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远跟党走作文精选【精彩20篇】

浏览

1835

作文

504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9507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唯一一位在导弹、核弹和卫星都做过卓越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唯一一位获革命“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题记

郭永怀,生于1909年,山东荣成人,中国共产党员,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跨声速流中的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人类突破“声障”,实现超声速飞行解决了重大理论问题,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牺牲,其骨灰被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他的塑像下面,陪伴他的还有与他一同牺牲的忠实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生平

郭永怀幼时聪慧,勤奋好学。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在那里,基于科学救国思想,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他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他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飞行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重要贡献。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应用力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1956,受人民中国感召和钱学森热情邀请,回到祖国。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6年,郭永怀参加了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为我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规划的实施使我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50年代,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57年,郭永怀在《现代空气动力学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应该是我国随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他和钱学森极力倡导在国内开展高速、超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了将这些领域的研究铺开,他在北京组织了高超声速讨论班,研究探讨了许多前沿领域的重大课题,对我国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中叶,由于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和高速流动中电离现象的出现,磁流体这门新学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郭永怀抓住这一苗头,于1961年在力学所筹建并领导了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他为这个室选定了三大研究课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稳定性;磁流体直接发电;同位素的电磁分离。他还以敏锐的眼光指出磁流体发电原理应当和原子能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他指导研究生从事这些新方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于新学科方向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精辟的见解。

60年代初,郭永怀指出了爆炸力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负责指导力学所爆炸力学室。他组织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爆炸力学的规划,在爆炸力学的民用和国防应用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一时期,郭永怀还担任了核防护新技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直接指导完成了《三峡水坝抗核爆炸模拟实验中相似关系换算》的技术报告。

郭永怀异常重视实验研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了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开展力学实验研究,他提出了搞实验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他说:“就象高能物理研究那样,我们不能搞昂贵的大型高能加速器,但可以用小型设备来观测宇宙线;我们搞气动力的,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型风洞,而搞激波管和激波风洞却是力所能及的捷径。”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涉及了许多重大的项目。

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

1964年,郭永怀参加了再入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他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发展我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事故,郭永怀不幸牺牲,牺牲时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拥抱,用身体保护了装有宝贵科研资料的公文包。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他的杰出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教书育人

郭永怀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主要学术领导人。他不仅在筹建研究室、培养人才、建设实验设备、规划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还身体力行,参与许多具体课题的研究。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普朗特唯一的中国学生,也是唯一的女学生,冯·卡门的师妹,也是杰出的流体力学家)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在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人民的科学家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到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为此,校方不让他从事机密工作。但空气动力学,特别是令人烦畏的数学难题,又不得不请郭永怀处理,他们便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在“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屡美国服兵役?”一栏中,郭永怀填写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为此,他没有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郭永怀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悔意。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写信给郭永怀,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永怀兄,我们现在为力学吧,我们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

自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老兄必定要填写志愿书,请您只写力学所……我们拼命欢迎的,请你不要使我们失望”。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和妻子李佩等科学家历尽千难险阻离开美国,到达罗湖边防站,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回到北京,郭永怀便很快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不久,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焦急地说道:“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回国后,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之中。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从不休息,经常是早出晚归,整天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甚至连听音乐的时间也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他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自清朝以来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1957年初,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约见钱学森,让他推荐工程力学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人选,钱学森毫不迟疑地说:“我看郭永怀完全可以胜任!他学术造诣很深,而且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当时力学研究所的年轻学者回忆说,他们当时有疑惑,因为郭先生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实践证明,郭先生确实完全担当了信任。

据钱伟长先生回忆,那时很多人是教育救国论者,认为国家要脱去贫困落后只有大办教育,培养几百万大学生。郭永怀不例外,也就是这样想的。但他回国后一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年,就以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为目标,建立了科学院、几百所大专院校和几百个研究所。新中国蓬勃兴盛的景象,使他无比欣慰。当国家要求他主持力学研究所和参加两弹工作时,他当然是欣然应命,努力从事了。

1957年,郭永怀还发表文章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由于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政策,对所有问题我们都虚怀若谷,不经过讨论,就没有定论。对每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权威,但是权威不能专有真理。这点,我相信一年以来,已经是做到了。”

1958年,教育界展开“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的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的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既中肯又有理有节,反对了“左”的倾向,又教育了青年。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青年们说:“我给你们提的建议看法仅供你们参考,不一定按我的办法做,一切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研究生之一的李家春院士(中科院)回忆说,当时郭先生刚回国不久,许多专业词汇还不能准确地用中文表达,但他坚持每次授课必用汉语。遇到一些专业词汇,常常说出几个译名,问听课的学生和助教,当他的译名得到认可时,郭永怀像学生做出了一道难题那样高兴。他的另一个学生俞鸿儒院士(中科院),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张涵信院士(中科院)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1963年前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涵信同志投寄了一篇由他和郭永怀先生联合署名的论文,经审查通过后送请郭先生最后定稿时,他大笔一挥把自己的署名勾掉。并表示:“国外的工作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何必从国外回来!说实在话,我从回国之日起,已把个人科研上的得失置之度外。我认为不署名有利于青年人增强独立工作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

钱伟长被划为右派后,郭永怀仍委托他做不记名的力学学报审稿工作。曾有一名牌大学的教授投稿给《力学学报》,经钱伟长先生审阅,发现有很多基本的力学概念是错误的,并认定论文中有51个错误,认为该论文不家发表;论文作者竟然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的无理要求。郭永怀先生义正词严地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钱伟长多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这才是堂堂正正的正直学者”。

1961年7月,他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得知后,一上班,他就喜笑颜开地对对事说:“我入党了,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多年,家庭出身又是地主,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对我是多么的信任……”同事说:“祝贺您!祝贺您”,他谦虚地说:“我刚入党,是个小学生,你是老党员,你是我的老师”

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

中央出于对科学家的保护,认为郭永怀等科学家外出不宜乘坐飞机,要乘坐火车。为了节省时间,郭永怀总是乘坐飞机,尤其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他还说:“我是学航空的,学航空的人都不敢坐飞机,那让谁来坐。”充满一种谭嗣同式的大无畏精神。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郭永怀先生就是这样一种悲天悯人、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人。反观今天一些改革家,改革失败让别人来承担代价,自己越改越富,群众却被越改越穷。

