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趣味故事汇总20篇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至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的人生87年都是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以下就是开学吧给同学们推荐的一些关于中国趣味故事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4588

作文

413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张良常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

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张良觉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几眼,老人见张良瞧自己,忽然一抬脚,把鞋甩到桥下面去了。老人对张良说:"喂!你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可再一看,老人胡子、头发都白了,又挺可怜他,就强忍住性子,把鞋捡了上来,送到老人跟前。谁知那老人又把脚往前一伸说:"你给我穿上。"张良还是忍住性子,便蹲下来,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笑了笑,慢慢地站起来,什么也没说,大摇大摆地走了。张良望着老人背影,觉得很奇怪。他刚转身要走,老人又回来了,对他说:"你这个小家伙不错,我愿意教你学点儿本事。五天以后的早晨,你在这儿等我。"张良连忙答应了。第五天早晨,他刚上桥,就见老人已经站在桥上了。老人生气地说:"你怎么让我老头子等你呀?这样可不行。要想学,再等五天吧!"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鸡叫,就起身往桥上去,可老人又先到了。他只好认错。老人瞪了他一眼说:"你要真想学,过五天再来。"说吧,拂袖而去。盼到第四天,到了晚上,张良连觉也没睡,半夜就到桥上等着。过了一会儿,老人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张良迎上前去,见了礼。

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要学本事,就得这样啊!"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卷兵书,递给张良说:"你好好读这部书,将来准能成就大事业。"张良接过书,道了谢,还想再问些什么,老人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快步走远了。从此,张良专心致志地钻研这部兵书,最终成了一位有名的军事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故事之一华人院士的“中国胃”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剑桥大学有一位颇有成就的华人,在剑桥大学工作十几年,当上了院士,很不容易。但我发现他与学院内其他英国同事缺少交流。我去学习三个月,就与英国老师们很熟了,进入了他们的圈子,见面都会熟悉地打招呼。这位华人院士很奇怪,问我怎么会与大家这么熟悉,说他自己这么多年在剑桥,与这些英国老师没有多少交往。这位院士为什么难以进入英国老师们的圈子?我想,是因为华人院士的中国胃。华人院士不吃西餐,每顿饭都要回家吃中餐。英国老师们多在俱乐部吃饭,吃饭时就是交流聊天的时候,有时一顿晚饭会吃到晚上10点。吃饭就是思想和情感交流最好的时候。我每到一个新国家新地方,都坚持吃当地的食物。想拥抱世界,要有一个拥抱世界的胃。拥抱世界的胃,帮我很快融入了剑桥大学的教师圈子。

坚守一个习惯,就等于向世界关上了一扇门。开放自己,接纳新事物,就是融入新世界。对外部世界保持好奇,乐于交流、分享、连接,力求去理解、接纳对自己来说是新鲜的事物,海纳百川,纳入外部的新知识、新感受、新资源和新力量。华人院士的一个中国胃,就使他错过了诸多与同事朋友交流分享连接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传奇创业故事

全文共 289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杨百万,他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而他则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他的故事曾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等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成为世界舆论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重要话题。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他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而他则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他的故事曾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等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成为世界舆论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的著名散户,这个经历了二十多年风风雨雨仍然活跃在市场上的不倒翁,他已成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和证券市场发展历史时绕不过去的象征性人物。

他叫杨怀定,他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熟悉--杨百万。

2007年下半年,沪深股指冲上高位后,杨百万曾多次向散户发出警告。9月12日,上证综指在走出5·30大跌后一路向上,冲破了5000点大关,许多人都在议论7000点、8000点甚至一万点,杨百万却在接受中证报记者采访时提出股市风险加大,又到克服贪婪时,特别强调绩优股群体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泡沫,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一定要克制住贪婪心态,不应盲目理解所谓绩优股的价值投资,而进入价值投机的怪圈。

这篇文章见报后,杨百万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但19个交易日后,上证综指就在冲高6124点后掉头向下,至今跌幅已超过60%,蓝筹股群体更成为下跌的主力。

杨百万因此再度备受关注,其作为中国成功的散户投资者代表的形象再次得到确认。杨百万说:我现在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散户站岗放哨。

但他同时声明,他现在只对自己决策软件的客户作指导,不会随意对公众发言,不会滥用自己的影响力。他说:我没有自己的网站,也没有博客,只是偶尔,特别是在大盘走势的关键时刻,接受记者的采访。目前互联网上的所谓杨百万网站或博客,全部是假冒的。

从1988年参与国库券买卖算起,经过柜台交易阶段,再到沪深交易所正规的竞价交易市场,杨百万参与了至今为止中国证券市场的全部历史,也是其中的幸存者和成功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走过的心路历程,堪称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一个缩影。

1998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评选改革开放20年20人,杨百万入选。如今已到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当年的20人中不少人已经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翻船落马,杨百万却活得挺好,并不断有新的收获,这不能不说与他成熟理性的心态和稳健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

十年前他就曾对记者说:我始终保持独立,不参加任何联盟,不管是券商的、庄家的还是上市公司的。记者与杨百万相识多年,深切地体会他不仅有胆而且有识,他最大的长处就是能独立思考,在关键时刻能够把握住自己,他有自己的明确的生存之道,这已化为他的生存智慧,虽然从学历上来说,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

早期经历已成传奇

杨百万的精明在他踏入投资之路的第一步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百万最早是从买卖国库券开始投资生涯的。这事说起来有点偶然。1988年,因为遭遇一些不公正待遇,杨百万从工厂辞职,自寻生计。这以前他已经通过业余搞第二职业赚了一点钱,银行存款有2万。

辞职后,他当然得更留心赚钱的机会。有一次,他看到上海某报说温州实行利率开放,利息可以高到13%。他给温州人民银行写信,确认了真有其事后,就想把钱存到温州去。他算了算,2万元,每年利息就是2600元。而辞职前他每月工资68元,一年也就800多。这在当时已经算不错了。年息2600元,这不是可以不用上班了嘛?不过到温州去的船票刚买好,他又从报纸上看到另一条消息:上海要开放国债交易。杨百万说:我读过《子夜》,知道这里面会有花头。他立刻算了一笔账:当时上海银行利息每年5点几,三年期国库券,年息超过15点,比去温州存银行还划算,还免了奔波之苦。为啥不买?

