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爱国主义经典影片观后感热门20篇

改编自“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的《湄公河行动》真真切切地展示了我国警察的雷霆之力,与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5386

作文

784

韩国政治界的超现实写照影片《阿修罗》观后感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从影调、演员阵容、故事背景、配乐来说都是上品,但角色是虚的、故事是虚的,导演再努也只是徒劳。

郑雨盛,要是这次对角色的把握和用功程度算是突破了,以塑造角色来说比《新世界》里的李政宰高出一筹,人物本身的戏剧冲突也够强,他媳妇病床前的那句:不要做坏事,我在替你接受惩罚呢!给角色的挣扎加力不少,但是剧本本身的缺陷让他这个人物有点吃力不讨好;

黄政民,这是近期我最爱的韩国男演员了,他演的很好,角色本身也出彩,这种近乎疯狂的角色他拿捏起来太驾轻就熟,但说真的,对他来说,这也就是个60分的答卷。人物本身的气质和他自身演绎捏合出了一个看似满分的角色,但还是那句话,剧本本身是虚的,好戏从来都是群像高分,众人拾柴的结果,黄政民被剧本拖累了;

郭道元,多好的演员啊,他倒是一直在韩国电影里出演中间角色,亦正亦邪,看似和黄政民的戏路有些类似,但是他那张“公务员”的脸啊,让他注定是韩国犯罪片里警察和检察官的常客,这部片子里的郭道元太过熟悉了,一举手一抬足都可以直接嫁接到另外几部他出演的韩国犯罪片里。

朱智勋,要说他这个角色相对来说是最丰满的,因为有变化,但是同样受剧本拖累,这个角色的转变含含糊糊,演员的演绎其实已经很到位了,但是无奈导演想要的太多,这也是这类豪华班底的短板,都是好演员,导演想要他们都出彩,最后就是谁都没出彩。你能感觉到导演极力的在用情节堆砌朱智勋和郑雨盛的兄弟情,以达到最后二人反目的戏剧效果,无奈情节的复杂繁琐让观众无暇顾及,也无更多篇幅展现,最后只能做个平均分法,谁都没落着好。

这部戏有很多好的情节桥段,比如殷室长给黄政民提裤子那场戏、比如郭道元拿不雅视频威胁郑雨盛那场戏等等。。。演员做的都足够好了,但导演拿着一手好牌最后没赢。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导演永恒的课题。

如果导演的重点和视角就放在郑雨盛和朱智勋这对兄弟上,不要那么多政治企图和谋划;如果导演的重点和视角放在检察官身上,一个原本嫉恶如仇的检察官如何被政治和现实拖累,最终变成了自己原本最厌恶的人;如果导演的重点和视角放在市长身上,一个既为人民谋福利,又深谙政治手腕阴险毒辣的市长最终如何垮台。。。。但无奈,本片导演金成洙啥都想要。。。。鱼和熊掌都想要,最后造出一块熊掌形状的鱼味饼干。。。

这是典型的要的太多,死于冗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暖心影片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如同许多爱情故事,它都是以绝对愚笨的行为开始,我们的帝企鹅也是如此,和我在水族馆看到的不同,它们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在纪录片上看到它们肥胖的身躯时总不由自主的觉得任何人胆敢侵犯的话都会被它们已经退化无法飞翔的翅膀扇飞。闪光灯下的它们眼睛会吧变成狰狞的红色如同怪兽一般迅速掠过视线,那是世界上最坚强的物种之一,会生气、会怒吼、会炫耀,可以成日裸奔生活在地球上条件最恶劣的环境之中,而今天要接触的,就是它们中间最肥硕的一种--帝企鹅。

漫长的行走足以令任何人在风中凌乱,它们四个月吃一顿、一顿顶四个月的精神来自本能的繁殖和生存欲望,夕阳下它们黑色的背影配合着高大的身躯和人类的身形所差无几,而它们的眼神也是绝非在城市里勾心斗角的人们可以拥有的坚毅和纯净。尖锐的爪子行走在雪上的声音快速急促,远方的妻子已经一年未见,而还未行成人礼的雄企鹅们更是对未来充满了期盼和向往。它们或爬或走,或跌或摔,或迷路或迷茫,或死亡或一息尚存,和世界上所有肩负着责任感的父亲及丈夫一样值得尊重。家中妻儿还在等待,它们只会看到归来的丈夫那庞大美丽的身躯,却永远不会知道它们这一路的坚信和孤独。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都叫做家乡。

雄企鹅们终于到达了繁殖圣地,这里离海边虽远却有厚厚的冰墙抵御寒冬的怒袭。短暂的快乐开始了,而真正可以称之为是幸运儿的却不多见,粗心的父母会无法成功交接一个蛋而眼睁睁的看着它冻裂在冽风之中、而暴风雪的来袭更会无情夺取已经睁开眼睛看过世界的生命、天敌们还在头顶和脚下盘旋、饥饿和恐惧依然随着身上每一根尚未脱落的幼毛瑟瑟发抖......

这是一个神奇的物种,令人无法想象它们是如何千万年来坚持的奇迹。大自然是如此的公平,我们看过了帝企鹅生存的坚信便无法怪罪那只袭击的海报和鹰。这么残酷的事情也从未远离我们,计划生育和适者生存的道理本身就是紧紧相连,上辈子的姐妹忽然下辈子就落了单,不是很多生物有这个权利可以去选择。

影片的配乐完美的传达了对于生命的赞颂和喜悦之情,尽管狂风的怒吼和幼崽的悲鸣不可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年度科幻影片《降临》观后感

全文共 4661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降临》的开头部分,艾米·亚当斯饰演的女主对军方的人讲了一个故事:18世纪库克船长抵达了澳大利亚,问土著人那个跳来跳去到处都是的动物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康格鲁”,于是英文里袋鼠一词由此而来。然而库克不知道,这个词其实是土语里的“你说啥”。

军方离开之后,男主说,好故事。

“是假的,但是有效。”身为语言学家的女主转头一笑。

《降临》 根据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改编,无疑是去年最受期待的科幻电影,只是国内档期一拖再拖,到了今年1月下旬才上映。作为一部讨论初次接触外星人的电影,它非常罕见地把学习交流沟通的过程作为了核心。其他科幻电影里,破译外星人语言的过程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是使用没有解释的超科技,要么干脆让外星人自带英语技能。而在《降临》里面,它成为了头号问题:面对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你要如何学习理解?

这个问题,人类其实并不是第一次遇到。

袋鼠的故事:第一次接触时,你怎么知道对方在指什么?

女主班克斯博士讲的这个故事,是一则广为流传的都市传奇;但kangaroo一词真的来自澳洲的古古·伊米德希尔语对袋鼠的称呼 gangurru,这一点已经被后来的语言学家证实。1770年7月12日,库克船长手下的博物学家第一次在日记里写下了这个词,用的拼法是kanguru。巧合的是,那个博物学家也姓班克斯。

所以,如果你是班克斯,第一次见到了那个跳来跳去的大玩意儿,你要怎么知道土著人说的到底是这种生物的名字,还是在问“你说啥”?著名分析哲学家蒯因把这个问题称为指涉不确定性(是的哲学家就爱起这种不明觉厉的名字)。如果一个土著看到了一只袋鼠,对你说“康格鲁”,那他说的是什么呢?“看,袋鼠”?“嘿,食物来了”?“走,打猎去”?“(这玩意儿在跳,说明)今天要下雨”?“哟,一条袋鼠尾巴”?