成功的奥秘

郭永怀的学生辈同事郑哲敏院士(中科院)回忆说:“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郑哲敏院士和李家春院士在《科学和技术结合的典范――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一文中恰当的总结了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工作,“他总是将当前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同国家结合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他善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能具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简化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他能运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或研究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解答;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这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关键。”

郭永怀先生在国外求学期间,曾师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主任辛格教授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他们都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于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由知名的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和力学家普朗特开创,并由普朗特的学生冯·卡门将其带到了美国。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是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他们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了的数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郭永怀先生无论是在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还是授课育人无不以此为指导思想。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民主作风也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之所以很吸引人的秘诀,良好民主作风体现之一就是举办讨论班,冯·卡门受益于这样的讨论会,“在学术讨论会上,我不仅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且对各个科学分支――从初露头角的原子理论到沙漠的砂粒运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不独钻一门,能从事空间技术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靠在哥廷根打下的基础”,并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发扬光大。他每周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活动,每周都开,从不间断。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讨论十分活跃,说错了也不要紧。“开始时,有些同学感到,怕提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知识贫乏。不久,他们便发现这种集体‘会诊’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现在由于郭永怀先生将这一传统带回中国并发扬光大,举办讨论班的做法已经全国遍地开花,一片喜人的景象。当年郭永怀先生在中科院力学所的电磁流体力学研究室也组织了每周一次的研讨班,集中攻读留比莫夫的有关专著,并研讨相关的几个研究方向。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常常为一个有歧见的问题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结果总是郭先生的意见成为定论,大家常为郭永怀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所折服。

钱学森说:“我认为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郭永怀纪念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永远的记忆作文900字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方城境内的七峰山的北麓,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城人对家乡的烩面情有独钟,不论县城、乡镇与山村,大大小小烩面馆林林总总,不计其数,于是就使得方城人对烩面的味道显得格外挑剔,成年后

离开家乡在南阳生活。一次在一家饭馆吃饭,当老板得知我们是同乡时就攀谈起来,当我问及为什麽在南阳总是吃不到家乡烩面的味道时,老板道出了其中的原由;他们刚来南阳开业的时候,同样的师傅,同样的工序,同样的配料,但做出的面总是对不上味。后来他们想到了水,于是就从老家取来水做,结果就对上了味。但由于从老家取水费用高,面食生意利润微薄,后来就放弃了。一段谈话沟起了我对往昔的回忆;那是在家乡念中学的时候,每个星期天的中午妈妈总要蒸上一锅家里平时都吃不上的花卷馍并挑十几个掺白面多的装在一个编织提蓝里,于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背上一篮子花卷馍和书包披着金色的晚霞步行七八里路朝着学校走去,学校对面有一家烩面馆做的烩面特好吃,但一碗烩面二元钱,我一个星期的伙食费才二元钱,后来我好不容易赞足了二元钱又约了一个同学一起羞羞哒哒地溜进了面馆,报了饭两个人坐在一个背静的角落里等着。只见面馆师傅麻利地拿起面饼两手用力一拽,再向空中一抖,那饼变成长条,那长条上下翻飞打在案板上啪啪作响,那景象着实精彩,不一会儿两碗热气滕滕的烩面端到面前,那香味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加上蒜苗和香菜的清香真叫人热血沸腾,食欲大开,正在我们吃得满头大汗的时候,面馆里进来两位小镇名人,一位是派出所的副所长,另一位是卫生院的刘院长,两个人坐定后看到了我们,那位副所长说;“现在的学生还能吃上烩面,我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拿两个红薯,埋在学校附近的地里放学后挖出红薯用火烧熟就是一顿午饭”。刘院长说;“我还不如你呢,我每天中午放学就拿上碗到庄上讨饭,实在讨不来,我就穿上脏衣服,脸上抹上土,拄着两根棍装成瞎子,果然凑效,讨饭更容易。”听完他们的话,我不禁感叹;“嗨/我本想背着家长吃碗烩面解解馋,不料在这里竟吃出了一段学子求学的‘小镇春秋’来。”

是啊/为什麽我们都留恋自己的故乡,因为故乡有着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永远的友谊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握着记忆的沙漏,踏着回忆的脚步,带着淡淡的忧伤,在夜里往回追溯。宁静的深夜,思念的空气流窜在梦里梦外。我明白,时间并没有冲刷掉什么,那些人,那些事依然清晰。

那一年,我们都是天真的孩子,我们在一起雨中漫步,一起进办公室挨批评,一起没心没肺的大笑,一起守护那樱花的约定。时间在平淡中消逝,缤纷的日子在天真无邪中更有味道。

你说,当我失去全世界,愿意将友情用力塞进我手心,你说,在生活中有一样东西无需海誓山盟也会天长地久,有一类感情,无需巧克力和玫瑰也一样甜美;你还说,地球停止转动,我们的友情才消逝。这些我都深信不疑,也曾用心呵护。想起在沉默中的声声清脆悦耳的笑声,想起流星下曾一起许下的诺言。我才发现,我们真的很好,可惜你已经离开,而那却是曾经。因为当面对现实时,你却当了“逃兵”。留我在原地徘徊。我们的友谊开始在睛朗的春日,却结束在凄凉的深秋,但我却忘不了。

昔日的风铃,早已失去了华美的歌喉,留下的只有那一片嘶哑的哭声,静默的天空在失去星星后悄然地下着小雨,它能平静的面对,而我的天空却不曾宁静过一刻,伤口还在流血,不经意的触碰,却留下永世的伤痕。也许,那个美好的童话不属于我,她不过是与我擦肩而过时的影子。也许,她只是我深蓝色的眷恋。虽然我们没说再见,但我相信我们的分别永远不会有结局。因为你我之间有樱花的约定;有“友情就是你的壳,无论你在哪里,我都是你的壳。”

琼,虽然我们的友谊在那个凄凉的深秋暂停了,但我绝不会让它带着伤痛悄然逝去……

你走了,那个深秋,你不留一丝气息,我的思念伴你到天涯海角。主我们永远彼此铭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等待你的回归等着你回来和我一起没心没肺的大笑,一起编一个美好的童话,一起守护樱花的约定。请别让我的等待冷却,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六年的光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着,可我们的友谊永远不会褪色。现在我想说的,想做的太多太多。和同学们相处了六年,在老师们下授课了六年,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

