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寻找隐秘的维度纪录片观后感(经典20篇)

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寻找隐秘的维度纪录片观后感作文。

浏览

3544

作文

776

回望梁启超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最黑暗地狱底层有血有泪有志气的一位满身创伤的青年,他也屡次想象陈天华那样跳海而死。但他坚决相信中国不会亡,所以他虽然处在全然无望中,却始终在挣扎奋斗。如果说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则梁启超便是民主思想的先行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次年访康有为,被这为今文经学大师所折服,于是依毅然退出学海堂,从学康三年,自称“生平知有学自兹始”。戊戌政变后,出亡日本,广读西书。1902年创《新民丛报》。

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著述等身,总约千万余字,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1912年回国,1918-1920年旅欧,回国后不遗余力地从事讲学和著述,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主要著作收入《饮冰室文集》。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3月2日,公司党委组织部分党员职工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该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19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回首这砥砺奋进五年时光,无数的光辉时刻值得被所有中国人铭记,该片展现了我国这几年高科技方面的突飞猛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振华30号”完成港珠澳大桥的最后吊装,“复兴号”动车组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的运营,首个太空实验站“天宫二号”如期升空,“南水北调工程”完成通水运行……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时间频频亮相。

影片不仅彰显了我国的雄厚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这部《厉害了,我的国》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宏大主题的表现,也是微观感性的展示,它通过一个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赞叹在惊呼的同时,发自内心地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然,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更是奋斗出来的。

《厉害了,我的国》中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有世界胸怀的一种表达。《厉害了,我的国》不仅是为国家点赞,也是为每一个用奋斗去争取更多幸福的中国人点赞。亲身感受影响之震撼、国家之强盛,为“我的国”点赞!当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点燃。“厉害了,我的国!”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技领域不断突破,见证着中国人甘于奉献、敢于攻关的无畏精神。更多的事实,讲述着中国人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风貌。原本遥不可及的宇宙太空和深邃海底,已被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化为咫尺。但中国人的梦想不会止步于此,而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更广的领域迈进。我的国,一定会更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这部电影就较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在影片中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令人震撼的大明宫建筑,而且也看到了生动的历史故事。金导接收采访时说他透过电影展现出来的60%是根据史料,40%是根据想象。这样一来,影片所讲述的资料既有了历史的依据,避开了瞎编乱诌之嫌,同时又有了鲜活生命力,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特技的运用能够说是《大明宫》的又一亮色。电影与纸质媒介,收音机等传播方式相比本来就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优势,特技的运用更是使电影如虎添翼。《大明宫》的制作集中了全国在此方面最好的专家顾问和古建专家,以及美国好莱坞的技术专家,因此从技术层面上,《大明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透过电脑特效展现了大明宫的宏伟气魄,把大唐博大、自容、包容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人物的塑造上,可谓是别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以挽救马球比赛的败局引出李隆基的出场,塑造一个英姿飒爽胆识过人的男儿形象;又用歌舞塑造了大唐的女子。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杨贵妃这个形象的塑造。首先在外观上打破了人们一贯认为的“环肥燕瘦”,找了苗条的白雨饰演杨玉环。我查了白羽的相关资料甚至看了她的博客,觉得这样的女子饰演杨玉环确实很适宜。她具有浓郁的古典美的外表与清秀娟慧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美妙的舞蹈更是让人赞叹不已。我觉得她是我最喜爱的“杨贵妃”。导演突出了杨贵妃的能诗善舞的诸多方面的才艺以及聪慧伶俐、善解人意的性格。玄宗与臣子下棋时陷入困境,贵妃以猫和局,挽救了玄宗的败局。这个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真让人拍案叫绝。

看过《大明宫》后心里很高兴,同时又有些失落。高兴地是我们以前有一个那么辉煌的朝代,给我们留下了那么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这部影片又生动的再现了梦般美妙的大唐;失落的是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而现代人又很少对自己目前所处的文化状态有所警觉。静下心来,觉得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文化走到这天失去了以前那种强大健康的发展势头了呢?政治上的教训且不论,文学艺术上,我们这天很难找到堪称优秀的作品,充斥耳目的是大众文化的滥觞,低级趣味不断抬头;建筑上,更是千篇一律的疯狂复制,使城市一天天变得丑陋不堪……这样下去,民族最精粹的文化最悠久的礼貌又怎能健康的延续并发展?

