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故事有哪些【最新20篇】

让我们向爱国科学家钱学森致敬!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范文:

浏览

7868

作文

135

英雄儿女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个激荡时代的口号,深刻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侵犯中国东北边境领空,大举向中朝边境进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威胁中国安全。“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团结一致迎战“野心狼”。

在朝鲜前线,志愿军将士们对祖国的爱炽烈又执着,三八线上的地下长城中,战士们用“东西长安街”给通道命名,表达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上甘岭的战斗里,“五圣山后连北京”成为指战员坚守每一条坑道、每一条战壕的最大鼓舞力量;黄继光更是以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枪眼……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形,凝聚起克敌制胜的磅礴力量,奏响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精彩乐章。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爱国热情之所以得到极大激发,正是因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向着美好未来迈进的国家。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牢牢把握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证和必由之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英雄儿女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在朝鲜的崇山峻岭、冰河雪原,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搏杀,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

上甘岭,朝鲜中部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山村。在仅3.7平方公里的山头阵地,志愿军与敌人生死较量、反复争夺43天。美国投入3个师的兵力,300余门大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次飞机轮番进攻,炮火削低志愿军阵地山头2米。然而,英雄的志愿军战士如铜墙铁壁一般,将敌人死死钉在上甘岭的山脚下。在这次战役中,黄继光、孙占元、欧阳代炎、龙世昌等38名勇士与敌人同归于尽!

朝鲜战场艰苦异常,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同志曾对部下说,没有苦和穷,还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战争期间,面对武装了飞机、坦克,供应着牛肉和咖啡的侵略军,志愿军以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直面困难、浴血奋战。

“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笑对战场上极端的苦和穷:“一把炒面一把雪,枕着石头盖着天”“志愿军不怕困难多,经得起寒冷经得起饿。两条腿撵上四个轱辘,翻了高山过大河”。

在冰雪中卧伏,在饥饿中冲锋,舍身堵枪眼,誓死保坑道……在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马建光看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充分彰显了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塞罕坝林场荣获“地球卫士奖”,靠的是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海军西沙中建岛官兵长年驻守荒滩,以苦为乐,以岛为家,使“南海戈壁”变为海上家园,体现的正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在新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勇往直前、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英雄儿女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延烧至新中国国境线上的战火,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不可一世的霸权行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跨江赴战的每个志愿军战士,心中都奔涌着保家卫国的激情。他们即将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把侵略军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一举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土地。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迫使帝国主义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如今,辽宁丹东,鸭绿江畔,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塔熠熠生辉。“抗美援朝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宫绍山感慨地说。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从“上甘岭特功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到刚刚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的“硬骨头六连”,中国军人始终肩扛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全;从“两弹一星”“神舟”“天宫”,到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科学家们接续研发着国之重器;从大庆油田、三峡大坝,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雄安新区,建设者们不断改变着祖国的面貌。

“这是伟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当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战舰帮助身陷困境的侨民撤离时,当新冠肺炎患者不分男女老幼、得到免费诊疗和悉心救护时,“我爱你,中国”,成为中国人发自肺腑的真情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英雄儿女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儿女》这部电影记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者们的英雄事迹。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意外地遇到了老朋友王复标的儿子王成,从而获悉与自己失散了18年的女儿王芳的消息。王成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正在医院养伤时听说部队要打大仗,伤未痊愈便跑回连队请战。战斗打响了,为了坚守无名高地,部队伤亡惨重,增援部队一时又无法赶到,没过多长时间,阵地上只剩下王成一个人。王成一人坚守阵地,消灭了无数进攻的敌人,为了消灭更多的敌人,他对着报话机向首长喊道:“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最后,在弹x用尽,敌人再次进攻时,王成抱着爆破筒跳进敌阵,壮烈牺牲。 王芳知道后,十分悲痛。后来在一次演出中,王芳为了掩护一名炊事员,不幸身负重伤,被送回国内治疗。不久,王芳返回朝鲜,知道了王文清是自己的亲生父亲。王文清鼓励王芳要做工人阶级的好女儿,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王成叔叔负伤请战,始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不放过一丝机会。好一个“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叔叔英勇地倒下了,为了任务,为了使命,更是为了和平。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王芳也是好样的,她为了他人而身负重伤,回国内治疗痊愈后仍然不忘抗美援朝。他们愿意牺牲自己,换取胜利。这种无私的精神,这种无畏的精神,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王成和王芳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这部电影中不仅体现了这一种革命精神,也表现出了骨肉亲情的感人。

英雄儿女

今后我们一定以这些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刻苦学习,勇攀高峰。我们还要懂得维护和平,发扬和平精神。祖国的未来需要靠我们来发展,我们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做跨世纪的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抗战女英雄事迹故事700字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八女投江——英灵永垂不朽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励志影片英雄儿女观后感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中住着一个名叫王二小的孩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之后,二小被八路军收留了,加入了儿童团,学到了许多知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一天,敌人又开始扫荡另一个村子,二小看着敌人向着村民们转移的方向前进,便故意引起敌人的注意,鬼子见是个小孩,就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了二小的胸膛,把二小摔在石头上……

在中国,像王二小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勇敢机智的小英雄雨来;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敢于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小兵张嘎……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这些英雄们凭着顽强的精神,宁死不屈,与敌人拼搏到底,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胜利。想到这里,我不禁深思:他们为了祖国能够胜利,是用命去与日军作斗争,但他们难道没想过,他们自己死了,不就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吗?哦,我明白了,当他们全力抵抗入侵者时,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而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他们那舍己为人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二小,若出身在新中国,他就能向我们一样,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在和平里生活,不会再有可恶的硝烟子弹,和平之花将开满全世界。

这部影片不仅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还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榜样。影片设置得既合理,又吸引人。如二小与敌人巧妙地对话时的从容赢得了同学们的鼓掌;感人的场面总是同学们流下了眼泪;但有的场面却十分搞笑,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总之这部电影拥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使人更深地体会到王二小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我真诚的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的曙光永远照耀地球!也让革命精神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励志影片英雄儿女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抗日英雄熊寿明忆往昔的故事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1939年11月24日,日军攻占南宁,随即占领昆仑关和武鸣高峰坳两大要地,并派重兵把守,企图困守南宁。当时驻守在广西的中国军队奉命攻克昆仑关进而收复南宁,总攻前,第16集团军170师奉命攻击武鸣高峰坳牵制敌军主力,防止敌人支援昆仑关。

