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走在新的长征路上作文(20篇)

红军长征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是一个奇迹,ta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坚强意志和伟大的信念。下面是相关的诗歌,快来看看吧。这里就是小编为你们带来的关于永远走在新的长征路上作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4111

作文

1000

关于长征精神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假期,当我做完作业时,我转头看见爸爸正目不转睛地看电影《长征》,我也坐在一旁静静地跟着看。刹那间,我想起过去当我看见外婆在看革命战斗片时,眼眶总会泛红,懵懂无知的我还喊着“婆哭了!”,全然不懂那沉重的长征精神。直到今天,我才真切地感受到那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所谓何物。

影片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红军行军作战中,不怕苦、不怕死,中途饿了就吃野草、树皮充饥,渴了就喝沟河水,甚至雨水和雪水。红军战士也没有像敌人一样的先进装备武器,他们有些人没有枪,只拿砍刀等武器用来和敌人作搏斗。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不仅受到敌人的围追堵截,还受到病魔、饥饿和寒冷的痛苦折磨,尽管如此艰难,但仍没有人退缩。“红军不怕远征难”,历时两年时间,终于取得了长征胜利。

我的心仿佛被锤子重重一锤,我内心的小喇叭在不断地询问我,“你知道到底是什么力量让红军战士不怕艰险、不怕流血牺牲,战胜困难,与敌人做斗争吗?”爸爸看出了我的疑惑,他摸摸了我的脑袋,搂着我说:“孩子,你是不是疑惑红军为何如此坚持不懈吗?”我点了点头,爸爸继续说道:“你还小,你也不曾经历过,所以不明白……”

从爸爸的讲述的话中,我恍然大悟,这种精神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就是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红军战士用鲜血染红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用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好好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来报效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或许过去的足迹终究成为尘埃,但是红军的精神却如春雨绵绵,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长征精神》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围绕“千难万险、红心向党”、“不怕牺牲,无坚不摧”、“勇于吃苦、不畏艰险”、“风雨同舟、情深似海”、“遵纪守俗、军民团结”、“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这六部分内容写的。我最喜欢“风雨同舟、情深似海”这部分的故事。

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各路红军互相支持,协同作战的结果。中央红军长征时,红二方面军转战湘西,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红25军转战陕南、甘肃都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使敌人顾此失彼,疲于逃命,支援了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与红25军团并肩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红军的第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各路红军提供了可靠的后方。然后又西征宁夏、甘肃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都表现了团结和全局观念。

参加过长征的人,每当回忆起那峥嵘岁月,总念念不忘战友之情。一碗野菜汤,一撮青稞面,一块牛皮带,大家都让着吃,甚至留给了战友,却牺牲了自己。为防野菜中毒,干部战士抢着先尝未鉴别过的野菜;大家抢着抬,争着背伤病员,绝不让一个战友掉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多生存一个战友,就多一颗革命的种子。

长征中,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宗教政策。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违禁令,救死扶伤,排忧解难,公平买卖,与各族人民坦诚相见,广交朋友。

红军爱护人民,人民拥护红军。红军所到之处,各族人民帮助传递消息,当向导,筹粮筹款,掩护伤疾员,踊跃参加红军,使红军在流动作战中得到可贵的人力、物力支援。大渡河畔民工驾船渡红军,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为盟等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千古佳话。

万里途中,各路红军之间,上下之间,战友之间,情同手足。生活虽苦,征途虽难,但大家同心同德。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使红军始终保持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形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整体,所以才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读了这些,我感受到红军之间,情深手足。生活虽难,但雪山、草地不都过来了吗?“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去年汶川8.0级大地震,震垮房屋,震毁了道路、桥梁……但没有震坏十三亿人民的心。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灾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不正是红军长征精神的体现吗?有这样的团结友爱,我想我们的社会不是会更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长征历史典故:血色湘江上的英魂

全文共 2797 字

+ 加入清单

湘江战役是红军在长征开始阶段打得最惨烈的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看着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江水,战士们的眼泪都流干了,这次惨败让许多有识之士警醒,他们都在思索着:为什么会失败?以后的仗要怎样打?

1934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抢渡湘江的命令。这一命令立刻让行进中的红军队伍紧张起来。当时,中央红军后有追兵,左右两边又有堵截,湘江横在眼前,及时抢渡是大部队转移唯一的选择。

11月21日,防守湘江沿线的国民党兵不敢与红军硬碰硬,以兵力不足为借口,撤走了原本驻扎在湘江防线的部队,使蒋介石计划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无人防守的缺口。这是天赐良机,能不能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就在此一举,但中央红军却没能抓住这个机会。

自中央军委下达了渡江命令之后,红一军团的先头部队就于二十七日赶到了界首渡口。由于原来的驻军已经撤走,而被蒋介石派来接替防守的部队还没有赶来,这个渡口就无人把守。

红军战士没有经过战斗就顺利占领了这一渡口,并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六十华里的湘江两岸。而此时,中央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远的地区,只要赶到渡口就可以平安地过江了。

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湘江两岸都在红军的控制之下,不用顶着枪林弹雨渡河。剩下的工作就是争取时间,在敌人的守军还没来之前渡过湘江。

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着一道,但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速度。敌人随时都会来,所有人都焦急万分。

红军的行军速度一直都很快,怎么这一次就是快不了呢?原来,在突围前,中央领导想将整个中央苏区几年来的家当都搬走,雇佣了几千名挑夫,整个兵工厂都拆卸下来,绑成担子。凡是能带走的东西都装在驴子和马匹上,比如大炮、印钞机、文件档案,都带上了,就连工厂里的机器也不例外。

