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胖减肥记传奇故事(通用20篇)

导语:百善孝为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优秀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5273

作文

45

百岁将军张玉华的抗战传奇故事

全文共 2613 字

+ 加入清单

“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我妈妈。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是近日爆红网络的99岁抗战老兵张玉华将军感动无数网友的一席话。这位清瘦但精神矍烁的老人,多年来,用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在强国强军的征途上播下了满满的正能量。他的举止,他的形象,感动了别人,更感动了我。说来话长,十年前,我与老人还有一段分不开的缘份呢!

那是2005年8月,当时,我还是南京军区政治部人民前线报社总编室一名编辑。为配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宣传,报社专门在一版开辟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峥嵘岁月访谈录》主打栏目。稿件要求对抗战老兵进行专访,每篇2000字左右。由于稿件要得急,约稿显然已来不及,时任总编室主任朱有华便将采写任务交给了我和其他编辑,并指定我去采访军区原副政委张玉华、原副司令员王子波两位老首长。

受领任务后,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不安。兴奋的是,能有幸与当年的抗战老兵“面对面”,在执行采写任务的过程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忐忑不安的是,自己对抗战史了解不深,对两位老首长的革命经历也不了解,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时间紧,任务急,要求高,怎么办?两位老首长德高望重、战功显赫,特别是年事已高,他们能接受我——一个年轻后生的采访之约吗?万一,采访中我经验不足,“挖”不到实质性内容或者惹得老首长不悦怎么办?为避免这些问题发生,确保采写任务圆满完成,采访前,我几乎穷尽了心思。一是到军区机关业务部门和军区档案馆,查阅两位老首长的相关资料;二是与两位老首长的秘书取得联系,请他们介绍相关情况。直到将两位老首长的革命经历做到如数家珍、了熟于心后,我才登门采访。

听首长秘书说,两位老首长得知我要去采访他们,很是高兴。显然,在枪林弹雨中浴血重生的老首长,想把自己当年的抗战经历真实地告诉后人,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是下午抵达位于南京颐和路上的一处民国旧式庭院的。尽管烈日炎炎,但道路两侧粗大的法国梧桐葱葱郁郁。张玉华老首长的住所就位于浓荫遮盖的庭院里。在勤务人员的引领下,我直接穿行到客厅。老人早已在等着我,看到我,在勤务人员的搀扶下,忙迎上来亲切地与我握手,并招呼我坐下,让公务人员为我沏茶。

这是我第一次到军区首长家作客。如果不是此次采写任务,我真不知,此生是否有这样的机会?我环顾了一下客厅四周。屋顶,一架旧式吊扇正转动着。客厅布置得极为简朴,一长排旧式橱柜里摆放着很多书报。若非亲眼所见,我难以置信,一位战功显赫的老首长生活竟如此俭朴!

“当年也不知哪来的胆量,只要看到鬼子,气就不打一处出,就想冲上前去杀他个一干二净!”落座后,老人便向我讲述起67前在家乡攻打牟平城的一幕。那时,年仅22岁的他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一大队一中队指导员。谈起对雷神庙战斗的感想,老人的神情甚是凝重。他告诉我,胜利来之不易,在这场战斗中,十多名同志壮烈牺牲或英勇负伤,每每想起当年与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友长眠于地下,他的心就隐隐作痛。“日军当年尽管装备精良,但在强大的中国人民面前难逃失败的下场。侵略者永远没有好下场!”末了,老人还给我唱起《胜利进行曲》:“看!我们庄严的旗帜,在美丽的晴空里乘风飞扬。我们的战斗持久而坚强,攻取了每一个城堡,敌人都狼狈奔逃……”约定两个小时的采访很快结束。我一边询问,老人一边作答。老人思维清晰,完全不像年近九旬的样子。期间,他还兴致勃勃地给我展示他的端腹(体能锻炼)功夫。

这是一位生活态度乐观、待人诚恳随和的长者。我在心中说。

采访王子波老首长,是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一间干部病房里。老人身着蓝白相间的病号服,坐在客厅,始终面带微笑接受我的采访。由于事先查阅了大量史料,原定一个小时的采访短暂而又充实。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我不忍心长时间打扰。哪知,老人意犹未尽,忘情地打开话匣继续与我聊起那些烽火岁月。

两次采访,两次受益。两位老首长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壮举,谦和而又坦荡的人生胸襟,乐观而又豁达的人生态度,俭朴而又整洁的家居环境,都让我经受了一次学习和教育,经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在两位老首长居功自谦的心海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大写人生、平静人生。

稿件当晚赶了出来,题目分别是《五发子弹击落鬼子飞机》、《15岁,上前线杀敌打鬼子》。经朱主任和值班社领导把关后,我按照出版程序,依次送两位老首长审定。在两位老首长的住所,我静心地等待。我记得,张玉华老首长拿着铅笔,字字句句推敲,在稿件上共修改了五处:一是将“我们的队伍急速冲进城门,兵分两路直扑伪县政府,没费吹灰之力就把伪县长们给抓了出来”中的“没费吹灰之力”,改为“很快”;二是将“大家隐蔽在屋里,理琪和几个同志在屋檐下观察敌机的动向”,改为“大家隐蔽在屋里,理琪和大队领导干部在屋里开会,有几个同志在屋檐下观察敌机的动向”;三是将“邻近黄昏,天空突然飘起大雪”中的“大雪”,改为“小雪”;四是将“我们的东北方向传来枪声”,改为“我们的东北方向传来一阵枪声”;五是在参加雷神庙战斗的领导干部名单中,添加了“孙端夫”,删除了“姜克”。王子波老首长对稿件也改得极其认真,譬如:“全县中学生演讲比赛”改为“全县小学生演讲比赛”;“22岁独身勇闯虎口”,改为“19岁独身勇闯虎口”;“二中队随营学校”,改为“二纵队随营学校”。有的地方,他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直至第三次,稿件才顺利通过。在签名时,他写道:“我的基本态度,还是不发为好。”

时光流逝,10年很快就过去了。至今,两位老首长的亲笔审定稿还被我精心珍藏着。文如其人。透过他们对稿件的较真劲儿,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社会的负责任态度。这较真劲,何尝不是生命敬畏,何尝不是时代担当,又何尝不是爱国情怀!我在想,待到抗战胜利80周年时,再去采访两位老首长,他们的心灵该又是一种怎样的壮怀激烈?抗日的烽火硝烟,伴随他们富于传奇的一生,俨然已成为他们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定格为人生永远的悲壮、自豪。行文至此,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是的,记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建功现实。两位老首长,衷心地祝福你们身体健康,乐享晚年!待到抗战胜利80周年时,我们再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欢庆高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名人故事:水饺皇后的创业传奇

全文共 247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从一个流落到香港衣食无着落却必须养育两个孩子的弱女子到名震亚洲的"水饺皇后",臧姑娘用她30年香港外来打工者的经历,讲述着香港的传奇故事。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被香港人称呼为"臧姑娘"的臧健和,可以说是无数到香港打工者心目中的偶像,她的故事家喻户晓,堪称香港传奇。

臧健和简历:山东潍坊人,1945年生于青岛市,1977年携两幼女到香港。因婚姻受挫折独挑生活重担,当过洗碗工、电车清洁工、私家看护。1978年公伤后失业,在湾仔码头靠当小贩卖北京水饺为生。因对水饺制作精益求精,深为港人喜爱,有"水饺皇后"之誉。1997年她与美国第三大食品公司pillsbury合资,产品积极推向祖国内地。她1999年12月被选为香港首届女企业家,2000年4月获第四届世界女企业家奖。

故事的女主人公臧健和,1945年出生于青岛市。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泰国华侨,以前两人同在青岛一家医院工作,丈夫是医生,她是护士。1974年,丈夫回泰国定居,1977年臧健和带着两个女儿从青岛到泰国万里寻夫,却发现丈夫听从重男轻女的婆婆的安排,在泰国又娶了一个妻子,臧健和绝不能容忍两女侍一夫的生活,只好选择离开泰国到香港谋生。

