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走在新的长征路上作文(实用20篇)

红军长征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是一个奇迹,ta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坚强意志和伟大的信念。下面是相关的诗歌,快来看看吧。这里就是小编为你们带来的关于永远走在新的长征路上作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3759

作文

1000

2024高考素材:长征五号首发成功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3587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17高考素材:长征五号首发成功背后的故事,欢迎阅读。

2016年11月3日,中国海南文昌。发射场的塔架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静静矗立

“……5、4、3、2、1,点火!”随着01指挥员按下点火按钮,火箭在山呼海啸的轰响中,喷射出耀眼的白色尾焰拔地而起,冲上云霄。3公里外的参观点,响起了一阵阵热烈欢呼声,“成功了!成功了!”发射场的航天工作者们激动地握手,拥抱,轻轻拭去从眼角滑落脸颊的泪水。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从2009年9月开工奠基、2014年11月基本建成,到今年6月25日圆满完成长征七号首飞任务,11月3日圆满完成长征五号首飞任务,这座满足了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的航天发射场,在牢记使命、铁血担当的航天人的无私奉献下,铸就了中国航天的座座丰碑。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前夕,记者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探寻火箭呼啸升空的炫目尾焰背后的故事,走近这些忠诚奉献的航天战士,致敬他们在中华民族筑梦路上的坚守。

一条路,一段航天情——

“参与火箭发射是我一生的荣耀”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岛上春风暖,好花叫你喜心怀……”提起海南,椰林、海浪、碧空、阳光,旖旎的自然风光让远方的客人陶醉不已。但有一群航天人,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在文昌这座琼北古驿筑航天之梦。

11月初,北方气温骤降至零下,平均气温二十五度的海南岛内依然随处可见葱郁的椰林。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场区,记者立刻注意到有一条主干道通向508指挥控制中心,路牌上的标注显示这条路的名字是“航天路”。不仅如此,“问天路、长征路、星光路、嫦娥路、北斗路”……这一条条连接着发射场区内的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固定勤务塔、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火箭水平转载准备厂房、地面站、科研试验协作楼等建筑的道路都拥有散发着诗意美丽的名字,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路名都是2014年6月场区建设完成后,面向所有发射场航天人征集,从2000多个创意中选出的。

星光路是为了纪念征地移民搬迁的龙楼镇星光村全体村民的无私奉献,长征路的寓意是发射场内的航天人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每一条路,都是一个个故事,都是一段段航天情。

很多当年文昌发射场的建设和创业的航天人最近专程回来,只为看一看火箭在这块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腾空而起。“实在无法回来的同事,都强烈要求我们在现场录下长征五号发射的小视频发给他们看。”区内警卫和消防工作的负责人伍刚告诉记者。邻近火箭发射的日期,伍刚和他的同事们愈加绷紧了弦,8个人一岗24小时值班,同时负责4个岗哨。警戒换岗时,换下来的人有时要马上补充到应急小分队里,“一个人掰成两块用”。

计划部的李彦彬昨天刚完成总检查测试,因为在发射场内淋了一场暴雨,喉咙还有些沙哑。与发射场内大多数工作人员不同,在酷热难耐的海南,李彦彬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袖衣服。“我们需要长时间在户外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穿短袖的话很容易晒脱皮。”火箭发射前有60天的任务周期,期间李彦彬原本有三、四次调休机会,但都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他一点不后悔:“我是一个航天人,能参与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两型火箭发射是我一生的荣耀。”

艰苦创业,无悔建设——

“革命同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这是发射场人人熟知的航天格言,也是全体航天人矢志航天的忠诚写照。航天事业是千人一支箭、万人一颗星,火箭的华丽升空靠的是千千万万的航天人在数以万计的环节中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飞天梦想,是在荆棘与汗水中起航的。2007年,党中央高瞻远瞩——在海南文昌建设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2011年10月,航天人们千里辗转奔赴海南。

“看,这就是发射塔架的所在地。”计划部助理周江指着照片中的一片荒野,激动地说。回忆起当初的情形,周江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夏天太热了,地面最高温度超过45度。”“被蠓虫咬了不能挠,一挠皮肤溃烂一片。”发射场负责保卫工作的李寒剑还告诉记者他们总结出的许多“经验”:“走夜路必须带手电筒以避开毒蛇。在房间里放雄黄,保持房间的干燥、除湿,也能有效避免虫蛇蚊蝇。”

扎下根来的航天人很快适应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吹响“扎根海岛”的嘹亮号角。没有宿舍就住民房,没有办公室就修建简易板房,食堂太小就分批吃饭,没有会议室就在仓库开会……“革命同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周江说。随着一次次“大会战”、“突击战”、“攻坚战”,一个个工程从图纸变成现实,航天人在文昌建设出了新的航天奇迹。

在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能看到一群身穿橘红色工作服的小伙子,他们就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支吊装团队。担任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任务的“吊装”01指挥员张再经告诉记者,火箭吊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火箭进场并经过水平测试后,将通过吊装工作将各级火箭和助推器垂直组装成一个整体,以便后续垂直测试、转运及加注发射等任务的顺利开展。由于工程结构原因,坐在操作间里的行吊操作手无法亲眼观测吊钩的位置和产品的状态,他的一切操作都要以吊装指挥员的哨音、指挥旗语和口令为准。吊装团队能做的,只能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性训练,来一遍遍强化整个团队的默契程度。“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没有人说苦,也没有人说累”张再经这样描述吊装团队每天的工作。

长征五号火箭从进场到组装,再到转运,直至最后发射成功后的撤场,离不开发射场的特装车司机。2016年9月,长征五号火箭分散在8个超大超长集装箱中,经由海运从天津港运至海南文昌清澜港。特装车司机朱尚尚和同事于金伟的任务就是分别驾驶1号和2号火箭运输车,将最大的两个火箭箭体集装箱从码头运至发射场区。特种装备车辆装满燃料后车重达150吨,时速必须控制在每小时5公里以内,封闭驾驶室由于防爆要求,没有安装空调,“从码头到场区的一个半小时,驾驶室温度至少40度,到达目的地后,全身湿透了。”记者在场区内见到了特种车辆,车身宽6米左右,足足占据两个车道,下方有56个轮胎,整个车远看就像一个巨型平板车。“接下来,我们还要保障载荷转场,液氧、液氮、液氢拉运,火箭集装箱运输等任务圆满完成!”朱尚尚自信地说。

