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河南的肉夹馍小吃作文【合集20篇】

河南的肉夹馍小吃作文是一道经典的美食,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作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5077

作文

902

河南高考经典作文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初夏的时节已来,上山的时候还早,我看见雾霭升腾,沁得你似水清凉。在煦煦东风的沐浴下,瓦砾间的芦笋开始“顶撞”,黏土下的茎蔓变得粗壮。这时,瞧不见寒梅之怒放,却在俯身一瞰时,听到了翠草尖的蝉鸣。

那是演绎孟姜女痛哭的老调吗?那是奏响卫青杀敌的号角吗?在辗转的苦想中,我感到那蝉鸣乃是世事沧桑的诉说。曾几何,霞光冲散了乌云,雨雪悄悄地升华,飞将怒吼,战鼓激昂,黄沙在阵前扬起,马蹄在浅草沉没;当胡兵弃甲、单于称臣、旌旗蔽空、关河宁定,沙场上的一切搏斗化解之后,只有饿了筋骨的猎豹在撕咬何处的“阴山之来客”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曲高亢的凯歌,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纯真的期望里,你被筑造起来。那是乘胜不追击、止戈而讲和的理想。劳民数十万,斥资无从计,疆土之滨,未越毫厘。自戈壁荒滩,贯北疆,浩浩荡荡堪称万里。九曲回环,随峰而安。你用一尊尊烽台,察敌于千步之外,预警于瞬息之间。这使得边境的百姓,安居乐业;而又使后世的汉匈相亲相爱,他们都渴望大一统的中华帝国血脉相连,两族盟好,永绝兵患。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团结的象征,长城!

但希望难免有泡沫,前途难免有泥沼。几多藩王叛军的铁骑,带着剑戟的寒气在夜色里袭来了。几多傲骨铮铮的长城两侧,陈兵对垒。然而汉匈一家亲,两族不分离,洋溢着幸福的歌谣,浇灭了熊熊战火。由是人们发现:安定不仅靠城墙,手足本不需屏障。它变得清闲,仿佛历尽了风雪与战火的洗礼,在情感纽带中,它如释重负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他们慕名而来了。他们不远万里地踏上了漂洋过海的旅途。他们之中有首脑,有学者,有企业家,有记者,有兴奋的孩子与异国家庭。登山靴咯吱咯吱响着,但响声又被哇哇的惊叹声吞噬。我知道他们各自的想法,因为他们呆了,呆了。他们的呆,使你显得十分高大,而又成竹在胸。我见到一群趾高气扬的政客,伏在古城墙的边缘,向着什么方向频频瞭望,然后低垂眼帘,化为一尊雕像,仿佛向着卑劣的过往,发出“虔诚”的忏悔。

哦,长城!我明白你对此有何感触。他们那虽然惊叹但仍自得的心情可以理解你镇疆守土的傲然风骨吗?他们能掩藏住血腥的原罪和丑恶的蓝图吗?

他们沉默,他们起家的翡翠碧海沉默,并阴浊芒锐的西风也沉默。

但我要告诉人们:人类历史上超级大国唯一的守成型防御工程,就是你呵,长城!

[河南高考经典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5我的家乡河南许昌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许昌又称莲城,位于河南省中部,河南经济强市,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中西部非省会强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许昌连续多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现代工业体系齐全,非公有制经济发达,拥有许昌新区和东城区、许昌经济开发区3个现代化新城区;以电力和电子装备制造业为主,是国家现代化机电研发基地。

许昌原名为许,因曹丕继位后说,汉亡于许而魏昌于许,故更名为许昌。许昌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大本营,故又被称为汉魏古都,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将汉献帝囚禁于此地。

著名的古迹有,春秋楼(因关羽在此夜读春秋而得名),丞相府,华佗墓,霸陵桥,文峰塔等。

[我的家乡河南许昌作文五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河南游之二“怪”作文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期间我们去了河南,河南可是好地方,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但我再旅途中还是发现了这里的两大怪事。

一、 卖的东西怪

河南人造假能力可是很强,洛阳的唐三彩很出名吧,满大街商店里都有卖的,你仔细看看,你会发现,里面三分之二的唐三彩都被造假成了锈迹斑斑的古旧“出土文物”,还有些铜锈斑驳的青铜器,布满泥土的佛像,可真像!不过,只要稍一用心也能不上当,真的文物怎么会满大街都是呢?发现一个店,进去看一看,里面有一个才5分米左右高的小唐三彩,通体布满了泥土,我再细看?你猜多少钱,一千元!真的假的?

你瞧,这东西多贵呀,还好有导游,他教导我们说,在河南买东西,要买自己非常喜欢的,最好要使劲讲价,叫“砍三刀,再跺上一脚。”

话虽这么说,但你到了店里才知道,根本讲不下来啊!有些店,一进门就写了一句话:本店利薄,谢绝还价。他这么一说,谁还好意思讲价呢?有的没写那句话,但他们也有绝招,你一旦还价,老板就说:“我们这个价钱已经打完折的了,再降我们就亏本了,挣不着钱了!”全体员工一起这么可怜巴巴地说,你是买呢还是不买?买呢?怕吃亏上当;不买呢?自己喜欢,还怕后悔!真让人举棋不定、哭笑不得啊!

二、“课堂”多

这也是我感觉到的河南两大怪之一。每到一个景点,都会有很多的什么商场,超市,让游客进去看看,进去还会给我们讲讲他们产品的知识,我们戏称为“上课”,那厂家也就是课堂了。

这次也真怪,才短短四天的时间就上了六节课。有两个课堂只是八、九十平方米的小超市,里面特产不少,游人也不少。

唉,本来是出门旅游,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听了这么多课,真是怪啊!

