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5最新端午节的名人故事汇总精选七篇 作文怎么写【合集20篇】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小编收集了剪纸的故事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990

作文

1000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

全文共 3203 字

+ 加入清单

引用名人故事来论述论点,是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常有的手法,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快来看看吧。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一、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二、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三、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四、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五、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六、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七、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八、梁实秋的演讲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分析:幽默,流于俗套就成了无厘头;而恰到好处的幽默,则是智慧的闪光,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九、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

分析:大才华者,大幽默也;大幽默者,大才华也。如此才情逸致,当为一时佳话。

话题:"才华与幽默""风趣"

写作素材名人小故事十、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

话题:"春风化雨""为师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名人故事:哥德巴赫猜想与陈景润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陈景润(1933~1966)-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候人。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

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

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从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着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着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到:他移动了群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哲理励志的名人故事:青春就该不计后果地过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白岩松

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现象,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因为如果你要信那些你没法不愤怒的事情,它只能害了你。

没有一代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如果没有了奋斗,没有了挣扎,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绝望,还叫什么青春?

说青春美好的人,全部是在回忆的时候下的定义。正在经历的人,没有几个人说过青春美好,除非你喊空洞的口号。

但是青春最美好的就是充满着所有的希望、绝望。有太阳的时候,你都觉得天昏地暗,因为心情不好;有的时候下着大雨,你只想穿着背心到大雨中狂奔,因为你很开心,这就是青春。到了中年不可以了,到了老年也许又可以了。

青春可以犯错,因为有无数的时间可以改,而我已经不可以了,40多岁的人,一定要减少犯错误,因为你改的机会不多了。

我在内蒙古的老家做演讲,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问我,白老师,你坐在主席台,我在最后一排,我什么时候才能到你那个位置呢?我说,老弟,角度不同,在我的位置上,你在第一排,你有无数条路可以走到这儿来,我再也找不到一条路可以走到你那儿去了。是我该羡慕你,还是你该羡慕我呢?怎么样过你此时此刻的青春?

史铁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大哥,2010年的12月31日,离他的60岁还有几个小时,他走了。他曾经有这样一段话,当时四肢健全的时候,可以随地奔跑的时候,抱怨周围的环境如何的糟糕,突然瘫痪了,坐在了轮椅上。坐在轮椅上的时候,抱怨我怎么坐在了轮椅上,不能行动了,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他才知道那个时候多么的阳光灿烂。

又过了几年,坐不踏实了,长褥疮,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出现,突然开始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地坐在轮椅上的时光,那么的不痛苦,那么的风清日朗。又过了几年,尿毒症,开始怀念当初有褥疮,但是依然可以坐在轮椅上的时光。又过一些年,要透析了,不断的透析,一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还是怀念刚尿毒症的那会儿时光。

所以史铁生说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为什么不去珍惜呢?大学中为了未来忧虑,失去了美好的四年,你值吗?如果我们要为未来忧虑的话,你拥有一辈子的机会,难道你会为了你的未来,一辈子地忧虑吗?

爱你现在的时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较什么劲呢?未来的还没有来,你焦虑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恐惧吗?真正的恐惧不是血肉横飞的画面,真正的恐惧是调动你的想象力,把你自己吓着了。

最高明的恐怖片导演,都高明于此,调动你自己的想象力吓唬你自己,人生对未来的恐惧就是如此,都是你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吓着了。可是有科学家调查,你所忧虑的事情,只有10%最后变成了现实。这个数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你付出了100%的忧虑,其中有90%是瞎耽误工夫,明天的事交给明天。

而且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了每一天,明天还不错。如果你安安稳稳地做好大一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你的大四应该不错,可是你大一就开始做大四的事情,我想告诉你,你的大五会很糟糕。

青春该怎么过,校园的时光怎么过?不计后果地过。

但是请注意,我说的不计后果,没有让你违法,在法律、各种限制条件内,别那么功利地计后果,为了后果而过。如果我们的大学生涯非常功利的话,你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痛,他们不知道我们那个时候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悲惨。我从功利的角度告诉你,你越在乎过程,你越拥有一个完满的过程,你的结局越有可能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名人尊师的故事汇编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江泽民在百忙中看望老师

江泽民同志只管工作很忙,但一直惦念着曾教导过自己的老师。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乘车到当年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去看望老师,牢牢握住严格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并讯问了教师们的身材状态、工作和生活情况。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屡次到病院看望。1995年,当江泽民同志得悉老师沈教授逝世的新闻,心情非常悲哀,立即请沈传授的妹妹传达他对老师支属的亲热慰劳。江泽民同道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可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会他的老师顾教学及师母。

足见,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哲理故事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李连杰成功的拍戏故事

李连杰初到好莱坞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他,好不容易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请他出演,但片酬很低,只有00万美元,而且是演一个反派主角。李连杰犹豫不决,说自己要经过慎重思考之后,才能答复。但是,等他答应出演时,对方却改口了,片酬降为75万美元。

钱不是最要紧的,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电影市场,“李连杰”三个字早已是金字招牌,从“功夫皇帝”“沦落”到此刻的境地,李连杰感到难以理解。但他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出演,但是,没想到对方却又“落井下石”:“50万美元,不演拉倒。”50万美元,还包括律师、经纪人、宣传公司等各项费用,再扣完税,所剩无几。李连杰答应得很痛快:“我演。”

就这样,李连杰拍了他的第一部好莱坞影片《致命武器4》,虽然片中巨星云集,但在影片首映当晚,李连杰就获得7。5分,成为演员排行榜中的亚军。

第二天,电影公司的老板就亲自上门,毕恭毕敬地说:“下一部片子请您演主角,如何?”当实力证明一切的时候,才能轮到李连杰说话,他的第四部好莱坞影片片酬就开到了700万美元。

