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观后感【经典19篇】

导语:初翻云开见灼日,苦尽甘来又一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谢谢!

浏览

6813

作文

263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二月十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上海博物馆。那天天空下着雨,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到达了博物馆大门前,我看到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馆共有4层建筑,里面拥有很多精品馆藏,汇集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铜器、书法、绘画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堪称镇馆之宝。

馆内一楼为古代青铜馆,二楼为古代陶瓷馆,三楼为古代书法绘画玺印馆,四楼为古代玉器、钱币、明清家具馆。整幢楼气势磅礴,上圆下方的形状寓意为“天圆地方”,我们从四楼到一楼依次参观。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钱币馆,我从中了解到钱币的起源,从最开始海贝到刀币、铜钱、银锭等金属钱币,它们形式多样、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状的刀币、外圆内方的开元通宝、各种制作钱币的陶范,还有让我震惊的钱树……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见了许多外国友人,他们很认真地欣赏着每件藏品,我想这些宝贝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们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收看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清新的空气,新鲜的瓜果,特色的舞蹈,姹紫嫣红的花儿,千年不化的积雪,造就了这一切,我不得不为此赞叹!

新疆伊宁的草原,四周都被冰山所围,也正是四周终年不化的冰雪,才使草原上有着独特的气候。

“我的帽子,我的帽子!”

风,吹走了我的帽子,它在空中翱翔,就像是雄鹰在高处展翅高飞,在低下翩翩起舞……

它飘落在草原的中心,我在那感到风吹动着的力量,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就像是一块巧夺天工的绿色巨毯;帽子落了下来,我拾了帽子,草原上的夏天是那么的美妙如画,阳光照耀着,却并不炎热,微风吹在人身上很是惬意。草地上的花儿早已盛情开放,那鲜艳的格桑花,紫红的薰衣草,金黄的郁金香,花瓣在空中飘扬,就像仙女散花,如梦境般地游走在草地上,那种柔软的感觉非常神奇和美妙。

草原边的塞里木湖也一样景色迷人,清澈的湖水映着蓝蓝的天空,水天一色,蓝得透澈,让人心旷神怡。风吹着湖水掀起条条波浪,湖中的鱼更是神奇,天鹅在湖面游荡,吸引了不少的路人,有的人驻足欣赏拍照,有的人谅呼神奇,这一切的一切又是那么的美好……

在山上,有许多的绵羊和放牧人,他们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前进,就是他们的目标;山上的雪就像一座王冠,在王冠中的深处,又有着顽强而美丽的天山雪莲,毅力不屈的人才能拥有它,我们不正在前进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吗?生活中苦难没人能预知,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风儿吹动着百花齐放的草原,看!它们在摆弄它们秀丽的身姿,这是多么的奇妙啊!

草原是一望无际的,湖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在草地上静卧着欣赏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大自然,您造就了这一切,如此优美,又如此悠闲……。

我们应该像草原一样拥有广阔的胸怀,才会造就美好的“大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新疆这片古老苍茫的土地上生活了14年,度过了我人生的十分之一,也许我见到的很少,但是我想把我见到的都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不一样的新疆,改变对新疆的看法,像我们新疆人一样爱上这个地方。-----

题记

新疆,一个美丽又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具有着“三山夹两盆”的神秘地形,也有着“大漠孤烟直”的世界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着优良品质的农产品,有着闻名国内外的香甜瓜果,有着享誉全国的长绒棉,有着人类利用自然的创举“坎儿井”,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更有着勤劳、热情又善良的新疆人!

假如你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假如你善良、勇敢又坚强,只要你站在这片土地上,我相信你会感受到一种力量,会让你怀希望迎接曙光。这里生命的坚强和迷人的风光,都成为了许多内地游客向往来到这里的理由:喀纳斯的湖水映着晚霞泛着红光、塔里木湖在沙漠中间流淌、白嫩嫩的棉花在吐着棉绒、香甜可口的瓜果在诱惑着人们。

可能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新疆是一个只有着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人们都骑着马去工作,但是我想说新疆也会发展,也会进步,但是那也只是一部分新疆人,有些时候不能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法来看待事物,所以希望对新疆和新疆人有意见的一些人摘下你们的有色眼镜,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来看待新疆。

我认为我的家乡是最美的地方,连绵的雪山优美的草场,草场的下面是城市和村庄,这里的人们无论是汉族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都很团结,我们都为着我们的家乡更美好更繁荣而勤劳、努力的工作着,身在外地工作的新疆人也剪短不了对家乡的渴望,每当他们疲倦的时候,我想他们就会看见挺拔的白杨树站在他们身旁,它们赐予的力量让他们怎能不坚强?