她租下一间4平方米的房子,接受命运的严峻挑战,靠自己把两个女儿抚养成人。

"一"个品牌的艰难诞生

由于不懂粤语,臧姑娘便开始在香港寻找不需要太多交流的工作,洗碗、擦车、私人护理,这位弱女子几乎尝遍了所有香港底层职业。

如果不是一次几乎让她瘫痪的事故,也许臧姑娘就会在底层做上一辈子。那时她在一家酒楼做杂工,不幸被撞伤而导致腰骨断裂。狠心的老板不但不承认她是工伤,还无情地把她给辞退了。臧姑娘毅然向法院提出了起诉并获得了胜诉。可是,这个好强的山东姑娘硬是拒绝酒楼老板理应赔偿的3万元钱,只要了她应得的工资4500元。后来,臧姑娘又拒绝了香港社会福利署的帮助。因为,她不想做这个社会的包袱。

为了女儿,为了生活,臧姑娘推着小车,走上了当时为香港交通枢纽的湾仔码头,卖起了她的"北京水饺"。但"北京水饺"只是一个泛称,随着生意的兴隆,有人提醒该给她的水饺取个名称,于是她在小推车"北京水饺"的上面加上了4个字:湾仔码头。

从此,臧姑娘将那个以小贩身份卖水饺的码头的名称,命名为水饺品牌--湾仔码头正式诞生了。

"两"次成功的转折

在她的创业历程中,两次重要的转折,促成了"湾仔码头"成为一个著名的水饺品牌。

在湾仔码头上卖了几年的水饺,其独特的口感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日资百货公司老板娇生惯养、对饮食极其挑剔的小女儿一口气吃下了15个"湾仔码头"水饺。精明的日本商人马上意识到,这"湾仔码头"不是一般的水饺,一定有其别具一格之处。他约见了臧姑娘,要求在日资百货的工厂里生产水饺。日资百货对产品进行重新包装设计,当作日资百货的产品来经营。然而,这第二轮谈判臧姑娘拒绝了:"我辛辛苦苦创立的品牌没有了,我把配方拱手相让,哪一天被踢出来,我连小贩也做不成了。"

第三轮谈判中,日方同意沿用"湾仔码头"的牌子,但包装上不能打地址和电话。臧姑娘仍旧拒绝了:"水饺的口味都随时听取顾客的反馈意见改进了,没有了地址和电话,我怎么和顾客交流,怎么保证产品质量?"

一让再让的日本老板最后被迫答应臧姑娘的所有要求,保留了品牌、电话和地址。有意思的是,当日本老板问她将以多少价格批发给日资百货时,臧姑娘竟提出了一个"12.5元一盒"的"天价"。要知道,臧姑娘当时一盒水饺的零售价是"11元一盒"。在香港经营了28年生意的日资百货老板承认:"你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以批发价高于零售价卖货给我的供应商。"

随着日资百货数百家超市的全面铺货,"湾仔码头"水饺在香港很快成为冷冻食品第一品牌。到现在,湾仔码头已经占领了香港100%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强的冷冻饺子市场。

"三"大生产基地建成

1985年,经过几年小贩生涯的积累,臧姑娘终于开了第一间水饺工厂,随着水饺打入香港日资百货超市,他又相继开办了3家饺子厂或前铺后厂。在香港回归前夕,正当许多人移民海外的时候,臧姑娘却在悄悄地筹建她的第一个现代化大型工厂。终于在1996年,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臧姑娘斥巨资建造的1200平方米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厂房耸立香港。这也使"湾仔码头"实现了质的飞跃。

如果说和日资百货的合作使湾仔码头由小贩变成小工厂的话,那么,他们和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的合作,则使湾仔码头水饺的生产完成了向现代化工厂的突破性转折。

1996年,已经在香港小有名气的臧姑娘接到了无数公司的合作邀请,但都被谢绝了。但是,有一家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却是非常地执着,三顾茅庐把臧请到美国去考察。"看着美国食品公司那些先进的设备,那种有条不紊的管理,我还没有离开人家的工厂就答应和他们合作了。"臧姑娘回忆起这段故事。

1997年,湾仔码头与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正式合资。从此,借助美国通用磨坊的强大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湾仔码头走出了香港,开始全面走进中国内地这个广阔的市场。

1998年,臧姑娘与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又合资1000万美元在上海浦东建立的工厂正式投入生产,"湾仔码头"水饺正式全面打入内地市场。接着经过改扩建的广州工厂也正式投产。臧姑娘透露,尽管占据了北京20%至25%冷冻产品的市场份额,但湾仔码头在北京还没有生产基地。她表示:"北京建厂的基地早已在选择当中,不出明年,一个新的生产基地将在北京建成。"

随着几大生产基地的建成,如今湾仔码头水饺占据了华南市场冷冻食品半壁江山,湾仔码头的产量将进一步提高,明年将率先对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个需求强劲的国家出口,届时,湾仔码头终于开始走向世界。

香港回归10周年的夜晚,臧姑娘与家人一起包着水饺,观看着维多利亚港湾绚丽的烟火。从一个流落到香港衣食无着落却必须养育两个孩子的弱女子到名震亚洲的"水饺皇后",臧姑娘用她30年香港外来打工者的经历,讲述着香港的传奇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了《张海迪故事》后,我不由得对她长生了敬佩之情。我认为:张海迪不仅是我心目中的榜样,更是我学习的楷模。

海迪小的时候,是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样样都行,让爸爸妈妈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可是在她五岁那年,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小女孩身上,她的身体2/3失去了知觉,我也对她惋惜难过。但小时候的海迪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坚强的面对困难,以她最甜、最美的微笑面对生活、面对未来。并没有被命运所折服,我为她这种坚强不屈,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而骄傲、自豪。

海迪从小就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小姑娘,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好学生,虽然学校不收她入学,但是好学的她,自己学习、自己钻研、自己学习医术,并且成了当地有名的小医生,她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大家,大家都非常喜欢她,也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呢,也得到了海迪更多的帮助,她利用空闲时间给大家补课,有很多人因此考上了大学。她所做的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佩服,她的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海迪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她读了成千上万册的书,还会几个国家的语言,并且翻译了几十本外著。我觉得:我们和海迪相比,她太伟大了,而我们太渺小了。

生活的前景是光明的,生活的路程也是严峻的。让我们跟随着绚丽的朝霞,向着理想的太阳飞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父亲讲过张海迪姐姐的故事,今天阅读完《张海迪的故事》这本书后,我真正明白了“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含义。

张海迪五岁时患脊骨骨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里自学完中学课程。十五岁,便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地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的英语小说,还当过无线修理工。《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讲述的就是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从非凡和毅力学习和工作,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看到这位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我不由得想起街头乞讨为生的健壮的青年,想起整日麻将虚度光阴的人们。他们有着健康的体魄,却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勤劳勇敢的志向。平时,有些人总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作为没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张海迪相比,这些借口是多么微不足道呀!

遇到困难不退缩,这就是张海迪。做困难面前的强者,这是张海迪给我的启示。这本书真是影响我一生的书,我将以海迪精神为目标,勇敢向前,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猪减肥记童话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在森林里,有一只叫浩浩的小猪,他可是一只聪明、活泼、顽皮的小猪,整天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生活惬意极了!