李连杰以退为进,成功地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他谈起往事,感触颇多,念了一首哲理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哲理:大丈夫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尊重现实,迂回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冠军儿子和疯子父亲的寻梦之旅名人故事

全文共 4042 字

+ 加入清单

2005年4月3日,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在北京落下帷幕,18岁的台球“神童”丁俊晖为中国体坛书写了一个神话:仅有2年职业球龄的他,以9比5击败世界排名第二的亨德利获得冠军,成为首个在国际顶级台球大赛中夺冠的中国人。一夜间,“丁俊晖”这个名字震惊了世界台球界。

“替父从军”,台球“神童”要用“玩”讨生活

1987年愚人节这天,江苏宜兴个体经营户丁文钧和陈习娟的儿子丁俊晖诞生了。丁文钧给儿子起名丁俊晖,是希望他长大后与日同辉,可是儿子从小就非常叛逆,行为总是和父母的意愿背道而驰。尽管如此,丁文钧并没有对儿子实行高压政策,对他的贪玩好耍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丁文钧的这种管教方式,让母亲陈习娟非常着急:“溺爱儿子,会毁了他的。”丁文钧安慰道:“这不是溺爱,是在自由发展他的兴趣爱好。” 由于生意不忙,比较空闲的丁文钧经常玩台球。一来二去,他竟成了宜兴少有的几名高手之一。丁文钧对台球的嗜好,也渐渐辐射到了儿子身上。起初对游戏着迷的他,迅速把喜好转移到了台球上。每次丁文钧玩台球的时候,他都跟在身后,怎么都赶不走。后来,丁俊晖不仅仅满足过眼瘾了,个儿不高的他竟然把凳子搬到台球桌下,过起了台球瘾。

1995年,丁俊晖8岁了。这年的一天,一个一向对丁文钧台球技艺不服气的台球高手找到了他,坚持要和他来一场“生死战”,说丁文钧如果输了,就要在所有围观者面前认输。对自己非常自信的丁文钧接受了挑战,然而,一番你来我往的大战到了最后,丁文钧渐渐落了下风。大战中,丁俊晖一直跟在父亲身后,不时对他怎样打指指点点,但是丁文钧对儿子的指点不屑一顾。为了让自己从激战中冷静下来,丁文钧借故去上厕所。在他上厕所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围观者说:“你爸爸看来是顶不住了,不如你上吧。呵呵,这样即便输了,也不是你爸爸的过啊。” 不服输的个性,让丁俊晖果断地拿起了台球杆“替父从军”。由于个头矮小,丁俊晖虽然只好站到一个箱子上打,但几乎没有给那位挑战者任何机会。输球后,那位挑战者心服口服地对丁文钧说:“我服气了,为你家有这样一个台球‘神童’。你只要悉心培养,他一定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丁文钧没有想到儿子竟然是位深藏不露的台球高手。自此,父子二人在玩台球上形成了统一战线:只要有机会出战,就瞒着陈习娟出击。一次次出战宜兴的大小台球场,丁俊晖竟然被公认为宜兴的台球第一高手。其实,这些出战,都是丁文钧为培养儿子的球艺,主动去找的。对于父子二人近乎疯狂的举动,陈习娟很难受,因为儿子的学习在出战台球的过程中,越来越荒废了。周围的人也对丁文钧指指戳戳:“自己不思进取不说,还带着儿子一起学坏。”对这些指责,丁文钧也进行过反思,但是他坚信一个人成材的道路千万条,玩台球也不失为一条路子。丁文钧顶住了来自妻子和周围的压力,决定背水一战,让儿子依靠打台球养活自己。为了让儿子能够有更多时间玩台球,丁文钧投入全部家产买了7张台子开了一家台球房。随后,他做出了更加疯狂的举动:让儿子退学,专门玩台球。

为了让儿子的球艺继续上升,丁文钧带着他到南京参加了一次比赛。作为唯一一名未成年的球手,丁俊晖在这次比赛中一举夺魁。 兴高采烈地捧着1000元奖金,丁文钧对妻子说:“谁说玩台球不能成材,我要培养儿子成为世界冠军。”看着疯了般的父子二人,陈习娟很无奈地摇摇头:“谁叫我贪着了这对活宝呢?我也豁出去了。”从此,这家人在周围人异样的目光里同心玩台球了。

南京归来的第二年,丁文钧认为儿子在江苏已经很难找到对手了,决定要找个更加适合他练习的地方。经过四处打听,丁文钧得知东莞有很多台球高手在那里训练,于是丁文钧举家搬迁到了东莞。经过在东莞的打磨,丁俊晖逐渐在国内赛场上崭露头角,获得2002年世界业余选手冠军赛亚军,随后拿到2002年亚洲锦标赛冠军,并有机会参加2002年世界斯诺克青年赛。

丁俊晖的进步让丁文钧激动,可是随后又心生忧虑:国内的斯诺克水平一般,想提高水平,唯一的办法似乎就只有到国外训练,而最佳地点只有斯诺克的发源地英国。

英国作为斯诺克的发源地,不仅有着奖金最丰厚、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4大赛事,而且还诞生了一大批引领世界斯诺克的顶尖选手。到英国学习训练,成了丁俊晖父子二人共同的愿望。可是,远赴英伦,每年都要支付数10万元的学习生活费用。支付这笔费用,对于几年来一直挣扎在经济困境里的丁家来说,显得相当困难,但丁文钧豁出去了。

坚守梦想,面对坎坷不言放弃

2003年,丁俊晖和父亲一起奔赴英国。到了英国,丁俊晖进入了北安普顿一家叫威灵布勒的斯诺克学院练习打球。刚到英国,由于父子二人没有什么英语基础,和人交流就成了一大难题。丁俊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没有朋友的生活让他觉得很是压抑。为了缓解压抑,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台球训练中。 丁俊晖的生活很简单,每天上午10点开始训练,除了休息吃饭外,他要一直训练到下午6点。训练结束后,他就听听音乐,游游泳。丁俊晖有些想家了,想念他在国内的朋友。丁文钧看出了儿子的思家情绪,他明白如果任其发展的话,肯定会影响儿子的训练。因此,他狠心道:“难道你想灰溜溜一事无成地回去吗?你不要忘记自己曾经说过什么!”