拍摄历史纪录片有其现实的好处,《大明宫》让我们了解大唐,同时也务必对我们此刻的文化有所反思。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创造文化,利用现代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一切便利来繁荣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中心武汉采取的措施越来越多,防范疫情蔓延的“篱笆”越扎越紧。

防范疫情蔓延,关键是要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呈现加重趋势,感染疫情人群不断增多,疫情蔓延范围不断扩大。又正值全国全年客流量最高峰的春运期间,如不迅速对疫情中心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管控,势必会导致疫情进一步蔓延,给后期疫情防范带来更大的困难。在现代科技还不足以识别所有潜在患者的情况下,武汉以“限制进出”这种超常手段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必须之举,也是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必要之举。

意外突然降临,各种防控举措升级,势必会给武汉人民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武汉人民用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彰显了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相关方面,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武汉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一方面加大对武汉的医疗、生活等物资供应,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不良市场行为,维持正常的价格秩序,用务实举措安抚人心,让武汉人民知道,全国人民和你们在一起。

武汉全城已进入“战时状态”,但这绝不仅仅是武汉一城的“战争”,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战争”。疫情仍在蔓延,所有地区所有人都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入到与新型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鉴史问廉》纪录片第二集观后感

全文共 2150 字

+ 加入清单

坐在电视机前,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警示。不由发出“历史尘烟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的感慨。荧屏里,我看到了秦国虽有万里长城,能抵御外敌的入侵,却抵挡不了“奢”的侵蚀,最终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而止于二世;我看到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也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的西晋,毁灭在“斗富”中,正应了当今人们所说“不作死就不会死”;我看到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明白“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崇尚“恭俭爱民”,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我看到了繁华汴京(开封)因“艮岳”的奢侈建筑而很快土崩瓦解,靖康之耻,皇帝被掳,耻在亡国,实为贪腐,皇帝成了囚犯,当应了这句话“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我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的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以史为鉴、鉴往古今”,国人,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去看看这部纪录片!

【《鉴史问廉》第二集观后感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观《鉴史问廉(2)清官之念》有感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政府大门、信访接待室外总有一幅相同的景观不时呈现:一群上访人员高举写着“寻找包青天”的横幅在申诉,相信做为政府这一庞大机器的每一颗螺丝钉的公务人员都曾见过。

千百年来,百姓心中始终蕴含着一种清官情结,这也是人们对清廉、正义的不懈追求。

走进七朝古都开封的包公祠,我们见到了中国公平正义的化身——大宋丞相包拯,他是自宋至今一直被民间崇拜的精神偶像,在戏剧艺术舞台上,他那代表正义、坚定的黑色脸谱和额头代表清正的一万月牙儿的形象已经深深根植在百姓心中。

更有唐朝仁相狄仁杰,虽然是荷兰人高罗佩的撰书让他成为享名海外的“中国的福尔摩斯”,但最根本的是他自身始终坚持的“为公正直才能一心为公,明察秋毫才能断案公正”的为官理念和出任大理寺拯一年内清理历年积案、处理一万七千多人无一人申诉的敬业精神和才干,这样才能使他成为一个名垂青史为百姓带来福祉的清官。

强项令董宣,69岁高龄就任洛阳县令,以执法严格、清正廉洁的为官形象,至今受到洛阳百姓长久的思念。

张伯行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至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一字诗包容了古往今来砥砺道德、提高修养的廉政警言,而他在上任伊始所书《却赠檄文》更是从根本上堵塞了一切有可能发生的贪赃枉法、行贿受贿的路径。

海瑞也曾上过“头条”!原因是他母亲生日时买了二斤肉!这在当时和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竟然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代清官海大人身上!前段曝出某地官员吃了包括鳄鱼肉、孔雀肉在内的美食佳肴共花费了十几万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难能可贵的是吃着白菜豆腐的海瑞,在浙江淳安任职一年间,把衙内行政经费和公务招待费用由原来的每年上万两银子下降到了九百两左右!

一个“富二代”王思聪的一条微博可能瞬间有上千条的回复,一个影星的生活照点击量可达上万条,但这些曾经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清官却渐渐湮没在人们的记忆中,甚至今晚在《鉴史问廉》中缅怀他们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已经忘了这些历史上清正廉洁的标志性人物。

而事实上,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官二代、富二代在公众场合从事有悖社会公义道德甚至法律的举动而能毫发无损,缺少的正是董宣这样的敢于严格执法、不畏上、只为法的强项令!

包青天的三口铜铡如果留在今天,应该不会出现2014年这么多包括薄熙来、徐才厚、周永康、令计划在内的“大老虎”和“小苍蝇”!

狄仁杰若在,也未必会出现内蒙古“呼案”的十八年沉冤!

……

包公祠里的仿北宋时期的题名碑上包拯的名字已经被万千景仰者摩挲的几近不见,希望一代能吏廉臣的清官形象不会陨灭在当代从政者心中。成为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的清官,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从政者毕生的追求!