中国军队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攻下高峰坳就只有派出一支敢死队直接冲上峰顶摧毁掉日军的据点。战士们听到要组建敢死队攻击高峰坳,争先恐后的报名,很快350人的敢死队伍就满员成立。当时在腾翔指挥作战的白崇禧非常感动,他吩咐伙房做了一顿有鸡、鸭、鱼肉的饭菜,并将最好的酒端上了,让战士们好好吃,好好地喝。

敢死队队长冯和刚举起一碗酒对战士们说:“弟兄们,打下高峰坳,就是昆仑关的胜利,就是我军的胜利,让我们奋勇杀敌,为胜利干了”, 第二天,敢死队员每人领了两支手枪,6枚手榴弹后,便向高峰坳进发。

高峰坳地势高险复杂,从峰顶可直接看到山下,日军就是利用高峰坳地势高的优势,在坳顶及周边一带相连的重要山头挖战壕,建立碉堡群,并配上重炮机枪,企图以这样“坚不可摧”的防御阻击我军。

12月19日凌晨1时,敢死队穿山林、攀绝壁、越深涧慢慢地摸进大高峰坳顶日军堡垒的对面,在日军看不到的另一侧山头布置阵地。凌晨3时许,随着机关枪“达达达达”地声音响起,敢死队员们就像听到了冲锋号一样,迈着矫健的步伐,举起战刀,怒吼着冲向敌人前哨阵地。日军在梦中惊惶失措四处乱窜,趁着日军混乱,战士们的大刀狠狠地劈向敌人,经过近2个小时的血战、肉搏,战士们占领了高峰坳碉楼附近的山峰。

敢死队必须在峰顶日军反应过来并采取行动之前,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峰顶日军据点附近建立防线并与日军交战。19日拂晓,在没有挖掘战壕的情况下,敢死队与日军一部发生遭遇,双方随即交火。日军占据高地优势,在山上架起以几挺机枪为主的火力防线,压制我军前进。将士们冒着弹雨、顶着炮火不断地向敌军阵地发起一波波猛烈地进攻,战况十分激烈,迫击炮和山炮发出的响声震耳欲聋,双方冲锋近战的叫喊声响彻云霄。

很多战士负伤,满脸鲜血,但是依然紧绷着脸,举起手枪不停地向敌人射击。有的战士凭借着矫健的身体,在山林里来回穿梭,使出浑身的力气把手榴弹扔进敌军阵地。敌人始终不能往下走一步,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尸体。

战士王乃英拿着手枪对着战士们说:“兄弟们,胜利就在前方,哪个有种的就和老子冲上去把山头夺回来,要死大家也死在一起好有个伴!”将士们的热血一下就被点燃,纷纷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终于撕开敌军的防线。战士们随即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前面的战士刚倒下,后面的战士马上补上。敢死队员个个视死如归、十分勇猛,敌人心生畏惧狼狈地逃离战场,敢死队成功占领了高峰坳。而此时敢死队仅剩27名战士站在峰上,而且个个带伤,峰上四周的沟壑坡坳里布满了尸体,有敢死队员的,也有日军的。看到昔日的战友永远的躺下,幸存下来的敢死队员相拥在一起,恸哭不已。

高峰坳战役结束后,当地军民到山上收殓尸体时,看到有的战士牺牲时依然目瞪敌方,有的战士手里还紧握住大刀欲做劈砍,有的战士还压在敌人身上,双手紧紧地掐住敌人的喉咙。收殓队伍忍住哭声,慢慢地把323名牺牲战士收殓起来。

高峰坳战役是我军以沉重的代价换取了战斗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而且成功地牵制住了敌人的主力部队,使日军借道武鸣支援昆仑关战役的希望破灭,为昆仑关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爱国小英雄故事一:王二小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战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十二岁的放牛娃王二小,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和爸爸、妈妈,哥哥生活在一起,虽然清贫,但他们相亲相爱,生活充满了温馨。

一九四二年的一天,一声巨响,日本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和哥哥眼睁睁的看着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灰飞烟灭,惊恐得不知所措。

二小亲眼目睹日本鬼子残酷杀害村民,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二小的哥哥石头和乡亲们被鬼子抓去修炮楼,二小把乡亲们凑的几个黑菜饼送给工地上的哥哥吃,可恶的鬼子却一脚把菜饼踩进土里。愤怒的二小看到地上有一只蝎子,他用弹弓偷偷把蝎子甩进了鬼子的脖子里。不一会,鬼子被蜇得跳了起来。

恼羞成怒的鬼子端着刺刀刺向二小,一个乡亲举起铁镐砸死了鬼子。工地上一片混乱,乡亲们纷纷逃走,二小躲开了鬼子的追赶,却和哥哥石头跑散了。

又累又饿的王二小走了三天三夜,沿着公路,昏昏沉沉地走进了八路军伏击鬼子的埋伏圈。

八路军吴连长担心会误伤二小,放弃了这次伏击行动。但一个掉队的鬼子却抓住了二小,吴连长策马追上鬼子,救出了二小。

二小被带到根据地,和边区的女干部柳老师住在一起。柳老师是大学生,她教村里的儿童团员们学习文化。她对二小既像妈妈又像姐姐,让二小感受到了温暖。

王二小一心想着要报仇,儿童团长铁柱却瞧不起二小。二小为了让大家瞧瞧自己的本事,从村里偷了两个地雷,要去炸鬼子,却在雨夜中迷了路。

吴连长冒着大雨找回了二小,他很欣赏二小的勇敢。柳老师却生气了,她认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不能做无畏的牺牲。

鬼子向山里扫荡,二小因为淋雨而生病了。柳老师背着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迷迷糊糊的二小躺在柳老师怀里,听柳老师流着眼泪讲要孩子们好好活下去的道理。他恍惚看到了自己的娘,也明白了柳老师一片苦心。

二小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懂得了,鬼子欠下的不仅是他一家,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血债。他还懂得了,等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