克服了无聊中的思家情绪,另外一大困难又呈现在了面前。由于丁俊晖初来乍到,他的名头很少有人知道,因此除了在学院里正常的学习训练外,他很难找到高水平的陪练人员。台球这一运动,无论你的训练学习有多么系统,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对手对其思想产生高压,个人技艺很难突破。 一次,丁俊晖主动邀请一位水平不错的选手对练。对方看了看还满脸稚气的他,不屑一顾地说:“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我可不想浪费时间。”丁俊晖看着那位狂妄的英国选手没有说什么,只在内心告诉自己:“你必须用实力征服别人。”

为了让技艺得到提高,克服没有高水平对手的尴尬,丁俊晖在训练学习的时候非常刻苦。这位来自东方的少年选手所表现出的坚韧,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渐渐地,一些人主动邀请丁俊晖一起较量。丁俊晖的球艺得到了迅速提高,也引起了经纪人凯特沃伦的注意。凯特沃伦是一个很成熟很有经验的职业台球选手经纪人,他坚信这位东方少年一定可以成为世界台球界的领军人物。因此,凯特沃伦对丁俊晖多了关注,给他开小灶,让俱乐部的一批高水平球员与他一起练球。就是在这样的磨练之中,丁俊晖的球艺开始在斯诺克高手云集的英国崭露头角。

为了培养他,丁文钧一家几乎倾家荡产,生活非常拮据。为了减少开支,丁家父子除了房租和伙食开销外,再没有别的什么花销。陪同儿子的丁文钧,除了精心地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外,还不时到中餐馆打工,尽可能地多挣些钱。后来,两个人的压力实在太大,丁文钧便回到了国内,和妻子一起为儿子打工。

“玩”出冠军 ,天才少年技惊世界

2003年9月,台球技艺突飞猛进的他转成了职业选手,这样他就可以参加英国的职业巡回赛。台球手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参加职业巡回赛,依靠胜绩获得奖金。在英国的职业巡回赛中,他脸上表现的沉着冷静,都让对手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每次胜利后,丁俊晖第一个要告诉的人,就是远在中国的父母,但是他很少打电话,一般都采取发短信,因为这样他觉得节省些——他想用这根球杆为为了他几乎舍弃所有的父母再挣回一个家。

丁俊晖在场上表现出来的非同一般的冷静,让一些人感到很奇怪:究竟是什么铸造了这位少年选手的冷静呢?有人问丁俊晖:“除了台球以外,你还喜欢什么?”“台球。”“和朋友在一起都干什么?”“打台球。”一切都是为了台球,造就了丁俊晖内心的坚毅。

从成为职业选手一年内,丁俊晖表现出的非凡球艺,促使他两度战胜了当时世界台球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威廉姆斯,世界排名也由最初的128位飙升至了56 位。而这时,这位当初连陪练都找不到的少年选手,在威灵布勒台球学院成了抢手货,所有的训练选手都希望能够和丁俊晖一战,世界排名第9的埃伯顿甚至花钱请丁俊晖一起训练。

2004年年底的英国职业公开赛,丁俊晖从资格赛一直杀进了16强。这种战绩在以往的英国公开赛里,是很多老辣的职业选手连想都不敢想的。一夜之间,几乎所有关注台球的人都知道,有个来自中国的少年选手纵横在英国职业巡回赛场上。2005年2月,持外卡参赛的丁俊晖在6:3击败世界排名第16位的乔· 派瑞后,更是直接杀入了温布利大师赛的8强。

成熟起来的丁俊晖知道,仅仅依靠这些战绩,是无法真正站稳脚跟的,他必须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冠军。

机会在这个天才少年的期盼中来到了!

2005年3月,丁俊晖回到了中国,参加于本月27日在北京海淀举行的中国斯诺克公开赛。28日晚,在中国球手不断失利的被动形势下,丁俊晖不负众望,分别在第三、第六、第七局打出3杆“野枪”,以5比2的较大优势战胜了世界排名第38位的马克·戴维斯,成为继梁文博之后第二个闯进中国斯诺克公开赛正赛的中国球手。

在丁俊晖比赛的时候,他的父亲一直捏了把汗。为了不给儿子增加压力,他悄悄地坐在赛场一角注视着儿子。儿子的每一次成功击打,都让他兴奋地捏紧了拳头。一场比赛下来,丁文钧发现妻子的手被他捏得红红的。4月3日,一路过关斩将的丁俊晖顺利杀进了决赛,和世界排名第二的苏格兰选手亨德利争夺冠军。然而,在万千观众面前,被寄予厚望的丁俊晖却在第一阶段的前5局比赛里连失4局,以1:4落后。几乎所有人认为丁俊晖必败无疑,丁文钧对儿子说:“不要想得太多,只想着进球就行了,一个一个地去拼。”看着父亲信任的目光,丁俊晖给了他曾经的偶像亨德利以有力的回击,最后9局竟然赢了8局。虽然亨德利最后扳回了一局,但是丁俊晖最终还是在第14局以单杆103分结束战斗,获得了一场显赫的胜利。