元芳,你怎么看?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当最美孝心少年们的事迹被一个个展播的时候,观众席上,镜头闪过的,都是一张张难过至流泪的面孔。

观众哭了,节目的效果就达到了。

视频中每一个孩子的悲惨经历与观众席上的每一位都不太可能有交集。观众哭了,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们的经历太悲惨了。央视找到了这些孩子,对他们施以援手,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温情,对这个社会又重新充满了希望。

我想,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如果这些孩子的经历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会怎么办?

当然不会,怎么可能?我的家庭是完整的,我的孩子是幸福的,我怎么舍得他去经历这些?太悲惨了,惨不忍睹,把我都惨哭了。

晚会结束,观众回到家中,睡上一觉,第二天醒来,就会忘记昨天晚上的一切。因为那一切,都是和自己没有关系了。即便它就是真实的存在,也依然会像看一场悲情电影一样,哭过了,也就过去了。

我们该想的,不仅仅是表彰这些“最美孝心少年”,更应该想的是如何动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尤其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看了这些我才知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不仅有世界人民,还有中国人民。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撑起一个家,是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寻找董黯观后感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以“慈孝”为主题的公益影视作品《寻找董黯》在欢乐小马电影城进行首映,为观众给出了答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华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龚建长,市政协副主席戴南璋出席首映式。

《寻找董黯》是我市首部以“慈孝”为主题的公益电影,讲述了陈述小朋友在经历神奇的穿越之旅后来到董黯身边,感知亲情、懂得孝道,并从内心深处真正“找到”董黯的故事。影片以董黯汲水孝母事件为主线,通过现代与历史的重叠往复,探索我市慈文化的慈孝历史根源,让观众深切了解并感知慈孝文化基因,充满了正能量。同时,影片从演员、取景等方面突出慈溪的人文色彩,极具本土特色。

首映式上,影片中许多演员纷纷亮相,分享自己“触电”的心情。三位小主演李嘉诚、岑思蕊、王颢程成为了舞台的焦点,一一向观众分享了自己拍摄影片时的感受。作为人生中一次难得的体验,小演员们认为拍电影虽然很辛苦,但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尤其是董黯的慈孝行为和慈孝精神,让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全程陪伴孩子拍摄的思蕊妈妈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在拍完电影后,平时在家对我更加孝顺了,一个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让我感到温馨。”

据悉,为了产生更好更广泛的社会效益,影片还将以影院上映、校园展映、电视播出等形式进行推广,并配合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观后感作文大赛、慈孝主题演讲赛等活动,以此进一步深化慈孝内涵,凸显慈溪作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的独特韵味。此外,还将与大型视频网站合作向全国进行推广,提高慈溪慈孝文化的知名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精选学习心得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在“疫”线抗争的“逆行者”们,这是一场特殊的考察,特殊的节点、特殊的地点、特殊的慰问,饱含着总书记对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特别的重视,总书记亲临“疫”线指导工作,如春风送暖,如雪中送炭,如战鼓擂响,让我们心头倍感温暖、脚下顿添力量。战“疫”攻坚时期,党员干部当进一步坚定决心、增强信心、笃定恒心,用“心”驱动,“疫”战到底,夺取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胜利。

年这个春天注定被记入史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这个祥和的春节蒙上了一层阴影。党中央及时做出决策部署,全国上下一盘棋,联防联控,国人大力支持,不走亲、不访友、不聚餐,“宅”家不出,有效阻止了疫情传播。疫情肆虐,当你在家享受“岁月静好”之时,有一些人正在负“疫”前行,平凡而伟大。

快递小哥,被总理称赞为“疫情中的逆行者”“平凡英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行业关停,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幸好有这个群体,他们普遍放弃休息,依然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用责任架起一座连接商家与千家万户需求的爱心桥。3月9日下午,快递员代表李杰登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很好地证明了在我国“民生无小事”。疫情当前,民众日常生活要靠这些“金牌骑手”的无私付出,他们跑得多少,群众出门就少了。疫情过后,请不要随意对“迟来”的小哥发火,请不要吝啬你手中的一个“赞”,这样才能让他们“跑”得更安心、更舒心。

环卫工人,被人们赞誉为“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起得早、睡得晚,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虽然这个岗位不受瞩目,但,就是这个群体,一个由老年人、下岗工人组成的队伍,一个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队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点,却明白身上的使命之重,没有豪言壮语,依然默默无闻坚守岗位,义无反顾地“逆行”在一线,那一抹“橙黄”穿梭在街道、社区、乡村,清扫街道、消毒杀菌、收集转运垃圾,成了疫情防控工作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疫情面前显大爱,拿着微薄的工资,平常连瓶矿泉水也不舍得喝的他们,却积极捐款。疫情过后,请记得每年10月26日为环卫工人节。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社区保安就是这道防线上的突击队。疫情肆虐,全国各个社区、住宅小区的保安人员充当“黑脸门神”,用大义坚守岗位,守护人民健康。社区、小区保安人员任岗位普通,责任却很大,门岗需要24小时值守,返乡人员信息采集、健康状况、体温测量等工作要一丝不苟。除此之外,坚持每天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消杀,还有大多保安人员做起了“采购员”,为居民免费采购生活物品,并送到门前,为的就是守好疫情防控的这“最后一公里”。疫情过后,请善待保安人员,因为他们也是人民群众安全的守保者。