回首往事,仿佛历历在目。虽然平时和同学们偶尔会吵架,闹别扭,或许会一吵就是四年,五年。我们班上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以前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会互相关心,互相问候,互相帮助,可是好景不长,一天他们为一件事大吵起来,同学们怎么劝他们都不听,结果他们从一对好朋友变成了敌人。事后同学们想帮他们和好,可偷鸡不成蚀把米,他们在操场上打起架来,你踢我我踢你,同学们见了急忙劝架。这一晃六年了,这两个人还是死不悔改,可就在这时他们居然为一句话又和好了,现在他们又成为班上最佳默契组了。这件事终于有了结尾,我就说嘛:世上没有打不开的结,只有你肯去做,那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朋友本来就是这样,他会听你诉说心里的不愉快,会和你一起分享胜利后的喜悦,我们一起大声呐喊,让我们心连着心,手拉这手,等到流星划过天空时,十指相扣,许下自己的心愿,让我们的梦想随之风的游荡传递给每个人,因为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永远的红烛——给程老师的一封信

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程老师

您好,您现在是否正伏在桌边为学生们批改作业,是否正在专心致志地备课,在这微凉的夜里,您是否忘记了披上一件棉衣,是否忘记煮一杯红茶。我想立刻马上到你的窗边,告诉您,夜深了,天凉,早些休息吧。

您是除了我爸爸妈妈以外,我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小学五年,教我写第一个字的人是您,教我做人道理的是您,教我做人道理的是您,使我树立心的是您,教我勇敢的人是您……是您,陪伴我走过五个春夏秋冬,伴我由幼稚成长为少年。

您可曾记得,八年前,我们初见。那个下着瓢泼大雨的早上,我第一次踏进学校的大门,第一次坐在教室里,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您站在讲台上,温暖的眼神仿佛蓄满了阳光,您的嘴角弯起美力的弧度,一抹暖暖的笑在您的唇边漾开,在这个冷冷的雨天,您的笑容,像一枚烛光,虽小,却给小小的我带来了光明与温暖。

八年前一个美丽的开端,开始了我们之间五年的师生缘。

童年的我,与所有同龄人一样,玩爱闹,唯独不爱写作业,而您为了让我们学习更多知识,作业时不可少的,有时,我贪玩忘写作业,被您发现了,您很生气,罚我写双倍作业。当我把补写的作业送到您的手上,您没有收下,只是抬笔在上面写下“勤奋”二字,拍拍我的肩膀又给了我。我把那个作业本郑重的放进书橱,每当我想偷懒,不想学习时,我总会把它拿出来,上面那鲜红的两个字,一次次激励我向前。

我有时严格待人,但是更多的时候,您更像一位父母,无私的爱着每一个孩子,您的每一位学生。

我的身体很虚弱,特别是在三年级,我经常请假,最多时一周只有一二天在学校。一天早晨,我刚要去上学,可是肚子一下子疼的厉害,像刀绞一般。大滴大滴的冷汗从额头上滑落,脸上也变得毫无血丝。妈妈见状硬让我在家休息,我便没有去学校。过了两个小时,睡梦中的我被门铃惊醒,妈妈开门一看,是您!您来到我的床边,关切的询问着我的病情。这时,我才发现,在这春寒未完全退去的天气里,您却只穿了一件毛衣和单薄的外套,手动得通红。我的鼻子一酸,埋怨自己为什么要生病。于是,我提出想回校上课,您有些犹豫,怕我到了学校不舒服,我说,我没事了。您最终同意我去学校去上课。可是,走到楼下,才发现,妈妈的自行车没气了,您便主动提出载我回去,妈妈同意了。

我坐在车后座上,您用力地顶着风骑着车子,尽量挺直了背,怕我受风寒。您单薄的身体在微微颤抖,却不停地问我冷不冷。我的眼睛湿润了。从那以后,我很少请假,因为我学会了坚强。因为只有我坚强了,那双眼睛才会露出暖暖的笑。

老师,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更是我永远的老师,您像一根美丽的红烛,把温暖播撒进我们的心间。

远近灯火次第熄灭,老师,夜深了,天凉,早些休息吧。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景雨

2015.09.10

口镇中学初三1班 景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永远的苏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风雪中,我看见你的牛羊瑟瑟发抖。

薄雾里,你瘦弱的身躯,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你,还好吗?这么多年,你受的委屈,我都看在眼里。“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鬼”,你不为权钱所动,从容赴死,身陷大漠,一去十九载!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九载?何况,你身单影只,陪伴你的,只有你的羊群,只有你的不离不弃的旄节啊!

伴长风而起,随寒霜而眠。饥寒交迫中,你吞咽草皮,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命,铮铮傲骨,震撼了单于,羞煞了那些随你而去却投降匈奴的碌碌小人。

单于想重用你,怎奈你婉言谢绝,至死不渝,忠于大汉。于是,你被放逐到北海。单于愚蠢地以为,时间会击碎你的信念,北海的风雪尘沙会磨去你的棱角。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你的忠诚,昭日月,垂千古,风吹不摇,地崩不裂。

当年,你英姿勃发,带领军队,手持节,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戈壁。如今,你后悔了吗?面对大漠,你的内心是不是荒草萋萋?面对一群难懂你心的羊羔,你是否觉得心痛?十九年的风霜,十九年的雨雪,你竟坚持了下来。无数个日夜里,我都在想,这样的坚守,你究竟为了什么?

或许,你投降了,就不必再受这孤独之苦,就可以再像当年那样意气风发。其实,我都知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便是你坚守的动力源泉,你如高山雪莲那般,执著而圣洁地守望你的大汉,你的君王。

北海的天空,因你而湛蓝。小白羊温顺地依偎着你,偶尔嬉戏奔跑,看似安详平静,背后的凄楚,只有你自己懂得。朔风凛冽,一间漏风的草屋,一盏在寒风中摇曳的灯火,还有那湾斜挂胡杨之巅的冷月,与你作伴,抚慰你的孤独和寂寞。

有这些朋友,夫复何求!