战胜亨德利之后,丁文钧兴奋地抱住儿子说:“我知道你能行”,而母亲陈习娟更是兴奋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们成了4月3日晚全世界最幸福的父母。 尽管这次拿到北京站排名赛冠军,使丁俊晖职业台球生涯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但他内心的目标早已经锁定:3年内,直指世界冠军。

丁俊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你坚守梦想,成功就不会离你太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生命名人故事

全文共 2464 字

+ 加入清单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智慧的大脑诞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一个女子出现了

她叫简·瓦尔德。

1962年的夏天,简通过朋友,认识了走路笨拙、脚步踉跄的霍金,后来又发生了几次偶遇。于是,他们碰到了爱情。

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多了一丝苦涩。霍金对自己的病感到无望,因此不打算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他们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个第三者———死神。

然而,爱情的力量却无法抗拒。第二年7月14日,简和霍金结了婚。

多年之后,简在自己的回忆录《音乐移动群星》中写道:“我非常爱他,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结婚,我愿意为他做饭、洗衣、购物和收拾家务,放弃我自己以前的远大志向。”

与简的订婚使霍金的生活发生了真正的变化。为了结婚,他需要一份工作,为了得到工作,就需要一个博士学位。因此,他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一次用功。令他十分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很喜欢研究。爱情有了圆满的结局。然而,轮椅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着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霍金的科普着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着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故事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事情。文臣蔺相如出使秦国,使得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他又机智勇敢的使赵王免受秦王的羞辱。于是赵王提拔蔺相如为右上卿,官位在武将廉颇之上。

老将廉颇自认军功了得,总是不服气,扬言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以免见到廉颇。外人都以为蔺相如是害怕廉颇,其实不然。蔺相如是为了赵国国家利益,认为将相不和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廉颇知道真相之后,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保卫赵国。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同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孔子为何喜欢颜回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毫无疑问的就是颜回。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只要看看他是如何称赞颜回的,也就可知一个大概。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学习却是相当刻苦。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直到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止步。“颜回真可谓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了,这样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的,孔夫子当然不会例外。

孔子从教,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此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在这一方面,颜回大概也做得不错。用子贡的话说,叫做”回也闻一以知十“.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不仅仅是举一反三了。孔子所谓的学习,其实也不仅是读书。”学而时习之“的”习“,以我之肤浅理解,有实习或践行的意思。

一个”仁“字,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孔子说得具体些,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我虽然愚钝,也要践行这些教诲。应该说,颜回确实做得比较到位。在他的同门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誉之为”仁“的,有人问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颜回却是一个例外,而且评价相当之高。孔子说其他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而已,颜回则是长久不违仁德的,算得上是将一个”仁“字”落实到行动中,溶化在血液里“了。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由此透露一个信息,对于孔子说的,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孔夫子大概也感觉到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经偷偷观察,发现他私下与别人讨论时,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于是说”回也不愚“.但也仅此而已,对孔子说的话,颜回绝对不会穷根究底,提出质疑,更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示不悦,甚至与之辩说,即使孔子说的话自相矛盾,也不会表示疑惑。

综上所述,都是孔夫子喜欢颜回的缘由,有的顺理成章,有的不很健康。《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便是不随意猜测;毋必便是不主观武断;毋固便是不拘泥固执;毋我便是不自以为是。这”四绝“是有道理的,颜回也做得不错。()在孔夫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的只有三人,颜回则排第一(其余两位是闵子骞和冉伯牛),甚至被称之为”复圣“.在孔夫子的眼中,颜回或许是完美无缺的。但以我之见,颜回最大的缺点,就是孔夫子说的”四绝“(尤其是”毋我“这一条)做得太好,”克己复礼“也”克“得太过,因此失去了自我,只能成为一个复制品。颜回去世时的年龄,有说三十一岁的,也有说四十一岁的,他之所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没有留下足以为人称道的业绩,除了英年早逝,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根据《孔子世家》记载,老子赠言孔子,其中有两句是”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不知道这一记载是否可靠,也不知道孔子的”四绝“以及孔子喜欢颜回是否与这两句话有关,但我以为,人可以有缺点,却不可以没有自我。这一点,为人之师者尤当引以为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包拯审蛋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包拯,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和敬佩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执法严峻,有许多佳话流传于世。

公元 999 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属安徽省)。他十岁那年,有一天和姐姐一块儿到花园里游玩。游兴正浓时,姐姐问道:“你长大准备干什么事?”“做个为民办好事的清官。”包拯眼睛一眨,干脆利索地回答。“做清官可不容易,你能行吗?”姐姐又问了一句。包拯胸有成竹地答道:“只要大公无私,善动脑筋,案件总能审得清的。”

包拯的一番话,说得姐姐心里暖烘烘的。她嫣然一笑,若有所思地说:“那好,明天让我考你一下吧!”

第二天一早,姐姐来到学堂,把一个煮熟的鸡蛋悄悄送给一个同学吃了,然后要包拯查出来是谁吃的。

包拯不慌不忙。他首先看了每个同学的面色和嘴巴,然后敏捷地端来十碗清水放到桌上,叫每个同学从碗里喝一口水,在嘴里咕噜咕噜地漱一下,再吐入碗内。

轮到第五个同学漱口时,包拯发现,他的碗内有蛋黄和蛋白的残屑。但他没有马上断案,而是让其余的同学继续漱口,直到每个同学都漱完口,他才郑重其事地宣布:“只有第五个同学吃了鸡蛋。”

一直站在旁边的姐姐这才服了弟弟,啧啧称赞说:“包拯长大能做清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当代游学生名人故事

