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故事 20篇【实用20篇】

成语能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武器和食粮,全面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人故事 20篇,欢迎阅读!

浏览

750

作文

1000

断齑划粥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丧父,母亲由于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带着他改嫁别处。

范仲淹童年读书,就非常专心。十多岁时,他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昼夜苦读。每天煮一锅稀粥,等它凝成冻子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作主食。副食呢,更简单!切几根咸菜就行了。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齑划粥”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来的。

在范仲淹的同学中,有个南部留守的儿子,看见范仲淹每天只吃点稀粥,却不以为苦,只顾埋头学习,觉得很稀奇,回去讲给他父亲听。他父亲说:“这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你把公厨里的食物拿一些送给他吃吧!”南部留守是声势显赫的大官,一般人得到他的馈赠,会视作莫大的光荣。范仲淹却不是这样。

当南都留守的儿子奉了父命送来东西的时候,他再三推辞,争执了半天,才勉强收下。可是,过了几天,留守的儿子发现他送的食物并没有被吃掉,已经放坏了。他自然很不高兴,问范仲淹道:“家父听说你生活清苦,特地让我送了些饭菜,而你却不肯下筷,奠非认为这样做,就污了你品行吗?”

范仲淹解释说:“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是多年吃粥,已成习惯,如今骤然享受佳肴美馔,恐怕将来吃不得苦了。”

由于范仲淹出身贫寒,艰苦备尝,因而对民间疾苦深为同情。他做官以后,提出了许多对劳动人民有利的改革弊政的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先盛半缸饭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一次青年电视公开课上,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19xx年,十六岁的王健林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当时,部队正在积极开展野营训练。战士们每个人背一个粮袋、背包,就拉出去训练,负重至少也有二十来斤。野营训练的环境很恶劣,积雪很厚,没过了膝盖,野外宿营,什么也没有,需要自己挖个雪洞,钻进去过一晚上。每天平均要走六十里,甚至七八十里。如果你受不了了,可以坐后面的收容车,但这意味着你当年的五好战士就评不上了。

天气寒冷,加上每天的训练强度很大,战士们的饭量大增,而粮食供应却没有增加,大家普遍都吃不饱。当时的老班长看见王健林岁数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于是好心告诉他说:“小王,我给你说个事,首先你要承诺保密,我教你吃饱饭的招。”王健林连忙说一定保密。当时,部队吃饭用的是搪瓷缸,老班长告诉他说:“你呀,上去先盛半缸,等吃完这半缸,你再上去盛一缸满的,这样你就能吃饱了。千万别傻傻地先去盛一满缸,很多人都有这个心态,上去先盛满,等吃完了再来,就没第二次了。”王健林就靠着老班长教他的这招,在野营训练中吃饱了饭。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对王健林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他深刻体会到:做事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勤于思考、懂得取舍,把眼光放长远,才能有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名人故事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我阅读了——《名人故事》这本书后,从中感受到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勤奋好学。这本书说的是:司马光,李嘉诚,比尔。盖茨等等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以及展现他们的才智的事例。

这个故事述说了陶行知六岁应该上学,陶家没钱给学费,但他聪明好学,因此被附近开馆子的秀才免费收为学生,受到了启蒙教育,九岁时被外婆送到吴尔宽的经馆伴读,这才正式入学,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十岁时,听说有一位品学兼优的王先生主持学馆,便去求学,王先生被他感动就让他免费伴读。崇一学堂校长见他聪明好学,又允许他免费入学,毕业时名列第一。后来陶行知成为一个教育家。

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我们现代的小学生,想到现代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想到现在整天只想着玩,上网的学生,我们应该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小时候是多么勤奋,多么努力,他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向陶行知学习吗?像他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你难道不想成为吗?所以,我们应该像陶行知一样有这种精神,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无论你长大是不是个教育家,只要你努力奋斗,就会成功,就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启功的问与不问名人故事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书法大师启功面对求字的人几乎有求必应,很少拒绝。但启功在题字时有两件事一直非常慎重,不敢马虎。