这里的民族能歌善舞,勤劳的用双手去致富,祖祖辈辈参军支援边疆,架起了高楼守卫边防,这里是我们出生的地方,这里是我们爷爷奉献一生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新疆。

我相信,坚强的生命就算是在孤独的荒漠中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如果说拉萨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那么新疆便是天堂,我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博物馆的陈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观众的需求为第一的思想。陈列展览要有一个准确“定位”。观众同藏品、陈列一样,是构成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很难想象没有观众博物馆是个什么样子。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为观众服务的。这是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的一个主要方面。

博物馆要适应变化的现代社会,对社会公众保持持续的吸引力,就必须以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基础。实现快速有效的展览创新。就要强化科研力量,加大科研开发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就是借用社会力量办好博物馆。对理论进行研究,只有准确地探明博物馆和现代社会关系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博物馆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等这样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博物馆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物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收集保藏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组织陈列展览时,要明确主题思想和主题范围,因为主题的确定又在于能准确引导观众,要使它既能反映本馆藏品实际,又具有时代特征,做到陈列与环境,内容与形式,设计与制作,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统一。做到这些的前提是要求博物馆管理及从业人员对了解社会,对观众的行为进行相关的研究。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藏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向人们展示科技进步是同文化遗产紧密相连的,它既要展示和传播当代的最新信息,又要展示和传播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要把这两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并反映在陈列展览中,让大多数观众能看懂并感受到。如: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土于海淀区小西天黑舍里氏墓的大明成化斗彩葡萄纹酒杯。我认为就可以把当时考古的录象、图片、资料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展现给观众。使观众不但了解斗彩瓷的艺术价值,还可以了解发现这对酒杯的传奇过程有所了解,提高观众的兴趣。这样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更加全面。这就要求对陈列的主题,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陈列中,确定什么样的主题,选择哪些展品,运用怎样的解释性材料及采用何种展示方式等等。可在陈列展览的计划阶段,准备有关专题时,通过问卷和观众座谈等形式来了解社会、观众的需求,尽量将深奥的专业知识,组成通俗易懂观众能理解的陈列方案,使陈列做到形象准确生动,组合明了,反映时代,增加审美情趣,适应当前观众的文化素养和要求新、奇、乐的心理,来制定陈列内容和细节,使陈列方案变成符合陈列这个特殊教育形式的内容所采取的方法。展出后再通过观众对陈列展览主题理解的水平,提出修改意见,完善陈列展览中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方面,改进一些需要做的更合理的地方。这样做,能鼓励观众参与的意识,又能对陈列展览后的评审提供了参考。

另外,陈列展览在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为民族与地区的文化特性提供保证,表现地方特色。首都博物馆毫无争议的要展示北京的历史。它的特点是具有北京的地方性、综合性。北京仅是现今的首都,也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周初“封召公于燕”,一直是座重要的城市,辽金元明清,直至今日,北京依然保持着政治文化中心的位置。应注意突出北京历史上北方多民族融合、团结、交流的特色,突出帝王都城王者风范的历史和地域文化。表现出北京城独有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在初一的时候,学校组织去了首都博物馆,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首博,可以说首博带给我的是太多的震撼。看到首博第一感觉就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即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和以往我参观过的军博是截然不同的,它的建筑风格和我曾参观过的国家大剧院有几分相似,有一种非常的后现代感。

一进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指示牌,上面清楚地介绍展区的分布。博物馆总共分为5层,分为东区西区。

首先我来到的是“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这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对于绘画作品我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画家通过笔墨丹青,挥洒出的那种意境深邃、飘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我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

四层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从铸造技术、造型、纹饰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铜艺术。四层还有“京剧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脸谱,戏服,听戏的茶楼,坐在小桌旁看着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戏剧,能真实亲切感受到当时来茶楼休闲的人,那种自在享受的心情。四层还有我最关注的也是看的最仔细的“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它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重要遗址、墓葬、窑藏出土文物为主。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个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博物馆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九月,我们开学啦!回想我的暑假生活,那可真是多姿多彩啊!我去到了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海中之城”——大连!我参观了许多景点,其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数位于大连蛇岛附近的“蛇博物馆”了。下面,我就来当一回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博物馆吧!

走进蛇博物馆,迎面扑来一阵湿润的和风,让人仿佛步入了茂密的树林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个大水池,水面上好像有几条绳子忽隐忽现的漂在水中。我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几条水蛇懒散的在水中漫步呀!这种蛇没有毒,经常在我们身边出没,稻田里,小池塘里都能发现他们的踪影。往右手边走去,你会看到一座颇有中国风的小木屋,屋里住着美丽的“白素贞”,没错,它就是一条白蛇。看到这条美丽的白蛇,我就想起白素贞与许仙那段悲天悯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想到这,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突然,我听见前面的小妹妹惊叫了一声,我连忙抬起头,看到眼前的庞然大物,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我面前有两条鳄鱼正虎视眈眈地望着我,要不是有玻璃隔着,恐怕它们早就跳出来把我们撕成碎片了吧!

