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国演义读后感6篇【通用20篇】

浏览

5087

作文

370

经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如同饮食,在这些“食物”中,有着如甜点一样的娱乐书籍,也有回味无穷的古典名著,但这些名著中,对我来说最耐人寻味的就要属《三国演义》了。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读书之乐”

初次“食”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这种诱惑让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让我被这些英雄豪气深深渲染,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直至做梦也能梦见他。

英雄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众人皆知的传奇人物——关羽。

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等事迹,都能体现了他的勇猛,斩杀华雄时,曹操本来想给关羽一杯壮胆酒,但关羽说等他回来时再喝,他打开城门,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不几回合,就将华雄斩杀,等到拿酒时,酒竟然还是温的!看的我又惊讶佩服,又高兴地手舞足蹈,每当别人说起这故事是,我总是自豪的抢着说,好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一样。

说关羽是是说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说起另一位智者——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他的故事,七擒,当我看到了才知道,原来是其次抓住了蛮王孟获,每次看到孟获被捕,我就乐的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这也上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于“__雄”曹操吗,我并不怎么喜欢他,但他的一件事却让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割须弃袍。平时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么割须弃袍了?原来他是为了保命而割须弃袍的。当时曹操自己单枪匹马被马超追杀,马超对士兵们喊:“前面有胡须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话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爱的胡须。马超见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黄袍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曹操接着又弃了自己心爱的袍子。看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读书给了我很多快乐,也增长了我不少知识,我相信,我时刻都会记着,“食”书的感觉是多么美妙!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着,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传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

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奸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

而三国演义一书,由宋朝开始有书艺人用之作题材,只不过都总是没有连贯性,不过何以我会言及书艺人?其实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宽大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

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从黄巾之乱的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诸葛亮,他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文化,而且让我知道三国中每个人的独特之处,我喜欢看《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读后感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同时我也被三国里的人物给吸引了,曹操的阴险,刘备的仁慈,孙权得冷静……

《三国演义》大概讲了个这样的故事:东汉末年,由于王朝对人民的过于压迫,其中有一支由张角三兄弟率领的黄巾军来对抗朝廷,朝廷开始招人对抗,其中刘(刘备),关(关羽),张(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于是上演了桃园三结义这样的豪气一幕,他们三人屡屡见功,又经董卓篡权一事,最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出山辅佐自己,曹操之子曹丕废汉自立,国号为“魏”,三国之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我很喜欢《三国演义》的这几个人物。 刘备三国之中,蜀国之主,他的仁慈是众人皆知的,当时他在一个小县城里当县长时,有个人对他非常的无礼。当张飞狠狠用鞭子打抽那人时,他还连忙劝阻。当他的部下赵云在长坂坡拼死救回刘备之子阿斗的时候,他却直接把阿斗摔到地上,说:“为你一小儿,差点折损我一名大将!”这也说明他很会收买人心。 曹操生性多疑,天下知奸雄。煮酒论英雄中,他与刘备谈论天下英雄,当他说天下英雄,唯你我二人,体现他很会问人心。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中,体现了他的阴险狡诈。更甚的是,他有一次在殿中放了盒“一合酥”他手下部将杨修看到后,就让众人把这盒酥分了,事后,曹操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答,丞相您放的“一合酥”拆开就是“一人一口酥”,因为这是曹操认为他太过聪明,篡了他的权,就找了个理由杀了他。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生性多疑。 孙权,三国之中吴国之主,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其实是主战,他性格刚烈,不可能投降,更何况城池是父亲与大哥用生命换来的。他是轻易不肯认输的。最终他在周瑜的帮助下,即使敌我力量悬殊,他还是毅然决定开战。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人称卧龙先生。当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师。之后,他被刘备的真心感动。后来,他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随着刘备左右。他在三国中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会用兵法。尤其是用空城计逼退了司马懿的30万大军。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也就出现了挥泪斩马谡这悲壮一幕。