全文共 1856 字

+ 加入清单

与一般大学生4年读完一所大学不同,张文用4年时间“读”了4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2007年6月,张文高考发挥失常,怀着进京求学的梦想,他来到北京的一所民办高校。进校后不久,张文就感到失落:身边的同学整天抽烟、喝酒、打牌、逃课、通宵上网……张文说:“我不甘平庸,我要走一条自己想走的路。”

张文决定退学。他说:“我要走访国内各顶尖大学,遍访名师。”从2008年起,他在京沪的4所名校各旁听一年。4年下来,张文听了200多门课、100多场讲座,积累了50万字的课堂笔记,还加入了100多个社团。

一年用了6支录音笔

积极、刻苦,是张文游学生活的写照。在复旦大学的课堂上,张文总是积极提问。中文系骆玉明教授的《古典诗词导读》是复旦大学的精品课程,骆教授主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朗诵,但响应者寥寥。在一次课上,骆教授再次邀请学生朗诵诗经中的《蒹葭》,按捺不住的张文举起手,登台朗诵起来。

在北京大学时,因为觉得“好课实在是太多了”,他上午同时选了3门课,所以准备了3支录音笔。课前,张文在3栋教学楼间一路小跑送录音笔,自己听一门,下课后再跑到另外两间教室取录音笔。晚上9点下课后,他来到未名湖畔,一边散步,一边听白天的录音。晚上12点回到燕南园继续听,有时他听着听着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醒来又倒回去继续听。在北京大学一年,张文先后用了6支录音笔。

清华大学让张文感受到另一种不同的氛围:“教室里坐得满满的,老师讲得激情满怀,同学们奋笔疾书记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课堂上,同学与老师之间总是有着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从课堂延续到老师的办公室。”张文说,“该校密集的讲座让我大开眼界,好多外国的总统、中国的部长、经济学家、商界名流登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坛。”

全方位参与大学生活

上课、记笔记、听录音,并不是张文游学生活的全部。在北大,张文报名参加了100多个社团,足迹遍布各种学科兴趣小组、文艺演出、讲座论坛、体育运动、志愿服务等。用张文的话说,加入这些社团是为了“完善人格、砥砺品德”。

张文做事积极主动、随叫随到。社团负责人觉得张文不知疲倦、任劳任怨,于是给他一定的职位,为社团做事。

张文认为,最值得他骄傲的一件事是去内蒙古一所高中捐赠图书。他从一名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根河市的学生处得知,根河市有半年时间是被冰雪覆盖着的,教育条件极差。

于是,张文找到办活动时认识的两位公司老总,希望他们能出资给根河二中图书馆添置图书。他又辗转联系上文化部前副部长丁一先生题写馆名,并邀请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院士题词。最终3500册图书送到了根河二中。

张文的积极参与,也曾遭到过其他学生的质疑,甚至引起相关学生组织的不满。2011年12月,有人在北大BBS上发帖说张文不是北大的学生,却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很多社团担任职务,发帖人声称要把他赶出北大。这件事深深地伤害了张文的自尊。

我还要去香港大学、去哈佛、去耶鲁

张文喜欢和各种各样的“牛人”打交道,他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在张文看来,到一所大学首先要认识其校长。他在复旦大学时,就去杨玉良校长的办公室请教过问题。他曾经让周其凤校长给他推荐精品课,周校长勉励他要好好利用北大的资源,广泛接触名师,并说:“你这样的学习方式比那些只想拿文凭、整天混日子的同学更能学到真东西,北大学生应该向你学习。”张文也曾给顾秉林先生写信,顾先生回信鼓励他:“不管你能不能拿到文凭,都要练就一身真本领。”

总结这4年的收获,张文说:“复旦大学让我认识了自己,自我觉醒;北京大学拓宽了我的视野;清华使我懂得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中国人民大学让我从个人奋斗转变为关心国家、社会,立学为民,治学报国。”

现在张文在某大型地产集团兼职做董事长助理。他找工作的经历也很传奇:张文在中国人民大学听该董事长的讲座,并与其建立了联系,该董事长知道了他的游学故事,被他的毅力感动。

如今,下班后的张文还是会去学校听课、读书,但这不是张文的终点。

刚刚参加了托福考试的张文,准备明年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香港委员会做义工,之后还要去美国。这个机会源于他的毛遂自荐:“听说基金会招募义工,我就给在美国的执行主席雷克先生写信表达了我的意愿,并介绍了我游学和做公益的经历,不久,雷克先生就回信了。”

张文的梦想是在香港做义工之余,去香港大学听课;等到了美国,他还想去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见识一下纯正的美国精英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名人故事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有脊髓病,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手术后她只能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可她仍然刻苦学习知识,她从镜子里面看书。就这样,她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之后又开始自学英语。她对自我要求严格,所以提高很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部门翻译英语资料。有一次,她翻译了《海边诊所》。当张海迪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修改被她深深地感动了。

张海迪给自我立下一个规定:每一天背熟10个单词,如果背不全,就狠狠地咬几下自我的手指。

古人曰:今日事,今日毕。这可见古人是多么注重今日的事情今日完成,可是此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今日的事情总是拖到明天去做,甚至托到后天。有些人遇到一些挫折,就闷闷不乐的,他们不明白,仅有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并且对自我充满信心,才能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人成功小故事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在3岁那年,她的父母离婚了。因为家庭的贫困,加上血统的原因,一家人备受歧视。母亲带着她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她们因无法支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上。

就算是这样,她却从未掉过眼泪。因为母亲曾是一名歌剧演唱家,小小年纪的她受母亲影响,4岁时,就迷恋上了音乐,常常跟在母亲身后学唱歌。

在上学后的她,学习成绩并不优秀。一次测试,她的数学得了6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备了她,但她却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数学对于我没用,以后我要当歌星。”此语一出,立刻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在同学的嘲笑声中,她紧紧地握紧了拳头。