国债交易开市的第一天,一大早他就去了。买进后,看看旁边的人,看的多买的少。到当天下午,有人想明白了,开始买进,结果价格立刻上冲。冲到110元以上,他就抛掉了。转手之间,利润超过10%。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之后,他开始研究国库券。很快,他发现全国8个试点国债交易城市的国库券差价很大,而人民银行却禁止金融机构之间流通国库券。于是他想到了个妙招:做国库券的异地买卖。这个念头一转,他在不知不觉中开创了我国国库券异地交易的先河。

他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各地之间的差价甚至可以大到超过10元,利润极其丰厚。他总结出来,什么地方穷、经济落后,什么地方的国库券就更便宜。当时中国人的金融意识还相当淡漠,国库券发行阻碍重重,很多时候要靠摊派,买了国库券的老百姓急于兑现,打八折抛售给银行,而银行也普遍缺乏资金,有些银行国库券业务的启动资金只有十几万,一下子就胀死了。杨百万说:我带着现金去买进,当地银行把我当救星。银行给我的价钱是九折,90元。到上海差价起码十元。靠这2万多元本钱,出去一趟能有几千元进账。我的本金快速膨胀。

他向记者透露其中的奥秘:其实那时国务院有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上海执行得最好,从没有低于面值。正是这一点保证了杨百万国库券异地买卖的价差。我实际上赚的就是这个政策的钱。他说。

杨百万的交易金额越做越大,很快达到上百万,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都开始注意他。

当时对他的行为有很多争论:一、这种行为是否属于经营金融?按国家规定,个人不得经营金融。二、算不算投机倒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看法无疑使他承担了一定的政治风险。这时杨百万采取了一个聪明的举动,他主动到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去人民来访。他对接待人员说:我有些金融法规搞不清,想主动接受党和政府的教育。我可以买卖国库券吗?接待人员反问他:你看呢?他说:可以。接待人员问他有什么依据,他拿出一份《金融时报》,当时的上海分行行长在报纸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欢迎公民随时随地买进国库券,随时随地卖出。

做了一段国库券异地交易后,他心里还是不踏实,怕政策变化,同时也怕大笔现金带在身边不安全。当时个人不能使用本票,只有现金。杨百万说:我特地称过,一万10元钞是一斤二两。我带50万出去,就是60斤。分量重,体积大,十分惹眼。正好当时上海公安局开放保安业务。于是他跑到上海市公安局,询问能否请保安,结果如愿以偿。上海《解放日报》为此曾发过消息:上海出现第一例私人聘请公安人员当保安。这以后他出门买卖国库券,就由保安开好执行公务的证明,还带着枪,一路免检,通行无阻,少了许多麻烦。外地银行也因此更认可他的交易行为,愿意把国库券卖给他。

1989年,他又特意到税务局咨询买卖国库券是否要交税。当时的背景是:一些私营个体户不愿意交税,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结果税务局的人表扬他主动上门报税,报纸还发表了上海市民杨怀定主动报税的消息,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和好感。后来杨百万对记者坦率承认,其实那时他心里很明白,根据国库券条例,买卖国库券是免税的。或许,制定国库券条例时,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杨百万这样频繁地跨地区买卖国库券的情形吧。

到人民银行咨询、请公安人员做保安、到税务局报税,这三件事让杨百万出了名。其实,这中间也隐藏着他自我合法化、自我保护的狡猾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玉器和瓦罐--中国寓言故事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

有一位叫堂谿(xi)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韩昭候那里去,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有一只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它的中间是空的,没有底,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不能盛水。”堂豁公又说:“有一只瓦罐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

于是,堂谿公因势利导,接着说:“这就是了。一个瓦罐子,虽然值不了几文钱,非常卑贱,但因为它不漏,却可以用来装酒;而一个玉做的酒器,尽管它十分贵重,但由于它空而无底,因此连水都不能装,更不用说人们会将可口的饮料倒进里面去了。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地位至尊、举止至重的国君,如果经常泄露臣下商讨有关国家的机密的话,那么他就好像一件没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干的人,如果他的机密总是被泄露出去了,那他的计划就无法实施,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和谋略了。”

一番话说得韩昭侯恍然大悟,他连连点头说道:“你的话真对,你的话真对。”

从此以后,凡是要采取重要措施,大臣们在一起密谋策划的计划、方案,韩昭侯都小心对待,慎之又慎,连晚上睡觉都是独自一人,因为他担心自己在熟睡中说梦话时把计划和策略泄露给别人听见,以至于误了国家大事。

堂谿公开导韩昭侯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智慧的人很善于说话,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治国安邦的大道理;能够虚心接受意见、不唯我独尊的人,才是明智的领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玫瑰园里生长着许多玫瑰:红玫瑰、黄玫瑰、绿玫瑰、紫玫瑰、白玫瑰,还有一株黑玫瑰。

玫瑰们都瞧不起这株黑玫瑰,鄙夷地说:

“黑不溜秋的,像个丑八怪!怎么配生长在我们中间!”

黑玫瑰感到非常委屈,但它还是坚强地生活下来。不仅枝繁叶茂,而且花朵开得十分出色。

“哼!丑八怪!”同伴们都嗤之以鼻,连瞧都不愿再瞧它。

一天,园丁陪着一位植物学家到玫瑰园里参观。

植物学家在众多的玫瑰中间看了又看,忽然发现了这株黑玫瑰,惊喜地叫起来:

“黑玫瑰!这是旷世稀有的品种!”