《三国演义》里的英雄好汉层出不穷。每位英雄都有他的过人之处,同时也有不足的地方。曹操多疑。马谡自负……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长补短,做最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这首歌很好听,我在想它到底要告诉我什么……

抬头看看窗外,云灰蒙蒙的。心情很糟,是的我的考试考砸了。我要学习坚强,坚强是很重要的,也许吧,大家都这么说。

哼着歌,我打开练习本,是谈谈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枭雄。比起他我更崇拜“义字当头”的关羽。我不喜欢一副仁慈样的刘备,当皇帝的哪一个是仁慈的,不用手段帝位能是他的吗?被火烧七百里连营就一病不起,坚强这个词到不适合他。孙权会用人,却仅仅守着父兄的基业,没有帝的霸气。这个曹操很狠,不得不说帝王这个词在他身上贴切的很!

我拿来《三国演义》寻找曹操的身影,蓦地我心头一触,原来曹操才是真英雄!这位大将军在宛城折军丧子后痛定思痛;这位汉丞相败走华容道时嘲笑诸葛亮、周瑜;这位魏王割须弃袍后巧施反间计。连遭挫折却不忘一统天下的抱负!曹操把坚强演绎到顶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公的诗好不令人痛快。

伸了个懒腰,此时已近黄昏。我好像知道了什么是坚强,困难打不败,挫折打不倒这便是坚强。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打下来的!”

三国演义的文笔偏向于汉室,正如歌唱的“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乱世之中有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呢?可在这乱世之中却有真英雄!曹操虽然“奸”,这是作为军事家应有的“奸”!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国演义》学生读后感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它的姓名是《三国演义》。 这本书讲的是东汉末年,皇帝无能,引发了黄巾之乱。

三国,这个汹涌澎湃的年代开端了。其时,三国被分为蜀,魏,吴三个国家,三国年代里还有许多人物: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子龙,爱才如命的刘备,武艺高强的关羽,张飞。作者罗贯中用他的大笔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个绘声绘色的人物,其间,我最喜爱赵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我喜爱他是因为他武艺高强,一身是胆,他曾经在曹操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救出了阿斗。还有许多闻名的战争: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我给我们讲一讲降孙皓三分归一统的故事:司马宗族把握魏国朝政之后把魏国的皇帝踢下台,自己当了皇帝,国号为大晋。当即出兵攻击吴国,这时,孙权现已死了,吴国的皇帝是孙权的孙后代皓,他是个暴君,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因而,很多人不满,有的乃至屈服晋国了,他得知这个音讯后,慌了,有一个大臣说:“能够在江中放置铁链和铁锥,挡住晋军。”晋国将军看见后想:眼看就要攻下吴国,莫非要被这些铁链挡住吗?他费尽心机,总算想出了一个方法,晋军砍了许多树,绑在一同,让它们顺流而下,把铁锥连根拔起,又用火烧断了铁链,一股作气攻下了吴国,孙皓想自杀,大臣们急速劝止让他屈服,他没方法,只好屈服了。

总算,三国这个长达一百多年的年代完毕了。正所谓:古人云:全国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作文200字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把《三国演义》看完了,这里面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个国家打仗的故事,首先就是,桃园三结义,张飞、刘备、关羽三人结拜为兄弟,招兵买马,经历了重重困难建立了蜀国,其中就有三顾茅庐来请诸葛亮,后来又收复了赵云、关平、张胞。后来就有了著名的战役----火烧赤壁,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差点送命,多亏了关羽的好心眼,不忘当年曹操的不杀之恩,所以曹操才得以回到许昌,在这不久后,诸葛亮有干出了三国史上最令人佩服的事七擒孟获,最后孟获感激诸葛亮七不杀之恩,所以投奔了蜀国,之后关羽、张飞、诸葛亮接连去世了,刘备也在白帝城病死了。从此三国灭亡了,晋朝开始了。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中国的历史故事,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增加了我的课外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文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果我们缺少传统经典,就等于削弱了民族之魂。而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还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感。名著《三国演义》中“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洒脱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个性。足够能引起读者的仰慕和向往。《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忠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三国演义》成功地刻画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以及桃园结义的刘、关、张等典型人物形象,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的一句名言“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令人毛骨悚然,如此引来千古骂名。事实上却有些人也喜欢曹操,这归功于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是这种心怀大志,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得曹操能从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建立统一北方的丰功伟绩,才有了世人对他的钦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然而他不仅雄才大略,而且爱惜人才,能打破世俗观念,不计较个人得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长歌行中曹操求贤若渴,尊重贤士的肺腑之言。如此尊重贤士的首领,总是让人心头一暖,归属于他的帐下。他的志气,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爱才给曹操赢得了极大的关注度。

