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怎么说(精选20篇)

在中国出现了很多的名人,同样的,在外国也是有很多著名的人物的。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怎么说,我们来看看。

浏览

304

作文

1000

天罗地网的学生成语故事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罗”是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比喻包围得非常严 密,无处可逃。

元代的李寿卿创作了一个杂剧,名叫《伍员吹萧》,说的是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一段曲折经历的故事。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楚平王身旁有个很会拍马的人,名叫费无极。一次,他奉命到 秦国去给太子华建迎接新娘,见新娘非常美丽,便怂恿平王把她留 作自己的妃子。昏庸好色的平王居然照办。这件事传开后,成为一大 丑闻。

太子华建的老师伍奢,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臣。费无极生伯他今 后帮助太子惩罚自己,便怂恿平王诱杀了他及其长子。这样做还不 够,费无极又怂恿平王把太子华建送到城文去把守边疆。后来仍不 放心,又派人去杀害他。

公子华建得到风声,连夜逃跑。他知道伍奢的次子伍员在樊城 镇守,便赶到那里,告诉了他父兄被杀的情况,并说费无极已派他的 儿子费得雄即将赶到樊城来骗你回去,然后杀掉。

伍员听到这些消息,大骂费无极心狠,平王无道,决定采取适当 措施对付赶来的费得雄。 。

过了几天,费得雄果然来到樊城。见了伍员后,他谎称平王因伍 员屡立战功,要重加赏赐,请伍员立刻启程回朝,接受赏赐。

伍员故意问道: “我已半年未曾回朝,不知我家父兄等是否安康?” 费得雄装模作样他说: “你们伍家好生兴旺,有哪家比得上!” 伍员听了勃然大怒,一把抓住费得雄的衣襟, 痛斥道: “你们这伙坏蛋,把我全家杀绝,还无耻他说我伍家兴旺!”

费得雄以为伍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详情,便要求伍员举出证 人。 伍员愤怒他说: “如果不是公子华建来到这里说明内情,道破你这个坏蛋的谎 言,我险些儿被你骗进天罗地网!” 费得雄这才无话可说。伍员痛打了他一顿,弃官而走。

后来他来 到吴国,打扮成一个要饭的,在热闹的街市上吹萧唱曲,终于被吴 王请去,当了吴国的大夫,促使吴国战胜楚国,为父兄报了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防微杜渐”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和帝时,窦太后亲临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长窦宪掌握大权,官员们争着逢迎巴结,因此政局混乱不堪。

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没有人敢揭发他们的恶行。当时的司徒(相当丞相)丁鸿借着日蚀出现的机会,向和帝密奏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日蚀出现,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夺君王的权力,陛下千万要小心。在历史上记载,日蚀出现了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他控诉窦宪仗着太后的权势,包揽朝政,独断专行,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接着他又说:"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诫我们,我们就应该注意危害国家的灾祸发生。穿破岩石的水,一开始都是涓涓细流,长到天上的大树,也是由刚露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还在萌芽的时候消除它,这样就能够安定汉室王朝,国泰民安。

汉和帝听从了丁鸿的建议,革掉窦宪的官职,消减窦氏家族的势力。朝廷除去了隐患,国势便开始有了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截发留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把头发剪了卖钱来招待客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故事

东晋时候,范阳地方有个孝子叫范逵。一天,他到陶侃家投宿。当时陶侃虽有名气,但家里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艰难度日,连续几天冰雪,使烧的、吃的更成问题,而范逵的车马、仆役却很多。

陶侃发愁道:“这么多的人和马,怎么招待啊?”

陶侃母亲说:“你只要出去款留宾客,我自有办法!”

湛氏的头发长得黑而且长,垂下来一直可以拖到地下。她把长发剪下几绺,拿到市上卖了钱,买回几斛米。又把屋子的木柱全部剖下一半,当做柴火。家中坐卧用的草垫,则铡碎了用来喂马。陶母精心操持饭食,连范逵的仆人也不让他们有所欠缺。

范逵敬佩地说:“啊,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生出陶侃这样的儿子啊!”

由于这个故事,后来流传下来成语“截发留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五年级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将军叫吕蒙。他带兵打仗非常勇敢,跟着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位英勇的战将自小没有读过书,所以,肚子里墨水很少,行事也比较粗鲁,又不怎么懂礼仪。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吴下阿蒙”。

有一天,吴主孙权把吕蒙请来,对他说:“如今你是朝廷既有名望又有权势的人,不能没有知识呀,只讲武战是不够的,应该多读点书,增加一些见识,才能不负众望哟!”吕蒙说:“我整天在军营里忙忙碌碌的,有处理不完的军务,哪里还有空看书呢?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取得胜利吗?”