植物学家为了研究黑玫瑰,保存和繁衍这个珍贵品种,便以重金购买了这株黑玫瑰。

当黑玫瑰离开玫瑰园时,它依依不舍地向同伴们告别,特别向辛勤培育它的园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黑玫瑰离开了玫瑰园。玫瑰们因为它们中间没有了这个“丑八怪”而感到欢悦吗?不,它们都感到十分羞愧和懊悔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名人“孙中山”名字由来的故事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有资料记载,孙中山先生的祖籍是在河源市的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村,在紫金有一个“中山纪念小学”和“紫金中坝发昌中山纪念陈列室”。孙中山先生“祖籍紫金之说”虽有争议,但亦为世人所知,而关于他的名字由来,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

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初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又有了新意。孙中山先生早年在澳门、广州行医及游历欧美,多是以逸仙为名。后来,革命同志常以“中山”称之。这“中山”本是个典型的日本姓,怎么会变成孙先生的名字呢?这里有一段趣事。孙文到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日本青年宫崎滔天、平山周十分仰慕孙文,经过许多周折,两人在横滨中国革命志士陈少白的寓所见到了孙文。交谈之中,两人深为孙先生的革命热情和深刻见解所折服。他们决心尽全力帮助孙先生,希望孙先生在日本多留一些时日。为了安全,宫崎滔天和平山周提议孙先生改住他们安排的旅馆,孙先生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于是,孙先生在宫崎滔天、平山周的陪同下,前往新的旅馆。他们一路经过日比谷公园,又经过中山侯爵府邸,来到了名为“对鹤馆”的旅舍。住宿要填写登记表,就由平山周代笔填写。填到姓名栏时,平山周为难了。当时,孙先生正在流亡之中,不能公开使用真姓实名,这可怎么办?平山周急中生智,想起刚才路过的中山侯爵府邸。这“中山”是日本人最常见的姓,正好借来一用。于是,平山周就写下了“中山”二字。有了姓,可是名呢?名怎么填?看着平山周焦急的样子,孙先生接过笔,在登记表上的“中山”后面,写下了一个“樵”字。

事后,有人问孙先生,为什么要以“樵”为名。孙先生说:“现在中国到处是榛莽荆棘,我就是披荆斩棘的开山樵夫啊!”就这样,孙文先生在日本就以“中山樵”这个日本姓名进行革命活动。同志们都称他为“中山先生”。“中山先生”这是日本民族常见的称人方式。因为这样称呼习惯了,革命同志也就不再称他为孙文,而是在日本姓“中山”前面另加了中国姓“孙”,称他为“孙中山”。只是在正式的场合,才称孙文或孙逸仙。就这样,一个日本的姓变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文的另一个名,而且是最常用的名。

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他的家乡广东省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即现在的中山市;我国放多城市的街道、公园。也以“中山”命名;还出现了“中山”为名的学校、医院、舰艇;而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也被称为“中山装”。由于有了孙中山先生祖籍“紫金之说”,也就有了紫金“中山纪念小学”和“紫金中坝发昌中山纪念陈列室”,并于1986年由任民革中央代主席、中国人民政协副主席屈武同志亲笔书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买了一本《中国成语故事》,妈妈说,只有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才能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它,为自己的口头交际和书面写作增添文采和活力。这本书中精选了两百多则常用成语,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还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其中我最喜欢读的是“机不可失”。

这个故事讲了唐朝初年,李渊为了平定天下,就派大将李靖统率大军去攻打蜀都的萧铣。当他的大军来到江边,只见大浪滔天,势如千军万马,奔腾咆哮,看得人心惊胆颤。这时候有位将军说:“等江水退了,再打过江去吧!”可李靖语气坚定地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敌军一定认为我们被江水阻隔,不会马上进攻,我们必须在他还没有调集兵马之前,趁着这江水猛涨的大好时机迅速渡过江去,攻到城下,这才是用兵的上策。果然,在李靖的强大攻势下,萧铣被打败了。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牢牢地去把握,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失去了,就后悔莫及!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一定要“机不可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古代孝道故事:二十四孝

全文共 4154 字

+ 加入清单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应届毕业生网为你整理了关于二十四孝的故事,具体内容如下(仅供参考):

0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寓言故事精选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老鹰飞上了金字塔顶,小蜗牛羡慕极了,它暗下决心,也要爬到金字塔顶上去。

小蜗牛爬呀爬。小麻雀看见了,问:“小蜗牛,你上哪儿去呀?”

金字塔上的蜗牛小蜗牛回答:“我要爬到金字塔顶上去。”

小麻雀捧腹大笑:“你能爬上去的话,除非金字塔倒下来!”

小蜗牛没理睬小麻雀的嘲讽,继续向金字塔顶进发。

老鹰看见了,问:“你要到哪儿去啊?小蜗牛。”

“我要到金字塔顶上去。”小蜗牛自信地说。

老鹰哈哈大笑:“你能爬上去的话,太阳从西边出来!”

小蜗牛也没有理睬老鹰的讥讽。一路上,许多小动物都嘲笑小蜗牛,但小蜗牛从不气馁,依然努力地爬呀爬……

不知过了多久,小蜗牛终于爬上了金字塔顶,它用行动告诉那些小动物们,有志者,事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未知时诚实 谦逊的态度,团结协作 各展所长的劲头,终将帮助我们赢得这场与病毒的竞赛。

近日,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的科研人员将表达出的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菌株,无偿提供给科研机构和医药公司。这一做法的价值是,科研人员无需重复合成病毒基因序列,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还有助于相关诊断试剂产品研发。这是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防疫抗疫一线的缩影。

眼下科研与疫情正在赛跑。早一分钟查明病毒源头,搞清楚病毒的传播致病机理,能为下一步疫情防控抢出更多时间;找到准确快速的诊疗方法,能提高诊断的效率,分流病人,避免交叉感染;筛选潜在的治疗药物开展临床试验,能为病人送来希望……正因为如此,疫情暴发后,科技部当即启动了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部署了在病毒传播快速检测对症药物

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如今,一批针对疫情防控急需短期内有望及时完成的申报项目优先获得支持,一些科研项目审批有了绿色通道,实验室成了疫情防控的特殊战场,与医护人员忙碌的救治一线相比,这里或许没有喧闹,但工作同样紧迫,每一秒都如金子一般珍贵,每一刻都承载着期望。