一门大炮拆卸以后就要八个人抬着走。大炮底盘就要十几个人才抬得动;工厂的石印机也舍不得扔下,要七、八个人抬着。这样庞大的运输队伍,在宽阔的大道上都不可能走快,更不用说在湘江沿岸的羊肠山道上了。

而当敌人摸清红军是要转移到湘西以后,就从四面八方调集重兵建立了三道封锁线。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不顾敌我力量的强弱对比,仍然采取硬碰硬、死拼的办法对付敌人,反对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游击战术。这样一边打一边走,还带着大量的负担,使红军每天行军的速度跟蜗牛一样。

11月 26日,走了八公里;

11月 27日,人困马乏,走得更少了,只有六公里;11月28日,军委纵队不得不改变计划,丢弃了一些笨重的器具,这一天走了二十八公里;11月29日,情况更加紧急,军委纵队命令,红军战士只留下必备的口粮和武器,全速向湘江进发。这一天走了三十二公里。

足足用了四天时间,中央军委纵队才赶到湘江岸边,准备开始渡江。遗憾的是,同样是在这一天,国民党的湘军和桂军也赶到了。敌人的部队蜂拥而至,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猛烈的攻击。

湛蓝的天空上飘着大朵大朵的白云,碧清的江水被习习的江风吹得波光粼粼,十分好看。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风景如画的湘江沿岸,忙着渡江的红军战士坚守在两岸的渡口上,为了掩护中央军委渡江,他们丝毫也不敢放松警惕。

就在此时,白云之间忽然传来隆隆的巨响,黑压压的飞机铺天盖地地从云层中冒出来,在滚滚奔流的江上狂轰滥炸。红军没有高射炮,只能任敌人的飞机轰炸,完全没有反击的机会和能力。

有恃(shì)无恐的敌机大模大样地在天空中盘旋,有些甚至贴着树梢飞行。刚到江心的战士们死伤无数,鲜血染红了湘江的水流。

与此同时,敌人的大炮也在攻击着我们的红军战士。

炮弹一发又一发,红军的阵地上炸开一团又一团的火光。在重武器上,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装备根本无法相比,但为了掩护中央军委成功过江,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炮弹与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躲避的战士被震得耳鼻出血,甚至昏死过去。但战士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保卫中央军委纵队安全渡江!

武器装备简单的红军,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挡住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和炮弹,那种情景是难以想象的,是十分残酷的。但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硬是用身体阻挡了敌人两天的进攻。

敌人的炮弹好像永无止境,红军战士心中的信念却比轰轰来袭的爆炸声更加坚定,一定要顶住!一定要顶住!

12月月1日,战争打响的第三天,战况进行到了最艰巨的时刻。敌人不再用重炮和飞机等重武器,而是对湘江两岸的红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控制渡口,拦截正在强渡的红军队伍。这是面对面的厮(sī)杀,是生死存亡的战斗,是意志力与精神力的较量。

这个时候,什么都不再重要,双方拼的是勇气,是信念!不管敌人带着多么先进的武器冲上来,红军战士硬是用刺刀,用自制的手榴弹挡回去。

敌人的一个连被打退了,又冲上来一个营。

一个反动派冲过了防线,就有一个红军战士毫不犹豫地迎上去,给敌人迎头痛击。

敌人用机枪扫射着向前进攻,就有红军战士以身体作掩护,让战友们得以打退敌人。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役,但不管情况多么艰难,界首渡口始终掌握在红军战士们的手中。湘江两岸洒下了千千万万红军的鲜血,战士们却始终没有停止战斗。

12月1日下午五点钟,中央领导和红军大部队终于全部渡过了湘江,结束了轰轰烈烈的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中,红军以巨大的代价突破了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战后清点人数,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师都损失过半;红八军团损失更为惨重,有三分之二的战士都在这一役中丧生;第三十四师在战斗中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拼尽全力,直到弹尽粮绝,除个别战士受重伤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壮烈牺牲了。

出发时,红军的队伍浩浩荡荡,有八万多人。但渡江之后,仅剩下三万多人,其中还有许多轻、重伤员。

望着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江水和江上漂浮着的烈士尸体,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几位中央红军领导的心情都异常沉痛。许多成功渡过江来的战士都痛哭流涕(tì),为自己昔日的战友悲痛万分。

被狂轰滥(làn)炸之后的湘江,天空中浓烟滚滚,雾气笼罩,朵朵乌云浮在低空,使硝烟弥漫的江上更加压抑。原本碧清的湘江水已成了血色,秋风吹过,荡开红色的涟漪(lián yī),满目都是尸体、行李、破碎的枪支和衣物,场面沉闷而悲壮。

往日并肩作战的同志,经此一役后就长眠江底,再也见不到了。这是红军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许多领导人都因此清醒地认识到,此时中央领导们的指导方针是错误的,再这样继续下去,不仅长征无法完成,中国革命也将遇到极大的危机。

这场战役以后,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以及要求更换领导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使红军革命的方向有了向正确路线扭转的条件。

湘江之战中没有个人英雄,因为全体参加了湘江战役的红军将士都是英雄。他们凭借着极其简陋的武器和还没有修筑完成的工事,互相掩护,用生命的代价打退了一批又一批国民党反动派,用忘我的厮杀保存了革命的火种,用血的付出敲响了人们心中的警钟,是血色湘江之上最值得我们崇敬和怀念的集体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3627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的双脚真真切切地踏在这片布满砾石的戈壁上,晨光透过薄雾的缝隙,洒落在高山丘壑的脊背中,远山遮着静谧的面纱,安详地绵亘在地平线上,一路向西的风景已被我们匆匆的脚步抛在了身后。一路上,从没听说过的村庄和与它们有关的地名,伴随着徐徐落日和冉冉月光,蹚过岁月的荣光与伤痕,依然默默地存在着,不会行走的地名,固守着人类赋予的使命。