此时,迎春的风已吹至南国,你那里,冰雪融化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远的月亮颂作文

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远远地,我看到你站在那里,没有张望,只有对远方的凝视。我靠在马路边的一株垂柳下,鼻子酸酸的,只是没有泪珠滚落。

整整十年,岁月日日夜夜地把时光刻在生命中,让心变得沧桑。我不安,因为不知已经沧桑的我们如何走出这漫长的相隔,然后面对面地站住,去寻找曾经的彼此和无言的陌生。

我闭上眼睛,试图平静那颗已经跳的没有节奏的心,希望自己能够像以往那样带着灿烂的微笑轻松地出现在你的视线中,再欢悦地随你而行。

终于,我走进阳光中,夏日的风吹起我的长发,那条紫色碎花连衣裙裹住腰身,我想、我希望那一刻在你的眼里我是美丽的。马路对面的你瞬间转头,于是我们四目以对……

听不到声音,我们打着手势,分别向前走去,我站在斑马线的这一端,望着车流过后的你急步向我走来。一样的发式,一样休闲得体的着装,一样的体态和步伐,只是一份说不出的岁月痕迹写在你的脸上,让我的心痛了一下。

“怎么来的?”你问我。

“坐地铁,你?”我问。

“打车。”你说。这就是我们久别相见的第一句话。我们不会在众目睽睽下相拥,从来没有。因为那只属于我们自己!

心的距离刹那间拉近,似乎从未分离。没告诉我去哪儿,你帮我打开出租车门,把嘈杂留在了身后。你抚着我的发丝,身上散发着好闻的香皂味。不说话,我们都清楚这份安静意味着什么。

一个清净的角落,几碟小菜,一瓶红酒,我们又开始了那不知从哪说起又不知如何结束的倾谈。我低低地述说着这么多年海外打拼的种种经历,尽量轻松地描画那漫漫的孤寂,沉甸甸的思念和患得患失的迷茫……这些本来都已经被淡化、深藏或化解,只是因为你要听,才又连根带血地挖出来,颤抖地捧给你。

其实讲述这段经历不止一次了,对家人,对朋友。可是分明地感受到那种不同,从你的脸上,你的眼中,还有被你紧握的手……..也只有吐给了你,才觉出那从未有过的轻松!

当我含泪带笑地抬头结束我的故事时,我看到你的一脸复杂和郑重,还是那句我熟悉的话:“你就是你…….”我们都清楚,这是你对我的最高赞赏。听过无数遍,但我依旧为此得意,或许这也是我这样一个弱女子能够一步一步地迈向自己梦想的原动力,我需要这句话,“你就是你!”

当然你也就是你! 这么多年早已在网上知道了你的成绩,此时此刻看到从内心到外表仍然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官气,傲气,酸气的你,让我非常欣慰,一颗心真的如以往紧紧地靠近了你!

站在满天星辰的河边,望着对岸万千闪烁的灯火,我慨叹世事变迁。你轻轻搭着我的腰俯身对我说:“不变的是你。”“还有我们……”我说。

我回头深深地望着你还是那么俊朗的脸:“你的一生都和音乐相伴。想听你说,哪段曲子属于我们的重逢?”你不假思索地说:“德沃夏克的月亮颂。”我点点头,那首优美的旋律瞬间萦绕心头。

是的,有多少人赞美月亮,那是因为它的安宁与洁净。尽管阴晴圆缺,但它总是朗朗地挂在那里,你可以说是无言的等待,也可以说是永恒的祝福。这个世上真正美好的东西不用色彩也没有年轮!

暖暖的,我依偎在你宽厚的胸前,心里无限感动。为拥有如此知己而感动,为爱着自己和自己所爱而感动,也为经过时光的淬炼依然鲜活的情感而感动。尽管很快我们还要久别,但是美好也可能因为短暂而更加美好。此时我们共同望月,来日我将在他乡邀月寄情。尽管岁月长河依然漫漫,但拥有了月亮我就不会寂寞,因为那永远的月亮颂,永远的你……

[永远的月亮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远的怀念郭永怀

全文共 2288 字

+ 加入清单

新中国成立,使留学海外的炎黄子孙受到极大鼓舞,他们从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上看到了中华振兴的希望。

郭永怀在1957年发表的《我为什么回到祖国——写给还留在美国的同学和朋友们》一文中说:“自从1949年人民政府建立以来,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工具被逐出中国大陆,广大的人民就真正地抬起了头,有了办法,有了保障,这个保障便是中国共产党。这几年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辉煌成绩,连我们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我自以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河山。”

美国当局为了阻拦郭永怀回国,寻找借口将他的妻子李佩无理传讯达1年多时间;国民党方面也专门派人劝他到台湾,郭永怀毫不动摇,激愤地与那个人辩论了几个小时。

1955年,钱学森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回到祖国。郭永怀得知这一消息后,回国之心更加迫切。这时,美国当局对中国留学人员进行填表摸底,以这种方式进行威胁。

郭永怀在摸底表格上坚定地回答:“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要走。”他请律师向美国移民局交涉,据理力争。美国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根据1954年中美大使级谈判中达成的协议,不得不答应让郭永怀回国。

为了避免美国当局节外生枝、制造麻烦,郭永怀在做回国准备时,在他住房的后院烧了不少多年来他的科研文章和教学讲义手稿。

郭永怀撰写这些手稿花费了不少时间,一笔一划都很清楚;而焚烧纸稿的烟雾也会引起邻居的不满。郭永怀的妻子李佩当时劝阻说:“何必烧掉?回国还有用。”

郭永怀说:“省得找麻烦,反正这些东西都在我脑子里了!”

在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院长为他送行的野餐会上,郭永怀用烧烤香肠和汉堡牛排的炭火余烬,把未烧完的大量讲义一页一页地烧光。

在场的同学和学生们看着闪闪的火焰,许久默默无言。

事实证明了郭永怀的机智和远见。在他们搭乘的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即将启航时,突然上来几个穿着深蓝色制服的彪形大汉,这些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务到核科学家张文裕、王承书夫妇的舱房里搜查了所有的行李,使开船时间推迟了两个小时。

在这焦急的等待中,郭永怀、李佩在甲板上暗暗为张文裕夫妇担心,生怕把他们一家扣下,直到看见特务们离开才松了一口气。同时,李佩也为郭永怀烧掉了书稿暗自庆幸,因为人的头脑是无法搜查的。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李佩等归国科学家进入罗湖边防站,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几十年后,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教授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当年我们过境踏上国土时,首先看到的是几间灰秃秃的小屋和穿着灰色制服的边防战士,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非常醒目,它使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又温暖。”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

