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也是冠军作文【热门20篇】

劳丽诗是曾经的雅典奥运会冠军,是现在的淘宝金牌卖家。期间的转折,期间的努力,只有她自己知道。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我也是冠军作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浏览

5463

作文

145

丁俊晖错失冠军破多项纪录成80后最强之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5月2日晚上到3日早上,世界斯诺克锦标赛决赛的最后两个阶段开打,最终,丁俊晖顽强反击但还是失败,最终14-18不敌塞尔比,错失了成为大满贯的机会,但仍创造亚洲人在斯诺克世锦赛的最好成绩。塞尔比继2014年之后再次登顶,成为首个两次夺冠的80后球手。

丁俊晖与塞尔比的前两阶段打成7-10,塞尔比领先3局。第18局,塞尔比一杆进攻红球底袋的失误将红球留在了袋口,丁俊晖清退红球入底袋再次上手单杆89分将比分追至8-10。

第19局,双方展开防守大战,最后丁俊晖利用一杆斯诺克迫使对手出现漏洞从而上手清台以61-56再追一局,比分来到9-10。第20局,塞尔比单杆126分清台,遏制了对手连续追分的势头。大比分,丁俊晖9-11落后。第21局,丁俊晖单杆103分,这已经是他本次世锦赛的第14次单杆破百,大比分变成10-11。

第22局,丁俊晖一度39-14领先,但塞尔比拿到球权后完成超分,以12-10保持了两局的领先优势。第23局,丁俊晖两次进攻失手和一次防守失误给了对手大把上手机会,塞尔比118-9再胜一局,比分来到13-10。此后,双方各赢下一局,第三阶段,双方各赢4局战成14-11,依然保持了3局的差距。

第四阶段,塞尔比再度展开猛烈攻势,他拿下2局后,大比分已经16-11遥遥领先,距离夺冠只差2局。第28局,丁俊晖以87-0扳回一城,大比分12-16落后。第29局,丁俊晖继续绝地反击,大比分追成13-16,双方进入第四阶段居间休息。从一开始0-6落后,到如今苦苦追赶成13-16,丁俊晖追得很不容易。

第30局,丁俊晖进攻打开了,他打出本届世锦赛个人第15杆单杆破百,距离亨得利单届比赛记录只差1杆,也将大比分追成14-16。第31局,双方再度陷入拉锯战,最终耗时近1个小时,塞尔比59-11赢下,大比分17-14,塞尔比拿到赛点!第32局,塞尔比放手进攻彻底打开,最终拿下赛点,18-14,塞尔比击败丁俊晖夺冠。

当塞尔比在决赛的第32局完成超分,丁俊晖绅士般地伸出右手祝贺对手。尽管没能以夺冠的方式完美谢幕,错失了成就斯诺克“全满贯”的黄金机会。但今年的克鲁斯堡仍见证了丁俊晖职业生涯里最出色的一届世锦赛。

虽从资格赛打起,丁俊晖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斯诺克世锦赛历史上首名打进决赛的亚洲人。同时,丁俊晖半决赛7次单杆破百,创造了新的世锦赛单场破百次数纪录,并追平了亨德利保持了所有赛事范围内单场破百次数的纪录。此外,他在本届世锦赛共14次打出了单杆破百,已无限接近亨德利的“上古神迹”。

自出道以来,丁俊晖的世锦赛战绩相当平淡,职业生涯前7年从未打进世锦赛的第三轮。2011年,丁俊晖首次杀入半决赛,却被特鲁姆普终场前逆转。此后5年,丁俊晖一直被挡在四强门槛之外。

但若论排名赛冠军数量,丁俊晖生涯共11次捧起大型排名赛冠军奖杯,与“澳洲机器”尼尔-罗伯逊并列领先所有80后球手,包括战胜丁俊晖夺冠的塞尔比,从这个角度看,丁俊晖依旧是“80一代”中最强的球手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冠军的气质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和黄宇翔的对抗训练中,对手一个回球质量不高,刚好喂在网口上。谌龙迈步上前,轻轻一拍落在界内。另一边,在林丹与乔斌对抗的场地上,林丹处理的方式则是狠狠地一击。霸气,一击之间分出高下。当谌龙被反复拿来和林丹进行比较的时候,霸气是个关键词。

谌龙不认为这跟冠军有什么直接联系,“难道拿冠军真的需要这种气质吗?李宗伟有没有气质?输了这么多比赛,在场上依然很执着,这就是一种气质!”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气质。之所以现在总有人拿这个说事,是因为“你输了,人家就会说你不行”。

2007年备战北京奥运会时,林丹还在苦苦追寻他的首枚奥运金牌,国家队调来了老帅汤仙虎出任林丹的教练。训练的时候,汤导一言不发,林丹急了:“你怎么不说话?”汤导答道:“你都还没有投入,让我说什么呢?”在汤导看来,技术水平已经很高的林丹,更需要提高的是内在能力。什么是内在能力?汤导解释道:“这其中有注意力的集中、精力的问题,有心态的调整、自信心的增强,因为自信是‘胜利的生命线’,没有信心肯定失败。还有意志品质的锻炼增强,更要有智慧,要动脑筋,打球要发挥你的聪明度。比赛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拼的其实是这些。”

门外人看不出像汤导那样的“门道”,只能笼统地将“内在”概括为“霸气”。原因很简单,有霸气的林丹成就全满贯,谌龙没有霸气,所以就无法复制林丹的成功。实际上,此时谌龙的困境与彼时的林丹一样,技术已经到达了世界顶尖水平,缺的是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内在能力。如果能够在“内在”上加以磨练,谌龙绝对是一名优质冠军。

他,心思细密。训练结束后,把换下来的T恤叠好放进球包;球鞋换下来装进袋子里,放到球包的固定位置;剪刀胶布之类的零碎物件,用一个小小的收纳包装好;他,为人谦虚。哪怕是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成为知名运动员以后,也丝毫没有架子,跟那些没有名气的队友也能玩到一起;他,细致体贴。从他出道以来就跟他相熟的记者回忆,这些年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谌龙对身边朋友一如既往的细心。坐在一起吃饭,他甚至会帮你夹菜;他,彬彬有礼。对于记者的采访,谌龙会很认真地回答。就算是采访中间有些让他不高兴的问题,他也会在采访结束时特别客气地说一句“辛苦了”;他,爱惜身体。身体就是运动员的资本,训练结束后,他会拎着包直奔医护室。采访他的那天,结束训练的双打选手刘成披着毛巾来找他,告诉他医护室里一张空床都没有了,谌龙眉头一皱,还是提着球包奔医护室去了;他,钻研业务。他的同屋乔斌透露,“他经常没事就在屋里看技术录像,看国外一些顶尖选手的录像,打得好的球会重复看,研究是怎么打的,有时候还会讨论一下。”

