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讲解人物故事(通用20篇)

一本好书就可以使一个人奋发图强,努力自信,小编收集了我与书的故事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557

作文

195

人物故事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黑龙江民间传奇:大侠是如何被李瑞环镇压的

说起1991年在哈尔滨伏法乔四乔大侠,很多哈尔滨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厌恶而是崇拜,都说他死的壮烈,是条汉子,还说在他统制下治安好的多,至少黑枪不泛滥。

乔四的起家主要靠的是当时承包老城改造的拆迁工程,哈尔滨遍地是刺头,这拆迁的活虽然利润丰厚可决不是个好干的活。眼看工程要开工,乔四把住户招到一起,一菜刀把自己的小指给剁了下来。当众说:"谁要能照着做一遍,就可以不搬。"结果没人应声,拆迁任务很快圆满完成。因为事情干的干脆利索,乔四就此红了起来,结交了不少包括副市长在内的大员,从此有了可靠的政治保护伞。

乔四在发家后手下拢落了不少炮手,最有名的是个姓李的朝鲜族人,个头只有1。68,下手却特别狠,在乔四落网后他只身闯了京城,控制了北京西城的多数朝鲜饭馆,直到几年前才伏法。乔四在有了钱后除了贿赂高官就是每天歌舞升平,花天酒地。当时有个说法是"夜夜做新郎"

八十年代末哈尔滨的黑社会主要有2大1小3股势力,其中能和乔四相提并论的是开舞厅的郝瘸子,杨馒头。乔四和郝瘸子最后因生意问题翻了脸,郝瘸子被乔四手下的炮手用猎枪打断了双腿,落下残疾。从此乔四一人独大,称霸了整个哈尔滨市。

乔四的被捕很偶然,有两个版本,一是说李瑞环在哈尔滨视察时,车队正行进,被乔四的奔驰车给超了,李瑞环很纳闷叫查查,最后一查发现是黑社会。

乔四就此上了黑名单。

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瑞环下榻酒店时,看见前呼后拥来了另外一群人,李瑞环就问是哪位中央领导。手下的不敢说,李瑞环回京后知道了真实情况马上批示要严办。

后来的抓捕过程是中央直接派人接管了下属的公安局。乔四团伙主要骨干基本是同一时间全体落网。

最后乔四被判了死刑,立即执行,死刑的地点是在个荒山的上,四面围满了武警,据说乔四死的时候很镇静,只说了句:"我这辈子,够了"

行刑的当天,哈市黑社会大奔丧,人人黑西服,胸前白花,几百辆车排成长龙在警察眼皮底下游街,警察也无可耐何。

乔四死后,哈尔滨的黑社会势力一时间如鸟兽散,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不久就又恢复了原气。乔四的姐姐后来还在靠近大学的地方开了个舞厅,每天门外停的居然全是警察牌照的车。

乔四的故事在几年前被搬上了影幕,拍成了电视连续据,不过主人公换成了个英勇的公安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考人物素材:十五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全文共 4268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故事是我们重点参考的写作素材,下面请看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名人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

二、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三、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

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

四、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

话题:"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

五、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六、海伦·凯勒--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

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

七、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

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

八、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

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

九、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十、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十一、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十二、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十三、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十四、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十五、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物故事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她从小的时候就特别能赚钱,不是赚外人的钱,而是赚家里的钱。十几岁的时候,家里的钱差不多都到了她手里,弄得父母很拮据,一到月终,妈妈都会找她,"家里没钱买米了,把你的钱拿出来吧。"每当这时,她二话不说,进屋就拿钱给妈妈,一种能养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说起来,她手里的钱可真是不白拿的,都是她一点一点挣的。原来,她母亲是中学的数学老师,经常有学生问问题,有一次母亲很随便地指着一道题对她说:"你要是把这道题做出来,我就给你五毛钱。"五毛钱什么概念?现在只能买一个馒头,可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可是个天文数字啊!

在五毛钱的驱动下,她很快就把那道题给做出来了,母亲也立即兑现了承诺。后来,这事慢慢地就成了一个习惯,每有学生问问题,母亲都交由她来解决。可她也不是神童,也不是什么难题都能解,但五毛钱的诱惑足以调动起她研究问题的热情,靠自己动脑筋解不出来的,她就翻看家里的数学书,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反正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题越做越多,也越做越难,因为基本上都是高于她的年级的题,可她始终乐此不疲地坚持着。就这样,在她读初一的时候,家里所有的数学书都让她看遍了,随之她又自学完了整个中学的全部数学课程。有了数学的参照,其他科目也一通百通。学到这种程度,再按部就班地上学也没有必要了,所以她中学跳了三级,初三、高一、高三都没有上,从初二直接上了高二,从高二直接考上了大学,虽然是个少年大学生,但却是参加正式高考考上的。

后来有人问她:"你觉得钱对你的动力特别大吗?"她说:"那不是,那是成就感,对家庭贡献的成就感。"也正是那一点一滴的成就感,逐渐培养起了她的自信,让她以十足的勇气挑战一个又一个高点。

让一个人成功,有时并不需要太多,五毛钱的激励,就足以演绎出精彩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人物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是小小的人儿,生活在大大的世界下,怀揣一个大大的梦想,让那梦想在心中发芽,欢乐是我的养料,动力是我的`水分。

小小人儿也许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至少我们可以怀揣这这一个梦想,因为不知哪一天我们就可以实现这一个小小的期盼。

我们虽渺小,但是我们同在这一片蓝天下,同呼吸这空气,同怀有一个梦想,也许有些人生来就比别人渺小,但是他们并不自卑,因为他们有一个梦想,“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只为这一个梦想他们也许拼搏在外,受尽冷漠与欺辱,但是他们并不气馁,因为他们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

与世界相比也许我们是渺小的,但是梦想却比天更高,比海更深。他可以肆无忌惮的遨游太空,不受任何束缚,受到宇宙的滋润,或许比平常更加的茁壮。头顶一片天,脚踩一片地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但又有几人曾想过让自己头顶的一片天更加蓝,让自己脚下的一片路更加坚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开学第一课人物:胡正先的故事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开学季。从2008年至今,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品牌节目《开学第一课》已经陪伴全国中小学生走过了8年,今年仍将在9月1日央视一套晚8点黄金时段与全国中小学生如约相见。

