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趣味故事(精品20篇)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至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的人生87年都是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以下就是开学吧给同学们推荐的一些关于中国趣味故事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4616

作文

413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全文共 1699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子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不争名利,关注自身;保持沉静,不受影响;愿意施与,不求目的;当断就断,顺势而为;自身发光,善于影响;认清优势,善于应用;时不赋我,静待时机。我等俗人,只能先参考水的品德修行自身,要达到自然的境界似乎还很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一片树叶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小黄牛栽下了一棵柠檬桉,小树苗在春风中欢快地成长着。为了保护好小树,小黄牛在幼树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道:“请爱护小树”。

“哟,一棵多漂亮的小树,当然应该爱护。”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走过,欣赏了一阵之后,赞叹地说,“这小树太可爱了,我只要一片嫩叶夹在我的画册里当书签,那多美哟!”

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叶子,走了。

过了一阵,来了一只小猴。小猴子一发现小树苗,便欢呼起来:“多秀丽的柠檬桉呀,以后它会长得高耸入云,我就要在那白玉般的树干上做攀登技巧的表演。嘻,让我取片叶子作个纪念吧。对,就只要一片。”

小猴子仔细地掐下了一片树叶。乐得翻了个斤斗,溜了。

不一会,又来了一只小狗熊,小狗熊对柠檬桉树苗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咂着嘴说:“不只长得好看,还有股醉人的香味儿,我要尝一片叶子,看看到底是什么滋味。不错,为了爱护小树,我决不多采第二片树叶。”

小狗熊捋下一片柠檬桉叶,用牙齿轻轻嚼着,满意地点点头,离开了。

接着,小山羊走过,小肥猪走过……

每一位路过的小家伙,都取下一片树叶。可是,只过了一天,当小黄牛走来浇水时,一看树苗,惊得目瞪口呆:整个小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残疾运动员王晓福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王晓福1988年11月16日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中,5岁时意外遭到高压电击导致右上肢被烧伤,右大腿肌肉被电流从上到下撕裂烧伤,腿骨外露,身体其他部位多处严重烧伤。为了抢救他的生命,他父母东挪西借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债务。一个贫困家庭的巨大债务吓的连自己的亲伯父和亲姑姑从此不与他家来往。父母仅靠收获季节卖点谷子一点点还债,到了春节家中买不起东西过不起年是常事。王晓福懂事后,妈妈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要有志气,要争气,要让那些瞧不起咱的人看到一只手的人并不比两只手的人差”。贫困的家境,不幸的命运铸就了王晓福坚强的性格。

2001年4月,省残联来人到他家乡选拔残疾运动员,发现了这个大手大脚大个子的孩子,5月他便被抽到昆明参加游泳集训。王晓福牢记妈妈的话,非常珍惜这个难得机会,立志刻苦训练,立志成才。在集训期间游泳池水温偏低,一段时间他又患感冒,每天下水后身子冷的不由自主的发抖,他给妈妈打电话时禁不住掉泪,但放下电话便又跳进水中,一声不响地完成教练安排的课程。王晓福有一股强劲,他下定决心,不管游在自己前面是新运动员还是老运动员,自己都要超上去,一定要游在最前面。一开始他将与自己同级别的队友也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作为赶超目标,别人的动作他认真看,教练教的认真听,下到水里反复体会。经过拼搏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追上并超越了队友。随后他又把目标盯上了比自己级别轻的运动员,将其保持的世界纪录作为自己赶超的目标。在训练中,他从不偷懒,上强度时每天要在水中泡7个多小时,游一万多米,起水后累得饭都不想吃,倒头便能睡著,但他自己告诫自己,只要在训练就要做好每一个动作。后来他成为教练们公认的游泳动作最规范的运动员。

由于刻苦训练,在一年零一个月中,王晓福的成绩飞长,其运动成绩已经相当于经过四年系统训练的健全人游泳运动员的水平。

生长在大山里,从小没见过游泳池的孩子靠自己的顽强毅力很快跨入了世界冠军的行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寓言故事:得意忘形的老虎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去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老虎得意得简直忘了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中箭而死,真可谓是乐极生悲。人生在世,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于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否则,就会埋上灾祸的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的几则寓言故事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相貌、才情出众的少年,摆出美味佳肴来宴请客人。一个道人入坐不久,突然笑了起来,少年问他:「请问法师在笑什么?」

他回答:「我看到五万里外的山,山下有条河,有只顽皮的猴子掉入水中,所以忍不住笑了。」

少年知道他在吹嘘,也不说破,只让人在其它客人的碗上盛满各种好菜,却将饭盖在菜上端给他,因而他的碗中,只见饭不见菜。

这位道人看了,发脾气索性不吃了,少年问他为何不吃呢?他发怒瞪眼说:「碗里没菜,怎么吃?」

少年反问:「你看得见五万里外的猴子,怎不见眼前饭底下有菜呢?」

这位道人又羞又怒,赶紧跑了。

智慧小语:见远不见近,是一般人的通病。但是为了炫耀自己外在的能力,反而给别人知道自己内心的肤浅。爱炫耀的人实在应该好好反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楚人学齐语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对宋国大臣戴不胜说:“如果有个楚国的大夫(dà fū),想让他的儿子学说齐国的语言,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当然是让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但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干扰他,跟他说楚语,那么,虽然天天鞭打他,逼他学齐语,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领到齐国国都临淄(zī)城内最繁华的街市,让他在那里住上几年,那么,尽管天天责打他,要他讲楚语,那也做不到了。”

[提示]

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培养品德也是这样。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自己也要注意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好的精神养料,抵制消极的影响。

[原文]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①。……一齐人傅之②,众楚人咻之③,虽日挞而求其齐也④,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⑤,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子》

[注释]

①欲其子之齐语也——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的语言。

②傅——教。

③咻(xiū)——吵,乱说话,这里有用说话干扰的意思。

④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⑤庄岳——庄是街名,岳是里名,都在齐国国都临淄城内繁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名菜故事:猴子爬杆

全文共 270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二十年前,张小采机缘巧合下得到一位前辈的指点,烹饪之道略有小成。后来,他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银两,开了家酒楼,定名为“玉香楼”。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

清乾隆年间,江南水乡有一位响当当的厨子,名叫张小采。二十年前,张小采机缘巧合下得到一位前辈的指点,烹饪之道略有小成。后来,他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银两,开了家酒楼,定名为“玉香楼”。

开张之日,酒楼上下张灯结彩,锣鼓鞭炮震天作响。张小采让伙计在酒楼门上贴出一副对联。呵!让人无不称奇。只见那上联:四大菜系无一不精;下联:天南海北全都会做;横幅:天下美食。

口气不小,只是不知道这夸下海口的厨子有没有几把刷子?让人没想到的是,张小采硬生生地借着自己的机灵劲儿和这几年的努力,把客人要求的菜肴全做了出来,做得也是鲜嫩丰美,色、香、味俱全。食客无不惊叹,拍手称快。

这日,刚过晌午,一个老者经过玉香楼前,望见那副对联,他冷笑了一声,一走进酒楼,就招呼小二:“你家掌勺当真‘四大菜系无一不精、天南海北全都会做’?”

“我家掌勺的说了,若是有一道菜他做不出来,门口的对联就摘下来。我家玉香楼开张这几年,倒是有好多客人想摘,可惜没人有这个能耐。”

老人笑了,扬声说:“哈哈,好!那就先给我来一道‘竹外桃花三两枝’。”小二答得利索:“客官,您就瞧好吧!”

一会儿工夫,小二风风火火地从后厨走出来,手中多了一盘 “桃花点绛红”。周围的食客看见,忙围上前来。

呵!张小采这道菜真是讨巧,他用的是一个绘有翠竹的碟子,旁边正放着三块带着点点艳红的桃花饼。还别说,真有那么点味道!小二略带一丝得意,问:“客官,您看,合您的心意吗?下一道呢?”