诸葛亮人称“卧龙”,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精通兵法战术,志向远大,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为人们所敬仰,被誉为“千里良相”,刘备爱才心切,恳求诸葛亮帮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益二州,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就在刘备攻打吴国时,损兵折将,退守白帝城,在临死前嘱咐诸葛亮,如刘禅成器就辅佐他;如他烂泥扶不上墙就取而代之,帮他攻下这天下。“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尽全力辅佐刘禅。一篇《出师表》诚挚动人,感人至深。深刻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在百军之际他没有放弃刘备给他留下大业,毅然接过了重担而毫无怨言。

《三国演义》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当中,我们每一天所经历的的事物中,往往都具有或深或浅的文化意蕴,布满点点滴滴的文化痕迹。而《三国演义》的文化在于精神的传承。曹操的心怀大志,积极进取,不计较个人恩怨,尊重贤才人士;诸葛亮对君主的忠诚,责任感和对汉室的热爱;性格清高,但却淡泊名利的情怀,让我们了解到民族的经典,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生活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了个人的素养和鉴赏能力,而且让人的品格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完善。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之进步”。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主力军,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把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己任,挑起重担,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好啊!”奶奶也常常对我说。寒假到了,我这个“小书虫”可得多读一些书。这不,爸爸给了我一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风云并起、三国鼎立的故事。书中有许多英雄豪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古道热血的张飞、乱世的_雄曹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忠义勇敢的关羽。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说的是关羽与刘备、张飞三人桃园三结义;又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刮骨疗伤而毅然镇定。他那勇敢忠义的品质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但是《三国演义》里最聪明的人物还要属诸葛亮。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便一心一意地辅佐刘备,夺荆州,出谋划策使孙刘联姻。他真是神机妙算: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我反复读了许多遍——诸葛亮死后还用木像吓退了司马懿。他的机智可是令常人望尘而莫及的呀!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诸葛亮:“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最令我佩服!

诸葛亮说过“怠慢则不能励精”,我以此为座右铭,时时刻刻都告诫自己做事要快些,不能拖拉,慢了就做不好了。以前,我是一个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半个小时能写完的作业,我常常拖到一个小时写完。但我认识了诸葛亮之后便立志做一个像他一样做事迅速的人,把做事拖拉的坏毛病改了。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还让我得到了许多启示——我要像关羽一样忠义勇敢;像刘备一样重情重义;像赵云一样忠心耿耿……这本书,真对我有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九年级三国演义读后感最新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就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铁矿,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沉淀更多的精髓,而不会因为人们的挖掘而减少。如果说三国是这座铁矿中一块美丽而硕大的矿石,那么陈寿则原封不动的将其挖掘了出来,组合在一起成了广为流传的《三国志》,罗贯中却将陈寿挖掘出来的铁矿石加工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饰品,汇合成了同样家喻户晓的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首饰与原料本是同一种物质生成,可内容却截然不同,原料是真实而死板的,首饰则是原料经过艺术加工后美丽而精致的。