不忘初心,使命托举——

“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放松”

火箭发射的万众瞩目时刻,亿万中国人都会在电视、网络、广播上听到一个口令:“……5、4、3、2、1,点火!”它出自火箭发射的01指挥员。01指挥员是航天发射的大脑,是火箭发射任务技术上、指挥上的NO.1,是火箭能否“顺利发射、准时发射、安全发射、成功发射、圆满发射”得以实现的关键。刚刚于6月25日担任长征七号火箭发射01指挥员的王光义回想起当时发射的场景,“不到火箭成功发射那一刻,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放松。”

胡旭东是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任务的01指挥员。长征五号火箭演练任务期间,在泄回液氢对接二级氢排连接器时,突发重大故障,氢箱测压管与箭上连接处氢气泄漏,氢浓度报警仪瞬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随时可能发生爆炸危险。胡旭东没有丝毫的迟疑、果断决策应急处置,与一线参试人员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成功处置这一重大故障问题,完成氢加排连接器脱落二次对接,创造了世界航天奇迹。“这期间没有吃一口饭、没有休息一分钟,直到故障排除、危险解除,我们才松了口气。”胡旭东和他的同事们始终把航天人的使命装在胸膛。

在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前,记者见到了空调及供气保障团队的负责人刘思。每次任务来临,该团队都是发射场最忙碌的单位之一。交谈中,他的眼神不时瞅着前方,回过头去,集中控制台上显示的一条流量曲线突然上升。“液氮泵频率增大至45赫兹,注意观察压力。”刘思给操作手下口令。

进入发射场技术区冷冻站,这里发出的噪音超乎想象,90分贝的噪音超过人正常承受的范围。9月的海南中午日照强烈,呆在冷冻站的值班室里,依旧可以感觉到热意。“虽然长期为中央空调提供冷源,但是冷冻站的机房却没有空调。“长征五号首飞任务来临后,冷冻站为了维护空调冷水系统,24小时上班,人机不离。”冷冻站岗位负责人王西虎告诉记者。

采访时,有通报“文昌至龙楼某段光缆中断,请组织抢修!”皮肤黝黑的李荣斌拎起工具箱,带领抢修分队迅速奔向抢修车,在光电缆岗位工作了18年的李荣斌已经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这样的抢修了。

习近平主席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当火箭冲上云霄,飞向太空时,人们应该铭记:火箭的腾飞,离不开千千万万把岗位当战位、视使命如生命的默默奉献的航天人。他们是平凡的,却因逐梦而卓越。航天人将忠诚、使命与担当融进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航天梦想,弘扬航天精神,走好航天人的长征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重走长征路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12月14日的一天,学校组织了一场研学。研学的地点是“横琴石博园”,主题是“重走长征路”。

所有活动中我最喜欢的是爬雪山。

爬雪山不是爬真的雪山,而是翻越用网绳做的雪山,每次爬雪山的人数为6人,我是最后才爬的。看着一批批同学陆续的爬过雪山。我怀着激动与期盼的心情等待着。快了,快了,马上就到我们这批同学爬雪山了。就听见军人叔叔喊了一声:“预备,开始!”我们同时从起点出发,先用脚踩住绳子,一手够更高的绳子,爬着爬着,有些熟练了,我开始加快了速度,与其他同学拉开了距离,爬在了前面。正爬的起劲呢,突然听到“啊”的一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后面的一个女同学不小心把脚卡在网里了。其他同学还没有跟上来,只有我离她比较近,又回过头看看前面的终点,马上就要到了,如果我回去帮助她,就不能第一个完成任务了,但又想到,如果我不去帮助她,她自己很难把脚拿出来,会很危险,当年红军叔叔爬雪山那么艰难不也没有丢下一位同志。想到这里,我返回去,帮助同学,把她的脚从网子里抽了出来。虽然第一不是我,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与自豪感!

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磨练。正如毛泽东诗中所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确,当年红军叔叔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越的条条江河,吃草根,咽树皮,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最终胜利会师,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红军叔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可以让我更了解历史,亲自体会长征的艰难。这次研学,磨练了我不畏艰难的意志,提高了我团队协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重走长征路,红色圣地游,吃一碗红米饭,喝一碗南瓜汤,成为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旅游的一大热点。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承长征魂共筑中国梦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伴随着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

昔日中国的女排姑娘们是何等的神勇,“五连冠”不知使多少中国人为之振奋。然而在一次次的胜利之后,在一些老队员相继退役后,中国的女排是何处境?在饱尝了胜利和辉煌之后,中国女排开始了它从未有过的失败。昔日的世界霸主竟在一瞬间败下阵来。顷刻间,举国上下焦虑万分,人们不禁怀疑起那曾令他们无比自豪的强队。然而就在2004年,沉寂了13年的中国女排,在议论和怀疑声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终于又一次拿回了她们期待已久的“世界冠军”。当五星红旗在雅典的奥运会馆升起时,中国的女排姑娘们含泪唱完了国歌。难道这没有体现出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长征精神吗?