回到北京,郭永怀见到了先期回国的钱学森,他兴奋得流下热泪。钱学森推荐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郭永怀,问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怀说:“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郭永怀全力以赴地投入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他从不休息星期天和节假日、从不午休,早出晚归,埋头书案,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他听音乐的时间没有了,从美国带回来的两箱新唱片一直未拆封,后来全部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爱好集邮,从清朝到当时的国内外邮票,整整搜集了3大本,后来全部送给了邮政总局;他十分喜爱摄影,现在也顾不上了……

郭永怀说:“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郭永怀与苏联院士拉甫连捷夫,力学所副所长晋曾毅在一起

1960年,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刚刚起步,苏联的赫鲁晓夫便撕毁协议,撤走专家。

中共中央决定自力更生,从头摸索,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自己的原子弹。

在我国“两弹”发展的关键时刻,钱学森再一次向党中央推荐了郭永怀。

对于郭永怀来说,这意味着将要接触机密,将要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献身。这位在美国坚持拒绝接触机密的科学家,在祖国召唤的时刻,毫不犹豫地投身研制原子弹的秘密工程。

1960年,郭永怀担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与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我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3大支柱。

郭永怀负责核武器的力学部分和武器化。他组织大家对核武器的结构力学、结构强度、压力分布等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计算;并指导大家进行核装置的静态力学研究和静态力学试验。

在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高原、在核试验场新疆罗布泊,郭永怀担任场外试验委员,他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开展试验,在气候环境十分恶劣,夏季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的戈壁、高原,与年轻的科技人员一起喝苦水、住帐篷,风餐露宿。

郭永怀经常奔波于北京、青海和罗布泊之间,听取汇报、指导科研,深入科室、车间,亲临试验现场,对一些关键问题开展技术讨论。从课题设置、方案制定、装置建立、实验落实、结果分析等,一一亲自过问。

与此同时,郭永怀仍关注和倡导力学新兴领域的研究工作;参与领导火箭氢氧发动机和地空导弹的研制工作;参加有关物理工程的筹备工作;参加人造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参加空气动力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参与指导重大工程防护的科研工作……

时间对于郭永怀来说,太紧张也太宝贵了。尽管中央为了保证安全不让他乘坐飞机,但郭永怀仍坚持乘飞机,还特别喜欢选择夜航。他说:“乘飞机节约时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正是在夜航中,无情的事故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悲痛。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远的坐票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车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温馨提示】: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远的铁道兵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画面,承载文化,弥足珍贵,一脉相传;惊险的镜头,彰显精神,质朴厚重,敢为人先;鲜为人知的故事,平凡真实,斗志昂扬,触动人心,这是铁道兵的故事。

山高谷深,川大流急,若是欣赏景色,想必是极好的。但山水之上架起铁龙,美景顿时化为险境。虽无心登高望远附风雅,但也不知难而退示懦弱。“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

你无法改变潮起潮落,但可以选择乘风破浪。筑路时,冬日单衣,冰水刺骨,仍纵身一跃,咬牙坚持,众志成城,架起桥梁,欢笑时已忘记那冷,那痛。房屋简陋,饮食单一,物质匮乏,看铁道兵,施工之隙,垦荒种粮,自力更生,又听得鼓舞士气的口号震天响,苦为荣,苦为乐,铁道兵斗志昂扬。国家需要,人民期盼,铁道兵甘愿夜以继日,奋勇酣战,多少人累坏身体,却毫无怨言。“为祖国修铁路,越艰苦越幸福”。风雨后是彩虹,艰苦后是幸福。这是铁道兵最为朴实的心愿。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才有了联合国列为“人类在20世纪三项伟大杰作之一”的成昆铁路,才有了被称为“一条神奇的天路”的青藏铁路。

万里铁路,纵横全国,畅通无阻;八千战士,魂驻异乡,不可磨灭。舒适地坐着火车时,或远望风景,或遐想目的地,但你是否会记起那些宝贵的生命。铁道兵烈士,一个沉重却又光荣的名字。一座座烈士陵园,一位位可敬可咏的前辈。各族人民,自发扫墓,缅怀烈士。虽时光流逝,但他们质朴的音容相貌永存后辈心中。“不怕苦,不怕死”,“舍小家,为大家”,“识大体,顾全局”的铁道兵精神,化作我们的实际行动,传承远扬。

三十五载铁道兵史,三十年改革奋斗,铁建人时刻警示自己:光辉传统不可丢,昂扬斗志不可灭。忆往昔,单衣、草屋、稀薄饭;看今朝,空调、板房、营养餐。工作条件,相比以前,实为幸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铁建人知道好条件由苦而来,不可不珍惜。在如此环境下,铁建人筑路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施工条件、生活条件的改善,给予铁建人极大的信心,以抓住时代的机遇。精神条件——“铁道兵精神”的传承,是铁建人勇往直前,继往开来的尖锐武器。

兵不可谓不众,将不可谓不强。铁建人何以“更高,更远,更强”。首在亮“铁道兵精神”之剑,披荆斩棘,凡遇困阻,胆大心细,处置得当。其次以人为本,领导与职工团结一心,技术人员与施工队伍携手共进。后中之重,是以铁建文化养铁建雄师。铮铮铁骨,富有内涵,技术与修养结合,硬实力与软实力共提高,是当代铁建人的风貌。

永远的铁道兵,不朽的铁道兵精神。铁建人,乘“铁道兵精神”之风,及“国富强,民便利”之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永远的细节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溢着一些温馨的细节。有时候,父母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都会让人记忆犹新。几年前母亲的一个亲切的怀抱,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

还记得八岁那年,我在与朋友玩耍的途中,因为不小心,摔倒在地上,腿上“涌”出了许多鲜血,剧烈的疼痛逼得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其中有一个朋友马上去叫我的妈妈,我原想阻止她,可话还没说出来,她就已经跑得远远的了。我心想,忙碌的妈妈是不会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而放下手头上的工作来看我的。

过了一会儿,大汗淋漓的母亲出现在我面前,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妈妈来了,妈妈真的来了!妈妈看见我哭了,连忙掏出纸巾为我抹眼泪,然后小心地把我扶回家里,坐在椅子上,“妈妈……您不是很忙吗?”“乖女儿,即使妈妈多忙,也不会丢下女儿不管啊,女儿你是妈妈最重要的呀!”