“不对呀,”孙权耐心地开导他,“以军务忙为借口就不读书说不过去,我难道不忙吗?朝廷上下,哪一项不让我操心哪,但我还是抽出时间来读书。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当然我也不是叫你整天看书,不问军务,只是想让你看看前人留下的经验,扩大些眼界,充实一下自己,这样对你日后领导军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于是,孙权就给他拉了一串书名,让他有系统地读些书。吕蒙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将军,从那以后果然坚持天天读书,有时读到深夜。甚至还会利用战争停息的阶段,认真读书学习。书读得多了,见识也提高了许多。

后来,都督周瑜去世了,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有天,鲁肃来看望吕蒙,跟他讨论起军事来。吕蒙问鲁肃:“您受朝廷重任,驻防陆口,跟关羽为邻,有什么策略以防不测呢?”鲁肃随便答道:“哦,到时候再说吧!”吕蒙站起身,一本正经地说:“关羽如同熊虎,厉害得很,不能不防呀!我这里有五条妙计,愿意奉献给您……”

鲁肃听完吕蒙的五条妙计,惊奇又高兴地说:“以前你只有武功,现在你又有广博的学识。你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阿蒙喽!”吕蒙答道:“读书人离别后三天,就应该另眼看待了呀!大哥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打这以后,鲁肃再也不敢小看吕蒙了,两人还成了好朋友。鲁肃去世前,向孙权推荐了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终于打败了一代名将关羽,夺回了荆州。

由于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所以,后人就常常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楚人渡河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可以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后来,情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夜十往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东汉时期,有个人叫第五伦,他为人非常正直,当官的时候办事认真,廉洁清正,经常亲自喂马,他的夫人也自己下厨房做饭,做家务。当地的人对他十分敬重。

曾经有一次,一个朋友对他说:“人们如此敬重你,是不是可以说你完全无私,没有将一点儿私心用于公务呢?”

第五伦回答道:“不是这样。以前有个朋友,为了求官而送了我一匹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是那以后凡是有举荐的事情我都会想着他。这难道不是私心吗?还有一次,我的侄子生病了,我虽然能一个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之后我照样能入睡。但是如果是我自己的儿子病了,我同样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却无法入睡,这也说明我存有私心啊!”

成语释义

形容体贴周到地服侍病人。

故事出处

《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出处译文

我的侄子病了,我虽然能一个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之后我照样能入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树倒猢狲散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shù dǎo hú sūn sàn

【出处】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猢狲散赋》一篇。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

【解释】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社会现象

【结构】复句式

【押韵词】千斤重担、听其自便、方领圆冠、香火不断、饰非拒谏、调良稳泛、群芳争艳、牵衣肘见、质疑问难、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奸臣秦桧做丞相,许多势利小人都依附于他作威作福,秦桧的亲戚曹咏因善于拍马屁而当官,十分得意,唯独曹咏的大舅子厉德斯不理他那套。秦桧死,曹咏被贬职,厉德斯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派人送给曹咏。

【成语示例】你要知道‘树倒猢狲散’,现在树还没有倒呢! 巴金《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生必学历史成语故事2:负荆请罪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不伦不类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不伦不类形容这里不像,那里也不像,要我们做一些正经,有模有样的人,本文就来分享一篇不伦不类的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汉字书写】:不伦不类

【汉语注音】:bù lún bù lèi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六十七回:“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不规范与不成样子;强调不规范,多用于事或物。

【不伦不类的意思】:不伦:不同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不成体统。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不伦不类的近义词】:非僧非俗、非驴非马、不三不四、中规中矩、有板有眼、一本正经、有模有样;

【不伦不类的反义词】:正襟危坐、一本正经;

【不伦不类的故事】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薛蟠从江南带回两箱东西送给薛姨妈及宝钗,工于心计的宝钗把土产绫罗绸缎及洋货分成许多份,送给贾府上上下下的姊妹们,林黛玉自然而然少不了,贾环那里她也没有忘记,赵姨娘感激涕零地夸奖宝钗说:“难怪都说宝丫头做人大方,她哥哥能带多少东西回来?她挨门送,连我这样没时运的她都想到。若是那黛玉,对我们正眼也不瞧,哪里肯送东西?”她想起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想到王夫人那里买个好,便到王夫人的房子嬉皮笑脸地说:“你瞧这是宝姑娘送给环哥的,宝姑娘想得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怎么不叫人敬重?怪不得老太太成天赞不绝口地夸她!”王夫人本来就对赵姨娘爱理不理,她说的话又不伦不类,就阴阳怪气地对她说:“给你了就收了去拿给环哥玩罢……”赵姨娘是来讨好的,没想碰了一鼻子灰,只得讪讪地回到自己房中。

【不伦不类例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赵元常见他的为人呆头呆脑,说的话不伦不类,又想到制台刚才待他的情形,恐怕事情不妙。”