梁启超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这一代人,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我们有责任要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国。因此就要求我们学习要认真刻苦,不怕困难,不懂就问,追根究底,熟练掌握;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勇于奉献。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奉献青春和力量,是我们应有的品德,应尽的职责。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读了《长征精神》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围绕“千难万险、红心向党”、“不怕牺牲,无坚不摧”、“勇于吃苦、不畏艰险”、“风雨同舟、情深似海”、“遵纪守俗、军民团结”、“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这六部分内容写的。我最喜欢“风雨同舟、情深似海”这部分的故事。

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各路红军互相支持,协同作战的结果。中央红军长征时,红二方面军转战湘西,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红25军转战陕南、甘肃都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使敌人顾此失彼,疲于逃命,支援了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与红25军团并肩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红军的第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各路红军提供了可靠的后方。然后又西征宁夏、甘肃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都表现了团结和全局观念。

参加过长征的人,每当回忆起那峥嵘岁月,总念念不忘战友之情。一碗野菜汤,一撮青稞面,一块牛皮带,大家都让着吃,甚至留给了战友,却牺牲了自己。为防野菜中毒,干部战士抢着先尝未鉴别过的野菜;大家抢着抬,争着背伤病员,绝不让一个战友掉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多生存一个战友,就多一颗革命的种子。

长征中,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宗教政策。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违禁令,救死扶伤,排忧解难,公平买卖,与各族人民坦诚相见,广交朋友。

红军爱护人民,人民拥护红军。红军所到之处,各族人民帮助传递消息,当向导,筹粮筹款,掩护伤疾员,踊跃参加红军,使红军在流动作战中得到可贵的人力、物力支援。大渡河畔民工驾船渡红军,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为盟等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千古佳话。

万里途中,各路红军之间,上下之间,战友之间,情同手足。生活虽苦,征途虽难,但大家同心同德。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使红军始终保持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形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整体,所以才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读了这些,我感受到红军之间,情深手足。生活虽难,但雪山、草地不都过来了吗?“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去年汶川8.0级大地震,震垮房屋,震毁了道路、桥梁……但没有震坏十三亿人民的心。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灾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不正是红军长征精神的体现吗?有这样的团结友爱,我想我们的社会不是会更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观看《长征》的观后感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在红军长征xx周年之际,我校举行了纪念活动。我们观看了《长征》这部电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主席在长征时作的。这首诗深刻地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艰辛,他们不畏艰难,踏过了二万五千里。红军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坚信:中国要富强靠的不是神仙黄帝,而是自己。在看《长征》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在雪山上:那里的雪花满天飞舞,北风呼呼地吹来,战士们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北风就象刀割一样吹在战士们的脸和身体上。行进中,每个战士都不敢坐下休息一会儿,因为他们都知道一坐下来就会永远都不能站起来。这些艰苦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课室的小学生们是无法体会到的。

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甚至可以牺牲自己性命换取人民幸福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红军战士的精神激励自己,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努力把自己陪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的气势,中国人的气魄,走出了历史新篇章。

红色记忆里的长征精神穿越回到80年前,一幕幕锥心的画面还在盘旋。低下头,轻抚那脆弱的草儿,早已被血染,一望荒原;站在伤痕累累的泸定桥上,熊熊大火,木陨断残。勇猛的人们——红军啊,浴血奋战,勇往直前,两万五千里的跨度,走出了

80年后,没有了战争的硝烟,有的是各国的和平发展,有的是自国宏伟蓝图的构建。历经艰苦岁月的中国,飞速发展,那精神食粮,莫过于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留下来的红色回忆。伟大的长征精神,无时无刻提醒着年轻人要努力奋斗,不负韶华,有作为。

不易的那些年,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感染着奋战的红军要前进!有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告诉饱经沧桑的红军黎明前的黑暗只是一段,要挺住!有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告诉风华正茂的我们要热爱祖国,集体高于个人,要团结!有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告诉瓶颈中的人们,困难是有的,但办法也是会有的,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题词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纪念革命红军,缅怀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两万五千里的胜利是一个“奇迹”,600多次的重要战役,敌人的围追堵截,不利的自然条件,敌人处处设诡计,生怕红军不投降,顽固的敌人再奸诈也挡不住我英勇红军的步伐,浇不灭我红军战斗的豪情,“破关夺隘道,山顶飘红旗。”

长征之路的获胜,不仅给我们中国人心灵上的震撼,外国友人对长征精神也颇有一番盛赞。《真理报》载文说:“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所以呀年轻人,坚守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是啊!历史不会重演,滚滚的车轮还在向前,重温红军革命的点滴,滚烫的泪珠,复杂的心绪,唯有珍惜。

走好“新”的长征路

习近平主席在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谈到:“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我们多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无论这条路多么艰难,“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消减奋斗的热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让我们把无数革命烈士开创的事业推向巅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传承革命红军精神,走好人生长征路。

让中国之龙腾飞,走好新的长征路,复兴伟大中国梦,牢记红色革命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3日,记者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红军沟广场上举行的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获悉,果洛从10月21日至27日,将开展系列纪念活动,以铭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时刻。省委党校、省军区、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等部门领导、州直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6县主要领导和班玛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生等当地群众1000多人参加此次活动。

据了解,系列纪念活动包括举办“坚持红色传承,共铸精神高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开展“缅怀先烈、祭奠红军战士”纪念活动、“重走长征路——向红色历史汲取力量”活动、举行烈士公祭活动等。班玛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活动突出思想内涵,深入挖掘红军长征胜利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和部队官兵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群众参与,积极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精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使果洛全州干部群众心灵上得到洗礼,思想上得到升华,从而汲取信仰的力量,让红色历史凝聚起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走好新的长征路。同时,当天参加活动的干部群众重走了红军长征路,并于下午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1514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传奇将军,88岁的王定烈老人至今仍喜欢在家里穿草鞋。他难以忘怀六七十年前的那些往事。1936年7月,王定烈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5军第二次穿越草地。这一次,18岁的他准备了一条拐棍。

“在草地上行走,随时都可能陷入泥潭。”王定烈回忆说,“每走一步,都先用拐棍这儿戳一下,那儿捅一棍,找到一块能够落脚的地方后再迈出下一步。”进入草地后,王定烈患上了重感冒。两天后,师长兼团长郭锡山见他的病情没有好转,借故把他丢弃在荒野之上。