叫你说,河南怪不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留在心底的声音河南中考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自那时起,那个温暖的声音就常常在我的心田中响起。回忆着那个声音,追溯着记忆的脚步,我的意识仿佛回到了那个令我万分焦急的时刻。

那次春游,我玩的十分尽兴,在快要准备回家的时候,我开始检查我带来的东西有没有遗漏“薯片——还在。巧克力——还在。水杯——还在。可乐——还在。妈妈给我用来通讯的手机”手机呢?手机哪去了?我在心里祈祷是我看错了,检查错了。丢什么都好,就是不要丢手机啊!

带着一丝恐慌和侥幸的心理。我又找了一遍旅行包。希望找到那个手机,可是,上天给我这个美好的幻想残酷的打了一个“否定”的决定。我又问了和我一起旅行的老师,同学甚至是导游,可他们都没有看见。

我满脸失落的回到了家,在家里也一直是低着头的。妈妈看出了我的不对劲,于是问:“怎么啦?”我沉默了好半天才回答:“妈妈,我把你给我的手机弄丢了。”妈妈失声道:“啊?”我突然想到了妈妈手机和手机壳之间有一张妈妈的名片,名片上有我们家的地址和电话。我就赶紧说出来了:“妈妈,你手机上不是有一张有我们家地址和电话的名片吗?捡到的人会打来的啊。”妈妈:“你以为人人都那么好吗?很多人捡到了东西都是自己拿着用的,谁会花钱跑过来还给失主啊?”

在被妈妈教训了一顿之后,我整整一天都闷闷不乐,直到一个陌生人敲了我们家的门,我那时在写作业,隔着墙听到了妈妈与那陌生人的对话。陌生人:“我是按着这个地址过来归还手机的,请问你是这个手机的施主吗?”

妈妈:“是的,谢谢你。”

那时,我感觉那声音简直是天堂传下来的福音,令人倍感温暖。他归还了妈妈的手机后,就一声不吭的走了,没有任何的索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河南满分作文:梅花香自苦寒来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棵梅花树,我生活在一个叫勾践的人的院子里。我听别人说他是一个国王。我却一点也不相信,哪有国王把茅草当作床铺,哪有国王每天都要舔苦胆的呢?

我在这里已经呆了三年了,听妈妈说,我今年就要开花了,我高兴得不得了。春天到了,我拼命地发芽生长,我要开花了,我想。迎春花开了……桃花谢了……我依然没有一个花蕾,炎热的夏天晒得我头好晕,我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呢?我往屋里一望,我的主人正在尝苦胆,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太苦了吧!

秋天到了,我的叶子飘落了,唉,看来我的花是开不了了。

一天,我的主人走到我身边,他在我身旁伫立良久。我看到他那深邃而坚毅的目光,不禁心里一颤,他似乎要从我身上看出些什么呢!

北风劲吹,雪花纷飞,我站在院子里直打寒颤,我要死了,我想。我还没有开花就要死了。梅花是世界上最好的花,她温文尔雅,徐发暗香。多美好的花啊。可是我却永远不能拥有她了,这难道就是我的命运吗?我就这样了此一生吗……不,不,我决不能这样,我不能就这样去了。我一定要开花。

院子里进出的人突然增多了。每日每夜,主人都和他们谈论着什么,夜深人静时,主人躺在茅草上,直瞪瞪地看着我。

天越来越冷了,我真的快支撑不住了。

一天夜里,主人又一次尝了尝苦胆,他走到门外,站了一会儿,突然他仰天长啸:"我一定要复国!"啊!他真的是国王,一个国王竟然尝苦胆,卧茅草,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也不禁想大喊:"我要开花!"

几度风雪,我硬挺了过来。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的主人不见了。又过了几天,我惊喜地发现我身上长出了几个花蕾,并且越来越多。一场大雪,我开花了,我开花了!缕缕清香,令人如痴如醉,我不禁陶醉了。这时,一身黄袍的人走进院子,是我的主人,他走到我面前,用深邃而坚毅的目光盯着我。"我勾践立誓,不铲平吴国,誓不生还,出发!"我听见院外万马奔腾的声音越来越大,然后又越来越小,逐渐消失了。

整个院子充满了香气。

点评:写文章,最怕千人一面,写来写去,总是来回那几句话、几个事例。这篇文章能够得满分,就在于它有创新,它打破常规思路,从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来构思。具体说来有三"巧":一是巧把自己当作一棵梅花树,既扣文题,又恰当表现出梅花飘香的背后是严寒的冬天这个要旨;二是巧写人们比较熟悉的"卧薪尝胆"故事,把自己的心理和勾践的行动巧妙结合在一起;三是巧用文题"梅花香自苦寒来"凝结点来构思全文,自然合理,不仅主旨鲜明,而且也使材料显得集中、紧凑。不足之处是文章的结尾部分稍显得不够精练,有匆匆收尾之嫌,但由于是考场作文,不可求全责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各地春节习俗河南

全文共 4609 字

+ 加入清单

送神慌年忙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

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开封过年

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初五为破五节,民间认为初五是年后第一个不吉日,亲友之间亦忌相互串访。除此两日之外,节日期间,开封民间走亲串友,几无闲日。

