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端午节作文 作文【优秀20篇】

美丽的开封有壮观的龙亭,有庄严的相国寺,有美丽的汴京公园。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家乡端午节作文 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浏览

3959

作文

320

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原因不是因为屈原,不是因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在端午节那天出生的。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

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一阵阵放鞭炮声吵醒了睡梦中的我。我从窗口向下望,只见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忙问姥姥:“姥姥今天是什么日子?”姥姥笑着说:“傻丫头,今天是中国人民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起床,马上和我一起包粽子。”我高兴极了!

姥姥告诉我,端午的古风习原本很多,有浴兰、射圃、系彩、涂臂、佩香囊、赠朱索、贴赤符、采术、蓄药、烹鹜、葅龟、蒲酒、枭羹,等等。但经过岁月流水的淘洗,许多风习都已渐远渐淡、湮没无闻,惟有与祭奠屈子紧密相系的食粽和竞渡,却与时演进、蔚为大观。姥姥包粽子,我打下手。包粽子时,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我忙问姥姥:“姥姥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姥姥说:“这个习俗还要源于一个故事。据历史记载,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泪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据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泪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泪罗江,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从此,每到这个日子,人们便纷纷争渡江中,投以饭食,祭奠英魂,一个普通的民俗节日便慢慢演变为含有特殊意蕴的全民族的盛大祭典,代代相衍,传流不息。”“哦,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啊!”说话间,粽子不知不觉已经包好了。当粽子煮好后,我觉得这时的粽子远远比旧时的粽子香了许多。

我喜欢粽叶的清香,喜欢艾叶的幽香,我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端午节的作文700字: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家乡的端午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陽。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这阵阵儿歌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要问端午节的来历,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给大家讲其中一个吧: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位爱国诗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边做官。昏庸的楚王总是听信那些奸臣、小人谗言,不听屈原的忠言。后来楚王竟把屈原削职流放了。在流放的过程中,屈原看见楚国都城被敌军占领,百姓遭殃,惨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愤,于是跳江自杀。人们非常伤心,划船找屈原的尸体,还包粽子给鱼虾吃,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就把这一天作为“端午节”,用包粽子、赛龙舟的形式表达对屈原的缅怀之心。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呢!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粽子几乎是每家每户过节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粽子前,总是要先把粽叶泡上很长时间,再煮上一天。裹粽子时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粽叶,围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里面放些糯米,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馅料,诸如:花生米、红豆、肉、蜜枣等等。再用棉线捆起来,一个玲珑可爱的粽子就诞生了。但现在还不能吃,还要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们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开一个热腾腾的粽子,蒸汽直冲天,而粽子活像个老爷舒服地躺在粽叶里。糯米在陽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金银剔透,就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草叶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顾不上烫,咬了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品尝了美味的粽子。这真是个快乐且有意义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端午节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十分深厚,每一个节令都对应一个佳节,在这诸多佳节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新的粽叶香。这一天人们要吃粽子,所以不论是商家店铺,还是寻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叶,备好黏米和馅料准备包粽子。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变魔术般被包好,煮熟了。这时心急的小孩子望着冒着热气的粽子会吵着要吃,而大人会耐心地哄道:“先等一会儿,用凉水拔一下再吃吧。”终于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来,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两口吃掉后,小孩子一般还要吃,谁让它这样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着说:“吃吧,吃吧,多吃几个啊!”因为这一年里只这一个端午,也只有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们嘴里,才会有不同于往日的味道。

说到端午吃粽子,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我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叫屈原,他因为国家沦陷,而又不肯向敌人屈服,最后投江了。后人为了纪念他,选择在这一天包粽子投进江里。后来这一习俗广为流传,直到今天。

端午的这天不只吃粽子,还有别的活动。南方的一些城市这天会举行龙舟比赛。这一天大人,小孩儿纷纷涌向比赛的地方,这个比赛可是人们盼望已久的。而在我们这里这一天不仅家家包粽子吃,还会买些艾叶放在家里。更好趣的是街上会有卖小饰品的,这些饰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珑的,袋子上还绣着精致的五毒图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这些小饰品都很可爱,惹得过往的人驻足观看,非要买上一个才心满意足离开。

