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故乡的小路创作背景及欣赏【热门20篇】

一转身,一棵高大而笔直的大树就映入我的眼帘,它那粗壮的枝干多么强壮有力;它那茂密的树叶还保留着春天的色彩,一黄一绿与先前看到的银杏树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故乡的小路创作背景及欣赏,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浏览

214

作文

85

创作背景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词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进入黄河进入山西西部的时候。在袁家沟登山观雪景后作的,1936年10月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年底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2月27日。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会上决定渡过黄河东征。1936年2月,毛泽东便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1945年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赠给柳亚子先生。1945年10月14日《雪》公开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引起轰动。一时间重庆的骚人墨客,纷纷填词唱和,更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据说想要填出超过这一首词的。据大致统计,从1945年11月到1946年2月,国内报刊发表《沁园春》和词30余首,无出其右者。由此可看出此词真可谓冠绝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故乡的小路

全文共 1535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的故乡是贫穷的,贫穷的只有一条通往村外的黄土路,每逢雨后泥泞难行。人们走得更多的是四通八达的小路。它们因为小而不择地势,无论山脊与崖畔,无论田野与沟坎,都会有它们的身影。它们曲折执着,涉水翻山,必达目的。

田间小路与山间的小路是不同的。田间小路是人们横穿田地在垄台上踩出来,一凳一凳,像一条软梯淹没在在青纱帐里。春天翻地的时候,它被新翻的泥土盖住,用不了多久,新苗刚刚露出头,田里迷蒙着一层浅绿,它又重新被踩了出来。

田间小路多是不长,三里五里,连着前村后屯,乡集土市。我记得最深就是王家坟那块田里的小路,因为它的那头连着供销社。大路也通到那里,只是绕的远了,少有人走。除非搭个便利,坐村中路过的牛车马车才会走大路。

我还很小的时候,那条小路就充满了期盼。我时常坐在村口的石头上,双脚在溪水里晃来晃去,任那鱼儿游来游去。我眼睛眨也不眨地望着玉米地里的小路。

终于一个人在那里走了出来,他带着顶黑色前进帽,蓝布衣服,微驼着背,黝黑的脸上满是是慈祥的笑。他的肩头挑着一根木棍,木棍上挂着一双崭新的黄胶鞋。“爷爷!”顾不得穿鞋,趟过小河兴奋地跑上前去。闻着那橡胶的味道,我仿佛拥有着无边的幸福与快乐,情不自禁地一遍遍叫着爷爷。爷爷爱抚地摸着我的头,呵呵笑着把我抱在怀里。

当我可以独自走上那条路的时候 ,那条路便成了我童年最渴望的去处。那片田叫王家坟,顾名思义是曾经的一个家族的坟地。日子久了,人们早已淡化了坟的概念。只是偶尔种地时捡到小件的金银首饰,才记起这曾经是一片坟地。坟在我的小脑袋里本就是没概念的,自然也就不知道恐惧害怕。( cnfla:www.cnfla.com )

捉迷藏一般穿行在玉米地里,时有蝈蝈蝉一类的小虫在地里叫。弯下腰来仔细倾听,却又飘忽着没了声息。微风拂过,玉米叶子的声响莎啦啦海浪一般向远处荡去。快要走出小路的时候,有一条河,蹲在岸边,捧起水来撩在汗津津的头上,一时间清爽至极。雀跃着踩踏水中的青石,只是几步就到了对岸。

再走不多远小路就到了尽头,视野一下子宽阔起来。一排排的房子建在黄土路边。那个高大一点的青砖房就是供销社了。里边有各种糖果干粮,日常用品。最引我注意的是那花花绿绿的小人书。从那一日起我所有的零花钱便由这条小路换成了小人书。世界也便在那日变的丰富多彩起来。

比起田间小路 ,山间小路就要长得多,也神秘有趣得多。它们穿行在大山里边,纵横交错,迷了方向,经常是南辕北辙。我上中学时,为了抄近,每天走的就是三十余里的山路。

小路掩在茂密的林木荒草里,曲曲折折,忽隐忽现。路面被踩的硬了,只生些倒伏的小草,绒绒的,甚是可爱。路边野菜药草多不胜数。据说曾经有个孩子在路边采了一把花,到了家里老人吃惊地认出那竟是人参花!可惜的是怎么也没有找到。

狼啊什么的我倒是没见到过,只是那满山的辣子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翻过大架山,阳光刚刚露出头来,那山谷里俨然是鸟的天堂,清脆婉转,你唱我和,热闹至极。它们长得极是好看,羽毛黄绿相间,更有头上顶着一撮黑毛。我多是叫不出名来,伙伴告诉我这里的大都是山辣子。