老人端详着这道菜,说:“倒也有股机灵劲儿。好,这次算他搪塞过去。第二道,我要点‘春江水暖鸭先知’。”

“好!”没过多久,小二从后厨出来,只见他向一个伙计低语几句,就见伙计带着一个木桶,提着一个菜篮,急匆匆走出楼去。

不一会儿,只见伙计提着一桶水、带着一篮蔬菜回来了。又一会儿,后厨里飘出一股鲜香,光是闻一闻,就让人垂涎三尺。片刻后,小二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大砂锅走上前来,说:“客官,您看。”

小二掀起砂锅盖,浓浓的一股香味带着腾腾的热气,散发出来。只见那砂锅中,几片金黄的带皮鸭肉悠悠然漂在水上,煞是好看,真有几丝小鸭凫水的意趣;砂锅的配菜新鲜翠绿,倒也有几分江边柳树随风飘扬的滋味;汤汁鲜黄,给人一种饱满厚实之感。

这时,小二放下一个小火炉,将砂锅放在上面。老者端详着砂锅,眼底从开始的淡然,多了一点疑惑,进而竟变成一丝喜悦。只听老者低声道:“难道......真是......那倒也算有所长进。只是这刀工,怕是受心高气傲的影响,不进反退。唉,这样下去,到最后顶多也就算个寻常厨子,我怎放心得下?”

小二可没注意老者的话语,他以为老者也被张小采的厨艺所折服,随即说道:“客官,我看要不就这样打住?”

“急什么?我方才叫了两道菜,你们上了一道点心,一道汤,主菜还没做,这让我如何下口?”

小二颇有些无所谓,同时也带着些期待,信口说道:“那您还想叫什么?”说着,他看了一眼砂锅,只听见“咕嘟咕嘟”,想必是鸭汤开锅了。

老人想了想,说:“很简单,那就下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吧。”

小二哈哈笑道:“我就知道是这两句。我家掌勺的已经吩咐好了。您看,正是时候。”小二掀起锅盖,略显沸腾的鸭汤泛着丝丝热气。突然,只见一块块白花花的河豚肉,从锅底翻腾了上来。这架势,真好似河豚在水中游动,上下翻飞,竟真是那“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二一脸得意的表情,他看了一眼老者,又说:“‘蒌蒿满地芦芽短’我想就不必说了吧!老人家,您知道的。”

老者点了点头,略带一丝微笑。他拿起竹筷,在砂锅中一捞,正是几样春季的时令蔬菜,不多不少,刚好五样。

小二继续说:“我家掌勺的早就料到了。他特意让我派个伙计,去取活江水以及新鲜的蔬菜,正是想到会这样。”

听到这里,老人竟摇了摇头,他说道:“可我要的是主菜,你家掌勺的只求表面功夫,会错意了。这样吧,我让他一回,有道是‘蚂蚁上树,猴子爬杆’。最后一道菜,就让他给我来一道‘猴子爬杆’吧。不过,我有一点要求,必须让你家掌勺的现场做出来。”

小二略有一丝惊讶,心想这还镇不住你?不过,他对张小采的厨艺绝对有信心,答道:“好,客官!不过我得先问问掌勺的。”说完,小二悠然走向后厨。

张小采年轻气盛,现场做就现场做。他招呼伙计搬来厨具,准备原料,开始做菜。老者站立一旁,静静地看着。只见张小采先将烙好的白面饼“噌噌噌”切成细条,然后把鸡蛋液与切好的饼条打匀,倒进油锅里,一起翻炒,最后,放入佐料,翻炒均匀。

不一会,只见一盘猴子爬杆饼条出锅了,色泽金黄,松软鲜香。围观之食客,无不叫好称赞。张小采端着盘子走到老者面前,自信地说:“这份猴子爬杆,有虚有实,有动有静,也算是一道名菜。老人家您果然见识非凡。”

但是老者看都没看这盘菜,就揶揄道:“你这就做好了?哼!果然还是欠火候。你这道菜,猴子有了,杆也有了,可我怎么没看到猴子爬杆呢?我要你现场做,个中奥秘,皆缘于此。而且,你这小猴,怎么连眼睛都没有啊,哈哈哈?”

“这......”张小采哑口无言。

“这真正的猴子爬杆,其实是这样的。”老者命伙计取来鲜虾、竹笋,佐料若干。老者提刀切笋,较于张小采,老者刀工更慢,更柔和,但切出来的笋条却十分整齐。

老者将笋条倒入锅中,竹笋“噼噼啪啪”,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发散出来。这香味,相比之前的猴子爬杆,更具一股清凉芬芳之感。几分钟后,老人将炒好的竹笋收入盘中,然后他再起油锅,将佐料撒入锅中,霎时间,奇香四溢。

接下来,老人又放入竹笋,炒拌均匀,再迅速将活虾倾盆倒入锅中,只见活虾受不住高温煎烤,虾脚自然弯曲,竟然正是抱住竹笋,向上蹿动。一双双小虾眼,真给人一种小猴在杆上玩耍的奇特感觉,却正像那“猴子爬杆”!

“好!”不经意间,周围聚拢的人越来越多,潮水般的叫好声四面而来。老者将这盘真正的猴子爬杆放在张小采面前。这位年轻人看得呆若木鸡,而后面红耳赤,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

“年轻人啊,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厨子,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唯我独尊的狭隘。我之前教过你的,可惜你......唉!你看你这几年,受自负侵蚀,你做菜的心意,竟是不进而退。心意没有,再好的色与香,又能如何?终是抵不过‘味’这位冷面判官。”

张小采这才反应过来,这似曾相识的老者,不正是多年前点化自己的高人吗?这番教导,更是字字入耳。张小采如醍醐灌顶,他赶紧行礼。但是待他抬起头来时,老者早已融入人群之中,不见踪影。只留下一盘“猴子爬杆”,在桌上冒着热气,那虾脚,似乎还动着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名人故事之杨澜

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1995年的冬天,如果我再找不到工作,灰溜溜地回国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可我再一次被拒绝了。想起那个面试官的表情,我非常想抓狂。她竟然说我的形象和我的简历不相符而拒绝继续向我提问。我低头看自己的打扮,很明显,因为穿着问题,我被她鄙视了。我发誓我可以用我的能力让她收回她对我的鄙视。但我没有得到表现我的能力的机会。

我的房东莎琳娜太太是一个很苛刻的中年女人。她规定我必须十二点之前熄灯睡觉,规定我必须在十分钟之内从浴室出来,规定我如果不穿戴整齐就不准进入她的客厅,不准我用她的漂亮厨房做中餐,她甚至规定我在她有客人来访的时候必须涂口红!

我非常讨厌莎琳娜这种所谓的英伦女人的尊严。但所有人都说,莎琳娜是最好的寄宿房东。

我看不出她好在什么地方。就好比,当我很多次面试失败回来后,厨房里一点吃的都不会有。并且如果我上楼发出声音,她会站在卧室门口很大声地指责我。

我刚刚洗完头发,坐在床上一边翻看报纸的招聘信息一边吃我带回来的面包卷。这违反了莎琳娜的原则。她冲上前来,一把夺过我的面包和报纸,用英文大吼:“你这个毫无素质的中国女孩!你滚出我的家!”

我于是披散着头发,在睡衣外裹上大衣冲出了门。

二十五年来,我以非常漂亮的成绩和能力一路所向披靡。从来没有人说我没有素质。

我们家并不贫穷,但二十五年来我的妈妈一直告诉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能明白以貌取人在这里居然成为一个正义的词语。这简直是对我二十五年的人生观的侮辱!