我们跟着讲解员慢慢向前移动着,走到了一扇门前,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警告:内有剧毒蛇,勿开闪光灯!”光是这几个大字就看的我毛骨悚然!进到里面,我首先看到一条变色龙,它趴在地上,百无聊赖的看着过往的人群。再往里走,我看见了两条蟒蛇,一条是巨蟒,可以把人直接吞下去;还有一条是珠蟒,这条蟒蛇比较小,而且非常胆小,总是缩成一团。

然后,我还看到了许多毒蛇,有“眼镜蛇”,“响尾蛇”,“竹叶青”……最后,我还见到了一条世界上唯一还未找到解药的蛇,它通体全黑,长长的身子缠绕在树枝上,高傲地翘起了他那三角形的脑袋。它,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非洲树王!只要被它咬到了,就必死无疑了!

啊,今天的这次“蛇博物馆”之旅还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呢!学到了不少关于动物的知识,也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蛇类动物!我还有一点不舍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40多件日军侵华罪证入藏沈阳“918”历史博物馆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辽宁多位民间收藏家16日来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将他们珍藏的40多件日军侵华罪证文物,无偿捐赠出来。

在捐赠仪式上,沈阳民间收藏家余泓、詹洪阁、查界殊和来自营口市的李政斌分别向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捐赠了日本出版发行的《北大营写真》《满洲医学杂志》《写真周报》《标准支那语早知道》《出征将兵作品集战线点描》《满洲建国十周年明信片》等书报杂志,以及日伪时期的“支票”等40余件套文物和照片史料。

其中,余泓捐赠了一组关于北大营的老照片,包括在“九·一八”事变战死的两名日军士兵——新国六三和曾子正男的墓碑的照片。余泓还曾捐赠过一张由日本战地记者拍摄的,日本关东军为新国六三修建坟墓的照片。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助理崔俊国表示,这些照片有力证实了在事变过程中,部分东北军将士违抗“不抵抗”命令,抗击突围的事实。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教授在捐赠仪式上说,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第一枪就是从北大营响起的,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走进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每个人都会想起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大漠中驼对行走着,绿洲草原天马行空,翠湖雪峰云杉绿浓,曼舞轻歌回旋古乐,清甜瓜果美食佳肴,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景色与民俗,历史与文化,在这里并存。这一切构成了一副自然的风景画。

沙漠胡杨品貌多,胡杨树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它在荒芜的沙漠中顽强不屈地生长,让人们看到它坚强的那一面;走进西北第一连,我感受到了屯垦戌边的光荣传统,在西北第一连感受兵团人为我们创造的“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牛羊”的美好场景。体验与哈萨克斯坦一河之隔的边境风情,看到了中国“西北之北”纪念碑,这让我深深感到了祖国的地域之广;来到天池,冰雪融成湖,清澈碧透,晶莹如玉,湖州云杉如海、层峦叠翠、绿草如茵。远处博格达雪峰白雪皑皑,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此行当中,让我最为欢喜的就是美丽而又神秘的喀纳斯湖和神奇的五彩滩。在喀纳斯湖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坐上了游船,想要去解开湖怪之谜,看看湖怪真正的样子。游船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着,我仔细地听着导游的讲解,才知道真正的湖怪原来就是一种称为大型哲罗鲑的冷水鱼。它长约12-15米,头重1.5米,重达2-3吨。下了游船登上了阿尔泰山,我没想到风景竟会如此的美丽,流水蜿蜒在翠绿的山涧,森林呵护着翠绿般湿润的湖泊,舒缓的山坡上挺拔着雄姿英发的落叶松,不时有几只野鸭子在湖中游动,悄然划开道道波纹,这些美丽的景色,汇成了一副和谐的风景画。

来到五彩滩,我走进了景区,暖柔的光线照射在小道上,眼前的甬道上,堆满了黄色、深红、青灰、墨绿等等颜色的岩石,多种色彩的岩石构成了一片天然而成的五彩滩,甬道两旁这些高低起伏的岩石形态各异,样子奇多,有的像一只顽皮的小猫,有的像一只飞翔的鸟儿,非常美丽。

在这短暂的几天中,让我体验到了新疆美丽的景色,不去新疆不知祖国的景色如此迷人,不去新疆不知祖国的面积如此宽广,我爱这美丽的新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2162 字