有一天,浩浩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一个大苹果,红红的颜色真诱人,而且闻起来还很香,浩浩想弯腰捡起来吃,但是他的肚子实在太大了,一不小心,摔倒滚了出去,摔得他头昏眼花。大家见了,都捂着嘴笑了,浩浩羞得无地自容,他下定决心要减肥

他来到医院,找医生帮忙,医生说:“减肥的方法有三种,你可以自己选择,第一种是运动,见效慢,但最管用,第二种吃减肥药,见效快,但有副作用,第三种就是节食,只要少吃东西就行了。”浩浩一听想:运动太累了,吃减肥药伤身,我还是选节食好了,这个最简单。

第二天浩浩就按照医生说的开始减肥。早餐是一杯温开水,但是浩浩一喝,觉得太没味道了,于是往里面加了几勺蜂蜜,到最后,温开水变成了浓稠的蜂蜜。中午医生让他吃一根黄瓜,他觉得一根黄瓜太少了,一口气吃了四五根黄瓜才罢休。到了晚上,医生让他吃一个苹果,他却把苹果做成了苹果派,吃得心满意足。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不仅没有瘦下来,反而还胖了几斤。

他去找了医生,医生对他说:“你管不住自己的嘴,节食是不可能成功的。”于是浩浩又买了很多减肥药,并对自己说:“这次我一定要瘦下来。”前几天,他都非常准时地吃减肥药,果然,有瘦下来,他开心极了,但是接下来他就想起来了吃一下,想不起来不吃。结果一个星期后,他又胖了。

他又去找了医生,医生说:“你还是运动吧,而且你要找个人监督你。”浩浩想了想,觉得医生说的很有道理了,于是他找到了森林里最会运动,而且最严格的的豹子,让他监督自己。接下来的每一天,森林里都能看到豹子拖着浩浩锻炼的场景。一个星期后,浩浩果然瘦了。

他感激地对医生和豹子说:“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而且还监督我坚持下来,如果没有你们,我肯定会越来越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趣味童话故事:胖兔子要减肥

全文共 1459 字

+ 加入清单

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胖兔子减肥

在丛林深处哟一直胖兔子,因为它从小就很喜欢吃东西的原因所以它一直都是圆圆的。

有一天它不想再继续这种不能跳跃的生活了,它越长越大用来越胖了!

它哭泣着叫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小兔子,小兔子安慰它“不要哭不要哭,只要减肥你还是可以跳起来的,放心吧我会陪着你瘦下来的。”

胖兔子激动的抱住了自己的好朋友紧紧的不放开它哽咽着说到“谢谢你······谢谢你······”

胖兔子每天都在吃着嫩草它再也不吃糖果了,它想要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跳的很高很高然后奔跑起来。

小兔子每天都会给胖兔子送来新鲜的水果做早餐避免它吃得太多反而增加重量。

在小兔子的帮助下胖兔子开始运动了,它坚持着困难的在地上走路,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它终于可以奔跑了但距离跳跃起来还有一段距离。

尽管体重减轻了但让胖兔子最开心的却不是体重而是在这段时间里一直陪在它身边的小兔子,小兔子每天都在为它的愿望而努力帮助着它,这样好的朋友是多么的难得可贵。

在之后的日子里小兔子每天每天都在帮助者胖兔子减肥,最终它们终于可以一起去跑步一起去跳高玩耍胖兔子终于摆脱了它的烦恼。

【小斑马的花衣裳】

森林里,有一只小斑马。她总觉得自己身上的花纹太难看,除了黑就是白,色彩太单调。于是她找到了远近闻名的小裁缝师小猫,让小猫帮她量身定做了一件色彩鲜艳的花衣裳。小斑马站在镜子前,欣赏着自己的花衣裳,心想妈妈一定也会夸自己的。

小斑马告别了小猫,蹦蹦跳跳地回到家。妈妈见小斑马穿成这样,连忙让她脱掉花衣裳,小斑马不明白。

“孩子,咱们来玩捉迷藏吧!”妈妈说。

小斑马和妈妈来到屋外,先由妈妈来找小斑马,无论她躲在哪里,妈妈都能很快地找到她。小斑马不想藏了,想让妈妈来藏。但是,小斑马怎么也找不着妈妈。

妈妈笑咪咪地对小斑马说:“孩子,我们身上的花纹虽然色彩单调,但却是我们的护身符,可以帮助我们逃脱敌人眼睛。如果你穿上色彩鲜艳的花衣裳,就会暴露你自已,让你陷入危险的境地。”

小斑马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终于明白看事物不能光看外表,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毛毛虫怎样过河】

一次相聚,有一位朋友给大家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题:对岸鲜花盛开,四季如春,恍如天国,毛毛虫想去对岸生活,可是一条大河阻挡了去路,而桥又在很远的地方,那么毛毛虫要怎样才能渡过大河呢?

当时我很纳闷,毛毛虫要怎样过大河呢?

小朋友们想一想————

我想,毛毛虫可以长途跋涉找到一座小桥,从桥上爬过去的。

可是朋友们的答案却千奇百怪:

一位刚走出校门的女孩说:“游过去喽!”(天,是毛毛虫呀,不是人。)

做编辑的朋友说:“搭船过去!”

一位从商的朋友说:“爬在别人身上过去!”(哈,毛毛虫可真是个天才!)

答案还有好多,比如落在树叶上漂过去,花钱让人带过去,等河干后爬过去……

是的,只是一道脑筋急转弯而已,因此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只要能到彼岸就行。可是我最喜欢的答案是:变成蝴蝶飞过去。

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从一个小小的卵开始,毛毛虫经历多次的蜕皮,长大,然后成蛹,在某个风和日丽、花香弥漫的日子,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众人的仰慕中,带着尊严与喜悦,翩翩飞过大河,到达鲜花盛开的彼岸。

我想这是真正聪明、真正值得敬佩的毛毛虫吧!它不异想天开,不依附别人,不投机取巧,聪明又勤奋,无惧秋雨冬雪、寒风酷热,在四季交替中克服一个个困难,带着自信安然成长并不断完善自我,直到变成美丽的蝴蝶,然后翩翩飞过大河,到达幸福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严东生传奇故事二:打造材料也打造科学布局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1946年,严东生从上海乘"梅格将军"号客轮直航旧金山,再坐火车到达纽约。在纽约大学选修了一年研究生课程后,他转学至伊利诺大学,主修陶瓷学辅修无机化学。1949年,他以全a的成绩取得博士学位,并同时获得四枚金钥匙奖。应系主任邀请,留校任博士后研究员,薪资优渥。当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兴奋的他当即决定提前回国,"至少有三件事需要马上办:提前中止和学校的研究合同,办理离美手续,解决回国交通"。他带着极少的行李和很多图书资料,与美国移民局多次申辩才办好离境手续,却已没有驶往中国大陆的船只,搭"威尔逊总统"货轮在海上足足颠簸了30多天到达香港,又几经周折才弄到一张开往天津的五等船票。及至严东生回到祖国的土地,已是1950年4月。

作为一名杰出的材料科学家,严东生带领团队精心"打造"了很多种现代先进材料。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严东生主持研制的碳/石英复合材料,具有体积密度小、强度高、耐冲击振动、抗热震和耐烧蚀等优良性能,成功应用于我国第一代航天飞行器,以及人造卫星上,在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号上也有它的踪迹。在严东生的带领下,硅酸盐所制备了多种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为我国重大国防工程提供了优异的防热材料,沿用至今。又比如,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领衔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2年7月宣布发现一种新粒子,其特性与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而探测器"心脏"--电磁量能器使用的5000根高质量、大尺寸pwo闪烁晶体,正是严东生团队的杰作。再比如,去年底我国成功发射的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的"视网膜"--300多根600毫米"世界最长bgo晶体",也是在其基础上完成的。

"他从不局限在一个窄窄的专业领域里。"同事们反复说,严先生是一个战略科学家和科学外交家。年仅38岁时,他便直接参与1956年中国第一个12年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1962年又参加了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1963-1972十年科技规划》的起草;1977年,邓小平邀请33位全国科技教育界精英赴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科教工作座谈会,受邀名单中有严东生。