我愤怒地冲进一家咖啡馆。天气实在太冷。我也很饿。

咖啡馆里的人居然很多。侍者以一种奇怪的眼神把我引到一个空座位边。那是咖啡馆里唯一的空位。我的对面是一个英国老太太。她看起来比莎琳娜更加讲究,就像伊莉莎白女王一样尊贵与精致。我不由得下意识地收起自己宽松睡裤下的运动鞋。然后我看到她裙子下着了丝袜和漂亮高跟鞋的腿,以她这样的年纪,却仍然把这样的鞋子穿得非常迷人。

在欧洲的很多高级餐厅里,衣衫不整是被拒绝进入的。我想我能进来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穿了价值不菲的大衣。我不由得暂时收起自己的愤怒,说:“给我一杯热咖啡。谢谢。”

侍者走开后,对面的老太太并不看我。而是从旁边拿了一张便笺写了一行字递给我。是非常漂亮的手写英文:洗手间在你的左后方拐弯。我抬头看她,她正以非常优雅的姿势喝咖啡,没有看我半眼。我的尴尬难以言明。第一次觉得不被尊重是应该的。

我的头发被风吹得非常凌乱,我的鼻子旁边甚至还沾了一点面包屑!虽然我的大衣质地非常好,但我的睡裤被它衬得很老旧。我第一次有点看不起自己。这样的打扮,我有多不尊重自己,以致使别人觉得我也不尊重她们。我想起下午去面试时自己的日常便装,那应该也是对一个高级经理职位的不尊重吧?

当我再回到座位的时候,那个老太太已经离开了。那张留在铺了细柔的格子的餐桌上的便笺多了另一句漂亮的手写英文: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

我逃也似的走出了那家咖啡厅。莎琳娜竟然坐在客厅里等我,一见我就对我说我超过了十二点十分钟才回来,所以明天必须去帮她清洗草坪。我答应了她。并向她道歉。

我发现莎琳娜教了我许多同样有用的东西:十二点之前睡觉能让我第二天精神充足,穿戴整洁美观能让别人首先尊重我,穿高跟鞋和使用口红使我得到了更多绅士的帮助,我开始感觉自己的自信非常充足而有底气,我不再希望别人看我的简历来判断我是不是有能力。

我最后一次面试,是一家大化妆品公司的市场推广。我得体的着装打扮为我的表现加了分。那个精致的干练的女上司对我说:你非常优秀。欢迎你的加入。

我没有想到,我的上司居然就是我在咖啡馆里遇到的那位英国老太太。她非常有名!是这个化妆品牌的销售女皇!

我对她说:非常感谢你。是真的非常感谢她。非常感谢她那句: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虽然她没有认出我。是的。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我在后来的后来,都一直记得!

[中国名人故事杨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总结:“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也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励志人物故事

全文共 446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中国十大历史励志人物故事,很多都是大器晚成的名人,看看这些历史名人给我们什么样的励志启示。一起来看看吧!

1、姜尚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张了。不过我记得在那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

2、吴承恩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3、重耳

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可以说是颠簸流离,尝尽了苦难。这位在外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随即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开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岁)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齐、曹、楚、秦等国,有的国君对他礼遇有嘉,有的却是冷言冷语。在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一个国君也居然喜欢看希奇)。前633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前632(65岁)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前628年(69岁)冬天,晋文公逝世。

4、黄忠

黄忠在三国里亮相的时间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轻时可能有点小名气,但确实老了之后跟着刘备后才出名的,特别是定军山一战,斩掉名将夏侯渊威震天下,后来能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也可能和这一战有很大的关系。

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株州攸县,即虎纹老家)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刘备攻打荆州各郡,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地,黄忠投降刘备。公元211年(64岁)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表现突出,勇冠三军。平定益州后刘备封其为讨虏将军。公元219年(72岁),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斩杀魏国身经百战的守将夏侯渊,曹军惨败,黄忠自此声名大震。后黄忠升为征西将军。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享年73岁追谥为刚侯。

5、慕容垂

慕容垂重小就勇冠三军,深受父亲慕容皝的喜爱。后来却被太傅慕容评逼走,在在付坚麾下忍辱负重几十载,直到须发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

慕容垂为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宠爱,后来得到慕容恪赏识,曾为前锋都督,前燕吴王。369年晋将桓温率军攻前燕,在枋头撤退,慕容垂以三万骑追到襄邑(今河南睢县),大败晋军。后被太傅慕容评逼走,携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战中进攻被委派进攻襄阳,暗中保存实力,在前秦败后叛变,慕容垂纠合鲜卑、乌桓,建立后燕,率军二十万攻邺,一年后夺据邺城。

386(60岁)年称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岁)年消灭慕容泓的西燕政权。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与本是藩属的北魏关系恶化。395(69岁)年太子慕容宝征北魏,于参合陂之役大败,隔年慕容垂反击,但病死于亲征途中。

6、屈原

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据说屈原还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7、刘邦

刘邦应该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除了运气出奇的好,我觉得他也有自己过人之处。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此时的刘邦已是47岁的“高龄”了。47岁在今天想创一番事业也觉得自己老了,在2000多年前47岁的人可能相当于今天67岁的人。何况还是从一个县里小小的干部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差距。

刘邦的革命事业进展非常迅猛。公元前206(仅仅3年时间)年十月刘邦便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入关后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革命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55岁),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一般说“从奴隶到将军”表示一个人的飞跃,而刘邦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亭长到皇帝”的跳跃,更牛。

8、勾践

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

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亲去吴国臣事夫差入质于吴,抵达吴都,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养马,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

勾践七年(30岁)归越,归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勾践乘吴国争霸中原国内空虚加上国内天灾大败吴国。勾践二十四年(47岁),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有志者,事竞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9、齐白石

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起步晚,基础差。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

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

10、苏洵

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仁宗嘉佑元年,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52岁),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成语故事《九牛一毛》中英文版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Li Ling was a great general during the time of emperor Han Wu-di (hàn wǔ dì汉武帝). He was a very good fighter, and he won every battle.

One time, however, Li Lings troops were so hopelessly outnumbered by the Huns that although they fought bravely, the whole army was soon taken captive.

Li Ling shamefully surrendered for the moment, planning to wait for an opportunity to strike back.

But when news of the surrender reached the capital, the emperors jealous ministers began to degrade Li Ling in front of the emperor.

What he heard made the emperor so angry that he had Li Lings wife and mother put to death.

Ze-ma Chian, who had always respected Li Ling, believed that he wouldnt surrender without a reason, and urged the emperor not to believe rumors.

Sz-ma Chian then wrote a long letter to a friend, saying, "I am now in the middle of writing a history book. If I die, it will be as if one ox in a group on nine were to lose a single hair. I am willing to withstand punishment in order to complete this book." Sz-ma Chian finally did finish his book - the very famous Shr-Ji.

This time, the emperor grew angry at Sz-ma Chian, and locking him up, punished him severely.

西汉时代有个很有名的大将军名叫李陵,他骁勇善战,百战百赢。

有一次,虽然李陵的军队奋勇杀敌,因为兵力不足而战败投降。

李陵打算暂时先忍辱投降,以便伺机等待机会反击。

但当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首都,皇上身边嫉妒的大臣们都开始指责李陵。

皇上十分气愤,他将李陵的妻子与母亲都赐死了。

司马迁一直很敬重李陵,他不信李陵会无缘无故投降,便谏言皇上不要听信谣言。

但就因为这样,皇上便迁怒司马迁,并将他囚禁,进行严惩。

司马迁随后写了一封长信给他的朋友,说道:“我现在在写一部历史长篇,如果我死了,就如同九牛一毛般微不足道,但我愿意承受住这般的惩罚,来完成这部书。”最终,司马迁完成了这部名流千古的史学著作——《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名人故事

全文共 3227 字

+ 加入清单

【素材展示1】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忠哉诸葛亮

曾几何时,汉室后主三次访孔明于草庐之中,曾一味不肯出仕,独守茅庐的卧龙小诸葛被玄德的肺腑之言撼动了心灵之后,他便发誓为国效忠替民请命,以至于兴复汉室的重担从此便历史性地落到他的肩膀上。他并非觉得沉重,因为他满心是欲报三顾茅庐的恩情,满腹是兴复汉室的热忱。作为一位忠臣,他昼夜苦思冥想,细心钻研救国救民之道。