这个世上本没有英雄,只是大灾面前让无数平凡的人们成为了英雄。我想,只有在中国,才能让这些平凡的人在疫情面前无私无畏。化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保安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疫情期间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教师观看纪录片《为了和平》的观后感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整整70年前,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在朝鲜半岛徐徐拉开。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那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那一次,中国人民用全民族的空前团结,向全世界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等.

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长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生七年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902 字

+ 加入清单

会看这部纪录片起初是因为知乎上有人强烈推荐,恰巧微博上也有人写了篇文章介绍这部片子。但更吸引我的是它的拍摄方式和内容,每七年一次拍摄,来记录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处在毕业之际,人生交叉口的阶段,难免有些困惑。因而不顾一切想要寻求一些东西消除我的困惑,而这部片子就是其中之一。但看完最新的《56 up》后,我的困惑依然没有解除。

虽然这部片子没有什么直接的结论,但仅仅通过观察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但很长时间我不知道对这部片子写些什么。

首先是几位纪录片主人公的一些言辞一直萦绕在我耳边。“人们会误把我们当作代表,然后说他们就是这样的...”,"七年的时光,却要通过镜头前的10分钟展示,这太片面了..."。假设导演选了另外14个小孩拍了这部片子,这部片子又会变得怎么样呢?仅仅是14个人不同背景的人就能代表英国的阶级现状吗?他们的真实生活真的是镜头前所表现的那样吗?即使导演以最真实的手法来记录他们的生活,我还是不愿亲率地下定一些结论。

其次,如果不轻率地下定一些结论的话,那我只能从叙述主人公的生活入手。但纵观14位主人公从7岁到56岁的生活经历,我发现自己也很难写出什么。当然我可以写Paul和他妻子卖了房子换了辆房车环游澳洲,也可以写Bruce孟加拉国支教,但主人公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生活,生活,生活。结婚,生子,离婚,再婚,失业,换工作,亲人世,看着子女成家立业...

对这部片子的很多论述都集中在社会的阶级问题上,之前提到的微博上那篇文章就从这个角度写了很多。除了Bruce,Nick,Neil比较特殊外,其他11个孩子基本都延续了父辈的成长轨迹。当拍到《56 up》时,他们的孩子也延续着他们类似的轨迹。Neil从少年起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一生比较坎坷。而Bruce和Nick家境一般,但他们通过另一种方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教育。

虽然有“阶级”的存在,但由于英国比较完善的社会制度,即使是那些工薪阶层都有着非常不错的生活。Tony是出租司机,在西班牙有一套度假房;Simon是单亲家庭出身的,他后来和妻子一起照顾一些暂时无家可归的孩子。即使是有精神疾病的Neil,靠着救济金也还过得可以,当然他也积极地做他议员的工作,还参与社区的活动。可能这也是“阶级”比较稳定的原因。

另外,我认为人的视野、格局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而家庭对此的影响非常大,父辈的生活、行为和思考方式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他们总是按照过的经验来指导你。不管你有意识和无意识地采纳了,都会让你走上与他们相似的人生道路。

(下篇 写于2014年12月29日)

隔了大半年再来谈这部纪录片,我的感悟是:我的人生大抵会与纪录片中人物的是相似的。

我会继续地努力学习,探索,发挥我所有的潜力;但即便这样,从概率上说,我还是得过普通人的生活。我可能一辈子都得朝九晚五;有那么一天我也要组成家庭;还有很多纪录片中出现的画面都会在我生活中出现。当然生活中也会有激动人心的时刻,让人难忘的时刻,但大部分还是每日的琐碎。

要是以前的我,肯定会很绝望的,但如今却也坦然了。我依然为某种愿景而不断前行,即使知道很难成功,却也不气馁。另一方面,我不断前行,并不是为了与如今的生活断绝;相反,我却来越喜欢现在的生活。我静静地观察着人们的各色各样的表情,仔细地聆听周围的对话。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趣味,有时这种趣味甚至超过了看书。

