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走在新的长征路上作文(通用20篇)

红军长征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是一个奇迹,ta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坚强意志和伟大的信念。下面是相关的诗歌,快来看看吧。这里就是小编为你们带来的关于永远走在新的长征路上作文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3748

作文

1000

我的长征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一路走过来,我看到许许多多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上网玩游戏通宵达旦,逃课迟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许我们觉得这样子很幸福,但这仅仅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扪心自问我们学到的知识有多少,心虚了吧。

或许年轻的我们会迷途,会不知所措,就像红军当年那样不知往何走,但请不要轻言放弃,只有不动的目标最容易被找到,还有哈佛图书馆管训说到“学习时的痛苦是短暂的,学不到的痛苦才是终生的”,在我们这个最需要知识的时期浇灌的时候,或许为了将来的胜利我们要静静的沉寂、蓄势待发,但请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往哪走,跟着走,跟着党走,用党先进的思想不断武装自己,承担起我们大学生背负着铁的使命——振兴中华民族。

当然我们大学生不用流血也不用牺牲,但我们却要以铁的意志来要求自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完成我们“铁的使命”.以史为鉴,想着我们的革命先烈在我们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路抛头颅山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看着他们的故事想着我们自己的人生,想着我们周围的是是非非,无疑会为我们浑浊的灵魂注入道道甘泉,而且这也会给我们如何去走未来的路指明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传承长征魂共筑中国梦

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金,长征是银,长征是生命中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取得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不仅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且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长征不仅在军事斗争中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百折不挠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长征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种精神——长征精神!

我觉得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我读过一本叫《长征故事》的书,里面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又一个英勇的革命故事。我看完这本书时已是热泪盈眶,因为我被那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所振奋而感动,他们那种挺身而出,英勇抗敌,为国捐躯,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令我敬佩,更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诵。历代主席毛泽东与刘少奇也在内参加战斗,毫无领袖作风。在红军奋战时,连娇小懦弱的女人都勇敢地参加红军,奋力地抵抗敌人,抗战时,红军们有时一天的口粮就十粒谷米,战士们就靠这十粒包谷米,挺过了一天。充满革命客观主义精神的女战士,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还唱歌谣激励战士:

金包谷,银包谷,

吃上一把好走路。

一粒包谷一口水,

十粒包谷挺到黑。

红军战士们就这样抵着饥饿行军打仗。

彭德怀为了战士们的生命,不惜杀掉自己的坐骑,另人敬佩的老班长为了给受伤的战士补身子,自己甘愿吞食鱼骨,还有整整一个炊事班的战士们,为了扛起那口为战士烧水的大铁锅,牺牲了全班士兵,一位身为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

战士们的日子是苦的,但虽艰苦,却心中仍只有坚定的信念,爬雪山,过草地,那艰苦的日子是无法用文字去描绘的,当山上空气稀薄时,我们的战士不曾放弃,当坠入草地时,我们的战士不曾忘记。

长征的精神如涓涓小溪边生长的无名的野花,零星的、散落的,但却是芳香的,天然的,浓郁的,悠长的,红军循着雪山与草地,以钢铁般地毅力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一伟大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二篇:传承长征魂共筑中国梦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如落花,似流水在恍惚间过去了。80年间,人们渐渐淡忘了多少事,但是,唯独没有忘怀的是——长征。

80多年前,一支为了正义,为了解放穷苦人民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让人们见证了这漫漫征程。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艰难前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狂轰乱炸中忘死拚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夺取腊子口、翻越夹金山、跨越大草地……这一件件,这一幕幕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悲壮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红军战士们硬是靠着自己的双腿,历时一年余,转战十一个省,纵横两万五千里,最终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是什么使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呢?难道有神仙相助吗?还是老天刻意的安排呢?不!都不是!完全是靠他们那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

如今,80多年过去了,我们特别怀念那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革命遗志,接过革命的火把一代一代传下去,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长征。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绊脚石,拦路虎,我们难道要退缩吗?不,当然不。我们不但不退缩,还要用长征精神克服困难,打败挫折。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放生矛盾时,自觉地做出自我牺牲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当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当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要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我们没有忘记长征,更没有忘记创造这个神话的伟大功臣——长征精神。我们要努力传承长征魂共筑中国梦,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长征的历史已经过去八十年了,但是那一个个长征的故事 却仿佛就在眼前 。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 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 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虽然被蒋介石一次次围剿,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并没有给他们打倒,于是他们进行了长征。

长征,它不仅是一次战略转移,更是一个对所有人的体能考验。长征的将士们都很勇敢他们过草地、爬冰山,因为没东西吃,途中伤亡了不少的人,当时他们先吃食物、没了再吃牛,牛吃光了再吃皮带、鞋底之类的东西,连一个小小的、难吃得不得了的马蹄子,他们都要吃三天,他们几乎把能吃的都吃了,但是没有一个人 要放弃 ,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种精神啊!

长征现在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虽然它是一项被迫的但也是成功的战略转移,它是新中国成立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现在能坐在这里学习,是长征中多少将士用他们的生命 换来的!

