷繁,战役不断,引人入胜。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诸葛亮六出祁山更是家喻户晓,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七擒孟获。

建新三年孟获率数十万军队侵略蜀军。诸葛亮亲率五十五万大军迎敌,将敌方主帅七擒七纵,让对方主帅输得心服口服。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擒了王,却不杀王,反而将他放了,岂非徒耗国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孟获很得当地人心,因此,收服孟获也就相当于收服了那块地的民心。文中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也就解释了诸葛亮为什么说:“南蛮之地,离国甚远,人多不习王化,收服堪难,吾当亲去征之。可刚可柔,别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而且,孟获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是因为他雄踞边境,更是因为如果南方不安定,以后怎么北伐谋取天下。

可是,在地形胜于蜀军,军队总人数不少于蜀军,军队战斗力不亚于蜀军的情况下,孟获为何又屡屡兵败,被诸葛亮玩弄于鼓掌之中呢?

我想,也许是因为这几点原因:

一轻敌自负。在书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记载:“人每说诸葛亮善能用兵;今观此阵,旌旗杂乱,队伍交错;刀枪器械,无一可能胜吾者……”还未开始正式交锋,便如此轻敌,诸葛亮名声远扬,如此布阵,孟获也不思考是否有诈,而是直截了当做出了错误判断。此时孟获在寨中,终日饮酒取乐,不理军务,谓众酋长曰:“吾若与诸葛亮对敌,必中奸计。今靠此泸水之险,深沟高垒以待之……”刚刚被诸葛亮放出来,就放此豪言,而让他自信的理由仅仅是一条河流。不仅如此,孟获在被活捉时总是会说一些类似:“此非汝之能也……”,又或是:“此乃弟贪口腹之故……”等等话语,来表明他的被俘只是运气不佳,如此轻敌,怎能不败?

二无识人之才,乏精细之谋。在第三次与诸葛亮的较量中,他试图派弟弟孟优诈降,以达到里应外合的效果,打败诸葛亮。但是,这计谋实在是乏善可陈。一直顽强的孟获突然投降,诸葛亮根本不会相信,况且还不是本人亲自来,而是派弟弟来。光是这诚意就令人怀疑。不仅如此,孟优还是一个贪吃的人,被诸葛亮灌得大醉,别说里应外合了,就连睁开眼都是件难事。最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被诸葛亮活捉。

三冒失挺进,不吸取教训。在第一次,第六次,第七次的较量中,都被诸葛亮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击败。尤其是第七次,依靠着藤甲军,让蜀军难以抵抗。虽不是胜券在握,但也有不少的优势,却还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让藤甲军冲入了峡谷,使藤甲军全军覆没。

四丧失信心,部下骚动。在不断的失败中,孟获的部下渐渐地对胜利不抱有希望,反而被诸葛亮的睿智、包容和自信所折服,认为孟获必输无疑,连自己也人头不保。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将孟获拱手交给了诸葛亮。

也许,诸葛亮正是看透了孟获的这些缺点,才使得他如此自信,将孟获七擒七纵。

从诸葛亮身上,我懂得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从孟获身上,我学到了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三国演义》读后感中学作文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任拿一本阅读都让人赏心悦目。

三国演义》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闲来随意翻看一两回都会感慨万分、回味无穷。

感叹历史现在和将来的各类人物都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想想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逼皇帝禅让帝位给自己,成就自己一番帝业,到最后,后辈子孙也受到当初的待遇,辛苦得的天下拱手相让于司马炎,成就晋国一通天下,可谓是因果报应,屡试不爽。不知曹操地下有知,做何感想?

刘备,编草鞋出身,无非占了一个汉皇朝的宗亲,找到几个好兄弟:关羽、张飞、马超、赵子龙、黄忠,一个好军师,一路带着老百姓逃命,一路哭,最后在四川落脚,成就一个蜀国。在三国里面蜀国最弱,但是评价却最好。可以说刘备是玩弄权术的顶尖高手,看看赵子龙万军之中救出刘禅,刘备一把把自己的孩子扔到万军之中,明知道肯定有人接,肯定死不了,但是,这一举动,却得到所有将士的拥护:自己服侍的君主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大将而不管自己孩子死活的人;另,在白帝城,战败后托孤,对诸葛亮说,刘禅可以扶则扶之,不可扶则废之,君可代之,害的诸葛亮从此没有二心的辅佐明知道不是皇帝那块料的刘禅,六出岐山,七擒七纵孟获,写下《后出师表》,到最后搞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羽重义,在和大哥失去联系时候,曹操接纳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一斗银,下马一斗金,送赤兔马给他,但是,留不住,一有刘备消息,关羽连闯五关,连曹操派人来通知放行的都赶不上,却赔上六员大将;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候,关羽放曹操一马,还却以前的人情,成为性情中人的楷模,历史留名的英雄。最后由于过于骄傲,中了陆逊的计,给吕蒙夺了荆州,最后兵败麦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这部经典名著,作者在开头就说明了在历史长卷中,多少风流人数,只是滚滚的长江水,最后都要退出历史舞台。而我们读过这些历史的现代人更应从历史中悟出要做到无悔人生的积极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古今贤文》中曾这样说道:"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这一周我便拾起那本早已看过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清初的小说家、戏曲家一罗贯中。这本书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以拥刘反曹为主导思想,描绘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外交上的种种斗争。

其中令我记忆最深的一回就是"草船借箭"了,尽管周瑜百般刁难诸葛亮,要求他三天内造出十万只箭,但诸葛亮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曹军的心理,很快便集齐了十万之多的箭,让我佩服的是诸葛亮足智多谋,他让我知道:面对别人的刁难,要冷静思考,想出对策,这样才会像诸葛亮一样胜利。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鼻祖,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三国时期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百姓对统治者的爱憎以及对战争割据的反对,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刘备的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诸葛亮的谦虚谨慎、足智多谋,张飞的胆识过人、气吞山河,关羽的正气凛然、赤胆忠心?这些我们都应该学习。《三国演义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态,各有所长,读过这本书之后,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懂得了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听了我的感受你的心里是否也想来一探究竟呢!那就快去读一读这本书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