林州民间的春节

林州民间将春节称为过年,但过年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年头和年尾。一进入腊月便有“年味儿”了。

腊月初八这天的早餐,民间要吃“腊八粥”。粥用小米、柿块熬制而成,味道甜香,俗称“柿疙瘩白汤”。农妇均要在太阳未出前将粥做好,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口曰:“腊八粥早些做,扳上南墙一谷堆儿,小鸹不蹬俺家谷”。吃“腊八粥”据文献记载,林州是从宋朝开始的。原来的意思是人们用一年的收获祭祀祖先、祭祀众神并庆祝丰收。后来,由于林州灾害频繁,逐渐演变为吃“腊八粥”,预祝来年粱谷丰登。目前林州民间尚有“吃了腊八粥,来年好收田”的俗语。

二十三,打发老灶爷上天。人们为了让灶王向玉帝为民请命,好话多说,就在灶王牌位两边的对子上写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为了防止灶王汇报假情况,就用芝麻糖当供果,粘住灶王的嘴。

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为天帝督使,负责察看家人功过,凡是有过者,要在墙上划道记号,到年终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禄一五更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

二十五磨豆腐。是日,人们将浸泡的黄豆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捞入筛子积压而成。事后均将豆腐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二十六去割肉。是日,集市上肉架林立,村上支大锅宰杀猪羊,割肉者,量家财而行,富者备至正月十五;贫者备至正月初五左右。

二十七蒸着吃。是贫家富家都要办的一件事,也是过年的特征之一。每家都要根据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破五”的数量。

二十八大贴刮。1949年以前,林州民间大都请人写对联,有个别农家利用家花来表示自己的心愿,除此之外,六上还要贴门神。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贴对子讲究“穷签(横联),富对子”,即横楣纸要小,对子纸要肥。1980年以后,农村又兴起了贴双对联,即除在门框上贴一幅外,另在门垛墙上再贴一幅巨联。还有用菱形纸写上一斗方子,上写“福”字,下竖写一条“出门见喜”,或“迎喜接福”,或“欢度春节”之类,贴在门口或迎壁墙上。庭树上贴有“满院春色”,石磨上贴有“白虎大吉”,石碾上贴“青龙大吉”,车上贴“日行千里”,牲口槽目贴“六畜兴旺”,粮食屯上贴“米麦满仓”,桌子上贴“日进斗金”,衣柜上贴“衣服满箱”,床头上贴“身体平安”。与此同时,各种神牌写刷一新,除厨房用绿色纸(意在免火灾)写外,其余均用红纸写成。里里外外一派红光吉祥。

二十九撒蜡走。是日晚上,以相邻近的大村庄为首,组成数十人提灯笼、敲大鼓、拍大铙、捧香卷,到各村寺庙神位前,点燃蜡烛,焚烧香箔,意在祭神驱邪送福音。村上的人们集中在圣地,等候着送福音的队伍到来。一村送,另村接,四野灯火辉煌。1950年后,此俗消失,改为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捏仁、出锅。捏仁即捏扁食,出锅即用油炸食品。这两项是腊月三十这天最紧张而繁重的活儿。是日,从早开始,家中所有的女子一起动手,盘馅的盘馅,和面的和面,待盘好馅和好面后,就围在炕边捏扁食。婆媳小姑边捏边逗,十分快乐。所包的扁食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起食用。一直忙到下午5点左右。扁食包好后,要先煮一锅,捞到小盘内,每个盘子两个,由主妇在家烧香点纸祷告列祖列宗:“有话您先知,有饭您先吃,保佑一家平安,人旺财发。”另由家中男人用条盘端着到坟上祭祖,每个坟头放一小盘,燃炮叩头。这些事办完后,开始油炸,凡是该过油的食物都要炸完,酥肉、丸子、刀头(上供用的猪肋条),菜类食品统统下锅炸,但头一锅都要先拿一点,填入灶膛里,让灶王初一五更回来吃。当然,如果农历腊月小,这一天的活动就放在二十九了。

硬币扁食。这是林县民间盛行的习俗。在三十包扁食时,将数枚硬币分别包入扁食里,初一早饭,谁吃到硬币扁食谁在这一年就有福,给全家老少带来极大的乐趣。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早起,尤其小孩为了吃住钱,破例地多吃扁食,乐得全家哈哈大笑。

送灯。三十傍晚,县南乡村各家各户要将用纸扎成的灯笼,接上立柱,送于坟上,长夜照明,以让先祖随人过年。此灯于初一早上收回。

拦门棍。三十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没有桃木的用其它棍,以防“野鬼”进家。

熬年。又叫“守岁”。民间传说三十夜晚,只要有恒心,一定会等到老天爷的闺女打开南天门向人间赐福的时候,如果早睡就没有福了。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每年腊月三十夜,全家一起聊天不休,趁此享受天伦这乐。主妇也要摆好香案供上祭品,通夜秉烛,上香5遍。是夜禁大声喧哗,以免惊动神灵;禁开箱柜,以免跑财;禁照镜子,拿木梳,以免见“鬼”;禁见刀剪,以免破家;禁扫地,以免金银外流;禁倒尿盆,以免污秽神灵。三十晚上要丢剩饭,叫隔年饭。初一早起也要丢剩饭,以兆吉庆有余。1980年以后,熬年增加了新的内容,很多有条件的人家聚集在电视机旁,观看精彩的电视节目,将近子时,各家的青年右手掂着炮,左手拿着火,右脚跨门外,左脚踩门里,眼观电视屏,摆开抢点头响炮的架式。电视屏上子时一到,随着悠扬的钟声,千家万户的鞭炮声齐鸣,起火、烟花、两响等各种彩炮将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眼花缭乱。