1978年,严东生被任命为中科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所长(1984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他打造的新材料一样,他当年"打造"的学科发展方向,硅酸盐所沿用至今。1984年被任命为中科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严东生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中国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的汇报提纲":创建开放研究所和开放实验室,推行所长负责制和博士后制度试点,选拔优秀科技后备人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完善科学基金制......如今回头再看,这是中国最高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多么重要的一次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严东生传奇故事一:一辈子只有一个挚爱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在上海的家还是北京的住所,邻居们都能见到一对每天都要携手散步的老夫妻。"璧媃,一起去散步吧。""璧媃,来听这首曲子。"......严东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呼唤爱妻时格外温柔。"我在北京住过老师家。严先生吃得很简单,师母也来的时候,就会照顾得精心许多。她会在冰箱上贴好一张张菜谱卡,就像我们以前常用的文摘卡,上面记录着今天吃什么,需要哪些材料。"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曾任严东生多年秘书、同时也是他亲自带教的研究生"关门弟子"杨建华,对先生的很多事情都难以忘怀,"2014年师母病重入院,那3个多月里,他每天都陪到很晚很晚,被护士催着才回家,两人之间似有说不完的话。那时候,先生身体还很好,不需要搀扶,执意要亲自照顾老伴。送毛巾、递茶水之类的事,都不肯让子女和学生帮忙。师母没能出院,她走后,先生便常常发呆。"

孙璧媃是严东生在燕京大学化学系的同班同学。1918年2月10日,严东生出生于上海传统书香门第,姐弟妹6人,他排行老二。父亲毕业于北洋大学,在京汉铁路任工程师,因染伤寒于1925年病故。幸有各家亲戚相帮设立基金,6个孩子的教育都没被耽误。严东生毕业于崇德中学,梁思成、邓稼先、杨振宁、林同炎、孙道临等都在该校读过书,到高年级时,他已能阅读《双城记》等英文名著原作,并直接用英文撰写长篇读书心得。1935年,严东生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并在二年级时选择了化学系。两年后,日本侵华战争开始,清华园沦陷,学校南迁。为了留在北平陪伴多病的母亲,严东生转入燕京大学,正是在那里结识了一生的伴侣。

硕士毕业后,受时局影响,严东生从燕京大学辗转至中国大学执教,后又任开滦矿务总局总工程师。1943年,严东生与孙璧媃喜结连理,孙璧媃随丈夫来到唐山教书。终于盼来抗战胜利,燕京大学复校,化学系主任美籍教授窦维廉有几个赴美留学的奖学金名额,严东生和孙璧媃双双通过考试获得了奖学金。此时,两人已育有一女,孙璧媃腹中孕育着又一个小生命,权衡再三,她放弃留学,留下来照顾一双儿女和婆婆。

后来,严东生赴北京从事中国科学院管理工作,已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应用化学系首任系主任的孙璧媃,也想调去北京工作,被严东生拦下了:"你有自己的事业,不能总为我牺牲。"

2009年,严东生在央视《大家》栏目中曾说:"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遗憾,总的来讲比较顺。比如说,我交过一次女朋友,结过一次婚,现在已经66年了,健康状况她也相当好,不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1955年9月17日在济南出生。5岁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篇童话故事:减肥腰带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童话故事总是有精彩的情节和故事人物构成,我们在童话故事里享受思想的跳跃。

减肥腰带

小狐狸开的商店,专卖腰带。每天,小狐狸都扯着嗓子喊:

“买腰带来买腰带,这里的腰带品种齐全,美观大方,价钱便宜,保您满意,快来买腰带呀1”

许多天过去了,腰带一条也没卖出去。小狐狸真发愁。

一天,小狐狸突然想出个主意,早晨,刚一开门,他又喊:

“买腰带来买腰带,这里卖的是减肥腰带,不论您有多胖,只要您系上我的腰带,保您肚子变小,人变苗条,快来买减肥腰带呀!”

这一招真灵!

河马大伯正为他的肚子大发愁呢,听说腰带能减肥,立刻买了一条。

大象公公也觉得自己的腰太粗,买了一条。

熊太太吃了许多减肥药,猪大婶抹了十几盒苗条霜,都瘦不下来,她们听说系一条腰带就能减肥,也都跑来买。结果,你一条,我一条,几个月没卖出去的腰带,不到半天都卖完了。

这一天,小狐狸早早就关了商店的门,他数着钱,非常得意自己的聪明。

买了腰带的动物们都系上了新腰带,盼着自己的大肚子快点下去。

十几天过去了,河马大伯觉得自己的腰并没有细下来,他找到大象说:“大象公公,您的腰细了吗?”

“咳,细什么呀,刚才我还称了一(禁止)重,又长了二十斤!”

熊太太、猪大婶也来了。熊太太说:“你们看,这腰带都快系不上了。”猪大婶也叫:“你们瞧我的肚子,我都快看不见自己的肚脐眼了。”大家知道上了小狐狸的当,便一起解下腰带,去找小狐狸算账。

小孤狸见大伙气势汹汹地朝商店走来,知道不好,想赶紧关门,可是,来不及了,大象公公的长鼻子一下就把小狐狸卷了过来。由熊太太动手,四条腰带全都系在了小狐狸身上。

真奇怪,小狐狸一系上腰带,立刻像吹气似的,眼瞧着胖了起来,最后,竟成了个肉团。

“哈哈哈,这腰带留着你自己用吧!”

望着哈哈大笑的伙伴们,小狐狸一步也走不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剪刀大侠

有一把大剪刀在草原上游逛,它一边走一边唱歌:

“咔嚓!咔嚓!

我是剪刀大侠。

谁不听我的话,

咔嚓!咔嚓!”

一棵有学问的山菊花听见大剪刀唱歌,摇摇头说:“这歌词写得不太好,开头是‘咔嚓咔嚓’,怎么结尾还是‘咔嚓咔嚓’?”

“你管得着吗?”大剪刀一扭头,咔嚓一下把山菊花的脑袋剪掉了。大剪刀唱着歌朝山坡上走去。

一只小晰蜴听见了歌声,摆摆尾巴说:“这歌真难听,唱歌的还是个哑嗓子,嘻嘻!”

“你敢取笑我:”大剪刀扑上去,把小晰蜴的尾巴剪断了。大剪刀唱着歌走进森林里。

老虎听见歌声,捋捋胡子说:“森林里只有老虎大王,从来没听说过剪刀大侠!”

“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大剪刀蹦起来,把老虎的胡子剪掉了。打败了老虎大王,大剪刀更加威风了。它站在山顶上大叫一声:“谁还不服气,过来!”

“你过来吧,我才不怕你呢!”从山沟沟里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

“啊,气死我啦!”大剪刀吼叫着,跑进山沟沟,它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莫非比老虎大王还厉害?嗅,原来是一股细细的小溪,清清的溪水顺着石头缝往前流,唱着丁咚丁咚的歌。

凶狠的大剪刀二话不说,扑上去就剪。“咔嚓咔嚓咔嚓……”一连剪了一百下,也没把小溪流剪断。“咔嚓咔嚓咔嚓……”再剪一千下,还没把小溪流剪断。最后,大剪刀使出浑身的力气,又剪了一万下!