这问题解决起来其实也没那么难。只要指着边上的一棵树再问一遍,如果对方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回答,那基本可以肯定他不是在问“你说啥”。而如果指着另一只袋鼠问“这也是康格鲁吗”,就又能很大几率确认对方是不是在说打猎,诸如此类。但前提当然是要沟通。这一点上,班克斯博士对军方的抗议是完全正确的——只靠脱离上下文的音频,当然不可能破译一种完全未知的语言;你必须和对方沟通交流,才能尽可能消灭指涉不确定性。

其实历史上大部分的第一次接触,甚至连这都不需要——因为很容易找到中介人;而就算没有中介,双方也不必依赖语言学家的破译,就能很快在沟通和交流中建立一种粗糙的混合语言。大名鼎鼎的“洋泾浜英语”,就是英语和上海话结合的混合产物。当然,这样的语言通常是贸易中产生的,不会被用来表达复杂含义,造成误解也不至于(像电影里那样) 有什么严重后果。

而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让双方接触许多年,新生的孩子在这样的语言学环境里长大,这些孩子就可以真正熟练地同时掌握这两种语言,甚至可以把那种粗糙、词汇贫乏、语法残缺的混合语,凭借语言本能改造成一种真正的语言。新加坡式英语,就是这样一种改造的产物:虽然它确实还是以英语为基础,但它的词汇和语法已经大量被汉语和马来语等所影响,让它足以成为一种稳定而独立的新语言。至于像日语这样由阿尔泰语和南岛语混合而成的语言,经历了太久的变化,以至于除了语言学家,其他人根本不会发现它的融合痕迹。

可惜在《降临》电影里没有这种奢侈。预告片展现了外星人到来是如何加剧了不同国家的冲突,因此女主角只有很短的时间来破译。但是学会外星语言所带来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从这里开始,就要进入剧透环节了。)

学一门语言,真的就学会了一种思维吗?

电影的核心情节是(最后一次剧透警告):拜访地球的外星人其实能够看到未来,而这种超能力来自它们的语言。班克斯博士在学习这种语言的过程中,也逐渐掌握了这个看到未来的本领——而贯穿全片的关于她女儿的闪现画面,并非她的回忆,全都是她用这种能力所见到的未来片段。

语言决定思维,学习语言也会改变思维,这就是电影里提到的那个名词“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预言的。这个假说在二十世纪的语言学界引发的完全是腥风血雨,甚至直接影响了文学和思想界——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所设计的“新话”,通过控制语言来控制思想自由,就是遵循了这个路线。

这场争论最广为人知的产物,应该是“爱斯基摩语里有超过一百个关于雪的词语”这一说法。沃尔夫认为,爱斯基摩语里诸如落下的雪、地上的雪、压实的雪等等都使用了不同的词语,而他们也会认为这些雪是不同的东西。然而,后续的研究表明沃尔夫误解了此前人类学家的结果。爱斯基摩语的确能找到许多和雪有关的词,但是其中大多数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变化形式,有些是含义和雪相关但并非直接指的是雪,有些是因为方言和邻近语言导致的一个词的多种形态。原始爱斯基摩语的真正表示雪的词根,其实只有三个而已。最重要的是,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细分和变体,但爱斯基摩人并没有因此就忽略了它们的相似,失去对“雪”这个整体概念的理解;正如虽然职业画家会对不同画作有很多专业名词区分,但这些画在他们心中都还属于“画”一样。

虽然这场争论尚未真正平息,但勉强概括的话,沃尔夫所设想的那种强决定论是没法成立的,语言不会让人的思维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弱一些的影响倒是似乎存在的:比如,还记得那个创造了英语“袋鼠”一词的古古·伊米德希尔语吗?这种语言里只用东西南北指示方向,而从不使用前后左右。如果我看一部电影,事后回忆情节可能说“主角向前走来”,但古古人却会说“他向北走去”(如果观看时把电影屏幕掉转180度,他事后就会说“向南走去”)。这种时刻对方位的敏感,让他们说话时必须不断提及方位名词,也让他们不管怎么走路都不会转向、在室内也能清晰辨认东西南北。这种影响虽然和沃尔夫想象的相当不同,但终究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影响。

沃尔夫面临的尴尬还有一点:他在想象中夸大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相当多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语言之间有非常大的共性,所以就算语言影响思维也很难有天翻地覆的效果。但《降临》不一样了,这可是外星语言。它和它所代表的思维方式,确实有可能和人类有非常本质的差异——所以,都是什么差异呢?

电影里没有告诉你的:关于看见未来的一切

在《降临》的原著小说,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里,用了大量笔墨讨论外星人是如何看到未来的,相应地身为理论物理学家的男主人公也有大量的戏份。不过大概是编剧认为这段太难,电影版里被一掠而过了,只剩下一个细微的暗示,也就是其他物理学家在通讯时说,我们觉得很简单的数学,他们却觉得很复杂。

但没关系,我们在这里代替电影试着讲一下。

我们初中的时候都学过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出射角。既然是定律,似乎谈不上为什么——但是,这个定律有一个特点:光沿着这条路从起点途径镜面再走到终点,所花的时间,是所有可能路线中最短的。

只有这个特点没啥,可能只是巧合。但是如果你还记得高中学的光的折射定律,拿它算一下,你会惊讶地发现,按照折射定律规定的路线,光所花的时间,居然还是所有可能路线中最短的。甚至还可以向外推广, 不管光走了怎样的奇怪路线,它都会抱住极端情况不放;而从这一条规则(也即“费马原理”,嗯,就是费马大定理的那个费马),就足够推导出正常情况下我们知道的光学定律。看起来,正常的光学定律,和这个费马原理,好像是看待同一件事情的完全不同、但又相互等价的两种方式。

两种方式也就罢了。但你越是仔细思考这个费马原理,越会觉得它不对劲。光又不长脑子,它怎么可能知道哪条路线最短呢?而且光在反射的那一瞬间还没抵达目的地,它怎么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并依此计算出角度呢?而且,光究竟是为什么要遵循最短路线呢?

更不可思议地是,这一点竟然还不限于光。如果我们向空中抛掷一个小球,这个球会按照牛顿定律加速,这一点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小球的运动居然也满足一个“最小”,只不过这次不是时间最小,而是“动能减去势能”最小。只需根据这个原理,就能推导出整个牛顿力学。

别说牛顿力学了。今天物理学的所有定律,都有另外一种看事情的方式。而这个方式的特点,都和费马原理一样。仿佛这个世界已经“知道”要发生什么,并“审视”了指向目标的所有可能路线,最终“选择”了一条成本最小的路。

难以置信。

今天的物理学家会用波粒二象性的原理来解释。当光发射出去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光子朝一个方向前进,但它同时还是一种波,在向外扩散。它们确实是走过了所有可能的路线,只是那些“错误”的路线上,波会相互干渉抵消,只留下“正确”的路线。老实说,这个解释依然很难懂,依然很反直觉,但至少它不依赖于什么奇怪的全知全能、预见未来或者时间旅行。

但姜峯楠在他的小说里则选取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解释。在他的设定里,费马原则真的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名为七肢怪的外星人就站在了那一侧。对它们来说,“目的论”的世界观才是自然而然的,先知道目标然后选择通向目标之路才是正常的思维方式;相反,人类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因果论”世界观才是奇怪的。所以人类觉得很难的物理定律,七肢怪觉得很简单,反之亦然。

而等到女主角学会了它们的语言,根据浪漫主义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她也掌握了这种看到未来的方式。

只不过,正如光在两种世界观下都遵循同样的路线,在小说中,人在两种世界观下也遵循了同样的行为。或者说,你能看到未来,但你不能改变它。

我看见了你一生的故事

电影《降临》最后的核心矛盾冲突落在了国际政治上:外星飞船在多个国家同时抵达,激化了各国间的猜忌,需要女主角利用她新习得的外星语言来化解。但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并没有这条线索。它的落点是个人体验:你看到了你的未来,看到了女儿,看到了她的死。你要怎么做?