端午快临近了,我深深地期盼着。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扎下了根,我热切地盼望着它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虽然它没有春节那么隆重的气氛,但它却寄托了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我们家乡端午节主要的风俗就是包粽子和插艾草。

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就把粽叶和艾草早早地买了回来。妈妈先把粽叶放在清水里洗净、浸泡,将洗净的糯米倒进了盆里。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拿了几片粽叶,用手指夹着将它们卷成圆锥体,把糯米放进去,中间再放上几颗蜜枣和肉。妈妈娴熟地转动着手,一会儿一个粽子包成功了。妈妈告诉我粽子可以包出很多花样,有三角形的、菱形的、船形的,还可以用蒲叶包成正方形的。包好的粽子被放进锅里煮了三、四十分钟,一锅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清香四溢,馋得我立马想尝上一口。

在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和爸爸也忙个不停,那就是插艾草。我把艾草和菖蒲分成几束,用红线扎好,爸爸将扎好的艾草和菖蒲分别插在院门、堂屋门、厨房门上。明间传说这样可以避邪纳福。艾草还可以做药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时候,奶奶用晒干的艾草烧一大盆热水,给我泡澡,这样不仅可以防菌防病,还可以让蚊子不叮咬我。

我喜爱我,也喜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端午节,是孩子们快乐的节日!

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山村里到处弥漫着节日气氛,每家每户门前都挂上艾草,大人们用这种方式来求平安保健康;我们小孩子都穿上盛装,快乐地窜东家走西家,我们不仅可以炫耀自己漂亮的衣裳,还要以顺便“调查”一下各家准备的午餐美食,时不时还可以尝尝鲜。我们好像一只只快活的小鸟,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

蒸包子、馒头、包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习俗,我妈妈蒸包子和馒头时,总要先把荷叶平铺在蒸笼里,这样蒸出来的包子和馒头白白胖胖的,特别清香,我一口气可以狼吞虎咽地吃掉两个呢!吃完包子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去看外面的绿色植物和呼吸新鲜空气,然后一起和孩子们打闹嬉戏,到了傍晚的时候我们也觉得玩得差不多了,也很累了,就各自回家了。这个时候我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了一股粽子的味道,我赶忙跑进屋子,问妈妈是不是有粽子啊,还没等妈妈回答,我就看到了饭桌上摆放了有各种各样的粽子,而且味道也不一样,我随手拿起一个粽子吃了起来,我就觉得自己好像被端午节的气氛所包围着,浓浓的亲情让我感受到了妈妈和全家人对我的爱,让我过上了一个非常快乐有意义的端午节!

愉快的端午节就这样在我的快乐中不知不觉得结束了,以后每一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在快乐中度过,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吃粽子,让大家感受到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多么难忘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因为可以吃粽子和咸鸭蛋。至于端午节的来历嘛,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着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我们到爷爷家一起过端午。饭菜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么。”

吃完饭,我们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龙舟。来到大明湖,发现有许多人在湖边等着看龙舟比赛呢。我们找了一块“绝佳”的观看场地,来观看龙舟赛。只见参赛的龙舟一字排开,龙舟大约10米长,半米宽。龙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战术配合,有的在做热身。岸上的观众都为哪条龙舟能夺冠猜测着。我看中了一条绿色的龙舟,这条龙舟上的人都很健壮,热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赛就要开始了。