“啊,我的脚很痛!”“乖,没事的,妈妈帮你消消毒。”话音刚落,妈妈便拿着带有消毒药水的棉花轻轻地擦拭着我的伤口,我痛得大叫起来,妈妈心痛得像刀割一般,亲切地把我搂入怀里,就在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就像一个天使把我从看不见一丝光明的悬崖下带到那阳光明媚的地方,那里没有一丝黑暗,有的只是鸟语花香。妈妈那不断安抚着我的手就像天使的翅膀一样柔软与温暖,这时,我的心中没有一丝恐惧和伤心,有的只是妈妈的怀抱带给我的温暖!

妈妈的一个亲切怀抱把我从万丈悬崖带到蔚蓝的高空。这样一个简单的细节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了一段永远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永远的朋友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夜,静静的。我坐在椅子上,拿着小学毕业照,时不时便想起了你永远朋友。顿时,我突然明白了朋友的含义。

一把多得出奇的头发,密密地改在两肩,乌黑乌黑的。一个比较白的肤色,她的两颊水润而柔软,但她仍然显得那么活泼、开朗。在头发的遮掩下,使得她的脸又小又漂亮。她就是我永远的朋友小洋。

记得有一天,我因为一些数学题不懂而去小洋家,请教她来教我。走了一会儿的路,便到了她家。一进入她家,我二话不说立刻请她来叫我。我们坐在学习桌旁边,遨游在数学的函数里。她在仔细讲题时,我望着她的眼睛,黑眼珠儿闪耀着耐心的光芒。过了一会儿,她讲完了。她微笑着,她的笑仿佛天使的微笑,在那笑容里,她快活地露出了她的牙齿。在微笑时,那黑的像黑珍珠的眼珠儿睁的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喜悦光芒。她的衣服基本上都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直得像椰子树战士一样,虽然有些瘦,可是举动却像小猫一样敏捷而轻快,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我回家之时,她送我出了门口,我们一边聊天一边走路。我又望着她,她的眼里充满了期待的目光。她成为了我永远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后记:

对于我而言,通过和小洋成为朋友后,才明白真正的朋友是一个在朋友出困难时为你拔刀相助的人。相对其他朋友而言,我觉得一时的玩伴不能算朋友。

初一:辉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600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郭永怀是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1933年,郭永怀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8年在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半年后他和钱伟长、林家翘以优异成绩和出色的论文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到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空大师冯·卡门,研究当时空气动力学的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性”。1945年他以这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郭永怀到康奈尔大学与西尔斯教授创办航空研究院。在粘性流体力学和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

1956年郭永怀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委空气动力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0年郭永怀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1961年任第一颗原子弹爆轰物理试验场外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对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氢弹的结构设计、飞行弹道空气动力学的有关试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参加完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准备工作,返回北京时,因乘坐的民航班机失事,不幸牺牲。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他烈士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永远的朋友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仰望天空,依旧是纯洁的蔚蓝。远处的一缕白云,很安逸的飘在天边,像是不经意间,被你扯下的。这时,望见你的笑,一切都是温暖的。——题记

记得第一次,我们牵起小手,走进你的卧室。窗外的阳光,顺着淡紫色的窗帘泻了下来,映着你的脸颊,粉粉的。我们的相遇,浸泡在阳光里。带上耳机,唯美的音乐传入耳膜。我们,互相在彼此的眸子里,刻下了彼此,我最喜欢的音乐,你也喜欢。我们斟满两杯牛奶,乳白乳白的,顺着友谊,流淌永远,永远。

我们永远都会一起走。

第一次对上你的笑,暖暖的,嘴角自然的勾起完美的弧度,薄薄的唇,如樱花瓣……唯美到世界都寂静。你的笑,仿若。一朵蔷薇绽放在嘴角,酒窝中的甜蜜,溢到了彼此身边。那时,我就知道,我们会永远的做好朋友

记住你的笑脸。

记忆越飘越远,勾起了我们之间,伤心的往事。七月,盛夏,银杏还是青翠的颜色。而我们之间吵架的情形,却洒在心房。我想哭。烦躁的盛夏,我们的脾气,突然慌掉了,不知所措。坐在座位上,望着你垂下的嘴角,唉。寂静的心房里,打下了雨滴,窗外,雨水顺着落地窗,放肆的的打下。我们要怎么回家呢?这时,看到角落里,我的那把遮阳伞,用这把紫色的遮阳伞,我们一起回家吧。

走在下雨的路上,我们撑开一把伞,水花在伞上跳华尔兹。彼此相互看了彼此,发现你的眸里,发现一种东西,叫友谊。我们不应该吵架的,我们是好朋友的,不可以。我浅浅一笑,你对上了我的笑,彼此紧紧的抱在一起。

相信,我们永远黏在一起。

慢慢的,这份友谊,无限期,住在我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永远的冬天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一片萧条。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也冷许多。可一种力量——爱,将我笼罩在了温暖中。

记得那个寒冷的夜晚,我发烧了,十分难受,而且吐得到处都是,被子、床单、枕头上都有呕吐物。妈妈下班回到家,看不见我活蹦乱跳的身影,心急火燎地来到我房间,见我生病了,很是心疼。问清病情后,妈妈准备把我送去医院。我连连说:“不用了,不用了,躺一会儿就好了。”妈妈没再勉强我,而是找来拖把,先把地上的污物清理干净,地上的脏污好说,可床单上还有。我本以为她会就此训斥我一顿,但出人意料,她一句话没说,只是默默无声地替我换掉脏床单。此时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平日里妈妈是特见不得脏东西的啊!

幽暗的灯光下,妈妈换床单的动作是那样地娴熟,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的脸颊渗出微微的汗珠——那是充满了亲情的汗珠,是充满了爱的汗珠。此时,我多么想凑到妈妈耳边,对她说一声:“妈妈,我爱您。”可是,我却迟迟没有说出口,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后悔当时的腼腆啊!