答案是什么也不做。不能做,但更重要的,是不想做。

无数神话、小说和电影都触及过“预知未来”这个主题。你看到了未来的灾难,当然要采取行动。有的作品里你成功了,有的作品里你无论做什么都于事无补,有的作品里恰恰是你的行动导致了这个灾难,有的作品里你在一切尝试都失败之后终于还是回到起点,沉默地等待命运的降临。所有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你一生的故事》里的女主角,学会了七肢怪的语言、理解了七肢怪的思维方式的路易斯·班克斯,已经不需要遵守人之常情了。

迄今为止,人类是我们已知的唯一智慧生命。所以想象一种非人智慧要如何思考,是极为困难的。但姜峯楠成功了:他让读者理解了一种目的论的世界观,也让读者懂得了女主角的选择。在他的描绘中,从费马原理出发,一切都已经固定。改变自己的选择、不去抵达自己看见的终点,这种行为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正如现实中的人类不可能预知到未来一样。宇宙避免时间悖论的方式,不是给物理学打补丁,而是给人的自由意志打补丁;当人得以预知未来时,她的自由意志观便随之改变,让她只能去实现未来,别无选择,别无所求。

《降临》上映之后,一些原著党对这一改编方式表达了失望。诚然,在荧幕上讲解费马原理是太过困难,没有世界范围的矛盾冲突也不符合好莱坞科幻片的一贯常规。脱离原著来看,这部电影的故事和技巧已经非常完整成熟了,无可指摘;但是对我来说,原著小说的焦点不是语言学也不是物理学,不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不是费马原理。小说以女儿的死去为开头,以女儿的诞生为结尾,作为读者的我心碎地看着路易斯预知到了这一切,却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她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完整面貌,在我们都沉浸并挣扎其中的时候,只有她跳了出来,做出了没有任何人类会做的选择——

那就是不去改变任何事情。毕竟,这是你一生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爱国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教室里静悄悄的,50双眼睛紧紧盯着屏幕,随着低沉的男声,我们被渐渐带入了1946年1月19日,被带到了法庭……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托,以梅汝傲为首的中国法官抵达东京。《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估计军事法庭的跟踪报道。在长达两年的审判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终于将那些罪恶滔天的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那个精瘦的松井,嘴里说出的话让人十分愤慨:“日本同中国的战争,就像是亚洲大家庭中兄弟的争吵,日本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强硬手段,这同哥哥经过长期忍耐后赶走不听话的弟弟没有什么两样。这样做是为了让中国回心转意,哥哥对弟弟的态度可能有点粗暴,但哥哥的出发点是为弟弟好,哥哥是爱弟弟的。”如果他真的是为中国好,为什么要屠杀中国3500万人呢?多少家庭破裂了?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我注意到,这个男人依旧穿着日本的军装,说着那些话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仿佛只是在谈论天气问题罢了,他那冷漠的灰黑色眼睛甚至都没有一丝的忏悔之意。

“如果让你刑满释放,你还会继续和你的同僚攻打别的国家吗?”约瑟夫.季南问着东条英机,答案是让人出乎意料的,他梗着脖子,无所谓的说:“是的。”这是多么让人震惊啊,他策划并杀害了中国那么多无辜的人民,竟然还以这样的态度回答,可见他那杀人的本性一点没有泯灭。让我们不寒而栗。

回头看现在,日本政府也没有一点悔改之意,先是不停地骚扰我国领土钓鱼岛,想把中国的国土钓鱼岛拿走;接着又每年参拜靖国神社,要知道,那里可是摆放着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甲级战犯的灵位啊;然后又通过了安保法案,想重建军队,发动战争。张老师说,安保法案就是日本政府想攻打谁就攻打谁,难道还要再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

我希望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不再有侵略者,那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安稳。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某些日本领导人始终不承认侵略中国的事实,让我感到有些不安。“落后就要挨打”,这句铁的定律告诉了我们每个人,只有努力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了那场战争中的死难者,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牢记那段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国电影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3807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学期的形势教育课上我欣赏了《复兴之路》,它带给了我强烈的震撼。短短六集,却道尽中国复兴的曲折和辉煌,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近现代史,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部中国近代史是旧中国屡受列强欺压的屈辱史和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为救中国而奔走呼吁的奋斗史;一部中国现代史,是建国后建设新中国的曲折史和中国[***被屏蔽词语]历尽艰辛地探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史。

一百六十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史,让人见证了中国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新中国,复兴的艰难曲折难以想象。从鸦片战争开始,先后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等一系列失败,让中国掉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没有屈服,爱国之士为救中国而到处奔走,寻找救国方案,但却遭遇一次又一次次的失败:先是太平天国运动,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士大夫发起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也没能逃脱同样的命运;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也陷入失败的泥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赶跑了满清皇帝,却被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中国的复兴任务并没有完成。直到中国[***被屏蔽词语]的诞生,中国的革命为之焕然一新,中国从此进入一个革命的新时代。中国[***被屏蔽词语]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经过全民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中国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没有一帆风顺,而是历经曲折。建国初期,在第一代领导人[***被屏蔽词语]的领导下,中国的农业,工业和政治民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好景不长,随后中国陷入了反右派扩大化的错误之中,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经济遭受了重创,苏联的背信弃义又让中国雪上加霜,后来错误虽然得到局部纠正,但不久又被文化大革命破坏了,从此陷入十年动乱的泥潭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刚从十年动乱走出的人看到中国发展的希望,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更加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近现代史只是中国历史的一小部分,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虽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依然屹立于世界而不倒,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浩然正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面对艰难困苦,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中华民族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无数的英雄烈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这份爱国热情值得敬佩。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中华民族在遇到濒临灭亡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民族的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一百多年来屡次欺压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对帝国主义的战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的团结一致。六十年后的今天,汶川地震引起的大灾难,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民族的团结,为此,我们值得自豪。

作为新世纪的公民,关注历史,了解历史和思考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必需做到的。《复兴之路》是一个历史教育片,我们要从中吸取营养,滋润我们的爱国情操,同时要有民族忧虑之心。看到中国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要深思,反省,思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时吸取旧中国的教训;看到新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建设的辉煌,我们要为之自豪;看到仁人志士的不屈奋斗,我们更应珍惜他们的奋斗果实,珍惜我们的国家,珍惜我们的学习条件,以后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是2008年,奥运将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我作为正在复兴的新中国的学子,我为祖国复兴的成就而自豪。

看过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很复杂,不知是何滋味。思寻半晌,也没想出太合适的语句能表达我现在波澜起伏的心情。只能如题所示套用了元好问先生的这句好词。元好问先生原词中的“情”是指的爱情,爱情为何物,这确实是一个天问,无人说得清,无人讲得明。我这里篡改后的“情”跟爱情毫无瓜葛,就是单单指的我看完这部影片后的心情,如是而已。一个词——“无语凝噎”。

先谈谈我是怎么“凝噎”的吧。这部电影是以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为背景,不谈细节,不谈表演,如此即可让人凝噎。因为汶川的痛还不那么久,不那么远,留在我们心口的伤还没有完全真正的愈合。所以,即使是看当时的新闻联播,我们依旧会眼角湿润,因此,我“凝噎”完全在情理之中,跟这部电影没多大关系。

下面更主要的还是讲讲我是怎么会“无语”的吧。

无语有三。

其一:对影片主题无语。这部八一厂荣誉出品的红头文件大部头作品在电影一开始就表明了其立场:

“公元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撼世界的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本片以我军一个摩托化步兵旅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的故事为主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斗争。”

这部电影歌颂的对象是我们英勇神武、无所不能的人民解放军。男主角是摩托化步兵旅(简称“摩步旅”)旅长,他的扮演者是侯勇。因电影《冲出亚马逊》中的中国特种兵形象而一举成名的他在这部电影中继续为国为民英勇向前。电影中,汶川地震后的现状就是人民群众一盘散沙、惊慌无助,连女县委书记在这一刻也是尽显女性的无助感,不知所措,只懂喊口号和给予他人心理安慰。等到英雄的人民解放军挂着“铁军来了”的条幅到达震区后,人民群众那望断秋水的眼睛里盈满的泪水终于止不住的流下来了。所以,准确的看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台颂歌晚会,一台舞台剧。所以,当影片结尾处响起谭晶那主旋律的嗓音唱着“祖国繁荣富强”诸如此类的时候,我一点儿都不意外。具体到影片故事情节上,真是无处不煽情,无处不歌颂。我一入神,以为自己回到了毛主席时代。直白的情节配上高亢激昂的音乐,让人凝噎其实不难。