初一磕头。人们天不明吃罢扁食后,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然后结伙去别家(一般是本族)磕头拜年。家里除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受头外,其余都到左邻右舍,甚至三里五村向亲族新友拜年。若晚辈是小孩,或新婚媳妇,长辈要给几个压岁钱。

走亲戚。走亲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

破五节。农历正月初五为破五日,具有迷信色彩。人们认为,初五、十四、二十三为不吉之日。正月初五是年后的第一个不吉日,非常忌讳“走亲串友”,积压自在家改善生活过节。是日寅时,家庭主妇还掏炉灰少许,送至当街十字路口,俗称“送穷灰”。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这段时间,孩子们一律不挨打挨骂,吃得好,穿得漂亮,玩得开心,那怕有了过失,也不挨打挨骂,这是老辈人传下的规矩。如打骂孩子,就会遭到众人谴责。所以孩子们最盼望的是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河南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剪纸历史悠久,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就有一段是描写汴梁城里,出售剪纸的盛况:“昔京都大街,有剪花样者……一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独擅一时之誉。”由此看来,早在宋代,剪纸就已在民间广泛流行,还出现了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而且技艺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盛行于河南广大地域的传统地方剪纸,其思维观念,仍没有摆脱崇神意识的本质,其动机在于冀求人类与“神灵”的交感,尽管在寻求表达方式时,其间含有多种隐喻手法(为地域文化所包容),但其全部意义,总是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和愿望(求安、趋利、辟邪)紧密相连。剪纸“天地神”、“求雨”、“谷神”,就表现出庶民百姓无法与天灾人祸抗争时,仰仗神灵、魔力来驱邪避害,以求家室安宁,五谷丰登。它们与云贵、陕甘等边远地区的民间剪纸相比较,河南剪纸似乎已超越了早期人类对虚幻动物精灵,或直观的“生殖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而进入了封建社会佛、儒、道的神权、礼教思维制约时期。剪纸“舞狮”的形象表征是舞狮活动,然而民俗内涵则是借舞狮暗喻”子孙繁衍”。图中舞狮者的性特征为男性,手舞“双绣球”,象征雄性的昂扬,在中原民俗活动中是“祈子”的行为。在这里,人类本能中的繁衍意识,已被纳入“三纲五常”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伦理规范之中,这种思维规范一旦通过剪纸形式展现时,便极易为地域群体所理解、共认。 河南民间剪纸的大部分内容,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关。喜花(结婚时贴用)“鸳鸯戏莲”是表现人们希望“婚姻美满、白首偕老”;窗花“金虎送钱”(视虎为万能吉祥物),则是期盼“生活富足、金钱遍地”;“牧羊人”、“庄稼汉”、“喂猪”、“拉洋车”,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芸芸众生的生活写真。

随着时代的变革,河南人传统的民俗观念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审美需求。如今的河南农村,逐渐摆脱了贫困面貌,富裕起来的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迫切要求以新的生活方式来满足其物质、精神的需求。剪纸“小康人家”表现了华灯初上,劳累一天的农民悠然自得的休闲情调,充满了温馨之美;“看电视”,展示出农民在经济、精神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电视机”——这种只有城里人才有条件享受的高档商品,如今已在山区、农村安家落户。无怪图中老农民兴高采烈地翘起二郎腿,正面对电视机说天道地。老伴儿安闲地一手执鞋底,一手在发顶上磨针的动作,十分典型、细腻地刻画出中原农村妇女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通观河南民间剪纸,从某种意义上讲,已逐渐突破地域文化的小空间,进入到现代文化的大空间;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基础上,进入到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使人感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河南最美村官燕振昌人生最后24小时的故事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燕振昌人生的最后24小时,从2014年12月11日早上4时开始。

那个时刻,燕振昌已经起床了。简单洗漱之后,他开始写头一天的工作日记,思考当天的工作安排。

6时30分,14名水磨河村党委、村委会成员准时到达村委会议室。燕振昌主持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议。

“多少年了,燕书记都是这么带头的,雷打不动。”村委会主任郭建营回忆,当时主要研究了3项工作:环村公路硬化的前期准备工作,解决社区房建设遗留问题,村供销社建设工程加快进度……

7时30分,旭日初升时,燕振昌和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已经按照当天的任务分工,奔赴建设现场。

上午9时,长葛市妇联主席张丽若到水磨河村调研,参观了波光粼粼的幸福湖和村里的几家龙头企业。她向燕振昌建议村里做一本画册,反映水磨河村新时期女性丰富多彩的生活。燕振昌在工作日记里说,“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上午11时,他又接待了市里的一个检查组。

下午,燕振昌到幸福湖转了转,因为输水的工程管道出了点儿毛病。他还嘱托分管这项工作的郭建营,“快点儿修好,别耽误大伙儿浇麦”。

晚上7时,吃罢晚饭,燕振昌跟老伴儿张改真说,“村里的事儿得处理完”,就住进了办公室。张改真对此已经习惯了——40多年来,燕振昌时常把办公室当家,视工作为家事,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

2014年12月12日3时30分,按照平时的习惯,燕振昌起床写工作日记。他分“一二三四”,记录下前一日的工作,包括“反映水磨河新时期女性的画册编排”、“自己动手进行老旧房屋改造”等项,写到第四条时只开了个头,没来得及写下去。这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光。