从13岁起,她开始了音乐创作,14岁,她找到了几个录音棚,担任他们的后备试音歌手。高中毕业,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稚嫩的梦想,到了纽约。

那时候刚到纽约时,她只能在酒吧里做招待,与人合租狭小的房子,自己常常在客厅地板上铺一张床垫过夜;她每周常常只能靠一包干酪通心粉艰难度日,在经济极为拮据的几个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板施舍的硬面包和冰水填饱肚子。

但是她没屈服,在昏暗的灯光下,她不停地写歌,写到手发麻,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她热切地盼望着有一份合约,出一张唱片。然而她跑遍了纽约街头所有的唱片公司,都被拒绝在门外。

在18岁时,她终于在一家热门的俱乐部获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她的完美的嗓音和创作才华渐渐为人注意,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以35万美元的合约成功将她揽入旗下。35万美元,对于她是一个天价,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她很快在公司崭露头角,为公司创下排行榜的十大热门歌曲。她的歌曲也越来越成熟,而形象也变得性感自信,她频频出现在各大杂志的封面。这些杂志认为她在音乐和形象上的转变带动了整个乐坛的潮流,并将此种潮流命名为“蝴蝶效应”。20岁,她就获得了格莱美音乐大奖最佳女歌手,此后的10年间,她在世界音乐大奖、全美音乐奖、灵魂列车音乐奖、美国作曲家协会奖、欧洲音乐白金奖等大奖上收获颇丰。

然而,就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30岁时,她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分道扬镳,只得寻找新的公司,但不幸的是,两年后,新公司也决定终止她的合约。原因是他们认为她失恋后,精神上出现了问题。

那时的她备受争议,然而在低谷中的她没有放弃音乐,她坚信,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一年后,她与环球唱片公司旗下的Island唱片签下合约。在新公司,她很受赏识,两年后,她凭借新专辑重新回归到乐坛的巅峰。这张专辑的销售量位居当年全球销量第二位,国内冠军。此后她的歌曲一直在各大音乐榜单上排名第一,她的歌曲受到全世界各地乐迷的喜爱,她因此被称为流行乐坛天后。

蝴蝶有一个特点,它的翅膀上布满了鳞片,鳞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仿佛给蝴蝶穿上了一件“防水雨衣”。她一直相信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雨再大都不会打湿为梦想而飞的翅膀。终于,她成功了,迎来了自己绚丽的春天,她就是玛丽亚·凯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读名人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我读了《科学家故事100个》,作者关于100名科学家的104个小故事。

对于这本书,我想从几个方面讲。从总体印象来讲,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家们的勤奋,反对者的无情,作者的赞美,以及科学家的生活。

从人物来讲,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爱迪生。我从他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的事感受到他惜时如金的品质;从他为了发明而不顾身体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作者都为之赞叹。

从章节来讲,我感触繁多。从道尔顿研究色盲、色弱,并发现自己是色盲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和细心;从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著作捧为信条,反对对信条不敬的人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人们的无知和无理。

当读到布鲁诺为真理而被火刑烧死的时候,我的心沸腾了,有一种想把教会的人扔进火坑里的冲动,同时也为布鲁诺的死感到可惜和无奈;当我读到中国的杨振宁得到诺贝尔奖时,我不禁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联系生活,生活中也有一些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比如说我们的老师,为了我们而燃烧自己。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惜时如金和勤奋刻苦的精神,我要学习这些精神,并带动更多的人。

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让我受用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李嘉诚简介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李嘉诚教子

如果说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做人方面更是成功的,这一切大家也都耳闻目睹了。同样地,他在教育两个儿子方面更是如此,他常对儿子说: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在今天的李家,每逢吃晚饭时,两个儿子分别坐在李嘉诚的两旁,经常性地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活跃,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有趣话题,而坐在对面的大媳妇王富信则不然,她一声不吭地专心吃着饭。无论工作有多忙碌,每逢星期一,他们一家人必须在深水湾家或去外婆家吃上一顿团圆饭,通常一家四口,四菜一汤,吃得很清淡。这一习惯在李嘉诚创业之初到今天一直坚持着。在众人的眼里,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商业巨子,懂得如何赚大钱。

但在他的两个儿子的心里,李嘉诚有另一种心灵上的追求,感觉很温馨。小儿子泽楷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是令人想不到的。我们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叫做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非常幸福。”李泽钜说:“爸爸是一个很懂得用钱的人,他知道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如果在他一生中,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可以帮助不幸的人,他感觉更加富有。”李嘉诚说:“1957年、1958年,我赚了很多钱,那两年,我很快乐。”一年后,快乐换来迷惘,他想:有了金钱,人生是否就可以很快乐呢?左思右想,他终于想通了。“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等到想通了金钱的意义,跳离了金钱的圈套,李嘉诚就把这一所悟教育给自己的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李嘉诚十四岁丧父,今日的成就是依靠自己千辛万苦挣出来的。于是他明白,只有磨炼,方知做人、做事的艰辛,温室里的幼苗怕是不能够茁壮成长的,他带他们去看外面的困难,让他们去领会人生的艰辛,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又跑到路边报纸摊档,看那一边卖报纸一边还在温习功课的小女孩,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求学态度。他带着两个儿子,从身边大众身上去接受、领悟人世的坎坷,去品味该如何去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故事《谁是C罗心中的大神》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中关于名人故事_谁是C罗心中的大神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当今足坛的超级明星,C罗是众多球迷心目中的大神。虽说“同行是冤家”,但是在大神的心目中,也还是有很多让他欣赏的球员,甚至包括他的“老冤家”梅西。那么你知道哪位球星可以在C罗心目中谋得一席之地吗?他的NO。1又是谁呢?