鬼子的大扫荡又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设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柳老师带着二小和孩子们又转移到了长城边上。太阳高高地照着,柳老师要教孩子们识字。一转身,她看见悄悄逼近的鬼子钢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柳老师一把将孩子拉到自己身后,枪声响了,柳老师倒下了。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心里着急,他不能让鬼子追上了乡亲们。二小急中生智,唱着放牛歌从山坡上走了出来,他要把鬼子引到另一条道上去。

鬼子果然抓住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走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大叫着要吴连长快开枪。此时才知道中计的鬼子气急败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了起来。

二小像一片树叶飘落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纷纷飘落下来。每一片树叶都像被二小的鲜血染红,满山遍野都是红叶。

乡亲们得救了,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把鬼子全部消灭在山沟里。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了故事片《少年英雄》 。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王二小的英雄故事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王二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

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的那天早上,那天漫天迷雾,一群敌人向李家台村准备进行扫荡时迷路了,被正在一边放牛一边放哨的王二小看见了,刚想跑掉,就被鬼子军官一把抓住,他拿起大洋刀对着二小的脖子,说道:“八路的干活,死啦死啦!”“我哪是八路军呀!再说了,这儿根本就没有八路。”二小假装非常诚恳地说。那鬼子放下洋刀,开始假装面带微笑,假惺惺地说:“嗯,开路开路的!皇军赏你大洋多多的!”王二小瞪了一眼他,想:“哼!你们这些小鬼子,我要把你们带到八路军的埋伏圈里,让你们有来无回!”王二小走了很久,才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八路的长官看见有王二小,就迟迟不敢开枪,害怕误伤他。“咦,八路军怎么还不开枪?”,可过了很长时间还没开枪,王二小等急了,大声喊道:“鬼子来喽!快开枪啊!”把那些小鬼子吓了一跳,搞得他们气急败坏,鬼子军官凶狠地拿起洋刀,先割掉了他的五个手指头,又用刺刀穿透了他的胸膛,鲜血直流,疼的二小大哭起来。八路军实在看不下去了,一声大喊:“打死你们这些没有良心的小鬼子!为王二小报仇,冲啊!”一下子冲向了敌人,许多日本鬼子丧了狗命,一些还没死的日本鬼子就像一群受了惊的野兽一样,到处逃窜,最后,还是被八路军一个个子弹穿透了胸膛。不用一袋儿烟的功夫就把它们消灭了。

虽然这次胜利了,但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热烈牺牲了,不,他没有死,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人!日本鬼子用这么残忍的手段对待中国人,也深深刻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脑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王二小的英雄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要永远记住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和他的英雄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王二小的英雄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英雄人物》这本书,书中有段《王二小》的故事情节,深深的感染了我。

王二小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自从他参加儿童团后,王二小是什么事都抢着干,大家都特别喜欢他。

1942年9月中旬,正是秋收的季节,鬼子来村庄抢粮食,二小冒着生命危险把敌人带到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毫无防备,被八路军袭击,此时,鬼子中队长举起战刀凶残地刺进了二小的胸膛,霎时,鲜血染红了二小的衣衫,他慢慢摇晃着倒下了。

二小用13岁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抗日歌曲,他视死如归的精神很值得我钦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抗日英雄陈怀民生死一刻的故事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67岁的陈德,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是陈怀民的哥哥陈天和之子。陈德告诉记者,他是听着父辈们讲述叔叔的抗战故事长大的。

“叔叔原名叫陈天民,参军后改名陈怀民,意即有所作为、爱国怀民。淞沪会战爆发后,年仅16岁的叔叔,与他的兄长、我的父亲陈天和一起投笔从戎。”

说起陈怀民的经历,年近古稀的陈德如数家珍:“从毕业到牺牲的2年多里,叔叔分别在淞沪、南京、台儿庄和武汉等地参加了5次重大战役,歼灭敌机8架,展示出非凡的空战天赋。”

1938年4月29日,日军36架“九六”战斗机和18架重型轰炸机杀气腾腾地扑向武汉。陈怀民所在的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队,在武汉上空与敌机展开了激烈的生死搏斗。

“那一战,叔叔浑身是胆,作战十分英勇,开战不到5分钟就咬住了一架敌机。‘哒哒哒’随着一串猛烈的机枪扫射,炽热的弹头击中了敌机的油箱。‘轰’的一声,敌机燃起一团大火,一头栽向滚滚江涛……”讲到动情处,陈德沧桑的面庞上洋溢出自豪的神情。

“空中,叔叔的座机成了众矢之的,5架敌机将他团团围住。突然,机身一阵颤动,一发炮弹击中座机,叔叔的胸部也被一块灼热的弹片击中,殷红的鲜血不断涌出来。此时,飞机油料所剩无几,子弹也全部打光……”陈德揩了揩眼角的泪水,稍作停顿后激动地回忆道,“紧急关头,叔叔放弃了跳伞求生的机会,他驾驶冒着青烟的飞机,向上倒翻180度,猛地拉大油门,呼啸着扑向一架敌机……”

一声巨响过后,两团烈火飘坠长江。一个月后,陈怀民的遗体才从长江中被打捞上来。追悼会那天,2万多人前来致祭,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驻武汉办事处为他敬献了花圈和横幅,挽联和横幅上分别写着:“捐躯报国”“义薄云天”。

然而,比起家仇国恨的血泪心结,陈家人更愿意诉说他们对和平的呼唤。陈德告诉记者,陈怀民驾机对撞的日本飞行员,名叫高桥宪一。后来,人们在高桥宪一的口袋里,找到了一封他妻子美惠子写的亲笔信和一张照片,字里行间流露出美惠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怨恨。

“看到美惠子写给高桥宪一的信后,我们陈家人感到大家都是这场侵略战争的受害者。”陈德介绍,他的姑姑(陈怀民的妹妹)陈难亲笔给美惠子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信,希望化解日本普通民众因受军国主义欺骗而产生的民族仇恨。后来,这封信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陈德说,世人应当从残酷的战争中得到警示,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

全文共 1698 字

+ 加入清单

距这个最早燃起抗日烽火的战场数千公里之外,大后方的四川宜宾市翠屏山半山腰上,坐落着家乡人民为赵一曼建立的纪念馆,馆里保存着新中国开国将领陈毅元帅的题词:“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赵一曼,本名李坤泰,1905年10月27日生于宜宾县一个地主家庭。在家乡求学时期接受“五四”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3岁的赵一曼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在宜宾赵一曼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廖永红看来,赵一曼幼时反对缠足,少年时不顾兄长阻挠坚持读书,成年后阅读《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追求平等自由,在那个年代注定了是一名奇女子。

