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鲁迅作文范文汇集20篇

导语: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3427

作文

1000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心中的鲁迅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他的名字为很多人所知道,他的文章更受许多人的赞扬,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相册,一起去瞻仰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

在我的印象中,鲁迅先生似乎对长衫情有独钟,仿佛每张照片他都身穿长衫。他,可以是一个对侵略者怒目相视的革命家,也可以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而他则集合了这两点,一个拿起笔杆子同敌人作斗争的战士。

他的头发像修剪得十分平整的草丛,眉毛和头发一样乌黑且浓密。他的眼睛和托尔斯泰的一样犀利,能看穿一切虚伪,然后以文字的形式,对它们进行批判,揭开事情的真相。他的目光,面对敌人,像冬天般寒冷,异样冷峻面对平民百姓,则如春天般温暖。看鲁迅先生一眼,你会被他的威严所镇住,特别是那挂在嘴唇上方的“立字须”,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他的标志。比起他面部的其他部件,仿佛更加重要。它好比托尔斯泰的眼睛,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眉宇,聚集鲁迅先生的才华于一点。使鲁迅看起来更为坚定、执着,更能看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性格。

鲁迅先生的生平,相信大家熟悉得很: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甚大的人,堪称“中国文学之父”,是中国文坛的“总司令”。历史是公平的,对人们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无论他的外貌美丽与否,人们都会把他永远记在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心中的鲁迅作文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大文豪,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总喜欢穿一件中式长衫,长面浓密的胡须成隶体“一”字,他就是鲁迅,我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先生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学者,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创作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与散文诗集《野草》等也非常有名。我读过他的小说《故乡》,小说塑造了一个机灵聪明,见多识广的闰土,闰土刺猹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鲁迅不仅写了很多著名的作品,还翻译了很多外国作品:包括苏联文学作品《表》《毁灭》,荷兰作品《小约翰》。鲁迅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学者啊!

鲁迅还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他不像有些作家一副自命清高,冷冰冰的,他对每一个人都很关心:他关心在寒冷天气还要拉黄包车的车夫,车夫的脚被碎玻璃扎破了,他会细心为他包扎上药,并给车夫钱让他在家休养几日。他关心生活窘迫的青年,萧红从东北流浪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内心凄凉,生活无着落,是鲁迅无条件地关怀她,处处照顾她,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使她在文坛上健步奔跑,最终成为了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他关心侄女周晔,周晔没有好好读《水浒传》时,他用委婉幽默的语言劝诫她,读任何书都不能囫囵吞枣。鲁迅先生真是一位慈祥,和蔼可亲的人。

鲁迅一生勤于创作,不管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在身体状况多不好的情况下,他一直用笔作武器,去和黑暗的社会斗争,他是一位坚强的斗士。到了晚年,他把时间抓得更紧了,总是夜以继日,不知疲惫地工作,白天要为生计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有时一天都只是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下看书就算睡觉了。他病逝前不久,一直发高烧,体重也越来越轻了,但他还是没有停下来,一直忙于写作,用笔作武器与黑暗的社会战斗。他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从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不浪费他人的时间。他曾说过:“节约时间,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的确,他就是一个越老越顽强的斗士。

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这句诗恰好也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面对真理,他不怕社会上不同声音的指责。对人民,他是全心全力,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正因如此,他才广受人民的喜爱。海燕剧社给他写了一幅挽联:“在大众心目中是永生的。”我也这么认为,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时代,但我对他的尊敬仰慕之情是一样的。他这位有才华有气节的战士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16、少年鲁迅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也曾是写对联的好手。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学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

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樟寿虽小却语惊四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参加了兴趣班夏令营活动。今天是出游的第一天,上午,导游带着我们来到绍兴鲁迅故居。一下车,我们就看到门口墙上画着鲁迅先生手夹着香烟,神采奕奕的肖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

导游带着我们踏上石板路,跨过高高的门槛,游览德寿堂、思仁堂。又穿过街道和一座小桥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求学的地方,在他曾经坐过的课桌上刻着“早”字。导游解说道:鲁迅为了帮父亲抓药,上课迟到被老师用尺打手板。他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用小刀在桌子右下角特地刻了这个“早”字。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迟到过。而且还做了一个书签,叫读书三到(口到、心到、眼到)。我们听得津津有味,都被鲁迅的这种热爱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游了三味书屋,我们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还有一棵棵参天大树。导游叔叔说: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玩耍,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捕鸟,他非常喜欢这片乐园。

最后,我们参观了鲁迅的祖屋、厨房、贮藏室等。每到一个地方,导游都一一的解说。一件件旧物,一个个典故。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鲁迅的早年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鲁迅先生的回信

全文共 1471 字

+ 加入清单

自“跨时空信箱”问世以来,不少人给古人或未来的人写信,也得到了回复。前不久,我也“赶时髦”,给鲁迅先生去了封信,他也给我回了信。怎么样?羡慕吧。加急,我现在就把这回信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来,接着!