令人鼓舞的是,我们的科研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分离和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实现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在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共享;快速研制出了检测试剂盒,核酸诊断试剂已经全面投入应用:初步遴选了部分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正在加紧推进进一步的疗效验证: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和病毒株,疫苗制备正在路上。

然而,由于本次肆虐的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人类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无法马上揭开它的所有秘密。它的真正来源是什么,是否存在中间宿主等,仍然需要更多科学证据;如何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依旧需要专家在临床中总结;初步遴选的治疗药物,还需到临床中进一步验证。这些都提示我们,与疫情赛跑,科研人员要有打硬仗的准备,敢于担当集中精力,全力投入攻关任务上来。面对未知时诚实谦逊的态度,团结协作

各展所长的劲头,终将帮助我们赢得这场与病毒的竞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寓言故事六:三人成虎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童话故事——快乐的小红鞋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小花狗买回一双小红鞋,红帮、红底、红丝带。朋友们都说,小花狗的红鞋真漂亮。

小花狗穿上小红鞋,抬起头,挺起胸,背过手,迈着方步走了起来。朋友们又说,小花狗,真神气。

突然,小花狗大踏步地走进了绿草地,他脚上的小红鞋踩倒了一片又一片青青的小草,踩坏了一朵又一朵鲜艳的野花。

朋友们说:“小花狗,你不该踩坏小草和野花!”

小花狗不好意思地说:“这……这……”,他费了好大劲才从草地里走出来,可是,脚下却发出一阵“咯咯咯”的笑声。

第二天,小花狗想去看望小花猫,他又穿上了他的小红鞋,可是,小红鞋却带着他一直向一棵苹果树走去,而且,不费什么力气就走到了树上。又把树枝“咔嚓咔嚓”踩断了许多,红红的苹果也掉了一地。

朋友们又说:“小花狗,你怎么能把树枝都踩断呢?”

小花狗气坏了,他跳下树来,刚想脱下小红鞋,可是,小红鞋以带着小花狗走进了小河,走进了烂泥塘。一会儿,清清地小河被搅浑了,小红鞋也变成了一双又脏又破的鞋。

小花狗再也不喜欢小红鞋了,他把小红鞋扔进了烂草堆,和朋友们搬到别的地方去住了。

躺在烂草堆里的小红鞋,再也快乐不起来了,他看看身上的污泥,想想好朋友小花狗,心里好难过,好难过。

这时,小红鞋突然觉得一个什么东西掉进了他的鞋坑儿,还扑棱棱地在动。

小红鞋问:“你是谁呀?”

“我是一只小红鸟,天太冷了,让我在这里暖和暖和吧。”

看着冻得发拌的小红鸟,小红鞋急忙合上鞋帮、鞋舌,像给小红鸟盖上了被子。一会儿,小红鸟暖和过来,又过了一会儿,小红鸟甜甜地睡着了。小红鞋觉得有小红鸟做伴,这一夜过得非常愉快。

可是,就在天快亮的时候,小红鞋发现小红鸟不见了。他抬头看看天空,想不到自己也像小红鸟一样飞了起来。飞起来的小红鞋高兴极了。他首先飞进绿草地,一棵棵青草,一朵朵野花,就像变魔术一样站了起来。草地又绿了,像碧绿的地毯;花儿更多了,像五彩的花园。

小红鞋想:这样的地方真美。他吹着口哨,又走进小河,像一艘小船在河上驶过。驶过的地主,小河变得清清亮亮,小鱼鲤鱼一条一条跳起来,向小红鞋招手。

小红鞋向小鲤鱼招招手,又离开了小河,飞上苹果树,他用自己的红丝带绑好了一棵棵补他踩断的树枝。奇怪,他的红丝带总也用不完,用了一条,不有一条。一会儿,苹果树就系满了红丝带,像许多鲜艳的红头绳,在微风里飘动。

过了几天,小花狗发现自己的家园比原来更美丽了,他急忙唤回那些和他一起搬走的朋友。朋友们都觉得奇怪,可是,谁也说不出这是谁干的。他们找呀找,缍看到了持在树上的红丝带,这是小红鞋的红丝带呀!可是,他找遍了绿草地,也没见到小红鞋的影子。只是,每天天快亮时,他们都会看到天边有两朵红色的云彩在轻轻飘动,那是小红鞋吗?那么,云彩旁边还有一颗闪闪的星星,那是什么呢?

小花狗和他的朋友们又搬回来住了,他们真想念快乐的小红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中国担当。

应当说,这次抗疫斗争,检验了我们党的组织力 领导力,检视了党员干部的向心力 战斗力,证明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力 凝聚力,抗疫斗争让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更加熠熠生辉 炫彩夺目。

中国精神,彰显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

强国之魄。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的抗疫斗争所展现的中国精神,充分蕴含了民族团结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包含了攻坚克难

砥砺前进的时代精神。应当说,中国精神是在这次突发重大疫情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显示了重要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力量,体现中国速度

中国效率,是胜利之源活力之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体现的是党领导的力量人民团结的力量,是上下同欲

团结一心的力量,是白衣执甲

各业驰援的力量,集体中展示的中国人民的力量。拥有上千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仅用十几天就建成,三个星期内建成16家方舱医院,大量医务人员

医疗设备防疫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到武汉和湖北,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疫情防控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行动能力,真正体现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如此,形成全社会的团结一致 协同高效,才有了抗击疫情的中国速度 中国规模 中国效率。应当说,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党员干部的英勇奋战

中国各族人民的英雄气概,共同汇成了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是我们取得胜利 战胜困难的胜利之源 活力之泉。

中国担当,折射大国风范 大国情怀,是应有之义

无疆之爱。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大道不孤,大爱无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毫不犹豫投入抗疫国际合作,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

扬正义 守道义”的大国形象 大国担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着公开 透明

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最大能力将医疗物资运往全球各地,有力支持援助了全球疫情防控。人类是相互依存普遍联系

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以大国风范

大国情怀,彰显大国担当,为世界抗疫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发扬光大,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各种危险困难和挑战,强化斗争意识