我又一次走到了高台县城的面前,远处的一座低矮的旧建筑一身破茧,映入眼帘的净是房屋周边的枯草与荒凉,这是河西走廊上俯拾即是的一道风景,这种遥远的风景是建立在河西走廊之上的,亦如河西久远的历史。

站立在荒丘之上的一棵垂柳之下,回首苍茫西部叠现的一幅幅绚丽画卷:祁连雪峰,瀚海沙漠,戈壁绿洲,长城烽燧,古堡关隘,石窟寺塔,流沙坠简……驼铃声中,商队穿梭,琵琶伎乐,舞裙摇曳!而我面前的这片废墟在这漫漫古道边却没有挽留住行走的脚步,也许她不愿让这些惊诧的目光惊扰,也不愿让这纷乱的脚步驻足。这个大地的烙印,无论你选择观赏还是选择放弃,但只要真实地存在就是站在目光里的风景,她会撩拨你的思绪,延伸你思想的触角……

河西,这条穿越时空的丝绸古道,不仅萌生和辉煌地展现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灿烂文化,也曾在驼铃蔓延的古道与大漠中狼烟屡燃,杀伐迭起。走在这片被马蹄踏遍的戈壁上,眼前仿佛还在萦绕着金戈刀剑的影子,战争让千年前的这片土地充满了血雨腥风,我不知道而今的那些茂草,是否就是那些血沃沙场的将士的灵魂之根,但当我走在这片大地上时,以一名行者的目光,环顾四周,心头骤然升腾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大义和悲壮,城墙上残存的城堡、炮台、鹿角、擂石在风吹雨蚀中寂寞无语,没有人能够听得懂它们在阳光里的窃窃私语,高台城内的遗迹已荡然无存,马路旁和原野中,只有柔韧的红柳和骆驼刺密密匝匝寂寥地守护着往昔的繁荣。

真正贴近河西走廊,才能感受到它特有的魅力,认识它由严酷和温厚、粗犷和柔媚所组成的真面目。当踏上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时,我们感到心中的层楼八面来风,漫卷起缤纷的历史烟云,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蔓延。狼烟袅袅,战马嘶鸣,霍去病、班超越祁连击匈奴;金秋黄昏,孤雁南飞,持节不失的张骞、虔诚合掌的玄奘,迈向了西域;旌旗飘扬,驼铃声声,走过了和亲远嫁的细君公主、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巍峨的雪峰,纵横的瀚海,回荡着远谪xq的林则徐“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的悲啼……当缤纷的丝绸之路把远古的文明史话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也许你会为它的壮美而惊叹,而感慨;也许你会为它的流彩而目眩,而神摇!

虽然历史步履匆匆,但时空留在某一点上,会处于胶着状态,留下永不磨灭的辙痕。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一千八百余名将士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向甘西、xq挺进。为了中华大地的光明,他们沿着冷寂的丝绸古道,溶进了浓重的刀光剑影的血色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他们把自己的信念和生命,铸入了雄浑荒蛮的原野和皑皑雪山,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雄浑壮烈撼人心魄的篇章!

红军将士在丛蒿野草中踩出的荒漠小道,如今已变成平坦如砥的光明大道。我们多么想把红军走过的路描绘成一串盛开的鲜花,但花开了总是要凋谢的;我们多么想把它渲染成一抹飘浮的彩虹,但风来了彩虹会消逝的;我们多么想把它抒写成高山和大海,但山的巍峨和海的辽阔不足以表现它的崇高、它的悲壮!这条印满带血脚印的大道,凝聚着红军健儿的痛苦与欢乐,绝望与希望,奋进与搏击。这是震颤跌宕的红色音符,记载着丝绸古道上一曲动人心魄的悲壮乐章……

我们踏上宽阔的新公路,匆匆而行。我们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脚下坎坷不平。我们沿着红军血染的道路寻觅,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想说的也很多……但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些渐渐谢幕的往事,在记忆中永远不会消逝,它将会渐次累积在心,铸成一座远比阳光照耀下高入云天的祁连雪峰还要巍峨、辉煌的纪念碑,屹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告诉未来,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伫立黄河岸边,凝望虎豹口拍岸的惊涛、峭立的岩石,浮想联翩的思绪在抢渡黄河的战场上驰骋,仿佛看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在陡峭的山崖上,任由寒风吹拂衣角,依旧挺立如岸,沉着指挥英雄健儿奋勇渡河,虎豹口奏响了红西路军西渡黄河北上远征的高亢战歌! 1936年10月24日的夜晚,孕育烛天的火焰,冲破黑暗,用鲜血和生命托举黎明的曙光,成为一个永恒的纪念日,激励追求真理的后辈步入新的征程。

高台县是座美丽的城,滔滔的古浪河从脚下流过,巍峨的祁连山在身后突起,城内屋舍与高楼鳞次栉比,穿城而过的车鸣与熙熙攘攘的人流在早春的阳光下,衬托着这座西部小城的繁华与生机。这里曾是红九军与马家军激战的战场,这里曾经掩埋过红军将士的铮铮铁骨,这里的泥土因浸润革命英烈的殷殷热血,一朵朵殷红娇美的山丹丹竞相绽放,尽情渲染祁连山下绚烂无比的色彩!