彼时的中国军阀混战不断,内忧外患,国家风雨飘摇。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这个从四川坝上封建大宅门里走出的“大家闺秀”,和千千万万有志青年一道投身革命,在腥风血雨里迅速成长为一名革命女先锋。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往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她曾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委员等职务,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组织农民建立抗日自卫队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秋,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被俘。

“在狱中,日军为获得情报对赵一曼施以长达9个多月的酷刑,用马鞭抽打,用钢针刺伤,用烙铁烙,烧焦其手指,逼其投降招供。但她宁死不屈,没有吐露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杨帆是宜宾赵一曼纪念馆的讲解员,7年来,赵一曼的故事她讲了上千次,可每每讲到动情处还是会流泪,被共产党人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一份尘封的日本档案,记录了赵一曼牺牲前的遭遇:“七月二十六日对赵一曼女士的电刑,操作准确,新式电刑器具功能发挥正常,给了赵一曼女士超负荷的最大压力。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赵一曼女士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廖永红说,赵一曼生前所写的这首诗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现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在英勇就义前,赵一曼留给唯一的骨肉一封家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这封160多字的短信,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虽然从未亲眼见过赵一曼,但在58岁的孙女陈红心中,奶奶的形象崇高而美丽:奶奶是一个女英雄,她为了祖国毅然抛头颅,洒热血,无畏地献出生命。但她还是一名妻子,一个母亲,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奶奶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陈红家里珍藏着一张2寸泛黄的黑白照片,是奶奶和父亲仅存的合影。照片上,一位面容清秀,身着短袖旗袍的年轻女子抱着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坐在藤椅上。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赵一曼就把儿子托付给亲戚,独身奔赴东北抗日前线。在东北,她隐姓埋名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已成年的“宁儿”才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看到了母亲的亲笔遗书。“父亲常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不要对不起你奶奶。”陈红说,每当遇到人生中的坎坷,她就会拿出奶奶的遗书看一看,每次都会感受到心灵的洗礼,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

走过80年风云岁月驻足回望,当年山河破碎的中国,已在新生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历经岁月更迭、时代变迁,女英雄赵一曼仿佛从未离去,她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在她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有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一座座公园、一条条街道。每年,来宜宾赵一曼纪念馆参观者超过60万人次。一位参观者说,赵一曼舍小我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对今天的共产党员来说,依旧不可或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爱国英雄刘胡兰光荣死去的故事

全文共 6793 字

+ 加入清单

刘胡兰――一个15岁的农村姑娘,她――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挫败了敌人的罪恶阴谋;她以自己青春的热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当年,她的英雄事迹之所以迅速名扬四海,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山西《晋绥日报》刊登的消息,二是歌剧《刘胡兰》的上演,三是毛泽东两次为刘胡兰题词。

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阎锡山调集近万兵力对晋中地区进行扫荡,声称要“水漫平川”。阎系七十二师少将师长艾子谦率领3个团兵力坐镇文水县,情况开始日益恶化。当时,中共文水县委出于爱护,曾考虑让刘胡兰随同部分干部转移上山,但刘胡兰得知后,坚决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她的理由是自己年龄小,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并且熟悉当地的情况,便于开展工作。后来组织上批准了刘胡兰的请求,让她留在了云周西村。

一、屠“狗”

阎系部队“水漫平川”后,石佩怀(小名石大成)接受了大象镇阎系乡长的任命,走马上任成为了云周西村新一届伪村长。上任伊始,他积极为阎系军队派粮派款,递送情报,瓦解为中共工作的相关人员,群众愤恨地称他为“狗村长”。继续留下来坚持斗争的刘胡兰,通过中共地下交通员把石佩怀的情况汇报给区长陈德照,陈德照又很快把此事汇报给文水县长许光远,并请示处理办法。许县长下达了处死石佩怀的指令。l946年12月21日晚,在刘胡兰的放哨掩护下,陈德照带着武工队员从西山下来后和共方秘密村长白裕河等人处死了“狗村长”。

翌日下午,云周西村伪村公所书记张德润,把自己推测的“狗村长”被杀经过报告给了驻大象镇的阎系军队一营,情报内称:“石村长被杀,系八路军二区区长陈德照及其弟‘鱼眼三’(绰号,大名为陈德礼)和该村女共产党员刘胡兰等共谋杀害。”一营营长冯效翼和副营长侯雨寅闻讯后秘密来到了云周西村,在地主石廷璞家里,张德润向冯、侯二人详细报告了石佩怀被杀经过和村里地主被斗争的情况,并且还报告了共方在村里的干部、积极分子、干部家属的名字,计有:刘胡兰、张年成、石六儿、石五则、张生儿、韩拉吉、梅兰则、金仙儿等。

云周西村共方农会秘书石五则,过去受到过刘胡兰面对面的批评。区党委为了纯洁组织,撤销了石五则农会秘书的职务,并开除了他的党籍。阎系“水漫平川”后,因为党组织没有让石五则转移上山,他牢骚满腹,不但不积极为党工作,反而千方百计投靠敌人。石五则完全从思想上、组织上背叛了党和人民,进行着种种罪恶勾当。

“狗村长”被镇压后,12月26日,天象镇恶霸地主“奋斗复仇自卫队”队长吕德芳和复仇队分队长武金川、白占林带着一帮复仇队员来到云周西村。到村后,吕德芳命令部下到各处搜捕抢劫,他来到岳父石春义家,又同石春义到了段二寡妇家里,在这里第4次召见了叛徒石五则,石春义在大门外为他们放哨。石五则告知吕德芳杀死石佩怀的是二区区长陈德照。