现在红军长征已经结束,但是长征的道路 并没有结束,我们应该学习长征精神,在生活 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要努力拼搏、坚持 到底,最后总会取得成功的。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不会再经历 那段艰苦的历史,但是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只要我们用长征精神作引领,作榜样,那么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做奥数的回家 作业,前面一帆风顺,但到最后一道题时,我突然卡住了。我就一直坐在桌子前做啊做,想啊想,但是我就是不开窍,但我还是强忍着心中的怒火,继续做。可是当我用了一个多小时把整整一张草稿纸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地写满后却还是得出了个错误 答案后,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大叫,我大声抱怨出书的人,恨不得他早点死,我甚至想把家里的锅子和桌子之类的全部从窗口扔出去。但当我静下来时,我想到了红军的长征和他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我又用了一个小时,终于将那道题目 给做出来了。

也许克服困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比起红军的那些翻雪 山、走草地来,我这点挫折 ,这点痛苦又算什么呢?所以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努力学习那些长征中的将士吃苦耐劳和勇于拼搏的精神,继红军之后继续走好开创祖国 美好 的明天的这条长征路吧!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观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有感

全文共 138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

回望这一段远征,让人心潮起伏。两年之中,有艰苦卓绝的跋涉,有生死攸关的战斗,有运筹帷幄的会议,有绝处逢生的奇迹,也有雄壮豪迈的胜利。而贯穿其中的,是这支队伍所体现的精神、所蕴含的意志。这是长征不可比拟、绝无仅有之处,也是长征如磁石、如火炬般吸引着、引领着如此多人的原因所在。

80年前那些翻山越岭的人,其实一直跋涉于人们的心灵。国家博物馆“信念·精神·传承”长征文物展,年轻人在留言簿上写下“伟大”;在安葬着25048位红军烈士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陵园里,无数人为无言肃立的墓碑泪下;各地都有人背上行囊,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再次出发……如果说长征是“播种机”,那么,这种子已经撒播在了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都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

红军将士意志、勇气、力量集中迸发的高光时刻,触及到人类精神可能到达的极限。即便是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日本学者河上肇读了《西行漫记》后,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我在阅读过程中,再三掩卷落泪……像我这样落魄如残骸朽木的六旬老翁,也感到人生中仍然能获得力量,至为喜悦。”法国女学者戴博瓦尔在长篇纪实报道《长征》中说,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长征展现出人类精神、信仰能带来的巨大可能性,认识长征就是在认识人类自己,就是在发现人类精神的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征不仅在革命史、心灵史中有着“结构性作用”,更应该成为一种可贵的精神资源。有人打着“还原真相”一类的幌子,质疑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性,认为爬雪山过草地时被迫吃皮带是“夸张”,认为长征胜利缘于敌人“放水”,甚至认为两万五千里也只是个“虚数”,凡此种种,不仅歪曲了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更在消解长征精神价值的同时,矮化、淡化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高度与浓度。

在当下的语境里,倾听长征的召唤,有着重要意义。现实中,理想、精神、信念,这样的“大词”,常被认为宏大而抽象。利益解放、个性解放,也让“原子化生存”成为普遍状态。由“耻言利”而“耻言义”,矫枉过正带来了不少心灵的困惑。一段时间来,人际关系之冷漠,精神世界之戾气,道德生活之贫瘠,每因各类事件而成社会讨论的焦点。有人说,人生的意义,乃是体现在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系之中。如此看来,如果没有一点超越一己的关怀,难免活得琐屑而犬儒,社会也难免变得零散化、碎片化。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注到80年前,倾听长征跨越时空的精神召唤。2006年4月,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发起电视行动《我的长征》,挑选重走长征路的队员时,报名人数超过5000,年龄最大的竟有80多岁。深圳白领左力辞掉工作,一个人踏上长征路,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半夜翻越帽儿山时的体验:忽然觉得周围有声音,像许多人围在旁边,那一刻他热泪盈眶,“起初我想是回声,但后来我宁愿相信,那是有许多红军,和我在一起”。或许,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长征,让他们更能体验到,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当这种存在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乃至无涯的时间有关时,生命的境界可能会更加广阔一些。

古希腊诗人维吉尔曾说,我们头顶上那广袤的事物,是“世代承袭”的。长征的精神被一再重温,长征的召唤被一再追随,也正是因为,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不仅有着红军的精神密码,更有着传承不息的精神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在《长征》这部电影里,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中国红军在那么艰难的时候,他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用他们的身体和灵魂换来了我们今日的欢乐生活,他们为的是什么我们在欢乐的环境下,又如何报答他们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异常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梦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明白自我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团体,甘愿流尽最终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此刻的我,生活在欢乐的社会主义里,不会因为吃饭而烦恼,不会因为那些恶劣的生活而退却,此刻的我们,每一天吃好的,喝好多,从能吃饱到此刻吃的绿色食品,我们的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正一步一步在增长呢。以前有句老话“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此刻呢有谁会愿意穿缝补过的衣服又有谁的衣服会穿三年呢此刻的衣服穿不了三个月就过时了,然后就没有人再去穿它了。以前,人们住的是草房、泥房,此刻呢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上楼都还有电梯,在此刻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追求的是攀比了,无论做什么,都想比别人要好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重走长征路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我们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秋游!