其实,我一直想谈谈纪录片中的Bruce,他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初看片子的时候,Bruce和Nick是我最关注的角色。因为他们都从普通的家庭,一路逆袭,考上了牛津大学。可毕业之后,两人的轨迹就发生了变化。Nick选择了学术,从此走上了稳健的人生;而Bruce,当了一名老师,教的都是些困难儿童,在片子里可以看到很多都是印度裔。虽然我自己相当务实,但我敬佩那些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从那时起,Bruce成了我的重点关注对象,并在心里为他摇旗呐喊。

可Bruce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一直从事着这种工作,40多岁的时候才结了婚;妻子是同事,一名大龄女青年。更让我心痛的是,(也许是出于家庭的经济情况,他有了2个儿子)他开始教贵族学校。因为这事还被以前的同事指责。刚看完这段时,我是很心酸的,心想:Bruce最终还是没能守住他的理想。可我又不想把他塑造成一个悲情英雄,于是很长时间,这篇文章再没往下写。

但如今回头看,我为Bruce感到高兴。他追求过自己的理想,即使还是教贵族学校了,但他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二十多年的青春,这可否称为成功?看着他跟妻子骑车自行车回家,看着他满头白发给儿子当马骑,看着他打棒球跑垒时的艰难,这时我眼中充满了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英雄儿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70年前的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中国人民志愿军18万将士血染疆场,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三千里江山,其中包括开国领袖的长子毛岸英烈士。

是血与火铸就了我们这个的不屈民族。历史不会遗忘。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我很高兴的是,85岁的老父亲也是受奖人员之一。父亲几年前患有老年痴呆,一时清醒一时糊涂。刚刚把碗放下来,还说母亲没有给饭他吃。但只要提到朝鲜,提到在三八线、开城、上甘岭,父亲混浊的眼睛好像突然明亮了许多。

朝鲜,这个陌生的国度,是他一生最刻苦铭心的记忆。我见过父亲得过的一枚志愿军奖章,记得上面有一个和平鸽的图像。小时我常常拿在手中玩。父亲曾告诫我:不要玩丢了,这是要随他入土的。不想后来真的被我弄丢了。直到现在我一直后悔不已。

我父亲是1956年入朝的。这时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已有3年。因此,他上过战场,扛过枪,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战功。但朝鲜半岛上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的汗水。他与他的战友们一样,时刻准备着冲锋。他把他的青春和最宝贵的年代,留在了三八线附近。

当美军的铁蹄踏过三八线时,中国发出严厉警告,“美国军队果真这样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称,“中国绝不可能默许美军挥师朝鲜边境,因为朝鲜是历史上入侵中国的必经之地,特别是日本就是以朝鲜为基地占领满洲,侵略中国北方的。况且美国出兵朝鲜在战略上还意味着中国在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两线受敌。”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发评论,列出美国的6大教训,其中之一是不与你的对手对话是愚蠢的。文章称,1950年10月,朝鲜战争似乎戏剧性地提前结束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占领了平壤,并逼近与中国接壤的鸭绿江边界。中国决定,它不会容忍美国军队在其边境,并警告美国必须后退,但没有成功。直接谈判可能会产生一个暂时的解决办法,也许是一条从平壤到元山的新边界,为中国保留一个缓冲国家。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志愿军的加入,加剧和延长了战争。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小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让日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以不公开的两次地下核试验,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争一较高下。

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无不胜。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是不畏强暴、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一只纸老虎。中国人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不能忘记开国领袖的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狭路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光荣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这个纪念章颁发的时机恰逢其时!这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蠢蠢欲动的一切反华势力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美国非要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一定要做个合格的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记录频道(CCTV-9)晚8点播出了第一集《兴衰之思》。观看毕,不由想到习近平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重要性;王岐山也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历史这本教科书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读一读。于是,《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

坐在电视机前,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警示。不由发出“历史尘烟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的感慨。荧屏里,我看到了秦国虽有万里长城,能抵御外敌的入侵,却抵挡不了“奢”的侵蚀,最终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而止于二世;我看到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也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的西晋,毁灭在“斗富”中,正应了当今人们所说“不作死就不会死”;我看到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明白“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崇尚“恭俭爱民”,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我看到了繁华汴京(开封)因“艮岳”的奢侈建筑而很快土崩瓦解,靖康之耻,皇帝被掳,耻在亡国,实为贪腐,皇帝成了囚犯,当应了这句话“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我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的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观看《鉴史问廉》第三集《清浊之辨》观后感