密谈结束后,复仇队员已把村民集中起来“开会”,吕德芳在会上向群众“训话”。他威胁村里的共方干部,要他们“自首”,又威胁群众,要他们“告密”,声言不弄清石佩怀被杀的真相势不罢休。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话。“训话”完毕,匪徒们把陈德照家中的东西抢得一干二净。又用枪托把陈德照的大伯陈树荣打出门外,一把火烧毁了陈德照家的房子。后来,敌人拉着抢来的18车粮食、衣服,急急忙忙地逃走了。刘胡兰站在一家屋门的拐角处,一直监视着这群匪徒的暴行。敌人走后,刘胡兰把敌人这次暴行的经过和匪徒的姓名,迅速地通过交通员石三槐报告给了区长陈德照。石五则也通过石春义把近几天了解的情况报告给了吕德芳,并且和吕德芳进行了第5次交谈,把云周西村党组织成员名单全部出卖给敌人。

1947年1月8日,天刚蒙蒙亮,吕德芳率领复仇队员和阎系―营二连连长许得胜带着几十个“勾子军”(晋中百姓对阎系军队的鄙称)突然袭击了云周西村。许得胜命令石五则的弟弟石六狼引导“勾子军”到李玉芳家里抓住了石三槐。旋即,石五则也被复仇队分队长武金川、队员韩流八等“绑”了起来,石五则知道这是在演戏,并不慌张。

四闾闾长石长茂,引着4个“勾子军”抓住了民兵石六儿和张生儿,另一伙“勾子军”抓住了韩拉吉。“勾子军”还在地主石廷璞院内吊打了石六儿,但石六儿始终没有吭声。当日下午,石三槐、石六儿,石五则、张生儿、韩拉吉5人被敌人带到大象镇据点。

二、告密

这天晚上,石三槐、石五则等5个人在大象镇武宗祠堂内由吕德芳、许得胜、侯雨寅、孟永安(石佩怀的继任者)等人组成的刑庭上的表现是皆然相反的。石六儿和石三槐虽经严刑审讯,但始终守口如瓶。韩拉吉和石五则屈膝投降,供出了村里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妇救会秘书刘胡兰、陈德照、石世芳是共产党员;石三槐是八路军的“公人”;石六儿是八路军的民兵……张生儿在敌人面前也说了他所知道的一些情况。

当晚,一营营部把一份报告送到二一五团团部。报告认为,石佩怀忽被暗杀致死,系该村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共方区长冯德照(系陈德照之误――笔者注)及其弟‘鱼眼三’等人所为。这个报告被送到二一五团团部后,团长关其华,政治主任夏家鼎、副团长祁永昌、政工秘书李天科等人在文水城内团部召开了政务会议。会上,关其华等人认为最好在大象镇附近做个“典型”:要想在文水县推行政权,建立据点,必须要杀几个人,使当地一般农民及游击队、民兵对阎系部队产生畏惧感,不敢再捣乱。夏家鼎拿着一营的报告宣读后,由李天科根据一营报告,用毛笔给师部写了一份报告,由关其华亲自交给了艾子谦。

艾子谦阅毕报告,与政治主任张称扶商议后亲自下手令,“……为了开展地区,建立据点,经师部审核研究,准予将呈报的人处死,以便建立据点,推行政权……。”1月11日夜,在大象镇一座四合院北房大厅里一群人围桌而坐,正在讨论对云周西村的共产党采取行动的计划。他们是:阎系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营长冯效翼、一营特派员兼机枪连指导员张全宝(人们一般称其为“大胡子”)、副营长侯雨寅、大象镇“奋斗复仇自卫队”队长吕德芳、新上任的云周西村村长孟永安、一营二连连长许得胜、机枪连长李国卿等。会议决定,第二日拂晓,包围云周西村,采取行动,其具体分工情况如下:李国卿负责警戒,许得胜负责扣捕人,孟永安负责召集全村民众开会,吕德芳负责杀人行刑,张全宝除负责总指挥外还要不惜一切手段,“帮助”刘胡兰“自白”。

以上告密实情及具体的行动安排,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直到1959年9月以后才大白于天下。

三、行凶

1947年1月12日上午,艾子谦、张全宝、吕德芳、许德胜等人率部进入云周西村,封锁了所有路口。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先后被阎系部队抓到村南观音庙外西侧广场。村里群众大多数也被驱赶到广场上来。刘胡兰见事态紧急,躲在了刚生过小孩的邻居金钟嫂家里,但看到那里已躲了好几个群众,唯恐连累了大家,便义无反顾地去了观音庙广场。复仇队分队长武金川发现了人群中的刘胡兰,要她自白,被拒后和白占林、温乐德一起把刘胡兰从人群中拉出,和其他6个人押在了一起。

大胡子张全宝和许得胜宣布了7人的“罪名”后,要村民进一步“揭发”他们的罪状,但村民们没有一人说话。无奈之下,大胡子把叛徒石五则以及贪生怕死的张生儿、韩拉吉等人叫出来,准备行刑。敌人残忍地杀害了石三槐等人后,刽子手们问刘胡兰是否害怕,是否要“自白”,得到的却是“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的回答。恼羞成怒的敌人用铡刀杀害了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

四、惩凶

刘胡兰等7位烈士遭杀害的惨案发生后,全县军民义愤填膺。“解放文水城”、“消灭阎系部队”、“活捉‘大胡子’”、“为刘胡兰烈士报仇”等口号响彻汾河西岸。1947年2月2日,王震将军属下的三五九旅攻进了文水县城,阎系部队全部缴械投降。八路军俘获了阎系七十二师政治部副主任兼伪文水县县长唐剑秋、阎系二一五团代副团长张育修以下官兵1500多人。

密谋杀害刘胡兰烈士的主犯之一,大象镇“奋斗复仇自卫队”队长吕德芳,在战斗中化装成一个商人,从文水东庄村向北逃窜,在宜儿村附近被八路军击毙。吕德芳的哥哥,文水县三青团书记、“三料特务”(指国民党、日寇、阎系)吕善卿,经上级批准处决,但推迟到召开刘胡兰烈士追悼会时执行,先由吕梁军区派人押到交城县三道川训练班里。在此期间,看管人员对吕善卿进行了反复审讯,追查刘胡兰惨案中的告密者。吕善卿在俘虏中与公安局看守所中均没有看到吕德芳,认为他不是逃走,就是被打死了。为了逃脱罪责,每次审讯时,他都把惨案的阴谋活动推到他弟弟吕德芳身上,说自己不知道内情。1947年夏,公安人员再次对吕善卿进行了审问,他交代了在太原和文水的特务活动,同年秋被镇压。