一件事是在给别人题字时,他总要先问一下对方:“你要简体还是繁体字?”直到对方确定了才下笔书写,写好后并让对方也检查一下有无疏漏。有人不明白,于是问启功:“启先生,你想写简体就写简体,你想写繁体就写繁体,何必麻烦呢?”启功说:“写别人喜欢的才让别人更喜欢,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第二件事是求字之人要启功题写书刊或牌匾时,启功必定不问对方“你要简体还是繁体字”的征求意见,直接写简体字。对方想让启功写“繁体字”,启功也不写。有人不理解,问他:“启先生,你是不是爱写简体字?简体字好看?”启功一本正经地说:“这不是爱写不爱写、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汉字规范化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我就得执行。”

问与不问,体现了启功先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陈寿拜师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陈寿,字承祚,出生于公元233年,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县北)人。他就是我国史学宝库“二十四史”中《三国志》的作者。

晋书说陈寿:“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意思是说,陈寿小的时候很爱学习,老师就是他的同乡谯周。本文所要叙述的,就是他拜谯周为师过程中的一个故事

陈寿小时候很聪明,对学习也勤奋刻苦。父亲见他幼而好学,学有成效,还专门为他请了家庭教师。他在年仅十岁的时候,就能写出词句优美而又十分得体的文章来了。到十多岁的时候,便读完了家中所有的藏书,连父亲为他请来的老师,也因无法教他,而主动辞职回家了。

不久,父亲又要为他请一位家庭教师,他没有同意。因为他听说县城西有一位叫谯周的学者,很有学问,便想去拜他为师。父亲说:“听说谯周收弟子条件苛刻,未必肯收你为弟子。”

陈寿道:“我会有办法的。”

于是,陈寿收拾了简单的行李,独自一人步行三十余里,来到了谯周家。

谯周见他个子矮小,身体瘦弱,问道:“你今年几岁了?”陈寿言:“十二岁了。”谯周摇了摇头说:“年龄太小,有什么文化基础?先回去读书,过几年再说吧!”

陈寿一听让他回去,忙说:“先生,我年龄虽小,却早已读完了《诗》、《书》、《礼》和《左氏春秋》,您若不信,可当面测试!”

谯周见陈寿口气虽大,但气色坦然,不像有假,便半信半疑。于是,他从陈寿点名的几种经书中找出了几个比较难的问题,让他回答。没想到陈寿不仅对答如流,且延伸释义,显得知识非常广博。谯周便高兴地收留了他。

谯周精研六经,尤通书礼,还通天文,善辩才,是三国时蜀汉国内的著名学者。陈寿在他手下学习,深感其所授与众不同。自己过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顿时迎刃而解。对于新学的知识,更觉讲授得体,分析精辟,使他觉得十分解渴,越发激起了他刻苦学习的自觉性。谯周见陈寿对于自己所授的知识理解深透,掌握牢固,每次考试,年龄虽最小,成绩却名列榜首,因此,对他特别喜爱。

一晃几年过去,陈寿在学业上把谯周的上百个弟子,远远地抛在了后边。

后来,当陈寿学习毕业时,谯周曾十分激动地对友人说:“昔仲尼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而我今日弟子众多,虽然只出了一个陈寿,但我已心满意足。因为就他的才学而言,天下是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的。”

陈寿毕业后,初事蜀汉,封观阁令史。入晋后,被司空张华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平阳侯相,后任御史治书。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广受时人称赞。又有著作《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蜀相诸葛亮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爱国名人小故事大全

全文共 3913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的意义,一是对自己的意义。对国家的意义自不必说,维稳促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对自己的意义,爱国作为一种道德义务总让人觉得是无回报的奉献。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爱国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明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的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明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明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华罗庚立志回国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散居各地的罗迪的子女也再行团聚在一起,此时罗迪向过去所有储户或他们的子女寄出了一张贺年卡,贺年卡上附了几句话:"我,佛兰普斯科.罗迪曾经经营一家储蓄银行。1915年该行遭劫后,被迫停业,但当时我曾向各位保证,日后必将存款归还。经过多年的奋斗,我们兑现了诺言,现在还清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诚感欣慰。祝大家圣诞快乐!"当最后一张贺卡寄出以后,罗迪说:"我幸福,因为我无愧于我的承诺!"信用是金,守信既是市场经济应该和必须遵守的法则,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宋庆龄从小就养成的诚实善良的品格一直伴随她一生。她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妻子,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虽然孙中山创立了国明党,但是在蒋统治下的国明党已经变质,脱离了孙中山先生创立时的宗旨。于是宋庆龄始终站在共产党一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尊称为 "国母"。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茅以升的爱国故事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董存瑞的爱国故事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政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励志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法拉第在电化学方面有杰出贡献,得到欧美各国赠给他的荣誉头衔达九十四个,各国帝王还纷纷颁发奖金给他,真可谓"上马金,下马银"。然而法拉第却说: "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从来不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他告诉朋友,在这九十四个荣誉头衔中,只有一个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他想得而果然得到的,其余全是别人赠送给他的。