+ 加入清单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在20xx年9月上午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来到了我仰慕已久的苏州博物馆。到苏州去看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建筑,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这时我的眼中:苏州博物馆苑如一个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端庄而秀丽的欢迎我的到来。我再次想起了“大艺术书房”系列图书之《贝聿铭谈贝聿铭》主编肖关鸿先生所说,希腊缪斯之神走向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公共空间,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艺术不再是祭品,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缪斯也由女神变成了平民。”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之初,就如同装满传统文化经典的艳丽绣线,在承载现代科学文化信息的绣布里织出出了一幅“传统苏州”和“现代苏州”相融合的“双面绣”。在这个有着众多著名古典建筑的“文化圣地”中,建一座21世纪的新馆建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贝聿铭先生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先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之一。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渡过。20世纪30年代中期,贝聿铭先生远赴美国学习建筑。在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贝聿铭先生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达70余项,获各类奖项50余次,1983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奖”。他在美国设计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楼等,在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伊朗、中国北京、香港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公共建筑。贝聿铭先生多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使世界各地众多贝式建筑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是由时年己85岁高龄的贝聿铭先生与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投资3亿元人民币,于二00三年十一月奠基开工,2006年10月6日中秋佳节正式对外开放。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新华社等众多媒体评述为:“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是这座建筑的最大特点,它既在苏州古城以独特性、唯一性深深打上贝氏的烙印,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成为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里程碑。当我步入博物馆內庭院茶园紫藤园时,吸引我特别留意了园里西南方与东北方各种植一棵紫藤。贝聿铭先生将內庭院将內外空间串联,主庭院和若干小內庭院互相连接而又布局精巧,庭院內外的园艺,互相依托,自然融于建筑。听导赏介绍:紫藤园里的两棵紫藤,还嫁接着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新馆园林造景设计是在传统风景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的,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在当今的创造性延续。

我们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博的屋顶的造型。光影趣味是物境与心境的交融。“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阳光透过金属百叶照射入室内,在墙面上形成了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光影图案。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传统美学的魅力,就是因为设计师很好地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气质,而光影就是让这些景与人们产生互动与共鸣的直接因素。可以这么说,光与影一直是空间设计的第四大造型元素,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可能是借鉴了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中庭的顶部是由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阳光肆无忌惮地透过玻璃倾泻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换着投射角度。所以在不同的时刻,参差错落的墙面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趣且丰富。同样,贝先生在处理小空间时,也一点不吝啬使用光影这一元素。三角形的二坡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和玻璃组成的,为了体现传统园林的特色,所有的金属百叶都被木质的贴面材料所包裹。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机勃勃,饶有趣味。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其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然而表达方式却又是全新的,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粉墙下设置了颇具创意的假山,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其中也有剖劈的棱角毕露的“险峰”,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却也“清、丑、顽、拙”,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时间总是短暂的,我还没有满足,我是多么的希望故地重游,再好好的品味一番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寻宝随记作文800字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站在博物馆,恰似站在时间的纵轴上,向前可知晓过往,向后又可以预知未来。——题记

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从第四展厅·大唐遗宝开始了今天的寻宝之旅。这个展馆里的藏品都是出自陕西何家村窖藏,它们千年来一直存放在两只大缸里,直到被考古学者发现才重见天日。

“白玛瑙”带銙

茫茫人海中,我第一个看见的展品是“白玛瑙”带銙。它是一件白玉制品,我正寻思它是否是一件头饰,就听讲解员姐姐说,带銙在古代等同于今天的腰带,真是奢华得让我瞠目结舌。

货币的芳华

货币最早可以追溯春秋时期,“节墨之法化”铜刀币非常大,像一把刀一样。到了战国时期,“京一新”“半两”就明显精致多了,但还是非常大。自汉朝开始,大多数钱币都是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形的小孔,小巧而方便携带。唐代“开元通宝”在这里珍藏尤多,金的银的、单面有字、双面有字,丰富多样,看得我眼花缭乱,从繁杂的钱币中不难看出一个时代的繁华。

咦,这是金饼?也是皇宫贵族装饰用的吗?这时,讲解员姐姐说道,金饼是皇帝赐给大臣的,或是做大规模交易时使用的货币。呵,古人真是奢华。

俑的记忆

秦始皇兵马俑按照1:1的比例仿真人铸造。他们神态各异,动作不一,却同样威武刚毅,给人一种威震天下的感觉。我猜想,一个兵马俑就对应一个真实的士兵吧,他们都是武艺高强的勇士吧,他们都曾横刀立马笑傲沙场吧,秦朝的军队一定十分厉害吧……

前面就是汉代陶俑。汉代陶俑属于迷你版,包括素衣式俑和着衣式俑。每个陶俑都很相似,素衣式俑的衣服是铸造人俑时一起铸造的,最后涂抹上色彩;而着衣式俑是先做人俑,再给人俑穿上锦衣。千年风霜过去,锦衣早已腐朽,未能见到美丽的锦衣,我有些失望。着衣式俑的两侧手臂上都有一个小孔,原来着衣式俑的胳膊是可以活动的!可惜展示柜里的人俑的胳膊都已遗失。