马君:

你好,来信已收到,心中感慨万千。广平、秋白等一干人都已收到了后世的许多的信件,只我没有,据广平的后世笔友讲,你们那世纪的学生们无不恨我,因为我的作品给了你们许多不必的负担,为此我感到遗憾。国文教育要和时代俱进,我这年代和你们那个不同的,它把我推上文坛,也就是写了些发泄内心想法和寄托望、怒、嘲的文句。你们那时候进步了、发达了,国文水平也高了,就该把重心放到你们那个当时的作品中去,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一面说,学学古人是可以的,必是中华千年文化扔不得,但也不需抱着“之乎者也”和“良心发现”、“增加勇气”不放,不然就与孔乙己无异了。

后有精通时事的,给广平写信说有许多学生因学业负担重而跳楼、溺水。我想你不是的,因为你心平气和地和我谈文章的事,我也就放心了。《藤野先生》中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那个什么“日暮里”、“水户”是否寄托了那些感情,我可以告诉你是没有的。那文章中有一些爱国情调但主要是思念,赞扬严九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并对我的关心,以及对那些学术有态度的精神,至于作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和悲哀,自然是没有的,而你们照这样去讲,照那样去背,我想和你们的“客观效果大于主观意图。”有合吧,虽然我现在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客观”及“主观”但大概的是清楚一些的。譬如《红楼梦》,我看曹先生就是个换个说法的记述其家与旁的几个院落的兴衰罢了,我们研究它,最好从文学价值、思想内涵和其中体现的处事原则、人事近况入手,至于哪个人物、哪个东西指代什么什么人是怎么来的,怎么死的,我觉得毫无意义的,你们的“红学”我们是没有的,虽然读《红楼梦》的有不少,但没有弄到那么偏去的。你须告诉那些文人,不要做些无用功,因为一部作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那是争不完的。至于究竟《红楼梦》为何而作的,收他们给曹先生去信就可以了。

你大约的确读了许多书,也包括我的东西,但我还是希望你读一些先古时期的名作、巨着和你们同一时代的作品,万不可精研我们一时的东西,因为历史的缘由,我们的文章、诗歌及小说,只属于这一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时期,而你们的东西才属于你们,先人的伟大作品才属于整个历史。同时,你也要读些外国的东西,因为毕竟人家发达,我们要效国藩先生之“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你们那时也许中国强大了,外国人不敢轻视我们了,但我们若想在民族竞争中不败,就必须接受外来的事物,丰富大脑,开阔视野,不断创新,才可国富民强,再现盛唐大业。

而除国文,你也要学学处文、理化、史地,从你的信中我觉得你是较喜爱文学的,但搞文学也要有其它领域的东西做基础才行,只凭文字而空写作,是成不了大业的,所以,你们提倡的“全面发展”我认为是对的,你也要按其章法学习,来获大绩。

我不知你的信在开头“您好”后为什么又起一段来写,也许是你们那时的格式,也有可能是你们先生教的必须这么写,在生活中就不必如此了,何必如此呆板、格式化呢?语言是发展的,所以在考试中一个样,出了考题就变了,在用对、用准、对方明白的基础上应是放开胆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能拘于应试的形式,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会造成思想僵化,成为一个闰土及孔乙己,所以,以后再来信,要打破形式,写出自己的风格来。

我尽量的说话让你明白,于是用了许多没用过的词,句之法,但愿能看懂,在此祝健康,学业有成,为国效力。

此致

敬礼

鲁迅

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对鲁迅的认识

全文共 149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升官,可以发财,个人身价百倍,家庭也随之受到世人的羡慕.这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正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为这个官僚出谋划策,奔走效力,接受这个官僚的馈赠.借着这个官僚的权势,自己也有了权势.这是当时读书人常走的第二条道路.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虽然这被当时的官僚所不齿,但到底可以发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抱着到“异地”去寻“别一类”的“人们”的目的,离开了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这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过的.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大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读懂了鲁迅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有那样一个人,即使被埋没,却仍在战斗。