每当报童给法拉第送来报纸的时候,法拉第总是站起来道谢。他说: "我永远觉得应该有怜爱这小孩的意思,因为我自己也送过报。"法拉第在七十六岁时逝世,死后留下遗嘱,他的墓前只许立一块最普通的墓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现代著名书画家,在我国画坛上,素有“北齐南张”之说,即南有张大千,北有齐白石。齐白石属大器晚成者,他9岁学作木工,一直是位木匠,二十几岁才学雕刻,然后学画,37岁才跟王湘绮学诗文、学书法,最后终成一代大师。

据说,齐白石在湘潭黎威圣家作工时,见其兄弟二人皆好刻 印章,他便求授方法,黎氏不理。有一天,齐白石又去请求,黎威圣正在抽水烟,便和他开玩笑说:“你能把这水烟袋里的水喝干,我就教你。”齐白石果然皱眉把水烟袋中又臭又辣的脏水喝干了。黎威圣大为惊讶,为他的至诚感动,于是尽心传授齐白石的篆刻治印方法,几年之后,齐白石习成绝艺。齐白石脾气怪僻,他住在北京赶车胡同时,并不欢迎生客来访,客厅门口常挂着一块牌子,上书:“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北京,齐白石来不及转移,但他很有气节,根本不依附日伪军。日本人听说他是大画家,派人来求他画画,他在门口贴了一张告示: “中外官员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他还有个怪癣,对家里的一切东西,都由自己保管,一步一锁,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腰上老是挂着一串串的钥匙,象个管家婆一般。所以,有人说齐白石“身上驮着半斤铜”。

齐白石曾画有一张“不倒翁”的画,配诗嘲笑道:“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虚心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1684年11月的某一天,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到牛顿的寓所拜访。当谈到有关天文学的学术问题时,牛顿拿出写好的关于论证“万有引力”的论文,请哈雷提意见。哈雷看后,对这一巨著感到非常惊讶,认为这是伟大的论证、伟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劝牛顿尽快发表,以造福于人类。可是牛顿没有听取朋友的好意劝告,轻易发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经过长时间一丝不苟的反复验证和计算,确认正确无误后,才于1687年7月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世。

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他秘诀,唯有勤奋而已。”他又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些话道出了牛顿获得巨大成就的奥妙所在,那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奋地创造,开辟出科学的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濮存昕的报恩情怀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547 字

+ 加入清单

几年前,濮存昕凭着自己在电视连续剧《来来往往》中的出色表演,红透了半边天。各种片约雪片似的飞来,制片商为了拉他加盟,较着劲儿提高片酬。而濮存昕却谢绝片约,一心一意做他的公益事业,令很多人困惑不解。

在演艺界,濮存昕是个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人,很多重大的公益慈善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其实,做公益慈善事业,对于濮存昕来说,已经是一种日常生活,不管多忙,哪怕推掉报酬丰厚的片约,也要抽身完成自己的公益慈善计划。

一天,一位制片商朋友带着剧本、合同、片酬定金,特地赶到北京来找濮存昕,想重金请他出演一部完全可能火暴的情感电视连续剧的男一号。而濮存昕却不管朋友怎么恳求,就是一个劲地婉拒:“对不起,不是我不想演这部戏,而是我正在做‘防艾大使’公益活动,有很多事情要忙,确实没有时间演戏,怕耽误你的拍摄,你还是另请演员吧。”