其二:对影片特技无语。片中汶川大地震的过程是由特技效果为我们重新再现的。看过之后,再对比《2012》中的灾难特效,似乎这只是过家家。即使跟好莱坞在六十年代拍摄的《大地震》(《Earthquake》)中的场面相比,也有很多不足。那些地壳起伏和爆炸的场面看起来是多么的山寨,看起来是多么的应付。所以说,总是讨论我们的技术落后好莱坞多少多少年是几乎没什么意义的,因为我们根本没什么技术。

其三:对影片的台词无语。影片中的台词几乎都是赤裸裸的赞美,丝毫不铺垫,丝毫不含蓄。在这些模式化的台词和情节下,演员们何谈演技,更多的只是像完成一项政治任务。所以,在这部电影“宏大”的主题下,即使李幼斌、侯勇、巫刚倾数加盟也无力掀得起丝毫波澜。

因为以上诸多令人无语的因素,所以对这部电影在许多细节上的严重缺漏也就没必要较真儿了。总的来说,这部大部头作品如果单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是纯正的烂片。但在中国特色体制下,它就这样的应运而生了。

另外,关于灾难片的拍摄时机,尤其是改编自真实灾难事件的灾难片的拍摄时机,这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9·11事件后,美国人数年之后才拍摄了反映他们营救死者故事的《世贸大厦》和反映另一架改道飞机上发生事情的《93航班》。灾难刚平息不久,人们总是不希望那么快的回忆起曾经惨痛的记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喜欢拍摄臆想出来的灾难而不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出的灾难,臆想出的就是拍的再真实观众也没有很深的切肤之痛,而更多的是享受其中的感官刺激,观众看过之后最多在心底留下思考而很少留下新的伤痛。而之于《惊天动地》,它看上去更像是迫不及待的表彰,根本不顾及群众的心理接受能力。所以在红头文件支持下上映超过80天之久的《惊天动地》,最终票房才仅仅532万,应该收不回成本。除却政府机关单位包场,“被观看”的人之外,真正自愿掏钱观看该影片的应该没有几个。它不是特例,主旋律电影一直就没曾有过高票房,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这些主旋律电影没有票房压力,但如果放任如此一直这么下去,恐怕观众最后能给予的回应也只有抵制了,就像《孔子》的命运一样。

中国电影特别是灾难片什么时候成了这个样子还是它历来如此呢?当然这部电影成为目前的样子跟八一厂的立场有关,不能代表普遍现象。但其实这种高大全的赞美传统确实是由来已久。大家都知道最好的灾难片导演是罗兰·艾默里奇,虽然他最新执导的《2012》硬件特效上很过关,软件情节上很傻很天真,但他之前的作品《后天》很完美。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所以有那么多的“侠”们总是能够拯救世界。中国人不同,虽然中国也有侠,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国人更喜欢的是国家荣誉主义,但经常被政治化为共产无敌主义。这是我们跟美国人最大的不同,因此由八一厂之类的这种政治性浓烈的单位拍摄出的作品定然会充斥着不吝词语的赞美。因此中国灾难片的出路在于个人导演的突破。比如冯小宁导演07年拍摄的《超强台风》,这部电影也歌颂了党和政府,但含蓄内敛的多,故而真实可信的多。同样的道理,因而冯小刚导演即将问世的《唐山大地震》很值得大家期待。这种从“私企”而不是“国企”的角度拍出来的主旋律才是灾难片包括一切主旋律式作品的努力方向。其实香港电影人已经在他们的主旋律上给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比如《叶问》、《十月围城》等。

“为什么我对她如此苛求,只因我对她爱得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青春励志影片《李雷和韩梅梅》观后感

全文共 2375 字

+ 加入清单

李雷和韩梅梅》一部号称中国电影史上最干净的一部青春片,一部怀旧80后青春时光的影片,上映以来,口碑直线下降,豆瓣评分已经低至2.9,很多人纷纷吐槽这并不是他们的高中生活,影片情节俗烂透顶,演员堪称零演技。导演杨永春为此不惜和众网友在微博上展开撕逼,声称剧情来自高中班级真实情况,而且自己有暗恋隔壁班一个男生8年的经历,在网友质疑后言语之中更有一种你行你上的意味,让人啼笑皆非。在这里,我只想谈谈我的看法,我眼中的高中,以及,暗恋的感觉。

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什么都想讲但是又什么都没讲好。

首先,我觉得整部电影差一个推动感情的内因,如果想表达一见钟情,那就在相遇的时候展现就好了,如果日久生情,不好意思还差点火候。还有李雷是如何喜欢上韩梅梅的?韩梅梅何德何能?就因为体育方面实力碾压男生?因为一口蹩脚的英语口音?不管是因为什么,这都不足以构成男生女生之间相互喜欢的因素。喜欢可以是先一见钟情,但维持喜欢的,还是自己眼中看到的对方的内在魅力与美。可是在《李韩》里过于肤浅,刻画力度不够。

其次,剧情虽然没有其他青春烂片的伤感打架堕胎撕逼,但是处处还是体现了一种与学生高中不符的天真和为了套上李雷和韩梅梅这个梗而故意安排的剧情。开场就是,初中时期的韩梅梅踢球赢了所有男生,男生纷纷把自己的东西给韩梅梅。且不说此等举动是小学生该做的还是初中生会做的,令我感到搞笑的是,Jim居然送了一只鹦鹉给韩梅梅。首先鹦鹉好歹也是宠物,和主人也应该有感情吧,主人说送人就送人了?而且只赢了一场球,这代价有点大吧?李雷也才给了一个手电筒而已啊?而且,这只鹦鹉也没有承担什么重要线索,这个情节完全不需要,很明显,这里就是为了强行套用教材梗,就算片名叫《李雷和韩梅梅》但是一切也没有必要完全固步自封吧?

第三,入学档案是谁都能随便看的?就因为想了解李雷,就去看入学档案?拜托李雷是你的初中同学啊!你tm初中同班三年,优势学科是啥你不知道?期末考试没有成绩单的?而且学校档案室是你想进就能进的?我高中三年,连我的档案放在哪里都不知道,就算没有我这么粗神经的,档案室你能随便进?老师能这么不负责任?档案对于一个学生多重要不知道吗?

第四,高中值日是打扫教学楼?这个我问过几个同学,大家都是打扫自己的教室,最多是打扫本班教室外的走廊,什么时候连学校的楼梯杆都需要学生来擦了?难道是我的高中太娇惯我了?

第五,高中有这么闲吗?篝火晚会,沙滩排球,海边钓鱼?敢问《李韩》这部电影到底有多少在真实的反映我们高中的生活状态?我们的高中仿佛只有做不完的练习册和上不完的补习班。能够和朋友出去看一场电影,玩一个白天就觉得很开心了?有多少家长能让自己的孩子在高中这么重要的节骨眼上夜不归宿?倒不是说没有,而是有多少?

最后,这不仅仅是《李韩》的毛病,而是当下青春片都存在的一个通病。那就是亲子关系如阶级敌人一般,妈妈永远是那个不通人情,处处侦查,一有风吹草动就严刑拷问孩子的家长,父亲永远是那个老好人,孩子永远是战战兢兢,在和妈妈进行着压迫与反压迫的阶级斗争当中。我想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和孩子是这种关系?如果全中国都是这样的话,那中国的亲子关系该有多么淡漠?可是中国的学生还是生活在幸福中不是吗?而且真正带给学生高考压力的,并不是家长的咄咄逼人,而是家长言语行为之中的关心,和有时略带焦躁的呵斥。高考,说难听点有一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味,但是父母绝对不会因为高考而变得神经兮兮,因为在高考和自己的骨肉之间,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们深爱的孩子。

整部电影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揭示了教师乱补课的现象。但是这应该是初中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高中老师根本不需要在课堂上振臂高呼“你们快来补课吧”。而且,孙斯成,他的来路学历学校都不会查的吗?是不是斯坦福毕业的学校难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学校找老师门槛这么低了?用人都不用审核的吗?