大剪刀终于累死了!它一头栽倒在丁咚丁咚的溪水边。

过了几天,草原上的山菊花开出了更美的花朵;山坡上的小晰蜴又有了一条新尾巴;老虎大王的胡子也长出来了,它到山沟里去喝水,看见溪水边横躺着一把生了锈的破剪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哈佛大学经典有哲理的故事哈佛大学励志姐传奇故事

全文共 1364 字

+ 加入清单

这位美国版励志姐名叫“道恩·落金斯(Dawn Loggins)”,居无定所,家境贫寒放在美国的语境下,便是生活在贫民区,父母都是瘾君子。在洛金斯的童年记忆中,烟雾弥漫的房间总是乱七八糟,就算她将房间整理好,用不了多久又会恢复到一片狼藉。她记不得父母从什么时候开始吸毒,只记得因为家里没有自来水,她和年幼的兄弟要走到公厕提水;她记不得有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只记得同样因为没水,几个月不能洗澡的尴尬;她记不得父母除了吸毒还做过什么,只记得在昏暗的光线下啃完一本本课本……

还有别人对她的帮助,老师同学帮助过她解决用水问题和看书问题,虽然只是送给她一些蜡烛和学校更衣室洗澡等小事,不过对于洛金斯来说,这一切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往往给人以富裕的印象,很多人以为美国就算有穷人,也不会穷到哪里去。事实却刚好相反,美国不但有穷人,甚至其穷到让人想象不到的地步。不管在家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似乎都没错。只不过,洛金斯的早当家不止停留于赚钱的阶段,她握到了改变命运的另一根绳子--读书和知识。在高三那年,被父母遗弃后,她勇敢地走上了这条路。幸运的是她遇上了好人,有人愿意收留她。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洛金斯很聪明,成绩拔尖。从这一点上看,洛金斯并不是被上帝遗弃的孩子。不过也得配合她的顽强的意志力才铸就了通往成功的道路。洛金斯的故事几乎具备了励志教材的所有元素--主角悲惨的命运、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一路伸出援手的陌生人。这样的励志故事发生在美国,从侧面打破了美国人都很富有的迷信和死板印象。

美国是不是世界人民的天堂?对此我一向持怀疑态度,别看他们经济发达、教育先进,但贩毒、抢劫、谋杀等安全问题依然充斥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尤其在贫民区,因为贫穷导致的问题似乎更多。贫民区和富人区几乎是贫富差距的缩影,切实的反映了贫富差距是世界问题。

可是美国无疑是励志的,但从她的历史,短短几百年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国,已足够励志。再看美国人,我说的不是好莱坞大片里Super hero般的人物,而是每一个平凡的美国人,他们改变现状的勇气和信心。就拿洛金斯来说,她自述自己从小见识了丑陋的一面,吸毒的人群,被遗忘的人群以及各种困顿。她对自己说,我绝对不能成为和父母一样穷困潦倒的人。从她暗下决心到实现梦想,用了很多的时间。当哈佛的录取通知书摆在桌前时,不知道洛金斯心中作何感想。但和中国一样,在美国本地,洛金斯的故事同样激励了许多人。人们为她打动也为她祝福,在哈佛全额奖学金下,洛金斯终于不比担忧学费从哪里来。她脸上挂着的自信,会帮助她度过愉快的大学生活。

实际上,洛金斯并不是第一位励志姐,很多年前一部《风雨哈佛路》便是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畅销书,后来甚至改编成同名电影。影片中的女主角莉斯经历的故事几乎和洛金斯如出一撤,同样的贫民区背景,同样的父母吸毒,同样的被父母遗弃,同样的聪明好学,同样的从艰苦中考取了哈佛大学。那本书和如今的洛金斯一样,成为励志的经典。

天堂是人们死后才去的地方,虽然没有人证明它的存在,却依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向往;而哈佛这座学习的天堂,虽然难以攀登,但总归是存在的。但愿洛金斯的故事可以激励你,只要你肯付出,就能抵达心中的天堂--不管是清华北大,还是哈佛耶鲁;不管是国内名校梦,还是美国留学路。记住没有到不了的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海迪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时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但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没有放弃生命更没有放弃生活,她一面以坚强的毅力与决心同病魔作斗争,一面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延续生命。

她不仅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而且还自学了大学英语专业。后来又坚持学习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她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了《人体解剖学》、《内科学》、《针灸学》等十几种医学书籍。她用学到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周围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她还学过无线电技术、音乐、绘画和书法等多门类知识与学科,以此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提到80年代没有一个名字比张海迪更深入人心,她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张海迪小时候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5岁不幸患了严重疾病,从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从此她成了一个高位截瘫的人,站不起来了。

小海迪瘫痪了,人们都认为她这一生只能依靠别人来生活了。可是,小海迪想:我要自立,长大了要为人民做点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要实现这个愿望,没有知识、没有本领怎么行呢?可是,她又没办法去学校读书,于是,她小小年纪,就立下志向,决心以病床当课桌,自学成才。她开始用识字卡片学习认字,不久,又学会了汉语拼音和查字典。从此,她以顽强的毅力走上了自学求知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邵雍传说:富于传奇色彩的哲人故事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省政府公布了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扩展项目,我市有7个项目入选。至此,我市已有58项省级“非遗”。这些古老的传说、技艺魅力何在?其入选“非遗”对于当今的我们有什么意义?今起,本报特选部分新入选项目进行报道,为您展现河洛文化的多姿多彩。

从一个“筷”字,能预测出三个人不同的遭遇,分毫不差;生前所做的10首《梅花诗》,预测了身后从1077年至1977年900年间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而且异常准确……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之中,北宋思想家、易学家邵雍似乎成了一位能预知旦夕祸福的“算命仙儿”。

今年,伊川的邵雍传说入选我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带有神话色彩故事何以入选省级“非遗”?记者进行了探访。

民间文学的成功范例

邵雍是一代易学大家,其传说自然与占卜有着密切的关系。记者翻看邵雍传说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书,其中所附的14则故事均独立成篇,结构严谨,读来趣味十足。

例如,在《三根筷子》中,文雅老汉、贪婪的商人、莽夫三人分别在正午、午后、傍晚请邵雍测字算命。三人所拿的纸卷上均写了一个“筷”字,邵雍仔细观察了三人的装束和言语行动,并查阅了卦谱、推测了天干地支,预言老汉一天之内定有大吉、商人会遭受水淋之灾、莽夫会有关笼之祸。最终邵雍的预言一一应验。

伊川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于红卫表示,邵雍传说千百年来经过民间传播和文人加工的循环互动,千锤百炼,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传说中邵夫子的儒者气象十分浓厚,说文解字,出口成诗,而这些诗句琅琅上口,易懂易记,雅俗共赏。

至于这些传说的真实性,于红卫笑言:“邵雍是个治学严谨的哲学家,他研究和探讨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界的演变规律,怎么会跟江湖算卦沾上边?”

“比如传说中邵雍所作的《梅花易数》《梅花诗》,在其任何著作中找不到,应该是后人附会的。”于红卫说,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传说故事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特殊价值。邵雍传说中塑造的邵雍形象被神化而没有被巫化,兼具学者风范、仁者心胸、道家气派,同时故事的语言朴素生动,富有豫西山区地方特色,是民间文学的成功范例。

邵雍哲学思想值得深入研究和弘扬

2011年10月,纪念邵雍1000周年诞辰暨邵雍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等易学界名人悉数到场,有关邵雍的传说在会议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伊川邵雍易学研究学院院长常铵家告诉记者,在研讨会上,不少专家都认为,邵雍传说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那是对邵雍思想的世俗化表达,精彩的故事更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来关注和了解邵雍。

常铵家认为,邵雍主要有两方面的贡献:一是继承和发展了先天八卦之学,首度公开了先天图的秘密,以先天六十四卦有规律的排列,为后世二进制、数码科技的发展开了先河;二是运用易理和易数,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用八卦学说开列了宇宙历史年表,并对中国宋代以前四千年历史大事,逐年记述,无一疏漏,尤其是对公元前841年前的夏商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梳理得十分清晰,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与之相对应的,在邵雍传说中“邵康节闻鹃声而知天下将乱”和《梅花诗》等故事,折射出“安贫乐道,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研究邵雍哲学思想有一定借鉴价值。