濮存昕态度坚决,但是,制片商朋友还是不甘心地直言相劝道:“恕我直言,一个人难得几个事业高峰,你目前这么走红,是机会难得啊。就像一锅水烧到了99摄氏度,再添一把火就到100摄氏度了,而我这部戏,很可能就是这一把火,如果冷一下,温度就降下去了。现在影视界是人才济济,各领风骚一两年,你不抓住机遇,也许过不了几年,别人就取代了你,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濮存昕听罢,笑着说:“我做公益事业,是自己自觉选择的,就是自己的事业,我不会后悔的。这世界有赚钱的事,有不赚钱的事,来钱的事需要人去做,不赚钱、赔钱的事也要人做,如果大家都去做赚钱的事,不赚钱的事没有人去做了,恐怕世界就没有钱赚了。”朋友见无法说动他,又问道:“你这样做的价值在哪里?你多拍戏,多赚钱,有了钱多向慈善机构捐善款救济穷人,不也一样吗?何必自己亲历亲为,影响了自身事业?”濮存昕固执地摇头答道:“不一样,我们身边不缺有能力做慈善公益的人,而是缺少愿意做慈善公益事业的人,所以我才要亲历亲为,想唤起全社会做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这比捐多少钱都有意义。”

制片商朋友只好失望地离开北京,另外去找主角了。电视剧拍摄成功,投放市场,果然火了,在剧中饰演角色的演员们都借此走红,身价倍增。濮存昕很真诚地祝贺朋友成功,没有半点后悔之意。

几年后,濮存昕去上海参加一个慈善公益活动,又与那位制片商朋友相逢了,两人相约走进咖啡厅聊天。制片商朋友见濮存昕虽然拍戏少了,但是观众并没有忘记他,只要有他的角色,照样火,不由感叹道:“存昕啊,我服你了,好多人削尖脑袋上角色,而你却不断拒绝角色,观众还那么认可你,喜欢你,你真是演艺界的常青树啊!”濮存昕听了,谦虚一笑说:“什么常青树,其实我这些年担任了国家青年话剧院的领导职务,演话剧多,演电视剧少了。可能是我经常在公益活动中露脸,观众忘记了我的角色,记住了我本人这张脸吧。”制片商朋友突然问起了另一个问题:“我见过很多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人,但是像你这样执著,把公益慈善当作自己事业的人还真是不多见。你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濮存昕淡淡一笑说:“报恩。”

濮存昕见制片商朋友惊讶不已,马上撸起自己的裤管,让他看自己的两条腿,他的两条腿很明显地一粗一细不太对称。接着,他动情地说起了自己的身世:“我儿时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险些残疾了,走路很困难,我是凭着不断治疗和锻炼恢复正常的。在我最困难的日子里,不知得到过多少善良人们的无私帮助和鼓励,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鼓励,没有他们的风雨相伴,我一步也走不出。今天我成功了,有了帮助别人的能力,一定要以报恩的姿态,去无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谜底揭开了,濮存昕不用投桃报李的传统方式报答当初帮助过他的人,而是用执著于社会公益事业来实现报恩目的,他的报恩最终演绎成了人间大爱,显得更加珍贵。作为一个具有感恩品德、善良心地、大爱情怀的演员,没有理由不得到人们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中的名人故事集锦

全文共 355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名人,万古流芳。古文,是汉语的原始形态,亦是中华文化之精华,而成语更是精华中的精华。一个成语,往往诠释着一位名人波澜壮阔的人生。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集锦,欢迎查看。

1、一鼓作气(曹刿 guì)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成语解释: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成语解释: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成语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成语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成语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解释: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解释: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成语解释: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成语解释: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成语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成语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成语解释: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成语解释: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成语解释: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成语解释: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成语解释: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成语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成语解释: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成语解释: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成语解释: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成语解释: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成语解释: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语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成语解释: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苻坚)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解释: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8、泰山北斗(韩愈)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成语解释: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9、破釜沉舟(项羽)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成语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0、东窗事发(秦桧)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成语解释:比喻阴谋已败露。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成语解释: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成语解释: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3、梦笔生花(李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成语解释: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成语解释: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35、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成语解释: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36、赤膊上阵(许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成语解释: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37、马革裹尸(马援)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成语解释: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出处:《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成语解释: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39、洛阳纸贵(左思)

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成语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40、背水一战(韩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成语解释: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中名人故事大全

全文共 335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中有许多名人故事,有时,这些成语可以在阅读和习作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中名人故事大全,欢迎来参考!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样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我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理解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必须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一样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务必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我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此刻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向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十分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此刻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思考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我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样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必须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立刻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夫当关】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先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之后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就应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最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十分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十分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样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必须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立刻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样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死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能够战胜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骆宾王七龄咏鹅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678 字