还有,大言不惭号称是“史上最干净的青春片”的《李雷和韩梅梅》,你们是没看过《青春派》是吗?虽然里面妈妈的角色依然不通人情,但是也并没有被刻画的相当刻薄,而且妈妈也是有苦衷的,人物小传写的十分到位,而不是《李韩》这种从头无厘头到尾的。《李雷和韩梅梅》并不是史上最干净,它只是一部干净的没有内涵精神的俗烂电影而已。

最后,我想来谈谈我眼中的高中时光。我想说,流水账一般的生活,才是我们的高中啊!我们的高中,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没有那么多的挤眉弄眼,没有那么多的爱恋作战计划。我们就是在平平淡淡的生活,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上课偷偷看喜欢的人一眼。即便和喜欢的人有交流,也不会假惺惺的回头装没看到。回到家父母关心你的课业之余,也会和你开心的聊着别的。导演自称暗恋隔壁班男生八年,可是我想问问你,暗恋真的就只是你描写的那样吗?暗恋的酸甜,委屈你真的有体会过吗?暗恋,真的有那么明目张胆吗?又或许,你真的还记得你的高中生活吗?我是一个看电影基本不会快进的人,可是影片结尾的那个募捐,那场演唱会简直要尬死我了,不快进我可能都会把胆汁吐出来。

李雷和韩梅梅只是一个梗,透过这两个人,可以回忆我们这代人很多很多东西。我们的高中,虽然很平淡,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感动的地方,可能是在高中遇到了一群逗比但聊的来的朋友,可能是一次考试失利后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可能是分文理时的纠结和争辩,可能是高三时压力太大,父母想问而不敢问的小心翼翼的眼神,还有可能是,怦然心动后却独自面对失恋的难过……这些都是流水账,但是都会比影片中的情节更有营养,更容易产生共鸣。

说了这么多,应该没有人质疑我是水军。我不是想故意黑谁,更没有很多时间来黑一个本来就不容易的小成本。我想说,你觉得你很走心,可是你表达的东西过于肤浅和脱离实际,就不要怪观众不买账。我相信唤起一代人记忆的不是只有收音机或者略有年代感的造型,而是我们当初那难以言明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兵张嘎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过《小兵张嘎》这部电影后,被小嘎子的精神感动了。

这是一部老式黑白电影,主要讲的是1934年日本鬼子来到中国滥杀无辜,侵略我们中国,有一个叫张嘎的孩子,对日本鬼子嫉恶如仇,一心想要为奶奶报仇的故事。

一次,嘎子屁股上被日本鬼子打了一枪,但他仍站起来去追日本鬼子。他有着聪明的脑袋,用一支木头做的假枪也能将日本鬼子的首领给抓住。

在一次与日本鬼子的大战中,嘎子被他们给抓走了,关在一座碉堡内,当敌人没注意时,张嘎乘机火烧了碉堡,并且逃了出来。张嘎十分勇敢机智。

小嘎子不但机智勇敢,也很调皮贪玩。在他和胖墩摔跤比赛时,嘎子想仗着灵活劲儿玩弄小胖墩,但还是被胖墩摔倒在地。后来,嘎子跑到胖墩家的屋顶上,堵住胖墩家的烟囱,害得胖墩一家呛得不轻。

我十分钦佩小嘎子。他只不过是和我们差不多年龄的孩子,可却不能和我们一样去上学读书,还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甚至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在我们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我们要从嘎子身上学习很多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影片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187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努力寻找幸福,有的幸福那么简单,却又那么不容易实现,有的幸福或许已经在你身后,努力过,当幸福敲响你的门时,就不用怀疑。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当听到这部片子的名字时,真的没想到会是一部励志电影,或许每部励志影片都是一样的努力到最后成功,但这部片子让我自然而然的感动!片中有很多镜头都是那么感人,那么心酸,同时也有父亲对儿子的温柔,对理想的坚持……我就拿几个感触很深的,引起我思考的镜头,谈谈我的感受。

从片名“当幸福来敲门”我就想到,幸福会主动来敲门吗?那扇幸福的门,我觉得一定是我们自己去敲响的。还有当幸福来到的时候,我们会察觉到那就是幸福吗,会去开门吗,又或者那时候我们在做些什么,又应该做什么。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父子俩无家可归,来到地铁站,玩了那个并不好玩的游戏到最后依然相顾无言,来到厕所里过夜,蜷缩在用一些卫生纸铺的地板上,父亲紧紧抱着儿子,本以为这一夜就安静的过去了,却突然一阵强烈的敲门声,大家看到这有些人笑了,也包括我,导演这不是在耍人吗,但当看到克里斯死死的用脚挡住门,紧紧地捂着儿子的耳朵不让他听到外面的声音时,我真的忍不住落泪了,影片中克里斯应该就哭了2次,这是第一次,包含了太多的无奈,有对自己儿子的愧疚,有对自己的一事无成的自责,更有给儿子一个安稳的家和对幸福的热切渴望。要是我们自己面对这种压力又会怎么样呢,很多人或许会崩溃吧,我想没了他儿子结局一定很大不同。

贯穿全片,一直到克里斯试用期结束,期间都会出现那个丢失的医疗仪器,每次发现克里斯都会拼命地去追,多数人会觉得至于这样吗,但是事实就是这样,那一台仪器对于无家可归的他,就是他最大的财产,如果能得到,卖掉,肯定能能儿子吃顿饱饭,能给儿子买想要的礼物。最后他终于追了回来,但是却发现有些损坏了,想买些零件修理一下,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他都很为难,能不能顺利尽早卖掉还是个问题,可最后还是借着收容所里的电修好了。可以说生活所迫,但我觉得也有对工作的尽心尽力。

说到收容所,不得不多说一点,克里斯为了能让儿子安稳的睡觉,每天下了班都是接了孩子然后跑着去排队,在上班时间,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甚至省掉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那干干的嘴唇足以说明一切,因为不得不这样做,去晚了就地方睡,每次排队都很着急,为了儿子他都要在这么多人面前插队,有时候排到最后房间满了,不得不说太残酷了,在确定录用前,我想他们能够在收容所过夜,在当时来说可以算是最幸福了,能让儿子好好睡觉,他自己也在努力学习,安排自己的工作,借着收容所的微弱的光线,几乎整夜没睡,作为父亲他很尽责,对自己的工作也尽最大努力,或者说别人做不到的努力。

感动的地方太多,值得思考的也很多,实习的最后一天,他所做的一切以及他的成绩,让上司感动,当公司老总告诉他:明天还穿这你的衬衫来上班时,他眼中全是泪水。他咬牙坚持到了后,他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经济师,这离他的梦想更近了。在那一刻,站在人群中的他激动的不知道如何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他飞速的跑到儿子面前和他相拥,眼中在这一刻全是幸福的泪水。人生从此出现转折!