这些就是谌龙的气质,现在他缺一个足够分量的冠军,然后他就可以成为像林丹那样的另一个模板,被定义为另外一个版本的“冠军气质”。只是,这么多优点的谌龙,会不会让后继者很难超越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退役之后,不甘无事可做,纷纷踏上创业路。而他们成功的故事让人感动,也有让人借鉴的地方。体操冠军李小双,是如何创业的?它创业历程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其实,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很窄。”坐在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小双如是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对在半封闭环境中长大的运动员来说,外面的世界也很危险,转型之于他们有着太多的坎坷与艰难。

幸运的是,在并不长的成功者名单中,人们看到了李大双和李小双的名字。

从世界冠军到公司老总,从只有12名追随者的创业者到拥有300名员工的领导者,这一对曾在体操赛场创造辉煌的双胞胎兄弟,在经历了180度职业转弯后,已稳稳落在一片新天地中。

用“李小双”三个字打市场

“当时提起中国体育用品,人们能说出来的品牌大概只有‘李宁’。我们想挖掘出‘李小双’这三个字背后的市场价值,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

读书、做教练、走仕途……在最常见的退役出路中,大双和小双选择了一条风险最大的路——下海经商。不是玩票,不是授权给其他人做,而是兄弟二人自掏腰包,亲自上阵。

“除非你坐在家里当宠物,否则,做任何事都会有风险。”即使是面对转型这样的“严肃话题”,小双也难掩调皮本性。

说起来,兄弟二人很早就有了经商的念头。尚处空白的中国体育用品业是他们真正想涉足的领域。大双和小双都清楚,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李小双”这三个字,可要让一个名字具备市场价值绝非易事。

2000年1月,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500万元的创业资金全部来自于大双和小双的积蓄。“拿老本儿去搏一个陌生的行业,值吗?”很多人替他们捏了一把汗。“大不了公司破产,我们一无所有了,然后从头再来!”双胞胎的默契在那一刻显现。

走过小作坊时代

在摆满展架的公司走廊上,大双指着一件颜色鲜艳的样品问道:“这种面料在下水后会不会褪色?”小双则指着一件漂亮的样品“挑刺儿”:“公司的logo应该设计得再突出一些,做工也要再细腻一些。”在员工眼中,大双和小双是严格的老板,即使是马上就要投入生产的服装,也可能因细节上的问题而被打回重做,“我们也是消费者,如果公司的服装连我们这关都过不了,又怎么能在市场上经受考验?”

创业6年来,兄弟二人越来越有“专业人士”的范儿。但倘若时光倒退几年,他们还只是体育用品业的门外汉。“在还没有搞清楚‘衣服’和‘服装’的区别时,我们就已经迈进了这个行业。”大双坦言。谁能想象,一家主营服装的公司在创业之初竟然没有专业的设计师。“或者说,当时我们所认为的‘专业’其实是很‘业余’的。”如今回想起来,大双称那个时期为“小作坊时代”。

其实,6年商海历练早已让他们习惯了另一个身份———老板。那么,好老板又是怎样练成的呢?

第一招善用优势

大双和小双对于自身,有着异常清晰的认识。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创业者相比,他们不具备专业优势;与出手动辄就过千万元的大亨相比,他们不具备资金优势;与在社会闯荡多年的“老江湖”相比,他们不具备人脉优势。“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兄弟二人所说的优势是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李小双。对他们而言,世界冠军、体操名将的光环正是创业的优势。

第二招树立权威

“我是一个好说话的老板。”小双这样评价自己。没有上下级间的拘束,兄弟二人和员工的关系很是融洽。不过,兄弟二人也有“固执”的一面。“谁都不能阻止我销售。”这是大双的口头禅。

对于“树立权威”,小双还有另外的注解。在这个“人才最金贵”的时代,智慧的重要性愈发凸现,无才难以服众。而深感专业知识匮乏的小双选择了为智慧进行投资到商学院攻读EMB体操冠军李小双艰辛创业的故事.

第三招默契配合

在公司,兄弟二人分工明确。小双是董事长,不常在公司,忙于应酬,有点“不务正业”。殊不知,这也是他的工作———从聊天中聊出商机。作为总经理,大双几乎每天必到公司,他担负起了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的职责。

兄弟二人用行动证明着一个真理———大双和小双必须连在一起。“有人说,做运动员,小双的成绩比你好;办公司,小双的职位比你高,但我不介意,我不会有压力,也不会说因为小双比我强,我就一定要怎么样。”一份深厚、坦荡的兄弟情也帮助成就了一份充满希望的事业。

不是冠军了,确实成功的创业者,体操冠军李小双是怎么成功的?这是有原因的,而相关的介绍,您看过了,相信您在其中能够得到相关的启发。想要能够创业,一定要有合作精神,坚持的精神,决策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里约残奥会冠军茅经典逐梦路上的故事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茅经典,1995年出生于江苏省的一个普通家庭,现为体育学院2014级商特本班学生, 2009年获得全国残疾人乒乓球女子单打TT9级别金牌、2009年取得约旦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tt8级单打冠军、2010年获得广州残疾人亚运会乒乓球女子tt8级单打冠军、2011年获得香港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tt8级单打冠军、2012年获得伦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2013年获得北京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2014年获得世界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国际乒联之星最佳女子残疾人运动员奖提名、2015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四优秀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称号。年仅19岁的她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诠释了什么叫做青春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型动体育带这位奥运冠军的成就感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在拿过两届奥运冠军之后再很难有那种成就感了。”陈一冰说。毕竟在奥运竞技场用尽洪荒之力后,很难再找到最初的那种美好的感觉了。于是,陈一冰就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战场,加入了创业大军。

陈一冰在服役期间分别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体操团队冠军,2008年还获得个人吊环冠军。在2012年退役后,先是在天津的体操中心做管理主任,级别处级。然而,几年下来他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习惯了挑战和磨练的他对这种安逸的生活很不适应(冠军体质果然不一般)。

2015年他开始创业,创办了型动体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邢慧娜的冠军梦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催人奋进)

“妈妈,你知道全世界我最想去哪儿吗?”

“不知道。”

“希腊。”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邢慧娜在女子田径10000米比赛中夺得第3名。之后跟母亲闲聊时,邢慧娜谈到了自己的“梦想之地”——拥有神秘传说、古老的巴特农神庙、浪漫爱琴海的国度——希腊,它深深吸引着这个刚满18岁的姑娘。

得知女儿心底最深的期盼后,邢妈妈很高兴,她笑着鼓励道:“那你可要好好训练,争取参加2004年的奥运会,这样就能去希腊了。”

1984年2月25日,邢慧娜出生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邢家东庄村。父亲邢华昌和母亲张玉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当王军霞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勇夺一金一银时,邢慧娜只有12岁,“在练田径前我就知道‘东方神鹿’王军霞,特别敬佩她。后来我就想,能否在她夺金牌的二十三四岁时,也能拿下一块金牌呢?”