路走的远,时常饿得肚子咕咕叫,好在林间轻易地就可以找到可以吃的东西。春天,多是踩些酸浆 ,叫做狗尾巴的一种植物,吃起来酸酸的,如今想起还流口水。最好的便是秋天了,野葡萄,山梨,榛子,山丁子,钻进林里,便会满载而出。到家的时候往往已是饱了。

多年过去我还是怀念着故乡的小路。如今那上学的路隐在了荒草里,孩子们已经不再走。路边多了新开的土地,大架山下辣子鸟的声音已经没了。王家坟的田还在,田里的小路却是不见。即使有那里也走不出爷爷来,那路的尽头也必不是当初的模样。

我喜欢故乡的小路,喜欢那一步一步用脚踩出来的路。它们仿佛悠长的岁月里,偶尔遇见的一段段前世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国演义》创作背景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其一是关于三国史事的历史文献;其二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民间创作。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积累和深化的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历朝历代民间三国传说的不断演化丰富,它们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5]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创作背景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

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学闹了学潮,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1937年1月,小说在《宇宙风》连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石壕吏》创作背景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故乡的河作文欣赏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故 乡 的 河

我的故乡有一条玉带般的小河,它弯弯曲曲地从村边流过。

春天,河边的柳树迎风招展。河水淙淙的流着,河水像一面大大的镜子,垂柳也要在这儿照一照自己美丽的身姿。

盛夏,河的两岸是一片欢快的景象。知了在树上无忧无虑的歌唱,河两岸宽阔的堤坝上有一群小伙伴在嬉戏,他们三五成群在河里游泳,打水仗,溅起了一层层浪花,一会儿又趴在岸边晒太阳,黑黝黝的身体显得十分健壮,岸边的长石上,经常有女人在洗衣服。

深秋,在蓝天的映衬下,河水显得更加清澈。树叶落到河里,就像一只只小船,随着流水往前流着,河里的叶子越来越多,就像一支远航的船队。

冬天,河两岸的树木都落了叶子,光秃秃的,河水却还在哗哗的流着,川流不息。早晨,河里升起一缕缕雾气。这时候,如果正赶上下了一场雪,你踩着积雪来到这里,真的仿佛进入仙境一般。

啊!故乡的小河真美丽。

[故乡的河作文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故乡的小路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的时候终于回到了故乡

如往年一般的雨掩盖了乡野间四月的生气,我似乎是多年没看到过故乡的春天了。祭过祖之后,我终于鼓起了勇气,撑伞踩过池塘边的泥泞,朝记忆中的老屋的方向走去。

这路仿佛仍是老样子,左边是别人家房屋的土墙,右边的铁门紧锁,向上的一小段土坡路嵌着几块石头。再往前走,看见那棵老槐树,看见槐树后荒废多年的老屋——自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这里就没有人住了。

屋檐上滴落的雨打在伞上,我恍惚间以为屋内有人。我试图透过门缝再看清楚一些,可是并没有我所想的人影,只有厅堂里的老家具和潮湿的青苔静静伫立,我的鼻子顿时有些发酸。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我记得,就是在这儿,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棺木抬出屋的那一刻姑姑抱着她哭得死去活来,爷爷坐在厅堂中央叹息,两眼通红。年幼的我问他奶奶哪儿了,爷爷只是摇了摇头。半年后爷爷也离开了我们。可是我浑然不觉,总是吵着回去看望他们,仿佛他们都还在。只是渐渐长大也没能再见到,于是慢慢懂得了他们的离开。

“你走了之后洒暖回忆思念瘦。”

那之后的几年里都没有再回过老家,只是在清明的时候为他们烧一柱香。

可是我却时常梦见老家。梦中我和奶奶牵手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奶奶还要走多久才能到家。这样的场景仿佛过去也常有。我们走过池塘时她会小心地牵紧我,并且自己走在靠池塘的那边。我会给她讲幼儿园里的经历,她笑着听着,偶尔也会笑着回应邻居夸赞我的活泼。转过弯后,我常常因为走路不老实而被坡上的石头绊倒,而奶奶总是耐心的扶起我并安慰我别哭……

夏夜里我们坐在门前乘凉,夜晚的蝉声和风吹过槐树叶子的声音总让我害怕。奶奶的一只布满皱纹的手紧握着怕黑的我,另一只布满皱纹的手则轻轻地为我摇着蒲扇。一切又归于沉寂,只剩奶奶为我哼歌的声音。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我轻轻地离开老屋,泪湿脸庞屋后却已和往日太不相同。

雨纷纷,问故里草木深!

如果又是晴天,那我在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的小路外放风筝时,是否还会有奶奶的眼睛在身后守望?