“幸好政委万汉江赶来,与郭大吵一架,几乎动了枪,才又把我找了回来。”王定烈回忆说,郭锡山在后来西路红军血战河西走廊的战斗中当了叛徒。1936年10月,王定烈随部队开始西征。这支由2万余名红军将士组成的西路军,经过几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兵败在一个名叫石窝山的地方。

1937年3月,敌人包围了石窝山的西路军余部。王定烈和战友们凭借有利地形进行阻击。上午10时,敌人突然占领王定烈所在团的右翼前沿阵地,七八个敌骑兵挥着马刀冲了上来。“一个敌人拨马冲过来,举起马刀朝着我的头顶斜劈下来。好在一个战友调转枪口,将敌人击落马下。”王定烈回忆说。但,王定烈还是被子弹击中。一颗7.9毫米的步枪子弹从他的左后腰穿进去,打穿左肾,之后向上,卡在脊骨间。他当场晕了过去。

苏醒时,已是下半夜了。王定烈在尸体堆里,又找到两名负伤的战友。第二天,他们找到一个独屋,里面有二三十名红军伤员挤躺在一起。于是,他们走进去,也挤在一起,晕晕乎乎地睡着了。“突然,一挺机枪从窗户里伸进来嘎嘎怪叫,满屋的人立即被扫倒一片。紧接着闯进来的马家军手举马刀一阵疯狂乱砍。”王定烈比划着手势,“我的头被猛击一下,一下子又昏过去了。”

记者注意到了老人的伤疤:耳根上部的一条刀痕深及半个脑门,左右手各有一道伤深及骨的刀疤。当时,王定烈戴的棉帽上,有一个铁片做的“耳朵眼”,恰好挡了一下马刀,才使他的半个脑袋没有被削去。他手上的刀疤,则是在遭到刀击的一瞬间,本能地护住头部而被砍伤的。

等到王定烈再次苏醒时,天色已近黄昏,屋子里的其他人都牺牲了。他挣扎着站起来,摇摇晃晃沿着小路走了。两天后,他还是被马家军俘虏了。王定烈和被抓来的其他西路红军,被关押在甘肃省甘州(今张掖市)。天气渐渐变暖,几乎每天都有死亡的战友被抬出去埋掉。他身上的刀枪伤口,四处化脓,腐烂发臭,生了许多白花花的蛆虫。

“一天,来了一位身材修长的女护士,她仔细地为我擦洗伤口。当擦到腰上时,她‘啊呀’尖叫一声,捂着嘴转身跑了。原来,伤口处生的蛆已经结成了团,扑拉拉地直往下掉。过了一会儿,女护士又转回来,流着泪用纱布将一团团的白蛆从伤口处拨下来,把腐臭的烂脓一点一点地用盐水洗干净,整整用去了一大堆纱布。”王定烈回忆说。

后来才知道,这个女护士是地下党派来专门照顾重伤病员的。在她的照料下,王定烈的伤也渐渐好转。这时,叛徒郭锡山企图劝降他。

“我在团部当书记的时候,和郭锡山打过几个月的交道,知道他的德行。这个家伙打仗不行,平时讲吃讲喝,干部战士对他都很反感。”王定烈回忆说。然而,横在腰脊上的那颗子弹,卡得他始终直不起腰,在叛徒面前只能弓着背。这让王定烈十分恼火。“在叛徒面前挺不直腰杆子算啥玩意儿!”王定烈回忆说,他牙一咬,心一横,硬是一挺,那颗横着的步枪弹头顺了过来,和脊骨平行,如同动了一次手术。

王定烈的腰直起来了!后来,在党中央的交涉下,王定烈被释放了。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他又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最高职务曾任空军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而那颗子弹却一直在王定烈的腰里停留了16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取出来。至今,这颗子弹,仍被他保存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鼓起理想风帆征文3000字

全文共 4022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飞逝,如今长征胜利已经80周年了,在80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荣的一笔。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鼓起理想风帆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一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时光飞逝,如今长征的胜利已经80周年了,在80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荣的一笔。它好似一副画卷画着气壮山河的英雄画面:在冰天雪地里,风似刀般割在英雄们的脸上,但他们却宛如一条巨龙,蠕动着、蜿蜒着它庞大的身躯,穿越着那二万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长征中的艰险是我们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象的,英雄们顽强不屈,抵御自然灾害,长途漫漫和粮食短缺问题。前辈们穿着草鞋在雪地、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我们要把他们身上坚持不懈地优良美德传承下去。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想想这些在长征中的英雄是怎样克服困难,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时候都能挺过来了,我们这些小困难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呢?

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这是多么不应该的阿!有句名言说过:“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些英雄们在面对粮食短缺的时候,竟然还用草皮,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好好像那些红军叔叔们学习啊!

但在社会上也有像红军叔叔面对困难从不喊苦的人。就像造隧道的工人们,他们在一个温度达到40度以上的空间里面工作,而且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的温度已经够高的了,可以想象他们里面的温度会让人受不了。甚至有时他们在切割金属的时候与火接触,更是火上浇油。当他们的头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时,他们却从不喊苦,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那份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他们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最近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国家领导人也继承了长征奋斗的精神,为我国人民考虑周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管时间流逝的多长,我们都会时刻紧记在心,将红军长征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二“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伟大的长征早就以其英雄的史诗永远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央视四套前不久重播了以长征为题材的电视剧《长征》。这是一部感天撼地的剧作。这部电视剧几年前就已经看过,这次重播,相信许多人会一集不拉地再看,会再一次地被震撼,被感动。 长征的艰难是远远超出一般人想象的,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长征途中,我们英雄的红军,每天要面临几十架敌机的侦察轰炸,面对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途中又没有根据地可作为依托,红军所经过的地方,又多数是贫穷落后的地区,部队要想筹集到自己所需的给养该是何其艰难。可以想象,红军是在怎样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每天还要行军打仗,但是,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英雄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不仅巧妙地调动了敌人,迷惑了敌人,拖垮了敌人,而且达到了消灭敌人,使战局始终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而长征途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一仗,要数飞夺卢定桥了,为了粉碎国民党妄想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我们的英雄居然在下雨路滑的山路上,在一天的时间里奔袭240里!要知道,他们是在长途行军,连续作战,是在吃不饱,睡不好的极端疲惫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壮举的。这该是怎样的壮举啊!如果没有这一天240里,如果国民党增援部队抢先到达卢定桥,红军的命运会如何,是人们不敢想象的。由于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有多少英雄倒在了雪山,长眠在了草地!整个长征,我们英雄的红军,由离开江西苏区时的9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仅剩一万多人!可以说,烈士的鲜血洒满了漫漫长征路!巨大的牺牲,也从一个侧面宣示着长征的艰难。