玄德既没,孔明才开始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点沉重了,并非他年迈已近。刘备去时,他挥泪如雨,他失去了一位开明圣贤的君主。从此,兴复汉室的重担完全落在了他的肩膀上。此后,他便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时刻警示自己,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你——诸葛孔明,用忠诚的肩膀担负了一片历史的天空!(2006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肩膀》) 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

(2)刘备屈尊三顾寻访卧龙,孔明隆中对策纵谈天下。 此后,刘备从亡命将军变为了一方枭雄,诸葛亮也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从占据荆、益二州到白帝托孤,两人肝胆相照,心神无二,被后世视为君臣信赖的典范。《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之为“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人炎盛轨。”也许是因为历来英雄相惜,千古同慨,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感叹道:“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然而,时至今日,每每读到《三国演义》中那段精彩的“三顾茅庐”,在慨叹的同时,又想到了另外一点——求贤之道。(2006年湖北满分作文《“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

【所用话题】

(1)肩膀(2006年辽宁高考作文题)

(2)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2006年湖北作文题)

【素材点拨】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称帝后,任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图中原,未能如愿。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勉县境内)军中。随着《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流传,诸葛亮也成为众人称颂的智慧的化身,忠贞的典范,后世人用诗、词、对联等各种形式表达对他的仰慕和颂扬。“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高度精练的概括了他的一生。“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高度评价了他的精神节操。在材料(1)中,作者另辟鼷径,以形象的手法将诸葛亮一生用肩挑重任来形容,深刻地揭示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动力——“用忠诚的肩膀担负了一片历史的天空!”扣题紧密,形式新颖,大气磅礴。在材料(2)中,由《三国志》 “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人炎盛轨”的评价引入论题,既作为分析的对象,又当作有力的力证,一举两得,甚是巧妙。

【素材展示2】

陶渊明,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下了一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

李白,一代诗仙,这位当年名誉京城的御用文人,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感慨,做出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豪放行为,书写了一段“四海皆我家”的美谈。

古代文人骚客懂得认知自我,值得我们称颂;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懂得认知自我的人,更令我们钦佩。

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充分认知自我,知道自己能够让苗乡人民更健康地生活,于是在田垄里提着竹篮,用双手捧回了“生命的意义”,因此她感动了全中国。(2006年高考河南优秀作文《认知自我》)

【所用话题】

人贵有自知之明(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由寓言材料所得话题)

【素材点拨】

这则材料包含了三个中国名人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县令,挂印而归甘于贫寒的乱世高人陶渊明;好任侠、 喜纵横,不甘于只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的闲职,胸怀"大济苍生"的宏愿却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被称为照亮苗乡的月亮的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赤脚医生李春燕。这三则材料年代不同,人物性格特点不同,身世经历不同,作者却敏锐的抓住三人身上不为时代所迷惑,准确的认知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的共同特性,加以引述,从古代到现在论证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所引人物诗句的套引使文句概括文采斐然,大量的排比段,给人以飞流直下,势不可挡之感,极好的论述了话题。

【素材展示3】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收住,化为温暖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收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2006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愿景》)

【所用话题】

愿景 (2006年天津卷)

【素材点拨】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散文家,精书法,晓音乐,通绘画。他改变了当时写词的风格,就和同一时代的王安石变法一样,对当时和后世以巨大的影响。然而他的一生却遭遇坎坷,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做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2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坎坷的遭遇没有改变他的正直、豪爽的品性,却铸就了他特别的情怀,作为我们比较熟知的人物,可以引证的角度很多,在历年的优秀作文中有许多都是以他为例的,本文就是写他面对苦难的成熟与淡薄。还有2006年广东一考生在《菊?月?山》一文中,写了他的博大、旷达;2006年河北一考生在《做缜密的勇者》一文中写了他的壮心不移等,都运用的十分得体、巧妙,为文章增色不少。

【素材展示4】

凭借《千手观音》让世界记住自己的演员邰丽华,用曼妙的舞姿、清纯的微笑、坚定的意志,创造了生命的极致。一位聋哑人,就这样感动了我们。从不幸被上帝夺去听力、声音,到默默无闻、不屈不挠,再到2005年春晚的惊鸿一现,她把自己成功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她知道作为一名聋哑人只能用手势、动作展现自己,她选择了舞蹈,找准了自己的生活位置,成功地谱写了人生绚丽的篇章。

提起“感动中国”,我不能不想起已去的丛飞。在金钱和爱心面前,他选择了后者。作为许多贫困孩子的爸爸,他奔走于各地进行演出,资助他们上学,甚至在病危时,他还没忘记那些孩子,又把医疗费寄给他们。在人人为己的环境中,他是那么的高大、光彩照人。丛飞在人生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让爱心传递下去,也让我们从此记住了他——一位高尚的歌手。(2006年高考河南优秀作文《找准自己的位置》)

【所用话题】

认知自我(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由寓言材料所得话题)

【素材点拨】

这则材料首先选用是《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的事例。通过对其面对先天残疾刻苦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事迹的叙述,阐述了正是因为她找到了舞蹈,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功“谱写了人生绚丽的篇章”的观点。选例典型、贴近生活,容易为人接受。第二个事例选择感动中国的人物——一丛飞的事例,从选例的角度,已经由个人的成功上升到人生价值的定位,两小节之间逐层递进,论述逐步深化。另外,在选用事例进行论证的过程中不仅详略得当,记叙、抒情、议论自然得体,而且每一个事例后,都有结合中心的材料评论,表现出事事点题的特色和较好的思想性。这些都是在运用事例论证时成功的必备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孙家栋谈北斗故事

全文共 2855 字

+ 加入清单

——专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这里头需要有很多技术力量,要靠我们自己。”

本刊记者/杨时 彭辉

需要用一大段的篇幅,才可能较完整地写下孙家栋的头衔。在学术上,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如果结合当今中国科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名词如“北斗”“嫦娥”,那他是北斗导航卫星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也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如果提及荣誉,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1967年成立之初,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从此孙家栋开始与卫星结缘,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2010年底的一天,孙家栋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办公室里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评述北斗计划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卫星整体发展状况。

中国新闻周刊:卫星导航功能是如何酝酿出来的?

孙家栋:1957年,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在那个年代,上天很不容易,科学家们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怎么将卫星送上去。至于送上去后干什么,当然也有少数科学家证明研究,但重点还是集中在这个梦想—怎么样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即上天。第一颗卫星上天后,老百姓很激动很兴奋,给科学家的震动也很大。

卫星上天后,科学家们就开始想如何让它为人类服务。卫星有三个方面的用途:信息传递、信息获取和导航。信息传递,比如说电视、通信。因为有了卫星,奥运会才能一夜之间传播到世界各地,才能成为一大笔盈利。

所谓的信息获取,就是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天文卫星等等。相当于在卫星上装一个照相机,通过这个方法观测地球或者太阳等其他星星。美国刚刚宣布说发现了离地球最近的黑洞,形成的时间也很短,才30多年。这个发现对科学的推动是非常厉害的,这也就是依靠了卫星的信息获取功能。

再往下发展,科学家们就想,卫星发射上去之后,能不能把卫星当成一个自然星体去观察呢?这就讲到了导航问题。人类航海,一开始就是用北斗星来导航,通过测量北斗星的高度来换算出相应的地球纬度。有了人造卫星之后,能不能用它来导航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北斗星离人们很远,角度变化很小。此外,经过人们长期的观察,跟北斗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可以换算出来的。而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转动很快,观察计算起来很难。所以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动了很多脑筋。

经过大量科学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在理论上把这个问题摸索清楚了。一颗卫星传递下来的信号,经过处理以后,与地球的圆面交叉以后,在地面上画个圆环。假设有两颗卫星,就画个圆环,两个圆环一定有两个交叉点,所以当你接到两个卫星的信号的时候,你一定在这两个交叉点的其中一个。假设你能接到三颗卫星的信号,那么第三颗星和这两颗星间又有一个交叉点,你所在那个交叉点一定是三颗星信号的交叉点。就这样,利用天上三四颗卫星传下来的无线信号和地面的关系,经过一些复杂的数学处理以后,就可以做到精确定位。

但这又有另外一个问题:卫星围绕着地球在动,你怎么样保证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四颗星呢?所以,光有四颗星是不够的,得围绕地球多打星。这样算来算去,得围绕地球做一个网,这个网里有24颗卫星。

这个理论是美国人先提出来的。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围绕地球发射24颗卫星,就可以保证在人类活动的大部分地区,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同时看到四颗星,可以满足导航定位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GPS开始发展的时候,你就有所接触了吗?

