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适合二年级的成语故事大全(通用20篇)

导语:冬天到了,蜜蜂都在窝里吃着它们辛辛苦苦采来的蜂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蜜蜂的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2549

作文

1000

炊臼之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chuī jiù zhī qī

【出处】贾客张瞻将归,梦炊于臼,问王生。生言:‘君归,不见妻矣。臼中炊,固无釜也。’贾客至家,妻果卒已数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梦》无釜,谐音“无妇”。

【解释】比喻丧妻。

【用法】作宾语;指丧妻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炊臼之痛

【同韵词】日理万机、鸥鹭忘机、卑躬屈膝、二而一、镂骨铭肌、放纵不羁、抚今思昔、群居和一、放浪无羁、大肆攻击。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商人张瞻长期外出做买卖,正准备回家的晚上做了一个在舂米的器皿中做饭,觉得奇怪就问王生,王生解梦道:“你回家,没看见妻子就叫臼中炊——无釜(妇),可能你妻子已经过世。”张瞻回到家里,妻子果然死了有几个月了。

【成语示例】令兄太守公行,不及躬送,闻有炊臼之戚。 明·李东阳《与顾天锡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完璧归赵成语故事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完璧归赵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例 句

1. 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请你放心。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的读书故事二年级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我觉得:“书就像神秘的宝石,里面藏着无限价值;书是知识的宝库,使无知的人变的博学、多才;书就像忠实的朋友,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默默给予你帮助和支持。”所以,我爱书,甚至爱书爱到痴迷的程度。

我隐隐约约的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天下班回来,总会把我抱在她的腿上,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书,一篇一篇给我讲。我总会静静的坐着,津津有味的听着,仿佛自己置身于书中所描绘的世界。妈妈讲到精彩之处,我还会使劲的拍手,那一刻,妈妈总会欣慰的看看我。

二年级的时候,我拥有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文字书——海底两万里。那天晚上,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作业。妈妈把一本书递到我的面前,我定睛一看,在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幅神秘的图画:一个戴眼镜的科学怪人,正坐在一艘鱼形的怪船中开怀大笑。几只全身布满彩色条纹的石斑鱼,正围着怪船游来游去,似乎在打量这个闯进他们世界的不速之客。我立刻被它深深吸引住了,立刻从妈妈的手中抢过书来,立刻翻开书看了起来。管他什么作业,先放到一边去了。书中的怪鱼,勇敢机智的尼摩船长,此时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切。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突然听到妈妈的叫声:“辰辰,作业做完了没有。”,直到这时,我才想起作业还没完成,匆匆忙忙的补完作业后,我把书偷偷带到被窝里。夜深了,家中静悄悄的。我又轻轻的把书翻开,和书中尼摩船长一起继续神游奇妙的海底的世界……

第二天醒来时,我发现那本书还被我牢牢地抱在胸口上。接下去的几周,那本书白天陪我去上学,晚上陪我睡觉。它简直就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从接触《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开始,我嗜书的情结,一发不可收拾。我迫不及待地走入了书的世界了。书展示给我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多,那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奇幻世界,那个世界比现实世界还要丰富、要奇妙。《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像漩涡一样一下就把我吸到书海的海底,久久不能浮出水面。

我和书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千里迢迢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qiān lǐ tiáo tiáo

成语故事】传说汉明帝时期,汝州南城秀才张邵与楚州山阳秀才范式,两人结伴到洛阳应试。他们结为莫逆之交,相约来年重阳在张邵家聚会。范式因经商误了约期,便自刎而死。他的灵魂千里迢迢去会张邵。张邵也千里迢迢去拜谒范式的尸体,之后也自刎而死。

【典故】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释义】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分句;形容路途遥远