本届《开学第一课》定名为“先辈的旗帜”,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同时辅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力争给全国中小学生献上生动而有意义的第一课。

在第一堂课“信念不移”中,由99岁老红军胡正先讲述长征途中“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信兵的故事;第二堂课讲述的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嘉宾贺陵生讲述父亲贺炳炎将军的故事;第三堂课“百折不挠”,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讲述自己和伙伴们在长征中“移动的通信学校”里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故事;第四堂课“坚持不懈”讲述的是对长征精神坚持不懈的继承和发扬,由航天员王亚平讲述长征火箭、神舟飞船背后蕴含的航天精神,告诉孩子们“长征”火箭的名称,寓意火箭长长的踪迹,也代表中国航天事业艰苦而又光荣的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卡通人物故事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在哆啦A梦还没遇到大熊之前,他与老妈住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

有一天,哆啦A梦突然觉得自己不小了,应该独立独立了。于是他瞒着老妈收拾了行李偷偷上山了。哆啦A梦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迷路了。这时,天慢慢地黑了下来,他头一转,感觉有好几双眼睛在盯着他。“是幻觉还是……” 哆啦A梦全身一颤。一下子从四周蹦出了好几个黑色的影子。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几条狼。哆啦A梦吓坏了,拔腿就跑。这时,他发现前面有一个屋子,便冲了进去。这屋子里有一个老爷爷,他看哆啦A梦这么可怜,就允许他在这过一夜。

第二天,哆啦A梦怕再遇到野狼,就央求老爷爷把他送回家。老爷爷想了想说:“我可以给你一个百宝袋,里面装有许多的高科技。不过,你得帮我做一件事。”   “什么事?”

爷爷指着远处的高山,说:“在那座山上的大河里,有一条恶龙,你要把它杀死。”说着,爷爷拿出了一颗丸子,“这是闭气丸,你吃了它,就可以像鱼儿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就这样,哆啦A梦拿着闭气丸出发了。

哆啦A梦厉经磨难,终于在十天后抵达了山顶。只见眼前有一条如黄河般气势的江河,哆啦A梦二话不说,就吃下闭气丸,跳了下去。他游来游去,还没等他找到恶龙,恶龙就先找到了他。哆啦A梦防不胜防,只好到处乱逃。这时,哆啦A梦发现前方有两根石柱,便心生妙计。他迅速地从两根石柱之间穿了过去。恶龙见了,也游了过去,可由于它太庞大了,正好被两根柱子卡住。哆啦A梦这才脱了险。爬上来的哆啦A梦狼狈不堪,马上找了块地方躺了下来。 “唉!对呀,老爷爷不是给了我一个百宝袋吗,还说里面有好多高科技。”说着,哆啦A梦便拿出了百宝袋,翻了起来。“不是这个!这个,也不是……咦!这是什么?”只见哆啦A梦手里拿了个弯弯的手柄,他一摁,就从柄的头部发出了一根长长的管子,直通到水里。再一摁,那江河里的水立刻被吸到了管子里。不一会儿,就把水吸光了,恶龙也因为失去水而一命呜呼了。

哆啦A梦见了,非常开心,可他转念又想:如果我就这样回去的话,那么这里的村民就一定会因为缺水而死亡……不行,我一定要把水找回来!   就这样,哆啦A梦飞跃了好几座大山,终于来到了水的尽头,他马上把那儿的泥土都挖了。清澈的河水一下子涌了上来。

虽然,这次哆啦A梦的冒险并不很成功,但是因为拯救了村民而得到了老妈的原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讲人物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茅小的足球队中,有一位女生。她一头乌黑的短发,两条粗粗的大腿,最有特点的,要数她鼻子上的那颗“美人痣”了。她叫陈雨岐,我们都叫她“宝岐”。

第一次见到她,我还以为她是个男的.。听说她进足球队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的脚力非常大。一个球被她一踢,准可以飞到六七层楼那么高。我们一般人是见识不到这“神脚功夫”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见识到了她这“神脚”的威力。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我们在一起踢足球。我软磨硬泡让她展示“冲天球”,她答应了。只见她把球往身前一扔,在等球飞下来的刹那,轻轻跃起,用右脚把球使劲一踢,只听“嘣”的一声,球快速地飞到了天上……哇,这球足足比我们的四层教学楼高出了许多!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顿时惊呆了。踢完后,“宝岐”还是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们不由得为她鼓掌。她看到这一幕,微笑着说:“这只是我的一点小本领,我的看家本领在这儿呢!”

她带着我来到一个球门前,让一个守门员来守门。我为她摆好球,喊道:“预备――开始!”她小碎步跑到足球面前,抬起脚射门。同样是“嘣”的一声,只见球往球门快速飞去。守门员腾空跃起,往球门一边扑去,但还是没能守住这一球。“球进啦!球进啦!”一旁的观众都为她拍手叫好。看到这里,我已经对我的这位朋友佩服得五体投地啦。

宝岐,真不愧是咱们茅小的“神脚”球员!从此以后,我成了她的徒弟。她耐心教我如何发力,我们共同努力进步,在与外校的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多人,会对始终如一的爱情充满向往。然而现实残酷,有太多的变故,导致一对又一对深爱的情侣,各奔天涯。苏炳添就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爱情。苏炳添在小学的时候,就暗恋同班的班花:林艳芳。那时候林艳芳长得极其漂亮,苏炳添却瘦瘦小小的,学习成绩也是倒数,林艳芳看不上他。上了初中,苏炳添始终不改对林艳芳的执着,每天都要缠着她。忽然有一天,苏炳添转学去了体校,没有人再给林艳芳上课扔小纸条,给她讲无聊的笑话。林艳芳觉得很寂寞,很想念苏炳添,所以答应了他的追求。

后来苏炳添起早贪黑训练短跑,林艳芳也要为了升学而努力,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有时候,相见不如怀念,两人从书信到手机,始终对彼此忠贞不渝。苏炳添也是个内敛的人,从市冠军到省冠军,到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苏炳添始终如一,对林艳芳爱慕不已。苏炳添除了训练,每天向林艳芳汇报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给了她很多安全感。林艳芳则成了苏炳添背后的女人,尽管很多时候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

2016年,苏炳添26岁,却和林艳芳已经相恋16年。他们终于也结束了十几年的爱情长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2018年,林艳芳产子,苏炳添却因为比赛,错过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林艳芳没有怪他,反而理解他的辛苦。