转过弯,来的唐代人俑展厅,唐代人俑以唐三彩最为闻名。唐代的俑丰富多样、精致细腻。唐三彩三花马栩栩如生,那马的眼睛炯炯有神,目视前方;马的头饰美轮美奂,细致的簪花棱角分明;马尾扬起,仿佛正在原野上奔驰……唐人以胖为美的特点在人俑上也有体现。仕女俑身着五彩缤纷的衣裙,她们的发型也是各式各样,云鬓、螺鬓、反绾鬓,装饰着婴儿肥的脸蛋,显得十分可爱。

在馆内寻宝,却发现到处是宝。置身博物馆,只觉得才疏学浅。世界那么大,历史那么长,我们不懂的太多太多。幸好,可以游学,幸好,还有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出色的作品。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学校的组织参观,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异常的兴奋。我们和老师一起走出校门,就租了一辆车,开往博物馆。很快就到了,我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这里的风景是如此美丽,一片绿色了“海洋”出现在我的眼前,“海洋”的中间广阔的湖,我们在四周转了转,一起拍了几张照片留念。那里的树木多,竹子更多,并且空气也非常清新。当我知道博物馆里有一位凤凰名人作品时,我就感到非常的自豪。

进入这个博物馆之后,有五彩缤纷的画、书法、雕塑,还有一前留下来的东西,都很有价值,有意义。

我进去看见的第一样东西是衣服大型的图画,他的长大约4米,宽至少也有2米,里面的东西都印在我脑海里,里面画有几多荷花,栩栩如生,看见那幅画就感觉身临奇境,里面有水,但是水就像要往外涌,这幅画的作者,也太出神入画了。

博物馆里的所有,我唯一看上的是一颗古树,树上刻有“谁说我憨睡至今,吮吸历史的乳汁,一万五千年,是另一种生存方式,爱的方式。”它只有高大的树干,但是要3个大人才能环抱它,它的里部早已是空荡荡的了,这颗树有着那么悠久的历史,它的皮比铁还硬,它也就像睡美人,睡了一万多年,也许这样就是另一种生存方式,它几千年不死。死了几千年不烂。它就像英雄,这么多年都在保卫自己的祖国。这位英雄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它也有个响亮的名字—英雄树—。

很久很久以前,是龙的世界,当我看到龙的化石,也就会想到无数的问题。至今也都还不知道这是什么龙。

我们又继续参观,看着它的外表画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颗大树,它是许多大树的树枝和大树上千千万万的小树枝而组成的,树的颜色有点怪,是五颜六色的,这样更引人注目。这种颜色看起来像是一颗有魔法的树,更像魔法师。以它的生机勃勃养育了成千上万的鸟。我便联想到鸟巢,这幅画代表了中国团结、坚持、努力,慢慢走向繁荣富强。这是《中国=MC2》

我们都还没有看狗就到了回家的时间,我们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回校之路。我至今都还沉侵在博物馆的回忆之中。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艰辛的路程,需要坚持,不放弃,努力在努力,成功才会向你招手。总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而我们不是等到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在风雨中漫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观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参观省博物馆观后感。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浙江省博物馆旧馆址的一部分为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博物馆里有几个场馆,分别是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精品馆等十个展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新景点。

浙江省博物馆旧名西湖博物馆,1931年更名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浙江省博物馆。该馆原设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两大业务部门,1980年分出历史部文物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学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有关数据显示,该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一级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绸片和麻布;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各种青铜兵器、青铜农具、印纹陶和原始瓷;从东汉至明代各个青瓷窑系的一批标本;还有大量的古今书画。不久我们参观完了,便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历史战争影片《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明月几时有》主要讲了三个年轻人抗日的故事,彭于晏饰演的游击队长刘黑仔正面搏杀,霍建华的李锦荣打入敌人内部,而周迅的方兰则负责中间传递情报。通过这三条叙述线引出的正面人物大概包括少年仔游击队员、方母、药店伍掌柜、郑家彬姐弟、村长、高管千金等。他们纷纷登台,无头无绪,呈现的都是碎片化的片段。且基本没有太具体的反面形象,也没有具体的剧情线,只是知道主角们在抗日。这把很多人看晕了,他们认为故事毫无逻辑,不知讲什么,人物也立不住脚,像春夏演富家千金女特务基本没有存在的意义。看起来真的是又散又慢。其实我是比较倾向将电影看着一个群像描写的片子,从这个角度看,电影需要呈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在非常时期拯救自己和民族的状态。所有这些人物的设置,包括春夏在内,都是有必要的。至于剧情的逻辑,其实大部分是立的住脚的,有说不知道为什么李锦荣和方兰为啥分手,也有说不知道为什么方母第一次送情报就被抓的,这些我觉得是缺乏基本的观影经验导致的,应该仔细看电影,并且需要知道留白的处理,电影并不是电视剧,需要用画外音把所有的内心独白给念出来。当然,这确实也不是一个完整而扎实的叙事文本。导演或许因为一些原因在人物描写的比重上有些倾斜。但基本所有人物基本从三条线发散出来,整体来看层次丰富,像一串贝壳项链,虽大小花纹有别,串在一起也很好看。