我们在高台县烈士陵园陈列室,被几张从敌伪档案中缴获的照片吸引。其中一张照片,中央的条凳上并排放着三颗血淋淋的人头。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我们的心被一种浓厚的悲愤情绪所笼罩,一种撕心裂肺的情绪,让目光瞬间变得潮湿起来,热浪不断冲击着眼眶,从腥风血雨的冷酷旧社会到温暖的新中国,这绝不仅仅是时间的流程,而是老一辈革命者用理想,用鲜血,用美好的青春岁月浇铸的康庄大道。阳光溢满陈列室,我们久久地站在照片前,眼前变得模糊了……

老槐树铮铮挺立在高台县人民政府的院中,挺直的树干,翠绿的枝叶,是那么青翠,流露着勃勃生机,亦如河西朴实无华的村庄。马家军曾经将一名年仅十五岁的红军女护士长,用两根长钉活活地钉死在树上,抚摸老槐树粗壮而斑驳的躯干,历经流年酷暑秋霜和风雨洗涤,突兀的肢体昭示着“历史不会凝固,光明终将代替黑暗”的真理。

在高台、在张掖、在古浪、在河西……老百姓把枝叶繁茂的老槐树尊为“红军槐”。“红军槐”老枝嫩叶,郁郁葱葱,清风掠过枝头,时而像高歌长啸,时而似浅唱低吟。“红军槐”的尊誉,不仅赋予了广大民众刻骨铭心的纪念和哀思,也寓意了革命星火的世代相传!

在河西,我们徜徉在倪家营子村旁的枣树林里,寻觅红军走过的足迹,倾听高台县红西路军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述发生在1936年冬天的故事: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端着一碗清汤粗米饭,还未送到嘴边,屋外响起了枪声,马家兵已冲到军部周围,李先念扔下饭碗,拔出短枪,旋风般冲出军部门口。暗地里冲出的马家兵,将闪亮的刺刀指向了代军长程世才的左肋,只见火光中跃出一个身影,一名小战士箭步上前,双手死死攥住刺刀,鲜血顺着他瘦弱的胳膊浸染了缝满补丁的衣襟,紧跟而来的战士,用枪托砸碎了敌人的脑袋,小战士露出欣慰的笑容,扬起血淋淋的手,甩去血迹,拿起武器又冲到敌群中。

“救救我们吧!快,快!里边还有吃奶的尕娃!”茅屋起火了!一个老乡似火人般地爬出门外,指着烟雾腾腾的里屋。“涝池”被马家军严密地封锁着,许多井也因人多而干枯。“汤,用汤救火!”炊事班长指着一锅米汤——那是用全部米袋刮出的米粒煮成的一锅清汤,冒着热气的清水中飘浮着屈指可数的米粒,还有少许叫不出名的犹如枯草般的野菜。“哗——”第一盆泼上去了,“哗——”第二盆泼上去了。没有一个干部犹豫,没有一个战士抱怨,火灭了,孩子救出来了,米汤也泼完了,“好人哪——”老乡一家哽咽着齐刷刷地跪在了红军将士的面前。

“打完日本鬼子和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乡亲们永远记着红军说过的话,“徐向前、李先念在我们村住过。”憨厚朴实的一句话,成为村庄和老百姓永远的荣耀。“红军走了,给我们播下了火种,留下了希望。”这是乡亲们最常说也最爱说的一句话。

在河西,我们寻觅红军走过的足迹,在早春二月,我们翻阅河西的笔记与档案,看到红西路军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为及时向总指挥部上交军费牺牲在马家骑兵的白刃下;红九军政委陈海松,为掩护更多的战友安全退出祁连山而血洒梨园口;看到红九军军长孙玉清,负伤被俘后英勇不屈,大义凛然,英勇就义,星星峡写满了悲怆和凝重……

胜利的鲜花扎起艳丽的凯旋之门,殷红的国旗壮美如画,英雄的生命开满鲜花,壮丽的青春昂扬前进的诗章。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二万一千八百余名中国工农红军将士西渡黄河,北上西征的英雄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华夏儿女毅然豪迈前行,新的长征之歌将永远铭记西路红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英勇搏击的雄姿,激励后辈勇往直前,再铸辉煌,让历史告诉未来!

行走在河西,矫健的雄鹰飞翔在巍峨的山巅。广袤无垠的原野跳跃着灵动的光芒,河谷山川在春风的吹拂中从恬静中醒来,河西大地花果飘香,稻香四溢。我们在行走中倾听大地的脉搏,感受泥土的芬芳与绵绵不断的滋养,丝绸之路古战场上的残垣断壁与沟壑中残存的堑壕,正在聆听西风深情的诉说,诉说当年的硝烟战火、血雨腥风,诉说不能忘却的因由,诉说今日华夏一副副坚挺的脊梁托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继往开来,昂首前进……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妨……”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朗诵着这首革命交响曲!仿佛又回到了那时候,耳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杀敌声,和那嘹亮的冲锋号声,看见了红军一路上经历的艰险……是他们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我读过一本《长征故事》,里面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英勇的革命故事。我被那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所振奋而感动,他们挺身而出,英勇抗敌,为国捐躯令我敬佩,这更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颂。毛泽东与刘少奇一同在内参加战斗,没有一点领袖作风;彭德怀为了不让战士们挨饿,不惜杀掉自己的坐骑;老班长为了给受伤的战士们补身子,自己甘愿天天食鱼骨;还有整整一个炊事班,为了扛起那口为战士烧水的锅,牺牲了全班士兵……

在感动中,我想到了桑兰,这位曾被国人和体操界看好的明日之星,却在一次比赛中意外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对一位正值年轻的美丽女孩是多么的残忍。正当大家在为她的未来担忧时,她用那一个甜美的笑容感动了周围的所有人,来告诉他们她会坚强,努力顽强的生活着。