孙家栋:那个时候,中国刚刚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邓小平到美国访问,就向美国总统提出来采购两个大项目,一个是通讯卫星,一个是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后来,我第一次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到美国去采购通讯卫星。代表团里还有中国科学院和广播电视部的同志。我们在美国停留40多天,和美国航天局的人接触,给我印象特别深。当时,GPS刚开始起步,他们给我们讲,GPS是要提供全球性服务的。事实上,GPS系统也是一步一步不断在调整和改进。一开始,GPS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军事服务,但是办成了以后,美国人就渐渐发现民用领域的作用特别大。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卫星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导航卫星又是如何起步的?

孙家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上天以后,我感觉国家对于航天事业的指导方针是非常明确的,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就是发展“急用”和“实用”项目。当时,提出来先发展“尖兵”,也就是监控卫星。后来就开始研制返回式卫星。前者是信息传递,后者就是信息获取。在这个基础上,就开始搞通讯卫星,因为部队需要通讯。通讯卫星没上天以前,通讯就靠铁路边上的一排电线杆子。到了80年代初,就开始搞气象卫星。

80年代中期,有科学家开始反复探讨卫星导航问题,我印象最深的,是以陈芳允为代表提出的双星定位理论。结合我们国家的特点,经济实力的情况,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科学家们在一块反复研究这个问题。得出的第一个意见是,我们国家在那个年代暂时还没有建设全球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需求。其次,要结合国家的经济实力,得有个长远的规划。根据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如果要搞一个全球性的卫星系统,经济上难以承受。第三,那个时候的技术水平也难以保障,如果搞全球的导航定位,技术上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但是,我们也认为,当时国家虽然没有全球性的需要,但从长远考虑,今后建立全球性的导航定位系统,对于本国经济发展一定是需要的。

中国新闻周刊:北斗系统现在开始推广民用,在应用方面,北斗系统面临什么挑战?

孙家栋:我们要给使用者树立信心,比如航天段的保证,不能说今天发六颗星,明天就坏三颗,那么谁还买你这个终端机?另外,地面管理等等也都是一套很复杂的系统,要对用户负责,出现问题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与服务。此外,不能对军用和民用区别看待。在和平时期,民用其实更重要。

总之,一定要让用户觉得方便可靠。GPS在市场上有如此大的份额,你不可能把他都挤出去。我的想法是,我们要加强和美国GPS的联系,尽量做到互操作,同时不影响我们系统的独立自主。也就是说,让我们的用户机既可以接受GPS的信号,又能接受北斗的信号,两个信号可以同时综合使用,提高精度。如果GPS搞“小动作”,可以把它关闭掉,我们自己的北斗可以独立工作。这种芯片要靠我们自己开发,别人是不可能给你开发的。所以,这里头需要有很多技术力量,要靠我们自己。不过,我想,要开发个芯片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们使用的所有终端设备,要特别强调国产化。假如到了2020年,北斗的产值是四五千个亿,而其中有三千个亿是买外国的零部件回来装的,中国的附加值就一千个亿——咱们千万别干这个事。在这个问题上,国家要下决心。

关于北斗系统的应用,我感觉当前形势还是很好的,各级领导都开始认识到民用领域的重要性。我感觉再有个两三年时间,北斗系统基本组成一个区域网,到那个时候,北斗的应用会达到一个高潮。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名人朱德与四位夫人的爱情故事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一、萧菊芳

1912年秋天,朱德同昆明师范学院学生萧菊芳结婚了。

这时候,朱德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年轻教官,许多人都很关心这位年轻少校的婚事。

在朋友的巧妙安排下,朱德来到萧菊芳家里。菊芳对这位年轻英俊的少校颇有好感,见到朱德时,羞答答地同朱德说了一席话。这在当时是相当“革命”的举动了。

在这次见面中,朱德感到萧菊芳是一个诚实和相当进步的姑娘。朱德还发现萧菊芳的一个秘密:她没有缠足。这一大胆而又进步的行为又使朱德对萧菊芳增加了不少好感。

不久,朱德和萧菊芳结婚了。

婚后的一段时间里,朱德依旧住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整日带兵操练,萧菊芳继续在师范学校读书,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里。朱德和萧菊芳只有在星期天才能团聚。凭朱德当时的地位,完全可以在昆明找一套别墅住,可是朱德和萧菊芳没有这样做。多年以后,朱德曾经自豪地说:这婚事并不是资产阶级的。

1916年初,朱德随讨袁护国军第1军北征,开往家乡四川。这时萧菊芳已经怀孕了,也许是想念丈夫,也许是想念丈夫的家乡,朱德出征后,萧菊芳毅然坐轿子来到泸州,在泸州租了一所小小的住宅,同朱德住在一起。

9月底,萧菊芳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保柱。保柱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气氛。萧菊芳为养育保柱日夜辛劳,却不知病魔突然袭来。保柱出生后数个月,萧菊芳患了类似赤痢的热病,不幸去世。

二、陈玉珍

萧菊芳病逝以后,许多人劝朱德再婚,劝朱德为这个家庭找一个主妇。朱德想到没有母亲的婴儿需要有人照料,就同意了。

这场婚姻也是由朱德在军队中的朋友介绍的。

这位女子叫陈玉珍,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姑娘,也是大足,参加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6年的革命活动。陈玉珍有个条件,如果不在结婚前同求婚人当面谈谈,她就拒绝考虑婚事。

朱德接受了这个“挑战”。朱德见到陈玉珍后,双方都产生了好感。

不久,俩人就结婚了。

陈玉珍是一把理家的好手。婚后,她把家庭布置得简朴、新颖,非常干净。当她知道朱德喜欢养花时,她在小家庭的里里外外都摆上了鲜花,她还精心修整出一个很漂亮的花圃。她爱保柱,把保柱看作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第二次结婚,使朱德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在穷兵黩武的年代里,朱德的三口之家仿佛是一个安全港,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当年当地有思想的人,经常到朱德的寓所聚会,研究中国社会,探讨民主、科学、民族和种族平等等问题。为此,陈玉珍还布置了一间精致的书房,搜寻了一些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以及关于种族和民族平等的宣言这类题材的书籍和小册子,还订阅了《新青年》和《新潮》等杂志。

由于两人的兴趣和爱好相近,陈玉珍精心为朱德选购了《诗经》、《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孙子》等大量书籍,还买了两个漂亮的书柜,她把这间书屋整理得井井有条。这是朱德十分喜爱的一个地方。

1922年夏天,朱德决心赴上海寻找革命道路。临走前,朱德接到川东军阀杨森的电报,杨森邀请朱德到重庆作客。朱德就告别妻子和儿子,离开了陈玉珍的家乡南溪。谁知这一别离朱德再也没有见到他们。

三、伍若兰

1928年朱德和伍若兰在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部举行了婚礼,1929年底三次反围剿时,伍若兰去世。

四、康克清

1929年43岁的朱德在井冈山与17岁的女战士康克清结为伉俪。这一对白头到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趣味童话故事:野兔和刺猬