几个小时后,准时赶来参加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议的村干部吃惊地发现,一向守时的燕振昌第一次缺席了。

他们打开燕振昌依然亮灯的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支摘下笔帽的黑色圆珠笔,摊开的横格稿纸上有一段未写完的文字。大衣搭在椅子后背,燕振昌趴在桌子上,就像睡着了一样,永远地睡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河南栾川游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上个星期六,我和爸爸去了洛阳栾川的寨沟。

到了以后,吃了饭,安排好住宿,我们就出去游玩去了。第一个景点很近。到了里面,绿树,花,有着城市里闻不到的清新空气。开始的路还宽敞平坦,可到了后面,路越来越险,先是石梯,然后就是铁梯了。一级一级的,每一级都只有一层铁皮,旁边是护栏,都不敢往下看,下面是万丈深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似的。前面的铁梯越来越多。

中间还好有平坦的水泥路,水清澈的好像一面镜子。路上我不知洗了多少次脸,漱了多少次脚了!越往前走,树、花也就越多,最后都成了一大片密林。眼睛很舒服,因为眼里就是绿色。突然,一片红映入我的眼帘,原来,高高的石壁上长着映山红!想够也够不着。最后山里的景点就是“野猪林”了,已经到了山顶。我们下山的路上,还亲眼见到了“滑索”。人坐上一个布兜子上,一放,“哧”的一下,就滑下去了。下面很深,全是树。最后小兜子自动就返回去了。我们没有坐滑索,是走下去的。令我难忘的是那个梯子,非常的陡,几乎就是垂直的,在上面让人胆颤心惊。

我们下了山,已经五点多了,吃了晚饭,出去逛,还看了一场篝火晚会。第二天,七点半吃了饭,去领一个景点洞天河。

一路上,路都很平坦,水也是很清澈。先到了“御竹园”,满眼都是竹子,绿油油的,挺拔高耸。我们路上照了很多照片,还采了很多花,有“五子登科”,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路上还有很多好玩的,有跷跷板,随后我们来到一个大瀑布前,水花四溅,银花飞舞。下山我们坐了滑道,光溜溜的,很长很窄,用瓷片铺的,一开始,我不敢滑,总是特别慢,手老是严严的把着边,生怕掉了。到了一个拐弯处,我不小心,猛的一滑,先是惊恐,随即又哈哈大笑。快到底了。我快速的滑,滑完后又偷玩了几次。不觉的就结束了今天愉快的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河南秋季《思政第一课》有感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2022年的暑假是我过的最开心的一个假期了!相信每个人都已经准备好上学了吧!每年的开学季节是我们正式返校的日子,除了回学校,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那就是每一年开学都会播出的《思政第一课》。这是我们最期待的第一课。今年第一课的主题是:。

面对新的学期和新的开始,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了新的计划和目标,看完《思政第一课》,相信大家都会更加清楚具体的学习行动。这次的《思政第一课》真的让我们重新点燃我们的雄心壮志,对于祖国的热爱更上层楼,主持人的娓娓道来,振振有词中对祖国的爱胜过一切,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学生。

在生活中,我虽然是名小学生,但我对祖国的爱也很深。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会努力学习,听我父母的话。在公开场合,我严格遵守中国公民的义务,决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财物;在学校里面,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团结的同学,互帮互助的三好学生,这些都是我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永远记得祖国对我们新一代的爱。所以我会更清楚我未来的方向,努力学习中国历史,逐步建立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同时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我还年轻,但我的志向一直是跟随祖国和党。

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如果我们不爱这个国家,谁爱。我会一直努力奋斗,为我们的国家出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将个人发展与祖国联系在一起,上面的这些我一定都可以做到!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小吃烩面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我吃过好吃不上火的牛肉耗辣椒,肉非常新鲜的壮馍,还有美味的羊肉泡馍,但我最喜欢吃的是烩面。

制作烩面很简单,把面条放入锅中,再往里面放入牛肉、香料,香料刚放,烩面店门口顿时挤满了人,仿佛闻见了烩面的香气,最后把烩面和配料放进碗里,再倒入一些美味可口的汤,让人垂涎三尺。

有一次,我和妈妈准备去吃牛肉面,但刚拐进小巷,就看见一个饭店门口车水马龙,抬头一看,“胖民烩面”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让我口水直流,于是我对妈妈说:“我不吃牛肉面了,我想吃烩面。”“我们不是事先说好吃烩面了吗?”“不嘛,不嘛,我不吃牛肉面”,我拉着妈妈的手撒娇道。“我就想吃烩面”。“好,好,吃烩面,吃烩面。也不知道烩面哪儿吸引住你了,每次出来吃面,烩面是必须的。”妈妈嘟嘟囔囔。

买烩面的人排成了一条长龙,店内高朋满座,我们只好排在最后面,队伍一点一点的向前移动,我的腿都站酸了,终于轮到我们了,我快步跑向前,“阿姨,要两碗烩面。”我眼睛往店里快速一扫,看见两个空座位,我招呼妈妈:“妈妈,快来,这儿有座位。”十分钟过去了,面还没有上来,我着急地问妈妈:“面怎么还没上来啊,快饿死我了?”“快了,快了,再等下。”妈妈安慰我。

在我的耐心等待下,面终于上来了,我顾不得形象,看见这一条条的烩面好像在向我招手,“来呀,吃我呀。吃我呀!”顿时我的口水流了下来,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把烩面往嘴里送,“哇,真好吃。”虽然吃过很多次烩面,但是每次吃烩面时,总还是禁不住诱惑,我继续大口大口地吃着烩面。你看,这块牛肉,外焦里嫩,肥而不腻,美味。闻着香菜发出来的香味,真是让人留恋忘返。最后,该喝汤了,我用勺子舀了一口,倒入口中,感觉立刻神清气爽了,真的太好喝了。你看,碗里干干净净的,我连汤带面吃得精光。

世界上有很多美食,却都阻止不了我对烩面的喜爱,我最喜欢吃我们濮阳的——烩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河南烩面的作文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知道来河南就一定得尝尝什么吗?知道河南美食界的一绝是谁吗?河南人都知道——是烩面!