有那样一个人,即使被压迫,也不曾低头。

如刷子般根根挺立着的头发,如用弄墨写出来的隶体“一”字似的胡子,如野草在寒风中顽强的站立着的瘦削而又挺拔的身影——他,便是鲁迅先生。

我的姥姥是名党员,从小她便灌输我一些高尚的,伟大的精神给我。未曾知道我身处的这个国家有怎样光辉亦或黑暗的过去的我,自然便与听天书无异了。

她的书柜里有山一样的书,琼瑶的书啊,小人书啊,童话书啊,无所不包。似是有意,或是无意间,我翻到了一本看上去年头已久的书(虽然包着书皮)。上面还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写着几个楷体字——朝花夕拾,鲁迅。当时的我就这样记住了这个名字,或许是因为这个名字很怪,令人印象深刻,又或许是某种奇怪的直觉——这人大抵很了不起。

后来我学到了他的文章,老师和同学也多少提到了那个黑暗的时代。他,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开创者,他的名气,响遍了多个领域,不过,他的文章,我读不大懂。不同于席慕蓉优美,温婉的风格,也不同于林海音亲切,生动的语气,他的文字,怎得这样悲凉?那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

直到最近,我学到了中国近代史,与以前不同,中国不再是一头雄狮,而是一只待宰的肥羊。就算是一个日本小孩,在当时去拽中人的辫,中国人也不能吱一声。我终于懂得了为何他的文章字字如刀,直刺人心,也佩服起他来,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为了国家,他愿放弃那本应属于他的荣耀;为了国家,他愿过上四处游走的艰苦日子;为了国家,他愿奋斗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关于他,世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比如叶圣陶,再比如郭沫若,说他悲观呢?还是乐观呢?我认为,两者皆有,悲观与乐观,能看清世界两面的人,可以称之为圣人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与鲁迅的对话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当你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朝花夕拾》......,等等一系列作品问世以后,便不停地让我们笑着,又让我们深思着。

的确,我很认同你的说的“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句话在《阿Q正传》中表现的特别的淋漓尽致,把一个近乎无赖却又令人同情的阿Q刻画的即令人生厌又令人深思,真正的做到了撕破阿Q的麻木不仁并表现出中国当时人性的麻木。让我们不但看到了阿Q的愚昧又看出了国人的懦弱。

老实说鲁迅先生,虽然您是中国的文化巨匠,可在我初读你的小说时,却感到您写的那些东西既没有什么价值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修养,让人觉得你好象在写没有意义的逗人发笑的材料,这种想法直到明白你的写作意图以及看到您的“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之时才改变,才明白您所写的小说的真正韵味。

或许,在您看到我对您的小说又如此评价时,会不失风度的说一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在于揭出病因,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想,这大概就是你当初的“启蒙主义”吧!

鲁迅先生对于您的文章,我不敢说深得其精髓,却也知其几分真意,从文章中,我读懂了您,我想,大概在写这些小说的时候,您拿的不是笔,而是一柄刺入敌人心脏得尖刀;是一座惊醒麻木国民的警钟,是自己的一腔热情。而你写出的,不仅仅是小说,还是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人本性得镜子;更是一根鞭子,一根激励、鞭策国民时时向上的鞭子。

或许,此时你会说:“不要人夸文章好,只想留言警国人。”但我却要说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你说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说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鲁迅先生,我了解了你的“凡是愚弱得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也只是毫无意义得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鲁迅故里游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兴高采烈进入了鲁迅街,鲁迅街分别有鲁迅祖居,鲁迅故里和鲁迅纪念馆。

首先,我们参观了鲁迅故里,鲁迅故里是鲁迅读书的地方,房屋高大,三幢直进古典砖木建筑,具有深厚的古乡古色带有中国特色的古代风格。

当你走进大门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客厅,客厅中央有接待客人的一张八仙桌,高椅四条,靠两边各有茶几和高椅。再往里走便看见鲁迅三兄弟读书学习的“三味书屋”,里面有七八张桌椅。鲁迅六至十七岁在这三味书屋度过,鲁迅小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在恩师寿镜吾的影响下对封建社会仇视,使鲁迅后来投身于革命事业。

