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藏节的来历(经典20篇)

浏览

4725

作文

856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种说法:

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农 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

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女儿,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俗称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羊年祝福语

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我们称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有的人则用买的。春联上的对仗句均是吉祥话。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 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贺词大全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诸如: 日月星三光并照 财如晓日腾云起 天地人一体同春 利似春潮带雨来 以前,各家各户常藉对联来反应自己的身分。例如,官宦之家的对联写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学儒之家「诗书继世长」;商贾之家的对联为「忠厚传家久」,家则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在对联的正中央张贴着四字「横批」,横批的下方分别贴了几张「挂钱」。在房间的门或墙壁上大都会贴着菱形的「斗方」。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张贴数最多的斗方。有人会故意将「福」及「春」字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春到」。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还在门的左右边分别张贴着绘有门神的画像。除夕当天贴的春联将会一直保持到它们自然脱落或褪色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国庆节的来历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日是中国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旗的整个图案,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红色表示热烈,象征革命,祖国大地似红霞一片;配以黄色五星,显得光明灿烂;五星呈黄色,还有象征中华民族属黄色人种之意,以表民族的特征。旗面左上方缀着的五颗黄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所包括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这也体现了中国政权的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四颗小五角星环绕一颗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天安门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因为天安门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又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国徽在颜色上用正红色和金黄色互为衬托对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吉寿喜庆的民族色彩和传统,既庄严又富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鬼节的来历和禁忌

全文共 225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农历的七月份有一个鬼节,也就是中元节即盂兰盆节。只要在华人居住的地方,谁都不敢忽视这个鬼节与超度。

中元节,即盂兰盆节,通常是在农历的七月十四或者十五这一天,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中元节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所以,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世界各地的华人界时都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鬼节祭祀祖先、赈施孤魂野鬼等活动的时间只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网上祭先人,或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

那么鬼节去祭祖需要注意什么呢?基本上大家都会烧纸钱给祖先。烧纸是指供人焚化以敬鬼神的纸钱,亦作“ 烧纸钱 ”。有些地方叫化宝,烧纸钱的目的大致分为三种:一者为献给佛祖仙神,二者给祖先亲人,三者给阴灵游魂。

一、烧给神仙佛祖,除庙观外,选取洁净的户外场所就可以,不宜在后巷等阴暗潮湿或靠近厕所的地方。

二、烧给祖先亲人,有两种情况,一种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焚化前秉单汇表可以写上先人的姓名,但不要写后代或自己名字,如果要写一般统称后人;另一种是在先人坟墓前或灵位旁,按照规矩焚烧。给祖先烧纸,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不实际,在下面也不值钱。要买黄草纸,铺开后拿一张一百元的真钱在纸上压,要感觉这一百元是个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盖上去,直到把整张纸铺满。这样的烧纸在下面才是硬通货。钱才实成,揣在兜里才有面子。叠好烧纸,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不然一摞纸想要它燃烧起来是很费事的。叠起来烧会很方便。

2、最好是去专业法坛恭请《祖先保佑金》等等专用法金或者冥币,请师父按照先人的姓名地址填写好秉单汇表,然后再去焚烧。

3、准备去烧纸前,你最好预备好火机(最好是防风的,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等阴魂鬼节气阴气重,风大)和一根小棍。方便你在烧纸的时候拔起压在一起的烧纸,让空气流通,以便助燃,但注意,用完之后的木棍就不要再拿回来,直接扔掉好了。

4、在路口烧的,要天黑透才去烧,天亮没谁敢出来取钱的。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有时候一个路口排满了纸灰堆,想绕都绕不开,那只好请你小心地穿插过去,有时候还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过去之前你要先说一句,对不起,借过。

5、要烧纸前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西南角要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6、烧纸时要表情严肃,不要嘻笑打闹,既然来都来了,你就恭敬点。

7、给亲人烧纸前先点燃两张扔到圈外,答对一下没有亲人送钱的孤魂野鬼。

8、烧纸时要念念有词,如:XXX,给您送钱花来了。今天孙男弟女都来看您来了云云。

9、给祖先烧纸要遵循烧纸的节日,不能够随意凭自己心血来潮就去焚烧。

10、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可以走,这样既可以防止火灾,又能防止风把纸吹出来,被其他路过的拾去,惹老人不高兴。