烩面在河南乃至全中国的美食排行榜上都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这一切,都因为它有独特的两大特点,也就是两绝。

第一绝——用料绝。烩面的用料是十分考究的。烩面分两种:三鲜烩面和羊肉烩面。先说三鲜烩面,三鲜,顾名思义,主要有三大食材,分别是海参、虾仁和鱿鱼这三样,虽然用料算不上大,但是要求丝毫都必须是精品,丝毫都要保证有五星的口感。而羊肉烩面却是由羊肉、香菜做主料。羊肉最好选羊腿肉,这一部分的肉不但易熟,易入味,最主要的还是它最配那香浓的高汤,香菜的作用主要还是提香,提鲜,去腥,同时也能让颜色更好看。

第二绝——做工绝。烩面的味道与烩面精品食材有关,当然也和精湛的做工离不开。烩面的做法独特之处,就是展现在“面”这个字上,作为面食,它在面上会多几步工序。做一碗烩面,首先要处理好面,先做一个椭圆形面丕。为了让面更有味,更筋道,所以要在面丕上刷上一层油,然后经甩面师之手,被甩成一根长长的烩面,在被甩成烩面的过程中,甩面师就像是在舞龙一般,而面也像是一条龙在空中飞舞。后面的制作过程就简单了,用煮肉的羊肉高汤来煮烩面,是做烩面最好的选择,待到烩面煮成,把羊肉放到烩面里,再撒上香菜,一碗烩面就做成了。

看一看,金黄,粉红,翠绿,雪白,五颜六色。闻一闻,香浓,鲜美,垂涎三尺。尝一尝,面筋道,汤水香浓,绝对是人间美味。频频想一想,原来这也是河南美食的特色,这更是河南人的骄傲!

[河南烩面的作文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河南方言电影《乡村守望的女人》观后感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乡村守望的女人》开机仪式于2013年7月15日在河南项城隆重举行。中共河南省项城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的相关领导及该片主创人员、各大媒体单位出息了开机仪式。

影片汇聚了国内众多知名影视知名人士及演员:柏青,梁丽、方晓丽、翟小兴。特别是著名相声小品演员侯耀华和巩汉林等表演艺术家的倾力加盟,更为该片增加了几分喜剧的色彩。

据了解,该片根据当地著名作家王子群的同名小说《乡村守望的女人》改编,通过描写一群农村妇女的故事来达到折射大社会背景中的普遍现象。她们是一群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女人,她们是一群饱尝无奈、饱尝心酸的女人,为了生计和梦想送别丈夫,转回头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挑起本由男人承担的繁重农活,同时还要承受难以忍受的思念的煎熬,在种种诱惑前割舍欲望,在恪守社会伦理道德中挣扎、徘徊、抉择。

《乡村守望的女人》力图展现给观众一个逼近现实的当代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主人公何秀兰纯真、坚定、凄美的爱情故事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人间那份最纯真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河南中秋节作文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记忆中所有的河南中秋节作文都是快乐的。孩童时对灯笼的迷恋、青葱岁月的浪漫举动、以及现在为一家老少的奔忙,我都觉得非常美好。盼望着盼望着,河南中秋节作文又来了,我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一大早,孩子还在梦乡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忙乎这个了。主角不是我,也不是这个油光蹭亮的鸡屁屁,而是行家里手奶奶,我只是跑龙套打下手的角儿。

接下来带孩子去公园玩、再到外婆家吃中午饭,赶回家安顿孩子午睡后,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得把所有吃的喝的用的东西一点点得搬到阳台上!晚上小姑一家,我妈一家都来,想着我在为那么多亲人服务,我又变得劲头十足,象个骆驼一样把所有的东西都挪了上去!

大人谈谈笑笑,小孩子打打闹闹,不知不觉夜已深,平凡的、俗不可耐的河南中秋节作文就这么渡过了也许自己越来越老了,我发觉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节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年轻的时候不懂节日,年纪大了,越是传统的节日,越是觉得有味道其实风俗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掺杂了人生体验的一种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小吃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老武汉特色。

小吃

记得小时候,我住在汉阳的一个小区里,小区后方是一条繁华的小吃街,那里头老武汉的东西都有呢!脆脆的金黄色炸面窝,热气腾暗的鲜虾混炖,在汤里头撒一堆虾皮,门外老婆婆卖的甜甜的棉花糖。