雨声中我听不见回答。

周杰伦在《东风破》里唱道:“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月是故乡明,“路”从今夜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故乡的小路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飞扬……"这是一首多磨简洁朴素的歌曲啊。描写着故乡的小路。

我的故乡没什么风景名胜,但是这个默默无闻的故乡,在我眼里却有一个永恒的记忆,那条泥泞,弯曲的羊肠小道。我知道这条小路与城市中宽阔去,平整的柏油马路永远无法相比,但是,在我心中她永远视为慈祥的老人,为什麽这么说呢?因为他有着我无法抹掉的童年回忆。

曾经有多少风风雨雨的日子,尽情的摧残着他?他却从不认输,依旧保持原貌,他不怕别人践踏,依然坚持躺卧着,他从不会抱怨什么,无私奉献着。

儿时的回忆一时涌入脑海里,记得那时我四岁那年,世界·未来对于那是的我们都是茫然的。我们曾在这条小路上蹦啊,跳啊!那时的我们这的好高兴,好高兴,儿时的欢乐与乐趣都是那条小路带来的,现在想起来还只想好好感谢他呢!

虽然他没有繁华的面容与身段,但是他却凝聚着孩子的笑声与童年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渡荆门送别》创作背景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故乡的小路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已习惯于没有知觉地走在城市平坦的大道上,任喧嚣冲击我的耳膜,已习惯于坐车飞驰在壮丽的高速公路,任窗外如画的春色在眼前一闪而过。但是,内心深处总有一丝不安与盼望,总澎湃着对故乡小路的怀念。

故乡的小路哟,何日我才能用心去重新踏过。望着窗外的明月,听着《故乡的云》,我的思绪开始飞扬,越过千山万水,去找寻那旧日的足迹。终于,半梦半醒间,我又回到了故乡的小路上:大凉山,山连山,天高地远,沟通各个村庄的,便是一条条用脚踩出来的小路。似乎像很久很久以前一样,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光着脚丫,沐浴着和风踏上了那魂萦梦牵的山间小路,愉悦地走着,脚被泥中的碎石硅子刺痛,却感到格外的踏实。放眼望去,小路向大山深处延伸,无穷无尽,仿佛昭示着生命的生生不息。这里风景独好,不知名的野花矜持而又大胆地开着,没有太多的芬芳,也没有妖娆与富贵,却多了一份纯朴,少了几多粉饰,美丽得如小家碧玉,让我赏心悦目,摸摸青草叶尖的点点露珠,看看叶纯花纯的空谷幽兰,感受感受“鸟鸣山更幽”的宁静,在城市中疯狂跳动的心恢复了平静,坦然充溢着我心。

沿路而上,渐闻小溪水潺潺了,在路旁的清流中,我看清了自己多年来已模糊不清的影像,再满心喜悦地汲水洗去在城市生活所必需的面具,在小路上,溪水边,我又一次恢复真我。山回路转,步入一片小树林,绿色,大自然的绿色,我最喜爱的颜色,多年来已没见到的颜色,我原以为我已忘记了象征和平的你,原来,我内心深处,却如此深沉地爱着你,微风拂来,绿树掀起一阵绿色的波澜,停住脚步,站在小路上,用真心倾听着天籁之音,我脑海中只涌现出一个词:自然之美,置身于绿色海洋中,我的心仿佛又找回了鸽子所的那枝橄榄枝,和平与爱在故乡的小路上留重回我心。 小路上下我的脚印,我已经走上了一个峰头,雄伟的山风,曾赋与我无限激情与耿直豪爽的山风,夹杂着大地的气息,在这里又一次震撼了我。大风起云飞扬,风呼啸着,如九霄龙吟,席卷天下,无所不能,顿时,我豪情万丈,不觉脱口念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在故乡的小路上,经过山风的引导,我又重拾丢失了多年的雄心壮志,风和我融为一体。

沿着崎岖的小路向下独行,我努力将自己已锈蚀的灵魂在故乡的小路上重新净化,拾起已背弃的初衷,幽美的小路,让我洗尽躁气,洗尽铅华,在这里,我体会到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勃勃生机,在这里,我体会到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归隐之美,在这里,“鸟鸣山更幽”的寂静重回我心,一颗躁动的心跳回了正轨而甘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这里,我还淡泊了名利,远离了纷争,远离了尘嚣能静心享受生活;在这里,我更拥有了一颗和平的心,一颗博爱的心。

梦醒时分,我带着微笑却已是满脸泪痕。故乡的小路哟,你又一次引导了我,让我觅得了真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创作背景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杜审言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前后,他到江阴县任职。此时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

在江阴县任职时,杜审言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应为《早春游望》,内容已不可知。此诗是杜审言为唱和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故乡的八月中秋的作文欣赏