白占林、武金川、石喜玉、温乐德最初都是村里的民兵,在环境恶劣时,投敌叛变,当了复仇队员,1947年1月12日随敌回村,公开抓人、打人、杀人。大象镇复仇分队长武金川,2月5日在大象镇被逮捕,当天下午,被押到云周西村。燃烧着为烈士复仇火焰的云周西村群众,在刘胡兰烈士就义处,把这个罪大恶极的刽子手镇压。在大庙前人群中带走刘胡兰的复仇队分队长白占林,2月18日被大象镇民兵在保贤村扣捕,押解到神堂底村交给公安部门,在中庄村被镇压。复仇队员温乐德1951年被依法管制。

石喜玉被捕后,被押送到文水公安局。在审讯中,他不承认曾被抓到大象镇后见过吕善卿,更不承认出卖刘胡兰的罪行,说随敌回村打人、杀人是被迫的。因为没有更多的确实证据,1948年春经县委书记、县长批准,石喜玉被取保释放。

云周西村村长孟永安,1947年1月12日随敌回村,担任残杀人民大会的主席。1947年7月,他被从清徐煤矿追捕回来,后病死在监狱中。屠杀7烈士的阎系帮凶韩拉吉,因和伪乡公所指导员争风吃醋,1947年l 2月被敌打死。阎系二一五团团长关其华,一营营长冯效冀,在1948年6月21日的介休“张兰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

五、捕“漏”

解放后,制造和参与刘胡兰惨案的凶手,还有一批漏网在逃,人民并没有因为这笔血债的部分参与者被惩而停止对案情的进一步调查。

与文水县东边毗邻的祁县是晋中平原上的一个富庶大县,贾令镇是祁县的一个大镇,镇上有家“万和堂”药铺。1948年祁县县城解放后,“万和堂”药铺新来了―个炊事员。此人虽然烹调手艺不怎么出色,但却老实、勤快,不善言谈,见人面带微笑,毕恭毕敬。

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严厉镇压反革命的指示》,各级政府按照中央指示,对各类反革命分子进行了镇压和清算。“镇反”运动开始后,在云周西村召开的农民控诉会上,一位农民谈到,他在祁县贩枣时见到一个人,很像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首凶许得胜。在场采访的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吴钢听后,认为这是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大事,调查如有进展可以密切配合全国镇反运动的进行。他当即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驱车赶赴祁县进行深入调查。原来,贾令镇“万和堂”药铺那位炊事员,正是阎系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二连连长许得胜。许得胜参与屠杀刘胡兰等烈士后,因为杀人有“功”,不久被提升为营长。1947年2月2日,文水县城解放时,他逃回原籍祁县武乡村继续作恶。l948年,祁县县城解放,许德胜逃至贾令镇,潜伏在“万和堂”药铺当了炊事员。经群众检举揭发,1951年公安部门将许得胜拘捕,4月4日在祁县武乡村许犯被枪决。

1947年2月,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首凶“大胡子”张全宝在“交城战役”中被击伤,在医院住了5个月后,出院后任阎系亲训师一团五连少尉指导员。1948年6月在介休“张兰战役”中,又被人民军队击伤。1949年3月,张全宝又跑到太原追击师三团五连当上了上尉连长。4月24日,太原解放,张犯被俘。他被送到华北军区教导团二团训练了3个月,7月间,转察哈尔农垦大队劳动改造。

张全宝深知自己罪恶严重,化名为张生昊,隐瞒了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历史,1950年7月25日被释放。8月1日,张全宝回到了原籍运城县运城镇卫家巷。他剃掉了惹人注意的胡子和腮上长着长毛的黑痣,摆了一个纸烟摊子,做起了小买卖。1950年冬,歌剧《刘胡兰》在运城上演,引起的反响盛况空前,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在街头摆纸烟摊的张全宝,听着人们的议论,吓得心惊肉跳。没等太阳落山,他就早早收摊,回到家匆匆吃了饭,照着镜子打扮起来。他先把两腮刚刚露出黑茬茬的胡根刮了两遍,胖胖的脸显得一片青白。然后,他穿上一件棉大衣,头上戴顶带耳棉帽,用大口罩包住大半个脸,又戴了一副茶色眼镜。天色渐渐黑了,张全宝向戏院走去。

歌剧《刘胡兰》连演数场,场场爆满。张全宝低头挤进人群,躲在剧院最后面,胆颤心惊地看完全剧。回家躺在床上,张全宝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原来,歌剧中屠杀刘胡兰等烈士的大胡子叫“许连长”――许连长就是许得胜,编剧也弄不清楚事实的真相了――看来这一关又躲过去了。

张全宝高兴得太早了。镇反运动开始后,被关押在山西省万泉县公安机关的阎系七十二师二一五团一营机枪连文书王连成和二一五团二营副营长傅永清,在党的政策感召下,检举出张全宝躲藏在运城的线索。1951年5月8日,运城县公安局公安人员包围了张犯的住宅。公安人员破门而入,将其抓获。运城县公安局把张犯转押到万泉县公安局。经过万泉县公安机关多次审讯,张全宝供认了密谋和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全部事实。

侯雨寅也是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凶手之一。1947年2月1日,在交城县的西岭、东社战役中,侯雨寅被八路军交文支队擒获,被押送到吕梁九分区联络部训练大队受训。他隐瞒了密谋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全部经过,于3月16日被释放,回到原籍程山县宝泉庄。1950年秋,晋南稷山县―伙反革命分子串连地下组织“汾南游击队”,阴谋暴动,妄图颠覆人民政权,侯雨寅亦参加到其中,自命为“大队长”。正当候雨寅做着颠覆人民政权美梦的时候,1951年5月11日,他被程山县公安局逮捕,当晚又被押解到万泉县公安机关。在审讯中,尽管他百般狡猾,但在确凿证据前,终于不得不承认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1951年6月22日下午,绿杨夹道的文(水)祁(县)黄土路上,走来一辆双套骡子大车。车上三四个公安人员押着两个凶犯,车两旁还跟着七八个公安民警,双手紧握步枪,威武雄壮。马车前盘上,捆着小个子侯雨寅,张全宝则被捆在车厢里。经过公审,二人被就地枪决。