邵雍是河洛文化的代表人物,邵雍传说入选省级“非遗”,对于洛阳文化、旅游建设也有重要意义。“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邵雍长期生活、学习和著书立说的地方。通过深入研究邵雍思想,传承弘扬好河洛文化,必定会不断提升洛阳的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常铵家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命运对于五岁的张海迪来说,并不公平甚至是很残忍的,在五岁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无忧无虑的玩耍,不开心了埋进妈妈的怀里,苦恼这个时候的张海迪被确诊为脊髓血管瘤。她小小年纪不得不以轮椅作为代步的工具,在一次手术后坐轮椅都成了奢望,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这样的小海迪依然保持着坚强乐观的情绪,她的床边有一个大的立柜柜子上镶嵌了正面的镜子。张海迪就利用镜子来躺在床上看书,通过顽强的执着她自学成功了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课本。张海迪并不满足当前的状况,当时英语渐渐显露头角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语言。张海迪就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天一定要背十个单词如果完不成任务,她就狠狠地咬一下自己的手指头作为惩罚。有一次她从医院做检查回来已经累得虚脱眼皮子都要抬不起来了,但是她依旧没忘记这个任务强撑着精神背完了十个单词。

张海迪终于拿下了英语,不但学会了英语还成功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海外的书籍。当她被家人用轮椅推着到出版社,她捧着厚厚的翻译稿呈现给编辑的时候,出版社的所有人都被张海迪顽强不屈服于命运的作弄所感动了。

但是张海迪并没有满足于现在的成就,她继续翻阅各种翻译的相关的书籍为国内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来自国外优秀的精神食粮。张海迪的一生是丰富跌宕的,也是身残志坚的典型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数学名人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一生

全文共 1461 字

+ 加入清单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这是当时一个非常闭塞的县城。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1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才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焦点人物:彭家声的传奇故事

全文共 299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流落异乡的华人遗民 “果敢王”彭家声传奇经历,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彭家声,汉族,1931年出生于果敢红石头河,祖籍四川,清末落籍果敢。父亲彭积昌共生七子,彭家声是长子,次子夭折,三子彭家富,四子彭家贵,五子彭家荣,六子彭家华,七子彭家振。如今兄弟六人全部在果敢身居要职,彭家声现任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富跟随彭家声常年征战,颇通用兵之道,有“战神”之称,现任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武装)总司令,彭家贵是执法处处长,彭家荣是老街市市长,彭家华是同盟军某连连长,彭家振是同盟军副参谋长。

彭家声身逢乱世,半生戎马,几度沉浮很具传奇色彩,有人说他是毒枭,也有人说他是豪杰,但其人究竟怎样?

彭家声和罗兴汉是同学,他也参加了1949年土司杨振材开办的进修班,当年他18岁。给他们授课的是张文华、赵国柱等国民党残军军官,他们有的还毕业于黄埔军校,虽然在内战中兵败共产党,但对基本的军事素质训练和战略战术讲解还是很在行,很正规,管理也很严格。

虽然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并不一定很系统、精深,但至少开启了他们的眼光和胸襟,激发了他们的霸气。因此这个培训班对这22名学生影响还是很大的,以致于果敢后来几十年的风云变幻都是由他们所主导。彭家声个性强、性情刚烈,胆子又大,在同学中颇有侠义之风,经常与人打架很令教官头痛。但他毕竟从中受益匪浅,为成就他以后的霸业打下了基础。本次培训原预定一年,由于时间紧迫就于当年10月底提前结束。结业后彭家声被分配到土司自卫队任分队长。

1959年政府逼使土司交权,但土司杨振材只答应交权给果敢人民而不交给政府,于是果敢成立议事会,由杨金秀幕后操纵。1962年仰光政变成立军人政府,决定武力解决果敢问题。1963年该政府突然同时逮捕了分别在仰光、腊戍、勐东的杨金秀、杨振材、罗兴汉等人,果敢闻讯后反应强烈,公推杨振声为总指挥,短短几天就征召1000多人入伍,分守各关隘要道,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不久果敢部队调整后分成6个大队,彭家声被提拔为光明大队副大队长。

1964年罗兴汉投靠缅甸政府,大力分化、瓦解土司部队,致使果敢武装在1965年纷纷投降。杨振声感到大势已去带残部南下泰国,土司政权自此结束。部队解散后,彭家声回到家中。

缅军入驻果敢后社会混乱,匪盗横行,加之又实行大民族主义,歧视果敢民族,所以人们对缅军非常反感。1965年7月,彭家声举起反政府大旗,成立“果敢人民革命军”带领30多个人上山开始打游击。这30多个人包括了现任掸邦特区副主席的杨忠卫。由于缅军入果时收缴了果敢境内的枪支,缺枪少弹,加上罗兴汉又经常在政府军的配合下对之进行围剿,当时彭家声他们的条件的确非常艰苦。

果敢本地的势力几乎都是为了争夺贩卖鸦片的利益而存在,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本民族的武装也是极不信任的。但彭家声在此时起兵反抗缅甸政府,无论如何是符合民族大义的,因此他们大多还是给彭以支持,这才使得彭家声他们能够多次绝处逢生,队伍甚至还有扩大的趋势。

南下泰国的杨振声与早一年贩烟到此的杨振业生分结怨,后者率部北上,与彭家声部队会合,由杨振业任部队长,彭家声任副职。不久杨振声又派李正武、李文华带兵百余返回与之联合抗击政府军。

乍一看来,反政府武装实力仿佛更强大了,其实不然,双李回果后与彭家声渐渐孤立了杨振业,而且矛盾俞演俞烈,最后终于发生了内讧。杨振业的堂弟杨振宗开枪打死了李正武,彭家声势力较弱不能与之抗衡,避于萨尔温江西岸。

1966年年底杨振声的部队在泰国整训一年后回到果敢,带领这支部队的是其弟杨振勋,他此次回来主要是与彭家声合作,彭家声等亲自前往迎接,被其任命为旅长,彭进入该部队却受到其他人的冷遇和排挤。

1967年3月彭家声乘杨振业运烟南下泰国时为李正武报仇,击毙了杨振宗。杨振业闻讯后兼程回果,决意与彭家声决以死战。为了能够确保取胜,他投靠了政府军。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政府军、罗兴汉、杨振业等多股势力联合对付彭家声的局面。

1967年5月杨振业在政府军的配合下对之发动了突然袭击。战败后,彭家声带领100多人退向杏唐,而杨振业为了报杀弟之仇紧追不舍,很快就将之包围。彭家声万不得已,奋力突围后退入中国边境。

恰在此时缅甸由于实行反华的错误路线,致使仰光发生反华大暴动,缅甸人对华人烧杀抢掠,任意欺凌。当时,很多华人、华侨被杀害,华人团体、学校被查封。中国政府多次抗议、警告,此事才逐渐平息。

为了和平,缅甸共产党此时空前团结,他们邀请彭家声加入,决心重新进入缅甸与政府反抗到底。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华人华侨的支持。彭家声加入缅甸共产党的队伍后,接受了他们的政治、军事教育,同时他又学习到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先进经验和理论,部队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1968年元月,彭家声的部队经过严格训练和重新准备后,以“缅甸人民解放军”的名义进入果敢,势如破竹,连克红岩、慕太、邦永等地。并在以后的战斗中多次击溃政府军和罗兴汉、杨振业部队。

1969年3月罗兴汉和政府军放弃果敢,退至滚弄。至此,彭家声占领了除滚弄和南湖以外的果敢所有地区。以后他又频频向政府军发动攻势。4月果敢立县,彭家声以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身份兼任县长,将政府机构迁至靠近中国南伞口岸的杨隆寨。

共产主义激发了彭家声灵魂深处的善良,在占领果敢初期,他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少税收,上访的百姓他都亲自接见,对部下和平民百姓都比较爱护。所以这段时间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甚至一些被罗兴汉强迫搬迁至滚弄等地的烟农也悄悄搬回果敢。

1973年彭家声被调往景栋,当年与政府军交火上百次,他的三弟彭家富在此期间曾踏响地雷,身负重伤。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缅共内部风浪起伏,分化严重,大民族主义使得缅共最终落个不了了之。彭家声也随之沉浮,从1977年开始,一直隐居贺岛。后来杨忠卫、罗大才、蒋忠明、白所成及杨茂良兄弟逐渐控制了果敢的局势,彭家声复出来主持局面。