几十年的理解和坚持,也正是他们修成正果的关键。亦如苏炳添在赛场上的坚持,才使得他创造历史。

苏炳添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他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谦逊和持之以恒。

这是苏炳添展示给世界的,也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人物作文400字:钱学森的故事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人民科学家。1911年,他出生于上海,这象征着我们中国的航空、火箭、导弹事业将得到改善。毛泽东曾对钱学森说过一句话:“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35年,钱学森留学于美国,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一听到中国成立了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9月,美国移民局发给了钱学森一个通知:不准回国!他被退掉机票。美国海关硬说他是间谍,他们把他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看守人员隔十分钟就来开一次灯。半个月后,他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斤。

后来,经过美国人的帮助,美国移民局把他释放出来了,但并没有停止对他的迫害。他的行为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经过五年的迫害与挫折,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他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我现在终于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物故事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被誉为“第一反串”、“梅大师再世”的李玉刚不能不感谢一个栏目——央视的《星光大道》,自然也不会忘记那个眯着一双小眼睛,一脸坏笑的伯乐——毕福剑。

尽管早就小有名气,并在2005年赴欧洲巡演,火遍欧洲各国,但是李玉刚真正为中国广大观众熟知和喜爱还是在2006年参加了央视毕福剑主持的《星光大道》之后。那年李玉刚以甜美的歌声、婀娜的舞姿、俊俏的扮相获得年度季军,成为当之无愧的平民偶像。

当初让李玉刚参赛,毕福剑以及栏目组是顶着相当大的压力的,不少专家对于李玉刚的这种男旦唱法颇有看法,更何况李玉刚还要加上扮相,这可是在国家级电视台,怎么可能这么不严肃呢?搞不好什么“伪娘”之类的词可就要提前流行了!最后毕福剑和剧组不知道开了多少次会议,请示了多少次领导,用毕福剑自己的话说是“冒着被推下岗位”的危险,把李玉刚推上了台。

当然,值得李玉刚感谢和铭记的还不仅是老毕的发现和力推。

在那次周赛上,令人耳目一新的李玉刚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和河南5岁的戏曲小精灵孔莹PK周冠军。在等待最终结果的时候,老毕问孔莹谁会得周冠军,小孔莹自信地回答:“我!”看得出,小女孩非常渴望这个冠军。

结果出来了,先是大屏幕显示孔莹的“小人”跳了上去。后来导演说是按错键了,重新按键以后,李玉刚获胜了!

激动的李玉刚频频地向观众鞠躬、挥手,享受着周冠军带来的喜悦,头脑空白的他早忘了身边的小孔莹——小女孩早已经梨花带雨,泣不成声了。

毕福剑是抱着小孔莹宣布最终结果的,他显然注意到了李玉刚的失态和失礼,可是他没有了往常惯有的调侃。而是径直把小孔莹递到李玉刚怀里,接着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小孔莹将以反败为胜者的身份参加本月的月赛。”如梦方醒的李玉刚接过小孔莹,轻声细语,好一番呵护和抚慰。这一感人镜头引来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对于毕福剑的善意“救场”,李玉刚一直记忆犹新,心存感激。他说:“这是毕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他让我明白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我们不仅是对手,也是朋友,更何况人家还是一个孩子,我更需要给予及时的安慰和鼓励。”

毕福剑是善良的,这种善良是不动声色、不事张扬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善良,在维护了李玉刚自尊的同时,点醒了李玉刚的失误,并且巧妙地给了他弥补自身失误的机会。难怪李玉刚要铭记一辈子呢。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可要是良药既能“利病”。又不“苦口”,那岂不是更受人欢迎吗?

当别人需要提醒和帮助时,以先知者、布施者自居,指手画脚、疾言厉色不是善良:感同身受地在为别人保留一份自尊的同时,不露痕迹地施以援手才是最大的善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人物故事素材:文革关键人物黄帅

全文共 2461 字

+ 加入清单

凡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黄帅。这位“革命小闯将”当年只有十二岁,江青等人精心删改她的日记,将其塑造为反潮流的象征,批判“师道尊严”,使刚刚有所恢复的教育秩序又遭破坏。而在“四人帮”被粉碎后,黄帅也随之遭到口诛笔伐。现在,步入中年的黄帅已经过着平静的生活,但经历过的那场风波,令她一直惧怕记者,“怕他们编故事,怕他们把简简单单的事情描绘得五彩缤纷的,让世人都花了眼。我被涂上的五颜六色怕是一生也洗不去了。”

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可以说未谙世事,如何在一夜之间大红大紫,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在那个荒唐的年代,这个原本荒唐的故事,倒成了平常之事。林彪集团1971年覆灭之后,江清集团展开“批林批孔”运动,其目标就是批判宣扬“上智下愚”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孟之道,矛头指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这期间,江青等人制造了一系列古怪事件,为攻击周恩来提供“现实根据”,黄帅事件便是其中的一桩。

1973年底,黄帅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上学。班主任让全班同学都写日记,要求写出心里话。9月7日,黄帅这天的日记令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今天,××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黄帅的班主任看了这篇日记后说“提意见纯粹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于是,接下来两个多月,老师号召同学“对黄帅的错误要批判,不要跟着她跑,要和她划清界线”。

黄帅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便给《北京日报》写了一封信,希望报社来人调和她和老师的矛盾。她说:“……我是红小兵,热爱党和毛主席,只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上,可是近两个月老师一直抓住不放。最近许多天,我吃不下饭,晚上做梦惊哭,但是,我没有被压服,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意见。究竟我犯了啥严重错误?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对于黄帅来说,写这封信的目的不过是希望解决她和老师的矛盾,好安心学习。据黄帅后来讲,信寄出后,她又有些后悔,“自己原本有错,而且那位语文老师平时对我们挺不错的”。

恰恰在这时,江青集团正好需要在教育界树立一个“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典型。黄帅这封信六百字左右的信成为了江青等人的突破口。江青的亲信谢静宜回复:“不是你和你老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大事”。他立即指令《北京日报》把日记作了摘编,并在1974年12月12日加了编者按语公开发表。《人民日报》12月28日又在头版头条位置全文转载。