关于明月, 许鞍华在见面会上解释了她的一种“明月”,大意是即便在战争时期,月亮星星这些自然而美好的东西同样存在。电影并不试图用这个深重故事锤一下你的胸口,让你感受民族危难时的悲壮和豪情。它只是打开一本历史画卷的边角,让你看看在历史背后最简单的东西,这些最简单的东西容易得到,也容易被炮火摧毁。电影并没有在炮火和抗争上着太多的笔墨,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明月”上。这明月是山水星辰是鸟语虫鸣,是再见时家人相聚、恋人相拥,是最平凡的生活,而至于“几时有”,只是因为不得不去守护平凡的生活。

影片最后镜头穿越时空从山川到都市,计程车司机老年郑家彬步入人流开工拉客,这个蒙太奇可以说很萌。 是啊,普通人在危难时的抗争并不是要达成阶级跨越,他们只是需要一个靠双手挣口饭吃的和平年代。 “明月几时有"为什么用“几”不用“何”,因为“何”是平声啊,而这部影片的韵是昂扬的。

所以这电影,你想象成像《投奔怒海》那样严肃的历史剧情片来看,肯定是有问题的。不妨当成许鞍华式的港产片,用带一点小小诙谐的“明月”去化解“几时有”的愁。所以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在“明月”,而不在“几时有”。

另外,很开心见到了导演本人,当主持人问起下面是否有导演的粉丝的时底下响起了一小片掌声和欢呼。她似乎有点羞涩的歪了下头,大概心里觉得,原来我这个老年人也有粉丝啊。我想其实想说,导演尽管你还是一身黑色打扮,但你一直是华语电影中的明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八集观后感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

家乡是个瓜果之乡。一提到瓜果,我情不自禁地就想到吐鲁番的葡萄。白色的无核白,堪称“中国绿珍珠”。紫色的玫瑰香葡萄、红色红提、绿色的有马奶子葡萄,圆圆的黑珍珠,椭圆形的丽扎马特……酸甜可口,让人吃了还想吃。

再说哈密的哈密瓜,吃起来又脆又甜。听爸爸说,在古代哈密瓜是专给皇帝进贡的贡品呢。还有库尔勒的香梨,它皮薄汁多香甜可口,爸爸说《西游记》里孙悟空和猪八戒偷吃的人生果就是它呢。还有库车的小白杏、和田的石榴……真是数不胜数。

家乡还有丰富的物产。最有名的要算“一黑一白”了。“黑”指的是工人叔叔开采出来的石油和天然气,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燃料,而且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白”指的是农民伯伯种植的棉花,白白的棉花就像天上的朵朵白云漂亮极了。听爸爸说,新疆的日照时间久,所以新疆的棉花丝绒特别长,在全国都很有名。说不定您身上穿的衣服就含有我家乡的棉花呢。我真为家乡有丰富的物产感到自豪。

我的家乡美景可多了,比如: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要是骑着马儿在大草原上奔跑,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终年不化的雪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美轮美奂,就像仙境一般。

我的家乡美食多多,有香喷喷的抓饭、筋道的拉条子、实在的大盘鸡、美味的烤羊肉……哈哈,我的口水再一次流了出来。

听了我简单的介绍,你心动了吗?心动不如行动,快到我家乡来吧,热情好客的新疆人会用最甜的瓜果,最香的美食,最美的大自然迎接你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博物馆奇妙夜观后感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最开始看《博物馆奇妙》是一个同学介绍的,说很搞笑,是部科幻片,还一直叫我帮她下载第三部(那时候第三部刚刚上映不久)。随后我一直拖着没看,直到寒假空下来了,没想到一看就只知道都是些特技的东西,视觉效果很炫目,但是觉得有点无厘头,也是因为我是直接看第三部的,所以我就想了解个所以然,回看一二部。

原来,待业中的赖瑞一直在四处游荡,无所适从,好不容易终于找到工作,进入自然历史博物馆夜班守卫。本以为看守无人的博物馆很轻松,却在一个神奇夜晚,展览品瞬间复活,倒霉的赖瑞整晚被暴龙化石震撼觅食,紧接着匈奴王军队、罗马战士,甚至山顶洞人、狮子、老虎都对他穷追不舍,赖瑞做梦也想不到,所有古物包括古生物,半夜都会复活。赖瑞在深夜唯一能信任的,是前总统蜡像罗斯福,在老罗斯福、西部牛仔和印地安公主的协助下,赖瑞要应付这群难缠的活标本,抢救几乎解体的博物馆…顾全古物,也保住饭碗。