全文共 2912 字

+ 加入清单

童话故事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小编整理了相关的童话故事,快来看看吧。

野兔刺猬

孩子们,我这故事听起来像是捏造的,但它却是千真万确的。故事是从我爷爷那听来的,他每次给我讲时,总说:

“这当然是真的,要不然就不给你讲了。”

这故事是这样的。在收获季节的一个星期天早上,荞麦花开得正盛,阳光明媚,微风和煦地吹拂着田间的草梗,云雀在空中欢唱,蜜蜂在荞麦间嗡嗡地飞来飞去,人们正穿着盛装去教堂做礼拜。万物欢喜,刺猬也不例外。

刺猬正双手叉腰,靠门站着,享受这清晨的和风,悠闲地哼着小曲,这首歌和他平时星期天早上唱的歌没有什么两样。他悠闲地半哼半唱着,突然想起了要趁自己的女人正给孩子们洗澡的当儿,去看看他的萝卜长势如何。这些萝卜其实并不是他的,只是离他家很近,他和他的家人就习以为常地靠吃这些萝卜度日,他也理所当然地把它当成是他自己的了。说干就干,只见他关上身后的门,随即就踏上了去萝卜地的路。他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绕过了地边仅有的一丛灌木,正准备到地里去时,他看到了为同样目的出门的野兔,他也想去看看自己的白菜长得怎样了。刺猬看到野兔时友好地和他道了声早安,但野兔自以为是位不同寻常的绅士,表现得非常傲慢无礼,连刺猬的问候也不搭理,只是以一种很轻蔑的态度对刺猬说:“你怎么这么一大清早就在地边跑?”“我在散步。”刺猬说。“散步?”野兔微微一笑,“我想你可以用你的腿干点更好的事吧。”刺猬听到这回答非常气愤,他一切都可忍受,只有自己的腿不能提,因为大自然给了他一双短短的弯腿。于是他对野兔说:“你以为你的腿能比我的腿派上更大的用场?”“我正是这样认为的。”野兔说。“这个我们可以验证一下,我打赌如果我们赛跑,我一定会胜过你。”刺猬说道。“真是滑稽,瞧你那对短短的腿。不过我倒很乐意,既然你有这种荒诞的想法,我们来赌点什么呢?”野兔说道。“一个金路易和一瓶白兰地。”刺猬说道。“一言为定。”野兔说。“来,击掌为证,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不,”刺猬说,“没必要这么急嘛,我还没吃过早饭呢!我得先回家,吃完饭。半小时后我就会回来。”

于是刺猬离开了,野兔对这一切也很满意。在回家的路上刺猬想:“野兔仗着他的腿长,很得意,但我会设法胜过他的。他或许是个人物,但他却是个愚蠢透顶的家伙,他会为他所说的话招报应的。”当他回到家时,他对自己的女人说:“老婆,快点穿好衣服,跟我到地里走一趟。”“出了什么事?”他女人问道。“我和野兔打了个赌,赌一个金路易和一瓶白兰地。我要和他赛跑,你也得到场。”“天哪,老公,”他女人叫道,“你没有毛病吧,你是不是疯了,你怎么会想到要和野兔赛跑呢?”“住嘴,你这女人,”刺猬叫道,“这是我的事,男人的事你最好少插嘴。快去穿上衣服跟我走。”刺猬的老婆拿他没办法,不管她愿意不愿意,她都得听他的。

于是他们一起上路了。刺猬告诉她的女人说:“现在听好我的话,你瞧,我会把这块地作为我们的赛跑路线,他跑一畦,我跑一畦。我们会从那头上跑下来,现在要做的就是呆在这畦的底下,当他到达你身旁那畦的终点线时,你就对他叫:我早就在这里了。”

他们到地里后,刺猬告诉他的女人该呆的地方,然后他就往头上走去。他到头上的时候,野兔已经在那儿了。“可以开始了吗?”野兔问道。“当然,”刺猬说,“咱们一起跑。”说着,他们就各自在自己的菜畦上准备好了。野兔数:“一、二、三,跑。”然后就像一阵风似地冲下了这块地。但那只刺猬只跑了两三步远就蹲在了菜畦沟里,并安安静静地呆在了那儿。

当野兔全速冲到那头时,刺猬的女人迎了上去,叫道:“我早就在这里了。”野兔大吃一惊,十分奇怪。由于刺猬的女人长得和刺猬一样,他认为除了刺猬外没人会叫他。然而,野兔想:“这不公平。”于是叫道,“再跑一次,咱们得重新来一次。”

他又一次像风一样往前跑了,他看起来像是在飞。但刺猬的女人仍安安静静地呆在那儿。当野兔跑到菜地的顶端时,刺猬就在那儿对他叫道:“我早就在这里了。”这下野兔可气坏了,叫道:“重跑一次,我们再来一次。”“没问题,”刺猬答道,“对我来说,你愿意跑多少次都行。”于是野兔又跑了七十三次,刺猬总是奉陪着。每次野兔跑到底端或顶端时,刺猬和他的女人总叫:“我早就在这里了。”

到了第七十四次时,野兔再也跑不动了,跑到一半就倒在地上,嘴角流着血,躺在地上死了。刺猬拿走了他赢的白兰地和金路易,把他的女人从菜畦里叫了出来,欢天喜地回家了。要是还活着的话,他们准还住在那儿呢!

这就是刺猬如何在布克斯胡德荒地上与野兔赛跑,直到把野兔跑死。打那以后,野兔再也不敢与布克斯胡德的刺猬赛跑了。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第一,无论什么人,不管他如何伟大,都不该嘲笑比自己差的人,就算是刺猬这样的小动物也不可小瞧;第二,它告诉我们,一个男人必须依据自己的情况,挑一个和自己相貌相配的人为妻。那么谁遇到了刺猬,就得留心刺猬的女人也是刺猬。

【快乐的王子】

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

世人对他真是称羡不已。“他像风标一样漂亮,”一位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味的市参议员说了一句,接着又因担心人们将他视为不务实际的人,其实他倒是怪务实的,便补充道:

“只是不如风标那么实用。”

“你为什么不能像快乐王子一样呢?”一位明智的母亲对自己那哭喊着要月亮的小男孩说,“快乐王子做梦时都从没有想过哭着要东西。”

“世上还有如此快乐的人真让我高兴,”一位沮丧的汉子凝视着这座非凡的雕像喃喃自语地说着。

“他看上去就像位天使,”孤儿院的孩于们说。他们正从教堂走出来,身上披着鲜红夺目的斗篷,胸前挂着干净雪白的围嘴儿。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数学教师问道,“你们又没见过天使的模样。”

“啊!可我们见过,是在梦里见到的。”孩子们答道。数学教师皱皱眉头并绷起了面孔,因为他不赞成孩子们做梦。

有天夜里,一只小燕子从城市上空飞过。他的朋友们早在六个星期前就飞往埃及去了,可他却留在了后面,因为他太留恋那美丽无比的芦苇小姐。他是在早春时节遇上她的,当时他正顺河而下去追逐一只黄色的大飞蛾。他为她那纤细的腰身着了迷,便停下身来同她说话。

“我可以爱你吗?”燕子问道,他喜欢一下子就谈到正题上。芦苇向他弯下了腰,于是他就绕着她飞了一圆又一圈,并用羽翅轻抚着水面,泛起层层银色的涟漪。这是燕子的求爱方式,他就这样地进行了整个夏天。

“这种恋情实在可笑,”其他燕子吃吃地笑着说,“她既没钱财,又有那么多亲戚。”的确,河里到处都是芦苇。

等秋天一到,燕子们就飞走了。

大伙走后,他觉得很孤独,并开始讨厌起自己的恋人。“她不会说话,”他说,“况且我担心她是个荡妇,你看她老是跟风调情。”这可不假,一旦起风,芦苇便行起最优雅的屈膝礼。“我承认她是个居家过日子的人,”燕子继续说,“可我喜爱旅行,而我的妻子,当然也应该喜爱旅行才对。”