几天后的晚上,妈妈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无意间我发现妈妈的指甲很长。我想:一定是妈妈工作太忙忘了剪的缘故。于是,我拿来指甲刀,坐到妈妈身旁,说是要给她剪指甲。妈妈听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迟疑了一会儿,还是答应了,并叮嘱我:“要小心一点。”我顺手拿来一本书垫在妈妈手背底下。握着妈妈手的那一瞬间,我的心为之一颤,妈妈的手好粗糙呀,仿佛砂纸一样,扎得我的手生疼,我的心更被扎得生疼。那句“妈妈,我爱你”到了嘴边,在这种情况下,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母爱像一条长河,她恬静、她清纯、她温暖。在你眼里,也许这件事微不足道,可我却难以忘怀!此时,我更明白了那句话:“爱,在无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永远的守护神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之舟悄然划过,记忆的空隙留下一抹淡淡的回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生命中永远守护神——姥姥,将爱无私地传递给我。

我从小到大,都是姥姥在照顾我。姥姥就是我儿时的玩伴,因为那时父母白天要上班,工作忙。在我几个月大的时候,姥姥经常推着童车,带我到江边“旅游”,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车里躺累了,我就大哭起来,姥姥就把我抱在怀里,给我唱《摇篮曲》,不知是累了还是困了,我还真听话的睡着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五六岁了,不再坐童车了,而姥姥还是心甘情愿的牵着我的手,陪我玩。我一会儿玩滑梯,一会儿荡秋千,饿了姥姥给我买吃的,渴了给我买水喝,玩累了就躺在姥姥的怀里呼呼大睡,我想当我睡得很甜时,姥姥也一定很开心吧!

渐渐地我长大了,上学了。姥姥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为我做着一切。每天早晨为我准备可口的早餐,上学时,她总是站在窗口向我挥手,目送我。到了中午,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去学校为我送去丰盛的饭菜。晚间放学时,走出校门口,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姥姥。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从不间断。她高兴地牵着我的手,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愉快的交谈着,总是和姥姥有说不完的话,姥姥总是我最忠实的听众。姥姥对我的爱,说也说不完,点点滴滴,全都记在心头。

一想起这些,我心里不免有些歉意,有时我不懂事和姥姥发脾气,我想对姥姥说:“对不起,姥姥”。我长大了,应该懂得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姥姥对我的恩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一片大海。我爱你——姥姥,将来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对我这份无私的爱。

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我的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

亲情是一缕柔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的融化;

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我远航的疲惫烟消云散。

其实,亲情就是阴云永远也遮不住的一片晴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友谊的永远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张若薇

总有那么一些事令人念念不忘,是它们组成了无法复制的时光,拼凑成了我永远记忆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光阴荏苒,又到了多雨的季节,思绪又飘回了那个下着倾盆大雨的夏夜。本来出来散步的我们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困在了外面,有家难回。一道闪电划亮了深黑色的夜空,紧跟着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倾盆大雨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豆大的雨点密密麻麻,不一会儿便铺满了整片大地,整个世界都沉静了只听得到雨精灵在低吟。手表上的分针不紧不慢的走着,在我们还在为回不了家而焦急时偷偷溜走了。你握紧我的手告诉我别害怕,你的手那样粗糙,已没有小时候我触摸到的那双手的光滑。你把我护在身后,为我挡着那些溅起来的水花。我站在你身后,看你不再高大的身影,鼻子突然发酸,眼泪涌了上来,有多久我没有像这样好好看过你了?又是什么时候你在悄悄变老了?那个雨夜不算特别,可它却触动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久久无法忘怀。

朋友,我当你一世朋友。缘分果真妙不可言,让我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了你们。比我大一个月的你总是像亲姐姐一般照顾着我,记得上幼儿园时我因病请假几周未来上课,这让总与我形影不离的你担心极了,由于那时还小不会写字,你便请家人代笔为我写了封信,那位叫叶子的姑娘我一定不会告诉你那封信我至今还存着,每当看到它我的心中总是暖暖的,它让我知道你一直在我身边。你们与我在同一个班,家也住在同一方向,每天放学我们都会一起走,我们分享着那些快乐与难过,谈论各自的梦想,你们就像太阳,总以微笑面对生活,给我带来无尽的温暖,那三位温柔善良、乐观向上的女孩有你们陪伴,我不寂寞。感谢我的身旁一直有你们这样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陪伴我,让我在未知的旅程中不感到无助、孤单。

你的名字叫做“自己”。每个人都有过一段难熬的时光,而你最难熬的时光是那一年。跟朋友闹别扭长达半个月的冷战,考试成绩下滑一落千丈,做什么事都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面对老师、家长失望的眼神,面对越来越远的目标,似乎整个世界都在跟你作对,都在无情的嘲笑你的无用。但是,还好,在最难熬的时刻你没有放弃。你努力追上别人的步伐,挤出时间来记以前总是记不住的知识点,也有人给你冷眼与嘲笑你并不在意继续前行。你变了,比起当初,你多了几分沉稳。最好的青春是什么模样?或许就是此时吧,你正在为未来奋斗。恩我相信这段在努力的时光定会是你三年中宝贵的记忆。

时间终会逝去,然而这些记忆却是永远的,它们慢慢拼凑成了独一无二的时光,组合成了这个我。

[关于友谊的永远的记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远的雷锋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3月5日,你可记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日子?你是否明白它的内涵?你还能想起那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吗?

雷锋!永恒的雷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你真的能做到吗?

也许我们渺小,但从不卑微;或许我们脆弱,却绝不后退;可能我们过于平常,但不是平庸。哪怕微不足道的蚂蚁,也有毁千里之堤的魄力勇气,更何况我们。更何况我们。在雷锋叔叔仅1。54米的身躯内,盘踞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通雷锋那双粗糙、布有疤痕的手,被传递了出去。在升华心灵的同时,业无时不刻在改变着他人。他那件朴素军帽上的红星,就像它的眼睛,明亮而又澄澈,不含半分瑕疵。那双眼睛,打开了人与人之间心的门锁。在黑暗之中给人以光明,困苦之中给人以希望。

在车站的老大妈身上,有着他的影子;在战友的军装里,有着他的味道;在古朴的日记本中,有着他的气息。他无处不在,远离着我们,而又近在咫尺。

雷锋的精神,是“钉子”精神,是乐于助人,顽强拼搏,刻苦专研的精神。或许他的肉体已腐朽,但他的精神,却随着花朵的芬芳,稻麦的浓香,青草的淡香,在风中飘散,在四季奏响,在黎明点亮!