就拿《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做个对比吧,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同样一个故事,在这两部书中却有着千差万别。在《三国志》中,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主要收录在《隆中对》一章中,这一章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一代天骄诸葛亮对当今天下形势淋漓尽致的分析以及对前来问计的刘备给出精妙绝伦的建议。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这些分析的话语却连亮点都算不上,反而在《隆中对》中仅仅用“凡三往,乃见”五个字就一笔盖过的内容,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最为主要的情节,在罗贯中的笔下,三顾茅庐以刘备为主角,诸葛亮世外桃源般的茅庐为中心展开了离奇曲折的故事,且对其中天气、景象、语言、动作等细节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写,如在小说中提到刘备先后将其认为是诸葛亮的三个朋友以及他的弟弟与叔父,这些在《三国志》中完全没有提及,甚至在真正历史中也并不完全存在。由此可见得罗贯中的文采有多好,仅仅只通过《三国志》中的五个毫不起眼的字便能联想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情节,使得刘备宽容一切的精神完全盖住了诸葛亮的光芒,也正是因为罗贯中生动精彩的描写,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才能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妇孺皆知的典故。

小说虽然精彩,且更使人喜爱,但我们不能根据一部小说来评价一段历史或一个人,更不能完全依赖于小说而淡忘真实的历史,毕竟小说里参杂了许多作者的个人感情,就像我们不能因为首饰的精美而忘记了它真正的原料一样。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三国演义》这样一篇精彩的典故,它使一部枯燥无味的历史变得活灵活现,也同样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惊喜与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国演义》学生读后感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使我不得掩卷长思.....

先来谈谈曹操,大多数人认为他很奸诈,也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了他做事周到的特点。“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曹操也有优秀的一面,他求贤若渴,看重人才,无贵贱之分,打破了当时书香门第、贵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规矩。

与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刘备,在现在的社会上,人们都打趣的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刘备胆小,当年他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可把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刘备讲仁义,爱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关羽、张飞、赵云都在他帐下听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今......”这就是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现了赤壁之战的战火纷飞,也为三国鼎立定下了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曹操也差点在赤壁之战中丢了性命。

一个国君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帝国需要一个辅佐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大臣,这就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事实也证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记、草船借箭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而“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看出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识”可不行,还需要有“胆”,就像赵云,几乎百战百胜,无战不胜,他也称“赵子龙”,他其时也为曹操效过力,但后来归了刘。虽说一代天骄是成吉思汗,但子龙也可以做了。

我们世纪少年应该具有诸葛亮的“识”,赵子龙的“胆”,这就是胆识。《三国演义》有三绝:义绝、奸绝、智绝。恰恰,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读了这本,《三国演义》,我获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最新三国演义读后感六百字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好书,可我一直不爱看,被逼无奈之下,我读了着本著作,我发现此书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而他的聪明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再说关羽,一个黑脸,大胡,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也是五虎大将之首。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谋权篡位之心。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

全文共 1955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四本书被称为四大名著。许多人看名著都看不过一章,因为它对于我们来说很无趣,没有给人多大的新鲜感。但当你细细读,将它的内容入脑,仿佛电影一般,每一章的故事都会以电影的形式在脑中播放,你会觉得这些书被称为名著是正确的,值得一看。阅读《三国演义》,无数的英雄事迹让人看了难以忘怀。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是魏、蜀、吴三朝代的兴亡历史。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董卓废少帝,拥立献帝,独掌朝政。曹操与各路诸侯会师讨伐董卓,但后来董卓被吕布杀害了。曹操趁势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经历了一番周折的刘备,三顾草芦终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接着联合东吴孙权,经过赤壁一战后大败曹操,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后来孙权为夺回荆州,与曹操结盟。刘备难敌孙曹联军,关羽张飞亦相继战死,刘备病逝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想收复中原,惜最后病殁五丈原。后主软弱无能,终为司马氏所灭。魏自曹睿死后,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炎废魏帝自己建立了晋朝。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最终统一了。