我们努力追寻的幸福是什么呢?很多人肯定有自己的标准,有人给出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和你相爱的人在一起;一是做你最喜欢的事情。”影片里我觉得两种都有,而对于现在的我们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肯定是幸福的,对于学习,或许很多人厌倦了,但这不能成为逃避的借口,学习是追寻幸福的必要手段。在学校里有不喜欢的课程,那是肯定的,但是一定要有收获才可以,不然就是浪费时间,人生又有多少时间可挥霍,想到这不由得感到好紧张!而对于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会很幸福,这是无可争议的!有了自己爱的人就要好好珍惜,影片也教会我们怎么对待他人,克里斯对自己儿子温柔而细腻,对他人微笑,很有礼貌,相爱的人当然也包括父母,家人。最近看到一句话“你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觉得很有道理,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我们不应该把那些诱惑拿来当作放弃自己的理由,我们有自己的义务有自己的责任,当明确了目标,就不要怀疑,茫然只会令我们更加困扰,就像片中主人公一样,目标明确,努力工作,为自己的理想,坚持再坚持。

我们努力寻找幸福,有的幸福那么简单,却又那么不容易实现,有的幸福或许已经在你身后,努力过,当幸福敲响你的门时,就不用怀疑!仍在努力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幸福的门就等着你开启。

“我决定在你这住一段时间,至于多久就看你以后的表现了!”幸福对努力过的人说。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继续加油,我们很近了!”幸福对在努力的人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爱国主义教育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华夏五千年悠悠历史,积淀了多少文明与沧桑;川流不息的黄河之水,传承了多少信念与希望。中华民族面对挫折而不倒,历经劫难而不衰,原因正是凝聚在人们的心中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爱国是犹如屈原般,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终生为了国家,正直而行,竭忠尽智,将个人的命运融入国家的命运。面对着大势已去的楚国,不愿与国家分开的诗人,将自己的身体与灵魂一并投入汨罗江中化为永恒。爱国是犹如杜甫用七寸之笔,写尽人间疾苦;用一腔热情,写尽满腹感慨。在安史之乱后国势衰微的大唐帝国前,见之而泣,闻之而悲,目睹长安城的荒凉,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爱国是《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英雄气概,爱国是陆游笔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临终嘱托,爱国是岳飞精忠报国,直捣黄龙,还我河山的铮铮誓言,爱国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壮志。爱国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爱国是孙中山为救风雨飘摇中的中华民国而奔走,越挫越勇,永不言弃;是毛泽东在窑洞里点燃的星星之火燎原;是邓小平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大地。

但爱国并非一定要作出轰轰烈烈的事迹名垂青史,平凡的生活,亦能体现爱国的真谛。

爱国是犹如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运动员,强忍着身上的多处伤痛,为了那小小的一分拼尽全力。爱国是犹如实验室里忙碌工作的科学家,为了得到一个精确地结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繁琐的论证过程。爱国是犹如三尺讲台无私奉献的老师,为了使自己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明白,不厌其烦的解释一个简单的问题。爱国是犹如病床边救死扶伤的医生,为了使每一位患者尽快康复守护在岗位上不分白天黑夜。爱国亦犹如大公无私的公安干警,为了人民的生活安定,常常使自己置身危险当中,而浑然不知。

爱国是每一个学生都认真的学习,是每一个农民都勤劳的耕作,是每一个职员都努力工作,是每一个军人都无私奉献。

爱国无论是在纷繁的乱世还是在祥和的盛世,无论是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爱国的真谛只有一个:每一个人都将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荒诞喜剧影片《史密斯夫妇》观后感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史密斯夫妇》属于那种可以让人看得很爽的影片,不管你是要动作要枪战还是要爱情,或者只是奔着明星去的,这部电影各方面的噱头都做足了,咱先不管它改编自谁的作品糅合了哪几部电影的剧情风格,皮特和朱莉两大好莱坞影星的搭档就已经吊足观众的胃口了。特别是当时两位明星的绯闻传得风生水起,而且后来还真修成正果了。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反正这部电影我是看得很爽很划算,让我同时过足了打戏和爱情喜剧的瘾。电影的情节放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两人怎么可能结婚一起住了七年而不露出任何破绽,况且彼此又是神话级的杀手,这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嘛。就像影片开头两人假装情侣躲过一劫后喝酒跳舞滚床单,难道就没发现对方身上带着武器?不要告诉我他们及时扔了~不过用这种理性批判的思维看就没意思了,那得多累啊。把这些都看做是魔幻现实主义吧,电影又不是完全纪实,电影必须高于现实是现实的抽象浓缩才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色历史影片《遵义会议》观后感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主席这首词,生动再现了遵义会议前后的场景与心情…

血染的湘江,汹涌的大渡河,高悬的铁索桥,以生命之代价在一小时内拿下铁索桥的22勇士,出生不久的被毛泽东与贺子珍抛下的儿子毛毛,正确的军事主张未被认可的憋屈,看着心爱的战士们被错误军事路线导致的牺牲…哪个革命没有牺牲,哪个事业没有牺牲,巨大的牺牲…

然而,牺牲好像只属于牺牲的那一代人,多年后,新生的一代代我们,是否还会感念他们,是否还认为他们与我们有关…今天的世界,世人的思想与感观,体现出来的我们今天的一切好像与他们无关,或许是因为我们只是生在这个年代的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观后感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生为中国人的我们,是一定要看爱国主义影片的。这天,学校就组织我们观看了这部电影《太行山上》,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这是抗战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前辈的光辉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中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爱兵如子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一个年纪很小的士兵在站岗,就上前嘘寒问暖。当小战士把手放在嘴边哈气取暖时,朱总司令就把小战士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去暖。最后干脆自己替小战士站岗,让小战士跑步热身。当时我看了很受感动,他指挥作战已非常劳累,晚上就应该好好休息,可是他却这么关心一位普通的小战士,从这件小事中就能看出这位伟人的平易近人、关心士兵的高风亮节。

影片中独臂将军贺炳炎那奋力杀敌的形象也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潇洒的杀敌动作,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仇恨。当他接到上级撤军的命令时,生气地将大刀向下一扔,好像消灭多少敌人都不能解除中华民族的仇恨。

在看到一位日本中将在太行山区考察被炸死时,我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看到爱国将领郝梦龄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时我感到: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多么可敬的将士啊!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地举起手,由衷地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壮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啊!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有着这样的革命先烈,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在是世界的东方。

观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少年,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来报答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艾滋病预防教育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此次艾滋病宣传视频后,本人对艾滋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认识到了艾滋病的危险,但更多的是心痛,下面本人来谈谈对此的深刻感受。

首先来谈谈本人在网上搜到的艾滋病患者,那是一个令本人心灵震撼的照片。那是一张只有后背的照片,却让本人的心一阵阵地痛了起来。黝黑的脊背仿佛只剩下了骨头,皮肤皱的好似一个被水洗后干了的纸。想想这个被艾滋病么缠身的少年,本该是背着书包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年纪啊!可是艾滋病么却夺走了他的一切。接下来再讲一个身患艾滋病的孕妇,那是一个观察记录视频。孕妇在镜头前一天天憔悴,一百多天过去了,镜头前的孕妇身形都不如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肚子也在逐渐消瘦。孕妇不应该是一天天变胖吗?可艾滋病孕妇却在不断的被吞噬。

以上的两个艾滋病事例让本人十分惊恐,艾滋病太可怕了,本人要避而远之。

可是看了此次视频后,让本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艾滋病是很可怕,它无药可救,得了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但是,艾滋病不会像其它病毒一样随便传染,艾滋病只会通过血液乳液和性液传染,唾液和平常的生活起居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的,只要做好自本人保护措施,艾滋病是不会滥传于你。相对于其它病毒,艾滋病是相对稳定的。

最后,本人希望大家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患者是需要关怀的,请大家多关爱艾滋病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暖心影片帝企鹅日记观后感

全文共 1981 字

+ 加入清单

法国人在生物纪录电影这一领域已经达到了一种绝对领先的地位,两年前的《迁徒的鸟》已经让我们感到叹为观之,而这一次的《帝企鹅日记》则更令我为法国人将真实与艺术完美溶合的创造力感到敬佩。