做梦,使人进步。2004年,雅典时间8月27日晚,中国选手邢慧娜在女子田径万米决赛中,以30分24秒37的成绩获得冠军。她和刘翔创下了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一个小时内,两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两次升起鲜艳五星红旗的“希腊神话”。“做梦”八年之后,邢慧娜为自己赢得了“新东方神鹿”的美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生作文:为广东的妈妈冠军喝彩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看到洗东妹站在领奖台上时,不禁为这个老将喝彩、高呼! 我非常敬佩这位妈妈冠军

洗东妹是来自广东省的一位妈妈级柔道世界冠军,她曾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52公斤级金牌,成为中国女子柔道小级别选手称雄奥运会的第一人,广东的妈妈冠军喝彩作文。

在昨天的比赛中洗东妹不负众望成功战胜朝鲜选手夺得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卫冕柔道奥运金牌的选手,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妈妈级奥运冠军。

洗东妹为了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告别才四个多月的小孩,告别父母和丈夫,全心全意地投入艰苦的训练,她在这次的奥运夺冠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经了严重的考验,最终在决赛场上出色发挥,打败对手,获得宝贵的一金,为国家争光。

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比赛场上升起,国歌响彻云霄的时候,看到洗东妹流出激动的泪花时候,真为她高兴,为她祝贺!她用自己的出色表现为国家争了光,为广东增了彩.

冠军妈妈用顽强的意志夺得金牌,说明胜利是属于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说明只要有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又有脚踏实地奋斗不息的意志,就能到达胜利的顶峰!这就叫做有志者事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难忘的冠军之争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12月21日中午,我们和五二班在风雨球场进行了五年级篮球联赛的最后一场关键之战——决赛。

午饭过后,我们稍事休息马上来到球场热身。二十分钟后,当裁判来到球场,也宣告了决赛的正式开始。毕竟是决赛,心里有些小紧张:二班是我们从一年级开始的“冤家对头”,每次足球比赛,都被他们班给战败。于是我们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让他们彻底输一次。

“哔!”随着哨响,比赛终于开始了。二班先发球,李由传给吴胥涵后直接插到篮下,吴胥涵一个撤步回传给李由,李由正准备投篮时,“啪”一声,刘为把球切掉了!“漂亮!”我心里叫道,随即冲过去接球,把球带出三分线后直接三步上篮。

“奇怪,他们怎么不来防我?”我的心里直犯嘀咕,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正当我搞不清楚怎么回事时,球已经进了。我们刚要准备庆祝,只看见二班的队员高兴得蹦了起来。“什么!为什么他们加分?”经过裁判王老师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是球权交换后忘到中圈,按规则算对方得分了。“哎,白上了这个篮!”我有点失落。不过队友们、张老师和同学们依然鼓励着我,使我又精神百倍。

随着余珂抢到对方的篮板,我们开启了“反击时间”。只见刘为一个箭步突破,我拉开空位后接球,直接投篮得分,将比分扳平。“哇!空心!”“疯子,你太帅了!”场边的加油呐喊声越来越大,也让我们的能量“爆棚“。

随后,我们继续努力拼搏,打出了气势,并牢牢掌控着场上的优势局面。当终场哨响,比分定格在14:8——我们赢了!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欢呼起来,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

第一次篮球赛夺冠,又一次全新的体验。想到我们能站上最高领奖台了,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三年从“0”到残奥会冠军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9月12日,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了刘本英的启蒙教练李国全。“这个成绩在意料之外,更在意料之中。”李国全说,2013年3月他第一次见到刘本英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个苗子,没想到仅仅三年后他从一位完全不会游泳的普通残疾人变成了残奥会冠军

“我记得当时他穿着一件蓝色的旧衣服。”谈到师徒两人的初次见面,李国全记忆犹新。2013年3月,李国全与市残联一道到宣汉县选拔残疾人运动员后备人才。当时有10余名残疾学员坐成一排等待挑选。“你留下,你离开……”选拔过程十分残酷,但唯独15岁的刘本英吸引了眼光挑剔的李国全。

当一名游泳队员对于刘本英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不适应水里的环境,刚开始训练的半个多月,他就喝了半个多月的泳池水。

“我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当严格的训练方案。”李国全说,每天让刘本英上万次绕臂、两千次蹬腿,从单手练习逐步过渡到全身练习,顽强的刘本英咬牙坚持下来。在李国全看来,竞技体育既是战术的较量,更是意志力的比拼。为了锻炼刘本英的拼搏精神,李国全让刘本英在初春时节到州河去训练,即便下雨也未曾间断。仅十几度的水温,冻得刘本英浑身哆嗦,不远处的李国全默默注视着弟子的一举一动,师徒二人将绳子绑在一起,大家一起游。

经过不断的努力,刘本英成功入选省队。2015年9月,刘本英代表四川省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夺得了1金4银1铜,四次打破世界纪录,为四川代表团争得了荣誉,受到国家、省残联及体育部门的高度评价。2015年9月,刘本英还在成都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上获得男子SM2级15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这一系列好成绩,让刘本英获得了进军里约残奥会门票,才有机会成为残奥会冠军。

据悉,刘本英还将参加S2级50米仰泳的决赛,让我们一起期待他的好成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靠一分分追回来拿得冠军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柳萌名列第五,亲朋好友都为她高兴,觉得实属不易。但是性格坚强的她暗暗给自己定了目标,2016年里约拿冠军

伦敦残奥会后,省、市残联非常支持柳萌圆梦,与省体育部门联系,安排柳萌进入省乒乓球队与一线队员同训练。市残联工作人员孙晓彤负责长期跟踪服务,他感慨,一个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进行高强度的力量、技战术训练,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可是柳萌从来不喊苦喊累,坚定地朝自己残奥会冠军发起冲击。

“柳萌这次夺冠,不但技术层面进步快,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提高很快。”孙晓彤说,柳萌年纪小,以前心理不稳定,不会打逆风球,一旦落后比较大,就容易放弃。这4年,她有意识提高自己心理素质,参加各类比赛,有赢有输,输了从不气馁,而是专心分析原因、改进技术。

这种对比赛的专注,让她在里约残奥会上不再浮躁,越是关键时候越能扛住压力发挥水平。孙晓彤说,此次残奥会,她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都是3:2险胜,其中半决赛还是在最后一局5:9落后的情况下,不急不躁,一分分追回来,最后获胜,实属不易。