鉴史问廉之《清浊之辨》观后感(优秀篇)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兴衰之思》

《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兴衰之思

“以史为鉴、鉴往古今”,国人,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去看看这部纪录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寻找董黯观后感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小屁孩,你想演董黯,可你一点都不了解他,不如我带你回到东汉去找他吧!”电影屏幕上的东汉陶罐突然发光“显灵”,把慈溪“富二代”小朋友陈述带回2000多年前的东汉。从天而降的陈述摔疼了屁股,却被当时的金财主当成上天赐下的儿子。昨天,慈溪首部公益儿童电影《寻找董黯》历时5月圆满收官,举行首映仪式。小观众们反映,影片笑点不断,还让大家牢牢记住了慈溪得名的由来和董孝子的故事。

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慈溪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该片是慈溪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十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慈溪因东汉董黯‘母慈子孝’的传说得名,历代慈孝人物和慈孝遗址众多,慈孝民俗绵延不绝,但不少本地市民并不了解慈溪得名的缘由。因此,慈溪各有关部门“新瓶装旧酒”,将古老的本土慈孝故事“二次创作”后搬上大银幕。

如何让慈溪青少年接受本片主旨?“用喜剧包装展现慈孝主题,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总导演咸旭初介绍,“男一号”陈述小朋友因缺乏父母关爱而毫无孝心,他偶然间摸了母亲收藏的东汉陶罐,“穿越”到东汉成了金财主的儿子,结识了家中的“小长工”董黯。在帮董黯恢复自由身份的过程中,陈述和他的父母找回了亲情,原本贪吃淘气的金财主幼女金秀秀也感悟到慈孝的意义。

令人惊喜的是,本片不止于做慈孝文章,眼尖的观众将在片中发现慈溪多处名胜古迹和有趣的风土人情。白墙黛瓦的鸣鹤古镇、翠竹环绕的藏云溪、环湖而建的达蓬山风景区、华灯璀璨的文化商务区……堪称隐形版的“慈溪旅游宝典”。

影片还请来慈溪青瓷瓯乐团制作原创音乐,清脆古朴的瓯乐叮当作响,让观众的耳朵率先穿越到千年之前。据介绍,从本周末起,该片将在慈溪继续放映17场,寒假期间也将到慈溪各中小学展映。春节后,制片方还将与各大视频网站合作,把该片推向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央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让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让干部明白作风建设没有“红灯停”,永远在路上。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通过叙述典型违纪案例,采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等方式,讲述了多位因违反党纪国法而受到严惩的官员从人民公仆到阶下囚的整个工作作风腐化和心里蜕变过程。案例以鲜活的事例直指官员腐变根源,直达腐变“病根”,对我镇党员干部产生了强烈的警示作用和良好的教育意义。

集中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后,党员干部受到了强烈震撼和深刻教育,经发办主任周华表示: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拒腐防腐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和增强自身廉洁自律意识,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带一路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5日起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陆续播出。

该片是首部以全面解读“一带一路”重大构想为主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反映“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巨大变化、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纪录片。

该片共分六集,分别是《共同命运》《互通之路》《光明纽带》《财富通途》《金融互联》和《筑梦丝路》。摄制组历时一年,累计行程20万公里,跨越亚、非、欧、美四大洲,运用多种创新手段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项目、重点工程、历史遗迹进行拍摄,记录了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努力与实践。

全片对“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进行了拍摄,涉及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肯尼亚蒙内铁路等几十项重点合作项目以及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城、埃及亚历山大港、西班牙足球学校等社会经济、历史人文内容,反映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经贸金融产业合作、增进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同时,摄制组对新疆、福建等20多个省区市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拍摄,记录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纪录片《平山记忆》观后感

全文共 2840 字

+ 加入清单

平山——“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1931年,平山籍的栗再温、于光汉等革命先辈,回到家乡创建党组织,组建游击队。自此,中国共产党就在平山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点燃了民族救亡的火种,吹响了平山人民救国图存的号角,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留下了一段段永远值得铭记的光辉历史。在全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一部反映平山人民为中国革命英勇战斗和牺牲的大型纪录片平山记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文艺的形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又一成果,对于凝聚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纪录片《平山记忆》以开阔的视野,以深刻的历史观、价值观,以朴实凝重并带有鲜明地域特点的风格,讲述了一个个鲜活人物的感人故事,真实再现了平山儿女“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的英雄豪迈和仁厚实在的人格品质。最难能可贵的是,该片没有就平山说平山,而是把平山和中国革命大的背景形势联系起来,使作品具有了史诗般的品貌。通过作品,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地方的革命史,而是太行老区的杰出代表,人民抗战的生动典范,中国革命的历史缩影,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透过作品,感悟那段历史,冥思良久,有几点体会,分享观众。