几天之内,黄帅就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中央文革领导小组让这黄帅到处演讲,在教育战线上大做文章。中国各中小学迅速掀起了“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活动。许多地方也树立了黄帅式的反潮流人物。学校对学生的严格管理被指责为搞“师道尊严”、“复辟回潮”,许多学校出现了官员管不了、教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了的混乱局面。

但是,风光无限的黄帅并不快乐。对于那位因她受批判的语文老师,黄帅十分内疚。“我偷偷地哭过,可只能是在没有人的地方,我这个‘英雄’可真难当啊。”黄帅后来曾托同学捎口信给老师,说对不起他。

时代造就了黄帅的大红大紫,而质疑“反潮流英雄”黄帅的人也被时代改变了命运。当时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有几位年轻人不赞成对这小学生日记的宣传,并以王亚卓的署名,合写一封信给黄帅,指出她的“矛头错了”。结果这四人在“四人帮”派遣的工作组主持下,被遣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劳动改造。

和当时的“白卷英雄”张铁生一样,十二岁的“反潮流英雄”黄帅不过是江青等人在教育体系树立的“造反榜样”,是政治运动的工具,也是社会畸形的产物。“四人帮”把他们捧上了天,但随着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黄帅也从高潮跌入谷底。当时才十六岁黄帅被认为是“四人帮”的“小爪牙”,甚至有人往她身上吐口水、丢砖头。她的父亲被逮捕,同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黄帅成了家庭的支撑,带着九岁的妹妹和病重的妈妈生活。

1979年,黄帅报考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却未能顺利被录取。当时担任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知道后作出了批示,“小孩子犯错误,能让她自己负责吗?黄帅如吸取教训,四五年后也可能了不得。一个人有正反两方面经验,就很了不起。”这样,黄帅才得以跨进了北京工业大学的校门。

正因为在少年时代便经历了大起大落,所以黄帅十分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她的一位大学同学回忆道:“她的成绩在班上不算是最好,但大家都敬佩她的精神。我和她同寝室近三年,我很少见她晚自习在十点半以前回来。”

对于黄帅来说,动荡生活已经过够了,她需要的是平静。1984年黄帅被分配到北京市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工作。那时有一位外地记者专程来采访她,但黄帅始终没有回答他的任何问题。黄帅后来对这个记者说:“一想到你是搞新闻的,有一天你会把你我之间的谈话公开给整个社会,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惶恐。”

“一个女孩子,在经历了一场对于男的来说都难以忍受的痛苦后,如果在她已经平静的今天,再让人们在大街小巷津津乐道地谈论,进而也搅乱别人的平静,这实在不是我所期望的。”黄帅谈到自己的生活时说。

1998年12月,黄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工作至今。已步人中年的黄帅每周都要回去看望父母,有时她还会把正在编辑的书稿随身带着,在父母那儿同二老呆上一两天。她常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父亲看,有时老人家累了,黄帅就依畏在父亲身边,读给他听。父女俩边品味文章,边交流思想,天伦之乐,弥足珍贵。

黄帅简历

1973年,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读五年级。

1979年9月至1984年9月,在北京工业大学学习。

1984年9月,到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工作。

1986年,赴日本留学。

1993年3月,获得东京大学“学术硕士”学位,到日本三和综合研究所工作。

1998年12月,回到中国,到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人物故事作文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在地球七大洲之一——亚洲国家之一——中国省市之一——湖南长沙社区之一——雨花区学校之一——砂子塘小学里班级之一——五(2)班里,有一个既聪明又调皮、搞笑还爱幻想自己成为神人的boy。

说起这个boy,那就得从他的外貌说起。他的头发造型很酷,额头前的一撮头发往前伸长,稍微往左边的一撮头发却往下垂落。和一般的小孩一样,眉毛是那么淡,但是,他有一个显眼的特征,那就是别的小朋友都是双眼皮眼睛,显得那么有神,而他却长着一双名副其实的单眼皮眼睛,为此,他老爸常拿他的单眼皮眼睛开玩笑,弄的他很不高兴。’

这个boy搞笑、聪明、爱幻想极了。那次,他早上醒来,发觉脑袋晕晕的,全身无力,他就想,是不是自己被什么机器控制了呢?是不是我被机器改化了呢?是不是我成为地球战士了呢?耶!那太好了。想着想着,他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当他醒来,发现他右手腋下紧夹着一根温度器,额头上放着一袋冰袋,他老爸正在他床边焦急地看着手表,他老妈坐在椅子上,帮他取出药片,他奶奶正端着一杯白开水朝床边走来。他半醒半睡地问:“怎么了?”他老爸笑着说:“你呀,命可真好,感冒了,有这么多的人服侍你。”“什么,我感冒了……

下午,他和他老爸来到医院。

不知是不是来的时候,路上的风把感冒的热量吹散了,到医院一量体温,只有37.1度,和在家的温度相差了3度呢。他老爸在一边看,顿时傻了眼,想:刚才在家量的还有40度呢,怎么到医院就只有37.1度了呢?我还以为要打吊针呢,还特意带了几张“大钞” 呢,哎,白忙了一场。

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发现他老爸一脸失望的表情,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于是,他对他老爸说:“老爸,你的儿子是个神人啊。”

他老爸半信半疑地问:“从何说起?”

他笑着说:“你想啊,生长在我身上的病毒都受了我的影响,都变的有灵性。它们没看到医生时,就全都冒出来;一看到医生,就全部躲起来,。你说,我不是神人,还是什么?”

他老爸听后,抱起他,说:“哈,我的神人儿子!我的神人儿子!”

……

怎么样,这个boy是不是很讨人喜欢?想不想认识他?告诉你吧,他,就是我——xxx。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焦点人物:彭家声的传奇故事

全文共 299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流落异乡的华人遗民 “果敢王”彭家声传奇经历,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彭家声,汉族,1931年出生于果敢红石头河,祖籍四川,清末落籍果敢。父亲彭积昌共生七子,彭家声是长子,次子夭折,三子彭家富,四子彭家贵,五子彭家荣,六子彭家华,七子彭家振。如今兄弟六人全部在果敢身居要职,彭家声现任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富跟随彭家声常年征战,颇通用兵之道,有“战神”之称,现任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武装)总司令,彭家贵是执法处处长,彭家荣是老街市市长,彭家华是同盟军某连连长,彭家振是同盟军副参谋长。

彭家声身逢乱世,半生戎马,几度沉浮很具传奇色彩,有人说他是毒枭,也有人说他是豪杰,但其人究竟怎样?