我们做的事,不一定惊天动地,却始终给予人们温暖。梦想的航船,满载的不一定是成功,但清新优雅,还有股幸福的味道。学习雷锋,不一定感天地泣鬼神,可必定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事。

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帮助他人。传播雷锋的精神——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继而续写雷锋的日记,让雷锋精神永存于世!永恒的梦,永恒的雷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读永远的雷锋心得体会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好的片子离不开好的结构形式和叙述方式,《永远雷锋》的创作有几个特点:一是叙事基调平实、客观。在一种平实化、平民化的叙述中,生动还原了一个性格鲜活的雷锋,以及50年来,在雷锋精神感召下,中国社会对雷锋精神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弘扬。二是在故事化的叙述中传递一种积极、健康、阳光的价值观。注重情感因素的捕捉与介入、观众的心理交流与共鸣,在一种富含情感和亲和力的叙述中,将雷锋精神的普世价值呈现出来。三是在叙事内容的选取中,利用新的故事或视角进行表述,深入挖掘、运用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对于观众所熟悉的人或故事,也从一种更微观更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新的创作和解读,对主旋律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四是注重时代感和现实意义。雷锋的故事已经远去,但50年来的影响却延续至今,今天为什么依然要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以及如何继承的问题,本片在叙事中做了一定程度的挖掘和呈现,这也是本片创作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以影像的方式实现对雷锋精神的弘扬与呼唤。

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情操与价值取向。正如澳大利亚摄影师理查德·麦格雷所言:“向雷锋学习,学习做人是全人类的永久课题。”雷锋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永远激励着人们去探寻生命的真谛。

雷锋精神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任何时代的人们都离不开精神支撑。雷锋精神经过40多年的考验,它的方向,过去是正确的,现在是正确的,今后永远是正确的。正因为如此,雷锋精神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已深入人心,而且在国外也有很大的影响。我认为,雷锋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雷锋精神永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人总要有点精神寄托,不能成为金钱、享受的奴隶,美国西点陆军学校尚且以雷锋为榜样进行品德教育,在进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更应倡导雷锋精神,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雷锋精神对净化社会环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人说,社会风气不正是普遍现象,我们无力改变。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要净化社会环境更要从小环境入手,坚持岗位学雷锋,通过自身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样学雷锋才可以坚持长久,而不会出现"三月来,四月走"的情况。

学习雷锋要充分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但自己要学,还要带动和影响身边同学去学,共同弘扬雷锋精神。雷锋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应在思想、学习、工作、作风上找差距,反对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堂堂正正地做人。要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强化宗旨观念,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坚持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雷锋精神对于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不仅具有道德实践精神的生命力,而且其崇高的价值内涵和时代走向与实践"三个代表"是完全一致的。

社会的发展呼唤雷锋精神,人民的生活需要雷锋精神,新世纪的大学生更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树立长期学雷锋的思想,从我做起,雷锋精神才能在我们大学校园不断发扬光大,在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永远的愧疚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经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猎手,从我的枪口里射出的每一发子弹,必定正中要害。但是几年前,我放弃了这项事业,我放弃了去捕杀动物,我放弃了去杀害生灵。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依然背着枪去打猎。这次我把子弹准备充足,预感会出现一个大家伙。我来到山脚下的小溪边,朝远望去。哇,果真出现了个大家伙——黑熊!我心中窃喜,这回可有大丰收了!

我一步一步地朝黑熊逼近,而那只母熊也十分敏感,似乎已经察觉到危险正在一一步步走来。忽然,母熊发疯似的往小溪的另一头跑去,我也紧紧的跟在后面。母熊停下了脚步,可身后却从山坡上滚下了一块巨石,向着母熊的位置滚去,那只母熊转过头来,顿时露出了一副惶恐的表情。但是刹那间,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母熊的选择并不是逃跑,而是抵抗,它用自己庞大的身躯死死抱住了巨石。终于,巨石停了下来。我却选择了这时候对母熊开枪,“砰”地一声,子弹射了出去,射穿了母熊的心脏,我顿时感到自己好无情。

虽然子弹射穿了母熊的心脏,但母熊还是纹丝未动。我小心翼翼他走到母熊的附近,确认它已经死了。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那时母熊不跑,而是留下来,拼了命去抱住那块巨石?我走到了母熊身边,只见腥红色的血液从伤口里汩汩流出,可是转过身来一看,啊我的眼眶湿润了!在母熊身旁居然有三只正在嬉戏玩耍的熊宝宝,他们全然不知刚才所发生的悲剧。我在那时,感到悲痛欲绝,自己竟然杀死了一位如此伟大的母亲!

每一个生命,都能成为一个惊天的奇迹,绽放成一朵生命的美丽绝唱,令世人惊艳。就在那一天起,我放弃了做一个猎手,生怕再次亲手杀死了一个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的伟大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永远的守灯人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当天空拉下华丽的帷幕,遮掩去绚丽的晚霞,便有了皓月当空、群星璀璨之又一出美景了。相比之下,那长堤上一闪一闪的灯光则显得微不足道。

正如萤火之光无法比拟星辰璀璨,人们往往忽视了那微弱而又渺小的路灯。

可当天空突变,乌云密布;当月亮隐去,群星不在;当夜色漆黑,万般寂静之时,也唯有那一盏盏不足一提的路灯陪伴行人走过那彷徨而又无措的匆匆岁月……

黑暗中的行人,纷纷向路灯靠近,他们渴求光明,他们需要温暖,正是由于路灯不离不弃,才陪伴着他们走过一段又一段阴暗的小路。

故事里的守灯老人,卑微到尘埃里。他无言的坚守在小屋里,默默的守护着长堤上的灯,寂寞与孤独是他的伙伴,而那丑陋的相貌,更为她添了几分孤僻与凶恶,一举一动也是鬼鬼祟祟,令人怀疑。这样奇怪的一个老头,在得知死神在他周边徘徊时,仍然想去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他矮小的身影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正如那长堤上的路灯,虽然微弱,却能温暖人心。

守灯老人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老人,却能照亮人心,温暖了心,也感动了人心。那是最淳朴的善良,也因为这份善良,他变得不再平凡。他的光彩在那一刻耀眼而又炫烂,我为之深深地感动着,为老人,也为他的光。

环顾四周,这样淳朴而又善良的人其实离我们很近。他们时时刻刻,都会给我们带来温暖,照亮我们的内心:困难时同学伸出的一双援手;伤心时好友的一声安慰;受挫时老师的一句鼓励;以及成功时观众的一次掌声……这些繁琐的小事,生活的点滴,微小的举动,不正像一盏灯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那么的平凡而又那么的伟大,他们的灯光是那么的微弱而有那么的温暖。深深地触动人的心灵,使其为之颤栗。

一盏灯,如沧海中的一滴水,渺小至极;但它的光,却是不可忽视的。一颗善良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一盏灯的温暖,就是这么强大而又纯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