全文共 1669 字

+ 加入清单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中秋节作文:故乡的八月中秋。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一年的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因为学校通常会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来一个特长假,那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了。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所以,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融洽起来。中秋前,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鞭炮,等等,都有。在故乡,人们不会去买精装的月饼,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买自己乡人做的月饼,没有装饰得很漂亮,却实惠,2元一块,里面还有鸡蛋。但尽管很便宜,在故乡那片穷土地上,这算是奢侈的了。小时侯最喜欢吃这种月饼了,金黄色的诱惑,常常使我向妈妈恳求切给我吃。结果第二天喉咙嘶哑,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经常会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着痛大声喊,以欺骗爸妈喉咙不痛了,后来在一次谈话中得知妈妈那时是知道我喉咙还痛的,但还是给我吃了。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在吃的时候,还经常为鸡蛋的大小而和姐姐争吵,最后通常被爸妈打,不欢而散。吃月饼好时,没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没有如同绅士般慢吞细嚼,这样的吃法在村里会被人当另类--这小子给我装起斯文了!通常我们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风度不风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风光。最后,咽着了,用手捂着喉咙吓转,这时妈妈会给我端来茶水,让我慢慢解渴,还拍着我的后背说:急什么啊!家里有没有让你给吃穷了。现在想来,大概是那时对月饼的渴望吧!毕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现在搬进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觉得对不住老乡,后来回老家看时,发觉大家一样,都被"时代的文明"所影响,也就不会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乡在前几天所积蓄的热闹才爆发出来。在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满大街乱跑,早餐也没有吃多少,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实对与我们现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对于那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父母在这天不会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东西吃,这就很不错了,在平时是没有这么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后就将"祖宗炉"搬掉,然后开始吃祭祀的东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现出对祖宗的尊敬。吃完后,大人们还在收拾碗筷时,小孩已经在床上睡了,因为晚上还要熬夜赏月,可见赏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们在收拾碗筷就会去准备晚上拜月亮和赏月的事情,最后才和孩子们要一起睡觉,等待美丽的夜晚。大约在晚上七点半的时候,人们就在街道上摆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后把月饼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开始拜月亮。整个街道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很高兴。这时,我们会到村里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我们的村子很大,约有一万多人,我们几个伙伴会趁这个时候把全村逛一遍,随便去放鞭炮。路上遇到了有人恶作剧向我们扔鞭炮,我们就会反扔他们。但这很少,我们通常去村后面的一个土堆上,看青年男女在拥抱时,就在旁边放一颗鞭炮,"啪"的一声,女的吓着了,往男孩身上扑过去,羞涩地依偎着,然后回头小声地说:臭小子!我们就会偷偷地笑。但也不是总能当"媒婆",有时我们会在人拥抱的时候吓一吓他们,结果被追着跑,但还是觉得很好玩。在逛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月饼在外面的桌子上,觉得很好吃,不禁指指点点,这时在同村的姐姐们就回叫我们这些小的别丢人显眼,想来,一定被别人笑掉了很多大牙。在逛完回来的时候,正好拜完了,就开始大吃特吃,水果啊,月饼啊,饮料啊,胡乱地吃,疯狂地吃,反正没有人怪我们。在院子里,大人们把茶具拿出来,开始泡工夫茶,并且在桌子上摆着月饼,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孩子们吃着月饼,在院子里快乐地奔跑着,游戏着,累了就喝茶,吃月饼。大人们就谈天说地,聊家常,气氛十分好。天晚了,有的孩子已经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没睡的孩子就有幸吃到美味的面条……

最后,在老灯的熄灭中渐渐静了下来,乡村被中秋点缀得焕发光彩……

[故乡的八月中秋的作文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故乡小路作文

全文共 1783 字

+ 加入清单

霜降已过多日,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可真正感觉到冬天的到来却是那么一瞬间的事。秋末冬初,当拾起一片落叶时,你可否忆起那故乡小路,也许故乡那条小路也已铺满了柔软的黄叶!

故乡的小路曾经是那样的泥泞,以至于每一步都是格外的沉重。故乡的小路记忆悠远,于是浓浓地怀念不时升起。这条小路上,有过赤着双脚偶尔粘着牛粪的日子;还有时会忽然刺入一根荆棘,那种痛感至今想起来,竟有一种莫名其妙地酣畅淋漓。这是一条神圣的小路,承载了我们祖祖辈辈希冀的小路!他的怀抱里有我们祖祖辈辈的身影,有我们母亲的足迹,飘荡着我童年的笑声,埋藏着童年的美梦!