老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平山,作为太行山老区的杰出代表,是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也是中国北方革命斗争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平山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可靠后方。从纪录片《平山记忆》我们可以看到,在抗战八年时间里,平山县累计缴纳救国公粮4533万公斤、军鞋57万双、军衣30万套、军被1440万床。“最后的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那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这首感人至深的歌谣,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正是有了像平山这样许许多多的革命老区,为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使得我们的党和军队能够长期坚持斗争,并最终取得民族的独立;正是有了像平山这样许许多多的革命老区,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是有了像平山这样许许多多革命老区,才缔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牢固基石。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以平山为杰出代表的太行山革命老区的光辉业绩必将彪炳史册,永放光芒;以平山为代表的革命老区精神,必将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抗战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在这一章中,平山作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核心腹地和著名的“抗日模范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纪录片《平山记忆》可以看到,在艰苦卓绝的抗日岁月中,平山县有7万多人参军参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机关在平山度过三年零两个月,平山成为晋察冀根据地重要的兵员补充基地。这里涌现出平山团、回舍大枪班、“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等一批先进典型,栗政通、韩增丰等5000多名平山好男儿为国捐躯。平山的烈士人数位居河北省首位,走遍平山每一个乡镇,到处都有烈士的坟茔,到处都有英雄的壮歌。不仅如此,平山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14700多名无辜平民被屠杀,大量房屋财产被烧毁。“巍巍太行起狼烟,黎涉路隘隐弓弦。龙腾虎跃杀声震,狼奔豕突敌胆寒”。面对残忍的日寇,平山人民没有屈服,而是越来越多的平山子弟拿起武器,奔赴前线,杀敌报国,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心。平山人民的行动和精神,为全国抗战树立了典范。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于当前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依然葆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历史缩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建设新中国,纪录片《平山记忆》中一幕幕饱含血泪的讲述,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一个个年轻而悲壮的牺牲,不仅是平山革命斗争的真实再现,更是中国革命的生动写照。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平山为中央指挥大决战、筹建新中国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坚定后方,成为中国革命名副其实的“心脏”。这里是中国共产党迎接胜利的落脚点,又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出发点。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颁布了《土地法大纲》、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勾勒出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进京赶考的新征程。放在历史的洪流中,平山记忆,不仅仅是平山人的记忆,更是中国革命的记忆、中华民族的记忆。正如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同志说的那样,“平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梳理平山的革命历史脉络,我们可以发现,平山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革命历史,而是整个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时至今日,在这里形成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依然是党领导人民取得更大胜利的精神支撑。

生动教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山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纪录片《平山记忆》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让我们时刻铭记历史、警示未来。“这是我寸心的表白,当我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让这张经过战争锻炼的肖像,随着你们漂泊吧”。从栗政通烈士给妹妹书信中的这段朴实而又感人的语言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位革命者高尚的情操,是一种始终涤荡我们心灵的精神力量。不仅是栗政通,该片中的每一个故事,不论是“一世空有影,九泉不留芳”的封奇书,抑或是为掩护晋察冀日报社壮烈牺牲的12岁少年英雄阎富华,为八路军捐粮4.8万公斤的开明绅士齐学韵,每个人身上都表现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即使到了和平年代,为了修建岗南水库,治理海河水患,平山100个村子10万人再次作出巨大牺牲,从稻麦两熟的滹沱河畔搬到高岗旱岭之上,彰显了平山人民“为大家舍小家”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更让我们透过平山人民领悟到了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只有这种精神,才能赋予我们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力量;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注入强大动力;只有这种精神,才能让中华儿女挺起坚强的“脊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平山记忆是一段铁和血的记忆,镌刻在太行山上,流淌在中华儿女沸腾的血液中。这段记忆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一片片激荡的浪花,更是一圈圈饱经沧桑的年轮,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奔赴国难的豪气,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和壮烈,看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被实践印证的真理。这段记忆将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正宗吃货,《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几乎让我所有的馋虫都被瞬间激活了。那些看起来质朴,但是美味的食物让我对于中国各个地区的美食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第二季开播之前我就看过了预告,除了美食,似乎多了很多更加朴实的劳动者带给我们的感动。

和第一季对比起来,第二季似乎更加接地气了,展现了更加淳朴的劳动者们的吃食,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中的一切,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感动。第一集中主要讲的是脚步,从追逐花期的养蜂夫妻,渐渐消失在这个时代的麦客们,顶着海风出海捕鱼的渔民,跋山涉水采集香菇的老汉,捕捉十几米开外仅五厘米长跳跳鱼的爸爸……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美食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个叫做“家”的东西,有家的味道的食物才是最美的食物。

第一集中白玛占堆这个人让我对于那些质朴的美食多了几分感动。为了给家里带去一份蜂蜜,他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爬到树上40米……那样一份简单美味的蜂蜜是白玛家里对于美食的最高追求了。