三、烧给阴魂野鬼,这是不少人初一十五会做的,实为超度不相识的亡魂,跟阳间的布施一样,是功德之事,当然不能在家中烧,在家烧不是主动请外面的“朋友”来做客?较常见的是在十字路口旁,这是从古时的人在水口旁做法事蜕变而来,路即为水,十字路口就是水口,为聚阴之地,也是很多阴魂喜聚的地方,还有一些艺高胆大的师傅,会专门找“猛鬼地”,在这些地方烧纸超度做法事,而这些地方就没什么定址。无论怎样,注意防火和交通安全,而且一定不能报上自己的住宅、姓名及其宝号,免得惹事生灾。

到坟上祭祖的需要知道:

如果坟上有树,长有带刺的草以及根硬的草,家人会有开刀的可能。解决的方法就是拔掉,(只能在清明节,鬼节,农历的十月初一,其它时间均不可),拔掉以后不再发生上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优秀作文素材_除夕的来历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身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乡亲们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柱拐棍,臂搭囊袋,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马赶羊,到处都是人喊马嘶的声音。一片匆忙逃慌的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心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头的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赶紧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摇头笑道:“婆婆若是让我在这住一晚我定吧年兽赶跑〃老婆婆惊目细看,只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老婆婆仍然劝说赶紧上山吧,一会年兽就要来了。老人摇摇头。老婆婆无奈只好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子,它发现村里气氛与过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一声,冲向了老婆婆家,就在这个时候!院内“噼里啪啦”响了起来。它浑身乱抖,再也不敢前进半分,原来它怕红色,亮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家的们打开了,之间院内的老头哈哈大笑,年兽大惊狼狈的逃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的人会来了,人们见村内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恍然大悟,连忙向乡亲们叙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之见老婆婆家门上贴着大红纸,院内几根红蜡烛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相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朋好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就在周围的村子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方法了。

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除夕

[优秀作文素材_除夕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宵节的来历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祝新春的延续,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我和奶奶、爸爸一起做“元宵”,我认为元宵其实是和汤圆一样的。都是那么园,那么白,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我觉得包元宵好好玩,在元宵里放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桂圆,果仁等等,然后再包好。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这个“园”是谐音,大概就是要把元宵搓得很圆才行,包好的元宵再放入锅里煮。这样元宵就做好了,家家户户就围在一起吃元宵了。就像这句话“闹元宵,煮元宵,骨肉团聚,满心喜。”

元宵节那一天最热闹的无过于放礼花了。街上人很多,每个人都站在了最佳观赏烟花的位置。放烟花的人来了,他点燃了烟花,“呯呯”开始放了。看,一只像老鼠一样的烟花冲上天了,一炸五颜六色的花点儿就在天上飞舞,过了一会儿又不见了。

紧接着,又飞上了一朵花像流星雨一样从天而降,就像天女散花……人越来越多了,笑声越来越响了,一朵朵“花”也越来越好看了……大伙儿沉浸在欢声笑语的元宵夜之中。

元宵节家家户户聚在一起,累了,困了,一会儿就进入了美妙的梦乡,我想,人们也一定会笑得很开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关于夏至的来历

全文共 1701 字

+ 加入清单

6月21日,夏至到来,当天因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即是说这一天,太阳常伴左右,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约十四小时左右,且越往北,白天越长,黑龙江的漠河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是烤炉的起始,却还未到巅峰。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才是最热的天气。

“夏至三庚数头伏”。天文专家表示,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面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蓄积,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

夏至来临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已进入梅雨季节,而梅雨天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少,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季阳气盛于外,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是不错的选择。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元旦的来历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放假了,是因为明天就是元旦。元旦的来历是什么呢?下午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由我来告诉大家吧: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在古时候称为元日,据说“元旦”最初的称呼起自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而后来的夏、商、周、秦、汉各个朝代对元旦的规定各不相同。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

哦!原来每个节日都有来历,以后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多了解节日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寒的来历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大寒期间,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这时期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相当冷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对于体质弱的人来说,大寒进补仍是一项重要内容。旧时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而富贵人家在大寒饮食上的讲究更加细致。因大寒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将来春天万物的升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重阳节的来历起源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扫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高考英语写作素材:青年节的来历