+ 加入清单

骆宾王,字观光,是我国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他出生于公元640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卒年不详。骆宾王因七岁能作《咏鹅》诗而被称为“神童”。骆宾王之所以七岁就能写出震惊后世的《咏鹅》诗,当然和他的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后天勤奋学习、刻苦努力的结果。

骆宾王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一个诗赋爱好者,熟读《诗经》和《汉赋》;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善于作诗习文。特别是他的父亲骆一度,虽然主读经史,但也喜欢赋诗写文章。

骆宾王出生后,祖父见他生得皮肤如脂,眼睛有神,便预测他将来是一个做诗人的材料,对他格外注重培养。从他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开始,没有先教他识字,而是教他背诗;他的母亲虽然知道应该先教字后教诗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但她不愿意扫老人的兴,便乘老人不在时,偷偷地教他识字。

骆宾王在长辈的影响和教育下,对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祖父教给他背的诗歌,只要祖父教一遍,他自己背一遍,再用母亲私下教给他的字默写一遍,便能记住,而且再也不会忘记。开始,祖父每天教他一首诗,他能记住;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两首诗,也能记住;再后来,祖父每天教他三首、四首、五首诗,他仍能记得住。父亲见儿子一天能学会四五首诗,仍精力充沛,便又夹杂着让他学古文,读经书,骆宾王同样兴趣浓厚,学习刻苦,并且开始模仿着写诗、作文章。当他五六岁的时候,因为他善于观察,喜欢动脑,不仅掌握了上千首诗和几百篇古文,而且写出的诗歌也意新词美,作出的文章气势豪迈,成了当地远近有名的小才子。

公元647年七月,唐太宗下令全国各地选拔人才。来浙江义乌县选才的官员独出心裁,在正式举行考试之前,要召开一次赛诗大会,以进行初选。骆宾王听说后,也非要去参加不可,可是他的父亲骆一度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次赛诗会是朝廷所派官员举办的,一个刚刚学会写诗作文的孩子也去,岂不是胡闹?万一朝廷怪罪下来,自己如何担当得起?

后来,在骆宾王的反复要求下,他的爷爷发话了:“你父亲就是这样胆小怕事。别闹了,他不带你去,我带你去;可有一件,去了后能作诗就作诗,不能作就别参加,去看一看,开开眼界也是好的。”

骆宾王高兴得一个劲地点头。

七月的天气,正是骄阳似火,赛诗场不得不设在了湖边的一片树荫下。即使这样,那些考官们一人一把扇子,不停地扇着,可汗水还是顺着脸往下流。祖孙俩来到一看,赛诗已经开始了。那些报名的举子,有的年过半百,有的已近不惑之年,最年轻的也二三十岁了;可他们念出的那些诗句,不但考官听了摇头,连小骆宾王听了也感到没有味道,不由得心中着急,跃跃欲试。

正在这时,只听考官高声喊道:“还有哪位上场参赛?”

赛场上无人回答。

考官见无人应赛,便宣布说:“既然无人再来参赛,今日就此结束。”

“且慢!我可以参赛吗?”

祖父一把没拉住,骆宾王已跃人场内。

考官见进入赛场的虽然是个小孩,出语倒有胆识,眼睛虽然不大,却炯炯有神,不由得来了兴致,遂微笑着说:“此次赛诗,未宣布年龄限制,你可以参加。”

骆宾王说:“那就请大人出题吧!”

考官一听,不由感到吃惊,心想:别的参赛举子,都是把准备好的诗拿来念,而他却要当场吟诗,还要考官出题,看来,这小孩有点不凡。可是,出个什么题目好呢?

考官正在思考,忽见湖的对面游来一群鹅,并且“哦,哦”地叫着,遂灵机一动说:“就以湖中的鹅为题吧!”

对鹅,骆宾王很熟悉。因为他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天天有鹅在河中戏水觅食,他经常随爷爷去河边散步,对鹅的形象和习性做过细致的观察。所以,当考官说出以鹅为题时,他稍加思索,便随口吟道: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骆宾王的话音一落,那考官便情不自禁地称赞说:“咏得好,咏得好,真是咏绝了!”