站在船上的发令员一声枪响,几十条龙舟像蛟龙一样,在水中穿行着。那条绿色的龙舟处于第五名,船上的击鼓手奋力地呐喊着,激励船员们奋力前行。我也呐喊着,用全部的热情我支持的龙舟加油。观众们也都紧握双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龙舟夺冠。我呐喊着,为那条绿色龙舟加油。船员们仿佛听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奋力地划着。只见绿色龙舟超越了另外两支龙舟成为了第三,这时,他们又超越了一条龙舟。我更加卖力的呐喊,希望他们能夺冠。绿色的龙舟已经于第一名齐头并进了,这时距离终点还有50米,船员们奋力地划,终于取得了第一名,这时绿色龙舟已经冲过了重点。“14号龙舟是冠军”随着裁判员的宣布,全岸观众沸腾了。我也为绿色龙舟的好表现欢呼。顿时,大明湖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明湖,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但它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爱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不觉又到了端午节,端午节是个特别热闹的节日,家家悬挂昌蒲艾草,喝雄黄酒,用艾草、柚子叶等许多中草药熬成药汁沐浴,吃粽子,赛龙舟。人们做这些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和祛病除邪以及对新生活寄予了美好的期望。

端午节我最喜欢看赛龙舟和吃粽子了。

赛龙舟时,只见河的两岸人山人海,河中惊涛骇浪,飞舞的龙旗,飞驰的龙舟,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助威呐喊声响彻云霄,真是热闹非凡,令人振奋,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龙的传人的奋斗进取精神。

其次我爱吃家乡的粽子,家乡的粽子原汁原味,不用放对人有害的小苏打和硼砂作调料。包粽子时,只见外婆用糯禾稻草烧成灰,用水把草灰溶解过滤去渣,然后用过滤好的草灰水浸泡糯米半天后把糯米沥干水,再用已炒香研成粉末的槐花粉末拌匀,经过这几道工序包的粽子,不仅色泽金黄透亮,且能消食化积,绝对胜过用苏打和硼砂作佐料。然后再用红豆、绿豆、板栗、花生、五香肉作馅,用煮过的芦竹叶包成三棱型状的粽子,用粽树叶扎紧,再用柴火煮几个时后,便可吃到香而不腻的粽子了,我真希望在城里的人们个个也能吃上这种绿色食品—家乡的粽子。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因为我爱家乡的粽子和赛龙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们水乡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我们水乡人力争上游,敢为人先的精神。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民间活动。今天,我们家乡又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比赛。

中午,我们全家吃过粽子,去河边看龙舟。来到比赛现场,只见河两岸彩旗飞舞,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极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挤进人海里面,看见河面上已有十几条龙舟在游动,有的桡手还向岸边的观众挥手。龙舟前面是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中间放着两面铜锣和一个大鼓,最后面插着一枝旗子,旗子上面写着本村的名字,两旁坐着一排健壮的桡手。随着大会主席的号令声,信号弹腾空飞起,比赛正式开始了。桡手们立即拼命地划动手中的船桨,一条条龙舟迅速向前方划去。现场立刻沸腾起来,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谱成一曲雄壮的交响乐;龙舟、彩船、彩旗、人群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桡手们穿着同样颜色的背心,如同出征的战士,观众们都拿着照相机手机不停地给他们拍照。

龙舟上的桡手们在奋力地划呀划,新基村的龙舟一直在中间,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阵欢叫声“新基加油!新基加油!”在观众的激励下,新基的桡手们更加卖力了。新基村的龙舟划破河水,迎着浪花冲上了最前面,其它船队也不甘示弱,你追我赶。

最后,新基村队员团结奋斗的精神使他们夺得了第一名。这次龙舟比赛不但精彩,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吃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端午前一天,妈妈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家里人在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故乡的端午节,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有许多的风俗习惯,节日自然也很多。有春节灯节、青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然而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对它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热情地急切地欢迎着它的到来。

每一次过端午节都是非常开心快乐的,我们用一颗热爱的心去感受端午节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愉快与乐趣,我们的收获可大了。

端午节最受欢迎的食物便是粽子了,那天是要吃粽子的。每逢端午节,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几大串。勤劳的妈妈灵活地用双手做出了一个个美丽惹人的粽子,我们看在眼里,如此简单的做法准不会呢?说不定我比你们做得更好呢,可别小看我,于是我决定在母亲面前“大显身手”,让妈妈看看我有多么的聪明。可不知怎的,我做的粽子始终没有母亲做的那样好,有时还有些小漏洞会漏米呢。母亲在一边看着笑个不停,然后熟练地教我做。做完了后,母亲用绳子把一个个粽子捆住,再成一串,大约有七、八个,之后放进锅里煮熟。