吕克.雅盖为我们带来的这部电影,讲述的只是帝企鹅繁衍后代的简单故事,如果这部影片只是以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式的记录,那么你不如坐在电视机前看发现频道,不必跑到电影院里去看这样一部纪录片。看罢这部电影,你知道让我想到了谁吗?那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这位同样是法国人的昆虫学家将他的代表作《昆虫记》这样一部自然科学著作写得深入浅出,以质朴的文风赋予这部作品多层次的意味,让人文精神统领了自然科学。因此《昆虫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高于科学史上。而吕克.雅盖也正是一位法布尔式的人物,他在影片《帝企鹅日记》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造诣也同样高于在科学方面的成就,这或许是法国人天生浪漫的艺术气质决定的。

影片伊始,当白茫茫的南极冰川映入我们眼帘时,自然世界天斧神工的美丽让我惊叹,这就是帝企鹅们生活的世界。一男一女的解说以帝企鹅第一人称的方式开始叙述整个故事,让企鹅这种生物以更为鲜活可沟通的方式与观众之间达到交流。法国人的浪漫气质在这里发挥了作用,每一句独白都充满了艺术的创造,从头至尾就象是一首美丽的诗,徐徐吟颂。影片时而配之清灵的歌声,就象是空旷的南极大陆中飘荡的天簌之音,这委婉动听的歌声来自于艾米丽.西蒙,一个年轻的音乐人。

影片的故事从帝企鹅从温暖的北方海洋出发开始,一只企鹅,两只企鹅,越来越多的企鹅自发的汇聚成一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寒冷的南方进发,目的地奥默克。这一路的壮观的行程就象一次长征,企鹅队伍就象一条长长的线向前蹒跚而行,我们总是认为动物没有人类聪明,但这样的集体行动却是在没有一个首领的自发行动。行程几百里,而企鹅却是一种行动缓慢的物种,这样的历程是艰苦而寒冷的,而它们却顽强继续。

到达奥默克才是一切的开始,影片将这里称为爱情的约会胜地,一对对企鹅开始在这里约会示爱,然后寻找到自己的爱慕对象繁衍后代。当雌企鹅产下蛋后,任务便移交给雄企鹅孵化,母企鹅则离开回到海洋寻找食物。当寒冷的冰雪降临奥默克,这里越发寒冷,雄企鹅们将蛋夹在身下的口袋中,然后哆哆嗦嗦挤成一团来抵抗寒冷。生命在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责任,爱不止于母性更源自父亲。当冬天越来越强大,企鹅黑黑的背部全都结上了白色的冰霜。终有体力不支的企鹅倒在了风雪严寒之中,那一刻仿佛意味着下一代的生命中蕴含何其沉重的份量,人类的爱也不过如此。

雌性企鹅的使命并非轻松,当他们再次历经漫长的跋涉,寻找北方的入海口。影片中冰冻的海面将世界分隔为两半,冰上是企鹅的蹒跚行走,冰下是鱼儿游动,企鹅需要寻找一个联通两个世界的入口。当企鹅们终于寻找入海口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跃入那小小的冰洞,刹那间镜头中的帝企鹅们已不再是步履缓慢的动物,他们变成了一支支脱弦之箭,在海洋中他们是在自由自在的飞翔。大自然的规则素来是弱肉强食,当企鹅们在海洋中捕食小鱼来积聚食物时,同样也面临着更强大动物的威胁,于是总会有雌企鹅丢失生命,这就是生命的代价。

然后又是漫长的返回奥默克的归途,另一边是已经出壳的小企鹅的饥饿召唤。

雄企鹅用努力为初生的小企鹅抵挡寒冷,坚持着等待雌企鹅的归来,一天一天永不放弃,这是一个爱情的承诺,这是一个永远的约定。等待,只有等待,生命在寒风中挣扎,总会有枯萎的,几只小企鹅终于抵挡不住冬天倒下了。不过大部分的小企鹅等来了母亲的归来,母亲们用声音寻找自己的爱人和孩子,相逢是令人激动的,我们忍不住地为这些顽强的生命和那份无悔的承诺高兴。然后是母亲与父亲岗位的轮换,小企鹅则开始慢慢长大,渐渐独立,能独立承受来自外界的寒冷,但是生命的危机仍然没有消散,那些空中的大鸟窥视着这些弱小的生命。

当冬天过去,企鹅们带着新生儿们回归温暖的南方,这是一个轮回,生命的轮回。我们看到的是为了新生一代更加强壮的成长,企鹅们所付出的牺牲,生命只有艰难中成长起来,才会更加适应这个世界的残酪,这便是为什么企鹅们甘愿在寒冷的北方产下新一代,生物源自生存的危机感人类早已经无法体会。

影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生命的顽强,生存的艰辛,以及对责任的坚守。虽只是纪录片,但其中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曲折的情节,饱含悲伤、欢乐、死亡、再生。画面非常漂亮,每一个镜头都很追求视觉之美。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每组镜头后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没有反复的重拍,没有听话的演员,每一个成功的镜头之后是无数被摈弃的胶片。大量的等待和拍摄后所精选出最美的部分剪辑成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不仅是纪录片而已,加上音乐、独白,这完全是一部再创作再加工的艺术作品。正是影片所散发出的那些艺术感召力才使我们对这样一部没有人物的纪录片动情不已,同样这一切更是源自于真实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影片《青春派》观后感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派》的导演刘杰此前一直致力于小成本文艺片的拍摄,本片之前他拍摄的三部作品都是典型的文艺片,题材多集中于偏远地域和小人物身上,更注重人性的挖掘与刻画。《青春派》是他的首部商业片,而且是以他“60后”的身份来拍摄一部反映“90后”的电影,具有较强挑战性。

不过,从影片的整体效果来说,这部《青春派》在时代感并无多少脱节之处。重要的是,这部影片是真正从片中的那些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实的再现他们历经高考前后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观看本片的过程则更像是一次重温自己学生生涯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高考”具有特别意义和地位的国家来说,高考前后的经历几乎都会成为每个当事人心目中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青春派》中出现的大量学习气氛紧张的教室、宿舍学习场景以及严师、口号、决心等等元素都在这一段记忆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甚至影响到了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的一生。这些熟悉场景的再现无形中使得影片贴近真实生活,显得自然亲切,更具说服力。

除了高考,影片涉及的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早恋”。片中的男主角居然在毕业之前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向自己心仪的女生表白,结果引来了轩然大波,导致高考失败,不得不复读一年。在复读过程中,这段感情成为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动力,而也正是这段感情的失败,是他真正走向成熟,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影片真实的再现了这一特殊年龄段的感情的懵懂与冲动,客观反映了这一代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同样对于有着高中经历的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在记忆中,即使在那学业高度紧张的日子里,几乎每一个心目中都有着自己喜欢的“那一个”,只不过是很少有人有片中居然这样的勇气而已。居然的感情经历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却有着每一个从这个年龄段走过的人的影子。

虽然是一部表现高考压力的电影,导演刘杰也未刻意将影片变得过于沉重,而是为影片加入了不少喜剧元素。因为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一段时期的经历往往是痛苦与快乐并存。重要的是,这段经历对于成长具有极强重要的意义。除了学习,影片还在很多细节上再现了这个时期的很多美好的东西:恋情、信任、友情和热情,更有成长过程中进步带来喜悦。在这部影片中,没有单纯的对于高考制度的所谓“控诉”,更没有板起脸来对于“幼稚”的指责与批判。有的是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的熟悉的场景与经历,甚至连片中那陪读的老妈和让人“又爱又恨”班主任都看来是如此熟悉而亲切。可以说,这一部《青春派》,既不仅仅是“长的漂亮的人”的青春,更不是“有钱人的青春”,而更像是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普通人的青春。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才会显得如此亲切,让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生爱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11月5日,德州电影公司为德开小学全校师生带来了一部爱国题材影片《小英雄雨来》。

该影片是根据著名作家管桦的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它讲述了晋察冀边区的抗日儿童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故事,同学们被电影中那个调皮而不失勇敢、机智的小雨来深深吸引。 看电影过程中,大家热情非常高,深深地被感人的剧情所吸引住了。