那里的一切都使我终生难忘。

2018年时的棉花糖

现代的棉花糖,都改成了那种像五彩海绵似的那种一小块一小块的橡皮擦大小的糖,粉皮的草莓味,黄皮的柠檬味,橙皮的橙子味,里面还有一些夹心似的果肉,而那些大大的,圆圆的那种转的棉花糖,却很难很难看到,顶多看到个现代潮流五彩棉花糖,白色儿呢?不见了踪影,没跟上现代的脚步,“上西天”去了,记得小时候,慈祥的老太婆拖着一张小桌子那么大的铁皮车,几包长竿子,辑小罐白砂糖,东奔西跑,扯着嗓子叫卖,叫到小区门口,我大声嚷着要买,奶奶没办法,只好买一根,几毛钱一根,看着老婆婆把白糖倒入机器中,一根长竿子在上方,老婆婆转啊转,哇,一丝像棉花似的条条飞到了上空,老婆婆拿着竿子,一转,条条附在了竿子上面,竿子上的条条越转越圆,渐渐地成了个大圆球,拿到手,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好软!像棉花一样甜甜的,却不咸,可现在买一根五彩的咬上一口,舌头都染色了,却那么甜,甜得令人作呕,儿时记忆中的棉花糖,你在哪里?

2018年时的搅搅糖

听妈妈说,她们那个时候,大街上常有卖一种麦牙糖。一大锅,两根棍子,抬上一坨糖,两根棍子在那里搅啊搅,又好玩,又好吃,记得她还说,有一回,玩的时候没生意,还粘到头发上了呢,剪了好一大撮呢,于是,我开始满大街地找,依然没看到它的踪影,想着那么好玩好吃的东西,居然也被out掉了,一股失落的心情涌上心头。一年后,让我在一条老衔中找到了,可是那味道却变了,再找不到以前的那种味道了。

其实,消失的东西有很多,可时间,你能不能跑慢一点儿呢,至少,留下一点,给我们都尝尝儿时的味儿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河南秋季《思政第一课》有感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瞬间又到了学生们开学的时候了,新的学期意味着新的一个起点,每年一到九月1号,频道都会随着学生们的开学而播出《思政第一课》节目,而这个节目每年都会因为当下的热点话题而产生不同的教育主题,不断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积累,今年的主题是“_”,观看之后让人深受启发。

在我们观看的同时会发现这样一个事情,每一年的主题虽然都不一样,但是给我们启发以及教育还是一样的强烈。因此可以说,思政第一课是我们开学必备的第一课,也是我们从假期的沉睡中醒来的途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受益匪浅的。

很多同学会说,为什么学习?为了什么?就像为什么要看思政第一课,为什么要看?这是学生需要知道的。对于我们来说,刚刚过完暑假的人,如果开学第一节课没有节目,我们觉得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到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祖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只有不断奋斗,才能变得更强大,才能回报祖国。

世界变得很快,我们学生都在努力向上,同时祖国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变壮变强大,给我们带来了和平安逸的生活,作为青少年是祖国未来,也是祖国以后顶梁柱,中国不断变强大起来,我们要明确做好一个学生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提升自我素质。这样才能变成一个合格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河南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走过了不平凡的春夏,我们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同时也是新的开始。一年一度的《思政第一课》准时敲响了铃声。这期的《思政第一课》以_为主题,《思政第一课》带给我震撼,带给我信心,带给我向往。走进它,就像走进了爱的教育和启蒙。

每次看完思政第一课节目时,心中总是无比的激动,虽然这个节目只能在每年的九月份新学期到来才能看到,在了解过《思政第一课》的人都会知道该节目有着特定的教育目的,旨在传递出积极健康正能量的观念,从而正确引导孩子们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一期的《思政第一课》主题都不尽相同,让我们的感慨深刻以及收获颇丰。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定要了解到《思政第一课》对我们中小学生的重要性,感受《思政第一课》节目中,给我们带来的各个积极励志的故事,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内在,坚定自身的爱国之心。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也必将承担起祖国交给我们的重任,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思政第一课》的每一个嘉宾,都怀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他们为了理想的实现,可以坚持不懈,为了理想的实现,可以克服苦难。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之中,用坚韧不拔的决心去抵达理想的目的地,实现自己的的远大理想。而我们身为一名学生,应有着无比光明的未来,我们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理想,并将之设为目标,这样我们在学习之时,及时遇到困难,也不会被轻易击垮,而是会以更加顽强的决心,去为理想的实现,继续坚持努力。青春的活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用富满激情的春青奋斗,深怀理想,不断奋斗,所以这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少年必须做到并坚持的事情。

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只有一股热血涌上来,也一直提醒着我,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为祖国的利益做出坚定的态度,保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成功是通过努力奋斗得来的,如果你不奋斗就更不会有幸福的人生。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战胜未知的困难与挫折,我们的未来才能真正承担起祖国发展的重任!身为少年的我们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祖国做出一份微薄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河南特产美食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开封最有名的特色小吃---开封小笼包了