昨日获得残奥会冠军后,柳萌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省、市残联报告了好消息。市残联介绍,至此,武汉派出的两名运动员均获冠军。柳萌也继承了武汉市残疾人乒乓球领域的传统优势——继1988年汉城残奥会程喻获得乒乓球女子双打T9级冠军,2008年北京残奥会陈刚获TT8级男子单打、团体冠军,武汉涌现第三位乒乓球残奥会冠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奥运摔跤冠军王娇背后付出的故事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冠军的背后总有些不同寻常之处,王娇同样如此,1988年,王娇出生在沈阳市苏家屯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透过电视镜头,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平常的家庭院落,而就是这个平常百姓家,父母淳朴的思维,造就出了一个奥运冠军。

王娇13岁的时候,被苏家屯区体校柔道教练王永波相中。王永波非常看重王娇简,尽管王娇自己却并没有任何感觉,认为自己当时就是喜欢体育,至于搞什么项目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就这样王娇就“稀里糊涂”地进了柔道队。由于当时正赶上辽宁省女子摔跤队教练路海选材,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永波向她提起找到了一个好苗子,路海立即前往苏家屯考察王娇,于是王娇就从柔道队来到了摔跤队。

无论是柔道,还是摔跤,父母都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这点是走向成功的必然基础。我们经常说:家和万事兴。一家人信念上拧成一股劲,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王娇非常能吃苦,训练也非常刻苦。路海教练在谈到王娇入队后的表现时这样评价。而专门负责队员生活和管理的领队康士华则表示王娇非常有个性,像男孩子一样能吃苦,从来不因为训练艰苦而流泪,身上破了一道口子、流点血都不在乎。透过这个现象,我们不得不分析到今天一个严峻的问题,独生子女性格磨砺的问题,像王娇这个年龄,更多的孩子在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事事都是由父母的精心安排,自己却失去了锻炼自我的空间,所失去的,还有原本属于自己打拼的天地。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今天懂得其中内涵的又有几个?

不得不感谢教练们在教育这些孩子们所付出的艰辛。王娇曾经摔断陪训教练的肋骨,我们不得不为这些执着于工作的教练们说声辛苦了,你们为了国家、为了下一代的体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太多。

通过艰辛的训练, 2004年王娇转攻72公斤级,并且进入国家青年队,此后她连续三年取得全国冠军,并在2005年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和世界锦标赛第五名。十运会上,王娇不负众望,击败吉林选手马柏灵,为辽宁省摘取当届全运会的第一金。一个人开始收获成果的时候,更多的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这样才符合创造人生目标的真谛。2007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王娇一路以大比分取胜,在决赛中对阵俄罗斯名将叶卡捷琳娜-布金娜,同样赢得十分轻松干脆利落地取得冠军,展示了突出的力量和技术。

奥运会上,我们不得不说的是教练路海。在北京,王娇死死地将保加利亚对手压在身下,而千里之外的沈阳苏家屯十里河镇五里街村,她的母亲双手在胸前紧紧地握着。路海在决赛前给王娇母亲打电话,说“母女连心,你不要有焦急的心态,你平静下来,王娇在这边也会有一个好的状态”。我不知道路海教练读没有读过周易,也不知道陆海教练知道不知道什么叫全息感应,但无疑,母女连心,这个理论是成立的。如同我上面列述的“家和万事兴”一样,只有一种良好的心态,远在千里的女儿也可以感应到的。

在这儿,我不得不提到我们家乡的美女杜丽,在辛巳日(8月9日)的第一场比赛时,无知愚昧的地方政府邀请杜丽的父母作为嘉宾进行现场直播,殊不知杜丽乳名“芳芳”,在辛巳日已经失去了天时;而把其父母在场直播,实际上就相当于“押”定了这块金牌非杜丽莫属,无疑,其父母的心态是忐忑不安的,人和的感应也失去;只有一个地利,还有什么好的发挥吗?我们看当天的新浪奥运报道:杜丽父母无语女儿丢金启蒙教练对副项仍有信心-------第一枪过后,周士兵(启蒙教练)就好像有了不祥的预感,直呼这不是杜丽的正常水平,不可置疑,我们给予创造的太多外在因素,也直接影响了一枚金牌的丢失。虽然我们淄博美女杜丽在接下来比赛中依旧拿到了金牌,但我们却从这些琐碎的细节中看到外部因素影响内部环境的现象。

王娇不负众望取得了北京奥运会自由式摔跤女子72公斤级冠军。在这儿,我觉得应该感激陆海教练,感激养育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努力,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终于成就了冠军的梦想。同时也预祝在全运会上卫冕,夺得世锦赛冠军,朝自己的大满贯目标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那一个“冠军”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2009,是值得回顾的一年。2009有许多温馨美好的回忆,大多已石沉大海,但那一天我永远忘不了……

运动会开始了,女子200米赛跑也随之开始。我站在起跑线上,心里不断地鼓励自己:加油,你一定行,你一定要为班级争光!加油!只听“砰”地一声枪响,我如离弦之箭往前冲刺,眼看只剩下最后100米了,劳累占据了我的全身,我吃力地向前迈着每一个脚步,但是脚上好象绑了一个千斤重的沙袋。最后十米,我咬紧牙关对自己说:“快了!快到了,再加把劲!”脚踩到终点线的那一刻,我的整个身子软了下来,重重地摔在了赛道上。我想站起来走过终点,却无能为力,这具身体似乎已经不属于我了……眼看着对手从我身边跑过,我忍不住抽泣起来,心中万分自责。

这时,同学们一个个走到身旁鼓励安慰我:“没事的,在我们心中,你永远是冠军!”“没关系,你是最棒的!”……听了同学们的话,我不争气的泪水又涌了出来……不过这次不是因为伤心而流泪,而是因为——感动……

“患难见真情,烈火见真金。”想到之前,我对待同学们总是以冷漠自居,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与同学一起交往,现在我知道了。朋友是什么?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快乐;是你幸福时使幸福增倍;是你困难时使困难分解;是你孤单时帮你赶走孤独;是你落魄时给你鼓励的那个人。只要大家一起真心相对,友谊之花终究会绽放……

这时,广播里响起了一个声音:“婕凡,加油!你是棒的!不管结果如何,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冠军,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听了同学们对我的一句句鼓励,我不禁再次泪流满面……

不管以后发生了什么,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句话:“你是第一的!”我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场精彩的运动会和每一们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里约奥运举重冠军:孟苏平