说到长征,还不能不说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前,由于王明左倾路线把持了中央的领导大权,不仅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致使红军损失惨重,使无数英雄的红军牺牲了生命,最终导致根据地的丢失,红军被迫长征,而且,在长征途中,又执行了一条错误的逃跑路线,搬着各种装备辎重,坛坛罐罐长征,最终导致湘江一役,红军牺牲大半!如果不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红军长征会是什么结局是不可想象的。

说到长征,也不能不说到张国涛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罪行。用主席的话说,同张国涛的斗争是长征中最大的危险。在同张国涛的斗争中,如果不是叶剑英机敏果敢地把张国涛欲加害中央的电报给了主席,中国革命恐怕只会是悲惨的结局。由于张国涛的错误,不仅使我英雄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五、九军团三过草地,而且在其后的近一年的时间里,使红四方面军八万多红军损失过半!历史的事件似乎反复说明,中国革命的危险不在党外,而在党内。

电视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全剧的如泣如诉的红军歌曲《十送红军》,那是一首歌吗?那是一首歌,那是一首摄人心魄,撼人心灵的歌,那是一首用鲜血写成的怀念亲人,歌颂英雄的歌,那是一首激励后人勿忘历史,奋发向上的歌。史诗般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八十年了,但是,我们英雄的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藐视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勇气,坚韧顽强的品质,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时,人们会想,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什么呢?难道不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幸福,难道只是为了少数人的富有?当然不是。因为旧中国本身就是少数人的天堂!如果只是为了少数人,而不是为了大多数人的翻身解放,中国革命还有必要进行吗?中国革命还能够进行吗?还能够取得成功吗?显然不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谋幸福,才是中国革命的初衷,才是中国革命不变的选择。如果这些革命前辈能够活到今天,看到中国只是少数人富有,甚至在逐步成为少数人的天堂,会不会象有的人说的那样,会被气死,有可能的,因为事物已经走向了革命初衷的反面。

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万岁!伟大的英雄的红军不朽!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三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坚强的红军战士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敌人的围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黑草地,这些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坚强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迎接新的长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观看大型纪录片《长征》有感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顔。”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因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这几天,我观看纪录片《长征》。它多少次让我热泪盈眶,多少回让我痛哭流涕,又多少次让我倍受感动......面对险恶莫测,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练意志的艰辛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嫩绿的小草下却是无尽的沼泽,许多红军战士就这样倒下了,却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短缺,战士们何尝不是风雨中前进呢?

作为小学生,我们不得不被红军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所感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

奇迹中的辉煌,我们一同见证,在那古老的历史篇章中,红军长征也足足得写二万五千里,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重走长征路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千山万水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每当读到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时,我就会想: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么样的?他们经过了哪些事情?就在星期二,我的到了答案。

星期二,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同学坐着大巴车来到东阳横店的红军长征博览城,我们亲身体验了一次当年红军艰难曲折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历程。

刚刚走进大门,伟大领袖的石像便映入了我的眼帘。再往前走,红军烈士纪念塔矗立在中间。在太阳光下,纪念塔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我们在这里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同学们各个表情严肃地注视国旗冉冉升起。随后,我们就跟着导游踏上了我们的“长征”之路。

在路上,我们见到了“天网”,听导游说,当时红军就爬过,头顶上还是枪林弹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牺牲!接着,我们就有次序地爬过“天网”。过来好一会儿才轮到我。我刚把手放上去,手就感到有点痛,很快地向前爬几步,我的手就感到火辣辣地疼,我只好慢慢地爬了。我一边爬一边想:红军叔叔真不容易,上面是枪林弹雨,还要忍着手掌上的痛飞快地爬过去,不小心就要命丧“天网”。接着,一道道防线被我们越过,却毫发无伤。可是当年,却有许多红军战士在这里倒下,为祖国捐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爬过一座山,就来到了泸定桥。看着长而抖的泸定桥,我都有些后悔了,心想:如果早知道泸定桥那么危险,我就不上来了。如果有后悔药的话,我一定会吃的!可是现在后悔也不行了。唉。还是咬咬牙过去吧!于是,我紧紧地抓住前面一个同学的背包,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我心想:当年的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澎湃的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克服了重重险阻……

这次“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这次的活动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重走长征路作文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刘江萍回忆长征中病倒的周恩来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跟在周恩来身边的半年多时间,是刘江萍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刚过大渡河,周恩来就病了。“高烧不止,有时甚至处于昏迷状态。”

“那时候红军什么药都没有,能用盐水给伤员洗洗伤口就是最好的治疗了。”刘江萍说。

周恩来对红军面临的这种困难十分清楚,因此,当他得知刘江萍和其他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到各个部队找药时,制止说:“战士比我们更需要药品,决不能到部队去找,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

每到一个宿营地,刘江萍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到处买药,偶尔能买到一点止痛退烧药,就立即让周恩来服用。在一个集镇上,他们买到了2两木耳,“这就是在整个长征途中给周副主席弄到的唯一高级补品!”刘江萍说。

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周恩来整天高烧不退,经常处于半昏迷状态,翻雪山前部队专门为周恩来准备了担架,可他坚持自己走路。最后,他实在走不动了,才躺到了担架上。

忆及此处,90岁的刘江萍老人有些激动:“今天的人们可能很难理解,可当时的红军就是这样,从军委领导到普通战士,都十分顽强。”

过草地时,医护人员好不容易给周恩来煮了一碗粥,他问:“部队现在吃什么你们不知道吗?”刘江萍说:“怎么不知道,吃草根、吃树皮,可你病得这么重,还协助毛主席工作,分担全军的重担,难道吃一小碗稀饭都不应该吗?”