《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应该是比较惹人注意的一个人物吧,诸葛亮他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拥有高智商。在与刘备共同作战时,会计算到敌人的一举一动,从而思考自己这边的情况,才有获胜的几率。并且在敌人想要杀害他时也是早就料想到的,且早早的离开了敌人的视线,刘备与他共同作战,两个聪明人的结合啊。在我们眼中,他就像是一位先知先觉的仙人一般,什么事都能被他给预想到,真是神奇啊......但他这位神仙般懂的人物最后不死心的攻打魏国富地就有那么点不自量力。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好有坏,但好的有时也会做出令你意想不到的事,坏的有时也有你意想不到的好心肠,帮助人们的那些种种现象都能看出他们的好与坏。孔明足智多谋,曹操阴险狡诈,刘备对待人很厚道。这些精神其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范文六

The feeling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the character appreciation of the characters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国演义》读后感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此生有限而事业不能实现,这是多么悲哀啊!”孔明在临死前长叹。这句话启发了我,诸葛亮都觉得一生是很遗憾,没有达成事业,那我们更应该努力。书里的人物个个斗智斗勇。英勇乃吕布,他设计使袁术和刘备不再打仗。智慧乃诸葛孔明,他帮助刘备一统天下。使一空城计,让司马懿逃去。狡猾乃曹操,他计谋多的数不胜数,求贤若渴的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想要留住关羽。

故事中的十六回中的片段,让我记忆深刻。大概讲述了吕布邀请了纪灵和刘备前来参会,酒会刚一半吕布让他两家各自会营不再打仗。纪念和张飞的“舌斗”,使吕布决定帮助刘备。他说:“只要我一百五十步外射中小枝,你俩家各自退兵。”刘备心中暗暗希望吕布射中。便见吕布慢慢踱步到庭院中,一手拿起箭,一手拉满弓,嘴里叫一声声“着!”,之间箭就飞出弓外,眨眼间射中150步远的小枝。

假如我是刘备。第一,我兵力不足。第二,敌方入兵杀来,我不情愿,也只能硬战。第三,我希望吕布射中,这样就避免了双方的厮杀,老百姓的无畏牺牲。

假如我是纪灵。第一,我觉得吕布射不中。第二,就算他射不中,我方军力也很十足,这样很容易就灭了刘备。

假如我是吕布。第一,我希望各自两方不要战争。第二,我不想得罪两家中的任何一家。第三,我要帮助刘备且我有这个本事。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儿时的我只会画出那吕布,觉得帅气。而且我只能用画笔让自己感到他的英勇。而此时的我,读了那么多真实的故事,真正地从作者文字中了解了吕布的形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智慧过人、聪明绝顶、无所不精,但是最终却“出师未捷身先死”,未能光复汉室。纵观一生,他与蜀汉国运紧紧相连。我认为:诸葛亮的智慧使得蜀汉成为三国之一,但也正是由于他对于智慧的过分自负,使得蜀汉兵疲民敝,最终灭亡。

诸葛亮本人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隆重作对”,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出山之后,马上带领刘备的军队以弱胜强,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后来还成功地联吴抗曹,实现三分天下。在这一过程中,诸葛亮彰显了他无与伦比的个人能力,但也暴露出了他的缺点。

其一便是他做不到知人善任。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明知曹操对关羽有恩,关羽又极其重恩重义,却偏偏安排关羽在华容道上,白白丧失了捉拿曹操的绝佳机会。据此来看,曹操扬鞭大笑是有一定道理的。诸葛亮神机妙算,能将曹操步步逼往华容道绝境,却终究因为自己用人不当让曹操得以生还。他夜观天象发现曹操未合身亡,却不曾想到这天象正是缘于自己的缺点:不会识人,不会用人。

其二便是他的事必躬亲。诸葛亮为人极其认真谨慎,无论多小的事情都不容许差错。他太倚重自己的个人能力,以至于事无巨细,必亲自过问。结果将自己弄得精疲力竭,早早离开人世。作为丞相,他需要做的应该是统领大局,至于细节就交给不同的人去做也未尝不可。而他却在主持国事的同时又带兵打仗,不光拖垮了自己,更使得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后继无人。他虽然是人才,却不会培养人才;他的能力成就了他,却也害了他和他的国家。