增强斗争精神,百折不挠激流勇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名人故事200字:吕蒙正不记人过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吕蒙正正是宋朝的大臣,不喜欢与人斤斤计较。

他刚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的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参政为他愤愤不平,准备去查问是什么人敢如此胆大包天,急忙阻止了他们。

散朝后,那些参政还感到不满,后悔刚才没有找出那个人。吕蒙正正对他们说:“如果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的话,耿耿于怀,多么不好啊!因此千万不要去查问此人姓甚名谁。其实,不知道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呀。”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气量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新丝路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

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趣味童话故事:一本不说话的书

全文共 5462 字

+ 加入清单

童话故事中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可以激发小朋友的想象力,引导小朋友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小编整理了一些童话故事,快来看看吧,也许对你有你有帮助哦。

【一本不说话的书】

在公路旁的一个树林里,有一个孤独的农庄。人们沿着公路可以一直走进这农家的大院子里去。太阳在这儿照着;所有的窗子都是开着的。房子里面是一片忙碌的声音;但在院子里,在一个开满了花的紫丁香组成的凉亭下,停着一口敞着的棺材。一个死人已经躺在里面,这天上午就要入葬。棺材旁没有守着任何一个悼念死者的人;没有任何人对他流一滴眼泪。他的面孔是用一块白布盖着的,他的头底下垫着一大本厚书。书页是由一整张灰纸叠成的;每一页上夹着一朵被忘记了的萎谢了的花。这是一本完整的植物标本,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搜集得来的。它要陪死者一起被埋葬掉,因为这是他的遗嘱。每朵花都联系到他生命的一章。

“死者是谁呢?”我们问。回答是:“他是乌卜萨拉的一个老学生①。人们说:他曾经是一个活泼的年轻人;他懂得古代的文学,他会唱歌,他甚至还写诗。但是由于他曾经遭遇到某种事故,他把他的思想和他的生命沉浸在烧酒里。当他的健康最后也毁在酒里的时候,他就搬到这个乡下来。别人供给他膳宿。只要阴郁的情绪不来袭击他的时候,他是纯洁得像一个孩子,因为这时他就变得非常活泼,在森林里跑来跑去,像一只被追逐着的雄鹿。不过,只要我们把他喊回家来,让他看看这本装满了干植物的书,他就能坐一整天,一会儿看看这种植物,一会儿看看那种植物。有时他的眼泪就沿着他的脸滚下来:只有上帝知道他在想什么东西!但是他要求把这本书装进他的棺材里去。因此现在它就躺在那里面。不一会儿棺材盖子就会钉上,那么他将在坟墓里得到他的安息。”

①乌卜萨拉是瑞典一个古老的大学。这儿常常有些学生,到老还没有毕业。

他的面布揭开了。死人的面上露出一种和平的表情。一丝太阳光射在它上面。一只燕子像箭似地飞进凉亭里来,很快地掉转身,在死人的头上喃喃地叫了几声。 我们都知道,假如我们把我们年轻时代的旧信拿出来读读,我们会产生一种多么奇怪的感觉啊!整个的一生和这生命中的希望和哀愁都会浮现出来。我们在那时来往很亲密的一些人,现在该是有多少已经死去了啊!然而他们还是活着的,只不过我们长久没有想到他们罢了。那时我们以为永远会跟他们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会跟他们一起共甘苦。

这书里面有一片萎枯了的栎树叶子。它使这书的主人记起一个老朋友——一个老同学,一个终身的友伴。他在一个绿树林里面把这片叶子插在学生帽上,从那时起他们结为“终身的”朋友。现在他住在什么地方呢?这片叶子被保存了下来,但是友情已经忘记了!

这儿有一棵异国的、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植物;对于北国的花园说来,它是太娇嫩了;它的叶子似乎还保留着它的香气。这是一位贵族花园里的小姐把它摘下来送给他的。

这儿有一朵睡莲。它是他亲手摘下来的,并且用他的咸眼泪把它润湿过——这朵在甜水里生长的睡莲。

这儿有一根荨麻——它的叶子说明什么呢?当他把它采下来和把它保存下来的时候,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

这儿有一朵幽居在森林里的铃兰花;这儿有一朵从酒店的花盆里摘下来的金银花;这儿有一片尖尖的草叶!

开满了花的紫丁香在死者的头上轻轻垂下它新鲜的、芬芳的花簇。燕子又飞过去了。“唧唧!唧唧!”这时人们拿着钉子和锤子走来了。棺材盖在死者身上盖下了——他的头在这本不说话的书上安息。埋葬了——遗忘了!

【最后的一天】

我们一生的日子中最神圣的一天,是我们死去的那一天。这是最后的一天——神圣的、伟大的、转变的一天。你对于我们在世上的这个严肃、肯定和最后的一刻,认真地考虑过没有?

从前有一个人,他是一个所谓严格的信徒;上帝的话,对他说来简直就是法律;他是热忱的上帝的一个热忱的仆人。死神现在就站在他的旁边;死神有一个庄严和神圣的面孔。

“现在时间到了,请你跟我来吧!”死神说,同时用冰冷的手指把他的脚摸了一下。他的脚马上就变得冰冷。死神把他的前额摸了一下,接着把他的心也摸了一下。他的心爆炸了,于是灵魂就跟着死神飞走了。

不过在几秒钟以前,当死亡从脚一直扩张到前额和心里去的时候,这个快死的人一生所经历和做过的事情,就像巨大沉重的浪花一样,向他身上涌来。 这样,一个人在片刻中就可以看到无底的深渊,在转念间就会认出茫茫的大道。这样,一个人在一瞬间就可以全面地看到无数星星,辨别出太空中的各种球体和大千世界。

在这样的一个时刻,罪孽深重的人就害怕得发抖。他一点倚靠也没有,好像他在无边的空虚中下沉似的!但是虔诚的人把头靠在上帝的身上,像一个孩子似地信赖上帝:“完全遵从您的意志!”