全文共 1776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大赛上,走下亚军领奖台,她选择了愈挫愈勇、再次出发;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之时,大名单上没有她的身影,她选择在默默训练中等待微乎其微的机会;里约赛场,“火线换将”的她顶住压力,为中国军团拿下本届奥运会第15金……她是马鞍山姑娘孟苏平,8月15日的里约奥运会举重赛场,她站上冠军领奖台,成为继许海峰、邓琳琳之后我省第三位奥运冠军。

入选国家队七年默默付出、坚持,终成“一姐”

女子举重队,是中国奥运军团中名副其实的“梦之队”。2009年,凭借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第四名的不俗表现,20岁的孟苏平得以进入这支“梦之队”。

孟苏平所在的75公斤以上级,曾经涌现出丁美媛、唐功红等名将,当时的国家队里也有穆爽爽、周璐璐等顶尖好手。刻苦训练、进步较快的孟苏平引起了国家队重视,2009年和2010年的举重世锦赛、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孟苏平都代表中国队出战。然而,在韩国名将张美兰面前,孟苏平的肩膀稍显稚嫩,屡屡屈居亚军。和孟苏平年龄相仿的周璐璐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实力更胜一筹,2011年世锦赛、2012年奥运会、2013年世锦赛、2014年亚运会,代表中国征战该级别的均为周璐璐。

周璐璐一路奏凯,收获了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人们渐渐忘记了孟苏平,但孟苏平自己没有放弃。

“这样退役,不甘心。 ”孟苏平对教练说。就这样,孟苏平每天按时走进训练房,进行着重复上千遍的动作,在枯燥、高强度的训练中默默坚守。孟苏平的妈妈张朋珍曾无意中发现女儿随身带着剃须刀片,“一个女孩子装着剃须刀片干嘛?后来才知道那是用来剔除手上老茧的。有一次她回家探亲,一摸到她的手,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流了出来,一层厚厚的老茧。 ” 里约奥运备战周期,周璐璐选择退役,孟苏平成为中国女举大级别的“一姐”。过去一年,国际赛场上成绩能达到300公斤以上的,只有孟苏平和俄罗斯名将卡什丽娜。

落选奥运大名单仍不放弃,坚持,终有惊喜

和出征里约奥运会的其他健儿不同,孟苏平直到开幕前3天,才收到出战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的通知。

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举重名将张国政向大家透露了临战换将的原因:开幕前突然爆出俄罗斯举重队全队被禁赛的消息,孟苏平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卡什丽娜来不了里约了,加上征战48公斤级的湖南小将侯志慧受伤病影响,状态大打折扣,中国举重队出于全局考虑,作出这一决定。

“孟苏平始终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也是中国举重队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 ”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家稳介绍说,为队友送行后,孟苏平于7月24日回到安徽。面对再次无缘奥运会的残酷现实,孟苏平没有放弃,教练组没有放弃。孟苏平表示:只要举重比赛没正式开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她都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继续训练,保持临战状态!一个由十多人组成的技术团队保障在孟苏平身边,力量、体能、专项等科目训练对标国家队训练标准,丝毫不放松。在模拟测试中,孟苏平轻松完成抓举135公斤、挺举175公斤的好成绩,一做就是四组,而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也及时地将测试数据反馈到中国举重队在里约的训练营。 拿到金牌后,回顾那备受煎熬的十来天,孟苏平感慨道:“就是时刻准备着,那根弦一直绷着,那口气也不敢松。 ”

决赛最后一举咬着牙顶住,坚持,终圆梦想

奥运资格失而复得,是惊喜,更是巨大压力,这直接导致孟苏平在决赛中严重紧张。孟苏平赛后对李家稳说:“和世锦赛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感觉有点蒙,压力太大了。 ”

抓举第一把,教练给孟苏平报了125公斤,放在平时,这个重量十拿九稳,但首次征战奥运会的孟苏平太紧张了,第一举,失败。虽然随后连续举起125公斤和130公斤,但朝鲜选手金国香举起了131公斤。

挺举比赛,教练把孟苏平的开把重量提高到175公斤,这是令所有对手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然而,她还是太紧张。李家稳说:“她的双腿竟然没有站直,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过。 ”

金国香挺举第三把也举起了175公斤,总成绩达到306公斤,孟苏平最后一把要了177公斤。这个重量恰好可以力压对手夺金。

最后一举,重压之下的孟苏平,顶住了!赛后她对省体育局工作人员说,最后一把还是紧张,但我告诉自己,坚持到这一步太不容易了,再坚持一下,咬着牙也要顶下来。 关于未来的规划,孟苏平没有想太多,“现在就想回去见爸妈,有空的话想跟爸妈出去转转。至于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我希望还能再战。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里约奥运赛作文:00后奥运冠军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再战里约,周继红对任茜的表现依旧心心念念,“我希望她能把平时很高的训练水平拿出来,这对新人不容易,但希望她能有亮眼表现”。

从预赛到半决赛,任茜发挥较为平稳,不同于以往中国队较为小巧的跳台新人,15岁的她身材颀长,动作舒展大气。比赛中,她有高质量的完成,但也有失误轮次,最终位列第三晋级决赛,队友司雅杰占据头名。

决赛中,周继红口中从动作到身材都“非常漂亮”,“规格很高”的任茜终于不负恩师赞誉——从第3轮开始,便以极高的得分获得领先。任茜在这场比赛中做到了完美,现场转播很快发现了这场比赛是场异常丰盛的视觉大餐,转播镜头甚至不放弃捕捉任茜每一次动作的手指间和脚趾尖……而事实证明,任茜对得起这样的特写,从准备到空中,到入水,所有的细节和慢动作对观众而言都是视觉享受。

任茜的表现超越了比赛,这是一场完美的表演。

最终,任茜以领先队友将近20分的成绩夺得金牌。她最后3轮的动作,更是向全世界“图说”了何为“梦之队”的“高规格”与“漂亮”。

周继红赛后并未接受媒体采访,但她非常兴奋,新人任茜此番完美的“亮功底儿”,早在这位掌门人的期许之中。

任茜当日在自己的首届奥运会上赢得了自己的首枚世界大赛金牌,这不仅是她的一个开始,对于中国军团而言,00后选手的天下将也从这枚金牌开始。

这位跳台上动作精准到手指脚尖的15岁姑娘在领奖后被中外媒体团团包围,眼中一派喜悦懵懂。

“我大概7、8岁时候开始有这个梦想,拿奥运会金牌”,“比赛对我而言最困难就是心态吧,今天的比赛我把握好了,就是不去多想,不能紧张”。

尚小的年纪、出色的天资,加上当日的完美表现,一向敏感的媒体很快感觉到任茜不可限量的未来,但这位新科冠军却不以为意,“生活会有变化吗?我没想过,可能会吧,但我不知道,只是经过这场比赛,我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任茜甚至流露出对自己的担心,“我太高了,万一长得太高恐怕会影响训练”,“但是只要能练得动,我不会放弃的”,她旋即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射击项目冠军李对红的故事资料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1、 李对红是一名军人,有一个孪生姐姐,二人同时是军区神XX。