【近义词】不远千里、天南海北

【相反词】一墙之隔、朝发夕至、近在咫尺

【英语】fromagreatdistance

【成语造句】

◎ 一位现为师职干部的他们的老下级,千里迢迢专程来看望他们。

◎ 她最大的错误是千里迢迢来这里,找了父亲这么个人,她自己来倒也罢了,可她把我也携来了。

◎ 事实上,奥丽维亚后来落魄巴黎,贫病交加,千里迢迢送来巨额支票和无限安慰的仍然是不念旧恶的琼·芳登。

◎ 虎妈妈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它没有白辛苦,千里迢迢地奔波,总算摆脱了猎人,找到了一块生存之地。

◎ 妈妈千里迢迢寻了这么一个人,真使我为她难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我们应该都知道,那你知道它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释】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一往直前。

【近义词】

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词】

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典故】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guì]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去见了庄公,他首先提出:先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这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的时候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桃花流水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桃花流水

【汉语拼音】 táo huā liú shuǐ

【近义词】:春暖花开

【反义词】:冰天雪地

【成语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桃花流水_成语故事,资料《桃花流水_成语故事》。”

【成语解释】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桃花流水造句】春日里桃花流水,美景美不胜收。

【桃花流水的成语故事】

《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博而不精的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博而不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常识广博而不精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即精即博,吾何加焉?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着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使他学识渊博,几乎无所不晓,在上层社会很有名气。

郑众当官后,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后来,终于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释工作。这部书流传后,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齐名,都受到学者们的好评。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家是马融。他注过《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达千人。马融除了为经书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讲课时坐在高堂上,挂上纱帐,前面让学生坐着听课,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很有特点。

马融研究了《左传》后,也准备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广博,那我怎能超过他们?”马融觉得,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便决定不再给《左氏春秋》作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之乎者也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zhī hū zhě yě

【典故】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宋·文莹《湘山野录》

【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老学究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咬文嚼字、焉哉乎也

【反义词】的了吗呢

【押韵词】饮鸩止渴、呼牛也可,呼马也可、逾墙越舍、强聒不舍、雨沾云惹、依依难舍、圣之时者、念念不舍、行藏用舍、依违两可

【年代】古代

【灯谜】孔夫子的口头禅

【歇后语】孔夫子讲学

【教学同步】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鲁迅《孔乙己》初中六册·课文·5

成语故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上写着“朱雀之门”,问身边大臣赵普,为什么要加“之”字,赵普告诉他“之”字是作助词用的,凑成四字吉利。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了什么事情?”

【示例】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攻难守易的故事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攻难守易”,是近代还在使用的军事熟语之一。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这然句话了,可以说是在当时的军事技术装备条件下,通过战争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决 定战局优劣的有三大要素,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一般情况下,守的一方是据有地利条件的。如果双方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相差并不悬殊,攻方没有全面优势, 确实是难以战胜守方的。这在战国兵争中不乏实例。请看这则故事

赵国在长平战役惨败后,打算通过掠夺燕国的领土,来补偿自己遭受的损失。平原君问他的大将冯忌说:“我要出兵攻打燕国,您看怎么样?”冯忌回答说:“这是 不可以的。您看,秦国乘着连打七次胜仗的威风,在长平和咱们交手,事后又用全部兵力来围攻邯郸城;咱赵国呢,只靠收集到的散兵败卒,守着一座破城。可是尽 管这样,秦兵到底也攻不下邯郸,反而把他们的锐气消耗尽了。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攻起来困难守起来容易啊!现在赵国并没有连战连捷的威风,而燕国也没有受 到象长平战役那样的损失。现在我国多次战败的元气还没有恢复,却想用疲惫的军队去攻打强大的燕国,那样的话,就是叫弱小的赵国仿效强大的秦国去攻城;而叫 强大的燕国效法弱小的赵国来守城;结果反而给了秦国休息兵马的机会,让他们再钻空子找赵国的便宜。因为这个,我看不出您这个作法有什么可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齐王嫁女

有一个名叫吐的人,经营宰牛卖肉的生意,由于他聪明机灵,经营有方,因此生意做得还算红火。

一天,齐王派人找到吐,那人对吐说:"齐王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打算把女儿嫁给你做妻子,这可是大好事呀!"