在感动中,我想起了汶川地震,那一件件感人的事至今还记得。救援战士有的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救援着他人,让他人活下来;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护住孩子们,最后孩子得救,他却走了;在不知亲人的生死情况下,他们毅然走进了志愿者的队伍中……因为有他们使许多人生命能延续下去,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存下来的背后有着许多人的帮助,他们全更坚强、乐观的活下去。

此时,我感到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折服的力量。再次向我们证明了:长征精神将伴随中国华夏儿女不断缔造辉煌,我非常感谢那些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永恒的长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1962 字

+ 加入清单

1976年,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县委宣传部遵照省、地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在全县开展红军长征调查征集工作。作为当年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我,通过深入采访,整理资料,感受非常深刻,千言万语说不完。特别是当年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意深的诸多事迹,令我激动不已,永远难以忘怀。如今,让我追述一下,是不无益处的。

时在1935年12月17日至22日,由贺龙、肖克同志领导的红二、六军团约两万人路过洞口县境(原属武冈县)。计经过6个区(镇)、13个乡(镇)、110个村。红军有铁的纪律,不打人、不骂人、不拉夫、不扰民,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爱护群众,保护穷人,真是有口皆碑。红军路过洞口时,正逢连日下雨,寒气袭人。但红军宿营时,只住在堂屋地上,不进百姓卧室,甚至不向房东借铺草。有许多红军战士露宿街檐、山林,也不去敲门借宿。当时红军生活条件艰苦,衣被单薄,红军战士却把许多从土豪劣绅家没收来的被、帐、毯子、衣服送给穷人,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留下了红军战士遵纪爱民的许多动人的故事。12月22日,在周家院子(现属石背乡清风村)宿营的红军,天未亮就出发了。有个战士拿了个照明火把,一不小心碰着了周红顺家的矮小茅屋,由于茅草潮湿,火未大烧而没被发觉。等到走了十里路时,听追来的房东(周的妻子)说茅屋被火烧掉了。于是一位红军连长立即带了两个战士返回原地作安置工作,赔偿56块大洋(据说这比茅屋的实际价值高出一倍),并向周红顺家作了检讨,向周围群众作了解释。红军到西中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飞机轰炸。当时还只有12岁的王康元正在路边看红军过路,遇上国民党的飞机投弹,从未见过飞机的王康元吓得不知所措。一个红军战士着急地喊道:“快卧倒!快卧倒!”不知是由于没听见还是没听懂,王康元仍然呆呆地站在那里。这时一阵飞机的俯冲啸叫声过后,一颗黑乎乎的炸弹从头顶飞落下来。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那个红军战士忽地跳起,冲到王康元的面前,把小王按倒在地,并伏在小王的身上,用身体掩护着小王。炸弹爆炸后,声浪带着泥土将那个红军战士推出了几尺远,然而王康元得救了。敌机走后,红军战士把王康元拉了起来,帮助他拍掉身上的泥土,亲切地对他说:“蒋介石不打日本打红军,我们要打倒卖国贼蒋介石!”王康元捏紧两个小拳头,向空中挥了挥,然后扯住那红军战士的衣角,望着那红军战士亲切的面孔,两行热泪簌簌地掉了下来。以后,王康元逢人就说:“红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红军在花园休整时,刘秀姣正“坐月子”。在她家宿营的几个红军战士,帮她挑水、劈柴,忙这忙那。为了牢记红军对穷人的恩情,刘秀姣把刚生几天的女儿取名“红军”。后为遮国民党反动派的耳目,又改名为“红珍”。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他们在饥寒中宿营、行军,买老百姓的红茹吃,总是先交一个铜板,再拿一个红茹。这样买卖公平的例子不胜枚举,杨显周卖甘蔗的故事很有代表性。红军到石下江后,杨显周到街上去卖甘蔗,只卖一个铜板一根。红军对他说:“你太卖便宜了,这么粗的甘蔗,应该卖5个铜板一根。”于是一批战士照5个铜板一根的价钱,一下子就把甘蔗卖光了。老杨回忆当时的情景激动地说:“红军对我们穷人真好,处处为我们谋利益”。红军遵守纪律,爱护人民,由此可见一斑。所以红军每到一地,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这是能够打败前堵后追,数倍于已的强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军爱民,民拥军。广大穷苦人民在与红军短暂的接触过程中,都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队伍,因而主动帮助红军。比如为红军带路、办米、做饭,护送还伤病员、挑运东西等等。岩山街上罗玉元看到住在自己家的红军战士都是赤脚草鞋,于是和二嫂连夜为红军赶做了10双白布里鞋(穿上这种鞋,再套穿草鞋可以御寒)。红军走时,感激地说:“我们穿上这鞋子,一定要更好地打白军,打土豪!”石下江街上的裁缝邱国财、王轩安等人,通宵为红军制作军帽。石背的谭又华为红军送伤病员、背药箱,一直到达会同县的江西界。红军在李家渡遭两架敌机的轰炸,牺牲了20来人。李明生、刘大炳等20多个贫苦农民与红军指战员一起,流着眼泪埋葬了烈士的遗体。第二年开春,当地的豪绅扬言要掘坟开棺,把红军烈士的遗体丢到河里去。穷人们知道后,就暗地里凑了一些钱,把红军墓迁移到一座山上,并在四周栽上了青松翠柏。这座烈士墓一直完好地保存到现在,经过维修,立了碑记,成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穷人和红军心连心,花园的许多贫苦农民,都护理过在李家渡被敌机炸伤的红军伤员,李雪姣就是其中一个。李雪姣家收容了一个浏阳籍的红军伤员,把他藏在红茹窖里,又请来一个草药医生给他治伤,精心护理达半年之久。红军伤员愈后离开时,李雪姣还送还给他包袱、雨伞、粮米、碗筷等。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无不令人深感感动。正是:千言万语话长征,牢记军民鱼水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会议观后感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同志都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我们党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长征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八十年前,一群革命战士不惧千辛万苦,带着民族的希望翻过雪山,越过草地,以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换来革命的胜利。这漫漫的长征之行是中国红军创造出来的神话,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艰苦、不屈不饶的精神! 这段历史将永远铭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在这遥远的路程中,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穿的是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草树皮,但他们的身上却凝聚的是英勇顽强的精神!红军将士在缺少衣服和食物、缺少休息、受伤和死亡不断发生的情况下,翻过高大的雪山,趟过湍急的河流,走过茫茫草地,以自己的血肉铺平通向胜利的道路。试想,如果没有中国红军,中国的现在会是怎样?