2、 因为长年练习射击,导致颈椎椎管狭小和小关节错位、腰脱严重,发病的时候,躺在床上不能动,衣服穿不上,脱衣服也要人帮忙。

3、 雅典奥运会后,她的爱人因心脏病突发,过早离开人世,让她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近两年,成绩发挥不稳定,让她更感到无助和委屈。但在2005年1月,她还是回到了国家队。

4、 失去丈夫的她更渴望亲人的支持和帮助。在南京日报的帮助下,她与失散多年的伯父一家终于顺利见面,再次找到遗失的亲情,她的内心终于又充盈了温暖。。

田径项目冠军王军霞的故事资料

1、 做运动员是要吃苦的。为了钟爱的体育事业,王军霞付出了许多许多。在参加93年世锦赛时,她的哥哥因车祸去世,家人怕影响她的成绩一直隐瞒情况。

2、 做运动员她又尝到了甘甜。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她身披国旗绕场一周,向世界露出灿烂的笑容,她被人们誉为“东方神鹿”,那时的她最美。

3、 退役后,去上大学只因为需要,从未想过文凭。基础差,功课憋得她心急火燎,嘴上起泡。走在路上,回到家里,嘴里仍然嘟囔着英语单词儿。

4、 当母亲,幸福欣慰。由于工作原因不能经常与儿子在一起,无尽的思念都化成梦境:有一天她做了个梦,梦见打了儿子,孩子还过来安慰她,睡梦中,她早已泪流满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里约残奥会冠军王益楠的成长故事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1989年,王益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被发现右脚天性马蹄内翻。然而,他的父母始终把他当作手心里的宝贝,一直呵护他健康成长。后来,王益楠做了矫正手术,但右腿仍比左腿短几厘米。

2006年,没有经过任何游泳正规训练的王益楠,在浙江省余姚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连基本的翻身、运气都不会,却一举拿下100米自由泳金牌和50米自由泳铜牌。他的游泳生涯,也由此开始。

“不过,残疾人游泳训练,都是业余的,也不系统。我就想怎么提高自己的成绩呢?就找到了宁波的专业游泳教练,自费进行训练。”王益楠说,“那个苦啊,自己要照顾自己的生活不说,毕竟我身体残疾,比不上健全的孩子,信心很受打击。”

但生活中不会永远那么不近人情。2008年,王益楠回到浙江省残疾人游泳队集训,恰好遇到国家队教练来考察,认为王益楠可以跟随专业的“体工队”进行训练。因为这个推荐,他来到了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也就是浙江省的“体工队”。那里的训练更加辛苦,但他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孙杨。

“我和孙杨、汪顺他们一起训练,大家关系很好,天天一起面对面吃饭。”王益楠说到这里格外自豪。

孙杨被誉为世界泳坛新的“长距离之王”,而王益楠刚刚获得金牌的400米自由泳项目,也是残奥会最长距离的比赛项目,他可谓残疾人泳坛的“长距离之王”。对此,王益楠笑笑:“我跟他还是很有差距的,他可是50年一遇的天才。”他转而又说:“不过孙杨为人很低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我的榜样。”

体育训练是枯燥而清苦的,而且与许多专业运动员相比,王益楠基础差、起步晚,身体还有缺陷,需要克服许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他也曾想过放弃,但梦想和意志支撑着他走过每一天,最终在伦敦残奥会的舞台上以“三冠王”的身份大放异彩。

王益楠再次证明自己

“王益楠不像很多选手那样六七岁就开始接受游泳训练,他十六七岁才起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成绩更加不容易。”杜文波说。

1989年,王益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被发现右脚天性马蹄内翻。然而,父母始终把他当作手心里的宝贝,一直呵护他健康成长。后来,王益楠做了矫正手术,但右腿仍比左腿短几厘米。2006年,没有经过任何游泳正规训练的王益楠,连基本的翻身、运气都不会,却在余姚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举拿下100米自由泳金牌和50米自由泳铜牌。他的游泳生涯也由此开始。王益楠说最初的感受就是艰辛:“那个苦啊,自己要照顾自己的生活不说,毕竟我身体残疾,比不上健全的孩子,信心很受打击。”

不过努力付出总是会有收获,2008年王益楠在省残疾人游泳队集训时,恰好遇到国家队教练来考察,认为以他的能力可以跟随专业队进行训练。因为这个推荐,王益楠进入了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那里的训练更加辛苦,但他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我和孙杨、汪顺他们一起训练,大家关系很好,天天一起面对面吃饭。”这是令王益楠自豪的事。

2012年角逐伦敦奥运会时,王益楠被看作“黑马”,获得三金一银一铜,破了两项世界纪录、三项亚洲纪录。转眼又是4年,王益楠已成为一名老将,他说“轻装上阵尽力就好”,而尽力的目标其实就是争取金牌做最棒的自己,最终他又一次证明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奥运花剑冠军雷声童年的故事

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佛许愿你永远快乐,佛说永远不行,只能四天。

我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佛愣:两天

我笑:黑天白天

佛狂吐:一天

我大笑:生命中的每一天

——这是剑客雷声在个人简介中的签名。

看到这句话,你甚至能够想象他大笑的样子,有点腼腆,有点得意,忽闪着明亮的眼睛,还有长长的睫毛。

从小时候出道,到一战成名,再到后来的世界杯问鼎,“技术好,悟性高,脑子活”是大多数教练给予雷声的评价。而说到他脑子灵的特点,其实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

6岁的时候,雷声跟随父母从天津转到广州后,就读于黄埔区怡园小学一年级。那时候,广州的小学还都用粤语教学,老师在上面讲什么,他根本完全听不懂,就在下面自顾自地玩。等到下课时,老师布置作业,他也一概装作不知道。

每次回家时,妈妈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他都说“老师今天没有布置作业”。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雷声的粤语都学会了,但却从来还没有交过一次作业。但就是如此,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雷声竟然拿到语文数学双百分,让人大跌眼镜。

而在考入体校的时候,雷声的成绩也是班里最好的,有一次考试,他还拿到数理化三科第一。

“我倾向于脑力劳动。”很早前雷声就如此表示过,尽管刚开始并不喜欢击剑,但随着水平的提高,击剑运动里那种“斗智斗勇”的东西深深俘获了雷声的心。

“玩击剑的人脑子都很聪明,能够在场上跟对手一剑剑去周旋,最后获得胜利,哪怕有时候一个技战术组织成功得分,你都会觉得快乐。感觉就是对手被你算计了。” 24岁的雷声脸上露出的是24岁时才会有的,属于大男孩般灿烂的笑容。