“你愿意跟我走吗?”他最后问道。然而芦苇却摇摇头,她太舍不得自己的家了。

“原来你跟我是闹着玩的,”他吼叫着,“我要去金字塔了,再见吧!”说完他就飞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故事:中国女排袁心玥比肩84年神迹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女排后起之秀当中,最出名的就是朱婷、袁心玥,身高2米的袁心玥被球迷们亲切的称为“小苹果”。袁心玥高点快球和高点拦网威慑力超强,不过中俄生死战郎平并未令其首发,打乱了俄罗斯赛前部署,并且给自己留一张底牌、一个秘密武器。

郎家军连赢两局之后,头号重炮朱婷体力有所下降,俄罗斯队在科舍洛娃、冈察洛娃、谢尔班三叉戟带领下背水一战扳回一局。第四局中国队一直被对手压制,8-11落后局面岌岌可危,一旦被对手拖入决胜局,就将陷入被动。

这个时候,郎平想到了袁心玥,这位绰号小 赵蕊蕊的副攻天才不辱使命,一上来就是一个漂亮的背飞钉地板!尽管袁心玥本届世界杯发球没发挥出来,但大赛气质决定了她越到关键时刻,越敢于下手,两次发球直接得分,帮助郎家军将比分追成12平!挽狂澜于既倒!

这个时候双方球员都极为紧张,中俄无论谁输掉,谁就提前失去了冲冠希望, 刘晓彤就在机会球手软,重扣变成了轻打,导致中国队15-17重新陷入被动。而袁心玥凸显大心脏,短平快命中,紧接着她的拦网直接摁到科舍洛娃的头上,将比分追成了17平!令俄罗斯头号重炮出洋相蒙羞,也极大提升了郎家军士气!

不甘心的俄罗斯19-17再度领先,袁心玥反击快球打长线,球落在后排空当,俄罗斯队目瞪口呆!而随后,袁心玥的近体快又将比分追成20平!最后白热化的比拼,袁心玥发球轮接连破坏俄罗斯一传,中国队奇迹般连得5分,25-20拿下!

袁心玥第四局中段才临危受命,等于只打了半局球,却收获了7分,得分效率比任何人都高!袁心玥5次扣球4次得分,1次被防起,没有任何失误,扣球命中率80%!3次拦网1次得分,两次形成阻挡,没有1次失误!8次发球2次直接名人故事:中国女排袁心玥比肩84年神迹CE球,6次破攻,没有1次失误!2次救球1次成功,1次一般,仍然没有1次失误!换句话说,袁心玥本场比赛竟然没有出现任何错误!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袁伟民换上侯玉珠,她出其不意的怪异发球,帮助中国队拿下关键分,赢得了金牌。而较之31年前的经典一幕,袁心玥表现更为疯狂,她发扣拦全面爆发贡献7分,让女排比分紧咬起势的俄罗斯。20平之后凭借她的发球轮,搞得俄罗斯一传兵荒马乱,从而带领中国队笑到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2则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 “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2027 字

+ 加入清单

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沛县。南北征杀十余年,头一次回到故乡,重见故乡父老兄弟,真是无限的感慨。这一天,高祖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把酒临风,喜气洋洋。正当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问道:“门外为何如此吵嚷?”高祖话音一落,县令一旁“刷”地站起,伸过头去往外侧耳一听,才慢慢安下心来,转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头道:“皇爷恕罪。今早卑职来拜皇爷,遇一乡民拦路喊冤,状告本城店主霸鹅。因奉皇诏,卑职不敢耽搁,……不想他们闹了上来,使皇爷受惊,卑职罪该万死,罪该万死!”高祖听后沉思起来,他听说这个县令昏庸无能,靠着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亲眼看看这位县令的本领!高祖暗暗拿定主意,连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为大,尊县不妨即速审理!”没等县令回答,高祖就已离开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处为堂,我等暂且一避!”

县令一听,吓出一身冷汗,心中连连叫苦。你想,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有多大的胆量敢在皇帝面前审案?何况这样的一个无能之辈!县令不敢推托,只好硬着头皮擂鼓升堂。那乡民被差役带到堂前跪下,哭诉道:“……二十只鹅为小民所养,指望卖鹅来购买农具开垦荒地,养家糊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鹅,反诬小民刁赖……求老爷为民作主哇!”

县令听罢,装模作样,手指店主大喝一声:“店家,你平白无故霸鹅,该当何罪!”谁知那店主没有害怕,听到喝声就扑通跪在地下,连忙分辩:“老爷容禀:小店家闻高祖皇爷将要返乡驾临,久备鹅二十只,孝敬老爷以备皇爷受用,不料这乡野流贼,仗着如今皇爷法宽,爱民如子,就胆大包天,来得我店,见鹅起意,生下这谋鹅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爷明镜!”县令听完,觉得店家说的也有理,心想,这可怎么了结呀……随后眼珠一转:咳,村夫流民,判轻判重谅他也不敢怎样,再说,本县若连一个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爷面前,不是显得大大的无能了么,想到这里,忙吩咐两边:“野夫民贼,骚扰本县——给我拿下,重责四十,收入南牢,听候发落!”

那乡民毫无惧色,连声高喊冤枉,被差役强行架出。

其中的破绽,高祖爷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这样一批“青天”,将要造成多少冤狱啊,俺这汉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会败在这批人手里……高祖忍着怒气走进大堂,冷冷地问:“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断明了?”

县令一听高祖这口气,知道不妙,吓得浑身发抖。停了一会儿,高祖又问:“此案审理得如何了?”县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吓得面色如土,哪里还敢哼一声,急忙跪在地下,连连叩头。高祖抬头环视一周,微微一笑道:“诸位父老兄弟,县令大人不作回复,想必案子没有结果!既然如此,店主岂能逍遥?”说着又向众人摊开两手,轻轻说道:“战场识良将,治世出英才。你们,谁能——”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皇爷想招贤理案呀!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哪个敢站出来冒这个大险呀,众人只是你瞅我瞧,谁也不吭一声。

这时,角落里一个身体瘦弱、双目炯炯的人一声高呼,双膝跪在案下道:“皇爷万岁,万万岁,恕小民无罪,俺愿一试!”

刘邦闻言大喜,忙离座向前双手搀起。大家一见此人,不免一惊:“这不是书生李良吗?”李良直起身,对高祖说:“要将两家唤回,当面说清;并速将白鹅送上,俺要审鹅,鹅供为证!”“审鹅?”众人大吃一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是审鹅!二十只全审——请备二十管笔,二十块帛,要鹅一一招供!”李良说得如此平平静静,连高祖也暗暗吃惊,不禁疑虑重重:此人莫不是疯魔中邪,天下哪有审鹅一说,鹅岂能写字招供?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转身对高祖躬身一礼,说道:“请皇爷万岁明天审察!”

第二天,李良开堂审鹅。高祖上坐,店主和乡民跪在堂下,沛城众位父老兄弟列坐两旁,门外还有不少人等候着观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点儿不耐烦了,便回头高声吩咐:“将二十只鹅的招供呈来!”