“小刘呀,我们是革命的队伍,一定要官兵一致,好坏大家都要一样。”周恩来最终也没吃那珍贵的稀饭。

红军进入甘肃时,正是收获的季节,当经过一片梨园时,长途行军的红军看到,树上果实累累,房前屋后,梨子成堆。周恩来坐在梨树下,一手端水喝,一手拿铅笔,聚精会神地看地图。刘江萍看到生病的周恩来没吃老百姓一个梨子,睡在梨堆边的他也一个梨都没拿。

第二天,有战士请求可不可以买点梨子,周恩来答应了。可当地群众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没人敢说价钱,只是说:“吃吧、你们吃吧!”结果,在盛产梨的地方,红军没吃上一个梨子就离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在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了一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们转战14个省,冲破国民党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阴险,忍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关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使广大人民树立了信心。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正是红军长征的真实写照。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弹指一挥间,今年已是红军长征胜利的70周年。回想那艰苦卓越、气壮山河的万里长征,红军无惧枪林弹雨,冲破重重封锁,跨越雪山草地,用他们那不屈不挠、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幕幕像一个个完美的神话,一个秒年第毫年个无畏的图腾,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从红军的万里长征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艰苦奋斗、有着坚定毅力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去弘扬这种伟大的精神。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正是因为这样,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都一致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了。有这种想法的人目光是短浅的。虽然我们的社会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我们还需要努力,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个国家如果艰苦奋斗之风不盛行,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停滞不前进,甚至一蹶不振。红军长征这么艰苦为何会胜利?我们中华民族威吓能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都是由于有艰苦奋斗的力量支撑着。“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顺利升空,经过了很多技术人员的辛勤和努力,还有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这三位航天员接受艰苦严格的训练才得以成功的。可以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的结晶。

艰苦奋斗精神不是某一个时代所特有的,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因此,在新时期里,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艰苦奋斗为荣”努力做好,构建一贯繁荣昌盛的社会!

长征那段峥嵘岁月已成为历史,但那种精神却永不磨灭。它将引导着我们新时期走向繁荣、走向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承长征精神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国家,有一种精神最宝贵,那就是对历史的认识。把握与躬身力行……虽九死而不悔,历千难而不覆。

——题记

长征从1934年开始,2万多人长征,到1936年10月,历经2年的磨难,最终只有大约1000人顺利走完长征的路途,这是多么惨重的损失呀。如今的草地已没当年那么多沼泽;岷山已不是当年的那座岷山;泸定桥失去了当年的那种寒冷;金沙江已不像当年那样湍急。

想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吃树皮草根,体现的不正是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吗?长征时,战士们能吃到一点儿的野菜、喝一滴汤都算是山珍海味了。而我们这些天之骄子吃肥肉说腻,喝汤说淡。而这些东西在红军眼里是求之不得的。我们却那么奢,这么挑。跟红军比起来,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呀。当年红军过草地的时候,死后为了不让队友伤心,又怕队友冷着,在死之前自己把自己的衣服叠好,然后用草把自己盖起来,把叠好的衣服放在身旁,这样,自己的衣服就可以帮别的战士保暖了。我们这些没体会过红军生活的宠儿,穿衣服穿一件扔一件,总是要穿好的,赶时髦,见了别人穿得比自己好马上要买新的,比吃穿。如果红军能得到乞丐穿的衣服都笑了。如今我们和红军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呀,我们穿得好,吃得好;红军吃树皮草根,穿破烂衣衫。每当想到这是,都有一丝愧疚在拨动我的心弦。

我还记得我学的一篇文章——《金色的鱼钩》:老班长钓得的鱼煮熟后,让战士们喝汤、吃鱼肉,自己却吃鱼骨头和鱼刺。就这些已经让我不禁流泪了。这体现的不正是老班长先人后已、团结友爱的融融真情吗?就拿生活中的来说吧,父母有好的也给我们,我们却不知把好吃的给父母,这是多大的罪过呀,父母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难道不应该有所回报吗?

红军的精神是伟大的,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确,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要俱备的确实是红军那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那先人后已和团结友爱的融融真情。

如今,我也向红军精神进军。长征精神随我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心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在素质教育基地的第二天,周教官说要让我们去重走长征路,我想:25000里路啊,我们不会全部都半路晕倒吧?

集合号一吹响,大家都端端正正的站在训练场上,一动不动,真像一个个小军人一样。

指导员万老师说:“我们是模拟长征,所以只走4公里,路上不会有大炮,飞机,但是车非常多。听了这番话,我自言自语地说:“4公里算什么,我连5,甚至6公里都走过呢!”

开始走“长征路”了,我们唱着响亮的军歌:“1234,1234,像首歌,绿色军营,绿色军营,教会我……”,这军歌我们可以给它记“一等功”。因为这歌的曲调很有力,让我们一些怕半路晕倒同学找回了一份份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走出校门,我们听到了溪水“哗哗啦”的歌唱声,看到了旁边的小树随风飘动,这更给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一路上,虽然我们汗流浃背,累得不知用什么形容了,但我们依然坚持了下来,到了终点。我们腰酸背痛,巴不得找个沙发坐下来,可是那里是一片山岗,上面只有许许多多的树木。

开始吃东西玩游戏了,我们都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吃完东西,我们组便兴高采烈地玩起《切西瓜》的游戏。

我们正走向回校的路,“2×4=8公里呀!那么远,不累死我啊?”我吃惊的说。我们回去时,好像都没有那么活泼了,一个个懒懒散散,没有一点精神,回到学校,我们累得不得了。