全文共 2751 字

+ 加入清单

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

In November 11, 1918, the first World War lasted for 4 years in Britain, America, France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victory of Germany, Austria and other countries come to an end in failure. 1919 January, winning xiediguo held in the Palace of Versailles in Paris peace conference.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a victorious nation to attend the meeting.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a at the proposed abolition of privilege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cancel twenty-one legitimate demands were rejected. Japan has decided to take over the meeting in Germanys privileges in china. To humiliate the country and forfeit its sovereignty of this treaty,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prepared to recognize the signature. When the news came out, the country burning, burning with indignation. The student led five four patriotic movement like a volcano began.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运动得到的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或示威。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The afternoon of May 4th, more than 3000 students in Beijing shouting at them in front of the Tiananmen demonstrations,: "I also Qingdao" "Shandong," refused to withdraw the right "in Paris and will sign", "the abolition of the twenty-one", "boycott Japanese goods," "would rather die, not for your guns", "defend our sovereignty, punish traitor" and other slogans, and for the punishment of traffic chief Cao Rulin, President of monetary Bureau Lu Zongyu, Minister Zhang Zongxiang, calls for action, fight against imperialist aggression, defend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overeignty Chinese. This campaign workers and all sectors of the solidarity and support, Shanghai, Nanjing and other places of the workers have held strikes and demonstrations. In the country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people, the government was forced to release the arrested students, and others recall Cao Rulins position, and ordered the Paris representatives attending the meeting refused to sign the peace treaty.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这一规定。

In order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five four" youth movement Chinese glorious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in 1939, the Shaanxi Gansu Ningxia border region of the Northwest China Youth Federation provides for the May 4th Youth day. In 1949 December,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ficially announced the provis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鬼节的来历作文900字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传说中的鬼节。也叫盂兰盆节. 在我的家乡,鬼节有三天,各家过的不一样,有些人家鬼节过七月十三,有些过十四,有些过十五。我家就是过十四,鬼节的这天,我们要准备很多东西给逝去的人在阴曹地府用。比如以前的老一辈会给祖宗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有酒有肉,给他们准备金钱,轿子,衣服,鞋子,房子,丫鬟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让他们好保佑我们在世上好好生活,家人健康平安,生活富足。所以鬼节是中国节日最传统也最不能忽视的节日。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农 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本文来自第一作文网:zuowen.3eyes.org

第二种说法是 :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鬼节这天,晚上在吃饭之前,先给祖宗敬酒,请他们先吃。吃过晚饭以后,我们就要烧掉给他们准备的东西,在烧的时候,要叫着他们的名字,好让他们在阴曹地府收到,不要让其他孤魂野鬼抢走。烧完以后,就回家关门睡觉了,鬼节这天是不要出门的,以免晚上遇见鬼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国际宽容日来历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1945年诞生的《联合国宪章》序言中说:“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宽容日的目的在于强调在多元化社会里,应通过普及宽容方面的教育,使人们和谐、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由于全球化、大量移民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文化缺乏宽容、不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不能与各种文化进行有益的交流使世界面临诸多的问题。如何制止仇恨,使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间加强理解、和谐共处,成为全球性的严重争战。因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下,联合国大会1993年决定将1995年定为“国际宽容年”。那年还形成了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的提案。

1995年,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费德里科·马约尔以“宽容—全球安全不可或缺的要求”为题撰文,指出宽容是一种道德情操和政治义务,是维护人权和民主的责任所在。同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8届大会通过《宽容原则宣言》,宣布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

开展了一系列提倡宽容,以教育机关和一般民众为对象的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是联合国大会1993年宣布1995年为联合国容忍年的后续行动,该容忍年是在教科文组织大会的倡议下宣布的。1995年11月16日,教科文组织成员国曾通过《容忍原则宣言》和《容忍年后续行动计划》。

宣布1995年为国际宽容年。

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各国政府在每年的11月16日举办一系列活动,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倡导宽容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父亲节来历_父亲节起源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2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带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16年被伍德.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

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父亲节似乎远不如母亲节那么重要,没有孩子给父亲送礼物。但是,美国的父亲仍然认为他们的命运比许多其它国家的父亲强得多,因为那些国家的父亲们连个名义上的节日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元旦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3626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简介: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来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各国元旦习俗

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区的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他们一年共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内不准笑。

保加利亚: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苏格兰: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元旦这天,最忌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认为这些现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总是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同时,这天人们身上必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比利时:在比利时,元旦的早上,农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边,煞有介事向这些生灵通明:“新年快乐!”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后穿上新衣裳,他们认为这样可去除过去一年的衰气,除旧迎新,迎接来年好运。