吐听了,并没有受宠若惊,而是连连摆手说:"哎呀,不行啊。我身体有病,不能娶妻。"

那人很不理解地走了。后来,吐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奇怪,吐怎么这么傻呢?于是跑去劝吐说:"你这个人真傻,你一个卖肉的,整天在腥臭的宰牛铺里生活,为什么要拒绝齐王拿厚礼把女儿嫁给你呢?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吐笑着对朋友说:"齐王的女儿实在太丑了。"吐的朋友摸头不知脑,问:"你见过齐王的女儿?你何以知道她丑呢?"吐回答说:"我虽没见过齐王的女儿,可是我卖肉的经验告诉我,齐王的女儿是个丑女。"

朋友不服气地问:"何以见得?"吐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就说我卖牛肉吧,我的牛肉质量好的时候,只要给足数量,顾客拿着就走,我用不着加一点、找一点的,顾客感到满意,我呢,惟恐肉少了不够卖。我的牛肉质量不好的时候,我虽然给顾客再加一点这、找一点那,他们依然不要,牛肉怎么也卖不出去。现在齐王把女儿嫁给我一个宰牛卖肉的,还加上丰厚礼品财物,我想,他的女儿一定是很丑的了。"

吐的朋友觉得吐说得十分在理,便不再劝他了。过了些时候,吐的朋友见到了齐王的女儿,齐王的女儿果然长得很难看。这位朋友不由得暗暗佩服吐的先见之明。

寓言启示:有些事情虽没什么直接的联系,但道理是相通的,如果吐不是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去举一反三地思考生活中的现象,那说不定就会要娶回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丑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幽默风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

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

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枕黄粱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唐人传奇小说中,有一篇《枕中记》(沈既济作),内容大意是:

青年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翁,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同吕翁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已穷困的境遇。吕翁便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黄粱饭(黄色的小米饭),离开饭时间尚早,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不想一睡下去,立刻做起梦来。

在梦里,他娶了清河崔府里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生活阔绰,十分体面。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做到“节度使”、“御史大夫”,还当了十年“宰相”,后来又受封为“燕国公”。五个儿子,都和名门望族对了亲,而且也都做了官;一共有十几个孙子,个个都聪明出众。真是子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寿终正寝。

梦一结束,他也就醒来了。这时,他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人煮的粱黄饭还没有熟哩。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

元人马致远和明人苏汉英,曾根据这个故事,稍改情节而先后写成杂剧《黄粱梦》。明人汤显祖也改写过杂剧《邯郸记》。清人蒲松龄还将故事情节加以发展,写成《续黄粱》。“一枕黄粱”这句成语,就是从上述故事而来。

“一枕黄粱”,就是一场空梦的意思,也说作“一梦黄粱”、“黄粱美梦”,或“黄粱梦”、“邯郸梦”。和“南柯一梦”的意思差不多。但通常用的时候多半带有讽刺的意味。

其实,人生在世,也许真的就是一枕黄粱,梦中的一切奋斗和追求,在梦醒后都变得毫无意义。那么,人生的真谛到底在哪里呢?也许放弃梦中那不实的追求才能最终找到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用兵如神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被刘备采纳了。

建安十八年,刘备留诸葛亮等镇守荆州,亲自率兵进入益州。第二年,诸葛亮领兵来到雒城支援刘备。诸葛亮得知张任是益州名将,便决定想法先捉住张任,然后再攻雒城。

诸葛亮乘马来到雒城东面的金雁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营后便吩咐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人埋伏在金雁桥附近,以便抓获张任。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便亲自去引诱张任。只见他乘坐一辆四轮车,摇着羽毛扇,带着一队不整齐的人马,迎着张任而来。

对阵以后,诸葛亮指着张任说:“曹操虽有百万大军,听说我的名字也望风而逃,你是什么人,还不赶快投降?”张任见诸葛亮军伍不齐,便在马上冷笑说:“别人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有名无实!”说着把枪一挥,他手下的士兵一起杀了过来。诸葛亮弃了四轮车,上马退过桥去。张任不知是计,在后面紧追不舍。