接着,我们参观了百草园,其实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离不到50米,百草园中其实并不大,面积只有三百来平方米,是鲁迅家种菜的地方。

然后,参观了厨房,鲁迅也就是在这里才认识了少年润土,并且成为了终生朋友。

最后,我们参观了鲁迅祖居,实际上鲁迅祖居是姓周,鲁迅也不是姓鲁,姓周叫树人,祖居就是鲁迅的长辈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鲁迅祖上也算是一个官府人家。由于鲁迅的祖父为官,得罪了朝庭被关进了天牢,后来为了救人,被迫卖去了部分房产,救出了祖父。从此鲁迅家便成了没落的封建家庭,可是鲁迅并没有受到家庭的影响,却投靠了革命事业。鲁迅的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香门弟,从他房屋结构便可以看出有学堂、书房、接客室、藏书室的四合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家是一个大户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游绍兴——鲁迅故里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五,阳光灿烂,我们家和爸爸的朋友们一起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到了!到了!”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里。

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吸引了我的眼球,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还画了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燃着的香烟,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在思考,又好像在向游人讲述一部民族的血泪史。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居住的地方,一走进门,就看见了大堂上面写着“德寿堂”三个大字,中间画了一幅字画。四周摆放了几把会客的椅子,四周的墙面上挂着几幅鲁迅小时候在木板上刻的字。我们从大堂走到了厨房,厨房旁边还有贮藏间、绣房、少主房、闺房、沐浴室、书房、会客室。最吸引我的还是绣房,绣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绣房四周都挂着精美的绣品,这些精美的绣品都是小姐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这些绣品栩栩如生。绣房里有一张像七巧板似的七巧桌,七巧桌方便、实用。这张七巧桌可以按来的客人的多少或小姐的心情随意组合。

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侯读书的教室,三味书屋,鲁迅的书桌放在一个角落里,那是他怕别人去打扰他学习,才要求老师把他的课桌放在角落边,他的课桌上还刻着一个“早”字,是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了,才刻上去的,妈妈告诉我以后在课文上会学到这个故事。

最后,我们去了百草园,那是鲁迅爷爷小时侯玩乐的场所,可大了,可惜现在被别人在种菜,那里还有一棵一百多岁的大树,会不会是鲁迅小时侯种的。

游完了鲁迅故里,我也知道了很多关于鲁迅爷爷的故事。在那里我们还吃了很多绍兴特产,那臭豆腐,闻着很臭,吃起来也很香。妈妈说以后还带我来这里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鲁迅祝福读后感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鲁迅写的《祝福》这篇文章以后,我有很大的感触,仿佛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此同时,也对那些不幸的人予以深深的同情。

《祝福》这篇文章中主要是塑造了祥林嫂这个被欺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文章通过祥林嫂在不同境况下的语言行动,展现了她那屈辱的生活和逐渐被扭曲的性格,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通过读这篇文章,我就非常痛恨当时社会的那些不合道理的礼教。为什么要这样对待那些穷苦的人和妇女?难道他们不是人吗?同样这也使我感觉到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矛盾。祥林嫂本来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了,开始她也有丈夫、有家庭,但自从丈夫去世后,由于受不了婆婆的那种管教,于是就跑出来,通过卫老婆子帮忙到鲁四爷家中干活。她勤快、能干,即使开始鲁四爷的家人不喜欢她,但正因为她的勤快,他们也就慢慢的改变了对她的态度。可是天不由人愿,祥林嫂的婆婆竟然找到了她,并硬扯硬拉的把她给带回去了,不论她愿意与否,她都得听她婆婆的。谁叫当时的社会如此黑暗呢?说到这,祥林嫂的确不走运,回去后就被自己的婆婆给卖了,在她结婚的当天,她是不肯去的,可是那帮人把她绑起来,硬是推上了花轿。到那边后,她准备自杀,但是未成功,可尽管这样,那也罢,问题是她的这位丈夫后来又死了。因为这个丈夫还算有点财,亲戚们为了争财、争房,便把她赶了出来,最终连自己的孩子也没了。正因如此,她常常说她自己的故事,先开始还有人同情她,但后来所有的人都远避她并以她为笑柄。

世上的事真是难料,像祥林嫂这样命苦的人,又何尝少呢?封建社会中生活的人们如果有现在的人一半聪明、勇敢,我想也不至于这样。只要百姓齐心合力,封建统治者即使再狠,也敌不过万众一心呀!但毕竟社会背景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不同,所以讲什么也无益。