如今我们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七十年烟雨同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弹指一挥间,历史在废墟中蜿蜒。立于赣江河畔,风清如水,秋明如镜,心乱如麻:两万五千里,这究竟是怎样的血肉长城?就像一位饱受沧桑的耄耋老者,凡尘不染心境,俗物不萦胸怀,经历了短暂的惊艳,而后是长久的沉寂。可是,在华夏这个海纳百川的版图上,浮云总难遮望眼,黄沙吹进始现金,没有浮尘的一时骚扰,怎能衬托出那墙壁的历久弥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重走长征路作文8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五年级暑假里我们有一个为期10天的军训,第八天军训结束时教官对我们说:“明天我们要重走红军长征过曲靖时走的路,让我们去小小的体验一下红军长征的精神”。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集合,我发现同学们的背包里都装得满满的,都是吃的。集合好队伍就出发了,我抬头前后看了一看,根本看不到队伍的头和尾。我们沿着红军长征过曲靖时走的路开始了“长征”。刚开始时,大家有说有笑,开开心心的走着,但是走了一个小时之后大家都变得有气无力,无精打采了。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了西山敬老院,大家拿出随身携带琳琅满目的食品边吃边休息,这时候大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最后我们来到了西山三元宫。在三元宫老师对我们说:“曲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地区。1935年和1936年,红一、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两次经过曲靖,历时共30天,行程2300多里,粉碎敌军的围追堵截,召开西山三元宫等重要会议,作出抢渡金沙江等重要战略部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曲靖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军所到之处,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攻城池,惩凶顽,打土豪,开仓济贫,红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言行和严明的纪律,深受曲靖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曲靖约两千名热血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在返回的路上虽然大家又渴又累,有的同学脚都被磨出了水泡,但是大家还是坚强的走回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仍有不少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血战独树镇”一仗就有百余名将士英勇献身。从泌阳县烈士陵园到独树镇七里岗人民英雄纪念碑,再到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碑,一座座纪念碑、一块块墓地,都在默默诉说着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也正是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通过聆听他们的故事,也让我爱国、爱党的信念更加坚定,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意志更加坚强。

沈洋感慨地说:“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用笔和镜头弘扬长征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刘洋说:“这次采访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河南大地的淳朴乡情和发展活力,我们要牢固树立网络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深入长征沿线革命老区,宣传好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讲好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激励大家不忘初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了解历史、知悉社会,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国情,才能在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体会到时代的脉搏和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人认为精神是飘渺的,但其实精神物化在我们身边,在前人的足迹里,在后代的传承中。青年人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树立一种精神指引,与时代同行,与长征精神同在。

长征永远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长征精神激励我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62周年。早在六十几年前,我们英勇的共产党员,冒着蒋介石密集的炮火,针锋相对的跟他们国民党斗。为的是让饱受艰辛的中国重新奋起。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共产党员们饱受辛苦:飞夺卢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皑皑雪山……损失人力近三万,但是,最后共产党还是胜利了。中国这片破碎的山河又重新统一了!

长征非常的艰苦,红军屡次遭到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在飞夺卢定桥时,多少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敌人的炮火打下山谷,红军损失惨重。在翻越夹金山时,高山上的氧气稀薄,给几万红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上山前,每人都带好了几个辣椒,用来驱寒,已防冻僵。在过草地时,红军严重缺粮,彭德怀杀掉自己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以解危机。

伟大的红军战士们,谢谢!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会铭记你们的功劳,每一年,每一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反腐新长征《永远在路上》第八集观后感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反腐败需要标本兼治,而治本的关键,在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建设的完善,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而在这个进程中,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有着88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掌握着国家权力和执政资源。要实现对党的有效监督,除了外部监督,还必须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党对自身的监督。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这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的又一重要制度成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党章出发,总结提炼管党治党实践经验,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

在2016年1月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严明党的纪律,完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2016年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10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习近平: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的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绝不是一场运动式的反腐,而是保持自身肌体健康的长期建设,是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不懈努力。从落实八项规定抓作风,到“老虎”、“苍蝇”一起打,再到明确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向着高标准努力,守住纪律底线,一条从治标走向标本兼治的路径,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今天,中国共产党不会忘记,自己仍然走在赶考的路上。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每名党员都要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好新的长征路。

走好新长征路,要坚定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八十年前的长征路上,面对“雪山寒绝战马死,草地无粮断炊烟”的艰苦条件,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生死局面,党领导红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依靠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依靠的是“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革命精神。广大党员,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将长征精神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田,让共产主义红色基因融入血液、扎根灵魂,对党绝对忠诚,坚固政治底色。