过了金雁桥,张任见左右皆有埋伏,知道中计了,掉头想回去时,桥已被拆断了,最后终于被张飞活捉。刘备劝张任投降,张任宁死不降,诸葛亮便派人把他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冯生弹铗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feacute;ngshēngdagrave;njiaacute;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的门客冯驩因不受重视,三次弹其铗而唱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孟尝君听后,深受感动,一一满足他的要求。冯驩借去薛地收债的机会为孟尝君谋划,营造三窟,使孟尝君在失势后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典故】参见“冯驩弹铗”。

【释义】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冯驩弹铗

【同韵词】以华治华、勾爪居牙、薰莸不杂、疑似之迹,不可不察、信赏必罚、确固不拔、花信年华、老练通达、快刀斩麻、抱罪怀瑕、......

【成语举例】张掾秋风频怅望,冯生弹铗未归来。  清·钱芳标《击鲜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经典成语故事集锦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释读】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如鸟兽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rú niǎo shòu sàn

成语故事】汉武帝刘彻任命大将李广的孙子李陵为骑都尉,驻守北方边境。一次他率领五千人马从居延杀出,攻打匈奴境内的浚稽山,把三万匈奴兵杀得大败,匈奴单于派八万大军前来包围,汉军孤立无援,李陵只好叫伤残士兵作鸟兽散以免全军覆没。

【典故】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释义】象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也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溃败

【近义词】逃之夭夭

【相反词】云合雾散

【成语举例】粤兵素弱,见之即溃,如鸟兽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幼儿动物成语故事大全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成语故事有哪些?动物的成语故事,你收集了多少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动物成语故事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动物的成语故事1、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很会弹琴。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一天,公明仪在郊外游玩时,看到了一头牛。他想:大家都赞扬他的琴技,不如我给牛也弹一曲吧!给牛弹奏了一曲古雅的曲子,牛埋头吃草不理他。他又弹奏了一曲欢快的曲子,牛依然埋头吃草不理他。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结果牛还是不理会他。公明仪非常失望,开始怀疑自己的琴技。路人说:“不是你弹的琴不好,而是牛根本听不懂啊!”

动物的成语故事2、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他每天早起晚归,非常辛苦。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一不小心,野兔撞到了树桩上,死了。农夫捡起了野兔,回家和妻子美美吃了一顿。从此以后,农夫不想干活了。他专门坐在田地里等兔子撞树桩。可是他等啊等啊,却再也没等到。最后,农夫的庄稼都荒废了。

动物的成语故事3、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的故事: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他白天放羊,晚上就把羊赶进木桩做的羊圈。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结果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这位牧民很后悔,马上听从邻居的劝告堵上了窟窿。

动物的成语故事4、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恨铁不成钢成语故事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

【出处】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

【解释】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用于对所期望的人

【结构】复句式

【押韵词】跌打损伤、匕首投枪、论道经邦、剜肉医疮、满面红光、女扮男装、敛锷韬光、彝鼎圭璋、与死扶伤、满腹文章、......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贾宝玉因丢失通灵宝玉而生病,贾母与王熙凤商量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来冲喜,这样来挽救宝玉的生命。刚好此时贾政放了外任,贾母命他定夺。贾政也想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儿子早日康复,成家立业好继承祖业,也同意立即就办喜事

【成语举例】这是‘恨铁不成钢’的恨,不是仇恨。周立波《山乡巨变》

【其它使用】

"恨铁不成钢"是人人对自己所爱的人都会有的一种感情,尤其是年长者对年幼者的感情。

老贫农的直言不讳的批评,"刺"了一些人,他那恨铁不成钢的真挚情感,也感动了一些人。

她极不慎重地采取了这种违反教育常识的做法,何尝不是"恨铁不成钢"呢?家长痛打孩子,又何尝不是"恨铁不成钢"呢?但是缺乏教育常识的家长这样做是可以原谅的,他并不是教师。