早晨,伴随着阵阵略带凉意的秋色,学校里到处是欢声笑语,同学们个个仰着笑脸。过了一会儿,我们集合了,排好队陆续上了车,向我们的目的地——横琴石博园出发!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恨不得马上到达目的地。

“耶!”终于到了,我们今天的活动主题是“重走长征路”,活动共设有八个任务: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过湘江……其中令我既快乐又难忘的是“爬雪山。”

“爬雪山”实际上是过网桥。教官把戴着红军帽的“小红军”分为七人一个战队,教官的哨子“嘘!”的一响,六班有个小个子男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路飞爬,下面的“吃瓜群众”发出了惊讶的声音,接着爆发出雷霆般的掌声。轮到我们班的第一战队了,他们像一群脱疆的野马一样。有的面带微笑,有的莫名紧张,有的神情恍惚,但每个人的速度都很快。

第一战队很快到达“雪山”脚下,轮到第二战队的“小红军”爬雪山啦!我就在这个阵营里,准备跟第一战队“会师”。这时,一阵秋风冷扫过我的脸颊,我不禁有些发抖,教官的哨子吹响了之后,我紧紧地抓住绳子,踩着有绳结的地方开始往上爬。爬到“雪山之巅”,我有点害怕了,我该怎么下去呢?万一没有踩稳摔下去了可怎么办?因为此刻我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人比树顶还高,爬到一半时我眼前仿佛浮现了一幅当年红军战士爬雪山时艰辛的场面。

“近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耶!”我终于到达了终点。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八个项目都依次完成了。我们就要回学校了,但是在这短暂而又难忘的“研学”中,我们少了份娇气,多了份坚强;少了份依赖,多了份自强;少了份怨天尤人,多了份勇往直前。

如果没有当年红军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将来报效祖国,像周总理当年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为中华之伟大复兴而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1402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抚今追昔,我们回顾80年前的长征,深深感悟到理想信念的力量。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百万军队,向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根据地大规模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受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指导,红军陷入困境,根据地日益缩小。在关系到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撤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在漫漫的长征路上,红军历经惨烈的湘江战役,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天险泸定桥,翻越一座座终年积雪的大山,走过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历时2年,纵横十几个省,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红军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永垂青史的壮丽诗篇——二万五千里长征。

“革命理想高于天”。邓小平曾经对长征是怎么走过来的提问,他回答说:“跟着走”。这三个字表达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长征路途遥远,自然环境险恶,气候变化无常,红军的装备和物质生活条件非常困难,缺粮少衣,药品匮乏。地上有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围追堵截,天上有飞机大炮狂轰乱炸,一边行军,一边打仗,不仅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跨越千山万水,激流险滩;而且时刻忍受着饥饿、严寒、伤病的痛苦折磨。红军之所以能突破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粉碎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出绝境,创造了人间奇迹。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理想信念。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铭记在红军将士的心中。有了这种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力量。毛主席当年在六盘山写下的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首诗大气磅礴,寓意深刻,表达了我们党和红军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豪迈气概,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充满自信。同时,蕴含着对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的方针,分裂党和红军,以及理想信念动摇,对革命钱途悲观失望右倾错误的批评。历史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指引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前进。

红军出发时有30多万人,到达陕北后只有3万多人。在长途跋涉的征程上,平均每300米就有1人牺牲。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在泸定桥纪念馆里有17人没有留下姓名。长征中英勇献身的烈士,没有留下姓名的不计其数,他们没有看到革命的胜利,没有想到要谁记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前仆后继,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奋勇前进。

长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继往开来的革命道路。回顾长征,面向未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我们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不移,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在精神上缺“钙”,导致政治上变质,思想上贪婪,经济和生活上腐败。我们要把理想信念作为“初心”之源,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在新的长征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笔者认为:80年前伟大长征精神在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80年前有党领导红军,浴血奋战,冲出包围,不怕艰险,北上抗日的长征,80年后的今天有党带领全国人民,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伟大复兴的长征,因此我们要继承弘扬长征精神,听党指挥,坚持“两学一做”,不忘初心,不畏艰险,勇于拼搏。我相信在当的领导下,我国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弘扬长征精神鼓起理想风帆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长征胜利8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关于扎喜的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1632 字

+ 加入清单

扎喜长征》是2006年上映的中国战争、历史电影,由高力强执导,小普布次人、张书田、陈天陆、林林主演。 电影《扎喜的长征》剧情讲述了极乐世界是穷人的天堂。为了寻找穷人的天堂,扎喜跟上了红军,跟着老班长为部队筹粮。