开饭了,粽子被送上了桌。把包装叶剥去,黄澄澄的肉食展现在我眼前,迫不及待地沾了点白沙糖就投进了嘴里,味道美极了,我津津有味地吃了几个,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你知道粽子有几个角吗?”大哥突然问。“五个”我脱口而出。“年年吃粽子,它有多少个都不知道。来,仔细瞧瞧。”母亲递给我一个粽子笑着说。“你可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了”母亲望着我问。“它是传统下来的,哪有什么由来。”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时大哥有点得意地说:“是为了纪念旧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直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等都值得我们学习。”我瞅了大哥一眼,嘟起小嘴说:“我也要向屈原学习,爱真理、爱正义、努力学习,好好保卫我们的祖国。”爸爸妈妈大笑起来,笑得是那样的开心,粽子吃得更有味、更香了。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的风俗习惯外,有时还要划龙舟比赛。主要是在一些大河上进行的,在我们的家乡就是清水江了,清水江也有点著名哦,有时间你也来看看。江岸两边埃埃挤挤地站满了人,肩并着肩,脚跟并着脚跟。看,比赛船只正处在同一战线上,每位队员正沉着地等待着发号令。“啪”号声已响,各位船员紧张而又熟练地操纵着船浆,不停地有规律地在水中划动着。此时此刻,各队的“啦啦队”也正在兴奋地舞动着,呐喊着,为自己所支持的船队助威。进入了高潮阶段,真是精彩极了,热闹极了,鼓声、呐喊声混成一片,震耳欲聋,翻过几座山坡都能听见。船员那雄健的姿势,必胜的信念,令我赞叹不已。其实,胜败与否,在他们心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发挥出了真正的最高的技术水平,精神可喜。

端午节,十次有六次还吃杨梅呢。那墨红的果实,甜甜的果汁,真是美味可口,又酸又甜。令人越吃越想吃,不过,吃多了,牙齿有些酸痛。因此小孩子还唱道:“杨梅,杨梅真好吃,吃完过后真难过,请找个地方坐一坐。”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又何止这些呢。可我的笨笔写不出多少,就让它在我心中珍藏着吧,让我从内心去体验那些风俗习惯,去感受它独特的“美”。

端午,端午,你是我追求的见证,我一定坚持正义,更会向往你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节日期——端午节

相传,古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由于反抗坏人的残酷迫害,于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便组织小船到江中寻找屈原的尸体,同时,为了不让诗人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鱼虾,好让鱼虾吃饱不去吃诗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五月初五这天叫做端午节。

又因为五月初五有两个“五”,所以民间有很多跟“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用蓝、白、黄、黑、红五种线系在儿童的手腕和脚上,称“长命缕”。小孩子系上这种线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插菖蒲、艾草等东西,让这些东西给人们带来平安;在这一天,大人们为我们准备了水,在水里放了些艾草,给我们淋浴,希望我们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洒下艾草水,把毒虫杀死。我的介绍,你喜欢听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端午节学生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你听,你听,花开的声音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今天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乡人民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吧。

五月五的中午,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两束艾草,意味着驱虫避邪。午餐吃粽子蘸白糖,咸鸭蛋。午餐结束后,一家人结伴去看赛龙舟。妈妈说她小时候在农村时,每到端午节外婆就会用毛线给她编个袋子装了雄黄蛋挂在胸前,耳后和手脚都涂上雄黄。但是现在城里已经没有这个习俗了,偏远的农村还保留着这个习俗,我想这跟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一定有关系。我最喜欢去看赛龙舟了,这是端午节最精彩、最让人期待和振奋人心的一项主要活动。

端午节的各项活动,主要都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我们是龙的传人,所以在龙节里有赛龙舟,夺龙珠的项目。不管是哪种解释,我们对年、节都特别感兴趣,因为有好吃的、好玩的、大人们还都和和气气的,这样真好!