时代在变化,我们吃的东西也在不断变化,一切都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愿这些淳朴和美食永远都不会消失,永远都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美好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央视大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国旗照耀下,幸福成长,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系列纪录片《香港十年》记录下的在香港一间普通的幼稚园里举行的升旗仪式:五星红旗下,《义勇军进行曲》的国歌声中,孩子们庄严地行礼,郑重地宣誓,那坚定的眼神和稚嫩的童音,让每名观众都会油然而生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认同感。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在1997年后出生的孩子,他们的成长轨迹将与父母一辈全然不同,从进园之初,他们面对的就是五星红旗而不再是维多利亚画像,在香港199家幼稚园中,升旗仪式已经成了孩子们最热爱的活动项目,其中的象征意义正如影片编导所指出的:“这意味着成长的信心和未来的生活。”

作为中央电视台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特别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由《十年见证》、《历练之路》、《和谐共处》、《活力充沛》、《背靠祖国》、《我的中国心》、《血脉相连》、《龙腾香江》等8个篇章组成,以寻常百姓、普通人物为主角,以真实情感为核心,以香港回归10年来的“变与不变”贯穿始终,用影像记录香港10年的风雨历程。对于彰显经过10年发展步入繁荣稳定的香港新形象,凝聚激发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情感,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这是一次圆满的回首,这是一次充满希望的起航。”

香港10年,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10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以“一国两制”的模式将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两个地区统一于一个国家的内部,均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被称为“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伟大创造,是人类进步史上的一个创举”。实践表明,在1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成为香港顺利回归的首要因素;而中国政府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的决心及应对危机的沉着立场,更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10年中,香港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身处其中的每一个香港人,和祖国人民一起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切实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965 字

+ 加入清单

1.故宫

大型纪录片《故宫》全面、客观,又细腻、生动的向我们展现了故宫的历史,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不为人知的神秘往事,以及那珍贵的文化精髓,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饕餮视觉盛宴。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城下东西北三面有护城河。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建筑形式:1.皇家宫殿  2.中轴线  3.故宫四门、三大殿、后三宫

2.颐和园—北方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苑,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颐和园被后人称为最豪华的监狱。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

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

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臵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3.大明宫

唐代的大明宫,它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峰巅之作”,因为电视剧《大明宫词》的原因,人们已不再陌生。《含元殿赋》中称其“如日之升,则曰大明”。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而宫殿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

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当然,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罢了,大明宫在郭城的东北处,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宫城的东北隅,占据龙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之一,另两座是太极宫和兴庆宫。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称为“东内”,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近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龙首山在渭水之滨折向东,山头高二十丈,山尾高六七十丈。汉代未央宫踞龙首山折东高处,故未央宫高于长安城。唐大明宫又在未央宫之东,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

大明宫周围环筑有宫城,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城基的宽度,据考古实测,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 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此外,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纪录片西藏废奴观后感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是中国西藏废奴的第五十七个年头,也是第八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根据中宣部指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作完成两集高清纪录片《废奴》。本片着力于表现“西藏百万农奴解放”这一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将中国西藏废奴囊括在世界废奴运动的大范畴之内,通过描述西藏农奴制的由来、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讲述西藏废奴运动对于西藏和藏族同胞以及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片借助1959年中国西藏地区废奴的影像资料,采访拍摄西藏废奴的亲历者、见证者和中外学者等,通过不同角度的讲述,还原真实历史、梳理废除封建农奴制的必要性、思考废奴对于人性解放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长征体验纪录片《隐秘征程》观后感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将士在无数次的枪林弹雨中,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每次都实现了血性突围。正是凭借这种勇于胜利、勇于突围、勇于牺牲的血性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胜利完成了伟大长征,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推动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历史车轮。1935年11月为掩护主力部队强渡湘江,奉命担任阻击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4师,在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激战的险境下,仍然顽强地坚守着每一寸阵地,直至弹尽粮绝,给我军历史留下了一个“永不忘却的番号”。正是这种舍小我、顾大家的赤子情怀,生死相依的战友情义,使红军将士始终精诚团结,塑造了令敌人胆寒的血性精神。

当前,战争的时空特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多维战场空间融为一体,战略、战役、战术行动界限趋于模糊,时间要素不断升值,战争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战斗力的内涵要求、军人的能力本领要求,相比红军长征年代发生了“质”的飞跃。革命军人唯有牢固树立信息制胜的观念,真正掌握信息时代的制胜武器,才能有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硬功夫、真本事。融洽和谐的官兵关系依然是激发军人血性的重要动力。长征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纯洁和谐的内部关系对培育军人血性产生了巨大力量。长期以来,建设良好的官兵关系始终是我军治军之重。新形势下,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带头立言立行,巩固发展新时期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官兵关系,让红军将士的血性基因深植血脉,让军人血性的光芒闪耀未来战场。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