《扎喜的长征》讲述藏族红军战士扎喜旺徐长征中的故事。扎喜旺徐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寻找穷人的天堂,穷人的天堂在哪里?红汉人来了,红汉人的到来,在藏族居住区的甘孜,无异于惊天事件,藏族牧民惊恐万状四处躲藏,血气方刚的扎喜许是好奇心更或是信念的强烈引力,他孤身一人居然去闯红汉人的军营,有着丰富革命经验的炊事班老斑长热情地接待了扎喜,扎喜是一字不识的穷苦牧羊人,红军部队的生活现实,给他的印象是,红汉人是好人,他不顾一切参加了红军,穷人的天堂在什么地方他不知道,但是朦胧意识告诉他,只有参加红军,只有先成为红军战士才有希望找到穷人的天堂。

他老是嫌青稞面吃不饱,不断地伸手向几近苛刻的老班长讨青稞面,当他看到汉人红军吃的是不可思议的难以下咽的野菜汤时,他才知道,他在吃“特供”。在拍摄这部影片的年代,也有吃“特供”的,那是特权阶层,这个特权阶层与长征中的红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没有长征,就没有特权阶层,而这特权阶层让当年的一样穷苦的国人吃有毒转基因食粮,他们吃不是转基因的特供绿色食品。

炊事班长两个儿子先后为创造穷人的天堂而牺牲了,扎喜去筹粮,扎喜在没有人的庙堂内意外地看见一袋粮食,这位一字不识的才刚参加红军的新战士,马克思不认识他,他也不知道马克思是谁,但他却做到了红军战士应该遵守的纪律。他在佛殿里苦苦等待,一直等到僧徒们的到来。他没有钱,但他在为好人办事,他打下了欠条,中国共产党打下了江山,靠的是什么?依靠的就是为穷人办事的铁的原则和纪律,现在的共产党,尤其是手握国家政治大权的特权阶层,对待起红军时期及后来历史时期藏族同胞以及全国各族同胞的支持吗?对待起现在的穷人现在的弱势阶级吗?现在的穷人现在的弱势阶级都是特权阶层一手造成的,不是吗?

扎喜扛着一袋粮食而饿着肚子独自一人走了三天,在寻找红军部队的长征途中,饿得昏了过去,又是藏族同胞无私地把宝贵的粮食献给了红军,红军不同于白军,国民党白军对待藏族同胞,是抢劫!在抢劫面前,扎喜觉悟到了,穷人的天堂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部队中,而不在国民党白军中,对抢劫的部队,扎喜不假思索地扑上前去奋勇杀敌!穷人对于造成自己成为穷人的剥夺者,在特殊的时空下会毫不犹豫地与之拼搏,在这一刻,白军的形象十分清晰,白军的面目十分狰狞,让我看到了什么样的现实。

首长们含泪杀马,炊事班长活活饿死,首长们有特权,炊事班长有特权,可是,有特权的领导者,自行废除特权,家乡有句老话:天旱三年,饿不死伙头军!红军炊事班长在全军没有饿死之前,他却活活先饿死了。在当今社会,在80后90后10后心目中,这是神话传说,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这并不是金贵的个案,这种自我牺牲保存同志的奉献精神,是很平常的事。现在都在玩特权,只要手中有权,不论大小,都无限放大充分利用,苍蝇与老虎潜伏在一切有权力的地方!这是当年红军造反的原因,现在却用来创造穷人,穷人的天堂,不再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中而止于人类生存的极端自然环境中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

炊事班长一家老小为革命事业---创建穷人的天堂---而绝户了,当看到老班长平静地躺在草地上的那一幕,我的眼前蒙太奇般出现一家3口浮在水中因无法生存而自杀的照片,照片不断更新:审判室中的胡少海、夏俊峰、“雄风”宾馆服务员邓玉娇、袭警杨佳、警察铁腿下的周秀云、7岁被后娘折磨致死的申潇然等等,炊事班长全家为穷人解放事业献出了一切,这在当年的革命战争年代也不是个案,我久久地凝视画面一动不动,九泉有知的先烈们,你们会无怨无悔的,然而,这个穷人的天堂早已不在人间了。现在的中国穷人没有天堂,只有地域。草地上艰难行进中的队伍依然在延伸,滂沱大雨的沼泽地雷鸣电闪,一个个战士悄悄地倒下了,须臾之间被泥水吞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1834 字

+ 加入清单

在党支部的安排下我们观看了电影《长征》。电影的开篇就向我展示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红军战士冒着枪零弹雨奋勇突击。每次看到这样的战争场面,我总会思考此刻能在和平年时代里学习和生活,是那些无名的英雄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我很惭愧,在看《长征》这部电影时现场的气氛有些嘈杂,我们就应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怀着对革命烈士无比崇敬的情绪去观看。《长征》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的地方,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

电影《长征》介绍了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我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而且这时已决定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又重温了这次具有重大好处的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好处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状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出来都是正视自我的错误,并注意从自我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全过程的