彭家声和罗兴汉是同学,他也参加了1949年土司杨振材开办的进修班,当年他18岁。给他们授课的是张文华、赵国柱等国民党残军军官,他们有的还毕业于黄埔军校,虽然在内战中兵败共产党,但对基本的军事素质训练和战略战术讲解还是很在行,很正规,管理也很严格。

虽然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并不一定很系统、精深,但至少开启了他们的眼光和胸襟,激发了他们的霸气。因此这个培训班对这22名学生影响还是很大的,以致于果敢后来几十年的风云变幻都是由他们所主导。彭家声个性强、性情刚烈,胆子又大,在同学中颇有侠义之风,经常与人打架很令教官头痛。但他毕竟从中受益匪浅,为成就他以后的霸业打下了基础。本次培训原预定一年,由于时间紧迫就于当年10月底提前结束。结业后彭家声被分配到土司自卫队任分队长。

1959年政府逼使土司交权,但土司杨振材只答应交权给果敢人民而不交给政府,于是果敢成立议事会,由杨金秀幕后操纵。1962年仰光政变成立军人政府,决定武力解决果敢问题。1963年该政府突然同时逮捕了分别在仰光、腊戍、勐东的杨金秀、杨振材、罗兴汉等人,果敢闻讯后反应强烈,公推杨振声为总指挥,短短几天就征召1000多人入伍,分守各关隘要道,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不久果敢部队调整后分成6个大队,彭家声被提拔为光明大队副大队长。

1964年罗兴汉投靠缅甸政府,大力分化、瓦解土司部队,致使果敢武装在1965年纷纷投降。杨振声感到大势已去带残部南下泰国,土司政权自此结束。部队解散后,彭家声回到家中。

缅军入驻果敢后社会混乱,匪盗横行,加之又实行大民族主义,歧视果敢民族,所以人们对缅军非常反感。1965年7月,彭家声举起反政府大旗,成立“果敢人民革命军”带领30多个人上山开始打游击。这30多个人包括了现任掸邦特区副主席的杨忠卫。由于缅军入果时收缴了果敢境内的枪支,缺枪少弹,加上罗兴汉又经常在政府军的配合下对之进行围剿,当时彭家声他们的条件的确非常艰苦。

果敢本地的势力几乎都是为了争夺贩卖鸦片的利益而存在,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本民族的武装也是极不信任的。但彭家声在此时起兵反抗缅甸政府,无论如何是符合民族大义的,因此他们大多还是给彭以支持,这才使得彭家声他们能够多次绝处逢生,队伍甚至还有扩大的趋势。

南下泰国的杨振声与早一年贩烟到此的杨振业生分结怨,后者率部北上,与彭家声部队会合,由杨振业任部队长,彭家声任副职。不久杨振声又派李正武、李文华带兵百余返回与之联合抗击政府军。

乍一看来,反政府武装实力仿佛更强大了,其实不然,双李回果后与彭家声渐渐孤立了杨振业,而且矛盾俞演俞烈,最后终于发生了内讧。杨振业的堂弟杨振宗开枪打死了李正武,彭家声势力较弱不能与之抗衡,避于萨尔温江西岸。

1966年年底杨振声的部队在泰国整训一年后回到果敢,带领这支部队的是其弟杨振勋,他此次回来主要是与彭家声合作,彭家声等亲自前往迎接,被其任命为旅长,彭进入该部队却受到其他人的冷遇和排挤。

1967年3月彭家声乘杨振业运烟南下泰国时为李正武报仇,击毙了杨振宗。杨振业闻讯后兼程回果,决意与彭家声决以死战。为了能够确保取胜,他投靠了政府军。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政府军、罗兴汉、杨振业等多股势力联合对付彭家声的局面。

1967年5月杨振业在政府军的配合下对之发动了突然袭击。战败后,彭家声带领100多人退向杏唐,而杨振业为了报杀弟之仇紧追不舍,很快就将之包围。彭家声万不得已,奋力突围后退入中国边境。

恰在此时缅甸由于实行反华的错误路线,致使仰光发生反华大暴动,缅甸人对华人烧杀抢掠,任意欺凌。当时,很多华人、华侨被杀害,华人团体、学校被查封。中国政府多次抗议、警告,此事才逐渐平息。

为了和平,缅甸共产党此时空前团结,他们邀请彭家声加入,决心重新进入缅甸与政府反抗到底。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华人华侨的支持。彭家声加入缅甸共产党的队伍后,接受了他们的政治、军事教育,同时他又学习到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先进经验和理论,部队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1968年元月,彭家声的部队经过严格训练和重新准备后,以“缅甸人民解放军”的名义进入果敢,势如破竹,连克红岩、慕太、邦永等地。并在以后的战斗中多次击溃政府军和罗兴汉、杨振业部队。

1969年3月罗兴汉和政府军放弃果敢,退至滚弄。至此,彭家声占领了除滚弄和南湖以外的果敢所有地区。以后他又频频向政府军发动攻势。4月果敢立县,彭家声以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身份兼任县长,将政府机构迁至靠近中国南伞口岸的杨隆寨。

共产主义激发了彭家声灵魂深处的善良,在占领果敢初期,他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少税收,上访的百姓他都亲自接见,对部下和平民百姓都比较爱护。所以这段时间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甚至一些被罗兴汉强迫搬迁至滚弄等地的烟农也悄悄搬回果敢。

1973年彭家声被调往景栋,当年与政府军交火上百次,他的三弟彭家富在此期间曾踏响地雷,身负重伤。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缅共内部风浪起伏,分化严重,大民族主义使得缅共最终落个不了了之。彭家声也随之沉浮,从1977年开始,一直隐居贺岛。后来杨忠卫、罗大才、蒋忠明、白所成及杨茂良兄弟逐渐控制了果敢的局势,彭家声复出来主持局面。

彭家声于1989年成立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甸政府达成停战协定(缅甸境内其他17支武装纷纷效仿),成立高度自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任特区政府主席,并于次年同意在果敢进行改种禁毒。此后掌握兵权的杨茂良起而反对彭家声,彭避于勐拉(缅甸第四特区)。