走好新长征路,要一心为民。“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长征路上,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用真情实意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广大党员,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真正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把党的福祉送到群众的手心里,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走好新长征路,要敢于担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25000里的长征之路,体现了我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广大党员,要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牢固树立无为便是过的思想,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能担当,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要敢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托,挑战面前不畏惧,以“踏实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把每一项工作都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进而在新的长征路上开拓进取、奋勇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高考作文素材积累:长征故事飞夺泸定桥

全文共 1387 字

+ 加入清单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下面是小编收集的2017高考作文素材积累:长征故事飞夺泸定桥,希望对你们有用!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下面是语文网整理的具体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铭记长征精神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九月一日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回顾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和伟大的胜利。

《开学第一课》以红军长征的四个精神为主题: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就是这四个精神让红军们走完了这不可思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而《开学第一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信念不移”和“勇往直前”两个篇章。

什么是信念不移?在先辈的长征路上,他们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取得胜利。有多少红军为了物资,为了战友而牺牲了自己那宝贵的生命。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更是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和信念不移的红军,就是他们让我们过上了现在这样的生活,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国,也不会有现在的我们。

而战争中勇往直前也是必不可少的,“勇”就是勇敢!如果在战场上没有莫大的勇气,没有不怕牺牲的精神,那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红军。在长征中,战士们身经百战,从来都没有畏惧过,当他们面对着枪林弹雨时,究竟是靠着怎样的毅力支撑到长征结束,那就是勇往直前。

红军受的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而现在我们只要受一点苦就“鬼哭狼嚎”,而那时红军48天不吃一口饭,而且很少有饭吃,就算有饭吃也只能吃一粒黄豆,就是这种精神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让我们铭记长征精神,对红军战士们发出由衷的敬佩:红军叔叔,谢谢你们!我们要以你们为榜样,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有坚定的信念,有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历史;8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那段苦难与辉煌,纪念这一伟大远征。在21日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激战独树镇、强渡乌江、浴血娄山关、飞夺泸定桥、鏖战腊子口……从瑞金到延安,长征的胜利,让处于危急关头的中国革命开启了关键转折、让革命的种子星火燎原。“万水千山只等闲”“革命理想高于天”“死也要死在红军里”……从瑞金到延安,伟大的远征,用意志和勇气谱就了人类的精神史诗,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美国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一句话或许能回答这一不少人的追问。1984年,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亲走长征路后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会使人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胜利,正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照亮了革命前路,缔造了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也标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路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80年来,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红旗渠精神,再到“两弹一星”精神,中华民族拼搏奋进的图谱中,始终不难寻到长征精神的痕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长征创造了历史,我们从现实走向未来。没有硝烟,新的长征同样是一场硬仗。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以长征精神继续凝聚力量、激荡信仰、滋养理想、守卫初心,从中汲取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光荣走向梦想的强大精神动力。因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传承不屈的意志,传递必胜的信心,传接无畏的勇气,才能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鼓起精神、不畏艰险、闯关夺隘,才能赢取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迎着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让长征精神照亮未来,让奋发进取丰富梦想。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学习红军长征精神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生存,他们吃草根,啃树皮,有多少英雄好汉牺牲在那荒无人烟的草地和那皑皑白雪中。最终,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廖廖三万人马,他们都是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而活了下来。

长征途中,常发生一些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就拿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丰碑》来说,文中的军需处长在过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一位小战士,带着安祥的微笑死去了。他身为军需长,如果他没有棉衣穿,他可以去取,但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为了让别的战士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正是这种精神,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鼓励着红军走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艰难之路。他们自己不吃,让给战友吃,他们不穿,让给战友穿。有困难,大家齐心协力地解决。比如爬雪山,那些身强力壮的战士有能力爬过那终年积雪的雪山,但他们没有独自爬过去,而是和老了、病了的战友一起手拉手,肩并着肩,一同爬过了雪山。

因为有了红军战士那种精神,长征才能成功,长征成功就让革命有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长征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那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日常生活中那种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及时给予帮助,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对同学置之不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相信,将来我们一定开得最鲜艳,为祖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国家肯定会更强大,一定要记住,长征精神不能忘,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全文共 3615 字

+ 加入清单

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由此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塑造乐观、耐劳、顽强、自强不息的健康心理,让红军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闪烁。

【班会过程】

一、导入:

播放《十送红军》歌曲。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呢?

(生答:《长征》)

对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了解长征前因后果

长征,上一个世纪不灭的传说。这个传说,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清晰而又模糊的,因为太多感人的东西在里面,又因为我们无法亲身感受那种刻骨铭心的伟大,下面,让我们随着影片一起了解《长征》。

(播放《长征片断》)

二、《长征知识知多少》知识问答

70年前的今天,工农红军刚刚历尽万般艰难,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70年后的今天,对当年的这段光辉的历程,你了解多少呢?

下面进入《长征知识知多少》知识问答环节。

(多媒体显示题目,让学生自由回答。)

三、颂读《长征颂》,感受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学们,雪山巍巍,草地茫茫,漫漫长征路,无比艰辛却又无比辉煌,硝烟虽已过去,脚印虽已模糊,但是,创造这段历史的英雄和他们所留下的永恒的长征精神却将永放光芒。

下面,让我们一起在《长征颂》中感受英雄以及英雄的精神。

(师生齐颂《长征颂》)

四、讨论长征精神

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以弱胜强、挑战极限的奇迹。中央红军在720信日日夜夜中,历经两万五千里,进行了300余次战斗,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十万红军指战员前赴后继,汇成一股势不可当的铁流。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生答:是精神,是信念。)下面先让我们来听一听老红军战士们回忆当年的岁月,然后一起回首往事,探讨一下红军长征的精神内涵和实质。

请大家讨论、发言。

(讨论红军长征精神内涵)

(从长征期间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长征的精神:惜时、拼搏、进取、乐观、坚韧、团结、自信……)

长征是文化,它已经融入到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之中;长征是精神,它已经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那么,长征精神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长征精神会不会过时了呢?