我还想在河堤上找指甲菜和邻家小妹玩儿过家家,我好想站在高粱地看暮后的炊烟环绕,好想在苦菜花开的时候躺在麦田里晒太阳,好想再在这片田野里肆无忌惮的穿行。故乡的小路,那是一条孤独的小路,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好记忆。童年的记忆浸泡在孤寂与苍凉的小路上,延伸到千里之外的天南和地北,也延伸到很久以后的永远。好久没有回到故乡了,我知道我开始怀念我的家乡了,漂泊的日子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荡,不知哪里才是终点。我常在心里想,等有机会了,再到那有着弯弯的小路的家乡去走走。看一看路上行走着的朴实的乡亲,瞄一瞄路畔那曾经熟悉的低矮土房和窑洞,尝一尝路边绿色环保的禽畜蔬果。晚上,站在留着我童年无数脚印的小路上,望一望那里清新如洗的宁静夜空,听一听那里鸟虫的低吟浅唱,让自己的心情好好地在乡间小路上放一个假。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故乡的田野是美丽的,故乡的空气是清新的,故乡的小树是翠绿的,故乡的小路是宽敞的。小时候,傍晚独自走在故乡的小路上,我常喜欢看月,头顶上的月好像也留恋的凝视着我,几乎寸步不离地将我的影子越拖越长。月光与空中的云朵好像在不停地捉迷藏,时隐时现地透过树荫洒下月光点点。我喜欢乡间的小路。在乡间的小路上行走,你尽可以边走边想自己的心事,不必紧张地观察威严的红绿灯,也不必担心会有一辆汽车突然地就贴在自己的身旁,使人被吓一大跳。故乡的小路上,总有春风轻轻拂过脸庞,远处的山峰仿佛是被春天的画师抹上了淡淡的绿,淡雅得会让人担心会被风吹去。

儿时的记忆中,村口的小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不知道它通往何处,更不在乎它是宽是窄。路的两旁,白杨挺拔,稻谷含笑。到了夏天,两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麦地,绿油油的,努力地展示着生命的繁华。乡间的那些小路各有千秋,不拘一格,有时候上下起伏,有时候又左弯右曲的,极尽了自由,仿佛是一条舞动的绸带,飘啊飘的,就会把你带到你要去往的地方了。你可以抬头望望湛蓝的天空,看白云如何在那广阔的舞台上,变换着各种优美的舞姿。也可以看看路边的农人,怎样细心地打扮着田地里的庄稼。经过果园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个熟透了的果子,跌落在你的身上,像是老朋友的一个亲切的问候。那些围园的篱笆上,时常有牵牛花爬在上面,张着小喇叭,广播着菜园子里蔬菜们丰收的消息。在乡间的小路上,有时还会看到一个老年人,手里牵着一头小牛,亦或是一只小羊,悠闲地走着,更是让你感受到一种生动的美。

北方的天气早就开始降温,但艳阳依然,天空依旧睛朗。这时我漫步在故乡的小路上风依然雨依然,漫步在熟悉的石桥,月依然水依然。多少回走在田野的小路上,大树为我遮挡夏日热辣辣的太阳光,就是在酷暑季节,走在已经成荫的林间小路上,也可以躲避开暑热的侵袭,感受到徐徐的清凉。已经很久没有能够悠闲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了。

许多时候,我若怀念乡间的小路了,就会到公园里去,到休闲广场上去,在那里,有一些用小石子细细地铺就的弯曲的小径,小径旁,有人工种植的花草树木和人工铺就的草皮。这一切,虽充满了城市文明的气息,但却少了一丝大自然的原生态野趣,令人感到有些许的遗憾。

当我再次走在熟悉的小路上,熟悉的味道就像一个多情的女子在诉说她多年漫长的等待。乡间的小路旁,有新建的砖瓦房,也保留着部分颇有年代的土房子,给住在房子里的人,带来风雨无忧的生活;乡间的小路旁,有一条溪水蜿蜒着流向远方,给人带来生活的甜水;乡间的小路旁,依然炊烟袅袅地在天空中飘渺,给人带来简单的粗茶淡饭或丰盛的餐宴;乡间的小路旁,有庄稼在田地里茂盛地生长,给人带来丰收的憧憬。我漫步在故乡的小路上,在秋风的衬托里,山那边夕阳在向我招手。我在地上拾起一片落叶,托放在手心,这是故乡的味道,我轻抚着手心里的落叶,回味着这久违的故乡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创作背景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因此而得到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故乡的小路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崎岖不平,高高低低,雨天一片泥泞,晴天风过土扬--多么普通的一条乡间小路啊!我那淳朴的故乡人祖祖辈辈都走在这样的乡间小路上。

在我记忆深处,最早走在这条路上的是外公。

清爽的晨风,吹来树木的清新气息和庄稼的馨香。古槐树下,一片欢声笑语。赶集的人们在这里会齐,用小车推着沉甸甸的收获捎上家人的梦幻,让外公带到村外那个缤纷的世界里。

啊,故乡的小路就是这样一条饱含深情的路,而它同时也是充满希望的路。当年,我的哥哥正是从这条小路上带着家人的嘱托,带着雄心壮志,走向了外面的世界。哥哥说过,从穿上军装的第一天起,他就努力工作学习,因为他牢记家乡父老乡亲的期望。他难忘故乡那条小路,因为小路伴他成长,从小路走出来的脚步是坚定的,永不停息的。哥哥成了一名优秀的军人,为故乡争了光。哥哥如此,而也是从这条小路上开始了人生之路的我不更应如此吗?