片子里并不像一般的影片一样,告诉我们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绝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藏了各种最惊人的东西,有眼神狰狞的史前生物,凶猛的古战士,早已消失的族裔,非洲丛林的动物,还有历史上最传奇的英雄人物,这些都被冻结在一个时刻,不管时间怎样流转,它们都没有改变。反而是给了我们一个动感十足的充满趣味的夜间冒险旅途。也许大多数人沉醉于它带来的视觉享受,但最让我钦佩的是这短短的片子竟然能一下子把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我们无法想象能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并且毫无违和感,利用高科技的特效间接的带我们领略古文化。对比我们的国产片,在宣传古文化的时候虽然也选择用委婉的方式——穿越,可是我觉得还是过于死板,大家逐渐就厌烦了。这样下去怕是会适得其反,让人们对这些文化产生抵触感。所以,个人愚见,我们不防学一学《博物馆奇妙夜》的表达方式,用现代的科技吸引大家的眼球,把文化有条理地穿插进去,如此一来,人们在愉悦自己的同时,慢慢地会潜意识的去接受一些文化,去探索更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从93年来北京上大学,到现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来,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

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观广东省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187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博物馆,在我的脑海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我概念中的博物馆应该就是博览群物的一个地方吧,而这个地方大概与我这种毫无艺术细胞的生物一点关系也没有,顶多是在外出旅游时多了一个可去的地方罢了。所以,在平时我就算百无聊赖,也不会去这种高大上的地方寻找所谓的“精神上的寄托”。不过这次我终于有机会了,我还是带着目的去了一次博物馆。

这次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美术鉴赏的一个作业,我需要到博物馆去参观。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为了方便省时,我找了一个比较近的图书馆,它就是广东省博物馆。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我去看的是新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的文化艺术广场,而旧馆馆址在广州市文明路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就这样,我便开始了这次的寻馆之旅,这次同行的还有我的舍友们。

对于路痴的我来说,找到它的地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还好有好伙伴在,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终于来到了文化艺术广常令我惊讶的是,我竟然一眼就认出了这座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十分的新颖独特,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宝盒”。这有点颠覆了我印象中的博物馆,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艺术气息,宝盒的外围外观设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宝盒周围是很多凹进去的镂空,而它的形状就像是俄罗斯方块里面的“ L”一样,但是这些方块并不是整齐的排列,应该说是无规则的排列,但是就是这种无规则让人觉得恬适和自然。当我还惊讶于它的外观的时候,我的伙伴已经迫不及待的走进博物馆了。我也只好紧跟着上去。

经过安检之后,我们便进入了博物馆的内部。图书馆的大堂是明亮的,阳光透过“回”字形的天窗射进来让人觉得很是舒服。我们看到了很多放于玻璃内的馆藏品,我一个个地去看它们上面的标签, 看它们的介绍。

走着走着我们就到了二楼的展览厅,我们刚好碰上了 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我们的周围都陈列着一系列的展览品。这个以“重彩华章”为主题的精华展览中,200余件精美的广彩瓷器,再现清代以来逾300年广彩瓷器的精彩记忆。这些广财瓷器包括有广彩人物纹盘(清.雍正)、广彩人物纹八棱形盘、广彩西洋人物秋收图纹章纹果酒壶、广彩花卉纹章纹狮钮八角形带盖汤盅、广彩墨彩描金耶稣受难图盘、广彩人物纹章酱汁盖盆连托碟等等。我又了解了运送这些广彩到外国销售的历史,其中“中国皇后”号帆船的首航掀起那时的广彩交易热潮。我觉得广彩或者说那时候的艺术设计都是有寓意的,比如说象驮宝瓶,它是以大象为原型的烛台瓶,寓意着天下太平。当然其中也有很多以人物彩绘为元素的彩瓷。虽然对于艺术价值这方便不是很懂,但是看完这么多的美丽的广彩之后,还是 感觉到有一点审美疲劳。于是我们便离开了这个展厅。

之后我又参观了其他两个展览厅,浏览了一些绘画和书法。我们来到了 梅兰竹菊绘画 展厅 ,看到了梅、兰、竹、菊从元到民-国共70余幅以 “四君子”为题材的名家佳作。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画梅的画。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受到人们的赞美和爱戴。 而不同作者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梅花又是不同的,有的是高傲,有的是惊艳的,有的是淡雅的。看着这一幅幅的梅画,让我想起了“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这首诗。这一朵朵的梅花都似乎在争相斗艳。