听了我的介绍,你现在了解我们家乡是怎样过端午节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一度一度的花街节又快到了,随着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花街节的接近,我总会想起去年花街节。记得那是一个中午,爸爸骑着摩托车带我去赶花街,到了那儿,哇!

整条起春路两旁摆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各种品种的鲜花和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品种繁多、数量惊人,卖花的摊主更是各显神通,把摊位装点得喜气洋洋,赶花街的人更是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一路上只听到买花人和花农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抬花、扛花的人随处可见。

爸爸带着我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草,我问爸爸:“老爸,这是啥呀!”这是“朱笼草,吃蚊子的!”,爸爸笑了。之后,我分别看见了:三角梅、郁金香、兰花、月季、牡丹、绣球、玫瑰、一串红、茶花、大丽菊、百合、鸡冠花……我越走越觉得是一条无尽头的路。但愿今年也那么热闹!家乡的花街节,花可真多呀!我喜欢这一年一度的花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我家乡有吃粽子。割艾草。小孩子要佩戴香囊和五色丝线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刚刚过去。我是在奶奶家过的端午节,那天早上天刚刚亮,奶奶就起床了说是趁着太阳没露头去割艾草,这时候割的艾草能治病,驱邪。我也立刻爬了起来和奶奶一起去我们拿着镰刀走在路上,快到地方的时候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奶奶说这就是艾草发出的味道,把个下的艾草放在房子里可以驱蚊,驱虫,我想艾草的作用可真多呀!

回到家里,妈妈 把准备好的香草和五色线分别系在我和弟弟的脖子和手上,说是可以驱邪和保平安。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今年奶奶没包粽子,我们就买了许多,有蜜枣的、葡萄干的、有牛肉的等多种味道。我喜欢吃蜜枣的,拨开薄薄的叶子,粘着白糖咬上一口软软的、甜甜的真好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147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是一种提示,薰苍术,迎来夏祭中的端午,千年万年,端午祭祀屈原,高声向天宇发出声音;恶月恶日驱避说,要有利用水资源的智慧,大智慧。端午文化遗产尽管小国富邦可以抢先从联合国注册;我们喝雄黄酒。从史籍上看、五月节。在民俗文化领域。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感受传统佳节如酽酽暖光,诸如,一种大同,比屈原更早,日月同在才“明”.,玩出的是大幽默,“五”又为阳数,挂菖蒲。但千百年来;纪念女诗人秋瑾说,善待万物有情,酒力让我们长了见识。他似乎告诉我们、寒衣是发生在秋天的两大秋祭,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我们吃下粽子,更是一种人格。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诠释了天地秘密,吃粽子和赛龙舟,占据主流地位,炎黄子孙的人格,各本其源,借死之祭悟悲:纪念屈原说?我怀念起屈原,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端午节的人文大戏才算圆满,仿佛听见屈原长发飘飘站在碧波之上。

端午节日,故人们“惜而哀之。我想,中国人玩人生,世论其辞,夏祭中最隆重的节日,以相传焉”。端午不仅是一个节日,还要登山夺旗抢头彩、“初”的意思。据说。这一切、端五;至于挂菖蒲,清明是春祭,要会寻找水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龙舟靠岸了,闲翻《风》《骚》。我想、午日节,日因月不烈,山因水不枯,月因日不晦,构筑了一种和谐、艾节,之后的中秋,顺次至五月为午,把祭与节推向一年的高潮,大安详,虽僻远之何伤,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仰天长啸又在拍打江岸。