《祝福》这篇文章写出了当时社会的背景与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只要读过这篇文章的,都会对它有所感悟的。

[鲁迅祝福读后感作文七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先生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听到这样一个名字,心中都会涌起一阵冲动,对他这个一般人无法用双眼看透的人,只有敬佩与爱戴,他用手中的笔写下一本本巨着,用文字与反动派做斗争,他就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中国的骄傲,中国白话文小说之祖——鲁迅先生

在反动派逼迫下,他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人们散失信心时,他写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别人空耗时间时,他写下“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许广平赞赏他“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就如臧克家说的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

他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他活着的日子,有数不胜数的人因为他的关心而有信念活下去。

他关心过许许多多与他毫无关系的落魄青年,关心过不计其数的失败者,他的生命好似就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存在,虽然没有回报,虽然没有好处,但他仍然数十年如一日的帮助他人,关心他人,这是比助人为乐还要高上几个等级的精神。

现在,鲁迅先生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却永世长存、流芳百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迅故里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我和宁波晚报的小记者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敬的心情参观鲁迅故里

我们沿着窄窄的石板路来到了位于东昌坊口西侧的周家新台门。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踪迹。新台门坐北朝南,青瓦粉墙。从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从台门斗侧门进去,有一口水井。

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凉。把手一伸进井里,你就会感到浑身十分凉爽,仿佛来到了冰凉的世界。井边有棵小树,像是一顶撑开的绿伞为井遮风挡雨。穿过长廊,就来到了桂花明堂。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所以得名为“桂花明堂”。桂花树下有一张大圆桌,据说鲁迅小时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桌子上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故事…… 过了桂花明堂,便来到了鲁迅卧室兼书房。里面有铁梨木床、桌子、椅子……据说鲁迅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期间,常在这里备课、写作。穿过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

那儿有间会客室,鲁迅常在那儿接待朋友、同学。会客室里除了桌椅外,还陈列着一张皮躺椅,听说是鲁迅的父亲在生病的时候用来休息的原物。除了会客厅外,那儿还有他母亲的卧室、夫人的卧室……忽然我想起鲁迅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漫步来到百草园。百草园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那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瓜和菜还有清香扑鼻的桂花树……

导游姐姐介绍道:“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里玩耍嬉戏,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蚂蚁背苍蝇 ……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鸟呢!”听了介绍,我仿佛看到鲁迅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了他的欢声笑语。经过百草园,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曾经读书过的地方。我发现鲁迅书桌右下角有一个“早”字,觉得奇怪。后来听了导游姐姐的讲述才知道:原来鲁迅在一次上学时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我深深地佩服鲁迅的这种精神。瞻仰鲁迅故里,更激起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鲁迅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间,将激励我们发奋学习,长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不懈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迅是历史的产儿作文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诚然,鲁迅历史产儿,他的思想是现实的反映,然而不能否认,在他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他的主观的能动的精神力量对他自己对于时代起了强有力的作用,虽然这种精神力量归根说来,仍然不外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一切能够对现实世界作亲切的忠实的观察的人物,他的思想总多少反映客观的真理,因此在欧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我们化够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队伍中找到不朽的思想家;同样,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出身于旧社会的人物中,也能够找到最进步的思想家。

但自然,假如不是处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要从落后的被压迫民族之中产生最健全的革命思想家是不可能的。鲁迅的一生如果没有接触到世界革命的巨潮,他仍然可以成为旧中国一个有智慧有正义的天才文人,但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战士。正因为他是处在中国革命运动突飞猛进的时期,他的思想浸透着中国和世界亿万群众所服膺所支持的革命真理,他才能够成为中国和世界革命大众的灿烂明星。但是,时代的进步并不能减小鲁迅的伟大。假如他不能顽强摆脱那网住他的旧社会的因袭力量,不能持久反抗现实的黑暗势力,不能深刻体察大众的革命要求,他必然“用自户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助的墙,和时代隔绝了。”(《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冲)他的天才也必然为旧社会服役。

在中国人民争自由、争进步的光荣历史上,将看不到鲁迅这不朽的名字。鲁迅之所以不朽,在于他不仅自己动手猛攻旧中国的黑暗牢狱,而且不断号召人民大众攻打这座牢狱;在于他不仅用笔触用喉舌表达了中国民族的战斗,而且传布了最下层的大众的革命战叫;在于他不仅始终站在时代的第一线提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要求,而且直接参加在战斗中去努力实、现这些要求。