两年后杨茂良的弟弟杨茂贤在中国贩毒被逮捕后执以枪决,杨茂良在国际禁毒联盟的压力下,被迫退出果敢政治舞台,当彭家声再次回到果敢主持政局时,杨茂良已将政府军引入果敢,缅甸政府得以长期在此驻军。

果敢从进入和平年代至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彭家声的一生,评价历来争议多多。市场上有很多关于“金三角”的书,有提到彭氏之处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他是毒枭,是继坤沙、罗兴汉之后新崛起的一代毒王,但他却是果敢提出禁毒主张的第一人,而且果敢的确在2002年底根除了罂粟种植;有人说他性情多变、独断专行。但特区政府至今安宁稳定运作如常………因此对彭家声不能一言以蔽之。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彭家声一直坚持维护果敢的民族利益,抗击政府军达数十年之久,为果敢民族争利益,这是符合民族大义的,他也因此得到了果敢人的尊敬。另外,他领导的民族民主同盟军是缅甸联邦第一支与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达成停战协议的民族武装,并带动其他十七支民族武装走上和平道路,也是有利于果敢民族,符合历史潮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物作文照片里的故事600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无聊之余,偶然间仰头看见了这幅精致又洋溢着幸福气息的老照片——的全家福。沉默片刻,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从卧室床头取下来,轻又缓地拿着纸团抹去灰尘……

这照片有一把“年纪”了,论此事,得追忆到五年前的一个夜晚……

“你就去嘛,照一下呗!”妈妈正对不愿拍照,内向的爸爸进行开导。最后在口若悬河的妈妈口战加上我的死拽硬拉,爸爸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十几分钟的步行就到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照相馆。进店之后,周围墙壁上或多或少挂着各式各样风格的照片,这又不禁为我想照正式的“全家福”添了几丝迫不及待。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挑衣、穿衣、化妆等,总算可以照了!可在这紧急有重大的关头,年幼无知的妹妹却关键时刻掉链子——对于陌生的人和环境,以及在明晃晃的光照设施下,她茫然而害怕,妹妹被吓哭了。

我们一家包括摄影师都一个个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满头大汗。大家使用车轮战术——挨个讨好正在抽泣的妹妹。好吃的零食、可爱的娃娃、漂亮的发卡……都使上了。

最后妹妹好歹是稳定下情绪,可是时间已经消耗的差不多,照的比较快。妹妹的眼睛哭的红通通的,像只小白兔,令人想怜爱。

就这样,拍照算是完事,接下来就等着洗印出来。

过了几天,我们一家再次来到此处。不过这次妹妹倒不再怕生,不在嚎啕大哭,相比之下,文静些了。看着24寸,实木框架又清晰的大照片,一家的幸福定格在这瞬间,大家的脸上也浮现出灿烂的笑容。

回去以后,照片就挂在爸爸妈妈卧室床头上,一直到今天……

擦完了,我又忍不住抚摸。穿着洁白婚纱的妈妈温柔又美丽;身着西服的爸爸比较严肃;坐在爸爸腿上的妹妹,眼睛泛红,手里抓着个娃娃,嘴巴撅着;而我挨着爸爸,粉红淑女装使我看上去比较文静。这便是整个画面,还有一个东西看不到却又十分明显的浮现在照片中。没错,就是那个我们都拥有的无价之宝——亲情。

我把照片放回原处,崭新的旧照片不知何时让我嘴角上扬30°,微笑;心中荡漾爱的涟漪,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物故事作文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只绿色的小天使,她全身长着绿茸茸的羽毛,还长着一对绿色的翅膀,象春天一样可爱!有一天,她飞呀飞,飞呀飞,飞到了美丽的新安江。她看见这儿的天蓝蓝的、山绿绿的、水清请的,是座绿色的山水城市。忽然,她发现一大片森林起火了,红红的火焰烧毁了绿色的树木。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她难过地盘旋在空中,看见有小朋友在燃放烟花爆竹,她赶紧叫道:“小朋友,别玩火,太危险!”她飞到了林区,看见同学们在野炊,她又赶紧叫道:“小同学,别玩火,太危险!”她飞到了山坡,发现有位阿姨在坟上烧纸,她又赶紧叫道:“阿姨,别烧纸,太危险!”……为了保护绿色的森林,绿色小天使不知疲倦地飞翔着,不知疲倦地宣传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爱国人物故事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你听爱国人士的故事吗?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那么,我现在为你们介绍一位爱国人士吧。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钱学森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15000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听了以上的介绍,你是不是感到了钱学森那颗拳拳报国之心呢,那就让我们也行动起来,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后,精忠报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3月19日,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成都站,苏炳添在60米预赛中跑出6秒56的好成绩,将另一名广东运动员温永毅在2008年所创的6秒58全国纪录提高了0.02秒;决赛又以6秒59获得男子60米冠军。

4月24日,全国田径大奖赛系列赛肇庆站男子100米比赛中,苏炳添以10秒45夺冠。

7月8日,日本神户第19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以10秒21的成绩夺得冠军,并达到奥运B标,10秒21也是亚锦赛100米历史上的第二个好成绩。

8月17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决赛,苏炳添以10秒27获得男子100米季军。

9月8日,在合肥奥体中心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伦敦奥运会达标赛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以10秒16(顺风0.7米/秒)的成绩打破了周伟创造的10秒17的全国纪录,并达到了奥运A标。

9月26日,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1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甲组百米飞人大战,苏炳添以10秒34的成绩夺冠,并打破赛会纪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读《100个杰出人物的童年故事》有感800字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走一步,就会有一个脚印,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的童年生活,那些杰出人物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假期里,我读了名著《100个杰出人物的童年故事》,从中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懂的道理。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他们的优点:华盛顿有错能勇敢承认,爱迪生喜欢问问题,马可·波罗忍辱负重,科学家竺可桢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等等。我多么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杰出的人物,这也是我最大的梦想,那就是当一名科学家,为祖国做贡献。

有了这个梦想,就等于把握了自己的人生航向,不会再迷失方向;有了这个梦想,就好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我会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发奋努力,一直通往胜利的顶峰。

我知道,科学家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就像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那样的科学家一样,他们都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成为的科学家,他们的诞生给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工具,这些工具给了我们方便,比如说:电灯,橡皮,电车,电影,水泥,蒸汽车等等,我十分佩服他们,因此,我也想做一个科学家,我想到太空中,去发现更多的生物,去观察那更遥远的星球,到宇宙去探索,还要到黑洞里去探险……