六、追叛

1958年9月,在湖南省工作的陈德邻(陈德照的六弟,当时任湖南省吉首县委组织部长)和其他受难者家属,向公安机关检举了石五则过去的可疑表现。公安机关根据检举的材料,进行了严密的侦察。同年12月,公安人员来到云周西村,依靠广大群众的检举、揭发,获得了新的材料。l2月l9日,文水县公安局将调查结果送汾阳县政法办公室(当时文水、汾阳、交城合并为汾阳县)。12月30日,公安机关又送去一份补充材料,政法办公室搁置了这些材料未及时予以处理。

1959年6月,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郑林来云周西村视察工作时,指示政法机关迅速处理这―案件。县委书记召集了有关人员作了研究,并呈报地委。地委研究后,派出得力干部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10个主要地区(如旅顺、太原等)进行侦察,进一步澄清了部分案情,石五则等三人成为了重点调查对象。

1959年9月,文水县公安人员在云周西村逮捕了石五则、张生儿、石喜玉。翌年8月,公安局又逮捕了书写密告材料的张德润。中央公安部对此案非常重视,指示组织省、地、县联合专案组,并要求山西省公安厅一定要把此案彻底查清。1960年5月30日,联合专案组到达文水后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调查,终于搞清楚了石五则、韩拉吉和张生儿“告密”的全部真相。

石五则为人阴险狡猾,公安机关曾在1947年10月怀疑他出卖刘胡兰而将他扣捕。当时,由于他未承认出卖刘胡兰的罪行,又因当时文水城被敌人占据,党政军民一致对敌,没有来得及进行周密的侦察,未获足以证明其罪恶的确切证据,1947年12月23日石五则被暂时释放。石五则回村后,为了掩盖罪恶真象,嫁罪于人,向别人大肆宣传说,石三槐把什么都暴露给“勾子军”了。在威严的法庭上,尽管石五则装聋作哑,百般抵赖,在大量的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张生儿对他参与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罪恶事实供认不讳,196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石喜玉亦承认自己充当帮凶的杀人事实,被判处死刑。大象镇复仇队员、逮捕刘胡兰烈士的温乐德,1959年12月23日在大象镇被捕,196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逮捕在案和由外地解押文水监狱的罪犯有:原阎系七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张称扶、二一五团政治主任夏家鼎、政治室秘书李天科、一营机枪连长李国卿、一营二连三排排长申灶胜、一排排长牛志义等人,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制裁。阎系二一五团一营二连四排排长李保山1960年7月21日畏罪自杀。

1963年2月14日,石五则被文水县人民政府枪决,至此,刘胡兰等7烈士惨案的侦破和处理工作全部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了《革命英雄刘胡兰》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刘胡兰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刘胡兰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的牺牲却重如泰山,她的英雄事迹世代相传,她的伟大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刘胡兰是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因为叛徒的出卖,她被敌人抓捕。刘胡兰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下不屈服、不动摇。敌人恼羞成怒,残忍地杀害了她,就这样,刘胡兰成了敌人的刀下英魂。她的视死如归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毛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像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那样的革命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换回来的。他们为了赶走强盗,为了中华崛起,为了人民幸福安康,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可歌可泣。

我们要学习刘胡兰姐姐勇敢、坚强的精神!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低头,不退缩,勇敢向前。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用我们的双手,我们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抗战英雄故事

全文共 1642 字

+ 加入清单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最高当局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我读了《小英雄来》这本书。我被雨来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雨来,他顽皮可爱,机智勇敢,信守承诺,不畏强敌。雨来和村里的其他小伙伴一样,喜欢在还乡河里嬉水,练就了一身的好水性。有一天,爸爸去了区里,妈妈恰好也出去了,只留雨来一个人在家里读书。突然鬼子来村里“扫荡”,区上交通员李大叔被敌人盯上了,躲进了雨来家新挖的地道里,鬼子追进来,没有找到李大叔,就把雨来绑了起来。尽管鬼子又哄又骗,但是雨来就说没看见,见“软”的不行,鬼子就来“硬”的,使尽各种手段折腾雨来,但雨来还是强忍着痛苦没有说,气的鬼子大叫:“拉出去,枪毙了!”傍晚,还乡河边传来几声枪响,大家都以为雨来牺牲了,万分悲伤,顺着河向下找,突然发现雨来从水里探出头来。原来,雨来趁着鬼子不注意,跳进河里游远了。雨来还经常帮助游击队站岗放哨、送信等,做了很多事情,是一名抗日小英雄。

读完了书,我不仅被雨来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动。雨来只比我大两岁,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却毫不畏惧,并能机智地逃脱,让我佩服不已。我在想,如果是我面对这种情况,我能做到象雨来一样勇敢吗?

我喜欢故事中的雨来,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各种优秀品质。雨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不忘学习,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净的教室里,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关爱我们的老师,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到更多的知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抗战英雄故事

全文共 1431 字

+ 加入清单

有"双枪黄八妹"雅号的她,在江浙一带组成抗日游击队,多番重创日本部队及击沉敌艇,日军虽千方百计但始终无法将这各响当当的传奇女子打败。

黄八妹原名黄翠云,原籍浙江平湖,一九0四年出生于江苏金山县黄家埭,父母共有子女十三人,她排行第八,故称"八妹"。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从小就得父母兄长的宠爱,可是家境不好,因而幼年失学,父亲后因生计而从事私盐买卖。

金山与平湖是沿海县份,盛产鱼盐,该处也是江湖好汉出没之区,所以贩运私盐的都得有一手看家本领,黄八妹为应付生活环境练得一手好枪法。有一次,遭另一帮私盐贩子抢航道,黄八妹被迫火拼,在寡众悬殊下,幸赖她一轮左右兼施的快枪才反败为胜。"双枪黄八妹"的雅号因此在江湖上崛起,在太湖一带成为响当当的人物。

日军于一九三七年底席卷江浙边境一带,黄八妹的家乡亦告沦陷。那时,黄八妹在地方上经已颇具势力,眼见日军及汉奸在家乡奸淫掳掠,胡作非为,激于爱国义愤,随即带了一部分人枪下乡打游击战。后来,她罗致了部分失散官兵和地方自卫武装分子,实力逐渐强大,并借着她的帮会关系,得到部分武器供应和掩护,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经常袭击下乡来骚扰的小股日军,常有斩获,使盘踞浦南海北一带的日军深感头痛,于是屡次下乡对她发动"清剿"。