[鲁迅是历史的产儿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是一位爱国,爱民的人,你们俯下身子为人民当牛马,您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一生都在为人民无私奉献着,从来不会欺压人民、我们能有您这样一位爱国人士,感到无比的自豪!”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您留给了我们一笔巨大无比的财富,这种财富不是物质也不是金钱,而是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学习您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您良好的品质!您的精神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鲁迅先生,我想对您说:“您不朽的作品,你没有人是不知道,您的作品是伟大的,它也是我们后人最宝贵的精神食粮,我们将会细细地品味它。”

自从读了您写的文章,我受益匪浅,我就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所以,我要珍惜时间,老师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为了以后,我不仅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要懂得珍惜时间,更要向您学习,做一个无私奉献、刚毅坚强的人!也要懂得关心父母,还要为别人想的多,不屈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鲁迅全集读后感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的笔是投枪,是匕首,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是最任性的。《鲁迅全集》融会了鲁迅先生的斗争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这本书里收录的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等,其中最出名的有《呐喊》、《祝福》、《阿Q正传》、《药》等,这些文章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都是通过一些小事描写当时的中国人的生活,突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人们的愚昧封建,国家的羸弱,侧面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史。其中反映得最深刻的就是当中的《阿Q正传》。

阿Q所处的时代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的伟大任务。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他们仍然“想做奴隶而不得”。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他们对帝国主义侵略本已到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地步,但偏要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从更远的思想根源来说,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思想陈陈相因,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一代代从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这种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

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这种麻醉剂只能使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

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阿Q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当时国人的愚昧,自欺欺人,国人悲惨的生活使得整个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这种阿Q精神,麻痹这整个中华大地。鲁迅先生就是希望通过这篇《阿Q》来进行呐喊,对这个社会呐喊,唤醒国人,唤醒整个中华民族。

其实除了《阿Q正传》之外。《药》、《祝福》、等作品也一样映射着当代中国的社会,每一篇几乎都是鲁迅先生在用尽全力再向国人呐喊,在呼唤国民的苏醒。鲁迅先生用那铿锵有力的笔头一直奋斗着。《鲁迅全集》是一本从社会底层去看近代中国的书,它反映着当时最真实的社会状况,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眼中的鲁迅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们所熟知的鲁迅,是一个严肃,爱教育别人的文学家,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利用文字来发泄他心中的愤怒,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大人物。

读他的文章,作为学生的我们不能理解透彻,他批评的是社会的黑暗,是政府的腐败。偶尔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幽默的文字,那是对社会的嘲笑。如果只从他的文章来看,他确实是一个十分严肃,而且对人严格的人。

如果从萧红的文章中,我们会看到另一面的鲁迅,他是乐观的,是开朗的,因为他很爱笑,笑声爽朗,有时候也会以因为一件小事而开心的笑起来,正像萧红说的那样,他的笑是发自内心的。

他很好客,只要有朋友来,定会奉上美味佳肴,好酒好菜好烟。然而平时的他是朴素的,吃着简单的饭菜,抽着廉价的香烟。对待朋友真心诚意。他爱看书,知识渊博,什么书都看,甚至连美学都懂。所以很多人都对他很尊敬。

然而,鲁迅先生也是十分极端的,对于好的事情,会被他赞不绝口,而糟糕的事情也会被他批评的很惨。鲁迅对于很多作家都不是很满意,经常批评他们,而他们也会反过来批评鲁迅,只是没有人能说得过鲁迅,这样极端的思维也引起了后人的纷争。

他虽是乐观的,可心中一直充满抱怨,对社会的抱怨,他的文字就是抒发他对社会的不满,可是他只是一味的抱怨讽刺,似乎并没有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来拯救国家,我觉得这是他作为文学人物的一大遗憾,写文章为的就是拯救社会,可惜他没有。

尽管这样,鲁迅依旧是一位伟大文学家,依旧会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

平日翻阅先生的书,脑海常浮现先生削瘦的面容,抽着烟,坐在藤椅上沉思。先生所思所想关乎一个民族的尊严,是代表民族的理性的思考,字里行间所透露出尖锐的思想,如一把匕首直刺社会的黑暗与虚伪。