但我知道,科学家不是想做就做的,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家不但要一个聪明的大脑,还需要一个科学家应有的坚定信念,还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要敢于说真话;在坎坷和磨难面前要乐观,要笑对待人生。

在这个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完全没有风浪的,想要做出更好的成绩,就要先通过信心和信念的考验。”我深信“只要有恒心,铁柱磨成针”这句话。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我的信心一定能够冲破各个难关,我要去追求我的梦想,去实现我那未来的梦。我知道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只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的梦,中国梦,我要实现我的理想,将来要为我们的祖国争光!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会让梦想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甜甜的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物故事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鲁智深一生有三个重要的知交好友,一个是与他惺惺相惜的林冲,另一个是与他意气相投的武松,还有一个便是与他禀性相近的史进。

梁山好汉对待朋友的方式是有所不同的,柴进收留武松、资助林冲,他对朋友的最大帮助就是救济。宋江擅长的是收买,他安抚武松、关怀薛永、拉拢李逵、赏赐王英,竭尽所能形成自己的势力。但是比较鲁智深的真挚而言,他们的感情都过于浮浅了些。鲁智深从不拿金钱财宝来参杂友情,他用最无私的感情,最无畏的个性,感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收获了最为牢固和纯正的友情。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概鲁智深待友之道就是如此吧!同时,鲁智深交友也是有选择性的,李忠、周通行为猥琐,鲁智深便不愿与他们为伍,趁他们下山抢劫之际悄然离去。然而桃花山被呼延灼征剿时,周通欲向二龙山的鲁智深求救,又怕智深记着当初桃花庄之事不肯出手,李忠却道:“他是个直性的好人,使人到彼,必然亲引军来救应。”(见第五十七回)事实的确如此,所以宋江初会鲁智深时,便由衷地赞道:“江湖上义士甚称吾师清德,今日得识慈颜,平生甚幸。”(见第五十八回)

与对待朋友一样,鲁智深对待女性的观点也是梁山上许多好汉所不具备的。他关爱女性,完全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善良和公义,尽自己的努力爱花、护花,却始终没有为自己摘下一朵花来。与他相反的是,王英听说山下有妇人路过,便强抢民女,洞房求欢,以满足个人淫欲。(见第三十二回)董平逼人为妻,杀了程太守全家,还要强娶人家的女儿。(见第六十九回)养娘玉兰对武松有情有意,只是在张都监的摆布下身不由己,武行者便全无一丁点儿的怜香惜玉之心,非要手刃玉兰香销玉殒才告痛快。(见第三十一回)四柳村狄太公的女儿与王小二相好,狄太公请李逵捉鬼,李逵不仅将奸夫王小二砍成两截,还将狄太公的嫡亲女儿剁为肉酱,才觉得尽兴。(见第七十三回)梁山上的这些好汉们视美女如蛇蝎,也就更显出了鲁智深关爱女性的弥足珍贵。

鲁智深关爱女性,爱花护花,成了梁山好汉中的另类,却被《红楼梦》中集才貌智慧于一身的宝钗所欣赏。《红楼梦》中为宝钗贺十五岁生日,宝钗点戏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等兄弟姊妹笑她只图热闹,宝钗便特别激赏地背诵了戏中的一段词《寄生草》:“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单行?一任掩,芒鞋破钵随缘化!”(见《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这段曲词慷慨深远,尤其是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真实地道出了鲁智深性格中的豪爽洒脱、光明磊落和无拘无束。鲁智深最终坐化六合寺,也算得成正果,有道高僧。佛家有称高僧为罗汉的,也有称作使者的,如猪八戒取经有功便被封为净坛使者,所以本文既然简评了鲁智深护花故事,便称为“护花使者鲁智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讲人物故事优秀作文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和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杨靖宇不愧是真正的钢铁战士,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共产党员。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讲人物故事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的故事

全文共 3422 字

+ 加入清单

莫言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村里有习俗,产妇分娩时,身子下面垫着一层浮土,婴儿呱呱坠地时,就落在那层浮土上,应和“万物土中生”的道理。

浮土是父亲从大街上扫回来的,它是莫父与这个世界交流的第一种物质,混同着浮土里牛羊粪便、野草种子等等味道,充满了养分,似乎这浮土也滋养了莫言的笔端,滋养了他文字的繁茂生长,让他这一作家当得挺靠谱!

儿时的莫言不遭人待见,在新书《聆听宇宙的歌唱》里,他对自己总结很不客气:丑、懒、馋,不遭一大家子人待见。儿时经历混在一场国家的运动中,让家中长辈行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也是:别在外面给我惹麻烦。

十二岁那边,莫言因为拔了生产队的一个红萝卜,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被父亲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打。至于么?有着些许世外仙人气质的爷爷也是这么说的:“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吗!还用得着这样打?”但终究,“中农”出生的家庭让每个人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才能苟且偷安。

莫言的童年是压抑的,压抑的童年让人想逃离。所以在选了四年兵之后,莫言终于在1976年爬上了装运新兵的车,别家孩子都与亲人流泪告别,他则雀跃如同飞出牢笼的鸟,满脑子想的都是新疆西藏、天涯海角……只是车在开了三百华里之后,停了。从高密到黄县,一路上的欣喜瞬间变成失望。雪花覆盖,来路无影。

莫言记得当时新兵连设置在黄县县城西北角一座叫丁家大院的豪宅里,那座豪宅在胶东半岛都赫赫有名。进去时,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的影壁,上面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数十个新兵站在影壁前听一个干部点名。“管谟业。”“到”。“跟着班长进去。”“是”。他随着一个老兵进到一栋雕梁画栋的大房子里,把背包一放,好了,莫言的军旅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虽说未能实现“天涯海角”的愿望,可“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话还是在莫言身上有了些许的应验。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吃一种口感差到要命的杂交高粱,到了这里,托后方基地农场的福,他不仅每顿都能吃得饱饱的,还是那种用小麦磨成的精粉!