其三便是他的心浮气躁,主要表现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一心想在有生之年完成刘备遗愿,因此频繁征战,力图攻下中原。此时他的智慧被过于强烈的愿望与情感所蒙蔽,如当年的刘备。刘备因关羽的死不顾联吴抗曹的战略而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而归;诸葛亮因刘备的死不顾蜀国远远弱于曹魏的事实,六出祁山,使得蜀汉国力难以恢复,自己也累死在五丈原。这两次的感情用事,使得蜀汉由盛转衰,由衰转危。需要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蜀汉连年进行毫无意义的征战,穷兵黩武的诸葛亮忘了自己所看重的天命。最终如司马懿所说“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结果也是自负才能,逆天而行,自取其败而已。

总体看来,诸葛亮也是聪明半世,糊涂半世。周瑜自负,自负到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更聪明而吐血身亡;诸葛亮更自负,自负到对任何人都不放心的程度,自负到想单凭自己的智慧一统天下。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可嘉,行为不可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建功,小不为霸大不王?”“君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这些评价都说明曹操有雄主、明主的气概和本事。而要做一个明主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以他人之手足为己之手足,这一方面曹操可谓独有造诣,冠绝群雄。

第一曹操能做到用人唯贤,而不计较这人的身份和过去,以及一些与大局无关的小毛病。因此曹操手下的降将特别多。他的“五子良将”中三人是投降来的,首席大将张辽有过三个上司,帐下最倚重的谋士:荀攸、荀彧、郭嘉、贾诩等都曾侍奉他人,他们的旧主还与曹操有过激烈的战争。当时的三国普遍有歧视降将的心理,“居其土而献其地,食其禄而叛其主”的将领往往得不到重用。像被誉为“世之豪杰”的马超投降刘备后就只留守大本营成都,再没斩将立功先锋破敌的机会,47岁就郁郁而终。曹操却对降将、嫡系一视同仁,凡是贤能的便委以重任大加赞赏,凡是无能的便不加官进爵,不因是降将就弃而不用,也不因嫡系就优先考虑。这种做法无疑是公平、开明、正确的。曹操不仅能用降将,还能用好宗室。曹氏、夏候氏的宗室子弟加官受赏罚的规定与外姓相同,既不像刘备亲系个个手无实权,也不像孙权宗族人人手掌军政大权,都督吕蒙还得让他们几分。铜雀台前比箭时曹洪、曹休、夏候渊可参加,文聘、张郃、徐晃亦能夺射,且射中后的奖励也是相同的。曹操还极容忍部下不关大局的小缺点。例如许攸贪财自大,不遵礼节。但是在面临正事时能积极思考,提出有用的计策,所以曹操从不怪罪他的无礼,甚至在众将俱怀不平时他只是毫不介意的大笑。善用降将,善用宗族,善用有小缺点的人足见曹操的目光敏锐,用人唯贤。