红军真辛苦,25000公里,我们走的路程和他们走得的路程相比,九牛一毛,我们都累得不得了,走完“长征路”,我对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1320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学习了解我党我军最艰难曲折、苦难深重而又耀眼辉煌的这一段历史,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5月,我再次阅读了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将军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感慨良多,受益匪浅。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感情,精辟的分析,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革命历经磨难,百折不挠,艰苦卓绝,愈挫愈勇,最后走向辉煌胜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金一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 。就象书中写的那样:“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 。读完《苦难辉煌》,合上书卷,最打动、最震撼我心灵的是:长征中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极端困难、恶劣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联系群众,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崇高思想。这也是我所理解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千百万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是中华民族奋斗图存精神的升华,是人类历史上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典范。“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它的影响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一座 无与伦比的丰碑。

读完《苦难辉煌》,还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80年前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仰。它就像看不见的火光,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历经千万年而不泯,为天地人间提供不竭的热能。这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薪火不熄,代代相传。

历经80年沧海桑田,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光芒不仅丝毫未损,相反更凸现出它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价值。当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所面临的形势与《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那么,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就是和平年代的新长征。这场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没有战火硝烟,但却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新考验以及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威胁,仍然需要长征精神,并从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和风险,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军休干部,虽然退出了现役,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思想不能松,信仰不能丢。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传人,应当把弘扬长征精神当作自己的历史责任,让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自觉地和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一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0月21日,在中国人民大会堂召开,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是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认真学习并弘扬长征精神,在工作中要把村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主动与老百姓沟通交流,深入到群众当中,与村民搞好关系,做到群众来到群众去,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要虚心要村委领导学习,虚心向他们请教,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加强自己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工作之余要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党中央思想、上级机关保持高度一致,为以后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打下牢固的基础。

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以弘扬长征精神为基础,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

勿忘初心,继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开学典礼作文:弘扬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

全文共 4720 字

+ 加入清单

82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长驱二万五千里,冲破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无数激流险川和雪山草地,用巨大的牺牲创造了伟大的奇迹。长征的胜利是我们党带领红军追求伟大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和不屈不挠、战无不胜的动力源泉。这就是长征精神的核心。今天,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虽然没有了当年的艰难困苦、背水一战,但我们党仍然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全党全军只有光大长征中的优良传统,高举信仰的旗帜,才能战胜风险挑战,完成历史使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革命到底的理想信念,是红军长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

张闻天同志曾讲,“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能够有这样伟大的影响力呢?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充分表现出了她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牺牲与坚持到底的精神。在长征中,我们曾经遇到了无数困难,许多困难几乎是不能克服的。然而我们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张闻天选集》第167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这个理想就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跟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到底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它激励着红军将士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困难踩在脚下,在绝境中求生存,在夹缝中求出路,杀出了一条条血路,克服了一个个难关,最终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下殊死搏斗的战争奇观——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和军阀势力的封锁扼杀,红军将士表现出了“刺破晴天锷未残”的坚定理想信念。长征途中,红军时刻面临着“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扫射,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境地。据统计,“三方四路”红军先后参加战役战斗600余次,牺牲营以上干部432人,歼灭和击溃敌7个师19个旅100多个团,俘敌2万余人。长征出发时有10万人,到达时仅剩1万人,而只有4000人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可以说,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只要跟着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红旗一定能到达”的理想信念。也正因为这种“献身甘为万矢”的精神,红军才能够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压倒,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国民党军队为了彻底消灭南方游击队,以数倍于我方的兵力,进行了多次“清剿”“进剿”“驻剿”“搜剿”。一些红军将士被敌人压迫在一些无人山区,只能以岩洞、草棚御寒,以野菜、树皮充饥,斗争环境非常艰苦,形势十分险恶,但仍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斗志,英勇地坚持战斗。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将士和游击队员,笑对强敌围攻和作战失利,从不低头、从不退却?是什么让红军将士一批倒下去,另一批冲上来,从未动摇他们的意志?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革命理想的信念,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者是吓不倒、摧不垮的。

长征是一曲人类征服大自然谋生存的英雄凯歌——面对自然环境的艰难险阻和战伤病痛的困扰折磨,红军将士表现出了“风雨侵衣命更硬”的坚定理想信念。长征途中,红军除了要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承受来自自然环境和战伤病痛的磨难。红军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激流险川,征服了20余座高海拔、终年积雪的大山,数次穿过危机四伏的茫茫草地。正是在崇高理想和必胜信念的指引下,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过草地就有希望”的支撑下,凭借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红军将士脚踩千难万险如平地,以惊人的毅力经受住了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磨炼。

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为革命而死,死而无憾”,靠的是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正是这一坚定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使红军将士在面对天然险阻时,毫不畏惧地跟着党走,毅然踏上艰难困苦之路,使党的绝对领导成为红军不变的军魂。这就是红军的敌人永远也无法理解的原因——即使他们的兵力比红军强大几十上百倍,即使他们拥有多得无法计数的粮食,拥有更先进的武器和打不完的弹药,即使他们一再把红军逼进鸟兽绝迹、人类无法生存的绝境,却依然永远无法战胜红军的原因。对此,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道:“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与之相比,汉尼拔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

长征是红军同敌人威胁和党内消极畏战的角力较量——面对国民党军的分化瓦解和部分官兵的悲观失望,红军将士表现出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定理想信念。长征途中,红军还面临着国民党军在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个别官兵丧失革命信心,滋生逃跑主义。主力红军撤离后,中央苏区形势顿趋险恶,一批经不起严酷斗争环境考验的投机者、软骨头、异己分子,相继变节乞降,背叛革命,其数量之多,超过大革命失败后的那几年。红军留守部队在根据地周边开展游击战的过程中,瞿秋白、方志敏等多位领导人被捕,他们表现出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而慷慨赴死的伟大和坚贞。毫无疑问,这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千万个这样杰出的勇士,组成了这支军队和国家的脊梁。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岁月里,他们是最坚定、最勇敢、最无私无畏的一批人,如星辰照亮了黯淡的夜空。