作为2006年和2007年两届世锦赛男花个人的铜牌,雷声的北京奥运会之旅被众人给予了很多的期望,而对于伦敦奥运会雷声也充满了期待。

雷声父亲雷献民将儿子夺得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冠军时使用的剑摆在家中显眼的位置。

2016年8月3日晚10点多从朋友圈得知消息,父亲雷献民高兴得合不拢嘴,又不敢打电话给儿子问候,跑进房间看儿子从小到大的照片。雷声6岁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黄埔读书,上了伟伦体校,是广州培养的本土奥运冠军。

很少有人知道,雷声的父母曾经极力反对他练剑,甚至三番五次到体校去“抢人”,差点就“毁掉”了一个奥运冠军。

腼腆儿子竟要当“剑客” 雷声路过体校迷上击剑,父母担心输不起,多次去体校“抢人”. “抢人”失败,唯有变阻止为关爱 14岁的雷声获得第十届广东省运动会少年组男单冠军,邻居眼中“柔弱得有点娘气”的雷声变得英气勃勃,父母终于放心让他走。一剑震天下!北京奥运会却折戟沉沙雷声的击剑成长史顺风顺水,然而北京奥运会的失利,让雷声落下很大的心理阴影。然而与钟南山的一席长谈,令他重振信心。

伦敦奥运会一举夺冠,回到黄埔结婚夺冠后,雷声不仅改变了中国剑坛的历史,也彻底扭转了父母反对他从事体育的“偏见”。后来他回到黄埔,与同为黄埔人、击剑队友周雪结婚,区委书记出面证婚。去年年底喜得麟儿,并在北大读研究生。

“儿子,你就放开打,尽全力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OK了,别在意结果!”这是雷声本次出征里约奥运会,父母由衷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乒乓球项目冠军乔红的故事资料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1、 红出生在武汉市被人们称之为“世界冠军的摇篮”的体育强区。7岁开始打球,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她成为奥运会冠军奠定了基础。

2、乔红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老师说她能上外语学院。但启蒙教练说她悟性好,将来一定能练出名堂。母亲希望她读书,父亲希望她打球。最终父亲让她承诺在完成好学习任务的同时打球。

3、 儿时,在一次区级比赛中,乔红比分领先,眼看冠军就要到手,但老师和教练提出让乔红把冠军让给对手,因为对手马上就要小学毕业,这场比赛要给她留下小学阶段最美好的回忆。年幼的乔红不能理解,当场就哭了起来,但最终还是让出了冠军。

4、 成人后,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双打决赛时,她带伤上阵,激烈的争夺让她腿伤难耐,汗水淋漓,但她依然拼斗凶狠,终于和邓亚萍一起夺得女子双打金牌。

体操项目冠军李小双的故事资料

1、 李小双和孪生兄弟李大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家人让他俩选择体操只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10岁时,爷爷挑着担子送二人到了省队。

2、 小双训练十分刻苦,为了拉韧带,教练自己压在他细嫩的腿上,他却不掉泪,直至过关。为了练单杠,他磨破了双手 ,鲜血染红了单杠。

3、 但命运却一直捉弄这个小伙子。两次被国家队拒绝。进入后也不被重视,为此,小双心想十一届亚运会一定要让教练看看自己的本领,并最终如愿夺得自由操个人金牌。

4、 1991年开始,命运再次捉弄他。他身体多次受伤,在测试三周新动作时,摔成轻微脑震荡。接着,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被挤出决赛圈。但他没有退缩,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大胆使用“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唯一的一块体操金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游泳梦我的梦想是成为游泳冠军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妈妈一回到家,我就吵着要去游泳。妈妈说:“你先去弹琴。”我只好乖乖地坐到钢琴旁。终于,妈妈说:“晨晨你现在可以去游泳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赶紧穿上泳衣,戴上泳帽,跑下楼。

我刚到小区露天游泳池的外面,就看见里面灯火通明,传来嘈杂的人声。我一进游泳池,果然看见有很多人在游泳。我赶忙跳到水里,一个“青蛙腿”,两脚一蹬池壁就游了出去。我是去年暑假在小区游泳池学的蛙泳。因为我学的认真,学的快还经常受到教练的表扬呢!我的腿在水里做着收,翻,蹬的动作。头也随着在水里一上一下。因为我用的是“两次蹬腿,一次换气”的动作。游的不是很快,但是比较轻松。我在池里来回游了好几趟。这时,一位阿姨叫我:“小朋友你跟哥哥比一比,看谁游的快。”我说:“好啊!”心里却美滋滋地想:终于,找到比赛对手了。阿姨一声“开始”,我和大哥哥同时游了出去。我心想:可不能输给哥哥。我就用刚学的“一次蹬腿,一次换气”的动作跟哥哥比,虽然这样游比较吃力,但是速度比较快。我用尽全力紧紧咬住哥哥,始终没有被他拉开距离。突然,哥哥停了下来。我也停了下来。我心里想:如果哥哥再游一会儿,我就真的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我感觉累,就坐在池边休闲。忽然,我看见教练向我走来。我想起爸爸对我说过“自由泳”是游的最快的泳姿。就对教练说:“叔叔你能不能教我学自由泳?”教练微笑着对我说:“可以,不过学自由泳要先学会打水,打水时脚要伸直,打水要快,打出水花来。” 他一边说,还一边给我做动作。我就试着游。过了一会儿,教练又问我:“你感觉哪里疼。”我说:“大腿疼”教练说:“对了。”

我想:一定要学好自由泳,我的梦想成为游泳冠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冠军观后感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夺冠》的热播,“女排精神”又一次被提起。对于这个词,“90”后们尤其是“95”后或许并不如他们的父辈那一代熟悉。然而就是这样一批以“90”后为主力的女排队员,在第一代“女排精神”代言人——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将女排精神如火炬一般传递了下来,并且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刚刚迈出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女排于1981年在世界杯上首次夺冠,让全国人民都为之振奋。之后,中国女排又在几年的时间里缔造出“五连冠”的伟业,成了中国体育界的奇迹,“学习女排精神,振兴中华”成了国人的共同口号。

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中国女排在国际排坛的地位多有沉降,在世界大赛上的名次也出现过反复。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女排精神总能在一代又一代的姑娘们身上得以体现,在世界大赛的赛场上,无论对手是谁,无论场上形势多严峻,姑娘们总能一拼到底,永远保持向上奋斗的姿态。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中对阵俄罗斯队的惊天大逆转,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从绝处杀出一条生路,无不展现了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强者风范。女排姑娘们的勇毅和坚定,极大激扬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