岁月流逝,年华似水。奔跑在绿荫道上,端坐在窗明几净的阶梯教室里,徜徉在学校图书馆中,我的视野开阔了。渐渐地,我的耳边不再回响着小河潺潺流水声,蜿蜒的小路似乎也在离我而去,然而有一天,外公不幸去世的消息唤醒了我的记忆,蓦地,故乡的小路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眼泪朦胧中,我仿佛看见外公正挑着担子向我走来,沿着那条生机盎然的小路。啊,故乡的小路,我怎么会忘记你呢?

今天,我又站在了古槐树下,小河在身旁流淌,我捧着河水喝了一口。这曾养育过我的河水,仍是这样甘甜浴故乡的小路啊,曾托起无数生命,叠印着数不清的足迹。这平凡的小路,是奋斗者的起点,连接着未来,连接着辉煌的人生!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喔喔喔他们唱,连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歌声萦绕耳际,啊!故乡的小路,我将永远深深地眷恋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故乡的小路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故乡有一条小路,在春天里总是那么幽静,那么美丽。早晨,迎着吹在脸上的微风,顺着蝴蝶飞过的路线,我来到了小路散步。路边的野花上沾满了露珠,散发出阵阵芳香。瞧,勤劳的小蜜蜂也来了,一株开满雪白雪白花儿的梨树成了它们的乐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从地底下探出了脑袋。过不了多久,小路上就能铺上一层绿地毯。吃过午饭,再次来到小路上。太阳将路边的小花都晒瘪了,早晨那些晶莹的露珠也跑得无影无踪。倒是远处山上的映山红绽开着笑脸,把原本碧绿的山都映成了红色。傍晚,太阳已经藏起半边脸了。小路的尽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夕阳的余晖映红了水面,真是“一道斜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啊,故乡的小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在我心中永远是那么美丽!点评:早晨、中午、傍晚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小作者都来到了故乡的小路,看到了不同的景色,都是那么的优美。通过赞美故乡的小路,抒发了对故乡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创作背景

全文共 3689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历史地表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高俅等奸臣贪官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小说热情地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农民革命理想,形象地展示了这次农民起义演变为悲剧的内在历史原因。

除了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为数不多的人反对招安之外,以宋江为首的绝大多数人存在着浓厚的忠君思想,他们仇恨和反对的只是高俅等奸臣和贪官污吏。

因此他们的造反尽管也把封建王朝搞得天翻地覆,却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梁山起义的悲剧也正是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这样一种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性。施耐庵如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本身这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从而生动地描写了梁山起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转为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规律性。《水浒》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

作品紧扣“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题旨,刻画梁山英雄。如作为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经济收入宽裕,妻子年轻美貌,家庭生活温馨。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他安于现状、怯于反抗的性格。面对调戏他爱妻的高衙内,虽然怒气顿生,但碍于对方是自己顶头上司高太尉的义子,只好忍气吞声地收回了那高举的拳头。

之后,高俅指使陆谦设计骗他的爱妻,并诱骗他误入白虎节堂,他仍然忍气吞声。在充军途中他受尽折磨,在野猪林里险遭暗害,他依然甘受凌辱,幻想能回家与爱妻团聚。直到高俅指派陆谦等人,要在草料场将他烧死,才使他忍无可忍地杀了陆谦等人,雪夜上了梁山。

“《水浒》108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金圣叹语)。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典型。比如林冲、鲁智深和杨志三人,都是军官出身,是武艺高强的英雄,但他们的性格各异。林冲有如上述。鲁智深慷慨直爽,疾恶如仇,敢做敢为,这都集中表现在见义勇为和爱打抱不平上。

为了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郑屠,犯了血案,无可奈何地藏身寺院,做了和尚;为了救林冲,受高俅迫害,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辗转上了梁山。杨志跟林冲、鲁智深的性格都不相同,他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他的生活目的在于“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当他失陷花石纲,丢了官时,仍没有放弃向上爬的想法。他积极采取贿赂的手段,企图恢复原来的官职。当受到梁中书赏识和提拔时,感激涕零,要死心塌地在他的门下做军官。直到失陷生辰纲,生命受到威胁时,才亡命江湖、逼上梁山。[9]