某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潜力的,党正是透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结束。()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应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最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永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长征精神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这一代最要学习的,而且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觉得此刻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安逸和享乐的生活,会腐蚀我们的心灵,失去奋斗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忘艰苦奋斗,不忘人民群众,不忘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永葆党的青春本色”。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学习、开拓创新、迎难而上、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这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观看《长征》的观后感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在红军长征xx周年之际,我校举行了纪念活动。我们观看了《长征》这部电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主席在长征时作的。这首诗深刻地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艰辛,他们不畏艰难,踏过了二万五千里。红军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坚信:中国要富强靠的不是神仙黄帝,而是自己。在看《长征》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在雪山上:那里的雪花满天飞舞,北风呼呼地吹来,战士们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北风就象刀割一样吹在战士们的脸和身体上。行进中,每个战士都不敢坐下休息一会儿,因为他们都知道一坐下来就会永远都不能站起来。这些艰苦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课室的小学生们是无法体会到的。

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甚至可以牺牲自己性命换取人民幸福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红军战士的精神激励自己,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努力把自己陪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1962 字

+ 加入清单

1976年,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县委宣传部遵照省、地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在全县开展红军长征调查征集工作。作为当年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我,通过深入采访,整理资料,感受非常深刻,千言万语说不完。特别是当年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意深的诸多事迹,令我激动不已,永远难以忘怀。如今,让我追述一下,是不无益处的。

时在1935年12月17日至22日,由贺龙、肖克同志领导的红二、六军团约两万人路过洞口县境(原属武冈县)。计经过6个区(镇)、13个乡(镇)、110个村。红军有铁的纪律,不打人、不骂人、不拉夫、不扰民,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爱护群众,保护穷人,真是有口皆碑。红军路过洞口时,正逢连日下雨,寒气袭人。但红军宿营时,只住在堂屋地上,不进百姓卧室,甚至不向房东借铺草。有许多红军战士露宿街檐、山林,也不去敲门借宿。当时红军生活条件艰苦,衣被单薄,红军战士却把许多从土豪劣绅家没收来的被、帐、毯子、衣服送给穷人,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留下了红军战士遵纪爱民的许多动人的故事。12月22日,在周家院子(现属石背乡清风村)宿营的红军,天未亮就出发了。有个战士拿了个照明火把,一不小心碰着了周红顺家的矮小茅屋,由于茅草潮湿,火未大烧而没被发觉。等到走了十里路时,听追来的房东(周的妻子)说茅屋被火烧掉了。于是一位红军连长立即带了两个战士返回原地作安置工作,赔偿56块大洋(据说这比茅屋的实际价值高出一倍),并向周红顺家作了检讨,向周围群众作了解释。红军到西中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飞机轰炸。当时还只有12岁的王康元正在路边看红军过路,遇上国民党的飞机投弹,从未见过飞机的王康元吓得不知所措。一个红军战士着急地喊道:“快卧倒!快卧倒!”不知是由于没听见还是没听懂,王康元仍然呆呆地站在那里。这时一阵飞机的俯冲啸叫声过后,一颗黑乎乎的炸弹从头顶飞落下来。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那个红军战士忽地跳起,冲到王康元的面前,把小王按倒在地,并伏在小王的身上,用身体掩护着小王。炸弹爆炸后,声浪带着泥土将那个红军战士推出了几尺远,然而王康元得救了。敌机走后,红军战士把王康元拉了起来,帮助他拍掉身上的泥土,亲切地对他说:“蒋介石不打日本打红军,我们要打倒卖国贼蒋介石!”王康元捏紧两个小拳头,向空中挥了挥,然后扯住那红军战士的衣角,望着那红军战士亲切的面孔,两行热泪簌簌地掉了下来。以后,王康元逢人就说:“红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红军在花园休整时,刘秀姣正“坐月子”。在她家宿营的几个红军战士,帮她挑水、劈柴,忙这忙那。为了牢记红军对穷人的恩情,刘秀姣把刚生几天的女儿取名“红军”。后为遮国民党反动派的耳目,又改名为“红珍”。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他们在饥寒中宿营、行军,买老百姓的红茹吃,总是先交一个铜板,再拿一个红茹。这样买卖公平的例子不胜枚举,杨显周卖甘蔗的故事很有代表性。红军到石下江后,杨显周到街上去卖甘蔗,只卖一个铜板一根。红军对他说:“你太卖便宜了,这么粗的甘蔗,应该卖5个铜板一根。”于是一批战士照5个铜板一根的价钱,一下子就把甘蔗卖光了。老杨回忆当时的情景激动地说:“红军对我们穷人真好,处处为我们谋利益”。红军遵守纪律,爱护人民,由此可见一斑。所以红军每到一地,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这是能够打败前堵后追,数倍于已的强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军爱民,民拥军。广大穷苦人民在与红军短暂的接触过程中,都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队伍,因而主动帮助红军。比如为红军带路、办米、做饭,护送还伤病员、挑运东西等等。岩山街上罗玉元看到住在自己家的红军战士都是赤脚草鞋,于是和二嫂连夜为红军赶做了10双白布里鞋(穿上这种鞋,再套穿草鞋可以御寒)。红军走时,感激地说:“我们穿上这鞋子,一定要更好地打白军,打土豪!”石下江街上的裁缝邱国财、王轩安等人,通宵为红军制作军帽。石背的谭又华为红军送伤病员、背药箱,一直到达会同县的江西界。红军在李家渡遭两架敌机的轰炸,牺牲了20来人。李明生、刘大炳等20多个贫苦农民与红军指战员一起,流着眼泪埋葬了烈士的遗体。第二年开春,当地的豪绅扬言要掘坟开棺,把红军烈士的遗体丢到河里去。穷人们知道后,就暗地里凑了一些钱,把红军墓迁移到一座山上,并在四周栽上了青松翠柏。这座烈士墓一直完好地保存到现在,经过维修,立了碑记,成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穷人和红军心连心,花园的许多贫苦农民,都护理过在李家渡被敌机炸伤的红军伤员,李雪姣就是其中一个。李雪姣家收容了一个浏阳籍的红军伤员,把他藏在红茹窖里,又请来一个草药医生给他治伤,精心护理达半年之久。红军伤员愈后离开时,李雪姣还送还给他包袱、雨伞、粮米、碗筷等。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无不令人深感感动。正是:千言万语话长征,牢记军民鱼水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不忘初心走好长征路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应该不忘初心再长征,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今天,我们继续不忘初心再长征,走好新长征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弘扬长征魂共筑中国梦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为历史名城和红色旅游胜地遵义的一个小公民,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为了建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我们的先辈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和追求,为了革命的胜利,当年红军进行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挖野菜,吃树皮;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很多战士牺牲了他们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洒遍了大江南北,染红了祖国的五星红旗。在长征途中,红军队伍冲过敌人道道封锁,突破敌人重重包围,辗转来到遵义,召开了决定党和人民历史命运的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方针,为中国工农红军胜利会师和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红军战士和革命队伍在长征中树立了为革命事业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和敢于牺牲的长征精神,这种长征精神让我们仿佛亲耳聆听到革命先辈对和平的呼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为祖国的和平建设作贡献,长征精神千秋万代!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今天,我们遵义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你看:

城市中,那一幢幢的高楼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商店里,那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一尘不染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穿着鲜亮的衣服,在悠闲地散步。乡村里,鹤发童颜的老大爷正唱着民谣吆喝牛儿吃草;健壮的小伙子哼着欢快的小调挥动双臂在辛勤劳动;姑娘们比对着优美的山歌喜气洋洋地走向丰收的田野;一栋栋炊烟袅袅的小楼里,大娘们在做着丰盛的晚餐。温暖的太阳光芒万丈,照耀着美丽的遵义!多美的遵义啊!我自豪,我骄傲,我是遵义人!

看到今天遵义的巨大变化,使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长征和长征精神,受到了深刻启发: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一定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在生活中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和爱劳动的好习惯,处处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要帮助和团结同学,为班集体着想,珍惜集体荣誉,争做优秀学生干部,争当“三好学生”;在思想行动上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要和一切反动、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作斗争,保持健康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要好好学习,勤学好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不被困难吓倒,树立努力克服各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将来把我们可爱的家乡、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灿烂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打仗是最令老百姓痛苦的事。打仗,会费尽人力、财力。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要命的是多少人会因此丧命;多少家庭会因此破裂;多少人会因此失去至亲……难道,他们(日本鬼子和反动派)为了地位,为了金钱,就可以不顾一切了吗?他们也有家庭,也有朋友,也有至亲,难道,为了金钱和地位,他们连家,连朋友都可以放弃?

而最受苦的是中国老百姓,他们什么都没做错,为什么也要忍受家破人亡,失去挚友的痛苦?不过,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才会在抗日战争中出现大批的抗日英雄。他们不畏个人的生死,誓死效忠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勇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伟大的“长征”就是证明!通过观看“长征”的电影,我了解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征”是多么伟大!他们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震惊啊!不管敌人使用了多少恶毒的酷刑来严刑逼供,他们直到牺牲也不会透露半点儿消息。是他们震撼了中国人,震撼了全世界的人。是他们的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懂得大胆地拿起武器对抗日本鬼子和反动派。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们不再受到欺压;从此,他们成了中国的主人……

这个过程是多么的漫长、触目惊心啊!其中,有我们熟悉的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最震撼我的是飞夺泸定桥。当接到“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的命令时,红军便开始了飞一般的长途跋涉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他们翻山越岭,沿路还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天黑了,战士们一整天都在跟时间赛跑,没顾得上吃一点东西。没想到连天空也不做美,竟下起了倾盆大雨,这真是雪上加霜啊!为了在天亮之前到达泸定桥,战士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面对恶劣的天气,泥泞的小路,艰难的地理环境都毫不畏惧……终于,他们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瞧,这么艰险的自然环境红军都不怕,那他们还有什么好畏惧的呢?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直耸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3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对面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而守城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了工事。看,这么危险的环境,红军到底能否战胜呢?真为他们捏了把汗。

战斗开始了。红军发起了总攻。号手们吹起了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开火,一霎时,山谷传来了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喊杀声。二连担任突击队,他们带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身后的是第三连,他们还每人带着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看样子,红军胜券在握!