这时黄八妹已于谢友胜结婚,并接受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和忠义救国军的正式番号。他们夫妇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头脑灵活,深明事理,另有一套带部队打游击的方法。在地方基层方面,谢友胜广收门徒,黄八妹广收干女儿,部属中大部分都是他们的门生子女,此时的"黄八妹"三个字,老百姓视为传奇女英雄,日本人却对她恨之入骨。

一九四三年,黄八妹部队在平湖乍浦海口击沉一艘日本炮舰,日军大举"扫荡"谢友胜的家乡渡船桥,把他们的长子谢其昌和老少村民数百人(大多为黄谢两家亲友)逮捕,要胁黄八妹谢友胜投降。日军派人往返谈判,结果黄八妹拒绝投降,只答应如果日军释放全村人质,她的部队不再袭击当地日军。

然而,不顾人道和信誉的日本兽军,第二天就把三百多人质在渡船桥村头机枪屠杀清光,噩耗传到山区基地,黄八妹痛心欲绝,这一份血海深仇更加深了她对日军的切齿痛恨。于是,指挥部队对日军各地据点大举进攻。自一九四三年夏天起的一年中,她把海北地区日军四十八个乡镇据点,攻克了三十六个,并在友军的支援下,攻进海北重镇乍浦。

不久,她的部队又因抢救国军飞行员程百祥,得到上级嘉奖,委任为江浙护航纵队司令,以配合日渐接近的盟军反攻行动,日本军阀自此更视黄八妹为心腹大患,三番两次调动大军对她进行"围剿"。

一九四五年六月,在平湖的一次战役中,日军没有出动战车重炮,只派遣两百多名骑兵包抄突袭,等到黄八妹的警戒线发现情况不对时,已来不及向她通报。黄八妹于危急关头机警地越墙逃出,跳进一条傍村的河中。她游得精疲力尽,几乎葬身河底,幸得一位正在河畔采菱的李老太太搭救,又把她藏在木桶之下,才避过日军搜查而脱险逃生。

日军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获最后胜利。黄八妹的"护航纵队"番号结束了,部队改编为平湖县保安总队。黄八妹则以地方士绅身分被选为平湖县参议员,参加地方复兴重建工作。由于她自己未受教育,深知失学的痛苦,于是,出资在地方创办了两所小学,造福家乡。

战后,黄八妹因经营业务仍往来于平湖、乍浦、金山之间,常在激战过的地方凭吊,不时探望她的战时袍泽和阵亡将士遗属,加以慰问和救济,尤其是对救过她的李老太太,更以"干娘"名义侍奉,足见黄八妹义胆仁心,忠孝两全,是游击队伍中的巾帼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英雄儿女观后感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明白哪儿去了……”随着《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结束,《少年英雄》这部影片开演了。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中住着一个名叫王二小的孩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之后,二小被八路军收留了,加入了儿童团,学到了许多知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一天,敌人又开始扫荡另一个村子,二小看着敌人向着村民们转移的方向前进,便故意引起敌人的注意,鬼子见是个小孩,就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了二小的胸膛,把二小摔在石头上……

在中国,像王二小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勇敢机智的小英雄雨来;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敢于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小兵张嘎……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应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这些英雄们凭着顽强的精神,宁死不屈,与敌人拼搏到底,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胜利。想到那里,我不禁深思:他们为了祖国能够胜利,是用命去与日军作斗争,但他们难道没想过,他们自我死了,不就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吗哦,我明白了,当他们全力抵抗入侵者时,他们想到的不是自我,而是祖国,而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他们那舍己为人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当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应当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二小,若出身在新中国,他就能向我们一样,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在和平里生活,不会再有可恶的硝烟子弹,和平之花将开满全世界。

这部影片不仅仅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还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榜样。影片设置得既合理,又吸引人。如二小与敌人巧妙地对话时的从容赢得了同学们的鼓掌;感人的场面总是同学们流下了眼泪;但有的场面却十分搞笑,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总之这部电影拥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使人更深地体会到王二小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伴我成长这个暑假就要来了,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是18世纪初期英国作家笛福的经典小说。

读完之后,我是感慨万分。不满于安逸生活的鲁滨孙,毅然离家出海航行,途中大风暴将他的船只打翻,海浪把他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在岛上,鲁滨孙利用船上仅的干粮和几件简单的工具,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和求生意识,自己搭建房子、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晾晒葡萄士,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就这样,鲁滨孙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

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进取、实干的精神令我佩服,让我惭愧。跟鲁滨孙比起来,我和他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每次上艺校,我都要爸爸妈妈陪着,有时过马路还让他们领着,虽然有时候我比别人的自立能力强一些,但与鲁滨孙相比可就差远了,要知道,鲁滨孙可是自己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在28年时间里,即使是生病了,他也没人照顾,也没有药,但他硬是熬了过去。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向他学习,学习这种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

鲁滨孙还让我想到了另外一种精神:遇到困难永不退缩。期末不是快要到了吗?我想给班里的同学抄点题来补习,我抄完一个黑板的时候,老师让我加一个小红旗,而我并没有加,别人反而加了,我不觉得委屈,因为我是在为班级做事,是想让同学考高分,如果真的考了高分,那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了。但是,别人并不理解我,好几个同学都说我是为了加红旗才抄的题,我上去就说“你们说我为了红旗而抄题,但是我加了吗?从昨天抄完的黑板,到现在我一个红旗都没有加”。他们几个人鸦雀无声,我看到了他们惭愧的表情。

我建议,每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一读《鲁滨孙漂流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近代爱国英雄赵登禹的故事:英名不朽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1937年7月7日,日晕悍然进攻芦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7日,赵登禹将军率部宣誓抗日,赴南苑作战,以手榴弹、大刀对抗日寇的飞机大炮,一口气将数倍于我军的日寇驱回一里路,毙敌不计其数。

在这次战役中,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在激战中阵亡,赵登禹率军向大红门方向增援,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仅39岁。赵登禹将军牺牲后,国、共两党同时册封他为“抗日爱国将军”,以示永久纪念。为纪念赵登禹将军,北京人民把西城区白塔寺侧的一条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烈士遗骨安葬在卢沟桥附近的五道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