(请三名学生代表发言。)

长征精神是伟大的,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世代世代地传承下去,无愧于伟大的长征,无愧于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这条英雄的路,我们还要继续坚定不移,勇往直前,一直地走下去。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它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弘扬长征精神,我们的事业就像每天的朝阳一般灿烂辉煌。

历史不能忘记,精神财富更不能丢掉,这是一个伟大民族所以伟大的原因。最后,让我们在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中开始我们新时代的新长征历程……

三 活动结束

四、总结:

师:通过教育,大家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开学第一课主题长征精神班会教案五】

活动目的:

让每个少先队员了解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让少先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活动过程:

课前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队礼仪(一)

《长征精神代代传》主题队会现在开始。出旗、奏乐、敬礼!唱队歌。

二、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忆过去

主持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后,国民党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继续调动百万大军,围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粉碎了敌人的重重包围,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主持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主持人:长征是一首人类征服自然的凯歌。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匮乏、生命禁区??,这一切,都不能阻挡红军前进。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长驱两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行程两万余里,转战8个省;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19个月,曲折转战4个省;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4省,转战近万里。红军战士挖野菜,吃树皮,翻越皑皑雪山,走过茫茫草地,革命的铁流始终滚滚向前。

主持人:长征是红军指战员艰苦奋斗的壮丽史诗。艰苦奋斗是人民军队的本色,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长征中,红军指战员就是凭着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主持人:我们赞美你,长征!下面请欣赏《长征》诗歌朗诵。

主持人:《万水千山》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个生动的长征故事,同学们在书中了解了长征,走近“长征”,下面我们将进行 “长征知多少”知识问答,有请各班参赛的人员上场。

主持人:同学们,下午好!我们的“长征知多少”知识问答分为两轮,第一轮是必答题,每题20分,如果参赛的学生回答不出,后援团可以帮助回答。第二轮是抢答题。每题10分,知道答案的按铃,答错的扣10分,由下面的同学来回答。

1、今天的优胜奖是××同学。参与奖是××同学。让我们祝贺他们。有请老师为他们发奖。

2、今天还要宣布几个奖项:在长征鼓励奖是××同学和××同学。让我们祝贺他们。

3、:获得优胜奖是××同学和××同学,鼓励奖是××同学和××同学。让我们祝贺他们。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在长征路上有许多好听、雄壮的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来唱唱好吗?

《过雪山草地》、《告别》、《大会师》、《红星照我去战斗》、《五月的鲜花》。

第二部分:看现在

主持人:不怕困难、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1、 (学生介绍:1、我们来说一说祖国的奇迹。大家知道神六吗?2005年10月12日随着神六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上又一个奇迹的诞生。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一瞬间吧(看神六发射片段)

主持人:看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家有什么感想吗?

(学生谈感想)

主持人:红星闪闪放光彩,它戴在红军战士的帽子上,亮在红军战士的心坎里。红星闪闪暖胸怀,它是党的象征,指引我们向前进。

看!我们的小红军来了。请欣赏舞蹈《红星歌》

主持人:在长征时期,中国有多少象潘冬子似的少年儿童,凭着他们的机智、聪明和胆大细心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今天!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只要拥有长征精神,也能创造着奇迹!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

点几名队员说说:

[①我现在的学习还不错,但是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长达十几年,在这条学习路上有许多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有许多的“险峰”需要我们去攀登,有许多“敌人”需要我们去打倒。

②我热爱足球,虽然那些训练有时会让我很累,很辛苦,但我还是坚持训练。

③我是劳动委员,虽然每天都要很晚回家,有时同学生病我还代替他做清洁,但为了我们班和同学,我很乐意这样做。

④我现在每天坚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抄好,每天都要老师签字,回家后按时做完作业,我的学习有了进步,期中考试都及格了。我还要坚持下去,争取下次考试还要好。

⑤我以前上课不爱听讲,影响了学习,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改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征精神,我要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上课认真听讲,把我的成绩搞上去。

主持人:是啊,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不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的。同学们,正是有了长征精神,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日益提高,我们少年儿童幸福茁壮的成长!我们提议: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努力学习!为明天再创奇迹!做优秀小公民。

第三部分:展未来

主持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的胜利,充分证实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预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是中国人民的光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光荣。 请队员谈感想、表决心。(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规则游戏”)

大合唱:《歌唱祖国》

宣誓:尽我所能,为祖国、为家乡出力,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三、队礼仪(二)

《长征精神代代传》主题队会到此结束。退旗、奏乐、敬礼!

说明:1、活动前先搞纪念长征漫画比赛。并评比

2、开展读。并评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央视开学第一课2024观后感400字: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晚,我观看了2016年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看完后,我最想大声疾呼:“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长征600字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听着这首歌,想起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为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BR>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中国长征五号成功首飞观后感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长征五号是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型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基本型,火箭采用5米直径芯级,捆绑4枚3.35米直径助推器,全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长征五号首次采用芯一级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与4枚助推器各2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组合起飞方案,10台发动机同时点火,实现了中国异型发动机起飞技术的重大突破。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实现了中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填补了中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2000年,中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