突击队终于冲到了对岸,敌人见势不妙就放起火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都奋不顾身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跟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2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走了。啊,红军战士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正因为红军战士有着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国才会解放,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通过观看“长征”,知道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战胜了敌人,建立了新中国,我们要珍惜今天,为了美好的明天,在新时期、新的长征中,我要努力学习,听党的话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2010 字

+ 加入清单

红3军团某连有一个9个人的炊事班,携全连仅有的一个铜锅进入草地。炊事员一个个牺牲,铜锅一次次换肩膀......走出草地后,铜锅已挑在司务长的肩上,炊事班的其他同志全都牺牲了。

红军长征故事--贺龙嚼了3天的牛皮

"为救命,贺龙把他的枣红马都杀掉给战士们吃了。"老红军胡守富回忆说,每到宿营地,贺老总便千方百计地钓鱼,"几条小鱼熬成的汤,把饿晕的军团政委关向应救醒了,而他自己却嚼了3天的牛皮。"

红军长征故事--总理亲自抬棺送葬

身患重病的周恩来随红3军团过草地。时任军团兵站部部长的杨立三身体也很虚弱,却坚持亲自抬周恩来,走出草地后便累倒了。1954年,杨立三去世,身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亲自为他抬棺送葬。

红军长征故事--七根火柴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侯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kē)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

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

"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没有动得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会议观后感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0月19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3000多名群众共同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辎重如山,骡马成群,1934年10月,86000人的红军队伍,从此踏上生命征程。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

一场最辉煌最悲壮的战略转移,铸就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一支世所罕见的军队,翻越茫茫雪山,跨过泥泞沼泽,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用热血和生命,矗立起一座历史的丰碑。

在绝地求生中锤炼意志,在跨越极限中挑战生命,他们用奉献和牺牲诠释红色基因,在战斗和前进中凝聚力量。

他们,开辟了一条创造历史的精神航道,塑造了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丰碑,也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与通向未来的闪亮名片。

跋山涉水,跨越无数天堑。长征,镌刻一段中国军队浴火奋战的时代记忆。

枪林弹雨,留下血色苍茫。长征,铸就一幅中国共产党坚贞不渝信仰图腾。

气贯长虹,创造不朽传奇。长征,谱写一首中华民族世代传唱的英雄颂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1624 字

+ 加入清单

饥寒中的中国革命/竟只用一把炒面一捧雪/就爬过了位于宝兴西北/懋功正南/海拔近五千米的这个/历史性坎坷” ——詹永祥《雪山》

小时候见过的“雪山”,在邀请到学校来作报告的老红军头上:苍苍白发象形的雪山,我怀疑就跟他所历经的长征有着因果。那时候,老红军嘴里的长征因为苍老的方言而含混不清;那时候,老红军被老师介绍成为“爬过雪山的老同志”;那时候,以为长征仅仅就是爬雪山,以为雪山是一枚不朽的勋章,珍藏在老红军心窝里,随岁月的堆积慢慢提升,变成红领巾眼前一头耸立的白发。微型的“雪山”,跟二万五千里烽烟失去关联。

后来,通过课堂上一首著名的诗歌,知道雪山是放在尾联的一句浪漫主义,岷山千里的积雪与三军过后的笑颜,成了牢固的历史逻辑。那时候心目中的雪山,仅仅是一种海拔,仅仅是一个路标,它指向红军的豪迈,指向革命的胜利

然而,雪山终究是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的历史坎坷。当长征渐渐沉淀成后来创业者心中的一种鞭策和激励,雪山是一个坐标,标志着民族精神的高度,革命意志的高度。在岁月的回眸中,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渐渐地低下去,而雪山,成为一首磅礴史诗中的词眼,渐渐在怀念和追忆中高大起来。当更多的功绩镀亮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无数胜利前的坎坷,都在重温一幅历史图景中找到了譬喻——

“1935年的雪不断落在横放背包上的枪支上,金黄色的军号和猎猎作响的方面军旗帜上。布制的五星和八角帽下,这群反穿着羊皮的南方籍农民,像一群战争年代的食草动物,他们的饥饿是一把从喉咙里长出的锄头,渐渐挖出了埋藏在六月深处的草根与野菜……”

南飞雁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八十年后的小学课本,依然这样描写一个季节。如果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的那个秋天,如果让一群迁徙的候鸟来描写人间的景象,肯定会有这样对应的句子——“秋天到了,一支队伍往北飞。”

在历史特定时刻,南飞的雁阵与北上的军队构成立体的画面。方向相反的运动共同把那年的秋色写进历史永恒的记忆。

然而,大地上艰难行进的红军,与天高云淡间自由翱翔的大雁,毕竟不是优美的映衬,而是一种悲壮的反差和对照:天空里没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不存在四渡赤水的智慧和五岭逶迤的阻拦;天空里没有险关和沼泽,不需要七根火柴的温暖和皮带虚拟的营养……