他觉得,当兵还是蛮靠谱的。

两年匆匆而过。

从第三年开始,莫言开始给战友们上课,学习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这事儿看起来蛮不靠谱!莫言没有上过多长时间的学,因为历史原因,少年时期的他不仅没有圆了大学梦,就连初中都没上完。但他的学识是有的。莫言的父亲上过私塾,因此全家人对知识文化都很重视,莫言也继承了父亲极强的自学能力,他还“自动升级”成了现在的现学现卖!

因为授课认真,莫言被调到上级机关工作。说是工作,其实就是等待提干。可一位领导觉得莫言刚过来,直接提干不太合适,就说要考察一年,结果考察完一年,关于战士提干有的新要求“必须进过考学,或者……”失望是当然,莫言倒是没闹什么脾气,那个年代,包括童年的记忆让他成了内敛的人,也有压抑的成分。

两年后,郑州工程学院在莫言所在的部队开了一个学习点,问莫言能不能当老师给学员们授课。莫言也不客气,揽下活就开始研究教材,他从三角函数老师,自己给自己换科目成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照样有领导来听课,一位颇为惜才的副主任在听完莫言的讲课后还提了要求如“不要背书,要口语化”等。当时莫言已经在《莲池》等杂志有发表作品。那位副主任拿着莫言的作品就到北京总部“推荐贤良”。莫言也因此得到了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的机会。

“这段时间”的人物经历是混乱的,局促的,可以一带而过的,但关于莫言的写作,“这段时间”又是不可或缺,使莫言得到宝贵的关于自己的反面教材并最终确定写作方向,从此,中国文坛上竖起了一面新旗,号:高密东北乡。

当时,他提笔想写很多东西,因为固执的认为童年是酸涩到不堪的,他在文字有意“去高密”化。“我努力抵制着故乡的声色犬马对我的诱惑,去写海洋、山峦、军营,虽然也发表了几篇这样的小说,但一看就是假货……”为了让小说道德高尚,他给主人公的手里塞一本《列宁选集》,为了让小说有贵族气息,他让主人公日弹钢琴三百曲,等等等等,脱不了泥腿子的附庸风雅,满鼻子牛屎味儿的胡编乱造!

莫言的这些“评价”完全出自他的《聆》,他总是喜欢把他自己逼到绝境,退无可退之时,好好修理一把,用严重的自虐倾向得到最敲打人心的语句。只是“这段时间”他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直到《白狗秋千架》的诞生,“这段时间”才被终结。

有一位作家说:莫言的小说都是从高密东北乡这条破麻袋里摸出来的。他本是讥讽莫言,但莫言把这话当成是对自己的最高嘉奖。他扛着“高密东北乡”的旗号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在自己的文字天地里当起了开天辟地的圣者,发号施令的皇帝,先前的那些钢琴、面包、原子弹、臭狗屎、摩登女郎、皇亲国戚、假洋鬼子……统统被他塞到高粱地里去了。“我认为文学是吹牛的事业但不是拍马的事业,骂一位小说家是吹牛大王,无疑等于拍了他一记响亮的马屁。”莫言对自己身上能绑上一条高密东北乡的“破麻袋”相当高兴,“在这条破麻袋里,狠狠一摸,摸出一部长篇,轻轻一摸,摸出一部中篇,伸进一个指头,拈处几个短篇。”

这么一条“破麻袋”是莫言独此一家的Logo,让他的文字有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晃晃荡荡,走到1984年,莫言圆了他的大学梦。那一年,解放军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恢复招生。

莫言的大哥在60年代初期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在那个闭塞的小地方,别说是大学生,就是大学生的家人,也是受到格外的尊敬,当然也不乏嫉恨,小时的莫言就经常在自家的院子里,听见有人压低了嗓子议论“别看这家房子破,可是出了一个大学生”、“这家是中农,竟然出了一个大学生”。他不管听了多刺耳的话,心里也是相当的受用,有一次趁着大哥睡着了,他还偷偷把大哥的校徽摘下来别在自己胸前,小伙伴讽刺说:“是你哥考上大学,又不是你上,烧包什么!”莫言因此按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考上大学。但最终,因为历史原因,他的大学梦被击碎了。

得到消息后,莫言很兴奋,没想到37岁“高龄”的他居然有机会重圆自己的大学梦。拿着几篇作品,他就跑到军艺,一打听,人家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了好一段时间。幸运的是,他的小说《民间音乐》让时任文学系主任的徐怀中先生看到了,徐先生大赞:“这个学生,即便文化考试不及格我们也要了。”

补了名字进考生表里,莫言一颗心放了下来,他这些年的老师不是白当的,文化考试里虽然有点点小插曲,但最终考得第二名,伙同作文最高分,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军艺文学系,成了一名年近三十的大专生。

当时军艺正大修大建,四处都是泥浆黄土,相当的接地气。莫言接着地气,在学习期写出了诸多精品之作,《透明的红萝卜》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初冬的一个早晨,莫言在宿舍里做了一个梦,身穿红衣的丰满姑娘手持一柄鱼叉,从地里叉起一个红萝卜,高举着,迎着太阳……从起床号响起,他就沉浸在这个辉煌的梦境里,上课时,他一边听课,一边把整个梦境用笔头“勾”出来,两周后,稿子出来。他拿不定主意,甚至连算不算小说都说不上来。他把稿子拿给系里一位干事看,干事看完后很兴奋:“这不仅是一篇小说,还是一首长诗。”徐怀中看完后还拿给自己的夫人看,结果得到女性角度的评价:“小说里那个黑孩子让我很感动。”系里更是召集几个同学座谈了这篇小说。

1985年3月,刚创刊不久的《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了这篇小说和座谈纪要,主编冯牧先生在华侨大厦主持召开了小说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等名家参加了会议……自此,《透明的红萝卜》成了莫言的“成名作”。

“前年,因为编文集,我又重读了这篇小说,虽然能从中看出许多笨句和败笔,但我也知道,我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小说了。”莫言的话明显有惆怅,看来不管是名家还是俗者,谈及过去,都有惆怅味道。那时的自己,可能青涩单纯、可能幼稚可笑,但满满的,都是青春!

军艺毕业后,他被分到一个部队,直到1997年离开部队,这些日子,他生活围绕着笔尖穿行……

简介:莫言,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着名作家,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倦》、《蛙》等十一部,中篇小说《爆炸》、《透明的红萝卜》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还创作有《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电影文学剧本,获国内外多种奖项,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文一百多种版本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