1,小笼灌汤包子是开封历史悠久的名点之一。它是由北宋时期有名的“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以小巧玲珑、皮薄 ,馅多、灌汤流油、鲜香利口而驰名。 2,灌汤包子是开封的传统食品,早在北宋市场上已有售卖,称灌浆馒头或灌汤包子。东京72家正店之一的“王楼”,制售的名为“山洞梅花包子”,号称“东京第一”。北宋之后,灌汤包子在开封流传下来。 3,20世纪20年代,名厨黄继善创办“第一点心馆”,主营灌汤包子。30年代, 他适应市场需求,对包子的制作方式加以革新,奖原来用半发面皮和瘦皮和瘦肉掺猪皮冻糕加江米、料酒、子母油、甜面酱、小磨香油等制馅,改为用死面制皮和用白糖、味精为馅提鲜。通过“三硬三软”和面,使面皮盘筋韧光滑,不漏汤,不掉衣。还改大笼为小笼蒸制,就笼上桌,旋吃旋蒸,保持旋蒸,既保持了包子的热度和形状的完美,又便于经营,备受顾客欢迎,此即为灌汤小笼包子。 3,建国后,灌汤小笼包子 得以发扬广大。尤其是黄继善开创的“第一楼包子馆”所经营的灌汤小笼包子,经过名师的不断改进,更具特色。其皮薄馅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洁白光润,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远近闻名,吸引了大批开封市民和中外游客,多以品尝此名食为乐事。 4,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第一楼”先后发展了系列产品“小笼包子宴”和“速冷包子”。“小笼包子宴”又称“什锦包子宴”,依馅料不同分为鸡丁、笋丁、韭菜头、鱼仁、虾仁、山楂、三鲜、南荠、麻辣汤和灌汤十大风味。“速冷包子”先后投放本市及郑州、洛阳、杭州、北京等市厂,受到欢迎。90年代后期,随者第一楼集团公司的成立和规模的日益扩大,各地要求联营或设店经营灌汤小笼包子的客商越来越多,至1996年底,已在外地设连锁店20余家 。

1989年以来,“第一楼”小笼包子先后获得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和中国烹饪协会认定的“中华名小吃”等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于家乡小吃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我不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自从我吃了一道大西北的民间美食,就再也忘不了,这道菜就是“莜面栲栳栳”。

莜面是北方地区十分常见、广受人们喜爱的风味美食,“莜面栲栳栳”,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哩!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纷争,李渊带兵借宿古寺,老方丈为李渊做了一顿饭,说可以让他成就一番大业。这个美食就是“莜面栲栳栳”,李渊吃了“莜面栲栳栳”,精神大振,带兵出征,便打了大胜仗。不久,李渊当了皇帝,这道美食也流传开来。

“莜面栲栳栳”是怎么做的?这是一门手艺,非常讲究。先将莜麦面粉和成团,压成片儿,再把黄花菜洗净切成条,姜丝成末,然后把莜面片儿卷成卷,放入笼屉中蒸10分钟后取出,放入油锅,待六、七成熟放入调料翻炒,直到汁浓盛入有蜂窝似的盘(笆斗)中。

每片莜面厚薄均匀,色香味俱全。出锅后的莜面油亮亮的,香气弥漫,味道也令人赞不绝口。桌子上放有十几种辅料,与茄子、土豆泥、蒜泥、酸菜等和在一起,爱吃辣的人倒上红红的辣椒酱或辣油,辣的你嘴唇都发麻,嘴边全是油。

莜面的吃法很多,有莜面栲栳栳、莜面条、莜面鱼鱼、莜面饺子等,都很美味。它还是天然的绿色食品,糖分低、蛋白含量高,有益肥胖或糖尿病人食用。

“莜面栲栳栳”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原料莜麦长在黄土高原,不怕恶劣的环境和气候。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曾以她甜美的歌声赞美它:“交城的大山中,没有那好饭菜,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生动地唱出了大西北的食俗风情。

哦!如果大家馋了,就去我老家尝尝鲜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河南春节习俗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河南游记作文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在第五十七个国庆时妈妈带我去河南玩4天。

10月1日:我和妈妈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大巴车。经过了7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开封。下午我们玩了开封府和铁塔寺。开封府是一个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一进大门就可以看见两方碑。有一方是记载这在开封府为官者。如:范仲淹、寇准、欧阳修……其中包拯二字以被指没了,因此此碑称为“指碑”。为官最长者要数包拯,他当府尹有一年多。大堂上放有三口铡刀,分别是狗头铡,铡地痞无赖;虎头铡,铡贪官污吏;龙头铡,铡皇亲国戚。铁塔寺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用瓷砖建创而成,因貌似铁而得名。塔有13层共55。88米。

10月2日:今天,我们经过3小时的车程到了焦作市的中国云台山世界公园。上午我们游览了中原第一景——红石峡。红石峡景区集秀、幽、雄、险于一身,泉、瀑、溪、潭于一谷,有“盆景峡谷”的美誉。下午游玩了小寨沟和老潭沟。小寨沟相传为隋末农民起义英雄刘武周和唐太宗李世民安营扎寨之地。总长约2公里。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被称为“潭瀑川”。老潭沟是相传有为龙王为了解救豫北民间干旱之苦,不惜违犯玉帝旨意,私自下雨被贬下凡间的栖身之处,总长3公里,沟的尽端是落差314米,雄冠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

10月3日:今天上午我们要去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公布的4A级景区。少林寺的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奇特。拥有厚重的少林禅武文化和奇险秀美的珍稀地质奇观。人文景点集中在景区核心区2。18平方公里以内,主要有少林寺院、塔林、十方禅院、达摩洞初祖庵、二祖庵等。我还知道达摩“一苇渡江”、“单手合实”、“只履归西”的故事。下午我们游览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5公里处的伊河两岸。这里山青水秀、万象生辉,东西两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龙门石窟始凿于493年,现存窟龛22345个,佛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8800余品。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白园是白居易的陵墓。1961年它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申请5A级景区呢。

10月4日:我们从河南向扬州进发,半路我们玩了龟山汉墓。它座落在徐州九里山。它是在一位农民采石时发现的。在农民家中找到了龟钮银印,才确定它是第六代楚襄王刘注。此墓有两条甬首长56米,相隔38米,却几乎平行,精度达1/10000,它们的重合点在古都西安。

我在这四天地旅行中真是受益非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