以郎平为主教练的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时隔12年又取得奥运会冠军,再次将女排精神展示给世界。从38年前的首次夺冠,到本次率领队员们再度卫冕,纵然她浑身伤痛,但做什么事情都拼尽全力。可以说,郎平本人就是女排精神的最好代言人,不仅如此,郎平还将女排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她带来了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和先进的理念,为中国女排队伍的训练和培养带来了全新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白天做报告、晚上想自杀,残奥冠军遭遇人生低谷

全文共 2060 字

+ 加入清单

1961年,平亚丽出生于北京一户普通家庭。由于妈妈怀孕时感染了风疹病毒,她一出生视力近乎为零。12岁那年,平亚丽进入盲校学习,老师发现她适合练短跑,就把她选拔进了运动队。后来,平亚丽凭实力进入国家队。

1984,在洛杉矶残奥会上,平亚丽发挥出了超常水平,获得了田径跳远金牌。因为当时残奥会比奥运会提前一个月举行,所以,平亚丽比许海峰奥运会上夺首枚金牌要早一个月。因此,这枚金牌意义非常特殊,为了给一个月后参加奥运会的健儿鼓劲,平亚丽载誉回京后迎接她的是鲜花、掌声以及闪个不停的镁光灯,连和儿子待一会儿的机会都不好找到。

为了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自立自强,残联为平亚丽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并在会上为平亚丽颁发了300元奖金。顶着残奥冠军的光环,许多健全的小伙向她射来丘比特之箭,一个姓冯的北京小伙特别执著,经常在平亚丽训练的地方等她,情窦初开的平亚丽被他的热情所打动,很快和他陷入了热恋,体味着爱情带来的新奇与美好。

5年后,平亚丽退役了,当其他队友们为找不着工作烦恼时,一家街道福利工厂向平亚丽敞开了怀抱,上班那天,工厂还会他召开了隆重的欢迎会,欢迎她这个“明星”员工的到来。

1991年,平亚丽荣升为“冠军妈妈”——儿子冯博来到了世上。儿子一出生,家人却发现他的视力有问题,他们怕平亚丽承受不了打击,都说这个孩子很好,没有问题,平亚丽信以为真。

儿子满月那天,嫂子从外地出差回来,此前没见过孩子,她看出了冯博的眼神有些异样,就对平亚丽说:“亚丽,小博的眼睛怎么不会随着我的手动呀?”家人想制止嫂子也来不及了,平亚丽这才知道儿子一出生就有先天性白内障。当时,她要死的心都有了。

平亚丽姊妹四人,只有她是个残疾人。平时在家里,妈妈疼她娇惯她,以这种方式弥补着对女儿的愧疚。8岁那年,她去病房看望患癌症快不行了的母亲,父亲对母亲说,小三来看你了。当时,母亲已陷入昏迷之中,却用尽力气看了平亚丽一眼,眼睛没闭就咽了气。父亲哭着对平亚丽说,你妈这是不放心你,死都没合上眼睛。现在,同样的境遇又降临到了儿子头上,平亚丽能不伤心吗?

伤心归伤心,为了儿子,平亚丽还得打起精神。两年后,工厂因经营不善日益萧条,平亚丽很快下了岗。妻子的光环一点点减退,家里有两张嘴等着吃喝,丈夫渐渐感到了压力,脾气变得暴躁起来。夫妻俩吵闹不断,最终感情破裂。平亚丽当时没有生存能力,但她不能忍受儿子不在身边的日子,于是,她通过法院要到了儿子的抚养权。

短短三年,平亚丽遭遇了儿子先天性失明、下岗、家庭破裂等不幸,精神也濒临崩溃。尽管这样,残联等单位还经常邀请她给人做报告,平亚丽推不掉,只得硬着头皮到处给人讲她的坚强,讲她勇夺金牌的荣耀。

不为人知的是,平亚丽当时仅水电费就欠了人家1500块钱,单位照顾她,每个月给她发了280元的生活费,这是平亚丽和儿子仅有的经济来源。这些钱再精打细算,也仅够花半个月。此时的她白天慷慨激昂地给残疾人讲拼搏,讲自强不息,晚上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带儿子一起自杀

平亚丽后来说,像她这种特殊经历的人,全国都挑不出几个来。别人可以找残联倾诉,但她不行,因为她是模范人物,所有的人都不认为她没有钱,就连税务局的人也登门找过她,平亚丽问他们为什么把我列在高收入人群里?税务局的人说因为你是奥运冠军。平亚丽苦笑着说,你们知不知道,国家当年只奖了我这个奥运冠军300块钱,只不过媒体把这一事实都给抹掉了。

1997年,北京市让贫困户申请低保,平亚丽百分之百够条件,但她递上申请书的时候,对方想都没想就驳回了,连表都没让她填,理由如出一辙,因为你是奥运冠军,我们认定你有钱。而实际上,只有平亚丽自己知道,她真没有获得多少奖金,残奥会冠军和奥运会冠军所获得的奖金根本不能比,可这些说出去却没有人相信。

让平亚丽最为痛苦的是,她带着儿子回到父亲家,父亲显得很烦,平亚丽知道,父亲当时看不到她和儿子的人生前途,内心很失望和痛苦。父亲的这种情绪刺痛了她那颗敏感的心。情绪压抑之下,平亚丽终于挺不住了。一天下午,她打定主意,决定抱着儿子从六楼跳下去,正待她打开窗户准备往下跳的时候,房门响了,有人来家里做客,平亚丽不得不过去开门。来人是平亚丽的一个朋友,她看到平亚丽情绪失常,极力安慰、鼓励她,平亚丽这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日子艰辛依旧,2000年春节前,平亚丽兜里只剩下50元钱,上级给了她300元的救济金。为了方便记者拍照,街道工作人员把300块钱摊开,然后郑重递给平亚丽,这让她非常痛苦。因为这300元钱和国家奖给她的300元钱意义大不相同,她在残奥会上夺冠所获的奖金是人生的极大荣誉,而这作为救济金的300元钱对她来说是一种施舍。

当时,10岁的儿子看到平亚丽领了救济金,兴奋地说:“妈,咱有钱了,给我炖锅肉吃吧!”儿子这句话更是把平亚丽吓坏了,她想这样下去,孩子也会养成等、靠、要,躺在别人身上过日子的习惯,不但将来媳妇讨不上,自己离开人世以后谁来管他呢?

儿子的这句话触动了平亚丽,她突然想到了创业,她想为儿子做一个表率,让他学会坚强自立,不能靠别人的救济来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