第十位:罗纳尔多

曾被称作“外星人”的巴西球星罗纳尔多,虽然近年已经发福成了一个“球”,但毫无疑问,他是足球史上最好的前锋之一,一直是C罗学习的榜样。两人不但名字一样,而且都有在皇马效力的经历。事实上,罗纳尔多也对C罗称赞有加。

第九位:皮尔洛

这位因为踢球太随意而被球迷亲切地称为“睡皮”的意大利人,可以称得上是足球史上技术最全面的球员之一。看似气定神闲地“漫步”在绿茵场上,其实他早已做到心中有数。皮尔洛虽然年龄已大,才华却不变,C罗对皮尔洛一直十分敬佩。

第八位:哈维

作为一名巴萨前球星,哈维上榜似乎有些出乎意料。不过任何想要取得更多进球的球员,都希望身后有哈维这样的传球大师为自己服务。C罗佩服哈维开阔的视野和精妙的脚法。

第七位:斯科尔斯

斯科尔斯是C罗在曼联队时的偶像,两人一起在弗格森手下效力。C罗从斯科尔斯身上学到了很多。

第六位:法尔考

这位来自哥伦比亚的前锋,可是很多教练想纳入麾下的“进攻利器”。法尔考在门前嗅觉灵敏,临门一脚的技术极佳。C罗和法尔考是很好的朋友。在C罗看来,法尔考也是足球史上最好的前锋之一。

第五位:梅西

作为目前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C罗把梅西排在了第五位,不上不下。虽然两人的年纪相差了几岁,但同样出色的比赛经历,让他们之间的比拼一直存在。现在,他们都已经是自己球队的灵魂人物,更是绿茵场上的巨星。这样的身份让他们有些超俗——似乎已经不在意对方对自己的影响,也不会去嫉妒对方的成绩。C罗多次表示,梅西是足球史上最好的球员之一。

第四位:齐达内

齐达内拿过世界杯和欧洲杯的冠军,在尤文图斯队和皇马队都是绝对巨星,在世界足坛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C罗一直非常佩服齐达内。

第三位:菲戈

这位曾带领C罗征战赛场的老大哥,也是葡萄牙国家队的“定海神针”。C罗从大哥手里接过队长袖标的那一刻,也是他开创自己时代的起点。同样,作为葡萄牙最好的足球运动员之一,菲戈也是C罗的童年偶像。C罗完成了与菲戈一起在国家队踢球的梦想。

第二位:迪马利亚

想不到排在C罗心中第二位的竟然是迪马利亚。其实想想看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毕竟当初皇马队将迪马利亚“遣送”出伯纳乌球场时,C罗就曾表达过自己的不爽。因为在他看来,迪马利亚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皇马队不应该将其送出门。

第一位:C罗

在C罗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C罗一直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当然他这么认为有足够多的理由。他说:“我相信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是最佳的,并一直在为此努力。在我的脑海中,我一直相信自己是最佳的。事实上,不仅仅是在工作上,哪怕在游戏中我也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没错,他就是这么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小时候故事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莫言只是小学毕业,没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曾被拿到了中学生的课堂里宣读,作为一种学习的范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次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写的是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每逢“五一”,小学里就举行体育盛会,有乒乓球、标枪、跳高、赛跑。写作文的时候,同学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专门写篮球比赛,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全班宣读。

莫言受了表扬,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因为那是他出风头的时候。后来,他经常在作文中虚构故事,而他的小学作文还被拿到中学里宣读,给中学生当范文。他回忆说,自己文学的开窍比别人多了一份觉悟,那就是对“虚构”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名人故事大全500字示例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七岁的华佗到一位姓蔡的医生家里去拜师学艺。见过师傅之后,华佗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静听老师的吩咐。

蔡医生技术精湛,前来拜师的人很多。蔡医生想收一个聪明的孩子为徒弟,决定先考考他们。

他把华佗叫到跟前,指着家门前的一棵桑树提了一个问题:“你瞧,这棵桑树最高的枝条上的叶子,人够不着,怎么才能采下桑叶?”

“那就用梯子呗!”

“我家没有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不!你能够想出别的办法吗?”华佗找来一根绳子,在绳子上系了一块小石头,然后将它往最高的树枝上抛。绳子将那根树枝拉了下来,华佗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下来了。

“好,很好!”蔡医生高兴地点点头说。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见院子里有两只山羊在打架。几个孩子去拉,结果都没有拉开。

“你能让那两只羊不再打架了吗?”

华佗围着桑树转了一圈,拔了一把鲜嫩的绿草。他把草送到山羊面前。这时,山羊的肚子也饿了,见了草就顾不上打架了。

“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很高兴当你的老师!”

后来,华佗成了一代神医。

凡事善于开动脑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若是知难而退,只会使自己变的更加平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成长的名人小故事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我的家乡很穷,没有地方可以买书。即便有买书的地方,我也没有钱,所以,借书成了我主要的阅读方式。我像一只警觉的猎犬一样,无论大人和孩子,只要我能闻到那股特有的书香味道,我一定会软磨硬泡把人家的书借来不可。因为别人催得紧,所以我看书速度很快,差不多是一目十行,估计我的快速阅读法就是借书养成的。

有一次,我到一个同学家里,看到他正坐在苹果树下的小桌子上读书,那是一本发黄的很厚很厚的书。

“什么书,我看看!”不容分说,我就从他的双肘之下将书抽了出来。

同学很不高兴地说:“我正看得带劲呐,是《红日》。很好看。”

我说:“我先看,我看得很快的。”

他说:“不行不行,我也是借来的。再说,我正看到精彩处,不看,难受。”

我说:“我家里正炸麻花,我带你去吃。先借我看吧!”