但是这个死者却没有孩子的心情;他觉得他是一个大人。他不像罪人那样颤抖,他知道他是一个真正有信心的人。他严格地遵守了宗教的一切规条;他知道有无数万的人要一同走向灭亡。他知道他可以用剑和火把他们的躯壳毁掉,因为他们的灵魂已经灭亡,而且会永远灭亡!他现在是要走向天国:天为他打开了慈悲的大门,而且要对他表示慈悲。

他的灵魂跟着死神的安琪儿一道飞,但是他仍向睡榻望了一眼。睡榻上躺着一具裹着白尸衣的躯壳,躯壳身上仍然印着他的“我”。接着他们继续向前飞。他们好像在一个华贵的客厅里飞,又好像在一个森林里飞。大自然好像古老的法国花园那样,经过了一番修剪、扩张、捆扎、分行和艺术的加工;这儿正举行一个化装跳舞会。

“这就是人生!”死神说。

所有的人物都或多或少地化了装。一切最高贵和有权势的人物并不全都是穿着天鹅绒的衣服和戴着金制的饰品,所以卑微和藐小的人也并不是全都披着褴褛的外套。这是一个稀有的跳舞会。使人特别奇怪的是,大家在自己的衣服下面都藏着某种秘密的东西,不愿意让别人发现。这个人撕着那个人的衣服,希望这些秘密能被揭露。于是人们看见有一个兽头露出来了。在这个人的眼中,它是一个冷笑的人猿;在另一个人的眼中,它是一个丑陋的山羊,一条粘糊糊的蛇或者一条呆板的鱼。

这就是寄生在我们大家身上的一个动物。它长在人的身体里面,它跳着蹦着,它要跑出来。每个人都用衣服把它紧紧地盖住,但是别的人却把衣服撕开,喊着:“看呀!看呀!这就是他!这就是他!”这个人把那个人的丑态都揭露出来。

“我的身体里面有一个什么动物呢?”飞行着的灵魂说。死神指着立在他们面前一个高大的人物。这人的头上罩着各种各色的荣光,但是他的心里却藏着一双动物的脚——一双孔雀的脚。他的荣光不过是这鸟儿的彩色的尾巴罢了。

他们继续向前飞。巨鸟在树枝上发出丑恶的哀号。它们用清晰的人声尖叫着:“你,死神的陪行者,你记得我吗?”现在对他叫喊的就是他生前的那些罪恶的思想和欲望:“你记得我吗?”

灵魂颤抖了一会儿,因为他熟识这种声音,这些罪恶的思想和欲望——它们现在都一起到来,作为见证。

“在我们的肉体和天性里面是不会有什么好的东西存在的①!”灵魂说,“不过在我说来,我的思想还没有变成行动;世人还没有看到我的罪恶的果实!”他加快速度向前飞,他要逃避这种难听的叫声,可是一只庞大的黑鸟在他的上空盘旋,而且在不停地叫喊,好像它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听到它的声音似的。他像一只被追赶着的鹿似的向前跳。他每跳一步就撞着尖锐的燧石。燧石划开他的脚使他感到痛楚。

①这句话源出于基督教《圣经·旧约·创世纪》第三章。人类的始祖亚当没有听上帝的话,被赶出了天国,所以人类天生是有罪的。

“这些尖锐的石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它们像枯叶似的,遍地都是!”

“这就是你讲的那些不小心的话语。这些话伤害了你的邻人的心,比这些石头伤害了你的脚还要厉害!”

“这点我倒没有想到过!”灵魂说。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空中的一个声音说。

“我们都犯过罪!”灵魂说,同时直起腰来,“我一直遵守着教条和福音;我的能力所能做到的事情我都做了;我跟别人不一样。”

这时他们来到了天国的门口。守门的安琪儿问:

“你是谁?把你的信心告诉我,把你所做过的事情指给我看!”

“我严格地遵守了一切戒条。我在世人的面前尽量地表示了谦虚。我憎恨罪恶的事情和罪恶的人,我跟这些事和人斗争——这些一起走向永恒的毁灭的人。假如我有力量的话,我将用火和刀来继续与这些事和人斗争!”

“那么你是穆罕默德的一个信徒吧?”安琪儿说。

①是伊斯兰教徒。

“我,我决不是!”

“耶稣说,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①!你没有这样的信心。也许你是一个犹太教徒吧。犹太教徒跟摩西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②犹太教徒的唯一无二的上帝就是他们自己民族的上帝。”

①这句话是引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26章第52节。

②引自《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第21章第23节。

“我是一个基督徒!”

“这一点我在你的信心和行动中看不出来。基督的教义是:和睦、博爱和慈悲!”

“慈悲!”无垠的太空中发出这样一个声音,同时天国的门也开了。灵魂向一片荣光飞去。

不过这是一片非常强烈和锐利的光芒,灵魂好像在一把抽出的刀子面前一样,不得不向后退。这时空中飘出一阵柔和和感动人的音乐——人间的语言没有办法把它描写出来。灵魂颤抖起来,他垂下头,越垂越低。天上的光芒射进他的身体里去。这时他感觉到、也理解到他以前从来没有感觉到的东西:他的骄傲、残酷和罪过的重负——他现在都清清楚地看见了。

“假如说:我在这世界上做了什么好事,那是因为我非这样做不可。至于坏事——那完全是我自己的主意!”

灵魂被这种天上的光芒照得睁不开眼睛。他一点力量也没有,他坠落下来。他觉得他似乎坠得很深,缩成一团。他太沉重了,还没有达到进入天国的程度。他一想起严峻和公正的上帝,他就连“慈悲”这个词也不敢喊出来了。

但是“慈悲”——他不敢盼望的“慈悲”——却到来了。

无垠的太空中处处都是上帝的天国,上帝的爱充满了灵魂的全身。

“人的灵魂啊,你永远是神圣、幸福、善良和不灭的!”这是一个洪亮的歌声。

所有的人,我们所有的人,在我们一生最后的一天,也会像这个灵魂一样,在天国的光芒和荣耀面前缩回来,垂下我们的头,卑微地向下面坠落。但是上帝的爱和仁慈把我们托起来,使我们在新的路线上飞翔,使我们更纯洁、高尚和善良;我们一步一步地接近荣光,在上帝的支持下,走进永恒的光明中去。