由于临时中央负责人盲目迷信苏联教条,洋顾问负责军事指挥,致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初期,又深陷于国民党军布好的口袋阵中,损失惨重。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当选政治局常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成熟,宣告了彻底结束盲目照搬外国教条的“左”倾错误。事实证明,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理想信念,需要共产党人自己解决本国问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斗争方式和革命道路。在长征途中,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好对抗中央路线,直至最后分裂党,给党和红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1938年初张国焘背叛信仰、叛党投敌时,连自己的警卫员都带不走。可见丢掉理想信念的人,是多么的令人唾弃!经过长征考验的红军将士,有着何其坚定的理想信念! 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党我军夺取革命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长征路上再创辉煌的指路明灯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一切向前看,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回顾过去,总结历史,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承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更在于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干好今天的事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需要坚守理想信念。

1.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首要的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信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拥护。有人曾问过邓小平:“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想了想说:“跟着走!”。这句话饱含了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革命路线的高度信赖与坚定信心。在长征中,广大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坚定地跟着党中央走,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他们坚信党中央的决策、路线是正确的、必胜的,有光明前途的,他们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长征永远在路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都反复证明,如果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没有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统一引领,就难以并敌一向、凝成合力,就会是一盘散沙、一事无成。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带领人民,战胜国内外一个又一个敌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强化看齐意识,把每个个体的理想信念与整体理想追求融合在一起,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胸怀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且高度信赖和拥护党中央、中央领导核心,坚决听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指挥,坚决服从和贯彻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蓝图,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方略,万众一向的目标凝聚着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民族复兴强国梦的征程中阔步前进。

坚守信仰,不忘初心。面对国内外敌人围追堵截和新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引领经济新常态、破除改革阻力、激发创新活力,哪一项都不是“愉快的郊游”。我们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无畏担当,时刻与党中央看齐对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坚决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2.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核心是落实到行动上,应以“四个能否”作为检验标尺。坚定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口号,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行动上,要靠实践来检验。要把理想信念的坚定转化为实际效果和工作成绩,否则,坚定理想信念就是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思考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将面临多种类型的安全风险。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任务将空前增加,这些对我军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将提出更多更高要求。我们这一代军人,流淌着这支军队的血脉,传承着这支军队的基因,继承了包括红军将士在内的先辈们太多的荣誉,我们容易自觉不自觉地陶醉在过去的光辉历史中。今天必定不是昨天,时代需要我们从先辈们手中接过历史责任,用我们的忠诚与热血,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和实际业绩,创造属于自己的新辉煌。

3.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关键的是要有担当的精神和能力。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中,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有勇于担当的品格和能力。这是我们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品格和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敢于担当、愿意担当是理想信念的坚守,是党性原则的结晶,体现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大忠大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极端负责。强军实践和军队改革,既是大事又是难事,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不能置身事外,是顺时而为积极主动,还是逆时而动消极应付,这要看品格;是勇立风口浪尖,做劈波斩棘的时代开拓者,还是畏首畏尾,甘当看摊守成的平庸儿,这也要看品格;是守土尽责,披坚执锐坚决贯彻,还是避难逃责、推诿绕躲,这还要看品格。是否具有这样的品格,是否具有担当精神,始终做到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最实际的考验。

推进强国梦、强军梦,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更要靠过硬的能力素质作支撑。在日常工作中,有了过硬的素质能力,抓工作才能有思路、有办法、有标准,落实才能有力度、有水平、有实效。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更需要过硬的能力素质作打赢的保证。世人可以有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淡泊,军人绝不可以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侥幸。今天,面对周边风险累积、变数增加的新局势,面对国家利益拓展延伸、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的新情况,面对各种安全威胁所带来的新挑战,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必须培养有血性、敢于担当的高素质军人,必须锻造一支虎狼之师。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人民军队,永远是一个战斗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弘扬长征精神共筑中国梦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创造了长征精神;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弘扬、去发展、去创新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路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双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

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呢?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当代,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远去的历史,但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她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等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就我们林区来说,我们有包括红松精神、马永顺精神等在内的伊春精神,也是长征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侠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为某部动画片着迷的时候……请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8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在这个没有了硝烟与战场的社会所面临的,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少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因为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要适应林区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用学到的本领回报家乡。因此,我们无论何时,在遇到困难时都要学会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今天,我们要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勤奋学习。明日,我们要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和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在同筑“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去追寻金色的理想,在坚定地走好多元化绿色转型发展之路的同时,让长征精神在祖国的林都伊春永放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亲决定带女儿长征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贺龙决定带未满月的女儿一道长征。在会议上,贺龙如实向红二方面军的将领谈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长征途中如遇到愿意收养孩子的人家,就随时将女儿寄养在老乡家里,绝不拖累大家。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萧克、政治部主任王震、副政委关向应等经过集体讨论,终于同意破例带女儿小捷生一起参加长征。这一决定让贺龙长长吁出了一口气。出发前,贺龙叮嘱妻子一定要照管好女儿,特别是过封锁线时,宁可让孩子憋死闷死,也不能让她哭出声,否则一旦暴露目标,便可能遭到敌人疯狂的围追以致全军覆没。贺龙又交给妻子两枚手榴弹,告诉蹇先任:你们母女俩一旦被敌人包围无法脱身,就引爆它们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要因被俘而有辱红二方面军的军威。妻子含着眼泪默默地点点头,她很理解丈夫此时的心境。

长征途中,小捷生在妈妈怀里被抱得很紧很紧,,有一天,妈妈病倒了,只好把她交给她父亲。贺龙把女儿裹在怀里指挥战斗,女儿是何时从他温暖的怀抱里颠落出去,摔在了路旁的草丛中,他却不知道。后来被拉在后面的伤兵捡到。伤病员们万万没有想到。捡到的这个婴儿竟是总指挥贺龙的女儿

小捷生的命真大,襁褓中的小生命就这样顽强地跟随长征一步一步走下来。谁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