刻画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首先通过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这是《水浒》刻画人物的特色。如第三回鲁达第一次出场时,通过史进的眼睛看见:他是个军官模样,“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只几笔就揭示出鲁达这个粗莽正直的英雄性格。对行者武松,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下子就揭示出武松精明英武的性格特征。

《水浒》曲折动人的情节,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往往通过一个个场面展开、一个个细节描写、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第23回写武松打虎的情节就是如此。第一个场面,写他在景阳冈下酒店一连喝了十几碗酒。接着第二个场面,写他走出酒店被店家喊住说:有大虫伤人和三碗不过冈。武松怀疑店家用心不良,决计过冈。第三个场面写他行数里,看见剥皮树干上写着有大虫伤人等两行字,武松将信将疑地仍继续上冈。第四个场面写他来到景阳冈上,看到山神庙前的印信榜文确信有虎。接着第五个场面才写他在冈上遇虎、打虎。

在打虎这个场面中,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一躲过,以及武松的哨棒打在树上被折断,他就势按住老虎拳打脚踢,老虎以利爪刨出土坑等等,都是一个个细节。这些细节在写武松神勇的同时,扣人心弦地把情节推向高潮。[10]

类似的事件写出不同的情节,这也是《水浒》的显著特色。如林冲买刀和杨志卖刀[11] 、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武松杀嫂和石秀杀嫂、江州劫法场和大名府劫法场、以及林冲起解和卢俊义起解等等,事件类似却写出了完全不同的情节,显示出生活丰富多彩和人物性格异彩纷呈。

《水浒》的结构是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纵贯全篇,其间连缀着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自成整体的主要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自身在结构上既纵横开合,各尽特色,又是整个水浒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水浒》的这种独具特色的结构,是民间艺人“说话”特色的具体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是《水浒》的语言,它在群众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保存了群众口语的优点,具有洗练、明快、生动、色彩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

小说取材

《水浒》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又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外,李埴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的《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还有的记载说宋江投降后曾参加过征方腊之役。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知道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但也决不止36人),但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经给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宋江等起义的年代大约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后三年多。[12]

宋代说书技艺兴盛,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来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当是说的杨志、鲁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头孙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

这是有关《水浒》话本的最早记载。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序里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并说在龚开之前有画院待诏李嵩,曾画过宋江等人像。但龚开的赞并未说故事内容。现在看到的最早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见《宣和遗事》),它或出于元人,或为宋人旧本而元时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说书艺人的底本。

它所记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后世的《水浒》基本一致。这时的水浒故事已由许多分散独立的单篇,发展为系统连贯的整体。元代杂剧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义地点不同,杂剧说的是梁山泊,《遗事》说的是太行山;杂剧中已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遗事》只提到了36将的绰号姓名;《遗事》中写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杂剧中李逵是第13头领,燕青是第15头领。

凡此种种,可见在《水浒》成书以前,水浒故事在流传中内容细节上颇有异同。这或者同在不同地区流传也有关系。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水浒》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13]

书名由来

《水浒》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

二、全书是施耐庵一人所著。

三、此书是由施耐庵和罗贯中共同写的。

“水浒”出自《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但至于这个书名的确切含义,一直存在异议。

另一种说法是:作者施耐庵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一优秀作文:我欣赏故乡的山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故乡叫博,是个小城。几次想写写故乡,可是准备好了纸,笔,仔细想想,故乡除了山还有些什么呢?那些山也实在……其实只是一座座相连的绿色的千篇一律的山包包。写些什么呢?

叔叔在外地工作。一次,他带领那里的学生来故乡考察。一到家,他就让我陪他上山。虽然觉得他有点那个,但我还是陪他去了。

到了山顶,一路上都默默无闻的叔叔突然说:“到了我们这儿,那些学生都趴在车窗上惊呼:“‘山’!‘老天!这么多的山’!他们从来都没有看过真正的山。”我笑了,呼吸着山间特有的风,我感到了故乡的可爱,水的清凉,树的风骨,花的多情,还有――还有故乡泥土的清香。

不久,我也到了外地,只住了几天。我饱览了大城市的繁华,看够了故乡所没有的高楼大厦,欣赏了大平原天地的广阔。临走,朋友问我:“开心吗?”我想了想说:“开心。”其实,几天以来,我一直感到一种遗憾,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

坐在车上,对窗外单调的风景厌倦了之后,我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蓦的一睁眼――山!那连接跳跃的山,久违了的山,心中的山,故乡的山,我的山!不知道什么缘故,泪从眼中流了下来。山!只有故乡才有这样的山啊!每一座都绿色葱茏,每一座都有它们各自的情调。