【烂布片】

在造纸厂外边,有许多烂布片堆成垛。这些烂布片都是从东西南北各个不同的地方来的。每个布片都有一个故事可讲,而布片也就讲了。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每个故事都听一听。有些布片是本地出产,有些是从外国来的。

在一块挪威烂布的旁边躺着一块丹麦烂布。前者是不折不扣的挪威货,后者是百分之百的丹麦产。每个地道的丹麦人或挪威人会说:这正是两块烂布的有趣之处。它们都懂得彼此的话语,没有什么困难,虽然它们的语言的差别——按挪威人的说法——比得上法文和希伯来文的差别。“为了我们语言的纯洁,我们才跑到山上去呀。”丹麦人只会讲些乳臭未干的孩子话!①

①事实上丹麦和挪威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也属于同一个种族。这儿安徒生故意讽刺两个邻邦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两块烂布就是这样高谈阔论——而烂布总归是烂布,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里都是一样。除了在烂布堆里以外,它们一般是被认为没有什么价值的。 “我是挪威人!”挪威的烂布说。“当我说我是挪威人的时候,我想我不需再作什么解释了。我的质地坚实,像挪威古代的花岗岩一样,而挪威的宪法是跟美国自由宪法一样好!我一想起我是什么人的时候,就感到全身舒服,就要以花岗岩的尺度来衡量我的思想!”

“但是我们有文学,”丹麦的烂布片说。“你懂得文学是什么吗?”

“懂得?”挪威的布片重复着。“住在洼地上的东西!①难道你这个烂东西需要人推上山去瞧瞧北极光②吗?挪威的太阳把冰块融化了以后,丹麦的水果船就满载牛油和干奶酪到我们这儿来——我承认这都是可吃的东西。不过你们同时却送来一大堆丹麦文学作为压仓货!这类东西我们不需要。当你有新鲜的泉水的时候,你当然不需要陈啤酒的。我们山上的天然泉水有的是,从来没有人把它当做商品卖过,也没有什么报纸、经纪人和外国来的旅行家把它喋喋不休地向欧洲宣传过。这是我从心眼里讲的老实话,而一个丹麦人应该习惯于听老实话的。只要你将来有一天作为一个同胞的北欧人,上我们骄傲的山国——世界的顶峰——的时候,你就会习惯的!”

①丹麦是一块平原,没有山。

②北极光是北极圈内在夏天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光彩,非常美丽,但是只有在高处才能看得见。

“丹麦的烂布不会用这口气讲话——从来不会!”丹麦的烂布片说。“我们的性格不是这个样子。我了解我自己和像我这样子的烂布片。我们是一种非常朴素的人。我们并不认为自己了不起。但我们并不以为谦虚就可以得到什么好处;我们只是喜欢谦虚:我想这是很可爱的。顺便提一句,我可以老实告诉你,我完全可以知道我的一切优点,不过我不愿意讲出来罢了——谁也不会因此而来责备我的。我是一个温柔随便的人。我耐心地忍受着一切。我不嫉妒任何人,我只讲别人的好话——虽然大多数人是没有什么好话可说的,不过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可以笑笑他们。我知道我是那么有天才。”

“请你不要用这种洼地的、虚伪的语言来跟我讲话吧——这使我听了作呕呀!”挪威布片说。这时一阵风吹来,把它从这一堆吹到那一堆上去了。

它们都被造成了纸。事又凑巧,用挪威布片造成的那张纸,被一位挪威人用来写了封情书给他的丹麦女朋友;而那块丹麦烂布成了一张稿纸,上面写着一首赞美挪威的美丽和力量的丹麦诗。

你看,甚至烂布片都可以变成好东西,只要它离开了烂布堆,经过一番改造,变成真理和美。它们使我们彼此了解;在这种了解中我们可以得到幸福。

故事到此为止。这故事是很有趣的,而且除了烂布片本身以外,也不伤任何人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经典寓言故事越人造车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越国没有车,越国的人也一直都不懂得该如何造车。越人很希望学会造车的技术,好将车用在战场上,增强本国的军事力量。

有一次,一个越人到晋国去游玩。野外空气新鲜、风景美丽,他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到了晋国和楚国交界的郊野。忽然,不远处的一件东西将他的视线吸引过去。“咦,这不是一辆车吗?”这个越人马上联想起在晋国见到过的车。这东西确实是辆车,不过毁坏得很厉害,所以才被人弃置在这里,这车的辐条已经腐朽,轮子毁坏,輗(ni)也折断了,车辕也毁了,上上下下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但这个越人对车本来看得不真切,又一心想为没有车的家乡立一大功,就想办法把破车运了回去。

回到越国,这个越人便到处夸耀:“去我家看车吧,我弄到一辆车,是一辆真正的车呢,可棒了,我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呢!”于是,到他家去看车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想一睹为快。几乎每一个人都听信了这个越人的炫耀之词,纷纷议论着说:“原来车就是这个样子的啊!”“看上去怕不能用吧,是不是损坏过呢?”“你不信先生的话吗?车一定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对,我看也是。”这样,越人造起车来都摹仿这个车的形状。

后来,晋国和楚国的人见到越人造的车,都笑得直不起腰来,讥讽说:“越人实在太笨拙了,竟然将车都造成破车,哪里能用呢?”可是越人根本不理会晋人和楚人的讥讽,还是我行我素,造出了一辆辆的破车。

终于有一天,战争爆发了,敌人大兵压境,就要侵入越国领土了。越人一点也不惊慌,从容应战,他们都觉得现在有车了,再没什么可怕的,越人驾着破车向敌军冲过去,才冲了没多远,破车就散了架,在地上滚得七零八落,越国士兵也纷纷从车上跌落下来。敌军趁乱杀将过来,把越人的阵形冲得乱七八糟,越人抵挡不住,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兵败如山倒。可是直到最后,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败在了车上。

向别人学习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有所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是连糟粕也一并纳入怀中,就会栽跟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寓言故事精选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只小黄莺,她的歌唱得很好听,但是她的胆子很小,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开口唱歌。

小黄莺唱歌有一年夏天,森林里举行唱歌比赛,小松鼠来邀请小黄莺参加比赛,但是小黄莺说:“我不敢去。”妈妈说:“没关系,你大胆地去吧。”于是小黄莺也来到了比赛现场。可是她的胆子太小了,一直等到最后一个才走上台去,她的声音也很小,没唱几句就害怕得飞走了。

小黄莺飞啊飞啊,路上遇到了调皮的小鹦鹉。小鹦鹉说:“小黄莺,胆子真小,不敢唱歌,真不害臊!”