阿根廷:元月之日,各家各户纷纷到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采集来的鲜花撒在江面,然后,大家笑呵呵地跳进水中尽情沐浴,同时用花瓣来揉搓身子,在这个国家,水被视为“圣洁”之物。

古巴:元旦前一夜,每人准备一碗水,听到新年钟响,大家都很快地将水泼向街,意为“除岁”

哥伦比亚:元旦前夕,各条街上都制作很大的傀儡——“旧年”,并宣布“旧年遗言”,“遗言”的内容滑稽风趣,以博得人们开心,午夜时将“傀儡”炸毁,在粉碎旧年“傀儡”的爆炸声中,人们载歌载舞,互相庆贺。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接着去神社参拜,或互相向亲友问好。他们称元旦为“正日”。在这一天,他们的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3天则吃素食,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泰国: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节日里,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地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

德国:德国人在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他们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在德国的农村还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人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等农作物的颗粒,还有一些绿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朝鲜:朝鲜和我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怪,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习惯,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面对冰天雪地,大声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着长长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寻找幸福之路;有的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互祝身体健康。以健身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希腊: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罗马尼亚:元旦前夜,人们在广场上竖起高大的圣诞树,搭起舞台。市民们一边烧着焰火,一边载歌载舞。农村人拉着木犁,上面装饰着各种彩花,庆祝新年。

新加坡:农历除夕时,孩子们有守岁的习惯,直到午夜待家长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活动结束后方能就寝,第二天清晨则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去看舞龙、舞狮队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节日的气氛。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意大利:意大利的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当夜幕开始降临,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街头,点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鸣放真枪实弹。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户户收拾旧物,将屋子里一些可打碎的东西,摔个粉碎,旧盆子、瓶瓶罐罐统统扔到门外,表示去掉厄运和烦恼,这是他们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方式。

伊朗: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寒食节的来历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叫重耳。他离家出走了,身边还带着一位大臣,叫介子推。

一次重耳突然晕倒了,他告诉介子推:我已经三天都没有吃饭了,你去给我找点东西吃吧!介子推找了半天,连根草都没有。介子推从衣服里拿出一把匕首,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烤了烤给重耳吃了。重耳就问:这里连根草都没有,你从哪里找来的肉呀?介子推说:这肉是从我腿上割得下的。重耳大吃一惊,连忙把介子推的裤子挽起来看,说:等我成为了国王,我一定好好报答你。

过了不久,重耳真的成了国王。有的大臣分了银子,有的大臣分了地。可是介子推还是没有点到名。有位大臣和介子推说:国王一定把你排在最后面了。当重耳要宣布下朝的时候,一位大臣站出来说:您怎么把介子推给忘了呀?重耳找了一会也没有找到介子推。重耳听说介子推在民山里,他就派上好几百位士兵向民山出发,去找介子推。

他们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说:三面放火,把他烧到我们这里,介子推会从这里出来的。可是大火烧了好几天,一个人影也没有。重耳命令灭火,重耳要进去亲自寻找。当他看到介子推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每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人们就要吃冷的食物。所以这个节日就叫做“寒食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复活节的英语作文:复活节的来历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复活节是复活节蛋和其他漂亮的礼物交换庆祝。礼物的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从之间的任何钱,衣服,巧克力或出国旅行。有些人做复活节帽或篮子,其中有像水仙花或迷你蛋。孩子们有时会去当地的社区中心进入一个复活节女帽竞争看谁的帽子是最好的,获胜者可以得到一个复活节彩蛋。

The Easter bunny is very much a part of the Easter tradition in British. The shops are filled with thousands which people buy to give to each other. The Easter bunny hides the eggs in the houses and children on Easter Sunday search to find these treats.

复活节兔子是英国的很大一部分的复活节的传统。商店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人买给对方。复活节兔子隐藏鸡蛋在房子和孩子们在复活节的星期日,搜索找到这些治疗。

Hot-cross buns are popular foods on Good Friday. These are sweet fruit buns with crosses on top. Some people still make these with yeast, but shops now sell dozens in the week before Easter.

十字面包是在星期五受欢迎的食物。这些都是甜的水果面包与十字架上。有些人仍然把这些酵母,但商店现在卖几十在复活节前一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除夕的来历作文200字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年的来历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皇帝,他的嘴馋极了,走到那儿,吃到哪儿,只要没吃过的他都想尝尝。

有一天,他闲逛到村子里,遇见了一个漂亮姑娘。姑娘提着个篮子。“装的是什么呀”?皇帝好奇地问。姑娘打开篮子,哇,好大的枣糕呀!