话没落音,二十个差役一人捧着一块帛,从后堂急急走上来。这时,大家的双眼瞪得象一对对铜铃,目光“唰”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细细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鹅屎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更没有什么“招供”!许多人由失望变得紧张起来,个个都在为李良担心啊。

这时,李良站起来,对着布帛看了一会儿,忽的,他皱起了眉头,一声猛喝:“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开黑店,霸占民鹅,二十只鹅已将实情供出,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店家自知理亏,吓得两腿筛糠,瘫倒在地,最后只得点头认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转脸对惊呆了的乡民说:“老乡,现在物归原主,把你的二十只鹅赶走吧,换回农具,多开荒地,好生过日子……”

李良见众人还愣在那里,不知究竟,就指着帛微笑着说:“城里人养鹅,鹅吃的是粮食,屙的是黄屎;乡下人养鹅,鹅吃的是青草呀,你们看,这块块帛上,不都是青青绿绿的吗?”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时,只见高祖伸手拉住李良,连声赞道:“好,好!你这才称得上是沛县的青天!”从此,让李良任沛县县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乐业。刘邦选贤的佳话,一直流传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名人故事:朱自清的清贫史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一生勤勉,记日记为日常功课。他的两卷日记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其中之一在于:它是观察某类民国文人经济状况的一个绝好样本。简而言之,朱自清日记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贫困史。

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有触目惊心的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而我仍用得拮据而归,甚矣”;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朱自清1920年大学毕业,赴江浙任教,先后辗转杭、扬、沪、温、甬。此时的他已有两个子女,正同时在省立四中和春晖中学任教,奔波于宁波与上虞之间。虽如此,仍是入不敷出,以至需要借米疗饥。

1925年,朱自清成为清华教授,一直到“七·七”事变后随校南迁,为时12年。此期朱自清经历颇多:先为六个孩子的父亲;妻子武钟谦病亡;欧游访学;和陈竹隐恋爱、结合;父亲病故;后又添二男。按说,战前这段经济较为稳定,清华教授待遇不薄,本该是他生计最宽裕的时期,但因家累进一步加重,所以仍时时捉襟见肘。1932年12月9日日记中说:“钱与文字皆觉其少;钱宜少用,文宜多作,勉之。”举债、还债的记录在此期日记里俯拾皆是。

昆明时期,百物腾昂而薪水低徊,教授成为清贫一族。朱自清负担尤重:多病的夫人不习惯昆明环境,带着孩子长住故乡成都,他定期将薪水寄成都;前妻所生三个未成年子女寄养扬州老家,他要付生活费;长女采芷工作无着,也赖他不时资助。陈竹隐来信常为告急,扬州方面则每因寄多寄少、早寄晚寄而与兄弟、弟媳生隙。每月领薪,朱自清第一时间分寄各处,自己所留无几。如1941年5月10日,“兑得现钱共八百九十多元,还债与寄钱后,本月只剩一百三十四元生活费”。他不得不“开源节流”。节流,到了自奉至简的地步: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每周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无非是多写文章、多做业余兼职。1944年后他一直在私立五华中学兼任国文教师。即便如此,仍时有青黄不接的情况,他就只能频频借债,拆东墙补西墙。

借而不得也是常有的事,于是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典当、寄卖成为朱自清在昆明的“家常便饭”。特别是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大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淋浴器具、窗帷布。他和商人讨价还价,有时为了一件物品的价格,连续跑几家寄售行,还常受奸商的气。1942年4月8日,为行军床估价事妥协于商家,日记写道:“估价者系一少年,其人极有口辩,力言帆布已破,仅可按床架论值。”朱希望能卖120元,但少年仅肯给50元。“事后思之,实所不甘。而竟惑于该少年之妄说,草草立据……少年实奸商之尤,侮余如玩之掌上,可恨之至!”读到这些愤激无奈之辞,最令人心酸。

日记非为发表而作,自可率直无拘,完全是真性情的流露。朱自清每每在日记中大叹苦经。1941年4月26日在成都与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挚友叶圣陶倾谈后,写道:“圣陶确有勇气面对这伟大的时代。但他与我不同,他有钱可维持家用,而我除债务外一无所有。”几天后又说:“我尝到经济拮据而产生的自卑感。”不过哭穷归哭穷,另一个事实却是:朱自清,以及他的贫穷的同侪们,在困厄中坚守知识者岗位,维持西南联大弦歌不绝,育才无数,在云贵高原上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高原”。他个人笔耕不辍,遗著煌煌五百万字。有人戏称中国牌知识分子“价廉物美”,信哉斯言。

1948年,在回到清华园后两年,朱自清因严重胃溃疡不治身亡。次年毛泽东热烈表彰了他和闻一多这两位“民主斗士”,说他“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朱自清因此死后哀荣,成了政治上不倒的知识分子表率。“饿死”之说言过其实,但又不能说和长期的穷厄无关。五十而殁,正当人文学者的黄金年龄,这自然是朱自清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文化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钟南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疫情当前,小家和大国,无疑先有大国才能有小家。无数志愿人员奔赴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剪短头发甚至剃成光头,许多热心市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捐赠口罩,不留名字。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奔走在疫情一线,从未放弃。

万水千山的距离,是你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用爱扛起生命的重量,我向你们致敬!

这场无声的战役打响以来,千千万万医护人员奔赴前线,自动请缨毫不犹豫毫无退缩,微信群里一句句“我请愿”“我报名”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誓言,请战书上的一个个红手印是我见过最耀眼的色彩,视频上掉落的一缕缕发丝是我见过最决绝的感动。

如果这算是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奋战在前线的全体战士,写给坚守岗位为人民服务的勇士,写给同是中国的英雄相见而又不能见的亲人,写给努力抗击疫情的所有人,待到春暖花开之际,见面必定热情相拥。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运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每个人都应当牢牢坚守自己的战位,只要我们继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相信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无数“逆行者”的拼搏奋斗,一定能战胜疫情 打赢这场特殊战争,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飞人”苏炳添不屈不挠的励志故事

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

他身着一身红色运动服,足蹬一双白色运动鞋。鸣枪响过,他在第一道出发,起跑稳健,如一道红色闪电,划过海沃德田径场。9秒99,冲过终点,他紧盯着大屏幕,攥紧双拳仰天长吼。他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

北京时间2015年5月31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他以9秒99的成绩夺得季军,超过日本名将伊东浩司和中国名将张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亚洲本土运动员最好成绩,创黄种人百米新历史。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几年后,弟弟也降生在这个家里。一家四口,日子安稳,其乐融融。

上初中时,苏炳添的老师喜欢留下成绩差一些的同学留堂补课,成绩不理想的苏炳添,几乎天天被老师留下来“开小灶”,这让他非常苦恼。为了避开补课,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的田径队。苏炳添在体育课上向来都是活跃分子,弹跳力和瞬间爆发力很强,教练杨永强看到他的这些优势,同意把他带入田径队。

此时的苏炳添痴迷上了速度,他喜欢骑摩托车,那种风驰电掣的快意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因条件限制,他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只是在泥巴地里,跑啊跑啊,像一个追风的少年。2004年11月份,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赛上夺得第一名,成绩用秒表计时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宁德宝看中。

进入省队后,苏炳添曾萌发了不当运动员的念头。2007年,他在田径队的成绩属于中等,但有一段时间成绩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现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弃。

有一天,他坐在赛道旁,看着在赛道上飞跑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多么喜爱奔跑啊,可是现在,他为此犹豫不决。

两个刚刚训练完的队友说笑着坐到他身边,没有注意到他隐藏的痛苦,一个说:“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吗?有什么了不起。”另一个回答。

“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赢家……”

队友的话对苏炳添触动很大,是啊,只要坚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么,对自己来说就是胜利的。很快,他调整了心态,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成绩一点点好起来,并进入了国家队。

2011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他以10秒16夺冠,打破了13年前周伟创造的10秒17的全国纪录,堪称当时中国第一“飞人”。在随后的两年里,苏炳添一直称霸中国男子百米跑道。

俗话说:没有常胜将军。2013年,张培萌连续跑出了两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的成绩,打破了苏炳添创造的全国纪录。并且在辽宁全运会上以10秒08的成绩战胜了苏炳添,夺取了全运会冠军。此外,因为张培萌跑出了男子10秒的亚洲黄种人最佳成绩,平了伊东浩司的纪录,而且是在国外进行的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的,所以也更为引人瞩目。这让苏炳添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夜晚,望着无垠的夜空,他想起了一句话:一切可能之事皆不可得,你只有执着地坚持世上看似不可能的事——莫贪念,莫浮躁,莫松懈。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奔跑吧!苏炳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