那么好的城市,怎么会没有山呢?我倒是宁愿守住我的山。

清晨,去那山林中,看蜻蜓四处安详地低飞,摘一朵小山菊插在衣服上,一下子坠回童年。清凉的山风,不知从何处带来几声笑语,再寻找那人时,却又隔着层层树林,忽然间,就会想起那句诗:深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傍晚,我会到山脚下散步,有时就登上那浑圆的小山,看看那菱形的天空,再看看山谷出口的那片农田,心中无限宽广自在。

我愿意清晨一睁眼就看见山,晚上再向它们轻轻道声晚安。千年万年,体会着山的精魂,感受着山的温馨。

故乡的山,美丽的山,那是属于我的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故乡的那条小路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每一个人的心底处都有一幅很美很美的画吧,在各自的记忆中有最美的地方。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个最美的地方,在别人看来这个地方是很普通平凡的,但我爱这个地方,它有我儿时的启蒙,儿时的梦,更有我童年时的记忆。这个最美的地方—故乡的那条小路

故乡的这条小路就是我家门前那条掩映在绿树之间弯曲的小路,它给了我许多欢声笑语。它有时就像一个顽皮的同龄伙伴,很是可爱。我亲切的记得爸爸总是喜欢跟我讲我童年时的趣事。有一次,我小时候很贪玩,每天早上时总想跟着妈妈去上街赶集,可妈妈不同意,于是我就哭闹着去追妈妈,正是走完这条时我记不着路了不知该往哪儿走。因为平常大多数只在这条路上玩。于是无奈只有坐在这路边盼望妈妈回来的身影……还有在平时也会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趴在路上玩弹珠,一身弄得又脏又汗的回家,妈妈看到只有无奈的给我换身衣服……这条路给了我亲切,我爱这条故乡的小路。

小路的两旁还载满了梨树和嫩竹,春天一到,风儿把那梨树吹绿了,那淡淡的绿、是那么绿的沁人心脾。偶尔爸爸也会去“管理”下梨树,我就在一旁看着,我那时问爸爸:"这梨树要多久才能结果子呢?"爸爸回答要到秋天去了。秋天、我想到秋天,这令我对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向往,给我一种追求。

更有趣的是在那炎热的夏季了。在傍晚时分,整个院子的人就会聚集在这小路边的大树下乘凉,他们手拿着蒲扇坐在石板上谈话家常,偶尔几声欢声笑语,我们小孩就很坐不住了,就爬上树去玩,打打闹闹的。这时远处的田野里传来几声蛙叫,树上的蝉鸣,这种气氛真的很美妙。现在,院子里的人大多已经外出或搬家了,有点冷清、以前的那种氛围应该很难再有了吧!不过这些记忆会一直储存在我的记忆最深处、最深处。当我想现在一样回忆时我会是最快乐的。我爱这条小路,它就像一条小船满载我童年时的幸福时光。

现在,偶尔放假回家走在那条路上。这条路虽然有些许的改变,但感觉还是那么熟悉亲切,就像一个亲人在你身边一样,很温暖。走在那条路上品味着童年时的回忆,真是一种幸福。

故乡的那条小路刻写着我童年的足迹,就像亮丽的阳光一样倘佯在这小路之中,童年相伴的小路,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故乡的小路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大门的右侧有一条林荫小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粗糙的墙,从泥土里伸出许许多多的爬山虎,一律贴在墙上,并奋力向上攀爬。经过了一个严冬,爬山虎的茎已经变黄了,但它们还顽强地扒在那堵墙上。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一些小芽儿从茎里蹿了出来,好像它要拥抱大地,触摸春天似的,小芽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几棵桃树从墙的左侧探出头来,一直注视着爬山虎,好像在说:“你有我漂亮吗?”在阳光的俯照下,在绿叶的衬托下,桃花变得更加娇媚了。有时,车子停在桃树下,桃花落在车子上,车子就变成了美丽的花车。

接着,一路下去都是榕树,远远看过去,就像一排整齐的卫兵,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它们都一动不动地站立在那。每当我走过小路时,总感觉头上有什么,原来是榕树的枝叶,密密层层的,就像卫兵们伸出的双手一样,给我遮风挡雨.

雨季,榕树的叶片上,还有那些细细的枝尖上,有着许许多多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在原地闪闪发亮,美极了。榕树的根部像龙爪一样,紧紧抓住地面,在雨点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健壮了。

晴天,榕树在小鸟的歌曲中沉睡,阳光照射大地,从密密枝叶的空隙中穿过,最后,撒在地上。

这条林荫小路一直陪伴我度过了四年,不管我伤心,还是难过,走在小路上,我都会忘记。也许,再过两年,我会转学,不过这条小路和我永远是朋友,因为,它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