彭家声于1989年成立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甸政府达成停战协定(缅甸境内其他17支武装纷纷效仿),成立高度自治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任特区政府主席,并于次年同意在果敢进行改种禁毒。此后掌握兵权的杨茂良起而反对彭家声,彭避于勐拉(缅甸第四特区)。

两年后杨茂良的弟弟杨茂贤在中国贩毒被逮捕后执以枪决,杨茂良在国际禁毒联盟的压力下,被迫退出果敢政治舞台,当彭家声再次回到果敢主持政局时,杨茂良已将政府军引入果敢,缅甸政府得以长期在此驻军。

果敢从进入和平年代至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彭家声的一生,评价历来争议多多。市场上有很多关于“金三角”的书,有提到彭氏之处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他是毒枭,是继坤沙、罗兴汉之后新崛起的一代毒王,但他却是果敢提出禁毒主张的第一人,而且果敢的确在2002年底根除了罂粟种植;有人说他性情多变、独断专行。但特区政府至今安宁稳定运作如常………因此对彭家声不能一言以蔽之。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彭家声一直坚持维护果敢的民族利益,抗击政府军达数十年之久,为果敢民族争利益,这是符合民族大义的,他也因此得到了果敢人的尊敬。另外,他领导的民族民主同盟军是缅甸联邦第一支与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达成停战协议的民族武装,并带动其他十七支民族武装走上和平道路,也是有利于果敢民族,符合历史潮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文/张雨晨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今天,我就来写一写我们又熟悉又陌生的人——张海迪

说她熟悉,那是因为她是我们山东人,就住在济南,离我们不算太远,我们很早就听过她的故事并且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听过她的故事;说她陌生,那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见过她。

海迪阿姨的事迹我以前听过,但是并没有全面了解。读了她多事迹后我才全面的了解。在海迪阿姨五岁那年,灾难降临到了她的身上。一天,她正在幼儿园里做游戏,忽然觉得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上。爸爸妈妈把她送进医院,医生们反复检查后得出诊断——脊髓血管瘤。这种病会使人高位瘫痪,一生都会站不起来。但是,可怕的病魔并没有使幼小的海迪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她几次要求上学,都因为各种原因被一所所学校拒绝。学校进不去,她就在床上铺开了课本。同时,她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和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努力锻炼身体,认真学习。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和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读了她的事迹,我想到了我,我拥有一个好的身体、优越的学习环境,还有那么多的好老师,每天耐心细致的教会我许多的知识。可是我却没有海迪阿姨的那种坚韧不拔、勤奋学习的精神,我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学会更多的知识,取得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彩蝶仙子的传奇故事_1500字

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遥远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宁静美丽,没有硝烟,没有战火,因而,百年一度的蟠桃盛会就在那里举行。各地的神仙都赶来参加,就连土地、山神也都参加了。只有一位小仙女艳美,她没来参加。原来艳美一年前私自下了凡,和一个男子成了亲,后来被玉帝发现了,她只得被迫回了天庭,回到天庭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又不敢让玉帝知道,等到蟠桃盛会来临之际,她把孩子生了下来。艳美给她取名叫彩蝶。彩蝶一生下来就会笑,十分可爱。转眼,彩蝶已经十五岁了,艳美想瞒也瞒不住了,于是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玉帝,玉帝一气之下把彩蝶逐出仙境,贬下凡间。

彩蝶被逐出仙境后,在外流浪了一年,她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痛苦的生活。这天,她又累又乏,一下昏倒在路边。当她醒来后,发现自己的两条腿都成了鱼尾巴,自己变成了美人鱼。这时她看到有一个男人鱼在看着她,于是彩蝶问:“你是谁呀?我这是在哪里呀?”那个男人鱼说:“我是人鱼界的第一美男,也是人鱼王的唯一儿子。哦,对了,我忘记告诉你了,这是海底,也是人鱼的世界,你现在是人鱼界中最美的一位了,所以你一定要藏起来呀?”彩蝶问:“这是为什么呢?” 那个男人鱼说:“因为我的父王有一种怪病,说是只能用最美的人鱼的鲜血才能把病治好,到现在始终没有找到,所以他现在疯了,而你却在这个时候到来,幸好你遇见了我,不然你恐怕早就死了。”彩蝶说:“既然老天让我在这种时刻出现,就说明我能把父王治好,相信我吧!”那个男人鱼说:“可……”彩蝶说:“相信我,不会死的。”于是,她走到那个男人鱼的父王面前,用刀割破了经脉,由于失血过多,她昏了过去。

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座皇宫里,一些侍女们正在看着她,她发现自己又变成人了,十分高兴。这时,来了一个女人,她就是皇后。皇后对她说:“你可算醒了,你已经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你是不是仙女。你快告诉我啊!”彩蝶说:“算是吧!可你怎么会怀疑我是仙女啊?”皇后说:“一个月前,我在窗前绣花,忽然看见一群彩色蝴蝶,一直飞到我的窗前,我看见蝴蝶托着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你,我急忙打开窗子,把你放在床上,这时蝴蝶已经飞走了。”彩蝶问:“那我是不是仙女又有什么关系呢?”皇后说:“皇上得了一种病,说是需要找一位仙女,把仙女的血注入皇上体内,皇上便可复原了。”彩蝶说:“哦!原来是这样,我愿意一试。”于是,彩蝶便把血注入到皇上的体内,可过了一会儿彩蝶又昏了过去。她醒来后,看见一群狮子,狮子对她说:“我们狮子已经不吃人肉了,可我们狮王得了病,而药就是一块人肉,所以,请答应我,给们狮王一小块肉治病吧!”彩蝶说:“好吧!”于是,她用小刀割下一块肉,由于十分痛,所以她又昏了过去。

这次她睁开眼睛时,看见了玉帝,玉帝对她说:“自从我把你逐出仙境后,你母亲就一直在求我,还说你这也好,那也好,还很善良,于是我给你设下了三重考验,都过关,所以正式宣布,你以后就是彩蝶仙子,是蝴蝶的首领,并赏一些东西。”彩蝶说:“谢谢玉帝。”

从此彩蝶和艳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传奇创业故事

全文共 289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杨百万,他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而他则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他的故事曾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等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成为世界舆论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重要话题。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他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而他则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他的故事曾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等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成为世界舆论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的著名散户,这个经历了二十多年风风雨雨仍然活跃在市场上的不倒翁,他已成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和证券市场发展历史时绕不过去的象征性人物。

他叫杨怀定,他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熟悉--杨百万。

2007年下半年,沪深股指冲上高位后,杨百万曾多次向散户发出警告。9月12日,上证综指在走出5·30大跌后一路向上,冲破了5000点大关,许多人都在议论7000点、8000点甚至一万点,杨百万却在接受中证报记者采访时提出股市风险加大,又到克服贪婪时,特别强调绩优股群体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泡沫,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一定要克制住贪婪心态,不应盲目理解所谓绩优股的价值投资,而进入价值投机的怪圈。

这篇文章见报后,杨百万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但19个交易日后,上证综指就在冲高6124点后掉头向下,至今跌幅已超过60%,蓝筹股群体更成为下跌的主力。

杨百万因此再度备受关注,其作为中国成功的散户投资者代表的形象再次得到确认。杨百万说:我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散户站岗放哨。

但他同时声明,他现在只对自己决策软件的客户作指导,不会随意对公众发言,不会滥用自己的影响力。他说:我没有自己的网站,也没有博客,只是偶尔,特别是在大盘走势的关键时刻,接受记者的采访。目前互联网上的所谓杨百万网站或博客,全部是假冒的。

从1988年参与国库券买卖算起,经过柜台交易阶段,再到沪深交易所正规的竞价交易市场,杨百万参与了至今为止中国证券市场的全部历史,也是其中的幸存者和成功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走过的心路历程,堪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一个缩影。