那些参赛的举子,更是一个个被骆宾王惊得面红耳赤,目瞪口呆。

这年,骆宾王七岁。他的名字,伴随着《咏鹅》,被越传越远。

后来,骆一度去山东博昌(今山东博兴县)任县令,骆宾王也随父来到博昌。几年后,父亲病死在任上。十七岁的骆宾王带着他的母亲,移居到兖州瑕丘县。他初试未中,公元678年,任长安主簿,后调侍御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不让同学掉队名人故事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在江苏省扬州市的平山堂,有一个幽静的石洞。山洞里,藏着作家朱自清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

朱自清在扬州两淮中学读书的时候,是个诗歌迷。他和几位爱好诗歌的同学一起,成立了一个诗社,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平山堂的石洞中赋诗作文,切磋学问。

一天下午,按惯例诗友们又该聚会。可眼看太阳快要落山了,唯独朱自清还没来到。他到哪儿去了呢?大家正纳闷地猜测着,忽然,朱自清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洞口,身边还跟着另外一个同学——李星。

“同学们,李星也来参加咱们的诗社了,大家欢迎!”朱自清拉着李星的手,激动地说。说完,又带头鼓起掌来。

原来,李星因为功课不好,常挨老师的批评。昨天,他考试又砸了锅。

老师一气之下,不让他再来上学了。

朱自清暗暗同情李星,心想,李星学习成绩差,主要是由于性格孤独、死啃书本造成的。只要大家亲近他,帮助他,他一定会后来居上的。于是,朱自清一放学就跑到李星家里,请他来参加诗社活动。

诗社真是个火热的集体啊!同学们有的向李星介绍历史掌故、人物趣事;有的帮李星学习功课、写诗作文。没有多久,李星的学习就赶上来了。他把自己写的文章送给老师批阅,老师读后,大为吃惊,连声赞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看来,李星决非不可雕琢的朽木啊!”

从此,李星又回到班上学习,并一直参加诗社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1898年,海伦 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一个度过88个春秋却只有19个月光明和声音的弱女子,但她不向命运屈服,经过不懈努力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立了数以万计的慈善机构。

一生共有14部作品,处女作>,被喻为无与伦比的著作.海伦?凯勒的作品还有: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53年美国上映海伦·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哲理故事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1856—1950)就是世界着名的小说家、社会活动家和幽默大师。他在访问苏联期间,有一天在街头遇见了一个苏联小姑娘。那小姑娘聪明活泼,逗人喜爱,萧伯纳便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萧伯纳对小姑娘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这天同你玩的就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令人意想不到的就是,那小姑娘竟然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此时你回去告诉你妈妈,说这天同你玩的就就是苏联姑娘赖莎。”

这件事给萧伯纳以不少的感触。“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就应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萧伯纳感慨地说。

“这就就是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的!”

还有一次,萧伯纳收到一位小姑娘的来信。信中说:“您就是一位最使我佩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之情,我打算以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心爱的小狮子狗,此时它就是我过生日时亲戚送给我的。不知尊意如何?”

这真就是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萧伯纳却幽默地回信道:“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颇党风趣盎然。我十分赞同你的主意。但就是,最主要的一点,你务必和小狮子狗商量一番!”

哲理: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就应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危难时刻显本色的英雄赵博生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将江西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以纪念革命烈士赵博生

赵博生,1897年出生于河北沧县东慈庄。1924年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从团附升至军参谋长。期间赵博生受共产党人刘伯坚等的影响,于 1931年与在第26路军中的中共特别支部取得联系,赵博生说:“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赵博生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2月14日,赵博生同季振同、董振堂等率所部1.7万多名官兵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赵博生先后任红5军团14军、13军军长,军团参谋长、副总指挥。他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和南雄水口、建黎泰等战役战斗。每战他都亲临前线,屡建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一级红旗勋章。

1933年1月8日,赵博生与敌人在激烈的肉搏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6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吴起的名人故事_700字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吴起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很高,和兵圣孙武差不多,被称为吴子,著有《吴子兵法》。吴起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少年时候家里比较有钱,大概有些虚荣心,倾家荡产谋求当官,却始终没混上一官半职。他家乡的人嘲笑他,吴起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几个嘲笑过他的人,奔出了卫国东门,与他的母亲诀别说:“我吴起不做卿相之类的大官,决不再回到卫国。”吴起逃出了卫国,拜大儒曾子为师学习仁义道德,他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曾子以为吴起会赶回去奔丧,谁知第二天吴起若无其事照常来上课,曾子惊讶地询问吴起,吴起满不在乎地回答:“母亲既然已经死去,赶回去也无济于事,还不如继续追求学问。”这让曾子很看不起,便与他断交了。