教师当然也同样会对学生有"恨铁不成钢"的感情。

我爸有些气急败坏,或者触景生情,总之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站起来,爸。"

她对晓庆要求很严,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慨。

"你!……这怎么是带着阶级仇恨来练兵啊!"哥哥恨铁不成钢地说。

(慈蔼地)对!到那一五一十向党委好好交待交待,别看我和你发脾气,那还是恨铁不成钢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白首同归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表示两个老人同时而死。

出处

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仇隟》。

故事

晋代有一个大富豪叫石崇,他的爱妾绿珠,貌美而且擅长吹笛。有权有势的中书令孙秀想霸占绿珠,就派了人去强行索要。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最喜欢的,谁要也不给!”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决心报复石崇。

后来,孙秀假传诏书去逮捕石崇。当抓人的军士到了石崇的别墅金谷园时,石崇正在楼上与绿珠饮酒,他对绿珠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

绿珠流泪泣道:“您因为我而获罪,我应当死在您面前,表白我的愧意。”说罢跳楼自尽。

石崇有个朋友叫潘岳(字安仁),年轻时曾用鞭子打过孙秀,孙秀一直怀恨在心。孙秀当了中书令后,就陷害潘岳。潘岳与石崇同一天被捕,也同一天被处死。

石崇被先押到刑场,他事先不知潘岳也被捕。潘岳被押到时,石崇问:“安仁,你怎么也落到这个地步呵?”

潘岳说:“这就是‘白首所同归’呵!”

“投分寄石友,白首所同归”是从前潘岳赠石崇诗中的句子,谁知竟不幸而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犹豫不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犹豫不决是指人处理问题举棋不定,迟疑不决,下面整理了关于关于犹豫不决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

成语释义

迟疑不能决定,拿不定主意。犹豫:迟疑的样子。

故事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出处译文

“赵王应当诚心派使臣求和,表示情愿尊秦王为帝,向他称臣纳贡。这样一来,秦王大喜之下,就会命令将领收兵回国。”可是平原君对这样的建议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不知怎样做才好。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王想夺取赵国江山,就派兵攻入赵国,将赵国都城邯郸围了个水泄不通。赵孝成王没有办法,就派人前往魏国请求援助。

魏王派大将晋鄙带领军队救援赵国。可是,晋鄙觉得秦国军队百战百胜,害怕引火烧身,就屯军于汤阴,不再向前进兵。

与此同时,晋鄙还派部将辛垣衍偷偷潜入邯郸,劝平原君与秦国讲和。辛垣衍是个能说会道之人,他说,秦国如此急切地包围赵都,是因为秦王想称帝,成为天下之主,并不是为了赵国的土地。为今之计,赵王应当派使臣求和,表示情愿尊秦王为帝,向他称臣纳贡。这样一来,秦王大喜之下,就会命令将领收兵回国,永不侵犯赵国了。

平原君听了这些话,一方面觉得赵国打不过秦国,另一方面又觉得向秦国称臣纳贡太过于屈辱,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不知怎样做才好。

这时,齐国的大贤鲁仲连周游天下,正好来到邯郸。他听说了这件事,就找到了平原君,见到了辛垣衍。鲁仲连滔滔不绝地陈述自己的意见,他指出,一旦尊秦王为帝,秦国非但不会就此罢手,还会得寸进尺,继续欺负赵国。

平原君得知讲和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就打消了屈辱求和的念头,决定尽一切力量抵抗秦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怀璧其罪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臣子张丑在燕国当人质,燕王要杀他,他乘机逃走,在燕国边境被守卫抓住。张丑心生一计,说燕王要杀他是因为他藏有宝珠,燕王想占为己有,如果你不放行,就说你吞下了宝珠,燕王会把你剖腹的,守卫只好放行。

【典故】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左传·桓公十年》

【释义】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

【近义词】怀璧之罪

【相反词】任贤使能

【灯谜】藏宝罪

【歇后语】匹夫无罪

【成语示列】修贡之余远争寄,怀璧其罪渠敢当。宋·张扩《谢人惠团茶》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