先生生活的年代过于动乱不堪,相较之下,我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虽无法体现当时社会的压抑与黑暗,阅读先生的文字,却看到了一颗火热的心在有力的跳动着。先生的目光却是冷峻的,面容也是严肃的,终日沉浸在自我的思考中,先生是忧国忧民的,记得当年先生东渡日本学医,后深思国家衰败,需有人拯救,先生弃医从文时曾说过一句话:“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事愚懦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先生看到了国民的愚昧,想到了国家的衰败,便弃医从文从国人的精神上彻底根治铲除传统的劣根。我没有先生的那般觉悟,也没有先生那种勇气,心中有所不满和怨气,只是吞下肚,仅供五脏六腑之间交流。

先生家乡是绍兴,先生的文章里也可见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先生十七岁时便走出故乡,走出封建制度严格的大家庭去求学。学生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感,对当下的我们而言,十七岁正是思想幼稚满脑尽是一些不切实际想法的年龄,尚无成熟的思想,自是无法对一些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况且,这个年龄的我们还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先生那会却早已上了新式学堂,以优异的学绩被派遣前往日本留学。而生活水平提高了的现在,我们却抱怨学习太苦太累,盲目地追求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没有生活的目标,没有未来的理想,被美好的生活冲昏了头,却还在那大拍打着桌子发泄心中的不满。可以说,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觉悟却在后退,还洋洋自得地夸耀着“新人类,新思想”,不曾发现自己已远离精神文明之后一大截。

先生,如果说当时的国家社会由于落败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人们尚没有新思想的涌现是因为诸多因素,当和平年代所产生的扭曲的新思想却是病态的,是否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而渐渐忘却了精神境界的存在,目前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像先生这样有尖锐的思想,有深刻的目光的人,再将来不会再有第二人,不会再有达到先生思想高度的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读鲁迅有感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作品繁多,有小说集,杂文集......

我读过许多鲁迅的文章,对于他这位用笔尖作战的战士来说,“狂”字灌满了整个血液。

1918年5月,他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第一次看见这部书时,我觉得他的内容会很多,但读完之后似有种一游未尽之感。“吃人”二字道破了当时社会的本质。许多人都如孔乙己一般,虽能认识到吃人的社会本质,但妥协,麻木是他们的选择,而鲁迅则是人群中“最初醒来的人”。也许他也游疑过,彷徨过,但他用尖锐的笔尖呐喊出难言的思想,唤起爱国之士那炽热的心。

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也很丰富,收有《而已集》《华盖集》《坟》《三闲集》《二心集》等。而鲁迅正是以大量的杂文成就了其文学家的头衔。在当时复杂的社会中,鲁迅一改有修养的面貌,摒弃客套,转而用尖刻的语言去挖苦,去痛骂,把其大量时间精力转到政治厮杀中,正如他要“横眉冷对千夫指”。而在当今的社会中,圆滑世故的人显然扮演了主角。评价人的话也都尽显恭维之意,一副老好人的姿态,而象鲁迅这样的人真不占多数。

读了鲁迅的杂文后,我觉得用“挑剔”这个词来形容他最为恰当。他从不见风使舵,从不趋炎附势,他明睿,理智地剖析他人,剖析社会,“挑剔”就是鲁迅对待社会的态度。如果鲁迅被那名叫奥楚蔑洛夫的“变色龙”传染,那恐怕现在的文坛会失色了;如果鲁迅变成那跟范进套近乎的张乡绅,恐怕现在的文坛早已因各人的奉承而腐朽落没了。正因为鲁迅的“挑剔”,才让现在的文坛时刻都有“火药味”。正是由于鲁迅这种特点,使他获得革命家的头衔。

鲁迅虽然没有长篇大作留于世间,但他那些具有深意的文章,足以影响几代人,甚至更多。不同时代的人,读完鲁迅的文章感觉会有所不同,但对这位热血沸腾的勇士一定会给予高度评价。

如今,80后的年青人们也创作出大量作品来表达感情,剖析社会。他们受鲁迅作品的影响,不再教条,不再墨守成规,以刚劲敏捷的笔法洞察一切,可见一斑。

鲁迅就是鲁迅,这位睿智老者凭借其不朽作品激励着热血青年奋勇向前。相信未来的文坛会绽放出美丽的奇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鲁迅故里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绍兴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鲁迅故里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等,因为五一人多,所以我们只去了两个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