《李书华、李宗伺致胡适》:“清室优待条件,乃非牛非马、不伦不类,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一种条件。“‘瞧我磨的剪子多快,你想剪天上的云做一床天大的被,也剪得动’……我觉得这样描写老渔民是不伦不类。”

【不伦不类造句】

我们握手之后小心翼翼地交换了名片,然后我翻来覆去地看着手上这张有点儿不伦不类的名片。

他一番话说得不伦不类,倒没有油腔滑调的感觉,反而配合着他腔调给人一种卷土重来的乐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璞玉浑金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pú yù hún jīn

【出处】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释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用法】作宾语;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近义词】璞金浑玉

【同韵词】三省吾身、黄帝子孙、玉成之恩、析律舞文、率土归心、希世之珍、列鼎重裀、翼翼小心、夏虫朝菌、动魄惊心、......

成语故事】魏晋时期,在文学上有名气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40岁才当上官,在京城任尚书吏郎,他很敬重有才学的嵇康,因工作调动想推荐嵇康去接替他的位置,可嵇康不愿。后来他为吏部尚书,启用嵇绍。王戎盛赞山涛是没有琢磨的璞玉

【示例】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  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流击楫成语故事_800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汽,杀敌报国。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搞赏三军。江北一带有人编出民谣颂扬他的功德: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祖逖战功卓著,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故事:精忠报国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精忠报国是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岳飞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精忠报国是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成语拼音:qǔ zhī bù jìn,yng zhī bù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数量多。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源源不断。

成语来源:宋·苏轼《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成语造句:老舍《正红旗下》:“他打了很少的酒,所以得设法使这一点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他游览赤壁后,即兴作《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倾诉他的怀才不遇之感怀。

取字开头的成语

取之不尽

包含有取字的成语

探囊取物    巧取豪夺    以貌取人    将欲取之    取之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励志简短成语故事持之以恒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轲)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刚开始孟轲还懂得用功,后来就渐渐学会偷懒、贪玩,不肯用功读书了。

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回家。母亲此时正在家中织布,一看见他逃学回来,就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线剪断了。孟轲很惶恐地跪下,问母亲为何要把线剪断。

母亲责备说:“求学跟织布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一丝丝不断积累,才能织成有用的布料。如果中途把它剪断了,那就会前功尽弃,成为一堆废料。求学更是要不断地用功,最后才会有所成就。而你现在却偷懒逃学,不肯用功读书,这样自我堕落,如何能成就学业?”

孟轲听了母亲这番话,非常惭愧,立刻向母亲认错,从此发愤向学。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道德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春秋时期讳疾忌医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蔡国有位名叫扁鹊的医生,由于医术高明,因此被经常请进宫廷为达宫贵人行医治病。

一大,扁鹊夫拜见蔡桓公,两人见面寒暄一阵 后,扁鹊就看出蔡桓公与色不对,于是说:“大王,您 现在病了,可病还只是在皮肤里,赶快让我给您医治,如果—-”扁鹊话还没说完,桓公就不高兴地说: “我没病。”说完,丢下扁鹊拂袖而去。

10天以后,扁鹊又来看蔡桓公,他对桓公说: “恕我大胆直言,大王您的确有病,井且现在病变已 发展到肌肉里,如果再不及时医治,病情就会更加厉 害。”谁知蔡桓公沉下肚来,怒与冲冲,脱口而骂:“大 胆刁医,你竟敢三番五次地咒我有病,该当何罪!”扁 鹊不敢再说,悻悻退出。

扁鹊走后,蔡桓公仍怒火未息,生气地对身边的 大臣们说:“像扁鹊这样的医生,就爱给没病的人看 病,以此来夸耀自已的本事。”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心中暗暗着急,但谁也不敢多说。

又过了几天,扁鹊又来看蔡桓公,蔡桓公却传旨 不许扁鹊进去。扁鹊担心他的病再拖下去会更严重, 忍无可忍,大胆闯了进去,直接来到桓公榻前,他看 蔡桓公已经画容惟粹,身体消瘦,十分着急,就跪下 说:“大王,您的病现在已经发展到肠胃,再不治疗就 会很危险了。大王的龙体是万民之躯,千万要多加珍 重啊。”桓公还是不相信自已有病,让人把扁鹊赶了 出去。

又过了10大,扁鹊再一次来看蔡桓公。他看了 蔡桓公几眼后,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很奇怪,就派 大臣夫追问。扁鹊回答说:“一个人生了病,病在皮肤 里、肌肉里、肠胃里,用针炙或服药,都是可以治愈 的,可是病深入到骨髓里,药物就没有用了。现在大 王的病已发展到骨髓,我是实在没有办法给他医治 了。”扁鹊说完,叹了口气,走了。

果然,没过几大,蔡桓公就病重,卧床不起,急忙 派人夫请扁鹊,可是扁鹊这时已经到秦国去了。

没多久,蔡桓公就死了。

讳疾忌医的故事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20则

全文共 392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汉学精髓,但具有古韵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妨将成语故事化,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20则,欢迎大家参考!