经过了一下午,我们把整个博物馆都游览了一遍,当我离开博物馆的时候,我又再一次仰望它,仰望这个令我感到我也可以与艺术扯上一点点关系的建筑。我开始有点明白这个建筑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艺术本来就是各不相同,每样东西都有它自己的艺术价值,但是这个博物馆可以容纳他们,它把不同方面的艺术融合在一起,尽管可能看起来是无规则的,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融合产生了另外的一种“美”。这次的寻馆之旅让我受益匪浅。

回去后,我特意查了一下让我感到有趣的广东省博物馆的标志。它的标志以“植根于粤 寓意于博 蕴形于馆 凝神于藏”为设计原则(藏尾:“粤博馆藏”),以汉字为设计依托。图形隐含“广东”之字形、“博”之字韵,点明广东省博物馆的地域属性和行业特点。融合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大胆、现代、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并以归形于“藏”的点睛之笔,体现粤博的职能属性和粤博人专精于藏的精神气质,展现粤博标志及广东省博物馆海纳百川、古今并包的风格气度。

其实艺术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要我们懂得怎么去发现艺术,怎么去欣赏艺术。当你真真正正去接触这些艺术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真的被这些艺术所吸引,被这些艺术所震撼。多点接触艺术,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有艺术起来。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多多去其他的博物馆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确实很美,美丽的姑娘,美丽的花儿,美丽的丝巾……但是,新疆并不是任何东西都美的,例如沙漠。

库尔勒真是一个美丽的绿城,。这是我们来到库尔勒的第一印象。库尔勒确实算是一个绿城。茂密的绿树整齐地站在街道的两边,给炎热的天气,增添了不少的清凉。来到这么一个美丽的城市,谁会想到有一大片沙漠正虎视眈眈地卧在她脚边呢?可事实正是如此。

那天,我们驱车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风,卷着扑天盖地的黄沙。沙漠上的沙丘此起彼伏。向前微微迈上一步,脚就会隐隐往下陷,细腻的黄沙缓缓从脚边流过。

一个百岁老人正躺在一个躺椅上。他已经很老了。满头的银发,满脸的白须。我看了他一眼,心想,这就是导游说的,罗布泊剩下的最后一个人了吧。

罗布泊曾经是个非常繁荣的民族。他们傍水而居。每天,早。中。晚餐都是鱼,可人们一直生活得很好。但是,沙漠却正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他们的家园。村庄每隔几年都要往里退一点,因为他们的水没了。没有了水,要只吃鱼的罗布泊人怎么活下去呢?一点,再一点,他们不停地在往里迁移着。于是,悲剧发生了。人们的水,永远地消失掉了。只剩下一个个小小的,满是盐碱的水塘。

罗布泊灭亡了。人们走的走,散的散,最后,就只剩下一个人!世界上从此,再也见不到罗布泊这个村庄了。

是什么导致这场灾难的呢?就是因为人们胡乱破坏环境的缘故。没有了树木的保护,沙漠就肆无忌惮地开始疯狂的破坏。淹没土地,淹没房屋,淹没所有它能淹没的地方。

库尔勒之所以能种那么多树,是因为有一条小小的孔雀河从城市中央流过。可是,虽然有一条小河流过,要种那么多树还是很困难的。

“你们知道库尔勒人是怎么给树浇水的吗?”导游问我们。有说用水管喷的,有说用水桶泼的,可是都不对。

“是用滴灌!”一个叔叔大声说道。

“完全正确!”导游笑着竖起大拇指。

大家都沉默了。

这所谓的滴灌,指的就是把水管戳几个洞,让水慢慢地渗到土地里。只有这样,才能把最少的水,用到最多的地方去。可想而知,要想在这里种树,是多么的困难。

这次新疆之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时常在想,塔克拉玛干沙漠离库尔勒那么近,万一有一天,它把库尔勒这么美丽的城市也给吞噬掉怎么办呢?

我由衷地希望,我们能够尽自己所能,努力去保护环境。不要任意砍伐树木。不要让库尔勒也消失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单位组织我们去首都博物馆参观,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开始筹备,198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目前馆藏文物已达二十几万件,其中包括:青铜、陶瓷、书画、石刻、钱币、玉器、玺印、织绣、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等等

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为观众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情调的环境。

中国最早的“太阳神”太阳神纹石刻,据说至今已有7000多年了,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刻画太阳神形象实物。这件石刻用写意的手法雕刻出一位身躯修长、两手下垂、双足分离的人,头顶上刻有23条光芒的太阳,腰部两侧的圆点似行星在宇宙中运行。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太阳神崇拜的情况,人们还能从这个形象中看到先民们按照人类自己的形象刻画心目中的“神”,反映出在生产力不发达,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对发展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以及对人主宰世界的信心。还有秦始皇兵马俑,那些将军、神射手、战马的尊荣,原来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在真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了,心里很兴奋很激动,能看到这些国宝文物首先感谢单位组织的这项活动。

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欢迎朋友们也前往首都博物馆参观,我这可不是在做广告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