吴起被曾子赶走后,来到了鲁国学习兵法。当时齐国攻鲁,鲁国打算用吴起为将,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国君表示出怀疑的意思,吴起了解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妻子杀掉,于是鲁国用吴起大破齐军。吴起杀妻的行为并不为世人所认可。当年齐桓公威震天下时,易牙杀子烹成美食取悦桓公,管仲认为这种违反人伦的举动十分可疑,以为“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桓公不信,继续信任易牙。管仲死后,桓公有病,易牙作乱,桓公求一饮一食而不得,病死。

吴起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很高,和兵圣孙武差不多,被称为吴子,著有《吴子兵法》。吴起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少年时候家里比较有钱,大概有些虚荣心,倾家荡产谋求当官,却始终没混上一官半职。他家乡的人嘲笑他,吴起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几个嘲笑过他的人,奔出了卫国东门,与他的母亲诀别说:“我吴起不做卿相之类的大官,决不再回到卫国。”吴起逃出了卫国,拜大儒曾子为师学习仁义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让人有启发的名人故事1:梦想是人生最甜的果子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她出生在福建山城永安一个普通的穷人家庭,在山区里长大。小时候,她发现每次哥哥从山上回来,篮子里的果果都比其他伙伴多。她问哥哥为什么,哥哥用衣角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告诉她:“我在树上摘的和其他人的差不多,但下树后,其他人急着回家,而我会把树下、草里的每一个果果捡起来,这样就会得到更多一些了。捡起每一个小果果,拾到篮里的才是自己的。”她用清水洗去山果上的泥土,放进嘴里,真脆,真甜。“捡起每一个小果果,拾到篮里的才是自己的。” 这句话从此种到了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向上吐芽,向下扎根。

1994年,初中毕业的她,考入福州师范艺术学校幼师美术班。在学校里,她努力地学好每一门课,她觉得这些课都是自己成功路上的一个个小果果。幼师毕业后,她的心中有了更大的梦想,毅然辞去幼儿教师的工作,选择了北漂。她租住在由潮湿的防空洞改成的地下室里。有时晚上下大雨,早上起来,鞋子就在水上漂着。最窘迫时,她一天只吃一包方便面,饿得直发晕。无论多么苦,她都没有哭过,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清楚地懂得,所有的苦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那个梦想:进入演艺圈,成为一个演员或导演。每一天,她都在为这个目标默默地努力。困窘中的她没有想过放弃,始终有坚定的信念在内心,梦想不灭,希望无垠。

天道酬勤,凭借扎实的根基和不懈的努力,她纵身一跃,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除了用心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外,她还经常去旁听表演系的课程,表演课、形体课、台词课,还有语文、政治、外语等必修的文化课,每一节课她都当成是一个个甜滋滋的山果果捡起来。为了学好英语,她一到暑假就去北京新东方英语学校苦学英语,她相信外语也是一个小果果,不管以后做什么,学好它,终究会用得着。

一有机会,她就去参与演戏,锻炼自己。不管角色大小、台词多寡,她都全心投入,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她觉得能演戏是命运的垂青,于是对每一个到手的角色都兢兢业业,这为她赢来了许多意外的加分和机会。命运之神终于将更多的青睐给了那个准备最充分的她。2005年11月2日,她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命运让我和“姐姐”狭路相逢,我终于踩着点儿了。这一年,她主演了著名导演顾长卫执导的影片《孔雀》。在《孔雀》里,她的角色是内心安静淡定却又为了爱情热烈奔跑的痴情“姐姐”。这部影片在参加柏林电影节时,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接受多家国外媒体的采访,无需翻译,毫不怯场。媒体兴奋地评价她为“章子怡之后又一个具有国际明星潜质的女孩”,有人甚至开始叫她“小章子怡”。她微笑处之,她知道出色的谈吐只不过是原来努力捡起来的一个果果对自己的回报而已。