对于北上的队伍,“雁南飞”是心头回荡的一支久远的歌,一个幸福的意象。是的,梅坑话别时何叔衡相赠的绨袍,依然是林伯渠征途中战胜风雨的“雁翅”。客家女池育华跨越世纪的沧桑守望中,北上的丈夫始终都是一只行将南归的“大雁”。六盘山上的一支雁阵,是那位领袖“屈指行程二万”时的算筹。而那草地上两人爬着拖着、一人躺着望着的“三人行”中,北上的信念与南飞的雁群都一样,在征途中一点点积累胜利的曙光。

南飞雁,是革命者的仰望,给予了留痕史册的机遇。

山丹丹花

“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从赣南馥郁的桂花香,到陕北山丹丹花红艳艳的笑脸,有二万五千里。当《十送红军》的民歌犹在江西的秋风中飘荡,另一支陕北民歌已在山丹丹花枝叶间孕育,含苞未放。一支铁流的英勇,万里征途的风尘,将是这种山丹丹花一年间要红起来的原因。

一段革命的征途终于延伸到山丹丹花扎根的土地。一支队伍饱尝的困苦,被山丹丹花视作亲人遭遇的艰难。拥有革命的热情和纯朴的人民,“陕北”是长征篇幅里一个多么温暖的终端名词。是的,十一个省份之中的曲折和坎坷,万水千山间的饥寒与泥泞,无数绑腿上的疲惫和坚毅,都可以在陕北卸下来,放在窑洞里,放在米酒中。山丹丹花像陕北人民支起的火柴,等候中央红军的旗帜来擦燃,历史的天空被照红了一角,长征的队伍和盼望的百姓一时都被温暖。

山丹丹花,穷苦人民的花,站在陕北的土地上,见证着穷苦大众的革命与革命的穷苦大众互相拥抱的时刻。山丹丹花,热烈奔放的花,它所照耀的革命和被革命照耀的花枝,说出了八十年后,人们依然纪念长征的根源。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500字精选征文: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组歌》中的这句歌词,抒发了红军将士胸怀革命理想、不畏艰难困苦的豪情壮志。76年前的长征,是红军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用顽强意志与生命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其中最根本的是红军将士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是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战无不胜之最深刻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最宝贵精神财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记录了一些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数字:在367天的长征中,红军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什么让红军将士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最根本的就是理想信念。正如亲身经历并深知这段历史的杨成武将军所作的精辟概括:我们的指战员英勇善战,为了保卫党中央肯于牺牲一切。许多红军战士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业。有一位红军牺牲前对战友说:“我不行了,你们去把红旗插遍全中国吧!”在那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实现北上抗日、拯救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给红军将士注入了超人的胆魄和钢铁般的意志,激励着他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征服了万水千山,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赢得长征的胜利。对革命理想的无比忠贞,对共产主义事业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党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愈挫愈奋、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力量源泉。正因为有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红军将士在铁流万里的长征途中,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朝着远大目标冲锋向前。

邓小平曾说长征精神是“跟着走”,《十送红军》这首歌,悲哀中有酸楚,惆怅中有无奈。这首歌是万里长征最初的旋律,至今听来,仍让人万般悲怆。尽管他们开始并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他们甘愿吃苦,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离队,饥饿、寒冷、疾病和死亡不断逼近他们,红军将士始终保持着笑谈明天的革命乐观主义,脚踏实地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千难万险实现革命理想。那些包裹在衣衫褴褛下的瘦弱身躯谱写着一曲曲英雄主义的赞歌,它向天地证明这些普通的红军战士个个都是人间英雄,他们成为民族发展史上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弘扬长征精神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开学第一课长征精神观后感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今天是9月1日新学期第一天,晚上8点,我观看了央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节目围绕“长征精神”,为同学们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位99岁高龄的老红军,那一定就是“信念”。昔日靠着简陋的设备,收发无数重要的情报,挽救成千上万红军战士的生命,清除路途中遇到的各种通信障碍。这份对革命的信念,以星星之火之势,照亮了整个征程。

如果信念可以按时间来计量的话,那么这位老人,在用将近一生的时间去坚守它。94岁高龄的老红军,为寻找革命时期的领导杨政委,曾求助于电视节目等平台,却屡次毫无音信。现场几次说到情动处,老人声音哽咽,这份执着实在令人感动。

坐在椅子上的红军战士叫秦华礼,今年已经104岁高龄。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通信事业,前半生坚持通信建设,在艰难的红军长征途中负责传送重要情报。后半生建设通信教育,培养了十几万通信人才。

这位白发苍苍,英姿飒爽的红军战士,正是被称为“铁军团长“的指挥官,耿飚同志之女--耿莹。她为我们讲述父亲带领的红军部队,用超强的意志力战胜了万千险阻,完成了这段“人间奇迹”般的征途。

二万五千里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我想,我们现在进行的也是新的长征吧!继续和发扬先烈们的长征精神,就能夺取新的胜利。

[开学第一课长征精神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