1、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楚国急忙派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从善如流:比喻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为了称霸,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去。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战马多,而楚国又多灾多难。我们完全用不着怕它。”他劝晋平公把眼光放远点,同意楚灵王的邀请。“多难以固其国”后多作“多难兴邦”。邦:国家。

多难兴邦:指多经困难,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团结奋斗,使国家强盛起来。

6、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7、守株待兔

从前有个农夫,有一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他什么都不用做,白拣了一只兔子吃,很高兴。

从此,他就不再种田,干农活了,天天坐到树桩上等兔子,结果就饿死了。

寓意:不要把偶然的幸运,当成长久的依靠。

8、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做事做人不忍急于求成,最终适得其反!

9、天衣无缝

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传说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凉,见一个仙女从天上下来,她身穿白衣,美丽绝伦。她告诉他她名叫织女。郭翰仔细欣赏织女的衣裳浑然一体,竟看不出一丝线缝,好奇问织女。织女答道:“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10、解衣衣人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韩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刘邦。刘邦认为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给韩信,还给韩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马。韩信带兵灭掉齐国。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自立为王,被韩信拒绝。

11、一衣带水

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南史·陈后主纪》。

释义: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统一北方后,面对长江以南的陈朝就想统一全国,他经常对手下人说:“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难道因为像衣带似的长江就能挡住我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于是出兵渡江灭掉陈朝。

12、不共戴天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礼记·曲礼上》。

释义——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公元1138年,金国派使者要挟南宋皇帝递降书顺表,宋高宗、秦桧贪生怕死,准备降金。大臣胡铨写《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对:“誓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斩下他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然后诛杀金国使者。否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

13、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14、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5、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16、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17、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18、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19、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20、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故事《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案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

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

(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

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住进了___________,给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3)根据收集的资料,描述勾践夫妇还受了什么苦,什么耻辱?讲完后用四个字概括填在横线上。

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住进了___________,给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5、学习第四段。

(1)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回国后他是怎样生活的呢?看图说话。

(2)你们看勾践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尝苦胆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3)勾践是怎么做的呢?有感情地读课文。

(4)你还知道勾践做了那些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6、正因为勾践有坚定的报仇决心和行动,所以——(引读第五段)

(三)、讲故事。

提示:1、熟读课文;

2、加入适当的语言、表情、动作和收集的小资料,可以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

(四)、课后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父母或周围的朋友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划粥割齑成语故事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huà  zhōu  gē  jīu

[成语解释]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牐牱吨傺椭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牐牱吨傺偷淖婕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牐犚惶欤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牐牴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牐牱吨傺托α诵λ担骸袄闲治蠼饬耍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牐犚淮危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旁若无人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páng ruò wú rén

【出处】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史记·刺客列传》

【解释】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相近词】目中无人

【反义词】众目睽睽

【押韵词】抉目悬门、听而不闻、进种善羣、坏植散羣、披沥赤忱、料事如神、涉想犹存、祝发空门、犬牙相临、连昬接晨、......

成语故事】战国后期,卫国人庆卿到处游说六国抗秦,遭到赵国的轻视,就去燕国,结识了乐师高渐离,他们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喝酒唱歌,唱到高兴时,旁若无人。燕太子丹在田光的引见下,劝说荆轲去刺杀秦王,他们都没有成功

【成语示列】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旁若无人,坐在中间。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下笔成章成语故事及释义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这文章是请入代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代你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文,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代写的呢?”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那就好啊:”

不久,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几工夫就写好了。这就充分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太祖尝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释义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客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

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五个仆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公平,所以就答应了。

然后,他们找了一块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其中,一个仆人先画完了,他想去拿酒。当他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完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画画能力高超,就自作聪明的在蛇的身体下添了几只脚,不料,蛇从地面上走了出来。五个仆人全都吓了一跳,连忙跑走了。他们以为一跑起来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们的身后拼命地追着。

五个仆人躲在草丛里,商量着做一个简单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们用树枝编制了一个长长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会儿,蛇就追来了。那条蛇只顾追着,一不小心就进了仆人们设计的陷阱,可没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体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来。

蛇没有再追,因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刚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结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醒了之后,蛇发现自己周围乌黑乌黑的,它用身子顶也顶不动。原来是仆人们拿了个黑色的盆子盖住了它,上面还放了一块砖头,省得让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听到五个仆人商量着怎么吃它,而且还吵起了架。后来,五个仆人决定把蛇肉烤着吃,他们直接把蛇搽在小树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终,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们吃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