1998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评选改革开放20年20人,杨百万入选。如今已到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当年的20人中不少人已经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翻船落马,杨百万却活得挺好,并不断有新的收获,这不能不说与他成熟理性的心态和稳健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

十年前他就曾对记者说:我始终保持独立,不参加任何联盟,不管是券商的、庄家的还是上市公司的。记者与杨百万相识多年,深切地体会他不仅有胆而且有识,他最大的长处就是能独立思考,在关键时刻能够把握住自己,他有自己的明确的生存之道,这已化为他的生存智慧,虽然从学历上来说,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

早期经历已成传奇

杨百万的精明在他踏入投资之路的第一步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百万最早是从买卖国库券开始投资生涯的。这事说起来有点偶然。1988年,因为遭遇一些不公正待遇,杨百万从工厂辞职,自寻生计。这以前他已经通过业余搞第二职业赚了一点钱,银行存款有2万。

辞职后,他当然得更留心赚钱的机会。有一次,他看到上海某报说温州实行利率开放,利息可以高到13%。他给温州人民银行写信,确认了真有其事后,就想把钱存到温州去。他算了算,2万元,每年利息就是2600元。而辞职前他每月工资68元,一年也就800多。这在当时已经算不错了。年息2600元,这不是可以不用上班了嘛?不过到温州去的船票刚买好,他又从报纸上看到另一条消息:上海要开放国债交易。杨百万说:我读过《子夜》,知道这里面会有花头。他立刻算了一笔账:当时上海银行利息每年5点几,三年期国库券,年息超过15点,比去温州存银行还划算,还免了奔波之苦。为啥不买?

国债交易开市的第一天,一大早他就去了。买进后,看看旁边的人,看的多买的少。到当天下午,有人想明白了,开始买进,结果价格立刻上冲。冲到110元以上,他就抛掉了。转手之间,利润超过10%。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之后,他开始研究国库券。很快,他发现全国8个试点国债交易城市的国库券差价很大,而人民银行却禁止金融机构之间流通国库券。于是他想到了个妙招:做国库券的异地买卖。这个念头一转,他在不知不觉中开创了我国国库券异地交易的先河。

他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各地之间的差价甚至可以大到超过10元,利润极其丰厚。他总结出来,什么地方穷、经济落后,什么地方的国库券就更便宜。当时中国人的金融意识还相当淡漠,国库券发行阻碍重重,很多时候要靠摊派,买了国库券的老百姓急于兑现,打八折抛售给银行,而银行也普遍缺乏资金,有些银行国库券业务的启动资金只有十几万,一下子就胀死了。杨百万说:我带着现金去买进,当地银行把我当救星。银行给我的价钱是九折,90元。到上海差价起码十元。靠这2万多元本钱,出去一趟能有几千元进账。我的本金快速膨胀。

他向记者透露其中的奥秘:其实那时国务院有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上海执行得最好,从没有低于面值。正是这一点保证了杨百万国库券异地买卖的价差。我实际上赚的就是这个政策的钱。他说。

杨百万的交易金额越做越大,很快达到上百万,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都开始注意他。

当时对他的行为有很多争论:一、这种行为是否属于经营金融?按国家规定,个人不得经营金融。二、算不算投机倒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看法无疑使他承担了一定的政治风险。这时杨百万采取了一个聪明的举动,他主动到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去人民来访。他对接待人员说:我有些金融法规搞不清,想主动接受党和政府的教育。我可以买卖国库券吗?接待人员反问他:你看呢?他说:可以。接待人员问他有什么依据,他拿出一份《金融时报》,当时的上海分行行长在报纸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欢迎公民随时随地买进国库券,随时随地卖出。

做了一段国库券异地交易后,他心里还是不踏实,怕政策变化,同时也怕大笔现金带在身边不安全。当时个人不能使用本票,只有现金。杨百万说:我特地称过,一万10元钞是一斤二两。我带50万出去,就是60斤。分量重,体积大,十分惹眼。正好当时上海公安局开放保安业务。于是他跑到上海市公安局,询问能否请保安,结果如愿以偿。上海《解放日报》为此曾发过消息:上海出现第一例私人聘请公安人员当保安。这以后他出门买卖国库券,就由保安开好执行公务的证明,还带着枪,一路免检,通行无阻,少了许多麻烦。外地银行也因此更认可他的交易行为,愿意把国库券卖给他。

1989年,他又特意到税务局咨询买卖国库券是否要交税。当时的背景是:一些私营个体户不愿意交税,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结果税务局的人表扬他主动上门报税,报纸还发表了上海市民杨怀定主动报税的消息,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和好感。后来杨百万对记者坦率承认,其实那时他心里很明白,根据国库券条例,买卖国库券是免税的。或许,制定国库券条例时,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杨百万这样频繁地跨地区买卖国库券的情形吧。

到人民银行咨询、请公安人员做保安、到税务局报税,这三件事让杨百万出了名。其实,这中间也隐藏着他自我合法化、自我保护的狡猾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叶剑英传奇的故事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救国救民投身革命

叶剑英出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一户小商人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厚道、勤恳的劳动者。叶剑英七岁入私塾,以后又进了三堡学堂。梅县有些留学归国的学生,办刊物、搞教育、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国暗的封建势力。这些,对少年时代的叶剑英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叶剑英学习用功,成绩优等,同时,接受进步思想。

1912年,叶剑英入梅县务本中学读书,他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投身到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之中。叶剑英少有大志,他发奋读书,健身自强,准备为国为民干一番大事业。叶剑英在校期间,因品学兼优且有很高的群众威信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

叶剑英中学毕业后,随父下南洋谋生,他们来到马来西来恬保求职谋生,屡遭富人鄙视,这种境遇更增强了叶剑英发奋图强的意识。1919年,云南督军唐继尧为充实自己的部队,派人到南洋招收华侨子弟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叶剑英不愿再受资本家的白眼,毅然回国进入讲武堂就学。

在讲武堂受训期间,叶剑英不仅对新知识充满兴趣,而且注意练武,他认为军人没有知识不行,没有功夫也不行。当时讲武堂有个日本教官,精于劈刀技术,他自认为全校无敌,气焰嚣张。叶剑英对此愤愤不平,他也练就了一手精湛娴熟的劈刀技术,邀日本人比武,经过激烈的较量,终于击败了日本教官。

叶剑英在云南讲武堂毕业之后,一心想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仰慕孙中山,追随孙中山。1921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叶剑英成了孙中山的随员,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营长。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进攻总统府,叶剑英率部掩护孙中山夫妇逃离险境。在孙中山遇险期间,叶剑英一直率兵护卫。

1924年,孙中山在共产党的支持下再度兴起。为了抓军队,他在广州筹办起黄埔军校,叶剑英受命负责招生及选拔教员等项工作。在讨伐陈炯明的斗争中,叶剑英但任粤军第二师参谋长。他率领的部队是战斗最坚决的队伍之一。

在北伐战争开始时,叶剑英任革命军第一军总预备队的参谋长。后来受蒋介石委任,担任新编第二师师长。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队伍中,叶剑英的仕途是顺利的。仅用六年的时间,他就由一个刚出讲武堂的学生升任为师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的人:如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和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还有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阿姨……其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张海迪阿姨。

张海迪阿姨5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她做了很多次手术,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就是张海迪却因此而残疾了。所以她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每一天。张海迪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对生活仍充满了信心,张海迪阿姨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但张海迪却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她还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写作,她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她还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文学作品。我感到非常惊奇,一个残疾人如此热爱生命,真就是令人敬佩啊!

张海迪考大学的时候,主考官得知她就是一个知识渊博的有名的残疾人,多少在考场上有些不便之处。所以主考官对她说:“你可以直接进入大学,不用考试。”张海迪摇摇头,坚定地对主考官说:“谢谢你的好意,可我想凭着自己的实力考上我梦寐以求的大学。”终于,张海迪考上了她理想的大学。

张海迪阿姨真就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啊!她那种身残志坚,热爱生命的精神令我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