皇帝吃过很多好东西,可就是没吃过枣糕。他对姑娘说 :“给我吃点吧,我是皇帝!”姑娘微微一笑,把篮子递了过去。

皇帝狼吞虎咽,三口五口就把枣糕吃完了。吃完后打了个嗝儿:“啊呀,太好吃了!”

接着,皇帝打起了坏主意:“我要把这个姑娘带回皇宫,让她天天给我做枣糕吃”!

他对姑娘说:“你马上再给我做七七四十九块枣糕。做不出来我就把你带走。”姑娘听了,不慌不忙的说:“好的!”

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冲着篮子一划。咦?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篮子里面热气腾腾,不多不少,正好七七四十九块枣糕。太神奇了!

皇帝还没有明白过来。他见难不到姑娘,就耍赖让姑娘喂他吃。姑娘转过脸去不搭理皇帝!皇帝生气了,非要把姑娘带走。他伸手一抓。。。。。。

姑娘伸出手,一巴掌把皇帝打上了灶台,皇帝一下子就贴到了墙头上了。

这下坏了:皇帝想下来,可怎么也下不来,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

“谁让你嘴馋!这回呀,别人坐着你站着,别人吃着你看着吧!”说完,姑娘架起彩云飞上天去。贪吃的皇帝从此成了灶王爷。

从此以后,灶王爷就天天站在灶台边,天天看人家吃饭。

时间长了,人们觉得灶王爷怪可怜的——毕竟,爱吃好东西也没有什么错呀。于是。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大家就都给灶王爷摆上好吃的,这叫做“祭灶”。到了这一天,孩子们最高兴了,他们跟灶王爷一起吃枣糕、柿饼、核桃、糖饼、还有糖瓜。据说,过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要上天给玉皇大帝说说这一年来人间发生的事情。他吃了糖瓜嘴巴甜,见了玉皇大帝,就只说人们的好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安全生产月的来历和意义

全文共 1899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我国的安全生产月是6月。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由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农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十个部门共同作出决定,于1980年5月在全国开展安全月活动,并确定今后每年5月都开展安全月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开展安全月活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关怀,也是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企业单位长期以来安全生产情况不好,伤亡事故多,职业病严重。必须下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劳动保护工作中的问题,扭转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严重的状况。

1984年3月29日,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卫生部、公安部等联合发出开展第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的通知。同年4月27日,国务委员、国家经委主任,“全国安全月”领导小组组长张劲夫发表题为《狠抓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广播电视讲话,动员全国开展第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

1984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安全月领导小组《关于今年安全月活动的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决定成立常设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就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意见。

1985年4月26日,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安全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后不再搞“全国安全月”了,但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针对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活动。“全国安全月”从1980年一直持续到1984年。在历经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期间,我国着重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从1991年开始,全国安委会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1991是“八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开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年。为了保证“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给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6月17日至23日,全国安委会首次开展了以“安全就是效益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1992年,全国安委会继续开展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创建良好安全生产环境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为目的的“安全生产周”活动,时间为5月11日至17日。

1993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年,又是我国争办2000年奥运会的关键之年。但是,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却趋于恶化。为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劳动部于5月24日至3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遵章守纪、杜绝‘三违’”为主题,以控制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生产周”活动。由于安全生产工作尚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全国各类事故继续呈上升趋势。

1994年初,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控制重大、特大恶性事故的紧急通知》,力求控制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1994年5月16日至22日,劳动部开展了以“勿忘安全,珍惜生命”为主题,以控制事故为目的,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1994年,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一些重大恶性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时好时差的局面,各类事故隐患十分严重。

1995年5月15日至21日,劳动部开展了以“治理隐患、保障安全”为主题,以“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隐患治理,积极贯彻《劳动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1996年是“九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劳动部在1995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相对平稳,重大、特大恶性事故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为进一步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遵章守纪、保障安全”。

1996年各类事故有60%以上是由于“三违”造成的,而安全管理松懈是“三违”行为发生的土壤。因此,1997年5月12日至18日,原劳动部开展了以“加强管理、保障安全”为主题的全国第七次“安全生产周”活动。

11年来,“安全生产周”活动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积累和创造了许多安全宣传教育成功的经验。

从2002年开始,我国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200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委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形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2002年6月份开展首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安全生产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延伸。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宣传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活动旨在最大限度地消除身边的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