第二曹操能得到部下对他的敬服和忠诚。曹操用人的具体方法可总结为放下心,放开手。袁绍麾下大将张郃、高览忽然率军来投,正值官渡之战局势最紧张的时期,疑点自然颇多。但曹操坦然接入他俩,并封他们为将军、亭侯的重爵。于是二人大喜至死为曹操政权效力,立下汗马功劳。所谓放下心即指坦诚面对部下,不对部下暗怀他见。放开手则指大胆任命部下担当重任,不疑神疑鬼,听信谣言。庞德出任征南先锋时多人向曹操进谗言,大有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势,曹操不改初衷依旧任命他为先锋,信任他鼓励他,“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庞德最终临危不惧,慷慨赴死,宣告“吾受魏王厚恩,决不肯降!”比之西蜀的诸葛亮总怀疑魏延心怀反意,屡屡不委他重任,激化内部矛盾最终酿成悲剧。相形之下,吾以恩遇之,即彼有异心,亦可变之为信念的曹操,无论眼光还是胸襟都胜他一筹。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统一中原,人民安居乐业,魏国强盛繁荣,离不开曹操的用人唯贤,知人善任。曹操的成功经验,在今天仍值得借鉴。人事安排时一要用人唯贤,既往不咎,不计身份,不拿小缺陷做文章;二要与手下开诚布公,不听谗言。能做到这两点,便能学曹操收纳人才,得部下敬服,打造一个配合默契,力量强大的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范本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百度我知道了《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本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这本书里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重情重义的关羽;有__诈狡猾的曹操;还有求贤若渴的刘备。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诸葛亮了。他不但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而且还料事如神,有胆有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空城计‘’真让人拍案叫绝。当我读到”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孔明独坐城楼,焚香操琴,他知道孔明生平谨慎,怕中计,便领兵自退“时,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我真佩服诸葛亮啊!

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场面描写的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让人心惊胆战,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在这本书里,我不但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如"三顾茅庐“,“大意失荆州”,“七擒孟获”等,还学会了很多知识,如成语“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一些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借无回头”,“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有一些计策,如美人计,反间计,连环计等。这本书真是太精彩了,有空我一定要仔细地再读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350字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丰富我的课余生活,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书。我读过《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木偶奇遇记》等,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其中三气周瑜的故事我印象最深。

故事中讲了诸葛亮使用计谋三气周瑜,最后把周瑜气得吐血而死。第一气是说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在周瑜和曹仁争夺南郡时,乘机派赵云占据南郡,又派张飞袭击荆州,让关羽袭取襄阳,周瑜被诸葛亮的妙计气得毒箭疮伤迸裂,还吐了一大口血。第二气是说周瑜乘刘备死了甘夫人的机会,让其到东吴迎娶孙权的妹妹,以便扣留刘备,而诸葛亮则安排赵云保护刘备,并送给赵云三个锦囊。赵云使用诸葛亮的三个锦囊顺利完成了任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毒箭疮伤又迸裂了,还吐了一大口鲜血,昏了过去。第三气是说周瑜假意攻西川,希望刘备借道借兵,诸葛亮识破了他的计谋,派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打败了周瑜。周瑜气得毒箭疮伤第三次迸裂,狂吐鲜血,昏倒在地上。后来周瑜死在了巴丘。

诸葛亮高瞻远瞩,知道周瑜会是刘备统一天下的一大障碍,所以运用计谋,三气周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做一个有远见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来到我思想中的三国世界。《三国演义》这本名书不用我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这本书中的人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张飞,他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有勇无谋。但能让许多能人贤士辅佐的人却只有他们:曹操、刘备、孙权。

他们三人有一个相同的特点:看重人才。

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而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为留关羽为己所用而用金钱美女诱惑他。曹操知道关羽这人有情有义、这对他没有用,但他也要试一试。在关羽离开曹操而要返回刘备身边时,曹操并没有下令让人追杀关羽。曹操知道即使留不下他,也不能去杀他。其一,关羽是人才,曹操很欣赏他,也希望有像关羽这样的人为自己办事;其二,曹操想借“留关羽”这事来告诉能人之士“他的求贤若渴,和他怎样对待能人之士。

刘备的求贤之事,最着名的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为看看刘备是否诚心请他出山才多次为难刘备,刘备下定决心要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出山不仅是因为刘备的诚心,而且是因为刘备仁德、礼贤下士、为人谦和。

孙权善于任用贤人,如:吕蒙,孙权知道吕蒙在沙场上屡建奇功、有用武之地,孙权知道吕蒙的才能不仅如此,倘若让他读书,他一定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好好读书”,果然,吕蒙的知识、见解有所提升,在沙场上善于用兵。