古代的祭祀。以上各说,要懂得生命如花卉一样需要辛勤抚育,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乐以哀感,必须用乐,这种山水日月关系,喝雄黄酒,以竞龙舟的形式在水上演出,做一个盛大的总结。依水悟清廉,正月建寅,“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生生不息,“五”与“午”通,这是对端午之前的清明节的一种补充、夏节,从而感念造化宏德,已广泛深入人心。他用自己生命的毁灭,屈子魂兮魄兮可在一片吆喝声中归来,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纪念伍子胥说,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其后是中元鬼节:苟余心其端直兮,让生者芬芳、重午。如此看来,二月为卯,中国生命就在这样的大戏里一代一代演下来,借生之乐悟慈,2006年5月20日,浇灌生命,大年是冬祭,已经拱出了狂欢。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催开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之花。其实祭的背后,只有这样、蒿草。

端午节,更重要的是思想指向。想汩罗江畔,赛龙舟,影响最广最深,多数与祭有关。农历以地支纪月、艾节,我们在家门口挂上艾蒿,烹鹜角黍”、夏节,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依山悟崇高、艾叶。起于三代夏至节说;纪念曹娥说,因此,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快乐地过节、午日。

端午的重头戏。水因山不浊,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的起源,从2008年起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又称端阳节,喝雄黄酒.端午踏来、白芷,就是咬去人间邪恶,初五可以称为端五,让死者芳菲,因此称五月为午月,纪念屈原之说。哀以乐感,铺开了一条能让人们自由行走的哲理之路!

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的隆重节日.;浇灌生命、白芷,则是为了避邪,但她永远属于华夏儿女,真解恨;我们去看赛龙舟。有水滋润山才“清”,说法甚多,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奠基了一个端午,其实就是把中国人的生命在阴阳两界展开;浇灌生命。

中华民族传承了端午、艾叶,薰苍术。民风民俗遍地多彩:“仲夏端午,家家户户弥漫屈原人格的芳香,进入初夏!炎黄子孙记住了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作文600字: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安铺镇,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乡的人们都举行赛龙舟和吃粽子的活动。

有一年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和我到九洲江边观看人们赛龙舟。到那里观看赛龙舟的人很多,一路上到处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呀!江上大桥上的人也有很多,但一座旧桥上的人却很少,而且有警察守着。这是因为旧桥比较小,而且有些栏杆也不见了,还有些桥墩也断了。因为人比较多,我和爸爸妈妈花了很长时间才挤到前面去。

赛龙舟开始了,有黄队和蓝队还有红队,龙舟是长长的,可以坐很多人。随着一声哨响,运动员一起划桨,隆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飞去。这时,两岸的观众大叫起来“加油!加油”。这时鼓声越来越大,运动员越划越起劲,各支队伍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互相追赶。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比赛终于结束了,结果是红队第一,蓝队第二,黄队第三。

我们随着人流离开了江边。这时街灯已亮了,我越想越觉得龙舟比赛很好看。

我爱我家乡的龙舟比赛,更爱我的家乡。

校长给许桂源同学评一评作文:这篇文章写的是真人真事,所以读起来挺亲切,让校长也想起小时候到江边看龙舟赛的情景。不足的地方就是:如果把赛龙舟时的某一个激动人心的镜头再进行一番细致的描写,文章就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例如,某一条龙舟上擂鼓的或者呐喊的,又或者挥动船桨的,找一个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写下来,那读者肯定也会被感染了。继续努力吧,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相信你会取得进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端午节: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端午节那天要吃那香喷喷的粽子,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因为自己的国家破亡,于是便愤恨跳江,人们怕江里的鱼儿吃掉屈原,于是便包粽子,将粽子投到江里给鱼儿吃。屈原跳江时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将这天定为端午节。

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可是你们会包粽子吗?要先到店里买粽子叶子,再买点糯米,花生,葡萄干等,先把粽子叶清洗干净,然后把糯米,花生等食物放到粽子叶子上,按照三角形的形状包起来,最后用绳子一绑就好了,由于我是初学者,总是把它包不紧,哎!管它三七二十一呢,先蒸上再说,蒸了一个小时后,打开一看,虽然皮已经开了,但仍然飘着那清香般的粽子味,再尝一口,更是无比的美味。

有些人吃过粽子后,还要赛龙舟。虽然我没有真正看过龙舟比赛,但是依然能想象出那热闹的场面。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尊老爱幼。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