我这么一说,他就动心了。毕竟,物质的诱惑远远大于精神诱惑,我看他很贪婪地咽了一下口水,喉结那里一动。我们谈妥了,三根麻花换三天先看书的权力。

《红日》这本书,差不多像砖头一样厚。发黄以后,就像发酵的馒头一样,膨胀了许多,就显得更厚了。我不分白天黑夜玩命地看起来了。而那个同学,差不多每天都要问我看了多少页,催命鬼似的。

我从小和爷爷、奶奶、弟弟睡在一张炕上。电灯的绳子被爷爷接了一根布条,长到可以放在爷爷的枕头边上。爷爷每天晚上负责熄灯,催促和监督我们睡觉。那天夜里,我看得入迷,爷爷说:“快睡,我要关灯了。”我说:“等等,还有几页,马上就好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吧嗒”一声,爷爷把灯关了。屋子里黑乎乎的,我没脱衣服,就钻进了被窝,但是,那看过的故事情节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闪现,而故事的发展又牵动着我的神经。我睁着眼睛,注视着窗外的夜色,直到听见爷爷的鼾声,我又悄悄地拉亮了点灯。

“明天还上不上学啊,啊!”突然,爷爷大喝一声,吓得我一哆嗦,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醒的。他的声音很大,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显得格外响亮。

我赶紧又钻进被窝,脱掉衣服,这一次,假装真的要睡的样子。

灯熄灭了。爷爷的鼾声像摩托车发动机的声一样响起来了。

我突然感到腿边有个冰凉的东西,顺手一摸,呀,手电筒。我欣喜若狂,看来可以继续阅读了。

我用被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缩作一团,开始看书。我不时要掖掖被角什么的,怕手电筒的光亮暴露我的秘密。但这样的小心,总不能持久,因为故事太迷人,书太好看,所以警惕性就渐渐放松了。

突然,我发现自己的被子被人揭开了,很冷。爷爷哈哈大笑几声说:“你跟我玩捉迷藏呀。”我说:“我睡不着啊。”这一次,爷爷没有生气,而是慈祥而又关切地说:“天都快亮了,你睡一会儿吧。”

啊,天快亮了?可不是吗,窗外天空中的黑色像海水退潮一样慢慢远去。我赶紧丢掉手里的书,合上了眼睛。

多年后,我一直保持着躺在被窝里看书的习惯。看书累了,睡梦会格外香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现代著名书画家,在我国画坛上,素有“北齐南张”之说,即南有张大千,北有齐白石。齐白石属大器晚成者,他9岁学作木工,一直是位木匠,二十几岁才学雕刻,然后学画,37岁才跟王湘绮学诗文、学书法,最后终成一代大师。

据说,齐白石在湘潭黎威圣家作工时,见其兄弟二人皆好刻 印章,他便求授方法,黎氏不理。有一天,齐白石又去请求,黎威圣正在抽水烟,便和他开玩笑说:“你能把这水烟袋里的水喝干,我就教你。”齐白石果然皱眉把水烟袋中又臭又辣的脏水喝干了。黎威圣大为惊讶,为他的至诚感动,于是尽心传授齐白石的篆刻治印方法,几年之后,齐白石习成绝艺。齐白石脾气怪僻,他住在北京赶车胡同时,并不欢迎生客来访,客厅门口常挂着一块牌子,上书:“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北京,齐白石来不及转移,但他很有气节,根本不依附日伪军。日本人听说他是大画家,派人来求他画画,他在门口贴了一张告示: “中外官员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他还有个怪癣,对家里的一切东西,都由自己保管,一步一锁,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腰上老是挂着一串串的钥匙,象个管家婆一般。所以,有人说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

齐白石曾画有一张“不倒翁”的画,配诗嘲笑道:“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只是坐标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一旦有了坐标,就过得特别快。

我每个月剪一次头发,每周做一次指甲,隔上三四天就去超市逛一圈。家里的琐事胡阿姨过来料理。她勤快又环保,床单浴巾四天一换,脏衣服凑够一缸才塞进洗衣机里。我的日常生活就被这周而复始的一天天填满,日子,也在不知不觉间匆匆滑过。

工作至今还是我的主旋律。我一个月至少有十天在演播室里度过,进棚前要开录前会,出棚后要开录后会。

除此之外,我每周总会接到几张请柬。就像上星期,某品牌亚洲最大的旗舰店在香港开业,另一个品牌在中环举办前卫的艺术展览,我也想去看。还有下周,一个女性论坛请我去演讲,我还在犹豫。越来越怕被当做成功女性的典范,越来越怕一本正经和别人分享我的成长历程。

我不是奥普拉,不是希拉里,不是我远在美国的另外两个女同行KatieCouric和BaharaWaters。我曾经想成为她们,今天却害怕成为她们。她们位高权重,她们一言九鼎,可她们丧偶,遭遇羞辱和背叛,独身或离婚。我不要这样的人生。

小时候,我幼稚地认为,只有忙碌于事业,才意味着丰盈的人生。偶尔看到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拎着蔬菜水果匆忙回家做晚饭的主妇,总会流露出惋惜怜悯的神情。反正,我不要这样的未来。当过去的未来成为现在,我却真心地渴望着曾经不屑的柴米油盐。

常常有女孩子对我说:“鲁豫,我看你的书,看你的节目。我也要考广院,去学国际新闻,做电视,周游世界……就像你一样。”

我总是感动地笑一笑,心里有种想拥抱她们的冲动。

我,其实和你们一样,曾经渴望外面的世界,羡慕别人的生活。

我,不是榜样。我只是你们成长中的一个坐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