一次次准备,一步步努力,捡起成功路上的一个个小果果,她开始成为大银幕上炙手可热的演员。她是《七剑》里灰头土脸的村姑,是《花腰新娘》里媚惑的彝族姑娘凤美,是《紫玉金砂》里的曾家大小姐,是《门徒》里鬼魅一般的吸毒者,是《证人》里能说一口流利粤语的律师,是《红河》里的智障少女小桃……

她就是张静初,这个而立之年的女子,外表虽然娇柔,内心却异常坚强,有梦想,肯坚持。谈到成功,张静初一脸微笑:“成功没有捷径,我只不过是在恰当的时间,及时将每一个果果捡起而已。对我来说,梦想才是人生最甜的果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成就故事有感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是人类的精英;他们想熠熠升起的灿烂群星,发射出绮丽的光芒,照耀着人类,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着人类的进程。他们的存在,体现了人们的光荣,他们之所以所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是因为他们从小受到了浓厚的文化熏陶,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加上他们天生聪颖,刻苦的学习精神,成为人类历史上闪动的精英。他们每一人的故事都是一本生动的、有趣的、神奇的教科书,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从此有了远大的理想。

同样,中国这一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仁者志士、之圣贤者。他们当中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有受万人敬仰的思想家,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有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他们是历史转折时期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外名人的奋斗史,也正如一面镜子,既照之了过去,也映视了未来,纵观中外名人的成功范例,我们发现这么多人正是以其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才屹立于人类各行各业佼佼者的行列的。这是励志成功的读者们需要成功和借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创业名人励志故事:创业当事业,干事像“拉犁”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陈山枝,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晓丹来到中青在线演播室,做客第九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励志教育在线访谈。作为通讯和软件行业领军人物,两位嘉宾与网友分享了他们工作和创业中的青春故事。

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家里人希望陈山枝选医学,但听说学医要背很多东西,不喜欢背东西的他选择了通讯技术,并一直读到博士。

我国的第一代移动通讯设备都是进口的,第二代的,我国还只能做部分系统设备。到第三代移动通信时候,大唐电信集团抓住了机会,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标准——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接纳为三个国际主流标准值之一,“大唐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是依靠一个团队,不是技术总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依靠团队企业化运作,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从2006开始,陈山枝带领科研团队开展TD-SCDMA4G业务,今年1月正式被国际电联接纳为4G的国际标准,“后面的‘拉犁’更多是我们团队一块‘拉犁’的过程”,陈山枝说。

回首自己的成长,陈山枝认为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很重要,“交给你的项目你能认真做好就会有新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给你更大项目时候,只要你认真做,一定还会有新机会。”陈山枝说。

姜晓丹研究生阶段和几个同学共同做一些IT方面的研究,“到快毕业的时候,大家觉得把这事就扔了,有点可惜”,当时清华信息学院院长也有一个观点,IT行业是年轻人的行业,必须紧密地和市场结合。

凭着年轻人的拼劲,几个人成立了北京慧点科技公司。“当时也是一种感召,那会儿谈的比较多的是微软、比尔·盖茨,看到软件产业快速的发展趋势,觉得中国总应该在这个产业上做点事”。

姜晓丹雄心勃勃,但是刚刚创业的他还很快就遇到了企业的困难,“我们是一帮学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类专业的人凑在一块,但是做综合管理的没有,懂技术的没有,懂销售的人没有,我们从只会做技术。”好在这个团队“一直在学习中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

“在成长过程当中,,肯定有失败,慧点的成长也是在教训中成长的过程”,面对未来的发展道路,姜晓丹和他的团队已经将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定位于要做中国最好的软件企业。

同样作为电子技术领域的领跑者,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冯军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企业取名叫“华旗”,就是希望能成为中华企业的一面旗帜。当他还是学生时就有这么一个愿望。后来成立华旗,决定公司的品牌就叫“爱国者”。这个名字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人才进来。

在企业与日本品牌、韩国品牌激烈竞争的时候,他和自己的团队努力坚持。“确实压力很大、很辛苦。但是大家志同道合,我们都有决心做出一番事业,还是坚守下来了”。

“华旗”在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冯军坦言,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学到了很多,包括怎样帮助别人,怎样与其他企业合作,以及如何走向世界。

对于年轻创业者,冯军建议别把创业局限在办企业、做老板上。创业就是创造新的价值,要把创业当作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