小黄莺继续往前飞,又遇到了多嘴的小麻雀。小麻雀说:“小黄莺,胆子真小,半途逃走,真没礼貌!”

小黄莺哭着飞回了家,妈妈知道后,对她说:“不要紧,只要你多加练习,你的胆子会变大的。这样吧,以后你每天到外面练习唱歌,一定会有收获的。”

小黄莺听了妈妈的话,真的每天开始在外面练习唱歌。慢慢地,她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她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了。她一边唱一边飞,路上遇到了调皮的小鹦鹉。小鹦鹉说:“小黄莺,胆子真小,不敢唱歌,真不害臊!”

小黄莺不理他,继续一边唱一边往前飞,又遇到了多嘴的小麻雀。小麻雀说:“小黄莺,胆子真小,半途逃走,真没礼貌!”

小黄莺还是没理他,继续边唱边飞。她飞到了池塘边,池塘里的青蛙听见了她的歌声,说:“小黄莺,你唱得真好听啊!”

她飞到了高山上,山上的小山雀听见了她的歌声,说:“小黄莺,你唱得真好听啊!”

小黄莺越唱越有自信了。第二年,森林里又举得了歌唱比赛,小黄莺第一个飞上了舞台,响亮动听的歌声打动了所有的人,大家都热烈地给她鼓掌,连那调皮的小鹦鹉和多嘴的小麻雀也拍得格外的起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魏文侯讲诚信

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无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国因此迅速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宴会,魏文侯准备在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是,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还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对席间的众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走上来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诉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处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牛鼻子上的绳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下了一场大雪,满山遍野,一片白茫茫。牛没有地方去找吃的,肚子饿得咕咕叫。

“你能给我点吃的吗?”牛问狗。

狗摇摇尾巴,说:“你去向猪要吧,他吃得可肥啦!”

牛找到猪。猪告诉它:“我吃得东西都是人给的,你去向人要吧。”

人听了牛的来意,热情地拿出一捆干草和一根绳子,对牛说:“你必须先用绳把鼻子穿起来,才能吃干草。”

牛照人的吩咐做了。它吃饱后,刚要告辞,但鼻子已被人牵住,只得服服贴贴地听人指挥。

因此,牛常常哞哞叫。大概在告诫它的同类:“当心,当心鼻子上绳!”

牛的悲剧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因为社会上的某些人为了“一捆干草”之类的蝇头小利,出卖自己,被穿上鼻子,受制于人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牛的悲剧正是某些人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篇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直至花甲之年还不曾回过家乡的燕国人,因为思乡心切,不顾年事已高,气血衰退,居然独自一人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去寻故里。

他在半路上遇到一个北上的人。两人自我介绍以后,很快结成了同伴。他们一路上谈天说地,起居时互相照应,因此赶起路来不觉得寂寞,时间仿佛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他们就到了晋国的地界。

可是这个燕国人没有想到与自己朝夕相处、一路风尘的同伴竟在这时使出了捉弄人的花招。他的那个同伴指着前面的晋国城郭说道:“你马上就要到家了。前面就是燕国的城镇。”这燕人一听,一股浓厚的乡情骤然涌上心头。他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的两眼被泪水模糊了,脸上怆然失色。过了一会儿,那同伴指着路边的土神庙说:“这就是你家乡的土神庙。”燕人听了以后,马上叹息起来。家乡的上神庙可是保佑自己的先辈在这块燕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圣地呵!他们再往前走,那同伴指着路边的一栋房屋说:“那就是你的先辈住过的房屋。”燕人听了这话,顿时热泪盈眶。滚滚的泪水把他的衣衫也弄湿了。祖居不仅是父母、祖辈生活过的城堡,而且是自己初生的摇篮。祖居该有多少动人的往事和令人怀念的、神圣而珍贵的东西呵!那同伴看到自己的谎话已经在燕人身上起了作用,心里暗暗为这种骗人的诡计自鸣得意。他为了进一步推波助澜,拿燕人取乐,没有等燕人的心情平静下来,又指着附近的一座土堆说道:“那就是你家的祖坟。”这燕人一听,更是悲从中来。自己的祖辈和生身的父母都安息在眼前的坟墓里。这座祖坟不就是自己的根吗?虽然说这个燕人已年至花甲,然而他站在阔别多年的先辈坟前,却感到自己像一个失去了爹娘的孤苦伶仃的孩子,再也禁不住强烈的心酸,一个劲地放声痛哭起来。到了这个地步,那同伴总算看够了笑话。他忍不住满腹的畅快,哈哈大笑起来。像个胜利者一样,那同伴对燕人解嘲地说:“算了,算了,别把身子哭坏了。我刚才是骗你的。这里只是晋国,离燕国还有几百里地哩。”听了同伴这么一说,燕人知道上了当。他怀乡念旧的虔诚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紧接着占据他心灵的情感是,他对因轻信别人而导致的过度冲动深感难堪。

当这个燕国人真正到了燕国的时候,燕国的城镇和祠庙,先辈的房屋和坟墓,已不像他在晋国见到的城市、祠庙、房屋和坟墓那样具有感召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触景生情的伤感反而减弱了。

在几十年里蓄积起来的一腔思乡激情提前在晋国爆发,随后又遭到了亵渎。因此,当他真的到了故乡,不仅再也无法重新积聚刚踏上归途时的那股强大的追求力量,而且神圣的信仰也被欺诈蒙上了一层暗淡的陰影。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朋友和自己的事业。尔虞我诈到处泛滥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动摇人们高尚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