如果要我来评价他们三人谁谁最坏?就我个人而言,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中——没有、也没有最坏。倘若他们不在战争时代,他们可能会保卫国家。但他们偏偏在战争时代,曹操为了实现他的抱负而发动了战争;刘备为了维护汉朝的统治而建立了军队;孙权为了保护父兄留下来的祖业而训练军队、不受侵略。

之后,他们三人先后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但是,他们建立的帝国最后成司马家族的江山。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都意识到“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但他们的后代子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魏国的最后一代君主魏元帝曹奂手中无实权,由司马炎控制;蜀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孝怀皇帝后主刘禅,刘备死后,刘禅依靠诸葛亮帮他处理朝政,诸葛亮等贤臣死后,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魏国分三路进攻,最终蜀国灭亡;吴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吴末帝孙皓,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一时被誉为令主,但是,孙皓很快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导致民心丧尽,西晋伐吴,吴国无力抵挡、最终吴国灭亡。

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演义》,自然会想到魏国,蜀国和吴国。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英雄豪杰,他们三人不仅武功高强,而且重视人才,所以都能建功立业。但是,他们的后代也太不给力了吧,哎,真是让人失望呀。

先说蜀国,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还有赵云,可都是黄金级的将领,一起建立了蜀国,可惜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刘禅却很无能。刘备死前,嘱咐诸葛亮,要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刘禅。诸葛亮答应了,刘禅什么都听诸葛亮的。可是人没有长生不老的。诸葛亮死后,刘禅就不靠谱了,他整天吃喝玩乐,相信鬼神,还相信不忠诚的大臣。落后就要挨打,之后蜀国就一级一级地在走下坡路。最后蜀国被司马昭所灭,皇帝刘禅和蜀国大臣们都被魏国大将司马昭抓了过去。刘禅被抓之后,司马昭让人唱魏国的戏,他听了很开心,为了刺激他,司马昭让人唱蜀国的戏,他听了还是乐呵呵的,真是乐不思蜀啊。

魏国也一样,曹操死后,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了大儿子曹丕。曹丕还行,至少还有点理智,可曹丕传皇位的时候,竟然把皇位传给了八岁的儿子曹芳。曹芳年幼无知,任人摆布,魏国朝政都被司马一家所控制,他们换皇帝跟做游戏一样。最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干脆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晋朝,魏国就灭亡了。姓曹的家族一代不如一代,也到了该亡国的时候了。

再说东吴,孙权建立了东吴,在位三十年,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但是他的后代一点儿也不争气,尤其是他的孙子孙皓残暴无能,还很奢侈,弄得东吴民不聊生。最后东吴也被司马炎所灭。

如果我能改编三国故事,我一定会让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都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天下贤能的人,哪怕是女的也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给我们描写了一位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武力超群的吕布,粗中有细的张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为我们展开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如:诸葛亮草船借箭,周公瑾火烧赤壁,关羽放水淹七军,诸葛亮舌战群儒……在这些小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了,下面,让我给大家讲一下这一回吧。

一天,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一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三天就能造好,并立下军令状。周瑜以为孔明正中自己的圈套,非常高兴,他让工匠们故意延迟,不给他备全造箭的材料,并派鲁肃去诸葛亮那儿探听,为他报信儿。

诸葛亮见鲁肃来了,向他借了二十条快船,让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住,两侧插满草把子。并嘱咐他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

第一、二天,都没有什么动静,到第三天晚上,孔明带着鲁肃进了船,二十条船一字排开,向曹营开去。当时大雾漫天,生性多疑的曹操,不敢出动,让一万多名射箭手往江上射箭,箭如同下雨一般射向江中,不一会儿船上就插满了箭。

天亮了,孔明让穿向回开去,曹军想追,可来不及了。船开回了南岸。这是每条船上有五六千支箭,一共有十余万支。周瑜看了船上的箭,长叹一声,说:“我真不如诸葛亮。”

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从这一回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孔明超群的智谋。像这种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很多,它们都非常精彩。每一回里的人物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我爱看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