我校组织学生看抗战题材影片,学生既得到了放松,又懂得要像小英雄那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征文800字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梦,充满着幻想的字眼,闪耀着钻石的光芒,蕴含着人生的理想。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我们的梦编织在一起,就汇聚成了中国梦。

走复兴路,圆中国梦。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经百余年的奋斗,中华民族开始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艰难探索,历经劫难,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相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再度复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代又一代的追梦者,为实现理想而九死其犹不悔。中华儿女多豪情,甘洒热血写清秋。我们要接过古圣先贤仁人志士的接力棒,展现愚公移山的胸襟气度,高歌猛进,共铸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中国人的梦汇聚成中国梦,中国梦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我是农家院落里长大的,农民的梦实在是简单平凡。春种秋收,诚实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现在的农民也开始告别原始农耕,走向了城市,他们的梦在乡间小路上,也在城市的喧嚣中,农民的梦不空洞,很实在,因为农民,中华民族的根须更加强健扎实。

我曾做个白衣天使的梦,医生救死扶伤,崇高伟大。古代有名的医生都是真正悬葫济世的仁者圣者,近代史上孙中山、鲁迅都曾学过医。医生很神圣,病人饱受疾病的折磨,医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让病人得到康复,就是因为这些我梦想当一名医生,想为病人服务。还有就是医生这个职业让我懂得了健康的可贵,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更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奉献他人。

现在我还是一个八年级学生,看到我们的老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我又有了当老师的梦。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了中国梦,为了孩子们的梦,老师们在三尺讲台挥洒青春,一心只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老师教会了我做人,老师为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老师让我汲取到了奋斗的力量。

中国梦,你的梦,我的梦,我们大家共同的梦。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发挥正能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梦,已起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爱国作文——《甲午风云》观后感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7月。它的发生是日本密谋已久的。观看《甲午风云》,我深深地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精神感动了。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两次请战均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后旗舰被日击伤。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邓世昌和那些爱国将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民的利益而战,贪生怕死,遇到战争就退缩,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失去了当中国人的资格,和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邓世昌是一个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愿为民族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甲午风云》影片展现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我们要好好的学习邓世昌的精神。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要努力的学习,在长大了以后继续发扬这一种精神。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爱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35集大型抗战史诗大剧《宜昌保卫战》,将于9月19日登陆央视八套。9月9日,《宜昌保卫战》央视首播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当天,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项目部副主任王浩、节目部节目统筹组组长郭婷,湖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向培凤,宜昌市领导廖达凤、王应华等出席新闻发布会。

著名制片人孟凡耀,著名导演齐星,导演程镇,编剧由甲,人气影星徐佳、童蕾、侯勇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与媒体记者分享创作心得。

一座英雄的城市,两度书写二战传奇。该剧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及1943年“石牌保卫战”两大改变中国抗战命运的抗战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国脉一线系三峡、铁血门神铸忠魂、英雄辈出保国门、民心凝聚铸国门“四保宜昌”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民心不失、国门不倒”的抗战壮歌。

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委托,王应华代表宜昌市委、市政府,对莅临发布会的领导、嘉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宜昌保卫战》即将在央视8套黄金时段播出表示祝贺。他说,把宜昌保卫战这一改变中国抗战命运的题材搬上荧屏,是宜昌历届市委、市政府及400万宜昌人民的夙愿。“宜昌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保卫战》的推出,必将彰显宜昌英雄之城和宜人之地、昌盛之城的城市形象,推动宜昌在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创造新的传奇。

向培凤在讲话中说,在“四保宜昌”的历史壮举中,英雄的宜昌人民以巨大的牺牲与奉献,在宜昌这片土地上,为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谱写了两大军事传奇,建立了卓越功勋,宜昌这座英雄之城也以独特的历史贡献续写了历史文化名城新的辉煌。作为该剧的主创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有责任、有义务擦亮英雄宜昌的抗战文化名片,使英雄的人民和英雄的城市感到骄傲和自豪。

主导“宜昌大撤退”的民生公司代表、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陈茂云表示,《宜昌保卫战》的播出不仅可以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珍贵往事,同时也预示着又一部文化精品即将诞生,并祝愿该剧收视长虹。

记者了解到,《宜昌保卫战》由中央电视台、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长江华晟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晟泰通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北京合润传媒公司联合摄制。主创阵容强大,汇集了全国一流的影视剧创作队伍。该剧由著名制片人孟凡耀担任制作,著名导演齐星执导,徐佳、童蕾、侯勇、陈小春、吕良伟、施京明、陈超、木幡龙、刘明明等新老人气影星出演。

据介绍,该剧于2015年5月25日在宜昌滨江公园正式开机,当年9月杀青。今年6月底完成了全部制作,7月24日在四川影视文艺频道首播,以收视率第一的佳绩完美收官。随后在徐州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常州电视台等地面台相继开播。

发布会现场播放了《宜昌保卫战》的精彩片花,受到与会者好评。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80余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金刚川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赞歌》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部电影《金刚川》。电影8月筹备,10月上映,在所有人都对影片质量心存怀疑的时节下,电影在首波口碑解禁时获得了业内人士“目前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最好体现”的高度评价。

迷妹有幸在现场看了点映,电影看完最大的观后感就是——燃。

本以为战争片会浓墨重彩的描绘大场面,但《金刚川》却把重点聚焦在了一座桥。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战力,志愿军必须誓死捍卫这条交通要塞——金刚桥。

这道桥有多重要?

用片中的一句话:赢了,敌人的地狱;输了,我们的地狱。

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定时炸弹轮番上阵,来来回回炸了七次,人民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

这修桥的过程,就是《金刚川》。

影片别出心裁的通过战友、对手、高炮班、桥这四个视角来展现这一段历史故事,从修桥的工兵团,到敌方空袭的美国士兵,再到掩护修桥抵御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回归到了桥上。和历史一样,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的参与,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最终,成就历史。

电影也在细节上设置了非常多的小心思,蜻蜓、白马、哨子、炮壳、酒壶、烟叶子、桥。比如连接张译与吴京的哨,就是他们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东西。每一次视角的转换,都会在这些细节上,看见前人留下的印记。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然后回家。

但在这场异国他乡的战斗里,我想,无论是回家,还是牺牲,他们都准备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禁毒影片纸飞机观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利用工作间隙,我和同事们看完了禁毒电影《纸飞机》。看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一直浮现着电影主人公何亮那由于毒品毒害妈妈而变得勇敢又坚强的模样,多么令人敬佩的勇气与担当!

电影里的何亮是一个十一岁的小男孩,父母离异,妈妈因为吸毒被送到强制戒毒所。那沾染毒品后犯毒瘾的模样,让在场的同事们感叹:毒品就这样害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也打碎了亮亮立志当飞行员的梦想。在戒毒所里,妈妈的毒瘾又犯了,她不想拖累亮亮,便有了自杀的念头。为了给妈妈自信,亮亮把用过的作业本上的纸都撕了下来,做成了一架架精致的纸飞机,并在每架上面都工工整整地写上"妈妈我想你"五个字。他不顾劳累,拿着自己做的纸飞机,来到戒毒所,不厌其烦地往妈妈住的小房子里扔,让这一架架小飞机带去他对妈妈的问候,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坚强的亮亮一直没有放弃,他在用爱挽救了妈妈。终于在何亮的鼓励下,妈妈重新树立了生活的勇气,笑容又回到了妈妈的脸上。25天后,何亮盼望已久的妈妈终于回来了。出来以后,母子俩在路边又开起了停车场。从此母子俩过上了快乐的生活!在这段期间母亲也犯过毒瘾,可她凭着坚强的毅力,凭着对儿子的爱一次又一次的挺了过去。天黑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是当他和妈妈一起在空旷的草地上开心地飞着纸飞机的时候,亮亮的天空又有了色彩,我们感动地落泪了。

这部电影给我们深刻的上了一课,关于邪恶的毒品和深沉的爱,让我们远离毒品,珍爱身边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